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票品工作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

快速链接:
欧廷君:适应经济新常态 品牌强国是王道
作者:欧廷君 发表:
欧廷君:适应经济新常态 品牌强国是王道
&&品牌一词,源于16世纪初,是代表其商品名称、印记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襄括着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其紧紧围绕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内自身商标永不贬值地通过研究、谋略、策划、创意、设计、建设、运筹、拓展和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所形成的价值链。对各区域经济、文化特色、个性、产业发展定位方向、商标名称、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品质管理、资源整合推广服务等内涵。“运筹于帷幄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便是区域经济与企业品牌创新的“神功”和策划运作的最高境界。&一、品牌在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尴尬与现状&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以品牌为核心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机制。虽然,有关部门与企业对品牌的概念并不陌生,也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品牌创新而努力。然而,因受困于竞争压力,无奈均以“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低价倾销策略来解决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实,无形中造成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间缺乏品牌特色,区域经济和企业品牌价值在循环的市场竞争中渐失。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值得我们高度警觉与深思。探求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轨迹,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与品牌强国的重要课题!&1、目前品牌在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尴尬局面&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区域经济与民族工业如“丼喷式”地得到发展,客观上为中国奠定了经济大国地位。但无法回避的是,这种发展却是以低端制造业和廉价劳动力的获胜。由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高消耗、低效率、不协调的“粗放式”增长弊端不断凸显,环境污染和产能过剩正是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特殊产物。&近段时期以来,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企业家,莫不真切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2014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取得7.4%经济增速非常不容易。其实,这种现象在各地方区域经济层面上更为明显。有数据显示,2012年有12个省份未完成 GDP目标,2013年为17个,2014未完成预期目标的省份数量更是急速攀升,有的省份2014年经济增速已跌破5%。
曾几何时,GDP崇拜是政府领导的特殊情结,无形中加剧了中国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市场恶性竞争,行业亏损面扩大,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指标无形地淹盖和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忽视了各区域产业发展个性、发展特色与区域经济和民族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此前的GDP早已超越了国家与区域经济可持续永恒发展的概念。&去年,中央决策层敏锐地破除了政绩考核的“唯GDP论”,各区域经济发展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中国社科院去年有报告称,未来5年中国潜在增长为6.4%至7.8%,人口红利、传统工业化扩张阶段及低成本国际竞争模式的终结,倒逼中国各区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效、高质增长转换。虽然在短期内对国家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很大程度上遏制各区域产业重复投资的冲动。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来讲,符合中国各区域经济与民族自主品牌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2、目前中国品牌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处的现状&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数据显示,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而其中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世界著名品牌占全球商品不到3%,但销售额却占全球的40%左右。而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却少有世界级水平的品牌。虽然华为、联想、南车、格力等国内知名品牌享誉海外,但是在全球最有影响的100强评选中,我国品牌榜上仅此(华为)一家。品牌缺失之痛,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和企业间只能陷于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加工的低端环节,让我们获取的产品附加值利润少得可怜。&&中国生产玩具、手表产量占全球的80%,而中国企业只能拿到低得可怜的加工费,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大部分都是在中国生产,一款750美元的高端iPhone手机,中国只拿到25美元,还有深受欢迎的耐克(Nike)球鞋,每一美元中,中国能得到的只有4美分……正是由于众多知名品牌的匮乏,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利润的流失,另一方面又损耗了我们宝贵的资源和能源,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强国的进程。&
由于普遍存在民族自主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国内市场洋品牌流行走俏,吸引了大量的高端消费群体,稀释了我国消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中国产品的出口情况看,目前我们的自主品牌出口比率不足10%,由于技术对外依赖度高、科技贡献率低,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依然是主导。在贴牌生产模式下,通常只能涉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高技术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作业部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则掌握在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手中。&不难看出,品牌强国与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何等重要!加快我国对品牌强国发力刻不容缓,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各区域经济与企业间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实现科、工、贸于一体的产业升级。真正提升区域经济和民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研发—生产—经营—消费”的良性循环,有效发挥提振我国内需、招宽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品牌对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与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与各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各自行业中取得优势地位,已造就和创建自身的知名品牌,部分自主品牌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认可,而且在发达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中国区域经济、企业开启了品牌国际化的征程之旅。&1、品牌在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单纯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只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但高层次需求大多通过品牌才能得以满足,对于投资者与顾客而言,品牌既传递一种信息,也代表本区域与企业间的信誉,其目的是减少选择某区域或某商品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并降低投资或购买风险。&大家知道。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之中,为了对他人表现自我,彰显自身理念、地位和品位。不同区域、企业间的品牌风格和定位就此成为一种表达的载体,透过对这一品牌的投资或消费而赢得社会尊重。除了表现功能外,品牌还具有体验价值。出于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某些投资者或顾客就会钟情于某一品牌的特色和风格,发自内心地成为某区域或某企业品牌的忠诚顾客。&品牌只要获得投资者或顾客的认同,品牌才有鉴别和保护商品的作用。创造某区域、某商品服务差异化,这种差异化就是品牌的力量,其成为各区域或企业间参与竞争的无形资产和逐鹿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品牌对区域经济、企业有一种保险功能。可帮助区域经济、企业安全渡过一段创新的低潮期。