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幕墙 sgp加工装配厂单元式幕墙 sgp加工装配厂

【doc】单元式幕墙设计的几个问题——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单元式幕墙设计的几个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幕墙网商城大楼工程单元式幕墙的安装与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针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大楼工程单元式幕墙的设计、组装、安装、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有效控制了各个环节的质量,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幕墙 单元设计 安装 质量控制
  幕墙将建筑物外围护的防风、避雨、采光、隔热保温等使用功能与建筑外墙装饰相结合,形成融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己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幕墙结构的特殊性,涉及材料种类多、技术要求较高,既要有正确是设计计算、规范的工艺流程,又要有配套的加工设备及高素质是施工队伍,因此对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本文根据工程施工实践,简要叙述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的及要素。
  1工程概述
  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大楼幕墙工程总面积达1.8万O,采用先进、成熟的单元式幕墙结构,如:矩形与圆形相组合的平面形式,造成外墙多为直线墙与弧线墙,立面多为天然石材与玻璃幕墙及铝塑板幕墙相搭配,充分展示了现代幕墙的建筑技术。
  2外墙装饰单元设计
  (1)采用单元式幕墙,使用大料型。单元与单元横竖相插,横料之间用防水胶片接驳,使单元横料在每层之间形成连通的水槽。
  (2)由于采用单元式幕墙,结构施工时即可同步埋设预埋件,预埋件埋设在距结构立面125mm的楼板面上。
  (3)见光位采用加拿大生产的AFGDS-14厚8mm镀膜十13mm中空十6mm白片的半钢化银灰色中空玻璃,&死墙&位采用8mm厚单片银灰色镀膜玻璃,并在&死墙&位的玻璃后面安装一层3mm厚的铝板和50mm厚的带锡箔的保温棉,以保证室内保温并避免玻璃结露。
  (4)幕墙见光部位的开启部分设计为限位的整体下悬窗,可以锁固,全部共有10个锁点,既安全又方便实用。
  (5)根据国家规范规定,层间的&死墙&位填充了一定高度的优质防火棉,并用3mm厚镀锌钢板和防火石膏板密封。
  (6)依据建筑物立面分格确定幕墙每个单元挂件中玻璃和石材的组合形式,单元挂件在工厂加工,与结构施工同时进行。这样做既缩短了工期。质量也易保证。
  3外墙装饰单元的组装与运输
  所有工地用的单元件(共27000件,平均尺寸为3510mmx1250mm)均在封闭的厂房里组装。其生产流程如下:
  下料&切割&组框&紧固&框误差检查&螺丝口打胶&装单元&死墙&位防水密封铝板或镀锌板&装石材或玻璃&检查调整&打胶&固化(48h) &清洁包装保护&分类存放,准备运往工地。
  在每个生产流程中均有专职质检人员检查,对组装单元的每个工序均要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结构胶和密封胶使用前均应进行蝴蝶测试和拉断时间测试,并做好记录,确认合格后才可使用。
  打完胶的单元件水平放置在架子上,存放和运输时亦水平固定在架子上,到工地后用吊车将单元件及放置单元的架子一起在水平状态下卸货,然后用塔吊或其他吊装设备吊到预先做好的专门卸料平台上,再推入楼层。为解决搬运问题,制作了6mx4m卸料平台和带滚轮的支架、平板车等专用工具。
  4外墙装饰单元件的安装
  4.1测量放线
  (1)测量仪器须按规定进行检测。
  (2)测量放线人员提前熟悉施工图和现场各种高程坐标、控制点及精密导线网点、精密水准点、平面控制方格网点,仔细检查审核施工放线依据。
  (3)根据建筑首层标高控制线引测建筑物各层标高。
  (4)为对各栋建筑物进行整体控制与细部测设,布设三级控 制网点(外围主控点、副控点、外墙身及楼层平面控制点)。
