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想收服装货源网仓底货,再转手卖好做吗?

[资源共享]外贸服装仓底货的生意,不知道是否好做
我这次春节回家,才知道我一个亲戚在浙江海宁开了一家很大的服装厂,他们的服装主要是外贸出口的,本来我打算去他们厂里做,但我这个亲戚说,他们有一些库存,想让我来做这部分,价格给我很便宜,他说基本是白送给我,让我能赚多少是多少.但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服装方面的生意,对这些不是很懂.不知道哪位高人可以指导一下该如何运做这件事.里面有多大的利润. 同时看到的人如果谁也想做这方面的生意,可以和我联系,我来供货,价格肯定很好,我敢保证 . 如果想联系我可以给我放邮件
  自己顶一下.
  有哪些系列,有照片吗
  已经给您发邮件,请收悉。
  我也想看看照片~~~~~···  
  给你发了邮件请查看。
给我发份资料吧
  有兴趣,麻烦了    
  LZ 给我发份资料吧
正在筹划外贸服装店
   我有兴趣要,发资料和图片到我邮箱
  楼主,有兴趣,请发份资料,谢谢了 .cn
  感兴趣 看看
  算我一份 谢谢 .cn
  不错,想先看一下资料li.qin@
  有兴趣,先发一下资料:
  看新闻,赚现金!无须点击广告,不必投入资金!   点击这里,免费注册/newsbar/refferer.asp?henry_hu88  现在免费加入,在2008年,您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没有什么比赚钱更容易”!  如果现在就注册,还将获得可以用来兑换现金的88新闻点的赠送(今天目前还剩余129个名额)。
  谢谢朋友们的回复和建议,我这周末去浙江看货,会拿些样品,把照片拍出来.想要的请和我联系吧.
  .cn    谢谢
  需要 俺也正在筹划外贸服装店呢         
  不错啊,  给份资料
  , thanks.
  能给分资料吗   
  楼主,如果确实有合适的货物,而且质量不错,确实可以合作!F希望能给看一下衣服的款式和质量。  QQ !some.
  很感兴趣
麻烦LZ给份资料谢谢  
  麻烦LZ给份资料谢谢  
  偶也要分资料
      我正在做,谢谢!
  我正在做
  您好!我很有兴趣,正在做,希望能发一份资料过来,谢谢!  .cn
  楼主,来份详细资料,最好有报价单  有机会的话能否去你亲戚的厂里参观一下?
  给我发份资料谢谢,我有兴趣做。
  给我一份吧, maya_
  给我一份
  也算我一份
  我也要份资料,辞职在家,有想法往这个生意上发展  谢谢楼主了  
  给我一份资料,我是做服饰批发的:
  我也正在做呵呵,给个图片  
  楼主 给我分资料    
  俺也要看看  
  想要份资料和图片,谢了.
  给份资料.    
  因为那边工厂周一才上班,我会尽快整理出照片和报价发给大家,谢谢回复.对不起了.
  楼主给点照片看看,我很感兴趣你的货。  我的邮箱  
  麻烦楼主发份资料
   楼主给点照片看看,我很感兴趣你的货。    我的邮箱  huangjw_
  方便的话也给我发一份,我很有兴趣,谢谢!
  我的邮箱:
  我的QQ  邮箱:moon-联糸我啊 有兴趣
  方便的话也给我发一份,谢谢!    
  原来也是骗子
  提供一份详细资料给我,包括价格,最低进货量,当然还有产品的图片和具体资料    
  请提供一份详细资料给我,包括价格,最低进货量,当然还有产品的图片和具体资料          谢谢!!
