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挑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农业发展方式

当前位置:&&&&&&&&
积极应对挑战 全面转型升级
保护视力色
作者:&中国冶金报记者 刘航 吴建新
  粗钢日均产量创历史新高,全行业却陷入亏损困境。中国钢铁业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又遭遇了生产经营的严峻形势。在这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在5月8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就此问题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
  钢铁企业的规模效益阶段已经结束&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产量分别为16592万吨、17422万吨和2224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2%、2.5%和6.5%。粗钢产量增速虽然大幅回落6.2个百分点,但处于很高的水平,且从今年1月份起逐月回升,1月份粗钢日产水平为183.0万吨,2月份为192.7万吨,3月份为198.64万吨。到4月份,全国粗钢日产水平预计为202.58万吨,比3月份增加2%,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9%(实际增长18.9%),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水)比去年同期下降2.1%,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在主要用钢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8.2个、6.9个和4.1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比去年同期仅增长0.97%;按日历天数计算,则下降0.16%。&
  朱继民指出,全行业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和投资结构变化,以及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回落,钢材市场需求难有较高增长,市场需求不足的格局还将延续。当前的钢铁产量仍持续处于高位,这是缺乏需求支撑的。&
  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继续面临低价格、高成本的严峻形势,致使钢铁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今年第一季度,钢铁工业实现总产值7850.67亿元,同比微增0.24%;实现销售收入8638.88亿元,同比减少0.95%;上缴利税151.8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4.83%;实现利润-10.34亿元,由钢铁生产主业亏损变为行业亏损,亏损面达到33%,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90.98亿元。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数据来看,第一季度大多数盈利的钢铁企业,其利润下降幅度都在50%以上,显示出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朱继民指出,毋庸置疑,中国钢铁工业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困难局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以量取胜的规模效益阶段已经结束。&
  朱继民认为,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长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而钢铁行业还不适应这种从高速到中速的变化。要解决这个问题,钢铁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把握未来5年~10年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这一战略机遇。&
  应对困难和转型升级双管齐下&
  钢铁行业如何应对当前的困难局面,又如何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坚定前行?朱继民提出了应对当前困难局面和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的两方面要求。&
  一方面,钢铁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大力降本增效,应对亏损局面。&
  朱继民指出,钢铁企业应积极自律控产量,严格遵守“不给钱不发货,没有合同或售价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的要求,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品种和数量。同时,要找准市场定位,避免高档次产品同质化竞争,开展差异化竞争,防止盲目投资造成高投资、低收益的情况;优化融资结构,强化资金管理,有效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降低财务费用;加强销售管理,建立稳定的营销产业链,提高直供产品比例,与下游用户建立稳定协调的贸易关系;多元化发展,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向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努力开拓非钢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钢铁行业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
  朱继民指出,钢铁行业和企业应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改变依靠规模扩张,依靠资源、能源消耗支撑钢铁工业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钢铁企业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吨钢资源、能源消耗,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继续探索、创新重组模式,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钢铁产品质量和档次;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稳定供应渠道,提高铁矿石保障能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朱继民指出,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源、能源、环境的挑战,适应上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大力节能、减排、降耗,优化企业供应链,推动全行业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的转变。面对气候变化、原燃料供应紧张、替代材料竞争等重大挑战,科技创新也是全球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朱继民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了科技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据朱继民介绍,首钢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就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
