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电脑终端机机有用过的吗?怎样才能购买?

互联网就杀得了彭博?它最了解华尔街
[摘要]彭博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服务巨头。旗下产品彭博终端机贡献了80%的公司收入,媒体收入仅占4%。
互联网就杀得了彭博?它最了解华尔街
企鹅智酷 | 研究出品
研究结论:
1. 彭博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服务巨头。旗下产品彭博终端机贡献了80%的公司收入,媒体收入仅占4%。
2. 彭博设计金融数据类产品的核心原则值得学习,即提供能够使用的最有价值信息,提升投资人决策效率。
3.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诞生,它们会消减彭博的增长潜力,但还不足以&杀死&彭博&&因为彭博依然是最了解华尔街的&那个产品&。
序 & &不差钱&的彭博
彭博,这家以媒体身份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国公司,在金融市场拥有更具商业价值的标签: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服务公司。
就在本月初,当阿里巴巴以12亿元入股投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时,有分析指出,双方将合力打造&中国版彭博&,业务目标在媒体之外,更集中在&数据服务&方向。
事实上,自彭博于1981年成立以来,其高利润的金融数据服务早已吸引了众多模仿和挑战者。但在金融数据资讯市场中,彭博如今依然以32%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排名第二的汤森路透市场份额为26%,其余公司的份额均超不过4%。
直到今天,彭博的明星产品&彭博终端机&,依然是华尔街金融精英们进行投资决策时最依赖的工具。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几乎改变一切的时代里,彭博与其所处的金融数据服务行业能够&独善其身&?互联网公司距离下一个&彭博&有多远距离?
企鹅智酷将在这篇分析文章中探寻答案。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帝国的核心&&&彭博终端机&。
一 & 神秘的彭博终端机:服务&没有信息就无法生存的人&
彭博终端机是承载彭博金融数据服务的核心产品。无论是在证券交易机构、商业和投资银行,甚至在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中,彭博终端机都极为常见。其服务的客户包括金融业的分析师、交易员、投资经理等,他们通过该产品获得实时的金融市场交易数据、分析和各类行业资讯,以此判断下一步的投资和交易方向。
目前,彭博终端机拥有超过32.5万个专业金融客户和机构,并向他们收取大约2.1万美元的年订阅费用。在彭博公司接近9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彭博终端机贡献的收入占比超过80%,而媒体业务类收入的占比仅有4%。
从产品价格来看,彭博终端机的收费价格远高于行业对手,其定价政策也鲜少提供优惠方案。这种保证产品利润空间的原则来源于彭博创始人布隆伯格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彭博终端机服务的是&没有这些信息就无法生存的人&,这些聪明的投资者必须基于准确和快速的信息来做出投资抉择,有限的供给和巨大的需求最终形成的就是高价格。
没有彭博终端机会发生什么?就在今年4月,彭博终端机发生了鲜有的全球性网络故障。这场宕机事件引发欧洲交易量整体下滑。一位交易员形容,死机让他们像失明了一样,什么事都做不了,大家方寸大乱。&彭博死机,全球哀嚎&,这是媒体报道这场事件时采用的标题。彭博金融数据服务不可撼动的地位由此可见。
对此,很多人不免产生疑问,进入了免费信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为何不能用新一代的互联网方式来代替彭博终端机?毕竟仅从这个产品界面来看,其简陋程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90年代微软DOS系统。
