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昆明福宝水上乐园老年基金管理委员会

|/|/|/|/|/|
//|//|//|//|//|
[有奖征集]中国医学百年(学校、医院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烟台毓璜顶医院是烟台市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保健中心、三级甲等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烟台市涉外定点医院、山东大学医学院暨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  医院历史悠久  始建于1890年,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现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亿余元,开放床位1600张。在职职工1800人。年门诊量10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各类手术2.3万余例。   专业门类齐全  分设45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其中耳鼻喉科、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消化内科、泌尿外科为山东省特色专科,介入放射科、心血管病治疗中心等4个学科为烟台市重点学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眼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等9个学科为烟台市特色专科,并设有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市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仪器设备先进  现在用医疗设备固定资产4亿余元,其中16层螺旋CT、1.5T磁共振、20M直线加速器、X-刀、双探头ECT、CR、多尼尔小王子碎石机、1250MA血管造影机、800MA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电子十二指肠镜、激光刀、超声刀、大中型手术显微镜、ICU综合监护系统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
  技术力量雄厚  专业技术人员1500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394人,教授、副教授277人,博士、博士后90余人,硕士180余人,硕士生导师40人。组织器官移植、腔镜微创手术、介入诊疗项目是医院的三大技术特色。成功开展了2例心脏移植、4例肝脏移植,年开展肾脏移植160余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角膜移植等组织器官移植项目也已开展。年开展胸、腹、关节腔镜等微创手术2000余例,ERCP、超声内镜等镜下治疗3000余例,技术规模和技术层次均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年开展各种介入诊疗项目2800余例,吸引了全国十余个省市的病人前来就医。   科教成果丰硕  建有国内一流的中心实验室,拥有价值2000余万元的高新实验仪器设备,承担着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863”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山东省重点攻关项目。2000年来获得各级成果奖7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作为青岛大学医学院的非直属性附属医院,承担着医学院本科四年级学生理论授课和五年级实习带教任务。自99年来,每年与青岛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一届在职硕士研究生班,是省内最早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地市级医院。   服务文明规范  医院在全国卫生系统首家推出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和“首接负责制”,在全省首家实行了“无假日服务制度”,率先实施了医院文化建设工程,推行了“人性化”服务,打造了深蕴尊重关爱理念的服务品牌。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全国执行药品、医疗收费价格十佳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第七届执行物价计量政策法规最佳单位”、“全省县以上医院行风民主评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徐州医学院
学校前身是1958年7月建立的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9年4月江苏省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我院定名为徐州医学院。学校初建时期,恰逢国家三年经济困难,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原南京医学院的一批有志中青年骨干教师、专家跨江北上,植根徐淮大地,支援我院的建设与发展。在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冯芝庭的带领下,全院师生员工勤俭建院、艰苦创业,自己搭建校舍、编印教材、制作标本和切片……靠白手起家,建校办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从而形成了徐医人知难而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品质,并薪火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徐医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确定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系科办学”和“苏北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疗、科研的中心地位”的思路。年江苏省与原煤炭部对我院实行联合办学,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服务面向。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起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办学层次。1986年率先在国内创办麻醉学本科专业;1995年、1997年分别增设医学影像学、临床药学等专业和专业方向;跨入新世纪,又相继开办了护理学、急救医学、全科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和专业方向。建校47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17369名毕业生,巩固了在苏北地区医学教育、医疗、科研的中心地位。多年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751.55亩,另有351亩发展用地手续正在办理中。设有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基础医学部、社会科学部、研究生部、体育部、临床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2个系、部(院),有6所附属医院。共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麻醉学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有硕士学位授予点24个,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二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麻醉学专业命题基地、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均设在我院。截至日,全日制在校生5747人,其中本科生4433人,专科生351人,硕士生433人,成人高等教育脱产班学生530人。现有教职工941人,其中在编专任教师456人,其他任课教师48人。教授45人、副教授150人,博士49人、硕士19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人次;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项目资助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江苏省政府“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24人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8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7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江苏省劳动模范6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2人、银奖2人。姚福宝教授当选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因明教授当选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学科建设点2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优秀课程8门、优秀课程群1个,1门课程被江苏省推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9项。主编或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及协编教材、专著48部,获卫生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新版麻醉学系列教材(1套7册)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卫生部规划教材。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3部、精品教材立项建设3部。2002年至今,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8项,课题经费611.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6项,重点项目1项。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45项,省新技术引进奖2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95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447篇,SCI、EI收录81篇。现主办《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原《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徐州医学院学报》、《麻醉学科信息报》等学术刊物。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美国麻省总医院、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建立了经常的双向互访协作关系。