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点焊工艺艺失效模式

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针对世界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减轻车体自重实现汽车的轻量化是节约能源、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使用双相高强钢(Dual Phase Steel)为代表的轻量化材料,能够在不降低车身强度和刚度等各项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汽车重量,实现车身材料轻量化,目前车身普遍采用的低碳钢以及低合金钢材料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双相高强钢材料所替代。电阻点焊由于其低成本、易于实现自动化作业的特性,仍然是车身制造中首选的连接工艺,然而,基于相变强化机制的双相钢由于其特有的微观组织结构,点焊过程中焊点内部冷却速度不均将产生裂纹、气孔等缺陷,导致焊点熔核区强度低于母材强度,当进行焊点力学性能测试时,会产生点焊熔核界面撕裂问题。发生熔核界面撕裂的焊点十字拉伸强度将下降约10%,而焊点低周疲劳强度将下降约25%,因此,研究双相钢焊点发生界面撕裂的机理、建立评价该失效模式的特征指标、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来实现焊点界面撕裂的有效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研究工作。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以1.4mm双相钢(DP600)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静载拉剪实验、动态疲劳实验研究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对点焊熔核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微观金相和SEM实验探讨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的形成机理;通过建立双相钢点焊接头力学模型,获得评价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的临界熔核直径指标;研究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保压时间、后处理、多脉冲、锻压力等工艺参数对点焊熔核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最后基于响应面方法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的有效控制。论文旨在揭示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形成机理的同时,提高双相钢焊接质量,确定最优焊接工艺参数,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特征及成因分析
双相钢电阻点焊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淬硬马氏体会增加点焊接头脆性,产生熔核界面撕裂问题,降低了焊接质量。本章首先分析双相钢焊点的不同失效模式并定义其失效级别:0级为合格焊点的熔核剥离模式,1~4级分别为焊点界面撕裂模式,且级数越高,界面撕裂程度越大。然后采用静态拉剪实验及动态疲劳实验研究各级焊点界面撕裂对焊点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级以上的界面撕裂对焊点静载拉剪强度、动态疲劳强度均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界面撕裂级数越高,影响程度越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金相和SEM试验,研究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的机理。结果表明,焊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化是引起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的主要原因,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力学评价模型建立
针对传统熔核直径经验公式4 t难以有效评价双相钢焊点质量的问题,本章通过理论计算建立双相钢点焊熔核在拉剪方式下的界面撕裂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板厚、压痕、熔核维氏硬度等参数,对双相钢焊点受载过程进行力学建模,研究界面撕裂和熔核剥离两种模式下焊点承受的不同应力分布规律,应用极限应力理论和Tresca失效准则,计算两种失效模式下焊点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由此获得了界面撕裂失效模式时的临界熔核直径d Cr;最后针对1.4mm及1.8mm双相钢DP600焊点拉剪失效模式进行验证。通过与经验公式的对比表明,本章所推导的临界熔核直径公式能够实现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模式的准确评价。
(3)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的微观组织分析
考虑点焊微观组织是影响其熔核界面撕裂的内在因素,本章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点焊工艺参数对焊点微观组织的作用规律:通过分析Fe-C合金连续冷却相变图(CCT)和点焊冷却过程,得出点焊过程中主要发生马氏体相变;基于点焊熔核马氏体含量和维氏硬度测定结果,获得了不同焊点失效模式下的马氏体含量和硬度变化规律;最后研究保持时间、后处理工艺、多脉冲及锻压力等单个焊接工艺参数对点焊熔核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为控制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的多参数优化提供研究基础。
(4)控制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的焊接工艺参数优化
针对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的工艺参数优化问题,本章采用响应面方法进行了参数设计、分析和优化:以实际熔核直径d与临界熔核直径d Cr的比值η作为设计目标,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法,建立了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分析各参数对η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电流、时间及锻压力是影响焊点失效模式的最主要因素,焊接力、保持时间、后处理时间为次要因素;然后采用多目标函数的序列二次规划(SQP)优化算法,综合考虑熔核直径比η及其对焊接工艺参数的敏感度ψ,获得了最优的焊接参数,既增加了熔核直径比,又降低了其对焊接参数的敏感度,从而实现了双相钢点焊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了双相钢焊点的界面撕裂问题。
通过以上工作,本文对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从它的特征、机理、评价、控制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于双相钢点焊质量的评价与工艺参数控制,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双相钢在车身制造中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G40【目录】:
ABSTRACT8-13
第一章 绪论13-26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来源13-15
1.1.1 研究背景13-14
1.1.2 课题目的及意义14-15
1.1.3 课题来源15
1.2 双相钢点焊界面撕裂研究现状15-23
1.2.1 双相钢的可焊性16-18
1.2.2 双相钢点焊熔核的界面撕裂特性18-23
1.2.3 研究现状总结23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标23-24
1.4 本文研究内容24-26
第二章 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特征及机理分析26-42
2.1 引言26
2.2 双相钢的电阻点焊工艺26-30
2.2.1 预压阶段26-27
2.2.2 通电加热阶段27-29
2.2.3 冷却结晶阶段29
2.2.4 焊后处理阶段29-30
2.3 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模式特征30-33
2.3.1 双相钢的组织特点30
2.3.2 双相钢焊点的不同失效模式30-32
2.3.3 焊点界面撕裂等级划分32-33
2.4 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对焊点质量的影响33-38
2.4.1 实验系统33-35
2.4.2 对拉剪强度的影响35-36
2.4.3 对疲劳强度的影响36-38
2.5 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成因分析38-41
2.5.1 焊点力学性能38-39
2.5.2 微观组织特性39-41
2.6 本章小结41-42
第三章 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力学评价模型建立42-60
3.1 引言42
3.2 现有熔核直径评价标准的局限性42-46
3.2.1 现有评价标准的不足42-44
3.2.2 双相钢焊点压痕与质量的关系44-46
3.3 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评价模型建立46-51
3.3.1 不同失效模式时焊点受载分析46-49
3.3.2 考虑压痕的临界失效模式熔核直径计算模型49-50
3.3.3 与经验熔核直径评价公式的对比50-51
3.4 实验验证51-58
3.4.1 实验方案51-52
3.4.2 1.4mm DP600 实验结果52-56
3.4.3 1.8mm DP600 实验结果56-58
3.5 本章小结58-60
第四章 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的微观组织分析60-85
4.1 引言60
4.2 双相钢点焊熔核微观组织60-67
4.2.1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60-62
4.2.2 时间-温度相变曲线图(CCT)分析62-63
4.2.3 电阻点焊冷却过程分析63-65
4.2.4 双相钢点焊熔核微观组织65-67
4.3 双相钢点焊冷却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转变及性质67-74
4.3.1 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理论67-69
4.3.2 双相钢焊点相变马氏体与微观组织硬度的关系69-74
4.4 焊接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74-83
4.4.1 焊接工艺参数对点焊冷却过程的影响74-76
4.4.2 焊接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硬度的影响76-83
4.5 本章小结83-85
第五章 控制双相钢焊点界面撕裂的焊接工艺参数优化85-108
5.1 引言85
5.2 响应面设计方法85-92
5.2.1 响应面近似函数85-88
5.2.2 响应面法的改进88-90
5.2.3 响应面拟合度评价指标90-92
5.3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92-96
5.3.1 试验因子设计92-94
5.3.2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94-96
5.4 响应面模型分析96-100
5.4.1 响应面模型拟合精度与方差置信分析96
5.4.2 响应面设计参数权重分析96-98
5.4.3 响应面综合分析98-100
5.5 焊接参数优化及实验验证100-106
5.5.1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确定100-101
5.5.2 优化算法分析及实现101-104
5.5.3 优化结果的实验验证104-106
5.6 本章小结106-10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8-112
6.1 全文工作内容的总结108-110
6.2 本文的创新点110
6.3 不足之处及未来工作展望110-112
参考文献112-117
致谢117-118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118-11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海军;张延松;来新民;张小云;;[J];焊接学报;2011年02期
杨海军;张延松;来新民;张小云;;[J];焊接学报;2011年03期
李郝林;应杏娟;迟玉伦;;[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孙海涛;[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付彬;[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效文;[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王伟伟;[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胡银辉;[D];吉林大学;2013年
陈勇;[D];吉林大学;2013年
汪淳;[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郝素锋;[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隋允康;张轩;宇慧平;;[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李在先,刘颖,李庆珊,高敏坤,王晓萍;[J];东北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刘嘉苓;文慕冰;陈乾惕;;[J];钢铁研究;1985年03期
服部隆行,蔡千华,张孝仁;[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0年05期
张小云;张延松;陈关龙;;[J];焊接学报;2006年10期
王守一;林德怀;;[J];焊接通讯;1982年04期
闫志波;王长明;吴会波;;[J];焊接技术;2007年05期
朱志斌,张可村;[J];计算数学;2004年04期
徐祖耀;[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刚;任传德;许文;;[J];鞍钢技术;1986年12期
康永林;邝霜;刘仁东;严玲;;[J];鞍钢技术;2008年04期
赵林;王越;黄秋菊;;[J];鞍钢技术;2010年02期
张鹏远;隋晓红;苏洪英;谢广群;马慧霞;;[J];鞍钢技术;2010年05期
