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12℅的钒钛矿石品位检测售多少钱一吨

中观点:1、国际钢铁公司的市值/铁矿石资源系数在0.051 左右。2、国际大型钛公司的市值/资源系数为0.31 左右。3、国际大型钒公司的市值/资源系数为0.29左右。4、我们由此得到攀钢钒钛的资源价值重估市值为709.93亿,对应的股价为8.26元,极端成本估值406.49亿,对应的股价为4.73元表4:攀钢钒钛资源价值测算 科目 矿种
资源储量铁矿资源(含铁量)38.09亿吨
钛资源(TiO2)6.18亿吨
钒资源(V2O5)1862万吨平均品位
27.93万吨矿石价格
重估价510元/吨 元/吨(钛精矿 Ti=47% 660)
8~9万元/吨
(98% 11.6万)成本价(260元/吨)
成本价600元/吨
未知(以8万计算)纯金属价格
2857元/吨(1404元)
14.5万元/吨(18.6万)总价值
17145亿元(重估价5829亿元)
885.67亿元(重估435.24亿元)
405亿元(重估519.51亿)成本(2971.8)
成本(404.34)
成本(223.45)资源市值
874.39亿元(重估297.28)
274.56亿元(重估134.93)
117.45亿元(150.66)成本(151.56)
成本(125.35)
成本(64.8)卡拉拉铁矿磁铁矿资源量:25.18 亿吨(JORC标准)(平均品位34.1%)可采磁铁矿储量:9.775 亿吨(JORC 标准)(平均品位36.5%)
重估价4982亿元 成本价2540亿 50%的权益 资源市值(重估 254.12亿×0.5
成本129.55亿×0.5)合计 重估709.93亿 成本406.49亿 实际价值8.26元
最低价值4.73元 )相关信息:
1、新白马三期达产后,攀西地区铁精矿产能将提升至1500 万吨水平,若
红格南矿的归属权花落攀钢,则攀西地区产能扩张空间更加广阔。
2、鞍山地区后续注入铁精矿产能将达到 2000 万吨以上,目前托管工作正
在有序进行,从生产管理上为以后产权全面注入奠定坚实的基础。
3、卡拉拉矿一期 1000 万吨铁精矿产能达产已经基本确定在2013 年中期
以后,二期1600 万吨铁精矿产能预计将在2016 年完全释放。远景年
产能超过3000 万吨。
我国四川攀西钒钛磁铁矿区地处四川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钒钛磁铁矿分布集中区,分
布有红格、白马、太和、攀枝花四大矿田。已探明矿区共14 处,其中大型以上7 处、
中型7 处,截至2007 年底已查明的钒钛磁铁矿矿石储量101 亿吨,占我国同类型矿产
总储量的95%以上,占全国铁矿总储量的15%以上。
铁矿石业务目前主要由两个全资子公司攀钢矿业和鞍千矿业组成,总计铁精矿保有
储量24.5 亿吨,可采储量11.2 亿吨鞍钢集团承诺“本次重组完成后,将尽最大努力逐步促使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现有的铁矿石采选业务达到上市条件,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现有铁矿石采选业务符合上市条件且相关操作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在本次重组完成后5 年内将其注入攀钢钒钛”《关于避免与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函》。
鞍钢集团公司目前拥有齐大山矿、大孤山矿、眼前山矿、东鞍山矿、胡家庙子矿和弓长岭露天铁矿六座铁矿山,除了胡家庙子已经随着鞍千矿业已经注入外,另外五座矿山包括齐大山矿将陆续注入公司,鞍钢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矿山,下属铁矿已探明储量为88.7 亿。(目前为齐大山铁矿查明工业品位矿和低品位矿15.73 亿吨。)1 万吨钛材产能目前属于攀钢集团资产,后市存在注入预期。
万吨 钒钛磁铁原矿 钒钛铁精矿 钛精矿 钛渣 钒制品 钛白粉 海绵钛
云南滇中 475
