老占公司便宜的财务软件,经常逃班拿公司财务的人会有什么果报?

哪些原因让人离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希望了解一下各位四大前辈们, 大家都是最终因为什么理由离开的四大. 离开后发展的又如何?
按投票排序
在职不久,谈谈自己的浅见:诚实的说,来到四大,是我最后的选择。当初毕业之际,我不是手里一堆offer等着我纠结的那种,我手里最好的offer就是四大的,所以,我来了。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都说:四大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里面高强度和规范化的工作可以让人快速成长。可当几年过去面临着跳槽的时候,听到更多的声音是:四大(主要指审计部门的同事)能跳到哪里去呢,跳到企业财务还是内审?这些部门的前景有限,职业生涯会受到限制。那,到底要不要来四大,来四大以后要不要走,走了要去哪儿?我想这几个问题,才是四大人,或者准四大人纠结的吧。事实上,我也没有把上述问题想得明白透彻,所以就大家都在谈论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工作强度这个问题是没有争议的。工作当然强度大,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消。吃不消的人会选择跳槽,也有的会身体不好,甚至是留下病根。同时,我也有看到周围有同事抓紧时间去跑步,去健身房运动。在运动会马拉松比赛上会发现不少牛人,甚至还有SM在做健身房的课程教练;办公室里有人会不修边幅(头发不洁净,衣着不太整洁),也有人会把自己打扮的一丝不苟;有人会家庭和乐身体健康,一切balance的很好,也有人会唉声叹气,家庭支离破碎,身心俱疲。上述所有,我想用一个很残酷的词来形容:优胜劣汰。问问自己,我能Hold住吗?后知后觉的我最近才明白的一个道理,分享给你们:每件事情都需要用心,用时间去经营。强度大的工作的确会让人压抑喘不过气来,可是如果你尽力去挤时间经营自己,忙里偷闲的给自己找正能量同时提升自己。我想日积月累,你会和周围的人不一样。·
前景一度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脑力农民工(如果加上扛着行李底稿四处奔波的话,也算半个体力农民工了吧,哈哈),并且我还认为如果business
intelligence往后发展的话,至少我们所做的一部分工作会被计算机取代。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去考虑行业前景这个问题?以进入审计部门的同事为例,你们从事的是审计会计行业,你们辛苦想拿到的也是各种*CPA或者ACCA或者CIMA或者CTA。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辅助性的部门,也就是说除了在四大(以及其他会计事务所),这个行业不为所在单位创造价值,自然的就没什么话语权。想要高薪话语权,就去企业的强势部门,去奢侈品公司的marketing
or sales,去软件公司的开发技术部门。千奇百怪的行业领域中有朝阳行业也有走下坡路即将消失的行业,衡量自己的能力性格是否匹配你将要或者正在从事的行业,最后做出选择。如果选择好了以后,再来抱怨这个行业多糟糕,这不是在嘲笑自己当初的选择滑稽可笑么?的确,这份工作常常是枯燥无趣而且压力大的,忙季忙得自己满头是包,和小伙伴都有随时准备撤退的念头。可这个社会分工中,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简单重复的吧,出租车司机开车在城市穿梭,医生给病人问诊开药,客服接听客户的各种提问要求,审计师到现场找客户要资料写底稿…真正可能创造性的工作,有新鲜趣味的工作,一方面对能力的要求绝对不低(如科学家),另一方面对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会低(如经商)。而四大貌似提供的岗位都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那是不是就不要考虑这种行业了呢?不见得,每个行业都不缺top level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做的风生水起。况且优秀如你,完全可以选择做复合型的人才,我就有看到过了司考的朋友学审计,程序猿在做歌手,审计师在当健身教练,未来谁知道需要怎样的人,只有你可以打造自己。在不满意每个月打到卡里的工资的时候也会问问自己的能力匹配怎样的工资,如果我跳槽出去,我有什么价值值得别人给我怎样的薪水。作为“垮掉的一代”--90后的自己庆幸没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如果自信自己有核心价值,那么拿出魄力勇气走出去,这还是个缺乏人才的时代,找到一方天地发光发亮不会太难。如果不够优秀,那就潜心修炼,不忘寻觅机会,至少等到让自己满意的那天。总而言之,是去是留,要不要从事这个行业,更多的不是照搬别人怎么看,而是在选择之前通过别人的眼睛,衡量自己是否适合,能否做到做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先去加个班,写完底稿洗好衣服回来继续侃。---------------------------------------------------------------------------------------------------------------------------------哎,本来想今天早点睡的,还是折腾到了现在,继续更。---------------------------------------------------------------------------------------------------------------------------------·
晋升在这道题的回答下,我看到了两个观点:一个是工作兢兢业业的经理因为行情不好黯然离开;另一个是领导情商不高,为人处世不到位。上述两种现象的确存在,并且不是个别案列。还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词,优胜略汰。选择在职场中打拼,就得思想成熟点。这已经不是一个“没有功劳有苦劳”的世界了,兢兢业业不是公司给你发工资的理由。做staff的时候把底稿写好;做senior的时候把team带好,考出CPA;做经理的时候拉到项目,讨老板喜欢;每个阶段都有很明确的“KPI”,达标了,就不会被淘汰。大自然里的弱肉强食,都没有机会抱怨不公平就被一口吞掉了,玩游戏最基本就要遵守游戏规则。我爸给我打过一个比方,跑步的过程中摔倒了,如果你一直抚着伤口喊疼,那么你永远也看不到希望,跑不到终点。我大三在某家四大实习的时候就被一个经理骂哭过,当时我觉得这人是个变态,我没做错什么就发火摔文件夹。但随后我开始反省自己,就算我没有做错,但她发火至少说明我做得不够好。我花了很久去思考我的方方面面,这些思考让我后面无论是面试实习还是现在的正式工作都更加成熟周到。尽管今年无意在四大新鲜事的微博上看到她被爆各种奇葩事迹,我仍感激自己有那么一段经历。我说这个例子,不是鼓励大家没事找虐。我想表达的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项目的长度毕竟有限,再怎么样熬一下也能过去,通过一些事情一些经历让自己的弹性更大,通过观察别人的不恰当的行为让自己考虑事情更全面,也未必是件坏事。这个你看不顺眼的领导,他之所以现在是你的领导,就必然有超过你的地方,可能是工作能力,可能是为人处世,可能是VIP甚至仅仅可能是他熬得比你更久。作为一个初出社会的freshman,我的态度是谦逊但不卑微,吸收可取之处,好好学习。·
薪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知道高盛挣得多,我知道麦肯锡挣得多,同时我也知道,现在的我进不了这些“高大上”的公司。我想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如果有心从事这行业的并且拿到了这些公司的offer的,应该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四大伸出的橄榄枝吧。四大的性价比真的略不高,呵呵。以前听说过一个段子,说是一个从四大跳出去的人,明明在四大工作了两年,却把工作经历写的是三年。HR质疑,他答道,我在四大两年,换算成工作时间可能都不止三年。诚然,可能大多数四大人巴拉指头算算工作时间都不会满意这份工作。但站在多数刚刚走上社会的穷学生来说,前两年的那可怜巴巴的工资数额可能比性价比更重要呢。不delay的情况下每年几乎可以保持30%的增长幅度,今年入职的本科应届生6800/月,相比在一些企业的工资,尤其是对外地学生在这个城市存活下来,帮助是可想而知的。---------------------------------------------------------------------------------------------------------------------------------困了,滚去碎觉了。如果超过50赞,我会再继续更“工作环境”和“我在四大学到的”哦!---------------------------------------------------------------------------------------------------------------------------------谢谢大家的赞^^!我的观点都还浅显,想法也比较稚嫩,因为感恩在知乎学习到了很多,所以也不藏拙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我想分working environment和working
atmosphere来讲。四大的office我都有去过,无论大楼外观如何,内置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干净整齐的,每层楼都会配有茶水间,有的office可以领一个小柜子存放私人用品。还是以审计组为例,Par们会有小房间作为office, Senior
Manager和Manager会有独立的小隔间。而剩下的Staff没有自己的桌子,回到office的Staff就找大排档里的空位坐下。作为小菜鸟一度觉得这不科学,连桌子都没有,太没有归属感了好么?转念一想才发现其实蛮“科学”的,忙季到来的时候,大量staff下field工作,寸土寸金的office如果大量空置才是资源浪费吧。出差到客户那边,住宿条件也是参差不齐,差一点可以是客户自己的小招待所,磕碜一点也会有各种快捷酒店,好一些四星五星酒店都有。我比较随性,好一点差一点都行,好一点的酒店我就认真吃吃自助早餐,有空的话到健身房锻炼一下;差一点的酒店只要有热水不漏雨断电我就能忍。平时的工作以项目为单位,短的项目可以1-2周,长的项目战线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也说不准。审计团队更多是以一个team为单位下现场,各司其责也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项目。有时候一个项目还没做完就会被拉到另一个项目,手头上没有完成的事就需要和其他同事交接,由其他同事follow完成。也许,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合作伙伴也是造成归属感不强的原因之一。同样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面对以项目为单位的工作方式,完全可以同合拍的同事保持联系,不感冒的上级或下属项目结束后老死不相往来。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四大工作的你我他,更多是把这里当作一个跳板,把自己当成一个过客,又何苦要求四大给我们多少归属感呢?如果真的放不下这份归属感,就在老板愿意砸钱的年会和各种鸡血宣讲会以及公司随处可见的logo中找吧,我们自诩为“四大人”也可以算成归属感的一种嘛。很多staff可能都抱怨过一件事-stand by,stand by
