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五千里长征人左右的小镇适合开洗衣店吗

22天纵横南北7500mile美国15国家公园景点详细攻略(两万五千字超长图文慎
在路上,就是一种心态。腐败是一种玩法,但闲适的久了,也会想要自虐一把。22天7500mile,穿越了10个州,走了13NP + 1NM
+ 1保护区。整个旅行从萌生想法到出发,只间隔了两周时间。于是在旅程中走了不少弯路长了不少记性,就希望记下来造福群众。
这可能是一篇合格的攻略,但这一定是一篇不合格的游记!所以请不要从头到尾读完然后感慨一声这真是流水帐啊…你可以直接跳到想去的那个国家公园页面去!
作者最近很懒,所以文中过多语法错别字请谅解...
这篇攻略的草稿是每天晚上回去大脑僵化四肢麻痹的时候的敲的!所以作者对自己的言论所造成的后果不负责任...
文中的照片大多来源于网络及@mabiao,未经授权看看就好!
对于行程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我尽可能回答
第一篇:行程简介
行程概要:
整趟下来人均2000刀,完全符合出来之前预估的每日每人100刀的预算,所以说玩国家公园还是相当省钱的
budget租的SUV,全保,1800$, 感谢25岁的皓哥,使我们得以免去young age
fee。总体来说,这车让我们非常满意,一路上性能稳定,没有出过什么状况。走长线以及比较粗犷的国家公园的话,建议还是租辆SUV,以应付各种奇葩的路况。
后备箱:我们车子的后备太小,四个人的行李进去后,其他物资只能见缝插针地塞进去,这导致我们每天早上都得用宝贵的半小时时间上载行李。长途旅行可以租一辆顶上可以绑物资的车,这样也不失为节约空间的一个策略(在城市里没怎么见到,但是一进国家公园就发现好多人的车顶都驮着一堆的行李)。
加油:一定要随时加油!旅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要等到油价比较便宜的地方才加油,结果某日在某一个NP出来后,一路上万里无人,最后把油箱烧干了不说,油表提示还能跑0mile的时候硬是撑了15分钟,总算看到了一个加油站在眼前出现。所以从那之后我们就严格遵守了半箱油以下遇到第一个加油站就加油的原则。
夜路: 一开始在西北面的时候,由于天黑的比较晚(晚上九点左右),所以基本避免了夜路
。旅程到了后半段的时候,由于活动内容越来越紧凑,夜路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其实美国高速的路况还是很好的,只是路上会蹦出来
鹿、牦牛、地鼠等各种动物,给司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某只可爱的小地鼠啊,就这么惨死了诶)。
团队装备:
3:事实证明很有用,美国的国家公园内,以及在前往国家公园的公路上,基本上都是没有信号的。我们的手机全程发挥了90%
的功效在mp3上 。
20流明手电 *
3:走夜路必需品,好多时候都是看完落日才回去的,公园里也没有任何灯光,天空暗的如此纯粹
望远镜:友情感谢@yinming同学。不过我们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我们带的望远镜个头不算小,得用三脚架hold住才能看,所以动物经过的时候来不及调整。但如果真的想看远方山里的动物的时候,又不够大,我们看到了各种架着长枪大炮的专业人士之后,就默默的放弃了加入他们围观动物的队列。
单反*2(狗头*2, 长焦*2, 定焦*1, 广角*1),三脚架 * 1 ,摄像机*
1:感概一句,要拍动物,长焦,一定要够长
1:很多地点在GPS里面都搜不到,而且由于国家公园里的路经常被封锁,或者没有被GPS
detect到,需要发挥各种想象力进行搜索。有耐心的同学可以在出发之前在GPS里都搜一圈。
*4:iphone本不在装备之内的…这里把它升级成为装备之一,是因为它在找路的时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前面提到,进入景区之后,GPS就基本处于无用状态了,手机也基本无信号,所以我们每天在出发前,都用iphone里的google
提前缓存好当天要去的点,等到快接近的时候再用小蓝点追踪当前位置。基本上每次被GPS愚弄的时候,都是靠这一招找到路。所以带一个有足够流量的智能手机提前load上地图是必须。
国家公园体系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以及“美国国家公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公园体系内,包括了国家公园、国家战场、国家纪念地、国家森林、国家湖泊等20多个不同的种类。国家公园是其中的一类,从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开始,至今有58座国家公园,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和历史遗迹,为人们提供休闲享受,同时不能破坏这些场所,将之流传给后代。”因此,国家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区不同,是为了在有效的管理下尽可能的方便游客。
我们这一次的路线,除了国家公园之外,还涉及到了国家公园体系之内的其他类别,诸如森林、纪念馆、保护区之类。后文中,NP =
National Park,NM = National Monument
国家公园年卡:$80一张,凭ID在任何一个收门票的国家公园都能购买。凭这一张卡可以全年任意出入所有国家公园体系内的景点,而且只要一人持卡,全车免票。所以我们这一趟下来相当的物超所值。按照国家公园门票$15~$25的平均水平,如果你这一年要进入超过4个国家公园,买一张就很划算了(很难想象我国什么时候可以卖80人民币每年的全国风景区年票。。)。
Center:作为全程的唯一一个伪导游,这应该是我在国家公园里最喜欢的点了..我们到后来已经形成了一进国家公园就去visitor
center的习惯。Visitor center是每个园区的info center,在这里可以拿地图、问路况、询问ranger
program,日出日落时间,以及让ranger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帮你规划路线。此外,很多visitor
center还有video播放,讲的都是关于这个公园的历史和成立原因等等,我们几乎每到一处都要看,video里的故事让我们对公园的风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visitor
center都会开放,有些visitor
center因为大雪封路等原因会季节性关闭,所以来之前要在官网上查好信息。
地图: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前一天晚上总是要提前查好了路线才放心的下。后来发现,除了Olympic、Redwood这种太大的国家公园外,其他的都可以等到在入口或者visitor
center拿地图,然后沿着地图上标出来的大的景点参观即可。地图在网上也都列了出来,每个国家公园的主页都是
xxxx是这个国家公园的头四个字母,比如, .
在主页的左下角就有一个“view park map”, 这个和纸质地图是一样的内容。
Ranger:Ranger是公园里面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对自己所在的公园有着强烈热情和喜爱的人。国家公园里面会有很多ranger-led
program, 跟着ranger走一趟会学到很相关的知识,比自己单纯的看风景又好玩了一些。Ranger
program都会在官网上列出来, 也可以在visitor center问当天的工作人员。不过有些ranger
program特别的热门,往往需要提前预定(后文中会提到)。
住宿:基本上所有的公园里都会有自己的宾馆,这些宾馆大都历史悠久,住在里面不只是交通方便,而且往往是公园景色一个绝佳的观景点。但也因此,这些宾馆往往是热门选项,许多地方要提前半年至一年才能预定的到。想要住在园区里的同学要提前做好规划。价格而言,园区里的房间要比外面的贵$100-200,是否物有所值就因人而异了。
国家公园评价:
最最值得去的
Glacier NP:
据说这里的冰川由于温室效应,在2040左右就要全部消失了,所以赶紧在冰川融化之前来看一眼吧。
Arches NP:还记得这张mac用来宣传屏幕清晰度的图片不?!没错,就是Arches了,这个国家公园的景色值得你走上一整天,感受真正的美国西部风情。
(勘误:根据@lian的友情提示,图片中的arch是在The
towers of the Ennedi Desert,
Chad;不过就是arches里的arch和这个长的很像,所以可以用来simulate一下 lol
Canyonlands NP:就在Arches旁边,名气虽然不大,景色甩开大峡谷几条街了
The Wave:都设保护区了,一天就20人,一脚踩下去就是250年,去感受一下什么叫做岁月的风霜吧
风景不错,有时间或者顺路可以去看看的
Crater Lake NP:湖蓝的没话说了,随手一拍都是明信片
Redwood NP:喜欢森林的人来这里徒步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Olympic NP
Grand Teton NP
最名不副实不推荐去的
Yellowstone NP
Grand Canyon NP
对于以上两公园充满了无限的失望感,由于建的早,所以名气也大。虽然说景色也算是有特点,但是明显网上众多的游记攻略形容的过于夸张了。期望值不用设的太高。
娱乐性较多适合举家游玩的
Zion NP:不管是自己来玩还是带父母来,都能找到合适的玩法
Dinosaur NM:比较适合带小朋友玩
Great Basin NP:同样也是知识娱乐性为主
信息不足无法评价的
Mt. Rainier NP
第二篇:详细攻略
日期:5/12/2012
行程:PIT &
主题:采购
从匹兹堡出发,在三藩和biao哥皓哥回合后,前往cisco采购物资。事后证明,西瓜、橙子、泡面、热水壶等看起来很占空间的物资,在我们的旅途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发第一天的装载,耗时一个半小时,至最后一天时已降到稳定半小时)
日期:5/13/2012
行程: SF & Redwood NP
住宿:crescent
主题:红木
8:30从三藩出发,穿过金门大桥,正式开始了我们的旅程。延着101公路一路北上,沿途穿过多个state
parks,已经可以感受到红木林的气息。两点左右到达红木国家公园的南部入口,就开始了本次行程的第一站。
红木国家公园是由一个NP及几个state
parks构成的,整个国家公园覆盖面积很大,从北到南贯穿整个海岸线。我们由于从南面进入,不想第二天再开回头车,于是以下路线是从南向北设计的。
Elk Meadow: Redwood NP没有明显的入口,在北部的入口处有一个类似于入口的指示牌,然后一路往前开,在
Davison Road 路口左拐,就到达第一个点 & Elk Meadow,
顾名思义,Elk出没的地方。这个景点很容易找,因为你会看到很多人停车在拍照。据说是因为那一块地方的草质和其他的草不一样,所以大角鹿都喜欢聚集在那里吃草。
Prairie Creek Visitor
