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成果转化率和成果产业化策略怎么写率“两低”

作者:戴欣平
发布时间: 15:56:21
五节点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
□ 本报记者 戴欣平
有消息称,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每年增长20%左右,额度达4600多亿元,相应的回报是每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然而,在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国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不同的角度能挖掘出不同的观点。如何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作为创新成果转化的前线、联系科研与市场的纽带,企业的体会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来自中关村软件、新能源、环保、优化、生药制药、信息化、航空遥感、数码等多个行业十数家企业在采访中表示,通过对转化过程中五个节点的完善,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立项:呼唤&二次淘汰&制度
要进一步提升国内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首要一点是在科技项目的立项之初就优中选优,尽量将那些&先天不足&的项目圈在国家扶持的范围之外。
来自中关村的北京国智恒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吕建光说:&是否在立项的选拨机制上需要与时俱进,确定一个&去芜存精&的二次选拨过程?只有改革我们现在的评价机制,才有可能去发现新的、能够代表我们时代的先进技术。&
在致力于创新的企业看来,既然已经立为创新项目,那么被选项目或者技术理应代表所处产业或者行业的先进水平。&因此,需要我们在立项之初就有一个良好的评估机制和判断水平。但是在目前看来,还并不理想。&吕建光说。
吕建光认为,过去的方式是每年由政府出面,在年初时筛选一批项目,然后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这种做法很好,已经有很多成果通过支持而显现出了相应的市场效应。但是,有些制度现在已经呈现出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形势的情况。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一旦立了项就舍不得淘汰。但事实是,谁也没有能力确保自己对趋势性研发项目的投资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因此需要对创新成果的转化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任何项目都要有一个科学的检验过程。要敢于面对敢于淘汰,应该建立一个发现机制和自荐机制,广泛征集优质项目。经过一两年时间的考察,再组织专家对筛选过的项目进行重新评价,淘汰掉某些不代表先进技术或是过去一两年里表现不佳的项目,然后再集中剩下部分的资金对那些沉淀下来的项目进行重点投资。资金平均使用的结果就是费力不讨好。如果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发现、评价、筛选、重点扶持&的体系,那么就能真正起到对新生技术自然淘汰的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表示,现在对科技立项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是官员本身是外行,有很多地方拍板立项的领导没有任何产业或者行业背景,大多是学管理出身,很难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有一个更切实的考量,最终结果可能就是&造成了很多不应该立的项目立起来了,而很有希望的项目却被去掉了。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是,政府主管部门一味追求数量,追求&面子工程&,要政绩,而我们政府官员考核制度要的也往往是数量,结果就是哪怕过了一两年,主管部门发现自己当初的选择可能有问题,也不及时改正,怕数量减少了,自己的&政绩&不好看,只能将错就错,继续投,结果就是大量资金被浪费的同时,那些可能取得突破的项目却得不到足够资金支持。&
其次是评价队伍中的专家往往并不能代表先进水平,或者说专家本身的知识更新换代就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趋势,或者在把握标准上有过于教条的情况。
这位企业家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曾经向上申报过一个生物化学方面的项目,但是因为评估专家过于教条地理解了&产业化&的要求,&非要我们回复是不是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实现转化,这显然脱离实际,所以最后这个项目没有被批准。&
研发:产研矛盾需要调和
如果说创新代表着研究与开发,那么成果即代表着生产力与市场化。在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中,产研关系如何,对创新成果的转化有着重要影响。
科研院所与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在科研院所,评价的体系是由论文、报告和申请来的项目经费等项目组成的。科研院所的特性决定了科学家们往往容易强调在技术上求新、求盲点。他们在研发上不计成本,甚至愿意为了某一个领域的技术性突破而不惜代价,有时难免会脱离市场的需求与用户的需要。在评判成果的所有权上,他们更强调技术决定一切;而企业不一样,企业更多的是市场行为,要求以客户的需求为主,更重视成本,强调在投入与产出比例上有一个平衡的状态,企业往往更愿意通过市场的反馈来判定成果的所有权。这种区别是形成产研关系的重要变数。
来自新能源领域的一家企业的技术总监告诉记者:&在中关村,企业对科学家还是很重视的。但是在创新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到底听谁的矛盾。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企业会更尊重科学家的意见,但是有些产品到了企业调研阶段,我们还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科研院所和企业对于成果所占的比例上。&
