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科研论文:课程改革中幼儿活动空间的拓展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科研论文:课程改革中幼儿活动空间的拓展
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科研论文:课程改革中幼儿活动空间的拓展
:课程改革中幼儿活动空间的拓展摘要:课程改革使教学已从严格的分科教学中走出来,向整合方向发展,也从狭小的课堂走出来,向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方向发展。课程的实施需要家庭、社区、三方面力量的支持,不难发现我们的改革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活动空间的拓展。我们老师只有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才能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总结。正文:在目前所实行的课程改革教学中,更多的教学方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已从严格的分科教学中走出来,向整合方向发展,也从狭小的课堂走出来,向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方向发展。课程实施中,需要家庭、社区、幼儿园三方面力量的支持,不难发现我们的改革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活动空间的拓展。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课程的多样性,多样才会有选择,有选择才能有发展。创造了互动的条件——活动空间,幼儿才能有机会发现、探索,并有所行动。我觉得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总结。一、改变课的组织形式,让幼儿享有充分活动的空间。挖掘课堂教学的活动空间,必然对课的组织形式有所改变。在集体教学中可以适当突现个别化和小组合作化的学习形式,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如散文欣赏《春姐姐》组织活动,传统的教学流程很简单:欣赏——提问——欣赏——复述;富于改革后的教学流程:欣赏乐曲——欣赏散文——幼儿讨论——观看录像——再次欣赏配乐散文。相比之下,前一种组织形式,只满足极少部分幼儿学习的需要,更多的孩子对问题的想法只能埋藏在心里。而后一组则给了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它首先请幼儿互相讨论,自由发言,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或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孩子,使得每个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活动,并享受到参与所带来的快乐。可见,组织形式的不同,所带给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只有站在孩子需要的角度出发,才会将个别化与小组合作化的学习形式结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并与之并驾齐驱,使之相互交融、相互递进。二、创设丰富的环境,不断变换游戏材料,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对游戏重新进行剖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认识,游戏究其本质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在于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自愿地活动。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是以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因此,应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应重视引导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创设并提供幼儿表现和创造的适宜环境。首先,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步。游戏环境的创设可以跟主题进行,这样幼儿能把自己在其他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加以汇总,以新的组合方式把它们再现出来,这样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一种复习,更是在复习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捕捉幼儿的新兴趣点,挖掘新的游戏主题。其次,不断变换游戏材料。定期地更换或补充部分材料也是游戏空间得以拓展的一条新路径,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材料,往往会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尝试新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比如在“银行”中增添自动取款机,会让幼儿对领钱方式引起讨论。第三,拓展幼儿的活动范围也可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活动范围包括空间范围和人际交往范围。空间范围主要是参与平行班游戏活动和参与大班游戏活动。这种活动既可玩到本班不同的游戏,掌握一些新规则,还可增强孩子之间的相互约束力。三、的开辟,提供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机会,新辟出幼儿的活动空间。区域活动是教育改中摸索出来一种幼儿学习的新形式。区域活动这种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也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出现,给幼儿的活动以更多选择,也更加灵活。所有的决定均由幼儿而定,在这里他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进行,不必考虑到其他干扰因素,尽情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而幼儿的分散活动,也便于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能重点指导一两个幼儿,使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如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常出现困惑的幼儿,可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又如对认识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兴趣不浓的幼儿,应及时提出高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另外,区域活动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也较有深度。有益智、手工、表演、语言等内容,涵盖了五大领域的知识,而且有些内容是需要幼儿去探索发现的,因此这种学习决不是浮于表面,应该是不断向深处发展的,加深了学习的深度。如手工区的折纸活动,老师可准备各种难易程度不同的折纸图示,幼儿可按自己已有经验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进行折,待幼儿对简单的折纸任务完成后,老师再鼓励其选择稍难些的进行,如此逐步提高对幼儿的折纸要求,使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引出新的折纸内容,幼儿所获得的折纸知识也越渐丰富。四、让幼儿走向社会、融入自然,获得更多的活动机会,更广的活动空间。活动形式的不同,必然会需要不同的活动环境支持。《纲要》既丰富教师角色的内涵,又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从过去权威式的组织者、讲授者、管理者转变为幼儿活动中伙伴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育内容上,由过去单一领域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变为有机融合多领域内容的综合活动。在教育方法上,由过去的系统讲解、示范和训练转变为以问题或事物为中心的师生共同观察、研究、探索、发现的不断沟通、反馈的互动过程。这一系列的要求只有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才能让幼儿探索、发现,因此我们必然要从我们狭小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不断地走向社会,融入自然,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在实施动物世界这一主题,《蚂蚁》一课时,我将课安排在室外,交代此项活动的要求,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观察。在一段分散活动后集中幼儿,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发现,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里,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亲眼目睹,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同时在找蚂蚁的过程中幼儿又发现除了蚂蚁生活在草丛中,还有西瓜虫、蚱蜢等小动物也生活在里面,这样由蚂蚁这一活动引发出新的学习内容,无疑又拓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总之,课程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拓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也拓展了幼儿的思维,锻炼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对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会不断寻求各种新的学习方式来满足幼儿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可利用的各种空间,进行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相关幼教资料: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幼教资料
推荐幼教资料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专业化的教师观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吉林省扶余县新源镇中学(131200) 藏 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的一项必要选择。只有将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无数奋斗在第一线的人民教师的闪光思想汇集到一起,才能使课改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培养目标则对世界观,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关注,体现了现代中国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迎合我国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学习模式,提倡新的教学观,并着重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结果更重过程,关注学习更关注人,是以往千百年来世界各国教学改革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改革 转变旧理念 创造新式教学法 以学生为本
