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家地北里西站有叫刘盖的吗?女的、多年前在嘉士伯公司做过促销员。

优秀作文《南阳地名的来历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南阳地名的来历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南阳地名的来历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地名的来历》3100字地名的来历
摘要: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约定的文字代号。地名虽然是一种符号标志,但同时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它还具有意义。地名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它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地名;文化;历史;类型;来历
古往今来,我国有着无数的地名,从“中国、湖南或长沙”这些大地名到“道县、马家河或杨柳村”这些小地名,地名的命名或者变迁有一定的规律。透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解读出地名背后所蕴藏着的社会和历史文化。
(一)地名中一些常用字的含义
州:行政区划单位,如郴州、荆州
阳:山南水北为阳,如衡阳、洛阳
阴:山北水南为阴,如蒙阴、江阴
河:指黄河,如河内、河套
江:一般指长江,如江南、江汉
(二)“中国”国名的由来
国,商周时期最早是用来指代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
地,又称国城、国邑,著名的“国人暴动”中的“国”就是这种意思;而把“国”以外的地区称为“野”,如“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中的“野”。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国,邦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意。 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而华夏民族最早直接统治的地区是中原地区,即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淮河上游以北,所以“中国”在先秦时期是指这片地区。后来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便用“中国”一词来指代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所有地区,沿用至今便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疆域。
(三)地名的命名类型 在众多的地名中,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按词意可将地名的来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描写自然景观型、记叙任文历史型、寓托思想感情型和其它命名型。
⑴描写自然景观型 ①以位于山、水的方位来命名,在这些地名中,方位词用的比较频繁。如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湖南因位于洞
庭湖以南而得名,衡阳因位于衡山南边而得名,江阴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 ②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事物的名称命名。如五台县以五台山的名称命名,牡丹江市以河流命名,微山县以湖泊命名。 ③以距离命名。一个地区一般都有一个政治、经济或者是文化中心,而位于这个中心的周围的那些地方往往会以与这个中心的距离来命名,如十八里坡。 ④以地理形态特征命名,如平原县因境内地形平坦而得名,大洼县因地势低洼而得名。 ⑤以物产命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些物产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有的是资源,,,,,有些地方会以这些物产来命名。如秦初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的象郡就是因为境内有大象而得名,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因羚羊而得名(“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福建的莆田因蒲草滋生而得名。 ⑥因地处河流的源头、尾闾或靠近山、水而得名。如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临沂因靠近沂河得名,临邛因靠近邛崃山而得名。
⑵记叙人文历史型 ①以居民的特性命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或习惯,有些地方就会以本身所
具有的的特性来命名。如三国时吴的南安县(今赣州市南康区)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秦初的交趾郡因“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而得名,道县因“县有蛮夷曰道”而得名。 ②以族姓命名。在农村地区的村落里,住着的一般都是或大部分是同一个姓氏的人,这些人都是由同一个始迁祖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而来,形成一个宗族,有的村落就会以他们的族姓来命名,如赵家庄、何家湾、王家坪。 ③以史迹命名。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政治色彩极为浓重的国家,政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地名的命名也不例外,帝王将相的活动场所往往会成为地名的来由。如文登因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因境内有木兰围场而得名,鱼台因县内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④以历史事件命名。能被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一般都是对全国或者是某个地方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于是有些地方为纪念某些历史事件便以该事件来命名。如遂平因“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吴元济叛乱”而敕改,偃师因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重庆因“南宋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而得名。 ⑤以历史人物命名。历史上的人物虽然鱼龙混杂,但总有些人对历史进程或者是人民有重大贡献,于是这些人的诞生
地、逝世地或者是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便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如志丹便是著名革命英雄刘志丹永远埋骨的地方,文成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谥号,长子是尧的长子丹朱的封地。 ⑥以传说或神话故事命名。在自然灾害或者是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下,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是艰难的,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和美好愿望,人们创造出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传说或神话故事,虽然这些传说或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有的地方便以传说或神话故事来命名。如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来凤因翔凤山传说而得名,光泽以二郎神除妖的传说来命名。 ⑦以皇帝的年号命名。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或是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有些皇帝在国家不宁或新建行政区划时会以自己的年号来给地方命名。如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⑧因避讳改名。《说文解字》中说:“讳,誋也”,“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俗话说“为尊者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封建君王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
字相代替,于是有些地方便因避讳而改名。如三国时吴的禾兴县为给孙和避讳而改成嘉兴,北魏时为给太武皇帝拓跋焘避讳把平陶改成平遥,启封因为要给汉景帝刘启避讳改为开封。 ⑨还有些地名是因其他方式而命名的,从本地不同历史时期几个地名的中取一个字组成新地名,德平是从汉朝的平昌县和北魏的安德郡中来的;沿用故国名作地名,邹城则是由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邹国而来;以古代帝王将相的陵墓命名,如黄陵、炎陵、乾县。
⑶寓托思想感情型 ①因歌颂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命名。历史上因开疆拓土、改朝换代或其他原因而需要变动、增加行政区划时新的地方往往会因为给帝王将相歌功颂德而得名,如西汉时在霍去病击败匈奴而拥有河西后新设武威郡。 ②以吉祥嘉言命名。中国人是很重口彩的,许多人认为从口中说出来的吉利话都会实现。地名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要说的,人们为了讨得好彩,便用吉祥嘉言来给地方命名。如泰安取自"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保定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吉安因“吉泰民安”而得名。 ③以志向或愿望命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农民想要大丰收,商人想要获利万金,读书士子希望自己金榜题名,帝王将相则希望天下长治久安或是有盖世功业,而帝王将相的
志向或愿望有时会通过地名表达出来。如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敦煌则是汉武帝希望开发、经营广大的西域,宝应蕴涵有唐政府匡复旧物、重获正统名义的迫切愿望。 ⑷其他类型 除了上述三大类型地名的来历之外,还有一些地名是因其他原因而来。在民族自治区里有很多地名是音译过来的,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喀什;因原来地名中的字生僻而改名,如“雩都”改为雩都,“欝林”改为玉林,“鳛水”改为习水;以水利工程命名,如都江堰、青铜峡。
结论 对于中国来说,地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地名更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一个地方的地名从它诞生开始就与这个地方的成败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经过历史的长久岁月,这个地名便蕴藏有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就像武当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风景美丽,更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武当山的任何一座宫、一块石碑以及一段石梯都有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如朝天宫玉帝下凡观树的传说,一天门旁石碑上明成祖朱棣敕建武当山的故事,百步梯徐本善修路的故事等等,沉淀着历史文化,给人以一种精神世界的愉悦,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王际桐.地名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2]冯骥才.地名的意义[N].人民日报,2001-11-13(12).
[3]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4]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竖版社,2013.
