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生产上需要在近五周内必须采购一批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而估计在未来五周内价格有波动,其浮动价格和概率如下表,

|||||||||||||||12月9日国际媒体聚焦:美元可能五周内第四次兑欧元上涨
?客服电话:
实时行情 分时走势 日K线
个股资讯 Java行情
12月9日国际媒体聚焦:美元可能五周内第四次兑欧元上涨
12月9日国际媒体聚焦
《纽约时报》
福特和高盛的高层真舒服
  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十月的调查显示华尔街和客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引人注意的是,高盛1999年给了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威廉姆-克雷-福特40万股的IPO股票,是获得数量最多的个人,最高时价值5200万美元,现在也价值2980万美元。这些股票的价值与他持有的福特普通股相当。有意思的是,高盛总裁兼COO约翰-索恩顿是福特在预备学校的老校友,他还是福特的董事。另一方面,1996年以来,高盛从福特已经获得了9000万美元的收入。索恩顿五月退出了福特的审计委员会,福特官员表示,正在审查索恩顿的独立董事资格。
《读卖新闻》
软银出售Aozora银行股份将获利巨大
  Sumitomo Mitsui银行考虑收购软银几年前获得的Aozora银行股份,这可能给软银带来大量利润。Aozora在由国家暂时管制以前名为日本信贷银行(NCB)。出售Aozora是软银总裁孙正义战略的一部分:兑现各种投资中的收益投入电信业务。软银在2000年9月获得了493亿日元的Aozora股份,成为了Aozora的最大股东,当时的股价为36日元。虽然现在该股不再上市流通,分析师估计现在每股价值70日元,全部出售将使软银获利500亿日元。今年二三季度,软银已经出售了近千亿日元的资产。
《Bloomberg》
美股上涨结束 可能进一步下跌
  美股在经历了近4年半时间里最长的连续上涨之后,本周可能进一步下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惠普等公司对销售的悲观态度以及上月失业率增加使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盈利可能将停止增长的问题。虽然服务业和工厂订单都表明增长在加快,但是投资者表示希望看到销售和盈利增加。投资者将关注消费者在12月剩下的时间里是否会大幅增加开支。投资者还在关注伊拉克事态的进展。分析师富兰克林-莫顿说:“似乎我们在接近危机时刻。”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周经历了近9周来的首次下跌,跌幅为2.8%。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跌幅为2.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跌幅为3.8%。
《Bloomberg》
美元可能在五周里第四次对欧元上涨
  由于人们相信布什撤换经济负责人将带来更强劲的增长,美元对欧元本周可能在近五周里第四次上涨。财政部长奥尼尔和白宫经济顾问林德赛的下台可能为布什进一步减税铺平道路。分析师认为,奥尼尔反对减税认为这会增加财政赤字。一名政府官员表示,前高盛董事会主席史蒂芬-弗里德曼将接替林德赛。美元对欧元上周收报于1.0094美元,下跌了1.5%,使今年的跌幅达到了13.5%。美元上周对日元收报于123.51日元,上涨了0.8%,今年以来跌幅为6.5%。
中国联通豪赌CDMA
  “全球通”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基础,用户达到了1.5亿,而CDMA手机用户只有400万。联通管理人员指出,联通相信不久以后联通CDMA用户将超过全球通用户(目前为3700万),而且CDMA技术比全球通技术有一定的优势。这两种技术目前互不兼容。为了增加用户,中国联通参考了韩国销售CDMA手机的经验,通过补贴来吸引新CDMA用户。在最近两个月中,联通CDMA手机用户数量增加了一倍。但这种方式会给联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联通在10月底与4家电信设备提供商签署了12亿美元的供货合同,摩托罗拉和朗讯成为了主要赢家。
《经济学人》
我们永远不会屈服
  对各种迹象的综合表明这是一次反弹而不是有力的复苏。美国的假期购物从11月29日开始了,调查显示,上个周末有75%的美国人外出购物,而且似乎在随意花钱,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由于投资、劳动生产率等数据都好于预期,股市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使得经济学家认为衰退的危险已经过去了,华尔街最悲观的经济学家之一、摩根斯坦利的史蒂芬-劳施也承认:“对2002年出现二次衰退的担心似乎已经结束了。”
  这种乐观还部分来自于对企业投资复苏的希望。摩根大通指出,如果不包括深陷困境的能源和飞机产业,企业的基本建设开支在第三季度增加了10%以上。问题在于,这种增长能否持续,因为在很多产业都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消费者仍然是复苏的主要动力,住宅业10月份的销售增加了6.1%,但是中值价格增加了9.8%,这是1987年以来最快的增长,虽然这让很多美国人增加了负担,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是减轻了压力。
《远东经济评论》
印度带来了好的回报
  中国去年的外商直接达到了470亿美元,而印度只有30亿美元。但是双方实际上要更为接近一些。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数据,由于一些中国人以海外投资者的身份进行投资以获得税率等优惠,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高估了。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有50%实际上是中国人的资金,这使得去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只占中国GDP的2%。IFC估计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被低估了,因为数据不够完全,实际上去年可能达到80亿美元,占GDP的1.7%。
  但是,印度去年是私有证券基金在亚洲投资最多的国家,达到了8.41亿美元,超过了澳大利亚、中国和韩国。而且,平均投资额也从2000年的390万美元增加到了790万美元。差别在于:私有的证券基金追求的是将利润送回国内,而战略投资者则要把收益进行再投资,即使有多年的亏损只要能建立品牌、获得市场份额就行。这两者不是一条路。印度无法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主要在于形象问题。与中国不断宣传自己相比,印度是一个宣传和公共关系的悲剧,入世和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证明中国这种做法是有效的。风险投资家普罗迪说:“印度是投资的研究生课程,不适合未入门的投资者。”
《商业周刊》
美联储的未来
  格里斯潘对美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似乎也不确定了,他在九月对很多经济学家说:“这是我们经历的时期中最难预测的时期。”对于这名美国人的偶像来说,这是一个悲哀。格里斯潘已经成为了新经济学家的典范,他能正确地预见信息技术将加快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最早认识到美国经济能无通胀快速增长的人。但是他在泡沫的破碎问题上也受到了批评。
  人们对格里斯潘离任后的美联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确定通货膨胀目标”,代表人物是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美联储成员本-贝尔南克;另一种“反泡沫”派,代表人物是史蒂芬-赛切蒂。前者认为虽然格林斯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美联储的任务应该是控制通货膨胀。后者则认为美联储需要制定新的货币政策制度,不仅要有通货膨胀目标,还要防止金融市场动荡太大。
(搜狐财经 Unifytruth)
内容相关文章
作者相关文章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35电子邮件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动态规划在钢材采购中的研究与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动态规划在钢材采购中的研究与应用
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材​料​价​格​,​价​格​预​测​,​施​工​管​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施工管理,工程材料,材料价格,预测,方法,算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动态规划在钢材采购中的研究与应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今天看《海峡两岸》,说小英同学跟满人金筒子跑到小日本那疙瘩去站台拉票了。弯弯不是号称独立吗,去白头鹰爹那里交保护费、撒娇还可以理解,跑到前殖民者那里去,这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情结啊?更何况跟小白兔比,鬼子并不占上风啊。    再有国民党不是号称民国正朔吗?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公开跑到鬼子那里去求安慰,也不怕寒颤。常凯申和小蒋若是地下有知,恐怕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吧。    哪位高人给科普一下这个。
  咦,发错地方了,本来是想发忽悠楼来着。    这都能首座。    算了,相信本楼的高手肯定不比忽悠楼少,若不嫌外楼的话,请楼里的各位不吝赐教。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 如此搞的智商和魄力 这是毋庸置疑的 还有中国一党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你们看看中东 那恐怖分子 中国很少因为中国有强大的能力来打掉他们 要不老百姓怎么活
    《中国军事装备科普帖》 整理版    /mulu-8687.html      
      《中国军事装备科普帖》    整理版:
/dir/31159/      
  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封锁限制中国军舰特种商船经过其控制的航道,中国有什么破解之法?说得难听点,中国购买瓦格良,花了巨量买路费,难道以后继续花巨费买路?还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屈线救国,从各方面打压对手逼其就范?还是准备像当初的德国,用世界大战来争夺生存发展空间?
  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封锁限制中国军舰特种商船经过其控制的航道,中国有什么破解之法?说得难听点,中国购买瓦格良,花了巨量买路费,难道以后继续花巨费买路?还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屈线救国,从各方面打压对手逼其就范?还是准备像当初的德国,用世界大战来争夺生存发展空间?
