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乐清河深桥村台湾房价多少钱一平平

猜您喜欢的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电话:6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温州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政务公开>
温州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字体:[
日期: 08:24:38浏览次数:
  商贸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程度、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和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深化流通产业改革,优化商贸业态结构与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商贸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的战略选择。温州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商贸流通比较繁荣的地区。温州正处在城市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将是商贸流通产业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布局、提升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时期。为促进温州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温州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十二五&阶段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年。《规划》主要编制依据:
  1、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3、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温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5、温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年);
  6、温州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商贸流通产业、服务业等专项规划;
  7、温州市及各县市区主要的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 &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温州市商贸流通产业总体上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多层次、多元化、竞争性、开放式的流通格局正加快形成,商贸流通产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温州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逐步显现。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十一五&以来,随着温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温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1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170亿美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6%。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达到4万多个,总营业面积约280万平方米。至2010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490个,年成交额843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1个,超10亿元的21个。
图1-1&&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从业态结构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百货店等现代零售业态一应俱全,连锁经营类商贸网点快速增加,&夫妻店&、&千店一面&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新兴业态发展步伐加快,如会展业办展次数、展位总数、展会面积均有较快增长。品牌折扣店(Outlets)、会员制百货店、格子店、网络实体店等新兴零售业态纷纷涌现,业态业种不断丰富。社区便民商业发展较快,社区修理、干洗、餐饮、便利店、农贸市场等便民网点不断增加。
  3、服务水平加快提升
  &十一五&初步形成了&市级-区域级-社区级(镇级)&三层次商业网点体系,逐步实现&日用消费品在社区消费、奢侈品和耐用消费品到区级以上商业中心购买&的消费服务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市2个市场被授予省重点市场,11个市场被授予省区域性重点市场,15个市场被授予省百强市场,专业市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伴随着一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建成投用,高效物流网络加快成型。全市餐饮业经过五年发展,初步形成了&大众化为主,高中低兼顾,特色化突出&的发展格局,餐饮和酒店品牌建设取得成效。
  4、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程度逐年提升,条形码技术、pos机、保鲜术、冷藏链技术、电子商务等在温州流通领域的应用逐步普及,服务质量与商业效率不断提高。网上购物已渐渐成为温州流通方式的时尚潮流,网上的售后服务和配送体系也不断完善。2010年,全市网购成交额达到28.7亿元,登记注册的企业网站2.6万家。温州已建立了中国皮带网、中国开关网、中国泵阀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十多家,温州龙头企业纷纷在网上开辟商城,并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专业网购企业。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崛起,初步具备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物流服务与增值服务功能。
  &十一五&我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也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区域辐射力不强。总体上看,我市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辐射功能不强,零售购物、专业市场、物流运输等领域均没有形成对周边地区明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商贸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二是产业集聚性不强。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缺乏,网点&小而散&和&商住混合&局面依然普遍,片区性的商业中心发育不足。各地的小型商业街区大多是市场自发形成,业态上缺少引导及控制,总体经营档次偏低,购物环境不佳,品牌商号少,店均销售额低。
  三是新型业态发展缓慢。在零售领域,电子商务、连锁店,以及商业综合体等新型业态发展较为缓慢;专业市场的虚拟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现场、现金、现货的&三现交易&仍为主要交易方式;物流还主要是传统的托运部,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温州主城区2/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集中在鹿城区,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交通问题,以及局部区域的过渡竞争、城郊居民消费不便等问题。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一体化的流通网络亟待完善。许多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类专业市场仍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布局尚待优化。
  五是行业品牌不突出。温州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商贸流通企业品牌还较为缺乏,与制造业的国字号金名片拥有量和知名度形成较大反差,现代化龙头流通企业亟待培育。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
  商贸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引导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和动向,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新时期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国际商贸流通产业呈现发展新动向
  本世纪以来,国际化经营、业态结构转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兴起成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潮流。商贸流通企业的全球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经营成为趋势,世界上50家最大零售企业的绝大部分都已进入中国市场,温州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面临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贸流通业态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专业店的专业化、小型化趋势与综合商店的大型化趋势同时存在;折扣商店和仓储式商店继续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发展成熟,不同业态的融合发展趋向明显,无店铺销售与店铺销售的融合也成为趋势。温州必须把握这些潮流,培育新兴业态,实现商贸流通产业的赶超发展。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更是当今国际商贸业所追求的目标。商贸流通产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步伐空前加快,也为温州商贸流通产业的转型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内商贸流通产业迎来发展新环境
