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运营从哪个方面吸引阅读用户运营专员

一个自媒体的运营手记:我做公众号已经两年多了
作者:移动互联网李建华&
算算,做这个移动互联网公众号已经两年多了,目前已经积累了6万多的行业粉丝,和那些标题党相比是差一点的,但是对于我本人来说,这个算是一个高质量的公众号,至少它的用户没有水分,它的阅读量没有水分,因为这些用户基本上都是通过看我的文章后,关注来的。这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看文章的人,大多数是不会关注公众号的,除非是特别有需求,或者特别认可文章才会加公众号,因为现在公众号太多了,大家本身已经关注的公众号都非常多了,再去多关注一些的公众号,除非这个公众号有非常吸引他的一点。所以说,能做到这个程度,我感觉是还可以。
下面说说我是如何运用这个公众号的
公众号的来源
2013年初的时候注册了这个公众号,当时微信公众号正开始比较火热,我也就随着大流注册了一个,后来维护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也就没有在维护了。之前,我通过QQ群和新浪微博发二维码广告积攒了有300多的粉丝,后来由于长时间没有更新,粉丝掉了一些,但是大部分还在。中间停止更新的时间大概有半年多,后来呢,因为平常下班后,回到家也没什么事了,于是就想着还是把这个公众号做做吧,又拾起来开始做,但是也是断断续续,因为我发现公众号运营的最大困难不是运营推广的手段,而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可以想象一下,每天固定时间都要发出几条内容,一年365天不间断,两年700多天不间断,能坚持下来确实是一个挑战。其实,在连续维护三个月的时候是比较痛苦的,因为粉丝增长并不是很快,每天还要花时间保持更新,所以比较痛苦,还是一种折磨,就像做任何事情一样,一开始还有一些新鲜感,但是慢慢的时间长了就会非常枯燥,如果你是一个个人公众号运营人员,应该能感受到我的心里的那种痛苦,但是,要感谢的自己是,终于坚持下来了,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懒散,坚持了下来。这个对于我来说,是运营成功的第一步。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一个故事,之前在东直门住的时候,大概是在2012年初2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户外活动,爬北京周边的残长城,那天正直寒风刺骨,我自己也够傻的,竟然参加了这样的活动,不仅参加了,还真的坐大巴车跑去了,一下车傻眼了,残长城脚下更冷,大风刮的树枝呜呜作响,比北京城内的风更大,由于我不是经常参加户外的专业人士,一是没有装备,二是没有经验,去的时候就穿了个风衣,背了点吃的就过去了,别人都穿着冲锋衣,拿着登山杖,而我呢什么都没有,御寒设备都没有,但是当时想既然来了,反悔也无法反悔了,因为钱已经交了,残长城几乎在河北境内了,离北京很远,回去也没有车,只好硬着头皮前进了。于是,就开始爬,谁知残长城前面的路特别烂,已经支离破碎了,爬的时候偶尔上面还会落个砖头下来,同时还有特别大的风,身体无法站直,因为一站直就可能被吹到两边的山沟里,只能半蹲着爬,而且风已经把衣服吹透透了,脸都冻僵了,心里想,今天自己真是no cuo no die啊,心里有一万个后悔,但是如果退回去,则是更难退,因为退回去的路更难,所以只好痛苦的坚持着,不知道后悔了多少次,想后退多少次,我也不知道,反正前面的路特别难爬, 还特别危险,所以就这样慢慢的前进,一个下午爬了四个小时,前一段路程用了将近3个小时,后一段路程用了1个小时,爬了大概20公里的样子,后来下山之后,回望自己爬的山路,都不敢想是自己走过来的,感觉自己好牛逼啊。如果当时让我站在那些曲曲折折的长城面前,让我再爬一次,我想我是不会愿意的。这个事情给我一个感受就是,一些事情如果你没有尽力去做,其实你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但是有时候,你只要坚持的走下去,一步一步终究会胜利。
这个就和做公众号一样,一开始都是很难坚持,但是当你坚持下来的时候,已经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了。
公众号的定位
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明智,也不知道做什么,就想做个公众号,不像现在的很多大号,一开始都想的很清楚,包括定位,受众,内容等等。因为做公众号其实和创业一样,会看到很多东西,也能看到很多诱惑,比如别人发的养生文章一篇阅读量都是十万了,我也想拿过来发发,别人发的鸡汤文章也是好几万,还有别人都几十万粉丝了,其实我也很羡慕,我也想发这样的内容,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文章阅读量高,增粉也很快,创业也一样,能看到很多机会,想想别人都在发财了,你做的还没有发财,你就想也做和别人一样的业务,其实,这个就是诱惑,因为受不住诱惑的CEO做很多业务导致公司倒闭的很多,也有一些老板为此走了很多弯路。做公众号也一样,所以我还是忍住了,我把移动互联网定位于一个面向移动互联网App行业发展研究,创业运营,投融资趋势的信息平台,主要服务对移动互联网感兴趣的创业者、运营者、投融者等中高端人群。而对于和行业无关的,比如微信营销等之类的文章也一概不发。也算是在众多的诱惑中,守住了移动互联网公众号的定位。