  @大户999  09:59:03    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封锁限制中国军舰特种商船经过其控制的航道,中国有什么破解之法?说得难听点,中国购买瓦格良,花了巨量买路费,难道以后继续花巨费买路?还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屈线救国,从各方面打压对手逼其就范?还是准备像当初的德国,用世界大战来争夺生存发展空间?  -----------------------------    破解之法就是让吴建民大使去联合国宣传世界大同宇宙和平,展开一系列有理有礼有节的外交攻势    除此之外,不好意思,10年内无解
      《中国军事装备科普帖》    整理版:
/dir/31159/      
  作者:springfield1903 回复日期: 10:22:09   回复     @大户999  09:59:03      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封锁限制中国军舰特种商船经过其控制的航道,中国有什么破解之法?说得难听点,中国购买瓦格良,花了巨量买路费,难道以后继续花巨费买路?还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屈线救国,从各方面打压对手逼其就范?还是准备像当初的德国,用世界大战来争夺生存发展空间?    -----------------------------        破解之法就是让吴建民大使去联合国宣传世界大同宇宙和平,展开一系列有理有礼有节的外交攻势        除此之外,不好意思,10年内无解  ------------------------------------------  咦,春田同学气消了,回来了。    我上面的ww与日本的狗血悲情,请阁下八一八吧。
  说什么十年内无解,世界文明史就是战争史,天天呼喊着打台湾,打越南,打菲律宾,就只会拿小湾湾,小国开刀?我个人认为先拿阿富汗的美军开刀,然后是威逼韩国日本清理出美国驻军,不然就拿韩国开刀,武装朝鲜亡韩国,然后是打日本的运输线,拖垮日本,武装伊朗,使其为已供油
  @那个谁901  16:36:30    还有一事不解,楼主说倭国的海上自慰队是美国第七舰队的反潜分队,攻击力量被阉割,但倭国潜艇的数量和质量貌似都还不错,潜艇对大型水面舰艇的威慑力还是蛮大的吧?而且倭国的反潜技术号称世界第一,完全能根据最新的反潜技术改良潜艇,要是以后美日反目,对山姆大叔来说也是很大一个隐患吧?不管管?   -----------------------------  驻日美军就是日本脖子上的狗链。更何况海军需要军港,常规潜艇没法和核潜艇比作战时间。日本的潜艇水声特征也应该尽在美军掌握之中,而且无法发射战斧,还是属于防御性武器。说到底,人类无法在水里生活,没法攻击陆地的海军还是防御性的。
  @遮荫蔽日  17:08:07  LZ,可否科普一下中子弹?我只知道这玩意是小型化(似乎榴弹炮都可以发射),中子对人畜瞬间杀伤,污染小,失效快,作为攻坚利器似乎比云爆弹实际得多。  -----------------------------  中子弹就是增强核武器产生的快中子。所谓的小型化指的是当量小而不是体积小,一般就是数千吨TNT当量,所以对于硬件设施的破坏程度低,而且后续核污染也少。而快中子对于生物的杀伤性很强,所以算是以杀伤人员为主的武器。这个算是第三代核武器,以突出某一方面的特性为特征。中子弹的防护和一般核武器差不多,含铅的隔板或者若干米厚的土层都可以有效防御。这个东西毕竟是核武器,比云爆弹要付出的政治和道德代价更大。我国宣称拥有。
  @太阳妖精
0:25:00   今天看《海峡两岸》,说小英同学跟满人金筒子跑到小日本那疙瘩去站台拉票了。弯弯不是号称独立吗,去白头鹰爹那里交保护费、撒娇还可以理解,跑到前殖民者那里去,这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情结啊?更何况跟小白兔比,鬼子并不占上风啊。    再有国民党不是号称民国正朔吗?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公开跑到鬼子那里去求安慰,也不怕寒颤。常凯申和小蒋若是地下有知,恐怕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吧。        哪位高人给科普一下这个。  -----------------------------  台湾被日本殖民了50年,给台湾留下了一些基础设施和大量日据时期的顺民,或者说“皇民”。如果你去湾湾的深绿论坛上看看,以IDF教主为代表的大批脑残整天捧日本的臭脚,像烂掉的F2都能吹得比歼20强。马娘娘为了选票,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这个是为了拉一些深绿的票,洗掉自己身上被人泼的红漆。
  请问下一个比较白的问题,大口径枪炮能不能打小口径弹药?能的话是不是打的不准?
  人造岛如果只用塑料泡沫做填充料,使其浮在海面上,上面铺巨厚巨大的钢板,底座是巨大巨厚的钢结构,里面还能做各种密封小格的弹药武器仓库,可以炸不烂,打不沉。加上动力,在海洋航行,人口驻百万千万,战时是巨大的不沉航母,和时是军民两用生产建设兵团,从根本瓦解美优势
  用人工岛来屈线救国,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是核时代,通过帝国时代式的扩张,会引起核战,就算只是侵占小国,也如美军打阿富汗一样,受到当地人的反击,外国势力干预与剿杀。如果发展不沉人工岛(军民两用)或不沉的巨型航母(内有塑料泡沫填充成千上万的小格,沉了也会浮起)
  @太阳妖精
0:25:00  今天看《海峡两岸》,说小英同学跟满人金筒子跑到小日本那疙瘩去站台拉票了。弯弯不是号称独立吗,去白头鹰爹那里交保护费、撒娇还可以理解,跑到前殖民者那里去,这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情结啊?更何况跟小白兔比,鬼子并不占上风啊。  再有国民党不是号称民国正朔吗?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公开跑到鬼子那里去求安慰,也不怕寒颤。常凯申和小蒋若是地下有知,恐怕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吧。  哪位高人给科普一下这个。  -----------------------------  @万里他乡  12:56:46  台湾被日本殖民了50年,给台湾留下了一些基础设施和大量日据时期的顺民,或者说“皇民”。如果你去湾湾的深绿论坛上看看,以IDF教主为代表的大批脑残整天捧日本的臭脚,像烂掉的F2都能吹得比歼20强。马娘娘为了选票,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这个是为了拉一些深绿的票,洗掉自己身上被人泼的红漆。  -----------------------------  再怎么说礼义廉耻还是要的吧,这么舔臭脚,尤其跟整个民族有血仇的鬼子的臭脚,再怎么地自己心理这关过得去吗?    况且国民党不是一直以正面战场抗日功劳甚大自居,就算是为了遮红漆,这手也太下作了吧,让人觉得非正人君子所为。难道现在WW连国民党都自甘下贱到这种地步,而且丝毫不觉得自己精分。
      刚看了两页, 没法看了,CD这个狗血网楼主现在还上?呵呵,那美言,网天可要哭死了!!!      
      惊雷嚎啕大哭,龙之声捶胸大哭    
  如果将巨大的人工岛定在岛礁之上,岛礁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巨大的岛了,再来划什么专属经济区,海岸线,国家版图,那整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极岛,甚至可以和美国本土纽约接壤了,美国的海洋战略还有什么意义?中国陆军牛,海空军弱,和接壤的美国打,能嬴不?哈
  造海洋人工岛,资源有限,难达到目标,造飘浮的人造岛总行,最面上铺巨大巨厚钢板,中间小格密封充不易燃易爆的比空气轻得多的气体充成千上万个小格,想升高就再充小格,想下降就逐渐压缩部分小格的气体,多层防弹,炸不烂,永不坠落。要什么飞机?直接带上千万士兵武器弹药上
  如果用核弹炸上述的海洋人工岛,空中,太空飘浮的人造岛,也很容易炸毁,所以依靠固定目标进攻,而且是巨大的目标是送死,还是打变形金刚大战得了,就是用机器人或人控制的高科技机器打仗。中国几时造太空堡垒,多造一些,中国人多,怕装不下。打星际大战?到时核弹可以对扔…
  @MISS也疲惫  22:21:26    MDC论坛版主签名是: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哪位大侠解释下,多谢  -----------------------------  F22 T50 F35 台风
SU27系列 F15系列 F18 F16  
  国庆节闲得实在蛋疼,填个坑吧... ...    既然是装备贴,咋能少了万年8爷和歼10呢?先说说8爷吧    还是那句话,我不是指标党,具体指标我懒得去写了,反正大致就那样, 不会有大错,具体数据烦请百度娘    歼8的故事,要从米格21-F13开始... ...    1961年,TG从苏修那里引进了米格21这款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顺带着还有飞机,发动机和AA-2红外空空导弹的全套生产图纸和资料,TG有一次开始了山寨大进军,当然,如果当时TG知道最终这次山寨行军花了多少年的话,估计会把航空口所有人拉出去排排站集体枪毙。注:TG引进的米格21是F13型,也就是最早期的白天型,没有装备雷达,也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就在仿制米格21的歼7还没有上天的时候,心比天高的TG就已经开始考虑歼7的后续改进机型了,1964年,航空院开会研究这个问题,会议上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双发,一个单发,双发方案使用两台歼7用涡喷7甲发动机;单发方案使用计划研制的85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即涡扇6);考虑到新涡扇发动机研制才刚刚开始,风险过大,所以双发涡喷7方案成为主要方案,被命名为歼8,而那个单发方案,就是后来的歼9,而歼9的发展历程之曲折,令人唏嘘不已,再说跑题,恕不细表    说个题外话,当时在研究双发大改歼7方案时,还是601气动组组长的宋文骢提出了两侧进气的方案,无独有偶,航空口元勋之一徐舜寿也提出了相似观点,认为未来飞机设计两侧进气,空出机头位置安装大口径雷达,将是必然趋势。当然,徐舜寿在1959年就已经被打倒了,落草凤凰不如鸡,他说话自然没人听,而另一位大拿黄志千和航空研究院唐延杰院长考虑到大跃进的惨痛教训,最终拍板,使用了保守的机头进气方案,而讽刺的是,甚至在平头歼8还未定型(1980年定型)的时候,空军在1979年就提出要改两侧进气的歼8Ⅱ,歼8还没出生就落伍,整整16年,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    歼8是双发放大版歼7,处于低风险考虑(估计是被大跃进搞怕了),也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最终完全照抄了米格21的气动,各个机体部件也是等比例放大,丝毫不考虑到机身放大造成的气动和机构的必然变化,乃至试飞后问题层出不穷,而航空史经验表明,大飞机改小容易,小飞机要改大,名堂就要多得多了    但总体而言,歼8的进度非常顺利,1965年9月研制工作全面铺开,到第二年年底就发图开始试制样机,样机在1968年7月出厂,1969年7月首飞,这个进度,应该说非常好,这也得益于这些年的不折腾    当然,不折腾到此为止,随着文革的深入,航空口开始了悲催的时代    具体的一堆烂事已经多说无益了,我只讲一件事,在1969年首飞的时候,前空军副司令员曹怀里到沈飞观看,结果沈飞某位革命领导拍桌子指着曹怀里大骂,“你曹怀里支持歼8首飞,就是反革命!”呵呵,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说,某些至今还在为毛太祖文革叫好的革命小将,要跟原教旨JY一样,被扔进垃圾桶,然后再跺跺平    之后就无甚可说了,反正革命的热情很高涨,干实事的基本没有,先天不足的歼8问题一大堆    最后拖到了1980年,歼8终于定型了  
