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I与布伦特原油 wti原油有什么不同

截止发稿时
英镑汇率983.680&日元汇率5.699&欧元汇率778.630&美元汇率611.180&
导读:国际贸易中一般采用计价公式作价,又称&浮动价&。计价公式表示为:原油价格(FOB)=基准油价&贴水。其中,贴水主要体现了计价油种相对于基准油的品质差别、加工收益以及该油种特定的市场供需情况等,所占的比重较小。在国际原油交易中,贴水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基准油价的波动幅度。
决定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基准油价,而基准油价的高低直接由ICE BRENT(洲际交易所,)和NYMEX WTI(纽约商业交易所,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期货合约交易价格决定,这两种合约可谓是国际油价的基石。NYMEX WTI合约与ICE BRENT每日的交易量各自约为50万张,每张合约单位为1000桶原油,两者合计为10亿桶原油。
(IEA)测算的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约为0.9亿桶/日,这两种原油期货合约每天的交易量超过全球实际消费量十倍以上。这两种合约的交易者众多,除了石油产供销链条上的各类参与者,还包括银行和各类型基金等金融机构。期货市场价格公开、透明,加上现今发达的信息技术,这两大原油期货合约价格的变动情况瞬间可以传达世界各地。
NYMEX WTI的实货基础为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ICE BRENT的基础为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两者品质相近,同为轻质低硫原油。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二者的价差在正、负5/桶之间波动。但从2010年起,WTI价格开始大幅度低于BRENT价格,两者的价差最宽时拉至接近30美元/桶。
其实不仅是WTI和BRENT的价格呈现这种巨幅的波动,WTI与中东原油基准之一的迪拜(DUBAI)原油的价差,与同为美国自产的LLS原油、MARS原油的价差,都出现了类似的波动(见图)。
观察以上各油种与BRENT原油的价差可以发现,WTI与BRENT的价差出现了巨幅的波动,相比之下,其他油种与BRENT的价差均在一个相对较窄的范围内波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WTI价格这种特立独行的走势?要深入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WTI实货的入手,逐一分析。
WTI产于富含油气的Permian盆地,该盆地有20块油田进入全美产量排名前100位,整个盆地的产量占得克萨斯州的3/4,占全美的1/10。WTI生产者众多,许多小型开发商将产量汇集起来卖给采集商,后者通过管道输至得州的Midland。
从此处WTI有两个流向,一是向南运输至炼厂云集的美国墨西哥湾(简称美湾)地区,一是向北运输至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并可以从库欣运往更北的芝加哥地区的炼厂。何去何从,取决于美湾与中部地区的原油需求和管输运费。
WTI产量在上世纪90年代曾达到100万桶/日,近年来逐步下降至30万~40万桶/日。虽然产量下降,但WTI并非NYMEX WTI期货合约的唯一可交割油种(见表)。
美国自产可交割的原油品种可以在混调之后用于交割,只要品质能够符合交易所对硫含量、API、粘度、杂质含量等指标的规定即可。也就是说,可交割的数量并不受限于WTI的产量,而取决于交割地库欣有多少符合品质要求的原油。
NYMEX WTI期货合约指定的交割点在库欣,交割可以在位于库欣的管道或储罐中进行。库欣是位于俄克拉荷马州中部Payne县辖下的一个小镇,现在只有不到8000居民。
一个世纪之前库欣发现了石油,开拓者们蜂拥而至,产量不断攀升,到1915年日产原油3万余桶,小镇一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周边井架四立,油罐矗立,输油管道纵横交错。
这个小镇未能逃脱资源型城市的宿命,到1940年代,石油储量枯竭之后,喧嚣散去,小镇人去楼空。但昔日的输油管道和储罐保留了下来。加上此地扼守南北要道,一些石油公司将此地作为地区石油运输中枢。
