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东软集团今天股价什么情况

申彤集团和旗下大大财富怎么样?最近听说很多投资公司跑路,想了解下此公司,有朋友推荐去就职?
按投票排序
再加一点点,有人问他们是不是搞了民营银行了,不好意思,另一个问题里秀的图是保留注册名称的一份材料,并没有显示他们完成了工商注册,更不可能获得了银监会牌照,近两年来风风火火试点民营银行,一共五家,背后财团是诸如阿里巴巴,腾讯,万向三农,均瑶,复星医药,美特斯邦威这种级别的,试点五家剩了三家,今年五月刚发了一个牌照,给了阿里巴巴,之前的审查经过了一年半,而且做的还不是常规银行,只是用来给淘宝和阿里之类小型融资用的,真的说民营的话,也就民生最牛逼了,剩下的除了现在的阿里巴巴其他的谁敢称民营银行,都不是。申彤和杰事杰号称三十亿注册银行,其他条件都不说,单说注册资本。杰事杰也就有一个子公司刚上了新三板,合杰股份,然后号称最大股东的中科院在12还是13年的时候出让了全部的几千万杰事杰资产因为是杰事杰准备上市,网上有个中科院的财务excel表格里面写清楚了。申彤更是不知道哪里有那么多钱,绝不可能有本事注册银行,先把私募牌照的注册资本给缴全了再说吧!————以上11/30下面有人针对我的答案说要打击职业黑,那我就复制我回他的话给你们看看。回复 专业打职业黑 :诶哟喂,首先,你哪里看出来原答案是手机写的了,原答案一点半写的,回复的第一个答案是手机写的,你语死早?看不到我原句怎么说的?第二,针对你第一第二个疑问,你对注册和资格证的反驳太牵强了,原答案我说了,基金业协会网站的某个板块能看到所有信息,包括资格认证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上面也有解释,到底哪个板块请你仔细去读一读,口口声声号称鼓励别人自己查证,连我原答案的话都选择性失明,你好意思吗?想蒙混过关颠倒是非没那么容易然后来说集团公司的事,公司法规定这类混合型企业的母公司注册资本需要在5000万以上,有五家子公司,总和资本一个亿以上,申彤下面有五个集团公司,也就是说需要五个亿,再加上申彤自己,需要至少五亿五千万,他们工商注册有这个数目嘛?不好意思没有。为什么敢说自己是集团公司?因为公司法并没有单列这个称谓,集团只不过是个习惯用语,所以他们这么叫也就是让别人觉得自己高大上罢了接下来,公司不到两年私募不到一年这个点,首先我没说它和集团公司注册有关系,我从来没说过注册集团公司需要时间条件,麻烦你第三次仔细阅读我的原句,我的担忧来自他们成立时间短,按照商业发展规律来说获得如此强大的资本来注册集团性质混合型企业是不太可能的。接下去继续说这个注册时间。为什么盯住那几个公司呢?因为整个企业核心业务来自这几家获得私募牌照的子公司。其他子公司是一些人资和保障性的业务,这一点他们自己官网都写出来的,没必要靠你翻盘。那么好,如何靠这几家公司凑足如此庞大的工商注册资本呢?私募基金不比公募,连资本量都有局限性,还是那句话,拥有牌照的公司的成立时间,实缴资本数,以及获得牌照的时间,都在基金业协会上是有注册的,白纸黑字赖不掉。总共就交了一张牌照的钱,剩下两张实缴资本都是0,我有说错嘛?哪里黑他们了?第四次邀请你精读我的原答案,以及按照原答案指示自己去基金业协会网站查你又说到注册资本实缴和私募牌照要求,那么好,我告诉你,我原答案并没有否认它目前是一家手续齐全的公司,我邀请你第五次读原答案,如果我有说这家公司有不合法的手续流程,麻烦你指出来,我给你道歉并修改。但是!不好意思我说实缴资本called up capital或者更进一步called up share capital是从经营和财务指标方向入手的,目前答案里复制的第二个回复别人的答案说了,我并不详细了解中国证券法的条文,但是按照我对英国FSMA的了解,和对全球金融法规制定的准则的了解,明确说了实缴资本和所经营业务范围和规模是有限定的,基金业协会网站上也因为他们实缴资本低于规定的百分比而在注册表下方有*号提示句,请问我哪里说错了?好了,原答案和我现在的态度还是一样的,这家公司手续基本齐全,但是基金产品没有备案,资金运作模式不明,公开信息中有误导成分,所以有庞氏风险。如果你想跟我讨论专业问题的话我随时欢迎,如果你还是用这些站不住脚的理由想驳斥我的话,那不好意思我还是分分钟搬数据砸醒你。哦对了,顺便一提,按照FSMA的规定,有意传递给客户和潜在客户误导信息属于违规,监管有权吊销或暂停相关企业的运营许可,我相信中国证券法也一定有类似条款————以上十一月十八号——其他的一些相似问题里还是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回复,这边也是。我把部分我回复别人评论的话复制在这里,我觉得对于一般科普尤其杀水军来说这些已经够了吧应该第一个:我承认因为是半夜一点半写的,所以答案不全面,第二天自己读的时候都发现有语句不通顺的问题。现在手机码字有点累,简单回复你一下,有问题可以继续讨论。我没有说他的产品要公示出来,当然,私募基金是不能公开宣传的。