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收购商的大老板有吗

昆明野生菌大量低价上市 卖家坐等回头客-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7月2日,云南昆明一市场内售卖野生菌的摊位老板等待顾客。近期,昆明野生菌大量上市,进入量足价廉的阶段,有市民感叹菌价如股市。 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
(点小图查看大图)(点小图查看大图)(点小图查看大图)(点小图查看大图)中国学网
本文相关搜索第ZXA18版:社会民生
按日期检索
江门野生菌价格涨3倍 “吃一斤好过吃几只鸡”,江门人夏天喜吃菇,野生菌紧俏
  羊城晚报江门讯&记者饶新一、通讯员谭耀广摄影报道:每年6-10月高温雨季,是江门五邑地区丘陵山地盛产野生菌的季节。又是村民采摘野生菌的最佳时节,由于今年5、6月份高温少雨,许多上山采摘野生菌的人都高高兴兴上山,却空手回来,令饭店食肆收购野生菌价格从过去的每公斤60元,升到最近的160到200元一公斤,这个价格,足足比往年贵了3倍。食客如果没事先在饭店食肆预定,临时到店也很难吃上野生菌。一些老食客为了招待客人,干脆到农村里直接以200元一公斤价格收购,然后带去饭店加工。  如今,江门周边镇一些居民一有空就到郊野山地采菇,也有外来农民工加入这个行列。当地一些农家乐饭店临时打出招牌招客,也偶有发生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  在江门市管辖的鹤山市共和镇、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一带,有不少山地,每年夏至过后到10月气温升高,并且多雨,雨后的清晨和傍晚,山地树林里都会生长出各种野生菌。在这些野生菌中,有一种是可以食用的,当地人习惯地叫它“潲水菇”。这种野生菌呈灰白色,相貌与人工培“平菇”相近,但更鲜嫩可口。喜吃的人就是追求“野生潲味”滚出的汤非常鲜美,肉质爽脆鲜甜,有食客比喻吃一斤好过吃几只鸡。这种野生菌成了农民的“副业”,不少人专门上山采集,也有人收购后再转手卖给各大饭店。&  鹤山共和镇的龙哥,自家后面是一片山林。每逢雨后,他便到附近山林里转转,采一些“潲水菇”自己吃。前年他在山上办了个大型养鸽场。今年天气前期干旱,早几天终于下了几场雨,28日那天,大雨停下后出了一下太阳。第二天,龙哥一起来发现整个鸽场的围栏下生出许多“潲水菇”,龙哥马上拿来两个箩筐把它们采下来,拿到饭店去卖,一称足足26.5公斤。龙哥要价160元一公斤,几家饭店说贵都不敢要,他也不降价,到菜市场自己卖。不到3小时全部售空,一共卖了3000多元。6月30日,他又采了20公斤,7月1日、2日也有25公斤收获。几天下来,仅卖野生菌就收入近万元。龙哥说:“估计前期高温,鸽场里这种菌素特别多,下过雨后都发出来了。如果一年中有几个月都有这么多,采野生菌会比养鸽仔还划算。”这个消息一传开,村民们都到山里去找,有人专门收购供给镇里的饭店或农家乐餐厅。连附近工业区的外来工在假日也加入采菇行列。但并不都如龙哥般幸运,有人忙了一天采回全是不能吃的;也有人在山里转一天连野生菇的影子都没见。&  记者走访鹤山市共和镇和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多家饭店,只见这些饭店都临时打出“有野菇吃”的招牌招揽食客,近月来一直生意兴隆。这些饭店在这个季节专做野生菌美食很多年了,老板们对野生菇一看便知真假,一位正在收购野生菌的梁老板对记者说,往年饭店里好几个大冰箱都储满了“潲水菇”。今年货少,价钱比去年抢贵了一倍,每天只收几十斤卖完就算了。他说,他对有些民工采来的野生菌要一棵棵验过才敢收。正送货来的外来工罗先生拿起刚采的野菇笑着对记者说,今天刚好厂里休假,他没事就到山上去走走,可能真是走运了,今天刚上山就看到有菇,采了5斤,卖了300元,好过他在工厂里干两天活的收入。杜阮镇一个风景区饭店,专门请人在各村设点收购站收购野生菌,收购价也是每斤160元。&  梁老板说:“这里的人专采这种菇,我都50岁了这里的本地人还没听说过中毒,一般中毒的都是外来工。”他又说,有一个土办法辩别野生菇是否可食,锅里放上灯芯草或葱,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或者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证明采回的菇有毒,不能食用。 饶新一、谭耀广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篆兴农贸市场里,据老板介绍菌子的价格虽贵,仍还是有不少人购买有许多市民在询问菌子价格 记者郎晓伟/图&&& 近段时间连续降雨后,已有部分见手青野生菌提前半个月进入市场。今年以来各州市雨水充沛,野生菌产量也比去年多。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见手青每公斤的价格却涨了50元,有些干货菌甚至涨了几百元。