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集团三七粉国际集团如何让自己快速的成功呢?

三九集团如何进行资本运作的
三九集团如何进行资本运作的?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三九集团多元战略存在什么风险?是否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战略。  
不知有没有用,借鉴一些&商理缘起&不少企业在进入了稳健期后,既有稳健的产业基础,又有闲置的资金。为了能使企业进一步快速发展,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举重资进入陌生行业。这样,风险往往很大而且发展缓慢。& 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善于资本运营,做好乘法。只有良好的资本运营,企业的资产才能得以成倍增长。&核心内容& 一.做乘法扩张原产业优势,资本运营配置最佳企业资源;& 二.滚雪球资本运营激活休克鱼,重策划战略重组人才是根本;& 三.法人结构创造资本运营机会,产权重组奠定入市收购基础。& 东方集团从20年前的小建筑队,发展成一个拥有35家下属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金融、经贸、港口交通等多个行业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重要的一条就是成功地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进行资本运营。4年多的资本运营使东方集团规模迅速扩大,是15年前原始积累的20倍。& 靠割竹子起家的华立集团,能够在1998年后迅速腾飞,也在于成功的资本运营。1999年10月,华立成功收购ST重庆川仪,完成买壳上市,扩大了核心产业的市场份额。2000年9月,华立入主ST恒泰,获得低成本融资渠道,为新的产业体系确定载体。第三次是收购青蒿素产业体系,实现公司向生物制药领域的战略调整。2001年,在收购了美国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基础上,火速并购飞利浦集团CDMA全球研发中心,获取了核心技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998年以来,华立围绕主业实施并购、联合,实现了低成本、高速度的扩张,在国内电能表市场占有40%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同行业老大。& 三九集团成立之初,便开始了资本运营。1992年和1994年,三九集团核心企业南方药厂实行股权融资,先后共引进外资8000多万美元。1994年集团以几个医药公司的债权换股权,建立起自己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从1993年以后,集团便开始了更高难度的资本运作——企业兼并,陆续兼并了宁波药材公司等企业,到1997年底,三九集团以各种方式兼并药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共16家,并且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140多家。短短几年,三九集团便通过混合兼并医药行业成功走出了一条资本经营、低成本扩张的道路,一举发展成为横跨八大行业的巨型企业集团。& 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已摆脱短缺经济,转向买方市场,这三个企业集团能依然屹立于市场不倒,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其成功实施了资本运营,即遵循了企业发展乘法法则。& 单纯依靠生产经营,无论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多高,发展的速度仍然是相当慢的,而企业如果学会了做乘法,学会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产业经营,把加法和乘法一起使用,企业发展将会更快更好。应该说,资本运营是企业做大、做强,进行规模扩张的必要手段。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善于资本运营,只有良好的资本运营,企业的资产才能得以成倍增长。&内容解析& 一、做乘法扩张原产业优势,资本运营配置最佳企业资源& 什么是乘法意识?首先,乘法不同于加法,例如6+6=12,而6×6=36,企业做乘法就是俗话说的“滚雪球”,雪球越大在滚动时粘上的新雪就会越多,因为它是按球体面积成倍增长的,但是,如果雪球在原地不向前滚动,它就会融化,不会快速增大。乘法意识即资本运营意识,它的主要特征是把原有产业的扩张作为资本运营的目的,资本运营只是产业扩张,或者说是产业低成本扩张的手段。资本运营是为原有产业的扩张服务的,资本运营本质上是企业原有产业的优势扩张,资本运营的过程就是优势扩张的过程。& 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曾被《华尔街日报》头版赞誉为中国民营经济20年发展的代表人物、中国民营投资产业的老大。张宏伟有句名言:“资本运作是加法,资本运营是乘法。”这就是说,乘法是以并购整合为核心的资本运营。