我说的是一个客观事实,首先协会登记里面是没有它的产品名录,对比一些相对大一些,母公司基础扎实的基金公司,那些公司在协会登记中通常有产品名录。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从来不会公布投资方向,这可以理解,也是合规的。也是我一开始表达有问题,对比一下网站过多的csr内容,对它资金管理模式表达一下我个人的担忧和疑虑还是可以的吧?另外,你看他从母公司到各个子公司,都用集团来标注,而工商局对注册集团是有规定的,对于一个拿到第一张私募牌照不过半年,注册成立不过两年的企业来说,满足那么多个集团注册要求,单就资本量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当然,看不到财报也没法出证据,所以我通篇都说是自己的判断,不想撕逼另外你说到了资质问题,你看到了我原答案的顺序了嘛?我最担心的是三张私募证件的实缴资本问题,管理办法中只说到了机构应当保证足够资本应对偿付,还并没有硬性规定企业的实缴资本率,只有低于25%还是15%的时候会在注册信息中作为警示信息给予提示,这个数据我现在拿着手机也不方便确认哪个正确,不过不重要,两张证都是0我们来看美国对于私募投资人的准入门槛,100万美金起,还有一个15%的线,是风控相关的,英国方面对于所有金融企业都有强制险的要求,不同类型公司缴付比例有细微差别,按客户人头上交,破产后一定金额下可以完全赔付客户损失,基准线以上可以赔付55%左右,而一般45%是由清算公司进行操作为什么提这个呢,实缴资本在这里也是作为投资者保护的形式而出现的,30%的资本率难道不让人担心嘛?接下来说说资格,首先,基金需要也必须需要从业资格,公募基金理财产品中,比如银行代售的产品,理财师必须有证书才可以开展业务。私募中虽然相对松一点,但是在不了解管理人资历的情况下,有没有资格认定是判断管理人能力的基准线,协会对符合其标准的从业人员有专业认定,即使没有考试也可以获得资格,原答案也提到了,而剩下的人,既没有考试又没有认可的资历来获得认定,试问谁的胆子足够大?按照你第二个评论的逻辑来回答你,首先说明协会登记的高管是责任制的,如果公司非法经营之类的话,登记在册的人首先追究责任,那么你觉得作为高管是应该通过考试或凭认可的资历获得从业资格让人放心呢?还是通过无法旁证的所谓资历来的有说服力?你自己说到了管理人的资历,那么我说高管们相当一部分的资历是不受协会认可的,你又说到了代理人资质,那么刚才也提到了,三张证起码在时间和资本量上并没有优势,尤其是资本量,根本就是有潜在风险,然后你又提到了偿付,还是那句话,这个公司拿到第一张牌照才半年,也就是最多有半年合规历史,那么之前的集资活动我们先不说有问题,因为管理办法也出台时间不长,之前的活动到底偿付如何是没有监管机构给予保证的,你提出的这几点恰恰是这家公司的软肋所在然后忍不住再说两句,房地产公司老板可以不懂建筑,但是总工程师,造价师结构工程师等等必须都要有过硬的资质,例如原答案提到的一位注册高管风控经理,没有协会认可的资质和资历,凭什么说他是客观上的专业?酒吧老板可以不会调酒,但是酒庄管理人必须是有过硬的资质才让人放心,为什么你家地窖和波尔多地窖出来的酒差距那么大?证书和资历是根本原因,汽修老板可以不懂技术,那工人起码要是蓝翔的才不至于敲断你的悬挂吧?另外,金融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因为其特殊性和高风险,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资质,登记的高管不够格,当然对于这家公司的能力要有所怀疑然后最重要的一句话,你偷换了概念,房地产酒吧4s店,包括金融企业,出资人和高管是有明显区别的,你有100亿你可以搞个房地产公司,但是最终还是要专业建筑师来帮你造楼,这里的建筑师就是金融的高管,申彤的大老板可以一字不识,但是私募的高管必须要客观认定的专业第二个:首先私募确实是不能随意公布自己的投资方向的,但是正规的私募至少都是查得到产品注册名称的,比如前几天被抓的徐翔,虽然是内幕交易,但是起码是真的在金融市场运作的,而他关联公司名下的基金都是有备案的,能查到资金规模和名称。(顺便一说大多数私募都喜欢什么一号二号一百号的编号排名,徐翔也不例外)。但是大大的什么也没有,而且实缴资本几乎都是0,国内的我不熟,按照英国2000年的金融服务市场法和后续的修改法案,实缴资本called up capital不到规定数额的是不允许进行相当一部分经营活动的。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不论国内外,对于私募基金投资人数都是有限制的,它如果大批量招募普通散户,那么肯定一定百分百通过了至少是权益转让方式,通过层层代理最后由一些投资人做资金池投到基金中,这种情况下万一崩盘,因为有权益转让存在,所以想拿回钱没那么容易。再者国内规定资金从客户账户转移到了其他人的名下达到一定条件就可以算作非法集资也就是庞氏也就是传销,但是能否对大大有这种认定就要看权益转让的细节和具体流程进行甄别了,法律条文上的博弈通常也是一场大战。