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与金融证券账户资金转出时间的开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
&&&&&&本期共收录文章18篇
  摘要:基于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货币政策、银行业、证券市场、保险业以及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影响的考察,以及对当前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应坚持循序渐进和统筹兼顾原则,审时度势,抓住重点,适时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防范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 中国论文网 /3/view-1398197.htm  关键词:资本账户;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07      一、导言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令全世界瞩目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是以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开始的,由此展开了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进程。资本账户开放作为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中国更好地利用世界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资本账户开放对一国经济特别是金融体系的影响很大,条件不成熟或者错误的开放选择,都将给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带来巨大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生动的例证,因此各国政府在对待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上都十分谨慎。虽然现在发达国家已经全部实现资本账户开放,但实质上许多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管制。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朝着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的目标前进,作为其中的一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在积极稳步地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国内经济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防范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认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为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探求进一步实施的可行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一)中国外汇体制的历史沿革   从1953年到1978年,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外汇管理高度集中,外汇统收统支、以收定支,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不借外债,不接受外国来华投资;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外汇资金和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管理和经营。但从1978年起,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此拉开了外汇体制改革的序幕。作为外汇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资本账户的开放,也随之不断取得进展。按照中国外汇管理改革的进程,本文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年)   自1979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打破了外汇统收统支的规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同时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允许多种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建立对资本输出入的外汇管理制度,放宽对境内居民的外汇管理以及对外汇兑换券的发行和管理。随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等改革措施的推进,资本账户随之开放,但资本账户仍然实行十分严格的管理。   日,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为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年)   年,围绕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按照预定改革步骤,中国外汇管理体制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   (1)1994年对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审批,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外汇市场,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政策保持不变,禁止在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通过上述各项改革,1994年中国顺利地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   (2)1996年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取消了经常项目下尚存的其他汇兑限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提高居民用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取消尚存的经常性用汇限制。经过上述改革后,中国取消了所有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的限制,达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日,中国正式宣布接受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   随着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的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也被提上日程。但是,1998年以来,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蔓延深化的背景下,针对逃、套、骗汇和外汇非法交易活动比较突出的情况,为了防范风险,在坚持改革开放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下,对资本账户继续实行十分严格的管理,资本账户开放的议题在一段时间内被搁置,直至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年)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外汇管理主动顺应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推进贸易便利化。主要措施有:大幅减少行政性审批,提高行政许可效率;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拓宽资金流出入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推进外汇市场改革方面,具体做法有:改外汇单向交易为双向交易;积极试行小币种“做市商”制度;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范围;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办外币对外币的买卖等。   4、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及其深化(2005至今)   日,中国再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变钉住单一美元的做法,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条件下,主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施更富有弹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继续推进资本账户改革,主要有完善外债管理、启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ODII)境外投资管理、放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投资管理以及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等。根据丁伟杰(2001)的研究,从2002至今,关于资本账户外汇管理调整的法规共55个,其中多数是在2005年以后出台的。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姚伟、黄武锋,2008),此事预示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已迈上了新台阶,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资本账户开放的现状分析   改革至今,中国资本账户下的大部分子项目已有相当程度的开放(陶然,20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划分的7大类43项资本账户交易中,目前我国有20-30个资本账户交易基本不受限制或较少受限制,人民币资本账户下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施建淮,2007)。   目前资本账户实行的管制大大减少,对资本账户的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从对象上来说,为了吸引外资和防范风险,对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管制,管理的重点仍在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境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项目上。   