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离开欧盟若到时候真的从欧盟里离开了,会对他本国经济与政治会有什么影响?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Microsoft Word 文档 (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Microsoft Word 文档 (4)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2015 年 11 月 13 日巴黎的恐怖袭击对法国及欧盟会有什么影响?
对之后法国以及欧盟有什么影响会发生哪些重大改变?
按投票排序
11月23第一次在知乎破50赞,蟹蟹X博士大大11月巴黎屠杀,只是血腥高潮的前奏 霍启明 X博士文:霍启明Messiah: And He Shall PurifyGeorge Frideric H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The Huddersfield Choral SSir Malcolm Sargent - Handel - Messiah日,法国绞肉机之夜,巴黎街道充满了尖叫、枪声、血和尸块。这件事情一定会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其恶兆般的坐标——这是血腥高潮的前奏。这次屠杀发生在11月13日星期五,这显然是isis专门挑选的屠杀之日,13号加黑色星期五。而且此次袭击在多个地点同时发难。可见这次事件是一次谋划周密、有条不紊的屠杀。更值得注意的是,isis在音乐厅里扣押了一百多个人质,他们没有任何谈判的举动,而是一个接一个处决人质——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杀死更多的人。这种单一的目标,让所有人恐惧而费解,费解isis为何会如此的疯狂和非理性?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尽管isis像个恐怖的幽灵盘旋在世界上空,但是大众对isis的本质了解甚少,也没有意识到这次事件是未来血腥高潮的一个开端。这根本不是一次普通的恐怖袭击,而是文明撕裂的开始,也是战争的开端。简而言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撕裂穆斯林和全世界的关系,从而开启他们笃信的“末日之战”。从这一刻起,isis正式向西方宣战,只要这个魔盒一打开,全世界都是目标。如果不能了解isis的世界观,便不能看清巴黎屠杀的本质。但遗憾的是,世人对isis的思想基础了解甚浅。即使是在去年,奥巴马还在不同场合称,isis只是基地组织的“初级预备队”。这种说法简直就是一种愚蠢而致命的自负。这说明欧美等国还是将isis当成一种半前现代野蛮人半恐怖分子来对待。事实上,isis是一个带有极强天启性质的意识形态体。暴力和恐怖主义,只是isis的一层表壳,他们最核心的恐怖之处在于他们独特而强大的意识形态感染能力。Isis是最极端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的见证者和执行者。Isis用一千多年前先知预言性的圣训(穆哈穆德同身边人的谈话,类似《论语》)来作为自己认知世界的指南,听起来荒谬,但是这些圣训有着可怕的准确性,所以让isis成员如此笃信。比如圣训中列出了一系列“末日即将到来的迹象”:穆斯林将和犹太人战斗(几次中东战争)音乐、酒精被广泛的传播和纵容对清真寺的装饰成为一件骄傲的竞争。女性几乎赤身裸体,不顾他们的穿着(穆斯林世俗化);幼发拉底河将要露出金山(石油的发现),游牧民族竞相建起很高的建筑(迪拜的奢华);末日来临前,宗教的知识将会消失,人们普遍地变得无知…那时候,古兰经的教导荡然无存,伊斯兰成为虚名,人们自称为穆斯林,但却远离伊斯兰之道末日来临前男人模仿女人,女人亦模仿男人。人们沉溺于同性恋中(LGBT)奢华的迪拜,和圣训里描述的颇为相似其中离我们最近是由穆罕默德弟子,圣训背记家和传述家艾布·胡莱勒(601~678)传述的这条圣训:一个男人会从大马士革的深处出现。他将被称为sufyani,他出自一个小部落,但却夺得了叙利亚的统治权。他会将孕妇的肚子撕开,无辜的妇孺都被无情地杀害。这条预言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阿萨德与绵延多年的叙利亚内战。阿萨德极似圣训中的sufyani再者根据资料显示,isis的领袖巴格达迪是古莱什部落的后裔,这个古莱什部落是先知穆罕默德所属的阿拉伯人部落。以圣裔自居的巴格达迪把效仿穆罕默德严格作为自己的职责,并有一种病态一般的执着和虔诚。所以在isis成员的心中,isis更像一个圣教团,是通向天国的阶梯。巴格达迪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他的兄弟叔伯中有宗教学者、阿拉伯语教授,他自己也是一个罕见的高学历恐怖分子,他在巴格达的伊斯兰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所以在恐怖分子圈都尊称他为“博士”因此Isis不同于一般的恐怖主义者,他们政策的制定完全是根据宗教圣训来执行,千方百计地把世界文明拖回中世纪的宗教律法社会,并最终引发末日决战。例如,2014年9月,isis的首席发言人阿布o穆罕默德o阿德纳尼酋长号召法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穆斯林找到不信道者,并把他们“用石头砸碎脑袋”、毒死、用车撞死”或者“毁坏他们的庄稼”。这些野蛮刑罚都是典型的伊斯兰原教旨神学律法。其中提及的毁坏庄稼直接来自先知穆罕默德不要伤及井水和庄稼的圣训——除非伊斯兰部队处于防守态势,也就是说,穆斯林在卡费勒之地(异教徒),此时应该毫不留情,毒杀一切。在isis的理念中,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圣训的预言——净化全世界,而净化世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与异教徒大军进行的“末日之战”。所谓的“末日之战”在圣训中指:罗马军队(异教徒军队,isis显然认为这是西方联军)将在叙利亚北部的大比丘(dabiq,在圣经《启示录》中dabiq被称作Armageddon)和伊斯兰军队大规模遭遇,伊斯兰大军将会大破罗马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末日决战的预言不仅出现在伊斯兰教的经典里,也出现在基督教的《启示录》中,《启示录》将末日决战的地点称作Armageddon。图为基督教预言中末日决战的场面。因此isis想疯狂的促成预言中的“末日之战”的到来。在2014年8月isis攻占下叙利亚的大比丘之后,isis举行了疯狂的庆祝,而且isis将其官方杂志就命名为《大比丘》。他们认为末日之战就在眼前。大比丘卫星图isis官方杂志《大比丘》可以说isis是一个纯粹的非世俗性组织,末日之战和末日审判是他们最本真的向往。相比之下,基地组织反而像一个理性的团体,他们随时都有与世俗世界相关的目标——将非穆斯林逐出阿拉伯半岛,摧毁以色列国,终结穆斯林土地上的独裁政权。所以不能用我们惯常的得失思维去推测isis的行为轨迹,由此在我们眼中isis的行为充满了非理性,但在isis成员的心中,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宗教审判,都是通向天国的足迹,所以isis成员能狂热的、不顾生死的去执行各种屠杀,甚至是毫不犹豫的自爆。各位可能因为天下承平已久,没有感受过极端信念夹持下的狂热,但是回顾历史,就在几十年前的德国,纳粹主义让德国走向毁灭。不过希特勒还只是人,纳粹所宣扬的也只是世俗的目标。而带着宗教天启光环的isis所带来的狂热,势必更为恐怖。狂热的力量而且从国际政治角度来说,isis可能能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毫不在乎现世得失的政治体,这极为恐怖。即使是朝鲜,也是一个理性的政治体,他们有其现实性诉求和恐惧感,也怕大国的制裁和打压。但是isis既没有现世诉求也没有任何恐惧,他们不怕大国围攻,相反浩大的战争是他们心中的神圣目标。所以Isis要做的就是四处宣战,四处挑拨全世界与穆斯林的关系,如此,他们渴望的全面战争将不期而至。所以,这次的巴黎屠杀只是一个开端,正如isis在twitter上所说:“接下来会是伦敦、罗马、华盛顿”。只要有机会,isis会在世界任何地方发动超乎想象的残酷袭击。因为我们眼中的恐怖袭击,在isis的眼里都是光荣的圣战。isis在twitter上宣称将会袭击伦敦、罗马和华盛顿。我认为isis虚晃一枪,最有可能遭袭的反而是没提到的柏林。isis的策略是全面战争,没有地方是安全的,2015年初,isis宣称要袭击台北,并作出了示意图尽管法国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表示“并不惧怕”,但是这种示威完全是鸡同鸭讲,在恐怖分子眼中恐怕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闹剧。因为要知道,以我们现在的道德观和行为逻辑来评判isis是不智的,因为这根本是两种世界观的对立,我们心中的的道德体系和哲学体系在isis那里完全失效,而isis笃信的世界观在我们眼里就是废纸。西方左派试图用所谓“爱与和平”来感化isis的想法是无力的,这如同小绵羊试图用自己的怀抱温暖大灰狼一样,一种《喜羊羊与灰太狼》式的卡通闹剧情怀。这种无力的喧嚣,并不会阻止isis屠杀的脚步。这次巴黎式的无规则屠杀,并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初法国《查理周刊》编辑部就遭到isis的血洗,2015年isis准备在法国的火车上进行屠杀,但遭到几个美国老兵反抗,未遂。