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注销还能打流水放炕上烙鼓了,还能用么

请问鸡蛋灌饼活面的时候面里放什么.才能使饼起烙出来不硬.为什么那饼一放在锅里就鼓起来了呢.请大家帮忙阿_百度知道
请问鸡蛋灌饼活面的时候面里放什么.才能使饼起烙出来不硬.为什么那饼一放在锅里就鼓起来了呢.请大家帮忙阿
方便的话告诉我制作程序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用料:面粉300克、热水120克、冷水60克、鸡蛋五个(每张饼灌一个)、葱花、盐、油适量做法:1、
面粉用热水烫一下,再慢慢加入凉水和成比较柔软的面团,静置半小时;2、
面案抹少许油防粘,将面团擀成椭圆形的大片;3、
在面片上涂少许油和盐,把面片卷起来;4、
切成小段;5、
把面团横向压扁,团圆;6、
珐珐粹貉诔股达瘫惮凯擀成薄饼;7、
锅中放适量油,把饼煎至两面金黄八成熟;8、
鸡蛋加葱花加盐混合均匀;9、
用筷子在饼边捅开一个小口,并把饼里面的层划开,把蛋液灌入饼中;10、 盖上锅盖,每面再煎一分钟至蛋液凝固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鸡蛋灌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银行卡在热炕上烙了还能用吗_百度知道
银行卡在热炕上烙了还能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法用就带好身份证和银行卡去银行换卡热炕容易去磁,去磁了就不能用了,去试试看
只要卡没有弯折,应该没有影响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李春林每月点评微小说佳作(11)
& 本月点评作品:葛成石《人皮》&&&刘怀远《半场电影》
文丁《山漏》&江岸《奶奶的桃树》(以上4篇已入选《小说选刊》2015年第12期)&凤凰《关灯》&&雷三行《讲故事》&李国新《告状&》&&王永光《爱的尊严》&宋向阳&《喂猪》&&殷贤华《隐形人》
下月发表点评作品:许心龙《一茶杯温暖&》黄克庭《末日英雄》
徐峙《教母亲认字》
(以上3篇入选《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
侯发山《报账》
宋向阳《母亲的唠叨》
&双木《黑围巾》
&楚梦《如果没有公鸡打鸣》
朱道能《给我一个支点》邵火焰《开心》凤凰《医生》
欢迎推荐2016年1月(含)以后发表的作品
联系方式:
李春林以其点评意见向《小说选刊》推荐
作者:葛成石
原载:《梅州日报》2015年10月17日
入选《小说选刊》2015年第12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的是一位官员为实现造福城市诺言而低调包装形象,实属以韬光养晦之术取得成功的故事。帅气逼人的官员威尔,因才貌出众易招妒,开始高调宣言要“换取一座幸福之城”,后遭攻击者无数诋毁,终而令其换了策略,以“人皮”包装自己。“人皮”一般被视作伪善者的面具、虚伪者的外衣,是为美化自己,迷惑他人。而此文独辟蹊径,将“人皮”装在正面人物脸上,其功能外表上虽变成了矮化和丑化自己,最后却“如期兑现了他的政治诺言”。为什么这样做却能成功?引人深思。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新颖,以略带夸张的“人皮”艺术手法,展示了主人公的生存智慧和执政艺术,读来虽叫人有些心酸,却寄托了作者美好愿望,这就是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是现实生活真实一面的写照。
小说内文:
威尔是个官员,他的施政计划简称“H.C.P”,他要通过实施该计划,来换取一座幸福之城。
然而总有一些人热衷于给他人制造麻烦,或是以看他人的笑话为乐,因此,威尔每天睁开眼睛,都会有一堆棘手的问题在变着花样等待着他。威尔视察某地,就有消息灵通人士事先在那儿安排一场集会,无非是要煽动民众抵制“H.C.P”;威尔刚刚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称失业率再创新低,等他走出门来,就会看见一伙人脖子上挂着“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吃饭”的牌子,在配合着路人拍照;威尔在任两年,换了三个秘书,漂亮的女秘被说成是他的情人,换个男秘又说是他的“同志”……
威尔也想置之不理,但制度不允许,他只能浪费大量时间去走完法律程序。
终于有一天,那伙捉弄威尔的人扑了一场空。威尔第一次缺席了。口口声声许诺这座城市以幸福的官员,怎么能够缺席呢?有些人来劲了,声称一定要将威尔揪出来。可威尔像在人间蒸发了似的,任人掘地三尺,就是不露踪迹。一天,两天,三天……直至一个星期后,才见一个古稀老人出现在公众面前,他自称是威尔。嗓音的确是威尔的嗓音,模样也的确是威尔的模样,但整个人简直成了一只被风干的水果,干瘪瘪皱巴巴的,原本四十来岁的威尔,怎么可能一周内变成七旬老翁呢?起初没人信他。
老人哀婉地说,我也希望这不是真的,常人将衰老带来的痛苦摊薄到一生,尚且难以接受,我又怎么愿意让一生的痛苦浓缩于瞬间?痛定思痛,我能想到的原因无非是,过去的两年,我太累了,而有些人却还把本可以避免的劳累强加于我,为了应对这一切,我透支了生命中的三十年。
老人又深情地说,时间对我来说更加宝贵了,我希望能在无人添乱的环境中快点做完任期内的事,因为我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一时全国的电视都在播放威尔的这段真情告白,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包括那些总是制造麻烦的人。
威尔急需招聘一个新的秘书。许多人都愿意接近这位明星兼传奇人物,然而,威尔却在众多应聘者中选择了一个模样奇丑的女子。她叫凯丽,她自我介绍说,一场火灾,让我半边脸是天使,半边脸是魔鬼;在校时没有朋友,毕业后没有工作。威尔说,我们的“H.C.P”会保障你有工作。凯丽成了让威尔最安全的秘书,因为他的政敌不可能说,威尔和凯丽保持着不正当关系——老翁和丑女子,没有联想余地。
给威尔制造麻烦的人突然少了。有人说,威尔已注定是个任期一满就回家的老头儿了,还给他添什么乱呢?很显然,过去添乱是针对他那张年轻且对他人可能构成威胁的脸。当然,有个叫布莱克的人例外,他是当年竞选时被威尔打败的,他依然不时地要鼓噪几声,尽管再也起不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了。新秘书凯丽说,这个人交给我来处理,算是我给您的投名状。也不知凯丽用了什么绝招,布莱克果然收敛了。威尔不禁赞叹,凯丽,你是我最出色的助手!