6钛精矿:产能从目前50 万吨/年扩张至100 万吨/年,高钛渣:产能从目前18 万吨/年(预计2012 年实际产量5 万~6 万吨)扩张至36万吨.钛白粉:产能将从目前的12 万吨扩张至51 万吨,增长3.25 倍。公司子公司重庆钛业在四川长寿在建的1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是目前全国在建最大氯化法生产线。海绵钛:从产能从目前的1.5 万吨扩张至3 万吨。钛金属:从目前的1 万吨扩张至2 万吨。 综上可知大致整体翻番,钛产业目前15.10 亿元,变为30亿左右。
30×0.亿 据说攀钢提炼钒的话,只需要花5万块左右的成本就能获得一吨五氧化二钒;而从石煤里面提炼的话,大概要花8~10万.电解液里面需要多少五氧化二钒?大概是7~8公斤。每公斤五氧化二钒的提炼和提纯成本是150~400元之间,那么每千瓦时电解液的成本基本上就是1200元~3200元之间了。通常一立方米的电解液大概能存15~17kwh的电。电解液的成本就是每千瓦时2000元左右, 1吨1千瓦时是3万成本。公司目前具备铁精矿1330 万吨,钒制品2 万吨,钛精矿、高钛渣、二氧化钛产能51 万吨、18 万吨、12 万吨。2012 年
H1 铁矿石、钛产业、钒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84 亿元、15.10 亿元、12.62 亿元。1330万吨(2014年重估值20.35亿,成本值 10.37亿) 未来攀西1500+鞍山2000+拉卡拉+万吨(91.8,46.8)钛精矿、高钛渣、二氧化钛产能51 万吨、18 万吨、12 万吨 (2014年重估3.37亿,成本3.06亿
) 未来10万钛白粉,1.5万吨海绵钛等 大致翻番(30亿)
钒制品2 万吨(价格只增不减按12年价格 12.62亿)
500万吨钒电池( 1500亿)
矿山采掘业(行业)
钛原料及化工行业(行业)
钒产业(行业)
其他(行业)
(金属镁,稀土等)目前(20.34×0.41+3.37×0.204+12.62×0.0746)= 8.33+ 0.69+0.94=9.96亿/85.9=0.11亿
未来 (91.8×0.41+30×0.204+.0746)= 37.63+ 6.12+111.9=155.65亿/85.9=1.81元
拉卡拉只有50%权益,要减去1200万吨,合计18.36亿×0.41=7.53亿 更正后为1.72元
钒电池比较没谱(但是想象空间巨大),暂不计入价值,2016年前可以预计的利润有 37.63+6.12+0.94*2=45.63/85.9= 0.53元 权益更正后为0.444元
2016年后成长性仍然出色,给予20倍估值,价值8.87元。目前矿山总价值为2亿×0.5=9274.76(合计108元每股)综合来看,000629的按目前资源估算的合理价格应该是8元以上,成本生产的情况下为4.73元。目前的价格极度低估,未来两年内至少上涨3倍是可以预期的。如果钒电池上马,更打开未来的想象空间。捧场收藏31推荐19加油券0/2咖啡卡已有2人捧场该主贴该主贴捧场总积分:200积分神秘嘉宾100积分股尘100积分捧场席位捧场席位捧场席位捧场席位捧场席位相关股票: sz000629
关联标签:相关报告:1:攀钢钒钛(sz000629)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2:攀钢钒钛(sz000629)剥离卡拉拉,助力全年扭亏 3:攀钢钒钛(sz000629)卡拉拉并表及减值损失增加,全年业绩大幅亏损 4:攀钢钒钛(sz000629)三季度下滑符合预期,基本面尚未见底
more&&&【 · 原创: 心若太极
11:43只看该作者(-1)】捧场
点亮(0) 咖啡卡
不管怎么说,这股明显是超低价的资源王者,比中铝啥的强多了[沙发]@Ta
淘股宝一周订阅:铸就市场作手—第2期发起者:铸就市场作手预期盈利:10.0% 基本面在发生重大质变的资产重组预期的票发起者:涨停lqs0610预期盈利:10.8% 技术选股184发起者:zhz001预期盈利:50.0% 自由之翼282号发起者:自由之翼预期盈利:10.0%【 · 原创: 心若太极
11:44只看该作者(-1)】捧场
点亮(1) 咖啡卡
关键是符合盘面的主流[板凳]@Ta【 · 原创: zjtiger
11:45只看该作者(-1)】捧场
点亮(0) 咖啡卡
下午突破2.75说明强势,等了!!![地板]@Ta【 · 转贴 xixi2020
13:22只看该作者(-1)】捧场
点亮(0) 咖啡卡
钒钛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制定并颁布《规划》有什么重大意义?