可以理解成大家来去的时间保持一致,作为intern或staff可能手头上的任务已经完成却需要等到和整个team一起下班。其造成的弊端包括,员工工作满意度不高,故意降低工作效率等。细想stand
by也是有原因的,整个审计工作虽然有分工划分,有些工作也需要Senior过一遍后,再让小朋友做detail的工作。如果小朋友先撤了,总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让Senior自己扛嘛。前期的分工和规划可能减少这些发生,但终归是无可避免。换位思考一下,我是个Senior我还在这埋头苦干,你一个小朋友就早早收拾回家了,也不像话嘛。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提前走,如果Senior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并且项目进度也不是很糟糕的情况下,还是会放你走的。淡季的时候可以请Sick
leave,审计的同事如果愿意也可以好好利用起来。也许是因为下班时间过于“flexible”,所以相对的上班时间不会那么严苛,偶尔不是太夸张的晚到一会儿错过早高峰,哈哈,那都不是个事儿。事情都无绝对好坏,我尽量客观陈述,各位也可权衡考量。欢迎批评指正。--------------------------------------------------------------------------------------------------------------------------------还没有写完就上了知乎日报,并且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通知,啼笑皆非。和朋友的玩笑说如果上了知日就取消匿名,所以不食言。---------------------------------------------------------------------------------------------------------------------------------·
我在四大学到的这其实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 的部分,所以放在最后,但知乎日报貌似没有注意到,昨天就登上去了,我觉得有点可惜。记得有门专业课里的一个测试,大致是测每个人的性格是适合什么行业的。我是个粗线条并且有点说风就是雨的人,典型的A型性格,最不适合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四大了。可就像文章开头所说,我没有选择,我还是来了,并且我把它视作一个有趣的挑战。结果不负我望,它果然成为了一个挑战。我的专业和所在部门并不对口;我不在审计部门,但是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做出来的内容必须琐碎细致;被分配到了这个项目,就必须从开始的客户访谈到行文,到最后一轮一轮扫掉上级出给我们的“Q”--只要不是离职,无论是请了“sick”还是去了别的项目,分配到你的东西你都要follow到结束,对,就是负责到底;在最忙的时候可能很多项目的事儿同时堆积到一起,并且被告知deadline马上就要到了......我并非一个优秀的员工,很多事情应当怎么处理我也后知后觉,甚至到现在也没理清思路应该怎么处理。但我还是要承认在此期间,我学会了许多学校里没有教过我,并且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益无害的东西。面对几乎一无所知的访谈内容,我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开始的工作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让现在的自己回顾来看都觉得受不了,所以,哈哈,感激各位Senior们对我堆积如山的低级错误的指出和包容。开始犯错很正常,有的时候扑面而来的信息量让不聪明的脑袋瞬间木掉,导致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都正常。只是提醒自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之后,注意不要再三再四的犯错就好了。就像会有一部分人不习惯我行文中英文掺杂一样,初到四大的我面对那些所谓专有名词同样一头雾水,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也是“有必要么??”。可周围的环境就是老师,一旦形成这习惯可能就真的懒得改回去了,所以,请原谅我不会再一一向大家解释也不会刻意把英文改回去(毕竟我也不是人民币嘛,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我的(*^__^*)
……)。如果你有心进入这一行,也许某天你也会和我一样。蒽,把思绪拉回来接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给你一个顺序:自己理理思路先想一会儿(别一个人钻牛角尖想太久);想不出来的,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先谷歌度娘吧,虽然不耻下问是个好习惯,但大家都挺忙的,对不对?再搜索不到的,就问问身边的你熟悉的同事或者你认为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人。知道怎么做了以后,我建议第一步不是马上去操作,而是找个你习惯记录的地方,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再之后,你愿意深入思考原因还是马上去操作都没问题。如果把我们一生的成长或是学识用曲线图表现出来,我想必定是大部分都一片平缓,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契机下才会有爆发式增长(举例说明: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最一头雾水觉得烦恼困扰的时候,请不要慌张,因为这是你下个“爆发式增长”的trigger,准备好时间精力即可。生活中更多时候我是个得过且过的人,恰巧工作的要求又是琐碎而细致,可想而知,我完成的东西是漏洞千百出,现在自己看了都有掀桌的冲动。在最忙的时候,我曾经自我暗示:我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个,我擅长的是去天马行空的想idea,是和大家讨论交流然后快速学习的人。对,就是不适合!庆幸随后做了一个理智的决定,我百分百的确认把这事儿反馈给我爸后,会换来一顿有理有据的“最看不起的就是你这样…”。一盆冷水把我浇明白,我只是在为我的弱点找理由。没有谁喜欢做重复琐碎的工作,我只是习惯懒惰,这份工作没有义务为我付了工资还要让我干得乐在其中。恰恰相反,作为完成工作的一个工具,让人用的不顺手才是我的失职。虽然这个毛病,我至今还是会犯,但至少每次我会在心里多提醒一次自己,再多看两眼,可能慢慢我也能克服。因为需要把一个项目负责到底,大概很多人就被逼出了责任心。从头至尾都是你负责,你没有退路,爱做不爱做,都是你的任务,你要完成,而且要达到一定标准。无论是要做一个靠谱的朋友还是做一个被信赖的同事,这份责任心都会帮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友情放送Tips:拿到手的资料不是要立马动手做,而是看看是不是我需要的,然后分门别类放到对应的地方;养成多保存多备份的习惯;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以及相关的后续工作合理安排顺序和进度;养成利用各种工具记录工作进度的习惯,因为项目堆起来的时候再聪明的脑子也会有短路的时候。以上这些,都是我没做到或者做的不够好的,希望我未来可以做得好些,也希望你可以做到O(∩_∩)O~。蒽,最后,有空活动活动筋骨,别把挣来的辛苦钱送给医院哦!记在最后:由于自身经历和视角约束,我说的这些都只是浅层次的东西。关于审计这个行业,我想前后@Mrtoyy和@Jian
Lou这两位答主远比我有发言权,分析的也更加透彻。能得到大家的赞同和知乎日报的抬爱,我很开心。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会看每一条回复,包括在知日上的评论。看到有人因为帮我辩解写了个长评然后坐过站,我不禁笑出了声;看到说我拽英文装13,我也坦然一笑而过。我也是初入职场,稚嫩在所难免。评论中有前辈说道我一定是在四大没待多久,几年后我的想法一定和现在不一样。也许也许吧,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兴许几年之后,我漫不经心的翻起到这个答案,也会嘲笑现在的自己如此天真愉快。完。
要回答哪些原因让人离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们先要来想想,大多数人为什么要进入四大。四大是现在公认的事多钱少地位低的工作,为什么每年还那么多人想来,每年那么多人真的来?摸着良心说,十个想来的人,九个会回答,“因为出路广”;十个同事,九个会回答,“因为没有更好的offer了”所以发现没有,对大多数人来说,来四大,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走。所以对于每个交了辞职信的四大人,我们都会为他们高兴,因为离开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好的出路。我不知道还有哪个行业或是企业会像四大这样了,大家从刚入职就开始想着我什么时候要走,大家都把它当做是一个对财会类学生而言非常好的职业起点,却鲜少有人把它当做自己的职业终点。所以在我看来,应届毕业,进入四大做审计,虽是工作,但其实更像是读了个会计、审计专业的研究生,有的人两三年毕业了,相当于读了个硕士,有的人五年才走,相当于读了个博士,有的人做到了经理,相当于留校任教了。那些原因让人离开?其实总结一下无非就是两个原因:1,受够了现在2,有了更好的未来先说现在,前辈讲得那些弊端:行业前景黯淡、风险大、地位低,都是从入职起,就能切切实实能感觉到的。行业前景: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审计的结果无非就是一个意见两页纸,选四大也好本土八大也罢,都是一样的,那我自然选便宜的那个!当价格成为吸引客户最大的因素,我们就丧失了议价能力,注定只能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行业风险:我当年入职培训,经理就和我们说,审计师其实都是两院院士,工作认真的去医院,工作偷懒的去法院。一个职业,你干得好会有健康风险,你干得不好会有法律风险,抱歉,我怂我先走。行业地位:不止听到一次小伙伴们在吐槽,同样一个IPO项目,券商、律师住五星,我们住隔壁的锦江之星;同样一个项目,同公司咨询的同事一人一间大床房,我们两人一间双床房。