  请提供一份详细资料给我,包括价格,最低进货量,当然还有产品的图片和具体资料
  谢谢啊
  请提供一份详细资料给我,包括价格,最低进货量,当然还有产品的图片和具体资料.谢谢!  qingqing_
  , 谢谢!市东越服装有限公司旗下的
品牌之一,以其紧贴时尚、角逐流行、简洁大气的设计,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为国内
知名品牌之一。
东越制衣厂位于中国最大的服装之乡――广东
。 1971年6月,郭东林出生在广东河源紫金县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民家里。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太多的喜悦,因为对于还没有解决温饱的一家人来说,又要添一张嘴吃饭了。那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娃不仅离开家乡,还只身一人开始了在广州的闯荡。
在他踏入广州之前,还有一个坎坷的插曲。不甘于向命运低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人生的郭东林,看到村里有人从山里往外贩运木材赚了钱,于是就东挪西凑借来4000元钱,开始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经商。然而,命运多舛,第一次的尝试以血本无归收场。
1991年,口袋里只剩下50元钱的郭东林辗转来到广州。一位卖水果的老板收留了他,让他帮忙照顾水果摊档的生意。凭着勤劳和朴实,他很快赢得了水果店老板的喜爱和信任。他的生活日趋稳定,薪水也逐渐增加。
不过,这仅仅是郭东林未来精彩人生的开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成形――在经过一番长久市场考察和夜校充电后,他决定进入服装
大军的行列。
先是在制衣厂收购一些仓底货,再转手卖给服装摊档的老板,往返穿梭之间,他似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终于,广州矿泉路,一个小小的档口,郭东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1997年,郭东林带着他自己5年的辛苦积累,更带着他5年多对服装行业的认识和自信,也带着他在同行中建立的信誉和声望,开始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办厂、创品牌,这一次他把地点选在了虎门,而这里,正是成就他日后传奇的“幸运之地”。
当年正值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
召开之际,虎门从全力扶持民营企业,让企业做强做大的角度出发,推出了虎门最早的7大品牌。郭东林带着自产的11件服装,以一名年轻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找到虎门服装协会,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创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之后从并不宽裕的有限的资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广告宣传,在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第一次用“以纯”的名字亮相于世人面前。
“以纯”诞生之初,走的是批发的路子。当时,以纯服装每天最多时可批发出7万件,最多时一个月可发走200万件,全年基本上有上千万件服装被各地的客商批走。即便如此,此时的“以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闻所未闻。
但两年后,以纯的专卖店已经达到近2000家。这都源于郭东林独辟蹊径、高屋建瓴的韬略――要想走得更远,只有不断破题,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走品牌专卖之路。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000家,专卖店遍布32个省市自治区。
而此时,当年和他一样搞批发的人发觉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纷纷转向专卖和特许加盟的时候,以纯已在全国优势市场牢牢站稳了脚跟。
从2005开始,以纯迈出了全球化品牌扩张步伐,相继在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开设加盟连锁店。2006年又将加盟连锁店开到了越南、俄罗斯等地,接着便是中东市场。以纯起源于那个国家。
历史上的今天:
引用地址:
访问统计:产业解读:东莞虎门服装城的发展历史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产业解读:东莞虎门服装城的发展历史
8318人次&浏览时间: 12:48:00&中国纺织网 【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犹存。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一首康有为的《过虎门》将我们再次带到了172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把大火让小镇虎门名闻遐迩。
  172年后,当人们再提起东莞虎门时,昔日的“销烟古镇”已披上了“服装名城”的时尚外衣,让再次走近她的人不由得惊艳于她的美。
  现在,虎门拥有较大规模的制衣企业1300余家,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大型服装专业市场23个。而全镇65万常住人口中,从事服装生产业的竟达25万人之多。
  虎门何以在悠远岁月的洗礼中悄然变身时尚前锋?沿着时间的隧道,我们一路逆流而上,渐渐看清了她崛起的轨迹。
  “渔歌唱晚”中混杂进服装的叫卖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虎门还只是一个小渔村,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东岸,北邻广州、南接深圳,距离香港47海里,海路到香港当时只需要几个小时,这里的渔民就常常趁出海或贩卖海鲜的机会,从香港或深圳沙头角带回一些布料、服装、鞋袜等,然后返回到虎门在地摊上摆卖,以换些零用钱。摆摊地点就在现在的虎门执信公园一带。
  那时,从香港带回来的旧衣服一件甚至可以卖到几十元钱,这对当时收入还很低的虎门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随着地摊摆卖者数量越来越多,在虎门,逐渐形成了一条“洋货街”。那时,洋货在内地是稀奇物,人们的衣着更都是一片“灰”、“黑”、“蓝”,那些从香港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服装、鞋、帽、甚至袜子令内地人大开眼界,前来虎门购物的人趋之若鹜,于是虎门的洋货街远近闻名,人气渐旺。
  这是虎门服装产业早期的雏形,正因为摆摊卖服装的开始,成就了虎门近日繁荣昌盛的服装专业市场。日后,在虎门服装产业发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富民服装城”,其前身便是这个“洋货一条街”。
  再后来,那些摆地摊的人发现从香港带来的服装的做工很简单,于是就干脆自己加工服装,买来几台缝纫机,索性自己办起了小作坊,开始了最初的服装加工厂。
  这个时期,白手起家在虎门不能算奇迹,几乎在虎门做生意的人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服装事业就从最初的一把剪刀、两台缝纫机、一个地摊开始。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虎门从事服装经营的商户已从最初的30多家增加到60多家,达到一定规模。如今虎门服装界的老板们,不少都是从那时摆摊起家的。
  一座大厦与一个小镇
  富民有一位老资历的员工,1993年,也就是在富民初建成的时候,他分得了一个摊位的指标,那是富民给内部职工的一种福利。当时摊位需要交3万块押金,一念之差,他就把铺位转让给了别人,为的是换取一辆摩托车。虽然在当时,威风凛凛的摩托车也算是奢侈品,但比起如今千万元的铺位租金,那只能勉强称得上是一件家当。所以,几乎所有见到他的人都要开玩笑似地说一句:你买的可是全世界最贵的摩托车啊!