随着管道的新建和储罐规模的扩大,库欣也不再只是存储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州出产的原油,各种原油通过管道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或在此地入罐储存,或过道供应周边炼厂。
库欣的原油库存占到全美原油库存的5%~10%,是主要管线途经之地,这个小镇俨然成为美国中部原油市场的枢纽。当1983年NYMEX推出WTI原油期货合约时,指定库欣作为交割地。
每周三上午美国东部时间10点半,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石油库存时,库欣的库存量变动是最牵动市场神经的数据。每次数据一公布,WTI价格就如同心电图指针般狂烈颤动。
为了在官方数据公布前得到库欣的库存数据,市场参与者们不惜重金从能源信息公司购买数据。Genscape就是这样一家信息收集公司。这家公司每周会派出直升机两次飞临库欣罐区上空拍摄照片。
以前是通过分析照片上储罐浮顶的高度来估算库存量的高低。现在由观测员手持热成像仪拍摄,通过分析热成像图片来推算库存原油的数量。该公司还在进出库欣的输油管道下方安装电磁感应器,通过探测管道流量来计算进出库欣的原油数量。
市场对库欣的库存数据如此觊觎,以至于DigitalGlobe-彭博新闻社的合作企业之一会调动其三颗卫星中的一颗,每周两次飞临库欣上空,从太空中拍摄高分辨率图像。
信息收集者们和购买者们如此大费周章,不过是为了抢在官方数据公布之前掌握库欣的库存情况。由此可见库欣库存情况对NYMEX WTI期货合约价格的影响力之大。
2010年开始出现的NYMEX WTI对ICE BRENT的深度贴水,直接原因就是库欣库存水平大幅增加(见图)。
实际上,不仅是库欣的库存量上升,其周边地区库存上涨更加明显(见图)。
导致库欣地区库存量上升的原因之一是2010年以来美国原油产量的显著增加(见图)。
美国自产原油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非常规原油产出的上升,主要是页岩油。北达科他州的Bakken,得州的Eagle ford,以及Permian盆地产量都出现快速增长,从2010年起涨幅尤其显著(见图)。
但是产量的上升并不足以解释WTI对BRENT原油价格出现深度贴水。因为美国自产原油数量仍远远少于其石油消费量,相当部分的石油需求仍要靠进口满足(见图)。
2008年金融危机后,消费者支出减少以及汽车燃油效率提高,使得美国汽油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无论是汽油消费量还是整体石油产品的消耗量下降幅度并不算大。美国自产原油的增量部分如果可以取代进口原油供应本国炼厂,其自产原油的价格并不会出现深度贴水。
然而,问题在于增产原油不能运抵美国国内炼厂,堵在了库欣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运输基础设施,美国中部地区的原油市场与美国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原油市场间出现了脱节。
三、不均衡的美国市场
美国的原油生产、炼油能力、成品油消费呈现出强烈的地域间不均衡分布的特点。二战时美国政府将国土划分为五个区,对战时的石油生产和分配进行管理,英语名称为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for Defense Districts, 缩写为PADDs。至今,EIA仍采用这一划分作为数据收集的基础。
为了便于分析和记忆,本文将这五个区域按照各自最突出的地理特点进行粗略命名:PADD1是东海岸,PADD2是中部地区,PADD3是美湾地区,PADD4是落基山区,PADD5是西海岸(见图)。
2007年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尚未显著上升,当时美国的石油供需状况尚能反映市场格局变化之前的情况。其中:
美国东海岸地区(PADD1)的石油消费量占全美的30%,炼油能力仅占10%,原油产量约为0.4%。当地炼厂主要加工进口原油。成品油消费缺口由美湾地区通过管道或者水路输入。
西海岸地区(PADD5)的石油消费量占全美的16%,炼油能力占18%,原油产量占27%。原油生产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北坡地区和加州。炼厂原油缺口依赖进口填补。由于落基山脉的隔断,这一地区几乎没有石油管道与美国其他地区连接,石油生产相对独立。