比如台湾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苹果公司的iMac台式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Phone手机等,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区域经济与创新产品,大幅提升了台湾地区域与苹果公司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信息与信用的统一,为财产互换和资源流动提供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大大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有序性、有效性与运行效率。良好的品牌特色和形象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和配置,有助于区域经济和企业间的相互促进,相互保障。让投资者或顾客产生良好的信任度、安全感、荣誉感;更能提高各区域的文明和各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充分调动社会与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助于各区域、各企业自身无形资产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品牌可直接优化产业结构,振兴一方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区域经济、企业发展新局面。品牌的目标顾客群越大,投资与消费的选择时间越长,品牌的忠诚度越高,价值量也就越大。全球知名品牌排名靠前的甚至高达数百亿美元。品牌不仅对购买者和经营者不可或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用极为巨大。可以肯定,品牌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经济更繁荣,生活更丰富多彩。&2、品牌对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品牌所包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品牌所被赋予人性化特征,以此调动投资者、顾客的情感,达成对区域的合作或企业产品购买为目的。&品牌对中国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它是把开启市场财富大门的金钥匙,是开拓与占领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能有效地提升区域经济、企业间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区域经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象征,经济强国离不开品牌的支撑。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更多、更好的区域经济和一大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品牌作后盾,才能拓宽区域经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空间;才能提高区域经济、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才能直接促进国家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国际市场的竞争现实充分告诉我们,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搏弈,集中体现于品牌的竞争,品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时代竞争的主角。中国要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弄潮儿。须注重对品牌创新的大力倡导、培养与重点扶持,才能真正从“粗放式”生产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由此可见,中国如能及时伴随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企业国际化品牌的出现,我国的技术创新、现代管理、市场占有率将会大幅提高。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有助于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促进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纵向深入,减少外贸摩擦,实现双边投资贸易的正常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前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研究品牌现象和品牌规律,不断去实践、创新和总结,才能真正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三、适应经济新常态 品牌强国是王道&备受中国亿万人民衷心拥护的习近平总书记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让从事区域经济、企业相关人士醍醐灌顶,为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实践证明,联想、华为、南车、格力等企业在多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为中国企业创建国际品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1、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自主品牌的运行机制&要实现我国从产品大国向品牌强国和经济强国跨越,这不仅需要各区域、各企业自身的努力奋斗,更需要国家的重点引导和扶持,还离不开权威媒体与社会各界的推动与支持,才能提高中国各区域经济与民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面对国际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首先,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以长远的战略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区域、各企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把各区域、各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与创建国际知名品牌结合起来,并列入政府、企业一项克难攻坚的重要战略工程来抓,对各区域经济及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行科学设计与统筹规划。&其次,加强对各区域经济、企业自身文化内涵的研究与综合利用。科学系统地对自身区域、企业进行精确定位,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完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各区域、企业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品牌培育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与核心营运能力。&另外,着力加强品牌国际化运营体系建设。国际知名品牌之所以能赢得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赖,除本身的质量内涵外,成功的品牌核心是营运能力。品牌国际化,既需要品牌文化个性化,又需要建立国际化的品牌营销网络体系,跨越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法律法规等方面差异,制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并重、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的品牌国际推广方案。&再次,加强品牌国际化人才战略储备。一流的品牌,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向品牌强国迈进,中国就必须要有一大批国际化品牌人才的支撑。针对当前中国各区域、企业品牌国际化人才缺口问题,一方面要自主培养与强强联合双管齐下,另一方面要树立全球化思维,采取跨国品牌并购和联盟等方式(联想就是中国企业人才国际化的典型成功案例),在国际市场寻求合作,实现借力发展。&2、夯实品牌举国基础 强化民族自主品牌意识
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自主品牌的培养,离不开权威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媒体对经济发展与品牌的创建和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宣传部门很有必要举全国之智,精心组织国内电视、报网权威媒体,为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培养与壮大开辟专栏、专刊。让国内外各行业专家、学者、经济工作的政要与企业相关人士对此展开深入讨论(克服和杜绝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的采访问报道),为各区域经济、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性参考。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品牌强国意识。而且能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大幅降底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减少改革成本。&同时,媒体要转变宣传观念,与时俱进把中国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放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去考察、分析和宣传。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壮大,更离不开国人的鼓励和宽容,需要中国广大投资者、消费者去关注与呵护!转变对国外品牌的迷恋,认清消费自主品牌的爱国热情,自觉投身于区域经济与自主品牌的建设,为创造更多的世界级中国自主品牌而不懈努力,实实在在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3、完善宏观经济运行顶层设计 品牌是经济强国的王道&从全球化视野看,品牌不仅是某个区域、某个企业形象的反映,更是国家形象具体体现。完善宏观经济运行顶层设计,以品牌强国为重心,责无旁贷地为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成长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1)、完善与构建国内大市场体系,破除各地方、各行业壁垒(如目前开发区的各种规费、产品进商超的各种不正当收费)。培育和规范全国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与重点扶持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快速提升。扩大各区域经济与企业的市场规模,为国内众多区域经济、企业知名品牌走向国际品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构建有利于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法律环境。面对国内外市场存在各种不正当的竞争环境,仅靠各区域、企业的力量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去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对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商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方面的侵权行为,维护自主品牌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提高自主民族品牌创建的积极性。
