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矿山能做抵押吗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10版:财经
&&&&&&&&&&
民间融资理财有担保就一定有保障?
特别提醒:非法集资骗术多 警惕担保陷阱
&&近年来,街头的各种民间理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理财公司对外公布的借款利率极高,但是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普遍较差。专家提醒市民,高收益的背后必然是高风险,千万不要被所谓的第三方承诺迷了眼,也不要相信投资百分之百有保障的瞎话,“任凭骗术千万变,我不掏钱应万变。”&&案例&&老朱的黑色七月&&&&刚刚过去的7月对老朱来说,是黑暗的一个月,因为他的养老钱和儿女结婚的钱都打水漂了。去年10月,老朱的战友给他介绍了一条致富路,说是某矿山公司的信誉和效益都很好,产品供不应求,所以需要扩大经营。现在这家矿山公司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可以依据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同期限按月支付1分至2分的利息。不仅投资回报高,而且没有风险,因为有担保公司会给投资人出具《承诺函》,矿山公司如果不能按时还款,担保公司将无条件代为偿还全部应付款项。&&刚开始,老朱还有点半信半疑。“没事,现在卖矿都是赚大钱的,而且还有担保公司在保驾护航呢。”战友给老朱看了担保公司的详细资料:这家担保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册资金2000万。“我心想着,既然有担保公司兜底,投资肯定稳赚不赔。”就这样,老朱拿出了自己用于养老和为儿子结婚准备的钱投了进去,并选择了利息最高、还款期限最长的方式。今年7月,就在老朱眼看着投资回本的日子到来的时候,新闻上却爆出了那家担保公司法定代表人因代偿困难跑路的消息。老朱赶紧给战友打电话核实情况,才发现,战友也是受害方。“我都不敢跟我老伴儿和儿子讲,怕他们接受不了,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们。”幡然醒悟的老朱老泪纵横。&&专家点评&&勿轻信民间融资担保&&近年来,街头的各种民间理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类公司在工商注册的合法形式下,通过媒体、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众公开宣传理财投资。这类街面投资理财机构门面气派、广告虚假、煽动性强,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成立;本金无风险、投资收益高;年收益可达18%”等为宣传噱头,营销所谓“理财产品”“债权转让”“项目推介”,中老年群体很容易被虚假宣传误导。这些理财公司对外公布的借款利率极高,但是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普遍较差,推销的所谓房地产、煤矿等看似高利润的投资项目,要么是未达到银行信贷标准的“瑕疵”项目,要么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或限制的行业,一旦资金链断裂,借款无法收回,投资者资金也将随之蒸发。即便有担保公司承诺兜底,但由于部分担保公司本身也存在风险控制能力差、代偿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降低巨大的投资风险。更可怕的是,有些担保公司、投资理财公司和借款方勾结起来虚构项目,几家企业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人一旦出现“跑路”,投资者将血本无归。再次提醒市民,高收益的背后必然是高风险,千万不要被所谓的第三方承诺迷了眼,也不要相信投资百分之百有保障的瞎话,“任凭骗术千万变,我不掏钱应万变。”&&本报记者 张娅娜
Copyright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您当前的位置: &
榆林民间借贷昔日盛景:借钱炒矿 半天可赚上亿
发布日期:Tue Jul 14 17:41:07 CST 2015 来源:浙江民营企业网
&&&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危机发生之后,方晓&黄金十年&是&高烧十年&。悔之晚矣,财富泡沫已破灭;犹未晚也,信用体系尚待重建。楼塌之后,脆弱地基更为了然,重建之机更为了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即为重建根本。
