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星光大道南阳市污水处理厂搬迁迁不

阙作强主持召开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专题会--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
> 平昌要闻
阙作强主持召开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专题会
编辑日期:&&&单位: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政府&&&作者:王海洋&&&阅读:
&&&&2月15日下午,县委常委、副县长阙作强在县政府一会议室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第二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工作。副县长万星明、政协副主席陈雪梅出席会议。
&&&&在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及意见建议后,阙作强指出,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是生态工程、环保工程,有利于城区群众安居乐业,决不能马虎懈怠,必须高度重视。该项目建成后,对提高我县污水收集处理率、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阙作强强调,要把握好时间节点,通过10天一汇报等形式,掌握好建设节奏。一是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现场作业要边看边总结;二是企业、水务等部门要有专人牵头负责。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切实做好项目的保障工作;三是要及时解决各类具体问题。各部门单位都要顾全大局,把思想统一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上来,明确责任,检查工作要逗硬,必须严格实行奖惩制度。
会上,还就关于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据了解,第二污水处理厂将于本月22日前开工,今年6月30前投入使用。
主办:平昌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平昌县新闻中心
电话:、6221997 E-mail:(网管)
平昌县新闻中心制作及维护 | 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网站的大力支持。平昌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
> 规划计划
平昌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
编辑日期:&&&单位:平昌县发改局&&&作者:发改局&&&阅读: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总体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第一节&& 坚持全域规划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第二节&& 坚持重点突破 打造生态型现代县城
第三节&& 坚持协调发展 同步推动集镇建设
第四节&& 坚持产城一体 促进互动协调发展
第五节&&&&&&&&&&&&&& 坚持交通先行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
第六节&&&&&&&&&&&&&& 坚持节约集约 建设美丽生态环境
第七节&&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服务配套水平
第八节&& 坚持防治结合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章&& 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完善四级规划
第二节&& 推进配套改革
第三节&& 夯实要素保障
第四节&& 强化人才支撑
第五节&& 严格目标管理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最大的改革“红利”,是未来八年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着力点。省委十届三次确立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着力抓好加快新型城镇化等八项重点任务。市委在审视巴中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两化互动、产城一体、构建全域覆盖的四极城镇体系的战略布局。我县必须乘势而上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关键,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四化同步,为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结合平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依据《四川省平昌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平昌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县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性纲领,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为县域范围内城镇、集镇、中心村(聚居点)。
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规划期为2013—2020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发展战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发展,城镇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当前,县城总规、大金宝新区控规等一批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规划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地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路网、管网、电网、信息网络等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格局和川东北经济增长极中,县域经济很弱,尤其是工业弱、城市小,缺乏有带动力、支撑力的增长点;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因此,我们必须抢抓省委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市委着力建设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加快培育川东北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机遇,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作用,找准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夯实底部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提升竞争力和融合度,增强平昌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平昌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宏观层面看,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省委、市委紧扣发展趋势,相继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系列战略举措。同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振兴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等宏观利好政策相继实施,特别是国家秦巴山区区域扶贫开发规划将巴中列为规划区中心城市,平昌作为副中心城市,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从平昌发展实际看,区域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区位优势正在凸显,产业培育起步良好,新区、园区、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优势明显。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提速提质推进城镇建设,在城市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化,在资源环境上实现集约可持续发展,在保障体系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在城镇结构体系上实现空间布局优化,进而实现城镇化率和城镇发展质量双提升,建成名符其实的秦巴山区副中心城市、川东北重要节点城市和富有特色的新兴生态型现代城市。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本,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围绕加快建设秦巴山片区副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增长极,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驱动,努力实现工业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规划先行,集约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理念,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城镇化途径;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切实保障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发展方式实现重要转变,城镇功能实现新跨越,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秦巴山片区区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得到加强,成为川东北重要节点城市和新兴的生态型现代城市。