(3)、构建有利于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产业政策方面,要对技术创新方向作适当调控,要求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严格把关,切实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符合国家与本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让中国的区域经济均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永恒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在科技攻关上,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与科研究所对难点技术展开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引导与扶持更多更好的民族自主品牌。另外,对重点科研项目经费与出口贸易,实施财政政策重点倾斜,对高科技项目与出口自主品牌给予适度的财政贴补。在税收政策方面上,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全面促进各区域经济与民族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培育与打造一批世界级区域经济与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把品牌强国列为当今与未来经济工作的重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做出特色,抓出实效。为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创新的局面(未经作者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否则必究)!&作者简介:欧廷君,湖南衡阳人,本科文化,国内知名专家,亚洲经营智库总经理。擅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分析、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与企划,具有二十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与市场实践经验。在国内外数家权威媒体发表了四十多篇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等文章。曾义务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万言建议报告,得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高度重视并批示有关地方党委、政府采纳落实!被国内权威媒体、著名专家与企业家们称之为“难能可贵的战略企划人与企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邮箱:& &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业评论杂志及商业评论网立场”
请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官方帐号:
@商业评论网()
@商业评论()
分享这篇文章:
共1人分享过本文,他们是:
请问是否要删除此评论!
请问是否要删除此回复!
分享说明:
你还可以输入140个汉字
:分享了一篇文章
欧廷君:适应经济新常态 品牌强国是王道
品牌一词,源于16世纪初,是代表其商品名称、印记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它...
欧廷君 的简介
作者简介:欧廷君,湖南衡阳人,本科文化,国内知名专家,亚洲经营智库总经理。擅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分析、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与企划,具有二十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与市场实践经验。在国内外数家权威媒体发表了四十多篇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等文章。曾义务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万言建议报告,得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高度重视并批示有关地方党委、政府采纳落实!被国内权威媒体、著名专家与企业家们称之为“难能可贵的战略企划人与企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
欧廷君 的博文坚持依法治邮
坚持提质增效推动邮政业在适应新常态中更有作为
  坚持依法治邮&&坚持提质增效推动邮政业在适应新常态中更有作为——在2015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6日马&军&胜&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任务,坚持依法治邮,坚持提质增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建设进程。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高度重视邮政工作,李克强总理两次视察快递企业,指出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9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邮政业提出新定位,为今后一个时期行业改革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安全为基、发展为要、服务为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完成业务总量3690亿元,同比增长35%;业务收入3200亿元(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部分),同比增长26%。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同比增长52%;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040亿元,同比增长42%。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寄递时限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邮政机要通信运行稳定。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6.1%,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一)行业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职能转变和邮政改革工作部署。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明显加快。取消开办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许可,下放邮政普遍服务两项行政审批,将经营邮政通信业务审批改为工商登记后置。建立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绿色通道”制度,优化许可备案流程,实行形式审查与实地核查相结合,许可变更及备案平均用时显著缩短。全面落实下放和明确邮政管理部门层级职权的要求,市(地)局专有职权和主要行使职权基本下放到位,实现了执法重心下沉。二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行业“营改增”试点顺利,新旧税制整体上实现了平稳转换,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改尽改”。邮政服务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三是省级以下邮政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国298个市(地)邮政企业全部完成更名挂牌,义乌、顺德和常熟等县级邮政管理机构相继成立,邮政管理工作向下延伸。(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一是抓紧部署邮政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深入研究“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编印《邮政业规划工作指南》,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提出对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基本思路及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的衔接建议,多项重要内容纳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二是大力推动邮政业发展政策出台。抓紧起草促进快递业发展若干意见。配合起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见、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等文件。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出台实施方案推动新疆邮政业发展。地方政府扶持邮政业政策密集出台,天津、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市)以及泉州等重点城市均出台了扶持快递服务发展综合性政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河北、宁夏等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是深入开展邮政业立法工作。推动快递条例报请国务院审议、邮政行政执法监督办法颁布实施,加快修订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无着邮件、无着快件处理规定等8部规范性文件。