&&& &十年,就像发了一场高烧。对一些榆林人而言,过去十几年积累的财富在近两年几乎全部归零。&日前,榆林市一名参与民间借贷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 &2012年对榆林人来说是划时代的,经济出现危机。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信用体系从此崩溃,恐怕很长时间都不可能恢复了。&榆林当地一家银行支行高管从另一个角度为《第一财经日报》揭示民间债务危机的深刻影响。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经济上行期间,个人、企业、民间金融机构、银行都曾从&繁荣&的民间借贷中分得一杯羹,并将债务雪球滚得越来越大。而时至今日,榆林民间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发酵中,信用体系重建道阻且长。
&&& &金字塔式&民间借贷
&&& &1994年的时候,神木县大柳塔镇开始有国营煤矿。那时候开矿非常简单,审批手续都很方便,民营开矿价格也便宜。神木县下辖乡镇几乎都在开矿,但一直是亏本经营。&神木县律师郭湘(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上世纪90年代初入股1万元,到2008年就能分红上千万,而入股的时候很多人甚至对回报没有期待。
&&& 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经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离鄂尔多斯不到100公里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起步稍晚,2002年前后煤矿经营情况好转,2008年至2011年成为巅峰时期。
&&& 随着煤矿开始巨额分红,民间借贷也繁荣起来。起初的民间借贷特点鲜明,首先是手续极其简单。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口头承诺,用款方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出借人把钱打到账上。借款也是以亲友帮忙的形式借出,通常不期待回报。
&&& 有当地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村中一名邻居的亲戚先前跟那邻居借了1万元,结果分红分到200万元。&表面上是分红或者利息,但在当时的本意其实是一种感谢。&
&&& 由于此类案例较多,借钱出去,获得高额回报,逐步形成了民间借贷的雏形,民间资金也逐渐有了市场价格:低的月息2分~3分,高的5分~1角。
&&& 逐渐地,民间金融市场 越来越复杂。有钱人也从刚开始开矿的煤老板、入股获得分红的投资人,扩展到炒矿者、炒地者以及高利贷放款人。借款的范围也从亲戚朋友开始向熟人、熟人的熟人扩展,手续上开始打借条、请担保人,&金字塔&式的无限层借贷关系开始出现。
&&& &全民典当,全民借贷。纺织品店、粮油店等,前面做生意,后面就&开条子&。&郭湘说,有经营场所的专门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开始出现。
&&& 这种情况在鄂尔多斯也曾出现过。一名鄂尔多斯当地煤矿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许多人在2004年入股煤矿赚到第一桶金。也是从2004年前后开始,非正式典当行包括粮油店等就出现了,有办公地点的典当行也开始经营。
&&& &那时候有很多妇女出去搞钱,融钱都是熟人介绍,知道有资产就放款,不需要抵押。&该中层管理人士称,典当行一般给利息是月息3分~3分5,到后来给到5分,现在典当行几乎都关门了。
&&& 西安的小额贷款公司相对谨慎一些,会做市场研究,放款需要抵押,一旦债务人还款出现问题,抵押资产拍卖得很快。但是就算如此,后来一大批小额贷款公司也没有躲过要不回账的结局。
&&& &小贷公司放款时收的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付给资金来源方的资金成本,这部分一般在月息3分;另一部分是小贷公司收取的管理费,这部分也在3分左右。所以,放款的资金成本一般在月息6分左右。&西安一名参与过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西安的房产跟榆林不同,就算价格有波动,房子价格也相对维持高位,拍卖一般可以出手。
&&& 其兴也勃焉
&&& 民间借贷最&繁荣&的时期,是炒矿潮起来之后。榆林地区多名接受采访的人士都向《第一财经日报》描绘过同样的&震撼人心&的故事,即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榆林,煤矿的价格也开始出现直线上涨,上午一个价,下午涨到另一个价格。在这期间,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到钱,谁就能迅速赚到上亿元的价差。