威尔倍加珍惜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作时光,如期兑现了他的政治诺言。
两年后的一个黄昏,一对男女并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男的说,人心叵测,世事难料,我卸任后,太太居然会嫌我老,跟园丁跑了,而你呢,居然愿意嫁给我这个“老头子”。
女的说,我最反感别人以貌取人,而您不是,您给了我这个“丑女子”工作,又肯定了我的能力,这就是我要嫁给您的原因,我真替您的前任太太感到惋惜。
谢谢你能这么理解,以后我们只管尽情享受阳光、绿树和其他一切大自然蓬勃的气息了,那些琐碎事儿,就交给布莱克去做了,他应该能赢得这一轮竞选的。
亲爱的您错了,他应该要出现在法庭上了,当年我为了让他闭嘴,搜集了他贪腐弊案的罪证,才把他控制住,如今,我还准备将他“送进去”,要是没有这种人……
男的沉默片刻,似乎领会了她的想法:哦,是的,要是没这种人,我就不必花一周时间请人制作那张老皮了。
女的说,是的,不过在您为自己的创意沾沾自喜的时候,您是断然不会想到,我脸上也贴了一张皮的。
两人相视一笑,之后,两张卸下了人皮包装的脸亲昵地贴在一起——男的年轻帅气,女的如天使般美丽。
作者简介:葛成石,1975年生,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国内数十家报刊,屡见作品被转载或收入年选本,曾获多种奖项。著有长篇小说《在天堂等你》《爱情没有答案》,有小说集《男孩的耳朵》。
作者:刘怀远
原载:《廊坊日报》2015年10月9日
入选《小说选刊》2015年第12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30年前后农村文化生活的变化。30年前,因中途停电给石榴红村人只放了半场渴
望已久的电影,让放映员二黑耿耿于怀,忘不了那个黑夜乡亲急待来电的眼神。30年后二黑重回那村庄,要自费补偿乡亲一场电影。然而,时过境迁,村庄新了,路好走了,乡亲富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电影再没有30年前那样受热捧,表哥为圆二黑补偿之梦,只好花钱请来观众。作品演绎了30年前乡村盼看电影望眼欲穿的场景,和30年后电影观众淡然消失的局面,艺术
地以这一小视角进行天壤之别的对比,反映的是农村现实;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富裕农民精神文化的提升;弘扬的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旋律,接地气,写民生,颂和谐;成功地刻画了一心为农村文化服务的小人物二黑的形象。这便是这小说的成功之处。
小说内文:
三十多年前,二黑给石榴红村只放了半场电影。
二黑是区电影放映员,隔三差五骑着自行车驮上胶片放映机和拷贝各村跑。这天,二黑接到去石榴红村放映的通知。通知刚接到,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直到下班前雨才停下来。领导问他还能去不?二黑有个犟脾气,听领导这样问,一边看看院里的积水,一边点头说没问题。
虽然嘴上答应着,二黑心里也在盘算,二十几里路呢。二黑饭都没吃就上了路,天黑前,终于到了石榴红,二黑成了泥猴子。那时从区里到石榴红的路还是砂石路,大雨过后,路上不是水,就是泥,泥巴糊满车轱辘,自行车不但不能骑,遇到大沟大坎,还要上肩膀,好在二黑年轻,有的是力气。
二黑顾不上喘口气,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挂起幕布,接好电源,安装好放映机。忙完这一切,天也黑透了。胶片机哒哒地转起来,二黑才用衣袖擦了把脸,四下望望,石榴红本村500多人,看电影的怕是超了1000人。听说要演新电影《小花》,周边村子的人早都赶了来。
一个人弓着腰凑到跟前,贴他耳朵上小声说,晚上甭回去了,住下来。二黑一看,是表哥小向。精疲力竭的二黑朝表哥露一下牙,好。表哥脸上也露出笑容。有个放映员的表弟,表哥在村里就能像大队书记一样挺着胸走路,因为他总能在第一时间把哪天会来放映,会放什么电影的消息提前传达给乡亲们。
《小花》一曲“妹妹找哥泪花流”还没唱完,电影戛然停止,一片漆黑。停电了。乡村里停电是家常便饭,说停就停。
等等吧,先别散。大队书记凑过来,笑着递给二黑根烟。二黑那时还不抽烟的。
半个小时过去了,电没来,人没散,但开始骂街,骂管电的龟孙偏在这个节骨眼儿停电。一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来电。外村的人们开始散去,一边走一边回头,希望瞬间奇迹出现,满目灯火。二黑看看手表,快11点了,本村的乡亲们都还在坚守。黑暗里,一片噼噼啪啪的拍蚊子声。有孩子喊妈,说又咬出了包,好痒。妈说,再等等,来了电就不痒了。二黑过意不去了,说,都散了吧,今天我不走,明天一早咱都到大队部,遮黑窗户一批一批地看。
第二天快到中午了,电也没来。二黑不得不和乡亲们道别,这是他最后一次放映了,几天前他接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他要去忙上大学的事情了。
半场电影让二黑一直耿耿于怀,乡亲们黑夜里渴望的眼神让他不得安宁。退了休的二黑,一定要偿还这笔心底的债。二黑首先在电话里跟石榴红的表哥说了这件事。表哥说,别来了,现在村里业余文化可丰富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稀罕电影。二黑郑重地说,欠债要还,夜里总梦见你们围着我和放映机嚷嚷,睡不好。表哥良久才说,你要来就来吧,只要能去你的病。
二黑找到区电影队,说明情况,要自掏腰包请电影队去石榴红放映。领导说,算我们支农吧。二黑说,那就连放两部,我一定付钱!
来到石榴红,早已认不出眼前的景色。这还是石榴红吗?新修的街道整齐平坦,改建的民居徽韵古香,健身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飞檐斗拱的大戏台。来迎接他的表哥满头白发,成了老向。老向指着戏台说,咱这儿是小康文明村,隔三差五有明星来演出,本市的,全国的,连俄罗斯的美女也来演过舞蹈呢。二黑可顾不上听这些,说,快召集乡亲们来,我准备放映了!
老向到村委会,让村干部在喇叭里广播了。可是没有几个人坐到二黑的银幕前。二黑对表哥说,你一定要多请乡亲来,我带了两部片子来,利滚利地来偿还。老向挠挠头,说喇叭的声音可能让广场舞的音乐遮住了,我再去各家催催。二黑说,我跟你一起去。
走到村头第一家,老向拍拍门,朝里喊,去看电影吧,三十年前的放映员又来放电影了!
里面说,不去了,有线电视多少频道啊,想看什么没有?二黑说,电影和电视视觉效果上不一样的。里面说,不去了,如果来的是市歌舞团的演出,才去!
又敲第二家的门,里面问谁呀?老向说,去看电影吧,我表弟来义务放映。里面出来个小伙子,羞赧地对老向笑,我还要去村活动室打台球呢,约好了的。
转到第三家,怎么敲门也没动静,倒是把邻居惊动了。邻居出来说,他一家三口下午就开车走了,说去市里琴台大剧院看话剧。
老向叹口气,要不你回去吧,现在真不比以前了,人们业余生活丰富还多彩。
二黑说,半场电影,是压在我心头三十多年的心病啊,每每想起来,就对不住乡亲。要不再等等,搞不好一会儿人就都来了。
回到放映机前,除了几个和表哥年纪相当的老人,再就是几个疯跑的孩子。几个老人都是记得二黑的,对他这些年去哪了比今晚放什么影片更感兴趣。
二黑急起来:八点半了,这么几个人,是放还是不放?
老向见二黑又看手表,手一挥:你等着,我再去转转。
这回终于有了效果,从跳广场舞的那边跟随老向来了五六十个妇女。二黑很激动,等她们围拢来,二黑拿起麦克风作简短发言,再次说自己是来还债的,曾经欠下石榴红半场电影。
电影播放中,不时有人悄悄离去。老向凑过来说,人们明天都要早起,都要勤劳致富嘛,你还是只放一部吧。二黑想了想,看看渐稀的人群,就点了头。老向说,放完了,你还是住在家里,让放映员自己开车回吧。二黑说,好。
电影放完了,人们静悄悄地散去,没有了记忆中散场后的沸腾和不舍。
“人虽然少点,但总体是圆满的。”二黑和表哥说完,躺倒在床,工夫不大就响起了甜美的鼾声。
老向走回自己的卧室,老伴问,你够神通广大的,怎么就说动了那么多人去看电影呢?老向叹口气,哪有人肯来?今天在那里跳广场舞的大多是在附近餐馆和生态种植大棚里打工的外地人,我骗她们说放电影的是上面派来的,有任务要完成,我许诺她们谁去看,每人给50元的辛苦费。
那二黑会给?