一、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全县城镇人口达到70万人,县城区人口超过50万人,乡镇人口达到20万人。
二、城镇规模结构日趋合理。到2020年,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地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发育成熟。城市老城区实现功能更新升级,新区进入发展提高阶段,驷马、白衣等副中心辐射和集聚功能增强,一般乡镇服务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县城规划控制区范围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达到50平方公里。
三、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全县城镇建成完善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城镇污水处理率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建设一批科教文卫体设施,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城镇产业集聚能力加强。按照做特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的要求,到2020年,三次产业质量显著提升,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以机械制造、白酒食品、清洁能源、商贸流通、旅游业、畜牧业、特色种植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良性互动。
五、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着力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实现城镇用水安全可靠,固体废弃物有效处理,生态良性循环、市容整洁优美、城镇管理规范、生活健康文明,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新型城镇。
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城镇年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
第三章&& 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第一节 坚持全域规划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围绕巴中建设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立足把平昌建成川东北重要节点城市,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地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重点建设“一核三点五极”,“一核”即县城,“三点”即驷马、元山、白衣3个副中心,“五极”即金宝新区、星光工业园区、滨江老城、龙潭片区、驷马水乡。
坚持把新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第一抓手,同步加快滨江老城改造和龙潭溪城市综合体建设,实现县城区新城和旧城互动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
集中力量抓好驷马、元山、白衣三个县城副中心建设,高品位打造驷马新城,重点培育特色产业,抓好特色风貌塑造,提升聚集辐射能力,带动其它乡镇协调发展。
围绕巴达高速、巴达铁路、干线公路、旅游环线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云台、坦溪、得胜、灵山、邱家、笔山、镇龙、涵水、西兴、响滩等重点场镇建设,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场镇品位。
平昌县城镇体系结构表
驷马镇、元山镇、白衣镇
重点(特色)乡镇
云台、得胜、响滩、邱家、镇龙、笔山、五木、灵山、澌滩、喜神、岳家、西兴、龙岗、兰草、青凤、石垭
大寨乡、青云乡、元石乡、六门乡、土兴乡、土垭乡、板庙乡、泥龙乡、岩口乡、望京乡、粉壁乡、双鹿乡、福申乡、界牌乡、澌岸乡、黑水乡、南风乡、高峰乡、马鞍乡、佛楼镇、涵水镇、坦溪镇、鹿鸣镇
创举村、当先村、民意村、新华村、通木村、中岭村等
县域范围内
第二节 着力重点突破 打造生态型现代县城
突出县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以金宝新区建设为重点,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县城发展空间;以产城相融为重点,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以完善旧城功能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人居环境。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50万,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全面建成一座生态型现代新城。
一、&&&& 坚持全域规划引领。按照“南拓、北控、东保、西优”的空间发展策略,逐步形成“一城三片区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重点打造“大金宝新区”、现代临江都会经济综合体。坚持工业向园区聚集,产业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城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并重,多极发展、竞相发展的产业经济新格局,为平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平昌县城区“一城三片区八组团”规划情况表
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万人)
巴河北岸片区
商业、金融、服务、旅游和中央休闲功能
李家沟组团
体育活动中心、职业教育功能
居住、商贸服务
巴河南岸片区
行政文化中心、配套居住、商业服务、文教及仓储货运
何家坪组团
产业园区配套、职业教育、居住及社区服务功能
黄滩坝组团
仓储物流、居住、商业
巴河下游片区
老鹰寨组团
休闲娱乐、旅游游览、居住、教育
产业集中发展区、配套居住
二、提速金宝新区建设。按照“一年奠基、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的要求,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金宝新区建设,努力建设川东北一流县城,全力全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底竣工檬子垭隧道、金宝大道、滨江大道B段、金宝大桥,同步完成人行道、管网、绿化建设及路灯安装,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主体工程;2015年竣工黄滩坝大桥、星光大桥、星光工业园至火车站连接线,新区框架全面形成。同步推进新区配套设施建设,2014年建成金宝思源学校、金宝综合医院,2015年前开工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体育馆。高品质、高标准推进新区起步区建设,重点抓好示范商业街区和居住小区打造,尽快形成主框架和基本功能。到2015年,金宝新区常住人口达5万人,初步形成城市形态,全县城镇化率达45%以上;力争到2020年把平昌县城建成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生态型现代新兴城市。
三、加快滨江老城改造。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围绕通河、巴河两岸打造城市滨河景观,2013年完成“三溪”避险搬迁,2015年基本完成老街改造,基本建成江口水乡滨江休闲带。围绕巴达高速公路平昌互通、平昌东互通、县城南出口三条出入口打造城市通道空间,2013年建成平昌互通、平昌东互通连接线、159队汽车站,2015年基本形成龙潭片区城市综合体雏形。加快推进建设广场、新平城市广场、春光苑、三江大道等四大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着力打造县城老城区的精品商住区。
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路网。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建设各组团主干路6条48公里、次干路12条72公里、支干路26条160公里,新建滨河路10公里、城市隧道2座和桥梁6座。到2020年新建县城环线公路26公里和县城(辐射)15公里范围快速通道。
2、管网。到2015年,建成通河、巴河到金宝和星光工业园2条过河输气管线,铺设供气管网20公里;到2020年前新建第三供水厂一座,满足金宝20万人用水;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冠子山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形成全域覆盖的广电通信网络。
3、绿化。对金宝和信义大道行道树栽(补)植、公园绿化及城市环线绿化。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88平方米,绿地率达15.24%;到2020年,县城区绿化覆盖率≥35%;县城绿化面积达300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3平方米,绿地率达21.5%。
五、塑造城市生态景观。积极培育和强化平昌山地水乡自然环境特征,自上而下构建“一城五山、三屏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和“人在城中、城在山水之间”城市景观形态。
1、一城。以平昌县城为中心区。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区的边界范围,积极改善城市内部绿化环境,与城市外围良好的山水环境相呼应。
2、五山。对平昌城市环境有重要影响的佛头山、蜈蚣山、金宝观、尖山和老鹰寨的山体形态及其自然植被进行严格控制和保护。
3、三屏。平昌县城外围由多个山体绵延形成的东、南、北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严格保护其林地和植被。
4、多廊。城市规划区内水系、林地绿化和主要交通线等多条廊道内禁止任何与生态保护与生态复建无关的建设活动。
水系廊道包括:巴河廊道、通河廊道、杨家河—龙潭溪廊道、平桥河—小桥沟廊道及其它冲沟溪流廊道。
