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密宝需要是基础产品平仓是什么意思思?

计算机文化基础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和非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属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和INTERNET技术。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 、ISBN978-7-301-15429-8出版社装&&&&帧平装
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概述、键盘及中英文的输入、中文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Access 2003)、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概述、Internet)和常用工具软件简介(压缩软件、影视播放软件、杀毒软件、即时通讯软件、下载软件、优化软件等)。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与应用
1.2 与编码
1.3 计算机系统
1.4 和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5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
第2章 键盘及中英文的输入方法
2.1 键盘介绍与键盘指法
2.2 拼音汉字输入法
2.3 汉字输入法
2.4 其他输入法介绍
第3章 中文版Windows XP操作系统
3.1 操作系统概述
3.2 中文版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3.3 Windows XP 基本操作
3.4 Windows XP应用程序
3.5 资源管理器
3.6 控制面板
第4章 Word 2003
4.1 Word 2003的概述
4.2 文档的基本操作
4.3 编辑文档
4.4 格式设置与编排
4.5 图文混排
4.6 表格操作
4.7 文档的排版
4.8 版面设置与打印预览
4.9 公式编辑与自动校正
4.10 习题 187  第5章 Excel 2003的应用
5.1 Excel 2003的概述
5.2 Excel 2003基本操作
5.3 编辑工作表
5.4 排版与打印工作表
5.5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5.6 图表制作
5.8 工作表的打印与发布
5.9 习题  第6章 PowerPoint 2003
6.1 PowerPoint 2003简介
6.2 创建演示文稿
6.3 演示文稿的编辑
6.4 演示文稿的布局及修饰
6.5 演示文稿的放映
6.6 演示文稿的输出
第7章 Access 2003
7.1 数据库基础知识
7.3 Access的功能和特点
7.4 Access 2003操作基础
7.5 创建数据库
7.6 Access 2003技能操作
7.7 数据库管理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8.1 计算机网络概述
8.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8.3 局域网的基本结构
8.4 计算机局域网的组成
8.6 Windows网络使用
第9章 Internet应用
9.1 Internet概述
9.2 Internet应用基础
9.3 接入Internet
9.4 WWW及浏览器的使用
9.5 电子邮件
9.6 网络安全
第10章 常用工具软件简介
10.1 压缩软件
10.2 翻译软件
10.4 杀毒软件
10.5 网络下载工具
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多媒体技术和等方面的概念和初步知识。
2.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用法:理解WindowXP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常规汉字操作方法:掌握一种。
4.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用Word2003进行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5.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用Excel2003进行表格编排的基本操作。
6.了解与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Internet基本操作。1.入校分流 
由于在中学阶段各校的情况不同,同学们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程度不一样,为了让在中学阶段掌握了文化基础课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选学别的课程。新生要进行一次入学考试,通过者将取得学分,不必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2.内容不断更新 
本课程内容是紧跟计算机的发展,从 到win32 win2000到winXP,从到office2003;从网络的一般了解到internet的应用。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第三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 Excel 2003
第五章 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3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 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
第九章 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书 名: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教材)
作 者:张颖淳
出版时间: 2007
定价: 20.00 元《计算机文化基础》系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教材之一,根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及其软件的最新发展,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软件Excel;电子文稿软件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及多媒体基本常识以及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常识。《计算机文化基础》共分8章,每章附有适量习题。在本教材的配套教材《》里,对本教材的相关章节配备了相应的实训内容,并对本教材的习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计算机学习的入门教材,内容编排深浅结合,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高职高专、中专各专业学生“计算机系列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各层次读者学习计算机的入门教材。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概 述
1.2 的概念
1.3 计算机的数与编码
1.4 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单位
第2章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1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2.3 软件系统
2.4 计算机的“,程序控制”工作原理
第3章 中文
3.1 Windows概述
3.2 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3 “”的使用
3.4 “控制面板”的使用
3.5 其他功能的使用
第4章 字处理系统Word2000的应用
4.1 Word的基本知识
4.2 Word文档的创建与编辑
4.3 Word2000的页面排版
4.4 表格制作
4.5 的使用
4.6 Word2000的其他高级功能
第5章 软件Excel
5.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
5.2 Excel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5.3 工作簿和的概念,工作簿的保存与打开
5.4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和排版
5.5 公式与函数
5.6 表格的格式化
5.7 制作图表
5.10 页面设置与打印
第6章 电子文稿PowerPoint2000
6.1 PowerPoint2000的基本知识
6.2 的创建与保存
6.3 演示文稿的制作
6.4 演示文稿的播放
7.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7.2 局域网的基本知识
7.3 Internet网及其使用
第8章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常识
8.1 的版权保护
8.2 的安全
8.3 计算机病毒
8.4 互联网的法律常识
……书名: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 刘爱琴 刘家磊
书号:ISBN 978-7-