然而,这场来自互联网的颠覆之战,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对手&。即便如高盛已牵头摩根大通等华尔街知名银行,希望用一款名为Babble的聊天工具来代替彭博终端机上的消息服务,此事进展了一年,表现依旧平平。
对于以追求实际投资收益的金融界人士而言,彭博终端机数据服务的快速、准确、可靠是他们所看重的品质。产品所提供的四个功能:数据、分析、新闻和通讯,完整连接在一起,满足了客户在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整体需求。这就导致任何一款新产品,无论是从数据的可用性、用户规模的建立,还是产品功能的完整性,都难以与彭博形成对抗。
回顾彭博金融数据服务建立初始所形成的产品设计原则,如今看来,甚至依旧值得那些想要做金融数据产品的公司来学习。
二 & 产品设计原则:
彭博金融数据服务一步步诞生的过程,在创始人布隆伯格的自传《我是布隆伯格》一书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对这部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考虑阅读此书。
回顾彭博产品的诞生和迭代过程,可以发现一些有代表性的设计原则。也许正是这些原则让彭博成为了今天的彭博。
1.降低金融数据的获取和分析门槛
彭博创立之初的业务方向就是做一家全面搜集证券数据的企业,让人们能够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有用的信息。在彭博创立之前,虽然也有机构通过内部系统搜集信息,但只有博士或数学家才能会用或者看懂。彭博希望通过提供计算机软件,让那些不是数学家的人也可以分析这些信息,普通人也能轻松操作。
2.面向实际的用户制造产品
既然产品是由销售员、交易员和分析师使用,产品本身就要按照他们的特点进行设计。由于当时大多数华尔街人都不懂通用的计算机语言,所以功能界面上的词汇都转化成销售员和交易员能够懂得和常用的词汇。
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将键盘上的&Enter&键显示成&Go&,以模仿大富翁游戏中按&Go&键来赚钱的机制。
3.显示的数据是立刻能使用的有价值数据
对于交易员而言,在确定一笔投资时需要获得的有价值数据是,告诉他们如果投入后将获得怎样的收益。使客户能够对他们的证券投资组合进行&如果怎样&的情景分析,才能确定投资选择。但是,当时的传统数据服务并不能进行个人化地加工,一些债券的总收益无法根据收入、价格和币种进行变化。即便客户获得了行情信息,也还需要进行再次的计算。
彭博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升级,即便它显示的依旧是数字、曲线和图表,但这些数据是能够直接拿来用。买入和卖出的机会转瞬即逝,提升交易员的决策速度是金融数据服务的核心卖点。
4.给数据搜集加入分析的维度
彭博建立的金融数据库里有大量来自于第三方交易机构的数据。搜集第三方的数据本身是一个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如果不能对数据本身的价值进行理解,获得的数据价值就会缩减。
为此,彭博为数据搜集过程加入了分析元素,能对每一条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类整理。把数据存储在应该存储的地方,而不是方便存储的地方。
5.业务不断根据客户、资源和机会的变化而变化
金融数据产品的发展空间与金融环境息息相关,产品本身需要不断调整策略。&适合我们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事情,未必同样适合另一个阶段。我们现在会做以前绝对不做的事情,而我们以前一些必不可少的业务,现在不再做了。&当客户、资源和机会发生变化时,彭博的服务也发生变化,甚至要以需要的速度变化。
这个原则保证了彭博没有变成一个迟钝的行业巨头,甚至在愈发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交易员和分析师对彭博的依赖更深。
三 & 互联网会消减彭博的增长潜力,但还不足以杀死彭博
当一个公司成为行业第一,这意味着它掌控了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的权力。这一点,彭博受惠于其中,它所提供的金融数据分析系统为金融行业的买卖双方提供了统一的价值决策工具。