欧洲人终究会发现,妥协、祈福,都是苍白无力的,屠杀依然会一波又一波的袭来。他们终会在血浆中明白一个简单直白的道理——以暴易暴,以血还血。这势必会让2011年屠杀70多人的、目前还在坐牢的布雷维克成为欧洲极端右翼势力的伟大先知、先行者、革命家。挪威人布雷维克是极右势力的偶像人物,他自诩为中世纪十字军的后嗣,反穆斯林反移民。日布雷维克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政府办公区引爆炸弹,炸死了8人。然后前往首都附近的一个小岛,枪杀了69名在岛上参加暑期夏令营的人,遇难者中许多是青少年。布雷维克强调这次屠杀的目的是号召欧洲进行“基督徒战争”,以抵抗“伊斯兰人的进军”。目前布雷维克正在服刑。而且没有安全感的老百姓会倾向于推举民族主义者上台实行强硬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利益,这时就是极右势力登上欧洲舞台的天赐时机。法国在此屠杀之前已经出现了极右政党做大的苗头,2014年5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国极右翼党派“国民阵线”在法国取得了高达约25%的支持率,超越法国两大传统政党跃居首位。“国民阵线”的领导人是极端民粹主义政治人物勒庞,勒庞是个存粹的狂人,极力鼓吹民族沙文主义、反移民、反穆斯林。在巴黎屠杀后,勒庞第一时间表示:“面对恐怖威胁,法国应拿起武器,武装起来。在警察、宪兵和海关等方面都加强军事武装力量。同时,应取缔伊斯兰组织,关闭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的清真寺,驱逐那些在法国传播反法思想的外国人和在法国境内无所事事的非法移民。”法国还原定于12月6日至13日进行地方选举,这个节点无疑给了勒庞上位的好机会巴黎屠杀,会让更多的类似勒庞的极右政治人物在欧洲得势这次的屠杀和未来可预计的袭击,无疑会让欧洲纳粹化的进程速度加快,布雷维克和勒庞这样的人物只会越来越多。而当布雷维克封圣,勒庞这样的极右力量上位之后,真正的血腥高潮即将到来。因为世界运行的逻辑缺乏平和,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民众的情绪很容易随众,当极右声音越来越大后,穆斯林移民和欧洲人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欧洲人对穆斯林的排斥和歧视将愈加的明显。双方仇恨的火焰将不可遏制。这种趋势在巴黎屠杀后的一两天内就有了反应:在法国首都巴黎遭受恐怖袭击数小时后,位于法国加莱的难民营突然燃起大火;在巴黎屠杀后的第二天,波兰政府就宣布停止执行欧盟的政策,拒绝接受叙利亚难民。屠杀过后,难民营就燃起大火而制造这种裂痕,正是isis的目的之一。isis希望刺激民众敌视穆斯林群体,让所谓的中立穆斯在日常生活中的“被歧视”、“被迫害”感受和境遇越来越重,从而将更多的中立穆斯林拉向极端。 若因此西方往极右转,正是isis求之不得的。这将会迫使部分中立的穆斯林、在欧洲的二代、三代穆斯林投身极端主义怀抱,到那时许多穆斯林虽然出生和成长在欧洲,也有当地的国籍,但却对他们生活的国家怀有一种野蛮的仇恨。这种趋势不仅会在欧洲出现,美国、xx都会出现类似的例子,圣战\ 仇恨的模式将会在每一块土地上开花,照此模式发展下去,穆斯林和世界其他人类终像水火一样不能兼容之际,就是isis最大的目标。因为在那时,宗教战争将不可避免。可是世人现在还并不了解这次战争的艰巨性和漫长性。因为即使在肉体上消灭了isis可是也很难在思想上根除他们。血色将至我只是搬运工,如有侵权,私信我,立马搬走哦啊啦啦啦
影响欧盟一体化进程。这是近十年来西方国家遭遇的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会局限在法国。从长远来说,这次恐怖袭击将会是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严峻考验。
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欧盟的2015年并不为过。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刚刚缓解,乌克兰危机尚未消除。今夏爆发的地中海难民潮已经引发了欧盟内部的矛盾,而英国又要求改革欧盟制度,并多次以退欧相威胁。这些问题对欧盟来说虽然严峻,但都可以通过协商和利益再分配来解决,然而此次巴黎恐袭折射出的欧洲跨国安全问题恐怕暂时无解。
欧盟和北约不同,它不是基于对付某个假想敌的政治军事联盟,而是一个从经济合作出发逐步发展起来的合作组织。这一点可以从欧盟前身欧洲煤钢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中找出端倪。在美苏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希望超越自己领土人口的局限,打破民族国家的边界,通过资源自由流通创造更多的增长机会,所以欧盟的历史就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
也正是在一体化原则的影响下,欧洲内部的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越来越方便快捷,1985年《申根协定》规定大部分欧洲居民和外国侨民在欧洲境内可以自由旅行和移动。欧元区各国账户电子转账已经完全免费,明年欧盟境内的手机漫游费用也将逐步取消。这些措施无疑加强了欧洲各国相关的竞争力,比如因申根签证的便利,法国游客数量世界第一,巴黎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是不在申根区的伦敦五倍之多。然而,欧洲内部的自由流通同时带来管理上的难题,因为虽然欧盟撤销了边界,但是边防和安全事务仍然掌握在各国手中,由于各国安全部门不仅在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制度差异、语言不通,协作效率不高,导致欧洲各国之间的边界管理相当松懈。
以前欧洲边界管理的漏洞主要被犯罪团伙所利用,他们进行跨国洗钱、走私毒品、偷渡人口等勾当。但此次巴黎恐怖袭击,以及之前发生的《查理周刊》袭击案等事件表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能够娴熟地利用欧洲内部边界的安全漏洞了。《查理周刊》恐袭案后袭击犹太杂货店的恐怖分子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购买枪支并用汽车将其偷运回巴黎。今年8月大力士高铁暴恐未遂案中的嫌疑犯卡萨尼,长居于西班牙,早已被西班牙当局登记为潜在危险分子,但他还是顺利在布鲁塞尔拿到了枪支,并踏上了至法国的高铁,直到事发,比利时和法国安全部门都没有收到西班牙的情报。此次巴黎恐怖袭击案后,比利时和德国已经逮捕了数名与之相关的嫌疑人。这一切都表明恐怖组织已经有能力运用现代通讯网络,寻找欧洲内部的安全漏洞,从不同地方组织人力物力策划恐怖袭击。而欧洲各国情报和安全部门目前并不能阻止所有的跨国暴恐活动。
更严重的是,欧洲跨国安全系统的漏洞和今年不断发酵的难民危机结合起来,让恐怖袭击的威胁空前加剧了。此次巴黎恐怖袭击后,法国警方先后发现有两名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护照曾分别在希腊和塞尔维亚以难民身份登记过,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波兰闻讯立即宣布不再按照欧盟的安排接受难民,波兰的做法不但损害了欧盟的权威,也标志着欧洲一体化难民政策的破产。
在巴黎上周末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后,相信欧盟将会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安全政策。除了临时性的加强合作外,摆在欧盟前面的道路是两条。第一条是各国重新返回原先的状态,重建边界和边检,各自加强安全防卫工作。但是现在欧洲各国已经从一体化政策中享受巨大的好处,重走老路经济代价巨大。第二条就是进一步加深欧洲一体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安全和情报机构,以此强化欧洲无国界时代的安全管理。但是安全和情报事务是国家核心职能,让欧洲各国政府或国会一致同意将其让渡给欧盟将经历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政治代价将十分高昂,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在此过程中会不会有新的跨国暴恐事件发生。总之,巴黎恐袭不仅是对欧洲反恐决心的直接挑战,更是对欧洲联合意志的艰难考验。(作者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候选人:已发表南都数字报&昭杨专栏&)