  此时的歼8,是什么样子的呢?双发放大版歼7,就是个大号歼7,此时的歼8,叫做歼8白,也就是白天型,和歼7/Ⅰ一样,8白没有雷达,也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咱们还得继续改    由于计划配套的204雷达立项本来就晚,而且一直研究不顺,赶不上进度,所以只得先以歼8白服役,到1982年,204雷达和配套电子设备终于可以装机试飞了,到1985年7月,歼8全天候型批准定型,开始装备部队,命名为歼8A或者歼8Ⅰ。注:204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35公里,不具备超视距拦射能力    歼8白和歼8Ⅰ,属于第一代歼8系列,气动上忠实照搬米格21-F13,是双发放大版歼7,飞行性能大同小异,但航程要比歼7大得多。这两型战机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装备部队,是当时中国空军最为”先进“的战机,如果没记错,美军当时已经开始四代机竞标了... ....    这两型飞机产量不大,包括后期改进的歼8E和歼侦8,四型加起来也大致在100架左右,歼8白到1987年停产,共生产不到40架。这些歼8早期型在空军一直进行训练和试验,所以尽管型号繁多,但一直没有成建制形成战斗力,成建制形成战斗力的,已经是歼8Ⅱ了    所以说,”歼8系列虽然落后,但却是空军顶梁柱的说法“,是不客观的,事实上,歼8系列从来就没有成为国顶梁柱,真正在90年代之前的顶梁柱,是歼6和歼7,歼8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    在1979年,中国通过秘密渠道用歼6从埃及换了一架米格23MF(出口缩水版)和P29涡喷发动机,空军对米格23的后可变掠翼,大口径雷达,中距拦射能力和大推力涡喷发动机口水不已,于是顿时瞧不上平头的歼8了,就要求歼8参照米格23做两侧进气和中距拦射的改进,这个改进就是后来的歼8Ⅱ,此时是1979年,歼8白当时还没定型.... ....(话说当时的空军,的确很有几分现在阿三空军的神韵~)    说点题外话,这个米格23,对中国空军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看看往下几个例子,就知道这架米格23对空军装备发展影响之深远了:1,大口径雷达和中距拦射能力让空军大开眼界,由此歼8和其他机型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2,可变后掠翼技术被空军看中,直接诞生了强6方案,虽然强6后来下马,但空军直到引进苏27之前,一直对可变后掠翼技术情有独钟;3,米格23那个大推力涡喷发动机,居然做到了12.5吨的推力,跟AL31F一样!而P29涡喷的仿制项目就是涡喷15,而涡喷15,则是后来三代机竞标中的首选动力,也就是说,歼10,最早计划配用的动力,就是P29的仿制品——涡喷15;4,当1990年空军组织考察苏联战机,空军连米格31都不去看,首先看的就是米格23,当时米格23是在购买计划之中的,当然后来选了苏27,是后话了    就这样,歼8Ⅱ的改进就这样提上了日程,歼8Ⅱ主要就是融合了米格23的两侧进气设计,要求空出机头安装大口径机载雷达,配套中距拦射弹,形成像米格23那样的视距外拦射能力。拥有视距外拦射能力,是歼8Ⅱ改进的核心    歼8Ⅱ项目进行的基本顺利,在1984年首飞,1988年底批准定型,但是,歼8Ⅱ依然没有达到设计之初的要求,没有拥有视距外拦射能力,原因就是倒霉的雷达和导弹  
  与歼8Ⅱ配套的208雷达,于1980年下达研制命令,是在204雷达基础上改进,增加探测距离,提高可靠性的产物,但是208雷达堪称杯具中杯具,在试飞定型中一直存在掉目标、无法稳定截获的问题,问题一直到1988年勉强解决,和歼8Ⅱ一起定型,但是此款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只有45公里,事实上不具备中距弹发射能力,也就是说,此时的歼8Ⅱ,依然是个大号歼7    后来,经过改进,02批次的歼8Ⅱ正式装备部队,称为歼8B,而此时,已经接近90年代了,离苏27的引进,也没有几年了    除了208雷达,607所也为歼8Ⅱ研制了JL-8(歼雷-8)型雷达,但问题依旧,之后空军把希望寄托在美帝身上,但和平典范计划狠狠地被美帝打脸,被迫返过头再改进JL-8,就是JL-8甲,虽然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70公里,但依然不具备发射中距弹的能力,这个问题,直到进入21世纪才告解决,空军1980年就提出的要求,知道2000年才得到实现,那是的中国航空,用茶几两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和雷达一样杯具的是导弹,自打跟歼9一起完蛋的霹雳4之后,从红旗61改进而来的霹雳10(老霹雳10)也告枪毙,中国逮了个空子从意大利买了几十枚”阿派斯特“(就是AIM-7麻雀的意大利山寨版),才算第一次有了中距导弹,在1995年,阿派斯特导弹第一次由试训中心用改进的歼8B试射成功,中国空军第一次拥有了自主的”超视距空战能力“(苏27是买来的,不算),1995年啊... ...童子们... ...由于导弹是花钱买的,所以依然不靠谱,等到仿制阿派斯特的霹雳11定型,已经是2001年了,配合上文2000年搞定的JL-8雷达,我们人民空军,才真正拥有了可靠的超视距拦射能力,整整20年过去了... ...惨啊~~惨绝人寰~~~    回头说歼8Ⅱ,由于雷达和导弹的问题,歼8Ⅱ一直处于有枪无弹的状态,虽说理论上拥有中距拦射能力,但这种能力没有雷达和导弹,一直只是说说而已,在历次空中模拟对抗中,大号歼7和歼7相比并没有体现出太大的区别,虽然歼8Ⅱ拥有差动平尾,45%的提高了歼8那个惨不忍睹的滚转率,而且拥有15度角离轴发射PL8的能力,但此时的歼8Ⅱ没有中距拦射能力,依然要跟歼7打格斗,但是随着歼7E这个格斗小王子和试训中心蓝军分队这个剔骨刀的出现,歼8Ⅱ开始被歼7E狂虐,歼8Ⅱ虽然在推重比,爬升率和加速性能上占优,能够先于歼7E抢位,占领攻击位置,但歼7E轻小灵活,敏捷机动,很容易甩掉歼8Ⅱ的锁定,外加上试训中心在战术上和人员素质上占优,歼8Ⅱ被打得惨不忍睹,于是人送外号”空中和平鸽“,以示鼓励    话说,在1989巴黎航展,歼8Ⅱ第一次走出国门,然后,西方童子们”被“被震惊了,中国居然有了一款尖头飞机!哇塞~~太牛了,然后国人自豪了,人称空中美男子,童子们要理解啊~~当时的美男子飞蔡国庆同志莫属,所以歼8Ⅱ也被称为空中蔡国庆,至于中用不中用嘛~~谁用谁知道,这你得问蔡国庆童子的老婆去    随着歼8Ⅱ的”成功“,总师顾诵芬也荣膺院士之衔,然后,歼8开始了被大家口诛笔伐的慢慢从A到Z的改进之路  
  当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要负责任的表示,歼8没有从A改到Z,只改到了H... ...真的,不信你们看    歼8白:上文说了,不重复  歼8A(歼8Ⅰ):上文说了,不重复  歼侦8:上文说了,不重复  歼8E:歼8A和歼8白的改进,更换了航电  歼8B:不重复,也叫歼8Ⅱ  歼8C:歼B的改进,更换了航电  歼8D:加油型  歼8DH:加油型的海军型  歼8F:最近改进型,后文详说  歼8DF:歼8DH的改进版  歼侦8F:歼8F基础上改进的侦察型  歼8H:歼8D基础上现代化改进的海军型  歼8G:歼8B专门发射JY93反辐射弹的改进型,是我们的”野鼬鼠“  歼8BM:歼8B基础上改进毛子航电,拿来骗钱的玩意儿,当然连小巴都没上当,也甭指望金二胖童子上当了  歼8ACT:歼8平台的改进型,验证模拟飞控  歼8B ACT:歼8B为平台的改进型,验证三轴四余度主动数字飞控,加鸭翼  歼8Ⅲ:传说中的终极歼8,是和平典范被美帝打脸后的争气机,当然,没成功,原型机第一次试飞就坠毁,差点把徐勇凌摔死... ...    好了,以上就是全部歼8家族,哦,不,是我所知道的全部家族... ...看看,其实也不是很多的嘛~当然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贴个图给大家看看,参照上面的文字,大家对歼8家族,相信会有个大致了解        其中值得一说的,还有歼8D,这个东西是空军第一款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机,也算是个里程碑吧,所以,这个里程碑的总师杨凤田同志,也拿了个工程院院士... ...整个歼8系列,连带子系统,一共出了七个院士... ...占航空口院士总数的一半儿,嘿嘿~~    歼8D,其实并不适合做受油机,歼8D性能突出高空高速,低速操作性能非常不好,这也是为什么选择轰6改装加油机的原因,轰6自身速度也比较快,能够匹配歼8D,事实上,空中加油项目,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是一个很少练的高风险科目。而增加受油管后,歼8D在飞行速度超过1.8马赫时,受油管会引起激波,座舱内噪声会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而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不要飞过1.8马赫就行了... ....所以歼8D和歼8F的实际最高冲刺速度,不超过1.8马赫,当然换句话说,在有外挂的情况下,也飞不到1.8马赫,只不过让有些”高空高速“党童子们失望了    顺道说一句,我军第一个完成空中加油试飞的飞行员叫做谢凤良,请记住这个名字,后来他任空9师师长,在刚换装歼10的时候,大家都不敢飞特技科目,师长就带头飞,结果发生飞行错觉,飞机倒扣坠地,壮烈牺牲。请记住谢凤良这个名字!    
