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品牌能做广告吗

对话广告公司与品牌部:如何成功塑造品牌力?
对话广告公司与品牌部:如何成功塑造品牌力?
从1999年起,大胆地采用了“明星代言+CCTV”的营销手法,以每年80万元的费用聘请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作为品牌代言人,将“我选择,我喜欢”作为安踏的广告语,并拿出了500万元在央视体育频道的黄金时段展开了大规模的“广告轰炸”。
就这样,安踏一炮而红,迅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随后而起的复制“安踏模式”,得其精髓者或不得其精髓者,成功的亦或失败的,
至今,第一个10年已过,伴随着李宁、安踏、鸿星尔克、361度、匹克等系列民族品牌的上市,经历着后奥运时代体育的蓬勃发展,走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漩涡,在即将到来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再重新审视国内品牌的发展,我们再来谈什么是品牌?如何去成功塑造品牌力?国内民族品牌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与国外品牌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本期《中国体育用品》对话广告公司与品牌部,听听他们怎么说?
诺亚国际品牌咨询中心运营总监& 林晓霖
品牌是一种宗教,你要引导大家信仰什么
品牌是一种宗教,你要引导大家信仰什么,一个成功的品牌一定是一个宗教,选择一个牌子就是选择一个宗教,追寻这个信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那么显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这么一个东西。
天元智业机构掌舵人& 朱国和
什么是品牌?品牌首先是一个符号、标识。一个品牌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背景和长时间的沉淀,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烙印。在特定的时期里,很多企业通过对自身产品内涵的挖掘,提炼出跟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诉求的品牌基因,以达到树立和塑造品牌的目的。
品牌力,不是说它现在的知名度、美誉度有多高,而是看它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及其属性是否明晰,同时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精神诉求及其属性,是否具一定的附加值。
智远行销策划有限公司策略总监& 王天富
品牌如人——品牌传达给受众的也是和人一样的直观:它的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
外在的美,是人的服饰、相貌、妆搭,这些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实现。
而内在的美,则是人的气质与内涵,这些则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与磨炼。
蓝道(中国)公司执行创意总监& 江绍雄
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品牌故事,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爱’,设计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品牌就像人,你赋予它性格、情感、意念,塑造一些真挚动人的故事,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它就能像风情万种、活生生的人来打动你。
七匹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战略研究中心特别顾问& 撒旦
做品牌仿佛在拉弓,做品牌就是积累势能,势能够了,就要在合适的点将箭放出去,品牌力才能转化为最大的动能。太早放箭积累的势能不够,箭程不够远;太晚放箭,弓就断了,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何时放箭?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
361度品牌管理中心总监&
品牌力的塑造就如同人习武一般,一个武术的初学者是按着套路来练的,但一成不变套路无法真正起到杀敌制胜的作用,真正高手、武术家必然有自己的创新,突破简单的招式和套路形成自己的拳法,最终忘掉招式达以不变应万变达的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康威品牌总监王宣懿:
无论何时,品牌的唯一指向就是市场。所谓品牌力,更应该说是品牌的市场力的一部分。品牌做为产品的上层建筑而存在,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情绪和心理倾向,直接目的是心理上的溢价。
乔丹品牌 企划部经理周迎莉
我认为,影响品牌力构成的几大因素包括:品牌商品、品牌文化、品牌传播、品牌延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文化、推广、辅助延展。
PART1:抛开教条陈规,听听他们理解的品牌——
三元联动(品牌、产品、渠道推广)缔造品牌的独特属性
品牌有非常清楚的沟通载体就是商品,商品属性也就是你的品牌属性,商品是品牌属性的有形载体,看商品就可以看到它背后人的价值取向,这个品牌是传播什么样的生活理念方式,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商品,那么他就是认同这个品牌属性。
