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frm,金融学frm方向行业中的buyside和sellside怎样样?

有没有人知道考了frm,金融行业中的buyside和sellside怎样样?_百度知道
有没有人知道考了frm,金融行业中的buyside和sellside怎样样?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baidu,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吃苦耐劳的人.com/c/gaodunzhidao" target="_blank">高顿企业知道: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zhidao,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trader career path风险很大,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asset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  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trading。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baidu,包括mutualfund。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sales&amp,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a href="http。  equity 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需要熬年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同学你好,pensionfund等等。一般来说IBD career path比较按部就班。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  Sellside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  就careerpath来说,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提供给市场,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  Buyside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如您满意,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收入也超过sellside!  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两大类。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sales 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注。sell sidee quity 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不过,hedgefund。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com/c/gaodunzhidao" title="http。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research,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很高兴为您解答
已回答17901
响应时间&19小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frm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金融行业职业分类详解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两大类。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
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 & trading,equity
research,asset
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
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AM(asset 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 fund,hedge
fund,pension fund等等。
  就career
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
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的career
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 career
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side
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帖子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
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
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
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
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在成熟市场上hedge
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 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
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 fund。而hedge
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
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 fund的身影。由于hedge
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 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
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
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
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side和sellside
link最多的是trading
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side取得。sellside
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
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
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
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
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 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
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
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这些职业在我们的智慧论坛上都有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
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想了解金融基本知识的进】 - 世界顶级名校公开课的日志,人人网,世界顶级名校公开课的公共主页
欧盟委员会开放1400个实习岗:需是大学毕业生,有极佳的英语、法语或德语能力就可申请。
