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日股票实行注册制制对股票是好是坏?、

肖钢:全力以赴让注册制在明年三月有结果
肖钢:全力以赴让注册制在明年三月有结果
11月20日上午,证监会主席肖钢指出,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
  11月20日上午,证监会主席肖钢、主席助理黄炜以及办公厅、发行部等领导,听取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意见。
  肖主席指出:在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证券法》修订推迟,国务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权方式出台意见解决,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先放发行节奏,后放价格;缩短发行流程(3到6个月),给企业明确预期。
何为注册制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
  另外,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股票注册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今天我跟大家介绍的主要就是股票的注册制,其实股票注册制现在讲的主要是新股发行这一块。为什么会谈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是核准制,但是我们这个核准制跟德国的核准制有点不同,跟台湾早期的核准制更像一些,它有以下几大弊端:
  首先,核准制会导致过度包装。企业为顺利通过发审会,粉饰财务数据,对拟上市资产进行过度包装,导致估值偏离。
  其次,超额募资屡见不鲜。核准制就是政府控制你的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可能企业排两三年都还没排到,既然上市这么不容易,不管拟上市公司是好公司还是一般公司,都有激励去使劲圈钱。超额募资为什么能够盛行?很简单,一级市场普遍存在“承难销易”现象,新股出来认购倍率是很高很高的。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这种方式绝对不是最佳的。
  第三,一级市场定价畸高。监管机构在证券发行中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上市新股的“隐性担保者”,投资者在政府机构的发行审核机制背书下,往往低估投资风险,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合谋出的高报价容易被市场接受。
  第四,权力寻租。发审制度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意味着“获利”,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我国整个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比如操作层面,网下配售比例、新股询价过程、股票回拨机制、及绿鞋等其他发行辅助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上市发行核准制是核心症结。
  要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就是从核准制走向注册制。
  1、带来透明信息的完备披露
  实行注册制,证监会是不是就不要审了?依然要审,但证监会要审核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备性。目前,证监会作为监管者的角色其实是错位了,证监会其实没有义务保证每个股民都赚到钱,更没有义务保证融资方一定能圈到钱,证监会要做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必须清晰准确地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把可能遇到所有的情形包括风险,都准确地披露给投资者,接下来就是自由交易,愿打愿挨的事情。
  交易所审核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达到上市标准,但不对盈利前景、募集资金使用提出实质性意见。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标准很简单,它们可以接受一个不盈利的企业,因为不怕公司没盈利就怕没未来——可能这个公司现在不挣钱,但是两三年以后可能会挣很多钱,比如谷歌上市的时候也是亏损公司,可是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某种意义上,交易所看重的是交易性指标,哪怕是亏损公司,只要投资者接受,公司就可以正常上市;而如果一个股票如果跌到一块钱以下,而且没什么交易量,那就是说市场不认可这个公司,它就应该退市。
  也就是说,注册制下,市场拥有了鉴别一家公司值不值投资的权利,市场用钞票来表达它的选择,双方利益对称,进行愿打愿挨的自由交易。注册制就是使监管者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一个调整,但不代表它的缺位,就是说家长退出、变成警察——监管者仍然在那里,维持市场的秩序,保证上市企业不欺骗投资者,而不是替投资者做价值判断。
  2、带来市场定价的规则
  其实,不同国家的发行制度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像台湾、日本,甚至是德国等大部分国家都是从一开始管制比较严格的一种制度,慢慢转向一种比较开放的、以市场同业自治为主的制度。但是,无论哪一种发行制度,都是在投融资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个利益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
  而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是决定发行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我记得十多年以前中国有个很熟悉的口号,“资本市场为服务”,大家那时候觉得挺正确的,就需要资本市场。现在想想对吗?国企是融资者,当资本市场为它服务的时候,证券市场整个的规则就是严重有利于融资者,也就是资本市场替国企来圈钱,帮它完成国企改造。当国企把大量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后,再通过上市从那里圈了很多钱,于是,亏损的国企一下子就变成了盈利的国企,现在国有资产庞大的基础,跟那时候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是有关系的。这里我也不去做历史的评价,但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资本市场应该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否则投资者就会离开市场,所以大部分资本市场都会慢慢走向均衡性的市场。