  钒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和化工等行业,大部分作为合金元素和添加剂使用,可再生能力弱。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钒钛消费量的快速增长,钒钛产业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粗放、产品档次低、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能力过大等。由于长期缺乏政策的引导,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了钒钛产业以及钢铁、有色等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亟待予以规范引导。  针对钒钛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红格多元素共生矿的综合利用难题,国务院非常重视。2010年7月,为落实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委会同有关单位,经认真研究后,提出了要组织力量编制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当年10月,我委在京组织召开了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组成的规划编制小组,正式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后,规划编制小组进行了广泛座谈和深入调研,规划初稿形成后,又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数易其稿,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于今年7月29日正式行文下发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银监会和电监会对规划编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河北、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发展改革委,承德市、攀枝花市、凉山州、昆明市、楚雄州、十堰市、咸宁市等地市,钢铁协会钒业分会、有色协会钛锆铪分会、涂料协会钛白粉分会等行业协会,以及众多企业、科研院所积极配合和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多位业内专家也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指导。可以说,规划编制的过程是一个各方参与、形成共识的过程;同时,编制小组通过深入调研,理清了思路,准确把握了钒钛产业的发展趋势,比如承德、攀枝花、西昌等地在钒钛资源利用方面都探索了一些技术路线和管理办法,规划将各地的做法梳理后,上升到国家层面加以推广和产业引导。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钒钛资源产业发展首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规划,它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钒钛产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规划注重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发布的一些重大规划相衔接,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现状。规划着重强调综合利用,明确提出了资源回收率等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指标;重点突出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明确提出准入门槛,包括技术经济、工艺装备、节能环保等标准和要求;着力加强资源保护,严格控制资源开发总量及多伴生资源的封存保护;保障措施切实到位,金融、土地、电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此外,规划还明确规定了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发展什么,对限制盲目增加产能和淘汰落后也有具体的要求。可以肯定,《规划》的颁布将会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强化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钒钛产业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由钒钛资源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理解钒钛产业的发展目标?  综合分析我国钒钛产业现有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和“十二五”期间钒钛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规划》提出“到2015年,钒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设可持续发展钒钛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总目标,并在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发展方式、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  产业布局方面。当前,攀西、承德地区以资源为依托初步形成基地雏形,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要建成四川攀西、河北承德、云南滇中三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基地,并依托基地内已有企业,加大创新转化,延长产业链,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引领行业发展。对基地外的企业本着择优扶强的原则,有选择的支持。  产业规模和产品结构方面。基于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条件,产业发展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三大基地内钒钛制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均超过50%。产品结构调整以满足下游行业高端产品需求为重点,发展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高档钛白粉、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提高关键品种自给率。  产业发展方式方面。针对当前钒钛资源利用率不高、将钒钛磁铁矿用作普通铁精矿的情况普遍、矿物中的大量伴生稀贵金属未回收利用等现象,《规划》突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先进企业实际生产水平并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提出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主要共伴生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同时对钛铁矿、高钛渣、海绵钛、含钒石煤等提出了具体的综合利用指标要求,这是钒钛资源利用的基本指标,也是政府核准备案项目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力争在影响我国钒钛产业发展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上取得新突破,打破国外对尖端技术的封锁和垄断。  节能减排方面。钒钛产业涉及钢铁、有色等多个行业,属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资源,而且还产生大量废渣、废气、废液体。为此,《规划》要求,“十二五”末期,实现污染物100%达标排放,万元产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这是所有钒钛企业发展必须落实的约束性目标,也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  总之,《规划》提出的总目标与各分项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偏废,为此,需要各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  为什么选择建设攀西、承德和滇中三大钒钛产业基地?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是指具有钒钛资源优势,拥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力量和技术实力,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规划》提出建设攀西、承德和滇中三大钒钛产业基地,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已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钛产业基地,特别是攀钢集团已成长为行业领头企业。2011年,攀西地区生产钒钛磁铁矿原矿5700万吨、钒钛铁精矿1900万吨、钛精矿195万吨、钒渣31万吨、钒制品3.3万吨、钛白粉25万吨、海绵钛0.16万吨。  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以贫矿为主,储量巨大,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已形成一定基础,承钢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钒钛生产企业。2011年,承德地区生产钒钛磁铁矿原矿2.983亿吨(含2.833亿吨超贫矿)、钒钛铁精矿2449万吨、钛精矿29万吨、钒渣21.8万吨、钒制品1.68万吨、高钛渣3.7万吨。  云南省滇中地区资源主要是钛铁矿,区域内云冶新立、云铜钛业、昆钢云南钛业等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已建成或即将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钛产品生产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11年,滇中地区生产钛铁矿原矿475万吨、钛精矿20.3万吨、高钛渣9.5万吨、钛白粉5.6万吨、海绵钛0.05万吨、钛材0.2万吨。  