Center:这里有一些展览,有一个挺有趣的展览是鹿角从一段红木里面长出来
Big Tree Trail:重回101公路,向北开一小段后,进入Newtown B Drury Scenic Pkway,
注意看路牌,可以去到 “Big Tree
Trail”,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树..停车之后走一分钟就能看见,基本不耗费时间。这算是redwood
NP很出名的一个景点,不过说实话跟在云南见到的树比起来,还是小了一圈的。。
Klamath Overlook:回到101后,继续向北开,见到Requa
Road拐入,一条盘山公路10多分钟开到终点,就到了Klamath Overlook。在这里可以从高处俯瞰Klamath
River的入海口,从一个小小的出口汇入到了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中。可惜这一天从傍晚开始雾气就比较重,灰蒙蒙的天空透不出一缕阳光,影响了拍出来的照片质量
Enderts Beach Road:回101公路,继续往前开,在快要进入crescent
city的时候,会看到一个路牌指向Enderts Beach Road, 左拐进入,一路开到终点,就到达了crescent beach
overlook, 这里是一个高处的观景台,可以望到整个crescent
beach海岸线。由于此时深处峭壁之顶,海风习习,还是短衣短袖的我们已经被冻的不行,匆忙拍照后就离开了。
进入crescent city,在整个城市环绕了一圈。这个不大的海滨城市被101公路分成了两边,因为redwood
np的存在才兴旺了起来,整个城市都是以服务游客为目的的。除了旅店、餐厅、超市,很少看见正常的当地居民的住宿。六点左右环城开了一圈,整个城市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任何的行人,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赶紧进入到一家餐厅,才发现就在我们的酒店旁边,Good
Harvest Caf&,
人均消费20-30$,份量太大,sandwich和hamburger之类的东西,两个男生共享一份都错错有余…
我们最后剩下了三份主食,留待第二天早上作为早餐。
建议:Redwood是个比较大的国家公园,全部玩好的话预计要两天左右。但由于景色基本相似,所以一天时间也已经足够覆盖完它的景色类型了。
5/14/2012 Day 2
Redwood NP & Crater Lake NP
住宿:Prospect,OR
Crescent city visitor center:一大早就到了visitor center,本打算前去拿tall
grove的密码,结果被ranger告知,从去年开始,这棵树已经不是世界上最高的树了,而且也看不到树的全身,上半身都被周围的树枝给遮挡住了,于是就让ranger推荐了其他景点。
Battery point
lighthouse:传说中有海狮,但是走了半个小时也没看到什么东西,只是一个海堤,不建议去
Homeland hill
road:Ranger说这是他在这个公园里最喜欢的一段路,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段路无论是开车还是进去走trail,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沿着Homeland
Hill Road一路往前开,会开到一个停车场,左手边是stout grove,全程4
mile。这条路看起来不像是车能通过的,所以我们一开始下车走了一段时间,后来沿途不停的有车经过跟我们say
hi…于是我们果断重新回到停车场开车前行。一路上都有挺好玩的景点,比如中空的树洞,被雷劈了之后倒在公路上的树干,被从中间截去了一节。
Boys scout:沿着Stout grove开就会看到一个小停车场,这就是Byos scout
trail的入口了,这个trail全程2.8 mile,
我们没有走到底,但是风景相当不错,阳光被阻拦在了树荫之外,洒在路上的斑驳让人觉得心情格外的愉悦,很有一种夏天午后的感觉。我们在里面耗费了两个多小时。
从Boys Scout出来后进入199 公路,我们从加州驶向了俄勒冈州的Crater Lake
NP。Check-in的时候已经是五点左右,住的地方离Crater
lake还有一定距离,于是根据前台的推荐,拿了份地图先去附近的瀑布转了转。地图上一共推荐了六个点,我们放弃了北面较远的两个,只去了其中的四个(以下方向从南往北)(地图点击此)。
Barr creek falls:旅馆往南开11mile就可到,好小的一个瀑布,不建议去..然后根据指示牌,Mill
Falls应该也在附近,但是那天正好在修路车不能继续前进,估计和这个小小的瀑布长的一样,所以我们就放弃了。(美国人对“大”瀑布的定义真的是很随性,就我们看到的瀑布而言似乎都达不到想象中的“大”的标准)
Natural Bridge:旅馆往南2mil 。Natural
bridge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当年由于火山岩的爆发,将下面的岩土融化贯穿,但有些地方的岩层比较厚,于是还保留了外表的一层,看起来就像一座桥,河水从贯穿的管道中流过。这里除了Natural
Bridge,还有其他一些因为火山岩浆而形成的地貌,所以还是非常值得看一下的。
Rogue Gorge:就在旅馆旁边,这里同样是有一些lava
tube,都是挺短的trail,走一下还是挺有趣的。
住的地方附近只有一家小餐馆,等我们走完所有的点的时候已经关门了,于是我们就只能倚靠自带的泡面解决。等到九点的时候天色才黑透了下去,我们带着西瓜,打算半夜前往crater
lake看星空。开往crater
lake的路上没有任何其他车辆,长长的黑路某位司机同学开始自己讲鬼故事,于是讲着讲着就把自己给吓到了。。。GPS显示到了Crater
lake附近后,由于大雪还没化,路的两旁都是积雪,很难找的到路。再者这个季节公园里的宾馆也还没开放,在园区里面一个人都找不到。。此时司机同学已经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折磨了,于是我们在寒风中抬头仰望了一会很亮的星空,然后带着西瓜回去了。
住宿:我们住的地方叫Union Creek
Resort,装修风格是森林小木屋式的,非常有赶脚。在这里住的人基本上是来修养生息的爷爷奶奶,见面了都会很nice的聊上几句。不过这个地方在园区之外,开到湖边大概还要二三十分钟。园区里面也有自己的resort,我们没有住在里面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开放,住在那里应该会方便很多。
日期: 5/15/2012 Day 3
行程: Crater Lake NP & Olympic NP
住宿:Port Angeles
主题:开车
昨日夜袭大湖不成功,于是今天一早旧地重游。先跑到visitor
center买明信片,顺便问路。看了一段video,讲述了Crater
Lake的名字由来。整个视频告诉我们这个湖曾经被命名成了各种形式的“蓝色的大湖”,但看完了都没解释现在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当然,根据科学家的解释,这个湖有两个成因,一是猜测由于当年火山爆发导致地底被捞空了整个地壳下陷,一是猜测火星撞击地球留下的大坑,所以“火山口湖”这个名字倒也算是贴切。
(在visitor
center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国家公园passport,我们人手买了一本,从此以后visitor
center就多了一项敲章的使命…)
问了路才知道,这个季节山上的积雪都还没化开,只有west
rim的观景台是开放的,我们根本进不到湖边。所以昨天晚上各种绕圈圈也找不到路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在湖边看星星扯闲篇吃西瓜的美好愿望,看来只能留待更好的时机来实现了。这个湖一路开过去的时候,不会觉得有多少振奋人心的景象,然而下车之后踏上观景台的瞬间,就被那个蓝色的大湖震撼了。那中纯粹的透明的蓝色,倒映着旁边洁白的雪山,让人觉得相机里每按一下,都能成为一张不加掩饰的明信片。可惜天气还太冷,无法在湖面上泛舟,有机会尝试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拍完照已经是11点,我们出了Crater Lake,一路向北800mile开往Olympic
NP。沿着101公路开过去,在快到Olympic的时候,大约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右手边都是很漂亮的蓝色水面,阳光洒在水面上微波粼粼,这整段路都变成了一种额外的享受。我们争论了一整路是湖还是江河,结果回来一查,这是一条叫做Pugel
sound 的海湾。。
日期: 5/16/2012 Day 4
行程: Olympic NP
住宿:Port Angeles
主题:在GPS的错误指引下我们发现了iphone的伟大功效
本打算一早去cape flattery
看美国最西北岸的日出(编者按,太阳打西边出来的么..?),结果因为现在是夏季,太阳4:30就升起了,从酒店开过去还要两小时,于是放弃。从网上查到visitor
center 7:30 开门,一大早赶过去,却发现又被坑了,其实是九点才开,于是只好靠GPS和google
map导航前往第一站。
Cape flattery: 从Port Angeles出发两个小时左右开到 cape
flattery附近,GPS在没有地图的这一带就几乎失灵了,我们在GPS的指引下在美国最西北岸的垃圾填埋场绕了半个多小时…其实开到Neach
bay后,沿着主干线开就会看到一块写着cape flattery的公路指示牌,见到之后左拐,沿着大公路一直前行即可开到cape
flattery trail的停车场,全程都是大陆,不需要开到任何小石子路。Trail 只有半个mile,加上拍照停留时间一个小时左右
(在领导急行军的指示下,我们走路都走得比较快)
Ozzte lake: Cape flattery
归来已是中午时间,一群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沿途又吃了一次subway,这已经是连着第三天了,于是连点餐都娴熟了很多。开往ozzte
lake, 开了35mile的小路之后,咨询了在那里的ranger,发现这个景色相当的坑爹 &
从停车场望去只能看到一个很臭的小水塘,而要看到真正的景色,又只能走一个往返7mile的trail。我们没有预备着那么多的时间,再者一路上也看了不少的湖,就放弃了这个景点(建议后来人不要效仿…)
Hoh rain forest: 从Ozzte Lake退回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一路开到hoh rain forest,
因为过了下午四点,又免了门票费…走了一个1.5
mile的trail,说是要1个半小时能走完,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加拍照也就过了一个小时。景色还是不错的,有雨林的特色,不过看完Redwood之后对这个景色也有免疫能力了..