品牌很多理念性的东西要通过商品来体现,用很具象的商品来落地你的品牌价值,消费者体验你的商品和商品价值则是通过你的渠道。你的商品、服务、促销,所以体验式的推广是可以很具象向消费者推广品牌价值的一种方式。消费者通过传播载体,比如网络,电视、纸媒体等接触到的品牌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通过实在的卖场的服务体验,或者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展示,在店铺里再现消费者价值取向品牌属性的,才是实在的,
因为只有品牌沟通没有体验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品牌都是有DNA的,这个DNA是贯穿于这个的品牌、产品、渠道推广中,品牌属性要通过这三方面来体现,我们把它称为为三元联动的一个模型。
王天富:品牌如人——品牌传达给受众的也是和人一样的直观:它的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
任何品牌的初始就如婴儿初生一样,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的品牌是没有任何个性也没有任何张力的。
所以,后期的塑造与调教才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
品牌如人——品牌传达给受众的也是和人一样的直观:它的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
外在的美,是人的服饰、相貌、妆搭,这些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实现。
而内在的美,则是人的气质与内涵,这些则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与磨炼。
而品牌力同样如此,有穿透力的品牌力正是源自于品牌的内在气质——我们称之为品牌美誉度。现在很多的企业主对品牌力的理解出现偏误,把更多的企业资源放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上,认为品牌有了知名度就会有品牌力,我想这不完全对。
假设:A品牌09年发力,6-8月份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各投放三个月的形象广告,代理商信心十足,铺货力度加大,零售数量增多,销售量提升很大,请问这是品牌力得到提升的结果吗?我个人的看法是:品牌力得到提升这是肯定的,但是销售量提升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渠道对销售的作用,这种提升只是一种短暂的表现。
江绍雄: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具备三感:性感、快感、感动
性感是指产品的外形,它的设计必须让人具有视觉上的一种享受;快感是它的功能性,穿着舒适,感动则是它的品牌文化,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品牌故事,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爱’,设计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品牌就像人,你赋予它性格、情感、意念,塑造一些真挚动人的故事,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它就能像风情万种、活生生的人来打动你。
撒旦: 品牌是势能,生意是动能
如果把操作品牌当成是一场战争,首先是端对端(营销系统),然后是链对链(供应系统),两者一前一后,只有这两个做好了,品牌也就起来了。
做品牌,前期都是在做泡沫,做广告打品牌的知名度,跑马圈地构建渠道系统,在积累势能。晋江品牌大多处在创牌阶段,一开始没有势能,所以他们拼命拉弓,请代言人,打造品牌,当他把渠道构建好后,势能积累到了那个点,就可以放箭,可以享受品牌力带来的附加值。拉弓的过程也是消耗的过程,需要非常多的资源,资金、人力、物力等等,所以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所以在何时放箭是最关键的,势能积累不够,箭射的距离不够远,一味的投入广告,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给自身企业造成非常大的负担。何时放箭,没有一概定论,企业自身把握好时机。
每个品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国内品牌很多还处在积累势能的阶段,如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它们的势能已经很多了,国内品牌是拉弓,而它们早已是诸葛弩,对于它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渠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言。
凌隽:品牌力的发展有一定规律性,但不是一成不变;是不断的提升、学习、推翻,创新的过程,是在摸索中前进
大家都说,一个成功的公司是以品牌为核心引导力的公司,话虽如此,但真正能做到还是不多,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生存是第一,只有先生存才能谈发展,实际中销售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目前而言要怎么样合理的去处理好品牌与销售之间的互相关系,品牌建设是长期的过程,销售指标是短期目标,要怎么去合力增长。