民生宏观管清友表示“法国版911"是个大事件,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因此或大改变,大国联合反恐,局部战争或扩大。欧洲经济或再次陷入谷底,航空、旅游行业首当其冲,避险情绪上升,资产或遭抛售。侵删。私以为,西方国家自信的制度优越道德优越又被啪啪啪了。然而国家利益决定政治走向,短期内法国政府会顾及民意大力反恐,长期以来还有待观察。法国只是西方国家的一个代表,西方世界对于恐怖主义持有双重标准(甚至是默许和支持),通过恐怖主义干涉他国内政,这样的思路不改变,恐怖主义就不会受到彻底的打击。 而在反恐这件事上,我们应当明白,单靠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比如,新疆的稳定就需要团结爱好和平的那一部分维族同胞,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从而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而不是把恐怖与和平的对立当做民族与民族的对立。同样,伊斯兰世界也有许多分野,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同样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应当团结起来以应对恐怖主义,而不要先入为主的对其定性。总体来说我认为伊斯兰教同样是一种文明,即使其与现代社会一些不契合。而恐怖组织则是通过对教义激进的解读来达成政治目的,是披着文明外衣的野蛮。此外,有消息说一些法国民众开始烧毁难民营。这类情绪化的反应无疑是恐怖主义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将对恐怖主义的仇恨转向本已无家可归的难民,无疑是在将他们推向激进与极端。如果因此造成法国社会的分裂,势必会影响欧元区的稳定,而一旦欧元出现巨大的动荡,美元必将走强,对人民币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这件事上,可以批判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但绝不可以幸灾乐祸,因为它确实与我们利益相关。更何况死难者中还有我们的同胞。————————————————————关于评论区。我们在评论一件事的时候,有必要分清楚论点与论据,观点与事实。政府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会影响甚至操纵媒体的报道,新闻服务于政治,它从来都不是客观中立的。当我们不得不引用新闻时,需要明白它仅仅是一种观点,并不能代替事实,因此,关注的重点应该在新闻背后的政治目的,而非仅仅是其内容与措辞,那只是表现形式。利益的分野决定了立场的分野,立场不同的人在利益纷争得到调和之前很难相互说服,故而也没有必要进行太多的争论。恐怖主义的形成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目的,一些国家也借恐怖主义之手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说到底,最后受到伤害的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在这一点上,对恐怖主义持默许态度的国家同恐怖主义一样应当被谴责。我们之所以发声,之所以争论,是因为希望类似的事件不要再发生,那些死难者里也有我们的同胞。反对恐怖主义需要世界范围的合作,西方国家持有的双重标准对合作反恐而言是一种阻力,我们需要批判这种双重标准,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不再有妻离子散,不再有血流成河。
秦人(罗马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我意已经开始北上集结ARIETE旅了
号,星期五,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发布密令逮捕并处决了境内所有的圣殿骑士团成员。这件事促成了共济会的形成。当然,对于共济会的存在与否及其对世界的真实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在号,星期五,法国巴黎发生的这起恐怖袭击的巨大影响将是毫无争议的。这是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由伊斯兰恐怖组织进行精心策划的无差别袭击,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恐怖活动。相对而言,之前的查理周刊事件更像是无组织的单纯报复事件。从时间上看,正值欧洲传统的黑色星期五,法国对德国足球友谊赛期间,数个地点同时进行。爆炸声被直播信号发送到了全世界。 地点,包括球场,剧院,餐厅(非穆斯林餐厅),酒吧。这几个地点代表了欧洲人传统的生活方式,相反却是穆斯林极少出现的地方。 方式上,不管是爆炸还是枪击,都是冷酷的没有任何谈判意图的无差别攻击。这一切带给人们的震撼是无比巨大的,其对欧洲人的影响将完全不亚于911对于美国人的影响。这样的恐怖袭击明白无误的告诉欧洲人,你们那种安逸的,平和的,带着点骄傲和固执的生活方式从这一天开始,将被永远的改变。尽管你们对发生在中东的事情可能毫不关心,尽管你们和身边越来越多的穆斯林移民可能井水不犯河水,但“真主的惩罚”随时可能降临到你们每一个欧洲人的头上。这一点从法国政府的反映也看得出来,奥朗德取消了G20的行程,并宣布全国进入二战后最高警戒状态,全世界的媒体也用不亚于911的报道力度滚动播报。尤其是在最近欧洲面临难民危机,俄罗斯客机在埃及失事,全球经济下滑,民族主义情绪抬头这样的大背景下,其长期影响将会更加深远。然而,在我看来,这次恐怖袭击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后果,它代表着欧洲的国家构成模式,将受到不可逆的,并且是越来越大的的巨大挑战。自从1648年欧洲各国达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民族国家成为了欧洲的主流国家形态。既通过一个民族,一个宗教,一种语言这些共同的特点从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普遍一致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认识的想象共同体。由于其国家主体和每个个体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利益相关性,所以其内部结构是非常坚固的,也非常容易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国家战略的执行。这样的国家虽然其领土及人口无法和历史上那些巨大的帝国相比,但由于其内部的一致性,他的坚固程度却是空前的。所以近代以来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莫不如此。这种国家形态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天经地义的观点。在现代欧洲,虽然宗教的影响已经慢慢退居幕后,但是民族国家的共性却仍然没有变化。比如,英国是说英语的英国人组成的国家, 法国是说法语的法国人的国家,德国是说德语的德国人的国家,等等。然而,这些年世界格局的变化正在慢慢的改变这一切。我们很难去追溯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占据统治地位的地区,由于其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地区的地位和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导致其和欧美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恩怨都不是我们能够明确分析的。每个国家都有其国家利益,其行为的正当与否也只是取决于国家利益。但是每一个国家行为都会带来影响,有些影响是可以预期的,而更多地则是所谓“未知的未知”。伊斯兰教由于其宗教的排他性,加上其相对原国民较高的生育率,使得在本来以民族国家作为基础的很多欧洲地区,面临着将对其国家基础造成巨大颠覆性影响的危机。这一趋势就是一个巨大的“未知的未知”。现在看来,这个循环是这样的: 中东地区的动荡→大量穆斯林移民进入欧洲→与原本国家文化,宗教产生冲突→穆斯林很难融入社会,不满度上升成为恐怖活动温床→在欧洲本土进行暴力甚至恐怖主义活动→激起欧洲国家及民众不满→欧洲国家加大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剧中东地区的动荡。在现在欧洲的政治生态下,哪一环都是无解的。因为宗教自由,无法对其宗教信仰加以控制。因为经济整体的萧条以及国内反对意见的高涨,无法给穆斯林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和上升空间。由于人道主义及出于补充劳动力的考虑,不可能禁止穆斯林移民进入本国。这些来自战乱地区的穆斯林相比较于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有着其特殊特点:1宗教。