嘘!别让表弟听见,他是好心,我理解他。咱现在富裕了,花几个钱,帮他了却一桩几十年的心愿,不也是做件好事?
作者简介:刘怀远,武汉市东西湖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收入中学课外读本,收入多地中学语文试题,多次入选年度选本。
作者:文丁
原载:《光明日报》2015年9月25日
入选《小说选刊》2015年第12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一场矿难造成山漏堵水,危害百姓生命和生存的故事。小云从城里刚回到家,山上的煤矿突然发生爆炸,哥哥遇难,溪流堵塞,大孤村的生命之水霎时断流,矿上的头都跑了。“这个大煤矿听说是县上某个领导的亲戚开的”,“还有一些领导有股份……”,“这么不注意安全作业”!激愤的群众只能在痛哭声中向着长天控诉。然而,“谈好赔偿事宜”,“只死了5个人,还算不上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矿主又回来了”。最后还是村民小云利用城里学来的堵漏技术,在失去亲人的悲痛日子里,堵住山漏,让溪流回村。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将矿难的前后情景真实反映,最后发出近似怒吼的责问:“水可以流转,人也有回程?矿要挖,不挖不能致富,但这山该如何保护?”又为没从矿难中彻底觉悟的百姓哀叹:“村里的人似乎又忘记了矿难。而矿,似乎又生产如旧。”这便是作品观察与思维的精华所在——该补的是领导无视百姓死活的思想之漏。
小说内文:
刚进村庄,听到“轰”的一声炮响,那边山脚下的溪流刚才还水势汹涌,转眼间便没了劲头。小云带着几个人紧步向村里赶去。
半小时就到了村里,村里可炸开了锅。老支书正在带着数十位大妈要赶去山的西边,那里就是县上开的煤矿。
或许这是一种预感,或许这是山那边炸药味道太重、声音太响。不知怎么,老支书就是感到山那边出事了。
小云他们一到,老支书等10多人看到了支援,赶紧跑过来抓住小云的手。“你们可回来了,快、快……,你们的脚快,快去那边看看到底是不是出事了”
张大婶也对小云说:“我这耳朵背,都被震得一愣。”
小云看到老爸、老妈也在这,赶紧放下行李、工具等,“爸,你把这些帮我拿回家,我去看看。”说完,拔脚就与几个伙伴向山的那边赶去。
天近墨了,他们还没回来。各家也没心思做饭,因为很多家的孩子都在矿上打工,除了几个读过书的小伙子,与小云去城里打工。
矿上的收入是不错的,一吨煤50元钱,再能吃苦一点,每人每天收入可拿到120元到150元。连续五年过去了,村里的许多小伙子也靠在矿长做工娶了别个村的姑娘,有的人家房子也翻新了。
小云的大哥也劝过小云,“在城里消费高,何必总在外谋生,回来吧,到矿上,随便某个事都能挣到和你现在差不多。”
小云何尝没考虑过回来?守着金山在跟前到外面干啥?但当初他带着五个伙伴一起去创业,五年过去了,他们的事业——为城里人堵漏——才刚刚站住脚。这活,虽然不会一下子发财,但是很有前景,还要懂技术,因为城里的房地产发展迅猛,有的楼房在结构上建的就粗糙,交房时看不出来,一用就漏。有的漏水、有的漏雨,有的用一年才漏。记得那次就因为楼上淋浴房向楼下漏水,长时间没解决好,两家抄家伙动刀子打上了,最后闹到法院。后来,还是小云他们给解决的。因此他们也得了个称号:“一贴灵”。这类技术活说穿了还真是个行当,涉及材料、结构等专业,没两把刷子还真干不了,市场也很有前景。不过小云他们想,要是房屋建筑质量好了,我们的工作前景就不好了哦,但也可以像专业堵漏公司学习,为水坝、水务工程堵漏,这更为可观。
这次小云他们回家过年,还有些犹豫,因为手上还有很多活没干完,但是年还是要过的,更重要的是要回来看看老父老母。小云也怕回老家,一回来,就要买这买那,见到亲戚的孩子总是要送点小礼物,父母见到这个懂事的孩子,总要唠叨他“找到媳妇没有?你看老张家的小天都结婚了,还是矿上干的欢实。”老妈语重心长的说。老爸更加直截了当:“回来吧,外面没看到能混个啥名堂?!”
望眼欲穿!大家心里异常沉重,矿难,都知道难以避免!一直到第二天中午,老支书带着小云他们一起十几个人回到了村上。可不得了,老村长他们扛着五个尸袋,随同来的还有矿上办公室主任张良,他几乎是被大家绑来的——矿上的头都跑了。
村里人哭天嚎地的围了过来,起初,张婶也是悲痛欲死的大哭,后来看见自家孩子还在人群里,赶紧一把搂过来,抱在怀里喜极而泣。
而小云的父母则不然,拉着小云的手问:“你哥哪?你哥哪去了?”
小云抹着泪说:“爸、妈你们要挺住啊,大哥他出事了……”惨烈的一幕导致的悲伤情绪在人群中扩散。
就在大家沉浸在悲伤中的时候,流经村庄的溪流也渐渐小了、停了,这真是感天动地啊!
“这个大煤矿听说是县上某个领导的亲戚开的……”“还有一些领导有股份……”,“这么不注意安全作业”激愤的群众还没顾及到村里已经断流的溪水。
五天过去了,后事的处置告了一个段落。好在只死了5个人,还算不上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矿主又回来了,与村上的人谈好赔偿事宜,事故似乎渐渐平息了,只是人们仍沉浸在悲伤之中。
第六天,当大家准备明天为死去人出殡的时候。按照习俗,办丧事后要聚在一起吃饭,度过生死别离的悲伤。当准备做饭的时候,突然发现水没了,再一看,大家才猛然发现村中的溪流也断了好几天了。这溪流就是山上的泉水,水质好,冬暖夏凉,前几年曾经有些变味,都是因采矿造成的。后来,大家因为每家都有人在矿上工作,也就息事宁人,没再找矿上的麻烦。
要说,这溪流可说是大孤村的母亲河,它不仅是村里人的饮用水,也是种田灌溉的水源。采矿伊始,水流有所减少,尤其是旱天,溪流的水大不如前,大家为此去找过矿上,因为旱天要是没了水源地,,庄稼可就没有了收成。矿上很重视,赶紧采取措施堵了漏水点,水流似乎又大了些,只要能过得去,村上的百姓也就算了,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有着坚强的忍耐力。
过年、出殡、断水,这让大孤村再一次有了不祥之兆。老村长找到小云:“这矿上的一炮,是不是把山给炸漏了?你大哥的尸首就是被水冲出坑道,我们在山脚下找到的。当时水流如注,我想是不是溪流改道了,怎么办?咱们还得去找矿上去!”
矿上也正着急呢!水堵不了,无法恢复生产!
一见老支书出来,矿主更是像自己受了难一样悲伤,因为一天不恢复生产,他每天就要损失50万。
而老支书却不关心他生产与否,只管这水流什么时候可以回流到村里面去。正在大家都着急的时候,不知谁冒出一句,小云不是会堵漏吗?这次漏水了,你堵住不就行啦?