& 1996年3月,日本东京银行和是三菱银行合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日,美国第二大金融企业旅行者集团和第二大银行花旗银行宣布合并,兼并涉及金额超过了800亿美元,其合并总资产达到698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兼并,新成立的花旗银行超过日本东京三菱银行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企业。& 汪力成说:“华立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时,我们就对它的职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华立产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用资本经营的手段,在北美地区低成本收购兼并高科技企业,快速整合技术资源,形成研发基地在北美、产业化基地在中国的最佳资源配置,为华立快速进入高科技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效的接口。华立的战略思路是:以资本运营为手段,通过企业并购,整合产业,并为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纵观目前中国高速发展的大集团企业,绝大都数是通过做乘法发展起来的。但是,不少处于发展中企业的决策者,因为看到的多元化失败案例太多了,思维空间打不开,为了稳健发展,死死抱着原有的产业艰难地扩张,死死守着闲置的资金不知怎么用,丧失了发展机遇。事实证明,没有资本运营意识的企业是不能快速发展的。&二、滚雪球资本运营激活休克鱼,重策划战略重组人才是根本& 1.人才问题& 许多企业,虽然企业资产已有所积累,但是,没有合理的人才结构,人才的局限已形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逐步全面培养人才队伍,以后再求发展,而是应该着重在策划和资本运营上管理人才。因发展的机会转瞬即逝,而人才的培养又是长期的。& 九十九分的资本加一分的智慧(知识)就可获得成功!通过资本、文化、经营理念的输入可使“休克鱼”复活,可利用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专业人才去管理企业,不一定都要事必躬亲,自己亲自参与管理。& 20世纪90年代,海尔靠激活“休克鱼”组成“联合舰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1995年,海尔以自己的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青岛红星电器厂,截至12月底,该厂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同样,海尔还激活了黄山电视机厂、爱德洗衣机厂等一批“休克鱼”。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的模式不应是一列火车,加挂的车厢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而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支舰队都有一定的战斗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谋子”和“谋势”& 把资本运营和“销地产”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是华立最成功、最闪光的一招。企业资本运营,不应该单纯为上市而上市,为借壳而借壳,而是要把资本运营作为手段,与自己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这就是围棋上常说的“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很多在资本运营方面成功的企业,在“谋子”和“谋势”方面都处理得很好,达到了具体操作和战略布局完美统一。& 三九集团对四川雅安药厂的兼并就是一例。雅安药厂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研制生产中药注射剂的厂家之一。他们在中药注射剂生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而且雅安地区也具有药材资源优势,但由于企业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企业效益一直不好。三九集团一直对中药针剂方面的业务很感兴趣,并看好此类产品未来的前景,从战略方面一直想投资此类产品,只是苦于自己投资建厂,各方面投入都很大,而且三九集团地处深圳,也不具备药材资源优势。1995年,三九运用资本运营手段兼并了雅安药厂。1999年,雅安药厂的利税从兼并前不足100万元飞跃到9000万元。& 三九和华立的具体情况虽然不同,但他们成功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把资本运营纳入了自己的战略发展,把资本运营作为原有优势产业扩张的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把资本运营和优势产业扩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其价值所在。& 三、法人结构创造资本运营机会,产权重组奠定入市收购基础& 资本经营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努力和企业的实力,更取决于对机遇的把握。华立集团汪力成深有感触的说,机遇往往是一闪即逝的,不可能再现。