La Push:回来之后开往la push海边,想要去看网上攻略中流传的潮汐池(tide pool),
但是没有人在攻略中说怎么去…la push 一共有三个beach, 很直白的命名为1st, 2nd, 3rd
beach。我们开到了1st beach, 问了一路的人都没听说过tide pool,
以至于我们怀疑是否存在这个东西…最后总算问到一个懂行的当地人,让我们去2nd beach, 说是看tide pool 最好的地方.
pool是海退潮的时候,各种小海星、小螃蟹之类的物品留在石头坑里面,就形成了天然的小动物围观池。所以这其实是个看天吃饭的景点,我们去的这天原本已是high
tide day, 结果又一路拖着到了快涨潮的时间,所以到的时候已经基本看不到什么了。2nd
beach的路牌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小地方,停车之后需要再走20分钟的trail才能到。到的时候正好是涨潮加落日的时候,夕阳洒满了海面,穿过一个海峡,景色很漂亮。虽然没有看到潮汐池,皓哥还是在海岸边寻找到了一只海星,我们在落日中玩了一会海星,等到太阳完全落下海平面的时候就回去了。
的特色是在一个公园里同时融合了太平洋海岸、温带雨林、冰河高山这三个自然景象。因此也可以想象,整个国家非常的大,不同的景点之间分的很散,完全游完至少需要三天。如果要在这边待很多天的话,住宿的时候尽量选择靠近景点的。Forks
和 Port Angeles 是两个比较大的小镇,镇上的旅馆餐饮行业都很齐全。此外如果想去西边看日出或者海滩的话,也可以选择住在La
Push 或者 Seiku。
如果没有预备好四五个小时的hike时间,就放弃Ozzte lake,这个湖的景色远比不上来的路上的Pugel Sound
Beach是看日落最好的点,但是要去的话得带上手电,因为到达海岸边还要走一段有坡度的打滑的trail,太阳落下之后天很快就黑透了,拿着手电走比较安全。
想看Tide pool的同学,需要提前去游客中心问好晚上涨潮的时间,并预备上充足的找路走路的时间。
日期: 5/17/2012 Day 5
行程: Mt Rainier NP
住宿:Cheteau timberline,
主题:封路
坐渡轮过海到了seattle,去costco补充了些食物,在crab pot吃了四份传说中很出名的海鲜锅,就赶到了mt
rainier。这个在国家地理上排名前十的国家公园,最漂亮的景象是sunrise,
paradise。然而名气虽大,在计划行程的时候就已经估计到这一带景区应该还没有开放,所以过来纯粹是路过加顺便碰碰运气。我们先开到了paradise,
已然是下午六点,在这一带蹲点的游客,都是打算背包登顶的,这个季节来自驾休闲游反而显的相当突兀。本打算趁着天还亮着去走两个trail,无奈绕了半天也没看到指示牌,只能作罢。停车中途倒是看到狐狸一只,于是一通狂拍。
由于paradise到sunrise的路被封掉了,我们只好原路返回绕路到了住宿的地方。回到酒店重新上网查了一下,sunrise地区的景点全部都没有开放,临时做了个决定,第二天前往附近的oak
creek wildlife area,看看能不能赶巧遇上一些野生动物。由于这是个state park,
网上搜不到什么攻略,所以就是纯粹赌一把。
建议:mt rainier
虽然景色很美,但是季节不对。预计要到七月底八月初,才会冰雪全部融化。而最佳的季节,应该是金秋九月,各个植被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建议最好在七月之后再过来,除非是来专业登雪山的,不然像我们这样基本看不到什么景色。
日期: 5/18/2012 Day 6
行程: Glacier NP
住宿:West Glacier
主题:开车
由于去sunrise的道路和我们下一站是反方向,且sunrise的道路也都没有开放,于是就前往wild life area.
结果去到之后,一个个大大的栏杆挡住了入口,写着permit pass
only。原本昨天在官网上看到了这个提示,以为只是要到现场买票就好了。结果方圆几百米目测范围之内,都没见到一个人类建筑物的踪迹。看着栏杆上的一把大锁,心想难道是要事先上网付了钱,人家就给你寄一个钥匙过来…但是难道还分一次性的,一个月的和一年的钥匙么…
于是作罢,开车前往Glacier
NP。从Washington出发,中途穿过Iowa,最后进入了号称万里无人区的montana州。这个州的偏僻程度,实在难以想象,在GPS上都搜不到多少相关的信息。一路开车过来,能感觉景色产生了鲜明的变化,在Washington还属于高林耸立在公路两边,进入montana已经是两边平原,一眼望去都是灰黄色的沙土路面,只有原处的山坡上才有树木。
我们住在West Glacier 一家叫做vista
motel的旅馆,两个很nice的老奶奶在前台迎接我们,她们说,我们是这个season开业以来的第一个客户,所以特地在那里等到我们来check-in。由于严格控制预算,在预订的时候我挑了他们整个旅馆里最便宜的房间,结果她们直接给我们升级到了最靠外面的视线最好的房间。(当然他们也获得了回报,开业第一天,我帮两位老奶奶把旅店的网络路由器给配置好了。。。)
整个Glacier NP 是由著名的going-to-the-sun road(GTTS)串联起来。整个园区大体分为west
glacier、east glacier两大块,若细分的话,又分为 west GTTS, logan pass, east
glacier, many glacier, two medicine, st. mary 等地区。Logan
Pass据说是最漂亮的一段区域,在这里坐着都能看到很多动物出没,可惜这个精华要到七月份才开放。而且由于Logan
Pass不能通车,东西两个公园被从中间切断,我们只能从外围的二号公路绕路,又耗费了许多时间在路上。
建议:如果预算充足且在Glacier会待的比较久的话,可以住在公园里面的lodge。我对NP里面的lodge一开始也有成见,觉得估计和国内的景区一样纯属坑钱。但其实这边的lodge是属于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在评选国家公园资质的时候都属于考核的一部分,因此每座建筑物都有自己的灵性和故事。而且由于建的时间比较早,193X….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本身就有很大的特色。我们glacier
见到的lodge,酒店的大堂是木质的昏暗颜色,一个大大的壁炉,几个老人围坐在火边看书,整个景象静谧的让人感到安心。
日期: 5/19/2012 Day 6
行程: Glacier NP
住宿:West Glacier
主题:如此近距离的被熊围观,真是此次旅程最深刻的记忆
这是我们原本的计划:many glacier && Grinnell view point
trail -& St. mary sunrise point -&
two medicine -& west glacier lake
mcdonalnd,先从二号公路绕到东边去看风景,然后再绕回西边来看湖。
但实际的情况是,这一天发生的计划之外的事情,让我们遇到了本次旅程到今天为止最为令人兴奋的一段路程。Many
Glacier地区的Grinnell Trail
是整个冰川公园最为出名的一条trail,所以我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走一走。到了Trail
Entrance之后问了下工作人员,发现由于大雪还没融化,整条trail虽然是开放给hiker的,但是要直到七月份才会有ranger带领着走这条trail。另外,这一条trail也是以能看见动物而出名的,在trail的入口处就看到了这样一块指示牌..