矿主一听到小云会堵漏,赶忙跑过来拉住小云的手,请求帮助。小云一甩手,根本不给矿主好脸色看,因为小云还在为大哥的死伤心。他心中在想,大哥这一走,老父老母谁来照顾啊?到城里和自己一起住吧,他们不习惯,地也会荒了;不去城里吧,我就得回来,城里的事业就没法干了,他一筹莫展。
这时,老支书也过来拉着小云,对他说:“你不看僧面看佛面,你看看有没有办法把这山漏给堵住了,让水流回咱村啊?你说话啊?!这是咱村的保命水啊!”
小云被老支书这一说,给说透了。他望着眼下这态势,急得来什么啊?水从石坎流出,接着向西流去而村庄在山的东面,也就是说这一炮让山泉改道了。这一改道,如果不想办法把它改回去,村里就没有水了,村里人就待不住了。这可是上百号人的村子啊,祖辈都在这里生活、耕种,怎么搬得动啊!
“照理,我就不该帮矿上这个忙,让它进水,可村庄我得管啊!”孰轻孰重,小云还是清楚的。于是,他想到了模袋混凝土在处理大坝漏水时的功效,他赶紧让小刘去县城购置了材料和设备,连夜赶回村里。
大家再次翘首以盼。
三天过去了,山漏堵住了,溪流回来了,村里生活又恢复了宁静。煤矿也陆续恢复了生产,还到村上招工。
老支书心里很是不满他们的到来,这出路在哪?
水可以流转,人也有回程?
矿要挖,不挖不能致富,但这山该如何保护?
村里的人似乎又忘记了矿难。
而矿,似乎又生产如旧。
&作者简介:文丁,辽宁人,1962年生,主要代表作有散文《因为“源在那里》《那一刻的水思》等。有小说精选等编者按著。
奶奶的桃树&
作者:江岸
原载:《小说界》2015年第5期
入选《小说选刊》2015年第12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一位抗日烈士遗孀的故事。九十岁的老奶奶临终前有点糊涂了,一是洗了一生不能洗的准小脚鞋子,二是吃起了八月酸桃,三是哼起了曲儿《小放牛》“什么鸟儿雌雄就不分开那个咿呀咳……”作品艺术地捉住这三件事的由来和特征,娓娓道出了奶奶的形象、内心的世界、对爷爷的思念和一生的命运。阳春三月,一支抗日军队进驻了做姑娘时的奶奶家大院里,年轻的奶奶一见钟情于帅气爷爷,从相看桃花到八月桃果未熟时,爷爷突地发现奶奶吃酸桃吃得津津有味,“吓出一身冷汗”,奶奶未婚先孕了。其时,部队接到命令要开拔前线,爷爷要抗日,奶奶为免遭父母重罚,只好携爷爷亲笔书信逃出家门,去黄泥湾寻婆家安身。殊不知奶奶迈着准小脚,“她在路上奔波了两个多月,等她找到黄泥湾的时候,你爷爷的《抗日烈士证明书》和三百元抚恤金已经由政府送到家好几天了。”作品删繁就简,情景交融,颇具时代风貌又有地方特色,将抗日历史风云大画卷里的一朵动人爱情奇葩,描绘得有声有色,可歌可泣。&&&&
小说内文:
九十高龄的奶奶年轻的时候有两个绰号,
一个是“侉女人”,一个是“国民党婆”。她的老家在豫北安阳,硬腔硬板的口音和黄泥湾当地接近湖北的甜糯口音相差太大,惹人嘲笑,为她赢得第一个绰号。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介书生,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投笔从戎,战死沙场,他的遗孀解放以后就此赢得第二个绰号。
不过,那都是阶级斗争时期的事情了,已经有几十年没人再叫奶奶的绰号了。老迈的奶奶近来真是有点糊涂了。表现之一是她把自己的鞋子洗了。奶奶童年的时候包过脚,还没有包成三寸金莲,就放脚了,但她的脚比普通人的脚还是要小一码。她的这双小脚在她后来的千里之徙中让她吃尽了苦头。她的鞋特别难买,必须靠手工做。年轻的时候,她自己纳鞋底,自己剪鞋面,自己做鞋穿。后来她做不动了,就由我妈帮她做。奶奶穿鞋极爱惜,沾染一点灰尘,就用小手巾擦干净。她还从不洗鞋,说是她老家安阳的规矩,女人的鞋子直到穿烂,也不能洗。她也没有说过不洗鞋的道理,反正就是不洗。我妈发现奶奶晾晒在窗台上的刚刚洗过的一双小鞋,惊讶地叫了一声,把我们所有人都惊动了,跑到了院子里。
奶奶糊涂的第二个表现是突然馋嘴了。院子里有三棵桃树,两棵是五月桃,一棵是八月
桃。我们家的桃子和本地土桃完全不一样,不仅个大,而且水分多,咬一口,甜掉牙。很多
邻居要么用我们家的桃胡种植,要么用我们家的桃枝嫁接,结出来的都是又苦又涩的毛桃。
我们家的桃树是用奶奶从老家安阳带来的桃胡种植的,据奶奶说,那味道和她老家的桃子一
模一样。奶奶从豫北安阳,千里迢迢奔赴豫南,带几颗桃胡完全是没有预谋的。那时她不满十八岁,桃胡只不过是好玩的少女随身携带的玩具。五月桃快成熟了,又白又大地挂满枝头。从不贪嘴的奶奶竟然要吃桃子。奶奶咬了几口五月桃,就放下了,要吃八月桃。八月桃还是青涩的,看着奶奶一点点啃八月桃,我们的腮帮子都浸满了酸水。奶奶捧着那个八月桃,隔一会儿就啃一口,啃了一个上午。
奶奶糊涂的第三个表现是她喜欢哼曲儿了。奶奶面朝北方,依偎着桃树,久久凝视北方的天空。层峦叠嶂阻断了奶奶的视线,奶奶能看见的顶多是桃树顶上北方天空的一角。看着看着,奶奶竟然哼起了小曲儿。我们都不懂得奶奶哼唱的是什么。还是我妈细心,听出来奶奶哼唱的是《小放牛》。我妈是大跃进期间从平原逃进山里的,饿晕在路上,被奶奶救活,做了光棍汉我爸的老婆。我妈和奶奶一辈子相处得非常亲密,我爸五十九岁那年去世了,我妈独自奉养着奶奶。年轻的时候,奶奶偷偷唱过《小放牛》给她听,说是河北民歌,安阳人都会唱。我妈说,《小放牛》有三段,你奶奶翻来覆去就唱第三段:什么鸟儿穿青又穿白?什么鸟儿身披着绿豆衫?什么鸟儿催人把田种?什么鸟儿雌雄就不分开那个咿呀咳……
我妈背转身,抹开了眼泪。我妈说,看来,你奶奶的大限到了。停了停,我妈又说,她是想你爷爷了……
我妈跟我们讲过奶奶的故事,都是她们娘儿俩闲聊时,奶奶告诉她的。我们长大的时候,奶奶可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荒唐事儿羞于启齿,没有对我们提起过。但是,从我妈那里,我知道了奶奶所有的故事,令人唏嘘。
阳春三月,桃花灿烂的时候,奶奶的村庄开过来一支军队。军队号房子,奶奶家也进驻了不少兵,挤满了偏院。后来,奶奶就认识了很多兵,也认识了我爷爷。不训练的时候,爷爷就邀奶奶去庄子周围看桃花。后来,就偷财主家的桃子给奶奶吃。五月桃罢园了,就偷八月桃。八月桃还很青涩,但是奶奶吃得津津有味,每天让爷爷去偷。爷爷咬过一口八月桃,酸得倒牙,就呸地一口吐了。这个丫头怎么那么喜欢吃青桃呢?爷爷非常狐疑。他毕竟二十多岁了,猛一下就明白了,吓出一身冷汗。吃到八月桃罢园的时候,爷爷的部队接到调令,要开往前线抗击日寇。开拔之前,爷爷找到奶奶,泪流满面,掏出一封写清地址的家信,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塞给了奶奶。奶奶的父亲是个私塾先生,极要脸面的,爷爷怕他走了,奶奶的丑事一暴露,她准会被她父亲活埋。奶奶就在爷爷部队开拔的那个晚上,悄悄用烟灰抹脏了脸蛋,背个小包袱,逃出了她的村庄,一路向南而去。
我妈说,你奶奶肯定想念你爷爷了。她在路上奔波了两个多月,等她找到黄泥湾的时候,你爷爷的《抗日烈士证明书》和三百元抚恤金已经由政府送到家好几天了。