还是那句,我不熟悉国内的,按照英国法案对于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s CIS的规定,任何参与了金融犯罪的任何一个阶段流程的运营者都视为有罪,按照情节和定罪程序处半年到7年徒刑并可罚款,情节严重的就要专门按金融犯罪法进行量刑。换句话说你如果进这个公司,忽悠了一堆人投钱进来最后统统被骗,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业务员你也是有罪的,最低处罚是罚款。当然国内怎么处理我没研究过,但是大家都明白做了助纣为虐的事本身一定是有过错的————以下是原答案————不请自来,朋友之中突然开始传开了这个公司,不过只要稍稍调查一下就能知道这家公司的分量,就能察觉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我们先来看它的资质目前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中的与申彤或者旗下大大有关的牌照一共有三张,按照获得的时间顺序说吧,具体信息可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 - 信息公示— 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中验证第一张,基金管理人登记为深圳大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记编号 P1011365,组织机构代码,登记时间,注册资本两个亿(20,000万元)但是实缴资本为0,登记的三名高管中只有法定代表人陈尚坤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总经理阙春华与风控经理于洋并不具备从业资格,产品信息未登记,没有提供登记前后的经营情况第二张,管理人登记为背景申彤大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记编号 P1018431,组织机构代码,登记时间,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资本为0,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孙江川没有基金从业资格,副总经理李会强有从业资格,同样没有提供产品信息和经营情况第三张,管理人为大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登记编号 P1024258,组织机构代码 ,注册时间,注册资本一亿六千六百万元,实缴资本比例100%,登记的高管中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窦闯没有基金从业资格,基金经理吴剑平有从业资格,与之前一样没有登记产品信息和经营情况好了,其中一些问题还是要说一下的,虽然我对国内私募的运营和管理不太了解并非所有高管都具有从业资格,而有资格的高管登记信息为资格认定,协会解释为“最近三年从事投资管理相关业务及基金业协会认定的其他情形”,换句话说所有登记的高管均没有相关证书,并非通过考试获得从业资格其次是登记的员工人数,加在一起只有70人,那么势必就是通过各种皮包公司或者其他形式与那么多手下的业务员进行劳资合同签订三家管理人最早成立的为深圳大大,时间为,其次为北京,,最后是大大资本,。因此在这之前进行的所有所谓的金融投资的融资过程都可能是有待商榷的影子银行操作,在查不到之前信息的情况下对于此集团前几年(官网说成立有好几年了)的业务表示心存疑虑抛开牌照的问题,公司网页除了员工活动就是公益信息,主观认为非常有煽动性,目的不外乎吸引眼球既然没有登记产品信息,那么各种所谓申彤或者大大的投资理财产品,那么有理由怀疑整个资本结构是一个旁氏结构。集资的目的目前没法证明,麦道夫不是人人都能作得了的,当然我也就随便一说,出了这些公开信息其他的只能依靠知识判断,但是我也不想乱开炮,只能说存在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风险性。上面有人回答说到什么没钱能做那么多公益,什么每次都是按时兑付什么的,CSR这件事情和公司是否合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按时兑付这件事情麦道夫轻松完成了几十年,当然,我还是顺口一说,并不想回答的太主观那么如果真的是旁氏结构的话,一般能力有限的结构是通过招募大量人员来鼓动他们从身边人挖掘资本来源,这种方式的简化版就是大家熟知的传销。现在此公司声势浩大招聘多多益善的业务经理,我本人是怀疑有旁氏结构的可能性的。也有人提到什么党建团建之类的,申彤的官网是明确自己为民营企业的,而公司设置的各种行政名称,比如党委工会纪检之类的,我个人理解为这一点是可以利用来给网络登陆者留下国企的错觉的。