美湾地区(PADD3)的石油消费量占全美的26%,炼油能力占48%,原油产量占56%。该地区是美国炼厂集中的核心地带,且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美湾沿海地区。原油产量主要来自美湾海上油田和地跨得州和新墨西哥州的Permian盆地,不足部分由进口原油弥补。
中部地区(PADD2)的石油消费量占全美的25%,炼油能力占21%,原油产量占9%。炼油能力与原油产出之间的巨大缺口一部分由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原油填补,一部分由美湾进口原油经管道北上供应,其余由Permian盆地和落基山区所产原油供应。落基山区(PADD5)由于人口稀少,各项数据占整体比重均较小。
随着页岩油生产的突飞猛进,到2012年美国各区域原油产量的占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各区域的原油消费量以及炼油能力占比仍基本稳定(见表)。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部地区的原油产量占比增加了8个百分点,美湾地区增加了3个百分点,而页岩油的主要产区就分布在这两个地区。
由于石油消费地、炼油能力、原油生产和进口地区分布的不均衡,需要地区间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体系来进行调节。在美国,该体系的核心是管道运输。
四、管道为王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石油管道运输网络(见图)。全欧洲的管道网加在一起长度只有美国的1/10。这个局面的形成有着历史的原因。
二战爆发时美国东海岸是全美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石油消费量占比也最高。当地炼厂所需的原油以及成品油消费的缺口都由油轮运输满足,或来自进口,或来自美湾地区。
战争爆发后德国潜艇对海上运输构成了致命威胁。于是长距离、大口径的输油管道成为替代海运的首选,大规模的石油管道建设铺开,以满足东海岸战时的需求。
随着管网规模的扩大,运输成本降低,输油管道成为将美国原油产地、炼厂和消费地联系起来的石油运输的核心体系。管线运输的流向也反映了其国内原油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美国原油管道分为主干线和采集线。主干线总长88500千米,直径为8至24英寸,用于跨区连接。
采集线总长约64000千米,直径2至6英寸,用于各产油区内部区块的连接,它们将各产地油井所产原油汇集起来,连接至主干线。西海岸由于落基山脉的隔绝基本没有原油管道与其他地区连接。东海岸地区现在主要依赖进口原油。这两个地区与其他地区间少有原油管道连接。大规模的原油管网主要连接美湾和中部、加拿大西部的产油区。
美国中部偏东北方向的五大湖南岸分布着传统工农业中心城市,比如钢铁、农机、食品工业中心芝加哥,汽车制造中心底特律,机械和化工中心克利夫兰,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石油产品消耗量大,炼油能力较大,但原油产量小。
所以整个美国原油管道布局的基本特征是从一南一北两个方向往该区输送原油。由北往南方向,是从加拿大西部经山区或经北部至芝加哥及周边地区。
从南往北方向,一路是从路易斯安那州海上油港(Loop)北向至P一路是从美湾或Permian盆地向北至库欣,并进一步向西北至Pakota和芝加哥方向。南部产油区和港口向芝加哥方向输油管道的要津就是库欣。
五、回到库欣
2010年之前,从Permian盆地和美湾北上的原油来到库欣后,或进入库欣储罐,或北上供应俄克拉荷马州和堪萨斯州的炼厂,或进一步输向东北供应芝加哥方向的炼厂,没有南向输油能力。
当2010年Bakken的页岩油产量大幅上升之后,增产原油除了进入中部地区炼厂,不能被消化的部分则进入储罐,造成库欣地区库存上升,从而导致WTI价格相对于其他油种价格大幅走低。
围绕着库欣的运输瓶颈问题,一条叫做Keystone(见图)的管线建设浮出水面,并不时成为业界的新闻头条。
Keystone是TransCanada公司设计的一条输油管道,意在将加拿大西部的艾伯塔省出产的油砂油向南输送至美国市场。
