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竹商学院听说那里可以学习创业者商学院,你们做过吗?

毕业生眼中的技能缺口与耿丹学院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战略思考
自左向右:耿丹名师大讲堂服务团刘松宇同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志强老师、耿丹名师大讲堂服务团王培源同学、丁晓良、校友:赵晓飞、关毅然、于有为、李劲坤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参加今天下午大讲堂的关毅然、赵晓飞&、于有为、李劲坤校友。他们中前三位现在自己创业,李劲坤在燕京啤酒就业。我们请他们回母校与同学们交流,看看毕业生眼中的技能缺口。
关毅然(以下简称关)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感谢母校领导提供与大家见面的机会。我是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毕业生,现在和赵晓飞一起创业。
丁晓良(以下简称丁):这是关毅然的第三次创业。
赵晓飞(以下简称赵):&大家好!我是电子专业2011届毕业生。我毕业后先到百盛工作了一年,然后开始创业。回到母校与大家交流非常高兴!我曾经是耿丹学院武道社创始人,全盛时期成员有500多人。请问今天在座的同学中有武道社成员吗?很多人答:有!赵:很欣慰啊!
李劲坤(以下简称李):大家好!我是财管专业2014届毕业生,也是耿丹学院职业发展协会会长。我和其他3位学长不同,没有创业,现在燕京啤酒做一些生产管理工作。
丁:李劲坤是还没毕业就已经就业了。
于有为(以下简称于):我叫于有为,是电子专业2013届毕业生。距上一次自己作为合唱团成员登上这个舞台到现在已经有3年了。心里感到非常亲切。感谢母校提供这次重返大讲堂的机会。我现在也在自己创业。这几天耿丹学院的几次大型活动我都在提供服务。诸位学弟、学妹将来要办终身大事时可以找我。
丁:于有为不愧是做企业的,会抓时机做宣传。接下来我会先讲一些宏观数据,然后与学长们互动。
目前,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就业挑战。先请大家看一些数据。2012年中国有2500万城市新增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其中半数以上具有大学学历。同时还有900-1000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2012年新增就业岗位总计1310万个。供/求=2.6。但是奇怪的是从企业,用人单位角度看,有35%的中国企业面临如何填补岗位空缺的困难,像技工、高级技工和技师的求/供=2,与上述劳动力和就业岗位的供求比2.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述企业中的61%将此困境归咎于劳动者缺乏就业所需技能,很多企业都把这个问题归咎于现在的教育。不过这个问题也是世界性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百分之三十到二十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和全世界的教育结构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系。中国如果要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消费引擎”,除了制度方面的改革外,对服务业将带来更大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像美国服务产业占GDP的80%,中国仅占47%。此外,新兴产业和技术层出不穷。
举个例子,上面是5月2号李开复发表的一篇微博,特斯拉的马斯克已经开始做家用电池了,配上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供给一家的电,硅谷现在变成了太阳谷。将来每一个建筑物不仅仅是用电单元,也会成为发电单元。所以未来一定会需求分布式能源技术。
现在全球百分之四十的人在用互联网,其中21.9%的用户源自中国,所以未来10年最紧缺的岗位都和互联网有关,因此耿丹学院的信息工程系和经济管理系开设双学位是非常好的。我们中国大学生创业率并不高,大约百分之二点三,和美国相比低很多,现在国家为什么这么注重创业呢?我认为并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问题的本质是创业创新可以带动就业。像徐小平去年投了120项目,每投资一个创业项目可以平均产生三十个工作岗位。我们在座的学长以后也有可能超过他。我们中国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和实际创业的有着巨大的反差。这学期我在耿丹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营(注2)。据我的观察,选这门课的学生中大多数并不适合创业,但是你通过培训知道自己不适合创业,了解你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也是很好的。广东本科学生中有创业意愿者达50.1%,专科学生中有创业意愿者达百分之七十二,但真正创业的不足百分之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说的多做得少,这在我写的一本书《社会发展70问》里面讲过这个问题(注3),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的教育缺乏合作学习,缺乏承担风险的意识。我请一些投资家来创新创业训练营讲他们眼中的创新创业。联想之星的投资总监况奕说很多科学家通过培训知道了自己不适合创业,他也知道了自己该避免什么。这对于他在一个单位就业过程中所需要开展的创新,也就是内部创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2005年钱学森对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的中国大学教育之问。怎样按照钱学森的期望,培养出适合创新创业的人才,我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先请大家看看上面这幅照片。这是一个留美的博士后被美国警方作为精神病遣返时的背影。她是双博士后,在中国是博士后,到了美国也是博士后。她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不会与人相处,因为不会与人相处而找不到工作,被美国警方遣返回中国。遣返回国的时候随身行李只有一盒精神病的药。中国教育培养的人比较偏执,不会与人相处,这是一个实际的案例(注4)。我开设的心理调整读书会(注5)的旁听生迟鸣说:这件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社会生活&与我们个人书本学习衔接过渡的不足&造成的……。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习者,同学们要学会的技能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数字时代你要懂得互联网,创造性的思维,还包括你创新学习的技能。我们耿丹学院的校训有一句是学会学习。在我开设的创新创业训练营,心里调整读书会的课堂上有的同学跟我说,他们生平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学习怎样当小组长,第一次学习怎样避免鞭打快牛,怎样防止搭便车,这些都是同学们将来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我现在问在座的学长第一个问题:根据你们的亲身体验,耿丹学院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和服务等方面需要什么变革?