据了解,针对产研合作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分成比例,科技部的硬性规定是科学家占有30%。&但是这个规定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如果说是软件、网游这种创意型产业,研发人员多占有一些比例是对的,因为在这些领域,卖的就是这些人的头脑创意。但是在环保能源行业里,科学家或者研发人员能不能占有这么大的比例,我个人认为还值得商榷。因为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绝大部分的成本压力都是企业在承担,因此让他们一下子拿走三成的利益,企业难免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利益分配也往往成为阻碍创新成果转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位技术总监说。
企业认为国家的相关主管部门不应该对此有硬性的,或者是一刀切的规定,而应该在制定大原则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制订措施,让市场来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
除了利益分配,在科研与市场之间,谁更具发言权的问题上,也一度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
一位信息系统工程企业的技术总监徐先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0年公司新招来一批技术开发人员,都是名校高学历的优质毕业生。公司在进行完上岗培训后,将其分派到全国几个大区的客户那里做服务支持,以体验需求,结果立即有员工不干了,说:&我们是搞技术开发的,不是搞售后服务的。&徐先生说:&他们还不知道研发与需求的关系,那么他们的研发最终只会是求新求异,极有可能就会最终脱离市场。&
在用户需求与创新研发的关系处理上,北京和隆优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现军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他说:&科技成果能否实现转化的决定因素,其实不在于资金是否充足、政策是否优惠、成果是否通过了鉴定等,而取决于这个成果能不能经得起用户长期的、反复推敲的检验。&
于现军认为成果转化成功与否,最直接的评判断标准就是:能不能为用户带来真实的、正面的效果?如果带不来,你的成果没有任何意义。
据了解,和隆优化在不到10年的发展时间里,研发出了30多个针对多种生产过程和多个行业的优化技术,而且基本上都实现了成果转化,其氯碱生产过程优化技术产品打进了中国氯碱行业40%的企业。于现军认为自己的经验就是将研发与需求和市场紧密结合,&一是这些课题本来就是来源于需求。它首先是行业难题,甚至是世界性难题;二是我们能够持之以恒且乐此不疲。十年磨一剑,此剑必锋利;三是我们坚持认为用户才是最好的研发中心,每个项目我们的研发人员都要坚持&在现场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的精神和工作方式,这样,还会存在成果转化的瓶颈吗?所以一个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不是可以成功,主要应该取决于自己的内因,自己的技术与项目过不过硬,是不是能够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运用的需要。&
完善:需要多加细心呵护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市场会越来越开放,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中国的企业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能只靠卖便宜东西,必须有高水平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来参与竞争。这需要企业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创新成果的自我完善,以推出更加完美的产品面对市场选择。
在接受采访的多家企业看来,所谓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精细的工程,不同的行业,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帮助。他们表示,在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最后完善阶段时的工作到位与否,&往往对最终转化的效果影响颇大&。
曾应职于中美史克等多家生物制药企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外界总是认为,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较之其他行业更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这个领域同样也存在研发到关键时期功亏一篑的情况,因为&衡量药品能否上市的主要标准就是两点,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有效性。但在企业的研发&关键阶段&&&就是在临床试验阶段&&会存在样本不够的情况。因为每个个体之间都是有着差异的,临床阶段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样本才有可能验证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企业的力量,在某些情况下就无法掌握大数量的样本,因此就无法在&两性&上达到国家的标准,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创新产品的转化。这不是研发方向的问题,只是企业在某方面很难避免的局限性,毕竟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
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表示,任何创新技术的开发都是无法确保一步到位的,作为能源环保类企业,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创新成果转化不能简单等同于&技术&&产品&这个过程。要通过市场的反馈来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整个产品的设计与性能。因此,对于能源环保行业的成果转化,应该注意对创新成果在完善阶段的扶持。何谓&完善阶段&?这位工程师认为是&在投入市场的不断使用中进行完善&。但是很遗憾,现在国内对创新产品完善阶段的支持,&还不太够&。