  每一个发行制度都是跟它的历史相结合的,我们新股发行制度从一开始的审批制,发展到2005年以后号称是核准制,但由于我们的核准带有太强的行政权力色彩,其实跟审批制还是没有完全脱钩,所以,我们现在有点像审批制,有点像核准制,接下来就是往注册制方向发展。从趋势上来看,各国对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标准在趋松,审核标准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监管者权力放到一个比较小的地位,只要拟上市公司不违法违规,股票发行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只要市场愿意接受,公司怎么亏损都可以,IPO定什么样的价格都可以。
  信息披露制度:很多人说股票价格太高不公平,其实,公平与否,第一个关键在于双方信息是否对称,存不存在欺诈行为;第二个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自愿交易。只要是信息透明的自愿的交易,任何一种价格都是公平的。在这种原则下面,政府就不会去管市场定价的具体市盈率,比如现在完全市场化的美国,发行时就是管住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美式累计投标询价制:为什么高报价在中国股票市场会遭到诟病,因为里面存在一种猫腻:目前机构并不需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于是有些机构就会报很高的价格,但是报完以后只买一点点,而且最后的买价是使用大家报价的均价,肯定低于自己的高报价,这种报价制度会拉升股票的价格,导致价格操纵。而在美国股市,机构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报了最高价就要以最高价买这个股票,就跟上海在没有进行价格管制之前的车牌竞拍制度一样:你报10万就10万块一张,你敢瞎报吗?你不敢瞎报。每一个报价的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任,既然报出这个价,就说明你认为它值这个钱。中国目前投标的报价制度是存在漏洞的,但这个操作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只要让投资者为自己的报价负责,并且对购买的数量也做出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就能剔除价格操纵的一种猫腻。
  自主配售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现在中国股票发行既然没有自主配售,那么中介机构可以把价格抬的很高,卖不出去总承销商负责,注册制以后,机构的综合能力,包括股票客观的定价,都会成为整个发行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东西。当发行股票很容易后,可能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圈那么多钱了,也不会再有超额配售。
  总之,整个发行的制度实际上都是逐渐宽松的,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权力是越来越大,这是整个全球发行制度变化的一个趋势。
  3、带来退市制度
  注册制还会带来真正的退市制度。其实,退市制度在中国出台了很久,但几乎没什么公司退市,退市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注册制,俗话说,“吐故才能纳新”,但在中国股市,其实纳新才能吐故。在非注册制下,上市非常不容易,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会拼命保,地方政府也会保,所以最后就变成交易所、证监会跟地方政府在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吐故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不能吐故就是不断地炒作,于是就有了壳资源。IPO实行注册制以后,退市就会很容易,因为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标准就可以挂牌,上市就不再稀缺,也就没人去花大价钱购买壳资源,所以一个上市公司只要没有价值就可以退市了。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退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香港式的退市,一种是美国式的退市。
  美国式的退市相当于逆转板,企业股票可以从一个OTC市场升到一个,从创业板升到主板,同样,主板退市以后,股票仍然可以到OTC市场去交易,这样尽管已经退市,但股票仍然有流动性,也就是说还可以起死回生,盈利前景好到一定程度,这个股票还可以转回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但是香港不一样,香港没有OTC市场,退市就意味着破产清算,退市就是彻底的退。因为这一点,香港的退市实际上是非常慎重的,退市企业的比例为10%,但是,这个数据是虚高的,因为香港把所有转板都理解成退市,实际退市的公司里90%都是主动退市的:比如我在香港退市到美国上市了,他也理解成退市;还有一种是因为业绩好,或者业务发展改变以后,我被更大的股东收购了,收购完成原来的就退市了。也就是说,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
  在这两种退市方式中,我觉得中国将来的退市制度可能更像美国的逆转板退市,就是新三板可以进入,进入主板,如果主板股票表现不好,也可以退到OTC市场或者新三板去,股票仍保持流动性。
  注册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从路径来看,我个人判断中国的IPO注册制肯定是渐进式的: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然后再到注册制,我们走了20年。台湾也是这样,台湾从1983年就开始实行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行的制度,经过23年、到2006年以后才真正完成实行注册制。中国可能不会走那么长时间,但是肯定是从新三板、中小板这些比较基础的、影响力也比较小的市场里开始,最后才是主板的注册制,是一步一步来的,绝对不是休克式的。