关:我们毕业之后出去找工作或者现在面试员工,被问或者问别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能做什么?”我觉着学院在实践环节还需要加强。作为学生本人,你要经常问问你自己能做什么,你要参加学生会,社团,去实习,这样你才有实践技能。
赵:我同意老关的说法。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人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在快要毕业的时候,有人问我毕业以后要做什么,我还是感到很迷茫。我们小时候常常被教导说要做科学家等等的,但其实很多同学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你怎样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就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你要给自己埋下一颗种子,这样才不至于在大三,大四的时候迷茫。现在你们要尝试着进入校外实践。如果你不想进入校外实践,你应该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然后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要做什么。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之后,你才知道老师教你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你才有学习的动力。我有好多同学大学毕业以后要重新学习大学的知识,他(她)其实很痛苦。因为他(她)大学的时候学过这些东西但没有好好学,不知道学这些东西干什么,但是毕业以后才知道这些东西有用,还要重新学一遍。所以你先有一个社会实践的经历,你再学习老师教给你的知识,你才会用心的去体会。我觉得学校的教学方法变革就是与实践相结合。
丁: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
赵:我创业之后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很多人毕业以后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很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很快乐。
丁:我顺便帮赵晓飞他们做个广告,他们创业的北京客鱼时光公司就是想要帮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光在企业实习。我认为引导同学们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很重要。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三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问心》,我今年开设的心理调整读书会就引导同学们读这三本书。第20组的同学反馈说:“传统教育和成长背景使得我们的内在世界从未得到开发,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许多同学从此开始认识和了解自己。
于:大学学习的一些课程,例如形势政治可能对未来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有些课,例如应用写作就非常有用。
丁: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改进。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李:我觉得耿丹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下面有没有人听就不知道了,老师讲自己的,讲完课就走了,互动很少,有多少人学进去了就更不知道了。另外,应该增加一些能给学生经验的东西吧。实践周很重要,但在期末的时候才开始,有些同学着急回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况且两周的时间对于财务做账等实践课程来说也太短了一些。应该设计好或者取消一些对学生帮助不是很大的课程,增加有用的课程,或者延长一些实践课程。
丁:很好。看来以后应该专门进行毕业生调查,了解毕业生的感受和需求。第二个问题,大学是你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在大学你可以犯错,老师会帮助你。你走向社会后要工作大约40年左右,你们觉得在大学期间应注重学习什么本领才能更好地适应以后到社会上的需求?
关:同学们有学各个专业的,实用的本领每个专业要求不一样。但不论哪个专业,我觉着都需要学会独立思考。无论什么事,不管有规律还是没有规律,都要问问为什么。比如有一个明星穿一个裙子,所有社会上的人都觉得好看,你也可以觉得好看,但是你自己必须真的觉得好看,不能因为别人说好看你就说好看。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道理,不能因为老师说有道理你就觉得有道理。
丁:讲得很好。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昨天晚上我在创新创业训练营课堂上回答王培源同学提问时还说,如果中国能有一半人独立理性思考,不是人云亦云,中国就不再是臣民社会了,而是公民社会。希望同学们能独自理性思考,中国才有希望。
赵:独立思考不等于叛逆。
丁:是独立理性思考。
赵:对,是独立理性思考。我自己的看法是大学四年,最需要学的就是沟通。在座的同学可能有学工商管理的,有学工科的。但不管你学什么?你毕业后到那个单位就业?都有销售,都有管理,都需要和人打交道,都需要沟通。对于我来说,真正有用的东西并不是在课堂上学到的。我在大学四年真正学到的是沟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同学们一生最基础的能力,最关键的技能。同学们毕业后基本上都是同比你们年长的人打交道,沟通尤其重要。像我毕业后在百盛当经理,面对100多位比你年长的员工,其中还有一些50来岁的老员工,他们有些人心里也许想你一个22岁的小伙子刚毕业就管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一个个沟通。说到底你在学校就是要学怎样说话。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你们进入社会以后没有人会让着你们。大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大家未来才好。
丁:赵晓飞讲的沟通能力是被麦可思研究院列为首位的基本工作能力(注6),对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都很重要。但他讲的情况也反映了我们课堂教学应该改进的方向。为了使得课堂成为同学们成长的场所而不是单向灌输的场所,我在我的课程里加了三段式沟通的内容,教学生怎样将五官感知到的信息、大脑的判断、心里的情绪分开,与对方核实并就共同改进的目标达成一致,既解决问题又不伤和气。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讲面子的。你心中对于对方的负面情绪、想法需要用妥当的方式说出来,才会既不伤和气,又能够消除误解,达到共识。
李:大学生应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为人。大学期间我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从干事升到管理干部。在此期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让别人做一些事情,你要学会沟通,和别人做朋友,说俗些就是别人不欠你的。你不能只让别人干事,你要和他一起做这件事,这样让人感觉你比较亲切,容易相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听你的。
丁:李劲坤讲的这一点其实是非权力影响力。我总是跟大家讲立人先立己。大家都知道曼德拉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世界领袖。他一个小国家的黑人领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领袖呢?他年轻的时候是非洲之矛的创始人,是信奉武装斗争的。后来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墓碑林中一块闻名世界的无名氏墓碑上看到了一句话,他被这句话所深深地震撼,走上了牺牲和宽容的道路,避免了南非种族之间的以暴易暴,他因牺牲和宽容而伟大!这段话是这样写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所以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改变你自己有可能影响到你的家人,你的邻居支持你,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社区,有可能进一步改造这个社会。
于: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说两点,第一点就是学会学习,我说的可能有点冠冕堂皇。我毕业后就自己创业,没有在其他的公司上过班。但是大学四年期间每个周末、每个假期我都去实习。我有一个感受,不论是应届生或者是实习生,自己工作以后要自己去学东西。因为当你们上班以后没有人会主动教给你们很多东西,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件事情怎么办,那件事情怎么办,你要自己学着去处理这些事情,当你发现你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如果你不自己主动的和别人说话,没有人会主动的和你多说一句话,告诉你怎么办,这是每一个人都要去学的。大学要多尝试一些东西,充实一下自己,这样是对未来有帮助的。第二点我想说的是独立。你们现在是在学校上学,有的同学家是北京的,每周末都回家,有的同学家是外地的,暑假和寒假才能回家,你们在父母的保护之下可能觉得我还是个孩子,等你们一毕业上班以后,你们会发现在公司里只有你自己,没有人会宠着你,同情你。犯错误了以后,遇到挫折以后,你的同事可能会说别伤心,别难过,但是你真正的死活是没有人会管你的。当你们离开学校进入公司以后,你们要学着独立,学着处理你们自己的事情,在遇到挫折以后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遇到困难以后是我辞职不干了还是想想这件事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我怎样能做得更好,独立会对你们有帮助的。
丁:学会学习是我们学校的校训,你们觉得在学会学习这一点上学校对你们的帮助大不大?你们觉得在学会学习这方面学校怎样能够帮助你们?