所以说,如果你想做一个公众号一定要避免我走的弯路,第一步就是先想好你的定位。其实做产品,做公司也一样,要想好自己的业务方向,不要受不住诱惑,胡思乱想,否则就会做成一个啥都有的产品或者公司,没有优势,也没有竞争力,也很难做大。
既然想好了定位,下面就是内容,定位决定内容的方向。既然是中高端人群,那么中高端人群有哪些特征呢,一是知识层次比较高,行业经验比较深,和入行新手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内容上就要要求深度,专业。这个其实也是结合了自己的优势,由于我自己在这个行业也做了10多年,从一个编辑,到产品,到商务,到市场基本都是干着最底层的苦累活,虽然苦累,但是我都非常用心,这个也使得我的成长非常快。在从业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自学的,自己悟的,不像现在很多人很聪明,公司有顾问帮你指导,我都是没有的,都是自己去学习去总结。这些实战经验,让我在内容创作方面保持了很大的优势,也让更多的粉丝容易接受。如果是个非行业人士,比如记者,或者新手,他们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即使写出来了,也不会深入到行业内部,也没有权威性。这个其实就是行业媒体人和媒体自媒体人的区别,但是这些东西很多人都不懂。
内容除了深度和专业外,还有就是有方向,发什么方面的内容,什么类型的文章,这个要根据自己的用户群体特征分析后来决定。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的需求主要是创业经验,业务需求,以及资金需求,人才需求,管理需求,所以这些方面的文章,他们比较喜欢看,而对于中高端的管理人员,他们可能需求的是人脉,需求资源,需求推广运用的方法和技巧,他们更多的需求是把事情做好,做出效果来。所以针对这些人的内容,就是一些推广技巧,运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个也是我做移动互联网公众号的内容守则。
想好了定位和内容,下面就是推广了。推广对于所有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定位和内容很多人只要想清楚了很容易做到,但是要做好推广则是非常困难的,看看当下的App都有上百万,但是做好推广的没有多少,因为做一个东西很简单,但是要推广出一个东西很艰难,很多公司喜欢花高价招聘一个开发高手,都不舍得花高价招聘一个推广人员,这就是区别,所以很多产品都死在了推广上。这里说的意思不是技术不重要,只是说明技术是实现产品的前提,他们就是做产品的原材料,只有有了这些原材料,你才能做出产品,这个是基础。
之前碰到一些公司,说自己技术是壁垒,说产品是壁垒,但是最后,一发融资新闻,市面上十几家跟风都能做出来,甚至做到比你还好。这个说明了什么,那些根本不是壁垒,真正的壁垒是推广,是用户数,你如果有几千万用户,那些技术再牛逼的企业照样无法超越你。想想QQ,想想微信,想想百度,你就会发现,他们那些技术大家都能做出来,但是你做不到他们的那些用户,他们庞大的用户量不是你技术就能做到的,关于这一点很多老板看不清楚。
所以说推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推广怎么做?有很多方法和路子,网上总结的微信的推广方法都有几百种,但是要做好非常难。一方面看你准备投入多少,一方面看你准备做到什么程度?现在的很多创业者,还生活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很多老板还是60后,70后,80后,这三代人多少有经历过中国比较苦难的时代,那个时候计划经济盛行,花一块钱,就想赚两块钱回来,花10块钱就想赚100块回来,因为那个时代,物资短缺,很多东西只要造出来了,无论好坏,招聘几个销售就能卖出去,还能赚到钱,所以很多老板花钱都是按照计划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都在变革,很多东西国人很轻松都能造出来,不仅好,而且还便宜,而且能造出来的企业还很多,招聘几个销售,去跑业务已经在逐渐过时了。用户更加注重的是知名度,美誉度,质量。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但是现在很多老板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老想花几万块做个App就像赚个几个亿回来,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别看现在有上百万的App,洗牌过后,99%都会死亡。这种死亡不是推广人员不够努力,也不是老板不够努力,而是老板被自己的观念的打败了,这个其实是最可悲的。这个也说明了,90后的创业者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多的人关注,以及很多90后能获得很多的东西,主要是思想观念的成功。其实,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企业在做推广的时候,把推广人员看的重一些,给的待遇好一些,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好处。