大家不是都叫专业服务行业么?CPA不是说好了是专家型职业吗?我们要花好几年考那么变态的试,要终生学习,为什么却比人家券商、律师、顾问低一档?个人价值:因为人手不足时间紧迫,有多少审计程序流于形式了?放飞机还不被Q是很爽啊,但是放完飞机总忍不住问自己一句,我做这些TM有什么意义呢?把底稿都涂满了,报告都出完了,然后呢?劣币驱逐良币趋势:如果一个人,ta性格nice、technical好、效率高、工作能力强,那么等待ta的不一定会是high rating+top pay,但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我们强调teamwork,大家要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所以能者多劳,你做得快,那你帮那个没做完的人也做一下吧!你能力强,那你做复杂的那些吧!所以啊,那些性格nice,technical好,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受够了苦,积累了够多的经验,自然就走了,而留下来的,唔,虽然利益相关,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每年走的都是好经理,那些贱人一个做的比一个久。恶性循环:每年走很多人——留下来的人工作量变大更辛苦了——走得更多——更辛苦那四大应对人员流失采取了什么方法呢?社招!拼命社招!疯狂社招!年年招月月招天天招!但是啊,社招的同事们,大多有CPA+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会在还没完全适应新环境的情况下就被安排苦项目,他们对公司更没有感情没有归属感,通常镀个1年金,他们就走了!老板不怕呀,我们还能再招,反正每年还有好几卡车想要跳来四大的人呀!再说未来现在来看同事们的出路,其实也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继续深造企业财务券商投行基金信托PE、VC创业开店转行重来最后送上年度吐槽神作:2016年中国四大集体更名: 普华永乱,土勤,半价安和毕马六,PriceWaterhouseFuckers,Delocal,Ernst&Half , KPM6就是这样╮(╯▽╰)╭
谢邀,其实我在另外一个相同的问题里也回答了…… 搬过来,稍作一点点修改利益相关:本人6年四大工作经验。辞职后去了大型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总部财务部,主要做合并报表、财务分析等相关工作。之后因个人原因辞职。恩,目前再次找工作中。CICPA, AICPA.*从四大离职的直接原因:有一个当时看起来很好的工作机会。当然事后发现有一些方面低于预期,但整体来说还是非常好的机会。现在想来从这家金融控股集团辞职确实有点可惜。*从四大离职的间接原因: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四大内部管理松散,管理效率低等等。还有MrToyy提到的行业风险行业地位都是。这些抱怨的问题有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都是间接原因。排除部分特别有追求想特别有成就,或者想自我实现的人,大部分人如果想留在四大,这些都不是问题。至少在未来5-10年之内,上面这些问题还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而跳槽换工作的风险也不见得比这些负面因素小。当然,作为间接原因,这些因素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小。当你手头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的时候,如果正好又因为当前工作上的一些挫败,导致你深刻思考一下的话,那很可能脑子一热就辞职了。当然我离职之前也是经历过一段很苦闷很深刻思考的日子。*从四大离职的必然原因:进四大时候的career path就是那么打算的,做到Manager之后跳槽继续发展。当年入职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入职之后的很多年里都没再重新盘算这个career path,直到升到经理级别之后才又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觉得还是挺有道理。*从四大辞职的环境因素:这个行业流动性太高。辞职这种事情,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尤其是第一次。好多人买个手机还纠结半天,上网看好几个星期的评测,最后才鼓起勇气“脑子一热”买了。第一次辞职需要的勇气和“脑子一热”需要比这个多10倍甚至百倍。但是,在四大这个地方,几乎每周,最长一个月,你就会听说一个你认识的人辞职了。一方面别人辞职会直接影响你的士气,“他走了,所以这个公司一定有问题他才会走的”、“你看,这个公司真的没法待了,他都走了”,另一方面,别人的辞职也是对你的鼓舞,“他辞职了,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他现在都不加班了,真幸福”。这种心理影响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至少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推力。而事实上这种因素是最容易导致后悔的。回到这个问题上来,题主想知道从四大出去之后发展如何。我觉得真的不太好说,而且说了没太大用处。不过我相信所有从四大离职的人都会同意,那就是:你的新工作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满足你。 薪酬、工作时间、工作压力、工作地点、假期、人际关系,发展前途,行业前景,风险,公司文化,同事关系等等,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可以在所有方面”秒杀“四大。也许你在想要离职的时候考虑的都是新工作优于现在工作的方面,但当你真的进入到新岗位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总是会在意那些不如以前的方面。同时,你看到别人离职之后的发展,并不一定是你离职之后能得到的。大部分离开四大之后工作强度都有所减小吧,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我在新公司(国有企业)的工作强度全面高过在四大的工作。最后想说点总结性的话,发现这事儿还真不好总结,反正就一个原则吧,在是否离职这个问题上,永远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别人的经验和建议并不一定对你适用。
当初离开审计行业,现在看来可以算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我是抱着10年熬到合伙人的目标进入的这个行业。学习工作都非常勤奋努力,很快就被收入了并购咨询团队,拿着high pay。合伙人很赏识我(同为处女座),常常一起分析客户的财务,他用他的方法,我用我的方法,最后殊途同归。每年休一个月带薪假,每次都背包走长途。可以说是最快乐的时光。但我辞职了,为什么呢?1、行业前景暗淡。国内所自证监会不再要求绑定四大之后突飞猛进。他们采用的方法与卖小商品无异:价格战。另一方面,时至金融危机,四大收入受到严重威胁,当年某大就报了个三折价与国内所抢客户。这说明审计行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将不断降低,导致未来个人收入也会受影响。虽然几年过去之后四大人均营业收入仍然高高在上,但市场份额的逐渐丢失很难让人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大唱赞歌。2、行业风险极大。大家知道的是,审计已经变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甚至在极端情况下演变成了猫和老鼠做游戏给主人看。亲身经历过抓到客户严重舞弊的案例后,不仅对整个资本市场利欲熏心之狂妄程度感到厌恶,还对这个行业面临被客户蒙蔽的风险之大感到担忧。行业风险是不是已经走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这是我思考的问题。3、审计中在财务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已经全部掌握,留下来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审计其实是卖技术和人力。技术是风险控制的能力,人力是项目管理的能力。因为基础好加勤于思考勤于提问和学习,这些知识很快就掌握了。今天创业了,在公司里全面实施项目管理,以及金融产品的研发,都是得益于审计中学来的知识。4、行业地位很低。在整个金融中介食物链中,从上至下依次为投行、律师、会计师、评估师。会计师几乎是坐在地板上看着餐桌上的人吃肉。行业面临的风险极大,却拿着很低的收入,收益风险比非常低,说明这个行业是个苦力活。再加上国内所声势浩大的价格战,未来这个行业极可能变成劳动密集型,正如很多类似的行业一样。好像黑的太厉害了。其实,如果不考虑太长远的话,四大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应届生事业起步点。完善和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可以很快的将你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看完了所有回复,作为四大在职感觉跟亲身经历不太相符,只好现身说法。可能要被一些人Q(质疑),但仍然想从个人角度谈谈这个问题,据我观察离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累自从进了四大以后首先是觉得自己跟同届的同学脱轨,一个是因为忙,另一个是跟四大外的人吐槽一些事情别人根本无法理解。比如说很多人无法相信是真的可以持续半年每天加班到一两点,觉得太夸张不是真的。这是一部分人选择离开的原因:累。更主要的是累了之后还可能被senior或者manager骂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垃圾。感觉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或者说是连绵不断的挫败感。这块就不细写了,其他回答的人写的都差不多了。可能我的接受度比较大,虽然我属于在四大里都算比较累的,但我不会因为累就辞职,因为如果你想在别的行业里成为精英,工作强度也是一样的,大部分只增不减。吃点苦就抱怨,受点委屈就觉得世界充满恶意了,出去还是一样的。二、领导层不成熟个人感觉四大里极品上司多如牛毛,有些上司别说做领导了,连基本做人的底线都没有。首先是相比其他行业,四大的整个领导团队相对低龄化,按正常发展二十七八岁就是经理,三十一二岁是高级经理,现场负责人更年轻从二十三岁到二十七岁不等。四大一直都是年龄和所在职位不对口,有点拔苗助长的感觉,很多人心智都不够成熟就当了经理,有些自我膨胀,更加无法和下面的人换位思考,鲜有能跟手下员工达成双赢的经理出现。第二是能升到经理、高级经理或者合伙人的人,很多都只在四大干过,而且现在经理都不用拉业务,完全不接触人(我说的是真正的商业接触),加上工作强度大,埋头工作带有一定盲目性,软实力的部分几乎无法得到发展。