于:我学习的是电子信息专业,在我上大学之前我并不了解我的专业,我不太喜欢我的专业,转专业也不太现实,我觉得我上大学期间对我最有帮助的是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因为我也在学生组织,我在院合唱团,我那个时候担任队长,会参与组织许多事情,让我锻炼了许多。
丁:我再问你们第三个问题,前一段时间徐小平在一个公开场合讲了一句话,他投资了很多项目,很多新的热点领域是以前没有的,包括现在出现的许多新的商业模式,一些新的要素组合,一些新业态。在你们看来,未来社会需要那几类人才?
赵:人才分很多类,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最宝贵。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做过类似的演讲。我把同学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肯干活,有想法,这个又叫核心团队,每一个创业团队的核心团队都是肯干活,有想法的人。第二类就是没想法肯干活的人,这是一个公司里的大多数人,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第三类就是有想法不干活的人,这种人到哪里都不会成功,只是一个空想家。你自己想成为那种人?有想法肯干活的人只占了百分之一。有的同学说我也是有想法肯干活的人,但那只是你说,只是你说。当你自己真正去创业的时候,你会有许多顾虑。没有成功怎么办?如果没有成功,我这几年的积蓄全都白费了,别人会不会嘲笑我呢?你自己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不挣钱还要往里面投钱,你的家人给你多大的压力?所以这么多因素糅合在一起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创业。李总理在电视上经常讲创业,现在许多大学都在开创业这门课程,我认为未来社会最需要创业型的人才。
丁:我曾经投资了一个年轻人,他动员了30多个人,他们不拿工资跟他干了三个多月。像赵晓飞、关毅然创业团队,四个人不拿工资已经干了半年。这就是有想法肯干活的人。
关:第一类我觉得中国社会未来最需要讲信用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上生活几年后,你会发现不讲信用的人太多了。所以讲信用的人是稀缺资源,会受社会欢迎。第二类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的人,可以说是有激情的人。很多人毕业后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有可能这一生就这么过去了。不管你是创业还是就业,你都要做你自己喜欢的事。
李:我觉得中国社会需要专一的人才。我说的专一不是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事情做,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而是在你工作的时候,或者学习的时候,你发现你自己很喜欢一种事情,你就要把它学好做精。虽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艺多不压身。但是当你自己考许多证的时候,有人问你真的会什么?也许没有。你也许会觉得我考了许多证出去好找工作,但当你自己真正去做一件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虽然考了那么多证,但什么都不会。你还不如专一的学好某一样东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到哪里都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举个例子,我们单位有一个工人,非常喜欢学习英语,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学习英语,后来单位举办英语大赛,他获得了一等奖,领导因此就把他提到了管理阶层。
丁:学英语主要不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更重要的是用英语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的快乐。
于:我觉得中国社会需要踏实的人,有许多大学生毕业以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会说我想挣钱,我想当官,但是你做什么工作挣钱?你当什么官?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能踏实一些。我最近一直在招人,刷人,不断的培训新员工,辞掉许多人。我发现真的有许多人不适合做他(她)们应聘的工作。我毕业两年了,身边的同学们这两年能在一家单位上班的很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跳槽?实际上很少有人是第一份工作拿3000,第二份工作拿5000,第三份工作拿8000的。我觉得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干什么。许多人在毕业的时候盲目的投简历,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踏实下来,对企业,对自己都是比较好的。
以上与学长们的对话很好。接下来我跟大家说说我对中国教育形势、教育规律、耿丹学院教育改革的看法。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两部分技能,一个当然是硬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专业技术能力。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软技能:你知道怎样了解自己的梦想吗?你知道怎样做自己内心主人吗?还有企业家精神,包括尊重,沟通,合作,独立思考。最主要的是同学们的核心技能,你怎样表达,怎样写作,理解和再学习能力,当然还包括多方位的思考,这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学校本身是需要改革的,我们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尤其在软技能方面存在缺口。我们现在其实是在进行第三次思想启蒙。第一次思想启蒙是五四运动,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第二次思想启蒙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我们现在是第三次思想启蒙,需要请制度文明先生(注7)。我这里说的思想启蒙并不是老师说你们做,老师懂学生不懂,老师给你们开启蒙昧,不是这样。而是启发大家独立理性的思考。我们这次思想启蒙面临两次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的转折就是互联网,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些事情你想瞒也瞒不住;还有一个转折就是中国正在由一个超稳定的帝制集权结构转变成一个渐进的改良的宪政结构(注8),所以中国的教育结构是需要改革的,我们学校的教学结构也是需要改革的。怎样改呢?还是要服从趋势,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未来五年,中国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向公民教育。所以我们最主要的是要培养独立理性思考的公民。北京现在定位是全国创新创业的源头,我们学校更应该把创新创业的教育作为突破口。西安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陆根书教授说现在中国的政策就是要深化改革,把创新创业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国家现在出台了许多政策深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我们要认识教育规律,从规律出发,从市场角度出发来做改革。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因为有了互联网,学习者会很方便的找到所需要的东西,包括好的老师在网上开的公开课。他以前需要花4年才能学会的东西未来可能需要几个月就学会了。在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会很快速的满足你的需求。满堂灌知识的大学或者教师因此已经没有存在必要了,所以Nathan