  近年来,国内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环境有了新的变化:一是2008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高度依赖外贸的发展方式有所转变,胡锦涛总书记不只一次提到: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商贸流通产业作为服务业的第一大产业,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主要载体;扩大内需方针也必然对温州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带来市场容量扩大、竞争模式和营销模式变化等长期影响。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政策导向,群众有效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温州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三是国家明确提出要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等,并将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作为重要举措,使温州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明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新机遇
  主要挑战:&十二五&时期,温州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求商贸流通产业加快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管理和新型业态,并进行自主创新,形成创新型的集约化发展方式。温州市场经济体制由初步建立向逐步完善转变,要求商贸流通产业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为自由地流动。温州经济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统筹转变,要求城市商贸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流通网络向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步伐。温州消费结构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向以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为主的发展型转变,要求商贸流通产业调整、优化、升级业态结构,提高商品、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另外,在温州继续扩大开放过程中,商贸流通产业的外资进入也将加快速度,市场竞争加剧,对温州商贸流通企业在组织连锁化、规模化,流通方式信息化、国际化,以及流通功能多样化、多元化上提出更高要求。
  主要机遇:2010年,温州地区生产总值为2925.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2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416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消费水平的上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温州作为长三角和海西区的区域枢纽城市,逐步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温州城市化的加快发展、1650大都市框架的拉开,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并将促进商贸流通方式的转变和商贸流通业态的创新。温州产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强大的商贸流通产业为之服务和配套。温州十大国有投资平台的成立,也为温州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载体。总之,&十二五&期间,温州商贸流通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温州市委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目标,以&转型发展、创业兴商&为主线,以&以商活市、以贸促工、虚实结合、网络便民&为方针,以培育商贸龙头企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为抓手,着力推进全市商贸流通产业提升服务功能、提高发展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贡献水平,将温州打造成为长三角连接海西区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成为国际时尚消费品集散地和国际特色商贸中心城市。
  二、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政府提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导向性要求,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流通秩序,而具体的市场行为主体是各类商贸流通企业,要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减少垄断,引导民间投资参与流通设施建设和行业发展。
  创新引领、内外互动原则。要鼓励流通企业的业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以创新引领温州商贸流通产业&练好内功&,加快赶超。要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的商业网络,强化招商选资,促进内外温州人在商贸流通领域的项目互动、资本互动和人才互动等。
  集聚发展、网络优化原则。依托城市商业中心、商业街区、交通干道(枢纽节点),加快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发展,积极打造若干极化效应强、带动作用大的商贸业集聚区。同时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按照宜居城市建设要求,促进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便民商业发展,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
  突出特色、提升能级原则。立足温州资源禀赋,挖掘传统商贸文化,以本土流通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对连锁商业和品牌加盟的扶持,促进&工商互动、商旅互动&,加快树立区域商业品牌,强化温州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辐射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商贸服务能级。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十二五&五年努力,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的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商贸流通产业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地位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温州初步建成长三角连接海西区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向建成国际时尚消费品集散地和国际特色商贸中心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2、分项目标
  (1)产业规模。到2015年,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批发零售贸易总额达到2600亿元,餐饮业销售总额达到400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70亿美元。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达到1000亿元,年成交超十亿市场个数达到30个以上。商贸流通产业五年累计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
  (2)网点体系。经过&十二五&五年的引导发展,全市商业网点体系更加完善,特色鲜明、功能健全、层级分明、便民利民的商业功能体系初步成型,建成&市级-片区级-社区级&城市商业网点体系。2015年,温州中心城区人均商业面积达到1.7平方米,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面积占商业总面积比重超过30%。
  (3)业态结构。购物中心、百货店等大型商业业态按照商业中心层级合理布局,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得到普及。连锁经营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到15%以上。物流行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加快转型,2015年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总规模的比例达到10%以上。
  (4)企业实力。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入,全市品牌流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流通企业20家,三星级及以上酒店数达到80家。
  (5)现代化水平。经过&十二五&五年的加快发展,全市电子商务普及率得到明显提高,&虚实结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30%以上的专业市场建立网上交易平台,线上交易比例显著提高,在温州注册的网店数量突破5万家。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管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应用得到普及。
表2-1温州市商贸流通产业&十二五&发展指标表
  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批发零售贸易总额
  餐饮业销售总额
  外贸进出口总额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
  年成交超十亿市场个数
  商贸流通产业五年累计投资额
  中心城区人均商业面积
  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面积占商业总面积比重
  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
  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总规模的比例
  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数
  三星级及以上酒店个数
  建立网上交易平台的市场比例
  在温州注册的网店数量
第三章空间发展格局
  依托温州市&十二五&规划的&1650&大都市总体空间架构,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的原则,以温州城市主中心为全市商贸核心区,以瑞安、乐清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南北两翼,以平阳、苍南、文成和泰顺4个大都市副中心为商贸副中心,以22个特色功能突出的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发展区为重点建设区域,推进全市商贸流通产业按照&一主两翼四副多区&空间格局优化发展。