但成为行业第一也意味着一个新的风险:当面临新的创新机遇时,如果这个机遇会触动已有的利益根基,是否还有勇气自我革新?有媒体反映,彭博内部正在历经一场新旧利益之争,老一派管理者为了维护彭博终端机所形成的高额利润,不断抵制着基于互联网的、新的开放和分享型数据业务的建立。当彭博将精力消耗于内斗过程时,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数据平台则采用开放、共享和众包等模式,为投资人提供另一条决策通道。
已经有一大波给予网络的金融数据服务涌现。
金融预测网站Estimize,其采用众包模式预测上市公司在下一个季度的每股收益(EPS)和收入数据。在这个网站上,无论是机构分析师或独立研究员,都可以分享自己对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网站再根据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构表现给予权重,从而获得每个股票的整体预测数据。网站称,在69.5%的预测情况下,其预测值要比华尔街人士更准确。
另一家公司Kensho,则希望将专业的金融投资信息交给大众用户,以此来撼动过去那些投资交易员利用垄断信息在短期市场中赚取大量利润的局面。使用这个产品时,用户只需要像在Google搜索答案一样来搜索金融市场问题,比如用户可以问,当苹果发布新iPad时,哪家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股价涨幅最大?和这种更智能且简易的产品服务相比,彭博的金融数据业务会显得太过&专业&。
相比于彭博创立的时代,互联网环境让创新的门槛和成本都在降低。目前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服务还显得极为垂直细分,对彭博、汤森路透这样的传统巨头利益的侵蚀并不明显。但他们更亲民,更开放,甚至更愿意快速做出改变&&这让他们赢得了很多彭博核心用户群体之外的基层市场。
今天的彭博还是安全的,其金融数据服务没有遭遇来自互联网公司的致命挑战。但更多不需要最高级服务的金融客户,很可能会被互联网数据产品吸引走&&这些人群本可能成为彭博未来的主顾。
但彭博并没有过度惊慌。它的信心也许来自于对金融数据的牢固掌控和金融交易产品的深刻洞察&&甚至某种程度上,彭博已经成为它所服务的金融链条的一部分&&从信任到依赖,彭博的信息服务能力与华尔街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之间交相辉映&&它既是这场智力冒险的必备工具,甚至,还是这场智力冒险的催化剂。
这也是彭博金融数据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它比任何时代的任何产品,都更了解华尔街。
对于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来说,改变信息传播平台和模式并不难。但深刻的介入到华尔街的每个角落,并能分得清真话与谎言,则是另外的故事了。
彭博创始人布隆伯格曾总结,&那些能够发现市场需求并且能够比别人更快作出反应的企业,一定会成功。&
如今的彭博,显然已不是金融市场里那个跑得最快的成员。好在,它目前还领先别人很多&&它还有时间改变,甚至,还有时间等着,看看再说。
(本期分析师:王鑫)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资讯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相关的资讯有:
相关的博文有:
最近周鸿祎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照片,通过该照片以及最近奇酷手机官方微博的内容,可以...
导语:《今日美国》网站周一刊文,介绍了高温和进水对数码产品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这...
SamMobile刚刚得到确切消息称,三星的大屏旗舰Galaxy Note 5将会配备4GB LPDDR4内存。...
7月14日讯,今日,诺基亚发布了一条官方公告,再次申明了公司关于重返智能手机市场的...
格力手机自亮相以来算是比较受争议的一款产品,其售价、配置、上市渠道都多多少少遭到...
智能手机已经越来越明显呈现出M型市场的态势,呈现出苹果与中国厂商两头狂欢的态势。...
《喜羊羊泡泡大战》是由迪士尼与奥飞动漫正版授权的“喜羊羊”品牌系列下的泡泡消除类......
《我叫MT2》6月新版本即将震撼登场,各位勇士们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新版本的内容了......
本次更新不仅有玩家期待已久的黑龙骑士活动关卡上线、审判者“黑龙骑士”个性新时装华......