一期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Hardisty向南至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Steele City,再向东至Wood River,2010年6月建成投产(见图中的①),日运输能力为43.5万桶。该段的投产使更多的加拿大原油输至美国。而且途经北达科他州,新兴的页岩油可借道该管线,源源不断地输往美国中部地区。
二期从Steele City至库欣,2011年2月投产(见图中的②)。投产后一、二期的总运能提高至59.1万桶/日。该段投产使更多的原油运至库欣,加重了库欣原油的淤堵状况。
三期从库欣至得克萨斯州Nederland,向美湾PortArthur地区供油,又称Gulf Coast项目。日奥巴马批准该段建设(见图中的④),预计2013年四季度完工,运能为70万桶/日。完工后,库欣和中部地区的高库存可以得到缓解。
四期从加拿大Hardisty至Steele City,又名为Keystone XL项目。2008年9月提出该计划,2010年3月加拿大政府批准。
若该线建成,由加拿大至美国的运能将再增加51万桶/日,总运力提高到110万桶/日。该项目计划穿越内布拉斯加州的Ogallala含水层,因而遭到美国国内环保主义者及部分民主党议员的强烈反对。
共和党议员则力推该项目,称可减少美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并创造就业机会。Keystone XL建设与否成为美国两党党争的一个交火点,迟迟未得到批准或者否决,至今仍在修改设计路线和环评过程中。
除了Keystone三期增加了从库欣向南方的输油能力之外,Seaway管道的改向和扩建也将更多的中部地区的低价原油南运。
Seaway管道(见图)的运力为15万桶/日,原用于南油北运。日,加拿大管道公司Enbridge购入该管线50%的股份,并宣布将改变该管线的输油方向,北油南运(见图中的③)。
2012年5月该管线改造完成,正式向南输油,并在日将南向运力提高到了40万桶/日(见图中的⑤)。现在正在建设一条平行管线,2014年一季度完工之后,南向运力可再增加45万桶/日。
如果我们将Keystone和Seaway两条管线的建设进程和WTI/BRENT价差走势图结合起来观察,可以发现在这两条管线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附近,WTI/BRENT价差走势都出现了重大变化(见图)。
当然,它们并非WTI/BRENT价差的唯一影响因素,库欣以及整个中部地区的原油库存量、页岩油的增产量都影响着该价差的走势。
然而不止从库欣南向的输油能力在增加,数条在建的管道完工后更多的原油将被运至库欣。根据EIA的统计,2010年至2013年1月的三年多时间里,向库欣输入原油的管道运力增加了约81.5万桶/日,输出管道运力仅增加了40万桶/日。
2013年到2014年两年间,计划和在建的输入运力将增加119万桶/日,输出运力增加115万桶/日。
为了尽快将资源外运,页岩油产区的生产商们想到的不仅是管道,还有铁路。作为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美国铁路网早已四通八达。但之前在原油运输上,铁路与管道运输相比毫无竞争性。
但当美国中部地区原油价格出现深幅贴水后,采用油罐车进行铁路运输的方式终于在经济上变为可行。随着铁道上原油接卸设施的安装和投运油罐车的增加,近两年来铁路运输的原油数量不断增加(见图)。
图是页岩油主产区之一的Bakken 区块所在的Williston盆地的原油运出能力。从图中可见,2011年以来,铁路运力的增加大大超过了管道运力的增长。
由此可见,围绕着库欣,在运力此消彼长间,WTI相对BRENT的价差会继续波动下去。这种波动取决于三个因素:
1)非常规油气的开发生产情况;
2)新增原油产量的外运能力(不仅是管道,还包括铁路);
3)美国国内炼厂的消化能力。
在美国石油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或呈缓慢小幅下降)的情况下,其国内炼油能力会比较稳定。所以对WTI/BRENT价差影响更大的是前两个方面。
如果页岩油在达到现在的生产水平之后不再发生重大变化,当运力建设解决了运输瓶颈之后,市场将会重新回到平衡状态,以WTI为代表的美国中部原油价格与进口原油的差别将更多体现在原油的品质差异与炼厂的油种偏好上。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美国的非常规油气发展会达到怎样的规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是美国页岩油的产量为什么从2010年开始激增?
六、美国能源独立?