2010.5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各学科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只有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一个新型的有用人才众所周知Microsoft公司在人们信息处理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从Windows和Office的第一个版本发布后,我们见证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上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它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思想和习惯。为了适应社会各阶层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普及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我们综合多年来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的教学理念,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潮流,编写了这本《计算机文化基础》。
本书在编写时以项目、任务为基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点,使学生学有所用。本书主要分十个项目,项目一和项目二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应用与组成,以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计算机病毒的概念;项目三介绍Windows XP操作系统,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Windows XP中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中文件的概念及基本操作;项目四介绍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7,主要完成了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文档格式的编排、图文混排以及表格的编辑和处理等任务;项目五讲述电子表格处理系统Excel 2007,主要完成了的创建、编排和格式的设置,使用公式或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建立各种格式的图表等任务;项目六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完成了PowerPoint 2007的制作;项目七介绍Access 2007数据库的使用,通过几个任务完成了Access数据库与表的创建、记录的操作、查询的设计与创建、窗体的设计;项目八讲述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主要介绍了有关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的发展和应用、IE的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的知识;项目九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项目十针对前面的内容列举了几个综合实训案例。
本书考虑到初学者的特点,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每个项目内容讲解都包含了详细的操作步骤,通俗易懂,并且每个项目后还配有相应的习题。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非教材,也可作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由、和担任主编,常国权、、、、郭俊香、周漠彦担任副主编,其他参编人员有、桑书娟、芦娜、等。其中,李春雨编写项目一和项目二,郭俊香、朱丽华、桑书娟编写项目三和项目七,魏胜利编写项目四,郭建林、常国权编写项目五,刘爱琴、刘家磊编写项目六,芦娜、李刚编写项目八和项目九,最后由袁建波负责全书组稿和统编工作。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项目一 初识计算机 1
任务一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1
任务二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调查6
项目二 计算机基础知识8
任务一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8
任务二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14
任务三 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9
任务四 计算机病毒26
项目三 Windows XP 操作系统28
任务一 制作个性化桌面29
任务二 创建文件夹40
任务三 移动和删除文件夹43
任务四 程序管理46
项目四 Word 2007文字处理软件57
任务一 新建一个Word 文档58
任务二 在新建的文档中制作一个通知67
任务三 制作个人简历表79
任务四 制作学生成绩表85
任务五 制作个性化信笺91
任务六 制作一个明信片97
项目五 Excel 2007处理软件105
任务一 认识Excel 2007工作界面106
任务二 Excel 2007基本操作(1)110
任务三 Excel 2007基本操作(2)115
任务四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1)125
任务五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2)129
任务六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3)131
任务七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4)134
任务八 数据分析(1)136
任务九 数据分析(2)139
任务十 数据分析(3)141
任务十一 数据分析(4)143
任务十二 图表操作(1)146
任务十三 图表操作(2)150
项目六 PowerPoint 2007演示文稿制作软件155
任务一 认识PowerPoint 2007工作界面156
任务二 创建演示文稿159
任务三 编辑演示文稿166
任务四 设计演示文稿的外观175
任务五 设置动画效果182
任务六 添加超链接186
任务七 放映演示文稿187
任务八 打印演示文稿189
任务九 发布演示文稿191
项目七 Access 2007196
任务一 认识数据库197
任务二 认识Access 2007工作界面203
任务三 创建“员工工资”数据库205
任务四 创建“员工工资”表207
任务五 编辑“员工工资”表211
任务六 “员工工资”表的窗体设计216
任务七 “员工工资”表的报表设计221
项目八 计算机网络227
任务一 认识计算机网络228
任务二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30
任务三 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基本结构231
任务四 认识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234
任务五 认识网络常用硬件236
任务六 掌握Internet基础知识239
任务七 Internet Explorer的应用244
任务八 申请并使用免费的电子邮箱250
任务九 利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254
任务十 下载软件网际快车(FlashGet) 的使用257
任务十一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信息261
项目九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265
任务一 Photoshop 7?0的安装与卸载265
任务二 图像文件的大小编辑与格式的转换268
任务三 简单Flash形状动画制作271
任务四 简单音频处理273
任务五 认识媒体与多媒体技术277
任务六 了解多媒体通信技术280
项目十 综合实训282
综合实训一282
综合实训二282
综合实训三283
综合实训四284
综合实训五285
综合实训六286
综合实训七287
综合实训八288作 者:郭江鸿
出版日期:2002.08
计算机文化基础[1]
开 本:16开
装 帧:简装本书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Windows2000、Word2000、Excel2000、Power Ponint2000及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使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几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配有相应的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校“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参加等级考试的参考书。作者:毛乃川 马晓峰
isbn:978-7-111-50162-6
字数:432千字
定价:37.00元
出版时间: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是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计算机一级Microsoft Office考试大纲编写的。本书将理论课和实训课融为一体,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内容共分6个项目。项目一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项目二介绍Windows 7操作系统,项目三介绍Word 2010文稿编辑软件,项目四介绍Excel 2010电子表格,项目五介绍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项目六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前 言