湖北、青海颁布邮政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快递安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省级邮政立法基本实现全覆盖。大连、长春颁布邮政条例,深圳出台快递业政府规章,邮政地方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积极推进邮政业标准制订和科技创新。编制完成《邮政业标准体系》,启动16项基础类、安全类和信息化类标准制订工作,发布《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快递业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并组织宣贯。积极推动邮政业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天津等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突破。企业加大分拣自动化设备、先进运输装备以及移动客户端软件等科技成果推广力度,生产效能不断提升。(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持续加强。继续实施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及全国邮政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营业网点改造2650处,车辆更新1358辆。“村邮户箱”建设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出台住宅楼房信报箱验收工作程序,制订村邮站服务规范,多地将信报箱建设纳入住宅楼房竣工验收项目。二是快递基础能力建设持续加快。改扩建转运分拨中心185万平方米,新增干线车辆1.2万台、从业人员20余万人。各地加快推进快递园区建设,郑州、贵阳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快递集散中心建设成效突出,苏南“全国快递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大部分地区快递车辆进城难得到初步缓解,各地发放通行证逾万张,石家庄、佛山、九江等城市将快递用电动三轮车、摩托车通行纳入规范化管理。三是末端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积极与院校、物业、超市及专业第三方合作,创新末端投递方式,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全年投入使用智能快件箱1.5万个,派件量占到总业务量的1%。冷链快递网络在20多个城市启用。(四)“三向”工程和产业联合成效显著。一是大力实施快递“向下”“向西”和“向外”工程。加快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网络布局和设施建设,全国快递服务网络均衡度持续改善。农村快递网点发展到近5万个,乡镇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农村快递市场发展迅猛,全年快递包裹量超过20亿件。各地积极创新传统流通渠道,农民享受到了便捷顺畅的电商快递服务,行业在助力广大农民利用网络打开市场、增加收入等方面效果明显。寄递服务支撑跨境网购能力显著增强,邮政企业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国际小包和国际E邮宝日均突破140万件,推动出口近千亿元。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顺丰、韵达等加大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布点力度,申通等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快递企业加强合作,邮政业在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作用。二是不断加大产业联合力度。全年支撑国内网购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7%。通过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OTO商务洽谈会,为邮政、快递企业与电商、金融等关联企业搭建战略合作平台,重大项目签约协议金额超过500亿元,通过银联网络代收货款突破300亿元。济南、西安、长春、绵阳等地积极为飞机、汽车、电视等先进制造业规模化发展和定制化生产提供多样化服务。与财政、商务部门共同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为天津等5个城市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定向扶持。三是继续加强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衔接。高铁运送快件模式取得新突破,沪深等首批3对6列电商快递专列正式开通,快件班列覆盖全国65个城市,日均运输能力达2000吨。自主航空运输能力持续增强,邮政EMS、顺丰加强机队建设,圆通航空机队正在组建,行业新增货机专用航线40余条、合作航线200余条,快递专用货机增至68架。多地利用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利用城乡客运站处理快件,邮政企业大力发展代理票务、代办ETC卡等业务,交邮合作不断深化,综合运输效能陆续显现。(五)履职能力明显增强。一是推进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发布邮政市场行政执法案件案由、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出台邮政普遍服务行政执法若干问题指导意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工作制度。开展全国第二批邮政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及颁证工作,依法开展行政复议,行政执法能力有效提升。二是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监督。开展两项邮政普遍服务审批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使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违反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等案件。完成全国邮政基础设施普查并上网公布。不断强化邮票发行、邮政机要通信监督工作。三是规范快递市场秩序。建立快递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依法注销星晨急便、鑫飞鸿等172家企业经营许可资质,形成许可闭环管理体系。深入开展规范和清理快递企业经营范围第二阶段工作,规模以上企业直营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规范快递电子面单使用。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满意度调查和时限测试,发布快递市场年度监管报告。建立快递申诉与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四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年开展执法检查11.9万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693起。建立集邮市场年度报告制度,开展集邮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和“诚实守信&共建和谐集邮市场”3o15主题宣传活动,加强邮政用品用具市场监管。开通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微信平台,通过申诉渠道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740万元。调整优化邮政特邀监督员队伍,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六)安全监管与应急能力稳步提升。一是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对邮政业安全工作批示精神。与中央综治办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行业安全监管联动机制,推动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综合治理和属地化管理。与国家安全部共同建立省级以下邮路安全监管联合机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建邮政业安全中心,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开展落实收寄验视制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规范化学品寄递等专项活动。出台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邮政业安全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处理规范。深入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向基层部门开放信息系统数据使用权限,实现对260多家企业转运中心的实时监控。推广便携式执法检测设备应用。配合公安、国家安全、安监、质检、海关、新闻出版、民航等部门开展寄递渠道信息安全、反恐、禁毒、扫黄打非、打击侵权假冒和航空邮件监管等工作。三是圆满完成旺季服务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继续发挥“错峰发货、均衡推进”核心机制作用,在“双11”业务量同比增长56%的情况下,全行业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圆满实现了“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目标,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成功保障北京APEC会议、南京青奥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寄递安全,积极应对海南、广西台风和云南地震等自然灾害,严肃处理个别企业违规寄递化学品事件,妥善处置个别企业网络运行阻断事件。(七)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认真履行国际组织义务,积极参加万国邮联、亚太邮联等国际组织工作。加强与亚非拉国家邮政部门交流合作,与秘鲁、希腊、老挝、柬埔寨等国签署合作备忘录,成功组织第六届中日邮政对话会。参与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及中韩、中澳等自贸区谈判,提出中美投资协定谈判邮政快递领域中方负面清单。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第73届代表大会和韩国2014世界邮展,选送邮品获得4枚大镀金奖等多个奖项。精心组织参加第43届国际少年书信比赛。