  虎门能从昔日的销烟古镇,变身为今日的服装名城,有一座大厦功不可没,它就是“富民时装城”。
  但凡去过虎门的人都这样形容它――不来富民时装城,就等于没来虎门。无论是服装设计师、服装生产商、服装加盟商,还是普通的服装消费者,去虎门就必须逛富民。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温州家庭工业或联户工业的发生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大市场’,也就是说它是依托于这广大流通网络的附属品。”这句话虽然是说“温州模式”,但它深刻揭示出专业市场在农村工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虎门服装产业集群从产生到兴旺发展,可以说与专业市场尤其是与“富民”息息相关。
  虎门服装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是虎门服装发展历史的第二个转折点。看到虎门服装市场兴旺的大好形势,虎门镇政府决定建造一座大型专业服装市场,将那些临街依巷的商户全部集中在一起经营。
  1993年11月,筹资7000万元建成的富民时装城开业。开业第一年就实现了成交额10亿元。而短短3年后,随着虎门服装产业的发展,其销售额呈现了跳跃式发展,1996年年底盘点时,已高达15亿元。直至今日,富民一直处于虎门服装专业市场的领头羊位置,更是虎门服装发展的晴雨表。
  富民时装城的成功运行,是虎门服装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它培育了一大批日后乃至现在都响当当的品牌,“以纯”就是从富民孵化出来的知名品牌,还有一批知名品牌如灰鼠、伊韵儿、依米奴等等,它们都曾借力于富民这个平台。因为这些知名企业的不断壮大和一大批企业家的涌现,富民还由此被称为“品牌的孵化器”和“民营企业家的摇篮”。
  市场带来的巨大需求导致企业在其周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业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又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两者互动发展,良性循环,最后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服交会这个平台上,一批又一批的本土企业成长起来,从最初拿着十几件衣服前来参展,发展到终端店铺遍天下。10几年的时间里,借助服交会这个宽阔的舞台,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数百个变成了数千个。而除了展示企业外,服交会还邀请到了世界顶尖人才、国际顶尖大牌来虎门共同交流,不仅仅是让他们做秀,更重要的是要“云集”他们的业务。   如今再看服交会,规模越来越大,展场面积、展出展位和成交额不断有所突破和超越。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意向成交额达到了46亿,和第一届时相比,翻了几倍。
  也正是通过一届一届的服交会,虎门的企业、市场乃至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服交会成为了虎门每年的一大节日,几乎是全民支持交易会。
  外界则通过服交会了解了虎门、了解了虎门服装产业,并因服交会与虎门结缘、和虎门建立了联洽。
  更重要的是,服交会之于虎门,不仅是其命运转折的支点,亦已成为推介虎门的一张靓丽名片。
  人物志
  郭东林?以纯
  一提虎门服装,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是郭东林,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是以纯。
  1971年6月,郭东林出生在广东河源紫金县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民家里。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太多的喜悦,因为对于还没有解决温饱的一家人来说,又要添一张嘴吃饭了。那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娃不仅离开家乡,还只身一人开始了在广州的闯荡。
  在他踏入广州之前,还有一个坎坷的插曲。不甘于向命运低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人生的郭东林,看到村里有人从山里往外贩运木材赚了钱,于是就东挪西凑借来4000元钱,开始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经商。然而,命运多舛,第一次的尝试以血本无归收场。
  1991年,口袋里只剩下50元钱的郭东林辗转来到广州。一位卖水果的老板收留了他,让他帮忙照顾水果摊档的生意。凭着勤劳和朴实,他很快赢得了水果店老板的喜爱和信任。他的生活日趋稳定,薪水也逐渐增加。
  不过,这仅仅是郭东林未来精彩人生的开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成形――在经过一番长久市场考察和夜校充电后,他决定进入服装销售大军的行列。
  先是在制衣厂收购一些仓底货,再转手卖给服装摊档的老板,往返穿梭之间,他似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终于,广州矿泉路,一个小小的档口,郭东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1997年,郭东林带着他自己5年的辛苦积累,更带着他5年多对服装行业的认识和自信,也带着他在同行中建立的信誉和声望,开始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办厂、创品牌,这一次他把地点选在了虎门,而这里,正是成就他日后传奇的“幸运之地”。