  好了,从歼8B到歼8D,可以认为是歼8系列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改变机头进气,变成两侧进气的阶段,而下一个阶段,则是更换更先进航电,号称”脱胎换骨“的阶段    首先,就不能不说歼8H系列和歼8F这两个怪胎,虽说都是现代化航电改进版,但两个版本一个海军一个空军,居然完全不通用,歼8DH、歼8DF和歼8H这三个型号都在歼8D的基础上换航电雷达改进,但没有改进1553总线,跟空军的歼8F完全不通用,歼8F是从失败的歼8Ⅲ项目上脱胎来的,使用了1553总线。。。当时装备立项和项目管理之混乱,可想而知    其实,主要要说说歼8F,从这个项目上,可以看出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    为什么还要改进歼8呢?这是有客观原因的,歼8F的立项时间,是在90年代后期,这时候空军的主力,是引进的苏27,而那时候歼10还在试飞,空军战斗力依然有空缺,尤其是视距外空战能力,有很大不足,而苏27系列数量总归有限,而歼10又是问题一大堆,入役遥遥无期,所以,利用当时取得突破的雷达航电技术,改造现有二代机,空军超视距空战能力得到加强,是很合理的思路    但问题,也就出在思路上,当时空军对现代空战怎么打,认识还很幼稚,对电子战,体系战的概念不明了,片面的一厢情愿的寄托于”高空高速“上。而某厂所当时有人也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忽悠,宣扬所谓”气动2倍,航电4倍,武器8倍“的神论,认为就算是落后平台,但只要换装了先进航电和武器,就能让战斗力翻番,由此忽悠空军上当,继续改进歼8,继续出成果,继续出院士    在当时,歼8F的战术设想是,高空进入,利用地面引导进入站位,利用雷达发现对方,然后加速俯冲,发射中距弹攻击对方,攻击完成后立即调头加速脱离,所以”掠袭“是也~~歼8F为此做过模拟,对手是小巴的F16,模拟结果证明,歼8F利用高空高速的掠袭战术能够完全压制住F16,于是皆大欢喜,都说这个战法很好用,当然,只在梦里好用。之后,试训中心的歼7E毫不留情的用实战演习告诉大家,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为什么呢?    首先,看不清:大家都知道,雷达上视距离,要比下视距离大,因为下视需要面临地面杂波的干扰,效果并不好,以色列空军当年就是利用苏制战机下视能力杯具的缺点,被雷达锁定后立即下降高度贴地飞行,把自己隐藏在地面杂波中,效果非常好,基本都能够摆脱追踪,这个战术,用在对付歼8F上,同样适用。而歼8F高高在上,蓝天白云做背景,想不被发现都难,既然无法做到先敌发现,又如何从容攻击对方呢?什么?地面引导?大哥,,,论家也是有预警机的啦~~    第二,打不上:空战,是否想想象中的那样,雷达一锁定,发射导弹就行?不是,空战是系统对抗,是平台综合性能的对抗,机动性,电子干扰能力,被动预警能力,都是必要因素,歼8F即使能够锁定对方,但对方必然使用切向机动,滚筒机动,配以电子干扰手段进行对抗,而歼8F由于平台整体落后,往往会被有效干扰,难以构成发射条件。而歼8F航电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发射导弹所需反应时间长,更加雪上加霜    第三,跑不掉:中距空空导弹,是不是不需要制导?当然不是,即使是如霹雳12这样的主动中距弹,也不是打了就能调头跑的,以相似规格的R77为例,其导弹自引导头作用距离只有25公里,也就是说,载机必须把导弹引导到离敌机25公里的地方,导弹引导头自己锁定目标后,才能调头跑路。幻想中的歼8F打了就能跑的情况根本就是外行人的意淫,都到25公里了,还能跑得掉么?  
  这就是所谓歼8F高空高速战术的实质,漏洞百出,这些问题,恰恰暴露了当时空军建设中的问题,不贴近实战,闭门造车,凡事想当然,在当时的空军意识中,中距空战就是双方对头接近,高度方位互知,雷达一直开机,无障碍无干扰搜索目标,然后就是比谁的雷达发现距离远,谁的导弹射程大,对空战的认识就是如此的肤浅    而随后几年,随着训练和演戏的贴近实战,空军渐渐意识到,现代空战是体系间的对抗,也是平台综合性能的对抗,双方可能不知道对方位置,雷达也不可能随时开机,也不会单纯的迎头接近,可能采用侧击战术、斜角进入甚至咬屁股,而中距空战会有机动占位,电子干扰,近距空战也不可避免。。。由此,空军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所谓”老旧机型通过更换雷达航电就能够对抗三代机“的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忽悠就此结束    歼8F并没有装备太多,随着歼10和歼11的大批量装备迅速沦为鸡肋,总共生产不到60架,除了空1师的一个整编团外,其他歼8F都是和歼8B系列其他型号混编    目前,歼8F主要执行国土巡航的任务,处于二线地位,战时负责对巡航导弹,无人机等目标进行拦截,配合三代机夺取制空权,歼8F不会是空战主力,更不会是所谓高空高速的杀手锏    歼8系列,是避不开的话题,歼8是我们航空业数十年来的写照,其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    歼8从1965年开始研制,知道1980年才定型,而且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全天候型的定型已经是1985年了,甚至歼8连建国35周年阅兵都因为技术原因未能参加。而歼8真正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已经是21世纪了,歼8系列的步伐,总要晚上时代一步,永远在改进,永远在落后的命运,也是对中国航空业落后的无情控诉    航空和航天,两个极端的例子,同样是一穷二白,同样依靠海归起家,然后发展到现在,航天可以排上世界三甲好,号称二锅头,而航空,则是数十年惨不忍睹的落后,知道改革开放后方才有起色。    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我们的航空,我们的空军在改革开放前有多么的落后,只举两个例子:在1982年,成飞由屠基达院士带队和英国马可尼公司谈判,引进电子设备改进歼7ⅡM,当时中方作为购买方,要提交给马可尼公司详细技术要求,然后,屠基达等一干技术人员根本写不出,为什么?因为根本不懂,最初提交的要求仅仅只有10张纸,而最终达成协议后的技术细则,则多达百页之多。对初屠基达连平显是什么都不知道... ...    在1979年南疆保卫战中,中国空军为应付越南的空军威胁,从北疆调过来几十架歼7,就这几十架歼7,已经是空军的唯一家底了,事实上直到80年代中期,全天候的歼6丙依然是”先进战机“,歼7数量仅仅数十架而已... ...歼7真正的改进,实在改革开放之后,而真正谈得上吃透米格21,则是90年代,歼7E的诞生,可以说,直到90年代,我们才真正掌握了二代机米格21的技术,而在同时期,YF22已经首飞了,整整两代的差距  