我相信品牌力的塑造在内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一定的足迹、摸索和寻找,但是大家并不要一味沉浸于所流传的、聚焦的、奉为圣经的教条性的东西,品牌营销太千变万化了,成功的品牌营销中制胜的原因有很多种,品牌力的建立形成发展,是不尽相同的,没有一个完整的信奉的规律可循,我相信内在会有一些规则,但现在谁能把它找出来?品牌力的发展也有一定规律性,但不是一成不变。就像现在大家对于宇宙的了解,每个人都可以谈很多,但真正完全洞悉其中奥秘的,却还是一个没有。关于品牌以及由此延展的课题,也是大抵如此。大家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提升、推翻,再摸索前进。
王宣懿:品牌做为产品的上层建筑而存在,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情绪和心理倾向,直接目的是心理上的溢价。
所以,一个能真正形成市场力的品牌,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适配性--品牌与产品的关联度,②广泛性--品牌的渗透力,③有效性--品牌的影响力,④持续性--品牌的记忆度
倾向于用“BST模型(Brand-set
Tree)”描述这种构建的过程:即植根与企业营销的市场基础和品牌积淀,构建出完整的品牌体系,并体系化的将其运用在企业品牌管理的各个部分。(BST:〔根〕挖掘和企划--〔主干枝〕组织与解构--〔枝叶〕体系化的落实)。这是品牌力塑成的基本要件和基因。
&周迎莉:品牌力是企业品牌在传播中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的有效统一,是企业品牌生存的命脉
从企业的角度上讲,品牌力是企业品牌在传播中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的有效统一,是企业品牌生存的命脉,品牌力的强弱决定消费者对品牌印象的认知程度以及在购买决策上的推动是否有效。基于品牌力的这些特征,我认为,影响品牌力构成的几大因素包括:品牌商品、品牌文化、品牌传播、品牌延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文化、推广、辅助延展。
PART2:我所理解的现状——
朱国和:中国多数企业适合“塑造产品力”,“塑造品牌力”还不够现实
中国特有的市场体系下品牌=产品品牌
许多本土的企业主,包括国内现在比较大的,做的比较不错的企业,他们对品牌的理解可能相对比我们这种民营小企业来讲要好很多,但是现实里面其实还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品牌?很多人理解中把产品和品牌对等起来,我有产品,我有一个好的商标,我是中国名牌,那我应该是品牌,其实不尽然。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企业家具有一定的品牌意识。
中国的企业发展,基本是以生产产品为主的生产经营管理型企业,向以市场供需为主的品牌管理营销型企业转变。每一个企业其实都在考虑说我们的品牌是不是有生命力、知名度是否高、消费者是否认同。我觉得他们所理解的品牌力从目前的整个体系来说,还是比较朦胧的,还没有真正做到与一些国外相对成熟的品牌在品牌的属性、核心价值、口号、愿景都定位得非常清晰。
中国企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品牌文化塑造”的方面基础较弱。
目前中国很多“品牌”,在一定意义上讲还只是“产品”品牌,因为它缺少品牌。
凌隽:拿来主义之后,能不能有自己的创新?
很多时候,拿来主义并没有错,在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要花很多时间去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那就拿来主义,不合适再扔掉。这跟中国的武术相同,一个初学者是按着套路来练的,大学里面学所谓营销学品牌学的就是一个套路,套路是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实战做准备和积累,但本身无法用于实战。真正高手、武术家是没有固定的招式的。国内品牌永远不要一直停留在模仿别人,模仿永远也处于下面,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模式和方法,甚至走在国际品牌的前面?
江绍雄:国内品牌发展还处在婴儿期
因为它还是婴儿,它多病多灾,因为还是婴儿,它会经常摔倒,但摔倒了,可以很快爬起来,就怕想要它快快成长,而给它吃激素,激素到最后终会成为恶果。浮躁的社会心态。浮躁的心态使整个社会一起向“钱”看,忽视了经营企业的最终目的。对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认识,忽视了“运用”,忙着“照搬”。
PART3:国内企业在塑造品牌的无奈
朱国和:提高知名度的策略误区
1、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就是抢占一线高峰资源?
正因如此,过去几年,大家跟风严重,由于晋江板块体育用品品牌的快速发展,央视五套成为“晋江频道”,其实出现这样的基本原因,很多广告公司和企业的品牌经理也是很无奈,从专业角度上分析是对央视五套这一权威媒体在品牌传播作用的肯定,但是又有多少企业(品牌)堆积央视而快速得到发展,值得深思。
2、请代言人只是为了满足代理商的需求?
企业为什么要请代言人?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为了满足渠道(代理商)以及企业的招商需要,同时为之后的传播做铺垫,不管是什么明星目的都是一样,为产品快速的向市场铺开打基础。然而我们也看到的是很多企业请代言人只是为了广大代理商方便渠道招商的需求。企业主花了几百万请个代言人,只在订货会上做个噱头,拍拍平面广告,在包装、海报上表现下,影视就不用讲啦,不拍,或者花几十万拍了也没看到播出,或许这是因为特定时期为了拓展渠道,稳定代理商,但也造成很多资源浪费,实在可悲。
江绍雄:你混淆了自己是在造一个牌子还是塑造品牌?