实习期五个月,从日到7月1日或10月1日-日,每月补贴1000欧,包机票。申请日期为1月5日-1月30日,有兴趣的朋友赶快把握机会!
申请见官网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想了解金融基本知识的进】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
1. Buyside vs. Sellside
投资行业里的业务大致分为两类,Buy-side和Sell-side, 中文也许可以简单翻译成&买方&和&卖方&,不过通常这代表buyer和seller, 容易混淆,所以暂且就不翻了。
风险投资,私人股本,资产管理基金,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一般归类于buy-side, 而投资银行等证券中介公司则隶属于sell-side. 不少刚接触金融行当的人,一开始不容易分清楚两者区别。这里简单做一下介绍。
首先要从证券行业的本质说起。所谓证券行业的核心业务就是证券的买卖和交易,那么大家不要忘记在这之前还有一个步骤,叫做证券的发行。发行证券的的主体我们称之为Issuer(发行人),可以是企业或者政府等机构。譬如工商银行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IPO), 那么工商银行就是Issuer. 当一个Issuer决定issue某种证券的时候,它一般不会自己去找交易所,而是找拥有证券承销资格的承销商(underwriter)帮它销售证券,这个承销商通常就是由投资银行担任。
投资银行在接到一个underwriting的deal以后,他们就去寻找愿意购买这笔证券的机构投资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 通过事先预备好的材料(information package)去向世界各地的投资人游说,让他们掏钱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这个过程叫做路演(roadshow). 因此,在证券销售的过程中,投资银行扮演的是销售方的角色,而机构投资人则扮演购买方的角色,这也就是sell-side和buy-side的由来。
上面的过程所代表的金融市场我们称为初级市场(primary market), 当证券进入交易所开始自由交易以后的市场称为二级市场或流通市场(secondary market). 进入二级市场以后,仍然存在buy-side和sell-side的区别。此时,投资银行的任务通常是为机构投资者分析并且推荐市场上的股票,每隔一定时间,向投资者提供分析师报告(analyst&report), 对报告内所涵盖的股票提供buy, sell or hold的建议。此时,投资银行方的分析师就称为sell-side&analyst. 而投资机构也拥有类似的分析师,称为buy-side&analyst, 他们的任务是阅读sell-side&analyst的报告,并且通过自己的分析,向公司内部提供购买建议,也就是信息的二次加工。近几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差别日渐缩小,buy-side和sell-side&anaylst之间的能力也越来越接近,导致投行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是,在投资银行内部,服务于初级市场的团队和服务于二级市场的团队之间有所谓的Chinese Wall, 也就是信息隔离,两者不能互通手上的任何关于客户或者deal的信息,否则可能导致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而违反证券法并受到严厉处罚。
Sell side:投资银行争取到企业发行股票的服务(承销)后,必须将这批股票分散卖给其它的投资机构(例如投资公司、避险基金、退休基金等)或民众,因此这个时候投资银行等同于卖方(Sell Side)。
Buy Side: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不会因为投资银行建议他们参与某家公司的股票发行就随便拿钱出来,他们自然也有专业的研究人员,这些研究员或分析师是站在买方的立场来思考是否值得投资。
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
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
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
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come和equity两大类。&
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sales&trading,equity research,asset 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
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
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
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就career 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
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
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
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
equity 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
一般来说IBDcareer 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
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
trader career 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
sellside equity 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
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AM(asset management),&
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 fund,hedge fund,pension fund等等。&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
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
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帖子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 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 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 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
如果把hedge 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 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 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 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 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 fund。&而hedge 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 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 fund的身影。&由于hedge 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 fund,(当然,这并不是说hedge fund收益好于mutual fund,因为存在survivor bias)&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 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 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 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