奇迹暖暖公测开启啦!新玩家们进入游戏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先把剧情通一遍。下面蚕豆网小......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草根“彭博” 万得如何成为金融数据王
一个终端打天下
陆风铁了心要开发一种类似彭博的金融信息终端。业内人士杨建(化名)为我们还原了当时陆风推广万得资讯金融终端(wind.net)的一些做法:万得资讯金融终端刚开始做得比较粗糙,但陆风将做好的终端给券商和等机构用户去免费试用,然后不断地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比较完善。陆风崇尚小步快跑,低成本做事。先把东西做出来,推出去,再一点点改进。布隆伯格也是如此。1983年,布隆伯格和他的伙伴用了6个月,制造出第一批22台“彭博终端机”,卖给,尽管机器的稳定性出现问题,但这笔收入将彭博公司带入正轨。万得资讯也要经历这个过程。
来看看为彭博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博终端机:它外观时尚,两个长方形的双显示屏跟电脑的显示屏有点像,其专用键盘对一些键的功用进行了改造,如把“Enter”键改成了“Go”,把对股票或者证券交易员和销售员无用的“Tab”、“Alt”和“Ctrl”键去掉,功能键都用简单英文标志,简单易用。彭博公司利用自己架设的专线(而不是互联网),通过其终端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服务。
万得所提供的金融信息终端则完全没有了有形的硬件设备——只是一个大小容量只有25M的专业客户端软件,在万得的官网即可下载,普通用户要想使用它需要登录账号和密码,万得通过互联网为其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服务。
跟彭博终端机一样,万得金融终端也强调用户界面的友好。业内人士方浩在万得金融终端推出之初即对万得和财汇等产品进行过详尽的横向对比,他发现这些公司的底层数据没什么两样,但万得终端在易用性方面做得更好。万得资讯金融终端系统中所有的投资品种、模块和功能操作都能通过快捷键进行命令操作,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可以任意跳转,其终端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设计。
同花顺副总经理朱志峰承认,也在推面向机构的软件终端,而万得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如万得的金融数据库构建得比较全面完整,“万得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比较充分,并通过其产品设计的多样性满足了大多数客户的需求。”比如,万得终端的一些工具很实用,像一些需要设置公式来计算的数据,他们做成了工具,研究院通过这个工具就能很快得到想要的数据,之后导出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
前万得员工古峥告诉《创业家》,万得设立有专门的产品部,负责跟销售部门和万得的直接用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出新功能的设计方案,然后反馈给公司的开发部门,由开发部进行技术实现。万得资讯金融终端每年有比较大的4次升级,在方便、易用、速度、数据等方面进行提升,甚至修改终端界面的颜色,小的升级平均每周有一次。每当万得开发出一个新的功能,即提供给客户试用,反复修改完善。
当wind.net比较成熟的时候,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牛市。2005年,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整个金融市场急剧放大,万得资讯的业务随之开始爆发,以至于发展到业界人士所说的,陆风几乎可以坐地收钱。无论是券商、基金还是银行机构的专业人士,想要使用万得资讯的服务——万得金融终端和金融数据库,都需要预先支付一年的服务费用——一个登录账号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这种预付费的方式可以让万得资讯有充沛的现金流。2006年,万得资讯营收只有3000万元,但公司已经实现收支平衡。2007年,万得资讯的收入达到1.2亿元。之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据万得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万得资讯的利润有近2亿元。
这种绝对的市场领先优势加上机构用户用惯了万得资讯的终端,使得万得资讯的产品不但从来不降价,反而每年都有恃无恐地将服务费上调,“平均每年上调10%,有的年份达到30%。”万得员工透露。万得资讯就是这样“蛮横”地攫取着高昂的“行业垄断利润”。
(本文来源:创业家
作者:卢旭成)
没有相关新闻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4026条
评论3382条
评论3078条
评论1759条
评论1412条