[5]班固.汉书[Z].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6]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王恩涌.中国政治地理[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袁亚琴等.中国地图册[Z].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作文二:《地名的来历》3100字
地名的来历
摘要: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约定的文字代号。地名虽然是一种符号标志,但同时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它还具有意义。地名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它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地名;文化;历史;类型;来历
古往今来,我国有着无数的地名,从“中国、湖南或长沙”这些大地名到“道县、马家河或杨柳村”这些小地名,地名的命名或者变迁有一定的规律。透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解读出地名背后所蕴藏着的社会和历史文化。
地名中一些常用字的含义
州:行政区划单位,如郴州、荆州
阳:山南水北为阳,如衡阳、洛阳
阴:山北水南为阴,如蒙阴、江阴
河:指黄河,如河内、河套
江:一般指长江,如江南、江汉
(二)“中国”国名的由来
国,商周时期最早是用来指代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著名的“国人暴动”中的“国”就是这种意思;而把“国”以外的地区称为“野”,如“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中的“野”。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国,邦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意。
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而华夏民族最早直接统治的地区是中原地区,即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淮河上游以北,所以“中国”在先秦时期是指这片地区。后来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便用“中国”一词来指代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所有地区,沿用至今便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疆域。
(三)地名的命名类型
在众多的地名中,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按词意可将地名的来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描写自然景观型、记叙任文历史型、寓托思想感情型和其它命名型。
⑴描写自然景观型
①以位于山、水的方位来命名,在这些地名中,方位词用的比较频繁。如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湖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衡阳因位于衡山南边而得名,江阴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
②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事物的名称命名。如五台县以五台山的名称命名,牡丹江市以河流命名,微山县以湖泊命名。
③以距离命名。一个地区一般都有一个政治、经济或者是文化中心,而位于这个中心的周围的那些地方往往会以与这个中心的距离来命名,如十八里坡。
④以地理形态特征命名,如平原县因境内地形平坦而得名,大洼县因地势低洼而得名。 ⑤以物产命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些物产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有的是资源,,,,,有些地方会以这些物产来命名。如秦初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的象郡就是因为境内有大象而得名,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因羚羊而得名(“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
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福建的莆田因蒲草滋生而得名。
⑥因地处河流的源头、尾闾或靠近山、水而得名。如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临沂因靠近沂河得名,临邛因靠近邛崃山而得名。
⑵记叙人文历史型
①以居民的特性命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或习惯,有些地方就会以本身所具有的的特性来命名。如三国时吴的南安县(今赣州市南康区)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秦初的交趾郡因“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而得名,道县因“县有蛮夷曰道”而得名。
②以族姓命名。在农村地区的村落里,住着的一般都是或大部分是同一个姓氏的人,这些人都是由同一个始迁祖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而来,形成一个宗族,有的村落就会以他们的族姓来命名,如赵家庄、何家湾、王家坪。
③以史迹命名。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政治色彩极为浓重的国家,政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地名的命名也不例外,帝王将相的活动场所往往会成为地名的来由。如文登因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因境内有木兰围场而得名,鱼台因县内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④以历史事件命名。能被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一般都是对全国或者是某个地方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于是有些地方为纪念某些历史事件便以该事件来命名。如遂平因“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吴元济叛乱”而敕改,偃师因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重庆因“南宋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而得名。
⑤以历史人物命名。历史上的人物虽然鱼龙混杂,但总有些人对历史进程或者是人民有重大贡献,于是这些人的诞生地、逝世地或者是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便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如志丹便是著名革命英雄刘志丹永远埋骨的地方,文成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谥号,长子是尧的长子丹朱的封地。
⑥以传说或神话故事命名。在自然灾害或者是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下,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是艰难的,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和美好愿望,人们创造出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传说或神话故事,虽然这些传说或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有的地方便以传说或神话故事来命名。如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来凤因翔凤山传说而得名,光泽以二郎神除妖的传说来命名。 ⑦以皇帝的年号命名。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或是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有些皇帝在国家不宁或新建行政区划时会以自己的年号来给地方命名。如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⑧因避讳改名。《说文解字》中说:“讳,誋也”,“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俗话说“为尊者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封建君王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于是有些地方便因避讳而改名。如三国时吴的禾兴县为给孙和避讳而改成嘉兴,北魏时为给太武皇帝拓跋焘避讳把平陶改成平遥,启封因为要给汉景帝刘启避讳改为开封。
⑨还有些地名是因其他方式而命名的,从本地不同历史时期几个地名的中取一个字组成新地名,德平是从汉朝的平昌县和北魏的安德郡中来的;沿用故国名作地名,邹城则是由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邹国而来;以古代帝王将相的陵墓命名,如黄陵、炎陵、乾县。
⑶寓托思想感情型
①因歌颂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命名。历史上因开疆拓土、改朝换代或其他原因而需要变动、增加行政区划时新的地方往往会因为给帝王将相歌功颂德而得名,如西汉时在霍去病击败匈奴而拥有河西后新设武威郡。
②以吉祥嘉言命名。中国人是很重口彩的,许多人认为从口中说出来的吉利话都会实现。地名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要说的,人们为了讨得好彩,便用吉祥嘉言来给地方命名。如泰安取自"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保定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吉安因“吉泰民安”而得名。 ③以志向或愿望命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农民想要大丰收,商人想要获利万金,读书士子希望自己金榜题名,帝王将相则希望天下长治久安或是有盖世功业,而帝王将相的志向或愿望有时会通过地名表达出来。如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敦煌则是汉武帝希望开发、经营广大的西域,宝应蕴涵有唐政府匡复旧物、重获正统名义的迫切愿望。
⑷其他类型
除了上述三大类型地名的来历之外,还有一些地名是因其他原因而来。在民族自治区里有很多地名是音译过来的,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喀什;因原来地名中的字生僻而改名,如“雩都”改为雩都,“欝林”改为玉林,“鳛水”改为习水;以水利工程命名,如都江堰、青铜峡。 结论