  从本质上看,注册制改革有两大主要目标:
  第一个就是通过解决供求的失衡,来解决高IPO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现象,正是因为上市的额度和规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这三高,注册制就是创造一个供求平衡的环境。
  第二个是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去行政化,提高发行效率,减少权力的寻租。
  在这些目标下面,中国的注册制可能会呈现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企业天然拥有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权力。这里面他把在市场上募集资金的权力,就是股权融资的权力,让度给每个企业。也就是最近克强总理说的,中国要鼓励一个创业的社会。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股权募资的很宽松的环境,他创业怎么创,就靠自己积攒的那些积蓄来创业,肯定不是这个民族产业发展的健康之道。所以说应该有一个,包括股权众筹在内的多渠道的一个股权融资的平台和路径,他才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代的到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认为制度应该赋予一个企业天然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的权力。
  第二个我们会跟美国一样,秉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换句话说,我们的证监会要从家长做回警察,警察和家长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各个市场主体归位尽责。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监管人、投资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你错了,你应该付出代价。
  第四个宽进严管,重在事后和事中的监管。以后上市会容易,但是违规的惩罚会比现在严厉的多,也就是违规的成本会上升很多。
  这就是IPO注册制以后整个的监管环境的一种改变,注册制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市场化的一个路径,真正的目的就打造一个很健康的证券市场。
  我们看看中国IPO注册制的渐进式改革,会有哪些要素是必须的:
  第一个就是信息披露制度,以后虚假信息在法律和法规层面的惩罚会更加严厉。
  第二个与之相匹配的集体诉讼的法律框架,在行政监管者退出之后,所有投资者都是监管者,如果一个投资者发现公司存在虚假信息,或者存在侵犯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这个投资者起诉你后胜诉了,那么所有的投资者都将获赔,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造假的代价就非常大,从而抑制造假行为。
  第三个就是简单高效的转板机制。如果一个公司没落到一定的程度,它就应该逆转板到一个中小板或者新三板去,反过来,新三板的公司如果好就转到主板。这样一种转板机制能鼓励资金,尤其是一些PE和风投,投向一个创业期的企业:因为上市很容易,上市以后转板也很容易,所以上市对这些投资者而言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关注点转向被投资企业业绩怎么样、是否能不断成长。
  第四个就是中介机构的职能和相应的约束机制也会加强。
  在这种前提下面,注册制的环境才会成熟,跟注册制诞生相对应的就是退市会变得顺理成章。注册制本身它不是孤立的,以上这些制度的相应出台是为注册制创造一个必要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从注册制改革的路径来看其实就两个,一个就是去行政化,证监会不再控制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一个就是放开市盈率限制,把定价权交给市场,再通过一个立法的方式和行业自律的方式来约束企业的一些不良行为。
  注册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新股发行注册制,会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1、证券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新三板、创业板的迅速扩张
  这个影响现在已经看出来了,现在新三板企业的数量有4000家了,我觉得2015年还会翻倍的增加。美国的OTC市场有18000家公司,主板才2000多家,中国是反过来,主板市场最大,新三板不死不活,但是,转板机制将提高新三板和创业板的吸引力,证券市场最终将逐渐变为主板、三板、OTC的正金字塔结构。三年之内,中国的新三板规模可能将超过2万亿;数量上来看,今年到年底新三板上市企业可能达到家,明年数量达到也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只有买对了才能赚钱。
  2、私募市场将对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增强
  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后,私募市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私募投资都等着企业上市,一旦上市,投资就退出,投机性很强,而对扶持新的技术、扶持创业者的兴趣很淡。注册制以后,股权投资基金对实体项目的介入时点前移,风险投资的专业性提高,投机性下降,整个私募市场的收益率会更加市场化,而对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加强。
  3、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
  很多在国内上不了市的公司,选择到海外去上市,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目前的制度缺陷造成的,注册制以后会有相应的制度竞争力改善。