&&& 受此刺激,民间借贷达到顶峰,&金字塔式&的借贷体系庞大到看不到边界&&底层的出借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资金流向,只是按照月息2~3分的价格吃固定利息。
&&& 当地人士称,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有钱,经济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向榆林,下属农村的大量农民也开始涌向市区。加上政府积极的基建规划、土地开发,房地产紧跟煤矿之后,成为又一个遭遇资金热潮的行业。不过,当放高利贷成为最赚钱的行业时,高利贷的主要资金来源就变成了高利贷,如此循环往复。
&&& 鄂尔多斯一家煤矿开采企业的办公室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她的20多万元资金常年以月息2分的价格放给一个亲戚,从来没问过资金最终投向,利息可以按月或者按季度领取。但是现在她的亲戚的资金链已经断裂,到处都是跟她亲戚追账的人。
&&& &行情好的时候,我们二三十万的资金人家都不要,还要赶着入。&她对本报称,公司另一名同事也一直在从事民间借贷,许多同事都把钱交给她管理,月息2分或2分5,后来出问题资金还不上了,天天被同事要账,现在已经不上班了。
&&& 从凭良心到浑水摸鱼
&&& 其实,不同的&金字塔&有着不同的内部结构,也隐藏着不同的风险。
&&& 一种典型的民间借贷结构是&塔尖股权融资,基层债权融资&。举例而言,两个人合伙预付1亿元买下一座价格10亿元矿山进行开采生产,矿权证明材料拿到手之后,二人分别去融资5000万元。矿权股东名单上实际只有二人名字。后续的融资就以梯度的月息进行借贷,比如二人分别以月息5分从10名出借人处借款,这10名出借人又从其他100名出借人处以月息3分借款。如此多层类推,其中有的部分层次还会有小贷公司和典当行参与。
&&& 另一种&金字塔结构&是&股权融资结构&,榆林当地人称为&爬股股&。即每个层级都是以股权投资形式进行资金往来,每个股东身后都有很多小股东。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由于需要定期向资金来源方付息,所以一般不会选择股权方式投资。
&&& 资金借贷双方在办理手续&&也就是写借条时会表明收到的款项是不是股金,但是实际的回报还是&刚性兑付&的性质。这一点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特点。
&&& 西安一种常用的做法是将利息写入借款中。比如借款100万元,利息40万元,那么双方会在借据中写明&今收到&&&现金140万元&。&双方开始谈可能是入股投资,如果投资成功了,出资方就会要求分红,不提当时双方写下的上述单据。如果投资失利,出资方就会把单据拿出来要求按数还钱。&前述西安参与过小贷业务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在借款人非常急迫要融资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非常普遍。
&&& 只有一张借条,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在榆林,多数借款无需抵押,小贷公司或企业间借款多选择&保证方式&进行风控,即找一名比较有声望的人士做担保人。
&&& 《第一财经日报》从榆林当地了解到,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选择&爬股股&的更多一些,出借人希望分享&暴富&成果。但是,只凭一张借条,依照何种标准分红?本报记者在榆林、西安、鄂尔多斯等地得到了一个惊人的一致的答案:凭良心。
&&& &我一个亲戚入股一个矿2万元,后来分红500万。其实分100万也是分,我们说这是良心钱。&榆林一名受访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煤矿效益怎么样,大家会有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分得太少也会给自己&爬&的股东提意见。&但是由于搞煤矿需要通过宴请、送礼来上下打点关系,有一部分大家心照不宣的花费,所以分红具体是多少自己没有确切的数字。&
&&& 正是这种没有法律约束的分红关系,&便宜&了后来许多浑水摸鱼者。当煤炭价格下滑、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许多事实上赚钱的融资方就以没有赚钱为由,拒绝分红或少分红。
&&& 银行的两张面孔
&&& 在民间债务危机余波未平的当下,榆林当地银行机构又是何种态度呢?
&&& 《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企业、小贷公司与银行之间互相心存埋怨。企业怪银行,谈好可以贷款最后又不批,企业背负的昂贵过桥资金还不上,项目资金有缺口开不了工,最终资金链断裂;银行怪小贷公司,利息定到5分、6分,甚至8分、1角,极大地推高了资金成本,形成经济泡沫;小贷公司怪企业,说好的高回报呢?