  据悉,首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在京唐钢铁公司投入运行。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按照“先进可靠、节省高效、系统优化、集成创新”的原则,采用我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系列大型装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220项,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占2/3以上,设备国产化率约占价值的70%、占重量的90%。例如,首次在5500m3大型高炉采用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包括首钢自主研发的无料钟炉顶技术,自行设计的全干法除尘技术,联合设计的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大型高炉—转炉界面采用首钢自主集成的“一罐到底”技术。其炼钢厂是国内第一个按“全三脱”冶炼模式设计、单体生产能力最大的炼钢厂。整个企业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
  此外,为解决新钢厂的先进技术来源,首钢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一级研发、多地分布”的研发模式,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搬迁调整过程中的不断创新,首钢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又在行业结构调整之前,在很多领域完成了自身的调整。”朱继民说,“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对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冶金报
分享到微博:&&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
合作链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 传真:(010) 电子邮箱: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 Email:guisheng.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新华社评论员:牢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
新华社评论员:牢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
新华社评论员:牢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之二
发布时间 : 2012年7月29日  文章来源 : 新华网
2012年07月29日 10:00: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发展中国家要追赶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机遇并不常有,往往稍纵即逝。近现代历史上,我国多次因内忧外患错过发展机遇,教训十分深刻。经历艰辛探索,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抓住世界发展格局变化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推动改革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 党中央全面审视、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认为我国发展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前进中的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为我国培育自己的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适应形势变化、树立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国际“大棋盘”上谋划发展,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赢得更多发展机遇,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取得更大发展成就。
&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跋涉在改革深水区,推动改革需要比过去更大的勇气、更多的自觉、更强的信心。要牢固树立全局眼光、战略眼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思想永不僵化、脚步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我们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
&&&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贯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在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谷的不利环境中,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未来5年内,要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更加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取得新胜利。
相关文章: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版权所有 2010 中国二重企业文化中心/信息技术所策划设计/ |我国农业发展的挑战与应对——校长柯炳生在2014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日 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首先代表学校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我们这个论坛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我们的经管学院、MBA中心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这样一个活动能够聚集这么多相关产业著名的专家、学者、业界的精英,在这里进行交流,我想对我们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MBA的教育培训和相关工作都是非常难得的交流和促进的机会。刚才付主任讲到了,本人是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但是现在基本上是一个全职的校长,没有太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经济政策研究,偶尔看一看有关数据材料,想一想若干重大问题,农业经济和政策研究已经成为我的业余爱好了。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有关农业重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情况,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我们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同志待会儿来给我们演讲,他会做一个非常权威的、很全面的、很有高度的报告,这方面我就不说了。