上述三个地区是目前我国钒钛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由于长期缺乏政策引导,存在资源开发粗放、大矿小开、一矿多开、采富弃贫、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区域内资源回收率偏低,部分企业没有回收钛;没有形成与资源开发相适应的钒钛产业规模;部分钒钛铁精矿被销往没有提钒能力的企业当作普通铁精矿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出现了一批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因此,为进一步加强钒钛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结构升级、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钒钛产业基础、技术水平、资源、能源、物流、环境、市场等因素,《规划》提出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整顿开发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适度开发滇中地区钛铁矿资源,建成攀西、承德、滇中三大产业基地。  三大基地的产业规模分别为:攀西基地立足于已有的攀钢集团、重钢集团西昌矿业公司、四川达钢等企业,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钒钛铁精矿2500万吨、标准钒渣60万吨、钒制品4.65万吨、钛精矿240万吨、钛白粉80万吨、海绵钛4万吨、钛材1.5万吨生产能力。承德基地立足于已有的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钒钛铁精矿1800万吨、标准钒渣55万吨、钒制品4.35万吨、钛精矿78万吨、钛白粉12万吨、海绵钛2万吨、钛材1万吨生产能力。滇中基地立足于已有的云冶新立、云铜钛业、云南钛业等企业,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钛精矿43万吨、钛白粉12万吨、海绵钛2.5万吨、钛材2万吨生产能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基地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地域概念,以基地资源为依托、由基地资源开发企业投资或控股的区域外资源利用与深加工企业也属于产业基地范畴。  通过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钒钛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整合重组基地内企业;有利于形成与资源开发规模相适应的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有利于培育集资源开发、冶炼、深加工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引领钒钛产业发展。  为何考虑选择湖北一家企业作为含钒石煤清洁生产试点?  我国47%的钒资源赋存在石煤中,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含钒石煤的开发利用对我国钒资源的保障和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含钒石煤的利用起步较早,传统石煤提钒采用氯化钠焙烧酸浸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氯气、氨气、废酸、废渣,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甚至造成厂区附近寸草不生,因此,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禁止采用钠化提钒。  近年来,我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相继开发探索了石煤提钒新工艺,特别是湖北省一些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在钒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工艺实现产业化,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存在生产成本高、钒回收率偏低等问题,废渣废酸综合利用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工艺尚不成熟。因此,《规划》提出在湖北省选择一家企业作为含钒石煤提钒清洁生产试点,给予重点支持,待工艺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规划》为什么要加强综合利用和资源保护?  我国钒钛资源多以钒钛磁铁矿等共伴生矿形式存在,部分还伴生铬、钴、镍等大量其他有价金属元素。但长期以来,钒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采富弃贫、伴生金属回收率低甚至不回收、钒钛磁铁矿未进行提钒处理等问题,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产业粗放发展特征明显。  近年来,随着钒钛制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表观消费量大幅上升,资源保障能力逐渐降低,资源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加之钒钛制品很多作为添加剂使用,钒制品90%用于钢铁生产的合金元素,钛制品大部分以钛白粉的形式添加到涂料、燃料、医药和食品中,基本不具备可再生性。如果不注重资源保护,我国钒钛资源产业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受我国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承德超贫钒钛磁铁矿和云南等地的钛铁矿砂矿都是8-10吨原矿生产1吨精矿,尾矿及废弃物产生量大,对植被及生态的破坏严重,资源开发保护和环境友好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攀枝花红格矿共伴生的有价金属元素,尚未实现规模化回收应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开发红格矿将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现状,规划明确提出了如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等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加强对尾矿和钒钛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这些目标、任务和措施必将有效提高钒钛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规划还要求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着力做好资源保护工作,立足国内市场,控制资源开发总量,严格控制提钒钢规模,部分矿区实行封闭保护。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发利用海外资源。这些举措对保护宝贵的钒钛资源、实现钒钛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对使用钒钛铁精矿提出哪些要求?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政策要求,结合国内钒钛铁精矿冶炼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规划》对采用“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冶炼提钒工艺给予明确规定,即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200立方米、吨铁钒钛铁精矿配比70%以上,提钒转炉公称容量达到1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对采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处理钒钛铁精矿的提钒企业,其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高炉-转炉流程,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钒钛铁精矿使用,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回收金属资源,引导涉钒钛钢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由于近年来钢铁产能释放较快,铁矿石需求旺盛,攀西和承德地区均有部分钒钛铁精矿流向钢铁企业用作普通铁精矿使用,对尾矿和废弃物也未进行有效处理,造成钒资源的严重浪费。据统计,2011年攀西和承德地区生产钒钛铁精矿4349万吨,其中流向攀钢、承钢、达钢等具有提钒能力的钢铁企业实现提钒的仅2198万吨,其余2151万吨均作为普通铁精矿流向不具备提钒能力的钢铁企业使用,造成了钒资源的损失,折算每年浪费钒资源(以五氧化二钒计)约5万吨。  因此,为保护珍贵的钒资源,《规划》要求严禁将钒钛铁精矿作为普通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对共伴生铬、钴、镍等稀有金属的钒钛铁精矿,要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同时,要做好尾矿和废弃物的安全存放,待回收技术成熟后,再回收其中的有价值金属资源。《规划》对产业基地项目准入提出了哪些技术标准?  长期以来,钒钛产业没有准入门槛,开发利用不受条件约束,急功近利现象普遍,从而出现资源开发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落后产能比重高、产品深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钒钛产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一个严格的技术准入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规划》在总结和借鉴国外钒钛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特点、兼顾与现有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相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钒钛产业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装备准入标准,体现了产业进步的要求,符合当今世界钒钛产业的发展趋势。准入要求主要包括:(1)钒钛磁铁矿利用项目年采选能力不低于300万吨且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选钛工序,选矿钒资源回收率不低于90%(低品位难选冶矿不低于50%),钛资源回收率不低于20%,铬、钴、镍等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使用钒钛铁精矿必须以钒资源回收为前提。