学校具有优良的校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曾被评为首家“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首批“党的建设和思想***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还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民政部等授予“大学生体质调研先进集体”称号。我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确定的具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权院校之一。我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成为其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院并命名为皖南医学院。长期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皖医人的共同努力,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一所较为完备的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本科教育设有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等9个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药理学、生理学、内科学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涵盖了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各学科。校园占地面积705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5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95人;本科5829人;专科528人。 有定量药理、细胞电生理、生殖医学、中医文献等9个研究所(室),机能学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中心等7个实验中心,并设电化教学中心和计算机网络中心。我院在定量药理、细胞电生理、生殖医学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国家级奖励,其中有些项目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180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16人。近年来先后有15人荣获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2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人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人为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人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设夜大学及成人教育学院各1所,成教各类各层次本、专科学生达到4374人。另有一所校外普教办学点即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拥有2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宣城地区医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是一所有115年历史的百年医院,拥有九百多张病床的省级医院,94年该院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称号,成为皖南及皖江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中心。学院现有教学实习医院25所,以及一定数量的专业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临床学习的需要。2003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19%。1998年我院一次性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被授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学校”。1999年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本科教学评议。2002年又接受了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专家组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建设均给予了较高评价。2003年我院的中药定量药理学实验室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同年安徽省司法鉴定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社会知名度。编辑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册。网址:http://www.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150 height=218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l2.jpg (150 X 218)" border=0 align=absmiddle>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名广州华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位于环境优雅的暨南大学校园,面向国内病人和海外侨胞开放。医院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
1994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评为“爱婴医院”,1989年起连续被广东省卫生厅授予“广东省文明医院”称号,1995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广东省文明单位”,1996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先进单位”,1998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以病人为中心“百家文明医院”,2001年在广东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的行风评议活动中,被评为行业满意医疗单位。
医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有专业技术人员879人,其中高级职称174人,获硕士、博士学位13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 士生导师86人,曾到国外进修学习的医疗和护理骨干120多人。拥有专业学科43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14个,“广东省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学科”3个。在教学方面,医院每年要完成博士、硕士、本科生、大专生等各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举办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教育培训班,二十年来培养博士生47人、硕士生274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科研方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758项,获国家、部省级成果奖84项,国家教委、卫生部、省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有众多医疗项目已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如医院开展的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自体、异体骨髓移植、肾脏外科手术、肾移植、内窥镜鼻窦手术、内窥镜技术进行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腹腔镜外科手术、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失语症的治疗、巨大型肝癌切除、人工晶体植入、颅内肿瘤摘除、颅脑外伤治疗、介入放射诊疗(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心脏冠脉搭桥术、小儿麻痹矫治术、小儿外科、口腔整形外科技术、重症监护、新生儿疾病诊治和监测、不育症的治疗、爱滋病的诊断监测等诊疗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还拥有全身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ECT、伽玛刀治疗系统等当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此外,医院于2000年4月通过了台湾慈济骨髓中心的现场评估,成为该中心的定点移植单位;2001年4月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宁养院;目前医院已成为广州、珠海、东莞、肇庆等多个地区的医保定点单位。
医院始终贯彻“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建院方针,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医学交流和合作。为了方便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国治病,设立了华侨门诊和华侨病房,为不同需求层次的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目前正在筹建的国际医疗门诊部,还将为境外人士提供高质量、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此外医院还设立了体检中心,为各类团体开展健康体检工作。
医院还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医院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0年,前身是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福州圣教妇孺医院和福州仓山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解放后收归国有,更名为福州协和医院,1959年成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如今这所历史悠久的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众多省内著名的医学专家和大批中青年优秀人才,为福建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
医院座落在福州市中心风景秀丽的于山之麓,占地面积55亩,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8.5万平方米。现开放床位1300张,年门诊病人逾10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5万余人次。现有员工1450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教授250人,博士、硕士占医师总数近40%。有国家级专家4人、省级优秀专家9人、享受政府津贴32人、入选国家及省厅级"百千万"人才工程47人。