  4、注册制对资本市场的其他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很多的弊端都跟现在的发行制度有关,如果发行制度改掉了,首先会减少壳资源炒作现象,宽进严管使得借壳上市成为过去时;第二,投行的通道竞争将变成专业能力的竞争。承难销易时代结束,市场定价和自主配售考验券商包括定价、风控、销售等在内的综合专业能力;第三,注册制弱化上市公司圈钱动力。发行门槛降低,发行效率提高,在信息披露监管趋严和退市制度完善的情况下,超额募资带来的风险增加。
  注册制对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实行注册制后:
  1、中国将从货币时代迈入资本时代
  如果说过去20年我们的高速增长是由信贷扩展支撑起来的,那么未来20年中国这个创业时代的繁荣绝对要靠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这也就“卖掉房子买股票”的一个大的制度前提。
  我们之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而直接融资方面,债券市场不发达,股票市场也不发达,做实业只能去借贷,以后,做企业就可以去发股票。李克强总理说了,以后要少发钞票多发股票,这个话会应验吗?我觉得未来20年一定会应验,钞票发的速度肯定没有股票发的速度快,过去10年发的那些钞票,用股票吸收起来就不会造成大通胀。所以,未来20年是一个不断发股票的时代,股权融资会支撑起中国一个多元化创业繁荣的时代。
  我们知道目前,整个的金融市场体系有三种:一种是以金融市场为基础、由市场竞争决定的价格来分配资源的金融体系,美国就是典型;第二个就是中国这种以信贷为基础、关键价格受到政府管制的金融体系,比如政府控制存贷款贷存比、每年的贷款指标等;还有日本那样,以信贷为基础、由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体系,跟大企业之间的股权盘根错节。
  在不同金融体系下,储蓄转换为投资的效率是不同的:美国那样的金融体系下,储蓄的转化非常高效,而在后2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去影响公司选择,但都比较糟糕。总而言之,我们中国现在的改革方向,是从信贷为基础的金融体系转向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不同的金融体系决定着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我认为我们未来就是一个资本市场繁荣的时代。
  2、注册制会改变社会的融资结构
  根据2014年底的社会融资结构数据,目前企业债券市场和企业发行的股票在所有的社会融资额中的比例只占8.37%,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将来这种现象会改变,信贷在社会融资当中的比重会大规模的下降,注册制不仅是股票发行制度,也将推及企业债券市场,公司债券注册制和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备案制也就接踵而至,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
  3、注册制降低企业的负债比率,释放中小企业的增长动力。
  注册制还会带来什么?它会降低企业的负债比率。现在的企业负担很重,尤其是创业型企业,而如果企业在起步的时候,财务负担越轻,发展起来就越快。也就是说,在企业创立最需要钱的时候,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对企业初期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根据中美上市公司负债率的比较,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比美国的大概高三个百分点,而如果拿中国制造业的比例来比较,负债率就更高了,所以如果能够有效地降低负债率,有利于小企业的成长。
  总体而言,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注册制给我们带来什么,尽管注册制开启的不一定是牛市,但它一定会给中国整个资本市场带来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资本市场将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会使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跟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注册制到底是什么?注册制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注册制是什么意思?注册制什么时候推出?注册制对券商的影响?注册制对股市影响?注册制利好哪些股票?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其中,注册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
  其实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而核准制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还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进行实质审核。
  1、注册制是什么意思?注册制什么时候推出?
  据报道,注册制渐行渐近,在《证券法》尚未修改前提下,法律人士表示,即使采取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方式,相关程序全部完成下来也得明年&两会&之后。
  2、注册制是什么意思?注册制对券商的影响:
  受股票发行注册制靴子落地影响,今日,券商股盘中强势崛起,其中,东兴证券、国投安信、光大证券等股涨幅居前。
  3、注册制是什么意思?注册制对股市影响:
  光大证券认为,注册制是开启A股真正牛市的钥匙,能否构成短期冲击都是不确定的。如果说我们需要一个像美国股市那样,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的牛市,那么新股供应不足和退市机制不完善是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毫无疑问,注册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川财证券认为,一旦注册制启动,以下四类主题性机会值得关注:券商板块,尤其是投行业务较强的综合性券商。
  4、注册制是什么意思?注册制利好哪些股票?