弥留之际,奶奶的枕边被我们放满了又白又大又甜的八月桃,我们往奶奶的手心里也塞了两个。奶奶的嘴唇还在轻微地翕动,我妈贴耳去听,听了一会儿,我妈抽泣着说,你奶奶还在哼《小放牛》:喜鹊穿青又穿白,金鹦哥身披着绿豆衫,布谷鸟催人把田种,鸳鸯鸟雌雄就不分开那个咿呀咳……
&作者简介:江岸,河南商城人,作品以地域文化系列小说“黄泥湾风情”为主。已出版文集《孤岛》《喊魂》等七部。河南省作协会员,信阳市作协副主席,信阳市小小说学会会长,《读者》签约作家。
作者:&凤凰
原载:《故事会》2015年秋增刊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一空巢老妪与邻居单身姑娘间爱幼尊老的故事。老人说要亮着灯才敢入睡,为省电要求姑娘每晚在她入睡后为她关灯,否则她通宵难眠。因了老人的信任和尊敬老人,姑娘乐意每晚10点钟前就回来为老人关灯。偶而回来太晚,第二天姑娘就会受到老人批评。久而久之,姑娘很少深夜不归。一日,姑娘天未黑就回了家却忘了夜里及时给老人关灯,直到深夜才想起去关灯,殊不知,老人深夜还未睡觉,原是入夜后老人依窗未见姑娘进院子,一直向外张望,焦急地等待夜归姑娘。进门后,姑娘才明白,老人要她每夜关灯,就是夜夜担心姑娘回来太晚,在外不安全,老人并不是为省电或害怕。此后姑娘夜夜早归陪伴老人。这个温馨的故事,把邻里老少俩情感,写得如母女亲情,读后令人感动。作品文笔细腻,谋篇巧,立意深,有现实意义;好读易懂,情真意切;人物品格跃然纸上,传递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观。
小说内文:
每天晚上十点钟,我都会打开老人的门,去替她关灯。老人跟我是邻居,她儿子远在外地,老伴两年前去世了,因此她一个人住。每天晚上,老人看一会儿电视就上床。老人一个人很孤单,进了房间之后,她就把灯一直亮着,直到睡去,也没有关灯。她说她害怕,只有亮着灯才不怕。可是灯一直亮着,就白白浪费了电。于是,老人就让我替她关灯。
老人之所以找我替她关灯,除了我们是邻居外,更重要的是我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回来。很晚回来,正好可以去开门替她关灯,因为那时的老人已经沉沉睡去,不用再亮灯。老人说她几乎每晚十点就睡着了。老人担心我不肯帮她,说以前她也试过,在快要入睡的时候把灯关掉,结果灯一关掉她就害怕,就怎么也睡不着了。即使睡着了,也会做噩梦。
我立即答应了老人。不仅因为我们是邻居,也不仅因为我很晚才回来,更重要的是老人对我的信任。我搬到这里跟老人做邻居还不到一个月,她就把她家防盗门的钥匙交给我,这是对我多大的信任啊。老人见我答应了她的要求,非常高兴,让我一定要记着这事,千万别忘记了。我让她放心,我一定记住这事。其实,这不是多大的事,只是举手之劳。
从前,我每天晚上回来都是在十二点之后,但是为了替老人关灯,我每天晚上都在十点就回家了。回来的时候,我先去开老人的门,轻轻走进屋,看到老人房间的灯亮着,便轻轻走进去。只见老人睡得安然,一脸的幸福。她睡得好,是因为有我替她关灯,不再惦记着灯的事,不再担心浪费了电。然后,我轻轻关掉灯,轻轻走出房间,再轻轻关上门。
开始几天的每个晚上,我做到了准时回家,准时替老人关灯。但是几天之后,我就有些烦了。我想,我跟老人无亲无故,我跟她成为邻居,仅仅才一个月,我干吗非得那么听话,非得十点钟就去替她关灯呢?反正老人睡着了,我什么时候关灯,她又不会知道,只要不让灯在她早上醒来的时候还亮着就行。这么一想,于是那天晚上我便十一点才回家。
上楼之后,我先打开老人的门,见灯还亮着。我走进房间,老人沉沉睡去,我笑了,她一点也不知道我晚来关灯。关掉灯,我轻轻走出房间,再轻轻关上门。一天晚上这么做了,老人没有发觉,于是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我都这么做了。我做得心安理得。虽说这比老人说的晚了一个小时,但我到底关了灯。关了灯,没有让灯亮一通宵,足够了。
由于老人没有发觉,于是接下来,我又像从前一样,十二点之后才回家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出门,老人就在门口堵住了我,她问,你昨晚回来得很晚,是吧?看样子,老人知道了我晚归的事,我便点了点头。老人说,姑娘,请你以后早点回来,早点替我关灯。我点头,表示以后一定早点回来,早点替她关灯。然而,我的心里却对老人有了怨言。
尽管我对老人有了怨言,但既然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就一定要做到。如果我做不到,那么,不但让老人惦记着灯的事,而且还失信于她。于是此后的日子里,我每天晚上都早点回来,十点准时去替老人关灯了。每次关灯,我都轻手轻脚,怕吵醒了老人。并且在关灯之前,我都会看一眼睡熟的老人。老人一脸的幸福,因为我替她关灯,她不用再惦记。
那天晚上,我不到七点就回了家。回家后,因为无聊就上网,先听歌,后来跟朋友们在网上聊个没完没了,于是便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替老人关灯。十二点,大家才纷纷下线,我才关了电脑准备休息。这时,我才想起还没有替老人关灯,于是赶紧去开了老人的门。我一走进屋里,就吃了一惊,只见老人穿着一身衣服站在窗口,伸着脖子向楼下张望。
老人听见我的脚步声,这才回了头,见到我,她吃了一惊,问道,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告诉她我早就回来了,我问她,你这是在干什么,怎么还没睡啊?老人说睡不着。睡不着?睡不着也应该在床上躺着,不该站在窗口啊!万一着凉呢?老人见我盯着她,拉着我的手说,姑娘,我就实话告诉你了吧。随后,老人给我道出一个天大的秘密。
原来,老人晚上并不害怕,并不需要亮着灯才能睡着觉。她发现我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回来,十分担心我,于是便找上我,让我每晚十点替她关灯,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我早点回来。每天晚上,老人都在窗口张望,看到我回来,她这才放了心,这才赶紧脱了衣服上床。这天晚上,由于我回来得太早,她没见到我回来,就一直在窗口张望,一直在等我。
我听后湿了眼睛,原来老人让我关灯并非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我。我向老人保证,以后我每晚都早点回来,让她不用再在窗口张望了。老人笑着点了头。当然,老人不再需要亮灯睡觉了,不再需要我关灯了,但我依然拥有老人的那把钥匙。每天晚上,我都会早点回来,然后去老人家坐一会儿,陪她看电视,陪她聊天。那时的我们,极像一对母女。
作者简介:凤凰,本名李代金,四川隆昌人,80后,四川省作协会员。已发表微型小说数百篇,出版微型小说集《富翁的秘密》。
作者:雷三行