对于中国来说,地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地名更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一个地方的地名从它诞生开始就与这个地方的成败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经过历史的长久岁月,这个地名便蕴藏有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就像武当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风景美丽,更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武当山的任何一座宫、一块石碑以及一段石梯都有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如朝天宫玉帝下凡观树的传说,一天门旁石碑上明成祖朱棣敕建武当山的故事,百步梯徐本善修路的故事等等,沉淀着历史文化,给人以一种精神世界的愉悦,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王际桐.地名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2]冯骥才.地名的意义[N].人民日报,2001-11-13(12).
[3]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4]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竖版社,2013.
[5]班固.汉书[Z].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6]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王恩涌.中国政治地理[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袁亚琴等.中国地图册[Z].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作文三:《南阳地名的由来》900字南阳地名的由来
“南阳”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它是根据其内在的含义,即地质、地貌、地势、方位等因素而对地理实体的命名。其中,“南”是指方位,“阳”则为地貌势态。
南阳之“南”字,在夏代就有方位的含义。黄河流域素有“中华名族摇篮”之称,黄河两岸建立的历代王朝和封建诸侯国林立,在古人的概念中常称之谓“中国”。既有中国之“中”,必有东西南北之“外”了。南阳的地理位置处于当时中国的南边,故有“南”字之义。
古代称山南、水北为阳地。我国地处北半球,山的南坡、水的北岸是向着太阳的,所以就有阳地的称谓。南阳这一广大地区既在伏牛山之南,又在汉水之北,当属“阳地”。汉代《释名,释州国》中说:“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
古代的南阳地区,从夏代到春秋时期,封国林立,不相统属。如申、吕、谢、邓、楚、应、郢、许、随、唐、蓼、郦、郗等国各自为政,多以国名称地名,还没有统一的区域性地名的要求,所以南阳尚未形成地域概念。直到公元前七世纪早期,楚灭申、邓等国后,占有
南襄盆地时,仍是以国名命地名。随着楚国的发展,向北打破了封国林立的局面,为了使用上的方便,需要一个能代表这一地区地势地貌和历史特点的地名,“南阳”这一地名就应运而生了。事实上,也只有楚国占领南起汉水,北至伏牛山南麓这一广大地区后,才会出现这统一的地区性地名。
其后,南阳这一地区一直是楚国、秦国、和韩国的角逐之地。由于秦国在这一地区的胜利,于公元前277年初置南阳郡,这比秦统一六国后采用郡县制所设定的其他郡要早50年。秦的南阳郡包括南襄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包括现在河南省的叶县以西,沿伏牛山向西到内乡、西峡一带;南则以大洪山为界,从湖北省的应城县向西直到郧县之间。南阳这一地名从一出现,就是一个地区的概念,它泛指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的地理事物,而不是一城一县的地理概念。而且不管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如何变化,如秦汉三国时的南阳郡(郡治在宛),晋代的南阳国,唐代的邓州南阳郡,宋代的南阳县,元明清三代的南阳府,虽所辖区域有大有小,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沿用着,甚至隋代的南阳郡,郡治在穰,其名仍为南阳郡。
南阳这一地名,就其原意而言,如前所述,一个“南”字之义,一个“阳”字之义。但这一地区据关、河之固,山泽之利,帝乡之誉,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在使用南阳这一地名过程中,通过经济、
政治、军事、文化等交往,越来越丰富了它的涵义,其名声日著。就使得南阳这一地名不但不能废弃,而且其意义愈加深远,显示了强大的活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的旅游胜地;是豫、鄂、川、陕交通要道。它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的宝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
作文四:《南阳地名的由来》600字南 阳 影 响 力 ID:
关于南阳的得名,有这样的文献记载:《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四十三年》载:“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载:“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释名·释州国》载:“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以上记载表明秦置南阳郡时,因具备中国古代方位阳性的双重特征,即位于南山(如今的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宛”(古代读音:yuān,现代读音:wǎn)是南阳城的简称,春秋初期,楚国灭了吕、申两国。并在这里建置宛邑,宛之名,即自此而始。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派司马错攻打楚国,赦免罪人,迁到南阳。宛于是始兼南阳之名。其后,朝代更替,这里曾设置过“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所以,“宛”便成为“南阳市”约定俗成的简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类型 地级市
下级行政区 2市辖区、10县、1县级市(邓州市)
设市时间 1994年8月29日
市长 程志明
市委书记 穆为民
政府驻地 卧龙区中州路291号
毗邻 河南省信阳市、平顶山、驻马店
湖北省襄阳、十堰
33°00′17″N112°31′39″E坐标:
33°00′17″N 112°31′39″E
总面积 26600平方千米
- 市区面积 50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人口(2009) 1074.58万人
- 市区常住人口 90万人
人口密度 417人/平方千米
方言 南阳话
GDP(2010[1]) 1,953.36 亿元(本币)
288.55 亿美元(汇率)
495.02 亿国际元(平价)
- 占河南比例 8.5%
- 排名 全省第3位
内地第60位
人均GDP 19,145 元
2,828 美元(汇率)
4,852 国际元(平价)
- 排名 全省第13位
时区 UTC+8(东八区)
市花 桂花
邮政编码 473000
电话区号 +86 (0)377
车牌号码 豫R
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半湿润候,四季分明。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年降雨量703.6-1173.4mm,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 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微信提供:南阳影响力 nanyangyxl
南阳市(平均数据1971-2000年,极端数据1952-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极端高温 ℃(℉) 19.5
(67.1) 23.2
(73.8) 28.5
(83.3) 34.0
(93.2) 38.4
(101.1) 41.4
(106.5) 40.6
(105.1) 39.9
(103.8) 39.0
(102.2) 34.0
(93.2) 28.5
(83.3) 21.4
(70.5) 41.4
(106.5)
平均高温 ℃(℉) 6.7
(44.1) 9.4
(48.9) 14.0
(57.2) 21.2
(70.2) 26.5
(79.7) 30.8
(87.4) 31.5
(88.7) 30.8
(87.4) 26.7
(80.1) 21.7
(71.1) 15.0
(59) 9.0
(48.2) 20.28
(68.5)
平均气温 ℃(℉) 1.4
(34.5) 3.9
(39) 8.6
(47.5) 15.5
(59.9) 20.7
(69.3) 25.3
(77.5) 26.9
(80.4) 26.2
(79.2) 21.6
(70.9) 15.9
(60.6) 9.2
(48.6) 3.4
(38.1) 14.88
(58.79)
平均低温 ℃(℉) ?2.6
(27.3) ?0.6
(30.9) 3.8
(38.8) 10.2
(50.4) 15.3
(59.5) 20.2
(68.4) 23.2
(73.8) 22.5
(72.5) 17.4
(63.3) 11.3
(52.3) 4.6
(40.3) ?0.9
(30.4) 10.37
(50.66)
极端低温 ℃(℉) -21.2
(-6.2) -13.9
(7) -9.6
(14.7) -2.4
(27.7) 5.0
(41) 9.2
(48.6) 16.4
(61.5) 12.8
(55) 6.6
(43.9) -1.2
(29.8) -8.0
(17.6) -17.5
(0.5) -21.2
(-6.2)
降水量 mm(英寸) 13.7
(0.539) 16.2
(0.638) 34.7
(1.366) 48.8
(1.921) 73.1
(2.878) 123.9
(4.878) 177.8
(7) 114.3
(4.5) 75.9
(2.988) 58.1
(2.287) 29.7
(1.169) 11.5
(0.453) 777.7
(30.618)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4.5 5.0 7.9 8.1 9.5 9.9 12.3 10.4 9.2 8.8 6.0 3.8 95.4
来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12年12月12日
作文五:《南京市地名的来历作文 1800字文/佚名》1300字南京市地名的来历
南京巷名最老的可能算乌衣巷了。乌衣巷的名称由来甚早,相传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当年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军营就驻扎在乌衣巷一带。东吴士兵穿黑色军服,此地遂被后人称为乌衣巷。
与乌衣巷相比,离之不远的琵琶巷名称的来历要浪漫许多。旧时琵琶巷路中间有一水沟,上覆青石,石质有松有密,且厚薄不一。雨天行人着木屐踏走其上,叮咚作响,如奏琵琶,就有了琵琶巷的美称。如今青石小巷变成柏油路,琵琶声已成绝响。
新模范马路上的紫竹林也因历史的改变而面目全非。明朝崇祯年间,这一带植有大片竹林,以紫竹为盛。有位高僧云游至此,但见竹影婆娑,景色秀丽,就在此处定居下来,创建禅寺,取名“紫竹林”。紫竹林禅寺到明清时已成金陵名刹。后来寺庙荒废,地名却留用了下来。
南京的街道名称与佛教相关的很多,除紫竹林外,还有新街口的大香炉。元朝时此处有一龙翔寺,寺前有一铁鼎,终年香火不断。南京人就把铁鼎所在的街道称为大香炉。
与大香炉相邻有一街巷叫做明瓦廊。明瓦,即是一种瓦片,用蛎蚌的壳磨制而成,薄而透光,可覆于屋顶,或嵌入窗棂。明朝时新街口已是商业繁华之地,此处以销售明瓦而出名。久而久之,原来的地名就没人记得了。
明清南京商业繁华之地至少有两处,一处在明瓦廊一带,另一处在以三山街为中心的城南一片。三山街的名称可远溯至六朝时期。南京城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峰并列,世人称之为三山矶。此矶与采石矶、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下游“三矶”。南齐诗人谢眺晚登三山,在夕阳的照耀下,建康城东南繁华景象尽收眼底,触景生情,写下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三山街名称即由此而来。