  一主:大都市商贸核心区。范围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瓯江口新区、洞头县、瓯江北岸(瓯北和上塘)。是温州市商贸流通产业最为集聚、层级最高的核心区域,是提升温州商贸流通产业对外辐射力的主导区域,主要承担综合性商贸功能。
  两翼:瑞安、乐清作为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南北两翼,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要求,增强商贸流通产业的辐射力和带动性。
  四副:平阳、苍南、文成和泰顺四大商贸副中心,是温州外围各县(市)的商贸中心,承担区域性综合性商贸功能,并充分体现地方商贸特色。
  多区:&十二五&重点推进综合性商贸、专业市场、现代物流、新兴商贸业等四大领域共22个特色商贸集聚区建设。以旧商贸区改造提升和新商贸区高起点建设为抓手,使特色商贸集聚区成为商贸项目最为集中和市场交易最为活跃的区域,成为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加快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和支撑。见附表1所示。
第四章优化发展批发零售商业
  引导全市零售商业优化结构、创新业态、突出特色、提升服务,满足温州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一、优化零售业态结构
  顺应温州城乡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加快完善零售业态,创新销售模式,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新建城市中心区应预留大型商业物业,引导布局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零售网点。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增设大型综合超市等零售网点,并积极改造沿街零售网点,推进连锁化经营。城市郊区沿主干道布局仓储百货、Outlets等新型业态,引导汽车购物向城市外围分流。在市区主要商业中心建设21个城市综合体,集居住、商业、餐饮、休闲等服务与一体。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在城市社区与农村新社区发展各种便利店、连锁店等,优化商业业态和商品结构,与大中型商业设施互补发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行为和购物需求。
  专栏一:&十二五&零售业态发展重点
  1、购物中心。通过交通设施改善、商业氛围提升,提升时代广场等已建购物中心的整体形象,为其带来人气客源。在龙湾、瓯海、瑞安、乐清等重点县(市、区)核心商圈内新建大型购物中心,满足居民休闲购物需求。
  2、百货店。加快银泰百货、开太百货、温州一百等规模以上百货店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停车场。鼓励规模以上百货店在龙湾、瓯海、乐清、瑞安、永嘉、平阳、苍南、洞头、文成、泰顺等县(市、区)的核心商圈新建分店,注重特色经营和错位经营,在引领消费时尚、创造消费热点上着力塑造核心竞争能力,以适应多种零售业态并存的新格局。
  3、仓储式购物中心。依托高速出入口或重点商务区,面向市区城郊中小零售店、餐饮店、企业集团等,建设仓储式购物中心。可考虑在鹿城西部或东南部设置1处,在温州火车南站站前区设置1处,在龙湾永强南片设置1处,另外可在乐清、瑞安、永嘉、平阳、苍南等县市交通便利处分别设置1处。
  4、大型综合超市。考虑到鹿城区已有3家沃尔玛超市、2家世纪联华超市,另有人本、十足等若干中型超市,因此&十二五&期间该区应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应注重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良性运转。其他县(市、区)应结合居民消费水平和交通状况,在中心商圈内增设新的大型综合超市。
  5、专业店和专卖店。鹿城区应有控制地设置大型专业店,鼓励特色专业店向社区发展,其他县(市、区)可根据城市建设进度和居民消费习惯新建1-2家大型专业店;鼓励在特色商业街区、大型购物中心内等设立专卖店,推动和鼓励特色经营,发展系列专卖与物种商品专卖,并逐步形成专卖连锁经营体系。加快推动专卖店和专卖连锁体系向城市社区和农村新社区发展。
  6、便利店。采用特许或加盟的形式,以连锁性质的便利店或专业店改造传统小型商业网点;充分发挥超市门店和便利店在网络信息和商品配送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电子商务载体,实现虚拟网络和实体网络的有机结合。
  专栏二:&十二五&重点建设21个城市综合体
  1、杨府山港区城市综合体
  2、灰桥城市综合体
  3、黄龙城市综合体
  4、吴桥城市综合体
  5、绿城城市综合体
  6、鞋都城市综合体
  7、双屿城市综合体
  8、七都城市综合体
  9、龙湾中心区城市综合体
  10、蒲州城市综合体
  11、民科基地城市综合体
  12、天河城市综合体
  13、机场城市综合体
  14、将军桥城市综合体
  15、站前区城市综合体
  16、大西洋城市综合体
  17、南湖城市综合体
  18、大学城城市综合体
  19、丽岙城市综合体
  20、三江片城市综合体
  21、梧田城市综合体(原英博双鹿啤酒厂地块)
  二、建设特色商业街区
  以&培育特色、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创建品牌&为目标,按照&一街一特色&的要求,&十二五&重点发展一批已形成一定品牌和影响力、体现温州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色商业街区。对商业街的空间布局、经营特色、商品档次、配套设施、生态景观等作出合理引导,提升特色商业街区购物品质。特色商业街区的打造要注重与市级、区级商业中心的功能衔接,并将其作为不同商业中心的重要联系走廊,增强全市商业功能体系的完整性。
  &十二五&重点推进五马步行街由线状向网状拓展,将周边特色街整合形成五马-大南市级商业街区;充分挖掘滨江资源,着力打造江滨路咖啡美食休闲街;改造提升人民路信息数码特色街、温州大道汽车服务街等;改造龙湾罗东大街和永梅公路沿线,形成南北贯通的综合性商业走廊;新建塘河文化街、瓯海中央大道步行街、龙湾永宁商业街、吴桥创意网购街区等新兴特色街区。支持瑞安虹桥路、玉海文化休闲街、乐清南大街、宁康西路、瓯北双塔路,以及洞头北岙、平阳鳌江、昆阳、苍南龙港、灵溪、泰顺罗阳、文成大峃等一批体现地方商业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商业和社区商业
  以保障安全、便民利民、完善功能为目标,改善购物和服务环境,建设与各个乡镇(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商业和社区商业。
  1、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继续以&千镇连锁超市、万村便利店&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拓展农村流通市场。引导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络,以农村新社区为中心,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销售、物流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办连锁店、超市、便利店等现代流通业态。通过统一采购,严把质量关,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的流通方式,建立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经营为重点的&便利店&网络体系。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
  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向农村延伸,形成县(市、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络。发挥供销社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作用,充分整合、改造、利用现有网络资源,2015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再生资源固定或流动回收点;100%的乡镇建有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各县(市、区)建有具备储存、交易、分拣、集散、初加工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市场)。
  2、分类推进社区商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结合社区人口规模、消费特征和建设条件等,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商业发展。旧城区、已发展成熟的一般社区,应分别引导发展街坊式、点线结合和集中式布局的社区商业中心。新建社区可试点社区购物中心,推进&商住分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应根据社区人口规模和消费特征等引导社区商业业态结构的优化,对市场调节失灵的业态引入应予以积极扶持。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规范和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深入实施&双进&工程,加快推进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形成适合温州社区特色的社区商业发展格局。
  四、促进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将温州服装、鞋帽、小商品等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向集国内外贸易、生产加工、研发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市场转型。部分经营品牌的批发市场逐步推进&市场转商场&,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市场档次。继续发挥服装批发市场对温州服装行业的带动作用,探索形成服装广场、服装工业园、面料市场三位一体的组合模式。
  五、创新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
  鼓励零售商业进一步细分市场,推进高端、时尚、流行、大众和专卖店的错位经营,适应消费多样化的趋势,挖掘潜在的消费空间。大力度调整商品经营结构、积极引进店中店,发展专卖店,增加各类方便消费者的中介服务业务。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强化主题化、特色化经营。结合实际,把商品消费与餐饮、文化、体育消费有机结合,推行购、吃、玩一体化经营,发展会员制消费、积分消费、休闲购物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内容和方式。
  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和服务行为。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导企业开展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商品信息,建立全面的售货服务体系,实行售前、售中、售后的优质服务。严格执行国家商务部《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监督落实促销活动预案制,确保安全有序。严格查处价格欺诈行为,所有商品都要明码标价。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环保标准,确保所售食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继续严格实施产品备案登记管理和索票制管理。