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 side和sell side link最多的是trading 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 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 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 side取得。&
sell side 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 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 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 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 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 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阅读(4281)|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资本市场里买方(Buy side)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比卖方(Sell side)真的好很多吗?
作为Sell side 的准从业人员,经常听不少前辈说起Buy side 的生活要比我们这种天天出差,趴项目的来的轻松地多。真的是这样吗?
按投票排序
前 HF 小 PM 飘过。先看 Sell side 分 IBD 和 S&T,两边的生活区别不少。里面再细分,Back / Middle / Front Office,Junior 和 Senior,Sales 和 Coverage,Equity 和 Fixed Income,等等都不一样。譬如在香港,IBD 的小 Analyst 是 work hard play hard(后半部分不能保证)的苦力,往上走才越来越像正常人眼中的"银行家" ;而 S&T 的就偏正常理工男,偶尔去澳门打个 poker(德州扑克)。不过,无论是在哪边,随着大家年龄增长,陆续生二胎了,常见话题也都变成育儿心得和幼儿园交流(香港上个好幼儿园的竞争真不是开玩笑的)。八卦当然是永恒的中心话题。同样,Buy side 也分 "面对投资者的压力" 和 "面对市场的压力"。毕竟 MF 和不少 HF 实际是靠吃 management fee(管理费)过活,而非 performance fee(业绩费),因此 fund-raising(找钱) 和 alpha-seeking(赚钱) 都重要。而 Buy side 的 junior 和 S&T 的 junior 就挺像,应该说 junior 在哪里都差不多,所以刚入行的就不要太计较比较来比较去了,哈哈。在 Buy side 负责"找钱"的,可能不会上知乎。单就负责"赚钱"的 Trader / PM 而言,风格千差万别。做 Asian,做 European,做 US,做 EM,自然就会有 working hour 的区别。做高频的,daytrade(日内交易)的,半自动,全自动,全手动,各有不同。各个 asset,各种 strategy,当然也不同。做半自动的低频,可以非常悠闲(model 已经够完备了,分配点任务给 junior 去研究即可),每天上班更新一下 market input,调个 parameter,发给 trading desk 照指示执行即可,准时下午四点放工接小孩去;而做最全自动的高频,也会有半夜四点被叫醒的经历:什么,API 崩溃啦?FIX 抽风啦?市场是真的蛮有意思。平静的时候,大家往往觉得有点无聊(不少策略是靠 volatility 吃饭的);动荡的时候,引人入胜(想知道一瞬间赚/输 X 亿的感觉吗,来 event 就知道了),但太动荡了又令人感觉也许还是平静点好(这时往往各种策略都表现不佳)。如果交易的 performance 够好,想来就来,work from home,当然是可以的。PnL 难看,每天最早到,最晚走,那也是必然的。小 fund 的风格,大 fund 的风格,Bridgewater 的风格,Brevan Howard 的风格,Renaissance 的风格... 更是不一样,很有意思。有的压力惊人,业绩不好随时走人,有的就相对比较舒适。对于 Buy side 而言,不同 fund 之间的风格差异是最重要的,进之前先要研究一下噢。题外话,似乎知乎不少人喜欢把自己的头衔膨胀再膨胀,已经看到过好几个自称"对冲精英"的不像靠谱,回答够水,排名很前,粉丝巨多,可能是专业的 paper trader。其实,真在职 HF 的人,很多时候回答是必须匿名的(就是那种"虽然并非一定要匿,可是想想还是匿比较好"的感觉),没人会把自己的 title 写那么大。
在外资IBD(投行部)浸淫数年,进入PE不久,尚在学习摸索。以下为亲身经历,如有雷同,纯属前同事/现同事 -_-------------------------------------------------我是IBD的分界线----------------------------------------------其实IBD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而其中的生活状态有着质的不同:1. Bulge Bracket,即所谓的大行,例如GS, MS, CS, UBS(咋那么多S...),JPM, BAML, Citi等等,在下有幸/不幸在其中某间供职过。若要问我life怎么样,请先答我什么是life...比如平均每周工作时间100小时;比如在我司楼下有一层楼布满了酷似日本胶囊酒店的sleeping room,专供印堂发黑双眼充血思觉失调爆肝坏死的banker们(通常是analyst or associate)短暂插电,随时再战江湖;比如时有耳闻某公司的intern/analyst因公殉职,恐怖的是听过就算,已感麻木;比如参加完各种应酬/饭局/酒席之后还要悲壮地回公司鏖战ppt / model,不知东方之既白...施主,您面对的是一群如狼似虎,哦不,如饥似渴的初生牛犊,他们名校毕业,简历辉煌,雄心勃勃,熟悉丛林法则,相信自己是天之骄子/女,但又能耐操受虐,视己命如草芥,直到熬过数年analyst/associate之后凤凰涅槃的那一天,开始虐新一批calf(小牛)。当您韶华已逝,失去了成为新鲜的小牛里脊(ribeye)的资格,您当然能靠丧饮红牛燃烧绳命,再创毁荒;或也能像我这种胸无大志的人一样,苟全性命于乱世,火速加入第2类投行或buyside,才能像这样边品茶边和您在知乎上唠嗑呢。每当有人问起我从上述这间投行学到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发自肺腑的答案是:“学会感恩,让我之后无论遇到何种挫折和变态,都能淡然面之,因为,我,真的,经历过地狱啊~~~”2. Middle Market以及Boutique,即所谓的中型投行及精品投行,例如Jefferies, Lazard, Moelis, Houlihan Lokey, William Blair, Evercore等等, 在下亦有幸在其中某间供职。这样来形容我的一天吧:晨早在家吃完一个light breakie,8点左右到公司,什么,您说我那么早就要考勤?No no,我放下手袋打开电脑之后,换上我的running suits,去楼下晨跑。大约摸40分钟之后,我走进位于同一栋大楼的gym冲一个凉,然后在9点30左右步履轻盈地迈进公司,此时我一般都是第一个到的。中午,我通常会出去做一个hot yoga,或者和同事/朋友吃一个2小时左右的午餐,随后溜达一圈消消食,再次步履轻盈地迈进公司。5:30到6点之间,拜拜声此起彼伏,秘书,同事和老板满面春风地挥一挥衣袖,步履轻盈地迈出公司。当然,我们也有忙的时候,我大约有一两次工作到2,3点的经历,但是这连当Bulge Bracket的谈资都不够,在他们的眼中,2,3点就能make a fuss,简直是战5渣,弱爆啦!------------------------------------------------我是PE的分界线----------------------------------------------就我目前供职的这家PE而论,生活状态介于前述的1和2之间吧。辛苦的时候也非常辛苦,但是不同的是,首先我们没有face time,即是说如果你手头的确没有事儿忙活的话,你完全不必顾虑同事会对你6点下班说三道四,或者处心积虑去吃个超长的晚饭+爬梯,12点回到公司发几个邮件以显示你的存在感;此外,即使在加班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心态也从以前的被动加班转移到目前的主动/自发加班。当你对从事的职业产生兴趣,并想尽快入门/更上一层楼时,你的意志力的确能化腐朽为神奇,turn torture into pleasure。简而言之,我觉得PE的时间利用绝对是更加集中且有效(intensive and efficient),比较少碎片化时间,因此能培养更好的专注力和判断力(比如如何prioritize work stream或者attend certain meetings),同时也能让你拥有更多的私人时间。(什么?我才不会说我们把活outsource给sellside的前同事,以彼之劳力来换取我们福利的事儿呢!!)