南京城中有象三山街这样充满诗意的街道,也有象七家湾那样有着凄惨故事的巷陌。传说明初某年新春灯节,朱元璋微服游览,见一户人家门口悬一西瓜灯,灯上绘一大足妇人,并有一行字:“淮西娘子好大脚”。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马皇后大脚,下令把此处七户人家全部抄斩。当地百姓怜其无辜,就把此地改为七家湾。
龙蟠里、虎踞关 史称金陵地形如“龙蟠虎踞”。据传三国孙权时,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此地,曾登上石头山(今清凉山),
多彩夏季,快乐出游 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 乐途驴友五一出游特辑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驻马观察南京的地理形势,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述。所以这两地就借诸葛亮的“龙蟠”、“虎踞”命名。
长干里 古代,人们送友人出南京,便以送到长干为止,再折一根柳枝相赠,表达依依不舍的情谊。因此,长干里频繁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中,代表着极美的意象。李白著名的“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造就了“青梅竹马”的典故,被传为美谈。同时,长干里还是南京最早的佛教中心,是孙吴时江南第一寺“建初寺”的所在地。
百猫坊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忌惮富豪俞通海(因谐音“鱼通海成龙”),便依刘伯温的风水之计,在俞通海生辰时赠其牌坊,上面雕着百猫图案,以显示猫吃“鱼”的王气。朱元璋还在街上遍植柳树,意指柳树串鱼、晒鱼干,以挫俞锐气,后来此街就名为“柳叶街”。
邀笛步 是著名典故“停艇听笛”的发生地。相传东晋名乐手桓伊爱好音乐,善吹笛,一日王徽之路经此处,泊舟清溪邀伊吹奏,吹罢《三调》后自己离去,主客二人自始至终一言未发。据说此曲即为后来著名的《梅花三弄》。
此外,佛教也给金陵城留下诸多胜迹。云光法师讲经天花乱坠,得雨花台;菩提达摩不辞而别离建康,梁武帝派人骑骡追赶,结果骡子突然被夹在山峰之间,达摩遂折苇渡江,则是长芦寺、达摩洞、夹骡峰的由来。
不少著名典故也都出自南京,但如今很多地名也已不可寻,如“画龙点睛”的发生地安乐寺,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一诗中的白鹭洲,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等。就连流传千古的“乌衣巷”,虽说现在仍有地名存在,但原址究竟在何处,至今仍被争论。
南京市地名的来历 佚名 1800字
作文六:《遵化地名的来历》600字“遵化”地名的来历 发布时间:2009-07-23 10:41:01  来源:文史办  作者:  点击:47次“遵化”地名的历史比较悠久。据遵化旧志记载:遵化在夏、商为幽、冀之地,周初为燕地,春秋属无终国,战国燕灭无终,属燕之古北平郡。秦为右北平、渔阳二郡地。汉为徐元、俊靡二县,属右北平郡。三国魏除徐无、俊靡二县外,兼有土垠县地。晋初仍为徐无、俊靡二县,属北平郡,后俊靡并入徐无。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废北平郡,徐无县改属渔阳郡;北周,徐无并入无终县属渔阳郡。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无终并入渔阳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渔阳复置无终县,贞观初又废,乾封初复置,属幽州;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为玉田县地,属营州;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属蓟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今遵化境地建平州买马监(养马机构)。后唐(923—936年)在平州买马监地置遵化县(建年无考),属蓟州,遵化名称始于此。“遵化”二字据《遵化县志》记载含义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遵化西周时期属燕国地;后唐时期(公元923—936年)建遵化县,属蓟州;五代后晋时,遵化属辽国,辽重熙年间(1032—1054年)于县置景州清安军,天庆十年(1120年)遵化已属于金;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国将蓟州等6个州还宋,遵化随之归宋,宋改名滦川郡,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亡于金,属金中都蓟州;元代,遵化隶属大都路蓟州;明代,遵化隶属京师顺天府蓟州。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建清东陵升为遵化州,领丰润县;乾隆八年(1743年)升为直隶州,统领玉田、丰润两县,隶属直隶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辖;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遵化改为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17年(1928年)遵化改为河北省属县。
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建立起抗日民主县政权。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县境一度被分成几块,分属于丰玉遵、迁遵兴、蓟遵兴等联合县;抗战胜利后,各联合县相继撤销,仍为遵化县;1948年划为冀东区行署直属县。
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唐山专署;1983年撤唐山地区,遵化划为唐山市管县;1992年设立遵化市(县级市),唐山市代管;2005年遵化市成为扩权县(省辖县级市)。
作文七:《西安地名的来历》7000字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由数百个老村镇、上千条老街巷组成。连同众多美丽的山河原川、旅游景点,它们犹如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之中。伴随这些老村镇老街巷,它们的名称已经远不是标识地理位置的符号,而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成为古都西安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
书院门:明代以街北侧有关中书院得名。1966年曾名健康街,1972年恢复原名。于右任先生曾住该街32号。街口有牌楼和唐代华塔,街北侧有明代建关中书院,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古文化一条街。
北院门:据清《咸宁县志》记载: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街北侧为巡抚部院衙门称北院。清光绪二十六(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那拉氏为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携光绪皇帝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进西安,此街不少银号、店铺应运而生,南、北院门一带盛极一时,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北院门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现在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回坊风情街,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称著的步行商业街。
南院门:据《咸宁县志》记载:南院门一带为明代的归义坊。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始设于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故名南院,这一带即泛称南院门。清代和民国初期,这里人口集中,商贩云集,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解放路、东大街一带。解放后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住宅区。1966年曾名五星街,1972年恢复原名。
粉巷:第一个说以前粉巷是西安城的粮食一条街。据说街道上撒满厚厚的粉面,由此得名。(有一个小故事,一个磨面老板雇用了一个短工,此人为了不被炒掉,每次赶驴之前给驴抽烟,后来老板将其解聘,问题是此人走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驴也不走了,老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将其召回,估计老板到死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种说法是粉巷是以卖胭脂得名,也就是现在的化妆品一条街,离的很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胭脂味道。
最后一种是说粉巷是当初皇上选妃子的街道,因为西安是当年的国都,每年都粉巷住满了进城等待被选的妃子,她们的身上有好闻的胭脂粉味道。最后一种说法是说粉巷以前的确是选妃子的地方,到后来演变成各式青楼。
东县门:据《咸宁县志》,此街约形成于唐末,当时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唐长安皇城为基础缩建长安新城,将长安、万年两县移到城东西两侧,各建小城,此城即后来的咸宁县城,因位于城东侧,人称东县,门前街道得名东县门。元代至明清,咸宁县署在此县北侧。清代驻军装局,辛亥革命时,起义新军首先占领军装局,夺取库存武器,并以此为指挥部,取得西安光复,支援了武昌起义。
骡马市: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称为骡马市。1966年曾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
大差市:宋代称这一带为菜市,元称草市,明称菜市。清记载为大菜市,以此什字卖菜小贩集中故名。《西安府图》已演化为大差市。
大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1966年改为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南侧有清真寺一座,系回民聚居区。
盐店街: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始建,以官盐店设此而得名。清末民初,当局无法偿还外债,在此
街设官盐店,实行盐业管制,由英美日法俄五国在此街设立银行,直接收盐税以抵欠债。后各种银号钱庄设此,镖行、会馆应运而生,盛极一时,成为西北金融中心。1966年改名红心街,1972年恢复原名。
五味什字: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作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28年于此街今第六中学东院(当时原杨虎城公馆“可园”处)成立西安市政府。1966年曾名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洒金桥:街东系今西安城建城原点。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东侧为隋杨兴村,民国时尚有隋文帝和唐太宗赦命保护的杨兴村古槐。清《长安县志》称:此街位于唐含光门街。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因古槐下有隋唐建城时迁出乡民回城祭祖的铁香炉,明代改为铁炉坊。葛先生说据《唐书》记载,唐玄宗曾在附近的金水桥洒金钱让官员拾取,得名洒金桥。1966年曾称前卫路,1972年恢复为现名。属回汉民族共居区。
劳武巷:明代因该巷有马神庙而得名马神庙巷。巷北有明代常平仓,清为广备仓。《两县续志》记载清末内有大槐,为隋代筑都城前的杨兴村大槐,有石碑、铁香炉等物。相传,从大槐树下迁来,与隋唐建长安城时大量迁出村民有关。1966年改为现名。