  我想从结合我现在的工作角度说一说我国农业的挑战和应对问题。农业问题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直接地涉及到和关心我们农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连续发了十一个号文件,我们的农业,尤其是粮食,连续十年增产。给大家的感觉,给媒体的感觉,给普通公众的感觉,一片太平盛世,平安无事。除了偶尔有一点姜、葱价格上涨之外,有点小的波动之外,其他的没有大的波动。实际真实的情况,我们在座的一些专家可能比较清楚,实际上我们整个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这种严峻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在座的很多专家是清楚的,一般社会公众并不清楚。
  挑战的存在就要应对,就要提早做好措施。从国家政策,从政府这个角度和部门的角度来说,是要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未雨绸缪,做好对策。但是对企业界、业界来说,其实所有的危机都是商机。如果我们像欧美国家一样的话,农业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商机就没有那么多。正因为是有危机的存在,所以对我们企业,包括我们农业大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既是责任,也是机遇。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为什么这些年一直很好,就是因为农业挑战很大,机遇也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多。
  挑战在什么地方?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一句话,就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高的农业劳动力价格,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投入方面越来越少,对产出方面要求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我国连续十年粮食大丰收,但是我们连续十年农产品和食品是净进口,去年的农产品、食品的进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逆差达到510亿美元,如果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口径和WTO的口径,逆差更大。所有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全面进口,大量的进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豆进口6338万吨,占全球出口60%以上。粮食全面进口,达到1400多万吨,小麦400多万吨,玉米300多万吨,大米200多万吨,尤其是大米和玉米,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净出口态势。食用油进口了1000多万吨,棉花进口了450万吨。有些同志对这些数字可能没有太多概念,以大豆为例,如果我们不进口,有人说我们要振兴我们的民族大豆产业,说法很好,没法实现。为什么?我们没有土地,6338万吨的大豆,如果不进口,用国内的土地生产,我们额外需要5亿多亩的土地面积,我们上哪找5亿亩土地,找不到,所以只能依赖进口。
  土地面积逐年下降,每年大概减少耕地面积五、六百万亩,这还是官方统计数,那些瞒报的、偷偷的、地方政府以各种名目转变成为非农用途的,肯定也是有的,道理很简单,地方政府有较高的积极性把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这意味着土地出让金收入,意味着就业、GDP和财政收入。我们号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要把这个政策实行得好一点,只能是减少耕地下降的速度,耕地减少的这个趋势没法扭转。
  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今年国家出台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拿出了70亿来专项整治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问题,解决节水问题。我不久前与农大的教授们一起到地下水超采的中心区衡水市,进行了现场考察。这也是治理的重点地区,这个地方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很快的。我在现场考察了一下,有一口井,几天前还在用,现在已经枯干了,电动井自动抽水,一个晚上抽出来的都是沙子,喷的到处都是。每年相当数量的井,现在都没法用了,地下水逐年下降,现在很多地下水都是来自400米以下的,都是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基本上相当于矿产资源了。
  京津冀三省,每年生产的小麦大概1400万吨,这个地方生产的小麦,每生产一公斤的小麦需要1吨的水,1400万吨小麦需要140亿立方的水,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我们整个南水北调全部的水量。所以现在华北地区的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的问题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来总有一天这个地方是无水可灌,无水可采。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而是这个地方的人怎么生活。这个问题实际上十几年、二十年前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从来没有很认真地考虑,没有真正采取有效的措施。怎么办呢?耗水最多的是小麦,现在千方百计的想把原来的灌水次数减少,或者干脆停止小麦种植,把现在小麦种植改为其他作物的种植,等等。这涉及到复杂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
  我们记得莱特&布朗当年说谁来养活中国的时候,开始讲的是土地,后来就是水了,这个问题当时大家还不信,现在是越来越信了,华北地区仅仅是一个方面,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水的问题都很突出。
  除了水的问题还有劳动力的问题,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宏观统计我没有,我这儿只有我们农大的数据,农大有1400多个农民工,我当校长六年多以来,不同工种不一样,最少的、最低已经增长了70%以上,高一点已经超过了100%。这就是劳动力成本。并且劳动力成本跟化肥、农药还不一样,只能升不能降,是刚性的,这是很严峻的挑战。所以很多地方农民为了省工钱,很多地方两季改一季,原来南方很多地方冬天种油菜,现在不种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就是要求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用更少的劳动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像小麦跨地区收割,主要的耕种收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有很多商机,包括种植业,包括园艺业,包括养殖业等等,都面临这样一个机遇。如果谁能抓住这个机遇的话,谁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我大概十年前到新疆去,一个兵团农场,一百多台全新的进口棉花收割机,每年只用一周,其余的时间放在一个大院子里,整整齐齐的。当时看着觉得超前,现在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人工摘棉花,当时是每公斤5毛钱,现在已经两元钱了。机械化必不可免。
  我校的老师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机器嫁接,把黄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长的更好,手工的嫁接一个一个很慢,我们的老师研发出来了机械嫁接,效率非常高。还有锄草机,当然还是实验的阶段,自动的能够把草都铲掉,最主要就是通过光电技术能识别什么是苗,例如玉米苗,排除法,只要识别玉米苗,其他的统统铲掉。