手机写的。有错字请大家多多包含。Buyside 和sell side是两个比较大的概念,大到这两个概念下的子概念各自之间的区别大于共同之处的地步。例如buyside包含投资一级市场的PE,Vc,投资二级市场的mutual fund, hedge fund,pension fund, endowment fund, fund of fund.还有投资其他类型产品的REIT, BDC,CTA等。一级市场投资收益来自于两类,一类是企业自身发展成长带来的收益,例如VC 和PE,一类是杠杆收购带来的收益,二级市场收益就由于投资风格和标的不同更是花样繁多,不一而足。Sellside广义上包含了负责发债发股票发行金融产品,销售金融产品,销售待兼并公司,并辅助这些直接销售做一系列融资,协调,开发新产品工作的机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投资银行IBD部门,投行research和s&t部门.Buyside 和sellside这两大概念下讲,最大的区别在于1)盈利模式,buyside通过自己投资,资本获得收益赚钱,sellside通过向buyside销售产品赚取手续费,交易费等收入。本质上说,sellside为buyside服务。这一盈利模式的差别体现在在buyside和sellside research上特别明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高盛一年对自己覆盖的个股出多少sell评级?为什么这么少,因为投行是赚交易佣金的,需要高涨的市场情绪才能抽取更多佣金。大多buyside的报告是内部交流用,外部是看不到的,这些报告更多是为了对一个投资决定做出一个客观结论,往往有买有卖的推荐,做的也不花俏,简单的word,沟通为主要目的2)员工生活方式,buyside和sellside都有巨大压力,但是体现不同,buyside普遍生活节奏更容易受自己控制,sellside由于要服务客户,往往受客户的时区和要求限制,工作时间极长。需要注意的是,我完全不是说buyside 生活更轻松,PE和hedge fund工作节奏十分拼命,压力巨大,据说所知很多PE如果项目亏本,该项目组上所有人都是要裁员的。mutual fund时间是上好一些,但是每天每天公布的业绩,与大盘对标,与相关指数对标,与同基金其他经理对标让很多4:30虽然已经到家的人还是得了精神衰弱。
从life style来讲,如果cover 市场多的话,buy side
也可以工作时间很长。由于策略多,从第一个市场开盘做到最后一个市场收盘,再做ADR/GDR/xxx等,如果cross-class和cross
market一起做,基本时间和投行有一拼 —— 这一般是prop trader 和 portfolio manager,sales trader
大都收市就下班了 。也有因为要开发新策略,勤奋加班的,跟公司文化有关系。有人提到HFT工作时间,其实不同公司不同人选择不同的过法。机器在运行交易的时候,有的选择去喝酒,有的选择继续开发新策略,有的睡觉等收钱,有的当金融劳模。一般来说自由度大、激励到位的公司,大部分人都打鸡血一样主动加班。条条框框多,束手束脚的公司,大伙就下班马上散伙回家各找各妈了。如果是side wise,buy side
的通用福利大概就是不用entertain别人而是被人entertain。再就是buy side 的职业upside
更大一些,scalable, no limit。
Buy side和sell side 的压力来源不同,当然生活方式不一样,sell side 天天死忙都是做给客户看的,自己不用为标的资产是否优质负责,主要是能把客户巴结好就成了,跟广告公司差不多,体力上累的多,脑力上只要能聪明过客户、唬住客户就可以了,拿到钱就Happy,拿不到也不无所谓,大不了就损失了点时间,没见谁赔上性命,最多是体力上累死的;Buy side是要为结果负责,不用忙忙活活给谁看,关键是你要搜集到你需要的信息,你的清晨起床、吃饭、聊天、到晚上睡前再到周末,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找寻投资热点,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投资服务,这能较轻松吗?基本上每时每刻都在加班,虽然形式上看着还蛮轻松,其实非常操心,考验的是判断力,你要跑赢的是同一个市场里和你一样智力的聪明人,要彻底的为结果负责,都是真金白金,搞不好就搭上职业寿命了,更有甚者,一个熊市,跳楼的买方经理们就够做个大报刊专题的了。所以看起来轻松的未必就是轻松,都是熬夜加班,50步笑百步,大家都是给资本打工的,只是跳梁的方式不同,不可能轻松很多。