第五章全面提升专业市场
  按照&撤销一批、改造一批、搬迁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则,抓好现有市场的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科学规划、合理选址,高起点新建一批商品交易市场,促进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500个,年成交总额达1000亿元,其中年成交额100亿元以上的市场1个、10亿元以上的市场30个,亿元以上市场80个;力争达到五星级市场1个,四星级市场20个,三星级市场60个,使温州成为全省的市场大市和市场强市。
  一、&改、撤、迁&老城区市场
  &十二五&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专业市场的&改、撤、迁&,并统筹规划新建市场。一是加快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大的专业市场撤并、搬迁,并以专业市场群和集聚区为主要搬迁承接地。重点推进的撤并、拆迁市场包括温州东方灯具城、温州钢材市场、温州废旧金属交易市场、温州紧固件市场、温州化工市场、温州煤炭市场、温州木材市场、温州机床市场、温州陶瓷品市场、温州装饰城、温州礼品市场等。二是对部分已有市场实施改造整合和功能优化,完善品牌孵化、交易展示、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国际贸易等功能,全面提升市场档次和区域辐射力,主要包括温州商贸城、温州家具市场、温州装饰材料城、瓯海景山花木市场、温州浙江皮革市场、温州文化商品市场、瑞安商贸城等。对服装、窗帘等消费品市场应积极推进市场改商场。三是对城区保留市场的周边环境进行大力整治。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仓储、停车、运输、金融、信息网络、通讯、餐饮、住宿等服务体系。
  二、建设市场群与集聚区
  新建专业市场和老市场搬迁要积极向城市外围引导,在交通干道沿线、高速公路外围边缘地带、交通主枢纽出口要道等建设市场群和市场集聚区,促进专业市场集聚发展。预留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用地,重点引进与温州浙南闽北商贸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十二五&重点建设两大市场群、两大市场集聚区:将瓯海大道、104国道两条城市交通主动脉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市场群,以发展汽车贸易、家居建材、农副产品等为主;依托空港交通枢纽,在温州空港新区建设高端新兴市场集聚区;以温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培育若干个以花卉、药材、优质蔬菜、特种水产养殖、绿色食品为特色的温州(娄桥)农副产品市场集聚区;在苍南104国道沿线建设包括汽车贸易城、家电市场、海鲜城和大卖场、浙闽边贸水产城、农贸综合市场等为主的专业市场集聚区。
  &十二五&重点新建的专业市场包括:温州市国际葡萄酒市场、温州水暖洁具市场(龙湾)、龙湾金属现代物流中心、龙湾五金采购中心、温州花城(瓯海丽岙)、瑞安建筑装饰城、龙港国际家具生活广场、苍南汽车贸易城、泰顺茶文化城等。
  结合温州传统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1-2家规范经营、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
  三、大力提升农副产品市场
  根据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规划农副产品市场布局,力争达到2万居住人口、500~800米服务半径设置一个农贸市场的标准。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取消马路市场,引导大棚、露天交易为主向室内农贸市场过渡,新建住宅小区应规划新型室内农贸市场、若干生鲜超市、社区便民蔬菜专卖店和农民蔬副直销点。做好温州(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搬迁,支持&农改超&、&农加超&等多种业态发展。以整洁、卫生、安全为标准,改进基础设施,做到净菜上市,确保排水、排污通畅。以市场为导向,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扩大市场腹地,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把握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水产贸易,做大做强温州水产类市场,完善水产品交易、市场信息共享,以及餐饮、住宿、冷藏、保鲜、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扩大水产品市场辐射范围,增强水产品市场在全国的影响力。&十二五&重点改造提升瑞安水产城、苍南浙闽边贸水产城,新建洞头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乐清水产品交易中心等。
第六章 &构筑现代物流体系
  一、建设立体物流设施网络
  依托温州不断完善的航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体系,&十二五&重点推进立体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1、空港物流。依托永强机场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允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和允许开辟两岸直航新航点的重大机遇,在机场周边建设空港物流基地。加快申报空港保税区,形成浙南闽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覆盖全国、面向世界的综合型空港保税物流基地,并促进空港保税区与瓯江口保税港区的无缝连接和整体联动。吸引国际国内著名的物流企业入驻空港物流基地,积极培育航空物流、保税仓储、口岸贸易等,开展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以空港物流基地为核心,统筹规划开发机场以东围垦区域,建设集物流、市场、商务、高新技术产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温州空港新区。
  2、港口物流。充分挖掘温州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温州沿海多层次港口物流,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发挥港口物流对温州临港产业的支撑作用。重点建设洞头状元岙物流基地、龙湾港区物流中心(一期)、温州半岛物流园区(浅滩一期)、乐清湾港区物流中心等港口物流基地(园区)。
  3、铁路物流。加快温州铁路物流发展,重点建设温州潘桥国际物流基地、永嘉站前商贸物流区、瑞安江南物流园区(一期)、浙南(鳌江)物流基地、浙南龙港物流基地等项目,确立温州作为浙南铁路枢纽城市地位。
  4、公路物流。依托温州主要对外公路交通节点,大力发展公路物流,将公路物流发展成为航空、港口、铁路的主要集疏运支撑。重点建设丁山现代物流园区、温州双屿物流中心(温州双屿公路枢纽二期)、苍南浙闽边贸物流中心、瑞安塘下物流中心、平阳万全物流中心等公路物流项目。
  二、加快发展城市配送业
  应对温州消费方式多样化和电子商务快速普及的趋势,加快发展城市配送业。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结合旧城改造和城郊三产返回用地,在交通主干道附近建设若干配送中心,分片区发展配送分拣网点,打造完善、高效的主城区商贸配送体系。鼓励企业在主城区和各县(市、区)主要城镇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
  三、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以促进传统货物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化为切入点,推进工业、商贸、农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协调发展。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健全物流企业政策体系,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市场,鼓励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改造、改组、兼并等方式,整合、盘活现有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市应重点扶持综合、工业、商贸、农业四类第三方物流企业。
  专栏三:&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四类第三方物流企业
  1、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完善城市配送功能、实现区域配送、扩大辐射范围的龙头。应引导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邮政等企业,整合现有资源,扩大增值服务功能,使其发展成为现代综合物流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温州。
  2、工业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和营销物流,市场潜力巨大。由于涉及到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方面,可采取培植龙头物流企业与生产组织管理再造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育第三方工业物流企业。
  3、商贸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商贸流通渠道优势和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基础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商品的供应和销售,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模式,实现供应一体化管理的物流配送服务。
  4、农副产品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整合农贸市场等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农牧业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完善农副产品配送功能,促进农业物流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
  积极推进温州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构筑高效、规范、低碳的现代物流体系。&十二五&重点建设温州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按照&企业建设、政府推动、标准规范、互联互通,谁建设、谁运营、谁受益&的原则运作,将各相关部门的业务进行集成,实现其在通关、工商管理、税收等领域的顺畅衔接,加强货主企业与流通企业联系。积极推广绿色物流理念,在产品包装材料、运输环保、降低流通加工污染等方面,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进行环境绩效评价,大力发展信息化主导下的绿色物流系统。加快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引导鼓励企业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促进物流系统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套,提高温州物流业整体水平,加快推动温州物流业融入浙江省现代物流大系统,进一步实现与国内外物流大系统的无障碍接轨。