  对于创投类标的的选择,重点关注以下几类:(1)资本规模较大,历史业绩较好,创投业务占比较高的创投概念股值得关注。如中江地产(600053)、鲁信创投(600783)、海越股份(600387)等。(2)参股高新行业、稀缺性资产占比较高的公司,如中航资本(600705)。(3)上海本地的创投企业。建议关注张江高科(600895)、市北高新(600604)、紫江企业(600210)等。
相关关键词搜索:
(责任编辑:黑马营)曝肖钢表态:注册制在明年三月有结果(A股影响影响)_凤凰财经
曝肖钢表态:注册制在明年三月有结果(A股影响影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证监会主席肖钢资料图 凤凰财经综合讯 11月21日上午据媒体报道,20日上午,证监会肖钢主席、主席助理黃炜以及办公厅、发行部等领导,听取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意见。 肖主席指出:在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证券法》修订推迟,国务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权方式出台意见解决,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先放发行节奏,后放价格;缩短发行流程(3到6个月),给企业明确预期。 股票注册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今天我跟大家介绍的主要就是股票的注册制,其实股票注册制现在讲的主要是新股发行这一块。为什么会谈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是核准制,但是我们这个核准制跟德国的核准制有点不同,跟台湾早期的核准制更像一些,它有以下几大弊端: 首先,核准制会导致过度包装。企业为顺利通过发审会,粉饰财务数据,对拟上市资产进行过度包装,导致估值偏离。 其次,超额募资屡见不鲜。核准制就是政府控制你的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可能企业排两三年都还没排到,既然上市这么不容易,不管拟上市公司是好公司还是一般公司,都有激励去使劲圈钱。超额募资为什么能够盛行?很简单,一级市场普遍存在&承难销易&现象,新股出来认购倍率是很高很高的。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这种方式绝对不是最佳的。 第三,一级市场定价畸高。监管机构在证券发行中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上市新股的&隐性担保者&,投资者在政府机构的发行审核机制背书下,往往低估投资风险,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合谋出的高报价容易被市场接受。 第四,权力寻租。发审制度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意味着&获利&,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我国整个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比如操作层面,网下配售比例、新股询价过程、股票回拨机制、及绿鞋等其他发行辅助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上市发行核准制是核心症结。 要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就是从核准制走向注册制。 1、带来透明信息的完备披露 实行注册制,证监会是不是就不要审了?依然要审,但证监会要审核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备性。目前,证监会作为监管者的角色其实是错位了,证监会其实没有义务保证每个股民都赚到钱,更没有义务保证融资方一定能圈到钱,证监会要做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必须清晰准确地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把可能遇到所有的情形包括风险,都准确地披露给投资者,接下来就是自由交易,愿打愿挨的事情。 交易所审核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达到上市标准,但不对盈利前景、募集资金使用提出实质性意见。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标准很简单,它们可以接受一个不盈利的企业,因为不怕公司没盈利就怕没未来&&可能这个公司现在不挣钱,但是两三年以后可能会挣很多钱,比如谷歌上市的时候也是亏损公司,可是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某种意义上,交易所看重的是交易性指标,哪怕是亏损公司,只要投资者接受,公司就可以正常上市;而如果一个股票如果跌到一块钱以下,而且没什么交易量,那就是说市场不认可这个公司,它就应该退市。 也就是说,注册制下,市场拥有了鉴别一家公司值不值投资的权利,市场用钞票来表达它的选择,双方利益对称,进行愿打愿挨的自由交易。注册制就是使监管者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一个调整,但不代表它的缺位,就是说家长退出、变成警察&&监管者仍然在那里,维持市场的秩序,保证上市企业不欺骗投资者,而不是替投资者做价值判断。 2、带来市场定价的规则 其实,不同国家的发行制度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像台湾、日本,甚至是德国等大部分国家都是从一开始管制比较严格的一种制度,慢慢转向一种比较开放的、以市场同业自治为主的制度。但是,无论哪一种发行制度,都是在投融资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个利益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 而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是决定发行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我记得十多年以前中国有个很熟悉的口号,&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大家那时候觉得挺正确的,国企改革就需要资本市场。现在想想对吗?