第二,改变“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拓展境内居民资本流出渠道,实行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逐步使资金双向流动的条件和环境趋于一致。长期以来,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服务于利用外资政策,特别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形成“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最近,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国际收支整体平衡,境内企业和个人资本流出有很大松动,便利了境内居民对外投资的需求;简化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的行政审批,增设境外主体在境内筹资、境内主体对境外证券投资和衍生产品交易、境内主体对外提供商业贷款等交易项目的管理原则。同时加强流入资本的用途管理;要求资本账户外汇及结汇后人民币资金应当按照有关主管部门及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用途使用,并授权外汇管理机关对资本账户外汇及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的使用和账户变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调整“内紧外松”的管理格局,逐步减少对内资、外资的区别待遇,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取消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待遇,按交易性质进行监管。   第四,改革资本账户外汇管理方式,减少行政管制,逐步从直接管理转向主要监管金融机构的间接管理,从主要进行事前审批转向主要依靠事后监督管理。除国家规定无须批准的以外,资本账户外汇收入保留或者结汇须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对于资本账户外汇支出,国家未规定需事前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原则上可以持规定的有效单证直接到金融机构办理;国家规定须事前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在外汇支付前应当办理批准手续。   第五,注意风险控制,稳步推进。稳步开放资本账户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政策设计时把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使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例如,在开辟证券投资项下的跨境资本流动渠道时,对投资主体、汇兑管理、资金汇出入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严格的托管制度保证了这些规定得以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对双Q(QFII和QDII)都实行额度管理,使管理部门可以实施动态管理,根据需要调节跨境证券投资总量。      三、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分析      (一)资本账户开放和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与整体的外汇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资本账户的开放也极大地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但现阶段,中国尚不具有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条件(姜古英,2005)。一定的资本账户管制是必要的,它有利于防止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有利于保持汇率稳定,是过渡时期的必要措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资本账户存在严格的管制。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条件下,逐步展开的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的外汇管理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现行外汇管理的方式、方法将受到挑战。目前通行的事前审批或核准方式,由于执行难度大、成本高以及效率低,外汇管理的有效性难以保证。第二,外汇管理对象将急剧增加。,交易主体和被管理的交易内容都会在开放过程中大幅增加。第三,外汇管理重点需及时调整。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轨期,外汇管理需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管理重点。第四,外汇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外逃将变得更为容易。第五,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性将加大。第六,本外币分离的监管思路将受到严重冲击,本外币的联系将更为紧密(王国刚,2003)。以上这些都是中国今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资本账户开放和中国的货币政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政策目标、传导机制以及政策效果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局不仅面临着如何达到内部均衡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如何实现外部均衡的问题。根据丁伯根法则,为达到几个政策目标就必须至少有相等数日的政策工具。所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讨论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问题,必须处理好各种政策之间的配合。在浮动汇率体制下,政府相当于增加了一项政策工具――浮动的汇率,可以调整外部均衡,从而使货币政策专注于国内均衡。但是,根据“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可兼得,因此在目前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的条件下,开放资本账户就难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当资本账户开放以后,维持货币币值稳定将变得相当困难;同时,“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也与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相互矛盾。另外,资本账户开放使得资本的跨国逐利更为便捷和频繁,利率趋同又使得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和实际利率水平难以控制,故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进一步加大。2008年上半年频繁加息却难以收缩过剩的货币流动性,恰恰部分反映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提高条件下日益增强的短期资本流动性。   (三)资本账户开放和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和枢纽,肩负着有效分配和输送金融资源的重任,也承担着金融系统的大部分风险。资本账户开放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利益格局构成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在中国有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机构、资产负债、资产质量、经营成果和市场份额的大幅增加上。从日起,外资金融机构在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上已经与中资金融机构没什么两样,至此,中国商业银行遇到的挑战将更为激烈。资本账户开放给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出的挑战包括:第一,外汇交易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第二,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第三,外资银行占尽外汇业务创新先机;第四,开放次序上的滞后安排(王国刚,2003)。   银行市场全方位开放后,也对资本账户管理带来了监管困难。其中主要包括:第一,本外币的相互质押贷款;第二,外资银行的联行往来;第三,外资通过咨询公司渠道即设立服务类公司后,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王国刚,2003)。总之,外资银行全方位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可以有多种途径绕开资本账户管制,致使现有的管制措施失效。   (四)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   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正面影响大体上可归结为四类:一是资本账户开放