医院临床科室齐全,其中血液病、内分泌、普通外科、胸心外科4个学科居全省10个重点学科之列。烧伤外科、心内科冠心病、儿科医学心理学专业跻身省内10个领先医疗特色专业。血液病学专业也是我省"211"工程唯一的西医临床重点学科。此外,神外、肿瘤、泌尿、老年医学、消化、介入、影像等专业的诊疗技术也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医院开展了大量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中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的例数及成功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儿童心脏移植填补国内空白;异体骨髓移植、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PTCA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脑干肿瘤、脑血管畸形和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泌尿系统器官微创手术、显微手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刀治疗直肠癌、热疗法治疗癌性胸水、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等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福建省血液病、内分泌、肝胆疾病、胸心外科等11个省级研究所及其他8个研究机构挂靠医院,医院重视发挥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大量科研课题,在国家、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国家、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均名列全省卫生系统前列。
协和临床医学院下设22个二级学科教研室和23个三级学科教研组、1个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药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每年还招收培养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100名左右。
近年来,医院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每年均派出数十位技术骨干赴美、英、德、法、日、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同时,还邀请国外专家来院进行讲座、手术、学术交流。加快了人才培养步伐和新技术、新疗法的推广,促进了医、教、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医院拥有大批国际先进医疗设备,如:美国GE的PET-CT、德国西门子1.5T核磁共振和螺旋CT、DSA、ECT、直线加速器、全身伽玛刀及头颅伽玛刀、德国多尼尔多力王者体外震波――激光碎石系统、全身骨密度仪、美国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神经外科颅内窥镜、激光美容系统、彩色多普勒仪、DNA测序仪、西班牙全自动配血系统、贝克曼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医院重视两个文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994年被卫生部评为本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并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百佳医院"等称号。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竭诚为海内外人民的健康提供一流服务。  西京医院位于古城西安市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医院前身系西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1954年第五军医大学与第四军医大学合并,成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4年对外始称“西京医院”。   西京医院合院以来,始终贯彻“质量是生存基础,创新是发展源泉”的建设理念,全体医护人员在不断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建设的同时,勇于创新,开拓进取,50年代开展经小脑幕上入路切除晚期听神经瘤获得成功; 1958年在著名心脏外科专家苏鸿熙教授带领下完成的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闯过了我国心脏疾病手术治疗的禁区;60年代,成功救治一名烧伤面积96%、三度烧伤68%的危重病人;80年代,在著名骨科专家陆裕朴教授指导下,获得世界首例10指完全断离再植手术成功,享誉国内外;90年代,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肝部分移植手术及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成功,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技术含量极高的重组合异种骨问世,轰动国内外;进入2000年,又成功地实施了西北地区首例心脏移植手术;2001年,皮肤科成功发现“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成为国内皮肤病领域发现并命名的第一种新疾病;2005年成功开展亚洲第二例肝、胰、肾及部分十二指肠的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及海拔3700米高原缺氧环境下背驼式肝移植。
  经过50余年的建设,西京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的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目前医院占地28 .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全院设有16个教研室,45个专业科室,其中有3个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4个全军医学“重中之重”建设学科,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8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全军医学专科中心、专科研究所和“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的数量位居全军同类医院前列。
  医院拥有精良的医疗设备,核磁、多排CT、医用直线加速器、手术导航系统、电子束成像扫描系统(EBT),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系统等高精尖设备。目前展开床位2000余张,设32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近400人。2005年门诊量123万人,收容4.5万人,治愈好转率98.29%,平均住院日11.82天,床位使用率101.08%,连续10余年,各项医疗数量、质量、效率指标均保持持续上升的强劲势头。
  作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承担着这所中国高等医学教学著名学府的主要临床教学任务,医院设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3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33个,为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人才3名,总后“三星”人才10名,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71人,2005年在读博士生225名,硕士生402名,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6名,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医院设立教学研究专项基金,开设12个研究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医院科研水平和实力进入中国医学科学的前沿领域。 图片1 门诊大楼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图2 西京医院学科建设雕塑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上海协和医院上海协和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在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院训激励下,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并形成了“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医院特色。   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医学人才。医院在数名博士生导师带领下,凝聚了众多学科的带头人和优秀技术骨干,在医院综合实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科优势,尤其在生殖健康与不孕不育科、妇科、显微外科、腔镜外科、泌尿外科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慢性肝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乳腺疾病、皮肤病和中医疑难杂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医院开设有大型综合健康体检项目,引进了大量与世界接轨的先进医疗检测设备,可同时承担大型团体体检和个性化贵宾体检。目前,医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引进新理论、新技术,促进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协和人实践着“博爱、仁慈”的医学精神,以更高的起点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以更加高超的医术、无私的爱心,努力攀登医学科学高峰,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积极贡献!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务院批准新建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首任校长。1958年,天津医学院更名为天津医科大学,1962年,天津市委、市人委决定将天津医科大学与市卫生局所属的天津医学院合并,再次恢复原名天津医学院。199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同年12月得到国家教委批准。199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正式组建成立。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桂华教授,校长为著名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教授。学校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发展层次类型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建设以医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主要依托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16个学院、4个学系、3个教学部: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肿瘤临床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眼视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中西医结合国际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南开临床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泰达国际心血管病临床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学系、医学人文科学系、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7500多人。其中,研究生1600人,留学生780余人。