纵观华立30年的成长历史,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但每次在历史关头的进步和跨越,都是建立在对机遇的准确预见和把握基础上的。& 在东方集团的发展史上,也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上市的民营企业;第一个控股国家港口;第一个赢得世界银行的巨额美元贷款等等。而这些都是由于东方集团善于抓住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和国内产权重组改造的机遇,依靠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实现了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与腾飞。1997年,东方集团决定收购一家中国香港上市公司时,亚洲金融危机袭击中国香港,在千钧一发之际,高层决策者作出判断:危机也是一个机遇,可以大胆进入。结果由于市值大大缩水,东方集团的收购成本比预计低了很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遇只会钟情于有准备的人。东方集团敢为天下先,超前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达到最高期望值,为东方快速成长奠定制度的基础。在收购中国香港上市公司时,东方集团就精心准备,筹措到25亿元资金,随时准备入市收购。1994年,华立集团将电能表生产改组设立为杭州华立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两次以职工持股为内容的产权改革,使华立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年,集团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进行了资本结构的调整,通过各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使华立集团深刻地认识到资本的重要性。这些实践,为华立日后买壳上市做好了内部准备。华立集团在收购上市公司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成功收购一家公司的关键之处在于,本公司是否有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资本运作经验,其次才是公司是否有经济实力,去盘整启动目标公司。应该说,华立收购川仪是偶然中的必然,重庆川仪公司由于沿袭了原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活,主业务赢利能力低,连续两年亏损。其股票被特殊处理,简称ST重仪。华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农网改造的良机,入主川仪,斥巨资对重庆电能表市场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大幅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当年实现扭亏,一年时间,净利润由-468.71万元上升到105.57万元,相应地,每股收益由-0.03元上升到0.20元。& 资本运营是企业做大做强,进行规模扩张的必要手段。企业在做乘法时,须把握上述三个原则。&商理应用& 采用乘法发展法则,能使企业尽快驶入“高速公路”,跨越常规的“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企业规模扩张,做大做强。& 本文选自尚阳最新著作《商理——中国当代企业竞争方法》,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采用西方商理的思维模式,用简练朴素的预言、规范缜密的文体,站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历史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归纳总结出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其中蕴藏的实力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将其中最核心的、便于存取的、可以复制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商务理念和经营规则进行整理提炼,深刻揭示了中国当代企业精英的创业人生,感性再现了当代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理性地概括出当代企业成功的55则商理。该书无论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还是对企业管理学习者或商务策划师,都极具研读价值。您现在的位置:&&&&&&
三九集团:一个人的帝国梦
类别:名企风向标/HR资讯区&&&来源:&&&
“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什么比明星CEO的增多更具破坏性。实质上,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能够使企业脱胎换骨的那些领导素质都是不正确的。”这是《追求卓越》的作者吉姆·科林斯对明星企业家的批判。 