成功举办2014年两岸邮政发展研讨会和海峡两岸珍邮特展,开通两岸海运快件业务,与港澳台邮政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八)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优化选拔任用程序,加大选拔任用力度,先后对28个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补充公务员340名。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研究,修订国家局党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规定,完善省(区、市)局领导班子和国家局内设机构考核评价办法。集中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和副处级以上“裸官”3项重点整治工作。二是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轮训和市(地)局长领导能力培训,成功举办第二期赴亚太邮联培训班。全年举办业务培训22次,培训1700余人次。三是加快邮政业人才培养。推进建立5个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全年新增合作院校42所,组织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11.5万人次。组织首次快递业务师考试,江苏、河南、广东等省成功举办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畅通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在全国150个市(地)组建了快递协会,为更好发挥服务、协调、自律职能提供了组织保障。(九)党风廉政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上下联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市(地)局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宗旨意识更加牢固,组织观念更加自觉,为推进行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可靠政治保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56项整改措施基本落实到位,群众用邮“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庆等地邮政管理部门在“学习型组织”“虚拟团队”建设上取得有效成果。非公快递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突破,成立了120个快递企业党组织,4125名党员纳入管理。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分区互查,督查工作有效落实。强化节日期间纪律要求,严防“四风”反弹。依法依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稳步推进。廉政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省级以下机构纪检监察组织基本建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三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大力弘扬“诚信、服务、规范、共享”的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传播正能量,树立新形象。召开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开展首批快递行业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组织“中国梦·邮政情”寻找最美快递员评选表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织了最美邮递员评选表彰。上海等地邮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奋战双11,争当五最佳”等活动成效突出。工会、共青团、妇女和老干部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三级邮政管理体系运转顺畅,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尤其是市(地)局依法行政和履职能力明显增强。统计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开展了行业统计专项调查。财务支撑保障及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支撑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加强。发展研究、新闻宣传、协会组织、机关服务等支撑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特别要指出的是,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截至去年底,全国8440个邮政空白乡镇补建网点竣工7926个,竣工率达93.9%;企业接收6773个,接收率达80.3%;运营6368个,运营率达75.5%,出色完成了“补建竣工率90%、运营率60%”的年度目标。海南、山东、吉林、宁夏、浙江、天津、福建、广东、北京、重庆、湖北、黑龙江、河南等13个省(区、市)全部完成补建运营目标;安徽、贵州、湖南、山西、内蒙古、青海、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进展明显,运营率超过80%;河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辽宁等6省运营率超过60%;新疆、西藏两个补白工作特殊地区,也为实现全国年度目标作出了积极努力。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开展大量的协调工作来研究解决建设运营保障等环节的各类现实问题。补建过程中,我们坚持从上到下、凝聚共识、协同推进的方针,形成了一套沟通、协调、合力和督导的工作方法,锻炼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管理队伍。同志们,2014年邮政工作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交通运输部直接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行业、全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努力奋斗的结果。我谨代表国家邮政局党组,向关心支持邮政业改革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向全体干部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改革创新中增强新动力,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好态势。必须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优化市场结构,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必须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必须坚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抓班子带队伍,以作风建设的成果凝聚智慧、提高效能、引领发展。&&& 二、坚持依法治邮,加快推进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建设进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判断和要求,科学研判邮政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的来看,我国邮政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邮政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但市场环境正在深刻变革。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实际增量可观,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行业需求不断释放,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在深刻变革中,消费个性化、层次化、多样化渐成主流,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渐成趋势。但行业发展模式过于单一、线下线上发展不够均衡、供给消费通道不够顺畅,把握未来和承受风险能力不强等日益凸显。第二,邮政业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放合作的多重任务,但内生动力不足。邮政业既要继续深化改革,激活存量资源,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又要创新供给,加强行业安全,优化发展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刚性需求旺盛的现状下,市场主体解决体制机制、提升服务、强化安全、互联互通、同质竞争等问题的意愿不强,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第三,邮政业的新定位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现有能力水平仍有差距。中央提出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是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产业,是物流领域的先导产业。当前邮政业发展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用邮需求,行业队伍和系统干部难以适应形势变化需要,亟需我们按照新定位进一步优化发展有所作为,努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竞争水平。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对邮政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邮政局党组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依法治邮,以建设普惠邮政、智慧邮政、安全邮政、诚信邮政、绿色邮政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建设进程。(一)加快建设普惠邮政,推动公共服务换挡升级。建设普惠邮政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行业最大的政治;是促进消费公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支点,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开辟发展新领域、发挥先导作用、提升基础地位的必由之路。