之于各种公益报道,CSR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用来建立企业形象的。党政的各种获奖反正从商业角度上来说是百分百然并卵。我只说我对旁氏结构的认识,一般就是两条路,一种是受到冲击倒塌,而资金掌握者在晃动的时候一般就卷钱跑路了。另一种就是通过这种非正规的集资方式获得大量资金之后进行各种投资,比如股权交易之类的资本运作,使公司与实体资本挂钩,死而不僵甚至变身成真正的资本管理公司。但是后者会遇到很大风险和困难,毕竟在实体投资过程中是一定会在投资者本利支付上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的。而至少我现在是在他们官网看不到任何名下私募基金的信息的,有空壳公司风险。
【亲身经历,绝无虚假】【亲身经历,绝无虚假】【亲身经历,绝无虚假】如果你信我,就别去。(十一月工资到现在也没发,看了下网上的消息,觉得够呛了。同事们想联合起来维权……哭都没地儿哭去……)八月份入职,一直到现在,在某三线小城市。 首先,领导班子平均年龄都很小,二十多岁,刚进入公司是十分有激情有动力的。文员入职,底薪在三线小城市是非常高的。新筹建的公司,刚开始条件特别艰苦。文员一个月,被调岗至人事专员(我从来没做过人事工作),原因是:人事岗位缺人。一个正规公司,能让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做专业性这么强的工作吗?人事工作一个月之后,期间各种背黑锅(欺负我不懂人事工作)就不说了,被调岗至另一岗位。三个月,经历三个岗位,也是醉醉哒。澄清下,我是那种踏实肯干的人,领导交给我的任务都能完成的非常好,所以调岗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缺人。多有意思啊,正规公司不会这样做的。11月上旬,被告知行政岗也要出单,五万起,不然就滚蛋。侥幸逃过一劫,整个公司人心惶惶。就在今天,被告知市总和省总在上海整天整夜开会,业绩不达标就没饭吃不睡觉,强行让行政岗买“大大宝”,5000起存,至少一年(呵呵脸。)意思就是,你必须买,不买,滚蛋吧。多吓人,哪个正规公司这样?市总省总这样,难道不是非法拘禁吗?业务员不出业绩,行政岗为什么要跟着投钱?签劳动合同的时候可没说行政也要被业绩啊???真的是心都操碎了,我奉劝那些因为高薪想来的人,清醒点吧,别浪费时间在这样一个不正常的公司了。绝对真心话。且,大干一百天,没有一天的假期。没有假期,没有假期,没有假期。懂了么?对了,重点,薪资8.9.10月份(五千)11月说是00(一万二)但今天得知降到(六千)了,且那个加发工资,11月没有哦……各位理解了么?薪资变化幅度太大了吧,正常吗?画大饼,画无限大的饼。(暂时更到这里,明天去开会。)??( ˊ???ˋ? )?分?? _???_? ??隔?( ˊ???ˋ? )?线回来了,强制性,行政转正员工,不买大大宝,就滚蛋吧。有图有真相。我辛辛苦苦给你干了三个月,变成了正式员工,你因为我不买你的产品让我滚蛋,我也是没啥说的了,太失望了。【更新】群里发了这样一张图片。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觉得,救他们回家的最好办法,是报警(呵呵脸)多吓人,这不是传销是啥…不投,被告知,调岗分流。突然好轻松,终于给自己一个理由离开这家公司了。但愿此生不要再相见。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笨虎链接:来源:知乎这几天大大被查风波闹的沸沸扬扬,但目前这家公司还维持运转,并没有像e租宝那样被帖封条,网站也依然可以访问。事情还没有定论,但有3个悬疑值得思考:1.大大的产品涉及私募基金的公开销售,违法么?这个问题笨虎以前在分析团贷网()私募宝的时候其实提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六条:非公开募集基金,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向社会不特定对象集资。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募资肯定是违法行为,涉嫌非法集资。但是现在把P2P平台销售私募基金似乎已成风气,监管部门却完全没有一个说法;法律与监管滞后可以理解,但滞后太多就会变成社会问题。2. 那么多平台为什么偏偏大大被查?上面说到了牵涉私募基金销售的平台很多,那么为什么就大大被查了?因为大大的产品匹配的还不只是普通的私募基金,而是“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这种基金限制1个GP(普通合伙人,就是上海申彤)和49个LP(有限合伙人),LP最低出资金额是100万元。大大的产品思路,大概来说就是把那49个LP的资格放到网上公开叫卖进行众筹,最低出1万元就能买到。合规问题显而易见。有朋友在知乎问笨虎,想赎回大大的产品被告知私募基金不能提前赎回怎么办?