第七章 &加快发展餐饮住宿业
  一、促进餐饮业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1、打造特色餐饮街区
  将特色餐饮街区建设作为促进餐饮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提高档次、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为原则,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促进餐饮街区建设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根据各县(市、区)餐饮文化特色,&十二五&重点打造江滨路咖啡美食街、南塘街特色小吃一条街等特色餐饮街区建设。应抓好街区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优化环境卫生,提升消费档次。
  2、培育一批餐饮品牌
  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快规模扩张,推动餐饮业品牌化发展。振兴老字号饭店和餐饮名店,扶持培育阿外楼、溢香厅、云天楼、五马美食林等一批本地中式餐饮品牌企业,引导其充分利用温州海鲜和特色小吃优势,发掘温州传统美食文化,融入现代消费理念,发展老字号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提升温州餐饮行业的整体品味。加快温州品牌餐饮企业&走出去&步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由相关部门牵头,餐饮协会组织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餐饮品牌展会(如温州海鲜美食节),唱响温州餐饮区域品牌。
  3、发展餐饮连锁经营
  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温州地方品牌餐饮连锁企业。特色餐馆要体现美食文化,突出经营特色,加强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连锁向快餐送餐发展,大力发展中式连锁快餐,建设中心厨房和配送中心,借鉴西式快餐和国内知名连锁企业社会化生产的连锁经营经验,探索直营连锁等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全市快餐业的规模化发展格局。
  4、促进餐饮服务企业技术创新
  适应温州餐饮消费需求,强化菜品创新,倡导营养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全面提升饭店内部环境的健康和舒适度,积极做好饭店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顾客满意度的协调发展。加强餐饮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通过举办美食节、技术大赛等活动,促进餐饮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餐饮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
  5、推进餐饮服务业规范化建设
  推进餐饮业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市餐饮业的餐具消毒合格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和卫生知识知晓率等,确保食品安全。继续实行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全程监督、量化评价、分级管理、动态监督、公开透明、卫生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信用建设,有关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对监管对象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建立卫生状况评价制度、卫生状况通报制度,完善食品卫生奖惩制度。
  二、促进住宿业多层次、优质化发展
  优化全市住宿业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星级宾馆,积极发展经济型酒店,规范发展大众化旅馆,进一步提高全市住宿业的服务能力和接待水平。积极推进经济型酒店和商务酒店的发展,培育发展本土商务酒店,引导其连锁化经营。积极引进经济型酒店,满足大众要求。启动星级旅游饭店及农家乐评定,加快有条件的企业申报星级旅游饭店进度,以此提升温州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大众化旅馆的发展,完善管理体制,按步骤、有重点地对市内客流和住宿网点相对密集区域的大众化旅馆进行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功能。
第八章 &培育新兴流通业、完善特种流通业
  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立足于温州商业传统,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温州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着手建设基础信息技术平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运作能力。通过大力发展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客户)等现代营销模式,或借助阿里巴巴等成熟的第三方商务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借鉴温州报喜鸟集团电子商务品牌E-BONO的建设经验,在温州制造企业尤其是消费品制造企业中逐渐推广&网络直销+实体直营店&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节约流通费用、提高供应链效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推动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互动发展,逐步推广在线洽谈、网上签约、电子货款支付,将专业市场转型成为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原材料基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网上商城,扩大网上消费比例,实现有形与无形市场互动发展,以此带动温州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升。至2015年,全市建成大型商业化专业信息网7~10个,平均点击率达每月8万人次以上,自建网站的规模以上企业达60%以上,企业上网率达90%。进一步推进金融、物流、咨询等服务行业信息化,为商品市场交易主体提供全面、高效和优质服务。
  在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片,结合&退二进三&,打造温州电子商务集聚基地,发展包括网上商城、网络营销、广告策划、仓储物流等环节在内的电子商务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连锁经营
  以连锁经营促进温州传统商贸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全市商贸流通产业逐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十二五&继续大力发展以食品、日常消费品为主的超市和便民连锁店,积极培育汽车、建材、药品、图书、音像、家居、美容美发、洗染等行业的连锁经营店;引导连锁经营逐步向石化、烟草、电信等行业及职业技术培训、旅游、租赁等多业种拓展,重点培育一批不同行业的连锁龙头企业。连锁经营要从以直营连锁为主向加盟连锁和特许连锁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引导符合条件的批发企业改造成配送中心。对于实力雄厚、集散能力强、信誉良好的批发企业可以改造成连锁店的总部,使之切实承担指导店铺经营、及时提供信息、合理配送货物等多种职能。
  三、积极培育会展业
  加快整合温州会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开拓会展市场,壮大会展企业,培育会展品牌,推动温州会展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时期,温州应抓住全球会展业向亚洲转移的机遇,依托产业优势和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成为全国性专业会展城市,并打造1-2个国际会展品牌。&十二五&加快建设温州会展中心二期,启动三期前期工作,建设温州会展业集聚区。
  将会展业作为温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影响力和市场主导型的专业会展,为企业借助各类会展活动进一步开拓市场搭建有力平台。重点培育扶持服装、鞋革、电器、机械装备、印刷等专业会展,并引进有较大影响力、能促进温州产业提升的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扶持组建一批专业或兼营会展业务的公司,鼓励现有会展企业通过合资、参股、合作、改制、改组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提高招会引展、办会办展能力。积极争取外商投资会展业,特别是国际著名会展企业在温州设立分支机构、代理机构和合作机构,参与会展及相关行业经营。完善现有的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和酒店等配套设施,整合文化广场、体育场馆和专业展销场地等资源,使其能够承揽大型会展活动,提高会展承载能力。
  四、完善特种流通行业
  认真贯彻有关市场准入和行业标准,规范发展拍卖、典当、租赁、旧货交易、二手车交易、电子废弃物回收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特种商贸服务业。完善粮食、猪肉、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建立政府公共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互补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特种行业监管体系,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完善成品油批发零售网点规划,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保障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给。健全典当和拍卖行业监管制度,提高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典当和拍卖业健康发展。完善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管理,引导和支持旧货市场扩大经营规模,规范经营行为。继续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实施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定,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规范屠宰和肉品流通秩序,保障消费者食肉安全。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组织、严格规划控制