  航空之所以如此,并非所谓国家投入不够,或者基础差,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则是航空口历年来不断的瞎折腾,同样是海归派,钱学森等一批航空口海归一直未受政治运动的波及,始终该干什么干什么,而反观航空口,徐舜寿,陆孝彭等海归领军人物无一例外的被打倒,排挤,徐舜寿发配西飞搞运输机,而陆孝彭发配到洪都,一生郁郁不得志。航空口的领导人,事事政治挂帅,外行领导内行,先是留苏派得势,大力排挤徐舜寿这些欧美派,言必称苏联,一些最简单的比如改两侧进气的道理,都讲不通,苏联人永远正确,丝毫不顾苏联航空业本身就落后于欧美的事实。之后留苏派也被打倒,剩下的都是连留苏派都不如的本土派,这帮人干事不行闹事一流,动不动就扣政治帽子,不顾科学规律乱搞一气,文革时期更是登峰造极,沈飞,成飞都是斗成一锅粥,连正常的生产秩序都无法保证,新机开发更是无从谈起    而个别领导人,不是出于科学规律领导行业发展,而是出于一己私利,捞政治资本,所以才会出现东风109这般闹剧,斗来斗去,革命没成功,型号也没成功    外加空军当时也是个脑残,对指标反复无常,动不动就是根本无法达到的指标,歼9就是典型的例子,歼9前后3次更改设计指标,最高的是双26,结果4次上马5次下马,折腾来折腾去什么都没有。吴法宪更是脑残中的极品,这个论业务不知所谓论政治头头是道的空军司令居然带头喊”歼6万岁“,一门心思跟着林总又红又专,后来林总被打倒,空军作为反革命集团的重灾区被狠狠地清洗了一遍,结果就是空军直到21世纪还没缓过劲来    这样里外一通砸,航空在不杯具,就没天理了    文革遗留下来的官僚主义,学术霸权一直遗毒至今,搞型号不论创新,只追求现有平台的小打小闹,风险小,收益大,弄个型号,就有经费,然后评个院士,不亦乐乎,不然你以为数十年如一日的搞歼8是图个什么?    技术官僚和学术霸权的直接后果就是压制创新,有好的思路形不成成果,只能靠军队照顾,靠国家给项目,靠山寨人家的成果度日,歼11依然是个极好的例子,自从10号机竞标失败以后,国家为了照顾沈飞,把国产化苏27的任务给了沈飞,结果一跳进去才发现这是个大坑,结果折腾了十几年才勉强过关,时间全浪费了。引进吃透一款国外战机,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米格21从61年引进到7E的诞生,花了整整30年,而比米格21复杂的多得多的苏27,沈飞花了十几年,一点也不冤枉    随着歼侦8F订单的完成,歼8系列的生产将永远停止,不要幻想所谓歼8Z了,也不要幻想所谓战争一开重新生产歼8了,歼8的时代已经结束,那个尴尬而无奈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远存在的,歼8,也许是个永远也检讨不完的教训  
  好了,填坑完毕    要喷的童子们赶快~~~
  不管怎么说 空中蔡国庆给我的印象还是良好的  记得1990年买的第一套军事书(1988年出版的)  封面就是那个 可以带6个导弹阿 太让人激动了  比国产轻型超音速战斗机歼6 好看太多了  那时候感觉上能和阵风一笔了    
  大家能否从战略角度考虑一下战争,必竞一旦开战,敌国不会给你时间制造完善航母,制造完善先进的战斗机,就从现在这个时点或接近现在这个时点,如果美国与其盟国封锁航道,中国军人总不能坐以待毙?用什么好的战略战术化解危机?直接大规模侵入阿拉斯加打游击战,行不?哈……
  @springfield-03 16:08:37    好了,填坑完毕  要喷的童子们赶快~~~  -----------------------------  看得裤衩惨白……那么J20的出现是不是意味着航空已经走向正道啊
  j-8系列的是是非非本来就是网上争论很大的事情,真真开喷J8的恰恰是台湾的军事媒体。既然不说数据,说几点:  1:我军的研制方针一直是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小步快跑。在仿制的j-7没上天只是预研j8,并不是心比天高,而是正常的研制策略。有时 ,想想丝带后面是啥,也是蛮让人激动的事。  2:与独立设计的J8同时成长的是中国的风洞群,飞机与风洞的关系想必你也知道,从来没有一种飞机的气动外形能通过简单放大取得。放大版j7说很可笑,说没脱离苏系风格更严谨一点。  3:文中发配洪都的陆孝彭在洪都搞出了Q5,中国的主力强击机,改型还有投掷核弹型 。Q5经历坎坷,但是毕竟还出来了,可以说是中国出口最多战机,作为强击机的Q5改进型,在演习中甚至击落过法国的幻影5。陆也一直工作在中国航空的第一线。何来郁郁而死之说?  4:J8是中国战斗机开始自行设计的第一步,当时的目标是双倍音速 ,20000米升限的高空高速截击机,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很落后。但在当时全面落后的工业基础极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能完成这样一架飞机,我觉得航空设计者们有功无过。  5 顺便说一点,至今,改进后新型的J8依然战斗在空军系列里面,在j10j11以数百架装备的情形下,J8依然有他的立足之地,这说明性能上必有过人之处。  顺便说点文中小错,R77中距发射后需要制导不假 ,但是导弹自锁时,两机距离不会是25公里,制导并不是与导弹伴飞。  你的文章,质疑就是喷。俺最不喜欢的就是嘴仗,但实在是看不下去。
  既然是喷,今天有空,就说说滩头决战吧。  滩头决战,也不算是新鲜东西了,古宁头之役,台湾的装甲力量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今天,TG步兵的反坦克能力已经不比以前了,更不用说在空中优势下坦克的机动问题。  料敌从宽没错,但是看看今天台湾的装甲力量如何:台湾现主力装备是M60A3 460辆,M48H 450辆,M48A3 300辆左右,M60A3是美国80年代退役装备,本来是打算做海中礁石的,被台湾买来做最新主力装备,就这,还是约旦挑过后的剩货。M48H是台湾和美国合作开发的,817公告限制美国向台湾提供当时超过台湾现役M48a3更先进的装甲力量,所以就走了曲线,用的是M60的底盘,M48的炮塔,M48是美军50年代后期的装备。另外,台湾还有M3等轻型坦克,那就要说到二战去了。  当然,这些坦克都有改进,装上了当时比较现代化的观瞄设备,但是,就这些最年轻30多的老古董,战时,能开动多少都值得怀疑。  我去找几张图,看看机动防御滩头决战是怎么回事。
  j10j11以数百架装备的情形下,J8依然有他的立足之地,这说明性能上必有过人之处。  ---------  话说我们空军从当年3000多架战斗机 下降到现在估计1500架左右  如果把三代机以外的全淘汰 那就只剩下5 600了 自然不够用咯  所以总要一点七爷八爷来充充数的  
    无敌的机动防御,滩头决胜
  @greatoqq  20:42:32    j10j11以数百架装备的情形下,J8依然有他的立足之地,这说明性能上必有过人之处。    ---------    话说我们空军从当年3000多架战斗机 下降到现在估计1500架左右    如果把三代机以外的全淘汰 那就只剩下5 600了 自然不够用咯    所以总要一点七爷八爷来充充数的......  -----------------------------  八爷没停产,J8EF定位是高空高速截击机
    这就没了?再没有不发了
    @万里他乡 回复日期: 12:53:38       @遮荫蔽日  17:08:07    LZ,可否科普一下中子弹?我只知道这玩意是小型化(似乎榴弹炮都可以发射),中子对人畜瞬间杀伤,污染小,失效快,作为攻坚利器似乎比云爆弹实际得多。    -----------------------------    中子弹就是增强核武器产生的快中子。所谓的小型化指的是当量小而不是体积小,一般就是数千吨TNT当量,所以对于硬件设施的破坏程度低,而且后续核污染也少。而快中子对于生物的杀伤性很强,所以算是以杀伤人员为主的武器。这个算是第三代核武器,以突出某一方面的特性为特征。中子弹的防护和一般核武器差不多,含铅的隔板或者若干米厚的土层都可以有效防御。这个东西毕竟是核武器,比云爆弹要付出的政治和道德代价更大。我国宣称拥有。  ============================================================  貌似很多人以为把核武器做到炮弹大小就是核武小型化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但是核武小型化的具体标准到底是什么,目前网络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普遍认为TB的核武小型化技术走在俄毛前面,还请LZ科普一下。    另外,TB声称拥有中子弹也是被逼的,美帝考克斯报告污蔑TB窃取其技术,TB被逼无奈说其实我早就有了,用得着偷你的嘛....我记得九十年代末期新闻联播里天天说这事....      