现在很多人,往往把手段混成目的,你混淆了自己是在造一个牌子还是塑造品牌?
在品牌被神化的现状下,很多企业拼命做广告,造牌声势浩大。在三、四市场,你利用广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你的品牌是没有忠诚度的,只是根据市场而造一个牌,利用价格优势在吸引消费者,那么明天另一家的价格比你低,他们便弃你而去。
品牌是受人尊重的,而之所以受人尊重必然是基于它的产品的本体上,首先是好的产品其次才是好的故事,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即它的文化层面会来影响它的物质层面,它一定要保证它的质量过关。比如肯德基,它的食物上一发现问题就会被曝光,所以它一定要保证质量过关。
品牌是受人尊敬,同时也是受人监督的。
周迎莉:跟风盛行,导致了企业在内功的练就上存在一定问题
民族体育用品品牌的快速提升,往往运用大部分企业的操作模式,具有很大的跟风性,并没能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内功的练就上存在一定问题,包括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同质化严重、企业服务意识低下、大格局思维不强等问题,这为民族体育走向国际,埋下了不小的隐患。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最热火的一大经济体,国内经济环境越加开放,大大小小的国际品牌蜂拥而入,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地位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赢得市场,将是各大品牌未来要考虑的一大难题。
PART4: 如何成功塑造品牌力?
产品+品牌文化沉淀
首先必须通过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外观造型、品质上取得稳定提升,来提高消费者对你产品的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
同时,品牌在产品上需要产品溢价能力(附加值)高;在形象塑造上,需要给消费者一种定向思维(美誉度),也就是让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定心智资源,产生第一联想度。
中国的制造型企业,它的载体是产品。传播、塑造是树立品牌的基本形式,产品直接的利益点就是让产品的功用性去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品牌作为一种符号,占据消费者心智,具备一定的识别作用。那么,它的整个品牌属性的界定和文化的塑造、传播、沉淀积累,也才能算是具备了。
而中国的很多品牌,还只是产品品牌,由于缺少推广传播、或者传播的间断性,从总体上讲还不具备这些深厚的品牌文化沉淀。
因此我认为,在目前国内的市场情况下,要塑造产品力还是比较适合,要说品牌力,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就是行业内的前几名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去塑造和提升品牌力。
王天富:赋予其品牌个性
首先我们赋予品牌应有的性格,我们的品牌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奔放的?激情的?淑女的?并且在后期的平面推广,影视推广,活动路演等方面不断强化它,使他不断具象、不断完整、最终获得受众的认知,从而拥有品牌力。
夯实品牌的基石,品牌本身的产品研发在风格上需要符合品牌的个性,还有产品的质地、品质都需要卓越,卖场形象体现品牌气质等,这样才能保障品牌形神相似,使美誉度得到快速提升,产生品牌力。
在宣传与推广方面,更多借助于一些高端的媒介和平台,比如:通过举办论坛来提升行业影响力以及获得权威印象、在宣传上更多的依靠央视和公关软性宣传、赞助慈善回报社会等。
品牌力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持之以恒,方成大功。
王宣懿:塑造品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塑造品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专业能力,比如分析和归纳能力,市场洞察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市场执行力和传播执行力等等。并非简单的一个部门或一个公司能够包揽完成的。组织的广泛性是成功塑造品牌力的必要前提。依据这个系统工程对能力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广告策划公司与品牌部的双向配合,更需要引入公司内部资源和其他第三方资源。诸多事例证明,简单的双方合作,出品通常缺乏市场生命力,并常导致广告公司的外缘化甚至品牌部的边缘化;而密切结合了研发、销售、数据公司甚至包括客户的合作模式,才能塑造出在企业内部和市场竞争中具有双重生命力的品牌力,这种合作也是双赢的。因此,具有开放性和面向市场的心态,对广告策划公司和品牌部的合作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合作双方角色定位的准确性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品牌部与广告公司,不是单纯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更不是工作的替代与被替代关系,而是合作和互动。应该说,品牌部是市场的策划者,而广告公司是传播的策划者,这种配合形式才能最大化的保证品牌力的有效执行。
周迎莉:从产品到品牌,是一条漫长的路
品牌力的构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品牌力的诞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而最早使得品牌具有影响力的,应该是品牌商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品,包括产品品质、款式、产品信誉等等各方面与产品有关的塑造条件。这是企业面对消费者最直接的沟通要素,产品的张力,可以使企业在萌芽阶段得到消费者更大的认可。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赢得市场,也使品牌为大众所认知。逐渐地,消费者将他们对产品功效和品质等特点的认同,简洁地集中到品牌上,形成一个品牌概念。当成功产品带出成功品牌之后,品牌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这个阶段,再对品牌加以传播,赋予品牌以个性条件,形成强烈的品牌印象。这也便是乔丹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大炼内功,始终追求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品牌使命的用意所在。
PART5:广告公司VS品牌部:我能做什么?该怎么配合?