吴桂芳,宋学平,刘勇,林伟,孙兆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疏达;赵雪松;孙际超;方敏;;[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李春福;孙彬斌;;[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兰绍鹏,徐南平;[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孔宪武,董汉君,金丽霞,杨冬冬;[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9期
徐祖耀;[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飞;洪永昌;朱国辉;;[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立红;;[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彭云成;刘金海;李国禄;晋会锦;张会友;边泊乾;王绍勤;;[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胡宁宁;张永发;;[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王瑞杰;尚德广;王时越;;[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刘文庆;雷鸣;耿迅;李强;姚美意;周邦新;;[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杨远东;;[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陈言桂;;[A];2007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C];2007年
吴玉程;张立德;李广海;黄新民;邓宗钢;;[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黄姝珂;李宁;文玉华;滕劲;胥永刚;;[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崔永章;[D];山东大学;2011年
刘南;[D];吉林大学;2011年
王金伟;[D];吉林大学;2011年
闫绍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孔继周;[D];南京大学;2011年
杨敏;[D];上海大学;2010年
李绍宏;[D];上海大学;2011年
蒋斌;[D];重庆大学;2010年
孟杨;[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君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冯媛媛;[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何烜坤;[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张德强;[D];江南大学;2010年
沈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乔晓辉;[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王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唐克琴;[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查海波;[D];浙江大学;2010年
崔四齐;[D];中原工学院;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立;[J];鞍钢技术;1999年03期
姚贵升;[J];宝钢技术;2000年04期
阎启;[J];宝钢技术;2000年05期
王利,朱晓东,张丕军,陆匠心;[J];宝钢技术;2003年05期
王利;[J];宝钢技术;1997年01期
隋允康;张轩;宇慧平;;[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范叶;杨沿平;孟先春;唐杰;;[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07期
徐杰;雷刚;曹建国;张兴超;;[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孙德新;孙大千;李金宝;李明高;殷世强;;[J];材料导报;2006年08期
常保华,史耀武,卢良清;[J];材料工程;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罗震;[D];天津大学;2003年
侯志刚;[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徐鹏;[D];浙江大学;2006年
吴芝亮;[D];天津大学;2008年
鲁丽君;[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许君;[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夏军勇;[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超;[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姚付彬;[D];吉林大学;2011年
王安东;[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方翠霞;[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郭一平;[D];中北大学;2012年
许波涛;[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杨黎峰;[D];吉林大学;2005年
蒋俊华;[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洪有为;[D];东南大学;2005年
毛兴锋;[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树君;郝素锋;于洋;白立来;;[J];焊接学报;2013年03期
易荣涛;赵大伟;王元勋;;[J];焊接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效文;[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付扬帆;[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马政;[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郝素锋;[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刘宝俊;[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宋笑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季,黄树槐,胡伦骥,陈志明;[J];锻压技术;1998年02期
徐祖耀;陈业新;陈伟业;;[J];钢铁;1990年01期
徐祖耀;陈业新;陈伟业;;[J];钢铁;1990年06期
;[J];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2000年03期
林忠钦,胡敏,米新民,陈关龙;[J];焊接学报;2001年01期
张旭强,陈关龙,张延松,张小云;[J];焊接学报;2005年06期
高自友,贺国平,赖炎连;[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6年11期
张传立,张系斌,宋天霞;[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隋允康;张轩;宇慧平;;[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4期