林地廊道包括:金宝观—黑山水库廊道、蜈蚣山—天池梁廊道和尖山—文家梁廊道。
交通廊道包括:达巴铁路廊道和达巴高速公路廊道。
六、强化发展用地保障。优化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创新土地要素保障机制。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力争在2020年争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3万亩,整治农用地50万亩。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经营好城市土地资源,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调控、统一供给。深化城市土地整治、包装、营销,提高土地资源土地资本的转化效益,提升城市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节 坚持协调发展 同步推动集镇建设
加强乡镇与中心城区联系,充分挖掘特色,完善功能配套,科学编制规划,实现总规、控规全覆盖。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支撑,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吸纳能力,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工业和旅游镇
一、特色(重点)镇。集中力量抓好驷马、元山、白衣三个副中心建设,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培育、特色风貌塑造,提升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围绕干线公路、旅游环线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云台、得胜、响滩、邱家、镇龙、笔山、五木、灵山、澌滩、喜神、岳家、西兴、龙岗、兰草、青凤、石垭等16个特色场镇建设,进一步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场镇功能。
&& &二、一般乡镇。对土兴、大寨等23个一般乡镇进行的科学规划,突出体现布局、建筑、生态、文化和产业五个方面特色。协调处理好规模扩展与质量提高间关系,控制“一户一房”的粗放型扩张模式,提倡小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完善教育、卫生医疗、文体休闲、商业网点等公共配套服务,提升生活品质;重视节能环保,合理配置绿地、街心花园,沿河乡镇可结合防洪堤建设打造滨河休闲带。科学划分居住、服务、产业等功能区。运用先进建筑设计理念,造型、外沿风格力求新颖、美观、协调、统一,并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巴文化元素,使之既能体现现代建筑风格,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三、中心村、聚居点。整合各类生产要素,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激励、功能吸引,合理完成新村规划。以完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为重点,按照新村规划总体要求,将巴文化元素融入巴山新居规划设计,成片推进和完善创举村、当先村、民意村、新华村、通木村、中岭村等86个中心村和3772个聚居点建设。
第四节 坚持产城一体 促进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以产业发展作为平昌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动力源。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四化同步,做特一产业,做强二产业,做活三产业,持续推进产城一体、园城共融,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城镇集聚辐射能力。
一、突破发展新型工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开放合作、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0户,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工业化率达4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7%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提升到7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到30%;白酒食品、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超过50亿元;星光工业园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户,增加值较2010年翻两番。建成机械制造工业、白酒食品、清洁能源工业3个百亿产业园区,增强建成川东北经济强县和开放强县的产业支撑。
1、突破载体建设促进集群发展。按照产城一体和“一园一主业”要求,突破性抓好星光工业园、白酒食品工业园和清洁能源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园区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0家,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提升到70%,工业化率达47%,三大工业园产值均突破50亿元。到2020年,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
2、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工业总量。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建设“亿元企业、十亿产业、百亿园区”。扶优做强白酒酿造、机械制造、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川东北白酒生产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摩制造及配件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白酒产业。按照品牌经营的发展路径,利用良好的酿酒生态环境,以江口醇、远鸿小角楼为依托,规划建设何家坪—马家坪白酒工业园区。强力推进原料、基酒、包装本地化三大核心战略,逐步形成配套发展、互相支撑的白酒产业集群。推进白酒企业产权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支持企业引进战略投资和上市融资。优化白酒产品结构,强化市场细分,创新营销模式,做大市场份额。加强酿酒废弃物综合利用,以白衣、涵水、岳家等乡镇为主,连片建设5万亩高粱基地。到2015年,形成年产2万吨基酒和10万吨白酒生产能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到2020年,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机械产业。主动承接重庆等地机械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摩托车制造、汽摩零部件配套和农用机械生产,促成机械制造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推进兆润摩托生产线建设,组建汽摩零部件研发中心,依托龙头引进摩托车生产上、下游企业落户平昌,延伸产业链条和壮大产业规模。推进县钢圈厂转换体制机制,促进企业“退城入园”,提升产品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加强与汽车行业大企业协作配套。整合农机加工资源,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抓住农业机械化普及机遇,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机制造业规模化发展。加强船舶制造、维修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摩托车40万辆、汽车钢圈20万套、发动机60万台、曲轴200万套的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到2020年,机械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清洁能源。推进中海油气电集团与同凯能源战略合作,加快大型汽车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扩大项目生产能力,围绕LNG冷能利用、冷链物流和天然气精细化工发展关联化工产业,加快建成以LNG为重点的川东北清洁能源基地。依托巴河水电加快通河、巴河流域水能资源梯度开发,加快启动江家口电站等水电站建设,加强电网和配变电能力建设,提高发电和供电水平。
农副产品加工。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进产业深度聚集整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川东北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抓好肉制品精深加工,依托德源食品、平昌温氏、思千里、朱氏食品、杨氏鲜合鱼汇等企业,重点开发畜禽分割肉、风味食品、方便食品、特色休闲食品。提升粮油加工水平,培育粮油加工企业6家,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进工艺改造,提升产品品质;积极引进薯类、玉米、豆类加工企业,积极开发休闲特色食品,发展米线、豆干、糕点、调味品等食品。发展蔬菜和茶叶加工。扩大蔬菜加工企业规模,扶持壮大小微企业,大力开发酱腌咸菜系列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巴山青”品牌。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精深加工业,提高制茶工艺,积极开发袋泡茶、保健茶和养生茶等。突破发展新型林产加工业。以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扶持恒淞木业等本土木材加工企业技改升级,到2015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促进全县林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率达70%以上。积极发展环保建材、生物肥料、服装加工、包装印刷业。