建设普惠邮政,就是要让每个居民都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优质的寄递服务,共享邮政业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建设普惠邮政,关键是要共建共享公共资源,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一要实现普服便捷化。速度不快、服务不便不是邮政普遍服务的本质属性。要通过提高标准、叠加品种、强化保障、严格监督,促进邮政普遍服务强能力、提速度、优服务、拓市场,重新焕发生机。二要实现快递普惠化。推进网络共建共享,加快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快递骨干网和末端投递网。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三要实现普惠品质化。建设普惠邮政首先要坚持品质邮政,为城乡居民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寄递服务。要探索建立寄递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和赔付制度,保证普惠邮政真正惠民利民。(二)加快建设智慧邮政,打造科学发展新引擎。建设智慧邮政,是推进行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建设智慧邮政,就是要综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精准、动态、科学的管理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行业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加快建设智慧邮政,一要加强智能化建设。以信息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和管理全面融合,实现邮政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运输综合化、配送智能化、过程可视化、装备高效化。二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提高趋势研判和决策能力。加强运行管理运筹,充分利用网络拓扑、数据仿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不断优化网络布局。加强移动互联网等应用,提高收投效率、增进用户体验。加强装备研发和应用,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劳动密集型转变。三要发挥协同支撑作用。制订信息共享的技术标准,促进上下游信息共享,推动产业间协同运作,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为邮政业与电子商务、金融业、先进制造业等关联产业链联合发展创造条件。四要提升行业监管效能。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行业监管和安全监控中的应用,构建智能化的监管环境、服务环境和决策环境。(三)加快建设安全邮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安全邮政,是邮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维护人民群众用邮权益的根本需要,是实现邮政业“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建设安全邮政,就是要维护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快建设安全邮政,一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当前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越是快速发展,越是广受关注,越要强化红线意识。切实坚持“安全为基”,切实增强安全发展共识,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二要推动安全工作创新。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联合工作机制作用,按照“常态联动、问题牵引、优势互补、责任共担”的原则,推动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安全宣传、防范能力、标准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三要完善安全监管手段。全面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培训、检查、执法、考核制度。大力提升信息科技应用对安全监管的支撑作用。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健全应急处置保障制度,提高处置水平。(四)加快建设诚信邮政,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建设诚信邮政,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寄递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建设诚信邮政,就是要让诚实守信成为行业基本行为准则,建立良性运行秩序,构建服务社会的文明形象。加快建设诚信邮政,关键是建立覆盖政府部门、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综合诚信体系。一要构建诚信政府。全面加强邮政管理部门诚信建设。建立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整合邮政业信用信息资源,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公务员的诚信管理和教育,提升监管效能。二要建设诚信企业。建立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推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对加盟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诚信记录和评价。三要引导诚信用邮。推行对用户的收寄验视提醒和告知制度,建立违规寄递“黑名单”和警示制度,加强与其他部门诚信记录共享。四要营造诚信环境。加大诚信企业、从业人员和用户的示范宣传力度,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加强失信惩戒措施,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五)加快建设绿色邮政,实现循环低碳环保。建设绿色邮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转变邮政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邮政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建设绿色邮政,就是要通过减少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邮政业“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邮政,一要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推动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制定邮政业绿色发展规划标准和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推进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工程。二要推广环保技术材料。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以及可降解的物料辅料,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创新生产模式,积极开展物料辅料的回收使用。三要推动运输节能减排。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比重,积极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组织模式。大力推广标准集装容器运输方式,推进邮运安检一体化。优化运递路线,提高运递效率。积极稳妥推广节能环保车辆,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环节的能耗。建设“五个邮政”是加快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五个邮政”建设,必须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不断深化依法治邮,增强法治意识,完善法规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加快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提供可靠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邮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全面履行部门法定职能。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邮,必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动邮政业行政法规立法建设。结合邮政行政审批改革实践,做好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结合地方行业发展特色,着力提高省级地方立法质量。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将依法治邮建设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全面、准确评估各级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管理、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二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强法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法制队伍素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邮政法律顾问队伍,为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审批提供法律支撑。三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涉及用户权益、行业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邮政普遍服务、邮政市场综合执法试点。坚持执法综合管理,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及时将执法材料立卷归档,以案卷评查为基础开展执法评议和考核。