“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什么比明星CEO的增多更具破坏性。实质上,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能够使企业脱胎换骨的那些领导素质都是不正确的。”这是《追求卓越》的作者吉姆·科林斯对明星企业家的批判。  三九集团的赵新先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成也一人,败也一人”的明星企业家。吴晓波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大败局2》中,将用企业史的笔法,再度剖析中国知名企业的失败案例。这是《大败局》一书之后,时隔数年,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再次全面检讨,以示警惕!  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公司,都有那么的幸运,可以站在一个行业的高地上向“全球第一”的目标发动冲锋。在那些有可能的行业里,中药应该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个,它发源于中国,并在这里有深厚的学科基础、消费市场及民众认同。  赵新先的三九集团是中国中药企业中惟一一个把产值做到将近100亿元的企业。它曾经构筑一个令人生畏的企业集群,它的产品曾经风靡全国,它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它在连锁药店、健康网站、中医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扩张业绩无人可及。  当它的冲锋最终疲软下来的时候,似乎也意味着,一场长达二十年之久的世纪决战悄然落幕,在未来的市场上,中药可能连一次势均力敌的失败机会都已经难求了。  “一个人机制”的确立  日,深圳城郊的笔架山上,茅草丛生,满目荒芜,这里刚刚进驻一支由军人组成的创业团队——43岁的赵新先,跟着他创业的有6名医院的员工、8个聘用的工人。  赵新先当时的身份是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下属南方医院的药局主任,他受命到笔架山上创办南方药厂。这支由军人组成的小团队自然有超人的激情,他们用7天时间就安装了别人要花1个半月才能装上去的粉碎机,在20天里打出一口日抽量1200吨水的机井,在3个月里铲平了15万土方的山坡,造好了两个标准化车间。  当然,赵新先他们的激情也不仅仅表现在修建厂房上,他敢冒着违反财经纪律的危险,擅自把盖职工用房的钱全部拿去添置新设备,成功地建成了中国第一条中药自动化生产线,并将手中治疗胃药的中药配方开发成一个纯中药复方冲剂——“三九胃泰”。  赵新先搞起营销来也别出心裁。他不像别的厂家那样扛着产品四处推销,而是穿上整洁威严的军服,到各大中心城市去开“学术报告会”。在商界和公众心目上,军队和军方医院的信誉一向很好,赵新先自是占了信用和权威上的先机。办厂第一年,南方药厂就拿下1100万元的销售收入。  在广告营销上,赵新先有两个发明。第一是他在中国率先打出了出租车顶箱广告。1988年,他在广州市400多辆出租车上安装了“胃药之王,三九胃泰”的顶箱广告,传播效应出奇的好。第二,他还是明星广告的首倡者。他说服著名的老电影艺术家李默然为产品做广告:“干我们这一行的,生活没有规律,常患胃病……三九胃泰是治胃病的良药。制造假胃药,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这则半功能、半公益的明星广告一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顿时就引起轰动和争议,三九胃泰的名气越炒越大。  到1988年底,南方药厂的产值就达到了18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82位,成为当时国内知名度最高、盈利性最好的中药企业,而当时,与三九几乎同时创建的海尔、联想、万科等公司的销售额无一超过10亿元,华为、娃哈哈才创业不到一周年。1989年前后,赵新先一口气推出壮骨关节丸、正天丸、皮炎平等系列中药产品,它们的销量都在一年内就分别超过了1亿元。南方药厂在中药开发和市场运作上的能力已睨视国内,无人可以撼动。某种意义上,在整个80年代,这是最成功的市场化企业之一。  南方药厂的快速崛起,使赵新先成为中国企业界一颗耀眼的新星。1989年4月,解放军总后勤部向全军作出了《关于向赵新先同志学习的决定》。如果说赵新先的经营才略让人惊叹的话,那么,他以强人姿态所形成的“三九机制”则在当年更有轰动性。  就跟很多中国企业一样,企业家在草创期间起到了第一要素的作用,他个人的能力及魅力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南方药厂奇迹般的崛起中,赵新先的才干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渐渐地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权威。1991年10月,解放军总后勤部买下南方药厂,更名为三九集团。解放军总后勤部对三九的管理实行的是最为宽松的法人代表个人负责制,其做法是,解放军总后勤部给赵新先充分放权,在组建企业集团的文件中明文确定只管赵新先一人,由他对企业全部资产的增值和安全负有全权和责任。在三九集团内,赵新先是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下面不设副总经理,集团总部只设党务部、财务部和人事部三个机构,甚至连总裁办公室都没有,赵新先之下设五个秘书,分别处理相关具体事务。赵新先将这种管理设置,得意地称之为“一人机制”。  