  4.2建立视准线
  玻璃幕墙的安装依据一系列的水平、铅垂和倾斜一定角度的视准线进行。视准线两端以墙上控制点或楼内控制点标定,或一端以控制点标定一定的角度并以视线(经纬仪或水准仪的视准轴)或激光仪来指出方向。
  4.3安装预埋件
  (1)结构施工浇筑混凝土前,根据预埋图纸安装预埋件,对已安装的预埋件进行检查和记录。对不符合幕墙安装要求的,必须及时修整。
  (2)浇筑混凝土后根据轴线对所有预埋件再重查一遍,并记 录结果,混凝土振捣后应将覆盖在预埋件上的混凝土扒开,以便 核查。若预埋件发生移位等问题,必须立即补救。预埋件移位过大者,须记录存底,以备日后补救之用。
  (3)每个楼层拆模、清理后,对有混凝土覆盖的预埋件必须剔凿,对水平及垂直方向进出偏差较大者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
  (4)安排对预埋件及卡帆T头螺丝进行拉力抽检测试,其测量报告作为最终验收资料的一部分永久存档。
  4.4安装钢板、水槽横料
  (1)完成幕墙测量放线及物料编排后,按照测设的参考线将幕墙单元的铝码托座安装至楼面的预埋件上。先点焊调节高低的角码,确认位置无误后拆下横料对角码实施满焊,烧焊工艺须达到国家标准。然后涂防腐防锈油,安装横料,调整标高。铝码的安装审查须全部记录。
  (2)在楼层中部或顶部制作吊重与悬挂支架轨道系统,供提升单元件到楼面和安装单元件用。轨道吊装系统的结构须经详细计算后交到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4.5安装单元前的准备
  (1)幕墙零件包装:所有幕墙单元零件以垛叠包形式固定于专用托架上并编号,以便于起重机提升作业。每个垛叠包均用塑料布密封。
  (2)单元件运抵现场后的二次运输及保管方法:用现场塔吊直接从货运车吊至每层装卸平台,保管时应不受雨淋,通风良好。
  (3)单元件安装前必须对楼面、梁进行防腐处理,涂防水沥青。
  (4)检查电动葫芦的安装及电源情况,检查钢丝绳、安全带、安全扣是否安全,并严格检查楼面铝码螺丝是否紧固。
  (5)明确单元件的安装顺序,检查锚固螺栓、密封胶和单元吊码。
  4.6幕墙单元安装顺序
  幕墙单元的安装作业大部分在楼面内进行,将幕墙单元从楼层内运出,在楼面边缘提升并装在所对应的外墙位置上。
我来说两句 ()
本月热门下载
建筑热门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北京毓宇天成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
>>&单元式幕墙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单元式幕墙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 & 一、单元式幕墙接缝的特点
&&&&&& & 元件式(元件单元式)幕墙的接缝均在一个整体杆件上,这个杆件挤压时就是一个整体杆件,上墙安装时先安装杆件,此时由于尚未安装面板,人可在外侧操作,对杆件进行调整、定位后固定,在杆件安装定位固定后再安装面板。 [7 |8 K$ K& Q6 M6 i4 u
  单元式幕墙在工厂已将单元组件制作完成,即面板已安装在单元组件框上,而单元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件安装在单元组件内侧,在吊装时单元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必须在内侧操作。单元组件间接缝靠相邻两单元组件相邻框对插组成组合杆完成接缝,即它不是在一个整体杆件上接缝,而是靠对插组成组合杆完成接缝。
  二、单元式幕墙技术特点
  由于单元式幕墙接缝构造上的特点,决定了单元式幕墙构造上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封口技术。