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完善邮政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创新监管方式,加大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共享力度,提高执法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推动健全邮政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促进实现邮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继续加强邮政行政执法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四要强化内外部制约和监督。邮政管理部门要主动接受监督,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贯彻落实邮政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强化层级监督,实行行政执法通报制度。严格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做到有错必纠,对违法、不当和不作为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确认违法,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执法责任。五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向社会公开法定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善于使用新媒体手段,发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积极作用,灵活传递执法信息,增强邮政管理部门舆论引导力。&&& 三、2015年工作安排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邮政业改革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依法治邮,坚持提质增效,加强创新驱动,加强公共服务,确保运行安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机遇、巩固态势、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和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努力奋斗。预计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4610亿元,同比增长25%;业务收入完成384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96亿件,同比增长40%;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650亿元,同比增长30%。邮政、快递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坚持稳中求进,巩固邮政业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力量做好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邮政普遍服务、快递服务、监管体系建设3个专项规划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区域规划以及各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力做好邮政业规划与国家规划纲要、各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紧密衔接。积极争取“十三五”时期邮政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推进快递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邮政业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指导意见。出台促进邮政服务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推动邮政企业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契机拓展新兴业务,做大做强寄递主业。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理论研究与创新。推动出台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加快推进快递“三向”工程,组织实施示范项目,推进快递与农民网商协同发展。继续做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推进工作。协调解决跨境寄递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邮政业更好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继续落实快递服务先进制造业指导意见,积极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医疗保健、汽车、航空等提供完善的快递服务。扩大冷链快递服务覆盖范围。加大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衔接力度,重点解决快递车辆城市通行停靠、电动三轮车禁限行等瓶颈问题;支持邮政、快递与铁路、航空等进一步联动,扩大高铁快递、电商快递班列试点范围;优化快件安检、配载流程,完善航空和高铁快件“绿色通道”。支持末端投递服务平台建设,出台智能快件(包裹)箱管理规范,落实快递末端投递服务网点备案管理规定。三是着力提升标准与科技支撑能力。修订出台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发布快递服务发展指数,引导行业科学发展。适时调整邮政业标准体系框架,加大企业牵头制订标准比重。抓紧制订快递安全生产操作、快递末端服务、邮政业个人信息保护等行业标准,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内容纳入强制性标准。以邮政EMS、顺丰快递物流可信服务物联网应用国家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科技示范与标准制订紧密结合。提升邮政、快递物联网、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引导企业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能上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运输车辆。建立科技专家信息库,组建第二届国家邮政局科技专家咨询组。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出台行业推广应用环保技术材料指导意见,启动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工程,继续推广节能环保车辆。(二)坚持放管结合,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若干意见,提升行业依法治理能力。优化许可申请办理流程,有机衔接各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明确经营邮政通信业务审批程序。各地要认真做好两项邮政普遍服务行政审批的承接工作。加强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注销管理。按照“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原则,做好到期许可证换证工作,完善许可网上办理流程,提高工作透明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全面加强邮政市场监督管理,针对市场秩序、服务质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推进快递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和清理工作。规范加盟和代理经营快递业务行为。加强国家机关公文寄递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完善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与市场监管工作衔接联动机制,认真做好消费者风险提示发布工作。继续做好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测试。完善集邮市场监管措施,加强集邮票品进口业务和网络交易监管,严厉打击制售虚假集邮票品违法行为。加强邮政用品用具质量检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制定跨区域协作监管指导意见,加强监管联动和执法协作。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出台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企业诚信“黑名单”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快递协会等组织在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不断强化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推进颁布快递条例,修订施行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和集邮市场管理办法,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立法工作。提出完善行业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研究编制邮政立法技术规范。加强地方立法指导。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出台依法治邮考核制度、指标体系。实施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加大重大案件督办力度。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提升办案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邮政特邀监督员作用。(三)坚持完善机制,有效保障邮政普遍服务一是积极拓展邮政发展空间。全面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目标,确保实现全国乡镇邮政网点全覆盖。完成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基础设施及全国邮政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继续推动各地信报箱验收和村邮站建设。鼓励和支持邮政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开办各类代理业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放开印刷品、明信片等邮政业务定价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完善邮政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做好考核工作。