三九的管理模式,在当时国内的所有国营企业中绝无仅有,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它突破了僵化的国营体制对企业的束缚,带来的结果是真正的政企分开,从而解决了国有企业十多年来始终难解的老大难问题。这是所有国营企业家们梦寐以求的制度设计,许多年来,他们受困于体制,如“笼中之狮”。而赵新先凭此硬是让自己合理合法地挣脱在束缚之外,使企业的成长始终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三九集团一方面享受国营企业的种种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又靠“三九机制”而保持自由成长的空间,  客观地说,一直到赵新先退休的那一刻前,他一直牢牢地掌控着这家国有企业。在其后的十多年里,三九的故事如过山车般的跌宕刺激,而其得失成败也可谓“成也一人,败也一人”。  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三九因产品之卓越、机制之先进而无敌天下。三九胃泰实在是一个太优秀和赚钱的产品,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它几乎没有太多的创新换代,每年就可以给三九带来10亿元的销售额和上亿元的利润,在胃药市场上,没有出现过一个比它更成功的产品。“一个过于优秀的产品,常常给了企业家更多犯错误的机会。”这是所有商业规律中最让人唏嘘的一条。  第一次扩张:“下山摘桃子去”  南方药厂归属解放军总后勤部之后,总后勤部先后三次将71家军队企业划归三九集团管理,这些企业分属旅游、农业、汽车、食品、酒业、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均与医药业无关。由此,三九集团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成长平台。  对三九来说,这些企业好比是一堆“免费的果子”,看上去琳琅满目,吃下去却非常难咽。它们大多是70年代末期部队为了弥补军费不足而搞生产经营的产物,工业基础差,人员老化,关系复杂,经营思路狭窄。不过,赵新先对此则显得非常兴奋,他认为这是三九集团迅速做大的天赐良机,他打比喻说,“这就好比部队的一次大扩编,尽管收编的是杂牌军,战斗力不强,但毕竟人多了枪多了,我们靠三九机制完全可以把它们改造好。”后来的事实证明,赵新先对机制的积极效应过于乐观,三九为了维持一些企业的正常运作,每年必须投入上亿元的资金。  1996年,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很多地方的财政已经无力支撑沉重的包袱,于是“国退民进”成了现实的策略,各地政府纷纷推出老企业改组和嫁接的新政策。正在扩张兴头上的赵新先看到了这一趋势,他在高层会上说,“社会上这么多资产闲置,是三九下山摘桃子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很快,三九拟定了大规模收购兼并的战略。  三九的第一次“下山摘桃子”就是非常的成功。四川的雅安制药厂是国内生产中药针剂最早的厂家之一,到1995年底,这家老牌国营企业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全年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利润仅2万元。赵新先在一次出差中发现了这家企业,当即拍板投资1700万元予以收购,并委派最得力的干将入川经营。雅安厂的针剂贴上三九的品牌,通过三九的营销网走向全国市场,一年后产值就达到了1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购并效应之显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雅安经验的成功顿时让赵新先雄心万丈,他认为,国营老企业的所有痼疾都是体制造成的,只要将三九的机制和品牌注入,再加上适度的启动资本,完全可以让它们一夜之间铁树开花。1996年底,三九召开雅安经验学习会,会后,赵新先宣布成立三九投资管理公司,委派60多名干部,奔赴全国各地,专事收购兼并工作。  当时国内三九品牌响彻天下,举目四顾,像它这样既有国营企业的正宗血统、又有资金、品牌和销售网络者,几乎没有几家。把企业交给三九,不但能够救活企业,而且没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因此,赵新先每到一个省,书记、省长必出面接待,到了市里,更是惊动五大班子集体迎送,各地媒体更是追踪报道,热烈捧场。一些偏僻地方的企业听说三九开始大购并,便千里迢迢地跑到深圳三九总部,排着队要求兼并。河南兰考县一下子就把7家企业都送给了三九,在西部某省,一个酒厂的厂长当场下跪,恳请赵新先吃掉他的工厂。  赵新先收企业,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承债式”,三九把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全部打包吃下来;第二种是“控股式”,三九出一部分的资金成为企业的控股方;第三种是“托管式”,只管经营,不负担债务,从增长的效益中分成。总体而言,三九的购并成本非常之低,赵新先最倡导的购并理念是“输出机制不投钱”,也就是说,当地政府把企业送给三九来管理,再搭上一大部分的股份,三九付出的是“三件宝”:机制、品牌和渠道。  在外人看来,三九的一次次攻城掠地无疑是辉煌而炫目的。通过购并式的扩张,三九的产品从冲剂向针剂延伸,从消化类中药扩充到抗癌类、妇科类等多个门类,俨然已构成了一个中药帝国的雏形。