可以想象一下,给你一个完成时间很短的项目老板着急要东西同时配备的员工比实际需求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每天赶deadline都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去反思一天的待人接物是不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长期这样人就变成了机器,各种白目。加之经理跟客户的关系其实有对立的因素,四大行业的本身性质造就了总去纠正、挑剔客户的局面,很多高层难以学会什么叫共赢。特别有些轴的经理,不了解清楚客户的实际情况,就搬着准则去一顿作下面的人做出来的东西,下面的人迫于各种因素也可能不敢说或者无法找到有效渠道准确传达实际困难,这样就导致一些经理和客户闹的也不太愉快(比如硬要客户过一个很傻逼没有太大必要的调整之类的,硬要客户提供根本无法提供的资料都不知道想一下有没有其他替代程序)。而且客户关系并不是四大经理的考核指标,除了A股或者审计费比较高的重要客户,其他客户跟经理发生不愉快,几乎不会对经理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很多经理真心不会沟通,也不懂沟通有多重要,谈判技巧就更别提了,很多人只会说“你要是不给XXX就不给你出报告了”,要不然就是“你要是不XXX,我们就出保留意见”。综上,一些员工看到自己上司情商这么低,无法控场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式带队,尤其是换不了项目,板上钉钉要跟这种白目经理很多年的,大多就心灰意冷,想另谋出路了。三、企业文化只是校园招聘时讲的童话,整体环境乌烟瘴气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一块软实力,相当于无形资产。四大人员流动性太大,整体浮躁,很多人从进公司的一天起就想着怎么跳槽,根本无法上下齐心。并且面对这种局面合伙人以及更大的领导们似乎总抱着一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种天真的想法,完全不在乎,觉得自己靠的是流水线作业,换任何一颗螺丝都妥妥的跑F1赛道,殊不知每一次进站真分夺秒的换轮胎调整赛车需要整个团队多高的默契度,这个真不是随便换人都玩得转的。由于现在四大从各方面都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应该各家都出现了缺人甚至大面积缺少工作年限在三年到五年这个级别的员工,同时工作了两三年及以上的员工还在不停的辞职。问题是面对这种状况,老板留人的方式竟然是嘴遁,谈理想谈情怀也许真能留住人,但首先你得是苹果这种公司才行。不清楚老板是怎样一种思维方式,加班费就不提了,连加班换休都打折到不忍直视有的完全没有,留人不加薪、不增加福利、不承诺晋升机会,各位hr也可以评评理,这种做法如何留人?而且员工不留下来,还会被高层认为是员工自己的问题,认为是没追求。这种想法感觉是象牙塔里出来的,和正常的社会已经完全脱节。试想在一个周围的同事不停抱怨(可以上一个叫:雁渡寒潭 的论坛感受一下巨大的负能量),每天把辞职挂在嘴边的环境里,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做事质量如何能高?谁会费尽心思去删繁为简,提高底稿质量,做更多实质工作?大部分的人都只会follow(意思就是只更新今年的数字,不管以前做的对不对,即使发现不对也懒得纠正),这种状态让负责审核的现场负责人或经理等要么是不停作要么干脆也水掉了,完全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真正认真工作的人还会被用成狗,因为不认真的人做的东西太水没法用,只好让认真的人多做,这样原本认真的人一段时间以后也会被压垮,选择辞职或者变成不认真的人。更可怕的是大家似乎都视认真做事的人为傻瓜,觉得怎么会有人还要再为这种没节操的公司继续卖命?这种颠倒黑白乌烟瘴气的感觉,不深处其中可能真的挺难感受到。人是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或者同质化的,我已经看不到周围还有单纯正能量,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存在了。现在的四大,更像是一个腐烂的容器,而里面的人各自肚肠,没有人会真的事事把公司或集体的利益放在前面,只有自己的利益。还在天真相信四大是西装革履住五星级酒店周游世界的同学们可以醒来了,校园招聘时候吹的泡泡也该破掉了吧,在这个信息爆炸所有东西都越来越透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还能够完全瞒天过海的了。四、有更好的下家这点在我这几年见过的数量是三四位数的辞职人数里算是很少的(我的意思是拿到那种牛X闪闪的offer),反而现在裸辞的人越来越多。四大的人其实仅在同行业消化的话没太多的选择,无非就是去银行做风控、去企业做内审或跳去其他事务所,有些会转信托之类的金融行业,或者干脆去企业做会计。当然那种完全不做相关行业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不少去读书的,在整体工作机会都不是很理想的当下读MBA可能会变成更主流的一种选择。更好的下家仁者见仁,衡量尺度都很主观,但我觉得四大早就不是所谓的飞跃金砖了,那些牛逼哄哄只拿鼻孔看人的四大高层们也该醒醒了。一个企业不致力于基层员工的感受归根结底无法走的太远。仅从大部分人出去了以后都不后悔来看,也可以说大部分的下家都是更好的下家。五、既然这样为什么我还在?如果我所在的所跟我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人都走完了,我也一定会走的,现在虽然也已经不多了,但还有那么几个人给我一种战友的感觉。对我而言,这份工作做到现在,获得更多的是经历,因为我对自己人生的定义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经历,从这个角度而言,四大还算适合我。也做了一定数量级的项目,快大满贯了;遇见各种不同的客户,能写一本书了;去过各种不同的地方,有半个中国。如果哪天我离开了四大,这个回复就不匿名了吧。最后,还是想提醒一句,现在的小朋友(刚入职的新人)一届一届的越来越浮躁了,能静下心来做事的五根手指就数完了,大部分觉得自己很牛X,特别想揽事想证明自己,殊不知简直差太远了,也有很多心思根本不在做事上,费尽心机去抱大腿然后偷懒少做事。我是觉得无论在哪里,做事首先是第一位的。知乎有个问题叫:这是一个卖萌的世界吗?有个回答是熊猫各种牛逼却以卖萌为生。可见卖萌也需要有基础,做不出有质量的东西只会卖萌的人,到哪都不会混的很好。很多事情首先应该自己研究思考过以后再问,而不是一出口就问些百度都知道的问题。我知道一部分人这样是因为四大节奏快,根本来不及细想就被迫要做东西,但如果一直这样都会变成机器,无论怎么忙都不能放弃自我反思。还有就是:大部分的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任何其他的。不管别人怎么样,至少四大教会了我(或者是我自我修行学会的)脚踏实地。注:为了便于阅读,我写的时候尽量规避了一些行业术语,同行请见谅。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长,还是手机打字,我也是醉了,谢谢阅读。========我是取匿倒计时分割线========2015年10月更新如下:不超过一年,祝我好运,自己给自己加油 ^_^日更新如下:明天交信,裸辞!再见。取匿。日更新:总有人问我校园招聘/招聘/职业选择的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吧:问别人意见可以,但是每个人的经历想法对未来的规划均有差异,别人的选择不代表也会是你的选择,我不能帮你们选择,也不能说孰优孰劣,都是个人选择而已,没有好坏。而且我一向不赞成进四大就能和牛逼人生划等号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想进四大的同学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进了四大然后呢?因为你毕竟不可能一直呆在四大,那种毕竟是少数。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宣传的都是进投行/券商/四大,奋斗到百万年薪,走向人生巅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哪有简单到好比游戏打怪通关一样的人生?如果真的把人生活成一步步的方程式,那样的人生你们很期待?然后就是一直问我校招网申的,我不是hr,不能给你们什么对等的信息,不如去官网看,包括可以混混论坛(我当年混的应届生,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论坛),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充分的人的。我倾向于tough的回答这样的询问者,算是让你们提前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恶意吧:-)
在职两年,匿了。 来四大的原因很简单,大学听了很多师兄师姐回学校宣讲介绍,对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公司也就有了向往。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平平,社交平平,所以,拿到四大的offer果断停止了找工作的脚步。感觉大学圆满了,人生另一个篇章即将华丽开启。 入职后,发现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第一:工资 进来的原因就是觉得工资还不错,起码生活水平可以提升,结果,第一年税后不到5k,房租一千五左右,周围吃饭每顿十几到三十不等,每月淘宝逛街,几乎所剩无几。少的可怜的奖金更不值得一提。差补看运气。所以,四大致富梦在第一年已经彻底破碎,开始安慰自己,刚开始出来工作,不要想要多赚钱,更多的要积累经验,培养能力云云。。。。总的来说,这份工作能给你的银行卡做的贡献不多,只是一张体面的工资卡,也许是金卡,还有信用卡额度的提升。 第二,工作强度 面试的时候老板就问到,你平时几点睡,熬夜吗?如果你想每天十一点前都能睡个美容觉,请慎入。忙季加班到十二点以后是家常便饭,对于我这样一贯的夜猫子而言,其实不算啥。真正的强度,不是工作到几点,而是你的teammember以及上头的人。做过一些很苦的项目,持续几个月加班,但依然不会觉得辛苦,因为有善解人意的上头,有玩的很好的teammember,单纯的体力上的累对我而言不算什么。也做过一些不想再做的项目,上头催逼,同team的人不负责,这样的项目心力交瘁,这才是真正的工作强度。然而,大多数人无法选择项目,你唯一能祈祷的,是人品。其次,你有足够的特质,去得到上头的宠爱,记住,是宠爱,而不是单纯的觉得你能干好用。 第三,我为啥还没走? 有很多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没找到更好的。这里上班不用赶每一分钟,九点半之前到差不多就可以。人际关系单纯,如果运气好。你会遇到像大学里面一样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一起吃饭逛街看剧聊八卦。远离职场勾心斗角。可以见不同的客户,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运气好可以去挺多地方,尽管只是短短的路过。但是,阅历不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吗?你看过旅游时壮美的大风景,也吃过从前都没听说过的小城市旧巷里一碗最寻常不过的面,这就足够了。在四大,没有好与不好。每个公司,每个岗位,都只是我们人生的大环境,生活过得好与不好,不仅取决于你从大环境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在大环境中保持内心小世界丰富不被干扰的智慧。