以下我說的是HF,MF的請看另外一位的答案。美國對沖基金工作時間大約從早上7點半到下午6點半,中午半小時以下吃飯,甚至有的公眾假期也不放假,只要各個市場不休市,是不可能放假的,沒有MF的那麼輕鬆。出差不能說家常便飯,但也不是很少。之前波士頓馬拉松大爆炸知道吧?那裡是波士頓商業核心地帶,各大對沖基金辦公室都在附近。爆炸之後作為犯罪現場封了幾天,於是幾乎全部人就到各自公司市郊的disaster recovery site 工作了幾天。這個site是長期放着的,即使很可能10年不用一次,各種費用維護等成本也不少,但稍大的公司都會備著一個。由此可見,buy side為了不停止工作,是付出不少的。而且,坐trading floor的人都有Bloomberg,即使連disaster recovery site也掛了,也是在家工作的。拉肚子發燒等情況在家不上班,基本也是繼續工作的。美國各傳統精英行業都是非常勤勞的,大把的律師醫生5點起床開工,金融行業也不例外。當然有的會較清閒,但行內的話,清閒公司是臨退休十年沒家庭經濟負擔想輕鬆點才去的,年輕人想上進的通常都去忙點的公司希望有點發展。至於生活嘛,說差很多也不是,說沒差也不是。高層來說,大概就是喜歡的地方就會有房子即使一年只去幾天,到法國吃個飯然後回美國,用黑卡買pizza,同時也讓秘書拿coupon幫買維生素便宜2刀。小嘍啰嘛,跟一般打工仔無異,正常人生活,也沒什麼資格做上面提過大部分的事,除了用coupon買東西。。。假期來說,全公司由上至下沒有誰會請5天以上的假,特別老闆度假也是電腦跟黑莓不離身的,打獵中途也能回電郵。。。
在美国mutual fund搬砖,和核心部门在同一层,不过不是核心部门,我们公司的情况可能也不代表所有buy side。和shiyun wong同学的答案可能反差比较大,大致应该算是hedge fund和mutual fund的区别吧...不过我们公司确实是行业里气氛比较轻松的那种,这可能和公司文化有关,另外公司在其他国家都有office,所以不用美国这边超时工作盯市什么的。以下正文:我觉得他们活得好悠闲…我旁边就是equity manager的办公室,每天下午4:30开始陆陆续续有人下班,5点半几乎一个人都没了。不过我是9点上班的,早下班的人可能上班也比较早(听说老美喜欢早起,有些人七点半,八点就到单位了)。另外,周五下午3点以后办公室里人差不多就走空了,法定假日前夕更是……国庆周四放一天,周五上班一天,周末再放两天--于是周五整层楼都是空的。目前暑假,更是格外冷清,给他们群发邮件经常收到out of office的自动回复。我只知道上下班情况,他们业余生活lifestyle就不清楚了。PS:我们公司员工整体年龄偏大,都是三四五十岁大叔大伯在做pm,所以可能比较悠闲?嘛,真的不一定代表行业整体情况。
这题不回答简直对不起Brian DeChesare. 他的思路是:换个思路...不要用Buy与Sell来分类. 用做的事来分类的话, 会得到: 做Deal的: IBD和PE, VC, etc. (你们以后出门自称 Dealer吧hahahaha)做Trade的: S&T和HF, IM, etc. 在做Deal的之间, IBD-&PE很常见吧, 在做Trade的之间, S&T-&HF也很常见吧但听说过几个S&T往PE跳的呢, vice versa.如此, 能分辨开真正lifestyle的区别. 做Deal的: 跑马拉松, 做Trade的, 跑冲刺.他还分开讨论了PayHourType of WorkStructure of Firms暂时懒得做搬运工了...看原版吧: 但是, 以上仅限于打工仔...Einhorn要说不对, 我不做Market hour有毛意义.