  当年正值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召开之际,虎门从全力扶持民营企业,让企业做强做大的角度出发,推出了虎门最早的7大品牌。郭东林带着自产的11件服装,以一名年轻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找到虎门服装协会,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创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之后从并不宽裕的有限的资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广告宣传,在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第一次用“以纯”的名字亮相于世人面前。
  “以纯”诞生之初,走的是批发的路子。当时,以纯服装每天最多时可批发出7万件,最多时一个月可发走200万件,全年基本上有上千万件服装被各地的客商批走。即便如此,此时的“以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闻所未闻。
  但两年后,以纯的专卖店已经达到近2000家。这都源于郭东林独辟蹊径、高屋建瓴的韬略――要想走得更远,只有不断破题,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走品牌专卖之路。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000家,专卖店遍布32个省市自治区。
  而此时,当年和他一样搞批发的人发觉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纷纷转向专卖和特许加盟的时候,以纯已在全国优势市场牢牢站稳了脚跟。
从2005开始,以纯迈出了全球化品牌扩张步伐,相继在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开设加盟连锁店。2006年又将加盟连锁店开到了越南、俄罗斯等地,接着便是中东市场。
  2006年对于以纯来说,佳讯不断,在这一年以纯中选了2006FIFA德国世界杯惟一特许使用标志及其吉祥物等标识的服装品牌。据媒体报道,在世界杯期间,以纯休闲服曾创下单天单店卖出400件T恤的纪录。经过这次与国际足联的合作,以纯也经历了一次国际化标准管理的提升,从而加快了进入欧美、日韩等市场的步伐。
  也是在同一年,以纯在伦敦设立了自己独立的设计工作室,与欧美流行时尚第一时间对接。
  而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以纯的每一件衣服,从设计师确定一个款式之后,只要等一个星期,就可以在遍布全国的以纯专卖店里买到。同时做到的还有,每天都有新款面市,平均每天能产生50多款潮流款式,每年推出2万余个新款。
  “快女十强”一起穿上“以纯”则是2010年初春户外广告牌中的一道道靓丽风景。以纯正把当下的流行时尚与娱乐标杆完美结合,成就新的流行风尚。
  这一年,以纯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与印度Upmarket集团建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拓展印度市场,以纯控股51%。合资公司计划在2012年前,在印度各大城市建立包括10家旗舰店在内的100家零售店。
  郭东林和以纯从虎门出发,一路向前,越走越快、越走越抢眼。
  虎门能有今天,能以服装名镇立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是政府的杰作。
  为何后来只有虎门成就了服装大业?这是虎门将服装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结果。虎门人认为,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不可能将服装作为其支柱产业来发展,而虎门这一小镇却可以倾全镇之力来发展服装业。
  就让我们一一梳理虎门镇政府在小镇服装发展史的各个转折点上每每伸出的“有形之手”。
  从最一开始,“洋货街”出现,镇政府就已经注意到了,并认为这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是决定把这些散乱的地摊统一集中在一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百佳商场一带和虎门医院附近。
  虎门镇政府又看到服装市场越来越红火,而当时正值国内服装销售市场比较兴旺,而且香港地区以及国外的服装企业由于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不得不在中国内地寻找服装加工的出路。尤其是香港成衣制造业逐步向内地转移,虎门毗邻香港,镇政府抓住了利用区位优势率先完成承接香港服装成衣转移的机会。
 1993年,政府出资建造了大型专业服装市场“富民商业大厦”。对于当时还不算富裕的小镇,政府敢于花费大笔资金建造一个“庞然大物”,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有高于平常的眼界。
  随着“富民”的成功运转,虎门服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1995年,虎门镇委、镇政府正式提出了“服装兴镇”的发展战略,并把服装产业作为虎门镇的支柱产业。
  在虎门服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一段“商标用秤称”的荒唐岁月。最开始的时候,虎门的服装生意人什么都是照搬香港人的做法,对于“商标”这个当时还很时髦的东西,甚至不清楚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过,香港人把这个东西挂在衣服上,我们就跟着学,错不了。”到最后,商标竟然变成了像扣子、拉链一样的货品,可以论斤购买,什么牌子的商标都能买到。要问虎门人,商标拿来干什么啊,他准会回答说:没牌子不大好看吧!