3、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两化融合。推进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控制、物流流通、成本控制等关键环节的应用,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管控一体化。以加快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鼓励园区、企业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创造,提高企业发展潜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技术改造路径,扩大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推进重大产业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以绿色制造为趋向,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强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立足“绿色、生态、有机”,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平昌率先建成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全县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1、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根据自然资源和区域条件,以“三片一线”优化产业布局。三片:即以驷马镇、元山镇、得胜镇等片区13个乡镇为重点,突出发展畜禽、蔬菜、食用菌和乡村旅游业;以云台镇、笔山镇、镇龙镇等片区15个乡镇为重点,突出发展畜禽、干果、茶叶和原料林;以西兴镇、响滩镇、白衣镇等片区15个乡镇为重点,突出发展优质粮油、畜禽和水果。一线:以通、巴两河流域乡镇为重点,突出发展水产养殖和林业产业。
2、加快建设产业基地。按照“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着力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到2015年,建成温氏5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3万亩林下巴山土鸡养殖基地、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5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15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到2020年,建成2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000万只土鸡养殖基地、8个万亩绿色生态蔬菜核心示范基地、13万亩有机富硒茶基地、15万亩林下生态种养基地、3000亩名优鱼苗培育基地、5个功能水产养殖区和乡村旅游带。
3、打造农副产品品牌。积极推广标准化、无公害和轻简种养技术,推进订单农业生产,扶持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和名优特色品牌打造。进一步做大做强“巴山青”蔬菜,“朱老头”腊肉、巴山土鸡、珍珠米等“巴山”牌农副产品,整合现有的“北山翠茗”“皇山雀舌”“云登峰”等茶叶品牌,统一申报富有平昌地域特色的“伯坚富硒”茶叶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创建认证力度,到2020年达到40个。引导品牌主体强化自律意识,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公共品牌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品牌包装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聚集商气人气,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围绕商贸流通、金融、房地产等先导产业,加强要素保障,破解制约瓶颈,实现良性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促进经济转型、就业增加、社会繁荣。
1、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挖掘人文历史,突出巴人文化、水乡文化、红色文化和白酒文化,高端打造“西南水乡·生态平昌”特色旅游品牌,着力构建“一乡两园三线”旅游发展格局,努力把平昌融入四川旅游“东环线”,建成达渝城市“后花园”、及川陕渝旅游“金三角”,成为以“亲水休闲、度假养生”为主题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5年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县支柱性产业,实现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年收入达到17亿元;至2020年,全县实现年接待游客570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年收入达到40亿元,助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化。
“一乡”,即以亲水休闲、田园观光为特色,围绕江口水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造驷马、白衣、江阳、双滩景区。
“两园”,即以红色文化、度假养生为特色,打造佛头山、金宝山文化产业园和驷马湿地公园。
“三线”,即以米仓古道文化、农业观光为特色,围绕驷马—得胜—五木—灵山—元山乡村旅游环线,打造巴灵台、北山寺、南天门景区以及革新、元丰、通木、中岭等乡村旅游景点;以原始森林风貌、避暑休闲为特色,围绕双滩—喜神—镇龙—牛角坑—云台乡村旅游环线,打造红云台、牛角坑景区和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娱乐养生、休闲度假为特色,围绕西兴(皇家山)—龙岗—南风(友谊水库)乡村旅游环线,打造皇家山和望崇山景区。
2、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推进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为依托,以完善新型消费服务体系、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市场运行保障体系为核心,以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热点消费、循环消费、安全消费为目的,加快建立少环节、高效率、开放便捷的流通模式。到202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1.16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加大重点商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完成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规划布局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县城重点建成两江商贸园、川东北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精心打造老城区、信义新区、金宝新区、龙潭片区等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综合社区。乡镇重点打造驷马、得胜、元山、云台、白衣等5个特色商贸镇。以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为支撑,重点推进物流枢纽、物流主体培育。依托巴达铁路,加快建成金宝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巴达高速公路,加快建成驷马镇商贸物流中心;依托中心集镇,加快建设物流节点。
平昌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表
规划(累计目标值)
批发零售市场
物流发展规划
物流园建设
引进或培育物流企业
特色商业街建设
新建或改造特色商业街
餐饮业建设
新建或改造餐饮企业
引导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改造
培育家政服务公司
3、引导发展金融保险业
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到2015年,引进中行、建行、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业分支机构各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9家;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达到5家;财险、寿险公司达到6家;金融中介机构1家;新增农村小额贷款批发中心5个,新增金融助农服务点300处,银行卡发卡量达到120万张;年新增贷款20亿元。到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2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除外)达到10家。年新增贷款40亿元,银行卡发卡量达到200万张。实现金融服务网点城乡全覆盖。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到2020年,金融“三乱”处置率达到100%,未担保贷款履约率达到95%以上,担保贷款履约率达到98%以上,假票据处置率达到100%,信用卡恶意透支发生率控制在0.5%以下,信用证垫款率10%以下,金融案件受理率达到100%,破案率达到98%以上,金融部门胜诉案件执行率达到90%以上,金融案件的执行费用率控制在5%以下,国家公职人员在金融机构贷款履约率达到95%以上,农村信用村、乡(镇)覆盖面达到85%以上,城镇信用社区覆盖面达到75%以上,借款人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费用负担降低30%,银行不良贷款率控制在5%以内。
增强保险保障功能。完善机构管理,规范理赔程序,提高理赔效率。认真落实政策性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全覆盖。力争到2015年,全县保费收入达5亿元;到2020年,全县保费收入达10亿元。
4、培育壮大餐饮服务业。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餐饮企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开拓餐饮市场,加快地方特色菜创新步伐,增强产业带动效应。