红埠街:隋唐时为皇城由北向南的7条横街的第一横街南侧,长384米。前条土城巷是第一横街的北侧,当时街宽三百步(1984年唐城考古勘测队实测为440米),是唐长安城东西交通主干道,东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场门东口,也是长安的中心广场,凡皇帝登基、改元、大赦、出征检阅、凯旋,皇帝登临承天门,此街则千官序立,万民唱和,旌旗挥舞,盛极一时。唐末895年,在藩镇王行实、李继鹏等争夺的战火中承天门焚毁,两侧城墙土埠于高温中被还原成红色,后得名红埠街。1966年改为红卫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兴学巷: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冯从吾祠修“少墟书院”,门额题“兴学”二字。又于1935年在相连的安庆寺和洪福寺庙址,兴办学堂,得名兴学巷。
三学街:据有关记载,此街北侧的孔庙,唐末为太学所改京兆府学、宋亦为京兆府学,至明代为西安府学,即现碑林。明成化年间,咸宁县学、长安县学先后移至府学东西两侧(在今咸宁学巷和长安学巷),得名三学街。街侧有唐槐四株和有登城墙和魁星楼阶道,系“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的一条经营古玩商品的仿古建筑街。
正学街:清代时,因此街有多家毛笔店铺而得名笔店巷。1932年,因西侧原有明代的正学书院而改名正学街。1966年改为反帝一巷,1972年仍恢复为正学街。正学书院系宋张载(横渠)讲学处,后人立祠,清代仍设为书院,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书院部分拓入总督部院。
北广济街:1984年唐城考古队实测,此街位置占唐承天门大街西一面,南广济街占东面,故两街南北未能对直。街北端即唐承天门遗址(今莲湖公园内)。宋代修建广济渠引浐河水供府城饮用而得名广济街。元《长安志图》此街称广济街,今南广济街称药市街。明清时期将西大街南侧的药市街改为南广济街,遂将此街改为北广济街。清末,北段称为狮子庙街。1966年统一改名为风雷路,1972年恢复为北广济街。属回汉民共居区。
甜水井街:宋《长安志》记载:唐代门内大街称含光门街,街侧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即唐政府的外交部
和国宾馆),晚唐曾有四千余名外宾滞留此处。元《类编长安志》:元代称含光街。明代为含光坊(今含光路一带)。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街。1966年曾改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报恩寺街:唐中宗时辟鸿胪寺一角在皇城第七横街修懿德寺,元代为蒙古贵族的花园,为报母恩在此修建大兴国报恩寺。明初简为报恩寺,街遂以寺为名。1966年曾改为东升街西段,1972年更名为东升街,1981年恢复原名。
湘子庙街:据元《类编长安志》:“安上门(今南门)内街西有唐末迁来的杜祁公(杜佑)祠,俗呼为嵇康庙”。宋志称杜相公庙,明代在街东段建为湘子庙,街随庙名,称大湘子庙街,偏西南街称小湘子庙街。1966年此街改为东升街,1981年将大小湘子庙街合并为湘子庙街。另有许士庙街、马神庙街等,均属此类而命名。
新城广场:为于市中心偏北。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宋为京兆府城东北隅。元为中央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改建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清出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庆祝西安解围改称红城。1950年南部辟为广场,延续至今。
案板街:元代称南巷。清顺治年间因有售案板店铺而改名至今。
炭市街: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声名大振并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现多为副食品。1989年建门牌楼。
南新街: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后宰门:明代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此街东段与北新街相交十字称为后宰门。清初满城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此街名新城门大街,后从习惯仍称为后宰门。通济坊 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韩森寨:因有韩森冢并为近郊最大的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驻军而得名韩森寨。水经注图。核篇曰,冢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汉武帝征和二年发生了历史上罕有的冤狱治巫蛊狱。武帝梦见被木人围打,以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冲之治巫蛊狱。由于江冲与太子刘据平日有隙,欲诬陷太子,在搜宫时太子被迫杀死江冲,起兵据守长安,血战五日,后兵败逃于湖县而死。武帝孙刘进,即刘据之子也死于乱军。武帝临终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对死者起冢追葬。史称刘进为皇孙,冢称皇孙冢。公元前74年刘进之子刘病已继位,是为宣帝,追封其父为悼皇帝,母为悼皇后。皇孙冢能见宣帝杜陵便是。
下马陵街:位于和平门内西侧,西至柏树林南口。因街东口北侧有汉名儒董仲舒祠亦名下马陵而得名。唐人韦述两京记曰,,蛤蟆陵本董仲舒墓"。又曰,,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究竟是蛤蟆陵雅化为下马陵,还是下马陵讹传为蛤蟆陵,至今无定论。明正德年间由胭脂坡迁来在此建董子祠,人称下马陵。董仲舒为西汉著名学者,哲学家。武帝时献举贤良三策。此街中段曲折处可看出唐城和明城衔接处,明代由此向东扩建了西安城。
安居巷: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后演化为今名。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
东仓门: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曰,,敬禄仓在通化坊,俗称为东仓"。敬禄仓是专为供给满人贵族粮饷费用的实物仓库。此街因在仓门前而得名。
索罗巷: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于兴庆宫内,相传以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有一娑罗树园而得名。明代称娑罗巷,清末改为今名。
景龙池:位于东关北部。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唐时位于兴庆宫中部偏北。唐景龙年间,这里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于此。当时地下水涌出成湖数亩,得名景龙池。李隆基作太子后,利用这件事说他的住所有龙气。登基后在此建立兴庆宫,景龙池既宫中龙池,亦称九龙池。这地名可反映出唐时因引数条河流入长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况。
古迹岭:位于东关南街东侧,东至曹家巷。唐代称狗脊岭,是龙首山的一部分,在东市北沿。狗脊是生长在黄土中的一种小灌木,即野枸杞,后演变成今名。唐代狗脊岭为行刑之地。
柏树林: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南端西侧是碑林。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而得名柏树林。
东大街:为钟楼至长乐门,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清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薄弱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九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
南大街:钟楼至永宁门,长670米,宽60米。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故名。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门内东侧有斗鸡场,今演化为大吉厂巷,宋之问有,,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句。今大吉厂古乐社仍流传着唐代的鼓乐。宋至元仍称安上街。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宁,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街。明清时是西安最繁华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积水成河,人不能过,戏称滴水河。民国初年改称南大街
饮马池:位于东县门北侧,西北至菊花园。唐时位于唐长安皇城东城外侧护城河。此段城河留下的地名还有菜市东坑,新城南壕等。唐护城河称漕河,是多功能城建设施,与城墙组成多功能防御工事,南通子午曹村的漕渠,北通清渠。后因京兆驿马匹在此饮水故名饮马池。
端履门: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木头市接柏树林,长371米。明初建秦王府后,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王府萧墙。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门叫端履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
履意示行止检点之意。门东侧有官员侯喻堂址,后称朝贺巷。
东厅门:位于东大街西段之南。东接东县门,西连东木头市。明以前,此街在唐皇城东外侧,城河遗址因有六处积水处,得名六海坊。明朝陕西行都司署,俗称兵马指挥司,设于今西安高中院内俗称军厅。清初改为清军同知署即清军厅,乾隆32年改称库厅,同治年改北大街另设军厅,此街遂改东厅门。1902年库厅改西安府考院及咸长考院,附关中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为西北大学创立会及预科,1914年改陕西政法专门学校,1923年改西北大学。1927年改中山学院。后为西北水利专科学校。1930年改西安高级中学。
青年路:这条路名字很普通,但是止园这个名字,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应该很有印象,这里就是当年扬虎城兵柬西安是的住所,并且这条街在民国前一直叫九府街,原因吗,这里曾是朱棣任秦王时其九子的住所。
西华门:明秦王府西萧墙的南门,就是现在西安大钟表楼所在的哪个地方。
南、北马道巷:即西顺城街,以前车马要上城墙就必须走的马道,因此而得名,现在的北马道在玉祥门内侧可见。
北马道巷:南北纵街,位于西门内盘道北侧,南起西门盘道,北至莲湖路,长979米。明代困巷内中部有一上城墙的坡道名为马道,相对南马道巷而得名北马道巷。1966年曾改名为联盟巷,1972年将玉祥门以南恢复为北马道巷,北部仍称为联盟巷门。
大、小学习巷:唐代胡人到长安后学习礼仪的地方,据考证此地属皇城内礼部衙署驻地。
骆驼巷:位于西门大街南侧,古时常有骆驼商队在此停留。
庙后街、城隍庙:位于“都城隍庙”后,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西安城隍庙之所以叫“都城隍庙”是因为该庙属咸宁、长安两县共有,传说西安城隍庙都统西北。现在是有名文具贩卖集散地,庙中传说有薛仁贵、薛丁山牌位和“铁丘坟”,系薛家被满门抄斩之地。
老关庙:现在的古都大酒店所在的十字路口。因清代路北有协天关帝庙得名。庙址现在十字西北角的人行道上。
香米园:应该叫“香苜蓿园”,传说名相寇准居所。
火药局巷:清代新军的火药局在此。辛亥革命时陕西新军的起义地点之一。
白鹭湾:西门内,旧时地势低洼、菜田交错、白鹭翔集,风景优美。而今小区内楼房间距都不符和国家标准。
南、北火巷:即现今环城西路临近西门的地方。明清时西关城开“南火门、北火门”方便交通,故得名。今仍有“北火巷
南小巷:明清时西关城开南小门方便交通,故得名。过去的确是小巷,以至于每次做公交车由丰镐路进城时,看到哪个在巷西口的小卖部,就知道快进城了。
鸡市拐:这里曾是繁华热闹的地方,最早是卖鸡和卖鸡蛋的小贩云集此地,因为道路狭窄且朝东南方向偏,便叫成了鸡市拐.
