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华林证券官网和以前怎么不一样

您的位置:
两位风云人物“下马”:华林证券何去何从? 日 10:5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设置字体: 【
[ 从最新的指标看,无论净资本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华林证券似乎都位于券商行业的中下游。但业界却不能忽视其在整个行业曾经的影响力,因为“投行枭雄”薛荣年和“固收女王”孙明霞当年的相继加盟 ]
华林证券,一家注册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小型券商,曾经凭借薛荣年和孙明霞两位“风云人物”加盟,公司IPO和固收类投行业务一度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成也萧何,败亦萧何。随着上述两人的相继“下马”,华林证券以及投行团队似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出现企业文化的碰撞以及员工心态的浮动,公司该往何处去?
曾经的辉煌
中国证券业协会对2012年度114家证券公司会员经审计经营数据进行的排名结果显示,华林证券年末总资产位列行业第81位,净资产位列第86位,净资本位列第90位;当年实现营业收入列第57位,净利润列第70位。
无论哪一项指标,华林证券的数据似乎都位于行业的中下游。然而,你却不能忽视其在券商界的影响力。因为曾经历过“投行枭雄”薛荣年和“固收女王”孙明霞的加盟,这家小券商在投行业界曾经有过辉煌。
同样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华林证券共有保荐代表人72位。该数据和一些大券商不相上下,甚至高于国泰君安、华泰联合和光大证券等大型券商。
另外,Wind资讯数据显示,目前在会申报的拟IPO项目中,华林证券以手握56个项目在整个行业中位列第五位;今年1月以来,华林证券以完成7家上市公司增发承销的业绩位列行业第七位。
毫无疑问,华林证券在投行界的地位是随着“投行枭雄”薛荣年于2012年初的加盟逐步建立起来的。
“华林证券的投行是因为薛荣年的加入而声名鹊起的,在会项目很多,只可惜薛荣年加入后不久IPO就暂停了,否则IPO保荐业绩将更为可观。”一位券商保荐代表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华林证券的保代一部分是跟随薛荣年从平安证券跳槽过来的,另一部分也是慕名投奔而来。”
而在固定收益业务方面,华林证券的业绩可以用“骄人”来形容。仅从企业债这一传统固定收益业务的排名情况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2008年华林证券企业债承销金额为21.50亿元,位列行业第15位;2009年承销金额为216.50亿元,位列第六位;2010年承销金额为146.40亿元,位列第五位;2011年承销169.00亿元,位列行业第三位;2012年承销99亿元,位列第19位。这一排名不仅包括券商,也包括商业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华林证券固收承销业务的“辉煌业绩”和“固收女王”孙明霞的履职经历高度吻合。资料显示,2008年初孙明霞开始分管华林证券固定收益业务,2012年才转投国信证券。
然而,上述两人相继因个人原因“下马”。2013年5月,证监会公示了对万福生科案的处罚结果,作为平安证券前总经理的薛荣年被追责,除被罚款30万元以外,还撤销了其证券从业资格;日,国信证券公告称,公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经理孙明霞等人因个人原因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薛荣年离职,华林证券总裁一职现由此前曾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长的宋志江接任。
员工离职潮暗涌
“我现在上午出门做项目,下午回来都不知道公司还在不在了。”华林证券一位投行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似乎让外界难以接受。
不过,本报记者在接触多位华林证券员工后发现,“该公司特别是投行团队随时可能涌现离职潮”并非危言耸听。
这些华林证券投行业务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IPO并未正式开闸,投行市场的行情还没起来,鉴于一些项目还在申报阶段,目前个人离职成本较高。不过,一旦项目“出来”,是否会选择离开华林证券就很难说了。