培育市场主体。发挥知名餐饮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县内中小餐饮业整合产业链条,进行跨行业和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本化扩张,促进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和规模化发展。培育特色中餐、巴河鱼类饮食和其它以地方名小吃为主的3-5家餐饮龙头企业,促进餐饮行业规模发展。
增强带动能力。延伸餐饮产业链条,促进餐饮产业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积极推进驷马豆瓣、朱氏食品、镇龙土豆与魔芋、巴山土鸡、巴河风味鱼等原辅料基地建设,扩大原辅料生产规模,为餐饮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加强餐饮产业化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餐饮企业(“农+企”)紧密协作的营销模式,引导餐饮企业以菜品营销为龙头,带动原辅料种植业、食品加工业、茶酒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良性发展。
5、电子商务。充分依托信息化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建立以县城为龙头、乡镇为中心、行政村(聚居点)为基础的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信息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日用消费品批零网点,提升民生性商贸业。
第五节 坚持交通先行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
以县城中心为重点,构建县城大环线,辐射至各边远乡镇,加快高速公路、火车站互通连接线建设,同步推进公交始末站、公交站点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农村公路环线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格局。围绕农村公路进园区、进景区、进新村,着力提升等级公路的覆盖面和通达纵深度;同时建立健全智能交通体系指挥系统。形成干支配套、网络相连、功能衔接、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城区交通网络
1、县城环线及乡镇辐射线建设
城市环路建设。信义大道——南河子——雪花坪隧道(城市环城路)——李家沟组团——大宁滩大桥——老鹰寨组团——星光大桥——白酒工业园——马家坪组团——金宝大道(蒙子垭隧道)——国光—黄滩坝桥—信义大道。
乡镇辐射线建设(25公里范围)。县城至驷马镇公路建设(依托S202线改建);县城至元山公路建设(打通龙潭溪至丝树垭公路);县城至云台公路建设(已建);县城至板庙乡公路(城东大库至双柏树拓宽至6.5米,双柏树至板庙建成6.5米宽水泥路面);县城至元石公路建设工程(双柏树至元石扩建成6.5米宽);县城至白衣(依托S202线改建);县城至岳家公路建设(已建成);县城至六门公路建设(金宝至六门加宽至6.5米宽水泥路);县城至青云(大风垭至青云加宽至6.5米水泥路面)。
2、城市桥梁建设。建设大宁滩大桥、星光大桥、黄滩坝大桥、金宝大桥、白家嘴大桥,实现跨河便捷联系,构建起城市南北两岸立体联系通道。
3、高速和铁路连接线建设
巴达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平昌互通3公里、驷马互通1公里、白衣互通30公里、江陵互通28公里连接线。
铁路连接线。建设星光大桥至火车站5公里公路连接线。
4、县城站点建设
县城客运站建设。根据平昌客运量预测,及巴达高速公路、巴达铁路在平昌境内场站设置现状,规划建设2个一级站:平昌客运中心枢纽站、平昌客运南站,1个二级站:平昌客运东站
县城公交站建设。根据平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平昌交通发展布局,主城区规划建设5个首末公交车站。
城市公交首末站。龙潭公交站—金宝公交站;龙潭公交站—石桥沟公交站;龙潭公交站—星光工业园公交站;龙潭公交站—李家沟公交站;龙潭公交站—黄滩坝公交站。
黄滩坝公交站—金宝公交站;黄滩坝公交站—星光工业园公交站;黄滩坝公交站—石桥沟公交站;黄滩坝公交站—李家沟公交站。
金宝公交站—星光工业园公交站;金宝公交站—石桥沟公交站;金宝公交站—李家沟公交站。
星光工业园公交站—石桥沟公交站;星光工业园公交站—李家沟公交站。
石桥沟公交站—李家沟公交站。
城乡一体公交首末站。县城—驷马公交站;县城—元山公交站;县城—云台公交站;
县城—元石公交站;县城—白衣公交站;县城—六门公交站;县城—青云公交站。
县城货运站建设。为促进平昌物流快速发展,实现平昌货运场站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客货分离,市场规范有序,结合平昌巴达高速公路、巴达铁路、省道路网布局,规划建设一级货运站2个:金宝物流中心、龙潭溪货运站;规划建设二级货运站4个:城东货运站、城南货运站、城西货运站、城北货运站。
县城停车场建设。修建张家沟市场、天使广场、三江大道和老邮政局4处停车场(库)近2000个停车泊位,并在县城四个出入口各修建一个大型停车场和货运场。
二、农村交通网络
1、农村路网建设
干线公路。改建龙潭溪至丝树垭13公里、铺垭梁至青凤互通28公里、坦溪至兰草9公里、双柏树至板庙8公里公路。
联网公路。改建县乡联网公路236公里,村道联网公路500公里。
景区、园区、新村公路建设。依托现有的省道和县道油(水泥)路,建设坦溪镇、驷马镇、双鹿乡、土兴乡、元山镇、云台镇、板庙乡、青凤乡、元石乡、白衣镇、岳家镇、六门乡、青云乡、兰草镇特色场镇与中心村、聚居点的公路建设,形成公路进村入社、文明路到户、耕作路到地。建设景区公路300公里、园区道路280公里、新村(中心村及聚居点)公路260公里、文明(入户)路200公里、耕作路200公里。
2、农村站点建设
按照一个片区规划建设一个四级站、一般特镇建设一个五级站、一个中心村建设一个招呼站的原则进行农村客运站点布设,规划建设乡镇汽车客运站:四级站13个、五级站 30个、招呼站246个。逐步推进农村公交体系建设,提高出行便捷度。
第六节 坚持节约集约 建设美丽生态环境
把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放在平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立足平昌生态环境实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做到"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实现“山、水、城”和谐共生。
一、绿化建设
1、县城。建立“山、水、城”层次分明、相互融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第一个层次以佛头山森林公园和金宝山森林公园为外围森林生态屏障,第二个层次为组团之间嵌入式楔形绿地,第三个层次为滨河绿化系统(适当在滨河沿线布置亲水性广场),第四个层次以垂直于台地、坡地,连通城市、山体和水体的带状绿化带为山水景观通廊,构建“一圈多廊、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式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2、乡镇。结合五创联动活动,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整治建筑立面、户外广告、门店招牌,规范城镇容貌秩序,提升城镇形象。驷马、白衣、响滩等沿河乡镇注重营造滨河绿化带,主要体现“亲水”风格;元山、得胜、镇龙等乡镇则注重乡镇人造景观带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色调的统一。
二、环境保护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工业企业废水100%达标排放,80%的养殖企业得到有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乡镇污水处理率达65%以上。流域水质达三类。噪声、大气按功能区达标,固体废物处置率达100%,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全县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呈逐年下降。力争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2014年创建省级生态县,2015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1、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处理。按照“村收集,乡镇转运,片区集中处理”的方法,探索完善垃圾处理公司化经营道路,有效处理生活垃圾。
县城:技改扩能现有垃圾处理厂,“十三五”期间在光辉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二厂。
乡镇:建元山片区、得胜镇、驷马片区、兰草片区、响滩片区、西兴片区、镇龙片区、笔山片区、邱家片区、板庙片区、江口片区等11个垃圾集中处理场,处理片区内新增生活垃圾,并建垃圾转运站,实现全县43个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
社区、聚居点:在481个行政村3629个村民小组新建垃圾收集箱及垃圾收集房。
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采用单独的处理方式,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在县城中心城区及各乡镇附近规划新建建筑垃圾处理场;医疗垃圾采用分类收集、贮存、转运和处置,按国家规范建设收贮设施,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排,争取在县城建成医疗垃圾处理处置中心,各乡镇要建立医疗垃圾收贮、转运系统。
2、工业污染防治。引导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废水集中收集处置,污染排放有效监管。推进工业结构和产业技术升级,建设循环经济园区,以星光工业园、驷马工业园和江口醇、小角楼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县城为重点,2015年前重点工业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对已建成投运的治理设施进行达标升级改造。至2017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5000吨/日。