1000余元/公斤的竹荪、2800元/公斤的羊肚菌等“天价菌”比比皆是。&&& 昨天下午2点左右,在昆明市篆新农贸市场马先生的菌子摊位上,摆着4筐见手青。为让菌子保持新鲜,马先生用10余片白菜叶盖在筐上。“菌子是否新鲜,直接关系着价钱高低。”马先生边说边按新鲜程度、大小,把见手青归类分等级,一会儿就挑出3筐有“级别”的菌子。低档菌售价约20元/公斤,中档菌80—90元/公斤,高档菌150元/公斤。其中,中档菌每公斤比去年同期贵20—30元,高档菌每公斤比去年同期贵了约50元。“今年雨水很多,见手青也早上市了半个多月。但由于量少,价格就偏高。”马先生逐条分析菌子涨价的原因。他介绍,这些菌子是直接从楚雄、大理农民手里收购的,今年油价等运输成本也比去年高了不少,价格上扬也很正常。&&& 而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价格的涨势与昆明木水花野生菌海鲜综合批发市场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在该市场,300元一公斤的鸡 ,2800元一公斤的羊肚菌,上百至几千元一公斤的菌子随处可见。目前,贵州1000元/公斤的竹荪,虽然价格与去年相差不大,但很难买到。这些“天价菌”的价格也比去年高了不少。&&& 卖野生菌的黄女士说,今年菌子上市以来,大部分野生菌干货的价格比去年同期要高很多,就连以往市民餐桌上常见的菌子都贵了不少。比如,松茸去年的价格是300—600元/公斤,今年是400—800元/公斤;黄牛肝去年的卖价是100—150元/公斤,今年则涨至120—180元/公斤;虎掌菌、青头菌等野生菌干货价格也普遍涨了50元/公斤。&&& 为何野生菌的价格今年这么高?黄女士称,菌子干货都是去年直接从楚雄、南华农民手里收购的。由于去年干旱造成菌子减产,当时不仅量少且收购价也比较高,造成今年菌子干货价高。此外,现在专门卖野生菌的高档饭店越来越多,野生菌餐饮企业是野生菌批发商的大客户,由于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他们来买菌子时一般不太计较价格。而且,野生菌不是每个省都有,很多来云南旅游的人也爱到这里买野生菌尝鲜,涨价对他们来说影响也不大。所以,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一公斤的野生菌会越来越不足为奇。&
1、2、3、4、5、6、“小时代”谢幕 云南野生菌开始上映“大时代”-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小时代”谢幕 云南野生菌开始上映“大时代”
导读:“小时代”谢幕云南野生菌开始上映“大,专属于它的生态自然美征服了云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挑剔食客,云南野生菌那个鲜为人知的“小时代”已经终结,它正迈向众人皆知的国际化“大时代”,云南野生菌的身价水涨船高,野生菌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需求、价格将野生菌市场推入极致繁华,云南野生菌资源逐渐减少,野生菌仍停留在粗放式的开发阶段,云南野生菌会是下一个鲜花产业还是疯狂普洱?如何开启云南野生“小时代”谢幕 云南野生菌开始上映“大时代”昔日,它长在深山,知者甚少,乡里人叫它“山茅野菜”;后来,大山通了公路,它有了自己的追随者,有点知识的文化人把它昵称为“菌子”,它有了自己专属的名字;今时,它声名鹊起,专属于它的生态自然美征服了云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挑剔食客,美食家溺爱地将它称之为“山珍”,自此它在国际化舞台上大放异彩。毋庸置疑,云南野生菌那个鲜为人知的“小时代”已经终结。如今,它正迈向众人皆知的国际化“大时代”。在绿色、生态、养生消费理念主导下,国内、国际需求市场不断被撕开,云南野生菌的身价水涨船高。需求日益旺盛,价格逐年翻番,在作为养生美食消费的同时,野生菌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并顺势成为星级酒店的宠儿。需求、价格将野生菌市场推入极致繁华。但透过繁华,背后的隐忧也逐渐显现。掠夺式的开采,云南野生菌资源逐渐减少;野生菌仍停留在粗放式的开发阶段,产品未向产业有效转换。浮华的市场背后是产业的脱节、空白。这不禁让人迟疑,云南野生菌会是下一个鲜花产业还是疯狂普洱?如何开启云南野生菌名副其实的大时代?入夏,云南的山里人不自觉地兴奋起来,这时候如果应景下几场及时雨,他们会更加欢呼雀跃。雨后的山林,菌子夹着泥土的气息连夜噌噌地冒出头来。雨夜,听着菌子拱土的喘息声,朴实的乡里人朱珠竟激动得睡不着。凌晨3点,天还一片漆黑,朱珠背起背篓、拎起提箩,套上雨衣,拿起个手电筒就往山里赶,汗珠夹着得雨水留下来,她不敢停歇,生怕后面的人追了上来,抢先她一步,那她损失就大了。早上6:00,村里的收菌人早早堵在下山必经的路口边,这几年菌子越来越难收了,不来早点可能就要空手而归了。这时,朱珠已满载而归,背上背着牛肝菌,手上提着干巴菌,辗转于菌商之间讨价还价,力争卖个好价钱。