“薛荣年的离职对华林投行业务打击挺大的,他是公司整个投行业务的主心骨和灵魂人物,他离职后,股东有替换掉整个团队的打算,就像当年孙明霞离职后,股东替换原有团队的手法那样。对此员工心里也基本都清楚,现在工作心态就不一样了。”一位华林证券内部员工对记者表示,“现在的团队从平安证券带过来,还没有真正地发力,薛荣年就离开了。从股东角度看,其实薛荣年团队入驻的成本比较大,但他走之后,大家并没有看到股东有继续稳定团队的决心。即使项目出来,员工也担心个人利益能否得到保证的问题。”
华林证券另一位员工称:“华林证券投行业务原本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业务人员去外面承揽项目并没有感受到足够的认同感。后来公司赢得市场的尊重主要还是因为薛荣年个人的魅力,但现在他离职了。在此背景下,员工萌生"去意"是很正常的事。”
据华林证券多位员工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公司有不少员工离职,不过,宋志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团队很稳定,并未出现员工离职潮的情况。
“固定收益部今年的业绩还可以,而且是盈利的,人还没有走,主要是考虑年底绩效考核的因素,大家还对年终奖有所期待。”华林证券固定收益部一名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企业文化碰撞
对于员工心态的浮动,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认为,华林证券大股东的背景,也会让员工或多或少有“企业将重新步入上升通道”的预期,从而选择继续观望。
“我们的大股东是曾经的"深圳首富"。”一位追随薛荣年从平安证券跳槽至华林证券的员工对记者表示。
资料显示,华林证券的大股东为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立业集团”),持股比例为71.62%,其实际控制人为林立。林立曾被《蒙代尔》杂志评为“深圳首富”时的财富金额为58.8亿元;2007胡润百富榜排第41名;2008新财富500富人榜以186.7亿元排名第29名。
不过,华林证券多位员工称:“虽说是家证券公司,但"首富"设立的公司实质上仍然是家民营企业,个人随意性较强。”
有从平安证券跳槽过来的员工对记者表示:“这两年下来,公司原来很多承诺也就是激励并没有兑现。”
一位日前刚刚离职的华林证券前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论是之前固收的孙明霞团队,还是投行的薛荣年团队,华林证券更像是"承包责任制"。”
一位曾经与孙明霞共过事的某券商固收业务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孙明霞团队只是借用华林证券的牌子,实际上并不受华林管制,其与华林证券也有约定的业务分成比例。曾经有段时间,孙明霞的固收团队分配体制是所有券商固收团队最向往的方式。”还有一位券商固收部负责人表示,曾经非常希望像孙明霞一样,找个小券商“挂靠”,实行包干式团队运作。
虽然记者并未证实华林证券实际执行的具体分成模式,但孙明霞团队的“独立性”获得业界的普遍认可。
“不清楚薛荣年和华林证券当时谈的收益分配模式,”上述已离职的华林证券前员工称,“大股东更像一名商人,而金融行业其实更看重人才的作用,就是团队的协作以及风控和合规。肯定不能像做房地产那样做金融,一出事就和原有团队撇清关系。”
记者采访了最近几家受到监管层处罚的几家券商的工作人员,如平安证券、光大证券和国信证券。其中平安证券的员工觉得公司团队氛围很好,自己所在的部门人员也比较稳定,员工有归属感,付出和收获基本成正比;而光大证券的员工则认为虽然经历证监会的处罚,但还是相信公司会渡过难关,并表示不太担心奖金会因此“缩水”;而国信证券的员工同样认为公司会挺过难关,不会因为公司受罚而离职。同时该员工也表示,国信证券内部有较为完善的内核机制,而不像有些券商内核流于形式。
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一些华林证券的员工明显感觉到了公司工作氛围的变化,在他们看来,这个“节骨眼”上,如果股东“冷漠”,他们就只能选择离开。
责任编辑:hu
10-16 07:44 10-10 09:38 09-11 21:45 08-22 20:10 08-13 14:51
一位古玩艺术品投资人(文中称呼: ...
银行监管部门努力建设中小企业发展 ...
4月10日,无棣新拓路桥公司员工在该...