从1996年到2001年,三九出手购并了140多家地方企业,平均每一个月购并2家,其中承债式占45%,控股式占35%,托管式占20%。就在这种跑马圈地式的疯狂购并中,三九集团迅速扩张成全国最大的中医药企业,总资产猛增到186亿元,所属企业遍及除了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形成了医药、汽车、食品、制酒、旅游饭店、商业、农业和房地产八大行业,其旗下甚至包括一家华南地区最大的夜总会。  然而,在“摘桃子”的过程中,由于赵新先太过心急,因此也盲目地吃下了很多“烂桃子”,它们看上去是免费的,但是要消化它却耗费了三九很大的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最后还是拯救无术。1997年以承债方式兼并的太原洗涤剂厂,最终亏损7000万元,在兰考的项目亏损5000万元,郑州的少林汽车项目亏损6000万元……财务纠纷官司更是多达数十起。  数据统计显示,三九在医药行业内的购并成功率高达70%,而非医药行业则大半以失败告终,扩张之初,企业的负债率为19%,到1998年时,负债率已经高达80%。在第一次扩张中,三九看上去变得兵多将广,势力遍及全国,但是没有关联度、缺乏整合的购并战略其实已经埋下了十分险恶的种子,它日日都在消耗三九的资本和品牌影响力。
第二次扩张:仅次于德隆的大鳄  就当赵新先宣誓打造全球第一中药企业的时候,中国企业界的生态突然发生了衍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业型企业家一直是业界的主角,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及资本市场在中国的苏醒,另一类型的企业家忽然成为新宠,他们运用资本这个放大器,同样是白手起家,却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财富的积累。面对这一势不可挡的商业潮流转变,年近6旬的赵新先并没有茫然无知,相反,他在资本市场和互联网两大领域中,都表现得异常的激进。  2000年4月,三九集团的旗舰公司“三九医药”以“000999”的代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国家药品监督局副局长亲自为股票上市敲槌开市,股票开盘当日升幅为177.5%,募集资金近16.7亿元,风光一时无二。  几乎同时,国家证监会批准江西的一家上市公司宜春工程正式更名为“三九生化”。同年11月,赵新先再度出手,他收购了上海胶带股份有限公司29.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3年,公司更名为“三九发展”。  赵新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强势出招,一举成为三家上市公司的主人,而且还获得特许,注资3.08亿元成立三九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这是国内最早由实业型企业发起并控制的金融租赁企业。赵新先无疑称得上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第一人。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上,只有唐万新的德隆系同时控股了湘火炬、新疆屯河及合金控股三家上市公司。在一次与媒体记者的交谈中,赵新先不无得意地说,“在资本市场上,三九的表现仅次于德隆。”  跟草莽出身的新疆企业家唐万新相比,赵新先有着太优越的条件。他购并上市公司,不必像地下老鼠那样的躲躲藏藏见不得人,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当家人,他的任何商业活动都代表了国有资本的利益,因而受到方方面面的关照和优惠;他的资金来源也没有像唐万新那样的紧张,银行的大门是朝着国有企业开的,尤其是三九这种效益非常良好的国有企业,无论哪个银行行长都随时愿意为三九贷款——有一次,赵新先甚至抱怨说,都是因为银行不知节制地提供贷款,才让三九的负债率越来越高;它有一个太成功的产品和品牌,所有的投资故事听上去都是那么的合理和富有想象空间。  除了在资本市场上的激情表演,面对汹涌的互联网热浪,赵新先也非常积极。日,就在三九医药上市的同时,号称全国最大医药健康网站的999健康网开通,赵新先宣布,三九将采用“四网合一”的思路,以三九全国的销售网络为依托,以全国医药连锁店为端口,以三九健康网为枢纽,以中药远程诊疗网为延伸,组成一个超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概念就是一切”的互联网热中,赵新先的这番远景描述,自然又是受到市场的一片追捧。  然而,在日后的经营中,“四网合一”根本无法实现,健康网的定位摇摆不已,从健康门户到学习型网站,再到电子商务,每一次转型就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投入,赵新先为了展现公司在网络时代的超前形象,又不断收购中小网站,到2003年,三九名下共有13个公众服务网站和29个企业网站,其网站数目之多、性质之杂、烧钱之多都让人惊叹。  在这一时期,三九的发展战略已经从之前的“八大产业并举”,变成了“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主营,网络信息和金融租赁两大产业为支柱”。它看上去既坚持了三九的中药路线,同时又嫁接了当今商业圈最炙手可热的两大产业——互联网和金融。但是在执行中,却缺乏整合和深耕,第二次的扩张,仍然没有让三九实现决定性的飞跃。一个事实是,三九集团自1990年之后便再也没有开发出一个成功的中药产品,后来的十多年里,它一直靠三九胃泰以及皮炎平等“老臣”支撑着天下。  