Harden说:“在50年内,如果不是更早的话,大约4500所现正在举办的美国学院或大学,将会有一半不复存在”(注9)。那么未来什么样的大学和老师才有价值?为什么还要办大学?我认为未来可以存活大学的主要价值是能够帮助同学们增强再学习能力、表达、写作、思维、理解、合作等核心技能。可以帮助同学们的价值增值。以前注重教,未来可能会更注重学,以前注重老师的教案,未来可能更加重视学生教育改革,从教学的本源上解决问题。教学的本源是什么呢?绝对不是满堂灌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能力的增值。我们怎样改进教学的质量?我们首先要知道怎样来度量,我们过去的高校注重教学供给的东西,包括提供什么教材,提供什么课程,未来以学生中心的学习可能就不是简单的注重教学供给,而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评价后政策保障体系。
我经常在我的课堂上跟同学们讲,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老师就好比农夫,农夫把水,土壤,种子聚拢在一起,提供一个这样的条件,种子自己要吸收水分,吸收营养成长。农夫不可能代替种子成长,同样也不能拔苗助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农夫和种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大学生仅仅是“考生”而不是学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的学生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一样,平时不怎么学习,期末考试的时候突击死记硬背一下。认真一点的老师会给同学们一个复习范围,同学们就集中去复习,现在我们还有期末考试复习周,同学们突击复习两周,考试的时候及格了,及格以后就不管了。平时的学习过程管理基本是放羊。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只会解题。但是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思考,怎样学会学习,这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问题。
我们还可以看看中国的大学生和国外的大学生学习时间的对比,中国的南京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大每周上课22.77-23.62课时,课外研习时间仅9.18-11.11课时;耿丹学院全校总平均周学时约28课时,课外研习时间更少;而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北卡、伯克利等大学每周仅上课15.26-16.18课时,课外研习时间与上课时间相当。中国大学生上课时间多,课外研习时间少(注10),这对发展同学们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是不利的。将来应当怎样评价大学生学习呢?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1、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他是只为了得学分还是真正有兴趣的去学。2、课程学习经历。学生是否将课上与课下的学习相结合?3、学习方式,他是真正的构建知识还是简单的再现知识,死记硬背?4,还有就是课堂氛围,是单向灌输的还是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的?
从国际教育学家Chickering&
Gamson提出的良好教育7原则(注11),例如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来看,生本教育是可以满足这7个原则的,而刚才几位学长讲到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是不能满足师生互动的,包括主动学习。美国为了测量大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提出了40多项指标,后来澳大利亚又增加了5个工作经历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指标,这是国际上的一些做法。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国家985大学和国外大学在在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在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这两方面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在主动合作学习方面、师生互动方面差距就比较大。
从学习方式上来看,你学习的观念不同,效果也不同,刚才我说到的死记硬背属于再现导向,找到你感兴趣的去学属于意义导向,还有情景导向。我们看看这几个导向的效果,从学习成绩来看,872个再现导向样本的平均GPA成绩2.03,815个意义导向样本的平均GPA成绩2.3,856个情景导向样本的平均GPA成绩2.08(注12)。意义导向学习方式成绩最好。我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告诉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不要照抄答案,自己去发现,这就属于知识建构。意义导向和兴趣导向对GPA成绩都是正相关的,证书导向对GPA成绩是负相关的。就像刚才李劲坤学长说的,你为了证书而证书,而证书对你有什么用,你也不知道,但是你花了很多时间。从学习方式来讲,我希望同学们成为自己学习内容、过程与结果的自我管理者。在我开设的创新创业训练营课堂上有一个艺术系的学生陈俊鑫,他对自己4年大学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包括未来人生道路,包括25岁做规划师,30岁做什么......他的导向非常清楚,成绩也很好,这就属于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
我们怎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鲜活高效的课堂?现在许多同学上课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坐在课堂上满足考勤,但是有没有真正认真听讲呢。所以必须进行行为的测量。那么怎样做呢?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部互评排序就是最好的行为测量。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远不如朝夕相处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陆根书教授的测量表明中国大学生大学期间在表达、写作、思维、理解等核心技能方面增值最小(注13),但这些,尤其是学会负向表达可能是他们未来生活最需要的,因此这也是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评估过程中需要着力加以改善的。我为什么大力提倡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是可以锻炼同学们这些核心技能的。
将来的大学必须要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怎样提高同学们的兴趣?这对当代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老师讲完课就走,只管自己讲的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构建鲜活高效的课堂,老师最大的能力就在于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我前年心脏做了射频消融手术,到了这把年龄完全可以去游山玩水,吃老本,我到耿丹学院来是为了思想启蒙,为了引导同学们独立理性思考,为了点亮同学们心中的一盏灯。如果我们学校的学生未来能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未来能成为社会的建构者,你就没有白白浪费这4年大学时光,你走向社会就会成为社会的栋梁。