国企是融资者,当资本市场为它服务的时候,证券市场整个的规则就是严重有利于融资者,也就是资本市场替国企来圈钱,帮它完成国企改造。当国企把大量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后,再通过上市从老百姓那里圈了很多钱,于是,亏损的国企一下子就变成了盈利的国企,现在国有资产庞大的基础,跟那时候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是有关系的。这里我也不去做历史的评价,但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资本市场应该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否则投资者就会离开市场,所以大部分资本市场都会慢慢走向均衡性的市场。 每一个发行制度都是跟它的历史相结合的,我们新股发行制度从一开始的审批制,发展到2005年以后号称是核准制,但由于我们的核准带有太强的行政权力色彩,其实跟审批制还是没有完全脱钩,所以,我们现在有点像审批制,有点像核准制,接下来就是往注册制方向发展。从趋势上来看,各国对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标准在趋松,审核标准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监管者权力放到一个比较小的地位,只要拟上市公司不违法违规,股票发行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只要市场愿意接受,公司怎么亏损都可以,IPO定什么样的价格都可以。 信息披露制度:很多人说股票价格太高不公平,其实,公平与否,第一个关键在于双方信息是否对称,存不存在欺诈行为;第二个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自愿交易。只要是信息透明的自愿的交易,任何一种价格都是公平的。在这种原则下面,政府就不会去管市场定价的具体市盈率,比如现在完全市场化的美国,发行时就是管住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美式累计投标询价制:为什么高报价在中国股票市场会遭到诟病,因为里面存在一种猫腻:目前机构并不需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于是有些机构就会报很高的价格,但是报完以后只买一点点,而且最后的买价是使用大家报价的均价,肯定低于自己的高报价,这种报价制度会拉升股票的价格,导致价格操纵。而在美国股市,机构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报了最高价就要以最高价买这个股票,就跟上海在没有进行价格管制之前的牌竞拍制度一样:你报10万就10万块一张,你敢瞎报吗?你不敢瞎报。每一个报价的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任,既然报出这个价,就说明你认为它值这个钱。中国目前投标的报价制度是存在漏洞的,但这个操作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只要让投资者为自己的报价负责,并且对购买的数量也做出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就能剔除价格操纵的一种猫腻。 自主配售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现在中国股票发行既然没有自主配售,那么中介机构可以把价格抬的很高,卖不出去总承销商负责,注册制以后,机构的综合能力,包括股票客观的定价,都会成为整个发行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东西。当发行股票很容易后,可能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圈那么多钱了,也不会再有超额配售。 总之,整个发行的制度实际上都是逐渐宽松的,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权力是越来越大,这是整个全球发行制度变化的一个趋势。 3、带来退市制度 注册制还会带来真正的退市制度。其实,退市制度在中国出台了很久,但几乎没什么公司退市,退市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注册制,俗话说,&吐故才能纳新&,但在中国股市,其实纳新才能吐故。在非注册制下,上市非常不容易,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会拼命保,地方政府也会保,所以最后就变成交易所、证监会跟地方政府在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吐故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不能吐故就是不断地炒作,于是就有了壳资源。IPO实行注册制以后,退市就会很容易,因为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标准就可以挂牌,上市就不再稀缺,也就没人去花大价钱购买壳资源,所以一个上市公司只要没有价值就可以退市了。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退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香港式的退市,一种是美国式的退市。 美国式的退市相当于逆转板,企业股票可以从一个OTC市场升到一个创业板,从创业板升到主板,同样,主板退市以后,股票仍然可以到OTC市场去交易,这样尽管已经退市,但股票仍然有流动性,也就是说还可以起死回生,盈利前景好到一定程度,这个股票还可以转回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但是香港不一样,香港没有OTC市场,退市就意味着破产清算,退市就是彻底的退。因为这一点,香港的退市实际上是非常慎重的,退市企业的比例为10%,但是,这个数据是虚高的,因为香港把所有转板都理解成退市,实际退市的公司里90%都是主动退市的:比如我在香港退市到美国上市了,他也理解成退市;还有一种是因为业绩好,或者业务发展改变以后,我被更大的股东收购了,收购完成原来的就退市了。也就是说,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 在这两种退市方式中,我觉得中国将来的退市制度可能更像美国的逆转板退市,就是新三板可以进入中小板,进入主板,如果主板股票表现不好,也可以退到OTC市场或者新三板去,股票仍保持流动性。 