那么,我是怎么推广呢?除了写文章以外,还做了一些非常细心的推广技巧。微信好友推广,QQ群推广,朋友圈推广。
1.微信好友推广
我之前为了推广公众号加了很多行业好友,具体怎么加的,就是看到微信群就加进去,加进去之后,把群里的每个人都加上,如果一个群里有300人的话,每个人都加上,加满5000人需要至少20个群,因为还会考虑重复的人在内,一个一个人加是比较慢的一个事情,这个我加了有一个多月,现在很多做推广的觉得累,不愿意做,没有办法,不想花钱还想有效果,没有这么两全其美的事情,这个想法就像你不花钱,就想吃到一顿大餐一样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有效果必须做苦活累活。不然,就不要做推广了。
加满了好友之后,我就是开始给每个人发广告,具体怎么发,也思考了一周,早上上班想,晚上下班想,就为了群发一个广告。心里想,如果发一个文字版广告,用户需要复制粘贴,还要删除多余的字,然后还要打开添加好友界面,步骤非常繁琐,这个会损失很多的用户,所以就否了这个方案。如果发关注链接呢,又不能群发,大家都知道,微信公众号的推荐功能只能发给单个好友,一个一个发太累了,对于我来说,必定会耗费更的时间。最后,想到了图片,就是发个图片二维码给好友,因为图片可以群发,但是如果只发个图片,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关注啊,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用户当成小白,千万别高估用户的智商,因为别人可能根本不会关注这个是什么东西,所以他也根本不知道,这个我是屡试不爽。因为即使你做的天衣无缝,还是会收到很多用户的疑问,你让用户回复公众号结果一部分直接回复了你,这个不是用户智商的问题,是因为有一少部分人比较随意,可能大致一看就回复你了。
这个都是推广中遇到的用户理解不对称问题。所以我在做图片的时候,在图片上写明了操作步骤,点击放大,长按识别,然后选择&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关注,这个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我的工作量,一方面也方面用户,经过试验之后,发了5000个好友,80%用户都关注了,这个就是效果。
所以,别看一个很小的推广方法,其实涉及到了很多的技巧。做为一个推广人员,你要把用户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想清楚,想仔细,不仅要让用户操作方面,还要让用户操作流程变短,最好一步到位,如果你让用户麻烦了,你的推广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都是细节。这个方法大家都会,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但是能做到细节的,能做出效果的,我没有看到过几个。
2.QQ群推广
除了进行微信好友推广之外,还进行了QQ群的推广,具体的方式和之前一样,就是通过扫描图片二维码后,回复520后可以获得资料,进行Q群推广的时候,我基本选择在早上上班时候或者下午4点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开电脑大家都会到Q群里打声招呼,下午4点的时候工作基本干完了,都会在群里扯淡,这两个时候群的活跃度比较高,这个发一个图片二维码到群里效果会好点,当然发的时候,图片二维码上的文字说明和微信群好友推广的时候是不一样的,首先我提供的资料都是做渠道人员必备,一张图片上包含了清晰的说明,比如扫描后能得到什么,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第二发到群里大多数人都会关注,特别是做渠道推广的人群,而且发的QQ群大部分也都是我之前做渠道的时候加的群,发了100多个群,发完之后,连续三天,增加了一千粉丝。
对于Q群的推广,很多人都觉得没有什么效果了,而且容易被踢出来,其实是大家不会好好利用。如果你能和群主保持好的关系,而且你发到内容还非常有用的话,大群员也会非常欢迎,有些东西看着是广告,其实对于群员来说非常需要,就看你怎么包装了。比如,一个化妆品卖给用户,用户一般都不会接受,但是通过买其他的东西送这个化妆品,估计好多人要,为什么这个就是一种销售技巧,同样来说,在群里发广告也一样,如果你直接的发广告,肯定会被踢,但是如果你通过一些技巧,比如下某个App获得什么礼品,效果就会非常好。这些就是技巧。所以说,推广也是一种技巧。
3.朋友圈推广