过去传统的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不是教师的责任,这肯定是不符合教书育人原则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认为激发学生的动机是教学角色的内在组成部分,非常关注个性化地处理学生学术和生活需要,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展示和点评大家作业。学生学习共同体由每一个个体组成,每一个个体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有其共性,你点评某个个体的作业实际上也是为80%的共性问题答疑。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主要差别。前者注重造就知识的容器,后者着重育人。
按照西安交大高教所陆根书教授的建议,未来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就是从以内容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包括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建构知识,学会学习,促进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课程前中后的持续评价,加强过程管理。未来如果采取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学生是主动学习者,老师主要做导演,学生也要参与导演。例如我每次上课都会收集学生反馈,包括正向意见和负向意见,而且我还会邀请有负向意见的同学上台公开面对全体学生说出他的负向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起来参与改进教学,因为我们是教学共同体。将来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让同学们拟写商业计划书。现在你们在课堂上是模拟演练,为将来工作后能与实际结合做准备。
同学们,我希望未来你们能承担作为学生的责任,这其实是你未来承担公民社会责任的预习。我请问大家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的责任绝不是死记硬背,突击复习,考试过关,混学分,而是你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方法,成为自主学习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为达到这一点,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将采用除了考试之外的多种形式的评价,例如可以提供建设性反馈意见的形成性评价,同伴和自我评价。所以我们需要开展由同学自己组成的学习小组内部互评,学习如何合作学习,如何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学习责任,怎样减少搭便车,怎样不鞭打快牛?现在你在学校里,也许搭一下同学的便车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将来你在工作中,同事和领导不会有人让你搭便车,所以你从现在开始就要承担学习责任,就要承担公民社会责任。将来耿丹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还会吸纳学生代表加入,同票同权,鼓励学生以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还会努力将上课时数降下来,使得同学们有独立学习的机会。
以上是我们为构建高效课堂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一些事情。从斯坦福的经验来看,我们还必须把握知识认知的规律。根据方竹兰教授的研究(注14),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像硅谷的一些发明属于超常型默示知识,也就是与天赋和灵感相关的、尚不能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能够写在书本上的,按照教科书来学习的知识属于明示知识。超常型默示知识不存在教科书,不可能以满堂灌的方式来传授。超常型默示知识的激发需要前置思考,课堂讨论。因此需要加强合作学习,过程管理,降低期末考试比重。同学们将来走向社会将要解决的未知问题很多都属于超常型默示知识,是不能用现有定理表达出来的,但是如果他有兴趣,通过不断试错,把它做出来,就是好样的。因此我们现在的学习更应该提倡体验性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做东西。下面这张图是未来智慧学习所提倡的创客学习(注15)。这与我最近推行的生本教育是一致的。
体验教育和学习最主要的是在适当条件下学习的过程,所以必须加强过程管理。
上图是我在创新创业训练营的课堂上进行过程管理的例子。这是150人的大课,分了25个组。每周我都会给同学们留前置作业,每周我都要对每个组给出相应的成绩并且在课堂上点评他们的作业、提问或者请有关同学展示,表现好的组要及时表扬,表现差的要及时提醒或者批评甚至警告,大家看到的兰、绿、黄、红颜色就代表上述不同的含义,一目了然,这就是过程管理。这种学习的过程、严格要求的过程也就是同学们逐步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当小组长,怎样换位思考,怎样尽学习的责任,怎样不要搭便车,不鞭打快牛。按照体验学习的理论(注16),同学们如果通过自己努力,亲身经历完成前置作业,他就能掌握学习要点的百分之八十,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听一听而已,这样大概只能掌握百分之十。
我开的课都是面向全院的公选课。选我课的有些同学也是想混学分的。严格学习过程管理当然会遭到这些同学的反对。因此我5月5日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匿名投票表态,一共有141人投票,有效问卷是123份,赞同生本教育的同学有百分之七十九,赞同师本教育的有百分之五点六,希望两者结合的有百分之十五点四,这说明生本教育在耿丹学院也是有学生基础的。
体验学习圈由体验、反思内省、归纳、应用构成,我不再细说。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耿丹学院的学习能够在再学习能力、表达、写作、思维、理解、合作等核心技能方面增值,将来在社会上能发展为上图中第5个水平以上的人,你才能真正对社会有用,你在面试的时候考官才能录用你。当然我希望我的学生中能够有人成为社区的模范,成为社区的领袖,你改变自己,影响社会。
简而言之,我们的教学方式要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这两种教学的区别是,一个是注入式一个是启发式,或者形象地说,一个是把学生当作杯子灌满,一个是点燃他们头脑中的精神之火(注17)。这就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怎样评价学生,怎样评价老师,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我们学校必须做相应的转变。
下面我说一下耿丹学院怎样转变成一个创新创业型的大学。耿丹学院办学有自己的优势,民办院校按照市场机制运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在国家对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不平等对待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在等量投入情况下加大对软技能培训,像刚才讲到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再学习能力等,因为培养软技能比硬技能成本低,收效长,投入产出比高。当然耿丹学院也有劣势,例如招生受到人为限制,缺乏国家投入,实验室等大投入的硬件相对差等。
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必须扬长避短,才能活下去,才能异军突起,才能脱颖而出。
我们现在的硬件投入相对差一点,我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过去定位是应用型大学,应用的汉语原意是适应需要,以供使用,这种定位和职业院校有什么差别?可以扬长避短吗?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吗?中国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独立理性思考的公民。刚才学长们说社会需要创新创业类人才、讲诚信的人才、专注的人才、踏实的人才,与之相适应,我们要培育这样的人才必须自身在领导和管理方式上做相应的改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和老师评价方面都需要系统改革,突出创新创业、激发超常型默示知识。