最后,价高者拿到了新鲜的野生菌,朱珠高兴地拿着钱回了家。下午4点,菌商马不停蹄地把收到的菌子运到云南省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以下简称木水花),赶这里凌晨2:00-6:00的批发早市。凌晨2:00,蜗居在市场专做菌子的批发商、出口商纷纷出动,安静的夜晚伴随着菌子的来临变得欢腾起来??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多,不久前到木水花干巴菌卖到了2000块一公斤,不知道这段时间菌子的价格有没有便宜点儿?心里琢磨着,便宜的话,采访完自己也买点干巴菌回去尝尝鲜。七点半出门,八点半来到木水花,市场人山人海,野生菌家族排着整齐的队列,等待着人们的检阅。“干巴菌多少钱一斤?”记者道,手不自觉地伸向篮子里翻腾。“1000块一公斤,你要的话就带走了,这几天算便宜了,前几天更贵。不想要的话别把我的菌子翻过来倒过去的,弄蔫了就不好卖了。”记者心里暗喜,比前几天便宜不少啊,看来晚饭有菌子大餐吃了。货比三家,得看看其它家的价格怎么样,于是记者果断起身,沿着市场径直往里走。牛肝菌、青头菌、鸡枞、松茸、奶浆菌??随着雨水大面积的降落,菌子的种类比前几天越发的多了。“小赵,你怎么又来了?”“在这里都能遇到熟人,谁啊?”抬头一看,这不是云南明阳乡土情野菌园的老板马玉平吗,前段时间刚刚采访过他,热情的马老板之后还给我送了青头菌、松露呢。“嘿嘿,来打探市场啊,这几天菌子的价格降了没有?”记者随口问道,野生菌刚上市那几天,记者也来木水花逛过,那时干巴菌卖到2000元每公斤,牛肝菌差不多300-400元每公斤,让想尝鲜的人望而止步。“你是不是想这几天雨水多了,价格会便宜点啊?”马老板一语道破天机:“价格和你前段时间来看的差不多,好的菌子价格依然很高,差一点的价格稍微低点。像干巴菌,好的价格仍然是2000块每公斤,差点的1000左右。”马玉平原本是个厨师,每年野生菌上市后,每天都会跑到吴井路,买回菌子加工,然后供餐厅使用。后来逐渐发现,市场对野生菌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领域的商机逐渐显现,马玉平顺势倒戈做起了野生菌生意。“我做野生菌是因为发现客户对菌子的需求越发的旺盛,觉得有商机才做的。野生菌的绿色、天然、养生这些作用正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未来野生菌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马玉平说道。从马玉平做野生菌开始,市场上的野生菌一年一个价,这是他不曾想到的。“我2010年刚做野生菌生意的时候,菌子可便宜了,鸡枞只要40-50元,现在翻了多少个倍了,干巴菌在170-180元,现在好的卖到了2000。”孙保付同样也是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的一名商户,他做野生菌生意的时间更长。从1983年,他就做起了野生菌买卖。从威远街、吴井路再到现在的木水花,孙保付生意越做越大,但野生菌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了,作为孙保付一类人来说他们也很苦恼。“过去野生菌哪有这么贵啊,就拿干巴菌来说,30年前我收购的就1-1.5元/公斤,这两天我们市场上好的干巴菌卖到2000元/公斤,你算算涨了多少倍,上千倍呀!而且这货源还很紧。”孙保付边说边打理着刚从市场上收购来的牛肝菌,这些菌子都是要发往省外的。1983年到2013年,30年的时间,野生菌价格从1元-2000元,这样的涨价节奏让其它美食望尘莫及啊,说它是舌尖上的奢侈美食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交通等多方面原因,早些年的野生菌无法运出大山实现物、钱交易,吃不完只能腐烂,因为交通等多方面原因,早些年的野生菌无法运出大山实现物、钱交易,吃不完只能腐烂在大山上。2005年,木水花刚刚建立之初即成立了招商部,辗转到云南省野生菌的主要产区考察。“走进山里,你才知道‘贫困’长什么样子。那几年,看到野生菌能赚钱后,很多村民起早贪黑晒带着全家老小上山捡菌子,一丁点小孩背着个箩筐,就爬到让人看着都眼酸的山上去采菌子,采下来前来收购的人寥寥无几,价格低廉。在同一个地方,菌种都大同小异,你有我也有,不好卖。”成爱丽(现为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回忆道。随着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野生菌交易市场的建立,这个昔日被埋没的林下经济开始在市场上大放异彩,野生菌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亮点。