关于朋友圈的推广其实是常规推广,因为现在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朋友圈阅读文章,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我发现PC页面的浏览量在下降,那么下降的这些人去那里看东西了,肯定是手机端,移动端的阅读以后将会成为主流,那么微信朋友圈肯定是最受益的,所以通过朋友圈推广效果肯定不会差。既然选择了这个渠道,那么下面就是内容了,寻找好的内容,什么是好的内容呢,就是一篇文章发出来在5分钟之后,阅读量能破千,这个是我对自己的公众号的衡量标准,如果你的公众号有几百万粉丝,那么衡量标准应该更高一些,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内容,那么就要赶紧抓住,进行大面积的扩散,怎么扩散,就是通过微信群,好的内容丢在微信群里也会产生大量的转发和阅读,同时再加上红包的激励,就会有更大的效果转发效果。我曾经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一篇文章,带来了5000的粉丝,这个就是推广的一种手段。
当然了微信推广的手段还有更多,每种方法都有他的更细节的技巧,关键就是看你在运用这个技巧的时候,想的有多仔细多细致,真正的推广高手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而区别就是他们在每种方法的锤炼上已经到了非常细节的地步,而且也做的非常极致,一个方法用到了极致也会产生很大的用户量。
这些推广技巧,都是做推广的时候想到的。当然一个公司要想取得更大的用户量,都是有无数的小技巧和方法组成的,特别是种子用户的来源最重要,种子用户的质量也要求比较高,有了种子用户,然后是10万用户,然后是100万,然后是1000万,有了好的开端,后期的用户增长都会是几何级的增长的。所以一定要把推广做好,现在的产品很容易被模仿,唯独用户数无法被很难超越,市场规模很难被超越,这个是当今真正的壁垒。
最新图文推荐
合作媒体专栏
李建华,移动互联网(ydhlwdyq)自媒体创始人,曾任快拍二维码项目经理,梆梆安全市场总...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seajs.config({
base: "/resource/passapi/scripts/"
seajs.use('seajs/seajs-css');
seajs.use(['artdialog/src/dialog-plus'], function (dialog) {
$('#favorite').on('click', function(){
$.getJSON('/passapi.php?op=userstatus&callback=?', function(data){
if (data.status == 1) {
var _this = $('#favorite').find('span');
$.getJSON('/?app=favorite&controller=favorite&action=add&jsoncallback=?&contentid='+contentid, function(json){
if(json.state){
_this.html('留下脚印,证明你来过。 最新文章随机文章热门文章
评论光荣榜最新评论您好, []|
本期采写程佳
因为微信订阅号“严肃八卦”的走红,让萝贝贝一下子成为了自媒体圈的红人。在记者采访的当天,还有另一家时尚杂志要为她拍摄大片――做了多年娱乐记者,隐藏在无数报道背后的她如今正被别人强烈地好奇着。和想象的不一样,文风老练的萝贝贝长着一张萝莉脸。时间对她来说非常宝贵,她出门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踩着高跟鞋健步如飞。两个采访的间隙,她坐在记者对面吭哧吭哧地码字。每天晚上九点钟左右是她的订阅号推送时间,在发布之前她要完成“写作-编辑-审查”的复杂流程,这些工作大部分由她一人来完成。和她一样,网络上还有不少这样的创作者,他们利用一己之长,开设娱乐、时尚、美食等各类订阅号,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作品、分享知识经验和生活态度。这些幕后高手都是谁?他们又是如何玩转新媒体的?本期《贵圈》采访了粉丝众多的“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严肃八卦”、“黎贝卡的异想世界”、“毒舌电影”等订阅号背后的操盘手们,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来龙去脉。
点击添加焦点图
一次意外的试水:媒体人私下玩出新“花样”萝贝贝和她的严肃“深扒体”去年6月24日,萝贝贝发出她的第一篇微信文章,题目叫《严肃的八卦第一发:被遗忘的黑历史》,写的是张艺谋、刘晓庆、小S等明星的八卦往事。当时,这个订阅号只有三个用户,除了两位“圈外”的朋友,还有她自己。萝贝贝供职于《Vista 看天下》杂志,多年娱记的职业生涯让她积攒了很多关于明星的“边角料”。这些轶事看似零散,互相组合之下却又串成了一条条逻辑严密的故事线。起初,她把这些故事当做八卦分享给身边的几位朋友,但次数一多,便有了将聊天内容转化为文字的想法,“既然在聊天时,我会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说出来,不如直接动笔写下来给更多的人看,万一有人喜欢呢?”