2月13日更新评论中有提及,说四大遵循的是一套完整的审计指引,所以必须采取必要的复杂和细化措施用以保障。对这句话的表述,我是认同的,但我不认同造成目前的管控薄弱和人员疲惫的现状的初衷是因为上级管理层"为了遵循指引而不得不采取的管理举措“在我看来,恶性循环的源头是外部的审计费用下降和内部追求的毛利率上升(你没看错,在外部审计费不断下降的现状下,事务所内部对项目的RR和GM要求其实在提高,可见管理层之贪婪和短视)——导致项目卡预算,卡时间和卡人员——限制了大家想进一步发掘问题和完善项目程序的可能性——不屈服于这种“只要能出报告就好”的要求下,大量优秀Manager和Senior的出走——剩余人员无法继续确保项目质量的情况下,拘泥于底稿形式,只求能出报告——项目质量下降,无法发现实际问题,客户觉得谁来审都是出一份报告,不如换家更便宜的或直接砍掉费用 ....————————————————以下为原回答以一个在职员工的身份也来谈谈这个问题吧,虽然我还没离开,但最近已经做好离开的准备。在我看来,虽然合伙人的邮件里永远是蒸蒸日上形势大好,但就个人感受而言,从14年开始最近两年出现了一波很大的离职潮,走掉的几乎都是四大自己培养起来的,估计有些所有些部门现在突击社招进来的senior已经占了过半了。在我看来,很多和我一起进来的senior最终选择离开,一个很重要却没被大家提及的原因就是人才结构畸形导致的工作环境恶化。要我看四大现在的人才结构,其实是个漏斗型,早年打拼上去的一部分大陆Par和SM,拥有着那个时代拼搏着积淀起来的专业素养,最底层每年校招进来的小朋友,都是奔着四大的金字招牌进来的,也是人才济济。唯独中间的大部分senior和manager,在我看来职业能力却是严重欠缺的。这种欠缺,我相信在座的四大在职人员一定都会有一种感觉,你们跟过的很多senior和manager,你会发现,他们很懂底稿,但他们不懂审计。同理不仅是四大的审计部门,四大税务部门,懂报告的多,懂真正税务筹划的人少。内控部门,懂底稿的多,懂真正内控的人少。很多人说现在做项目越来越吃力,除了公司各种卡预算卡人之外,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内部在底稿上的大量内耗,这种内耗并非是“实质性的审核”造成的内耗,在我看来更多是因为底稿审核人专业能力不足只能选择在“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我们当初学习审计的时候说的是实质大于形式,可是在现在四大的管理里,却是形式重于实质,大Senior也好,Manager也好,开出大量的Q,你却发现这些Q其实并不是依据对项目的实质了解和判断得出,可能是刚接手连客户现场都没到过,拿到底稿后哗啦啦开出的一堆Q,下面的人为了清掉这些可能本不该在这个项目上出现的Q,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客户沟通及无尽的加班来补充材料和解释。但假如你静下心重新看这些Q,对发现真正的问题有任何帮助么?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绝大部分没有。之前做过一个内控项目,客户的需求 发现实质性的内控措施的缺失,Manager们却每日纠结于客户几个样本缺了谁的签字,假如从原则性的看法来看这个当然也很重要,但一整个项目下来,客户的问题却一个都没得到解答。大部分和我一起进来的同事,我们都曾在最初的项目里致力于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做出些实质性的工作,但是到了最后,却发现我们终日的加班其实都是在为上级们完成一个”形式完美“的结果,而有些我们明明看到的有问题的地方,却在项目的时间和成本限制情况下无法深入。这种对职业感缺失的打击,是绝大多数当初怀着热血进来的我们所不能忍受的,这也是大量在我看来非常精英的、拥有很高职业素养和很强判断力的同事,在抗争无果还遭到上级约谈,被上级认定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选择离开的原因。说得再不好听一点,现在的四大,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上级并不需要一个能找到问题的,能通过一些措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能做出合理判断的执行人员,或者说一旦出现了这么一个效率非常可观的同事,他会瞬间被压上几倍于之前的工作。结果就是大家做项目的时候,就只能慢吞吞的,为了把底稿形式圆满,不加班也搞出加班来,这样才是最安全的。这些年和离职的同事常沟通,坦白说,就同事氛围、薪资涨幅和工作弹性下,四大是有很大的优势,大多数同事当时离职,都是抱着一种要重新去适应新环境的忧心离开的,可是哪怕有这种忧心都要走,很大的原因就是被”逼得无路可走“,你的满腔热血,你的职业期待,你的高效努力,在这里都是错的。这真的是在职员工最真实的想法。也许大家觉得是我在四大混得不好才会有如此偏颇对上级的揣测。恰恰不是,我自进四大以来,每年拿的都是high或top,正是因为我可耻的接受了这套规则。但这些年每一个选择离开的同事,都是不愿和这套规则妥协的。用无间道3的一句台词说,”当年若不是你被开除,这个奖项根本轮不到我“终于有一天,我终于也想起那个初秋的下午,自己怀着满腔热血在offer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不单单因为薪资、平台、招牌这些,还有一份对职业的信仰,相信通过这份工作能够实现的价值。而不是现在这样深夜窝在电脑前,把MIC那些不可理喻的Q,再强压给那些如最初的自己那样,带着稚嫩期待眼神的小朋友。
呆了5年,就不说哪家了。刚进去的前三年,真心觉得学到很多东西,也跟对了很好的senior,学到的不仅是财务审计方面的东西,还有人教你思考和解决一般问题的办法,所以虽然很辛苦很累,也经常熬夜或者通宵,但是那时候也不觉得累或者没意思。因为很努力,team上下也比较认可,从senior开始就一路top pay。从第四年开始,我发现当年在做的事情跟去年差不多,因为前几年做过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基本上能学的都学到了,碰到的问题跟以前年度也差不多,整个1年就感觉重复重复再重复,完全没有新鲜感,加班也都觉得实在做很无聊的事情,无奈的时间和不开心的时间越来越多。第二个方面,当时我在的那个组的老大是个很纠结的香港人,而且生活习惯很奇怪,早上睡觉,下午5点左右进办公室开始干活,一直到半夜5点左右回家,期间不接客户电话,就全部埋头在文件里面,纠结纠结再纠结,有些时候他会为了报告里面用一个“的”字还是用一个“之”字考虑半天,所以他的项目的报告日期就会一拖再拖,拖到不能再拖他还可以继续拖,非常之无语。为了应付他的这些无聊的习惯和纠结,team里面的senior和manager都要顺着他作息时间(我那个时候很多项目都是他的,尤其惨),所以当时有个同事就开玩笑说自己“早上伺候百灵鸟,晚上服饰猫头鹰,24小时不间断干活。”太过于纠结于这些细节,整个人的重心和关注点就不太一样了,有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干的活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价值。第三方面呢,当时我在的那个组里面斗的也比较厉害,上面的senior manager派系林立,互相之间明争暗斗的就像一部清宫大戏,看戏的人会觉得很开心,可是要你自己参与其中自己演,那就完全高兴不起来了,一般到了senior阶段就会有上面的senior manager或者partner来找你谈心啊,拉你入伙啊,等等等等。干活就已经很累了好嘛,我拜托你们,不要搞了好不好,又不是跟皇帝争宠好嘛。搞来搞去,后面两年就基本在这种不开心的氛围和情绪中度过,想了想也没什么意思,算了,不玩了,哥走了,就这样。
讲真,一直认为审计这个行业并没有广阔的前景,四大也只是四家比较大的劳动密集型流水线服务中心。很清楚的感受就是,很多时候,四大的员工被公司刻意营造的氛围和虚荣的光环所蒙蔽,你们真的觉得这公司有这么“高大上”么?到底那些浮夸的宣讲、聒噪的年会是给谁看的?又为了取乐谁?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对这些事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年中的时候,就有某大搞了一场较大排场的公司内部“鸡血会”,用极其幼稚和毫无逻辑的表演展示了移动互联(即开发了多款审计工作相关的app)对审计工作的支持,满足了广大员工的虚荣心。做了这些年,总有老板自以为四大内部的直线晋升是最好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最好的屌丝逆袭高帅富的路径,真的是这样么?诚然很多年轻人带着希望和干劲,通过不断得加班和知识积累达到了所谓事业上的一定高度。但是不觉得这些老板的想法太过一厢情愿么?听过有同事要离职,与老板做最后的博弈,老板说,我们的工资是可以让你达到财务自由的?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四大的工资还是如十年前一般那么有竞争力么?事务性的工作越来越多,重复劳动越来越多,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领导者缺乏必要的情商。见过很多同事心灰意冷都是被情商很低的老板气走的。这样一个相对"去社会化'的环境让四大人没有圆滑的处事态度,不是说直来直往不好,但是,连一点做人的艺术都没有,怎么领导一个团队?怎么留得住员工呢?先说这么多已离职
周六加班肚子疼,一查是怀孕了,情况不妙。怕耽误项目跟高经在电梯里说了,至于什么打算,我想跟他商量,因为身体不允许硬抗,我又不能不告诉他就走了。可是我心寒的是,他一进办公室就对全队二十个人说,以后谁想怀孕,提前一个月说。然后全公司都知道了。我才查出来,真的不想别人知道,一个月内说了对宝宝不好。等情况稳定,亲口告诉小伙伴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他这样说是暗示我逃避项目吗? 一件很好的事情,就被他这样说恶心了。当时我的FIC替我说了一句话:这事怎么提前说啊!我真的心存感激,非常感激,活都会交给他,但是他对我发了恭喜。这才是真的领导。我也不会坑他!!高经一口一个怀孕,我听着心被刀子扎了一样,在所里工作三年了,不是老员工,但也不是新员工了。不知道公司其他人听到会怎么想,是我逃避,还是他不对。做审计的大多说话跟刻薄,多半顺着他。心寒。索性请长假,宝宝重要。现在我在公司里,他是我领导,我离了公司,路上相逢,大家都是帝都的屌丝。
以下为回答完问题的闲扯时间,答主从刚开始回答的兴致满满老子要去撕逼到现在的面带微笑啃着棒棒糖花了20分钟。其实关于为什么要离开有什么想说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是那种想法太多但讲不出来的状态。从决定交信到po简历纠结了半个月,从拿了offer到决定交信花了一周,就连交信都从周五拖到了周一还嘴硬和朋友说不是不敢交是要选个黄道吉日。答应了那么多人要发个带撕逼的带表白的还要感人的FL结果正式的FL只写了两句话告知大家我要走了。整个过程的纠结程度堪比失恋分手,所以某记我真的曾经真的真的爱过你呀( ????? )