  单元式幕墙通过对插完成接缝,这样在上、下、左、右四个单元连接点上必然有一个四个单元组件对插件均不能到达的地方,此处必然有一个内外贯穿的洞,如何堵好这个洞是单元式幕墙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即在设计型材前就要将封口的构造设计好,在设计型材断面时就要将封口构造体现在型材上,挤压出的型材断面就包含有封口构造要求,如果在设计时不考虑好封口构造,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现在封口方法有两种类型:即横滑型和横锁型,横滑型是在下单元上框中设封口板,此封口板除了具有封口功能外,还是集水槽和分隔板(把竖框分隔成每层一个单元)。横滑型封口板嵌在下单元上框母槽内,它比上单元下框公槽大,上单元下框可以在封口板槽内自由滑动,在主体结构层间变位时原来上下一、一对齐的两单元组件,在主体结构层间变位影响下,上下两层发生相对位移,这时候上单元组件不再定位在原来对齐的下单元组件上框中,而有可能局部滑入相邻组件的上框,由于这种滑动,在地震中单元组件本身平面内变形比主体结构层间位移小。但在地震时单元式幕墙不像拟静力试验中只有同向运动而是随机运动,即在地震发生的最初阶段是同向运动,以后陆续发生异向运动,即相向运动和背向运动,相向运动时可能会发生相邻两单元接缝处杆件碰撞;背向运动时,相邻两单元接缝拉开,由于三维地震作用影响,拉开后恢复时杆件错位而碰撞,因此《高层钢结构设计施工规程》第九章规定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设计应考虑防碰撞问题。横滑型封口板的集水、排水功能比较成熟,如果设计得好,则可大大提高幕墙水密性能,即可以达到超高性能(2500Pa)水平。但这种封口板只能用于相邻两单元180度对插,即只能用于处于一个平面上的单元组件,如果两单元组件成折线或90度对插,封口板就无法使用,同时这种封口板搁在上框底板上,两相邻组件上框底板构造厚度部份封口板无法封口,要采用辅助封口措施(用胶带纸粘贴在竖框顶端形成底板,再注胶密封)。
  横锁型是在接缝处竖框空腔中设一个多功能插芯,这种插芯由两部份组成,对插的封口部份和一个向上开口其它五面封闭的集水壶组成,对插部份位于四单元交接处,集水壶位于下部,它集封口、集水、分隔于一身(分隔将横向空腔分成每一单元组件宽一单元),横锁型由于位于上下两单元交接处,将上下两单元组合成一个整体,左右相邻两单元不能滑动,且单元组件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它的平面内变形与主体结构的层间变位几乎相同。从试验情况看,它的集水排水功能尚不理想,但它可用于单元组件任何角度对插,且由于插芯将上下两单元固定,左右两单元组件不能运动,所以不会发生碰撞。
  2.收口技术。
  单元式幕墙单元组件间靠对插完成接缝,在安装时要横向按次序一一对插,当中不能留空位(因为对插接缝无法平推进入空位),最后一个单元如何与相邻两单元连接是一个难点,因为已安装固定的左右两单元组件之间距离净空比单元组件实际宽度要小,这个组件无法在水平方向平推进入空位,也不能先插一侧再插另一侧,这样在设计时,对最后一个单元组件的组装要考虑好接缝方法,(现在一般采用的方法为从上向下插最后一块或用先固定相邻两不带对插件的组件,定位固定后插入第三者完成接缝,第三者与单元组件要错位插接,达到互为封口),由于收口处理技术比较复杂,因此最好每层设一处收口点,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就确定好收口点位置及相应的收口方法,非设计收口部位不能中断安装过程而留空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全部土建工程而不是幕墙工程分部的施工组织设计)时,特别是总施工平面图设计时要注意到单元式幕墙横向一、一对插的特点,将施工机具布置在单元式幕墙收口部位,不能任意布置,因为高层建筑的塔吊、施工电梯等施工机具,每隔三层左右要和主体结构拉接一次,这些接拉件将使单元组件无法通过而中断安装,留下空位,要待这些机具拆除后才能收口,难度就相当大,即使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对采用单元式幕墙的建筑,在编制总施工组织设计时,总施工平面图要按单元式幕墙组装规律,将施工机具布置在单元式幕墙收口部位。
  3.单元式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与吊装
  单元式幕墙是靠两相邻单元组件在主体结构上安装时对插完成接缝的,这样它在构造和连接处理上与元件式(元件单元式)幕墙有着重大的区别。我们必须认识它的这些特点,才能做好单元式幕墙。
  在主体结构上安装单元式幕墙的连接件,要一个安装单元(全高或8-10个楼层)一次全部安装调整到位,用连接件的安装精度来保证单元式幕墙的安装质量,即单元式幕墙外表面的平整度是靠连接件的安装精度和单元式幕墙单元组件构造厚度的精度来保证的。