  @greatoqq  20:42:32    j10j11以数百架装备的情形下,J8依然有他的立足之地,这说明性能上必有过人之处。  ---------  话说我们空军从当年3000多架战斗机 下降到现在估计1500架左右  如果把三代机以外的全淘汰 那就只剩下5 600了 自然不够用咯  所以总要一点七爷八爷来充充数的  -----------------------------    啥时候有3000多架战斗机?一个师才80来架,上哪翻出来40个空军战斗机师?全部战机加起来还差不多    空军战斗机,不是多,而是一直不够用,落后的时代歼击机数量也不够,现在歼6裁光光,数量更少了,作战部队不能再裁了,要裁也得裁机关的那群大爷    歼7歼8还是要拿来充数的,至少要保证编制,不然军队飞行员没飞机飞,就全去民航了
  @springfield-03 16:08:37  好了,填坑完毕  要喷的童子们赶快~~~  -----------------------------  @seasong347  20:02:27  看得裤衩惨白……那么J20的出现是不是意味着航空已经走向正道啊  -----------------------------    还是那句话,进步非常大,但依然有很大差距    歼20是空军装备研制体制的一次大胆改革,改好了功德无量,当然也得罪很多人,能不能走下去,还要观察
  佳人继续说滩头决战啊
  @佳人兮洁齐  20:15:48    j-8系列的是是非非本来就是网上争论很大的事情,真真开喷J8的恰恰是台湾的军事媒体。既然不说数据,说几点:  1:我军的研制方针一直是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小步快跑。在仿制的j-7没上天只是预研j8,并不是心比天高,而是正常的研制策略。有时 ,想想丝带后面是啥,也是蛮让人激动的事。  2:与独立设计的J8同时成长的是中国的风洞群,飞机与风洞的关系想必你也知道,从来没有一种飞机的气动外形能通...........  -----------------------------    嘿嘿~~~    1,那时候还没什么“一代一代一代”的概念,根本没有研制体系,人家给什么就仿什么,歼7都没首飞就搞歼8,不是好高骛远是啥?歼7整顺了,已经是80年代咯。。。。。    2,歼8就是放大版歼7,这个还有啥疑问的?风洞群是随着601成都分所西迁一起建起来的,当时是大三线,601成都分所就是后来的611,歼8在601研制的时候北边也有风洞,只不过刚起步,后来,在西南建风洞群,是后话了。就算是歼8B也没有脱离毛子,是从米格23搞来的设计,真正摆脱苏式的现役装备,是歼10    3,陆老的才能绝不止限于强5,雄鹰302当时下马后,陆老拉上几个工人,自己扛零件,搞出来强5,多么艰难?如果陆老不被排挤到洪都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何止一个强5诞生?事实上,陆老之后的强6也限于洪都实力的羸弱而腹死胎中,歼12这个怪胎更是洪都实力不济下无奈的选择,以陆老的水平,一辈子只搞出个强5,说他郁郁不得志绝对不过分    4,我从头到尾没骂技术人员,我骂的是光搞政治不干正事的极左分子,骂的是没事瞎折腾的航空口。总说歼8是航空业水平差,只能搞成这样,不假,但咋就不再进一步,想想为啥会差成这样?不就是反复瞎折腾么?    5,歼8现在的地位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二线战机,配合歼10歼11作战,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比小7强点,小7不退完之前,8爷还会在    引导头那个是我没讲清楚,但是已经把导弹制导到25KM的距离了,也就跑不了对方的发击了,大致意思就是这样的  
  具体的一堆烂事已经多说无益了,我只讲一件事,在1969年首飞的时候,前空军副司令员曹怀里到沈飞观看,结果沈飞某位革命领导拍桌子指着曹怀里大骂,“你曹怀里支持歼8首飞,就是反革命!”呵呵,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说,某些至今还在为毛太祖文革叫好的革命小将,要跟原教旨JY一样,被扔进垃圾桶,然后再跺跺平  -----------------------------------------------------------------------  那麻烦您老把吃不完的葡萄扔进垃圾桶,然后再跺跺平先。  /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61500.shtml  作者:吃不完的葡萄 回复日期: 14:21:26   以经济学观点试析两岸文革差异兼小议(上)  写这个话题,总感到棘手。这个话题是几周前和朋友一次闲聊开始的,想把相关的话题总结下,但是总因为涉及诸多问题有所顾忌。这些问题里包含着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文化冲突、生活习俗以及宗教法律等等等等。总之,近现代中国历史都可以包含在这样的一个话题里去探讨去展开。我这人怕麻烦,也不喜欢党同伐异的争吵所以几次有写下自己观点的念头,最后都放弃了。时值国庆,小小放肆下小病一场,修养中。没来由的又想起这个话题,于是尝试用自己认为最不容易引起争议的方式来表述。不过,以往有人认为我写文字有为文革翻案的目的,绝交之。这里依旧有以往一些一贯想法的延续,如果有谁对此深恶之,可以就此打住,免得扰君视听,见谅。在题目前的一些个人随想结束前, 不由又想起标题外的另一次真实意义上的革命:法国大革命,有人说拿破仑是历史的工具,也还记得黄仁宇先生说:毛泽东是历史的工具......    
  @springfield-03 21:39:27    @佳人兮洁齐  20:15:48      j-8系列的是是非非本来就是网上争论很大的事情,真真开喷J8的恰恰是台湾的军事媒体。既然不说数据,说几点:    1:我军的研制方针一直是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小步快跑。在仿制的j-7没上天只是预研j8,并不是心比天高,而是正常的研制策略。有时 ,想想丝带后面是啥,也是蛮让人激动的事。    2:与独立设计的J8同时成长的是中国...........  -------------------------  兵器的发展,不能忘记他的研发背景,当时双2的目标,对的就是美军U2的压力,当初三个地空营全中国打埋伏,在防空压力下,提出高要求不算过分。、  西部的风洞群不能吹SF的飞机?还米格23 ,米格21有实机有图纸,你去看看枭龙设计过程,没记错的话有个泵一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面请教后才明白,这就是当时国内的水准。实机放大就成就了J8,你说一种不经过风洞试验上天的飞机出来。    J8对米格有参考,但是独立设计的,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也是当时被全面封锁下的无奈之举。    洪都鸟不拉屎,陆老为啥去的南昌?强5经历坎坷,我早说了,但是,它出现后就一直是我军的唯一强击机,陆老后续还是战斗在航空事业,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极左路线当然要骂 ,这是唯一相同的。不但极左,官僚路线都该骂 ,但是,中国航空人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这,无论如何不该抹杀的。  J8最新型相对J10J11总体性能当然落后了,但是他目前还在生产,这就说明,即使今天,他在某些方面,还有一战的能力。  
  弱弱的问一句 沈飞真的那么水吗?  丝带应该也有沈飞的功劳吧  求各位大侠解答
  少见的技术贴啊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SF成了目标,刚出现的J8和现在的新型J8根本天差地远,完全不一样的当初,当时军工的状况决定了他的技术性能,但他是中国第一次自行设计的战斗机,这是抹杀不了的。  其实,不断改进的J8也说明了他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飞机,即使和平典范,我们能拿出来的也是J8。  也许,SF很快就能堵上人们的嘴。我心中,一直希望SF,CF双雄并起。撑起中国的天空。  
  @佳人兮洁齐  22:28:50    @springfield-03 21:39:27  @佳人兮洁齐  20:15:48  兵器的发展,不能忘记他的研发背景,当时双2的目标,对的就是美军U2的压力,当初三个地空营全中国打埋伏,在防空压力下,提出高要求不算过分。、    西部的风洞群不能吹SF的飞机?还米格23 ,米格21有实机有图纸,你去看看枭龙设计过程,没记错的话有个泵一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面请教后才明白,这就是当时国内的水准。实机放大就成就了J8,你说一种不经过风洞试验上天的飞机出来。        J8对米格有参考,但是独立设计的,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也是当时被全面封锁下的无奈之举。        洪都鸟不拉屎,陆老为啥去的南昌?强5经历坎坷,我早说了,但是,它出现后就一直是我军的唯一强击机,陆老后续还是战斗在航空事业,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极左路线当然要骂 ,这是唯一相同的。不但极左,官僚路线都该骂 ,但是,中国航空人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这,无论如何不该抹杀的。    J8最新型相对J10J11总体性能当然落后了,但是他目前还在生产,这就说明,即使今天,他在某些方面,还有一战的能力。  -----------------------------  歼8已经停产了,歼侦8F这个坑爹货订单完成就停产了    65年立项针对U2,后来在针对逆火,再后来针对米格23,再后来针对F16,永远在针对,永远说说而已    歼8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是技术人员的原因?不是,是体制,是历年的瞎折腾,不吸取这个教训,只知道说什么“功劳不该被抹杀”的官话,那就永远原地踏步了  
  哦,还有悲催的导引,什么叫导弹已经导引到25公里了,就跑不了对方攻击。    说说看,导引是咋回事?
  歼8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是技术人员的原因?不是,是体制,是历年的瞎折腾,不吸取这个教训,只知道说什么“功劳不该被抹杀”的官话,那就永远原地踏步了  ---------------------------------------  春田同学的怨气颇重啊,体制什么的要改起来比较难吧,就算身居高位也不是说改就改的。体制暂时无法改变的话,恐怕也只有先在体制内把活儿干好,然后再论其他吧。
  扯 ,什么都到体制上去,实力决定一切。  中国军工跟中国社会一样,走过弯路,甚至倒退过,十年,悲剧的岂止是军工,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一直在进步,这是广大科技人员顶着压力,抛家舍子的努力。  J8是J7的放大版就是网上最大的谎言之一。  J8要面对逆火,40火要对阵特62,驱逐舰要跟明斯克过招,这就是中国的以前。  现在我们有什么,将来又会有什么,早20年,小小的台湾海峡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如何。  现在有J20,有99改 ,航母也不久将远航,这里面,就有一代代军工人薪火相传的不屈不挠精神。  早30年,卖导弹不如卖茶叶蛋,军工人一样在努力,国家有时候对不起他们,他们,对得起国人。
  @佳人兮洁齐  22:57:17    哦,还有悲催的导引,什么叫导弹已经导引到25公里了,就跑不了对方攻击。  说说看,导引是咋回事?  -----------------------------    哦,那仔细说说吧    首先以R77主动弹为例,载机完成雷达锁定后,发射导弹,然后导弹奔目标飞去,此时导弹自己的引导头还没开机工作,需要战机雷达给它刷新数据,当然不需要像半主动弹那样一直保持有效照射,而只需要每0.5秒用雷达旁瓣刷新一次目标数据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这个刷新数据,导弹调整姿态,保持对目标的跟踪,等到了25KM以内的距离,自引导头再开机工作,捕捉目标,然后攻击,等导弹自己的引导头锁定了目标之后,载机就可以干别的事情了    这个25KM是对一般战斗机的截获距离,对大型飞机的锁定距离要大一些,但对无人机,巡航导弹,隐身机这些个目标就小得多,有些贴地飞行的小巡航导弹依然要载机全程制导    虽然只需要用旁瓣隔段时间刷新就行,理论上提高了载机的生存力和多目标攻击能力,但实际操作中,远远不是打了就能掉头跑的,就是8F用霹雳12,照样要把导弹送到自引导头开机的距离上,这样一来,对方必然能够发现8F,然后反击,除了是打歼7这种连雷达都没有二代机,不然“打了就跑”压根就是空想
  又扯,R77射程80公里,导引头锁定距离20公里,算60公里发射,J8侧飞引导,谁家的飞机不带中距弹可以打到他?