来自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迪庆藏族自治州松茸的产值约合全州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南华县野生菌年商品量可达4600吨左右,产值近3亿元,16万农民人均收入超千元,提供就业岗位14162个,该县五街镇野生食用菌收入占农业收入的37.5%;易门县食用菌产值超亿元,连续五年举办野生菌交易会,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特色旅游、餐饮等诸行业的健康发展。全省食用菌产值万元的县有21个,5000万元的县有9个,上亿元的县有5个。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刘培贵告诉记者:“在农村山区,很多农民孩子上学的书本费,治病、购买摩托车、手扶拖拉机、汽车等支出很大程度是依靠食用菌的收入,野生食用菌逐步成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钱袋子。”看到村里捡菌子的人赚到一些钱。靠天吃饭,不要成本的捡菌行业队伍越发壮大起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乡里的村民每到捡菌子的季节,早上四五点就带上全家老小往山上赶,打响野生菌的抢夺战。“每天上山捡菌子就像上战场打仗一样,得快、准、狠。每次我在前面走着看到有人跟着心里就会不舒坦,生怕别人和我抢菌子。所以即使和小伙伴们一同上山,我也喜欢另辟蹊径,这样捡到菌子的机会就多一点。”今年已经读研的小袁,回忆起小学上山捡菌子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说。在小袁看来,每天捡菌上完“战场”就得立马上“赛场”。收购菌子的人可牛气了,挑三拣四的,长得丑的、大的都不要。捡来的菌子通常要和其他人的菌子比一比美,胜出了就能卖到钱,落选了只能自己拿回家吃了。所谓风水轮流转,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近年,野生菌名气越来越大,市场需求越发旺盛,身价自然水涨船高,收购野生菌的商人越来越多。昔日牛气冲天的野生菌收购商,为了收购到质量好的野生菌,一天甚至需要辗转多个地方。看到来卖菌子的农民,价不禁要给得高,下手还得快,不然就被同行捷足先登了。在市场需求极其旺盛的情况下,捡菌的农民,不愁卖不掉,只愁没得卖的。“以前,开着车到各个村子里收菌子,还要砍砍价、挑一挑,不一会儿就能收上一大车带走。现在,收购的人多了,运气好的话走一两个地方就能收购满,运气差的时候,一天即使奔波四五个地方,最后只能空手而归。”嵩明小街的张大哥向记者讲述道。张大哥和她的妻子从事的是菌子的倒卖,即从农民的手中收购菌子,之后再到木水花批发给做冷冻的生意的商人或是酒店、餐厅的厨师。批发剩的妻子就守在木水花,零售给一般的食客。这几年,吃菌子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有市场货源少的情况让他们颇为尴尬,收购价格高了自己赚不到钱,出价低了,收不到。昔日高高在上的他们,也不得不向菌农低头。2005年,木水花市场建立之初,这里的商户仅有四五十户,如今这里的商户一跃发展到现在有700多户;变压器从1台增加到现在的5台;昔日骑着自行车、租房的商户,如今成为了开着豪车坐拥几套房产的大老板。木水花,见证了小商贩到大老板的蜕变,同时见证了野生菌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的风光。如今,这里的野生菌畅销全国各地,远赴重洋销往日本、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地。从威远街、吴井路再到现在的木水花,孙保付一直尾随云南的野生菌奔波,到现在已经30年了。如今,他已是木水花云南野生菌批发市场上一个年收入近30万的商户。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30年,他已建立起自己的公司,他的产品销往深圳、广州、西安。马玉平转行做了野生菌生意后,他的货主要发往新疆、包头、海南、北京、上海等多个地方,省外客户每年都在增长,如今他的两个儿子也做起了野生菌的生意来,家里的年收入也差不多30万。“刚开的时候,我只卖新鲜菌,一趟下来能赚个元。随着云南野生菌名气越来越大,全国人都在买云南的野生菌,野生菌的交易形式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野生菌季节性强,人们的需求又是持续性的,我们开始做冰冻菌、干品。”孙保付说道。走进马玉平的冷库,他顺手扔了件大衣给我穿上。进入冷库,宛若到了北极,白雾缭绕,菌香伴着凉飕飕的冷气大股大股地袭来。这是鸡枞、这是松露、这是松茸,所有冻品整齐划一地安睡在独属于自己的窝里。“外省人、外国人比较喜欢我们的松茸、松露,每年野生菌上市后我每天都要去市场逛逛,看到价格合适、品质不错的就收购回来,让工人洗干净就这样冰冻起来。做野生菌生意我比其他人有优势,做厨师的时候积累了一些人脉,另外我做过厨师我知道野生菌怎样做才好吃,因此卖给别人野生菌的时候,我顺便会把一些做法传授给他们。”