注册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从路径来看,我个人判断中国的IPO注册制肯定是渐进式的: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然后再到注册制,我们走了20年。台湾也是这样,台湾从1983年就开始实行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行的制度,经过23年、到2006年以后才真正完成实行注册制。中国可能不会走那么长时间,但是肯定是从新三板、中小板这些比较基础的、影响力也比较小的市场里开始,最后才是主板的注册制,是一步一步来的,绝对不是休克式的。 从本质上看,注册制改革有两大主要目标: 第一个就是通过解决供求的失衡,来解决高IPO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现象,正是因为上市的额度和规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这三高,注册制就是创造一个供求平衡的环境。 第二个是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去行政化,提高发行效率,减少权力的寻租。 在这些目标下面,中国的注册制可能会呈现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企业天然拥有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权力。这里面他把在市场上募集资金的权力,就是股权融资的权力,让度给每个企业。也就是最近克强总理说的,中国要鼓励一个创业的社会。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股权募资的很宽松的环境,他创业怎么创,就靠自己积攒的那些积蓄来创业,肯定不是这个民族产业发展的健康之道。所以说应该有一个,包括股权众筹在内的多渠道的一个股权融资的平台和路径,他才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代的到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认为制度应该赋予一个企业天然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的权力。 第二个我们会跟美国一样,秉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换句话说,我们的证监会要从家长做回警察,警察和家长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各个市场主体归位尽责。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监管人、投资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你错了,你应该付出代价。 第四个宽进严管,重在事后和事中的监管。以后上市会容易,但是违规的惩罚会比现在严厉的多,也就是违规的成本会上升很多。 这就是IPO注册制以后整个的监管环境的一种改变,注册制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市场化的一个路径,真正的目的就打造一个很健康的证券市场。 我们看看中国IPO注册制的渐进式改革,会有哪些要素是必须的: 第一个就是信息披露制度,以后虚假信息在法律和法规层面的惩罚会更加严厉。 第二个与之相匹配的集体诉讼的法律框架,在行政监管者退出之后,所有投资者都是监管者,如果一个投资者公司存在虚假信息,或者存在侵犯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这个投资者起诉你后胜诉了,那么所有的投资者都将获赔,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造假的代价就非常大,从而抑制造假行为。 第三个就是简单高效的转板机制。如果一个公司没落到一定的程度,它就应该逆转板到一个中小板或者新三板去,反过来,新三板的公司如果好就转到主板。这样一种转板机制能鼓励资金,尤其是一些PE和风投,投向一个创业期的企业:因为上市很容易,上市以后转板也很容易,所以上市对这些投资者而言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关注点转向被投资企业业绩怎么样、是否能不断成长。 第四个就是中介机构的职能和相应的约束机制也会加强。 在这种前提下面,注册制的环境才会成熟,跟注册制诞生相对应的就是退市会变得顺理成章。注册制本身它不是孤立的,以上这些制度的相应出台是为注册制创造一个必要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从注册制改革的路径来看其实就两个,一个就是去行政化,证监会不再控制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一个就是放开市盈率限制,把定价权交给市场,再通过一个立法的方式和自律的方式来约束企业的一些不良行为。 注册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新股发行注册制,会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1、证券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新三板、创业板的迅速扩张 这个影响现在已经看出来了,现在新三板企业的数量有4000家了,我觉得2015年还会翻倍的增加。美国的OTC市场有18000家公司,主板才2000多家,中国是反过来,主板市场最大,新三板不死不活,但是,转板机制将提高新三板和创业板的吸引力,证券市场最终将逐渐变为主板、三板、OTC的正金字塔结构。三年之内,中国的新三板规模可能将超过2万亿;数量上来看,今年到年底新三板上市企业可能达到家,明年数量达到也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只有买对了才能赚钱。 2、私募市场将对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增强 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后,私募市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私募投资都等着企业上市,一旦上市,投资就退出,投机性很强,而对扶持新的技术、扶持创业者的兴趣很淡。注册制以后,股权投资基金对实体项目的介入时点前移,的专业性提高,投机性下降,整个私募市场的收益率会更加市场化,而对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加强。 