这位工程师说:&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产品在完善阶段的投入成本往往不低于研发的费用,甚至更高。因为完善阶段的投入可以说是一个&精加工&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很杂。它可能发生在一些细小但对整个产品运作却会产生很大影响的环节,也许就是一个锣丝钉。这一阶段的工作往往决定了你的研发是否能够符合客户的需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政府对某些行业创新项目的扶持,只是在关键技术上投入三分之一的资金,然后企业自己去投入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从地方政府来。但是在一个项目中,关键技术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可能只占整个项目的十分之一,最多五分之一,加上现在的地方政府一般也很少在创新项目上投入,因此就变成了企业需要自己来承担创新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本压力。在整体项目的投入上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在产品完善阶段的投入了。
如果国家能够在某些创新成果转化的&临门一脚&阶段,给予一些支持的话,其效果将会很可观。这一点在过去已经有过成功的案例:当年某研究所研发的燃煤燃烧技术进入关键的攻关阶段后,得到了当时的重大项目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最终完成了这项技术从4000多小时到7000多小时的提升。为这项技术在完善阶段的重要工作出了重要的一把力。这个提升的结果就是,到目前为止,在燃煤燃烧领域,国外的产品几乎不再进入中国市场进行竞争了,因为他们无论在技术、价格还是服务上,都没有任何优势。
比资金不到位更令企业困惑的,是目前依然存在这样的现实:一方面是国有的创新产品需要有应用过程来进行完善与升级,另一方面却是国有创新产品找不到自己的&应用空间&。
&至少现在在垃圾焚烧领域是这样,国产设备直到去年的5月份,才勉强与国外产品持平。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挣扎多年打拼出来的结果。&中科通用的工程师说,必须有这么一个政策,能够保证对国有的创新技术有一个比较公平的选择平台,&让我们的产品也有一个应用的过程,才有可能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让我们的创新不会与市场脱节,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转化率。&
产品不完善,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就很难与国外的同类型产品进行竞争,进而无法通过市场获得利润回馈,使得企业辛辛苦苦投入的创新开发成本,都得不到回报,这种转化是不彻底的转化。
成果:尚待多方努力保护
中关村有大批的软件企业,它们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来自这个有些特殊领域的声音是,面对越来越险恶的外部环境,谁来保护我们的科研成果?
中科汇联总经理游世学对记者说:&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应该包括&成型、成果、面市、销售、回收、再投入&这几个环节。作为软件企业,在成型、成果和面市这三个环节上不存在太多问题。最大的困惑是创新成果形成产品面市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是跟得上。&
在游世学看来,如果这方面的工作跟不上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无力再从市场上获得足够多的回报用于再投入研发环节,这其实已经是民族软件的行业性障碍了。&我们守法的成本很高,但是违法的成本却很低。我们每次发现被盗版后去上诉的费用都很高,但是最终获得的赔偿却很少。&游世学对此表示无奈。
从某种程度上讲,软件公司与网游公司一样,同属创意类企业,不同的是,网游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一切应用与服务都从网络上来提供,这种应用与服务是&定制&性的,用户无从拷贝。事实上,电子游戏还处于版的时候也被复制盗版冲击得很厉害。而绝大多数的软件产品则是行业性的应用与服务,不可能完全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所以存在盗版的空间与可能,而且很难在企业一端进行全面制止。软件企业在创新转化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各方面都来加强对&成果的关怀&,游世学说:&全中关村遭遇我们这样问题的软件企业并不是少数。&
同样受困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还有生物制药行业。葛兰素史克中国研究院的鲁白认为,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来自中关村的一位制药业人士更是直言:&现在国内的申报周期过长,而且保险性很难保证,我们就有一些成果在申报的过程中就被同行全盘&拿&走了。创新时是我们一家在投入,转化的成果却是别人和我们&分享&。作为申报企业,我们在申报的时候是很仔细的,可以说在我们这一端不存在泄露的可能性,那为什么泄露出去了呢?谁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同样困惑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的,还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状。一个新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推广,显然很难迅速走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鸿亮博士说:&作为创新技术成果转化而来的新产品,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在产品的认知度和推广力度上不足。这也算是影响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最终效果的一个瓶颈吧。毕竟自主创新的成果需要得到广泛认识,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中迅速地推广下去。&