马玉平搓着冻僵了的双手,讲述着自己的生意经。直到记者打了几个喷嚏,他才下意识到我们还在冷库,出去聊出去聊。如今,马玉平的生意越做越顺,每年都会有三、五家新客户的增加。而他也跟下游菌子收购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我有固定的合伙人,他们收购的菌子给我,我销售出去挣了钱,大家再平分。如今,野生菌成了紧俏货,这种合作模式保证了我货源的稳定性,货源稳定了我的客源才能稳定。”如今,他的生意做得越发红火了。一方面是市场的极致繁华,另一方面是资源的锐减和产业的脱节。丰富、珍惜的资源仅以粗放的形式加工、出口,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难以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的长久兴旺。面对如此残酷、尴尬的现实,野生菌家族不禁无助地发出哀鸣。正是因为对天然绿色产物的追求,近年来,云南野生菌的价格不断攀升,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野生菌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野生菌天然种源的数量和品种均有减少和灭绝的危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09年开始,木水花市场的野生菌平均交易价、客流量、交易额都在高速增长,唯有交易量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3万吨,万吨,2011年2万吨,万吨。很多时候,消费者错误地认为小蘑菇比大蘑菇更鲜美,肉质更嫩。因此,在收购的过程中,菌商给小蘑菇的收购价更高,在零售价上也高出20-40元不等的价格,这就诱使人们对野生菌进行掠夺式的开采。“野生菌靠天吃饭的状况仍将持续,但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由于缺乏必要的生物学科学知识和行为规范,受利益驱动,只顾眼前利益,保护意识差,使人们对野生菌的采收不分大小、成熟已否,童菇、幼菇、老菇一扫而光,延续了几百年的采菌习俗继续存在,虽然大部分地方已经林权到户,但是仍然挡不住其他村民去采收的脚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全省人民对野生菌生长规律认知水平,采取强制性的手段(立法)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保护资源的素养”。谈到目前野生菌开采存在的一些问题,刘培贵心痛地指出。“我第一次到云南旅行超过三个月,期间我见证了当地农民捡松露,将其带到市场卖给收购商的过程,才慢慢了解到大地与农民的关系,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体验,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经历。”委内瑞拉的Albert Jin回忆道,“但我意识到农民正在破坏陆地,松露正在从云南和四川消失。我在欧洲也捡过松露,在欧洲,都是带上狗或者猪去捡松露,动物暗示着一个地方有松露,松露‘猎人’就小心翼翼地打开地面,取走松露,再把地面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这样做既容易又简单,也保证了来年松露还会在那里生长。”Jin是委内瑞拉人,来云南2年多了,他现在成为野生菌商人中的一员,专门收购松露出口到法国、意大利等地。在经历了欧洲和云南捡松露的方式之后,他充分意识到要呼吁农民注意捡松露的方式,建议他们开始尊重大地,并小心翼翼挖掘。“大地给了我们野生菌并使我们与它同在,所以请以宽大的胸襟尊重大地,那样我们才会得到更多大地的恩赐。”虽然,近年野生菌的名气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与日俱增,但从海关统计的出口创汇数字看,野生菌的出口一直在徘徊,创汇金额2011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后,2012年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小幅回落:2009年出口4737吨,创汇7812万美元,吨、9695万美元,吨,12272 万美元, 吨,10491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位次从原来的第二位仅次于烟草,逐年下降排名第四位,排在烟草、蔬菜、咖啡之后。原因何在?在其它产品不断开发、创新,延展产业链的同时,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初级原料为主,采集、加工仍停留在粗放式的原始阶段,而出口原料型产品价格只是加工成商品价格的5%-10%。