日,三九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到证监会的警告。证监会公开通报批评三九医药,指称其在募集资本的使用上与招股说明书不符,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超过2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96%,严重地侵占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直接威胁到上市公司的资产安全。通报还公开点名三九医药的董事长赵新先,称其“有重大失职行为,情节特别恶劣,应当予以谴责。”这是中国证券史上,证监会第一次用公开通报的方式,对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进行点名谴责批评。这对一向形象良好的三九而言,损害之大可以想见,三九顿时成为银广夏事件后又一个“股市巨骗”。  赵新先对这次事件毫无预知,在他的意识中,三九集团和三九医药本就是他的左口袋和右口袋,资金挪用应属正常之事,想当年他创办三九,便是把建职工用房的钱擅自挪用去买设备了,因此被传为佳话。  没有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反差如此之大。不过尽管内心不满,他还是表现出了企业家的风度和理性,三天后,他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镜头前,第一句话是“接受批评”,第二句话是“道歉”。不过他始终认为,自己“其实没有错”,他对记者说,我们这些项目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是为将来国有资产的增值做了保障。  第三次扩张:回归专业化的狂想  “公开谴责事件”让赵新先的本扩张受到了战略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自此以后,三九系的多家上市公司基本上失去了融资的功能。根据年报数据显示,到2002年底,三九企业集团的经营净利润只有2271.3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债务总额为191亿元,资产回报率仅为0.1%。在这种十分严峻的情形下,赵新先转变了多元化的资本扩张战略,而试图回归中药行业。然而,他的回归,仍然表现得激情无限。他提出了三九专业化的“三化战略”,即“中药现代化、中医专业化、健康服务化”。  他观察到,中国商业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譬如在家电领域,国美、苏宁等连锁渠道商迅速崛起,对制造商构成了强大的渠道优势。三九的药品绝大多数是通过医药站和医院出售的,赵新先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连锁药店势将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对中国制药企业在技术上的开发和竞争能力产生了致命的质疑,他认为,“对于没有太多核心技术的国内制药企业,其优势不在技术,也不在研发,而应该是在国外制药大佬进来之前尽快建立自己的生存壁垒。”他所谓的生存壁垒,就是要把三九从生产制造向营销、商业服务方向转型。  为了实践这个理念,他提出在国际和国内两大战线同时出击,分别实施“麦当劳计划”和“沃尔玛战略”。  “麦当劳计划”是在全球建立一个连锁型中药诊所网络。赵新先计划在5年内开办1000家连锁诊所。他先是在加拿大多伦多创办了第一家中医药医疗中心,之后又在英国、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继开设了50多家类似的中心,此外还在洛杉矶开办了一所现代中医药研究院。然而,因为种种缘故,这个激动人心的“麦当劳计划”最终也跟三九的很多项目一样,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  “沃尔玛战略”则是在国内编织一张最大的连锁药店网络。赵新先对连锁药店的关注其实在2000年就开始了,在那年的7月30日,三九召开连锁战略研讨会,确定从金融租赁公司筹资13亿元,建立5000家连锁药店的发展计划。后来,这个计划又增加到了空前的1万家店。赵新先对连锁药店寄予厚望,他不断催促部下到各地跑马圈地,控制终端,他甚至认为,连锁药店将是三九集团的第一品牌。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三九连锁药店就发展到了1000家的规模,但是由于开店费用很高,而规范化管理及营运成本的控制不力,连锁药店很快呈现后续乏力之势,赵新先再次犯下“战略清晰、战术紊乱”的老毛病。美国的《财富》中文版在一篇评论中,直接称之为“中国大跃进式的冒进,美国安然式的牛皮泡泡”。  三九的第二大“专业化工程”,是筹建一家中医院集团,它与海南省达成协议,收购海南中医院,同时还跟广东省的一些中医院商谈收购事宜,赵新先打算把这些中医院整合成一个新的集团,买壳在香港上市。同时,三九在深圳东部筹划开建一个规模惊人的健康城,其中包括90个洞的国际上最大的高尔夫城、一个超豪华的五星级健康宾馆,以及一个包括疗养院、临终医院和特殊护理医院在内的大型综合健康服务系统,其总投资将超过40亿元。  赵新先是那种颇有战略直觉的企业家,在产业的每一个转型点,他都能很早意识到,并迅速地做出反应。但他在项目的执行上则总是显得“大而不当”,在一次又一次的布局和冲杀中,三九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项目却始终未现。在第三次扩张中,赵新先的表现像一个巅峰已过、力不从心的老棋士,开篇宏伟,中盘紊乱,尾局不堪入目。