  完善工作组织。充分发挥温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的战略统筹和综合协调作用,加快形成全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推进机制。各县(市、区)也应建立相应的商贸流通产业组织领导机构,制订科学合理的商贸流通产业年度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量化细化具体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推进商贸流通产业科学发展。
  发挥中介作用。加强对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物流业、会展业等流通行业协会的指导,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扩大行业协会的服务覆盖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实施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协会的信息收集与统计、沟通政府与企业、协助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功能。
  严格规划控制。按照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定位超前、方便群众、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统筹的要求,尽快完成温州主城区和各县(市、区)商业网点规划的修编,同时将修订后的《温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落实到《温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下一层次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引导和规范商贸项目的空间落地。建立大型商业网点设施建设听证和专家论证制度,从宏观上调控大型商业网点布局与业态结构的平衡。
  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扶持
  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并逐渐完善商业信用档案制度,对失信者实行警示和惩戒。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扩大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的覆盖面,实施有效监管。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流通环境。推进商贸服务业标准体系、市场诚信体系、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建设。
  加大资金支持。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市服务业财政引导资金、商贸业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大型商业网点及配套设施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业、餐饮饭店业、流通技术创新等,并扶持重点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争取享受国家、省专项资金以及设立财务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等。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增加商贸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投入,提供金融服务。
  完善管理服务。工商、城管、税收、治安、交通、环保、金融等部门要针对各流通行业的特殊情况给予政策支持,杜绝以罚代管;充分听取行业意见,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增加人性化管理,强化服务职能。对有特色、有品牌、有发展潜力、吸纳就业人员多的中小流通企业,有关部门要在市场准入、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创新行为
  培育龙头企业集团。进一步突出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主业,大力拓展经营空间,使企业(市场)的经营业务朝着专、精、特、名、新、优的方向发展。鼓励商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或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促进有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组建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内外贸相结合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增强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抓好重点流通企业培育。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和美誉度高的商贸流通企业,尤其在百货零售、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和餐饮等行业中,确定一批流通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在用地、资金等有关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流通企业注册服务商标,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保护和发展&老字号&,走品牌发展之路。
  引导企业创新。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引导企业适应群众消费方式的新变化,加强市场分析,不断拓展商品和服务范围,满足即期消费,激活潜在消费,创造未来消费。围绕汽车、家政服务等新型消费热点,探索发展新型消费手段,促进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发展。加强银企合作,推广普及现代支付、结算和交割方式,建立健全相应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扩大服务范围。
  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扩大对外开放。转变传统侨贸方式,通过开直销店、与国际大型商贸零售企业合作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加国际品牌会展,加强国际经贸交流。在世界贸易港口城市设立国际贸易联络办事处,开展境外贸易接单,试行境外交货和结算的业务,进一步吸引国外贸易客商的贸易意向,积极为制造业扩大出口创造条件。加快境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开拓海外市场。鼓励在美国德州博尔郡等友好城市开店设场,鼓励企业开发新兴市场,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配送中心。结合温州保税港区、空港保税区申报和洞头国际旅游休闲岛建设,积极探索设立商业零售保税店、免税店,集聚国际时尚消费品,加快推进温州国际性特色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温州地处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及对台商贸流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快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北麂港区、巴曹港区和霞关港区建设,做好口岸管理和服务工作,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争取开通上海洋山国际集装箱内支线。
  强化招商选资。要把开放式发展、引进外资和民资作为提升温州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吸引一批温州人回乡创办流通企业。利用一系列对外开放交流活动,推出全市商贸流通合作项目,引进跨国零售企业,对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现代流通技术等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全市品牌商品更多地进入跨国零售企业的全球销售网络。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在温州设立地区总部、连锁店和采购配送中心,参与温州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鼓励特色突出、具有知名品牌的连锁企业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努力提高连锁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开展主题促销。由市商务部门与各协会牵头,积极策划主题促销活动,围绕零售、餐饮、酒店、会展等重点行业,着力推进温州&国际时尚、购物之都&建设。以重点促销活动为平台,积极扩大消费领域、挖掘消费热点、培育消费潮流,进一步提升活动品位、提高活动效益。
  五、依托轨道交通、优化商业布局
  依托温州轨道交通布局,按照枢纽站、换乘站和一般站三个层次促进沿线商业布局优化,拓展商业发展空间并增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效应。
  交通枢纽站周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对于轨道交通枢纽站,包括S1线上的温州南、温州站、温州东和机场站,S2线上的平阳鳌江站、苍南灵溪站,S3线上永嘉站等,应大力发展商品交易、住宿餐饮等为主的现代商贸业,并适当发展总部经济,配套必要的商务办公设施。对于S1线上的龙湾中心站、瓯海六虹桥南站、半岛二站,S2线上的乐成新区站、瑞安民莘站、平阳昆阳站,S4线上的永嘉三江口站等,由于处于城市新区建设或传统商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可结合城市中心区合理规划,或结合传统商业街区改造进行提升,集聚建设现代商业、商务办公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设施。
  换乘型交通站点周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此类站点位于枢纽型站点之间,但辐射范围较广,周边地区人口密集,如S2线上的乐清蒲岐站和乐清经济开发区、温州滨海工业园区、瑞安工业园区、瑞安经济开发区南拓展区等站点,S3线上的瓯北站、柳市(北白象)新城站,S4线上的仙岩站。此类站点将成为重要的换乘站点(与公路等其它交通方式换乘),可根据辐射范围和影响人口,把握功能区建设和旧城旧村改造契机,建设以片区性商贸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为主的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并配套建设必要的商务办公设施。
  轨道交通城郊沿线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依托轨道交通站点与城郊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农房集聚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城郊仓储式购物中心、大型休闲娱乐设施等为主的服务业设施,促进城市有机扩张和城市新区发展。
  六、拓展适商物业、确保项目用地