杨继昌,陈炜,张福祥,仲志刚,方禾,朱国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积伟,郭威,江中浩,连建设;[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钱菊,田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李在先,刘颖,李庆珊,张文信,王明薇;[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陈道伦,王中光,姜晓霞,艾素华,师昌绪;[J];材料研究学报;1987年04期
王全山,英宏,毕威,姚卫薰,赵晓平,孙建伦;[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5期
荣启光;赵军;;[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3年02期
周元鑫,夏源明,杨报昌;[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1期
徐红怡;[J];冶金丛刊;1997年01期
雍兴跃,刘景军,林玉珍,李焕文,韩俊媛,吴玖;[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9年05期
李玉龙,刘景科;[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毅;许云波;孙浩;陈庆军;宋振官;王国栋;;[A];2010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周善良;徐卫东;杨路元;毛一标;樊立峰;孟静;李化龙;;[A];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陈波;邝霜;任君茹;;[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陶博浩;李红;孟祥军;宋永伦;;[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雍兴跃;林玉珍;刘景军;刘淑静;;[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高丽;周月明;刘俊亮;沈小丹;任忠鸣;;[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陈国涛;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聪教;王光辉;范开权;李彩云;;[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陈连生;李秀景;褚春光;高华;耿立唐;;[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陈立红;;[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谢华;桂洲;周正军;程杨;;[A];2009年全国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阮海儿;[N];中国冶金报;2004年
;[N];中国冶金报;2003年
林立恒;[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戴维;[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邱松年 邱蓓蓓;[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远鹏;[D];钢铁研究总院;2012年
陈连生;[D];东北大学;2008年
张小云;[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刘彦春;[D];东北大学;2008年
许君;[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张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韩会全;[D];东北大学 ;2009年
刘景军;[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刘华初;[D];上海大学;2012年
谢延敏;[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龙飞;[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张俊;[D];吉林大学;2012年
王凤雪;[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刘志良;[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黄金秋;[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李顺成;[D];重庆大学;2004年
张宏强;[D];吉林大学;2014年
李扬;[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薛雷;[D];江苏大学;2010年
罗朋;[D];吉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剪切拉伸强度和失效模式--《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8期
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剪切拉伸强度和失效模式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圆锥凹面搅拌头对厚度为1 mm的铝合金薄板进行搅拌摩擦点焊,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搅拌头旋转速度、轴肩压入深度)对接头剪切拉伸载荷及失效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轴肩压入深度一定时,焊点的剪切拉伸载荷随旋转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旋转速度一定时,焊点的剪切拉伸载荷随着轴肩压入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旋转速度为1 008 r/min,轴肩压入深度为0.2 mm时,点焊接头的剪切拉伸载荷最大值为4.55 kN。点焊接头的失效模式十分复杂,其主要受搅拌工具旋转速度的影响。在不同的旋转速度下点焊接头呈现不同的失效模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G457.14【正文快照】:
铝合金由于具有质轻、耐腐蚀、高比强度及比刚度和高回收率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结构、汽车车体以及高速客车等实现轻量化的理想材料之一。电阻点焊及铆接是应用最广泛的传统点连接方法,但在连接铝合金时存在诸多局限。电阻点焊焊接铝合金时需要提供大电流,能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红珊;杨新岐;;[J];电焊机;2006年07期
林三宝;赵彬;;[J];焊接;2007年03期
付娟;赵勇;严铿;蒋成禹;;[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赵衍华;张丽娜;刘景铎;杜岩锋;王国庆;;[J];航天制造技术;2009年02期
刘克文;邢丽;柯黎明;;[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闫明;孙志礼;杨强;陈凤熹;刘勤;;[J];兵工学报;2008年04期
周庆勇;付玉彬;宰学荣;;[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4期
褚旭明;王辉;何德坪;何思渊;;[J];材料研究学报;2009年01期