&&& 另外,虽然近期国家出台多项措施,要求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对榆林地区而言,银行目前对民营企业的基本态度是只收不贷,对个人住房贷款也非常谨慎。特别是在房价下跌、退房纠纷不断的楼盘,银行放款十分小心。
&&& 但是,在2001年至2011年期间的十年里,银行的态度并非如此,特别是对于煤矿企业的贷款更是主动跟进。&当时资金都在向这里聚集,几大银行派出很多人到企业,银行老总也出面,都知道煤矿是暴利。&榆林一名国资背景的煤炭企业中层管理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当时项目一拿到&路条&,银行贷款就全部到位。
&&& 在此期间,银行的大量资金也通过不同的形式,流入了民间借贷当中。
&&& 一是通过个人信贷、企业信贷的正常通道流出。郭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个人借贷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所以神木人在买房、买车时,就算有能力付全款,也会选择办理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则拿出去放高利贷。有些比较激进的投资者甚至会将住房抵押给银行,然后把钱放进小贷公司。从银行角度而言,其对个人贷款、民营企业贷款的用途很难控制,短贷长用、此贷彼用较为普遍。
&&& 二是通过虚假资料、虚假交易骗贷,有的银行内部人员还主动帮助借款方造假。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按照人民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资金往来都是留痕的,且都是直接打款给交易对手方,但是很可能借款人的交易对手方是虚构的。
&&& 榆林当地人士乔森(化名)给《第一财经日报》讲述了一个案例。2012年,他的一个做房地产生意的朋友在当地银行贷款300万元,但是银行要求抵押等手续,办理过程遇到困难。当时,这家支行的行长出了一个主意:到钢材市场买几吨钢材,开一个价值多少的票据,用此做抵押到银行贷款。
&&& &其实根本什么都没有,就是假手续。&乔森称,他的这名朋友2013年冬天&跑路&之后被警方抓回榆林,在看守所关押40多天之后,因为无人起诉,无法定罪,最后被释放了。他欠银行的钱,就由支行行长在还。
&&& 银行资金流出的第三个方式,就是银行行长&干私活&。如前文所述,保证人担保的方式,是榆林民间借贷最常用的风险控制方式。而当地银行的支行领导、行长,不但是很多企业的熟人,也被认为是有信誉、有声望的群体。
&&& &2012年是一个分界线,之前都没有问题,之后很多银行领导被撂倒了。&一名榆林地区银行的支行领导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全民借贷&的时候,银行的员工和管理者也不免卷入其中,特别是银行行长。因为很多企业都是银行的客户,也都是行长的&朋友&,行长也乐得做中间人。
&&& 特别是企业在借&过桥资金&的时候,往往会邀请银行行长出面担保。企业在银行申请贷款,从批准到贷款下放还需要一段时间,按照当地的惯常做法,这一段时间的资金缺口,一般通过&过桥资金&暂时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后期借&过桥资金&条件极其苛刻,不但要银行放贷批复书、银行行长签字担保,还要月息9分的利息才能借到。就是这&过桥资金&,拖垮了不少企业和个人。
&&& 银行人士&干私活&的另一个表现是对贷款进行截留。有榆林当地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企业找银行贷款,往往需要与银行行长合作,贷款由企业和行长共同使用。比如贷款1亿元,企业只能拿到8000万,另外的2000万由银行行长自己支配。
&&& 正是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涌入民间借贷当中,对推高资金成本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银行端,则累积了大量的坏账和逾期风险。
&&& 有当地银行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榆林的部分银行已经出现逾期,目前正通过加紧追款或者展期、再融资的方式进行化解。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或个人资金链出现危机时,往往面对亲友、高利贷、银行等多个债权人。《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银行往往被排在还款顺序的最后位置。
(责任编辑:黄俊伟)
-------------------------------------------------------------------------------------------------------相关链接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矿山技改项目融资探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陕西榆林民间借贷离奇骗局:商人靠请两桌饭进账上亿|民间借贷|榆林|煤矿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陕西榆林民间借贷离奇骗局:商人靠请两桌饭进账上亿