伊斯兰教的种种特性导致了穆斯林移民无法接受欧洲本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很难在现有社会找到上升空间而这些移民也不可能脱离和伊斯兰教的密切联系。不管是受高等教育还是和别的民族通婚,能够改变其穆斯林式价值观的并不多见。2 生育率。 由于其宗教和民族传统,加上欧洲国家普遍较好的社会福利,使得穆斯林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本国人口。3 来源国的现状。 来自战乱国家的移民,其心理和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民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他们没有退路。他们不可能回到原籍,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以及期待落差会更大。其次,他们都会认为其国家及自身的处境都是由于欧美国家造成的,所以他们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很容易转化成对所在国家的不满从而成为恐怖分子的潜在发展对象。综上种种,这些都决定了欧洲发生重大恐怖主义袭击只是频率的问题。这就更加剧了之前提出的那个循环。伊斯兰教以宗教为基础的文化和欧洲以世俗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共存的。而显然谁都不可能放弃自己坚持的东西。在不改变这一点的情况下,以单一民族,单一文化所构成的欧洲民族国家,其改变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但是其结局已经很难改变了。除非欧洲国家改变对待国内穆斯林的宗教政策,对其宗教传播加以干预,尤其是禁止对家庭内未成年人进行传教,或者打散穆斯林社区,改变学校的饮食供应,或者提高本国的生育率,增加对于文化,宗教相似地区的移民引进等,否则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 然而可悲的是,在现有的政治正确性和国际国内压力的影响下,欧洲还没有哪个大国的领导人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加以修正,总有一天在传统欧洲国家内部,伊斯兰教将成为多数人的宗教信仰。由此带来的后果对于现在的欧洲来说将是灾难性的。而在那之前,国家内部由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所产生的矛盾已经足够摧毁一个强大的国家,其赖以生存的基石—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奋斗目标已经不复存在。毕竟历史上无数强大的国家都是忘于内部不同群体相互间的斗争。最后,对在这次的恐怖袭击中死亡的普通民众表示哀悼,对在历次恐怖活动中的死难者表示哀悼,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对在中东地区死于战火的无辜民众表示哀悼。虽然他们各自的身份,信仰都不一样,但是不论如何,对生命的尊重应该是超乎宗教和民族的。只是可惜人类总是追逐自身利益的,由人类所组成的国家或团体也是如此。希望欧洲尽可能的保持平稳,也希望朋友们不要受到此次事件的直接影响。更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保持安定繁荣的发展,并在处理国际国内关系时要以此为鉴,不要让巴黎今天的悲剧在国内上演。
几年前的老文章,很值得回味一向与众不同的法国总统萨科奇终于再次创造历史: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在职总统首轮选举名列第二、第五共和国三十年来首位总统寻求连任失败。萨科奇的失败实是情理之中。经济危机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受危机冲击国家:无论民主还是专制,无论是选票还是革命,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实现了政党更替。显然,经济危机是超越意识形态的。要知道,2007年以来,欧盟失业上升39.6%,英国上升67%,西班牙上升191%,西班牙年青人失业率超过50%。法国虽然稍好,五年间失业人口也增加100万。在这样的执政业绩面前,谁还能保的住执政大位?相对而言,萨科奇还是坐满了任期,不像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均是提前下台。当然,这一波浪潮中,也有例外。比如海峡两岸:大陆逆境继续高速增长,在西方迅速倒退的对比之下,崛起反而更为强势。台湾的马英九上任后及时调整两岸政策,获得大陆力撑,成功摆脱危机影响,从而在全球政治动荡大潮中十分罕见的成功连任。其次,萨科奇上台不久便遭遇肇始于大西洋彼岸的经济危机,这对久已积弊缠身的法国可谓雪上加霜。在种种内外压力下,萨科奇不得不斗胆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一定程度的财政紧缩政策。这其中又以退休制度改革最为敏感。尽管相对于其他国家,改革的幅度实在微小,但却已令早已被民主“娇惯”的选民无法接受。因此,通过选举进行惩罚或曰报复自是必然的。当然,萨科奇的命运也是民主国家的共性,以深得人心的环保党绿党来讲,只要它提议提高油价,选票立即大幅减少。最后,萨科奇做为第二代匈牙利移民,其高调、奢华、冲动、多变的执政风格与法国政治传统迥异。比如他2007年刚刚赢得大选就立即应亿万富翁朋友之邀,豪华度假。面对外界批评,他还振振有词:没花纳税人一分钱。但法国民众绝非白痴,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政治与金钱的交易是免不了的。2008年,他参加巴黎农业展,仅仅由于一位不赞成他政策的农民拒绝与其握手,便对之破口大骂:滚开,傻瓜!此举通过电视转播全球皆知(还记得中国的“屁民”事件吗?哪有这位民选总统威风)。不仅是对农民,就是对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也是睚眦必报。著名的电视主持人PPDA在一次采访中,言语中略有得罪,就被辞退。还有巴黎竞赛报刊登了他前妻的私生活照片,而导致数人被解职。更有一次,他为了一篇涉及第一夫人的文章,而直接拿起电话与记者对骂,并声称自己有权力保持自己的家庭。当然做为总统,除了要“捍卫”自己的家庭,还要荫庇自己的儿子们。就在本次大选前,其中一子在他国生病,居然动用总统专机将之接回。另有一二十出头的虎子,虽然在大学成绩不佳而不得不复读一年,却居然已是执政党在某省的负责人。尽管如此,萨科奇还不满足,还想让其竞选欧洲最大商业区、拉台芳斯商业区公共管理机构委员会主席。由于委员会都是萨科奇的亲信,所谓竞选不过是(民主的)过场。此举引发法国社会各界众怒,直到最后一刻,萨科奇才让步(其坚持不妥协的理由就是民主),以其子放弃竞选告终,但已重创其形象。这正如德国《明镜周刊》所评论的:萨科奇由执政初期60%的支持率最后变成最不受欢迎总统,是因为他玷污了他的权位。他没有象一个高贵的国王一样,而是象个暴发户一样把自己和国家混为一谈。奥朗德的胜利首先是因为法国人惩罚了萨科奇。本来,以欧洲正常政治生态,经济形势良好,往往左派会获胜,以便多分蛋糕,而当经济不好时,右派就会上台,以便做大蛋糕。但这一次,萨科奇可谓天怒人怨,居然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败北(选举结果一公布,我立即赶去左派集会的巴士底狱广场,沿途激动的人群无不高喊“萨科奇完蛋了”、“萨科奇死掉了”)。不过,以身居法国的华人来看,实在想不通何以5年前他竟能获胜,难道真如意大利选民所讲:之所以一再选择丑闻频出的贝鲁斯科尼,实在是因为他是一个相比而言更不烂的苹果而已。左派在阔别近二十年后,终于重新执政,自然令人担忧困境中的法国将走向何方?以个人之见,虽然萨科奇不为人所喜,但毕竟他对问题的认识还是到位的,其改革的力度虽然不大,但方向也是正确的。假设他能够连任,还真说不定能把法国带出困境。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换成左派社会党的奥朗德,法国的前景可谓十分的暗淡。说起来,法国今日之困境,左派的社会党可谓“居功至伟”。1980年,社会党第一次执政,立即进行全面的国有化。与当时英、美两国掀起的私有化浪潮背道而驰。不仅如此,还一下把退休年龄从65岁降到60岁。此举自然大得人心,却导致法国竞争力下降,经济活力日益丧失。如果说当初社会党推出这样的举措还是由于法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不错,但到了左派若斯潘出任总理时,法国经济已经频频示警之时,竟然还推出全球独一无二的“三十五小时”工作制,这就实在是匪夷所思了。到现在,一名法国工人的成本是德国的两倍,自然的,法国的失业率也是德国的两倍。这一次选举,社会党利用民众对紧缩政策的不满,提出扩大开支刺激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的方式解决问题。只不过,2007年法国总理费永就宣布财政已经破产,法国哪还有钱再投资呢?为了筹到钱,社会党候选人又声称将对高收入阶层征收75%的税,其杀富济贫之意昭然若揭,一个老牌成熟的法国尚且如此,难怪中国经营之神、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对一人一票如此忧心。这自然将导致富有阶层(实是一个国家最富创新能力的群体)要么移民,要么转移资产:其实每到选举期,法国都有大量资金外流。社会党为讨好选民,不仅内政上四处许诺(要五年内增加六万名教师岗位、开学补助金提高25%、三个月内冻结油价、退休年龄一定条件下再改回60岁),外交上也是大开支票。奥朗德声称一旦胜选将与欧盟重新谈判萨科奇与欧洲各国达成的反危机协议,包括共同财政契约。众所周知,几年来,历经周折,欧元区好不容易凝聚了短期方案共识,稳住了市场信心。由德法领头的节约措施,逼迫欧元区各政府勒紧裤带,大量削减公共支出以降低国债负担。 基于这个方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的拯救计划,才逐渐具备规模。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相继为防止欧债危机扩散的“全球防火墙”,注资高达7000亿美元。而这一切成果都可能被奥朗德毁于一旦。如果法国带头改变立场,继续寅吃卯粮的福利政策,而其他国家有样学样,目前勉强维系的局面将分崩离析。 这也是为什么,选举结果公布后,欧元对英磅和美元立即贬值,各欧洲各国、美国以及 日本股市周一立即下跌。在社会党庆祝胜利的巴士底狱广场,许多支持者打着这样的标语:退休年龄60岁!最低工资1700欧元!(法国目前平均工资不到2000欧元)。面对这样的支持群体,奥朗德要想执政进而寻求连任,除了迎合别无他法。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或许将采用危机前希腊的办法:借贷以及瞒和骗(不公布真实经济数据,四处借贷,直到纸里抱不住火)。