闫明;孙志礼;杨强;陈凤熹;;[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闫明;孙志礼;杨强;史研研;;[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谢剑和;陈辉;赵军静;;[J];电焊机;2011年04期
郭昭君;王德庆;苏琴;;[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董春林;沈长斌;王忠志;;[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任彦;孙金菊;;[J];低温工程;2009年02期
於国良;;[J];电线电缆;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振南;秦红;沈辉;;[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军;[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于松楠;[D];吉林大学;2011年
尹玉环;[D];天津大学;2010年
李兵;[D];东北大学;2009年
闫明;[D];东北大学;2008年
尤晶;[D];东北大学;2008年
肖新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唐颀;[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高辉;[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张正;[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赫;[D];东北大学;2008年
刘玉凤;[D];东北大学;2008年
唐小毛;[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鲁重阳;[D];吉林大学;2011年
黄华;[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万旭;[D];贵州大学;2009年
王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许寰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张家龙;[D];天津大学;2009年
徐瑞芬;[D];天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红珊;杨新岐;;[J];电焊机;2006年07期
林三宝;赵彬;;[J];焊接;2007年03期
季亚娟,蒋成禹,严铿;[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刘小文,鄢君辉,杜随更;[J];焊接学报;2001年04期
邢丽,柯黎明,孙德超,周细应;[J];焊接学报;2001年06期
邢丽,柯黎明,刘鸽平,黄奉安;[J];焊接学报;2002年06期
刘克文;邢丽;柯黎明;;[J];焊接学报;2007年09期
胡刚,康慧;[J];焊接技术;2001年02期
吴淑霞,张世伟;[J];机械工程师;2001年12期
邢丽,孙德超,柯黎明,张彦富;[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宗辉,孙孝纯,王笑川,何建军;[J];电焊机;2004年02期
苏晓莉;王快社;周俊杰;;[J];焊接技术;2006年01期
,彭云;[J];焊接;2003年07期
;[J];现代焊接;2006年11期
栾国红,North T H,郭德伦,张田仓;[J];焊接学报;2002年06期
于勇征;栾国红;孙成彬;;[J];焊接学报;2005年11期
王伟;史清宇;李亭;李红克;;[J];焊接学报;2008年05期
赵亚东;沈长斌;刘书华;葛继平;黄振晖;董春林;;[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柯黎明,邢丽,刘鸽平;[J];焊接技术;2000年02期
邢丽,柯黎明,刘鸽平,黄奉安;[J];焊接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金合;胡太文;;[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杨善来;张学粮;史清宇;李鸿克;李亭;;[A];安徽省焊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孙桂苹;董春林;李光;栾国红;;[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林涛;韩玉昆;;[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盂宪级;孙中子;王维;;[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疏达;孙宝德;李天晓;周尧和;;[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王元良;屈金山;胡久富;周友龙;;[A];2000年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天然气汽车专委会天然气汽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曾建民;周怀营;孙仙奇;周开文;;[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康慧;胡刚;曲平;;[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王元良;屈金山;胡久富;周友龙;;[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常丽君;[N];科技日报;2010年
太原铝业有限公司
晋能铝业有限公司
宋秀花;[N];山西科技报;2005年
焦静波;[N];中国航空报;2011年
侯小川;[N];中国航天报;2007年
陈国雄;[N];中国水运报;2008年
朱晓明;[N];江苏经济报;2009年
南利辉;[N];中国航空报;2004年
王照阳 拓如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孙欣荣;[N];中国航天报;2005年
左延鹊;[N];中国电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鄢东洋;[D];清华大学;2010年
陈志国;[D];中南大学;2004年
刘兵;[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Samir Hamid Awad Al-R[D];重庆大学;2005年
刘显德;[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朱明原;[D];上海大学;2000年
何建军;[D];湖南大学;2006年
詹美燕;[D];湖南大学;2005年
徐成宇;[D];吉林大学;2005年
安茂忠;[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朝霞;[D];大连铁道学院;2002年
夏罗生;[D];中南大学;2010年
雷艳萍;[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雷艳萍;[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申志康;[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张文斌;[D];山东大学;2010年
王海艳;[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于勇征;[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白久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张学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阻点焊工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