我们一开始还一路开玩笑,希望今天能看见熊,如果看见熊了应该怎么办..结果事实证明我们还笑的太早了…
(如果有旁白的话,一定是一只熊在阴影里偷偷的笑,愚蠢的人类们啊…) 在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的平稳路面后,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jackeson
随之而来的是旁边一个完全被冰雪覆盖住的山坡,45度角的斜坡,没有任何路的痕迹,一脚踩上去,人就往下滑了几步。还处于兴奋状态的我们,踌躇满志的踏了上去,结果才出去没几步路,发现由于鞋子是适合山地的徒步鞋,遇上雪地就打滑,每挪一步人就往下滑,只好用手死死的抓着冰,也顾不上被冻得双手通红。而一眼往下去,离脚底三米远的地方,就是飘着浮冰的深蓝色的湖水,这样的温度如果掉下去,基本上就等着泰坦尼克号的重演了…而这个荒芜人烟的大山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人会发现我们。
正当我们在冰面上匍匐着进退两难的时候,我抬头一看,一只灰熊正字在我们头顶上方五米远的地方出现,正优雅的信步在斜坡上….当时其他三位同学还在埋头大声聊天,全然不知出现了神马状况。于是赶紧做了手势让所有人凝固动作,不要发出任何动静和声响。灰熊从我们脑袋上方穿过,三次回头直视着我们,
似乎看了一眼觉得不太好吃,于是又淡定的穿了过去走远了。那个时候已然考虑不到光圈白平衡什么的因素了,我抓起相机就是一通连拍,深怕错过了什么镜头。结果最后回来发现,还是没有抓到熊直视我们的那个瞬间。
当熊穿过去之后,对岸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are you guys
OK..?”,朝远方望去,似乎有一堆人马正在朝我们走过来。等到走进后,他们说,在对岸看着熊从我们脑袋上方穿过,心想这群人实在是太crazy了,而且在那只熊穿过去之后,在我们后方又出现了一只熊。然后他们看见我们除了一瓶水和一堆照相机摄像机之外,没带任何bear
gear, bear spray之类的东西,觉得我们基本上就是送命来了… 这个队伍一共有五男三女,都是在glacier
park之外的一家旅店工作的,其中有几个因为太喜欢这个公园了,就在这里生活了三五年。今天赶巧是个周末不用上班,于是他们就组队出来爬trail。还好遇上了他们,我们才被救了..
领头的大哥看见我们趴在冰上的狼狈景象,帮我们在冰面上用脚翘出了一个个坑位,然后我们才得以缓慢的通过了这段45度脚斜坡。过了冰面之后,我们迅速决定,改变原有的行程,跟着这对人马走完全程。跟着经验丰富的向导走了一路,他给我们介绍每座搭讪和每个湖的名字,以及一些小小的hidden
lake,然后又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见远方峭壁上的goat和sheep
(我的肉眼基本上什么也看不见…人家指完之后用135的长焦对着远方望去才能看到)。由于路上的路牌被雪给掩盖了,而且很多小桥在冬天来临之前就被撤走了,往哪里走完全凭借向导的指引。一路上还有很多的小溪,由于天气回暖开始化雪,雪面下已经是暗藏的流水,但是上面还有一层脆弱的冰面掩盖着,一不小心就会一脚陷进去,冰冷的河水不说,还有一脚扭伤的危险。所以这段trail,从难度和长度来说,都应该列为五星级的水平了。整个trail单程5.8
mile,按照网上的攻略,在夏天雪全部化开,天气好的情况下,一个青壮年也要走上5个小时。由于一路上找路等各种因素,我们在早上十点才到了trail
head,当时我就担心,今天一天是否还能回的来,结果到下午两点半我们就走出了景区,顿时感慨,还好今天遇上了一个给力的向导,以及还好我们还算年轻。。。
从trail出来,所有人都已经精疲力竭。回到酒店的路上,当所有的人问我们how are you
today的时候,我们都兴奋的把今天的经历说了一遍。结果,所有人的反应都是,that’s
crazy…(话外音:你们这一群小白,什么装备也没有就进入熊区,真是不要命)。鞋子和裤脚已经湿透了,一上车就脱掉了鞋子和袜子,在车里把暖气开到了76F,全车人开始烤脚…
回到宾馆已经是晚上6点了,从早上开始就只吃了一点点能量棒和牛肉干的我们,此时已经是饥肠辘辘,用十分钟的时间迅速扫荡了一碗泡面,把鞋子摆在暖炉边上,然后穿着拖鞋就出门了。我们要赶在7点前到mcdonlake
lodge lake 坐船。整个国家公园里有多处地方可以坐船,但是我们去的那个时候,除了west
glacier的mcdonlake之外,其他地方的都还没开放。由于我们当天是船第一天开放,游客还比较少,不需要提前买票,去到的时候一共只有七个人在船上,相当的给力。船公司的信息,如果是旺季来的同学,建议提早买票。在船上有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在这里打暑假工,一路给我们讲解路上的景色,而且很好说话,三个男生都上去玩了一把开船,估计人多的时候就不可以这么玩了吧。正好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出发的时候太阳还在远处的山顶上,然后全程看着太阳一路落下去,甚是漂亮。唯一的遗憾是,当时脚上穿着拖鞋,五月份的寒风吹来,还是略冷…
日期: 5/20/2012 &
行程: Yellow Stone NP, Grand Teton
主题:如果在世界末日前你要去最后一个国家公园的话,我们的建议一定不会是黄石
昨日trail的后劲还没消去,从七点开始每十分钟一个闹钟,我们还是拖到了八点才起床。九点钟去一趟west glacier
visitor center, 给passport敲了章。这visitor
center没有邮局也没有video可以看,于是我们就上路了,沿途去costco补充了食物。昨天听人说今天是有日偏食的,而且在美国西部,结果路上一路乌云弥漫,连个太阳的影子都看不到..待我们在酒店住下的时候,就在网上看到这张照片..这不明明就是今天早上我们在的地方么!!!我们果然是看风景还不够敬业!
出来已经一周多了,住的那家酒店正好有laundry,于是我们兴冲冲的把所有衣服给洗了。待洗完衣服天色已晚,于是大家就随便吃了点睡觉了。我在酒店前台拿了一打的资料,研究接下来三天的路线。事后证明,黄石完全不需要规划。。
第一天凌晨五点半起床,为了赶去黄石的lamar
valley看动物。刚进公园就看到了牦牛,兴奋不已的拍了一阵,不过我们马上就会发现,牦牛和鹿实在是这个公园里面太过于常见的动物了。在lammar
也没有看到什么独特的动物,于是原路返回开始游玩。在公园内走了两三个景点后,我就发现昨晚的研究真是徒劳的..在网上看攻略的时候,由于很多攻略提到的都是某一个片区里面的小点的名字,于是需要结合google
和公园地图仔细的搜寻。实际上只要沿着官方公园地图上标注的红色小点停车参观,就不会错过什么。而且我们的参观速度,似乎也大大快过了之前在网上看到的攻略,原本计划两天才能看完的点,我们在一天之内就全部走完。打算来黄石的同学,不需要提前做太详细的准备,只要大概计划好沿着八字形的方向就可以了。由于早上起的太早的缘故,吃完中饭之后所有人都沉睡了,于是两点多开始从grand
canyon 开到west thumb 方向,绕公园一周,前往gardiner
吃饭。饭吃的比较坑爹,这是后话,回来的路上我们却遇上了惊喜。回来的时候正好是傍晚时分,太阳刚刚落山,气温凉爽又光线充足,动物们开始活跃了起来。在路上看见了一群人停车,于是我们也缓缓停车,发现是一只大熊在路边吃草(它真的是在草丛里吃草诶…)。显然由于前一天的亲密接触,今天再看到熊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那么惊讶了。
第二天总算可以睡个懒觉,早上八点起床,出发前往old faithful.
昨天一天把公园大部分的经典都看完了,只剩下了最为出名的upper geyser area.