说个奇葩经历吧。 我还没辞职,就离开四大了。我进某所的时候他还是四大。然后有一年,他收入被某本土所超越,于是成为在中国率先跌出4大的所。然后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和原因离开四大的。
已经将第(2)部分更新:)不得不承认催原来的Boss写文章很爽^^……这次抓来现身说法的,是我在四大时那传奇的Counselor,至于他在我眼里是怎样的形象,可参考这篇回答: 。之后我就想到,一定要盛情邀请(其实就是死皮赖脸)到他自己来写一篇。想当年,都是经理催我交底稿,这周我着实过了把瘾,天天催我的Counselor交稿子。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微信留言:老大你写了没?老大你再不写我就要开天窗了!老大……老大……终于,在我都已经绝望的下一个周一,这篇稿件千呼万唤始出来。不过我觉得,等待是值得的:)欢迎大家把此文和上面的文章参照阅读,看看昔日的“小朋友”是怎么兜兜转转成长,又怎么带队下一代“小朋友”。不过,据Counselor自己说,这篇还只是上篇,我还需要继续催稿中下两部分……我此刻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故事的起点是十多年前的夏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刚刚在北方完成了四年大学本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此时非常明确地返回广州求职。一路上略有波折,但整体上还算顺利,我正式加入了“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中一家的广州分所,此处暂且称呼老东家为“A所”吧。当时,“四大”的职位可以说满足了一个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几乎所有的职业憧憬,我还清楚地记得A所在我们学校的宣讲会与随后的招聘过程中所展示的种种优越性,以及对我这类屌丝学生的巨大吸引力。基于本人长期养成的好(zhi)习(ye)惯(bing),在此将A所的宣讲展示和我的职业憧憬列表如下:【表1】我的职业憧憬内容职业发展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拥有规范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完善的培训体系我的职业憧憬对于一个刚出校门、毫无实践经验的菜鸟而言,这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管理风格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人性化的管理风格,曾经荣获“最受欢迎雇主”称号我的职业憧憬我很厌恶不干实事、专抢风头的人,强调团队合作是天经地义的,加之人性管理,真可谓完美!人才适配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只招聘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聪明的人我的职业憧憬这TMD说的不就是从来没在学校得过奖学金的我吗!薪酬福利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我的职业憧憬在大学里每月数着日子等待助学补贴发放的日子终于熬出头了,挣钱就是硬道理!美好的憧憬一直延续到入职后的两周,这段时间新员工(内部称之为“A1”员工)都集中在广州市一家顶级的五星级酒店进行高逼格的培训。说是高逼格,除了五星级酒店高档的设备场所和丰富的自助午餐让我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穷学生大开眼界之外,全套英文编写的培训教材和全程生动有趣的团队游戏,也让人充分感受到A所的国际化风格和人性化管理。在A1员工的培训中,唯一让人感到有点奇怪的地方,就是在针对菜鸟们的实务课程中,负责上课的香港经理(以下称之为P经理)上来就跟我们说:“你们的课程将在一年后的晋升培训中再讲一遍的,目前就不详细讲了,你们有啥问题就提出来吧。”大家都是新人,自然提不出什么有针对性的问题,那部分实务课程感觉就像自习课那样过去了。大家私底下议论,可能是由于P经理忙于做审计项目,以至于没时间备课,所以就把培训对付过去了。培训结束之后,大家开始休假准备9月中旬的CPA考试,考试过后在办公室又呆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我和P经理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当时很多A1同事都在办公室协助审计经理校对审计报告,我也被P经理分配了任务。出于排版美观的考虑,A所的审计报告都用Word来编排,这就造成大量的报表数据无法直接通过软件进行验算。通常的做法,大家会把审计报告草稿打印出来,然后通过手工敲击计算器来完成数据校验。P经理在这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他拥有计算器“盲打”的技能,即眼睛一直盯着审计报告草稿,一只手指着校验的数据,另一只手可以不需眼睛的配合而直接在计算器敲击,而且几乎不会出错!这种技能一开始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毕竟可望不可即,因此很快我就改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开展工作——即把Word编排的审计报告电子版的数据复制到Excel中,稍微调整格式之后,就可以直接通过Excel的运算功能进行校验。没想到,这种方式一发不可收拾,在速度上对于我这种敲计算器不太熟练的菜鸟而言固然会快上不少,即使相比计算器的熟手也不遑多让。尤其对于需要反复修改的复杂报告,这种Excel校验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举例来说,一份审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哪怕只是修改了两三个科目的数据,如果采用计算器校验,那就要把整份报表的数据老老实实地重新敲击一遍,但如果采用Excel校验,由于第一遍校验的底稿还在,校验公式已经设置好,那么要做的只是把Word文件里面的报表数据复制粘贴至Excel即可大功告成!我在办公室对这种“Excel校验法”不但身体力行,而且还经常得意洋洋地向其他A1同事介绍经验,直至有一天P经理的突然出现。他对我们的校验方式大为不满,甚至表示这种方式即使速度真的快一些,也是属于“未会走路,先学跑步”的做法——因为它根本性地架空了计算器的使用,完全颠覆了P经理对于一位出色的审计师的审美观点。作为一位新人,对于领导的直接指责当然是很难受的,而且我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团队造成了损失。当面“虚心接受”,背后“死不悔改”,我的这种工作模式应该就是由此开端,但是P经理随后很快知道了我的两面派做法,并埋下了后续冲突的种子。进入10月份之后,大家陆续出外勤开展预审工作。我也将跟P经理的小冲突抛诸脑后,因为更严峻的挑战到来了。这是一家位于深圳的大型国企,业务并不复杂,但里面的会计员工普遍年龄较大,没几个人能把事情说清楚;而且,我们审计团队的成分非常多样——带队的两个Senior来自香港分所,中层的几个A2(第二年的初级审计员)来自刚刚通过收购一家内资所成立起来的深圳分所,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来自广州分所的A1了。马上我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三大挑战之中:其一,培训内容脱节甚多。且不说全套英文教材的不接地气,培训中就连A1需要投入最多时间去做的凭证抽查都没有一个实例讲解,加之这是一个新项目,根本没有上年的审计底稿可供借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自我培训,A1的一年在本人的职业生涯中可谓最累、没有之一,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其二,沟通成本非常高昂。香港Senior说普通话、阅读中文都非常费劲,他们的审计底稿全用英文撰写;而我们和深圳分所的大陆同事都用中文编制审计底稿。当然,客户提供的审计资料都是中文,以至于我们常常先要跟香港Senior翻译一下客户的实际业务内容。其三,团队管理近乎灾难。陷于如此陌生的环境,香港Senior完全陷入了自己世界的思考当中,根本无暇对我们A1的工作进行指导。但由于香港分所的加班文化,加之项目本身的工作压力,他们常常在午夜12点之后才会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我这样一个没有得到有效培训的A1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在完成零碎的复印和校验工作之后,处于一个令人可怕的“加班闲置”状态——即跟着整个团队在加班,但实质上无法有效的输出工作成果。虽然只是一个预审项目,但项目历经一个多月结束后,我似乎已经看清了自己面对的职业现实,对比当初自己的憧憬,真是莫大的讽刺!在此尝试罗列如下:【表2】我的职业现实内容职业发展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拥有规范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完善的培训体系我的职业现实港式的培训体系面对复杂的中国国情只能是徒有虚名;每年固定一次的晋升机制在业务扩张期简直成了“剩者为王”,无论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多烂,只要能够听话熬下来,自然就成了Senior甚至Manager。管理风格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人性化的管理风格,曾经荣获“最受欢迎雇主”称号我的职业现实所谓团队合作就是好好听话、不要惹事,日子如此好过,大家不需要什么创新。至于“最受欢迎雇主”称号,人家当初说的本来就是澳大利亚的分所,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人才适配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只招聘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聪明的人我的职业现实我只是想为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做点小事而已,这TMD就成了那个“最聪明的人”!薪酬福利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我的职业现实这算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最小的一点,虽然大量的加班费无法兑付,但每月到手的收入当时足以在广州市中心区域买一平米的房子。面对此情此境,就像一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牺牲品,我完全无力改变整体环境中的负能量,我似乎已经听见了体内那充满青春理想情怀的骨骼脆裂的声音。