太白路:北起西南城角,西南至丈八东路,长6776米。唐代在太白山建立太白庙,逢大旱皇帝遣使祈雨。后因路远,在城西南角建立太白庙。既今街北口。光绪二十六年陕西大旱。慈禧因在陕避难,便播银两重修太白山神祠。解放前路北十字亦叫太白庙。
草场坡:位于长安北路东侧。唐时为长安官马草场。宋人张礼 游城南记 记,,草场坡在永乐坊,即横岗之第五爻也"元代骆天壤 类编长安志 载,,在朱雀门外,乃旧之草市,有坡故曰草场坡。
咸宁西路:西起城墙东南角,东至金花南路接咸宁东路。因史上东郊归咸宁县管辖而得名。街东段有唐长安城墙东面中门春明门遗址。街北侧有唐兴庆宫遗址。现建为兴庆宫公园。公园南门西侧可见唐勤政务本楼遗址。开元年间李隆基在此向街外抛撒钱币以博杨贵妃一笑。为当时长安城内主要街道。
金花路:传说这里是唐皇帝选秀时,四方秀女训练与居住的地方,秀女一但被选中,就成为嫔妃,犹如金花一般,故此得名。还有一说是这里是所有落选秀女在回家之前所居住的驿站,当时名为金花落,后来更名为金花路了。不论是哪个传说,总之这个地方是云集美女的地方。
玉祥门:位于西城墙西门以北。1927年,为方便交通,特凿通明城墙而修此门。该门的名称源于冯玉祥将军的大名。 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的支持下,率镇嵩军9万余人进攻陕西,企图消灭退守西北的国民军,开始对西安进行长达8个月的围攻。为解西安之围,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请于右任赴苏,敦促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回国重整旧部,以解西安之围。冯玉祥接受了李大钊提出的“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意见。同年9月16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后,便率国民联军进军陕西(冯任总司令)。11月27日夜,在国民联军和守城陕军的夹击下,镇嵩军全线溃退,西安城解围。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解西安城之围的历史功绩,将新凿之城门命名为“玉祥门”。
迎祥观:位于西安西大街中段北侧,北广济街口东侧。为一“丁”字形小巷,名称源于著名道教庙宇。迎祥观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原名景龙观。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有人在周至县南山中发现高约三尺的老子像,玄宗认为是特大的祥瑞之事,命尚书张九龄与道士萧元裕前去迎至京城,并在兴庆宫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随即将此像供奉在景龙观中,并改观名为“迎祥观”,同时将周至县南山发现老子像的山谷取名“闻仙峪”。如今该观的殿宇建筑已不复存。
桥梓口:为南北纵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长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为唐皇城、宫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济渠由西门南侧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缘筑暗渠至钟楼东,远至北院门巡抚衙门。沿渠十户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经洒金桥到莲花池,渠经西大街有桥,故名桥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桥梓口,北桥梓口清末改为大麦市街,南桥梓口遂简称为桥梓口。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二府街:位于北大街中段西侧,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红埠街,长381米。因明初秦王朱樉次子的府第在此而得名。清代驻陕西地方审判、检察两厅。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东段,1972年恢复原名。
教场门:为东西横街,东起红埠街西口,西至劳务巷南口,长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场建有抚标教场(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教场: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故名教场门。1966年曾改名为
红卫街,1972年恢复原名。
通济坊: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马厂子:马厂子位于西安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东县门接东仓门。唐代,京兆驿站是全国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官旅护送机构。街南端所对市第八中学院内,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马槽。唐代以后至明清,经千余年,京兆驿名称不改,仍为中国西部最大驿站。此街两侧为驿站喂马处,故称马厂子。
作文八:《北京地名的来历》30400字,西什库'
明正统年间建立。明朝在改建皇宫时,为满足皇家的御用需要,在皇城内和紫禁城外之间建立了各种机构、仓库、作坊等。
当时建有皇家仓库十座,这十座库的名称是: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戊字库、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这些仓库存放着各种各样的物资,而这些物资都是从全国各地搜刮而来的。,甲字库'存放的都是些药材,有乌梅、靛花、黄丹、绿矾、紫草、五倍子等,这些药材是从浙江等省搜刮来的,供皇家专用;,乙字库'主要存放各种纸张(有奏本纸、栾榜纸、中夹等纸)和各省解送而来的胖袄;,丙字库'主要存放每年从浙江等省搜刮来的本色丝绵、合罗丝串、五色荒丝和从山东、河南、顺天等府搜刮来的棉花绒。那时候,,内官之冬衣、军士之布花,咸取给于此';,丁字库'贮存生漆、桐油、白麻、黄蜡、牛皮、鹿皮、鱼胶、生熟建铁等件,,以备御用监、内官监等处奏准支给;,戊字库,主要贮藏从河南等省解到的盔甲、弓、箭、刀等武器;,承运库'主要贮藏浙江、四川、湖广等省出产的黄白生绢,,以备奏讨钦赏夷人,并内官冬衣、乐舞生净衣等项用';,广盈库'主要贮存各色平罗熟绢、杭纱、青细棉布;,广惠库'主要存放彩织帕、梳拢抿刷、钱贯纱绽之类;,广积库'主要贮存火药,,凡京营春秋操演,咸取给于此';,赃罚库'主要存放没官衣物等。
以上十库,各有掌库一员、贴库数员、佥书数十员不等'。西什库大街附近的,西什库',就是明朝皇家十库所在地,,西什库'亦由此而得名。
北京的由来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臵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北京地名的来历
1、天桥 2、大栅栏  3、东四、西四    4、大北窑  5、亮马河 6、呼家楼 7、黄庄 8、保福寺 9、五棵松 10、公主坟 11、六里桥 12、八里庄 13、王府井 14、象来街(长椿街)15、护国寺16、八王坟17、五大镇石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19、八达岭20、神路街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24、北京动物地名25、以,营'为名的地名26、铁狮子坟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28、明光村29、索家坟
30、西土城路31、蓟门32、积水潭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33、冰窖口胡同34、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35、杏坛路36、小西门37、北京地名中的,居'38、北京地名中的,店'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40、《论语》与北京地名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43、北京的蔬菜地名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45、北京地名中的,龙'  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47、北京城周边的,窑'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迁都北京后,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至明中叶嘉靖时,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臵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3、东四、西四
全称应该是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四'字即指在其十字街头的四周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楼,合起来是因四座牌楼而故名的。但这些宏大的牌楼群,也因交通问题而拆除了,所以只剩下这些地名的简称。,东单、西单全称是东单牌楼,西单牌楼,,单'是指单独的一个牌楼而言。
4、大北窑
出东便门,东北方向离城3里,地势广阔,土质细腻,向来烧得好砖。多年以来,砖窑密集。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大北窑'。
5、亮马河
东直门外有条小河,远来客商的马车队来到这里,经常在河里给风尘仆仆的马匹洗涮,洗完的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体,故名,晾马河',时间长了,就叫成,亮马河'了。
6、呼家楼
大北窑向北二、三里,有地名,呼家楼',此处有一呼姓财主,盖了楼(也就2层),高高地俯视低矮的民居,久之成为附近的地标。被过往行人将此地称为,呼家楼'
位于中关村南一站地。原为,皇庄',意为皇家的庄田。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皇室的皇庄、官庄、太监庄遍于京郊,尽占丰硕之地。北京的皇庄源于明太祖洪武23年(1390),始于永乐初年,武宗即位仅一月,就增设皇庄7处,就包括此处。嘉靖初年,皇庄废除,但性质相尽的官庄保留到明末。
8、保福寺
位于中关村东一站地。退了休的太监在此集资修建此寺,取福寿之意。
9、五棵松