········600人证券业最牛招聘背后: 争议券商华林证券“习惯性换血”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浠 张小蓓 深圳、上海报道  从“小君安”到“小国信”再到“小平安”,华林证券曾经数度签收行业牛人,但最终都是不欢而散,业务也并无起色,这一次,华林证券又要给世人展现什么样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此前注册地在深圳的华林证券已迁址北京,目前在招聘600余人,包括主管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基金业务、量化交易业务的4位公司执行总裁,业务转型已然在进行。其中,财富管理中心拟招聘的人数达420人。  此外,曾是华林证券“招牌”的投行部门则出现了动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知,此前负责分管投行的副总裁龚寒汀已离职,接替龚寒汀任职华林证券投行部门总经理的是公司原上海投行部负责人陈新军。  接近华林证券投行团队人士透露,现在公司的投行业务基本处于“包干”模式,由华林证券跟投行团队分成,收入的75%归投行团队,25%归公司,但投行团队的工资奖金都是自己负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华林证券发展战略等问题致电华林证券董事长宋志江,宋表示在忙,等方便的时候再联系。截至发稿,宋尚未联系记者。  剑指财富管理中心?  华林证券600余人招聘计划昭示其转型已启动。  今年3月底至4月初,华林证券全国各地营业部在招聘客户经理、经纪人、投顾助理等人员,招聘部门为财富管理中心。到6月16日,创新业务部招聘5名创新业务经理,工作地点是全国各地营业部。此外,基金部招聘10名基金经理,值得注意的是其工作地点均是北京。  这只是个开始。6月19日,华林证券再发布招聘信息,其中有6名高管,包括主管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基金业务、量化交易业务的4位公司执行总裁,以及财务总监、首席风控官。上述拟招聘的6名高管中,5名工作地址均在北京。  实际上,华林证券整个重心已往北京迁徙。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系统显示,华林证券“已迁移异地”。“华林证券注册地转去北京的程序都已走完了。”一位深圳资深资本市场人士称。  “华林证券去年就在考虑迁到北京,但没想到会完成得这么快。”一位熟悉华林证券的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作为一家小券商,华林证券这几年在很市场化、竞争激烈的深圳的发展并不太好,在股权纠纷等事情上也被牵绊了大量精力,而且公司老板在北京的资源相比于深圳要好,迁京对其发展有帮助。  “华林证券本来高管也就是六七个人。”前述熟悉华林证券的人士表示,现在华林证券只留下来原来的一两个高管,剩下的业务中相对较好的只有经纪业务,但营业部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弱,不得不考虑转型。  若从招聘的信息看,公司拟设立在北京的是三大业务:资产管理、固定收益、基金。“就看有没有团队愿意过来了,华林证券这几方面的基础很弱。”前述人士称。  关于基金业务,记者致电华林证券负责此次招聘的人士,对方回应称,公司所招聘的并非传统的基金业务,但具体情况不愿透露。  除了高管团队,其营业部扩展招聘动作也很大,而且人数最多集中在财富管理中心。  据其招聘信息,华林证券拟在全国省会及重点城市招聘60名营业部总经理,60名营业部运营总监,在全国各地营业部招聘150名财富管理中心“公司银行”经理,150名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经理。以上招聘的部门均是财富管理中心,合计招聘人数已达420人。  “以前华林证券在全国只有10多个营业部,而财富管理中心只是很小的一个部门,属于经纪业务下面的部门,是给经纪业务做增值服务的。”一位深圳券商人士称,看不懂华林证券这步棋,不知道公司是否能把营业部规模与财富管理中心做得这么大。  拟招聘的高管中,唯一设在深圳的是主管量化交易业务的公司执行总裁。此外,互联网金融部拟设总经理一职亦在深圳。  “能否找到这么多合适的人愿意过来华林证券做事,也得再观察观察。”前述熟悉华林证券的人士称。  前述深圳资深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华林证券此前跟国信证券酝酿并购重组,后来没有做成功,但公司老板一直有这方面的想法,到了北京预计还会有并购重组或股权运作的动作。  投行转“外包”  而在大肆招聘的另一面,是华林证券“平安系”色彩正在褪去。  原“平安系”转投而来的投行团队曾是其业务亮点。但随着其领头人薛荣年的离去,曾经辉煌的投行团队也处于风雨飘摇中。  前述接近华林证券投行团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其华林证券投行业务骨干龚寒汀,也已离职,更加剧了其团队的不稳定性。  前述人士称,此前官方网站宣传有300多人的投行业务专业团队,但目前实际上只剩约170人,大家几乎见面都是聊哪一个人又走了。  其透露,华林证券一共是20多个投行团队,如今有两三个团队是整个团队都走了,  除了人员流失之外,由于投行业务式微,华林投行的运作模式也转成了“外包”。  一位接近华林证券投行团队的人士透露,投行团队现在基本变成“包干”了,华林证券跟投行团队分成,投行业务收入的75%归投行团队,25%归公司,其他工资、奖金等都是投行团队自己负责发。  “这样做完全就是华林租个牌照给我们,它收租金一样。”该人士称,现在投行团队难以盈利,公司等于是把包袱甩给投行团队,它不用承担工资等成本。  奖金分配是导火索之一。上述人士透露,华林证券此前要调整奖金分配政策,准备分3年发,公司保代集体在闹,后来公司才暂时妥协。  前述熟悉华林证券的人士透露,华林证券实际上早就不大愿意给投行团队这部分人费用了,从去年开始给投行团队的钱就已在减少,一些出差申请费用都没有批。  “我基本算过,投行一年要有10个项目,才能盈利。”前述人士称,今年华林证券投行团队基本是在吃老本等以前的项目上市,现在很多没走的人都还在等项目,会里20多个项目绑住了很多人。大家基本都是在做新三板项目,钱来得快。做IPO的话,一等又是好几年。(编辑 巫燕玲)  作者:陈浠 张小蓓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官方一再推带薪休假,甚至将鼓励“周五下午+周末”小短假。[]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生活……[]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最新播报:
深圳前首富林立:不会卖华林证券 投资平安用自筹资金
  郑宇/摄 张常春/制图
  编者按:林立是华林证券实际控制人、深圳前首富,目前身家79.3亿。他因投资中国平安而成功,因控股华林证券而卷入舆论漩涡。此前,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并非刻意的低调使得他和资本市场若即若离,也被外界视为神秘人物。
  日前,林立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讲述他投资中国平安、华林证券的故事,并回应各方对他的种种质疑。
  与深圳前首富林立的耀眼财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非常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
  2013年,华林证券的原平安系人事变动引起媒体关注,接着又曝出华林证券股权纷争漩涡,但仍不见该券商实际控制人林立有任何回应。
  日前,经过证券时报记者多方努力,最终联系上了深圳立业集团董事长林立。1月6日下午3点,在深圳免税大厦8楼,林立在深圳立业集团的会议室里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两个半小时的访谈中,林立对各种疑问进行了回复,包括收购平安的资金来源、华林证券存在的小股东股权之争等。
  林立对业界传闻他会卖掉华林证券的说法予以否认。他表示,华林不会卖,投行业务也不会收缩,他的目标是未来以华林证券为平台,打造金融控股集团。
  将打造金控集团
  证券时报记者:投资平安和投资华林都发生在2003年,与投资平安相比,投资华林充满了波折。您对华林的现状如何评价?
  林立:华林和平安对我的意义并不一样。平安是一次股权投资,而当时华林证券规模适中,收购成本合理,账面资产和负债基本持平,符合收购要求。我当时的思路是首先拿到经营牌照,有了行业的入场券,再通过专业化管理,结合国家政策和市场改革,逐步做强做大。
  虽然华林现在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放到整个业界,表现也算中规中矩。我的设想是进行持续培育,以华林为基础平台,打造一个金融控股集团。虽然现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未来3到5年会有一个大的起色。
  证券时报记者:收购华林证券10年来,该公司管理层经过了来自于君安、国信和平安团队的三次更迭,每次变更都引起震荡,华林用人机制是否出现了问题?
  林立:华林作为小券商,发展初期确实面临人才储备不足问题,所以我们通过事业平台和激励机制吸引了一些行业精英。华林一直坚持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但在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方面也的确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有了这些年的尝试和失败,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内部管控方面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前公司都是依靠业界强人,一旦强人离开公司,客户也跟随走了。以后这种情况会改变,尤其是立业集团现在成为华林的控股股东,对重新建立健全华林的用人制度有绝对的话语权。我们现在正在着手这一块的工作,好的制度建立起来并且贯彻落实后,即使精英人员流失,公司也能持续正常运作。
  我并不认为以前引入外部团队是一个不好的做法,这些都是在用人机制方面有意义的探索。而且这些年来,外部团队也给华林带来一些好的做法,也帮助培育了不少内部人才。华林今后还会继续坚持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模式。随着未来行业的不断变革发展,我们还要引进国际上的金融专业人才,这样可以在更高层次,更快地融合先进的经验。
  证券时报记者:关于华林证券的股权纠纷一直有各种传闻,近期还有媒体报道称华林小股东向有关部门投诉你私刻公章,非法转走其持有的6800万股,您对此如何解释?