日前,记者走访本地市场、消费者,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野生菌产品品种单一,大多数产品仍以生片、冻品、干菌等形态为主,缺乏生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极低。在野生菌的消费上,98%的消费者主要以野生菌的鲜食为主,消费高峰期集中在野生菌上市这一时期,周期大概从野生菌上市到结束。除此之外,很少有消费者购买、消费野生菌的加工产品,并且一些消费者还谈到,即使偶尔馋野生菌想到市场上买点回来,不是野生菌上市的季节很难买到正宗的野生菌。从市场的反馈信息暴露出了,目前野生菌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深加工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时令性的产品。针对目前云南野生菌市场存在的弊病,刘培贵一阵见血地指出:“虽然云南省野生菌的名气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与日俱增,但野生菌整体经营粗放,分级、分类不到位,鱼目混杂。市场监管不力,天然产品存在用农药保鲜、除虫等问题,假冒毒杂菌菇混杂;企业小、散、弱,龙头企业少,知名品牌少,科技含量少,加工层次低,很多营养成分破坏严重,生态的原料产品加工不出高档次或高附加值的产品,整体效益较差。”2012年出炉的《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恰好为云南野生菌迈向大时代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指明了方向。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力争达到36万吨,年产值接近100亿元,将食用菌产、供、销与旅游大省的特色相结合,形成包括栽培、生产、加工、餐饮、旅游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加强基地建设,除自然生长的野生菌以外,云南省将着力推进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基地建设,着力建设野生食用菌基地县40个,面积增加到1500万亩。野生菌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受到众多注重养生、健康消费者的一致推崇。可以预知的是,未来,云南野生菌前途广阔。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打好这张王牌,把它打造成为云南继云烟、云花之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谈及目前云南野生菌的开发现状,刘培贵指出:“野生菌潜力巨大、产业链很长、目前还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在未来的国内、国际市场上前景广阔。”刘培贵分析指出:“要打好野生菌王国这种牌,则需通过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加大野生菌的保护、科研和技术推广,使我省山区成为野生菌富集的广大区域,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特色目的地;同时加强野生菌即食食品、保健品、药品等的开发,在旅游者离开的时候,带走的是与野生菌保健功能相匹配的特色加工产品。”在刘培贵看来,野生菌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绿色、无污染的产品。其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随着人们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健康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其认知度也会越来越高。但野生菌产量受老天控制,不能人为产出,数量有限,价格波动大,未来很难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这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引种驯化野生菌,或对菌根菌进行仿生栽培、半人工栽培、保育促繁等办法,增加野生菌的生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又能保护野生菌的资源。刘培贵举例说道:我省的金耳在野生状态时,每年的自然产量不到一吨,是专供中南海的山珍,邓小平曾用它款待专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而来的田中角荣。经过引种驯化以后,金耳的产量每年可通过市场需求的调节徘徊在20-50吨之间。