3、饮用水源保护。对乡镇和农户聚居区,设置明显的饮用水源保护标志牌,加强饮用水地保护区及上游农药、化肥污染或者畜禽养殖污染等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上游场镇生活污染治理;取缔非法排污口,严禁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废水排放至饮用水地水体。对4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上游村庄场镇的排污建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系统,规整排污口,设置防护栏及标识标牌。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推进水功能区、水库、水利工程渠系水资源保护工程,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4、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继续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完善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在巴河、通江河城区段,实施绿色廊道建设工程,建成滨河(休闲)公园。
结合生态保护建设,进行风貌整治,观光道路整治,沼气化粪池、雨污水管网、沟、渠整治、生态湿地建设等。
持续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平昌县白衣、五木等乡镇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将元山、镇龙等乡镇建设成为省级生态乡镇,其余乡镇达到市级生态乡镇建设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生态农业园区2个,市级生态村50个,市级生态农业园区4个,生态家园50个。在2020年前建成1000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户,10个人居活动小区,180个生态村,5个生态文明示范镇。
结合城区道路改造,实施重点景观绿化工程、重点交通节点、广场景观绿化工程、巴河绿化美化工程、生态文化森林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城市主要道路绿化工程,栽植绿化树木、花草;进一步扩大公园绿化和广场绿化,并加强维护。
5、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全面统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环境应急等各个领域,健全环保机构,强化监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建成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环境监管体系。重点在巴河出入境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城区设置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2处。2014年前完成环境监测业务用房建设,购置环境监测设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第七节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服务配套水平
&& &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城镇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商贸服务、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城镇产业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
一、给水工程
1、给水量预测。规划2020年平昌县中心城区总用水量为15万吨/日。
2、供水工程规划
县城:至2020年,平昌县城规划构建“四厂、多取水点、分区供水”的供水格局,以通河为供水水源的平昌县一、二水厂将继续负责平昌县城区巴河以北的区域。三台阶高位水池与三水厂高位水池(池底标高420.0m)建成对置水池,进行水源互补,主要包括老城区组团、金宝新区、李家沟组团、信义组团及星光工业园区组团的供水;以双桥水库为辅助供水水源、巴河水为补充水源,主要包括金宝组团、黄滩坝组团、马家坪组团、何家坪组团的供水。同时,通过供水管网的相互联通,使城区各组团的供水相互补充,从而提高了城市供水保障率,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重点镇:规划建设平南、驷马、元山、凤凰供水工程,分别以友谊水库、高坑河、双桥水库、牛角坑水库为水源新建成日供水规模为0.72万方、0.8万方、0.6万方、0.8万方的水厂四座。平南供水工程建成将解决响滩、白衣等11个乡镇64个村10.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驷马供水工程建成后将解决驷马场镇及创举、当先、天生村等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元山供水工程建成将解决元、张公及沿途村社3.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凤凰供水工程建成后将解决笔山、凤凰、邱家及沿途村社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一般乡镇:除重点镇所建供水工程覆盖的的乡镇外,其余乡镇根据供水需求进行技改扩能。
中心村(聚居点):主要采用场镇管网延伸直接供水和有水源条件独立建集中供水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
3、水源地保护。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优化、调整和科学划定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恢复和建设工程,推进水功能区、水库、水利工程渠系水资源保护工程,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二、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县城中心区的污水收集采用雨污分流。鼓励重点镇按雨污分流原则逐步搞好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农村采用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只收集污水)。
2、污水处理体系
县城: 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改扩能,2015年前建成星光工业园区污水厂,平昌县第二污水厂启动建设,至2017年县城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至2020年扩建星光污水处理厂,铺设酒乡路、金宝片区等污水干管25Km,延伸汉王庙、信义干管5Km,改造人民街、临江路、望江路排水支管网的18Km。污水收集率80%-90%,污水处理率85%,污水处理量为20吨/日。
乡镇:到2015年建成白衣、驷马、元山等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站),一般乡镇建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农村可建沼气池或经旱厕积肥作农用。
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必须经深度处理稳定达标后方可外排,至2017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5000吨/日。
三、能源工程
1、电力。以“安全、高效、稳定”为目标,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供电资源,完善输、变电设施,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以满足城镇发展需要。
到2015年,规划建设张公、白衣220KV变电站2座;城南、西兴110KV 变电站2座;镇龙、青云等35KV变电站5座; 新建、改造10KV线路964km;新增、更换配变1766台;新建、改造0.4/0.22KV线路8290.96km;改造农户52028户。
到2020年,规划新建平昌50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增变电容量2×750兆伏安,新建500千伏线路2*15公里;新建驷马、笔山220KV变电站2座;星光、石垭、响滩、城北 110KV变电站4座; 喜神、龙岗等35KV变电站11座;新建、改造城乡10KV线路1446km;新增、更换配变2650台;新建、改造0.4/0.22KV线路12436.44km;改造农户78043户。届时,将有效改变平昌县供电网络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2、燃气。至2020年,平昌城镇气化率分别为:县城100%、重点镇100%、一般乡镇90%、管网向有条件的新村和聚居点延伸。
县城:注重体系架构,巴河北岸以完善天然气站场设施及管网建设为主,“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巴河南岸燃气供应体系,辐射黄滩坝组团、金宝组团、马家坪-何家坪组团。
乡镇:重点镇规划建设天然气配气站及镇区天然气管网。并以五木乡的平昌分输站为气源点,引进气源,向北建设一条输往得胜、兰草,向南输往福生、龙岗、涵水、岩口的输气主管线二条,临近主管线的乡镇采取分管的方式供气,最终实现所有行政区域乡镇的全覆盖。
中心村、聚居点:临近输气管线的中心村和聚居点可根据情况供气。
四、通信工程
进一步加大通讯基础建设力度,不断发展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推动电信网络向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便捷、高速信息服务。
1、县城。新建基站45个,其中新建3G/4G基站30个,基站扩容升级达95%以上;新建、改造通讯管网53.8km;新架(铺)设主干光缆1500万纤芯公里;新建、升级光交接箱2800个;全面完成“光进铜退”入户升级改造。届时,县城通信信号覆盖率达100%,3G/4G网络信号覆盖率达100%,宽带数据传输实现1000M入小区,100M入户。
2、乡镇。新增基站20个,升级基站28个;新架(铺)设主干光缆1250万纤芯公里;“光进铜退”入户升级改造达100%。届时,实现通信信号覆盖率达100%,3G/4G网络信号覆盖率达98%,宽带光纤入户。
3、中心村、聚居点。规划新建基站2个,全面完成“光进铜退”入户升级。
五、教育体育
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全县人民健康素质。
1、优化校点布局。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点布局,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