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遇到了出行以来第一次遇上的大雨天,而且下的不是雨,是砸在脸上生疼的冰雹。考虑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硫化氢,这真是一场酸雨的盛宴。到old
faithful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下一次喷发,景色没有想象中的壮观。在education
center停留了一个小时,看了一段纪录片,看了一些展示和说明。
吃过中饭就从old faithful 往Madison
junction的方向开,把昨天没有看到的景色补上。和昨天相比,雨中的黄石有了一番别样的景象。由于雨是一阵阵的,当雨停的时候,空气变的异常的清晰和明朗。空气中的湿度使得每一个gyeser都烟雾缭绕。一缕阳光洒过的时候,gyeser一下子由灰暗转成黄蓝相接的斑斓色彩。在black
sand basin 的时候,赶巧遇上了cliff geyser 爆发,由于离的相当的近,感觉效果远远好于 old faithful
inn。不过根据说明,由于这个点喷发的时间不可预测,所以就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去了名气最大的Grand Prismatic Geyser,就是通常被用来做宣传的蓝色大湖
不过由于湖过大,从步道上只能看到半个湖面,以及掩藏在大量弥漫的烟雾下的蓝色湖水。我们技术探讨了一下,在明信片上的全湖景色是从高出航拍下来的,而宣传视频上放的照片都是能看到步道的,也就是说是从对岸的山的角度拍摄的。所以说,游客从trail上其实看不到什么精彩的景色。我们一致觉得,在black
sand basin
看到的景色和这个基本相似,但是由于那边离的近而且湖比较小,看到的景象远远壮观过这个点(所以非常推荐)。出了geyser后由于雨下的过大,车外的温度降到了3度,而且我们也已经审美疲劳,就直接回酒店了。黄石基本上到此就结束了
由于提早一天完成了参观,我们原本决定第三天在Yellowstone
River漂流,可惜天公不作美,当天室外温度零下三度,就只好取消该计划,提前去Grand Teton NP。Grand Teton
离黄石还有一定距离,从西门出发到Grand
Teton大概要三小时。路的中途遇上一只母熊带着两只小熊穿越公路,从我们的车边缓缓走过,让我们又兴奋了一会。Grand
Teton本身的景色其实还是很壮观的,雪山和湖泊交相辉映,体现出自然的威严。只是我们在Glacier已经见过了类似的景色,所以已经没有太多新鲜感。在national
elk refuge 没有看到任何的鹿,开车上到signal mountain 眺望了一下,就回城了。
总体来说,我们对黄石的评价不高。这个人气最高的国家公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行团,而整个公园也建设的比较像国内的旅游风景区。这和我们之前在其他国家公园偶尔碰到几个活人就能很happy的打招呼的景象完全不同。在这里更多的是到此一游的心情和到此一游的景色。按照第一天的景色,我们本来已经把黄石评为到第九天为止的worst
NP,在第二天看到烟雾缭绕的sunlake后,搬回一局,位列倒数第二第三…总之在我们看来是一个非常名不副实的景区。
我想,黄石的出名,更加是因为它的包罗万象,在这里集齐了冰川、动物、地热、瀑布、cliff、峡谷、湖泊等景色,对于时间不多又想要看美景的人来说,这里的确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除了地热之外,由于我们去了其他不同的NP看到了极致的景色,就在心里设置了一个很高的标准,
黄石因此落败也不足为奇了。(瀑布不比尼亚加拉的,冰川不比Glacier的,湖不比crater lake的,峡谷不比grand
canyon的,cliff不比的…
这样比下去只有地热是黄石特有且胜出的)。因此,如果是打算走国家公园长线的同学,完全可以在三天之内走完黄石和Grand Teton,
这三天对我们来说基本上是修养生息休闲游了。
住宿:如果有预算且计划的早的话,建议还是住在园区里面,交通便利。但如果像我们这样是临出发前才预订的,也可以住在园区外面。黄石北门的Gardiner
和西门的 west yellowstone都是不错的选择,离园区很近,价格也不贵。我们第一天住在Livingstone,
是Gardiner再往北的一个小镇,当时是用priceline
bid的,到了之后才发现离园区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虽然价格便宜了很多,但是牺牲了宝贵的睡眠时间,不建议这么做。第二三天住在west
yellowstone, PL deal,所以比较便宜。第四天住在lake lodge,
非常的幸运,我们是提早两周才定的,当时在官网上看到了Mayday discount, 住在指定时间指定lodge只用$99,
远远低于平均价,果断就定了。所以如果是和我们一样临最后才决定的同学,不妨多刷刷官网看看有没有什么deal。
(园区内的住宿的肥皂很萌很可爱,真是黄石少有的几个让我兴奋的地方)
食物:园区内各个大的结点附近都有餐厅,园区外的小镇也都有餐厅,如果没有自带食物的完全没有问题。园区内的餐厅价格还算可以接受,但普遍上菜很慢,而且我们去的时候是淡季,等到暑假旺季的时候,排队等位都是一个问题。
园区外的小镇已经非常向国内的风景区靠拢了,总之就是难吃加贵,吭你没商量。
Grand canyon village:
所有的选项都是汉堡+薯条,速度慢还贵的坑爹,我们当时饥肠辘辘,开往附近任何一个餐馆都要20多个mile,于是只有忍耐之。强烈不推荐。
Gardiner:我们是特地绕去Gardiner寻找一家网友推荐的餐馆,结果发现攻略是坑人的,两家餐厅一家关门一家不在营业时间,只好临时yelp了一家。吃饭的地方叫rose’s,在原来关门的那家的原址上,点了steak,
buffalo meatloaf, rib eye,都不太好吃,而且价格比较贵,人均20+,
上菜慢,强烈不推荐。
Yellowstone:有两家中餐馆,其中一家因为yelp上评价太糟糕,我们就直接没进去,车子开过的时候看那家店门口停着几辆旅游大巴,估计是专程接待中国游客的旅行团的…另外一家叫做red
lotus的,我们看了一眼菜价,一个番茄炒蛋$15,荤菜普遍都$30+,于是一直决定还是吃subway了。
old faithful inn dining
room:美国式的比较正式的食物,食物质量有好多美国人觉得不错,但是我们感觉一般,典型的美国steak, salmon,
burger之类的东西。
Jakson hole, BBQ:在南部小镇Jackson,这个份量大味道也不错,值得一试。
天气:我们在黄石的三天算是看到了三个不同的景象,第一天是艳阳高照20多度,第二天是雨霜交夹烟雾弥漫,到第三天就直接六月飞雪了,早上出发时还是嫩绿的树叶,到晚上已经白雪皑皑了。如果是专门来黄石的话,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再做打算,免的坏了出游的兴致。
日期: 5/24/2012
行程: Dinausor NM
住宿:Vernal
主题:看恐龙不用跑那么远
为了保证明天下午能赶到Arches看日落,我们今天需要赶路到Utah
州的恐龙国家公园,提前搞定第二天上午的行程。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出发,在黄石又遇上了大雪。昨夜的雪经过一个晚上,在地上结了一层光滑的冰面。只在广东和三藩生活过的皓哥,从未经历过冰雪的路面,车速过快,一个不小心就让右车轮滑到了冰面上,打起空转。整辆车一下子就飘了起来,在公路上走起了之字型,眼瞅着就要一头冲向了树林时,车子总算被停住了。一车人惊魂未定,换了茂茂作为司机,重新上路。跑出没多久后,进入了utah州,冰火两重天,我们从下雪天直接进入了沙漠戈壁的时间。整条公路在陡峭的山壁上蜿蜒着,即使是停车窗外的大风也呼呼的吹,让司机再次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不过艰险的环境下才能体现出一名资深司机的水平,GPS显示要八个小时才能走完的路程,茂茂同学在大风大雪大坡度的艰难路面下,竟然还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了目的地。
Dinasour National monument
不是以NP结尾的,但它同样也是属于NP体系的一部分。这个恐龙纪念馆最为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大片原始的还嵌在山壁上的恐龙化石可以参观,还是很令人叹为观止的。整个纪念馆不大,全程大约两个小时可以搞定。我们在visitor
center看了段视频,当视频里说到,在这里发掘的化石大部分被运到了位于匹兹堡的卡耐基博物馆时,某茂深深的吐槽了一句,那我们千里迢迢跑来干嘛的…看完视频之后,走了一段1mile的fossil
trail,一开始一群人都很没头脑的走着,觉得看什么石头都像化石,又觉得看什么都不像,后来不知走到某个点的时候,某茂突然开窍,看见大戈壁上有一些若隐若现的白色箭头,指给我们看什么是恐龙骨架化石。说实话,那些骨头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是完全不会觉得有什么特色的…trail的尽头就是display
hall,里面保存的一整面恐龙化石挖掘遗址,能让人清晰的看出骨架的痕迹,应该属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Display hall
出来后驱车前往一个Josie Morris Cabin, 在快到的时候看见有人停车爬一条不知名的trail,
于是我们就跟着爬上去了。这是一段一个多mile的爬坡,墙壁上刻着古代人的petroglyph
(路上遇到的一个老美用的高级单词..),挺好玩的。Trail再往前一点就是cabin,
一个90岁的老奶奶独居山野的小屋子,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因为离trail很近,所以去去也无妨。
(Visitor center & fossil discovery trail & display hall & xxx
TRAIL & cabin )
日期: 5/25/2012
行程: Arches NP
主题:景点西部风情
8点出发,中午12点就赶到了Arches NP,比预定的速度快了很多,于是多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游玩Arches NP.