第 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4计算机的数制和信息表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 2章Windows 7操作系统/  2.1操作系统简介/  2.2图形用户界面操作/  2.3Windows 7系统的资源管理/  2.4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2.5操作和设置Windows 7/  2.6设置Windows 7系统的实用附件工具/  2.7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2.8Windows 7软件和硬件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 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3.1Word 2010中文版概述/  3.2Word 2010的基本操作/  3.3文本的基本操作/  3.4文档格式设置/  3.5表格操作/  3.6图文混排/  3.7打印设置与打印/  3.8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 4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  4.1Excel 2010中文版概述/  4.2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4.3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4.4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4.5打印设置与打印/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 5章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10/  5.1PowerPoint 2010 中文版概述/  5.2演示文稿的操作/  5.3PowerPoint 2010的幻灯片制作/  5.4幻灯片管理/  5.5PowerPoint 2010的幻灯片静态效果设置/  5.6PowerPoint 2010的幻灯片动态效果设置/  5.7PowerPoint 2010的幻灯片放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 6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6.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6.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6.3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基础/  6.4多媒体文件格式/  6.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制作工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 7章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  7.1计算机网络概述/  7.2数据通信基础/  7.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7.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7.5Internet应用/  7.6计算机网络安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 8章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8.1下载工具/  8.2文件压缩工具/  8.3 网络交流工具/  8.4 多媒体播放工具的使用/  8.5 英汉字典及翻译软件/  8.6系统安全防护工具/  8.7系统优化工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云计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云计算
本词条由审核。
[1](cloud computing)是基于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的资源。云是、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2]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3]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4]外文名Cloud Computing特&&&&点超大规模
是继1980年代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
(Cloud Computing)是(Distributed Computing)、(Parallel Computing)、(Utility Computing)、[5](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Virtualization)、(Load Balance)、热备份(High Available)等传统和发展融合的产物。(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原文:Cloud computing is a style of computing in which dynamically scalable and often virtualized resources are provided as a service over the Internet.)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以及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种“”的应用服务范围正日渐扩大,影响力也无可估量。
由于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大数据处理需求的不断扩大,用户对性能强大、可用性高的4路、8路服务器需求出现明显提速,这一细分产品同比增速超过200%。
IBM在这一领域占有相当的优势,更值得关注的是,浪潮仅以天梭TS850一款产品在2011实现了超过15%的市场占有率,以不到1%的差距排名,HP之后,成为中国高端服务器三强。
2012年浪潮斥资近十亿元研发的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天梭K1系统尚未面世,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原文: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ubiquitous, 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networks, servers, 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 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
常与、、自主计算相混淆。
: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的一个超级,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
:IT资源的一种打包和计费方式,比如按照计算、存储分别计量费用,像传统的电力等公共设施一样;
自主计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
事实上,许多部署依赖于(但与的组成、、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径庭),也吸收了自主计算和的特点。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
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台大、交大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将云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日,IBM(NYSE: 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
日,、和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
日,Novell与联盟(CSA)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计划(Trusted Cloud Initiative)”。
2010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
2011年2月,思科系统正式加入,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的运行将与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和。
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进行传输的。
被普遍接受的云计算特点如下:
(1) 超大规模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 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 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 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8) 潜在的危险性
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6]云计算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现在这样比较成熟的水平,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用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电厂模式就好比是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
效用计算阶段:在1960年左右,当时计算设备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远非普通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产生了共享计算资源的想法。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效用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用户能够像把灯泡插入灯座一样来使用计算机资源,并且根据其所使用的量来付费。但由于当时整个IT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未诞生,比如互联网等,所以虽然这个想法一直为人称道,但是总体而言“叫好不叫座”。
网格计算阶段: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攻克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2014年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云计算环境下,、架构将发生显著变化。首先,所开发的软件必须与云相适应,能够与为核心的云平台有机结合,适应运算能力、存储能力的动态变化;二是要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使用,包括数据存储结构、处理能力;三是要化,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的应用;四是安全性要求更高,可以抗攻击,并能保护私有信息,五是可工作于移动终端、手机、网络计算机等各种环境。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开发的环境、工作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虽然,传统的软件工程理论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但基于云平台的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开发平台将为敏捷开发、项目组内协同、异地开发等带来便利。软件开发项目组内可以利用云平台,实现在线开发,并通过云实现知识积累、软件复用。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产品的最终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在云平台上,可以是一种服务,如SAAS,也可以就是一个Web Services,也可能是可以在线下载的应用,如苹果的在线商店中的应用软件,等。[7]在云计算环境下,由于软件开发工作的变化,也必然对软件测试带来影响和变化。
软件技术、架构发生变化,要求软件测试的关注点也应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软件测试在关注传统的软件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云计算环境所提出的新的质量要求,如软件动态适应能力、大量用户支持能力、安全性、多平台兼容性等。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工作模式发生了转变,也就要求软件测试的工具、环境、工作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软件测试工具也应工作于云平台之上,测试工具的使用也应可通过云平台来进行,而不再是传统的本地方式;软件测试的环境也可移植到云平台上,通过云构建测试环境;软件测试也应该可以通过云实现协同、知识共享、测试复用。
软件产品表现形式的变化,要求软件测试可以对不同形式的产品进行测试,如Web Services的测试,互联网应用的测试,移动智能终端内软件的等。
云计算的普及和应用,还有很长的道路,社会认可、人们习惯、技术能力,甚至是社会管理制度等都应做出相应的改变,方能使云计算真正普及。但无论怎样,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将会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对我们的服务、生活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要应对这种变化,我们也很有必要讨论我们业务未来的发展模式,确定我们努力的方向。[7]“就是物物相连的”。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的两种业务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内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户模型)。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对和计算量的需求将带来对“”能力的要求:
1.:从到在的初级阶段,PoP即可满足需求;
2. 在高级阶段,可能出现MVNO/MMO营运商(国外已存在多年),需要技术,SOA等技术的结合实现的泛在服务: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Cloud Security)是一个从“”演变而来的新名词。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
“”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1. 密码优先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理想的情况的话,那么你的用户名和密码对于每一个服务或网站都应该是唯一的,而且要得到许可。理由很简单:如果用户名和密码都是同一组,那么当其中一个被盗了,其它的帐户也同样暴露了。
2.检查安全问题
在设置访问权限时,尽量避开那些瞥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问题,例如,头像。最好的方法选择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通过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例如,如果你选择的问题是“小时候住在哪里”,答案最好是“黄色”之类的。
3.试用加密方法
无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它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想法。加密软件需要来自用户方面的努力,但它也有可能需要你去抢夺代码凭证,因此没有人能够轻易获得它。
4.管理密码
这里讲的是,你可能有大量的密码和用户名需要跟踪照管。所以为了管理这些密码,你需要有一个应用程序和软件在手边,它们将会帮助你做这些工作。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是LastPass。
5.双重认证
在允许用户访问网站之前可以会有两中使用模式。因此除了用户名和密码之外,唯一验证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验证码可能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你的手机上,然后进行登录。通过这种方法,即使其它人得到了你的凭证,但他们得不到唯一验证码,这样的他们的登录就会遭到拒绝。
6.不要犹豫,立刻备份
当涉及到云中数据保护时,人们被告知在物理硬盘上进行数据备份时,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这确实是需要你去做的事。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一遍一遍反复思考;你应该直接在你的外部硬盘上备份数据,并随身携带。
7.完成即删除
为什么有都无限的数据存储选择时,我们还要找麻烦去做删除工作呢?原因在于,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少数据会变成潜在的危险。如果来自于某家银行帐户的邮件或警告信息时间太长,已经失去了价值,那么就删除它。[4]
8. 注意登录的地点
有时我们从别人设备上登录的次数,要比从自己设备上多得多。当然,有进我们也会忘记他人的设备可能会保存下我们的信息,保存在浏览器中。
9.使用反病毒、反间谍软件
尽管是云数据,但使用这一方法的原因在于你第一次从系统中访问云。因此,如果你的系统存在风险,那么你的在线数据也将存在风险。一旦你忘记加密,那么键盘监听就会获得你的云厂商密码,最终你将失去所有。