法国的前景虽然令人担忧,不过这对中国未必不利。法国的左派向来注重意识形态,对中国也一向不如右派友好----2007年竞选辩论时,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夫人竟然公然抛出颇有冷战色彩的对华政策:抵制北京奥运会。这一次大选前,奥朗德的特使、前总理法比尤斯在中国遭到冷遇,于是记者会也不开了,行程也缩短了。足见显示双方关系之冷淡。但法国深陷危机而不拨,左派又想重新谈判与欧盟达成的反危机协议,至少可以预见的是,其执政前几年重心必放到内政和欧盟的关系上,再无余力挑战中国。中法关系未必继续升温,但自会保持稳定。这也是为什么,他在选前的一次记者会上,当有记者问他是当选后是否会会见达赖。他的回答是:“如果我在5月6日获胜的话,我要做的事情是和中国国家主席举行会晤。” 虽然在危机的背景下,双方在经济上会有摩擦,但纵观中法建交近半个世纪,双方可曾因为经济问题反目?套用中国一句流行语: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法国大选的结果,对中国另一重意义就是它再一次展现了西方向全球输出的民主制度之弊端和无方可解。首先,奥朗德没有担任过任何公职,缺乏行政经验,简直是法国的奥巴马。在经济危机的特殊时刻,一个毫无行政经验的政治人物竟然要治理世界大国,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如果和中国相比,哪种必须从基层历练、一步一个台阶相比,其差距显然难以足道。不仅如此,由于政党轮替,所有政务官统统轮换,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仅奥朗德是新人,所有各部官员皆如是----要知道社会党已经近二十年没有执政,有经验的人才自然无多。即使过去有经验之人,脱离二十年,岂还复上佳状态?(假设中国一名官员脱离岗位二十年,再复兴视事,可否担得了大任?)这和中国长期培养、新老接替、以老带新模式显然又是逊色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可以三十多年一以贯之,不会一而再的出现今天之我否定昨天之我,结果长期来看仍是原地踏步。其次,公正而言,今天的西方危机责任并不仅仅在统治者,也不仅仅在金融巨鳄,也在民众本身,即不仅是1%也是99%的责任。本来西方的左派主张高税收和高福利,右派主张低税收低福利,但为了迎合民众或者为了赢得大选,左派上台只搞高福利,右派上台只搞低税收----萨科奇虽然是右派,但他执政的五年,法国的债务竟然增加6000亿欧元!而右派连续执政十年竟然从9000亿增加到18000亿。如此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最终导致今天各方皆输的局面。这里固然要指责政治人物的短视和不负责任,但民众同样难辞其咎。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和民众都是按照民主制度的游戏规则进行博弈,真正的元凶恐怕是制度本身。不过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政治精英还是能够醒悟,并希望进行变革。但其阻力来自于拥有选票的大众:无论是减少开支、降低福利,还是增加税收都是选民难以接受的。西方的这套制度,一言以蔽之,如果说中国的制度模式只要政治精英英明就可保障社会的总体进步,而西方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多数百姓也要英明。但这是不可能的。这一次的法国大选就是观察民众是否有足够的理智和清醒,来面对法国的挑战和寻求解决之道,实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决。而最终结果则仍然是非理性战胜了理性。或许有人认为,德国不就是采用西方的“这一套”吗?其优异的表现不也同样不逊中国吗?确实,德国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十分的亮丽,以致于德国模式红遍全球。不过,德国模式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没有走西方绝大多数国家放弃制造业而全力“产业升级”为服务业或者金融业的模式(许多自由派经济学家主张中国走西方的道路,哪就不妨看看德国)。因此,强大的出口和较高的就业率就成功助其躲避经济危机的冲击。当然德国的运气相当好,它和另一个不受危机影响的大国中国形成互补,是整个欧洲中国经济增长拉动的主要受益国。而且欧元贬值也同样扩大了德国的出口优势。其次,早在十多年前,即2000年施罗德担任德国总理时,就未雨绸缪的进行今天其他国家才进行的痛苦改革:削减国家开支,减少福利(失业者从领取32个月失业金减为12个月,失业者必须接受就业部门所提供的任何工作),“灵活”劳务市场规则----即低工资、增加劳动时间。从而创造了上百万月薪只有四百欧元的工作(法国目前法定最低工资是1300欧元),目前德国约五分之一即740万人从事这样的工作。全球知名的西门子和戴姆勒公司把工资时间从35小时提高到40小时,而工资没有任何补偿。说起来,德国成功的秘诀和中国一样:低工资、低福利、长时间工作、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导向、低汇率(自然是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而言)。如果我们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检验德国模式,我们会发现,德国实现独立以来,不管是实行君主制、第三帝国时期,还是现在的民主时期,德国全都是强国。显然,制度因素在德国身上似乎微乎其微。或许德国实在是一个特例:这个民族过于优秀,无论实行什么制度,都能扬长避短。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法德都是民主国家、西方国家、基督教国家,但70%以上的法国民众认为德国模式不可效仿,不适合法国----当然中国模式法国就更学不了。(这里本人有一问,中国和西方的差异远远大于法德,何以就有人认为西方的哪一套适合中国呢?)当我站在巴士底狱广场,看到兴高采烈庆祝的人群,内心却一阵苦涩:法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将走向何方?这些选民真的不知道他们自己正用一张张选票把法国送上命运的不归路吗?都说权力需要制约,当今世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也算的上费尽心机和完备,只是民众拥有的权力谁来制约?谁又能制约?今天的法国无论选出谁来任总统都改变不了法国,唯一能够拯救法国的是变革制度。想当年,二战后的第四共和国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不得不请二战英雄戴高乐出山。而戴高乐的条件就是制订新宪法,终结第四共和,建立第五共和。新宪法的要义是加强总统的权力,以使得国家有执行力。当今天第五共和又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其变革的方向恐怕是制约民众的权力。这既取决于危机的恶化程度,又一方面也取决于民众的觉悟。法国复兴前途之荆棘实难想像。
11月16日更新:会调整对俄罗斯的态度,美国已经和俄罗斯在协商了,我最新的专栏文章:《》,虽然是讲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但对于法国和欧盟也是类似的。内容如下:最新的新闻消息,G20峰会间隙,奥巴马和普京特意私聊半小时,探讨了叙利亚问题和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会面之后各方给出的说法如下:美国白宫方面透露,奥巴马与普京在工作午餐的场合交流了35分钟,内容主要聚焦在叙利亚问题上。两位首脑都认为,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需要由叙利亚人民来主导。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的进程需要在联合国的协调之下进行磋商。普京的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Yuri Ushakov)在土耳其度假胜地安塔利亚(Antalya)20国集团峰会场边告诉记者,在反“伊斯兰国”作战的战略目标上,莫斯科和华盛顿彼此雷同,两国的看法非常接近,但在策略方面则仍存有差异。而根据俄新社报道,奥巴马在与普京的“热聊”过程中,对国际上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所做的努力表示欢迎,呼吁俄罗斯集中精力打击“伊斯兰国”。欧盟的意见是怎样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语气坚定地指出:“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协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丝毫怀疑。”也就是说这次关于奥巴马和普京的会面,美国、俄罗斯、欧盟的共识是要打击“伊斯兰国”,考虑到去年“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和欧盟、美国闹翻脸,这次达成共识可是难得一见的景象,为什么此前一直给俄罗斯冷脸的美国和欧盟这次要这般恭维和抬举俄罗斯呢?笔者认为,这跟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增强而美国在中东影响减弱有关。