原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1966年修建一线地铁,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种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10、公主坟
主坟位于复兴门外大街街心花园的苍松翠柏之中,据史料记载,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她被称为公主,并予厚葬,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他孔四贞的父亲叫孔有德, 汉族,辽阳人,在明末清初不是一般人物。孔有德原为明朝将领,天启五年,清太宗兴兵伐明,为了招贤纳士,发布了一份带有收买性质的诏文。孔有德看到明朝的没落腐败,于是投降了清廷。清兵入关后,率兵驰骋疆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取南京、攻江阴、征战贵州、广西,抓获明宗室王公等方面,竭力效忠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皇帝视他为开国良将,曾多次给予重赏与表彰。顺治九年。孔有德率部南征柳州,与明朝将领李定国交战失败,最后于桂林和他两位夫人一起自杀身亡。父母阵亡后,年幼的孔四贞回到北京。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后将此功臣之女认定为自己的义女,把她留在宫中抚养,让她分享荣誉,并封她为和硕公主。孔四贞自幼生长在军营中,善骑射,通武艺,长大后嫁给内务大臣孙延龄为妻。后来,清王朝特赐孔四贞继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并令孙延龄同其妻往广西节制军务。孙到广西后纵兵骄横,并投靠吴三桂背叛清廷。孔四贞坚决反对孙、吴的叛逆行为,毅然率兵进行讨伐。孔四贞智勇双全,很快就平息了云南的叛乱,为清王朝的安定局势立下了一大功劳。平定云南叛乱后,康熙帝召她回京,并为她赐封王爵,成为清朝的一代女王。孔四贞逝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礼相待,将她埋葬于此,并称之为,公主坟'。
位于京城西南,是西南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原建有石桥,因距离广安门城门还有六里地,故称'六里桥'
12、八里庄
位于京城西,是西部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因距阜成门城门还有八里地,故称,八里庄'。
13、王府井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罗艺之帅府'就在这里,至今仍有帅府园之称。罗艺是《隋唐演义》小说中罗成的父亲,唐高宗封罗艺为燕王,总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随着紫禁城的兴建,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据《明成祖实录》载,这里被称十王府、王府街,民国时期,帝王时代结束,百姓渐渐淡忘了这些,在当时,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时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涩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饭,而饮用水都是去卖,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看到推着水车卖水的人,其实卖的水也不过是相比之下苦涩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优质甜水井,名为甜水,其实就是无色无味,相对来说,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14、象来街(长椿街)
象来街位于宣武门西侧一里左右,原来这里是明清时代饲养大象的地方。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古代将大象视为太平吉祥的象征,寓万象更新之意。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但至清代后期,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大象境遇不断恶化,从而被逐渐病饿而死,仅留下象来街这一名称。
15、护国寺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间,单檐歇山,简瓦顶,石门额书,大隆善护国寺';第二层殿为金刚殿;第三层殿为天王殿;第四层殿为延寿殿,东配殿曰文殊殿,西配殿曰秘密殿;;第五层殿为崇寿殿,东配殿为曰伽蓝殿,西配殿曰无量殿;第六层殿为千佛殿,东配殿曰大悲殿,西配殿曰地藏殿;垂花门后为第七层殿是护法殿;第八层殿为功德殿;第九层楼菩萨面阔三间。垂花门处有横道相隔形成前后两部分。今仅存金刚殿和西北角的廊房(此次部分被焚毁)以及垂花门后一层殿,寺原有石碑多已无存。
16、八王坟
八王坟,位于今日北京东四环四惠桥西南侧的通惠河北岸。这里,曾经埋葬着清朝的,八王'阿济格。阿济格,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与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同为太妃阿巴亥所生。阿济格从征察哈尔、喀尔喀、朝鲜,到与明军交手的宁远之战、锦州之战、广渠门之战,一直是后金骁将。崇德元年(1636年)进爵武英郡王,攻略明朝保定等地,,五十六战皆捷'。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阿济格和多铎夺取了北京城,阿济格被封为英亲王,在王爷中排位第八。同年,他奉命追击李自成,军队开进江西。1651年,多尔衮病死,阿济格密谋承袭摄政王位,事泄遭幽禁,后被赐死——其骨灰埋葬于通惠河畔一处荒凉之地,即后世所谓之,八王坟'。   康熙帝在位时,开始重新重视阿济格的开国功勋。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八王坟,有了宫门、享殿、宝顶、墙圈、驮龙碑,正坟、土坟主次分明,更有,东衙门'、,西衙门'之别,占地一顷数十亩,规模宏大,墓主人的地位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地宫大门。据见过它的老人回忆,门后有两道弯槽,内有两个石球;关门时,石球顺着弯槽滚至门后,大门就无法推开了。
但是,辛亥革命后,王爷坟的宫门、享殿被拆除,卖作砖瓦木料,受到严重破坏。日伪时期,王爷坟多次被盗,,东衙门'因为埋有殉葬品,更是首当其冲。到了解放初期,八王坟已经破败不堪。
1950年,,东衙门'地皮被财经印刷厂征用,5年后转给葡萄酒厂。正坟和,西衙门'则被度量衡厂(后迁走,原址建设为北京仪器厂)占用。与厂区配套,八王坟一带很快形成了居民区。随着长安街向东西两侧延长,开通了八王坟到公主坟的1路汽车,八王坟被牢牢地定在了北京交通网的主干线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地名。1965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八王坟一度被改名为,建光东里';1977年才恢复原名。而今的八王坟,位于长安街东沿长线上,以大望桥(立交桥)为核心,西接建国路,东启京通快速路,南北纵贯西大望路;地铁1号线横穿于此,设站点,大望路';几十条
公交线路在此设站,去往河北三河地区的930路及其支线以八王坟东为首发站;八王坟长途汽车站也是赫赫有名。这一切,都使八王坟成为京东近郊地区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进入21世纪后,SOHO现代城、蓝堡国际中心等一系列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更使昔日的八王坟旧貌换新颜。
2006年6月7日,城建道桥公司在通惠河北路八王坟段工地施工时挖出清代一品文官石像后,几天后,北京市文物考古队又在据第一次出土石像地点约10米远的地方,挖出了武将翁仲石像和石碑等一批文物。
17、五大镇石
明清时,北京城出现了五大镇物,当时按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设臵了五个镇物,用来震慑妖魔,以确保京城安全。东方属木,镇物是广渠门外神木厂的金丝楠木;西方属金,镇物是觉生寺(大钟寺)的大钟;南方属火,镇物是永定门的燕墩;北方属水,镇物是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中央属土,镇物是景山,景山聚土为镇山。
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
(1)万寿宫(禄)
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名曰:宏仁万寿宫,为道教式建筑。宫院内设有文昌殿,殿中供奉着文昌神像(文昌又名,文曲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是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宣武区南部会馆较多,各地上京赶考的举子们常到万寿宫进香,求拜文曲星君,期盼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清乾隆时期,万寿宫,遗址仅存,无椽矣'。可士人仍将原址呼为万寿东宫。
(2)赵公口(财)
赵公即是传说中的财神赵公明。赵公口即是财神入口。自元在北京建都以来,该地是由南进京必经之所,原有一座财神殿,供奉财神之位。南方求官朝贡、输送银粮、商人赴京都要先在此地暂住整顿,然后才正式进京。故有,财聚四海、富汇五湖,之誉。
(3)保福寺(福寿)
退了休的太监在此集资修建此寺,取福寿之意。
(4)象来街(吉)
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古代将大象视为太平吉祥的象征,寓万象更新之意。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
19、八达岭
《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交通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20、神路街
朝阳门外东岳庙前神路街名字来历非常简单,就是东岳大帝这位,神'巡游所走之,路'。 明清两代,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除了官民都去敬香赶庙会外,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东岳大帝出外巡游,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帝诞辰,都人陈鼓乐、旌臶,楼阁亭彩,导仁圣帝游。帝之游所经,妇女满楼,士商满坊,肆行者满路,骈观之。帝游聿归,导者取醉松林,晚乃归。'
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