我还能干嘛?我只能离开!当我做出离开A所的决定时,此时距离正式加入它仅仅只有三个多月。稍稍冷静想想,微微左右看看,就能明白自己根本没有离开的资本——且不说当时初出茅庐缺斤少两,难以找到平台和待遇都与“四大”相当的单位,只说刚入职几个月就离开这一点,就很自然让其他单位认定我是因为试用期表现太差而被踢走。因此我在当时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仍属明智的决定:为了离开她,必须好好干!决定虽然明智,但要真正落地并不容易。A1的工作,一来技术含量不高,除了凭证抽查,通常都是一些基础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工作;二来劳动强度巨大,一个审计团队中往往只有一两个A1,因此所有的基础工作都会被分配下来,这还包括了填写报销单、外卖点餐等行政性事务;三来团队等级森严,上级分配的任务必须按照惯例快速完成,不鼓励质疑和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地进行自我培训是一件艰难而充满风险的事情,在此通过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实务案例就可管中窥豹。这是一家大型的外资制造型企业,当时客户提供了一份数据量很大的销售订单统计表,里面的几项主要信息包括日期、客户名称、单价、数量和总价等字段。在设计凭证抽查的样本时,需要将满足下列条件的订单挑选出来,先进行求和运算再抽取具体的样本:某个日期区间之内,例如日至5月31日;某几个特定的客户;订单总价高于一个特定的金额,例如5万元。这时候,一个惯常的反应就是选用Excel的条件筛选功能分别对日期、客户名称和总价几列数据设定条件进行筛选,然后算出结果。对!如果只有一张表格,那这种方法肯定是最快的,但如果实际上有三十多张表格呢?你是否仍然会逐张表格条件筛选一番再来求和?如果我告诉你由于客户的不负责任甚至故意捉弄,这些表格的数据陆陆续续更新了五、六次之多,你是否仍然坚持原来的做法?事实上,我在一接到任务的时候,尽管不知道后来反反复复的数据更新,我就猜测Excel应当有一种满足多条件求和的函数。这时带队的Senior看着我坐在电脑面前二三十分钟仍然苦思冥想,不禁把眼神逼迫过来,质问我为何如此简单的筛选工作还拖拖拉拉。我刚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马上就被Senior打断:“这张测试底稿今天必须完成,请你不要因为自己无聊的创意而拖累团队进度!”面对此情此景,我还能作何反应呢?只能马上乖乖地逐张表格进行条件筛选了。只是在第一天下班之后,我心有不甘,通过翻看Excel自带的帮助功能,加之百度上查到的案例,花费了两三个小时反复试验之后,终于找到了设定多条件求和函数的公式!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马上在第二天把审计底稿中的条件筛选设置全部换成了多条件求和的函数。这时候,Senior又怒气冲冲地出现了:“你在干什么!明明已经完成的底稿,为何还要多此一举!你真是自作聪明!”这时我已经不敢辩解新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由于客户的数据更新而带来的工作量了,只能默默地埋头做其他事情。而这个项目的审计经理,恰恰就是P经理。这里顺便介绍一下A所广州分所当时的人员配置——一个不常驻的香港Partner,Manager有两个香港人(P经理就是其中之一)加两个大陆人,Senior是十个手指头已经数得过来。在今天看来,当时的规模真是够小的。正因为如此,我很快发现,整个分所已经传遍了我那“自作聪明”的名声。可以想象,等到A1这一年结束的时候,我的考核成绩几乎位列倒数,勉强赶上了晋升A2的末班车!对于一个职场菜鸟而言,我走出校园的第一年显得如此苦涩而不堪回首!尤其是本人毕业的大学还算是一个排名靠前的名校,对比起几乎垫底的绩效考核更显讽刺!不过扪心自问,我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相比其他A1更胜一筹,这点从很多A1同事对我的评价以及A1之间的直接PK中就能得出结论;即使经常处于“加班闲置”状态,我也从未逃避加班,总是跟队留守到最后一刻,而且从来不去争辩该得而未得的加班费;A1该干的苦活累活脏活干得一样都比别人不少,而且态度积极。只是明明白白的考核结果摆在那里,却不由得让人反思,难道自己的“自作聪明”真的铸成了大错?在充满苦闷的自我质疑中,我仍然看到了一丝亮色,那就是A所刚刚通过收购一家内资所成立起来的深圳分所。由于A1的一年多次往返深圳参与到深圳分所的审计项目,因此我跟深圳分所的几个同事混得很熟,加之在A1的年终考核中,深圳分所的大陆Partner亲自出面肯定了我在深圳项目的工作表现,才使我得以搭上晋升A2的末班车,对此我无疑心存感激。随着A2生涯的开始,这丝亮色开始逐渐萌芽,直至有一天广州分所的香港Partner向全公司宣布——公司准备大力发展深圳业务,因此鼓励大家申请调动至深圳分所。这时我几乎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当时我的理由无非是这么几条:广州分所是香港Partner主导,深圳分所是大陆Partner主导,显然我更适合于大陆式的管理风格;既然在广州不被认可而在深圳得到认可,山不转水转,树挪死人挪活;深圳分所有好几家A股上市公司,业务复杂而具有挑战性,而广州分所几乎全是“两头在外”(即原料从国外进口,加工成品又销往国外)的外资工厂,业务简单而枯燥。虽然这个决定让我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广州和父母家人,但在今天看来,这个决定仍然正确无比!我在深圳分所的经历容后再叙,但在此处我想岔开话题,先行讨论一个有趣的性别差异现象——就是“四大”在招聘A1的时候通常女生会占大多数,而且在大学期间的成绩也往往是女生占优,为什么到了“四大”的Manager甚至Partner级别,女生的比例会逐渐降低甚至变成劣势?当然,本人作为一名男生,无意否认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但我却有一个基本结论,尤其想跟现在很多成绩优秀而又牢骚满腹的女生分享——那就是男生在职业发展中逐渐占据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男生愿意承担职业风险而非性别歧视的结果!大家从本人以上列举的经历中可以自己发问:你是否愿意承受来自Manager的压力,坚持采用“Excel校验法”而抛弃大家认可的计算器校验法?你是否愿意承受外勤工作的时间压力,坚持研究多条件求和函数而不直接采用简单的条件筛选功能?你是否愿意承受离开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压力,到一个陌生但可能更加适合你职业发展的地方工作?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我觉得你就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如别人的现状。因为男生更多地承担了这些职业风险,其结果是可能获取更好的发展,但也可能变得更加屌丝!当我刚刚结束了郁闷的A1生涯,找到一位在另外一家“四大”工作的大学同学倾诉时,发现双方的观察不谋而合——就是在“四大”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男生具有普遍的“雌性化”特征,不但说话非常阴柔、慢条斯理,更重要的是循规蹈矩、惧怕风险和意外。这也是我后来慢慢总结出来自己A1生涯所面临的根本性冲突——在一个“雌性化”的大环境中,我更多地倾向于承担职业风险的“雄性化”生存方式,自然造成火花四溅!无论如何,接下来我就要在深圳分所开始我的新生活了。尽管只是一次内部调动,但我觉得这已经是一次彻底的离开——我告别了不切实际的职业憧憬,(未完待续……如果和我一样期待中下篇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CareerChoice职业发展咨询,专注金融/财务/法律/MKT/HR领域的职业发展咨询;然后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和我一起连环催他老人家哈哈哈哈哈)
行业已过巅峰期,进入拼价格阶段,审计业务对客户没有差异化带来的增值服务自然也没有溢价,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很难挑战体制和大环境,适合做两年培养hard skill然后跳槽。个人四大两年后,进入某互联网公司后台非财务部门积累行业经验,之后几经辗转,现在做TMT行业的股票研究。世界上比四大好的工作多太多了。能写底稿、能持续OT的人很多,因而也就没有了稀缺产生的价值,收入的提升来自稀缺性而不是堆人头。独立思考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敢于承担风险,永远抱着一颗开放的心,无论留下来还是离开,都比埋头写底稿更重要。
我是一个目前在瑞典读MA的法学生,学的国际税法与欧洲税法。我24年来第一次完全凭借运气得到的一次机会,就是前不久我拿到了去PwC的实习资格。为什么说是凭借运气,因为被选中与能力完全无关,只是四大在我们班随机抽取了三位学生,鄙人非常走运地被选中了。截止到目前,我的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全都是一种惊喜与感恩。如上。为什么如此?我想先如实反馈一下我们班老外的就职情况。我所就读的是瑞典最高学府,这个学校的taxation也是整个瑞典最好的,因而我的同学,都是非常非常牛逼的外国人,无论从语言上或是专业知识上。我作为一个本科完全没有系统细致学过税法的门外汉,与之相比差距不是一两点。一月份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得到一个消息,我们班一位非常强势的芬兰妹子拿到了KPMG的internship,是她自己面试进的。我记得那天我们班的其他老外都与其热情相拥表示热烈的祝贺,当然也可以说外国人面子向来都做全套。不然。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一个组的外国teamate提及她,都表示真的非常厉害。也许是我们这个专业,能够去到四大,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最理想的归属——即便我深知四大并非那般精彩。第二件事,就发生在今天,依然是进行teamwork时,同组外国人提及这次分配,对我所能分配到的事务所表示了相当的羡慕。我说四大在我们国内也非常有名,我真的是震惊自己的人品。外国人表示,在瑞典,四大也依然是招牌,他们找实习时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四大。以上,是从知名度层面简述的我对四大的看法。接下来,我要说一下我们的导师。我们第一门课有一位教授,在兼做我们学校客座教授的同时,也是KPMG的一位tax consultant. 我们在课余之时问及他在毕马威的工作境况,他表示压力非常大,但是对于真心喜欢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也是一种享受。这其实非常简单地说明了评价一份工作究竟如何,其实仍然归结于个人。我在这边见到了太多真正意义上的学霸,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因此一门心思钻研。对他们来说,薪资待遇,加班加点,这些外部因素永远不会构成让他们放弃这件事的理由。只有在他们内心厌倦的那天才是他们离开的那天。最后,我要说一下我的姐姐。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姐姐。这是一名奇女子,非常非常厉害。同时被常青藤,加州理工,以及另外一所全美排名前20的大学(名字实在记不得了好几年前来着了)录取MA,最后她选择了前二十那所学校,理由是全奖。同时她为了替家里省钱,两年的研究生她选了一年读完。在她做出这些决定之前,她对我们说,这不会影响结果。果不其然,毕业后她直接去了安永,工作。地点在达拉斯。众所周知达拉斯是一个相当排外的地区,在我姐姐的公司里面,只有她一个黄种人,一个印度人,剩下的全部是白人。我姐姐在里面工作了两年,去年年中,跳槽加州安永,并且伴随升职。理由,快要三十岁了,需要为自己的个人问题考虑一下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听到我姐抱怨过一句关于公司工作层面的不好,对她来说,歧视,不足,所有的外部问题她都克服了,导致她离开的原因只是因为自身因素。更何况,她的所谓跳槽,也是属于公司内部人员调动。这也正吻合了我说的第二点。当然我不可否认的是四大的确如新东方,把男人当牲口使,把女人当男人使。离开的原因各种。然而依然有内心强大到可以包容这一切的人。