这便是她创作的最初动机。第一篇文章写完她觉得“料很旧”,不好意思分享到朋友圈,只转给了几个圈外好友。五分钟过去,文章居然被单位同事看到并扔进了工作群,两个毫无交集的群体在信息上实现的共通让她觉得很神奇。更让她意外的是,自己的行文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种叙事方式立足于考据――从现有的、已知的、公开的报刊杂志和网络世界里找寻有用的信息源,去探索娱乐事件背后的发展脉络,被用户称作“深扒体”。诸多在传统媒体“不会被通过、不好做、不能做”的选题,萝贝贝让它们在另一片土壤里生长得很好。她会剑走偏锋地去例证“明星鼻孔大小与演技强弱的关联性”,“《多啦A梦》里的静香不是绿茶婊”,还会讨论“王菲与李亚鹏不同的育儿观”……一年过去,萝贝贝的粉丝已经接近二十万,“严肃八卦”(微信号:yansubagua)不仅在朋友圈得到粉丝热捧,媒体同行们也对其竞相交口,纷纷打听这个“横空出世”的微信公众号背后的掌舵人。黎贝卡化身购物狂的闺蜜订阅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微信号:Miss_shopping_li,以下简称“黎贝卡”)的作者方夷敏也是娱记出身,她曾是《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者,多年来一直负责电影报道。和萝贝贝一样,方夷敏一开始玩订阅号也是抱着一种试水的心态。作为时尚达人,她常常被朋友请教各种穿衣搭配的问题,“与其不断地跟不同人解释,还不如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于是,以时尚话题为主的“黎贝卡”就这样诞生了。方夷敏告诉我们,订阅号的名字源于一本英国小说《购物狂的异想世界》,里面的女主角就叫黎贝卡。之所以避开娱乐而跨界选择时尚,除了因为兴趣,更深层的原因,是不想被人质疑占用报社的资源发展副业。她推送的第一篇文章是“丝巾的使用方法”,发稿时弄了一整个晚上,从申请账号到排版上传,她一边琢磨一边打电话跟别人求救。文章发出后,方夷敏随手丢给了6个好友,但后台的阅读数却蹭蹭地上升。对不少公众号而言,吸引用户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但“黎贝卡”一下子就打破了这条规律:第一篇文章阅读数突破了一千,第二篇成功翻倍,第三篇“谈林青霞的穿衣之道”,累积点击率超过了10万。此后,“黎贝卡”愈战愈勇,只用了短短七个月时间,粉丝就积累到了26万。当下时尚公众号泛滥,为什么“黎贝卡”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成功?方夷敏也想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可能有些时尚公众号只是单纯发布一些图片和潮流资讯,离大家比较远,但我会分享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选购的经验和教训,就像闺蜜间聊天一样。”今年5月,方夷敏从《南方都市报》正式辞职。在没请助手之前,有3个月的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在打理“黎贝卡”的所有工作,同时还要兼顾报社繁重的采访任务,一度忙到焦头烂额,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做了十三年记者,方夷敏放弃了许多跳槽和转型的机会。然而,职业瓶颈和倦怠期还是如期而至,曾让她每天打满鸡血的工作无法再点燃更多的激情。时机刚好,碰上了呼啸而来的“微信时代”,她一脚跨进了自媒体这个全新的领域。不破不立:自媒体是被逼出来的一条出路关于自媒体,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身在其中的自媒体人也各自有着不同理解。比较公认的概念是由美国科技作家、评论员丹?吉尔默提出的。在其著作《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他提出“自媒体(we media)”最大的特点是“草根”,其本质是“we”。这意味着普通大众也可以发声,只要借助科技手段,就能像媒体一样生产并传播内容。这个传播模式以最初的博客、微博作为发端,最终在微信时代得到爆发式增长。目前,自媒体的主要形式有文字、音频和视频,再具体点,就是写作、语音和视频脱口秀。“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微信号:gossipmaker,下面简称“关八”)正好全面涵盖了这三种形式。火爆的“关八”在电视台难以生存这个号称“最有态度的八卦搬运工”的账号,由三位前湖南台员工创办。创始人之一,也是“关八”的门面担当――马睿,曾是湖南娱乐频道的主持人。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史上入学专业成绩排名第二的学霸,马睿进入芒果台后的梦想是沿着主持界另一学霸何老师的光辉足迹走下去。可主持了几档节目后,反响平平。大学就爱自己动手剪片子、编段子的马睿向台里申请做制片人,试图倒腾出一档自己主导的节目。马睿拉上了搭档杨源,制作了日播娱乐节目《小马热话题》。