美国能源独立并非近年出现的新口号。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就开始制定计划,要增加国内能源供给,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但在低油价时代,新能源开发动力不足。
21世纪头十年,中国需求的故事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在2008年油价暴跌前,石油产量峰值说盛极一时,并对价格的上涨推波助澜。暴涨的油价增加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但是暴涨的价格同时吸引了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的研发。
最先开花的不是原油,而是天然气。第一、二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时,曾出现过一轮新能源开发热潮。
作为非常规开采技术的水力压裂开采技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得到应用。但80年代美联储主席沃克尔提升利率,新能源开发热潮随着资金抽紧而灰飞烟灭。不过页岩气开采技术储备了下来。
到了90年代,在政策、价格、技术进步等因素推动下,页岩气产量逐步增加。本世纪初天然气价格经历暴涨过程,页岩气开采技术不断完善成熟。
2003年水平井开发技术出现并投入应用后,美国天然气开采量出现激增,并导致其国内价格出现暴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增加的天然气产量,一方面替代煤炭用于发电,另一方面为美国国内石化行业提供了低价原料,并使该行业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支柱行业之一,为美国的再工业化提供了资源基础。
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参与公司众多,2008年达到60多家。价格下跌后天然气开采无利可图,众多开发商遂将页岩气生产中运用的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应用于原油开采,使页岩油产量激增,并大幅提高了美国原油自给率。
2009年美国石油产量由降转升,2009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率不断提高,2012年呈爆发式增长,日产量同比增长约85万桶,增速远超其他国家。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要恢复经济,消化膨胀的债务。办法包括一则债务重组;一则开源,多创造财富;一则节流,减少开支。
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之后,非常规油气的生产不但没有停顿,产量反而继续上升,使美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减轻,不仅修补了难看的国际收支表,而且为奥巴马的再工业化提供了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在美国的进口原油结构中,对欧佩克进口原油的依赖大幅降低。
这种巨大的变化反映在美国的能源外交政策上,就是维护海外石油供应及运输安全的重要性降低,重心开始转向&根据美国的战略利益控制能源市场和价格的走向,保护美国油气公司在资源国的投资安全和利益,确保美元在能源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制约竞争对手国家的能源获取和经济发展&。
一言蔽之,就是当中东和非洲的产油国出现乱局时,美国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并以手中的油气资源拉拢盟国,从而可以从容使用石油武器,纵横捭阖,获取地缘政治优势。
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到美国逐步撤回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驻军,到高调宣布&重返亚洲&,再到2013年批准液化天然气对日出口,美国页岩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已逐见端倪。
根据EIA在2013年5月份发布的《2013年能源展望》,2011年其国内页岩油产量约为100万桶/日,预估2016年页岩油产量将达到260万桶/日,到2020年将达到280万桶/日。全美原油总产量2011年为570万桶/日,预估2016年约为750万桶日,并且这一水平将一直延续至2020年。
美国的能源独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许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但其自产原油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增长已是大势所趋。
按EIA的预测,从2011年到2016年,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将增加160万桶/日。年间,库欣的原油输入管道运力增加200.5万桶/日,输出管道运力增加155万桶/日。到2016年,原油产量的增长与管道运力的增加可能基本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如果考虑到铁路输油能力的扩大,实现这种平衡的时间点也许会提前。
而在此之前,产量与运能间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WTI/BRENT价差持续波动并总体维持在贴水状态,但是再次回到2012年深度贴水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一些人们关注之外的因素有可能导致WTI相对走强。
七、热点之外
人们的目光较多地注视在美国非常规油气的开发规模和运输瓶颈问题的解决上,但页岩油的大规模开发仍可能遭遇意外的狙击。水力压裂法存在两大潜在危害,一是污染地下水,二是诱发地质灾害。