采用“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工艺,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200立方米、吨铁钒钛铁精矿配比70%以上,提钒转炉公称容量达到1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采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年处理钒钛铁精矿达到6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低于“高炉炼铁-转炉提钒”流程。(2)新建五氧化二钒生产装置单线年生产能力不低于30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尾渣综合利用。(3)新建高钛渣生产线须采用25000千伏安以上封闭式/半封闭式电炉,酸溶渣吨渣电耗2300千瓦时以下,氯化渣吨渣电耗2800千瓦时以下。(4)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及以上,单线年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上。鼓励新建、改扩建氯化法钛白粉项目,配套建设大型氯碱装置、空分装置,钛回收率不低于92%。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配套建设硫酸制备装置和废酸及亚铁综合利用装置,符合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钛回收率不低于83%。(5)新建海绵钛装置年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上,须采用全流程工艺,配套镁电解多级槽及镁氯闭路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吨产品能耗7吨标准煤以下。  应该说,《规划》确定的钒钛资源开发和后部加工的生产规模、设备选型、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要求都是行业准入的最基本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准入标准,这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钛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规划》允许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是否矛盾?  2011年,我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164.2万吨,其中国产181.2万吨,进口22.8万吨,出口39.8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为210万吨。根据统计,我国现已形成钛白粉产能262万吨/年,在建产能200万吨/年,合计超过460万吨/年,未来一段时间内钛白粉产能将呈严重过剩局面。  受高钙镁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尚未完全掌握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钛白粉生产以硫酸法工艺为主,其产能占钛白粉总产能的98%以上。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产品档次不高,质量不稳定,现有生产线中存在大量的落后装置,很多没有配套废酸处理装置,废渣利用困难,环境污染严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将“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装置”列为产业结构调整限制类,不允许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项目。  《规划》在市场准入中提出“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主要考虑到国外在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上对我国实行封锁,我自主研发尚需一段时间,并不具备普及的条件基础,加之现有硫酸法生产线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规划》允许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加大投入,在不新增产能的前提下,对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配套建设硫酸制备装置和废酸、硫酸亚铁综合利用装置,使其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综上,《规划》在设置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对已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改造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并不矛盾,是对后者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攀枝花红格矿南矿区暂实行封闭保护的原因?  红格矿是攀西地区资源储量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分为南、北两个矿区。与周边的攀枝花矿、白马矿等资源不同,红格矿除富含铁、钒、钛等金属外,还共伴生铬、镍、钴等金属,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特大型多元素共生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以伴生的铬元素为例,红格南矿区Cr2O3品位达0.34%,铬资源储量十分可观,对我们这样一个不锈钢消费量大、铬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实现南矿区铬资源的规模化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红格矿矿物种类多,矿石结构复杂,选冶分离矿石中的铁、钒、钛、铬、镍、钴等金属技术难度大,是一项待攻克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其综合开发利用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红格矿的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期间随着资源价格的上涨,矿区内小采矿企业和小选矿厂一度超过30家。由于小企业工艺装备落后,乱采滥挖、无序开采现象严重,其中伴生金属除部分钛元素回收外,钒、铬、镍、钴等基本没有进行回收利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粗放开发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四川省和攀枝花市对红格矿的开发进行了清理整顿,对矿权加以集中整合。北矿区交由龙蟒矿冶公司整合矿区内其他采矿企业后,独家进行开采;南矿区由当地政府收购已有采矿权后,停止开采,实行封闭性保护。  随着资源战略价值的日趋凸显,近年来,攀钢、龙蟒矿冶公司等企业加快对红格矿选冶分离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国家也给予大力支持,安排了多个专项资金。目前已攻克多个技术难题,但距产业化还有不少的关键技术瓶颈,工艺技术尚不成熟。因此,为了确保红格矿南矿区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金属资源,《规划》提出在铬、镍、钴等共伴生金属资源实现规模化回收之前,南矿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暂实行封闭性保护。  如何落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  综合考虑国内外钒钛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末要力争淘汰的技术和装备,包括:(1)年采选钒钛磁铁矿原矿规模100万吨及以下和没有配套选钛工艺的选矿项目;(2)年生产能力1000吨及以下五氧化二钒生产线;(3)平窑焙烧石煤提钒生产线;(4)敞口式高钛渣电炉;(5)单产5吨/炉以下的钛铁熔炼炉;(6)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及以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7)年生产能力1.5万吨及以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8)年生产能力5000吨以下海绵钛生产线;(9)无完善三废处理或处理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钒钛生产设备。  除上述要求外,钒钛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还应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对涉及的落后技术和装备一并予以淘汰,如:“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工艺中需考虑淘汰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炉等落后装备。限期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是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改善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统筹安排、有序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规划内容。《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已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国土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金融机构不提供贷款或其他形式的授权支持、环保部门不予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节能审核部门不予出具节能审查意见、投资管理部门不得核准或备案。同时,要充分发挥要素资源的配置作用,在供电、用水、融资等方面对合规优势企业予以支持,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对落后产能企业取消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电力、水资源的供应价格,形成市场倒逼机制,促使其改造升级或退出市场。