不同于其他资讯节目对事件的简单罗列,马睿还会针对娱乐圈的热点事件进行解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节目播出了三个月,竟被上级主管批评了十五六次,其中一期报道杨幂、刘恺威大婚的节目被批“过度窥探明星隐私”。“那时候几乎天天写检讨。”杨源回忆道。眼看节目在台里难以为继,两人便把一些节目素材重新剪辑,传到了网络上,想试试效果。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视频的点击量却轻松过了百万。杨源建议,既然能在网络上找到受众,不如干脆把节目做成互联网产品。于是,《小马》的几个固定版块被抽出来改编,定期在视频网站播放,这就是“关八”的前身。日,“关八”在微博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期节目《娱乐圈未解之谜の于正怪圈の最黑正女郎》。这期科普袁姗姗、杨幂和赵丽颖三位“于正女郎”为何成总被大众吐槽的节目,因迎合当时火爆的#袁姗姗滚出娱乐圈#的话题一炮而红。有视频网站找过来合作,希望节目定期更新,并承诺了推广渠道。与此同时,《小马》却面临接受改版或团队被拆分到其它栏目的艰难局面。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又不想放弃积累多年娱乐资源的杨源决定辞职,并带走团队开始专心运营“关八”。因合约问题暂时无法离开的马睿只能在主持工作之余抠出所有时间兼任“会长”。2014年3月,“关八”推出微信订阅帐号,节目内容也从一开始的视频,拓展到图文。针对微信平台,每周二、四、六还增加了固定语音推送。辞职创业是被逼出的一条路目前,“关八”微信粉丝数量达到168万,加上微博上的285万粉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自媒体“大号”。马睿也在今年辞职,和杨源合伙开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马睿的职务是CBO,首席品牌官,负责节目配音、线下活动运营和媒介维护;杨源是COO,首席内容运行官,负责内容平台的搭建和制作。即使团队成员已经扩充到二十余人,两个人还是忙得脚不着地。在和记者交谈的一个半小时内,马睿还在不停地和客户打电话谈合作。目前,配音做节目、拉广告见客户,这几乎是他全部的生活。为了自由创作而离开组织,是杨源最初的愿望。这样的人,现在已越来越多,而“自媒体”,提供了独立生活的可能性。“关八”的成功也引起了老东家的关注,湖南卫视副台长张华立在朋友圈感慨称,“诞生在土壤太肥沃或太贫瘠的地方,‘关八’都注定无法生长。”杨源解释道:“台长的意思是,像拥有《爸爸去哪儿》这样顶级栏目的平台大概会安于现状,如果平台太弱也无力创新,当时正好处于夹缝中,就被硬生生逼出一条路来。”所谓不破不立,杨源庆幸,没有接受节目改版的命运,牢牢地将话语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做一个有趣的“人”:权威在这并没明显优势“用统一的声音告知大众”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传统媒体也在尝试发出独特的声音,但是船大难调头,仍难免被读者嫌弃单调。更重要的是,受众并不甘于被动地、单向地接受新闻的“喂食”,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个人趣味、态度、见识和审美成了更高阶的诉求。自媒体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在文字博客流行的时候,人们也曾经展望过“个人话语权时代”的来临,但潮流很快退去。视频自媒体《罗辑思维》创作者罗振宇分析,文字博客还不能提供足够的“人格清晰度”,“它生产的还是‘内容’,而不是‘魅力人格体’。”能否从文字的遮掩中脱身而出,直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是自媒体成败的关键。简而言之,你要有趣。小个性会让人觉得更亲切“毒舌电影”(微信号:dsmovie)是目前流量排名第一的电影订阅号,自诩对电影有着“高贵的节操与脱俗的品味”,被粉丝亲切地称为“毒sir”。自称“毒舌”,写起文章来自然嘴下不饶人。《复仇者联盟2》上映前,“毒舌电影”推出“31件刷《复联2》前必知的事”,在标题里“大言不惭”地写道“没人比我更全哈哈哈”,叫板的是操作同类型专题的所有媒体同行,嚣张又自信,但料确实够硬,粉丝也买账。“毒舌电影”每天固定推送三篇左右的文章,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帮用户鉴定电影品质。比如,某部国产大片临近上映,却没有大规模好评流出,“毒sir”便会在文中简单粗暴地指出,“按照国产片一贯尿性,叫好的不一定好,但鸦雀无声的,十有八九烂。”而对于某些口碑尚佳,排片吃亏的电影,“毒sir”也在文章里为影片呐喊,“我要做免费的水军。”读者欣赏他的态度鲜明,也愿意看他分享个人生活。账号幕后运营者之一的陈植雄,曾经是一名门户网站的电影编辑。他时常会在文章中夹带“私货”,比如偶尔跑偏到自己喜欢的乐队和晚上刚吃的小龙虾,结果用户纷纷跑来留言交流,“大家会因为你的小个性而觉得更亲切。”