&&&&&&& 1 引言
&&&&&&& 社会在发展,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春风,吹遍了全国的座座校园。这场改革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历史意义。在这场课程改革实践中,每位奋斗在第一线上的教师都在扎实稳进的实践和推进,并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悟了其中的内涵,激活了课堂的活力和学生学习的潜能,还学生学习的乐趣。
&&&&&&& 2 目的任务
&&&&&&& 新课程不仅强调要学会学习,更强调做人的基础&&学会做人,尤其要求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传统的&双基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课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课程目标框架的价值取向,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以往历次课程改革都没有的。
&&&&&&& 本次课改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发挥其内在潜力,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而培养目标则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方法都进行了全面整体的表述,呈现出&以人为本&的新思想,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弹性去组织和把握自己的学习水平,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展示个性,为全方位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全面的学习经历和活动空间。
&&&&&&& 3 内容方式突显要求
&&&&&&& 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对现行课程的简单调整和修正,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是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倡导了一种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新课程内容的选择非常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也体现了&为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这一理念。从这一层上看,教学改革算是真正进入了教育的内核,成为教师和学生追求的主体,给教学带来了&解放&,而这种&解放&必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 在学习方式上,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形式是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一些学生仅会死记硬背,但创新意识不足,解决问题能力低下,他们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象既没有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也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教育,却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学生。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真正地发展。因此,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
新课标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尽管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但并非具备是我们所需求人才。新的教学观彻底改变了学生过去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等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理念。
&&&&&&& 4 师生活动赋予空间
&&&&&&& 师生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导者,共同开发课程开展过程,体现了课程的创生和开发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彼此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而师生的地位也有了彻底的改变,彼此成了&老师式学生&和&学生式老师&。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教学观相对传统的教学观点有了重大的突破。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赋予师生更多的开拓创新空间。对于师生而言,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在教师的帮助下,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教师现在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真正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交流是一种主体凸显,个性表现,共同分享,相互促进,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敢于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良好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更是知识增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使学生情感和责任感都充分得到了丰富和增强。
&&&&&&& 5 重结果更重过程
&&&&&&&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说明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科学角度出发,结果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或所需获得的一种状态;过程体现了该学科的探究方法与探究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整体内涵与思想,使学生的理智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比较和争论,得到的结论才富有意义,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和巩固。因此,新课程目标把探究问题的方法、过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创新成果与独特个性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接受到学习的主人。
&&&&&&& 6 关注学习也关注人
&&&&&&& 现行的很多教师在与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典型事件告诫我们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职,而新课程理念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内容,从科学的角度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以人为本有机结合,做为教育目标,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既是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以往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一定把握好这一重点。
&&&&&&& 7 结束语
&&&&&&& 新课程标准的逐年推进,一定会逐步深入到各地的各个学府中去,在每位教师每个同学中切实的得到体现,应用。但这要依赖于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愿我们的学生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能轻装前进,扬帆远航。
1 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 江山野.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教育研究,2003(9)
4 卢红.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5 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的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一: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二: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2501字)自2002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三: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1436字)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四:中学教师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2057字)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使得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高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第一次上新教材,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网络学习外省在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五: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804字)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本人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让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小编推荐: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相关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