但是,作为中小企业,无论是市场投入的资金,还是宣传的力度,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创新科技成果要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话,&单凭中小企业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对成果的关怀,还体现在是否给相应的创新成果提供可施展的空间与市场。比如在某些新能源企业看来,国内的一些地方政府是不是有一个更先进的观念,&决定了我们创新成果转化的成败&。
北京高能时代刘力奇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有大量的环保工程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企业在推广自己的创新产品时,会遭遇这样一个难题:地方政府在GDP和环境保护上,选择前者而忽略后者。因为现在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仍以GDP为主,在这个大环境下,地方官员往往也万般无奈,为了完成指标,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和福泽得不到相应的重视。&规模所限,我们这类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对象大多数涉及的是地方政府及地方工程,地方政府如在衡量GDP与环保两者之间杠杆时重视前者,就使得中小企业在进入目标市场时,相关技术成果应用和研发,受到了一定制约。&刘力奇说:&我们部分新产品、新技术在现有环境下得不到大力推广,进一步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影响,或者停滞不前,或者有的企业干脆放弃。&
对成果的保护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对自主创新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创新者得不到创新成果的反馈,那么创新就会失去源动力。对市场需求存在着人为的抑制,会使得企业针对这一市场需求所进行的创新也无法得到体现,这也严重地阻碍了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进程。
刘力奇表示,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把环保这个考核标准提到应有的高度,&我想我们这类企业会有更多的技术得到应用,转化成生产力。&
环境:事无巨细影响转化
成果转化有时像孵小鸡,需要适合的环境。政策、法规、资金、社会认识等,成为构成这个空间的重要因素。
在某些领域,存在着有市场、有研发、有成果,但企业就是没办法把成果推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的情况。比如环保产业中污染场地修复业务,在研发与市场之间,就缺乏一个政策平台。
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取得重大经济成绩的同时,也需要面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实,在全国各地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也不少,比如湖南、广西、福建西部等地的有色金属开发,均对当地的水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有些地方甚至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急需进行土地污染的修复工作,否则生态环境所造成永久伤害的局面会进一步加剧。
针对这个问题,国内有不少企业都非常关注,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进行研发,大家都认为污染土地的修复是一个功泽后代的事情,也应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和产业。像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有一块重大业务是做污染场地修复,经过多年的投入开发和积累,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高能时代准备把创新成果推向市场的时候,却遭遇了这样的障碍:到目前为止,国家相关部门还没有对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有足够的重视,还没有组织各方面对污染修复的规范标准进行必要的探讨。因此不少企业虽然已经研发出各种修复技术方法,并试验和完善了各种技术方案,但苦于没有相关标准,因此企业很多创新成果迟迟无法得到推广应用。
高能时代市场总监刘力奇说:&类似我们这样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行业标准滞后,对于验收标准与成本核算等,甲乙双方往往存在很大的争议,也造成了这个市场的发展相当缓慢,严重影响了解决土壤污染这个重大问题的进程。市场启动不了,更不要说形成产业了。&
刘力奇说:&在中国,针对产品制定的相关规定是标准、针对施工而制定的是规范,而在政策性上制定的是法规。法规之上建立规范,规范之内制订标准。因此,法规对于整个行业的指导意义与对市场的规范意义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国内关于大气和水的污染治理法规都有了,而关于土壤的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相当滞后。相关的规范、标准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意味着土地污染修复这一产业所生存需要的条件还不具备,这让我们企业举步维艰,也阻碍了不少在这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
葛兰素史克中国研究院的鲁白认为目前国内在政策方面存在差距,这也导致生物医药行业在创新成果转化上受限不小。药物开发的投入时间大,投入资金要求也比较高。现在的情况是学术界有大量的资金,但是企业在资金上却得不到太多支持,药品的开发更多的还是需要企业的加入。因此需要有政策来改变目前的资金流向,比如建立一个创新基金,否则资金将不能有效利用。他认为,现在国内有更重视基础建设方面投资的倾向,&基础建设当然很重要,但是科研能力的竞争力应该更加重视。&
有时候,政府给予的一些支持和帮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帮助和良性影响远远超过支持的本身。
和隆优化于现军认为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非常有利于促进一个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像国家在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节能减排是首要行业。中关村这里出台了诸如《中关村条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展规划》等,都让中关村的优化产业站在了一个非线性快速发展的起点上。政策的高度给力可使我们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创造更多的价值。&
