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有日照剪纸商店加工商店吗?

公主岭剪纸艺术家“三把剪刀”把剪纸艺术带到俄罗斯
编辑:邹雨萌
[导读]5月4日,长春凯旋公路客运站候车室内,形形色色的旅者背着大包小裹,行色匆匆,而在候车室的一隅,记者发现了一个平静的身影,她的身前,也摆着很多行李,其中,一个被黄色皮纸包裹的筒状物特别引人注意。
5月4日,长春凯旋公路客运站候车室内,形形色色的旅者背着大包小裹,行色匆匆,而在候车室的一隅,记者发现了一个平静的身影,她的身前,也摆着很多行李,其中,一个被黄色皮纸包裹的筒状物特别引人注意。
这个在嘈杂的客运站中略显平静的人叫闫雪玲,是公主岭市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她刚刚接受完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策划实施的《你好,中国》栏目组的采访。在之后两个小时的交流中,闫雪玲通过&三把剪刀&,把记者带入了她与东北传统剪纸艺术的故事中。
第一把剪刀
传递四代人的传统&手艺&
闫雪玲是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中心校的一名教师,说起她教师的身份,很多人不是很熟稔,但她却是公主岭市剪纸艺术界的大名人。
非常大众化的栗色卷发,一双大眼睛传递出朴实的信息,初次见面,简单的自我介绍让记者感受到了她的邻家大姐的形象。说着,记者帮着拿了几兜行李,走到了周边的一处开阔地。看见记者帮她拿包的举动,她憨厚地说了句谢谢,笑着随记者走进周边的一家购物广场。
&这就是我带来的几张剪纸,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说着,闫雪玲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黄色的皮纸,一张张精致的剪纸出现在了记者的面前。&这只是我的几个作品,其实提起剪纸,还要从我的第一把剪刀说起。&闫雪玲用手指拂着剪纸的边缘,缓慢地卷起,坐到一处花池边,和记者唠起了&家常&。
&我是七五年生人的,今年40岁,我第一次接触剪纸,是在我6岁那年。&原来,闫雪玲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屋镇二里界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母亲是典型的农妇,父亲搞一些畜牧业。闫雪玲从小就和母亲学习剪纸。
&我妈那时每天都会在家中做针线活儿,针线活儿做完了,就找出家里没用的纸,拿出那把20多厘米长的黑色大剪刀,没几下,一个小鱼就剪出来了,我当时拿着那只小鱼,别提多开心了。&闫雪玲讲,那会儿她也特别想学着剪,有一次她偷偷拿出那把黑色的大剪刀,虽然手比较小,但是还是学着母亲的样子剪出一朵小花来。&后来我妈发现我偷用剪刀剪纸,狠狠骂了我一顿,说我这么小用剪刀危险,但是老妈没有扔掉那朵小花,而是放在炕柜中最隐蔽的夹格中。&
闫雪玲上了小学,在一个傍晚,一家人吃过晚饭,闫雪玲被母亲叫到了炕上,拉着她的手,&今天,我开始教你剪纸,说起剪纸,咱家的剪纸是从你太姥姥那辈传下来的,你太姥姥原来还开杂货店卖过剪纸哩!所以咱家的女娃,在出嫁前都得学会。&从那天起,闫雪玲母亲手把手教她学剪纸,那把黑色的剪刀也送给了她,那时,&拉手娃娃&是娘俩儿最喜欢剪的,她们认为,剪纸中的人物,就是母女二人。
第二把剪刀
连接母女情的历史&信物&
日子在平淡的柴米油盐中度过,不曾平淡的,是闫雪玲跟母亲每晚的剪纸学习,&上小学的几年中,我基本把母亲会的所有剪纸都学会了,之后每逢春节,我家的剪纸大部分都是我剪出来的,当一张张红色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闫雪玲说,后来上了中学,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她不得不暂时放下剪纸。
1992年,闫雪玲顺利考入四平幼儿师范学校,在学校里,她对美术特别感兴趣,&因为当时我就想,我要是自己会画画,是不是就能剪出更好看的剪纸了。&怀着这样的心理,闫雪玲在1995年毕业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年后,她嫁到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在八屋镇中心校做了一名美术教师。从此,美术融入了她的生活之中。
2004年,闫雪玲的母亲因胃癌与世长辞。&那段时间,我白天给学生上美术课,手把手教他们画画,当时我就想起小时候妈妈每天晚饭后教我剪纸的场景。于是我只能回到家后,把妈妈留下的那把剪刀搂在怀中,闭眼回忆儿时的画面。&闫雪玲说到这里,声音有些颤抖。