  游离于金融职能监管之外的陕西榆林天量民间游资,迷信暴富神话,无视市场风险投资约束,依靠亲情、友情为纽带,以类似传销的方式,借壳黄金、煤矿等,展开金字塔式的“资本运作”,最终都陷入了一个个“利大折本”的“庞氏骗局”
  【相关专栏】
  法治周末记者 贺宝利
  发自陕西榆林
  “你说的是放板吧?你们媒体太妖魔化神木了。其实,这在陕北很普遍。这不,绥德最近也关了3个老板,只不过榆林北六县(榆林北部依靠资源相对富集的6个区县的统称)特别是神府(神木、府谷)相对严重罢了!再说真正出问题的,全是游离于金融职能监管之外的地下钱庄。”7月26日,陕西省榆林市银监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法治周末记者如是说。
  这名金融权威人士所讲的“放板”,就是指地下民间借贷。按其说法,榆林民间借贷真正崩盘的原因,是大量的地下游资没有真正投向实体经济,而是借壳“煤矿、黄金”,最终都陷入了典型的“庞氏骗局”。
  法治周末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地下钱庄,这个曾与温州、鄂尔多斯关联的民间借贷经营活动,如今成为西部第一经济大县――陕西神木县乃至榆林全市,绕不开的话题。
  游资暗流涌动
  “快不要干你的那个破工作了,回来做个啥生意都比你上班强!”豪华的餐厅、20多人的大圆桌、标价4万元据称是30年窖龄的茅台、8万元的用餐标准。
  气派与奢华面前,3年前在神木南亚华豪华酒店的一个晚宴上,在西安工作的刘涛(化名)听着姐夫及众亲戚的发财故事,脑海里即时浮现出宽敞明亮的洋房和神木街头满地跑的豪车。
  一张大圆桌上,原本和自己一样穷得叮当响的儿时伙伴,转眼成了穿金戴银身价过亿的老板。听着一例例仿佛神话般暴富的故事,那时的刘涛真后悔通过高考跳出了这个两山夹一川曾经穷得无名无分的小城。
  一周之后,做着发财梦的他,东挪西借凑足了1000万元,打回老家神木,让姐夫代为打理高利贷。
  刘涛的资金从省城西安向神木家乡回流,其实是3年前,财富“马太效应”下,神木县城聚拢民间游资的一个样本。
  彼时,成千上万个本地“刘涛”,早已加入民间游资不断寻求“价值洼地”的洪流当中。而这完全得益于资源价格的不断暴涨以及由此出现的创富神话。
  神府两县地处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目前是陕西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两县经济总量近几年占据榆林全市的半壁江山。
  神府两县也是陕西煤炭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以神木为例,76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59%的地面下埋葬着优质黑色煤炭,资源储量接近500多亿吨。
  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支援陕北老区经济建设,号召“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掀起神府煤炭资源开发大潮。
  然而,时运不佳,疲软的市场、低廉的煤炭价格,早期并未给当地带来多大好处。到20世纪90年代末,神府两县还被划为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
  2001年,神府的煤炭价格开始飞速飙升。相关数据显示,在接下来的煤炭价格黄金10年中,神府煤炭的价格每年有70元至80元的增幅。2008年,神府煤炭行业进入“量价齐涨”的快速发展期,价格从2005年的每吨50元涨到2008年的每吨500元,煤炭年产量则从2007年的1亿吨,猛增到2011年的7.74亿吨。
  神府东胜煤田开发的主体,是国有神华集团下属的神东公司。除此之外,便是数量众多的各类集体企业。开发之初,由于煤炭市场表现欠佳,许多集体企业被迫将生产经营权转包给个人,煤炭生产经营权私有化后,煤矿实为私人所有。
  一煤兴百业,交通运输、住宿服务也兴旺发达起来,创造出大量民间财富。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建军经调研测算,整个神木县的民间资金规模高达500亿元;而当地金融人士估测,整个神府两县民间资金规模远在1000亿元以上,到2012年规模则更高。
  2011年6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称,陕西省榆林市的亿万富豪人数不在7000人之下。榆林下属的两个全国百强县神木与府谷,保守估计神木县资产过亿元的富豪人数可达2000人,府谷县亦与此水平相当。
  “大量的民间资金暗流涌动,摒弃了低回报的传统国有银行的存储投资,游走在暴利行业的边缘,一直寻求高回报的突破口。”长期致力于陕北民间游资投资趋向研究的陕西树里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李帮生如此分析。
  逐利黄金煤矿
  “你看,多好的品位!投资黄金矿业永远保值!”