3、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 很多在国内上不了市的公司,选择到海外去上市,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目前的制度缺陷造成的,注册制以后会有相应的制度竞争力改善。 4、注册制对资本市场的其他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很多的弊端都跟现在的发行制度有关,如果发行制度改掉了,首先会减少壳资源炒作现象,宽进严管使得借壳上市成为过去时;第二,投行的通道竞争将变成专业能力的竞争。承难销易时代结束,市场定价和自主配售考验券商包括定价、风控、销售等在内的综合专业能力;第三,注册制弱化上市公司圈钱动力。发行门槛降低,发行效率提高,在信息披露监管趋严和退市制度完善的情况下,超额募资带来的风险增加。 突发重磅:注册制来袭!股市怎么走? 这个周末,有关注册制的消息有点多! 先是周五盘后证监会宣布,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将推出。目前新三板已经是注册制,转板试点客观上需要A股同步跟进,否则好企业都去&没有门槛&的新三板,通过转板,变相以注册制的方式在A股上市了。 然后是管清友在证券市场年会演讲,预测明年市场波动将更大,一个重要判断是,注册制的推出可能会加快,会对存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 周六傍晚,媒体曝出重磅消息:注册制或在明年三月推出。周五上午,证监会肖钢主席、主席助理黃炜以及办公厅、发行部等领导,听取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意见。肖刚指出:在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证券法》修订推迟,国务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权方式出台意见解决,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先放发行节奏,后放价格;缩短发行流程(3到6个月),给企业明确预期。 该来的总会来,此前&注册制因股灾将无限期拖延&的市场预期宣告(破灭,不用等证券法,明年两会前后注册制应该就会正式推出了。值得注意的是,主管新股发行长达13年之久的姚刚上周刚刚被双规,难道发审皇帝倒台才能真正终结发审制度? 近一段时间以来,相继被查处的证监会官员均曾深度参与IPO发行审批。水皮周末撰文指出,绝对的权力意味绝对的腐败,姚刚倒掉为注册制清障! 证监会新领导为避嫌&IPO审批寻租&,主观上要求注册制的加速实施。但最大的推动力来自最高层。上周,习近平对股市发展提出的&47字&要求:&要防范化解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证监会上周末已经&将两融杠杆降到最高一倍&。而&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这12个字,非注册制莫属。 中央巡视组已经进驻证监会,主席助理和副主席被抓之后,证监会主席的执行力,也突然加强了。 当然,对目前中国经济而言,也需要注册制尽快推出。央行不断放水导致流动性泛滥,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不畅,导致资产配置荒愈演愈烈。注册制等于给&流动性堰塞湖开了一个新池子,增加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复苏和改革大业。 对二级市场而言,注册制提速的消息理论上一定是利空。企业供给无限增加,必然分流存量资金,上市公司稀缺性减少,审批溢价将消失,A股估值优势不再,高市盈率面临挑战。长期影响可参考成熟市场比如港股、美股,甚至已经实施注册制的新三板。 短期利空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影响,毕竟注册制逻辑上将打破视察并供求平衡,而且三个月时间近在眼前。市场风险偏好或因此下降,高市盈率个股、炒作壳价值的垃圾股或遭抛售。注册制相对利好创投概念股,但这个板块近期涨幅已很大,也不建议参与。注册制来袭,下周A股或有大震荡,继续建议控制仓位! 不过,注册制&明年三月有结果&,并不代表三月份就马上执行,即使实施也不会全面彻底一次性放开。循序渐进、有节制有条件的逐步实施,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股灾之后,管理层一定会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不能再像清理配资那样,休克式的推倒多米诺骨牌。而且,现在有国家队护航、有央行持续宽松,有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注册制将带来真正的慢牛! 刀锋对近期大盘一直持谨慎态度,虽然央行不断放水,流动性泛滥,但3700点上方的密集套牢盘、国家队有序减持、券商两融降低杠杆、12月份的美联储加息、1月份的大股东减持、三月份的注册制等都会构成上涨阻力。试想一下,如果这波反弹真涨到4000甚至4500点,养老金还怎么入市?注册制还敢实施吗?要知道,上半年大盘还没突破4000点时,证监会就已经开始提示泡沫风险了。 一句话总结:注册制是长期利好,中短期利空。市场回归慢牛,投资者需要降低收益预期,做好应对大幅波动的准备。(刀锋) 小贴士: 何为注册制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 另外,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相关文章: 证监会:注册制改革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6日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德勤:重启IPO或促注册制明年二三季度出台 德勤中国高层今日表示,此次IPO重启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或将促使注册制在明年二三季度出台,&深港通&明年也一定会推出,打新股的现象也会随着新政的推出逐渐缓解。
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chenjz]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市场分化明显,未来持续看好民生消费领域。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66205
播放数:210357
播放数:237918
播放数:93433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