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年俗展期几号武汉园博园结束时间?

发展创意农业 弘扬年俗文化 第四届吉林冬博会开幕
来源: 吉林日报
1月16日,第四届吉林冬季农业博览会暨净月潭新春大集大幕拉开,一场农民学习科普知识、为备春耕生产做准备、挑选中意年货的冬季农业盛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本届展会以“发展创意农业、弘扬年俗文化、营造节庆氛围”为理念,以“赶大集、购年货、赏雪景、看绿色”为重点,突出文化内涵和“年味儿”特色,既是市民的新春大集,又是为农民备春耕生产服务的科普大集,为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打造了一个学习、观光、休闲、购物的理想场所。
展会新增的雪雕及节庆彩化长廊,更展现出北方冰雪旅游特色和节庆氛围。同时,还将举办传统年货大集、君子兰迎春花展、九台风情展、关东特产及农博园自产蔬菜超市,及新春文艺演出、慈善救助活动、科普大集、东北民间故事俚语征集、热心网友逛农博、户外冰雪娱乐、现场采摘等活动。连续举办了3届的冬季农博会,为长春冬季的会展业增添了一个魅力四射的品牌。展区面积20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5万平方米,包括多功能综合展区、现代化温室展示区、君子兰花卉展销区、雪雕及节庆彩化长廊等分区。
据了解,本届展会从1月15日至2月17日(即农历腊月初四至正月初八),共34天。展会期间,每天8:30-16:00对外开放,展会门票20元/张。(赵加璇记者于宁)
】【】【】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吉林频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展现传统年俗 守望精神家园
当前位置: && 理论研究 &&正文
展现传统年俗 守望精神家园
  ――“海上年俗风情展”轰动申城
  □王树明
  在今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个以“传统过年”为主题的“海上年俗――首届上海春节民俗风情展”于2月13日至3月12日在三山会馆举行。展出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这是沪上首次举行的年俗题材的展览,它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感受到传统年俗的深厚内涵,寻回被渐渐淡忘的春节老习俗。
  2月13日下午,三山会馆沐浴着寒风中的明媚阳光,大红灯笼挂满了三山会馆门前的中山南路,600余名嘉宾及青少年学生、观众欢聚一堂,在“八仙”高跷的长袖广舞的锣鼓声中,金狮欢蹦。编草艺、龙凤字、九连环、剪影、香袋、民间艺人竞相献技。最精彩的是开幕式前表演的富有上海特色的七宝皮影,还有素有“鸟王”之称的周伯诚的训鸟绝技表演。古戏台上布置了传统年俗中的厅堂陈设,台下挂着五颜六色的灯谜。整个三山会馆沉浸在一派热闹、欢庆、祥和的过年气氛中。
  本次展览活动,被列为2007年――“欢乐上海,和谐家园文化大团拜”的首场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黄浦区人民政府、新民晚报共同主办。上海群众艺术馆、黄浦区文化局与黄浦区教育局承办。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三山会馆管理处、上海热线协办。
  开幕式由黄浦区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查小玲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有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刘建、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沈祖炜、新民晚报副总编朱大建、市文广局社文处处长王小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孟平安、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伟民、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百老德育讲师团团长戚泉木等。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孟平安馆长首先作本次展览介绍。紧接着是别开生面的“对春联”活动,新民晚报副总编朱大建出上联:“金猪拱开兴旺道”,下联由台下观众应征(三副下联,巨龙腾起致富图;和谐构建艳阳天;改革尽染大地春),台上台下互动,掌声笑声连成一片。在阵阵欢笑声中,黄浦区副区长沈祖炜、市文广局党委副书记先后作了讲话。剪彩后,嘉宾们涌进展馆看沪上首个年俗展览。
  “过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庆风俗,也是连结炎黄子孙精神文化的纽带。“海上年俗风情展”,通过近50块图文并茂的展板,以上海滩五方杂居的过年风俗为脉络,从腊月廿三的“送灶”(小年)、除夕、春节、立春,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另外,还将过年期间的其它种种岁时风俗活动,例如,“人日”、“送穷”等列入期间。这些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有的沿袭至今,有的早已淡忘,还有的已消失。本展览通过节令溯源、岁时信仰、民间风俗、饮食文化、娱乐崇尚、器物文化,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上海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及历史情结。上海的年俗大多由江南一带传入,并揉和进天南海北的习俗,具有祥和、欢庆、丰富、喜悦、多元的特色,是海派文化形成的重要历史环境条件,也是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的载体。该展览展出了沪上50余位收藏家近千件形形色色的年俗文物收藏品,例如民国时期百姓过年帐册、祭祖的“祖宗像”、庙会的金绣招幡、象征岁岁平安的白玉炉瓶、富殷人家的银餐具,以及拜帖盒、九子盘、财神鞭、玉如意、铜手炉、红包封、老彩票、年历卡、节目单等,从中折射出年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沪上首次较系列反映上海人过年风俗的展览,具有较高的知识性、情趣性与观赏性。另外,还展出了各种各样的老票证,它唤起人们对过年的回忆,也留下了上海过年的情结与感慨。上海师大一位老教师看完展览后留言,“感谢主办单位为弘扬民俗文化办了一件好事,希望今后在春节期间年年展出,越办越好。”