原载:《百花园》2015年10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以夫妻生活为题材。一对老夫老妻结婚已十年,妻要夫像年轻时一样晚上给她讲故事,夫无奈,便随意讲了一个同事处听来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师范老师被漂亮的实习生爱上了,引发了老师夫妇矛盾,在闹离婚的打骂声中妻子被夫误伤身亡。不想这故事引起了老妻的联想和怀疑,认为老夫也有过漂亮的实习生,讲的是他自己的故事,是“早谋划好了”,在暗示她。从而像失斧子的人一样,处处怀疑老夫,并对号入座,无风起浪,不可收拾。家庭本无事,老妻自扰之。作品以简洁的对话语言,开展故事情节,写得有声有色,有可读性,把老妻多疑变态的性格刻画得很到位。这小故事看似平常,也是挖掘生活的一种体验,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当下忙于工作而失去感情沟通的中年夫妻借鉴。
小说内文:
他们躺下,灭了灯,在黑暗中谁也不说话。卧室成了一个大大的虚空。
突然,她说,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他说,老夫老妻了,还讲啥故事。
她说,你嫌我老了。
他说,没有,你还年轻。
她说,刚结婚的时候,你每晚搂着我给我讲故事。
他说,那是以前的事了。
她说,我们结婚才十年。
他说,后来不是要给女儿讲故事吗?
她说,现在女儿已经大了,有她的小房间了。
他说,我心里没有故事了。
她说,你心里没我了。
他说,不是。
她说,就是。她生气了,转过身,屁股对着他。他也转过身,准备睡觉。
忽然,她又转过来,说,你不给我讲故事就别想睡觉!说着,伸手在他的胳肢窝里鼓捣了一下。她知道,他怕痒痒。果然,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他还是不讲故事。其实,不是他不想讲,他不知道讲什么故事了。刚结婚那会儿,他的思维敏捷,加上他的口才很好,书本上的故事,道听途说的故事,他都能惟妙惟肖地讲给她听。
她不依不饶,说,不给我讲故事,就别想睡觉。
没办法,他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他想到一个故事,前几天在办公室同事讲的故事。
一所中学是一所师范学校的实习基地,每年下学期这所中学总会迎来一批大学生。一个姓刘的男教师每年要带两个实习生。刘老师长得高大威武,课也上得好。有一年,刘老师带了一个女实习生,女实习生长得很漂亮,身材火辣。不知是刘老师人长得高大威武,还是他的课上得有魅力,女实习生爱上了身为人父的刘老师。刘老师也喜欢上了女实习生。女实习生实习结束后,三天两头来学校找刘老师。刘老师向妻子提出离婚,妻子不同意。于是,无休止的争吵天天上演。一天,他们又在家里争吵起来。妻子骂着那个狐狸精,骂着骂着他们就撕打起来。妻子跳起来撕刘老师的脸,刘老师用力一推,妻子撞在茶几上,太阳穴正撞在茶几拐角上,血冒了出来。刘老师把妻子送到医院,人已经死了。他意外致人死亡,判了八年——
他讲完故事,一转身睡着了。他代着高三毕业班,压力大,每天无休止地批改试卷,辅导学生。
第二天清晨,他刚穿好上衣,她突然坐起身说,刘老师是故意杀死他妻子的?谁知道呢,我又不是警察。他说着,匆匆离开卧室。他想还有半小时要跟学生一块上操,还有一摞试卷&&&
等着批改。
中午,他接女儿回家,家里空荡荡的。他们商量好了,他接送女儿,她做饭。以前,每次他和女儿回家,她早早从机关下班,做好饭等着他们。
好一会儿,她回来了,脸色很不好。
今天咋回来这么迟?他问。
她没接他的话题,说,是你们学校发生的事吧?
他愣住,说,什么事?
她冷冷地说,昨晚你讲的故事。
是一所小镇中学发生的事,我们一中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一中是省级文明学校。问这些干什么,赶快做饭,我要送女儿上学,下午还有教研活动。他着急,伸手准备接她手中的包,她没给,自己放在沙发上,径直去了厨房。
第二天晚上,他辅导学生后十点半赶回家。
她冷不丁地说,你前年带的女实习生很漂亮?
没你漂亮。以前,他这样把她和其他女人比较,她很高兴。但是今天,她不高兴。她沉闷地说,那个女实习生参加工作了?
参加了,在他们县的小镇中学当老师———她厉害着呢,他们县上考教师很难,她竟然考上了。他说。
你咋知道的?她突然提高嗓门说。
我的实习生都是我的QQ好友。他说。
他打着哈欠,转身睡觉。她也转过身。
第二天,他和女儿回家,她阴沉着脸,也不做饭。他问。她说,凭什么我天天伺候你们,我累了!他只好做饭。晚上,他从学校回家,刚进门,她堵着他说,你为什么把和她的聊天记录删了?
又不是文物,留着有什么用。他笑着说。
你讲的是你自己的故事吧?突然,她歇斯底里地说,你前年带的女实习生长得很漂亮,身材火辣。
他明白这两天她不高兴的原因了。他看着她,笑着,伸出手,准备摸她的脸,说,如果是我的故事,你还能站在我面前?
她一把把他的手打开,大声说,你早谋划好了,你不经意间说了出来。你说,你和她到了什么程度?
神经病!他生气了。
每天夜深给学生辅导,谎言——你是在办公室和她聊天;还有,你每年外出两三次,说什么学校派你去学习,原来是和她幽会……这日子没法过了……
她越说越激动,一把抓起沙发上的包,摔门出去了。
作者简介:雷三行,原名雷文锋,陕西柞水人。2008年在《百花园》发表处女作《鬼》,并获“全国反腐征文”优秀奖。以后陆续在《天池小小说》《百花园》《小小说选刊》《青春》《青年作家》《当代小说》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小小说。
作者:李国新&
原载:《微型小说月报》2015年10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的是干部人事升迁的故事。老李和老刘是同学同事,学识才干,旗鼓相当。面对机关领导的提拔重用,就只有各显神通,都找领导关系。开初,只有一个晋升指标,领导来征求意见时,表面上都彼此相让,以显大度风格。后来,老刘为老李的大度感动而发扬风格,放弃竞争,让老李上去了。这一让老刘就上不去了,几年后,又来了晋升指标,老刘已失去年龄优势,只好求助已在上级的老李,老李满口答应相助,老刘又感动,“临走时塞给老李一个厚信封”。结果老李把厚信封上交告状,老刘晋升路子彻底断了,老李交信有功又晋升了一个台级。作品看似在批判老李的无情无义和老刘的贿赂违纪,实际上批的是官场丑态,揭露的是人事管理晋升制度的弊病,有积极意义。
小说内文:
&老刘和老李是同学,也是朋友,机关里面的人都知道。当初,机关招聘干部,老刘和老李一同报名,一同参加考试,一同进入机关,成了同事。
几年后,老刘和老李分别成了两个不同办公室的主任。
这时,上面来了一个进班子的指标。老刘和老李旗鼓相当,各有特色,要从他们之间挑选一个出来,进入班子之中。
&&老刘知道消息后,去找一个他信任的领导,想走后门、拉关系,领导告诉他,老李才来过,也是问这个事,指标只有一个啊。
想想老李先来一步,老刘知道领导左右为难了,自己不好意思竞争,就表现大气的样子,对领导说,把指标给老李吧,他上我上都一样,他比我优秀哩!