  应对农业挑战,除了要做好节水和节工方面之外,第三个方面,其实很重要的就是生物技术。对于生物技术现在充满了误解,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样理解。前天我接待了一个教育部的访问团,一个100多人的培训班,都是全国高校的干部,我讲了半天大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等等,然后有互动环节,人家不问我教育问题,问了一个转基因问题,大家热烈鼓掌让我回答。转基因问题,我是外行,那些具体的科学道理我也说不很准确,但是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这个问题是回避不开的。只要讲农业科技,你就得讲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不谈大概没有办法,没法回避。我们学校其实有很多个专业,除了生物专业之外其他很多专业,都涉及到生物技术问题,包括动物、植物。转基因技术不仅仅是转入,还涉及到转出,把有害基因消除掉。比方说疯牛病,我们的科学家发现了把某个基因消除就不得疯牛病。还有抑制生长的基因,我们把这个基因消除之后,同样的羊、同样的牛、同样的猪长的就更好。
  还有的是也不转入,也不消除,而是去测定基因。东北水稻有稻瘟病,我们有一个专家,发现有一种基因可以抗稻瘟病,只要水稻种子中含有这个基因,你就不用喷洒农药。开始在东北农场试验,人家不信,后来试验了几年,信了。后来,农场场长请我吃饭,并且到处宣传,说真的是管用。
  当然最多的还是转入的基因。今年全国政协开会,农业和经济联组座谈,国务院领导参加,找了几个重点发言人,我是其中农业方面的代表,讲农业科技问题。我一想转基因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我说这个问题,我是外行,现在问题是什么问题?转基因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内行专家,生物科学家能够说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们讲的道理,老百姓听不明白,政府官员也听不太明白。所以老百姓相信记者,但是记者相信谣言&&当然是有些记者。包括最近我刚刚接到一个朋友的微信,还在转发两年前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说法国科学家发现的,小白鼠吃了转基因的玉米出了什么问题等等,这已经被证明是谣言了,所报道的实验结果,已经被国外科学家否定了。老百姓相信政府,政府应该相信谁,这是问题。
  其实科学家做的科普很多,有书、有视频、也有文章,但是没有办法,老百姓不愿意相信。包括《读者》杂志,去年发了篇没有出处的小文章,说小西红柿、彩椒等我们传统没有的产品,通通都是转基因,完全是信口开河。转基因问题的误解太多了,弄的我这个农大校长到哪里开会,包括政协会、大学校长书记会,他们总是问我转基因问题。我没有办法回避。后来我总结了五句话。有一次做央视节目的时候,杨禹问我,我说了五句话,没有想到他写到微博上了,总体正确,当然是凭印象记忆,个别地方不够完整准确。我在政协内部会议上讲了,借这个机会,我把这五句话再说说。
  第一句话,转基因这件事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要,那你随便去炒作,不用管。我们国家来说,怎么样应对资源减少等各种挑战、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包括黄金大米,完全误报;胡萝卜素,转进去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媒体报道有很大的问题)、保护环境等等,都很重要。要不重要就不折腾了,太重要了,不展开说了。
  第二句话,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叫转基因产品,这个产品安全性如何?不能一概而论。这有点像蘑菇,你说蘑菇能吃不能吃,蘑菇也能吃,但是蘑菇也有吃死人的。要看转什么基因。正因为如此,国家才要严格监管。
  第三句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问题。转基因食品,相当于超市里的蘑菇。什么叫转基因食品?是经过科学家们验证的、安全的,经过政府部门严格检验批准上市的,叫转基因食品。产品是通过这个手段出来的东西,没有经过检验的。经过科学家检验,经过政府批准上市的这种转基因的食品,是安全的,相当于超市里的蘑菇,超市里蘑菇的安全是基于经验,吃了很多年没有问题;转基因的食品是经过科学检验的,它的检验比所有的食品都严格。
  第四句话,美国是转基因食品吃的时间最长、数量最大的国家。都没有之一,就是最大最多的国家,到现在为止,从1996年到现在,没有发生一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事故。我们都知道,美国非常严格,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法律之严远远超过我们,技术手段也比我们先进吧。
  第五句话,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争议。最能够误导人的一件事,就说对转基因的安全性有争议。什么叫有争议?你说有两个人说不同意见,就能叫争议?我举个例子,我说去年政协投票的时候,没有一个政协领导人得到满票,我没有看到媒体报道说,对于新一届政协领导人的产生有争议。主流的科学界、政府部门没有异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科学家协会、美国食品药品局等等官方机构都没有争议。不是说对转基因产品没有争议,而是对经过政府批准上市已经商业化种植的产品没有争议。事实上去年有61位科学家,都是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领导,呼吁推动转基因新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问题。这代表的是我国科学家的声音。我们很多问题的研究已经处于前沿了,但是迟迟的不能商品化,这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有16个重大专项,只有一个与农业产业有关,就是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科研经费,开始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两年大幅度下降,只相当于三年前的大概1/3不到。投入少了,怎样开展科学研究呢?影响非常非常大,科研成果,不是说今年投入明年就能产出的。
  有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质疑,说欧盟和日本要求进行严格的标识。认为标识就是安全性有问题,这个话是没有道理的,标识不是因为安全性有问题,标识,是给你选择权的。我国也有标识,消费者有选择权。
  顺带说一句,崔永元的片子你们也可能看到了,很多人问我的看法,我说不太好说,最好,你去问一个科学家。不久前我说了一个说法,其实那里讲的那么多,控诉了那么多转基因的危害、造成癌症等等,我就想问,美国消费者为什么不拿起法律武器,去控诉、去起诉这些企业?在麦当劳里面被一杯热咖啡烫伤了都能获得高额赔偿,美国的新闻记者都去哪里了?美国多如牛毛无孔不入的律师都干什么去了?这么好的机会打官司他为什么没有打呢?实际讲,那里边讲的,绝对不是主流,是站不住脚的,是个人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人都是有的。
  稍微说一句,因为这个事情,希望媒体不要报道。人民日报领导要安排采访我,我说你别采访我,我就这五句话,再多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你让我辩我也不知道怎么辩。我可以给你找我们的科学家,你要是懂行,我找我们的科学家跟你讨论;如果是外行的话,可以让我们的科学家给你做科普宣传。这没有问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我想中国农业大学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承担了重要任务,今天在座的有的是承担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有很多是从事实体产业的。技术问题与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希望今天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中国农业大学宣传部根据录音记录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经济转变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