  天津医科大学是继协和医学院后,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医学院校,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6个: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医学检验(五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护理学(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学(四年制)、药学(四年制)、药物制剂(四年制)、法学(四年制)、眼视光学(四年制)、运动康复与健康(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四年制),其中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影像学为全国首办专业。本科专业方向6个:生物医学工程学(信息工程方向四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方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方向五年制)、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五年制)。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博士生导师118人,硕士生导师500名。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了26000余名各层次医学人才。其中,博士436名,硕士2614名。2000年,博士生王桂琴的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2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996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教委、卫生局等纵向科研项目2085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际合作奖1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奖励212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6项。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泌尿外科学。天津市重点学科9个: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病学、影像医学、心血管病学、核医学、普通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2个:眼科学、口腔修复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实验室、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实验室、天津市神经损伤变异与再生实验室、天津市激素与发育实验室、天津市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现有教职工749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7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进入国家级人才资助项目人员、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35人,天津市授衔专家28人。
  临床教学基地有6所大学医院、4所非直属临床学院、26所教学医院,11950张教学床位。大学医院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其中四所为三级甲等医院,总医院是天津市首家三甲医院,获得全国“百佳医院”称号;教学医院中附属第一中心医院、附属第三中心医院等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学校先后与16个国家的5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了108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我校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接收外国留学生的74所大学之一,目前在校学历留学生规模位居我国西医院校之首,与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一起被选为教育部医学(西医)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工作组成员单位。吹的也太大,我去看过,一般华西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首批高等院校,原为卫生部直属全国重点医科大学,现合并入四川大学。在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历史悠久 其前身是由美、英、加拿大的五个教会于1910年联合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当时设文、理、医牙三个学院,以医牙学科闻名全国,牙科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1951年10月,人民政府接办了这所大学,命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更名为“四川医学院”。1985年,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邓小平 同志题写了校名。 现状华西医科大学现设六个学院、四个系和一个部还设有一所卫生学校和一家制药厂,华西医科大学现有四所附属医院,9家教学医院,学校有一座藏书达65万册的图书馆。是西南地区医学文献检索中心,有一座馆藏36400卷(册)档案资料的档案馆,还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视听教育中心.电子计算机应用与研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华西医科大学现有教职工6328人,其中高级职称919人,中级职称1585人。全校在校生5000余人,其中博士生179人,硕士生582人。全校招生专业12个。华西医科大学现设有12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和29个研究室。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包括基础医学7个学科和临床医学9个学科)、博士点35个、博士导师89位、硕士点44个、硕士导师326位。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11个。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卫生部口腔牙种植科技中心、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卫生部药事管理培训中心以及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和培训中心设在学校。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评价及其制度化建设,设立了优秀教学奖、优秀教材奖、先进实验室奖等。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支持下,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的临床医学课程改革,并已取得良好的成效。现正在进行临床医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另外,还加强了重点课程的建设,加强了多媒体教学及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加强了计算机教学和外语教学。科研 1990年以来,有389项科研课题得到国家级.部级和省级科学基金资助,获得国家级、部委级、省级、市级科技成果145项,获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在省内高校中连续5年荣居榜首。学术交流 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芬兰、古巴、德国、瑞士、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医院签订了37项国际合作项目,聘请了48位外籍专家为名誉教授。近10年来,学校派出了1000余人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健康基金会等的资助,对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公共 卫生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发展校办产业 创办于1958年的附属制药厂,目前已发展为一家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的综合性药厂,该厂被国家科委授予“实施火炬计划先进高 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外。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200 height=139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000.jpg (200 X 139)" border=0 align=absmiddle>哈尔滨医科大学
>座落于美丽的冰雪名城、“东方小巴黎”之中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仿古与现代建筑交相呼应。学校占地面积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236万平方米)。
哈尔滨医科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前身为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建立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原兴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在80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形成了相当规模和鲜明特色,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