林晓霖:广告公司带给企业的是战略、是策划思想,品牌企划部则是负责执行
目前的广告公司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视觉表现的为主,各种影视、平面的制作传播的;另一种是以策划、思想、战略见长。以前的广告公司比较单一,很多广告公司缺乏这种品牌推广、营销推广、商品企划整体的专业的系统知识,给企业的东西缺乏能真正带动企业商业效益落地。
品牌不仅仅是传播的问题,而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问题。诺亚要带给客户的东西都是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上来谈的。当我给你提供这样一个品牌的规划、思路、策略,比如我讲什么样的风格属性,那么我就要引导企业提供这样风格属性的商品,引导企业做这样品牌属性的渠道推广的方式。我会建议你商品的品类,商品风格性的竞争区域在哪里,在渠道推广这方面,真正意义上盈利模式上。营销模式上我们也会建议你要打主题单品店,还是一系列店,在跟品牌沟通时,经营模式和商品模式,形成三元联动的有形的结构。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告公司必须有这样的精力、同时必须要有这样的资源,比如商品开发你要有这样的技术跟资源介绍给企业。而企业品牌部和企划部的区别在于,企划部负责具体的行销企划,终端怎么做促销、做POP,或者是招商推广,他比较少上升的这个层面。广告公司给企业的是战略、是策划思想,企划部是做执行。
江绍雄:广告公司就是保姆
广告公司就是保姆,国内更多广告公司是抚养婴儿的保姆,国外广告公司更多是照顾成人的保姆,所以企业在选择广告公司的时候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撒旦:广告公司还停留在传统思维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广告公司已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因为他们的思维还在传统里面,一谈广告就要谈定位,一谈市场就要谈市场细分,其实现在企业已经不是孤立的看问题,是系统的看问题,做品牌是系统化的工程,整个系统里每一步都要做到位,才能把品牌的势能真正做到位。
我们在谈到广告的时候,都会谈到要打造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很多人都把这三个概念捆绑在一起,一个广告最好要这三者具备。其实,从品牌的传播角度,首先是认知力,其次才是美誉度忠诚度,它是个一个顺线过程。美誉度同时也是一个很无聊的概念,什么是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什么是美誉度,难道只有你广告人认为的美誉度才是美誉度?问题是谁来看,不同的人看就有不同的美。
&“任何一句广告语,只要在核心媒体上投播10年,再傻B的广告也会成为经典广告”,谁把整合传播运用的最好?不是那些所谓的大牌,而是金嗓子喉宝,永远都是那一句话,这是很低俗的广告,但却很有效。从广告人的角度上说,是低俗,但从企业主的角度,它是一种谋略。
凌隽:企业与广告公司必能长短互补
企业在选择广告公司的时候,合作对象的实力、名气、资源整合能力当然事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因素。另外,选择一个和自己企业能取长补短。作为企业的品牌中心或者广告策划公司势必有长短,我要选择的合作对象势必要弥补我的短处,我的长处也能与他相结合,这样才是一个双赢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合作。
周迎莉:广告公司和品牌部应该在综合考虑企业各环节要素
成功地塑造品牌力,不单只是传播方面的工作,品牌力要求在产品、渠道、推广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功效,实现各自优势最大的发挥。影响品牌力的环节包括主要构成品牌力的产品和文化;关系到产品和文化与大众心理沟通的品牌推广;达成品牌与产品相互独立的商品延伸;这几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广告公司和品牌部应该在综合考虑企业各环节要素的基础上,以品牌独特推广为核心,使品牌营销的模式不拘一格,重要的是要懂得借鉴、创建成功模式,分析营销形势,研究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探究、提取强化品牌营销力的关键要求。
目前,大部分的乙方公司与甲方配合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广告公司与企业的资质不相匹配引起,也可能是由于双方沟通的误差引起。对于现今国内的大部分广告策划公司,他们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经验为企业服务,而不一样的企业,往往又存在各自不一样的问题。广告公司在与企业品牌部配合的情况下,换个角度思考,遵循企业独特的文化视角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具有可行性实施条件的营销推广战略,才能真正地服务好,服务到位。