事实证明,我们这么做是值得的,Arches真的是一个怎么看都值得来一次的国家公园。UTAH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我们从出发地到国家公园的路上,甚至连一家连锁快餐店都看不到,最后勉强用GPS找到了一个加油站边上的小便利店,填了点热狗下肚,就进入公园了(所以来之前要准备好食物)。
Arches不算个大公园,所以进入公园后拿了地图,按照地图上标出来的景点看就可以了。在visitor
center看了一段很赞的视频,是discovery制作的,质量明显高于之前的几家国家公园。视频解释了Arches的拱门、dome等地貌的成因(一说是陨石撞击地球,一说是由于地底的salt融化,导致地层下陷)
Park Avenue: 刚进入公园的地方,在这里就可以感受到一些自然的力量,有一条1mile的单向trail,
考虑后面还有大量的trail可以走,我们稍微停留了一下就上车了。从这里到the
windows沿途有一些小景点,可以停车直接看,也可以慢慢开车经过就好。最经典的是,经过一个像三个人的石头时,我 & 快看,三个人;
皓哥:三个X男;某茂:三个婆娘;我:=。=|||这个,叫three gossip… 这个词,没有性别之分的吧…
The Windows: 我们三点赶到这里参加Ranger walk。建议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在visitor
center问好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挑自己感兴趣的去参加。我们跟着ranger走了大约一个小时,讲了一些关于这个公园的植物、生物的知识,长了不少知识。在这里可以看到south/north
window。这里有两条trail, main
trail是很好走的一条trail,可以看到所有完整的景色。回去的时候,我们想说看到更加完整的风景,就走了primitive
trail 回去,结果就是纯绕路烧体力..走了一大圈奇葩的沙漠路,但什么景色也没有..
Ferry Tune:
受保护的区域,前一天晚上在网上看到有ranger带队的hike,走各种奇特的地方,看视频觉得很赞,可惜通常要提早上几个月预定,最少也要提早四天,于是只好悻悻然放弃了。
Devil Garden:这里的landscape
arch是最薄的arch,视频里说,有一天在参观的时候,这个arch突然就掉下来一大片,把游客吓了一大跳。所以不知道哪天,这个arch可能就变薄了,或者直接就断掉了…我们本想去看的,不过Delicate下来的时候就已经体力不支加天黑了,于是作罢
Delicate Arches:在windows地方走走停停,到Delicate
Arch已经是下午五点了,这个被当作是犹他州非官方性地标的地方,号称是观看落日的经典地方。这地方有三个可以观景台,upper
& lower view point
是远观Arch的地方,而trail走到则可以近距离围观Arch。当天的日落是8:30,根据Ranger的建议,我们如果想走到arch底下,一定要6点就开始走trail。我们看时间还早,就先去了一下view
十几分钟的trail,觉得拱门也就那么小点,不是太好看。后来证明,有些美妙的东西还是要亲身走进了才觉得壮美的。由于之前看到的网上的攻略里,由于种种原因(时间、体力..),都没有走那条trail,我们对trail的难度显然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当天的温度不高,80华氏度,据说再过一个月就会是180华氏度..然而这天的风确实出奇的大,ranger说属于extremely
windy的一天。于是,一路上走着,能够把人吹倒的大风,夹杂着大颗的沙石,打在人的脸上,生疼生疼的。一睁眼可能就是一粒沙子进来,一张嘴就是一口的沙子,绝对原汁原味的沙漠戈壁风情。Biao哥的广角镜头一开始还多加保护,后来不幸中招被一阵妖风在镜头上砸了个小坑后,就放弃抵抗了。整个trail不长,就1.5
mile,按照我们平时走路的速度,可能半个多小时就能搞定了。当天走走停停加拍照,六点出发,到终点花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在某个点拍照休息拍了半小时..),和ranger所言基本相似。我们由于还要背着三脚架和一个增重包,全程的难度又增加了。路上一定要带水,这条trail让人脱水的功效是加倍的,但又不能带太多水,否则对自己走路是个负担…
整个trail在不停的上升,虽然不滑也不危险,但是难度值还算是挺高。不过一路上看到很多美国的爸妈带着才四五岁的小朋友在道上走,一个人摄像一个人在后面护着(还有背着婴儿走trail的..),真是很佩服美国家长把孩子当作玩具的勇敢心理。还有一群奇葩的人就是日本的大叔大妈们..这一路上见到的中国旅行团,基本上都是在下车就能拍照地方,而见到的日本中老年团体,通常都会在这种只有年轻人的Trail上大批出现…不得不感慨这个民族的顽强不息。
arch作为州标是名至实归的,一个巨大的拱门,左右两边都是悬崖峭壁,风呼呼的从拱门下穿过,站在拱门边缘就有被风吹下去的感觉。大家乐此不疲的一个个在拱门下排队拍照,其实也就是去图个到此一游,其实在照片上,什么人影也看不见。(这里要再吐槽一下日本大叔大妈们,记得日本地震的时候,网上一群人在说日本人比中国人有素质很多,其实每个民族都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的,没有太大区别。本来所有人都自主在拱门外排队,大家互相之间达成的默契,保证了照片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我们还在感慨说这里真是有秩序,不会像国内那样拍什么照片背景里都是游客。结果日本团过来之后,眼瞅着有人站在那拍照,什么也不顾就冲了过去,瞬间就弄的到此一游的乌烟瘴气感。)
我们在arch等到了落日,却没有看到通常明信片上全身通红的拱门,而且由于风太大,把整个天弄得黄沙弥漫,雾蒙蒙的,更加不好看了。由于忘了带手电上来,等到太阳刚一落完,我们就趁着天还没黑透赶紧下撤。建议不要走原路回去,沿着arch穿过去右边的那条小路,就会走到一片比较大的平面上,这里可以看到下面的悬崖,也可以从背面看到Arch,景色比正面看到的要壮观很多,我们甚是后悔没有早点穿到后面来。在新路上走大概十多分钟,就可以回到规划好的trail上,原路返回了。回去的路是下坡,好走了很多,不过走到停车场的时候,天色也差不多变黑了,天上开始闪现了星光。
我 & 看,星星星星
Biao哥 & 那是什么星啊
某茂飘过& 人造卫星 …….