  拓展适商物业。全面拓展适商物业,提升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的规模结构。旧城改造要创新补偿安置模式,推进商业店面整体安置,扩展单体商业规模。增加大中型商业网点在次区域以上商业中心的配置,改造提升小型商业网点档次,以连锁、加盟等经营模式整合分散的小型店面,适当提升规模,新建街区或社区应合理安排商业面积,引导集中式布局,新建商业地产项目应向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用物业倾斜。充分结合温州轨道交通沿线的商业开发,增加主要站点周边的商用物业规模。
  确保流通项目用地。一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优二兴三&,对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退出区域,要优先安排用于发展电子商务和新兴流通产业。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在依法办理出让手续、按市场评估价格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出资。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对旧仓库等设施进行拆迁易地改造且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的,政府在拆迁或收回企业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时,应依法进行合理补偿,并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二是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确保新建住宅区的社区商业建设,完善商业配套,并推进&商住分离&。各县(市、区)的城市中心区要大力促进商业项目集聚发展。三是在各产业园区内发展的商业服务、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商贸流通产业项目,要给予一定地价优惠,并在工业项目入驻前加快建成投用,以此促进各新开发区域的人口导入,提升工业招商质量。
  七、优化用人环境、强化人才支撑
  引进和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掘现有人才资源的潜能和作用,加大人才开发资本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采取&企企联合、企校联合、企研联合&等多种方式,培育商贸流通人才,鼓励本地高校增设零售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建立流通从业人员的终生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帮助从业者更新管理理念,强化专业知识,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商业观念和经营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服务业财政引导资金和商贸业专项资金中切块用于人才引进和贡献奖励,切实解决温州现代流通紧缺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引导流通企业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建设步伐,促进全市商贸流通企业逐步建立以事业留人、以机制留人、以感情留人的良性机制。
附表1:&十二五&重点建设的22个商贸集聚区
选址与空间范围
  (一)综合性商贸集聚区
  滨江商务区商贸集聚区
  包括杨府山CBD,并包括周边洪殿街道规划灰桥商业中心、鹿城综合广场、金融酒店区以及蒲州老街改造区。
  具有现代品味的高档立体商业空间,打造成浙南闽北具有区域影响力的CBD(中央商务区)。
新建和改造
  五马大南商贸集聚区
  东到欧洲城、西至信河街、南至马鞍池东路、北至百里东路。
  集综合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市级中心商业区,打造成浙南闽北具有区域级影响力的RBD(游憩商务区)。
  龙湾城市中心区商贸集聚区
  龙湾新行政中心区永中西路、永宁西路两侧。
  发展大型购物,综合超市,商业综合体,小型商业街,酒店餐饮及其他服务。
  瓯海城市中心区商贸集聚区
  温州火车南站站前区域和瓯海城市中心区瓯海大道以南的商业地块。
  结合高铁交通优势,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城市综合体,特色零售专营,特色商业,高档酒店,餐饮及其他服务。
  三江商贸集聚区
  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主要位于瓯北大道与江东大道交叉口附近。
  发展旅游休闲,旅游接待,酒店餐饮,商业综合体,打造高档百货,精品超市以及时尚零售等。
  瑞安现代商贸综合区
  东至瑞祥大道,西至华侨新村,南至滨江大道,北至隆山公园,总用地472.5亩。
  以高端零售、产品展示为主要业态,融购物、商务、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城市商贸综合体。
  乐清城市中心区商贸集聚区
  包括清远路综合商业带、时代广场商业圈、城市购物休闲广场。
  以商业步行街区、购物中心、综合娱乐城和星级酒店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商业集聚区。
新建和改造
  洞头海西湖商贸集聚区
  包括洞头北岙镇旧城和北岙新城区,以及未来的环海西湖区域。
  洞头新城区以城市综合商业为主,可设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海产批发市场等,并发展海岛特色商业街;状元南片可围绕海员服务业发展综合购物。
新建和改造
  鳌江滨江商贸集聚区
  位于平阳鳌江中央商务区内。
  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城市综合体,特色零售,高档酒店,餐饮及其他服务。
  苍南新城商贸集聚区
  灵溪新城商业地块。
  综合性商贸业,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超市、特色零售、特色餐饮酒店等。
  文成县城商贸集聚区
  大峃旧城商业街区和新城商业地块。
  综合性商贸业,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超市、特色零售、特色餐饮酒店、旅游商品交易等。
  泰顺县城商贸集聚区
  罗阳旧城商业街区和新城商业地块。
  综合性商贸业,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超市、特色零售、特色餐饮酒店、旅游商品交易等。
  (二)专业市场集聚区
  空港专业市场集聚区
  永强机场以东,温州空港新区内。
  发展高附加值、高品位,集交易、仓储、展览、信息于一体的高端和新兴专业市场,成为温州空港新区重要功能组团。
  温州农副产品市场集聚区
  瓯海娄桥。
  以温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培育若干个以花卉、药材、优质蔬菜、特种水产养殖、绿色食品为特色的农副产品市场集聚区。
新建和改造
  瓯海工业消费品市场集聚区
  瓯海大道与104国道形成十字轴区域。
  以建材市场、家居装饰、汽车市场等为主的工业消费品市场。
新建、扩建和改造
  苍南专业市场集聚区
  灵溪104国道周边。
  包括汽车贸易城、家电市场、海鲜城和大卖场、浙闽边贸水产城、农贸综合市场等。
新建和改造
  (三)现代物流集聚区
  空港物流集聚区
  温州空港物流基地,龙湾永强机场及东南部围垦用地。
  围绕航空货运,开展仓储物流、商贸服务、出口加工等业务,成为辐射赣东闽北浙中南的空港新城。
  港口物流集聚区
  主要包括洞头临港物流园区(状元岙)、温州半岛物流园区(灵昆)、龙湾港区物流中心(港口园区一期工程)、乐清湾港口物流园区、洞头杨文三期物流基地等。
  围绕温州港建设&国家重要枢纽港&,发展综合物流,突出集散和分拨功能,突出代理、贸易、信息处理等附加功能,积极申请保税港区,将各主要港口物流园区打造成为浙西南、赣南、闽北等沿海及内陆地区型综合物流中心。
新建及扩建
  铁路物流集聚区
  主要包括潘桥国际物流基地、瑞安江南物流园区、浙南(鳌江)物流基地、永嘉站前商贸物流区、浙南龙港物流基地等。
  将各铁路物流基地(园区)建设成为集物流信息、管理服务、货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基地和东南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
新建及扩建
  公路物流集聚区
  丁山现代物流园区、温州双屿物流中心、苍南浙闽边贸物流中心、瑞安塘下物流中心、平阳万全物流中心等。
  将各公路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集货运交易、配载、仓储、信息网络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新建及扩建
  (四)新兴商贸业集聚区
  温州会展集聚区
  温州滨江商务区会展中心及周边地块(包括即将建设的会展中心二期和三期)。
  集展览、会议、商贸、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设施齐全、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综合性会展集聚区,是温州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国际性会展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
  温州电子商务集聚区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片)。
  结合&退二进三&,打造温州电子商务集聚基地,发展包括网上商城、网络营销、广告策划、仓储物流等环节在内的电子商务产业链。
新建和改造
附表2:温州市商贸流通产业&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表
  &十二五&期间,温州商贸流通产业共安排综合商贸、商品交易市场、现代物流、餐饮住宿、会展业五大类共计93个重大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投资1106亿元。
单位:亿元
  一、综合商贸项目(共18项,总投资523亿元)
温州城市中心区滨江商务区商业项目
  包括杨府山老港区商业中心、灰桥商业中心(01-02-16地块)。
温州火车南站站前商贸区商业项目
总用地1328.9亩,总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名品折扣中心,用地50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36617平方米。
锦绣路商业综合体
位于锦绣路西首,商场8万平方米、住宅、写字楼12万平方米,总计20万平方米。
现代家居广场商业综合体
位于市牛山北路,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一百购物广场
高档购物商场4万平方米。
龙湾万达广场
  用地37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建设一个由商业步行街、大型购物中心、影城、KTV、超市大卖场、商务酒楼、写字楼等组成,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奥玛尔国际购物中心
用地39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永中机床市场改建,建设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
景山城市综合体
瓯海区政府及部门搬迁后开发,用地100亩。
南湖城市综合体
用地718亩。
永嘉瓯北商务中心
  用地108亩,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其中商业5.8万平方米,办公写字楼2万平方米,公寓、住宅、餐饮等12.8万平方米。
瑞祥新区商贸广场
总用地面积106亩,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
乐清市商贸中心