  我一个外行,觉得飞机要比火箭难搞多了吧,是否?
  说过导弹系列了吗?我想看看说的是不是正确的。
  现役J7没雷达,你果然厉害。    哈,刚才留意下你ID ,看你的ID该对山寨很是佩服的啊,毛瑟1908该跟你本家吧。
  @佳人兮洁齐  23:23:52    又扯,R77射程80公里,导引头锁定距离20公里,算60公里发射,J8侧飞引导,谁家的飞机不带中距弹可以打到他?  -----------------------------    侧飞引导?战斗机雷达探测范围一般在前120度范围,你咋个侧飞引导?    你当对面是傻子啊?你雷达一锁定人家就知道了,立马会用切向机动,滚桶机动,急剧爬升等动作配合电子干扰甩掉你的导弹,这时候你不跟着目标机动,还咋命中?人家在甩导弹,你还侧飞?导弹飞哪去了你都不知道....
  @佳人兮洁齐  23:27:47    现役J7没雷达,你果然厉害。  哈,刚才留意下你ID ,看你的ID该对山寨很是佩服的啊,毛瑟1908该跟你本家吧。  -----------------------------    额。。。在空军服役的J7,除了少量MG和7Ⅲ,数量最多的歼7Ⅱ歼7H,歼7E,都是没有火控雷达的,只有雷达测距仪,这些歼7只能在地面引导下作战,也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120度不能侧飞?麻烦再想想
  @佳人兮洁齐  23:36:52    120度不能侧飞?麻烦再想想  -----------------------------    你咋个侧飞法?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啊
  -----------------------------        现在也在改,但肯定不能不改,一到说体制问题的时候,一到说要改革的时候,就有人摆历史贡献,提为国奉献,证明现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好像以前为国奉献了,就不存在体制问题了一样,真是很奇怪的思维   ---------------------------  这话我也同意,是不能因为以前的贡献就忽视现在的问题,毕竟当前和以后才是重要的。    不过现在的航天口发展的就很好啊,26岁的总设计师,团队平均年龄30出头,太让人吃惊了。航空口的看到了不会觉得惭愧吗?
  @springfield-03 23:28:50    @佳人兮洁齐  23:23:52      又扯,R77射程80公里,导引头锁定距离20公里,算60公里发射,J8侧飞引导,谁家的飞机不带中距弹可以打到他?    -----------------------------        侧飞引导?战斗机雷达探测范围一般在前120度范围,你咋个侧飞引导?......  -----------------------------  哈,你厉害,我现在只好奇的是你这剧烈机动飞机带什么蛋蛋?  他机动,我只要保持在引导范围内就行,按R77的速度,十几秒就成了啊,再退一步讲,在剧烈机动中,敌机还会在近距战中占主动?这是,要狗斗还是撤退,主动权在8爷吧
  @太阳妖精  23:38:42    -----------------------------  现在也在改,但肯定不能不改,一到说体制问题的时候,一到说要改革的时候,就有人摆历史贡献,提为国奉献,证明现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好像以前为国奉献了,就不存在体制问题了一样,真是很奇怪的思维  ---------------------------  这话我也同意,是不能因为以前的贡献就忽视现在的问题,毕竟当前和以后才是重要的。  不过现在的航天.....  -----------------------------    所以才拿航空和航天来做比较,一样都是白手起家的,现在差别如此大,你说是技术问题还是体制问题?一个不折腾,一个瞎折腾,就是这样的结果,折腾来折腾去,把人才都折腾光了,人才也断层,航天方面除了钱老说了些言不由衷的话之外,一直没受政治冲击,整个行业生态很好,人才层次也合理,未来的发展相当看好    整个经验教训可以说是很深刻的,几千年历史都证明了,只要不折腾,凡事都好办
  @springfield-03 23:32:10    @佳人兮洁齐  23:27:47      现役J7没雷达,你果然厉害。    哈,刚才留意下你ID ,看你的ID该对山寨很是佩服的啊,毛瑟1908该跟你本家吧。    -----------------------------    ......  -----------------------------  还有MG ,你的资料是啥时候的额?  现在空军现役J7还是只带机炮 ,汗流满面
  @佳人兮洁齐  22:57:17  哦,还有悲催的导引,什么叫导弹已经导引到25公里了,就跑不了对方攻击。  说说看,导引是咋回事?  -----------------------------  @springfield-03 23:19:52  哦,那仔细说说吧  首先以R77主动弹为例,载机完成雷达锁定后,发射导弹,然后导弹奔目标飞去,此时导弹自己的引导头还没开机工作,需要战机雷达给它刷新数据,当然不需要像半主动弹那样一直保持有效照射,而只需要每0.5秒用雷达旁瓣刷新一次目标数据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这个刷新数据,导弹调整姿态,保持对目标的跟踪,等到了25KM以内的距离,自引导头再开机工作,捕捉目标,然后攻击,等导弹自己的引导头锁定了目标之后.....  -----------------------------  你这个完全是一个错误概念嘛,怎么能随便去误导别人呢?  所谓25公里根本没这个说法,主动弹本身引导头发挥作用的距离完全看弹本身引导头雷达性能。  R-77引导头书面指标超过20公里,本朝实际使用发现达不到标称的性能  AIM-120各个改进型的主动距离也从20公里长到了25公里以上  最弱的米卡主动引导距离不过12公里左右,哪里来的25公里的标准?
  @springfield-03 23:38:09    @佳人兮洁齐  23:36:52      120度不能侧飞?麻烦再想想    -----------------------------        你咋个侧飞法?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啊  -----------------------------  你连战斗机摆脱多普勒雷达锁定的标准战斗飞行姿态都不知道,怎么能大言不惭的讨论战斗机空战?
  @springfield-03 23:28:50  @佳人兮洁齐  23:23:52  又扯,R77射程80公里,导引头锁定距离20公里,算60公里发射,J8侧飞引导,谁家的飞机不带中距弹可以打到他?  -----------------------------  侧飞引导?战斗机雷达探测范围一般在前120度范围,你咋个侧飞引导?......  -----------------------------  @佳人兮洁齐  23:43:28  哈,你厉害,我现在只好奇的是你这剧烈机动飞机带什么蛋蛋?  他机动,我只要保持在引导范围内就行,按R77的速度,十几秒就成了啊,再退一步讲,在剧烈机动中,敌机还会在近距战中占主动?这是,要狗斗还是撤退,主动权在8爷吧  -----------------------------    恰恰就是保持不了引导范围,在对抗苏27的演习中就暴露了这个问题,在锁定的时候苏27不断做机动摆脱和电子干扰,8F跟不上苏27的机动,构不成发射条件,而就算发射了导弹,也苏27也能机动摆脱雷达照射,而且8F那个雷达也是个坑爹货,目标抓的不稳,没有载机的中继引导,导弹就是抓瞎,几个回合下来等27反击的时候,8F就完蛋了    就算攻击不成想掉头逃跑,就凭歼8的机动性,面对三代机,它能跑得掉么?    中距空战,不是单纯比雷达和导弹,而是平台综合性能的对抗,8F对抗三代机,基本是没戏的
  @springfield-03 23:38:09  @佳人兮洁齐  23:36:52  120度不能侧飞?麻烦再想想  -----------------------------  你咋个侧飞法?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啊  -----------------------------  @果粉脑残无下限  23:53:20  你连战斗机摆脱多普勒雷达锁定的标准战斗飞行姿态都不知道,怎么能大言不惭的讨论战斗机空战?  -----------------------------    哥哥,你看清楚他的侧飞跟切向机动那个侧飞是一个意思么?    导弹载机都切向机动了那还引导个屁啊?
  @springfield-03 23:32:10  @佳人兮洁齐  23:27:47  现役J7没雷达,你果然厉害。  哈,刚才留意下你ID ,看你的ID该对山寨很是佩服的啊,毛瑟1908该跟你本家吧。  -----------------------------  ......  -----------------------------  @佳人兮洁齐  23:47:53  还有MG ,你的资料是啥时候的额?  现在空军现役J7还是只带机炮 ,汗流满面  -----------------------------    还有红外格斗弹,导弹都是雷达制导啊?