我认为把耿丹建成一个创新创业型的大学,更加可以扬长避短。耿丹学院本身就是民间资本创业非盈利高等教育服务业的产物。这样做可以缩短将来同学们走向社会的技能缺口,也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需要。
耿丹学院的改革要汲取戊戌变法的教训,不能够不管社会是否消化的了在100天内发布184条诏令(注18),将一锅需要慢慢煮的粥做成夹生饭。我们需要明确下一步目标,循序渐进的变革!课程体系逐步调整,增加创新创业内容。教学方式逐步由以内容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将在各通识教育部、文科为主的系或者课程推行生本教育方法,在工科为主的系或者课程推行CDIO教学法。突出生本教育、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特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鲜活、高效的课堂。探索相辅相成的,在学习常规型知识的同时能够培育超常型默示知识的方法。超常型默示知识怎样培育呢?就是要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展示来激发同学们的灵感,允许学生按兴趣选课、案例教学,所以我们将来的教学过程管理一定要加强,使得课堂能够成为大家成长的一个场所。
同学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耿丹学院将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教育学生。不适合应试教育的学生不见得不能成才。应试教育成绩起点低绝不等于未来教育结果差!世界是年轻人创造的,硅谷的五次技术进步都是由年轻人推动的,我们希望未来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在耿丹发起全国甚至全世界创新的锦标赛,我们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定向的题目,全国、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投标,这样我们可以培养一批“文艺复兴”式智慧型人才,希望耿丹学院能够成为同学们智慧学习,创新创业的实训基地。
我们的教育课程也是需要调整的,例如传统工商管理课程注重产品上市后的生产、行销、人事、财务、资讯等功能性管理,成本怎么控制,质量怎么控制。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成本控制是发生在产品上市之前,研发项目怎么管理,创业运筹与商业计划,创业公司怎么融资,智慧财产权管理,新创及成长期企业的战略、财务、人事、法务管理,这都是过去课程没有的(注19)。
我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世界著名的诺基亚手机企业为什么会破产?因为诺基亚自营手机供应链,成本太高缺乏对市场和创新的敏捷响应,以至于拖累了整个诺基亚手机品牌。而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实际上主要得益于全球范围的供应链大规模外包趋势,1994年分税制所引发的土地财政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基建,以及中国在此时加入WTO的时间耦合。这使得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全世界的制造都在中国,这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因为这个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很难向世界其它地方迁移,但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资源环境的危机。现在中国在物质层面上第一次真正地处于世界的枢纽地位,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服务和贸易是二三产业的循环,同非西方(非洲、中亚、拉美)之间的服务和贸易是一二产业的循环,一带一路其实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对于这个双循环结构的理解,是中国制定任何有效的内政与外交战略的前提(注20)。同时也是教育创新必须要考虑的。比如我们应用语言系的同学,你学的语言一定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要发挥作用的而不主要是为考证的。其实这些也会影响到我们学校专业的设置。我们要设置创新创业的课程,将来也可能颁发创新创业的学士,也可以是双修。我们应当学习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了发展学生的超常型默示知识,在学校的各个课程里面都安排了高密度的讨论,学术研究,问题思考,和企业、社会的实习类课程,还有大量的跨学科研究讨论会。就像我在我的课堂上每次上课都会出七到八个前置思考问题,让一些想混学分的同学不好混,我相信通过这个过程他也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们应该成立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我们要研究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转变以常规型知识为主导的知识认知模式,确立以超常型默示知识为主导的知识认知模式。我们还需要培养和培训社会企业家。传统的人文社科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上是去街道社区工作,或者考公务员,其实可以不限于这样,他(她)完全可以创办社会企业。什么是社会企业?就是用创新的盈利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其盈利不是为了给股东分红而是为了该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注21)。在中国,过去政府按照行政手段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未来的趋势是将大量的社会服务转移给社会企业,由它们按照创新的盈利模式向社会提供,政府可以招标的形式向社会企业购买此类社会服务。
其它专业课程的调整可能还有网络营销、互联网金融、有感知功能的下一代硬件、分布式能源技术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不再展开。为弥补硬件投入不足,我们需要突出软件、设计等轻资产的专业,或者产学联合办学。
为了改善校园学习环境,我们需要网络全覆盖、无线信号全覆盖,让同学们在校园里随时随地能够上网学习工作,让资讯费用降下来。我们还需要改进实验室、图书馆开放和服务时间&。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上面这张图(注22)。你们可以看到在硅谷创业的这些世界级公司的开创者在创业之时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我们学校的学生千万不要因为考到了三本院校就妄自菲薄,瞧不起自己,你未来的路还很长,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切实的去努力,将来也一定会有成就。我们的愿景是学生一跨进耿丹学院校门,就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己的潜在的创新型默示知识的发现和实现者。经过20-3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希望耿丹学院能够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之一。希望未来的世界级公司创办者、未来的世界级思想家中,能够有耿丹学院校友的名字!
未来我们对教师的评价也要改变,要引导学院各级干部、教师由信息传递者向指导者、促进学习者转变。各部门领导人不仅需要具备硬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软技能。我们需要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每位员工写下3个梦想与三个需求,让员工有表达机会。了解员工思想动向,再配合制定他们想要的岗位与报酬。我们要对老师进行积极心理学的培训,开办心理调整读书会,激发育人热情。因为我们许多老师就有职业倦怠,郁闷。这样的老师可能带出快乐的学生吗?