国智恒的吕建光同样认为,虽然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不能全部依赖政府部门的帮助与外部环境,但是政府有时的支持之举,还是能给企业带来一个很好的助推作用,&像我们公司在去年得到北京市的股权投资后,一下子带来了很多观望中的风险投资,解决了很多问题,完善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结构。这对于我们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是大有好处的。&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因为外部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中小企业在创新成果的转化上陷入困境。北京灵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海东说:&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往往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效果,就应该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机会和支持。重点企业不一定就是大企业,大企业是支柱,是原始丛林中的参天大树,但是参天大树不应该成为抑制其他小树或者物种成长的障碍。&
于海东进一步拓宽了&创新成果转化&的思路,比如应该在社会认识上拓展对创新的认识,&像业内著名的某外包企业手上有两个关键客户,一个是国内著名电信设备制造商,另一个是微软。前者的业务量占了绝大部分,用人用时多但是利润低,今年结算的还是4年前的余款。而后者业务量不大用人不多但利润高,每次到单必先付30%定金,然后每个月按时结款,属于良性订单。这也说明了同样一个外包服务,在不同的企业认识观念中的差异有多大。如果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能够提升一下国内对创新对服务的认识,我想可以建立一个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空间,国内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也会有更多的模式。&
& 《科学时报》 ( A1
中关村周刊)
发E-mail给:&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探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一种全新的封堵装置
&&&&所属领域:先进制造
&&&&单位名称:重庆科众机械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该产品已经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主要由封堵转轴,封堵球阀和封堵三通管构成。相对传统技术而言,该产品研制了封堵转轴,解决了现有封堵转轴结构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卸,在拧动封堵盖时造成重心不稳,不易将封堵盖装配到位的问题;研制了封堵球阀,解决了现有球阀技术中在流有液体的管道接另外的管道过程中,外接管道不易安装且密封性差,以及液体喷出造成的安全性问题,提高了在管道上连接另外管道过程中的安全性。封堵装置使用方便,密封性能好,施工过程全密封防爆,使用后免维护,可广泛用于自来水、输气、输油等高压输送管道上带压钻孔安装分支管道或抢修管道的破损处。
&&&&成果持续性: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必将继续攻克技术难关,推陈出新,加大产品的创新升级,为充分完全进入市场做好准备。
&&&&市场分析:该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能够充分面对行业竞争,推动本行业产品的上档升级。目前产品市场占有率5%,实现利润25万元。本产品用于供水、供气、石油、化工等管道配件领域,市场面向全国各地。
&&&&营销状况:产品定价为2000元/套,由销售部人员负责产品的推广和开拓市场,福建南平水务公司,联泉安装工程公司是典型的试用客户,产品受到其一致好评。目前产品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必须培育新的市场,将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管道输送行业。
&&&&商业模式分析:该产品属于自主研发,由厂房实现生产制造,然后通过销售部,将产品推广销售,属于运营性商业模式范畴。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其他
&&&&资金需求额:400万元
&&&&推荐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药用注射剂辅料海藻糖的研究开发
&&&&所属领域:生物
&&&&单位名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成果简介:该成果的生产工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难以被复制。该成果根据药用辅料的适用原则和业已证实海藻糖的重要优点,在药用辅料应用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应用于众多注射剂特别是冻干粉针制剂中,提高制剂稳定性,降低生产、存储、使用成本。目前国内尚无此产品上市销售,本产品一经转化,可以抢占大量市场份额。
&&&&成果盈利性:按投产初期年产20吨计算,每吨价格50万元,年生产总值1000万元,按毛利30%计算,利润约300万元。
&&&&市场分析: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可用于注射剂辅料的海藻糖产品,而国内市场对于此类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仅在冻干疫苗市场,每年国内的需求量就可达到上百吨,价值超千万元。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合作研发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成果产业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