将对中国证券市场工具创新产生影响,将有可能使中国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市场参与者;二是资本账户开放将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增加中国金融资产的多样性,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将更为联动和一体,主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将更趋成熟;三是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主体产生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有望得到一定提高,中国机构投资者地位有望得到适度提升,中国券商的规模和经营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四是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方式的影响,将会推进中国证券业监管的市场化、国际化和网络化,加速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加速与国际证券监管组织的协调与合作,以及要求建立证券市场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王国刚,2003)。   (五)资本账户开放和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   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保险业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无疑加剧了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公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后,保险资金开始逐步进入股票市场,在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相对不完善,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因此,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应该特别谨慎,以防止股市风险导致的异常投资损失,特别是保险资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更应谨慎。国内保险资金投资国外资本市场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修订《保险法》,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二是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只有消除了资本流动的外汇管制,保险资金才能够直接进入国际证券市场(王国刚,2003)。   (六)资本账户开放和中国的国家金融安全   开放资本账户,必然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这一方面有利于加速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陶然,2007);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各种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有效维护境内金融运行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本账户开放就成为一个重大策略问题。   资本账户开放涉及效率与金融稳定的权衡,不能片面追求短期金融效率而牺牲长期金融安全。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放资本账户将可能对中国的货币体系和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和流出有可能危及国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波动;第二,开放资本账户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安全可能带来冲击,因为在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低下时,过多的流动性进入银行系统会导致过度信贷,诱发危机,同时存在内外资本控制权的争夺问题;第三,开放资本账户可能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大量境外资金冲击股市容易使股市发生剧烈波动,形成大量泡沫,而境外资金大量抽逃又可能引发股市大跌;第四,资本账户开放也很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投机逐利的境外资本将投向那些本已过热的经济部门,如房地产市场和其他生产资料市场,推动其价格上升,助长经济泡沫,而其资金抽逃又会引发新一轮大跌。   从现实状况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以防范于未然。可考虑加大风险监测和管理,构建金融安全网络,包括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危机预警体系、金融应急系统和国际监管合作等。此外,在资本账户的开放过程中,还需要相应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以便为资本账户的开放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四、关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思考及建议      (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   自2007年初开始显现的美国次贷危机,其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由虚拟经济迅速扩展到实体经济,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可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相比肩;而由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波和扩散效应,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救市行动则更是史无前例。全球金融局势动荡加剧,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遭受重创,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并日益加深,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尽管各国央行纷纷出手救市,但也只能延缓危机扩散的速度,无法真正遏制此次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带来的不良影响。此次金融危机过后,各国政府也难以作出有效的调控,预计未来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纷纷陷入困境,金融垄断体系濒临崩溃。在此次危机制造者和传播者中,五大投行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首先倒闭,美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陆续被迫转型,超级金融航母AIG、花旗以及两房等被美国政府多次救助甚至被接管。以美国华尔街为首的国际金融体系及其秩序将被迫重新洗牌和重构。长期以来美国依据其金融寡头地位,垄断截取世界财富,以维持其繁荣和高消费;但这种好事恐怕在危机之后难以恢复。   美国次贷危机的结局,很难逃脱美元危机的命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危机频发。诸如从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再到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等等,可以说,几乎所有大的金融危机都表现为货币危机,或最终导致货币危机。受次贷危机以及伊拉克战争和维持世界警察地位的拖累,美国国力逐渐衰弱,越来越力不从心,目前其政府财力的惟一正当来源只能求助于国债。现今美国的国债已突破10万亿美元,其国债利息支出已占其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三位;地方债、企业债以及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各种债务总和高达数10万亿美元,已经让美国债务缠身,难以自拔,其长期的超前消费模式也难以为继。而接下来美国政府还是不得不乞求于债务增长,因为只有依靠持续的债务增长才能维持其庞大的需求增长。而由美元债务的持续增长将直接导致美元供应的持续增长,因为只要美元债务有买家,国际社会仍然愿意为美国做出牺牲而买单,美国的现行模式就可以维持;但遗憾的是,它终将不可持续,链条终将会断裂。可见,由美元泛滥所引发的美元贬值在所难免。   如何应对世界经济衰退与美元危机,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必须面对的现实。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基础和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为资本账户的开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趋紧(中国外汇管理局,2007)。目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的关注热点和政策倾向已由防范通货膨胀转为防范通货紧缩,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减速并将持续,出口物价总指数全面回落;金融运行状况进一步走低,企业存款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工业产成品库存迅速增大;反映总需求状况的指标如投资、零售和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在趋于下降。
  (2)政府监管能力有待提高。尽管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外汇储备充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如何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新变化和新挑战,是中国监管当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当务之急。为了应对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央行已于2008年下半年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充分反映了货币当局积极应对危机的态度和决心。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一方面充分暴露了美国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许多漏洞和弊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迷信美国,要研究现行金融监管制度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应加强对债务衍生品的创新和对冲基金的监管研究。资本账户开放后,资本的自由流动会给投机资本可乘之机,而后者会通过短期外债的形式大量流入国内,然后对该国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合理控制短期外债比例对资本账户开放后的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3)国内金融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庄晓玖,2007)。总体而言,与国外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竞争力弱,结构比较单一,内部机制不健全,提供的金融服务较少。