  单元式幕墙的单元组件在工厂已将面板(玻璃、铝板、花岗石板)装配好,它与主体结构的安装连接要在室内一侧操作(由于手无法穿过面板在外侧进行操作),因此内侧必须要有操作空间,这样对楼板与柱外边平齐(或柱外边突出楼板或实体墙)的建筑,如果单元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点布置在柱位(实体墙面)上,安装时操作难度很大。而当建筑立面上分格必须在柱位时,就要在设计上采取措施在柱宽以外楼板上设连接点,使连接点避开柱位。
  在柱位(实体墙面)上布置连接点,由于要使一个安装单元(全高或8-12个楼层)的所有连接件三向精度一次全部调整到位,就需用多个吊蓝(例如在实体墙面上安装调整连接件有时要在三个层面,每层配3-5个吊蓝)进行安装调整,这时安装调整连接件用的工时可能是吊装固定单元组件用的工时的3-5倍。而且由于组件内侧没有操作空间,要求连接件在三向全部达到位置要求的精度,且单元组件上的连接构件与连接件的配合要完全吻合才能在吊装时一次就位成功(这很难做到),如果主体结构上的连接件和单元组件上的连接构件的配合公差稍大,就无法顺畅安装到位,有时就要采用野蛮的敲、击方法迫使单元组件就位,即使这样也还会有部份组件无法完全安装到位。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连接件除安装精度要保证单元组件的安装质量外,还要在吊装固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节可能,也就是说连接件要具有三向六自由度(三维移动和三个方向转角)。它分两个阶段实施,即连接件在主体结构上安装时的高速和吊装过程中的微调。为保证单元式幕墙外表面平整度,在主体结构上安装连接件时要使Z方向一次完全到位,即连接件安装固定后不能有Z向位移,X、Y向要初步调整到位,且在设计连接件(单元组件上的连接构件)时,要使它们在安装过程中,在X、Y向能微量调整位移和X、Z向能微调转角,以使吊装就位能顺畅实施。调整到位后,在X方向,一侧要固定定位,另一侧要能活动并复位。
  单元式幕墙在吊装时,两相邻(上下、左右)单元组件通过对插完成接缝,它要求单元式幕墙用的铝型材不仅外观质量要完全符合GB5237的规定,而且还要提出补充要求,即对插件的配合公差和对插中心线到外表面的偏差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单元式幕墙单元组件上的连接构件与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连接件的固定与上述相邻单元组件对插同时进行,这样单元式幕墙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元件式(元件单元式)不一样,元件式(元件单元式)幕墙质量控制环节为杆(元)件制作(结构装配组件制作)和安装两(三)个环节,而单元式幕墙除了控制杆(元)件制作质量外,还要控制单元组件框制作、单元组件组装、在主体结构安装连接件的质量,最后才是吊装固定的质量控制。在单元组件组装时要特别强调单元组件上的连接构件的安装偏差,要使单元组件上的连接构件和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连接件的配合公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才能保证安装好的单元式幕墙外表面平整度等项指标达到幕墙质量要求,并且使吊装就位能顺畅实施。如果两者配合公差超过允许范围,则单元组件吊装就位过程很难做到顺畅,往往要采用一些野蛮方法进行敲、击迫使其勉强就位。这时连接构件在连接处发生位移,或迫使杆件挠曲后就位,这样单元组件就产生了装配应力或连接局部破损(松动),影响安全使用和寿命,同时影响安装后的整体质量,降低性能水平。
  三、按照雨幕原理(The Rain Screen Principle)进行对插接缝部位防水构造设计
  雨幕原理是一个设计原理,它指出雨水对这一层&幕&的渗透将如何被阻止的原理,在这一原理应用中其主要因素为在接缝部位内部设有空腔,在其外表面的内侧的压力在所有部位上一直要保持和室外气压相等,以使外表面两侧处于等压状态,其中提到的外表面即&雨幕&。压力平衡的取得是有意使开口处于敞开状态,使空腔与室外空气流通,以达到压力平衡。这个效应是由外壁后面留有空腔所形成,此空腔必须和室外联通才能达到上述目的,由于风的随机性造成的阵风波动亦需在外壁两侧加以平衡。
  大家知道,幕墙发生渗漏要具备三个要素:
  A.幕墙面上要有缝隙;
  B.缝隙周围要有水;
  C.有使水通过缝隙进入幕墙内部的作用。