我们未来的科研管理制度必须能够促进教书育人和科研相结合,科研题目来自于教学问题。现在有许多高校和教师为了排名次重点搞科研而不教书了,这实际是教学的科研漂移,是有违大学存在目的的。未来我们的项目管理应该改革为自治合作型创新治理。自治型评价可以是市场竞争的评价,可以是社会同行的专业评价,也可以是社会第三方的公共评价,但一定不是靠行政等级组织的行政评价。将来学术委员会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们还要加强和产业界、科研机构的合作,有为才能有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挥重大影响。鼓励师生从象牙塔走出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开展校外服务,承担各级政府和企业咨询课题。使得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与耿丹学院合作受益,使得耿丹学院的若干名教师成为各级政府和地区经济创业与创新的重要顾问、企业董事会成员和依靠力量。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例子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该校在全国率先构建并推进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他们学校的毕业生现在在上海非常受欢迎,该校的船舶专业,地铁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为了扶持校友和京津冀地区创业企业家创业,我们学校将来还应设立“耿丹创业导师基金”。我自己以前做天使投资就是传统的风险投资加创业项目的1+1模式,以后我们应当拓展成为2+3模式:即创业导师(筛选和辅导项目,帮助融资)+政府(共同决策和政策、资金扶持)+风险投资+创业项目+银行3~5倍贷款放大效应模式,这样可以整合资源,帮助更多的校友创业。
为了鼓励耿丹学院师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我们要学习斯坦福大学,在校师生发明的专利一经授权,允许其获取1/3专利收益或享有等值股份。鼓励从大学走出去的创业者通过将大学的发明进行商业化,从而实现个人、大学和社会的三赢。
专家学者的知识劳动流程是扁平式的。适应这种知识流程的管理应该是自治的、自由的、民主的、开放的、竞争的。未来耿丹学院应该在文化层面鼓励超常型默示知识的探索与保护。创业自由、平等竞争、协商讨论、个性表达、包容失败、表达宽松、异见宽容、人事宽厚。将来学校不是那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共同来商讨治理契约,开辟自治空间,比如教学共同体、教研共同体、科研共同体,以契约、民主制度文明治校。
我一直鼓励同学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下面我们请学长们上来,有问题的同学和老师可以提问。
耿丹名师大讲堂服务团刘松宇同学提问:学校学生组织很多,但是好多组织工作效率很低,学校的资源、包括想干事、有能力的同学是很有限的,这么多组织会不会把我们有限的资源分散了?
赵:据我所知学生组织从来就不缺人才,很多同学想加入学生组织还不知道怎么加入,或者在思考是否值得加入?问题不是核心成员少,而是核心成员都在这里,关键看你能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关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现在开的很多会都是务虚会,开会就要开务实的会。你要通过会议把事情分配给每一个人,因为即使你是主席、会长,事情也不可能都是你去做。要明确任务、目的、时间、工具这四点,分配给大家去做。不行再调整。什么是工具?就是如果他(她)不会做,你要辅导别人做,告诉别人怎么做。要相信大家的能动性,因为那就是他(她)的责任、他(她)的活,做不好那么多人在看着呢。我坚信这一点。
刘松宇:谢谢学长!
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志强老师:我想借这个机会问你们一个丁教授再三强调的问题,独立理性思考。我为什么问你们这个问题?说得大一点,中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这一代身上,不在我和丁老师这些已经50多岁的人身上。你看刚才丁教授讲完之后要大家提问,没人举手。是没有问题吗?这反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你们是否有独立理性思考的愿望?第二,如果你们自己想要独立理性思考,需要什么工具、什么环境?
关:我为什么提出独立思考?我曾经和许多程序员一起工作过,我给一个老板做软件,我的职责之一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去帮助他定义软件。好比一把菜刀,你可以用它切菜,也可以用它干别的。当时这些工程师,还是很高级的工程师并没有自己的想法,需要你告诉他,这就需要独立思考。要做到独立思考,还是要有勇气的,说白了就是要承担责任。关于独立思考的环境,首先还是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比如说考试,如果答案只有一个,你怎么让我独立思考?
丁:应该是开放题。
关:其实也不一定非要是开放题。
丁:过程管理也非常重要。
关:关键是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还是拿考试举例,大家都是学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到社会上现在都在作弊。为什么,就是为了拿一个形式上的证,还不见得有什么用!