10.时刻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永远都不要把你的云存储内容与别人共享。保持密码的秘密性是必须的。为了附加的保护功能,不要告诉别人你所有使用的厂商或服务是什么。[4]是在(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应用、或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集合起来,共同对外提供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在客户端,用户的游戏设备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就可以了。 就现今来说,云游戏还并没有成为家用机和掌机界的联网模式,因为至今X360仍然在使用LIVE,PS是PS NETWORK ,wii是wi-fi。但是几年后或十几年后,云计算取代这些东西成为其网络发展的终极方向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这种构想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主机厂商将变成网络运营商,他们不需要不断投入巨额的新主机研发费用,而只需要拿这笔钱中的很小一部分去升级自己的服务器就行了,但是达到的效果却是相差无几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可以省下购买主机的开支,但是得到的确是顶尖的游戏画面(当然对于视频输出方面的硬件必须过硬。)。你可以想象一台掌机和一台家用机拥有同样的画面,家用机和我们今天用的机顶盒一样简单,甚至家用机可以取代电视的机顶盒而成为次时代的电视收看方式。[8]云计算与大数据[1]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1]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PaaS)和(S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基础设施获得服务。例如:硬件服务器租用。(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例如:软件的个性化定制开发。(Software-as-a- Service):。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例如:阳光云服务器。要求大量用户参与,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隐私问题。用户参与即要收集某些用户数据,从而引发了用户数据安全的担心。很多用户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收集。正因如此,在加入时很多厂商都承诺尽量避免收集到用户隐私,即使收集到也不会泄露或使用。但不少人还是怀疑厂商的承诺,他们的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少知名厂商都被指责有可能泄露用户隐私,并且泄露事件也确实时有发生。
事实上,国家在大力提倡建设云计算中心的同时,对云技术与的安全性也高度重视。
发改委等7部联合发布《关于下一代“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中强调:
互联网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相关的重大信息基础,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提升下一代互联网安全性和可信性。
加强域名服务器、数字证书服务器、关键应用服务器等网络核心基础设施的部署及管理;
加强网络地址及域名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推进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灾难备份及恢复等工作,在网络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维护、废弃等环节切实落实各项安全要求;
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和支撑能力。&1、编程模式
2、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3、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4、虚拟化技术
5、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21世纪10年代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云计算已经彻底改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传统软件工程企业。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是云计算现阶段发展最受关注的几大方面:
1、云计算扩展投资价值
云计算简化了软件、业务流程和访问服务。比以往传统模式改变的更多,这是帮助企业操作和优化他们的投资规模。这不仅是通过降低成本,有效的商业模式,或更大的灵活性操作。有很多的企业通过云计算优化他们的投资。在相同的条件下,企业正扩展到更多创新与他们的IT能力,这将会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2、混合云计算的出现
企业使用云计算(包括私人和公共)来补充他们的内部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专家预测,这些服务将优化业务流程的性能。采用云服务是一个新开发的业务功能。在这些情况下,按比例缩小两者的优势将会成为一个共同的特点。
3、以云为中心的设计
有越来越多将组织设计作为云计算迁移的元素。这仅仅意味着需要优化云的经历是那些将优先采用云技术的企业。这是一个趋势,预计增长更随着云计算的扩展到不同的行业。
4、移动云服务
未来一定是移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作为移动设备的数量上升显著的——平板电脑、iphone和智能手机是在移动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许多这样的设备被用来规模业务流程、通信等功能。让云计算应用在所有的员工采取“移动”的方法。更多的云计算平台和api将成为可以是移动云服务。
人们担心他们在云端的数据安全。正因为此,用户应该期待看到更安全的应用程序和技术上来。许多新的加密技术,安全协议,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9]
数据隐私问题:如何保证存放在提供商的数据隐私不被非法利用,不仅需要技术的改进,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数据安全性:有些数据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数据的安全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云计算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不了会影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用户的使用习惯:如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户适应网络化的软硬件应用是长期而且艰巨的挑战。
网络传输问题:云计算服务依赖网络,2013年网速低且不稳定,使云应用的性能不高。云计算的普及依赖网络技术的发展。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的美好前景让传统IT厂商纷纷向云计算方向转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接口标准,各厂商在开发各自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各自为政,这为将来不同服务之间的互连互通带来严峻挑战。2014[3]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3月4日在北京开幕,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会上透露,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已形成草案。
工信部要从五方面促进云计算快速发展:
一是要加强规划引导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全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云计算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云计算服务模式,支持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推动产业化;
三是要面向具有迫切应用需求的重点领域,以大型云计算平台建设和重要行业试点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发展;
四是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云计算以及服务的标准制定工作,构建云计算标准体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新生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张英海 副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毛谦 总工程师
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唐雄燕 首席专家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何宝宏 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蒋远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移动设计院
罗圣美 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率鹏 副主任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通信学会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评审专家委员会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