  @佳人兮洁齐  22:57:17  哦,还有悲催的导引,什么叫导弹已经导引到25公里了,就跑不了对方攻击。  说说看,导引是咋回事?  -----------------------------  @springfield-03 23:19:52  哦,那仔细说说吧  首先以R77主动弹为例,载机完成雷达锁定后,发射导弹,然后导弹奔目标飞去,此时导弹自己的引导头还没开机工作,需要战机雷达给它刷新数据,当然不需要像半主动弹那样一直保持有效照射,而只需要每0.5秒用雷达旁瓣刷新一次目标数据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这个刷新数据,导弹调整姿态,保持对目标的跟踪,等到了25KM以内的距离,自引导头再开机工作,捕捉目标,然后攻击,等导弹自己的引导头锁定了目标之后.....  -----------------------------  @果粉脑残无下限  23:51:11  你这个完全是一个错误概念嘛,怎么能随便去误导别人呢?  所谓25公里根本没这个说法,主动弹本身引导头发挥作用的距离完全看弹本身引导头雷达性能。  R-77引导头书面指标超过20公里,本朝实际使用发现达不到标称的性能  AIM-120各个改进型的主动距离也从20公里长到了25公里以上  最弱的米卡主动引导距离不过12公里左右,哪里来的25公里的标准?  -----------------------------    你看清我的发言啊,我都说了25只是一个参照标准,面对不同目标实际距离会不一样,目的只是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你不要为喷而喷好不好?
  呵呵,这下真成了嘴仗了,你说8雷达啃爹,7没火控雷达,俺没话说了。给个链接行不。
  第一,正常人在对比沈飞和成飞以后,都会对沈飞的不求进取怒其不争。  第二,8爷现在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过来的军迷,知道第一款不是平头的战斗机对普通军迷是什么意义,作为你们2000年以后,看着J10长起来的人,凭什么攻击8爷的存在意义。  第三,知道整个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中国的空防就是靠着你们看不起的8爷撑下来的么?知道当时8爷是唯一具有一定威慑力的中国空中力量吗?  第四,不要用中国现在的条件去推论上世纪60、70年代,在什么条件下你干什么事情。不顾当时条件求大求全,不是成了印度的LCA,就是干脆YY下造条歼星舰来的有气势。难说再过几十年,会不会有新一代军迷问我们为什么2011年不造条歼星舰打破美国的太空垄断,不知道你应该怎么回答?
  @佳人兮洁齐  00:06:10    呵呵,这下真成了嘴仗了,你说8雷达啃爹,7没火控雷达,俺没话说了。给个链接行不。   -----------------------------  8爷雷达确实坑爹,直到90年代末都不能打中距弹。  7爷有带雷达的夜间型,不过导引距离不到30公里,基本还是在目视作战距离以内
  @果粉脑残无下限  00:08:31    第一,正常人在对比沈飞和成飞以后,都会对沈飞的不求进取怒其不争。  第二,8爷现在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过来的军迷,知道第一款不是平头的战斗机对普通军迷是什么意义,作为你们2000年以后,看着J10长起来的人,凭什么攻击8爷的存在意义。  第三,知道整个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中国的空防就是靠着你们看不起的8爷撑下来的么?知道当时8爷是唯一具有一定威慑力的中国空中力量吗?  -----------------------------    1,你赞同就好    2,你确定我就是看着J10长大的人?呵呵~~    3,90年代到2000年,中国的空防是靠苏27撑下来的,如果你不服气,可以看看01年南海撞机后替下海航跟美帝对峙的空2师6团用的是什么飞机,8爷自打和平典范之后底裤都人扒了    4,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教训,不要凡事拿“存在即合理”来搪塞,我们会犯错误,前人不犯?要说不顾条件贪大求全,恰恰是那个年代最大的毛病,你总结的很好嘛~
  佳人兮洁齐  00:06:10    作者:springfield1903      呵呵,这下真成了嘴仗了,你说8雷达啃爹,7没火控雷达,俺没话说了。给个链接行不。   -----------------------------  二位,科普贴没必要在细节上过度纠缠,给出武器的大致情况及优缺点就行了,相信大部分军事小白都跟我一样都是不求甚解,话说到跟楼主的那样的程度就差不多了,在深入下去就不是科普了,而是技术了。更何况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很容易成嘴仗,满屏都是技术术语,这样大大影响我这种小白关注的兴趣。
  @佳人兮洁齐  00:06:10  呵呵,这下真成了嘴仗了,你说8雷达啃爹,7没火控雷达,俺没话说了。给个链接行不。   -----------------------------  @果粉脑残无下限  00:10:36  8爷雷达确实坑爹,直到90年代末都不能打中距弹。  7爷有带雷达的夜间型,不过导引距离不到30公里,基本还是在目视作战距离以内  -----------------------------    就是歼7Ⅲ,测绘罗马尼亚米格21MF后仿制的产物,部件变化率达到了80%,总师就是宋文骢    本来空军说要买1000架,结果造出来后坑爹的,象征性只买了30架,成飞差点被搞死    后来在歼7E的基础上换以色列航电雷达,搞出来歼7G    空军装备的有雷达的歼7,就这两个
  @果粉脑残无下限  00:10:36    @佳人兮洁齐  00:06:10      呵呵,这下真成了嘴仗了,你说8雷达啃爹,7没火控雷达,俺没话说了。给个链接行不。    -----------------------------    8爷雷达确实坑爹,直到90年代末都不能打中距弹。    7爷有带雷达的夜间型,不过导引距离不到30公里,基本还是在目视作战距离以内  -----------------------------  我知道8爷后来才带的中距弹,8爷最终会退役,SF我想11以外总会给我们惊喜  我就是想说,8即使落后,也是国内首次自己设计的战斗机 ,他有他的价值。过度的贬低没意思。
  还有一点,我们说的是打中距弹的J8 ,雷达是否坑爹,俺确实不知道。所以我想看看  
  @果粉脑残无下限  00:08:31  第一,正常人在对比沈飞和成飞以后,都会对沈飞的不求进取怒其不争。  第二,8爷现在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过来的军迷,知道第一款不是平头的战斗机对普通军迷是什么意义,作为你们2000年以后,看着J10长起来的人,凭什么攻击8爷的存在意义。  第三,知道整个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中国的空防就是靠着你们看不起的8爷撑下来的么?知道当时8爷是唯一具有一定威慑力的中国空中力量吗?  -----------------------------  @springfield-04 00:15:14  3,90年代到2000年,中国的空防是靠苏27撑下来的,如果你不服气,可以看看01年南海撞机后替下海航跟美帝对峙的空2师6团用的是什么飞机,8爷自打和平典范之后底裤都人扒了    -----------------------------  你说出这一句话来已经可以确定你对国内战机装备的时间线理解有问题。  你自己去查su-27第一批交货时间,然后最好再往后推2年,才能形成战斗力。这个不说,01年的南海撞机是2000年以前还是以后?  8爷老了不招人待见没问题,没有必要无限贬低,这没意思
  @佳人兮洁齐  00:25:22    还有一点,我们说的是打中距弹的J8 ,雷达是否坑爹,俺确实不知道。所以我想看看      -----------------------------  无论雷达是否坑爹,8爷完成了国产中距弹的研发流程,第一次用国产战机发射国产中距弹,这是空战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一个标志,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springfield-03 21:19:41    @greatoqq  20:42:32      j10j11以数百架装备的情形下,J8依然有他的立足之地,这说明性能上必有过人之处。    ---------    话说我们空军从当年3000多架战斗机 下降到现在估计1500架左右    如果把三代机以外的全淘汰 那就只剩下5 600了 自然不够用咯......  -----------------------------  话说当年空军J6就差不多3000架了
  黑丝就是成六代机也没用,我们最起码专用发动机还没搞出好的来,这是当务之急啊`~
  @springfield-03 21:19:41  @greatoqq  20:42:32  j10j11以数百架装备的情形下,J8依然有他的立足之地,这说明性能上必有过人之处。  ---------  话说我们空军从当年3000多架战斗机 下降到现在估计1500架左右  如果把三代机以外的全淘汰 那就只剩下5 600了 自然不够用咯......  -----------------------------  @greatoqq  00:37:58  话说当年空军J6就差不多3000架了  -----------------------------    歼6总产量才4000架,怎么可能有3000架?歼6有大量军援和出口,本身寿命短只有不到2000小时,部队的歼6换了几茬了,4000架的总产量,最多的时候装备量不会超过3000架的    现在空军一共52个歼击机团,一个团不到24~36架歼击机不等,空军整体规模可以算算了,再加上海航的歼击机,一共连2000架歼击机都没有
  中国的民用航空应该发挥基石作用,用大量的民用航空国产化,派生煅练一批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专业骨干力量。军工已经被官僚习气污染太重,不能发挥物竞天择的淘汰机制。民用航空就不同了,经过市场检验,能够发展壮大的企业必然是千挑万选中的精英中的精英,比官僚政治要好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材料采购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