丁:我刚才的演讲中说到斯坦福就是提供环境激发超常型默示知识,这种知识怎样产生的呢?就是允许你提出不同的意见,激发你去思考,允许你去建构知识。
关:举个例子,我同学在加拿大多年,大学教学首先是学生选老师,老师有公开课,老师讲得好选的学生就多。第二呢考试是不允许复习的,老师不会告诉学生什么时候考试,也不会给你复习考试的时间,都是随堂考,你怎么办?必须独立思考。
李:我朋友在国外大学的考试很多也是这样的,今天上课告诉你明天考试,很突然的。你只能临场发挥。
丁:这说明过程管理的比重应该加大。
同学甲:独立理性思考不只是我们的事,是国家和社会共同的事。
丁:但是作为我们个人,你只能先从你自己做起。不能归咎于外因,自己就不做了。
赵:我不这样看这个问题。中国从小就叫孩子们顺从。大学想要同学们独立理性思考?首先要让他学会质疑。可以做一个实验,老师在课堂上如果写了一个伪命题或者错误的公式,几乎没有同学会指出老师的错误。独立理性思考首先要有导师去引导。
丁:这是非常好的建议。以后我们可以鼓励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独立理性思考教学实验。给予能够指出老师教学错误的同学鼓励。
李志强:你说独立理性思考的责任不在于你们学生我不赞同。独立理性思考需要有导师去引导没错,但你们自身的愿望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然后再由导师去引导你。
赵:老师,你告诉他(她)要有独立理性思考的精神是没有用的,同学之所以敢于反驳或者质疑老师是因为他(她)有这个经历,或者在这一方面他(她)懂得稍微多一点。否则的话,您即使教他(她)错的,他(她)也认为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创业公司要去致力于帮助同学们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增加社会经验。说句实话,我们很多的老师自身也没有什么实践经验,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当老师了。如果我们的同学从实践、从社会回到课堂再听老师讲课,他(她)一定会有自己独立的看法。这投射出我们大学同外国大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师授,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法。
李志强:就是标准答案的套路。
丁:所以老师的宽容,鼓励同学们提出不同的意见是很重要的。
关:对,要降低独立理性思考的成本。
李志强:有权的人、有钱的人往往都想蒙蔽别人。独立理性思考决定了我们国家有没有希望。这就是为什么丁教授要再三强调这个问题。应试教育有两大弊病:1、人格教育的缺失。这就是为什么社会道德缺失。2、应用和学生培养严重脱节。应试教育的特点就是教育和应用自说自话。教育部门我就考这个,你学生学这个就完了。至于社会需求它不管你那个。因为中国的教育是教育部说了算。
丁:将来国家要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意见》,习总书记也参与了讨论,民办院校没要国家投钱,它的许多专业课都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我希望我们耿丹学院可以先走一步。比如我刚才列了很多社会需要的专业,你如果学会了就业应该不难。但你如果要等教育部批下来,可能就已经过时了。所以还是要根据市场来决定。
同学乙:我一直想问一个社会道德的问题。但是也觉着挺不好说。我有一些同学刚刚创业以后,特别想讲道德,但是其他的企业对你不讲道德,逼得你也没办法。
丁:酱缸文化。
同学乙:我就想问这个怎么解决?这位学长你们出去创业,这个难题应该怎么解呢?
关:真正的道德是什么呢?就是你在受骗了以后,你能不能做到不去骗别人。就是你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遭到冷遇之后你是不是还能继续用热脸去贴下一个?比如说最基本的诚信是不要迟到。我不能因为你迟到了下次我也迟到。也许咱们在场的人都迟到了一次,但是我没有迟到。丁老师作为投资人就看在眼里了。大多数的人都是随波逐流的,慢慢被影响的。你迟到了我也迟到。那就要看你在这样一个大多数人都低道德水平中能不能hold住。
同学乙:我还是想说说我同学的心病。出去创业吧其实也不想去骗人,可是没有办法,不这样做吧没法生存,这样做吧,心里又觉得内疚。怎样既讲道德,心里过得去,又可以赚钱?我不知道该怎样抉择?
赵:你不要看别人怎么去骗人挣钱,你自己就去那么做。你唯一可以靠得住的挣大钱方式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以前在百盛公司就学到如果客户和公司这方面出现了利益的冲突,永远替客户着想。
李志强:你进入肯德基餐厅,不点东西都可以在那里坐着,但是在中餐厅,这种现象就不太可能发生。做企业要有胸怀,有道德,肯德基之所以遍布世界也是靠的这一点。
丁:长久来看,还是讲诚信、讲道德的人站得住!
同学乙:谢谢学长!
注1:这是丁晓良与四位耿丹校友2015年5月20日下午在耿丹名师大讲堂对800多学子和教师做的报告。感谢耿丹学院机械系2014级祖悉玮同学。他5月份就帮助我整理了录音稿,但我由于工作忙,一直到暑假才有时间进一步整理。
注2:有关文章、课程导学大纲、课件可以到百度云创新创业训练营文件夹阅读(,
密码:ihi2)。
注3:丁晓良,什么是国人的通病?载丁晓良《社会发展70问》,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3月。
注4:《留美女博士后被遣返
回国行李只有一盒精神病药》,请见
百度云心理调整读书会文件夹(链接:
/s/1mgLx55Q
密码: g5wg)。
注5:有关文章、课程导学大纲、课件可以到百度云心理调整读书会文件夹阅读(链接:
/s/1mgLx55Q
密码: g5wg)。
注6: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277页: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注7:丁晓良,期许在中国开展第三次思想启蒙——在天则所1月9日《新年期许》论坛上的补充发言,.cn/s/blog_60f793a50102vh21.html
注8:丁晓良,期许中国社会由超稳定结构转向渐进改良结构——在天则所2015年1月9日《新年期许》论坛上的发言,
注9:介晓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黄淮学院的探索与实践,2015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
注10:陆根书,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鲜活、高效的课堂,2015年5月30日在耿丹学院报告
注11: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主动学习、及时反馈、完成任务时间适度、教师对学生有较高期望、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出处同上
注12:陆根书教授所做的调查,出处同上
注13:同上。
注14:方竹兰,论硅谷的超常型默示知识管理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注15:引自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1期。
注16:引自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谢智谋博士在耿丹学院演讲,2015.
注17:美国2014“国家年度教师”强调审辩式思维,
注18:丁晓良,戊戌变法中改革者自身有哪些失误?载丁晓良《社会发展70问》,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3月。
注19:丁晓良,载丁晓良《社会发展70问》,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3月。
注20:双循环结构的提法源自于外交学院施展副教授在耿丹学院社科学者专题研讨班开设的讲座《中国与世界》
注21:丁晓良,?载丁晓良《社会发展70问》,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3月。
注22:引自《Start-Up
_What we may still learn from Silicon Valley》,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商学院陈昌文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