《新财经》在一篇评论中分析说,“三九的专业化战略让人疑惑,制药业属于生产领域,连锁药店业务属于流通领域,医疗健康更侧重于服务领域,三项业务均和“医药”有关,但实质则截然不同,投资风险更大。”在某种意义上,三九的此次专业化回归是一次缺乏深思熟虑、更具冒险性的赌博。  龙种与跳蚤  2003年,四处狂奔而无所收获的赵新先和他的三九冲到了悬崖的边缘。  9月28日,有媒体刊文《98亿贷款:银行逼债三九集团》,披露三九共欠银行贷款余额98亿元,已经陷入巨额财务危机。此文一出,顿时把三九的资金窘境曝光天下,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讨债大军”纷沓而至,三九总部一片混乱,一些性急的银行开始封存三九资产,冻结质押股权,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三九在全国各地的数百家子孙公司都成了银行逼债的对象。其中做得最绝的是浙江湖州的工商银行,索性冻结了三九湖州药厂的银行账户,将所有进入的流动资金全数扣押,造成药厂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陷入停顿,只好宣布破产。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银行信用的破产几乎是无可救药的。三九到了自创办以来最惊险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候,试图自救的赵新先突然把矛头对准了国有资产的拥有者。他认为,“三九负债率偏高的根源在于三九集团是一个怪胎,作为国有企业,其国有出资人是存在的,但却没有实际出资,国有出资人没有履行出资义务。对于三九集团而言,国家不仅没有出一分钱,而且也从未享受过债转股、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赵新先的这些言论其实是拿他的职业生命当了赌注。他大胆逼宫国资委,无非想达到两个目的,其一,国资委担负起出资人的职能,对三九注资50亿元,这样,银行逼债风波自然化解;其二,国资委同意三九进行股份制改造,那么他及团队就可以顺势成为三九的真正主人。这两个目的无论达成哪一个都是令人满意的。而他之所以敢于如此动作的原因是,三九自创办以来一直由他掌控,从人事、财务到产业没有第二人全盘了然,如今乱局如麻,除他之外何人敢接、谁人能解。  然而,事态并非如他所愿。在国资委看来,187家大企业是国有经济的嫡系主力军,如果三九的股权变革得到清晰,其他企业一旦随风效仿,未来局势如何谁也难以预料。从这个角度看,赵新先得手的概率微乎其微。果不其然,就在北京发言的两个月后,5月16日,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亲赴深圳,突然宣布免去赵新先三九企业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职务。其公开的理由是,国资委管辖的干部60岁必须退休,而赵已经63岁,离职退休是正常的。他同时给予了赵新先很高的评价,称他“四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的医药事业,为三九企业集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到了2004年10月,一直深受赵新先重用的三九集团副总裁、年仅43岁的陈重因病猝亡,在清理他的办公室时,发现数额巨大的不明存款;随后,国家审计署介入对三九的审计事宜,集团副总裁荣龙章、三九广州医院院长崔崇林、三九生化总经理张欣戎等相继被双规或通缉,问题都与赵新先有丝缕牵连。  根据后来的消息披露,赵新先涉嫌“向境外转移资产”。香港公司注册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三九在香港注册了50多家公司,其类别均为“私人公司”,赵新先出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长,在三九健康城等项目中,有数亿元资金不知去向。郎咸平在研究了三九的财务状况后,总结了赵新先的“捞钱六招鲜”:截、借、垫、套、挪、赖。  除了资金上的违法行为外,《财经》杂志则另外给出了一种观察的结果:赵新先被突然宣布退休后,其继任者一直难以开展工作。一方面,三九的各项业务均出现崩塌迹象,用“一地鸡毛”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复杂、艰巨的重组工作,赵的一些旧部仍占住“小山头”不放,并且相信赵能再度复出。在此情形下,有关部门果断出手将赵“拿下”,这是“权力斗争”的一种结果。  无论如何,原本以为安全着陆的赵新先在退休的两年多后又成焦点人物。  日,赵新先被捕,关在深圳梅林看守所,它位于笔架山西南侧的一个很冷僻的山凹里。从这个地方向东走1000多米,再拐一个弯,就是当年赵新先睡过狗棚的地方。  从狗棚到囚室,赵新先走了整整20年。来源:《商界评论》
每周热点排行
适合您的信息还有:
ShoesHR人才总动员
加入SheosHR,成为鞋业互联网一员
&&&&&客服:
&专注鞋业10年,是目前中国最大最专业的鞋业人才网,免费求职,在线招聘!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本网所有企业、人才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九富企业(EBC)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九集团咔咔寿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