明清遗留的老北京城,本由平面呈,凸'字形的内、外两城所组成,开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除正阳门城楼、箭楼及德胜门箭楼尚存,其他城门均不复存在,只是保留了原城门的名称作为地名标志。但在这16个老城门之外,还多出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这三个听起来也像是城门名称的地名混杂其间。这三处地方以前有过城门吗?明清时期,老北京城的城门不是简单的出入通道,而是设计周密的整套城防要塞。每座城门,均由城楼、箭楼及连接二者的瓮城所组成,瓮城之中,形成封闭的空间,敌军一旦闯入,即被,瓮中捉鳖'。99
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都不曾具备上述设施,它们只是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了交通方便,陆续在老城墙上开辟的通道而已。和平门开辟于1926年,其目的是沟通被内城南城墙阻隔的北新华街和南新华街。
北新华街在清代曾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排水沟。1913年,袁世凯政府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将这条排水沟改建为暗沟,在其地上兴建了一条北起西长安街,南抵内城南城墙的街道,命名为北新华街。朱启钤原拟将该处城墙打通,使北新华街与外城新建的南新华街连成一线,再接上中南海袁总统府西墙外新建的府右街,共同形成一条新增的沟通内外城的南北干道。但因正阳门外的富商担心此举会导致行人分流,影响正阳门外商业区的生意,遂行贿权要,游说当局,说是打通城墙会泄漏风水,不利于总统。迷信风水的袁世凯信以为真,阻止了打通城墙的计划。
1926年4月,冯玉祥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出任北京警卫司令以后,下令将南北新华街阻隔处的城墙打通,开辟了两个门洞,分为上、下行通道,并安装了铁门,命名为和平门。1958年,为改善交通,将和平门门洞拆除,形成更为宽阔的城墙缺口。复兴门和建国门则是日寇侵占北京时,在内城东西城墙上扒开的两处缺口。
看过北京地图就可知道,老北京城内城东面的朝阳门、东直门及西面的阜成门、西直门,位臵都偏北,内城南部确实缺少横贯东西的干道。但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谁也不敢轻易将城墙扒开口子。
据北京市档案馆1999年第四期《北京档案史料》所载《日伪统治时期华北都市建设概况》记述,日寇于1939年起,就开始在北京西郊筹建用于商业和住宅的,西街市',并在东郊筹建用于工业区的,东街市'。为沟通,两新街市区域与城内之交通,特就东西两面城垣各辟一新城门(东称‘启明’、西称‘长安’)……所辟新城门仅有缺口而未设门扇与门洞,因陋就简,迄未修饰,是其物力不济之象征'。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按照当时流行的,复兴、建国'的政治口号,将日寇命名的,长安门'改为,复兴门',,启明门'改为,建国门'。1946年11月何思源接任市长之后,曾,修建复兴门等城防工程共十三处',在复兴门缺口处增建了一座10米宽的拱券门洞,并加装了铁门。 1955年,为展宽道路,将复兴门的门洞拆除,拓宽了缺口。而建国门则从未建造门洞,一直是缺口状态。
解放后,为改善交通,将老北京城墙扒开了多处缺口,即未建门洞,也未命名为,某某门',只是依据附近地名,称作,十条豁口'、,北小街豁口'等名称。老北京人则称其为,城豁子'。
再后来,老城墙被拆除,有豁口的地方,大都兴建了立交桥,昔日的,十条豁口'变成了,东四十条桥',,北小街'豁口变成了,小街桥'。残留的少数,豁口',已成为标注在公交线路站牌上的车站名称。
,文革'期间造反派破,四旧',将许多带有所谓,封、资、修'色彩的地名废除更改,如,王府井大街'改为,人民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但造反派们可能并不知道,复兴'、,建国'这样听起来无甚不妥的地名,却是当年由国民党北平市政府命名的,因此未做更改。
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
位于北四环东北角的花家地小区,最早这里曾是一片花椒地。,原来这里是一片农田,在上面种着大片的花椒,因此这一带也就被称为花椒地。'老一辈的,老望京'们对记者说。1988年初,城开集团在这片花椒地里建起了望京小区第一批住宅小区,取花椒地的谐音叫,花家地小区'。现在花家地已经分为,花家地西里'、,花家地北里'、,花家地南里'、,花家地'等几大小区,是望京较大的一片居民区。几年前,由于中央美术学院搬到花家地来,附近也就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花家地'也慢慢地被大家戏称为,画家地',而其真正的原名,花椒地'几乎已经被人遗忘。
23、北京胡同名
北京胡同的叫法,最早出现在元朝的杂剧中。《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和梅香有一段对话,张问梅:,你家住哪里?'梅答:,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个胡同至今还在,就在今北京西四附近,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它因胡同中有一七层砖塔而得名,此塔至今仍在。不过经清、民国两代修葺,已由七层变为九层。据学者考证,胡同之称是由蒙古语中的,火疃'转化而来,元朝扩建大都时,城内居民按片分开,中间留有通道,这种通道蒙古语称,火疃'。后来,北京人把它读成了,胡同'。
崇文门附近有条胡同叫,口袋胡同'。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其地为圆形,内广而外狭,西通而东塞,很像一个米口袋,于是被称为,口袋胡同'。类似的胡同还有很多,如喇叭胡同、月牙胡同、耳朵眼儿胡同、九弯胡同等。
北京的寺庙多,源于寺庙的胡同名也多。如位于广安门附近的善果胡同,就因胡同内有善果寺而得名。西城区的石类胡同,是因胡同内有一座石类庵。南长安街路西的玉钵胡同,则是因胡同内有玉钵庵。
北京还有许多因井得名的胡同,像甜水赶时髦胡同、苦水井胡同、四眼井胡同、南井胡同、北井胡同、高井胡同、井儿胡同等。还有些胡同名是后改的。如将狗尾巴胡同改成了高义伯胡同,王寡妇胡同改成王广福胡同,大哑巴胡同
改成大雅宝胡同,大脚胡同改成达都胡同,勾阑胡同改成钩帘胡同,劈柴胡同改成辟才胡同、鬼门关胡同改成贵人关胡同等。
24、北京动物地名
北京宣武区有条大街叫珠市口大街,原名叫,猪市口',本是京城猪的交易市场。清朝时,纪晓岚住在这条街上。有一年,乾隆皇帝和他打趣对对子。乾隆指着桌子上的两盘豆子,出了句,两碟豆'命纪晓岚对下句。纪晓岗不假思索地对,一瓯油'。乾隆随即改口说:,我说的是‘两蝶斗’,两只蝴蝶在一起争斗。'纪晓岚机敏地说:,我对的是‘一鸥游’,一只鸥鸟在水中游。'乾隆便又出难题,说着跷起脚来,要纪晓岚以他的脚为题,说出一个字,既要符合他的身份,又不能露出,脚丫子,等字眼。纪晓岚马上联想到自己住的,猪市口'地名,猪的脚称,蹄',,蹄'由,足'和,帝'组成,这不正是皇帝的脚吗?于是,他便答道这个字是,蹄'。乾隆一听勃然大怒,纪晓岚一解释,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在与珠市口大街相邻的骡马市大街,同样有一段与名人有关的故事。当年,这里曾住过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名叫谈迁。他是明末清初人,花费了2年心血写就了一部500万字的编年体明代大事记《国榷》。没想到,书稿刚完成就被偷了。悲痛过后,他决心重新撰写。后又用了6年时间,再次完成这部巨著。为了考证和补充书中的内容,他专门从浙江来京,住进了骡马市大街的一个宅院。他遍访了北京城里城外的明朝遗迹,访问了前明遗臣,充实和考证了他的著作。同时他还写了一部介绍北京人文景观的《北游记》。骡马市大街也因住过这么一位著名学者而闻名遐迩。
北京朝阳门附近有一个胡同,名叫,吉兆胡同'。实际上,它的原名是,鸡爪胡同'。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因这条胡同分岔多,从高空往下看,很像一只老母鸡的爪子。那么,为何又变成,吉兆胡同'了?当年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住在这条胡同,有一次他回府,走进鸡爪胡同时,突然手足抽搐成一团,手也成了鸡爪状。后经多方医治,总算恢复原状。一位风水先生告诉他,得这病恐怕与,鸡爪'这个地名不利有关,于是,段祺瑞下令将,鸡爪胡同'改名为,吉兆胡同'。
北京还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职业地名。如南城琉璃厂附近有个叫,骟马张'的胡同。这里曾住过一个专门骟马的姓张的小刀手,此人骟马技术好,很有名气,久而久之,人们便将他所住的胡同称作,骟马张胡同'了。
25、以,营'为名的地名
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
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臵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
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
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
一四○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臵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
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
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五道营'。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
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
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
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
至于城外留下的营的地名就更多了,例如: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来广营乡,成了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望京;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有个,蛮子营',是福建教官们的驻地。
北京还有许地名虽不带,营'字,但也和军营有关,如香山以东的正蓝旗、正白旗、红旗村等都是清代云梯部队,香山健锐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家地北里幼儿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