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将密切配合,加强土地、环保、节能、安全、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切实将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为什么提出要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攀西地区资源富集,搞好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资源瓶颈约束的日益加剧,攀西地区的资源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攀西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从产业布局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在技术、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2月颁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6号)明确指出要鼓励四川攀西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提出建设攀枝花钒钛钢铁综合利用基地。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进一步提出把攀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并对开发方向提出了原则要求。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攀西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初具规模,为将来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了推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建设,2010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了《关于恳请批准设立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复函同意四川省开展“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前期工作,要求对试验区开发进一步调研论证、制定详细规划、细化政策建议、开展矿产资源环境评价和生态评价等工作。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以及区域内重点企业根据要求,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包括:加强战略资源保护,组织实施重点矿区规范整顿和整装勘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区域规划环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协调推进科技攻关;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动资源开发利用上档升级;改善试验区发展环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试验区前期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四川省人民政府在申报建设国家级试验区的同时,已初步制定了建设规划方案。下一步,试验区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特别是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两地政府要打破地理区域限制,积极研究探索资源开发模式、要素优化配置、利益协调分配、资源补偿和生态环保机制,共同合作开发,互惠互利,待试验区正式获批后,积极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先试先行,切实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综上,《规划》统筹考虑了攀西地区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试验区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明确提出: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规划》为什么强调钒钛产业要重点突出自主创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部分关键产品生产、技术研发、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方面,并没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明显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钒功能材料、高档金红石型和专用钛白粉、高品质钛及钛合金等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实物质量不高,有的还处在研发起步阶段;大量冶炼及产品深加工核心技术装备仍然依靠进口;一批适应我国资源特点的关键生产工艺尚不成熟,如红格矿、含钒石煤资源的开发利用仍未掌握,这些都严重滞约了我国钒钛产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钒钛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其技术优势,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出口或在我国合资、独资建厂,扩大在我国钒钛产品市场的份额。在尖端技术方面,一些国外公司人为设置技术壁垒,对我国实行封锁或限制,想依靠引进核心技术来带动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希望渺茫,钒钛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只有自力更生,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因此,《规划》把自主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的研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力争突破钒钛资源高端产品关键生产技术和钒钛材料应用技术的瓶颈。可以说,《规划》明确了走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这是提高我国钒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现由钒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的主要标志。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受我国资源特点和技术现状影响,我国钒制品加工所需的钒资源主要是通过钒钛磁铁矿—高炉炼铁—转炉提钒以及后续加工实现,即钒主要作为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伴生金属加以回收利用。目前,攀西和承德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已形成2800万吨提钒炼钢能力(其中攀西地区1500万吨、承德地区1300万吨),可以满足9万吨钒制品对钒渣(115万吨)的需求。预计到2015年,我国钒制品表观消费量将达到9.5万吨,因此,现有提钒钢能力即可满足90%以上的钒制品需求,无需再新增提钒钢产能。  当前,我国已形成9亿多吨粗钢生产能力,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效益不景气。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钢铁产业健康发展,严格控制钢铁生产能力,要在不新增产能的前提下进行钢铁产业调整和结构优化。  因此,根据提钒工艺技术现状和钢铁产业政策要求,《规划》对钒钛磁铁矿的开采和提钒钢生产规模都有明确的总量限制,其目的就是依托基地内现有企业已形成的提钒钢生产能力实现钒制品的规划目标,不布新点,严禁借提钒名义新增炼钢产能,切实引导钒钛产业及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为什么要加强综合利用和资源保护?我国钒钛资源多以钒钛磁铁矿等共伴生矿形式存在,部分还伴生铬、钴、镍等大量其他有价金属元素。但长期以来,钒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采富弃贫、伴生金属回收率低甚至不回收、钒钛磁铁矿未进行提钒处理等问题,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产业粗放发展特征明显。  近年来,随着钒钛制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表观消费量大幅上升,资源保障能力逐渐降低,资源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加之钒钛制品很多作为添加剂使用,钒制品90%用于钢铁生产的合金元素,钛制品大部分以钛白粉的形式添加到涂料、燃料、医药和食品中,基本不具备可再生性。如果不注重资源保护,我国钒钛资源产业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受我国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承德超贫钒钛磁铁矿和云南等地的钛铁矿砂矿都是8-10吨原矿生产1吨精矿,尾矿及废弃物产生量大,对植被及生态的破坏严重,资源开发保护和环境友好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攀枝花红格矿共伴生的有价金属元素,尚未实现规模化回收应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开发红格矿将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现状,规划明确提出了如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等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加强对尾矿和钒钛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这些目标、任务和措施必将有效提高钒钛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规划还要求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着力做好资源保护工作,立足国内市场,控制资源开发总量,严格控制提钒钢规模,部分矿区实行封闭保护。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发利用海外资源。