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国内有不少金融机构也购买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但由于国内对此项业务监管仍比较严格,所以对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未造成多大损失。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看,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相比,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尚有许多不足。首先,货币市场发展滞后,市场呈现分割状态,市场工具缺乏且质量不高,货币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其次,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国际化程度较低,股票市场的境外筹资能力较弱,境外股票发行和上市远远低于境内。再者,利率市场化还未实现,除民间借贷外,具有市场性的只有同业拆借利率。最后,虽然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汇率也更加富有弹性,但是与所要求的符合内外均衡目标的汇率机制还有一定距离,外汇市场还存在交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过于单一等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微观经济主体经营风险加大,粗放式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调整。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竞争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自由兑换条件下人民币的稳定与否。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国有企业仍未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经济主体,还不具备灵活的机制以适应资本账户开放后国际资本流动、利率和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冲击,国际竞争力相当薄弱。此外,目前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有数量众多从事出口的中小企业倒闭,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也面临倒闭风险,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中国长期以来所依赖的以资源和劳动力消耗为主的粗放式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加大投资力度,增强技术创新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利用,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尽快调整粗放式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还不具备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条件。在宏观经济调控和外汇储备等方面,中国的情况相对乐观;在金融体系、微观主体等方面,中国还有较大的差距。从实践看,这些差距的弥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中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逐步改善开放条件。   (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建议   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国的一个长远目标(王元龙,2008)。为了促进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维护中国经济金融安全,我们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Bakker,2002;Johnston,1997),以放松资本账户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逐步推出资本账户开放措施。   第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认为,资本账户的开放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序地合理、稳步推进:先流入后流出;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先长期投资后短期投资;先机构后个人;先债权类工具,后股权类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先发行市场后交易市场;先放开有真实背景交易,后放开无真实背景交易。实际上,人民币可兑换的改革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中国实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对外借债、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序对外开放境内证券市场,到实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企业外汇强制调回要求及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等,无不坚持了这一基本原则。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全球多国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中国金融机构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由于中国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金融机构对外投资仍受到较多监管,所以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损失不太大。   第二,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应整体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以配合资本账户的开放。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一项涉及经济、金融、外汇、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其他改革相互配套、循序渐进。实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必须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与其他经济金融改革统筹考虑。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应“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与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表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逻辑顺序,即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将取决于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状况,因此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改革。   第三,审时度势,抓住重点,适时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难点和重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境外直接投资领域,应进一步放宽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限制,支持企业“走出去”;二是股权类投资领域,应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逐步放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的限制;三是债务证券投资领域,应拓宽境内外汇资金投资渠道,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放松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限制,优化国内资本市场结构,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分阶段、分步骤地开放国内证券市场,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证券市场的有序开放。   第四,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防范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了既充分利用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好处,又尽量防范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必须提高监管和宏观调控水平,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行业自律,完善金融审慎监督制度和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信息公开披露,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在资本跨国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加强国际政策协调和监管合作,相互沟通信息,控制金融投机和短期资本的无序流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它使得全世界认识到监管的重要性。目前各国政府正在就风险预警和共同监管等事宜积极加强磋商与合作。譬如,资本外逃与跨境洗钱往往相互联系,属于世界性问题;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资本外逃和跨境洗钱往往变得更加容易,且单靠一国政府难以有效遏制。因此,只有加强与资本流入国的信息沟通和有效合作,才能有力打击和根本防止跨境洗钱等犯罪活动。      责任编校:魏琳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金融账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