网易财经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高盛购买可取代彭博终端的即时通信系统
北京时间8月4日晚间消息,熟悉集团计划的消息人士称,以高盛集团为首的数家华尔街接近于达成收购即时通信初创公司Perzo Inc 股权交易,而华尔街银行收购Perzo股权的目的在于开发一个即时通信软件取代彭博社收费软件。由于成交量显低迷以及监管部门对银行营收施加重压,华尔街银行们正努力减少成本。多年来,彭博社一直主导华尔街即时通信系统,其提供的应用是数据、交易和新闻终端机的一部分,一台终端机每年的费用约为2万。而Perzo的应用则是免费的。消息人士称,数家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正考虑投资Perzo公司,其中包括了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集团和对冲基金Maverick Capital等。这些银行和公司近日已经收到了投资意向书,并签署了保密协议。Perzo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市的公司,其创始人大卫-科尔拒绝发表相关评论。Perzo开发的应用与彭博社的应用有不同之处,即它是开放源的,这就意味着客户可以将其应用插入到它们自己的系统中,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而彭博社终端机客户必须购买整个终端机,不能只买即时消息系统,也不能对其进行修改。多年来,各大银行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彭博社封闭式系统的其他通信系统,但成就有限,因为彭博社系统在华尔街得到了广泛应用。曾经有人将彭博社比作,黑莓的产品曾主导智能手机市场,直到推出iPhone。在新闻、数据和分析领域与彭博社竞争的汤森路透集团也有一个聊天系统,该系统已经拥有超过20万用户,而彭博社系统的用户数量则达到了32万。汤森路透集团还与价格数据提供商Markit公司以及包括高盛集团在内的数家银行合作打造开放的通信网络。对此,高盛集团发言人拒绝就其使用汤森路透集团的终端置评。现在尚不清楚一个成功的新的通信系统可能对高盛集团购买彭博社终端机的订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不清楚高盛集团是否会同时使用彭博社通信系统和新应用。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Jefferies Group的分析师丹-道莱夫称:“彭博社是一个很难攻破的生态系统。人们称它是世界上最贵的社交网络系统。”通信应用在华尔街企业的每日运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承销商会利用通信系统告诉投资者某债券的价格。对冲基金经理会用通信系统讨论交易想法,而交易员们则会使用该系统与销售人员谈话。为了取得成功,银行的通信系统必须安全,因为敏感信息通过应用进行传输。通信系统还必须允许进行中央监控,这样合规人员和相关部门职员就能监控对话以确保银行遵守安全交易规定。(翊海)【美国Business Insider作品(简称“作品”)的中文翻译权及中文版版权均归腾讯公司独家所有。未经腾讯公司授权许可,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进行中文翻译或对作品中文版本实施转载、摘编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使用行为,违者腾讯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alexjwan]
腾讯理财超市
5个月收益&74.91%
今年收益&196.77%
近6个月回报&120.41%%
7日年化收益&4.8%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彭博终端为何难以被正面击倒?兼谈金融数据创业公司的机会
本文来自财富杂志网站,由,作者为Matt Turck:彭博终端机在某些企业家和风投家眼里可能有点另类,甚至可能是个已经落伍的东西。在如今这个网络年代,人人都能从互联网和开源大数据工具上获得免费的信息,而彭博终端这个基本上是由第三方数据和分析工具攒在一块儿的东西居然还好意思跟用户收钱。另外大家也经常能听见有人报怨它的界面像80年代的产物。现在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许多行业都在加速“松绑”,但彭博终端机是个典型的“捆绑销售”产品:它只有一个产品,一个价格,但是它有3000多个功能,这就意味着普通用户顶多能用上其中的一小部分功能。但是全球有32万多人每年都花2万美金使用这个东西。如果你觉得彭博终端面向的市场对于那些有闯劲、有头脑的创业公司来说是个完美机会,那么你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我曾在彭博创投(Bloomberg Ventures)工作过四年,在那期间以及我离开以后,我曾无数次听到过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尤其是最近《机构投资人》杂志(Institutional Investor )上的一篇文章称,“打倒彭博的竞赛已经打响了”,还有一篇单独的文章特别提到了我在Estimize和Kensho公司的朋友们,称他们是“瞄准彭博”的创业公司。