以笨虎的了解,目前的法律对于私募基金产品是否可以提前赎回并无明确规定。主要还是看合同上有没有限制赎回的条款,还有的是规定了赎回的手续费。但是实践中,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为了保证稳定性都会限制有限合伙人退伙。但有几个投资者知道自己认购的是“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呢?3.大大强制要求员工购买理财产品违法么?网上流传的版本是大大要求每个员工必须买5万元的一年期产品,否则必须离职。后来有大大员工跟笨虎透露后来金额降为1000元,不投直接辞退。这个员工同时透露大大在全国此前有接近20万员工,现在清理后还剩下11万人。如果这11万人一人投1000元,大大可以补进1亿元的资金用于缓冲危机。这是不是违法行为?笨虎虽然未发现劳动合同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的,合同无效。不买产品,就被辞退,这显然属于使用胁迫手段。基于上面的分析,大大被查也在情理之中。同时,笨虎觉得大家应该通过大大事件吸取几个教训:(1)如果公司逼迫你购买理财产品,最好拒绝;(2)一定要看清合同,有无限制赎回等不合理条款。(3)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弄懂自己投的是什么;在监管政策未明之前,不要再购买涉及私募基金的P2P产品。文章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煮历史品金融(微信号pinjinrong,你免费的理财保镖)
先抛结论。如果你的时间成本,个人信誉,工作习惯,等等加起来没有一个月不到4000的底薪值钱并且心理素质尚可的话,可以去,反正去了又不用干活,每天签个到混时间就行。不出单也是可以混底薪的,毕竟这个骗局不需要所有人都上当。但是,千万千万不要拉单!!自己愿意扔钱是自己的事,坑了别人的钱可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不展开了,丢你一个贴子,有分辨能力的自己看吧
看到知乎上有人讨论大大和申彤集团,特此来吐槽一下,利益相关,在大大集团前工作人员,入职时间不长,但是觉得所做之事昧了良心,特此贴上一些截图,特此澄清一下,是对的还是错的,大家看了就知道。省公司一把手被叫去上海总部开会,通宵没让睡觉,第二天上班就来指示说是所有行政人员都要买公司的产品,五万元的产品,买了之后次月转正,薪资达到两万六千,每一个部门都必须要买,否则公司陪着一把手熬夜,每个部门留守一个人,要做到二十四小时办公室有人。其中还发了很多有的没的信息,看得人怪可怕的,真的不理解身陷其中之人是怎么做到这么全情投入的。不说了,上截图:大清早,一把手在微信群发飙。大清早,一把手在微信群发飙。恩,您通宵没睡我们知道了。恩,您通宵没睡我们知道了。来来来,快点来买我们的产品。来来来,快点来买我们的产品。12月之前5万转正哟,12月之后翻倍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麻溜儿的买吧。12月之前5万转正哟,12月之后翻倍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麻溜儿的买吧。看看业绩图吧,全省一天20万,全省员工加起来1000多人,这20万算到每个人头上也就200,一个月也就是我们的工资,还不算管理费用,别说转正的员工月薪都在两万五往上走,这融资成本你敢信?看看业绩图吧,全省一天20万,全省员工加起来1000多人,这20万算到每个人头上也就200,一个月也就是我们的工资,还不算管理费用,别说转正的员工月薪都在两万五往上走,这融资成本你敢信?其他的图我就不再发了,无非是集团拿了什么大项目;西藏所有的地下资源开发的垄断权;江西要开个自己的银行了,国开行要给超低息贷款;什么项目背靠了什么政治资源(和我们的大大有关);集团的很多工作就是亏欠做的,国家会支持,因为国家需要集团去做XXXX;等等。这么说吧,各地市开分公司的速度你真的不敢想,公司的公章还没下来,就已经在全省开遍了分公司,每天都有70到80人入职,按照集团要求,每个市要开5个区公司,每个区要开5个支公司,可想而知,从哪找这么多总经理?问题已经有解决方法了,内部竞聘,业务员业绩达标课直接晋升公司老总。我就奇了怪了,泛亚你们没见过也该听过吧,就算没听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怎么就会相信呢?稍微地理性分析一下也可以得知答案了。贴出公司内部截图,是不对的,但是真的不想让更多人和这家公司有接触了。
我,我,我,来回答,我亲妹纸在那里上了半个月班,今天被离职了,做行政的,因为没有买5万元的理财!!!还要签自动离职书!!!就是上海申彤大大,要求一个刚毕业的妹纸买5万的理财,不信任+没有钱就被离职了!!!一个月过去了。。。据说法人代表被带走了,工资至今没发!