  家住榆林市榆阳区的张鸣(化名),望着刚从西藏归来一脸风尘的朋友,还没等自己问候,一块拳头大小扑闪着焰焰光泽的金矿石,便出现在他眼前。
  “金矿品位好、储量大、地理位置优越,一投资就能开采。”听着朋友从藏南带回来的“千载难逢”的投资机遇,张鸣心动了。
  “要不是媳妇让我去考察考察的提醒,百万元的定金就打到了对方的账号。”张鸣回忆说。
  背着朋友去矿区考察,发现金矿品味、储量不说,交通和安全成了最大的障碍。金矿最终没有投成,“明盘”(小规模的露天煤矿)又成了张鸣的陷阱。
  记者调查了解到,神府多名投资“明盘”的煤老板除早期出手外,大部分烂在手中。
  “资源价格上涨期间,迷信资源数量有限、永远不会贬值的神府煤矿老板,热衷于投资金属、煤矿等资源类矿产。”李帮生分析认为。
  “最早是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乌海,再到宁夏、甘肃、新疆。保守点讲,整个榆林参与炒矿者至少也在1000人以上。”李帮生说。他曾多次为陕北炒矿大军提供过法律服务。
  法治周末记者获悉的神木地方政府向上汇报的内部资料显示,仅神木一县,“民间资本以炒矿形式外流的数额,保守估计也在200亿元以上”。
  传销式的融资
  “这些海量投资中,真正属于自有资金的少得可怜,大多都是别人的。”李帮生介绍。
  按照李帮生等多人的一致说法,陕北炒矿大军的主要成员,是从原来神府煤矿退股分离出来、手头已有一定闲置资金的投资人。温州游资最早深入山西炒矿,浙商、晋商等后来者越过黄河进入陕北炒矿。富裕后的陕北游资,也加入炒矿大军,一路向西,高歌猛进。
  江浙等地商人在陕北买矿后,最先向远在东南沿海的乡党“扩股融资”,直接启发了陕北炒矿商人。
  所谓扩股融资,是几年前陕北炒矿牵头人惯用的“暴富”手段,即买矿人假设原以两亿元从他人手中购得一煤矿经营权,却以4亿元“原始股本”(即谎称4亿元购买的煤矿)向社会公开融资。
  在煤价暴涨,股权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很容易实现上述目标。更有甚者在煤矿升值后,直接“扩股”融资。比如以4亿元“原始股本”融资后的煤矿,几年后煤矿升值为8亿元,再以8亿元股权作价,对外公开融资。成功后,4亿元又成为股东们的纯利润收入。
  “大股东分红后,统一口径不给下级吊股子的隐形股东如实分红,结果形成层层盘剥分红的现象。而不满层层盘剥分红的隐形股东或下级股民,退股后另起炉灶。将原来分红的盈利模式倒过来,借鉴传销模式,直接用‘金字塔’式对外向下融资。得手后直接加入买矿、炒矿大军,有的则直接用融资来骗钱。”李帮生分析说。
  一边有需要资金的投资项目,另一边有大量渴求回报的游资。双方一拍即合,地下融资应运而生。
  相关调查显示,榆林的民间借贷直接来源于鄂尔多斯的启发,到2010年、2011年、2012年形成规模。没有人能确切统计出当地民间借贷资金的规模。
  榆林的民间借贷一般是传统的低吸高放,但也有离奇的做法。在当地一名乔姓商人“两桌饭”的故事就颇为流传。
  第一桌是:小有积蓄的乔某回乡借操办婚礼,“回报”乡里乡邻。席间乔某将自己包装成依靠高官岳丈背景,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成功商人。除不收礼钱外,还大酬父老乡亲。席上酒酣耳热之际,乔某许诺可以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如不愿长期入股也可以直接以高利贷支付帮扶乡亲们。因家乡是开发区,村民手头资金宽裕,一场宴席下来,千万元的融资就进账了。
  第二桌饭是:已经有了“第一桶金”的乔某,回到县城后租来办公地点,大肆装潢一番。然后请来同学朋友,声称暴富了要重谢朋友哥们儿。出手大方的乔某早已用上千万元的融资,买回10辆路虎豪车。同样是一桌丰盛的宴请。席间宣布10辆豪车可以让朋友同学“免费”借用。
  没过几天,乔某在电话中向同学朋友声称,找到一个很好的煤矿投资项目。如果兄弟们愿意投就投;如无钱投资,可高息融资,融来千万元,豪车就兑费赠送,而且免费报销加油、维修费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久,上亿元资金进入了账号。
  当地金融机构调研发现,民间融资主要表现为一般民间借贷和隐名入股两种方式。
  一般民间借贷是企业或个人通过自身社会关系,发动亲朋好友,以月息2分左右的利率吸收资金,好友则以更低的利率向下线扩散吸储。而前者将吸收回来的资金,再以月息3分或3.5分的利率对外放贷。
  隐名入股模式,一般以企业家牵头,众多投资者投资入股。注册登记的股东背后,又对应着挂有众多的隐名股东。隐名股东背后又有“吊股股者”。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呈现出金字塔式分布。