  这三个要素中如果缺少一项目渗漏就不会发生(如果将这三个要素的效应减少到最低程度,则渗漏可降低到最小程度)。在外壁,水和缝隙是无法消除的,只有在作用上下功夫,通过消除作用来使水不通过外壁缝隙进入等压腔。在内壁,缝隙和作用(特别是压差)不能消除,要达到内壁不渗漏,则要使水淋不到内壁,这正好由外壁(雨幕)发挥的效应来达到,外壁内、外侧等压,水进不了等压腔,就没有水淋到内壁,内壁缝隙周围没有水,内壁就不会发生渗漏,这样单元式幕墙对插部位就不会有水渗入室内了。这个设计的核心原理就是外壁(雨幕)内、外侧等压,使雨水进不了等压腔,达到内壁缝隙周围无水,即在内壁消除渗漏三要素中水的因素来达到整体单元式幕墙接缝体系不渗漏。但是要达到完全等压是困难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做不到的,这是由于外壁上压力是由风引起的,这种由风引起的压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动态变化的。由阵风所形成的风压变化,使外壁两侧的压力随之变化。在阵风波动的瞬间,外壁内外两侧压力是不等的(即等压腔内压力与室外压力不相等),要通过空气流通来平衡,风压随高度增加,有时幕墙外表面也有局部(边角、顶部)呈负风压状态,当两个开口处风压不等或一处为正风压另一处为负风压时,等压腔内压力约为两个开口处风压(负风压)的平均值,雨水总是沿着压力降方向渗入,外侧压力大于等压腔压力的开口处就会有雨水渗入等压腔,因此应该考虑雨幕层(外壁)必然有少数偶然渗漏的可能,这样就要使已渗入等压腔的水即时排出至室外。这样单元式幕墙接缝处防水构造要在外壁具有防止大量雨水渗入的能力,对少量渗入等压腔的雨水能即时排出,使水淋不到内壁,在内壁消除渗漏三要素中水的因素,从而达到雨水不渗漏到室内的目的。还必须指出这仅是理论上阐述的原理,实际工程中要完全消灭渗漏三要素中任何一项是不容易做到的,但不是说我们就无能为力了,虽然不能到达完全消灭渗漏三要素中任何一项的目的,但可采取措施使渗漏三要素每一项减少到最最低程度。这样在学习国外经验,总结本国经验基础上,对单元式幕墙对插接缝处防水构造设计已有一套较成熟技术方案,好在横(竖)向接缝的外侧设置雨披,仅在两单元组件连接处留一个小开口,使等压腔与室外空气流通,以维持压力平衡,这样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自左到右一个连续的外壁(雨幕),雨披沿接缝全长阻止大量雨水渗入幕墙内部,仅开口处有少量雨水渗入,用封口板(集水槽)将沿竖框空腔下落的水分层集水并即时排至室外面板表面下泄,且排水孔远离缝,减少缝隙周围水的聚集。封口板又将杆件空腔分隔成较短的分隔单元,减少等压腔与室外压力差,从而减少通过开口渗入等压腔的雨水。增设外封口板,将沿板材(付框)构造厚度处竖向空腔(这个腔位于披水内侧与杆件组成的空腔外壁之间)分层分隔,使沿这个空腔下落的水分层排至室外,避免水沿全高下落愈往下水层愈厚的情况发生,减少这些水渗入等压腔的可能,同时外封口板将每层竖向接缝的开口遮挡成为向下的开口构造,使水无法长驱直入,而且保持空气流通,达到水不会由于重力作用或气流渗入等压腔的目的。采用这些构造的单元式幕墙经数次检测,其水密性均在2500Pa以上,即在室内外压差超过2500Pa时不发生严重渗漏,气密性达到。
  现在有人提出一种&新的防水方法&,他说:&新的防水方法是用疏导的方式,先引水入等压腔内,再引水流出墙体&。还有人提出和这一说法一脉相承的&幕墙等压原理&图,并企图列入规范来强行推广。殊不知等压腔压力等于室外压力,比室内压力要大得多。当等压腔内储存大量雨水后,水总是沿着压力降方向渗入,虽然水面到内壁缝隙有几毫米高度的距离,当内外压差为10Pa时,水面升高1mm;压差100Pa时,水面升高10mm;压差为1000Pa时,水面升高100mm;压差2500Pa时,水面升高250mm。而JGJ102规范第4.2.5条规定幕墙水密性在任何情况下应大于1000Pa(上海规定为1600Pa)。这样水面到接缝处的高度距离在大于100mm(160mm)才可避免渗漏,这样组合杆总高度将达到250mm以上,这种尺寸不可能实现。用这种理论指导单元式幕墙对插接缝防水构造设计,不是提高水密性,而是有意制造渗漏,万万不可采用。
  还必须指出单元式幕墙是采用雨幕原理进行对插接缝防水构造设计最理想型式的幕墙,全隐框幕墙一般只能采用密封工法进行水密性设计才能取得好效果。&
传 真: 010- 手机:&&Email:
公司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北刘工业区8号 北京毓宇天成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元式玻璃幕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