中东地区是亚洲、欧洲、非洲的交界,是世界的咽喉地带,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当下仍然是人类的主要能源,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开车要石油,打战要石油,基建也需要石油。在美国独霸世界的今天,控制了中东地区就是控制了世界的脉搏。美元是美国世界霸主的基础,而石油以美元计价则是美元世界货币的强力保证。美国参与中东事务首选是扶持亲美势力上台,如果亲美势力不堪大用,解决不了问题,那么美国便会直接派出军队改变局势。中东地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信徒都想建立一个包括整个中东的伊斯兰国,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占领科威特是如此,今天的极端伊斯兰分子建立的“伊斯兰国”也是如此,这是他们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与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观格格不入,“伊斯兰国”的出现对于现代世界文明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说是”邪恶势力“也不为过。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自己发展,而是强迫世界和他们一样,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甚至包括毁灭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基督文明和中东地区的主流伊斯兰文明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说从体量上前苏联曾是美国的最大对手,那么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则是美国最顽固的敌人,为了遏制伊斯兰文明,美国帮助以色列建国,扶持和改造沙特阿拉伯,坚决打击伊朗和伊拉克,以期消灭极端的伊斯兰文化,代以经过西方改造的温和伊斯兰文化。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中东地区一直被美国视为核心利益,战略重心向中东倾斜,美国在中东的参与可谓是一举多得:第一,美国获得了相对廉价的石油资源;第二,控制了中东的局势,遏制了反美势力的壮大,保证美国自身的安全。第三,保障了美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其他各国需要石油,无法跟美国激烈对抗(这点俄罗斯可能除外,俄罗斯自己就是产油大国)。为了维护这些利益,美国不惜参与或发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美国似乎在中东地区没有以往那么强的存在感,要跟伊朗和解,反美的“伊斯兰国”也迟迟没有被美军消灭呢?其一,美国过去深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虽然战场上损伤不大,但是要维持当地秩序耗时长久,时不时美军还得承受“人肉炸弹”袭击。军费也是个问题,2003年至2011年的伊拉克战争令美国支出逾1万亿美元军费。而据美国有关机构测算,阿富汗战争总耗资也要以万亿美元计。曾经在克林顿政府中担任预算事务官员的美利坚大学教授戈登·亚当斯说,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每年将花费150亿至200亿美元,平均每月花费12.5亿至17.5亿美元”。美国虽然是土豪,但这样一笔大额的军费还是很难承担的。其二,自从美国近年来的“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速度大大超出想象,产量增长之快使美国的“能源独立”不再是天方夜谭。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超过20倍——从2006年仅为其天然气总产量的1%,到2010年增长至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0%。美国不仅不再需要进口液化天然气,而且用自身液化天然气快速替代柴油,以及在页岩气开发中意外收获的大量页岩油,也使美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直线下降,2010年美国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只有8000万吨。有关专家指出,依靠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里,美国不仅可以一改天然气大举进口的局面,实现全面的自给自足,还有望成为液化天然气出口国。“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对于中东能源的需求降低,客观上也影响了美国参与中东事务的积极性。其三,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美国即将于2016年进入大选年,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此时已不是采取激进政策的好时机,把总统任期安安稳稳地过完要比作出一个对未来美国5到10年影响未可知的决策要好得多。因此,美国不太可能像以往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派那么多军队参与中东事务,奥巴马不想自己背负让美国陷入战争泥沼的污名,在这种情况下争取与俄罗斯合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今年9月30日,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叙利亚境内展开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美国及欧盟都认为,俄罗斯更多地是在打击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而非“伊斯兰国”。其实这句话反过来也适用,俄罗斯认为,美国和欧盟更多是在帮助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而非打击“伊斯兰国”。笔者在之前一篇文章已经提到,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在采用一种“老虎赶羊入猪圈”的策略,首要目的不是吃掉羊,而是收服猪。当然,这是在法国恐怖袭击之前,在法国发生的严重恐怖袭击是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挑衅,在此之后,恐怕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性将上升,毕竟叙利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有谈判组成联合政府的空间,而“伊斯兰国”极端分子灭绝人性,直接挑衅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毫无谈判余地。“伊斯兰国”危害极大,它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组织,单独的政府或单独的宗教都没有这么大的危害。“伊斯兰国”对于不认同他们的全部要杀光,即使毁灭世界也在所不惜,这是他们深入到骨子里的追求。对于这样的组织,基本很难进行改造,只有全世界联合起来清除这一危害全人类的“毒瘤”。奥巴马找普京谈话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当下打击“伊斯兰国”最狠的是俄罗斯,既然现实情况美国无法出动大规模军队主导中东局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联合国框架内协商解决了。对美国来说,强则美国大兵,弱则联合国,这可是跟中国“强则自古以来,弱则搁置争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哦。这次奥巴马和普京将叙利亚问题和打击“伊斯兰国”放在一起探讨是因为叙利亚的问题要解决,“伊斯兰国”也要打击,后者是治标,前者才是治本,只有让叙利亚局势稳定,让叙利亚政府恢复行政能力,才会让极端伊斯兰思想失去生存土壤。然而现在“伊斯兰国”势力已经壮大起来,仅仅依靠当地政府打击恐怕不够,只有其他国家联合打击“伊斯兰国”,为治本赢得时间才是正道。而美国无法出动大规模军队打击不代表不打击,从这次法国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来看,马上消灭“伊斯兰国”已是刻不容缓。我们看到,法国已经决定派唯一的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于11月18日从法国启程,于12月中旬到达波斯湾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这中间有1个月的时间给国际社会达成一致,相信法、俄、英、德、美、日等国家会达成共同出兵消灭“伊斯兰国”,然后安排叙利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会谈组建联合政府的共识,美国会参与,但可能不会承担主力任务。“美国和俄罗斯战略上相同,战术上不同意见”说的可能是彼此的分工。