既有效地保护了金耳的野生资源,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近年我省科技人员已在块菌、羊肚菌、干巴菌、松茸四种珍稀共生菌的仿生、半人工、促繁技术上取的突破,可在山林里大量推广。未来,随着科技与资金的投入,野生菌将在药用、保健品、美容养颜产品等领域大放异彩,备受消费者推崇和青睐。在刚刚结束的南华 “第十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上,南华县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额达11.407亿元,这一数字是南华县2013年整个上半年新招商引资数额的两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的举办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世界级的野生菌盛宴,8月29日即将举办的“大世界基尼斯百菌宴”必将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创新型盛会,并助推云南野生菌成为世界级的名片,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关注的同时,也必将引动云南野生菌产业、经济向前迈出巨大的一步。目前,虽然云南野生菌产业还处于待开发的初级阶段,但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大企业的进入,开始为云南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落户南华县的四川攀星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南华便成功引进了一家国内专业从事野生菌采购、加工及出口销售的知名企业――四川攀星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攀星集团在落户南华后,成立了南华攀星野生菌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从2009年开始在南华城郊投资6.5亿元建设集野生菌产地交易中心、深加工物流中心、特色旅游资源目的地于一体的“野生菌王国”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野生菌产地交易中心和国内最专业的野生菌深加工物流中心。在南华 “第十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上,部分企业已在野生菌的深加工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新性地开发出野生菌保健酒系列、调味品系列、清水、盐渍系列。更有企业将野生菌打成粉状和玛卡相结合,制成高端保健品。而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为了迎合大众健康、养生需求,松茸、鸡枞月饼在市场上随处可见,这一系列野生菌产品的创新,无一不是为云南野生菌大时代来临前的曙光。而“大世界基尼斯百菌宴”的举行,也必将助推云南野生菌向大时代迈进有力的一步。中心思想:云南野生菌那个鲜为人知的“小时代”已经终结。如今,它正迈向众人皆知的国际化“大时代”。市场的繁华,需求日益旺盛,价格逐年翻番,干巴菌30年涨了千元,抢着卖到抢着买的轮回,犹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云在转,云不转风在转,风水轮流转。” 单车到豪车仅用时8年,面对残酷现实,野生菌家族发出哀鸣。野蛮的掠夺式开采使部分菌种濒临灭绝,加工粗放产业脱节,附加值低难推动行业兴旺。云南野生菌向大时代迈进,正迈向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野生菌国际化提速产业链待延展,创新为云南野生菌插上腾飞翅膀。我们不妨化用一首歌中的歌词:“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云南野生菌意气风发走进‘大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大时代’。我们高唱羊肚菌,菌子价格涨起来;我们讲着松茸的故事,人民生活富起来;我们云南的野生菌带领我们走进‘大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包含总结汇报、自然科学、医药卫生、经管营销、行业论文、外语学习、旅游景点以及“小时代”谢幕 云南野生菌开始上映“大时代”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野生菌收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