二是有效实施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监管。严守擅自撤销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停限办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业务行为两条“红线”。重点监督邮件传递时限和投递服务质量不符合普遍服务标准的问题。加强邮政机要通信和党报党刊发行监督,保障邮政机要通信作业系统独立性。制订邮政专用标志车辆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邮车基础档案,查处违法使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行为。加强邮票发行监管,做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纪特邮票发行工作。巩固邮政设施普查成果,健全投递服务管理基础数据库。研究邮政网点“分等分级”管理办法。推进邮政普遍服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继续实施邮政普遍服务、机要通信邮件时限监测,做好邮政普遍服务、机要通信、邮票印制和销售满意度调查。(四)坚持安全为基,着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等意见精神,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推动安全管理网格化、综合治理属地化。修订颁布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研究制订特殊物品寄递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监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寄递渠道信息登记,实行邮件快件统一码号资源管理。加强实名收寄制度研究,在操作流程制定、信息采集等方面为全面实行实名寄递奠定基础。推动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在推进快递末端投递、服务平台建设及智能快件箱推广中保障安全的措施。二是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覆盖政府部门、企业和相关环节的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控体系。充分发挥邮政业安全中心作用,加强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技术防范、责任追溯等能力,努力提升行业运行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制度,对邮件快件收寄实行先验后封。加强邮件快件安全检查,进一步加大邮件快件过机安检比例。加大对寄递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和落实安全保障制度情况执法检查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寄递渠道禁毒、反恐、扫黄打非、打击侵权假冒等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出台重大安全隐患备案制度,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挂牌督办,确保监控、整改、防范到位。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与培训。三是进一步增强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快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信息化对行业安全监管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行业安全工作标准化建设,明确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各环节安全操作标准,以及安全检查设备、监控设备等建设标准,推动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做好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针对自然灾害、企业倒闭和寄递渠道阻断等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积极推动将行业应急管理纳入地方应急体系,确保重点地区、重大活动期间的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大力加强业务旺季服务保障。(五)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一是积极稳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组织实施配套方案,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鼓励和支持外资快递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冷链快递、供应链管理等高端服务,创新国内快递供给。引导国内企业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提高服务能力水平。二是加快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建、合作和并购等方式,拓展国际快递网络。探索建立配送海外仓,加强国际运力能力建设,为跨境网购提供有力支撑。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拓展国际市场。三是继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认真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服务服从于我国对外开放大局。做好万国邮联和亚太邮联等国际组织工作,进一步扩大在国际邮政组织中的影响力。巩固和发展现有对外交流机制,加强与金砖国家合作交流。配合做好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等多双边交流谈判工作。组织参加2015年两岸邮政发展研讨会,强化两岸业界交流机制。办好世界海关组织-万国邮联海关事务研讨会。(六)坚持从严治党,大力提升发展软实力一是持之以恒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把作风转变的势态保持下去,推动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保持政治定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对“七个有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督查治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强化源头治理,坚决整治“慵懒散”,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反弹。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积极推进行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着力做好工会、共青团和老干部工作。切实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继续开展“最美快递员”评选活动,充分挖潜宣传行业先进典型,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讲好邮政故事,传播邮政好声音。二是严明党的纪律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始终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惩防体系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信访审计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行为。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努力打造“不敢腐”的氛围,逐步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体系。三是大力加强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到从严选拔、从严约束、从严监督、从严问责。加大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力度,完善领导班子和公务员考核体系。出台关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的意见。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边远和艰苦地区邮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建立行业职业教育协调机制,稳步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健全县一级邮政监管机制,加强地方邮政管理部门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四是继续提升发展支撑服务水平。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完成统计专项调查,认真开展统计检查。规范预算管理执行,提升系统财务管理效能。按照“统筹规划、整合提升、突出抓手、推广应用”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以执法为切入点联通业务应用模块,实现数据对接共享。面对2015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中央对邮政业的新定位,准确把握邮政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位置,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继续保持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要科学理解普惠邮政、智慧邮政、安全邮政、诚信邮政、绿色邮政的丰富内涵,重点加强对行业发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论证研究,全力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强化责任分工,加大督查力度,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同志们,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倍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携手推动我国从邮政大国向邮政强国迈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适应新常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