不管怎么样,这次普京大帝可是出够了风头,在网络上流传着普京的“抓到恐怖分子就地击毙,机场遇到就在机场击毙,厕所遇到就淹死在马桶里”的段子,去年G20峰会因为“乌克兰问题”普京被冷遇,没人跟他说话,气得普京提前离场,今年各大国领导主动找普京聊天,普京的存在感爆棚,加上俄罗斯民意支持率持续上升,可谓春风得意。11月15日更新:影响比较大,我的专栏文章:《》,内容如下:欧洲移民政策可能会收紧法国之所以这次会出现恐怖袭击,跟欧洲开放接收叙利亚难民有关系,欧洲之所以愿意接收难民一方面是出于国际道义,另一方面可能跟人口不足有关系。由于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的生活观念的改变,欧洲人大多不愿意生育更多小孩,欧洲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迷,加之欧洲覆盖全民的优渥社会福利政策,政府的负担很大,因此欧洲急需更多的劳动力人口来提供社保资金来源,自己国内的人不愿意生那怎么办?只好放松移民政策,鼓励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移民。移民就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比如文化、宗教,对原有居民的干扰等,这次的袭击者据说是移民到法国,从法国出去接受培训,再回到法国实施恐怖袭击的,同时接收难民导致法国安全检查、维护治安等能力下降,给了恐怖袭击者提供了很大的漏洞。这次极端恐怖分子似乎是直接针对法国总统,先用体育场外的大爆炸引出总统,然后在总统出体育场的时候实施爆炸,但幸好法国总统转移得够快,否则还会酿成更大的国际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法国,但影响的是整个欧洲,不要忘了事发当时法国和德国还在进行一场足球友谊赛呢,接下来法国还将和英国进行一场足球友谊赛,这是英法德一家亲的象征。虽然欧盟内部英法德等国各自都想自己的影响力最大,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此时此刻正是需要欧盟内部团结一致的时候,欧盟国家可能会收紧移民政策,至少会重新反思移民对本国造成的影响。美法和俄罗斯进行妥协,联合国派军队首先可以肯定,欧盟的主要大国如德国、法国、英国等是会站在一起的,这次恐怖袭击不仅仅是对法国的行动,更是在打欧盟的脸。ISIS宣传是由于报复法国在叙利亚的轰炸,但法国此前对ISIS的轰炸并没有多少成效,而俄罗斯普京大帝一出兵,立马有成果,普京因为出兵叙利亚支持率创新高,达89.9%。实话实说,此前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俄罗斯、法国首要的目的并不是打击ISIS,而是稳住各自支持的政权。俄罗斯支持叙利亚现政府,美国和法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政府,打击ISIS更像一个出师有名的幌子,实际跟蒋介石围剿红军用的是一样的策略,即将名义上要围剿的赶到实际要对付的势力地盘,这样就有借口把正规军带过去收他们的权,蒋介石用这招用得很顺溜,若不是突然来个“西安事变”,蒋介石几乎要成功了。在叙利亚问题上也是类似的,美国和法国名为打击ISIS,实为轰炸叙利亚政府军的地盘,巩固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控制,俄罗斯名为打击ISIS,实为轰炸叙利亚反对派的地盘。如果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没有办法和解,ISIS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在俄罗斯、美国、法国都干预的情况下,各方从大局出发组建联合政府是唯一的路子,否则这样没日没夜地消耗,搞乱的是整个欧洲(叙利亚是欧洲的门户),搞坏的是欧盟和美国的关系(深受叙利亚问题危害的是欧洲,对美国只有一些道义上面的影响)。欧盟和俄罗斯共处欧洲,俄罗斯前不久就被ISIS用炸弹炸过飞机,双方达成共识应该问题不大。所以这个事情的关键在于美国了,如果美国愿意妥协,帮欧洲兄弟们一把,那好说,联合国军马上就会到来(地面武装应该会是欧盟为主),或者由叙利亚联合政府军队出面打击ISIS,但这个耗时太久,法国等欧盟国家可能等不了那么久。如果美国不为所动,希望出现一个动荡的欧洲(对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可能产生挑战的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欧盟),那么欧洲兄弟们和俄罗斯可能会走到一块去,自己来打击ISIS。美国妥协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此一来势必会组成联合国军,各家先合作把ISIS消灭掉,然后再坐下来谈。如果出兵的事情拿到联合国来投票,中国应该会投赞成票,毕竟反恐是国际共识,还有个俄罗斯兄弟在那呢,但中国不大可能大规模地派遣军队,顶多就一维和部队,这次恰逢日本自卫队解禁海外行动的权利,对日本来说是个很好的练兵机会,以实际行动证明军事正常化。这个事情很可能在即将举行的土耳其G20国峰会上达成共识,G20国峰会主要是讨论经济问题,但时值法国大爆炸,峰会举办地土耳其连着欧洲和叙利亚,全球主要国家领导人都在,不就叙利亚问题沟通是不太可能的,至少要交换一下意见,为后面的联合国大会做准备。中国南海压力减轻近段时间,美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中国身上,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针锋相对,美国多次到南海来制造话题,此次APEC会议将在菲律宾举办,美国和日本极力鼓动菲律宾将南海问题列入议题,而中国在菲律宾保证此次峰会不谈论南海问题的前提下才安排领导人亲自参与APEC会议。对美国来说既要维持自己在中东和欧洲的利益,又要在亚太地区当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带头大哥,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法国恐怖袭击发生之前,美国基本上只是要面对俄罗斯和中国两方面带来的压力,在恐怖袭击发生后,欧盟也会给美国施加强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必须进行战略抉择了。显然中东和欧洲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区,是当下利益,不容有失,而亚太地区美国只是提前遏制中国壮大,是长远利益,何况中国和前苏联还不一样,中国是一个有着和平友好传统的国家,历史上中国对外的战争大多都是出于反击,并非主动出击,现在的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一个经济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来说利和弊还很难说清楚。多说一句,世界上可能没有几个大国的国民像中国国民这样宽容、爱好和平,你看法国等欧洲国家在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近几年各地的持刀砍人恐怖袭击展现出来多么傲慢的态度,等到他们经历类似的事情时,中国人民还是第一时间表达同情和支持,贫穷的非洲理都没人理,只有中国送去大量的援助,帮助修铁路、建工厂、发展经济,奥巴马还在中国修建的非盟中心大声地谴责中国,这不搞笑么?私以为,中华文化才是世界问题的解药,像现在这样强的欺负弱的,弱的报复强的,世界局势会一直动荡,直至爆发世界大战、核战争然后一起走向毁灭。回到正题,美国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将战略重心转回到中东,尤其是叙利亚问题,这边APEC会议给菲律宾小弟一个面子,短时间内不再继续在南海问题上纠缠,台湾问题上帮一把国民党,不至于把台海关系搞得太僵,解决ISIS,叙利亚问题利益分配好之后再回来对付中国。以上只是个人的分析,如果事情照着这个方向发展,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中国和日本、菲律宾的关系,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都会得到缓和,但事情会不会向这个方向发展,谁知道呢?也许美国的政客们脑子一热,不给欧盟面子,执意要维持一个烂摊子,也未可知。安利一下我的专栏:“南山快评”,一个原创杂文专栏,聚焦经济、历史、军事、台海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等领域热点话题,理性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欢迎关注。知乎专栏:微信订阅号:“南山快评”(nanshankuaiping),扫描二维码关注。
Why do these people did such a terrible thing? Whether they were suffered unfair treat? The government of France should listen their appeal for human rights.I can't imagine what a system that force people did such horrible action to make their sound be listened.Western countries should rethink their own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and poor human rights situation. That's all.