为了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2005年初,闫雪玲做了一个决定,&我要继续剪下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带着这份决心,闫雪玲来到了公主岭市,在一家商店买了一把剪尖很尖很尖的红色剪刀,以及很多关于满族民俗、萨满文化和公主岭历史传说的书籍。回到家后,她含着眼泪,剪了一张她和母亲曾经最喜欢的&拉手娃娃&。&剪完后,也哭过了,我感觉当时顿时轻松了一些,当时的那个&拉手娃娃&,我送给了我的女儿。&闫雪玲说。
经过几年学习,她创作出了大量富含满族民俗特色和萨满文化气息的优秀剪纸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她先亲手手工绘制,之后剪裁,最后装裱的。其中体现苗族风俗的作品《祝福》获得了第五届国际剪纸展银奖,作品《萨满剪纸-长白山神》在网上卖出了15000元的高价。
闫雪玲讲,就是因为她的第二把剪刀,让她不愧对于母亲,也正是有了这把剪刀,现在有很多的孩子都希望向她学习剪纸,她也非常喜欢把剪纸教给更多的爱好者。
第三把剪刀
通往俄罗斯的中国&名片&
与闫雪玲交谈到这里,记者本能地认为,第二把剪刀仿佛已经到了故事的高潮,那么,第三把剪刀是怎么出现的呢?对此,闫雪玲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原因。
&2012年年末,我去延安参加一个活动,当时在火车站过安检时,被人扣下来了,我跟工作人员说了很久,但是工作人员说他们有规定确实没有办法,听到这个答复,别提多伤心了,那个剪子对我意义很大。&闫雪玲说,自从第二把剪刀被没收之后,他就用小剪子剪纸,那段时间,她的创作灵感不多。
2013年年初,杭州举办了&神州风韵&剪纸大赛,闫雪玲的作品在大赛中获得银奖,活动后,几名志同道合者对她说,南宋御街不错,里边卖的剪子非常精致好用,闫雪玲便来到了南宋御街,挑选了一套剪子,其中一把金色的剪子非常漂亮,中国风十足。
从杭州回家后,闫雪玲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制作8米长卷《响铃公主》。
&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作品,它讲述了公主岭的由来,剪纸之间还有诗文。&闫雪玲讲,她一直没有带着这个作品参加任何比赛,因为要是参加比赛,送去的作品是不予退稿了,她舍不得。
2014年5月,闫雪玲对四平市各小学的美术教师进行了剪纸培训,培训后,多所小学先后开设了剪纸课程。同年9月,闫雪玲还对公主岭市和周边乡镇的近500名妇女进行了四期剪纸培训。
日,更是闫雪玲难以忘记的一天,那一天,她得知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策划实施的《你好,中国》栏目组要来采访她,她的片子还要被拿到俄罗斯去播出,让俄罗斯的人们也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她认为,她是荣誉的。
采访最后,记者让闫雪玲用一句话说一下自己对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感受,闫雪玲讲,传统剪纸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传承的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结晶,剪纸创作只有扎根在传统剪纸这片沃土上,才能开出璀璨的花朵。
记者&常麟祥
您觉得这篇文章: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邹雨萌]
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吉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吉和网"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长春羿尧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吉ICP备号-2 吉B-2-4- E-mail:有人知道天津做剪纸加工的主要集中在哪吗?不是卖剪纸的商店哦,而是剪纸加工户。听说东丽区大郑村有些_百度知道
有人知道天津做剪纸加工的主要集中在哪吗?不是卖剪纸的商店哦,而是剪纸加工户。听说东丽区大郑村有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q请参考 我到过蓟县官庄山区梁庄村有几家人给北京人做刻剪?试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剪纸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主岭哪家洗浴有特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