想不到在知乎上这家公司都那么火,为了一探究竟,我打算写份假简历去看看
无风不起浪,哪个正常的公司网上一大堆人怀疑是骗子公司了
说工作1,2年的就能保证公司不会跑????大的庞氏骗局玩的好资金链7,8年都不断好么?不过这都是后话.我就从这公司给你们算笔账:我们假设最好的情况下,进公司后,每月需要指标20W.而每个理财产品最低都是3个月.那么,只需要60W资金就可以无限循环达标混日子.如果每个月工资+收益1W5.一年就是18W,四年72万.听到这,大家估计都心动了~~~~好.假设第四年底公司突然跑了!你投入的60W肯定没有.然后!出事后,公司内所有业务员,经理等一线销售人员需要没收一年的所有工资.二线行政,财政人员保留最低保工资后追回其余工资.这样又损失18W.所以,这种最理想的情况下,你就算干满4年都会血本无归,就别拿什么1,2年的说事了好么....
你这个朋友以后可以不用交了
连知乎这都被水军挤进来,开始洗白了。但我觉得来知乎上问问题找答案的脑子都应该没问题,分得清黑白。
虽然现在新闻已经报道,还是想回答一下,里面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在网上就职的个人意见,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如有不对,敬请见谅,重点已用黑色字体标记。上次在智联招聘上面弄了一份简历,七八家公司打电话过来,其中有一家叫做大大集团,它是申彤集团(这个公司规模很大)的一个子公司,底薪4800,转正6000,一个普通业务员无责任底薪有6000,而且是在长沙这个二线城市!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全都是负面新闻紧接着去面试的时候HR在不断宣传他们公司规模多大,员工已经有10万,整整10万!!!全国分公司有上千家!!!在长沙计划今年年底要有几千人,短短一年两年时间,业绩从几万到达现在的几千万(几千人业绩才几千万?你这个夸公司还是贬公司?)。要清楚,这个是一个金融公司,而且还主要是销售金融理财产品的公司,不是店面,这不是店铺扩展,不是实体产业。当时问HR(也就是A)为什么底薪这么高,A说这是当时问HR(也就是A)为什么底薪这么高,A说这是统一按照上海总部的底薪算的,而且一直强调公司扩张很快,发展前景很好,当然了,以个人角度来说,这个简直就是完美,底薪高,提成高(12月份20%提成,其他时间4%)发展好,不过以公司角度呢?人力资本极高(为毛要按上海的底薪算?)效率底下,金融理财产品成本高达30%。并且A还始终强调网上的负面新闻都是由于公司招人把其他公司的人抢走了,其他公司恶意诋毁。或者已经离职员工不满恶意诋毁(考核比较严格)。你仿佛在逗我笑,一个金融公司,而且你们是做销售的,在网上口碑这么差,可信度在哪里?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怎么相信你?口碑差不能想办法把口碑变好吗?公关这么垃圾?负责品牌建设的人在吃干饭的?(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果然图样图森破,世界上真的有不少人傻钱多的人)不过我这个人有一个特别另类的爱好,面对骗局尤其喜欢可以说是热衷把骗局了解清楚,然后找出矛盾揭露出来,于是当时答应了对方,对方也给发来了劳动协议,但是我要求在培训完之后再签订协议这个和人力资源部B进行确认过了。于是在上周三周四的时候进行了培训。此时已经初步断定是个骗子公司,而且规模极大的公司。培训第一天一直在打探公司情况,了解到进入公司培训的人基本都是非金融出身的(金融行业壁垒很大,除了销售岗,其他的想在金融行业发展的话最好第一个行业就是金融),并且他们大都是年龄偏大,之前行业也是非销售类的。在下午金融知识培训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融资成本,这样来算公司融资成本至少高达30%(初级业务员提成20%,理财产品固定收益10%左右,业务经理又有提成,分公司领导,市公司领导等等都有提成。)培训师解释说经营运作良好的项目盈利可以高达100%,再加上之前HR说公司是有政府背景,能以较低的成本拿到项目。