没在四大工作过。帮忙挖过人。我说:不出差,公司配车,解决户口。现在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也有出来不适应的,毕竟企业和事务所是两回事儿。四大可以按程序走,普通的就和写代码的程序员一样一样的。好一点儿干到工程师了(3-5年),大部分都出来了。去证券、企业、银行的都有。一般做内审、财务分析或者财务总监。再好一点儿的做合伙人的,一般没动地方不出来。可是程序员宅了那么多年,要长袖善舞,还得重新学习。有些人天性就有,只是之前被压抑了,唤醒了就是。有些人天性没有,学不来,就痛苦了;出来了就回不去了。最惨的出来干没多久,进局子了。
首先 从基本薪资来讲 对于普通应届毕业生,四大还算能摸到的薪资较高的行业。到三年、五年后跳一个满意的薪资待遇。从职业发展来讲,许多人拿四大当跳板,有的鲤鱼跃龙门,有的摔死。从工作强度、CPA准备情况、生活与工作平衡、念书充电、身体健康等角度也都是离职原因,也有单纯因为没分好项目,混不下去的,当领导小三被劝退的,还有自己或懒惰或狡诈或阴险或鸡贼等个人原因,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排挤的,展开说可以说三天…其次 我评论一下“四大离职好多去做金融,想想就激动…”的等等社会言论之真伪:四大分为许多部门 审计部啊 税务部啊 咨询部啊 细分FAS啊 ERS啊等等等等 侧重点不同 能真正从业金融的人数应该不多 而且能去金融机构的也大多是中台后台 或者去为金融机构进行专业配套服务的单位,如信用评级机构;第三 我们需要厘清金融业与金融服务业,以及金融行业与财务、审计、统计行业的关系:a.您去投行、券商做前台业务人员,是金融业;您在金融咨询公司、金融业审计firm、金融业代理记账机构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服务,此之谓金融服务业。b.您去某银行、券商、投行、保险、PE等做前台或业务部门员工,归口金融行业范畴,您在上述机构做内审、财务、财务分析等等后台职务,称之为从事财务、审计、统计行业。只不过是金融业的财务。综上所述,在厘清概念和观点后,我们会发现身边离开四大的,真正从事金融业的至少我看来是比较少的,顶多去小PE当业务经理;从事金融服务业和在金融业中从事财务、审计、统计行业的,还是较多的;而最多的情况是囿于其在四大从业经验以TMT、工业企业、快消业、地产业为主,故跳槽后流向了上述方向,继续从事财务、审计、统计行业。大体如此吧,我还见过辞职去非洲当志愿者保卫大象的呢,不在主流范畴,不说也罢。说我自己的话 不做财务审计类了,去做中台类工作,单位见我个人介绍…
(其实我还没有离开四大。。。怎么没有人问为什么你还没有离开四大呢?)我的同事们离开的原因大概是有这么几种:1. 绝大多数的:做了两三年,就有猎头来接触他们了,随便一看,薪水一下子涨30%以上,工作时间又减掉30%以上,我擦,这么好的事情不去白不去呀!我还在这里拼死拼活地卖命干什么!话说,这也是很多人最初来四大的原因,四大薪水不高,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给自己增值。2. 遇到不好的项目或不好的老板,又苦于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换掉,郁闷不已,愤而辞职。3. 结婚了生孩子了需要多点时间照顾家人,不能经常加班出差了,所以就换个清闲的干干。4. 由于种种其他原因不喜欢这个行业、不喜欢这个职业、觉得这里不是自己的地方。其实这个帖子里的一些回答充满了怨气,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吧,贬低自己从事的事业难道是一种风气?或许国内的审计行业情况比较惨烈?也或许是国内的四大曾经的光环太耀眼而与实际产生落差太强烈?我认识很多很多进入四大、离开四大、还有离开了又回来的人,虽然离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没有谁鄙视谁的意思。
围城。大家进来的理由差不多,又会抱着类似相同的理由离开。每每收到farewell letter,抛开现象看本质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无非是那些前面无数人重复的原因。以至于呆久了,慢慢人也就冷漠了,到后来看到一屏显示不下的farewell直接忽略。四大是被与众不同化的企业或者说行业。但不能否认在四大摸爬滚打多年真的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抛开technical skills神马的,作为前四大人,受益于此。
在四大待了2年半离开的,作为女生离开四大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行业前景,工资待遇,亦或者是今后家庭生活(虽然这些也占了一部分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人身安全”和“身体状况”的考虑。如果有毕业生来问我是否应该去四大锻炼学习,我会说“男生是需要这种锻炼和学习的,而女生请在确保你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状况下努力学习,但不管男女这不是个长久的工作。” 四大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有得必有失,健康是很多四大人失去的,女生的抵抗力比较弱,在经历和男性一样多的工作量后必然是三天两头跑医院(我第一年发烧三次,其中两次连续挂水7天,一次连续发烧7天,最高41度)周围的女同事除了个别身体好的,其他的几乎也是各种生病跑医院。女生晕倒在办公室酒店都是常常发生的事。我进公司到离开,硬生生得被减了十几斤。想减肥的女生还是可以做一下这个工作的,不过也有可能内分泌失调反而更胖。反正进四大身体肯定是多少会变差的。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离开因素。出差时的人身安全才是重中之重。金融组的也许好些,反正我做过的出差项目从来都不在市区,都是很偏的郊区,大概都是制造业的原因。如果你以为四大出差都是客户接送住五星酒店,too naive, 我出差几十次,住五星的不超过5次,其他时侯住能住锦江之星就已经满足了。有时候在楼道里会看见流氓之类的走来走去,有次和小伙伴去武汉就是这样,半夜我们只能把房间里的椅子桌子都搬到房门口抵住门,再把水果刀藏在枕头底下。还有些时侯一个人出差或者一个人住一间,常常晚上不敢睡觉,当然运气好住五星级还是能睡着的。再者,很多时侯客户是不负责接送的,如果team里有男生就会放心很多。曾经有大概8,9次我都是一个人出差(可能我运气也不好,其实我除了在四大运气不好,其他时侯还是可以的,大概天生与四大气场不合),而且都是很偏的小城市。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末的那两天盘点,最近常常新闻爆出女大学生在这种偏僻的地方失联后惨遭毒手,现在想想还是经常后怕。当时12月30日去湖南常德(大概是这个地方,有点忘了),早上8点出门先坐飞机到长沙,然后自己在机场买巴士票坐了三小时到常德,客户叫我在一个桥下的公交车站下车,他再来接我,当时已经晚上7点,车站周围都是摩的开来开去问我要不要坐,当时真的心里很害怕,心想着要是安全回到上海我立马就交信不干了。大概等了10几分钟,感觉像等了一个世纪,终于客户开了辆小黑车来了,我害怕是坏人(因为那车真的很像是黑车),当场拨打了客户电话,看到车里的司机接电话时间和口型比较相符才敢上车。然后客户带我去酒店放行李然后吃饭,吃饭的时侯一桌子都是男人,在那种很小的店里,我基本没敢吃,我怕里面被下药(也许有人觉得我有被害妄想症,但是最近的一些女大学生出事不都是因为不警惕不懂得自我保护么)。晚上12点钟盘点,还是我一个人,后面跟着一大帮男的,我心里很紧张,因为胆子小,工作上也不敢怠慢还是认真盘点,但是心里已经想好万一盘点有什么问题还是以自己安全为主,幸好没什么事情。第二天客户叫了辆黑车把我送到长沙,31号晚上还要在长沙盘点。还好黑车上还有一个小孩和一个女人,让我稍稍安心了点。到了长沙客户是个女的,心里比较放心。可是到了晚上她叫仓库的一个男的带我去盘点,当时他带我穿过一个漆黑的仓库,我差点吓哭。总之,自从那次以后我对公司开始越来越失望,直到后来在连续出差十个礼拜,(其中还经历了一次小地震),终于在厦门和东莞一个人住了两个礼拜员工宿舍后决定辞职,当时冬天热水有限,不是每天都能用到热水,有时洗澡洗一半就只剩冷水了,宿舍走到客户办公楼,常常看见大老鼠窜来窜去,幸好当时台湾同事派来两个男生才稍微定心些。厦门飞东莞的时侯,飞机上还有一个男的偷偷在洗手间吸烟,被空姐发现后还死活不肯说出烟头扔在了哪里。总之,每次出差累的不紧紧是工作量,整天整夜的都没有安全敢,常常都为自己的安全担心。最后终于交出了辞职信。在每次的出差中,爸爸妈妈也不放心,网上查好我入住的酒店和电话,让我一路上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当时他们就不同意我进四大,后来我坚持要进去学习一下,他们也就妥协了,现在想想自己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我明白四大年末人手缺,可是让女生一个人去这些偏远地方出差还是不太妥当。当然项目和经理还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离开的导火索就是烂项目和差经理碰到了一起。总之,如果你一心为了学习,能够保证自己健康和安全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还是推荐去四大锻炼一下的。本来抵抗力就差的女生还是不要进去受苦了,当然你也可以相信自己的RP,不会像我这么惨(其实我觉得我也不是最倒霉的,更惨的那些在第一年就离开了)。在四大运气还是满重要的。不过四大是有自己的圈子的和真正的社会还是有差别的,相对来说,大家都比较单纯,即使是很差的经理,他们还是也不太会故意去搞勾心斗角那一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经常用的函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