PART6:与国外品牌比,我们——
朱国和:国内品牌的发展缺少文化沉淀
一个品牌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背景,长时间的沉淀,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烙印。在特定的时期里,通过对自身产品内涵的挖掘,提炼出跟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诉求。
中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品牌文化塑造”的方面基础较弱。品牌发展的土壤还不够肥沃。
江绍雄:中国人讲“合”,看别人怎么做他跟着怎么做,不太敢尝试,国外人讲究差异
有句话叫“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多数人都是习惯走阳光道的,因为一个人的道路很孤独,充满未知,然而那些走独木桥的,那些最先过去的人,尝到甘甜的果实,后面那些人也蜂拥挤上来的,独木桥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那些后面挤上来的人只能随断桥一起掉下河,其实河很长,何必只挤着那一独木桥呢,你完全可以在旁边再搭一座桥过去的?
凌隽:国际品牌起步早,但国内品牌后劲足
现在中国企业对于品牌力的理解、品牌的重视程度以及它的行动力远远超过广意上的国外的品牌,随着若干年之后中国成为世界品牌营销的中心,国内品牌一定比国际品牌更具有竞争力。在中国市场,面临更大挑战的不是国内品牌反而是国际品牌。
国际品牌起步早,在最初这几年可能有优势,但这并不是100米短跑,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最后更是一个智慧的较量。本土市场的优势,本土化的做法,因为它本身的基因,国内品牌超过国际品牌是3-5年的事情。中国品牌成为国际领先品牌,不只是一个口号。
王宣懿:国际品牌属于品牌力的“成熟期”,而国内大部分品牌尚处于品牌力的“塑成期”
关键区别,在于所处的品牌发展时期不同,更多的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属于品牌力的“成熟期”,而国内大部分品牌尚处于品牌力的“塑成期”。这两者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对品牌操作形式的差异。前者操作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的“应用”品牌力,如何有效的将品牌力转化为利润,在于从市场的角度合理且有效的对品牌进行“收获”;而后者的操作重点则应该在于品牌价值的积蓄和增值,在保持品牌力与市场销售之间适当的相互支撑关系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为品牌力进行积蓄性的投资。
相比较而言,国内品牌的品牌力和销售力之间存在阶段性矛盾,如何平衡它是当前国内品牌操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周迎莉:国内品牌发展需具有本土特色,国际品牌要考虑水土不服
国际品牌在品牌力上的诉求需要考虑到品牌本身的完整,传递信息的一致以及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为实现不同地域的跨越,国际品牌更多的要考虑如何使品牌在各个不一样的地域落地生根,防止水土不服。因此,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各个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以便根据不一样的地域制定特殊的营销策略,而国内品牌基于本地萌芽发展,本身就具有本土文化特征,因此,并不需要在这一方面花费大量功夫。
PART7:未来:充满希望
朱国和:二代掌门人要挑起塑造品牌力的大梁
随着我们的众多民营企业第二代的成长,成为掌门人,他们自身科班出身(甚至很多人还喝过几年的洋墨水),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结构丰富,对品牌也有更深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也是品牌力塑造提升的过程,这时候开始,我们的众多品牌力将逐步凸现。
切记:构建品牌和品牌力的提升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企业从生产管理走到市场营销,从产品制造上升到品牌运营,在每个阶段都必须集中优势资源,有的放矢,以增强品牌传播的附加值和延续性,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文化的塑造与沉淀,提高品牌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知名护肤品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