压裂液中添加的大量化学药剂被直接注入地下深层,其不断渗透可能对地下水层造成巨大污染。同时,向地下施加高压可能会带来不确定的地质损害。2012年在达拉斯和俄亥俄州发生了罕见的地震,被怀疑为水力压裂引发。对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的程度和规模,现在学术界仍存有争议。要想获得正确的评估,只能留待时间来解答。
正因为如此,欧洲大陆多数国家仍禁止进行水力压裂法实验,工业化开采基本不可能。2011年法国立法禁止采用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油气。民主党的选票虽需依靠环保主义者拥趸,但为摆脱经济危机,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奥巴马政府对可能的危害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且美国的整体政治、经济政策已经日益显示出立足于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采的迹象。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水力压裂法的潜在危害有迹象转变为显性危害,并导致页岩油生产的停滞,WTI贴水的基础会就立即烟消云散。
日,加州地方法院判决美国地质管理局在未能有效监测水力压裂危害前将位于蒙特利岩区约2700英亩土地出售给石油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环保法,这是美国法院首例明确水力压裂具有显著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的案件。
虽然尚未对市场和美国政府的政策产生明显影响,但市场参与者们也需留意可能横空飞出的&黑天鹅&。
更多信息请点击:&
本文来源:易汇网
责任编辑:zhipeng
责任编辑:zhipeng
责任编辑:zhipeng
责任编辑:Jessica
今日点击榜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风险提示:外汇交易尤其是保证金交易具有很大的风险, 未必适合所有的投资者。使用杠杆比例来进行外汇操作对交易者有利也有弊。阁下在决定投资外汇市场前,应该仔细考虑阁下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由于存在遭受一部份或全部初始投资的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阁下不应该以不能全部损失的资金来投资。并且, 阁下还应该留意所有与外汇投资相关的风险。若有任何疑问,应该向独立财务顾问咨询。WTI与布伦特:何为标尺? - 评论 - FT中文网
WTI与布伦特:何为标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国际碳市场中的活跃参与者,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关注和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和布伦特期货合约(Brent),是两个最重要的定价标杆。
本月,WTI与布伦特期货的价差扩大到创纪录水平。上周,这两个原油期货之间的价差一度高于每桶16美元。而从历史上看,WTI较布伦特期货的溢价通常在每桶1至2美元。石油交易专家Philip Verleger博士分析,WTI与布伦特之间的价差可能会继续扩大。
这对中国的原油市场将带来巨大影响。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逐年增大。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数据,2011年,中国原油资源总量将达到近4.8亿吨,其中国内生产量约在2.1亿吨、进口量约可达到2.7亿吨。
那么,两种基准原油价差究竟意味着什么?
造成这种价差的原因是:一方面,加拿大正将更多原油送入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地区——库欣是WTI的交割地,WTI从那里流入美国的输油管道系统——库欣原油储备处于历史高位,抑制了WTI价格;另一方面,中东政治危机威胁了从中东到欧洲的重要原油和下游产品的运输管道,抬高了参照布伦特标杆的大西洋盆地的油价。
由于布伦特市场海上运输的自然属性,交易者习惯将其作为国际原油定价标准。布伦特市场对中东局势的敏感度高于WTI,也反映出其作为首选的国际原油标尺的地位。而WTI从2008年以来已多次背离布伦特,这种情形越来越频繁且持续期较长,使得交易者、分析师和套期保值者正越来越质疑其作为原油标尺的地位。
库欣原油储量在上月底达到了3830万桶的历史高位,二月初只有少量下降。在2月9日的报告中,摩根大通预测,Keystone石油管线的开通,将使每周再有110万桶的额外原油从加拿大运到库欣。
将原油从库欣运到墨西哥湾岸区的新建管道的缺失——比如新Keystone XL管道的建设已经被延迟了12个月至2013年——有可能造成两种基准原油价差一直保持到2012年甚至更晚。现在,有能力处理WTI的炼油厂正在加紧炼制,原因就在于WTI相对于其他原油的高折价。然而,这些炼油厂的产能相对很小,许多分析师因此质疑这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WTI价格。
布伦特作为原油现货交易参照标尺的主导地位在进一步巩固。定价机构Platts(普氏)指出,目前约70%的原油现货交易的定价参照的是布伦特标尺。一部分亚洲原油出产国,最近都从其地区性的标尺,例如Tapis和Minas,转到了布伦特。
中国已经布局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当熟悉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的定价体系,这需要持续的能力建设和人才的吸纳。长远看,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化程度的提升,金融体系的完善,以人民币定价的原油期货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黄杰夫上一篇文章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伦特和wt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