县城。设完全小学7所,九年一贯学校7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独立幼儿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成人培训机构1所。
乡镇。设完全小学33所,九年一贯学校28所,初级中学7所,完全中学5所,职业中学1所,新建或改扩建农村独立幼儿园43所。
平昌县校点布局规划
实验小学、江口二小、三小、五小(进修校附小)
江口七小、江口九小、江口十小
驷马镇第二小学
逐步推行联村办学
九年一贯制学校
信义小学、江口四小(迁建至白酒工业园)
江口六小、金宝思源实验学校、星光实验学校、江口八小、江口十一小学
金宝初中、马家坪初中
龙岗初中、石垭初中、邱家初中、泥龙初中
金山中学、云台中学、笔山职中
平昌一中、平昌二中
平昌四中、平昌五中(黄滩坝)
响滩中学、驷马中学、镇龙中学
得胜中学、元山中学
职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鹰才职业学校、平昌县通用职业教育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何家坪社区)
西兴职业中学
独立幼儿园
文教示范幼儿园(迁建至金宝新区)
江口第二、第三、第四示范幼儿园(信义、华严、金宝)
2015年前完成26所,2020年完成17所
特殊教育学校
平昌县特殊教育学校(将聋哑学校迁建至金宝社区)
成人培训机构
教师培训中心(迁建至金宝社区)
2、改善办学条件。以加强校园规划为前提,实现校园建设标准化、特色化;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全方位推进文化校园建设;以加快校舍改造为重点,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发展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以提升装备水平为途径,按课程标准要求配置和更新中小学教学设备设施、图书和远程信息技术装备,丰富教学手段;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方向,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均衡化发展。
3、优化教育结构。不断完善教育结构体系,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自动调节机制。着重发展基础教育,到202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各类少年入学率95%以上。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到2020年,基本达到“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切实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水平。规模发展职业教育,扩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速发展,巩固提高全县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成果,杜绝新文盲产生。引导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共同发展的格局。
4、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县城、乡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体育馆、全民健身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农村聚集点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全县人民健康素质,大力开展中小学生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打造县级群众体育活动品牌。
六、卫生事业
到2020年,全县医疗机构规划配置更趋合理,卫生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三级卫生网络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建立,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人人享有优质、均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优化县级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根据新型城镇化进程、城区人口规模布局变化和经济功能区的设置,通过迁建、合并、社会办医等多种形式,配置、调整城区卫生资源,拟在江口镇区域内实施“一综合、两专科、四中心” 建设,即:金宝新区综合医院建设;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和康复护理专科医院建设;精神卫生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江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城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按二级乙等医院标准规划建设白衣、响滩等5个重点镇中心卫生院;按照“一城三片区八组团”的城镇规划目标,有序推进新区金宝等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中心村、聚居点建设为依托,强化村卫生阵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100%的建制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100%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到2020年,县医院、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重点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其余非建制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
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精神卫生、卫生应急等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建立起主动干预、有效管理、连续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健全执法体系,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化解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群众健康安全。
充分利用平昌的生态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推动老年护理、心理咨询、康复保健、医疗疗养、临终关怀等服务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切实推动平昌健康产业发展。
3、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完善以独生子女奖励为核心的少生快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推动人口政策由处罚性措施向鼓励性措施转变;加强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育龄群体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务;实行出生人口缺陷干预措施,不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建立性别歧视的监督、惩罚机制。高度重视老年工作,筹建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生活,强化老年生活保障,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保障妇女获得平等就业机会,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七、公共文化
充分挖掘平昌的文化,地域特色,建设一批具有平昌地方文化底蕴环境景观。构建“一品牌四集群”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布局。&&&&&&&&&&&&&&&&&&&&&&&&&&&&&
一个品牌:精心打造老街沿河景观长廊、百里翠竹生态长廊和金宝新区,把平昌建成川东北重要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地,打响“水恋山城,人聚平昌”的文化品牌;
四个集群:以刘伯坚烈士纪念园、川陕苏区红军文物陈列馆及北山寺、红云台等革命遗迹遗址为重点,精心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集群;以江口水乡国家水利风景区、镇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白衣古镇旅游景区、农村扶贫开发示范片为重点,精心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集群;以巴山民歌、民间舞蹈、民间文学、优秀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等为重点,精心打造民俗文化产业集群;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电子商务、手机报刊等为重点,精心打造新兴文化产业集群。推进佛头山文化产业园、金宝文化产业园建设,集中建设和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景点,凸显红色文化、巴人文化、酿酒文化、佛教文化、水乡文化。
加快博物馆、图书馆、广播影视播控(演艺)中心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1、县城:设置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馆)、博物馆、图书馆、广播影视播控中心(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县级文化娱乐设施
2、重点(特色)乡镇:重点镇设置省级综合文化广播服务示范站、乡镇图书馆、文艺中心(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为镇域及周边地区提供文化娱乐服务。
3、中心村、聚居点:规划设置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等设施
八、社会福利