  林立:这些消息都不真实。实际是,2003年我收购华林股权之后,华林又进行了增资扩股和部分管理层持股,当时我并不是控股股东。2003年至2005年,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加之管理层的一些原因,华林陷入了经营危机。按照当时监管机构的要求,必须由股东出资垫付亏损,否则华林面临倒闭危机。
  当时华林大大小小股东有17个,为使得华林能够继续经营,2006年起我先后出售了多家上市银行的原始股,总共筹集3.94亿元,补足华林的亏损,并将部分华林股东的股份一并打包收购。在对华林垫资补亏后,恰逢行业综合治理,一直无法完成股权过户手续,直到2013年3月份才完华林的股权过户,变更后,立业集团以持股71.62%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如果有问题我们也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由于当时是整体打包收购,所以我并不了解此前华林管理层与小股东的股权纠纷。事后经过查证,才了解到:当时华林的管理层持股采取与外围公司签订“回购协议”的方式,由外围公司“代持”管理层股份。据我所知,这些外围“代持方”并没有实际出资。并且当时所有的股权转让协议和回购协议经过司法鉴定都是合法有效的。
  证券时报记者:2009年传出国信证券吸收合并华林证券的消息,后来为什么没有了下文?
  林立:国信与华林的合并在当时是国内首次尝试,行业政策和制度不清晰,双方在推进期间也遇到一定的阻力。合并工作推进缓慢,影响了核心人员的稳定性,不可避免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同时也影响了定价,股东们未能如期达成到设定目标,在推进2年后,最终停止了整个计划。
  证券时报记者:据说因为华林负面消息缠身,你会卖掉华林?
  林立:肯定不会卖掉,我上面也提到华林对于立业集团的意义。我对华林的未来有信心,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和突破。
  证券时报记者:华林证券下一步的战略如何?
  林立:华林未来发展关键在创新,下一步将在金融互联网方面有所动作。华林正在筹建成立一个金融创新研究所,主要研究国内国际流行的金融产品;另外,华林未来2年到3年计划在全国成立200多个轻型营业部,为客户提供立体全方位服务,以上动作的目的是能够设计出简单清晰适合普通老百姓购买的产品,只有帮助客户赚钱了,证券公司才能做强做大。
  另外,立业集团也会以华林作为平台,尝试向其他金融领域拓展业务。我们希望华林未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通过3~5年的发展,实现规模提升,能够达到中型券商的水平。
  投资平安用自筹资金
  证券时报记者:市场上一直对您投资平安的资金来源有疑问,有人质疑这些钱是挪用了华林的证券保证金。您对此怎么看?
  林立:当时我收购平安股权的资金主要来自股票收益、房地产收益、投资工业的收益,以及部分银行贷款。几乎动用了我当时所有的资金,还包括出售了位于深圳振华路的航天立业华庭大厦。
  挪用了华林的证券保证金是绝对不可能的。从投资华林到现在,自始至终我从未挪用过华林的一分钱,没有在华林报销过一笔费用,作为股东我不参与华林的日常管理。
  证券时报记者:市场上还有种说法称,你持有的平安股权是帮别人代持的?