且当我是未进入金融行业的小白,这个暂且不做判断,可能真,可能假,当然了,这更有可能是假的,金融行业趋向完全竞争市场这些都不可能存在,就算不是完全竞争市场,这也不能离谱到这个程度。对了,差点忘记,在第一天的培训介绍公司的时候主讲人还特别自豪的说某天老总突然兴致大发,给所有员工一个月工资的奖金,你没听错,这不是年终奖,不是绩效奖,不是提成,而是莫名其妙的老大兴致大发给员工的奖励,老总还发到朋友圈里面,一副很装逼的说了一句别问我为什么。在场的其他参加培训的人一副很羡慕的样子,这个时候真想说一句公司没有规章制度,就仅仅靠老大莫名其妙的的心情好,要增加多少成本?培训第二天讲到销售以及销售技巧,基本全程都只是在灌输一个概念,如何忽悠别人把钱拿出来购买公司产品。主讲人甚至说了一句话,在她手上买理财产品的,有些人甚至是完全知道公司是干嘛的,完全不知道风险有多大,甚至不知道公司地点在哪里,就只是相信她,向别人销售的这个人,这个时候心理是崩溃的,万千只草泥马在内心奔腾,你特么在逗我?相信你这个人?你算老几?你能控制项目风险?你是项目负责人?你就只是一个卖东西的而已,这个你能负责?那些人到底多好忽悠?他们的风险意识到底有多差?他们是多傻?多么符合人傻钱多速来啊!!!在公司培训的第一天中午由于时间不足,只能呆在公司办公室里面,打听到员工都在讨论大大集团终于被腾讯网正面报道了,一个个都说以前各种小道媒体负面报道,第一天晚上就在腾讯新闻上看到大大集团老大被公安控制,大大集团将可能成为新一代的e租宝,啪啪啪,疼不疼?我都感到很疼。第二天没来得及去问主讲人,实在是不好意思去啪啪啪打脸了,也没兴趣提醒其他上当的培训的人,都是一些二十七八岁以上的人,甚至有些人都开始秃顶了,在社会上闯荡这么多年了,这么大人不知道辨别风险,仅仅被高底薪就冲昏头脑,听他们的言语很多人还一副就只想要底薪的样子,况且提醒不一定有人信,就算被骗他们也损失不了什么,顶多就是弄劳动合同的时候有点麻烦。每个人自己都要清楚自己的价值,一个普通的毕业生,根据自己在校情况,加上学校加分,加上应聘职位的符合度以及工作地点的加分要估摸着自己能拿到的薪酬,过低肯定是不行,过高肯定是存在信息不对称,到底是你忽悠别人还是别人忽悠你自己,这就看具体情况了。严重怀疑网络招聘的可靠性,尤其是智联招聘,或许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智联招聘也不能判断公司的好坏,但是他们无脑把一些乱七八糟的公司,乱七八糟的各种职位往上面放就是他们的问题了。强烈建议如果想在网上找工作,先去他们这些网站找哪些公司招聘,然后进他们官网,如果官网没招人,要么就是那些网站乱搞,要么就是他们公司有问题,招人居然都不放到自己公司官网上面,而且正规公司官网上的招聘信息都应该和人力资源部同步,否则招人成功还放在官网上肯定不适合。而且加入网站上面没显示官网,而且也没有百度到官网,这类公司还是少去,垃圾公司可能性太大。其实现在我挺想问问那个忽悠我进去的HR也就是A还有讲销售的主讲人C,忽悠人之后被揭穿你们怎么收尾?忽悠人之后发现被公司忽悠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别说你们自己不知道,没进公司的我都能知道推测出来,你们会不知道?好了,这大概就是最近这次招聘的一些有意思的经历,都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欢迎内行人士进行讨论。
我去大大的地方分公司面试过,一开始就给人虚假的印象,其他不多说,和上面的情况差不多,我最大的疑问就是11月整个公司号称现有员工12000+好像也还真有这么多人,工资转正(投了5万以上钱的)1w,没投钱的做一个月也有6k,那么光是工资支出,按最低标准算整个集团一个月就要支付7200万的人工工资,加上写字楼租金,办公费用,员工福利,5险1金等等,一个月怎么说对外支出都在一个亿以上,那么既然公司是做实业投资基金,据我了解的公司有几个产品例如大学生投资创业的CTC,什么开发地宫灵骨塔的吉祥寺这些项目都是短期内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回报的,那么问题来了,公司的日常运转费用是靠吃老本么?