近年来,彭博终端已经见证了很多潜在竞争者的兴衰。不时有新的金融数据创业公司昙花一现,有的高调,有的低调,都试图挑战彭博终端的某些功能。不过这些公司最终都很快就消失了,有的关门大吉,有的转行,还有的被人收购。究竟是为什么?那些做金融数据的创业公司的出路究竟在哪?首先,彭博并不是那种人浮于事的守成型公司。我可能是在彭博创投喝Kool-Aid饮料喝得太多了,但是彭博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彭博不久前自己也是一家创业公司,它有一个强大的品牌,雄厚的财力,高度竞争的文化,而且它的这款产品也是花了几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耗时数年时间才开发出来的。它的技术平台基本上永远不会过时,也不会落后,而且背后还有出色的客服团队在提供支持。但现实中也不乏出色的守成公司被新进者颠覆的例子。因此,说不定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直到现在创业公司还无法对彭博终端形成威胁。几点原因(1)强大的网络效应的保护。首先,人们经常误解了彭博终端获得长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彭博终端除了数据和分析工具是卖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基本上就是一个网络。实际上它可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交网络,只不过当年这个词还没有诞生。虽然现在有些人认为彭博终端作为一种身份象征的地位已经开始削弱了,但过去几十年,“彭博机”一直是专业金融人士互相联络的利器(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非工作上的往来)。在它的目标市场上,可以说大家整天都在用它,通过它与同事、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沟通联络。而像Facebook、Dropbox、Gmail等基于网络的服务由于经常被金融服务公司封住,在这方面反而没有什么建树——起码在用电脑沟通方面是这样的。(2)它是很多小众产品的集合。对于金融数据界来说,每个资产类别(包括其亚种)都有相当的特殊性,人们可以针对每个资产类别做出一个基本上完全不同的产品。这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大量精力和财力,才能满足每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用户群(有时搞某一种资产类别的人全球加起来也只有几万人)。彭博一开始做的是固定收入数据,这么多年走过来,一路凭借雄厚的财力逐渐攻克了其它资产类别(而且直到今天,彭博的这种努力还在继续)。所以要挑战彭博的地位,并不是研制一个“万金油”式产品那么简单,而是要投入海量的风险资金,在所有这些小众领域都打造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3)不光是技术之争。要想大范围地提供金融数据,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所以不是光靠研究出更好的收集和展示数据的技术就能解决问题。至少在现阶段,彭博终端背后已经有一张庞大的人力网络、关系网络和数据提供商的合同网络支持它很多年了。(4)它是一个用于执行极为重要的任务的产品。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在金融界,人们靠数据来做大赌局,所以绝对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必不可少。因此人们在试用新产品的时候难免心里会七上八下,尤其当它还是一家创业公司的产品。就像《机构投资人》的那篇文章中所讲的一样,彭博终端业务由于宏观因素而受到了一些打击(比如华尔街相关工作岗位的减少,以及全球范围内由传统电脑数据向数据馈送转变)。但是综上所述,我认为彭博终端短期内不可能被任何创业公司完全“打倒”。而且我认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就算他们能拿到大量风投资金,要想直接与彭博终端的任何核心功能竞争(松绑)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实现,我只是觉得如果创业公司把自己定位得离彭博远一点,或许有机会摘到一些更容易摘到的果子。金融数据的商机在哪里?虽然我认为创业公司研发出能取代彭博终端的产品的可能性很小【研发出能取代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或Factset的产品的可能性也很渺茫】,但我认为在彭博终端的“周边”和“下方”依然存在可以作为的空间——也就是说去开拓彭博不太可能想去涉足的领域。尤其是我认为如果能把某些精华的互联网理念和流程(比如网络、众包等)以及新技术(大数据)带到金融数据界,还是有机会的,比如:(1)金融网络/社区。就像彭博终端所做的一样,如果能把金融数据、分析工具和社区糅合在一起,也许会产生一些商机。