  林立:“代持”是不可能的。反问一下,有谁愿意真金白银投资5个多亿,再找个人代持?(陈霞 秦利)
[责任编辑:华林证券弃粤奔京 再变注册地或为避股权纠纷
华林证券日前再一次变更注册地,只是这一次,华林证券选择了放弃广东,迁址北京。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华林证券前不久已将注册地由深圳迁至北京,这已是华林证券第三次变更注册地。江门、珠海、深圳、北京,伴随注册地变更的,是华林证券背后悬而未决的股权纠纷。频频迁移 北京成第四个注册地深圳工商局企业查询信息显示,原本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位于深圳的华林证券,最新工商注册状态已显示为“迁移异地”。在北京工商局网站上,华林证券已赫然在列。北京工商局资料显示,华林证券注册地为北京,具体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1幢、,法人代表依然为宋志江,注册资本金不变,仍为8.07亿元。北京工商局资料还显示,华林证券新的营业执照颁发日期为日,目前已处于开业状态。其他信息基本没有变化,股东方依然为三家,分别是: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怡景有限公司、深圳市希格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局未披露股东具体的持股信息,不过根据此前深圳工商局信息,华林证券股权结构为: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1.62%,深圳市怡景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持股19.95%,深圳市希格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持股8.43%。此次注册地变更前,华林证券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民田路178号华融大厦五、六楼。但截至发稿前,记者发现华林证券总部办公地依然在华融大厦。华林证券深圳总部多位员工亦表示,尚未接到公司通知要前往北京办公。“好多员工在深圳都安家了,都迁往北京不太可能吧!”一位后勤员工对记者说。据2008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分公司监管规定》要求,证券公司的主要办事机构应当依法设在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公司住所,并列举了应符合上述监管要求的办公地: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日常办公场所,以及公司董事长、监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财务、稽核、审计、合规和风控部门;公司账簿应当设置、生成和保存于公司住所;公司完整的业务、财务信息和资料应当汇总保存于公司住所。对华林证券而言,此次注册地变动已非第一次,而是第三次,北京已是它的第四个注册地。成立于1988年的华林证券,至1996年增资扩股后更名为江门证券,注册地一直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港口路1号;2007年第一次迁址,由江门迁至珠海市拱北夏湾华平路96号二层202-203房;2009年华林证券迁址深圳华融大厦。与华林证券频繁变更注册地相伴随的,是华林证券的股权纠纷。“华林证券将注册地由深圳迁到北京,肯定是为了躲避我们追讨股权,以前迁来迁去都在广东省内,我们维权还容易一些,现在迁到北京,我们维权更难了。”自称是华林证券股东的深圳市创锐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迁址背后 隐现公司股权纠纷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创锐科技和深圳市恒富源投资有限公司在2003年分别出资3000万元和3800万元入股,当时华林证券称,将在三年左右上市。但是,到2006年,这些股权却突然消失了。据介绍,创锐科技当初入股华林证券的3000万元,是由员工集资并以公司名义持有的,持股的目的就是期望着华林证券上市。创锐科技负责人介绍,因为华林证券几次变更注册地,令他们追讨股权大费周折。创锐科技在查阅了江门、珠海和深圳工商局大量资料后才发现,该公司所持华林证券股权被一家名叫深圳市国树实业有限公司于日转走。随后在日,该部分股权又转至深圳市本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名下。日,该部分股权再次转让给了六家公司。日,六家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了华林证券的大股东立业集团。“他们私下把我们的股权转给了深圳市国树实业有限公司,这是非法的,所使用公章和协议都是假的,我们都不知情。”创锐科技负责人说,他们发现股权不见后曾经报警,江门市公安局也立案调查过,这部分华林证券股权一度被冻结,但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不过,对于上述情况,华林证券实际控制人、立业集团董事长在今年年初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这些情况并不真实。林立表示,2003年立业集团入股华林证券不是控股股东。随后三年,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和管理层方面原因,华林证券陷入了经营危机,为弥补华林证券亏损,他本人与立业集团共同集资3.94亿元,将华林证券部分股东的股份一并打包收购。“在垫资补亏后,恰逢券商综合治理,一直无法完成股权过户手续,直到2013年才完成股权过户。”林立介绍说,由于当时是整体打包收购,并不了解此前管理层与小股东的股权纠纷。事后才了解到当时华林证券管理层持股采取与外围公司签订“回购协议”的方式,由外围公司“代持”管理层股份,而这些外围代持方并没有实际出资。不过,林立的这些说法并未得到创锐科技的认可,反而激起了创锐科技更大的愤怒。“最近我们正在请律师重新走司法程序,上周刚到江门调取相关资料。”创锐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他们联合了拥有相同经历的恒富源共同维权。“入股华林证券的钱都是创锐科技部分员工的血汗钱,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无论华林证券迁到什么地方,我们都会追讨下去。”上述负责人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lericxu]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今年以来赚&54%
今年以来赚&62.14%
年赚&18.36%
7日年化收益&3.56%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林证券官网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