  为丰富展出活动,除开幕式外,举办单位在2月14日举行老外过中国年活动,让老外扯K铃、踢踺子、转呼啦圈、写福字、学做民间工艺等活动。3月3日,又举行欢庆元宵市民观众猜灯谜、写灯谜活动。3月12日下午,数百名中学生欢聚一堂,举行欢快的闭幕式。据主办单位透露,作为传统中国“三大节”的另外二大节“端午”与“中秋”,也将举办类似的展览,一年一个展,连接到世博会举行。
  “海上年俗风情展”累计接待中外观众2万余人次,其中团体组织、中小学生占40%,中老年观众占40%,外地观众占15%,外宾及其他占5%。参观者中,年纪最小的只有2岁,岁数最大的是一位叫赵月星的老太太,今年95高龄。
  为丰富展出内容,举办单位在三山会馆内结合开幕式、元宵节等先后组织举行了四场传统年俗娱乐活动,有2000多名游客和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展出期间还向机关、社区居民和部队官兵发放免费参观券13000张,向来馆参观观众赠送展览宣传资料8000份。展出期间收到观众留言200多条。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和境内外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海上年俗风情展”20余次,其中春节期间本市上视、东视、黄浦有线、上广台和公交车移动电视滚动播出,新民晚报大幅彩版跟踪报道展览情况,黄浦时报、劳动报也辟出彩版整版报道了展览消息。
  “海上年俗风情展”是近年来三山会馆春节期间举办的展览活动中规模最大,媒体宣传报道力度最大,观众最多,社会反响最突出的一次展示活动。展出期间,观众踊跃,不少观众先后来看了数次,不但认真看,还仔细记。“海上年俗风情展”取得成功经验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展览主题突出,文化气氛浓厚,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紧紧相连。展览选择在三山会馆古色古香的传统古建筑中,加上环境的烘托,展厅布置图文并茂和大量实物陈列,使展览源于生活又更贴近生活,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其次,展览在市、区主办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下,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展览策划、展厅布置、观众组织和开放接待等工作。这也是主办、承办、协办各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再次:“海上年俗风情展”一个月展期内,观众不断,并予高度评价:“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希望今后春节年年展出,越办越好。”“海上年俗风情展”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展览,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一种信仰和文化期望,这也许正是本次展览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成功之处。展览结束后,50多块展版将应邀到学校和社区巡回展出,展览的内容,应观众的要求刊登在群文杂志上,供观众赏阅。根据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要求,我馆与上海市收藏协会将积极筹办“海上年俗”系列展览;如端午、中秋等将定期在三山会馆举行。
  “海上年俗风情展”成功举办的背后还有更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上年俗风情展”不仅是一次中华民族传统年俗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还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以下摘录部分观众留言,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风情展反映上海近代史的民俗缩影,内容朴实精彩。
  张良仁 (中国文化报) 2.14
  看了此次展览,收益颇丰。作为90年代以后出生的小字辈,太多太多的文化已无从经历和得知,而自己知道的也仅仅是老一辈口中念念叨叨的陈旧往事。这次展览太棒了,让我们从实物中知道了春节年俗的具体内容所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乐于得知这些,也希望能把这个风俗传承。
  学生 徐S 2.15
  看了海上年俗展览后,获益匪浅,使我回忆起七十年前孩提时童趣。对年青者,也可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悠久的习俗。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之后世,永志不忘。希望今后能经常在春节时期年年展出,不断更新,发扬光大。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退休教师 蔡继福 2007春节
  我们是从厦门来沪探亲的游客,看完海上民俗展后,感想很多。这个展览实在太好了。它让我们忆起民俗,尤其是春节年俗,很多都忘记了,有的不知道它的来源,看后我们长了不少见识。还有收藏馆的收藏,让我们回忆起历史,再结合今天的幸福生活,使我们更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此我们更要珍惜她,尤其是很好地爱她。
  刘金声 黄庆南
  中华的文化与传统需要传承。应传承精华,丢弃糟粕。感谢这儿的工作人员,展出了我们的文化精髓。再次说声谢谢!
  上海大学退休教师 查林生 年初八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普及民间风俗,寓教于乐,三山会馆功不可没,感谢你们为广大民众送来春节之文化大餐,颇受大众欢迎,更添有今日的灯谜竞猜,让男女老少皆大欢喜,在新年之际,贵馆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非凡的贡献!感谢有关领导部门及会馆的工作同志。希望今后我们的其它民俗节日,如端午、中秋、重阳节也能举办相关的展览和活动!为我们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活动再上一个台阶。
  一个退休的老文化干部 刘佳庆 3.3
  新年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学校成了纪念馆,真好。
  原八闽小学学生 朱喜昌
  注:抗战胜利后,福建人在三山会馆内创办子弟学校(八闽小学),1950年政府接管为半淞园路小学,一直办到1970年。
&作者:王树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 园博会 结束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