&领导对老刘的举止很感动,怎么老李和你说的一样?他也说,你上也一样,你比他优秀,你们好像商量了一样。
& & 老刘一听,对老李的大度很感动,决定不再找领导了。
不久,上级组织部门就来考核老李了,办公室的主任参加个别座谈。轮到老刘了,组织部门的领导问他对老李的看法。老刘说,老李为人不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中层干部,我和他一同来机关,对他很了解,他不仅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作风很过硬,而且工作经验和能力也很强,各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上级不用他就是失误。
座谈的领导笑着问他,老李同志应该有不足吧?老刘说,我还没有看见老李有缺点,真的,一直没看见。
座谈人员对老刘的回答又像满意又像不满意,世界上的人哪有没有缺点的。老李很快进了班子,成了领导干部。
老刘还是中层干部,仍然在一个办公室当主任。又两年后,上面来了指标,要提拔一名中层干部。
老刘又去找自己那个信任的领导,领导对他说,现在提拔干部,要年轻化,你年龄大了一点,这事要做工作。
老刘有些茫然了。领导最后对他说,你找找老李吧,他现在分管组织工作了,让他去上面做做工作,也许有作用的。
老刘是不想去找老李的,当初是自己在提拔时发扬风格,因他的一句话所感动,不和他竞争,让他如愿以偿了。而今自己去求人家,面子上过不去。但事已至此,他还是硬着头皮去找老李了。
老李热情接待他,对他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情,我一定去做工作,你放心好了,就等待好消息吧。
老刘听说他做工作,临走时塞给老李一个厚信封,老李不接。老刘说,你在上面活动,要开支的。
& & 两个人推推让让一会,最后老李还是接了。
老刘对老李心存感激。&
还没轮到上级组织部门来考察老刘,老刘的资格取消了。老刘被纪委的同志叫去谈话了。
纪委的同志对他说,老李是一个很正直的领导干部,你不应该那样,他把你送的东西如数上交我们了。
老刘一听,大吃一惊,老李怎么会这样?内心对老李的行为举止十分反感,恨不得去找他,还是忍下了。
& & 老李没过多久,提拔进了上级机关。
& & 老刘感叹,好朋友,好同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 & 老刘蒙在鼓里,老李一直以来和他较劲着。
作者简介:李国新,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小说选刊》、《青年文摘》、《文学报》、《小说界》等国内外百多种报刊发表小小说等300多万字;获市级以上文学奖50多次,已出版小小说集《儿子的旋律》、《轻轻画掉了的名字》等9部,《阳光下盛开的青春》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作者:王永光
原载:《党员文摘》2015 年10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的是有爱心的农民工的故事。一民工因怀孕的妻子来了,便到银行里取款,卡里就只有卖一碗担担面的钱了,她给妻子卖了一碗面,自己喝白开水,为此诉说着是因了工友生病,“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把钱都借出去了。一旁卖面的银行职工听了,便偷偷地卖了一碗面,要服务员以优惠的名义送给民工。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映农民工的生活疾苦,更在于赞赏农民工穷帮穷的那片爱心。一如作品最后所言:“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尽力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着老婆孩子负责的好男人。……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作品写得真实,坦诚,富有人情味。细细品赏,这是一篇精美的好作品。
小说内文:
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的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三十左右岁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二十多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的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柜员机上去取!”他一脸的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柜员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块6毛——”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取30吧。”
  我心里想:取这么点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块钱丢给了男人。
  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头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他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十五块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就说是面馆搞优惠活动,赠送孕妇。”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尽力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着老婆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作者简介:王永光,河北衡水市文学院签约作家,作者散见《读者》《故事会》《微型小说选刊》等。
作者:宋向阳
原载:《河北科技报》乡村文化版日
李春林点评:
小说写的是农民入伍当兵养猪的故事。题材虽然老了一些,写的是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的事,却还有现实意义。赵老六退役后回到当年农村的生产队,不忌讳在部队养猪三年的事实,笃信“喂猪也是革命工作嘛”,这是当年把做平凡事都看成是干革命的时髦话语
,后来赵老六在生产队养猪,把部队学来的猪圈卫生、兽医技术等科学知识派上用场,取得了优良成绩,自己也找上了心仪的爱人。“多年后,赵老六当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还上了报纸”。作品语言朴实,凝练,既讴歌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传统作风,也诠释了中国一句古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还记录了当年中国那个历史时期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土人情,是为正能量,值得一读。
&小说内文:
&赵老六在部队里负责喂猪,兵役一过,就坐着火车轰隆隆地回了老家。
&生产队长赵大年是老六本家的叔,听说侄子复员回来的消息,立刻迈着大步进了他家。老六穿着旧军装坐在门槛上,正端着一大瓢凉水喝。赵大年从后面拍了下他的肩膀,叫道,六儿!赵老六被噎住了,脸蛋像要下蛋的母鸡一样涨得通红,不住地咳嗽。
  六儿,你在部队都干啥了?赵大年问。
  老六娘冲老六眨了下眼,不想叫他提喂猪的事。老六大声地说,我,喂了三年猪啊。赵大年一愣,拍着大腿乐。老六娘狠狠地瞪了一眼老六。他挭着脖子说,喂猪咋啦?喂猪也是革命工作嘛。赵大年点点头说,对,我侄儿有觉悟,这兵没白当,咱队里正缺饲养员呢,明天你去吧。
  老六娘说,生产队里各式活计都有,老六一个大小伙子,干点啥不好啊。
  赵老六的身子一绷,像个弹簧似的立了起来,大声说,行啊,工分不少给就中。
  赵大年说,养猪也是技术活,工分咋会少呢。
  生产队院里有两排猪圈,养了大小三十几头猪。赵老六上工的第一天,用笔记本对所有的猪进行了登记,还在每个圈门口标上了号。赵大年给了他一把钥匙,说,往后这里你看着弄,需要啥说话。不久,赵老六干脆把被子搬到了生产队,算是安营扎寨。
这天,有一头肥猪突然在圈里来回跑,还用脑袋撞墙。赵大年急得直搓手。赵老六给打了几针药,竟让它恢复了健康,赵大年非常高兴,叫媳妇烙三大块面饼送到了生产队。赵老六正在猪圈里打扫卫生,被赵大年叫了出来。
&赵大年说,多亏了你,要不这头猪就见阎王去了。
&赵老六憨憨地笑了笑,说,我在部队自学了兽医,一般的病都能治呢。
&赵大年满意地点点头,说,你真是个喂猪的料啊。
&赵老六洗完手,抓起大饼吃了起来。赵大年皱了皱眉,说,我闻着你身上咋还有味儿呢。赵老六没听进去,一边吃一边说,这饼真香啊。
  刚上冬,气温忽然下降,西北风干吼。有头母猪要产仔了,赵老六用草帘子把猪圈遮好,又在里头生起火盆。他还找了块门板放进去,在上面铺件旧大衣精心守着。晚上,母猪不安地走动,开始叼窝边的草屑。他的眼睛布满红丝,猫着的腰一阵阵疼,却强忍着。第一头猪仔产下时,脖子上缠着脐带,脸憋得发紫。赵老六赶忙把脐带剪断,手上沾满了血迹。猪仔缓过气来,赵老六也松了口气。
&年终的表彰大会上,赵大年把赵老六狠狠地夸了一顿。社员们使劲地鼓掌,手都拍红了。
&老六娘却气势汹汹地来找赵大年。她指着赵大年的脑门说,你把我儿子坑苦了。赵大年一脸不解地说,嫂子,这话从何说起?老六娘瞪圆了眼睛说,老六今年都二十五了,你想让他打一辈子光棍,总给你喂猪啊。
&赵大年明白过味来,说,嫂子,我啥时候不让老六娶媳妇了?