这些举措对保护宝贵的钒钛资源、实现钒钛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对使用钒钛铁精矿提出哪些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政策要求,结合国内钒钛铁精矿冶炼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规划》对采用“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冶炼提钒工艺给予明确规定,即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200立方米、吨铁钒钛铁精矿配比70%以上,提钒转炉公称容量达到1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对采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处理钒钛铁精矿的提钒企业,其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高炉-转炉流程,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钒钛铁精矿使用,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回收金属资源,引导涉钒钛钢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近年来钢铁产能释放较快,铁矿石需求旺盛,攀西和承德地区均有部分钒钛铁精矿流向钢铁企业用作普通铁精矿使用,对尾矿和废弃物也未进行有效处理,造成钒资源的严重浪费。据统计,2011年攀西和承德地区生产钒钛铁精矿4349万吨,其中流向攀钢、承钢、达钢等具有提钒能力的钢铁企业实现提钒的仅2198万吨,其余2151万吨均作为普通铁精矿流向不具备提钒能力的钢铁企业使用,造成了钒资源的损失,折算每年浪费钒资源(以五氧化二钒计)约5万吨。因此,为保护珍贵的钒资源,《规划》要求严禁将钒钛铁精矿作为普通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对共伴生铬、钴、镍等稀有金属的钒钛铁精矿,要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同时,要做好尾矿和废弃物的安全存放,待回收技术成熟后,再回收其中的有价值金属资源。《规划》对产业基地项目准入提出了哪些技术标准?长期以来,钒钛产业没有准入门槛,开发利用不受条件约束,急功近利现象普遍,从而出现资源开发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落后产能比重高、产品深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钒钛产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一个严格的技术准入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规划》在总结和借鉴国外钒钛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特点、兼顾与现有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相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钒钛产业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装备准入标准,体现了产业进步的要求,符合当今世界钒钛产业的发展趋势。准入要求主要包括:(1)钒钛磁铁矿利用项目年采选能力不低于300万吨且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选钛工序,选矿钒资源回收率不低于90%(低品位难选冶矿不低于50%),钛资源回收率不低于20%,铬、钴、镍等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使用钒钛铁精矿必须以钒资源回收为前提。采用“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工艺,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200立方米、吨铁钒钛铁精矿配比70%以上,提钒转炉公称容量达到1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采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年处理钒钛铁精矿达到6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低于“高炉炼铁-转炉提钒”流程。(2)新建五氧化二钒生产装置单线年生产能力不低于30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尾渣综合利用。(3)新建高钛渣生产线须采用25000千伏安以上封闭式/半封闭式电炉,酸溶渣吨渣电耗2300千瓦时以下,氯化渣吨渣电耗2800千瓦时以下。(4)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及以上,单线年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上。鼓励新建、改扩建氯化法钛白粉项目,配套建设大型氯碱装置、空分装置,钛回收率不低于92%。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配套建设硫酸制备装置和废酸及亚铁综合利用装置,符合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钛回收率不低于83%。(5)新建海绵钛装置年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上,须采用全流程工艺,配套镁电解多级槽及镁氯闭路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吨产品能耗7吨标准煤以下。应该说,《规划》确定的钒钛资源开发和后部加工的生产规模、设备选型、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要求都是行业准入的最基本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准入标准,这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钛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允许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是否矛盾?2011年,我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164.2万吨,其中国产181.2万吨,进口22.8万吨,出口39.8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为210万吨。根据统计,我国现已形成钛白粉产能262万吨/年,在建产能200万吨/年,合计超过460万吨/年,未来一段时间内钛白粉产能将呈严重过剩局面。受高钙镁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尚未完全掌握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钛白粉生产以硫酸法工艺为主,其产能占钛白粉总产能的98%以上。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产品档次不高,质量不稳定,现有生产线中存在大量的落后装置,很多没有配套废酸处理装置,废渣利用困难,环境污染严重,在国家发改委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将“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装置”列为产业结构调整限制类,不允许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项目。《规划》在市场准入中提出“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主要考虑到国外在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上对我国实行封锁,我自主研发尚需一段时间,并不具备普及的条件基础,加之现有硫酸法生产线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规划》允许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加大投入,在不新增产能的前提下,对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配套建设硫酸制备装置和废酸、硫酸亚铁综合利用装置,使其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综上,《规划》在设置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对已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改造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并不矛盾,是对后者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攀枝花红格矿南矿区暂实行封闭保护的原因?红格矿是攀西地区资源储量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分为南、北两个矿区。与周边的攀枝花矿、白马矿等资源不同,红格矿除富含铁、钒、钛等金属外,还共伴生铬、镍、钴等金属,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特大型多元素共生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以伴生的铬元素为例,红格南矿区Cr2O3品位达0.34%,铬资源储量十分可观,对我们这样一个不锈钢消费量大、铬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实现南矿区铬资源的规模化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红格矿矿物种类多,矿石结构复杂,选冶分离矿石中的铁、钒、钛、铬、镍、钴等金属技术难度大,是一项待攻克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其综合开发利用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红格矿的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期间随着资源价格的上涨,矿区内小采矿企业和小选矿厂一度超过30家。由于小企业工艺装备落后,乱采滥挖、无序开采现象严重,其中伴生金属除部分钛元素回收外,钒、铬、镍、钴等基本没有进行回收利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粗放开发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四川省和攀枝花市对红格矿的开发进行了清理整顿,对矿权加以集中整合。