另一方面还要兑现到期的款项,同时,对于开单的业务有4%的提成外,还有20%的费用(据说以前是公司掌控,现在个人的业务业务员可以自己操作,可以用于客户返点或者是客情维系,也可以自己揣包里)这么多的费用支出,这个公司得有多厚的家底来支撑?我不是学金融的,麻烦大大 集团的哪个所谓高管能给我解释一下公司的资本运作么?如果解释得通,我可以在你名下上班投50万买3个月的产品做做,一边收利息一边不干事拿工资,多爽!求个大神指导一下,这样的公司大概怎么运作才能支撑呢?我比较笨,单方面觉得很可能钱根本就没有投资什么项目,这些只是我个人看法,有理说理,勿喷!
今天下午去培训 说了一天的金融基础知识还可以 说到签合同的时候说要先打钱才能看见合同 我就赶紧来知乎刷一把 幸好本宝宝机智
说几句比较客观的回答来这公司是因为朋友在这做人事需要三天招六个人,而且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就想着过来挂职一个月,本人是做信贷的,时间也自由跟这不冲突就过来了。培训第一天就说了公司背景多强,底下还有5大集团公司,然后薪资是4000,实习期打八折拿3200,在我们这三线小城市算是很不错的了,觉得蛮不错的,在这拿一个月底薪也蛮不错的。所以第二天还是过来了第二天先是把昨天的内容考试一下,上午结束后下午过来讲了提成的事,怎么转正,公司讲的提成是10万存一个月即可转正,享受底薪6000加百分之20的提成,也就是说在这上班并存一个月10万即可拿到6000底薪加1600提成和10万一个月500的利息综合起来8100,算了下还是蛮划得来,当时就有打算自己投个10万进来一个月拿8100也是蛮好的。重点来了,就在下午讨论的时候又来个人说现在公司政策改了,当月转正享受双薪,也是就是说你存一个月你可以拿到12100,并且第二个月还可以拿到6000的底薪,就在这时候气氛突然一下就热烈了,有几个同时培训的人开始烘托气氛,哇,还有这么好的事,我听朋友说上个月存50000就可以转正,为什么我们要10万,你要降到5万我们这几个人马上就投,这时候培训讲师开始打电话找别的经理过来解释,经理来了就解释这是公司的政策只能说你们来迟了,享受不到这么好的事。上个月就有人转正享受了这个待遇。你们也可以自己投个十万进来啊。看到这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了1 从头到尾不讲让我们去怎么开发客户,并且不允许发广告发朋友圈,也没有宣传单页,只许跟客户面对面沟通,让员工自己投钱进来,并宣传投钱进来后有多好的待遇。2 打款账户为西藏浦新
并不是直接打到大大集团,称是因为需要有第三方托管机构,但是这西藏浦新也是申彤集团跟别人成立的,所谓的第三方监管到底是谁来监管。
骗子公司,庞氏骗局,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情。
不要去不要去不要去!重要的事说三遍,还有想不明白的,那我只能说,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
有个新消息大家给分析一下,现在申彤旗下所有公司疯狂的扩招,五家集团每个集团每个省招聘目标都在1万以上,而且必须在十二月底前完成,哪位大神给分析分析,什么情况?
公司的公益项目,嘉宾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彭丽媛,彭妈妈~~公司实力,影响力谁都能看清! 这个是最近看到小伙伴发的!也是醉了!
据说产业很大,但是都是空壳与皮包公司居多,主要的业务主体就是2块私募牌照。名下重资产据说就是中融碧玉蓝天的2层楼,但是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展业模式就是拉亲戚朋友,考核期只有1个月。制度比较坑,团队经理最苦逼,业务也苦逼,说的工资高都是虚的。行政岗位待遇真心好,业务线只能呵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黑石集团今天死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