学校下设有大庆校区、五所附属医院及基础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生物信息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等附属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生部俄语培训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机构也设在其中。
办学层次分明。学校为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继续同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学生。并与国外3所院校开展联合办学。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5个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63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11个本科专业。现各类全日制学生达1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名。
学科结构合理。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有国家特聘教授岗位学科、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结构合理。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获南丁格尔奖1人,获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骨干教师和骨干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奖、全国留学归国先进个人等国家及省的各种资助和奖励70余人次。
目前在校学生922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593名,本科生4821人,成人教育学生2197人(不含大庆校区)。建校以来,培养学生4万多名,毕业生遍布国内外,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  
学校设置11个本科专业:基础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六年制日语医学班、六年制俄语医学班、五年制)、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卫生法学方向)。   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三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   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省部共建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   拥有有国家特聘教授岗位学科1个,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2个。
科研成果显著。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系列性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大骨节病病因学研究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了哈医大-哈药集团生物医药工程研发中心,以加速医药科技研发及新产品转化,积极引领老工业基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现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药(理)学科研工作站、哈医大-中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240余项;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0余项。
医疗技术领先。学校五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其中三所为全国“百佳医院”。平均开放床位共5000余张,年门诊量200万人次,年收住院病人20万余人次。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成为特色,同种异体劈裂脾移植、同种异体双手移植、同种异体单全臂移植居国际领先水平;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生存质量居亚洲之首;大肠癌的综合治疗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另有四所非隶属的临床医学院,有床位2905张。
2003年教育部对我校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进行评估,成绩优秀;2004年我校国家理科基地总体水平经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估为优秀成果;2005年我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优秀。我校作为国内首家医学院校通过全球医学教育质量认证试点性评估,办学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医学教育标准要求,其中25项指标达到高标准要求。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七次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提供经验材料。先后同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主办《中国地方病学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免疫学杂志》等6种专业期刊。校园网并入国家教育科研网。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50余万册、期刊4707种、中英文全文电子期刊和图书3.3万册,可提供电子文献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
目前,学校上下团结一致,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办学思想,适应国家和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创建成为培养创造性医学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目标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新的贡献。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以医疗为主,集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省属唯一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亦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仁术教学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饱经历史沧桑,沐浴改革春风,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发展。医院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亿余元,年门诊量50万人次,住院病人近2万人次,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拥有45个临床医技科室,展开床位900多张。“省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省创伤骨科治疗中心”等14个省级医疗中心挂靠在医院。医院仪器设备先进,有开放式磁共振、螺旋CT机、核医学ECT、全套电子内镜、电视腹腔镜、全国第一台1000MA X光机 (摇床)、经颅多普勒、彩色B超、腹透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心电、脑电图机、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血脂分离系统、血管造影机、国内先进美容设备等3000余件,价值1亿余元,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50余名,15位专家享受政府津贴,32人担任全国及省市各专业会主任委员或委员。医院专科特色明显,肝胆外科、骨科、消化内科、小儿科、内镜外科等为重点科室。肝胆外科首创的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优良率达90%,再手术率仅0.6%,肝、肾移植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骨科开展的“人工全能关节置换术”、带人造股骨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柱椎肿瘤切除术”及“人工椎体置换术”、“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等,填补了省内骨科领域有七项空白,在微创方面开展了椎间盘镜、膝关节镜手术。医院血液科的自身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放射科的胃肠气钡造影;血液净化中心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小儿科被称为三湘第一儿科,该科在小儿疑难危重疾病、小儿神经疾病、脑瘫康复、小儿哮喘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心内科开展了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消化内科开展的ERCP检查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及内镜诊治等居国内先进水平;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妇产科的电视腹腔镜下开展的子宫全切、卵巢囊肿、巧克力囊肿等摘除术等,在国内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有的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激光整形美容外科开展光子嫩肤、体外超声抽脂减肥、光子脱毛、维纳斯四合一美容激光项目。医院奉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弘扬医院精神。扬“仁术”精神,重职业道德,靠科技兴院,以质量为本。推行多项便民服务、优惠服务措施。医院先后荣获“四满意”服务竞赛优胜单位,省行风评议先进集体、省文明职工之家、省文明卫生单位等称号,近年大力加强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兴院的步伐,医院两个效益明显好转。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加之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湖南省人民医院正切实实现“让人民群众在省人民医院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服务承诺。2006年,医院与湖南师范大学实现科研教学强强联合,添挂“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创了优势互补的新局面,对促进我省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宝古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