回到停车场,看见还有十几辆车在停车场里,看来还有大批的人在里面等着看星空,于是我们决定在车里等到天黑透再拍点星空。等到九点半,看天色没有再暗下去的意思了,就出来仰望星空。当天的月色太亮,拍出来的星空效果还是不佳。某茂同学试图给我们指星座,结果光是一个北斗七星就有了大熊、小熊、猎户座三个版本…于是众人不信任之,开始讲鬼故事…皓哥讲了一个鬼故事,按照一贯的风格,这个故事只有冷的成分..没有吓人的成分..彪哥再讲了一个,结果桥段和traingle
相似,才讲到一半,我们就已经把后面半段猜了出来…到宾馆已经12点了,我们今天一天把所有水的储备都耗完了,临时补充了一箱,一群人沉沉的睡了过去。
总结:即使你只有半天时间的话,也一定要放弃其他的景区,到delicate
arch这条trail走一走,因为其他地方的景色,你在这条trail上也能看到,但是走这条布道所能感受到的,在其他的景点你绝对不会感受到。看着网上之前的攻略,都只在arch
NP停留了一小会,在几个viewpoint拍了照片就离去了。我们原本也是这么规划的,感谢我们当天没有赖床,走完了整条trail,瞬间觉得这个公园真是相当值得深度游的一个地方。根据Ranger的说法,evils
garden的trail更加难走,基本上要四个小时才能走完,后半段有各种攀爬和穿越夹缝。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和体力再走一段,不过我相信应该比delicate这段更加精彩
日期: 5/26/2012
行程: Canyonlands
住宿:Tellmore
主题:峭壁
Canyonlands NP 和Arches 离的很近,两家公园的关系就像Yellowstone和Grand
Teton一样,明信片都是一起卖的。不过Canylonads的名气就没有Arch那么响亮了,通常都是因为要去Arch就顺道去的。
景色和Arch有点类似,不过这里能鸟瞰到更多的canyon和沙地平原。
整个公园分为三个区 & island in the sky, maze, needles, 三个区互不相通,由于中间有Green
River和峡谷相隔,只有能通过外面的公路绕,任意两区之间都相隔100mile的行车距离。我问ranger能否有办法从园区内开车穿过去时,ranger说,even
if you were a bird, it will take you 12 hours to fly
there…所以通常大家都只在island in the sky区域参观一下作罢。
这一天的风比前一天的更大,天气不好,景色相似,再加上前一天的trail后劲还没消去,尽管睡了整整九个小时,我们所有人都还是一副疲软的样子,游览了两个多小时把所有的点看了一遍后,就撤回宾馆了。
建议:如果两个公园都要去的话,可以先到Canyonlands再到Arches以防审美疲劳。不过如果时间不够的话,也可以跳过这个公园,只在arch玩上半天到一天已经可以将所有特质收纳到眼底。(当然了,只要是没去过的地方,大家总是抱有幻想的)
日期: 5/27/2012
行程: Great Basin NP
主题:儿童歌曲大串烧
从utah州出来进入到great basin 就换到了另外一个时区,一开始没注意,GPS显示只用一个小时就能到达,
跨州的时候才发现时区变了…Great Basin
号称是全美最少人参观的国家公园,因为地处偏远,周围又没有什么大的公园可以搭配着看,所以很少人来也不足为奇了。定酒店的时候我本想找个近点的地方,结果最近的有住宿的地方也要两个小时了,通常是从盐湖城出发。不过我们是从东面来,于是就昨晚住在了Fillmore,一个美国小镇。
22天的路途太过漫长,在我们把四个人手机里的歌都听了一遍之后,我们已经把英文流行歌、中国民乐、五月天、陈奕迅四大主题刷了数遍(我们四个人的口味真的是很专一很没有交集…),达到了无论听哪个歌都能睡着的地步。于是,在前一天的艰巨网速情况下,我下了一个“180首经典儿童歌曲”专辑,拯救了全车的氛围…
9:50赶到visitor
center,运气比较好,正好赶上了十点的票还没有卖完,于是基本不用等就进入了溶洞。为了保护溶洞不受到破坏,游客不允许自行参观,必须参加由ranger带队的visit。有90/60分钟的版本,基本上只要不是太胖的穿不过夹缝,都可以参加90分钟的。10$
一张票,每小时一班,每班次只有20人,可以提前在网上订票,也可以walk-in购买,显然我们属于运气比较好的,因为9,11,12点的票都已经卖完了,如果我们没有赶上十点的这场,就得一路等到下午了。
整个参观耗时1个半小时,论景色,远不如在国内景区看到的溶洞壮观,然而却是我参加过的所有溶洞游里面最喜欢的一个。国内的溶洞总是打上个各种五颜六色的灯光,让我一直觉得像是葫芦娃里面的蜘蛛洞…而这边只在必要的地方打着淡淡的黄色灯光,而且ranger还会特地把所有的灯都关上,让我们感受溶洞里面的真正全黑氛围,尽量还原了整个洞的面貌。再者,其实溶洞本身很小,并不需要耗费一个半小时,只是在这一个半小时里,ranger和我们详细讲解了溶洞的发现过程,里面的各种地质结构,中途遭到的人为破坏,溶洞的恢复、清洁、维护等等等等,重现了这个溶洞的全部历史和独特的地方(我觉得ranger的每一段话和国家公园的每一段video都很适合做托福听力材料…)。所以当我已经忘记了我在国内参观的是哪个溶洞的时候,我想我不会忘记这个溶洞,这一个半小时让人重新认识了溶洞的独特性。所以有喜欢听讲解的同学比较适合过来,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看看风景的话,按照某同学的说法这里是挺无聊的…
日期: 5/28/2012
行程: Grand Canyon & North
主题:The Wave ! 出发!
安排旅途的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无疑是不确定性了。天气、路况、人流量,等等因素都能造成不确定因素。而这段旅途的尾声正是最耗费脑力的地方,因为我们遇到了the
wave,一个需要抽签才能前往的地方。虽然在出发前,我为此设计了一个多重if else的方案,最终还是人算不敌天算,忽略了5/28
是memorial day,以及page最好的参观时段需要提前预订等各类因素。
方案一(出发前的最终方案):
当我25号接到zjj同学的短信后,这个方案就被抛弃了。前方发来通知,page参观的人甚多,最好要提前预订。当初我在网上搜到的公司,都是说不用预订的,当天先到先得,结果俊俊说,如果要看到最漂亮的光柱,最好是定中午的那个班次,特别的热门。感谢俊俊从前方发来的电话号码,我们得以提前预订了一个1:30的session,如俊俊所言,最漂亮的12:30的那个早已人满为患
方案二(page 和 north rim 对调,保证page能够预订):
方案三(预订的过程中发现28号为memorial day,memorial
day,到处都是游客,因此临时决定当天不应该去zion,而应该到很少人参观的大峡谷北缘去耗费一天时间。north rim
与zion对调):
在行程上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一个高贵而神秘的景点 & The Wave。关于The Wave的介绍可以看,摘抄其中一段:“属于帕瑞亚谷(Paria
Canyon)的一个部分,整个帕瑞亚谷跨越和亚利桑那州,由美国土地管理局(BLM,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管辖。帕瑞亚谷开放的探险区域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南狼丘(Coyote Buttes
South),北狼丘(Coyote Buttes North)以及帕瑞亚谷河道(Paria Canyon
Overnight)。就处在北狼丘的尽头,大约要在一个景色犹如外星球的荒野里步行一个半小时”
早上六点半出门,为了赶到kanab小镇抽取the wave
permit。到kanab时才八点,心想距离抽签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一定来的及,结果我们在那地方来来回回转了几圈。抽签的地址是在
staircase-escalance national monument, 用google
map和导航都导到了旧的office地址,找了几圈都看不到之后,我们问了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才知道office已经搬迁了,就开到了一个全新的office地址。某位同学一直在叨叨说今天是public
一定不开门,就想着赶紧吃饭去,office也的确是大门紧闭,看着门上贴着张通知说今天没开门,于是我们没多想也就打算撤离了。车开出去了一分钟后,觉着不对,节假日明明是游客最多的时候,visitor
center哪里有关门的道理,遂让司机调头,回到原office继续研究。果不其然,在门的另一侧发现了一张小通知,说抽签的地址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此时已是8:50,立即驱车前往,在大门口把我放下,就冲进门去填表。填好表看时间8:56,总算赶上了。
准时关门开始抽签。一开始先报号,给每个申请表分配一个号码,今天一共有31组78个人。接着就开始了紧张的抽签过程。抽签的方法特别的传统直接,用的就是彩票的摇号方式,小球一个个跳出来,直观生动…最先抽出来的三个号码,2,XX,XX,都是两个人的队伍,两队夫妇和一对摄影师(事后他们说自己去年就来过一次,今年特地再来拍一次),只剩四个名额了,如果这次再没抽中我们就没机会了。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小球落下,ranger缓缓的报出了28号,啊哈?中了!兴奋的yes了一下,砖头一看,其他几位明显还没反应过来。
抽签结束,抽中的十个人被留了下来,交了$7/人(不收credit card,需提前准备现金)的permit
fee,就得到了一张绿色的permit小卡片,这就将是我们明天前往the
wave的通行证。卡片分成两部分,一半是停车的时候放在车前方,另一半需要悬挂在团队其中一人的包上作为标识。Ranger和我们开玩笑说,在去到the
wave之前都要把这个小卡片收好了,太早拿出来指不定就被人半路打劫了。所有团队登记完毕后,ranger又给每队发了一张secret