北矿区交由龙蟒矿冶公司整合矿区内其他采矿企业后,独家进行开采;南矿区由当地政府收购已有采矿权后,停止开采,实行封闭性保护。  随着资源战略价值的日趋凸显,近年来,攀钢、龙蟒矿冶公司等企业加快对红格矿选冶分离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国家也给予大力支持,安排了多个专项资金。目前已攻克多个技术难题,但距产业化还有不少的关键技术瓶颈,工艺技术尚不成熟。因此,为了确保红格矿南矿区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金属资源,《规划》提出在铬、镍、钴等共伴生金属资源实现规模化回收之前,南矿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暂实行封闭性保护。如何落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综合考虑国内外钒钛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末要力争淘汰的技术和装备,包括:(1)年采选钒钛磁铁矿原矿规模100万吨及以下和没有配套选钛工艺的选矿项目;(2)年生产能力1000吨及以下五氧化二钒生产线;(3)平窑焙烧石煤提钒生产线;(4)敞口式高钛渣电炉;(5)单产5吨/炉以下的钛铁熔炼炉;(6)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及以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7)年生产能力1.5万吨及以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8)年生产能力5000吨以下海绵钛生产线;(9)无完善三废处理或处理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钒钛生产设备。除上述要求外,钒钛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还应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对涉及的落后技术和装备一并予以淘汰,如:“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工艺中需考虑淘汰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炉等落后装备。限期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是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改善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统筹安排、有序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规划内容。《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已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国土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金融机构不提供贷款或其他形式的授权支持、环保部门不予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节能审核部门不予出具节能审查意见、投资管理部门不得核准或备案。同时,要充分发挥要素资源的配置作用,在供电、用水、融资等方面对合规优势企业予以支持,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对落后产能企业取消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电力、水资源的供应价格,形成市场倒逼机制,促使其改造升级或退出市场。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将密切配合,加强土地、环保、节能、安全、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切实将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为什么提出要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西地区资源富集,搞好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资源瓶颈约束的日益加剧,攀西地区的资源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攀西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从产业布局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在技术、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2月颁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6号)明确指出要鼓励四川攀西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提出建设攀枝花钒钛钢铁综合利用基地。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进一步提出把攀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并对开发方向提出了原则要求。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攀西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初具规模,为将来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了推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建设,2010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了《关于恳请批准设立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复函同意四川省开展“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前期工作,要求对试验区开发进一步调研论证、制定详细规划、细化政策建议、开展矿产资源环境评价和生态评价等工作。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以及区域内重点企业根据要求,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包括:加强战略资源保护,组织实施重点矿区规范整顿和整装勘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区域规划环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协调推进科技攻关;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动资源开发利用上档升级;改善试验区发展环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试验区前期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四川省人民政府在申报建设国家级试验区的同时,已初步制定了建设规划方案。下一步,试验区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特别是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两地政府要打破地理区域限制,积极研究探索资源开发模式、要素优化配置、利益协调分配、资源补偿和生态环保机制,共同合作开发,互惠互利,待试验区正式获批后,积极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先试先行,切实起到带动示范作用。综上,《规划》统筹考虑了攀西地区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试验区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明确提出: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什么要培育发展高端产品市场?我国是钒钛生产和消费大国,产品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所生产的品种大多数属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术创新能力基础弱,粗放型发展明显;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海洋工程、大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等下游行业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有限,长期以来,这部分需求很多依赖进口解决。但近年来,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端钒制品、钛及钛合金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要求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实现高端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反过来,钒钛产业能为下游行业提供高端产品,也必将促进下游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培育高端产品市场,要求钒钛产业加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力度,降低成本,替代低档、落后产品,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如使用III级钢筋比II级钢筋可降低钢材消耗15%左右,IV级螺纹钢筋比II级钢筋可节约钢材30%左右。为此,《规划》提出:培育高端产品市场,开展钒电池开发、高品质钒钢和海洋工程、大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用钛及钛合金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和普及 400MPa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扩大钒基合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第5楼]
潜艇和航母以及航空,都需要材质的刚度,强度,防锈蚀。高寒地段的高铁防变形,医学用的钛金做钢板等。所以,谁有钒钛谁就是未来股市的一颗星。
5.4一字涨停!
梦醒醒吧!
什么时候出中报?
我不要讲故事,我只要不断的新高
这么好,为什么总跌呢?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矿石品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