  “两种模式都存在法律风险。一般民间借贷往往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嫌疑,而隐名入股模式对应的可能就是集资诈骗。”陕西律协副会长、榆林富能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武广韬分析。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仅以神木为例,已经暴露出的典型大案中的刘旭明、张孝昌等人,都参与了地下借贷,涉嫌犯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罪。
  借贷丛林法则
  “实际上阿拉善左旗的煤矿很值钱,如果帮忙让刘旭明不要被关起来,手续一旦规范了,所有人肯定能解套。”6月中旬,法治周末记者在陕北采访时,一名老板李涛(化名)竟然期望让刘旭明重获自由。
  刘旭明,于今年3月13日被神木警方刑拘,4月18日因涉嫌集资诈骗被批准逮捕。
  根据神木公安的最新通报,刘旭明涉嫌诈骗案,目前报案金额高达7.87亿元,登记的涉案金额达11亿元。当地多名知名政商牵涉其中,神木县人大主任高崇飞的儿子就有6000万元的涉案金额。李涛也给刘旭明投了5000万元的“吊股股钱”。
  “小股东被大股东绑架,被迫成诈骗人的帮凶,有意帮助犯罪嫌疑人不被绳之以法,目的还是报有幻想让其将下一个受骗人拉下水,骗来资金后帮自己解套。这是陕北乃至全国的地下民间借贷中常见的事。”李帮生分析说,“在现金为王的观念驱使下,许多被害人不顾伦理道德乃至法律规范,角色错位,助长了庞氏骗局的延续。”
  庞大、无序的地下民间借贷中,随时随地都上演着丛林法则中弱肉强食的游戏规则。
  以“黄金大王”著称的神木人张孝昌,以抵押及质押担保从神木支行借来8亿元巨资后,又将神木的牛文儿等“五大户”拉进炒银大军,以赔了保底、赚了利润共享的承诺,再度先后融资13亿元。
  因有银行与大户的示范引导,众多民间游资同样以金字塔式的借贷关系聚拢,源源不断流向张孝昌的金银帝国生意中。
  2012年年末,黄金国际国内市场价格一路震荡下行,张炒黄金巨额亏损,案发后统计显示,张的黄金白银生意累计亏损40亿元。
  日,神木警方将张孝昌从西安押回,以监视居住方式接受调查。
  近水楼台先得月。“5大户”因与张孝昌共同控制白银账户,知晓操盘密码,从12月6日到10日,低价出售纸白银120多吨,套现9亿多元。而工商银行神木支行也以低价出售张质押的3.3吨黄金套现9亿多元。这个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的黄金帝国,因资金大户的抢先抽贷,轰然坍塌。
  在经过银行与大户的支解、瓜分后,张孝昌的账户上仅给已露头的431名散户留下4亿元现金,张孝昌共欠他们22.6亿元,扣除之前支付的6.6亿元利息,尚有12亿元本金的窟窿。
  “资本的血腥与无情,在神木的地下融资崩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连神木县人大主任儿子6000万元的投资也化为灰烬。”前述榆林市银监局官员分析。
  “事实上,榆林的地下民间借贷,同温州、鄂尔多斯一样,普遍存在短贷长投现象。从收益结果上看,借贷成本远大于实体经济收益回报,即使煤炭、房产、黄金的泡沫不破,项目回报也永远无法覆盖高息融资成本。等到最后,大家才发现,地下民间借贷的短贷长投,最终还是陷入了庞氏骗局的陷阱。”同样已经关注民间借贷多年的榆林学院法学院副教授马虎云如此认为。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民间借贷依靠亲情、友情维系,文字证据中多以一张借款条据出现。
  “这就为上层设计者留足了开溜的空间和时间。一旦出现法律纠纷,设局者往往想方设法往民间经济纠纷上靠。这也是近年来受害者往公安跑的少,而往法院跑的多的缘故。”武广韬律师分析。
  来自神木县法院的民间借贷案件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受理的案件几近2011年的两倍,是2015件;2013年年初到7月4日,已经受理2771件。而同期,当地公安介入的借贷案件少得可怜。
  “事实上,受理案件中只能有50%结审,而结审中也只能有50%的执行率。等到执行时,设局的人不是跑路就是早已将资产转移。你就明白,为什么民间借贷文字证据中,仅仅是一张借款白条那么简单。”李帮生律师意味深长地总结。
  ■相关链接
  “庞氏骗局”是意大利人查尔斯•庞齐制造。他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人向一个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3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他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7个月内吸引了4万名投资者。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间融资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