巴黎恐怖袭击纯属自作孽1,傻X恐怖主义法国恐怖袭击已经造成197人死亡,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但凡良心未泯的人,对这样野蛮恐怖的行为都咬牙切齿,可我们能做的也只是为法国人民祈福。恐怖袭击的背后是复杂的宗教和地缘政治问题,伪砖家相信未来50年,这个问题都无解。美国因为充当世界警察,插手内部的宗教和地缘政治,招来了9.11,之后美国10年反恐,耗费巨资,挖地三尺终于干掉了拉登,但宗教问题和恐怖问题却愈演愈烈。法国的此次恐怖袭击只是这一世界难题的具体表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1月7日法国杂志《查理周刊》因为经常讽刺穆斯林而遭受恐怖袭击,嘴贱的主编和员工差点被剁成肉沫,之后法国370万人游行,屁用没有,反而加重了法国人和穆斯林移民的隔阂。民意调查显示,43%的人认为穆斯林对法国是种威胁,67%的人认为穆斯林完全没有融入法国社会。在这样的现实下,此次的恐怖袭击并不意外,如果恐怖问题的根源不解决,未来依然会再次发生更恐怖的悲剧。2,根源是法国人自作孽法国人的浪漫享誉世界。美酒、奶酪、梦幻自然风光使得去过法国的人都会把法国定义为生活品质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支撑浪漫的背后是法国高额的福利,公民从生到死享受400多项福利,但浪漫和高福利是要付出代价的。看看现在的法国经济。为了支撑高福利,法国的债务比重持续增长至116%,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超过55%,即便如此,法国没有选择削减支出,而是增加了税收,比如施行高额财产税;法国CPI跌至创纪录的冰点,经济陷入了可怕的通缩,通缩增加了债务偿付负担,也导致实际利率攀升,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进一步拖累经济,导致法国失业人口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30万人,多年失业率超过恐怖的10%,令法国经济彻底陷入了泥潭。更深入的说就是在法国经济上升期,政府为了讨好短视的选民大幅提高社会福利,这在当时皆大欢喜,但现在遇到经济下行周期,政府收入锐减,已经没有能力去支撑高福利系统,整个经济被拖垮了。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法国人自己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提高经济增长,但法国人为了避免改革的痛苦,选择了最短视的办法,引进穆斯林移民。由于法国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人口老龄化严重,法国总人口约6470万,其中退休者占23.8%。法国企业的人工成本是亚洲企业的30倍,产品在世界市场节节败退。为了填充年轻人口,降低工资,提高经济增长率,法国大量引进穆斯林年轻移民,短短几十年,法国穆斯林人口就超过了600万。虽然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提高了经济增长,但这绝对是饮鸩止渴,穆斯林人口的涌入逐渐积累起了上帝都无解的宗教矛盾,如今的恐怖袭击是法国人自己种下的恶果,自作孽不可活。穆斯林移民在法国身处边缘,抱怨在社会上受到歧视,逐渐产生了种族主义仇视。同时高达20%的失业率让法国人认为是穆斯林移民抢了他们的工作,两拨人互骂傻X。被仇视的穆斯林逐渐向恐怖势力靠近,特别是宗教极端组织宣扬的圣战,再加上煽动的人会把他们遭遇到的生活困境,简化成种族仇恨,甚至简化成宗教信仰仇视。在这种煽动下,一些人会变得蛮横又激进,从而与社会为敌与反对他们宗教思想的人群为敌,进而在极端恐怖组织的策划下,毫不犹豫的以宗教为借口发动恐怖袭击。穆斯林的问题在整个世界都无解,一旦沾上了就终身难愈,法国为了避免改革的痛苦,像吸鸦片一样引入穆斯林移民,短暂醉生梦死的后果是无穷无尽的恐怖袭击。3,哀之鉴之解决法国恐怖袭击的根本依然是硬碰硬的改革,如今中国同样也碰到了改革难的困境,法国改革的障碍主要是高福利的既得利益者,中国改革的障碍主要是制度寻租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我们现在不敢硬碰硬,那法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政治家的错误自己来承担民众的乡愿也要自己承受伊斯兰世界的问题不可能只用战争来解决当时你们心怀鬼胎事后你们提心吊胆请多为全人类想一想哪怕什么都不做我可爱的政治家们
我自愿参加入法志愿军,拯救法兰西人民于水火之中,挥师北上,荡平蛮夷,扬我天朝国威,为万世开太平。同志们跟我上。
不知道对查理日报社有没有影响,是不是还出一期像俄罗斯客机被袭击一样的漫画,呵呵。
圣母心被绿教狠狠一击
法国的三星s6系列会大卖....
看到不少拉出来外媒对比的答主,私以为法国暴恐和昆明暴恐没有可比性。我并不是来洗地,只是指出错误。对比图用了比较事件的定性和措辞的方法,试图证明这些媒体偏颇。这种比较应当是建立在相近事件和外媒自身的不同立场上比较,否则就有打稻草人之嫌。但是这两件结果相似的事从成因和性质上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两批暴恐分子的立场也不一样(独立和建立伊斯兰国),这样比较真的不合适。而且,真的不要以为欧洲暴恐肆虐外媒就会帮我们说话,他们不喜欢我们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一时半会改不了。
国会纵火案,水晶之夜,集中营……
在圣母病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欧罗巴药丸呀!
希望中国以后在西藏新疆的维稳工作和分裂分子闹事的时候还有发生恐怖袭击之后他们的媒体能正常报道不过够呛
知乎管理员,你也配姓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盟政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