用地91.8亩,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包括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高档写字楼等功能用房。
乐清城市综合体
商场、写字楼16.14万平方米。
丁山商业综合体
用地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包括大型购物广场、办公写字楼等。
万全商贸区项目
占地面积约200亩,具体项目有江南水乡商业特色街区、四星级综合生态商业酒楼、临湖商务休闲娱乐街区、综合性生产服务楼宇区块。
龙港城市综合体
用地150亩。
洞头商务综合体
用地150亩,包括名品购物广场、商务中心、总部经济等。
泰顺城南商贸城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二、商品交易市场项目(共20项,总投资162亿元)
温州商贸城改建
总用地面积475亩,城市综合体约100万平方米。
温州灯具市场迁建
选址待定。
温州水暖洁具市场
用地4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龙湾五金采购中心
用地220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龙湾金属现代物流中心(市场)
用地500亩,其中一期300亩,二期200亩。
温州不锈钢市场
用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用地面积160亩。
温州家具展览中心
用地62亩,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丽岙温州花城
规划建设5000亩丽岙花卉产业带,打造浙南花卉博览园。
高邦家居建材市场
选址新桥街道,退二进三,用地125亩。
农副产品交易综合体一期工程
位于娄桥街道,9万平方米交易大楼,其中6.75万平方米交易场地,2万平方米职工宿舍。
瑞安商城改造提升(一期)
总占地472.5亩。区内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瑞安建筑装饰城
东新路以东、后岸河以南、港口大道以西、瑞枫大道以北。
乐清电子市场
用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3万平米。
虹桥大丰建材装饰市场
总用地103亩。
洞头县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
项目用地面积146.12亩,建筑面积11.69万平方米。
平阳汽车交易市场
选址鳌江,占地面积200亩,集汽车交易、二手车交易、上牌、过户、检测、保险、纳税为一体的市场。
苍南县家电市场
规划用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龙港国际家居生活广场
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苍南汽车贸易城
一期规划用地102亩,设计4S店8家,普通店4家,二期设计用地350亩的汽车市场。
泰顺茶文化城(茶叶物流中心)
用地77亩。
  三、现代物流项目(共25项,总投资220亿元)
空港物流基地
永强机场附近规划亩土地,主要功能为航空物流信息、配载、仓储、管理等建设。
洞头临港物流园区(状元岙)
规划用地面积约3000亩。
乐清湾港区物流中心
用地面积750亩。
温州半岛物流园区(浅滩一期)
仓储、运输、加工增值、信息、集装箱中转等。
潘桥国际物流基地
用地面积调整为652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占地231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占地421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瑞安江南物流园区一期
一期项目总用地面积548.55亩,总建筑面积22.54万平方米及其配套项目。
浙南(鳌江)物流基地
规划用地面积600亩,其中一期用地350亩,库房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堆场18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等建设项目。
温州双屿公路枢纽二期(双屿物流中心)
用地149.5亩,总建筑面积18.74万平方米。立体仓库、货运增殖加工、服务配套用房、物流配送用房、信息中心等。
鹿城特色轻工产业园区一期物流中心
用地规模为6.77万平方米,规划容积率为2.0,绿地率为20%。
瓯海货运市场迁建、改建
原市场功能调整为商住,市场外迁。
丁山现代物流园区
占地面积560亩。
龙湾农产品物流中心
用地面积为123亩,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
  塘下物流中心
  用地330亩,总建筑面积11.66万平方米。
  瑞安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用地330亩,发展水产品冷冻、储藏、加工、包装、配送等。
  汀田不锈钢物流中心
  汀田物流中心用地980亩,总建筑面积31.54万平方米。
瑞安粮食储备物流中心
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包括粮食交易市场。
乐成高速入城口汽贸物流园
包括汽车贸易、物流配送等功能用房,总用地面积800亩。
柳市物流中心
用地面积600亩。
乐海围垦物流仓储基地
用地面积240亩。
永嘉物流中心
总用地500亩,一期为瓯北货运中心,占地面积200亩,二期为黄田火车站物流基地,占地面积300亩。
洞头杨文三期物流基地
陆域181亩,3000吨级泊位一个。
平阳万全物流中心
规划用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平阳鳌江物流中心
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每年货运量1600万吨。
浙闽物流中心配套工程
物流总部及配套项目,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
浙南龙港物流基地
用地500亩货运配载、仓储、配送等配套设施。
  四、餐饮住宿项目(共28项,总投资191亿元)
瓯海行政中心区五星级酒店
  用地面积18.75亩,建筑6.3万平方米。
将军大酒店二期
  用地21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丁山五星级酒店
  用地50亩,五星级标准酒店、400间以上客房。
上塘五星级酒店
  服务接待,总用地面积120亩。
岩头芙蓉山庄(五星)
  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
洞头国际大酒店
  用地面积14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瑞祥新区五星级宾馆
  宾馆总用地100.03亩,其中五星级宾馆用地29.35亩,商务服务用地70.68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巾子山美食娱乐城
  建设用地38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集餐饮、娱乐、度假、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生活休闲广场。
  雁荡高星级酒店
  用地面积60亩。
  虹桥星级酒店(河深桥村)
  总用地39.5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
萧江商务国际酒店
  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泰顺新城国际大酒店
  建筑面积6.16万平方米。
瓯海崎云度假村(泽雅旅游服务中心)
  用地面积64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石桅岩大缸口休闲度假区
  总用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野树山开发
  规划用地200亩,准五星级酒店或产权式酒店。
洞头珑头岙旅游渡假中心
  项目用地313亩。
东港奥博(游艇)休闲中心
  用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东港休闲中心
  项目用地70亩。
瑞安铜盘岛旅游开发
  占地840亩,建设度假村、码头、海上俱乐部。
雁荡山旅游度假区(选址)
  用地700亩,一期200亩,一家五星酒店,高档休闲会所等旅游服务项目。
雁荡山金海湾休闲项目
  渡假村、酒店、会议康体中心等588亩。
平阳县南雁荡山旅游接待项目
  度假酒店、南雁养生基地、笠湖自驾营地旅游配套设施。
平阳西湾头沙旅游服务中心
  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
苍南阿里山农场
  融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高端庄园,总用地1000亩,其中农产品交易、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用地150亩。
文成天顶湖旅游接待中心
  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包括住宿、娱乐场所及配套设施。
文成县龙珠岛旅游接待中心
  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
文成县珊溪下湾旅游接待中心
  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泰顺县廊桥&氡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松垟旅游集散中心、廊桥文化休闲旅游区、氡泉养生商务休闲区等区块开发及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五、会展业项目(共2项,总投资9.6亿元)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二期)
  用地8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龙港会展中心
  占地200亩。
()【】 【】 【】
---国内经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浙江省商务厅四川省宜宾市商务局温州外事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WTO信息查询中心
---驻外商贸---新加坡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
---浙江省各地市外经贸局---杭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余杭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招商局嘉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桐乡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海宁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其他链接---温州市进出口公平贸易网温州市境外投资网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温州市商务局 版权所有:&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
Copyright (c)
温州市商务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温州市黎明西路236号国贸中心19-20楼,联系电话:,传真:最佳浏览分辨率: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访问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房价多少钱一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