  老六娘说,人家给老六保媒,一听说他在队里喂猪,连人都没让看。
  赵大年一撇嘴,说,谁这么没眼光啊?
  老六娘说,前几天可容易看了个女孩,挺漂亮的,俩人刚坐一块,愣说他身上有猪粪味,跑了。说完,她竟抹起泪来。
  赵大年皱着眉想了半晌,说,嫂子,侄儿的婚事就包给我了。
  几天后,赵大年把他的妻侄女领到了生产队。他指着猪圈外被修理得方方正正的粪堆说,艳儿啊,这当过兵的就是不一样啊。女孩听了,羞涩地点了点头。
  不到半年时间,赵老六就把艳儿娶到了自家炕上。
  生产队解散了。赵老六不再为队里的猪仔费力,开始为饭桌前三个小脑袋瓜操心了。
  多年后,赵老六当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还上了报纸。赵大年逢人就说,咋样?艳儿没看错人吧?
作者简介:宋向阳,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小小说大世界》、《河北小小说》、《天池小小说》、《金山》、《短篇小说》、《小说选刊》等报刊,并有作品入选《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2014中国年度微型小说》等选本,曾获“河北作协小小说年度优秀作品奖”。
作者:殷贤华
原载:《民间传奇故事》2015第10期
李春林点评:
小说以官场为题材。张小明以优异成绩考上公务员,成了机关的业务骨干、中流砥柱,但多少年得不到晋升。他自卑于没有人缘关系,相信“官场如战场,机关有‘机关’”,有意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故作低调。一日无意中听到局领导议论“张小明”定为提拔重点对象,他自信心和自尊心陡增,开始回归本性。领导即发现他做事不再瞻前顾后,胆小怕事,不再没有担当精神,缺乏工作魄力,不再认为他“不适合走上领导岗位”。不料,“提拔重点对象”的此“张小明”,是与他同名的另一人。然而,因了他表现的变化,缺点的克服,他接着也得到了提拔。从此他不再相信“官场如战场,机关有‘机关’”的说法了,后悔当初不该包装成“隐形人”,不该花精力随意揣摩机关的人和事。作品正面肯定领导提拔工作重在表现,提醒公务员不必走邪路去谋取升职,此为本文的正能量。
小说内文:
张小明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国土局,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
莘莘学子考公务员,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容易呀!张小明大功告成,惹得朋友同窗们一片羡慕嫉妒恨。
但大学老师和亲戚长辈告诫张小明说,官场如战场,机关有“机关”,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多多提防,少说话多干事……
怀着惊喜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张小明踏进机关大门。
张小明被分配到办公室做文员。
张小明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做文员进入角色容易。他不但虚心地向办公室所有同事请教,还诚恳地向全局所有干部职工学习,很快熟悉了单位的文字材料工作。
张小明的文章越写越漂亮,报刊上经常发表他采写的新闻报道以及他替局长代写的领导署名文章。他草拟的总结报告或者经验交流文章,不时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甚至上级主管部门市人事局领导的批示肯定。
虽然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张小明仍然很低调。他默默工作,很少在同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他觉得言多必失,稍有差错就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他平和温顺,见到任何同事都点头哈腰,因为他知道很多同事都有背景来头,自己得罪不起。局机关举办乒乓球比赛,他这个大学里的乒乓球冠军,进入半决赛后就主动输球,让局长、副局长、科长们进入决赛,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跟领导抢风头……
张小明小心翼翼地算计着,揣摩着,不知不觉,平平安安地度过了许多年!
这许多年,张小明成了机关的业务骨干、中流砥柱,领导和同事都喜欢他、离不开他。但是,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都提拔了,甚至比他年轻、资历比他浅的,都走到了更高的位置。只有他,原地踏步,还是个普通文员。
张小明叹口气,心想:自己出身贫苦农村人家,既没有背景帮自己撑腰,又没有钱财给领导送礼,得不到提拔,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熟谙了这些道理,自认为读懂了机关哲学,张小明的眼神黯淡下来。他的背越来越佝偻,话越来越少。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丧失的他,在领导和同事面前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张小明抑郁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事情出现转机是在新年后的一次局班子会议。那天,张小明因为到档案室查资料,经过小会议室,无意中听到局领导们正讨论研究干部人事问题。王局长说:“张小明工作能力很强,我看就把他列为今年培养提拔重点对象吧!”其他副局长纷纷表示赞同。
张小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他觉得自信心和自尊心突然从远方飞回来了,他觉得前方的路充满着阳光!从此,他的脸上总是露出微笑,他和领导和同事开始开玩笑。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不再往后靠,而是大胆处理。他的背越来越直,腰越来越硬朗。领导和同事惊诧于他的变化,都在他面前竖起了大拇指!
半年后,局党组下发基层站所人事调整文件,夹皮沟乡国土所的工作人员张小明任乡国土所副所长。原来,张小明无意中听到的关于培养提拔干部的谈话,这重点对象不是指他,而是指夹皮沟乡国土所的另一个张小明!
这实在是太意外了!
就在张小明感到惊诧莫名的时候,局党组又下发机关人事调整文件,张小明破格提拔。王局长在干部调整通报会上评点说,这些年来,张小明是机关业务骨干,这无可争辩,但大家普遍认为他做事瞻前顾后,胆小怕事,没有担当精神,缺乏工作魄力,不适合走上领导岗位。但最近半年来,大家欣喜地看到,张小明像变了一个人,敢说敢做,敢拼敢干,已经具备做一个中层干部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因此经过局党组研究,决定破格提拔张小明做局办公室主任!
一片掌声响起……张小明的眼睛湿润了!原来,自己处心积虑所经营的处世之道,所信奉的机关哲学,全是错误的!他太后悔了,后悔花了那么多的精力把自己包装成机关的“隐形人”,后悔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去揣摩机关的人和事,而把自己变成了佝偻的小老头!
张小明深深地吸了口气:其实机关没那么复杂!
作者简介:殷贤华,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3000余篇,作品曾被《小说选刊》《杂文选刊》《读者》等文摘类报刊转载;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小说学会等主编出版的年度微型小说权威选本。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掉水里还能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