资本市场历来不太有分享的文化(其中有很多微妙之处,我懂的),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金融投资的天性。但是至少在某些领域,随着数码一代在机构内部得到晋升,这种文化也会发展变化。这个领域除了早期试水者Stocktwits和Covestor之外(他们主要瞄准非专业群体),现在面向专业人士的社区还包括一开始主要面向买方分析师、但现在已经发展得更广的SumZero。另外还有稍晚时候一些面世的Quantopian,它是一个算法交易社区,很多科学背景的人和搞数量分析的人都在这里分享算法和策略。早期创业公司ThinkNum认为金融模型应该被分享,而且它想建设一个像“Github”一样的金融模型库。大家可以想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2)应用商店。做应用商店是利用一大批专业的第三方开发者赚钱的一种有意思的方式(彭博也在两年前开了自己的应用商店)。比如OpenFin公司就提供了部署内部应用商店所需要的基础架构,解决了必要的合法性、安全性和互用性(也就是让数据从一个工具流动到另一个工具)的问题。用内部应用商店基础架构网罗一系列最好用的应用(比如能提供HTML5金融表格包括技术分析工具的ChartIQ),不失为开拓彭博终端“下方”市场的一个好办法,也就是瞄准那些买不起整套彭博终端架构的公司,使他们可以选择一系列实际需要的应用,在他们的环境中为他们服务。(3)数据众包。从Estimize(从事分析预测众包)和Premise(把宏观经济数据众包给世界各地通过智能手机工作的很多人)来看,一种全新的捕捉金融数据的方式已经诞生了。金融数据搜索引擎Quandl已经通过网页信息采集和众包社区贡献的方式汇总了800多万个金融和经济数据集。一旦这样的数据平台建立起来,第三方开发者能否在上面添加分析工具和虚拟化工具,最终形成某种众包模式的“终端”,让它至少能执行某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或者某些不需要实时完成的任务呢?(4)大数据分析。从数据中提取信号无疑是金融数据界的终极游戏,有一些有意思的创业公司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比如为华尔街提供社交数据分析的Dataminr,和号称要“为金融界带来一场智能助手革命”的Kensho。在市场定位上,现在还不清楚这些技术与彭博终端形成了什么程度的竞争,或者是否具备与之竞争的潜力(彭博终端在社交数据方面也非常活跃)。创业公司的企业家和风投资本家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某些根深蒂固的平台已经占据了市场利润最丰厚的领域,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把这些业务扩展为几十亿美元的生意。但总体上我认为将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进入金融数据领域寻找机会,而且某些公司的确有取胜的可能。我很愿意看到金融数据界的进化会沿着什么路线发展。本文作者马特o图尔克是风投公司FirstMark Capital的常务董事,曾担任彭博创投常务董事。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由于工作原因,和彭博也打过不少交道。文中未提及到的:1、彭博网络中集成的交易功能。例如emsx和tsox平台,彭博将各国的broker 集成到彭博网络中,作为买方交易员,几乎可以向全世界的证券、期货、衍生品经纪商I单交易,仅仅需要配置几个简单的broker code,以及broker端的权限列表控制。2、彭博网络不光是金融咨询信息,也是一张巨大的交易网络,做过qfii业务的国内券商应该有所了解,彭博网络上面每天的交易FIX指令成千上万。3、高度分工下的产物,作为私募基金或者资管产管理公司,甚至都不需要自己搭建系统,彭博提供一整套的接入、交易、行情、甚至清算对账等服务。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专注美国互联网行业,每天分享美国权威媒体文章,有深度有质量的微博,就在@美国互联网观察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金融领域会有一定的机会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这个,彭博在中国市场并不大,在中国金融数据终端的老大是wind资讯,还有同花顺,大智慧,朝阳永续,巨灵财经,天相投顾等一大批。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至少在现阶段,彭博终端背后已经有一张庞大的人力网络、关系网络和数据提供商的合同网络支持它很多年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快了有颠覆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ta的文章(9320)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惠券终端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