  后来,在钟淦泉开始担任虎门的镇委副书记、镇长时,他动员政府人员做企业的工作,引导大家意识到“商标不是称来的,而是注册来的”。
  随后,政府开始有意推品牌,为了实现品牌理想,政府决定为企业进行观念上的“扫盲”。最大的一次行动就是政府出资让企业参加北京的CHIC、大连的服装节等全国性展会。如此“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才受到了一些“品牌熏陶”。那段时间是虎门企业对品牌认知从无到有、发生质的改变的关键时刻。
  大家都说虎门是“雁阵经济”。“雁阵经济”的第一排是政府,第二排是服装市场,最后一排才是服装品牌。
  在推品牌的道路上,政府还不惜重金。虎门政府先后做出了“百万重金名牌”的决定,对取得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取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及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相当量奖金的奖励。
  终于,政府的举措见到了成效。当以纯为虎门抱回第一块全国名牌时,虎门镇政府的领导甚至亲自到机场迎接载誉归来的以纯人。
  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成立于1996年,因为当时虎门的服装企业很多,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和机构,所以镇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协会,把企业集中起来,并利用协会帮助企业、服务企业。当时虎门服装协会的成立算是比较早的,如果论镇一级的服装协会,虎门在全国是第一家。
  协会的成立,又进一步带动了“服交会”的发展。从成立的第一届起,就开始筹“办服交会”,甚至都可以说,协会是为“服交会”而生的。
  每一届的服交会,都是虎门全镇的大事,政府倾注了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里面。
  现在,虎门镇政府又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人才配套、城市软环境提升、产业氛围营造等等一系列的发展规划正在启动和实施中。
  对于目标和理想,他们说希望虎门能出现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未来,是虎门在舞台上表演,别人在台下看,要让虎门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吸引到别人的关注。
来源:中国纺织网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饰纺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温州中博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监督和管理从事国内和
上海旋泉流体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流体设备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生产消
- 本站实名: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
备案号:闽B2- 您的位置:
> 虎门突击“洋垃圾”服装 实为仓底货
虎门突击“洋垃圾”服装 实为仓底货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 08:39:00
虎门政府:没有发现“洋垃圾”服装
前日,有媒体报道虎门有“洋垃圾”服装销售,这一报道,引起了虎门镇委、镇政府的重视。昨日,虎门镇经信局、工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质监、打假等部门联合对服装市场进行了检查,并突袭了有关媒体报道的涉嫌销售“洋垃圾”服装窝点。但执法人员并没有发现“洋垃圾”服装,所有服装均为仓底货。为此,政府回应有关媒体报道的虎门“洋垃圾”服装实为仓底货
仓库里堆满数千件仓底货
昨天上午11时许,虎门联合检查队突袭了位于虎门寨社区东下四巷53号的某服饰公司,在该公司的仓库里,凌乱堆满了10多个品牌数千件服装,这些服装大多用塑料胶袋装着。
当联合检查组在该公司的仓库检查时,该公司的老板林先生赶了过来。林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仓库里的服装都是从虎门、深圳罗湖、南阳等地收购来的品牌服装仓底货及旧样板货。
“许多品牌服装每个款都会生产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件套,当该批货过季时,都会将积压的货进行清仓处理,以此减轻企业资金和仓储的压力。”
从林先生提供的进货单据上显示,所有仓底货都是从虎门、深圳等国内的一些品牌服装商购进。林先生还把虎门品牌KK、法耳莎的有关负责人请了过来。
在仓库里,有KK、法耳莎的服装,这两个品牌的有关负责人也称,他们公司每月都要处理一批仓底货,而合作对象主要就是×××欧韩服饰公司。林先生称,该公司从深圳收购的仓底货不是“洋垃圾”服装。投稿/约稿/咨询热线:010-广告报价:010-2013中国孕婴童产业调查点击参与第13届CBME孕婴童展CBME童装展报名2013年(春季)上海纺织服装展览会报名
若有“洋垃圾”服装坚决惩处
在检查现场,联合检查组的有关负责人称,所谓“洋垃圾”是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而目前虎门服装市场及有关媒体报道的涉嫌销售“洋垃圾”服装的×××欧韩服饰等公司,并没有发现“洋垃圾”服装。
该负责人并表示,虎门镇有关部门将加大虎门服装市场的巡查力度,若真发现有“洋垃圾”服装决不手软,一定会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惩,维护服装名城的形象。
大朗政府:由于积存太久低价清仓
昨日,大朗镇政府对媒体通报称,前日检查行动共检查了长塘新街、荔湾西路、巷头社区沙头街、巷头社区广东毛织市场等重点区域共30多间销售毛衣的店铺,行动中没有发现媒体所报道的“洋垃圾服装”。镇政府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部分尾货由于积存太久,企业出于资金和库存的压力,会以10元以下的低价清空。
免责声明:此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发布,若涉及违禁信息,与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装货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