1、保障性住房。加快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远期酌情向重点镇延伸,完成棚户区特别是工矿棚户区改造,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强城乡住房基本保障。
2、福利设施。至2020年县城中心区建社会福利院1—2个、社会救助管理站1个、老年人活动中心1-2个;每个社区建日间照料中心1个;乡镇敬老院按片区和乡镇五保对象数量建设,整体达到30所,床位达到2000张;重点镇酌情设置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
九、就业与社会保障
到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期末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及医疗费报销比例达95%,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的整合,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全面实施,所有行政村(社区)建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
1、完善社保制度及经办服务体系。按照“网格化”、“网络化”及城乡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变“集中式”管理为“分层式”服务,形成业务办理一站式、业务结算一卡通和工作网络扁平化的经办服务体系。经办业务全面集中到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强乡镇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和社区(行政村)就业和社保站窗口阵地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业务和“金保工程”建设(二期)工程。
2、全面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围绕各类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促进新生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把创业培训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创业指导等相结合,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着重建设平昌县就业培训中心及人力资源市场项目,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3、健全完善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科学制定、适时调整低保标准,建立完善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机制,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认真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规范完善审批程序,不断提高救助水平,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均等化。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修订完善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科学制定救助标准,合理确定救助范围,严格规范救助程序,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建立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临时生活救助水平。
第八节 坚持防治结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县城防洪堤建设。平昌县城区堤防工程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规划修建15.95km。其范围为通江河从叶家湾至汇口河段,巴河(南江河)从粪滩子至汇口河段,巴河干流从肉联厂至汇口河段。
2、重点乡镇防洪治理工程。目前,平昌县纳入专项实施规划的中小河流有驷马河、濛溪河、涵水河、澌滩河等4条小流域,除完成13个沿河场镇防洪“三线”划定及打桩定界工作,规划新建堤防41.92km,新建护岸21km,河道疏浚16.9km。
3、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建设从预警平台到重点防治区域的报警体系;编制科学、可操作性强防洪预案;建立群测群防的预警机制与组织体系,深入宣传防洪减灾知识,做好系统培训和演练,形成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非工程防御体系。
平昌县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一般建筑物按Ⅵ度设防,而城市生命线及重要工程(如城市给水、供电、主要医院、大型公建、交通设施等)提高一个等级,按Ⅶ度设防。
避震场地本着就近、安全、方便的原则。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为500米,以居住区中心绿地、小型广场、小学等空旷场地为主;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为2-3km,以城镇公园、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场地为主。
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设施应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
城市新区规划新建2座消防站、驷马新建1座。现状消防站进一步扩充消防车辆、设备与人员配置。
充分利用城市各类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及学校、单位内的广场、运动场地作为城市防灾的紧急疏散、避难用地。在城镇改造和开发建设中,应注意开辟一下空旷地作为城市广场、绿地兼作疏散、避难场地。
四、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控系统,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设施和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第四章 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完善四级规划
牢固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四化同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公共服务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全域规划体系。主动对接巴中建设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地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强化规划执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第二节 推进配套改革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原来农村居民所享有的一切权益。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农村生产要素自由规范流动。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做实做强金财金鑫等投融资平台,促进融资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
第三节 夯实要素保障
全方位扩大区域合作,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关天经济区,巩固深化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寿光市等友好市区关系,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机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积极引进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争取低丘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项目,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保障发展用地。强化资金保障,强化政银企对接,提高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第四节 强化人才支撑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实行攻坚人才抽调制、专业人才招聘制、特殊人才年薪制、团队人才合同制,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培养,把懂经济、懂管理、肯干事、干实事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三个一线”,选派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和学习深造;评选表彰“平昌县功勋人物”,重奖突出贡献人才,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五节 严格目标管理
建立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把推进新型城镇化纳入考核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县级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责任,严格考核,确保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
主办:平昌县人民政府 承办: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平昌县新闻中心
电话:、6221997 E-mail:(网管)
平昌县新闻中心制作及维护 | 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网站的大力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渎污水处理厂 搬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