八卦也能传递普世价值萝贝贝的粉丝称她为“有格调的八卦”,鲜明的世界观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是“严肃八卦”区别于其他八卦账号的显著特征。对于名人虚伪的面具,她会毫不留情的拆穿,她在文章中点明韩寒是遵从多妻论的直男癌患者,批驳王思聪只会用“性”和女人吵架,“简直low爆了”。港媒报道中长期存在的迂腐性别观点让她直想翻白眼,“提到女星恋爱会说她‘生擒’某某,报道婚姻生活要用‘如狼似虎’,离婚就形容‘豪门梦碎’。”萝贝贝说,“我想把这些都纠正过来。”对于女生,她同样送上忠告,“不要做对同性怀有敌意的女人。”这些观点也适用于评价女明星。有人说“柴静有什么本事能当女神?不就是长得还不错的记者会煽点情吗?”或是“徐静蕾就是多混社交圈子才到今天的,简直是个绿茶婊。”她直截了当地反驳,“咒骂别人,你的生活就会好吗?”“用八卦传递普世价值”成了萝贝贝写公号的使命,她还应邀去北大演讲,讲述八卦后面的普世意义。粉丝喜欢她的犀利,也学会在一些“约定俗成”里去反省这样的思维。不能揣着架子把自己当权威“关八”联合运营平台做过粉丝分析,数据显示,他们的用户中女性占到了70%。这些女粉丝管负责声音推送的马睿叫“会长老公”。自称“受党教育多年的文艺工作者”的马睿爱讲道理,“为什么有些艺人参加选秀签完公司之后就消失了?真的是这个艺人不好还是签约公司不好?为什么同一公司出来的两个人这个红那个不红?也许这个人比那个人还要好很多,为什么没有火起来?”在视频节目里,他像意见领袖一样帮助粉丝答疑解惑。有艺人找过来要撤稿,他拒绝说,“不好意思我先给你讲几个道理。”他告诉明星不要玻璃心,“删稿是最差劲的洗白方式,要不你就选择自黑,让别人没法下手;要不你就用作品说话,自然而然就白了。哪个艺人没有被黑过,只有红的艺人才会被黑。” 被他“黑”过的朱丹,后来成为了他的好友。不过,“关八”也因爆料的真实性而被“黑”过。对此,马睿态度也淡然,他的解释是“关八”并不是爆料号,所以出了错也不用太担心,“会长不怕被打脸,有错及时改正,大家会原谅的。”和经营传统媒体相比,杨源认为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揣着架子把自己当权威,“你姿态摆得越高,粉丝越想打倒你。我们就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比用户多了一点资源和讯息,人都会犯错误,改正了就是好的。”杨源希望和用户做朋友,“《人民日报》的自媒体权威吧?但你会跟它互动吗?”“小老婆”的无限可能:用户成为内容生产者方夷敏有两个读者微信群,两个群共一千人,保持着24小时都在线聊天的热情。对于文章内容的欣赏、建议甚至批评,方夷敏都能第一时间从群里得到反馈。和读者直接对话,这是她在传统媒体从未有过的体会。陈植雄每天推送完新内容之后,会在后台查看各种读者点评,平均每天收到的几百条留言里,除了评价文章好坏、咨询问题,亦不乏有人向他推荐值得注意的业界前沿动态,爆料行业内幕,甚至有人帮助他纠正对某些专业问题的理解偏差。陈植雄把这些陌生ID称为是“民间高手”,在后台与他们交流,获取灵感,也成了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杨源推崇用户在自媒体中的作用。他认为,相对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领域的摸索,深度挖掘平台上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 领域的潜能,才是“关八”日后运营的重要方向。这种感觉就像是种地,把自媒体想象成一块农田,以前全靠农场主(运营者)的一己之力去耕耘,现在农场开放了,更多优质农民(用户)涌进来,大家自给自足,充满干劲,最后的收成一定强于农场主一人的精耕细作。充分利用读者 快递小哥也能曝出大八卦“关八”确实找到了这条道路。今年5月,马睿受母校之邀做了一场演讲。在台上和学生互动的时候,马睿讲述了一段当下最火八卦的诞生经过。一个快递小哥给胡彦斌家送快递,打开门却看到了郑爽,当时的画面让快递小哥十分的“不淡定”,苦于无处抒发而向“关八”投信。“关八”将信息公布后,郑爽和胡彦斌的绯闻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这位快递小哥也在无意间扮演了一次新闻制造者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在马睿演讲的两个月前,风行工作室负责人卓伟也去中国传媒大学做了一次分享。卓伟提到,微博和微信的普及使得人人都可以爆料、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现在已经进入“全民狗仔”的时代。在搭建平台这一点上,“关八”比风行更先行一步。去年7月左右,马睿和杨源商量着要增加微信图文内容的推送比重,两人写不过来,就撺掇着粉丝写一点各行各业的内幕来分享。没想到,粉丝很快就给予了热烈的回应。在“关八”2015年的编排表中,充分利用了“小老婆们”的来信,加强网友互动,刺激UGC内容产出。这些粉丝被马睿称作“小老婆”,分布在世界各地。她们的来信内容五花八门,有当医生的粉丝跑来分享打瘦脸针和捐献卵子的注意事项,也有留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信扒皮留学黑中介。