City原IBD现PE,工作时间marginally better,其实辛苦起来也差不多,因为buy side the buck stops here,以前觉得差不多就跟客户交差,现在背后有投资人,都是世界最大的主权基金社保基金,而且买入的资产是你自己需要live with而且未来奖金挂钩的,也劳力,更劳心。总体我感觉buy side能看到big picture,而且很多决策参与的更直接,所以累的更满足一点。P.S. 客观的说junior留到两三点以后的频率确实会降低很多,7点走起喝酒回家也更常见,心态还是会轻松些的
在midtown manhattan的一家hedge fund干了两年想插一句话我们这个小作坊是做high frequency的,trade comdtypm基本每天早上9点到,5点过了就撤了,tech的话,差不多9点到530,600其实很轻松pm基本是想来trade就来,不想来就work from home,码农们差不多也是这样因为这样的fund赚不赚钱和基本只和你的strategy牛不牛逼有关,所以最累的大概就是quant,不是银行的那种risk quant,是专门想trading strategy的quant但他们也可以经常work from home,所以真的还好银行会很累,因为很多人磨洋工不做事,所以hour特别长-----上面是陪逛街的时候用手机写的以下是到了家之后要补充的不是所有的fund都是这么轻松,主要看侧重点,但是普遍来说如果是quant和码农的话,现在的buyside肯定比sellside轻松,hour没有那么长,压力也还好,特别是今年,大家都赚了不少应该有一个朋友在goldman做,trading floor上的quant,weekday很少可以找到他吃晚饭但是hedge fund什么的,差不多也是夕阳行业了,还是去TX做油工或者湾区码农比较好
如果楼主想问的是大陆的情况,那以上的回答都没用。在大陆就是一个字,累。至于累的情况,差不多,生活状态也差不多,就是没有生活。注,仅指sell side的IBD人员和buy side的项目执行人员。其他的如研究员,风控,后台人员,甚至公司前台小姑娘,那不管是buy side还是sell side,跟ibd比,都算轻松的。
Sell Side是卖东西给别人,是销售类型的工作,基本不需要考虑卖的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样(当然要包装一下,连自己都相信自己卖的是好东西了,或者说被洗脑一下),因此做Sell side的人要非常有影响别人的能力,做卖方的成就感会比较强,因为卖出就意味着佣金、胜利。Buy Side刚好反过来,就是要从Sell Side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挑出真正的好东西,要有判断力,因此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干脆向有些做的非常好的投资人(巴菲特等)那样,躲开Sell Side,住在农村或者海岛,完全靠自己的研究来判断投资标的,做买方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有时候判断要在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出对错,而且短期有可能超不利于自己判断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会比较有挫折感。
之前做prop trader,1st yr还是很惨的。要为结果负责。pnl好的时候就是爷,不好的时候肯定最早来最后走。12个小时per day是1st yr正常的。但比起ibd还是好多了。常常在早上已经坐到desk的时候收到ibd同学的message说终于可以下班了以及找他们吃饭永远要在公司附近吃完还要回去处理文件再下来喝酒。无论何种场合老板一吆喝就得回office。现buyside任职,结果不好就等着被骂被批。绝对收益好也没用还得跟行业平均比,牛市的时候跑不过大盘就会脸丢尽且被批。然后可以穿挫挫的等各种穿着精英感极强的sellside来提供服务。都累。
其实主要区别就在于buy和sell,你觉得是你出去逛一天街累,还是你当小贩吆喝一天累?当然了,当你的老板告诉你把每个可以买的东西都分析一遍,从质量到价格到多少人也想买到怎么才能买得最便宜并且未来还可以增值的情况下,买东西也是一件非常累的工作
这几年,国内的哪边都不好过。。熊市。。
sell side 是 体力活加轻度脑力活buy side是 脑力活加精神压力
sell side - 体力活,没有技术含量,对于智商没有挑战,对身体不好buy side - long only 稍微要动一点脑子,工作起来没什么压力,比如Schroders。pension fund就是养老的大部分的对冲基金属于精神集中的工作8 - 10小时就各回各家了。但是取决于公司文化,我们公司的话就是culture比较极端的,每天IBD的hour,也没什么job security可言,2bn EM fund manager一样炒当然,只针对某些部门,另外有些部门我也不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rm考试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