map, 这个是在the wave里面的trail map,抽象版的。因为the
wave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景色不受破坏,所以并没有人为的设置标识,进去之后能否找到路,完全凭我们自己的水平了。
离开抽签地点,我们开到了Grand canyon north rim,
大峡谷的北部由于交通不便利,周围又没有相邻的景点,所以通常被忽略。所以即使今天是节假日,还是显的相当的冷清。一路看了那么多的峡谷之后,其实是有点免疫力了,我们看了几个景点都觉得一半之后,直接一路开到了远眺Angel
window的经典,这个被national geography
列为十大NP地标的景象之一,还是比较壮观的,一个延伸出去的峡谷,悬浮在半空,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北缘停留了三个小时不到,我们就开始回程了,回去买了食物和水,为明天的the
wave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意事项:
The Wave Permit:具体信息参见。The wave
permit每天发放20个,其中10个在网上发放,拿的粉红色通行证,另外10个当场抽签,拿的是绿色小卡片。
新的抽签地点:Kanab Visitor Center, 745 East Highway 89
日期: 5/29/2012
行程: The wave
原定早上八点出门的,手机没有自动调整时差(我们这几天不停的在utah和arizona之间跨越,手机已经凌乱的不会自动调整了…),于是实际上是九点才出的门,惊呼不妙,一路快赶,再加上中途找路,到一点钟才到停车场。由于进入the
wave需要经过一段土路,gps没有办法导入,所以可以先导到89号公路附近,之后再配合google map搜素出来的wire pass
trail,转入一条8mile的土路,人工导航到停车场。
一点钟出发,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小包。根据ranger的建议,每人都应该携带1加仑的水,不过我们这一群人显然是宁愿被渴死也不愿被累死,背了2L就收住了。回来的时候我查看了下水袋,才喝了1.3L的水,真是白白背了一路。根据地图显示,如果不怎么绕路的话,通常情况是2小时单程就可走到the
wave。地图上总共有12个check
point,来回各六个,帮助我们确定自己走在正确的道上。一开始走的还算顺利,一路走走停停,眼瞅着已经到point
6了,结果发现偏离了trail不知不觉爬上了一个大山。在山坡上休息一阵,看见远远的山脚下有人在挪动,知道我们走错了,该下山了。因为不想走回头路,我们就直接翻了一座山…到了谷底往前走一小段路,the
wave的入口赫然出现在眼前。看手表,已经是五点了,太阳落下了不少,the
wave里已经有了阴影,已经不是拍照的最佳时间了。整个the
wave其实就是一个小石坡,参观完整个区域一分钟就足够了,但它的美妙足以吸引人为此而翻山越岭。在里面停留了一个半小时拍照,这地方望出去四周围都是苍茫一片长得完全一样,天一黑就出不去了,我们赶忙在六点半离开,这次只走了一个半小时就找到了回去的路。
我想the wave的美丽,不仅仅是它的终点,更在于沿途的风景。记得在Arches NP 以及canyonlands
NP参观的时候,我们俯视着下面的大戈壁平原,感叹了一下这是有多么的粗旷。等到真的下车来一步步攀爬的时候,才感受到了这种粗旷之中的精美。自然在石头上有规律的留下了这么一条条细纹,每一个细纹都是这么薄薄的突出的小石片,有时候一不小心一脚踩下去,就碎了一地,让人随时感受到岁月的风霜。根据之前在NP的时候,ranger介绍过,能够保证植物生长的植被上的细菌,踩一脚就是250年的恢复时间,我们这一脚下去,上千年估计都没有了,也难怪每天只能放20个人进来。
8点回车,11点到bryce附近的酒店。这里号称是全美最暗的星空,本打算在这里看星星的,只是所有人都已精疲力竭,放弃了星空倒头睡去。
日期: 5/30/2012
行程: Zion NP
主题:溯溪
NP晃了一圈,看着风景和Arches比较相似,于是没有多做停留,直接赶往Zion。后来看到地图上的照片,觉得这里的风景应该还是相当有特色的,留了一大遗憾,等到下次再来看星空的时候弥补一下。到了Zion
NP已经是12点多了,租了drysuit去the narrow溯溪。The
narrow其实就是canyon里面的一条小溪,平时都是从峡谷上方望谷底,今天则是从谷底欣赏峡谷的风景。
关于装备:drysuit一整套包括衣服、鞋子、棍子,我和biao哥租了全套并全程使用,茂茂试完之后觉得不需要就只租了棍子,hao哥则是租了全套但是最后只穿了鞋子…
所以是否需要装备还是看个人需求。按照我们的实际经验来看,装备还是有很大功效的,彪哥和我走的路程基本上是另外两人的两倍远。一般来说,不怕水太冷的话,建议租鞋子和棍子,尤其是鞋子,基本上全程随意走都不会打滑崴脚、也不容易被水底的石子伤到。衣服可以视个人喜好,像我这样不想把全身不停地浸泡进去再拎出来晒晒的话,就可以租一份了。
要注意去the narrow 必须要坐公园的shuttle
bus,不可以开自己的车(我们一开始看着地图好像是一条直路,就一路开过去开到了西门…来回倒腾了一个多小时)。South
Entrance 刚进门靠右手边就是visitor center(实在太近了,导致我们一开始就错过了这个标志),把车停下后,坐park
shuttle,单程约40分钟开到终点站Temple of Sinawava
。整个40分钟也不是白坐着,大巴会一路讲解景点。下车之后在trail head就已经能看到水流了,不过先不入水,沿着the
narrow trail走20分钟,一直走到铺好的水泥路的尽头,这才是the
narrow的开始。换好装备一看时间,我们已经只有三个小时的往返时间了,按照地图的显示,要到达the
narrow的岔路口,一般人得走上单程两小时,能不能赶到就看我们的能力了。
才一下水,就显示出装备的力量了。按照某茂同学的说法,他从小在江里玩水,应该是我们四个人当中最能玩水的人。结果在装备的辅助下,biao哥和我轻松的走在了前面。走了没五分钟就把他们甩下了,最后成功的用一个半小时抵达了别人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完成的trail,在谷里拍照拍了二十分钟之后,又往回赶。这时太阳已经开始落下了,整个谷底开始变的阴凉,而水位也已经大幅度的上涨,好多路来的时候还是岸边的石子路,这会已经被水流完全覆盖了。可是在增加的难度下,我们这会只用了一个小时就赶了回去。。当然代价就是走的脚好疼…每一次入水的时候,鞋子都撞击着脚趾…
是一个娱乐性很强的国家公园,所以这里常年都充满了游客。在这边可以休闲度假,也可以溯溪攀岩漂流,所以不管是休闲游,家庭游、户外游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需求。The
narrow同样也是这样,在开头那段有老人孩子在岸边玩水,往中间走去人渐渐变少,但是偶尔转个弯就能看到有几个人在合作攀岩。再往深处去,遇到的就是纯粹溯溪的人们了。The
narrow有两种走法,一种是bottom-up,
也就是我们走的方法,走两个小时的单程就禁止前进了,必须往返;还有一种是top-down,
一个方向走完全程的话,预计是8个小时,上游的景色更美,走起来也更有挑战性,不过和the
wave一样,为了保护不受破坏,也需要用抽签的方式获得permit。除此之外,zion还有canyoneerning
的活动,看的我各种心痒,下回再来zion就要玩这个了。
活动及装备租借:/
日期: 5/31/2012
行程: Page,
主题:羚羊谷,马蹄湾,大峡谷南缘
住宿:yavakai lodge
羚羊谷最适合看的时间是中午11:30,直直的光柱打下来相当的漂亮。可是这个班次也是最最火爆的,通常提前几个月就被预订完了。我们打电话预定的时候,已经只能定到下午1:30的班次。之前在网上查的公司都不接受预订,可以提前预订。
Regular: 2 hour, 35$/person
Photography tour: 3 hour, 80$/person, 4人以上即可单独成行
网上的攻略说,photography tour
只贵了每人五元,但是可以单独接送而且游客少很多,非常值得。但这家公司photography tour要贵上40$,
而且也只是时间上加一个小时,路线完全一样,于是我们就放弃了。如果喜欢拍照的话,可以再找找看其他公司。
羚羊谷是由印第安人控制的,为了保护景色,只能由印第安人带领参观,不可自行驾车前往。把车停在旅游公司停车场之后,坐他们的车到羚羊谷。一车14人,一次去大概有8辆车,再加上其他公司的车,基本可以想象,小小的谷里挤满了游客。景色还是相当的漂亮的,整个谷都显着一种精致的美丽,只可惜游人太多,导游会一直催促着前进,并不能好好的欣赏景象。
羚羊谷Antelope Canyon出来驱车前往马蹄湾 Horseshoe
bend大概就十分钟时间,这个景点在外面看一直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一路走完0.75 mile
的trail之后,直到站到悬崖的边缘,就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个很漂亮的湾谷。这个景色绝对不应该错过。
晚上开车到了Grand canyon, 天色尚早,我们从west entrance
进入,参观了一下tower以及几个point,然后坐坐在一个点静静地等待太阳的落山。一边等太阳一边和一个退休了的植物学教授闲侃,相当的惬意。在园区内的Canyon
lodge cafe好好吃了一顿,这个地方终于有点像国内的美食广场了,食物的选择比较多,也都质量很不错,chess
soup相当的好喝,算是解救了我们。
日期: 6/1/2012 行程: South rim &
日期: 6/2/2012 行程: LA - SF
主题:回程
早上去post office 寄了明信片,吃了顿安稳的早饭,我们的旅程也就接近了尾声。
附录(感谢以下几篇日志,给我们的行程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万五千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