当下正是求职季,还有外企HR来信分享求职实用技巧。还有不少粉丝发来了明星八卦,有的是探班见闻,有些是与明星的国外偶遇,还有明星曾经的同学和朋友也跑来爆料。内容一经推出就受到欢迎,此后,小老婆来信也成了“关八”的固定栏目之一。成为“树洞”,为用户提供分享平台,“关八”作为一个运营载体,正发挥着它不可小觑的力量。杨源认为,自媒体运营者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来吸引和激励用户使用并产生内容,然后从中挖掘出有潜力的用户,给予他们更好的展示机会,通过他们创造的内容吸引更多普罗大众,再不断往复循环。商业的风口: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关八”把客户也打造成网红在“关八”的粉丝只有三十多万的时候,曾有风投来咨询,“你们想在中国上市还是在美国上市?”马睿和杨源哈哈大笑:“我们还是个小摊儿呢就跟我谈上市了,你见过和楼下米粉店谈上市的吗?”可是现在不一样,“关八”已经完成A轮融资,对于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蓝图。“要做中国最大的泛娱乐平台”,杨源肯定地表示。这个平台可能是一个网站、一个社区或者一个APP,在平台上除了提供明星八卦还会有漫画、文字读物、声音产品、广播剧等各种产品线。做成一个用户社群是“关八”的最终目标,“希望做成一个陪伴性的产品,用户有什么需求来找你,你就像一个圣诞老人一样满足他。”杨源的底气源于“关八”目前在商业上的成功运作,当其他人刚将自媒体当成谋生工具时,他们已经走到了商业的风口。目前,单个赞助商给他们投入的广告费一年高达两百万,从视频平台每年分到的广告费也超过百万。他们的玩法也特别:搭建个人品牌,把客户当内容来运营。某食品品牌负责人被他们打造成网红“鸡排哥”,目前,“鸡排哥”的微信号也有了接近十四万的粉丝,其在粉丝中的受欢迎程度和“会长”不相上下。“(广告商)到我们这个体系来玩,不伤害用户是底线,最理想的状态则是被用户接纳和喜欢。”杨源表示。而“客户成为内容本身”的好处在于,“他以后离不开我,我当然也离不开他了。”更多自媒体还处于软文推广的阶段当然,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商业化,也有一些人仍在观望。有风投找到方夷敏,考虑到很难保持风格内容独立,她最终还是拒绝了。发出属于自我、忠于自我的声音是许多自媒体人共同的理想,然而要实现这个理想、长久地存在下去还有很多坎儿要过。目前,考虑到运营成本,方夷敏会不定时接品牌推广,以图文形式单条推送给用户。在标题中,方夷敏会写明“推广”字样,向用户表明这是条“软文”。她不接受赤裸裸的广告文案投放,因为觉得会“伤害用户”。一条化妆水的广告,方夷敏为此写了一篇两千字的化妆水使用指南,将品牌巧妙地嵌入其中,最后还以抽奖形式将该品牌的产品送给粉丝。类似夹带硬货的软文,阅读量都在四万以上。毫无疑问,这是自媒体、广告客户和粉丝三赢的局面。虽然并没有更多发展计划,但合作项目不请自来。而有意向合作的品牌,方夷敏一天要接到十余个。不过,方夷敏也承认,商业化是必经之路,她设想过将公众号做成所有时尚达人的分享平台,但在开始之前,“还是希望能够把目前享受自我的快乐拉长一点。”和方夷敏一样,萝贝贝也会对广告进行软加工,但她接广告的频率更低。“毒舌电影”的客户大多是片方,找过来希望在文章中对电影有所推荐。陈植雄透露,商业合作的底线是“不接烂片”。对于有话题的电影,他们会用心设计文案,片方不会过多干预。有广告商透露,目前自媒体的软文推广费用价格不一,想在这些大号上推一条广告基本都要万元以上。虽然收入普遍不成问题,但未来如何发展,却是大部分自媒体人的困惑。对于未来,没有人可以预知。马睿说,现在没有一个人在岸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技术的迭代和时代的发展可能性无可估量,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未来互联网的红利期还有几年,会不会有新的工具替代它。所有的一切,你的玩法,你的盈利模式,我们现在做的这套体系是没有前车之鉴的。”不过,探索还在继续,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总结陈词:
作为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自媒体风光无限的背后,也存在着让人无法忽视的“成长烦恼”。在采访中,几位自媒体人纷纷吐槽,原创文章抄袭成风,维权困难是他们最为头疼的问题。竞争激烈、行业规则混乱、商业前景不明朗等问题也深深困扰着他们。不过,不受组织的约束,拥有独立表达的空间,仍是他们选择这行的动力之源。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尽管前行的路上伴随着诸多困难,但探索不会止息。
请填入投票ID
明星本尊现身学校难,毕业生想混娱乐圈不容易...[]
各大卫视自顾不暇忙接招,严惩腐败台长都下台...[]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大运营商用户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