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赴美2015排队上市企业名单的大陆企业

截至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销售报告
来源:中国玉米网
查看会员专区文章需要开通会员权限,请先登录!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连亿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3
Copyright& 2014 China Corn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4-
地&址:大连市黄浦路541号网络产业大厦1601室
大连网通提供网络带宽&i美股: 中国公司2013年赴美上市最新形势分析 6月25日,昨日i美股在北京成功举办#登陆华尔街#-i美股2013年中概赴美IPO高峰论坛,红杉、德意志银行、唯品会、凯... - 雪球&:中国公司2013年赴美上市最新形势分析6月25日,昨日i美股在北京成功举办-i美股2013年中概赴美IPO高峰论坛,红杉、德意志银行、唯品会、凯易律师事务所、华兴资本、德勤、纳斯达克、86研究、T.H.Capital、William blair、鼎晖创投、奥睿国际律师事务所等行业权威人士在论坛上针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做了精彩分享。本次论坛有50多家上市和准上市公司的CFO、财务总监、IR、法务等参加,同时吸引了不少VC/PE、二级市场投资者、赴美上市产业链人群参会。纳斯达克中国首代郑华(一力)、鼎晖创投执行董事李牧晴、德银投行TMT董事陈廉义、奥睿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捷就“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最新形势分析”和大家做了讨论和分析,以下为该圆桌会议详情:吴桑茂:上午我们考虑了为什么要去美国上市,现在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美国上市整体的环境怎么样,现在是去美国上市的最好的时机吗?我们这个论坛邀请到了交易所、投行、律师事务所以及私募投资的各个产业链上的专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有请本次论坛的嘉宾,纳斯达克中国首代郑华(一力)女士;德意志银行副总裁陈廉义先生,奥睿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捷先生,鼎晖创投执行董事李牧晴先生,有请!& &欢迎各位嘉宾,今天我们讨论的议题是中国赴美上市的整体形势。各个专家都是各个产业链上的专家,我相信会有很多的分享给大家,在我们讨论之前请各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 &&孙捷:我是奥睿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我们律师事务所后面还有两个人,他们是创始人,还有资本市场,发债的,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就是用他的债务做的。还有一个S1,美国招股书的名字,表格的名字,《1933年证券法》改革了,一会儿我们会谈到美国证券法。之后还有《1933年招股书》,我们做了第一本美国1933年证券法下面的招股书,所以我们事务所有很久的历史,和资本市场有很多的缘分,希望在这里能跟大家做很多的分享。& &&陈廉义:我是代表德意志银行的投资部门,我是主要负责TMT公司作为国内到我们美国上市的,我加入我们公司已经有三年了,对这个比较有经验。德意志银行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还有还没有上市的公司提供很多的服务,谢谢!& &李牧晴:各位好,我是来自鼎晖创投的李牧晴,鼎晖应该是属于中国的公司。我们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个投资基金集团,今年是第11年了,创业11年了,我所在的创投是我们这边TMT、医疗行业,还有其他的像PE基金、对冲基金和房地产基金,也从事其他业务。& &郑华(一力):我是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纳斯达克已经是从每天的交易量,从交易的股票数量上以美元为交易价值来讲,纳斯达克单一市场全球最大。我本人在美国两个市场都工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曾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负责国企的上市,2009年转板到纳斯达克,做纳斯达克的中国首代。& &吴桑茂:谢谢各位嘉宾。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许多的美国公司已经开始上市了,中概股这边兰亭集势也已经成功的IPO,我首先想请各位嘉宾谈一下,你们对中概赴美IPO的窗口期是怎么看待的?对于现在的形势是怎么看待的?& &郑华(一力):我记得去年12月份,也是在i美股的论坛上,那次论坛是去年年底的时候,怎么说呢,是对环境很悲观,一片唱衰。那次的论坛所有的议题都在讲退市、私有化,一片黑暗。我记得我当时可能是唯一不多的一个声音,说是在黑暗当中也要看到曙光,在寒冬当中也要看到春天,我记得很清楚,可能是唯一或者是一两个当中能够说出给美国市场提升信心的声音。& &我想到今天,我还是延续这样的信心的声音,我还是坚信美国市场的生命力,以及对于中国公司的吸引力。我想从两方面讲讲对中国市场赴美IPO的窗口是不是打开,首先大家也都看到了,美国股市本身从2013年年初开始,已经是火烧的不得了,非常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有各的看法,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股指不断的创新。到上个星期五为止,全美国总共89家IPO,融资额度将近190亿美元。再看一看香港市场,也是到上个星期五为止,总共是21个IPO,融资额度不到50亿美元。刚才我也提到了三大指数,纳指和标谱500都各涨了12%,道指超出了12%,恒生指数是下跌了将近11%。市场的比较,从大势来讲的话,美国现在是不错的。我看了高盛的报告,说到2015年,相信大家普遍的认同,撑到2014年的话会是牛市,当中会有波动,但是整体来进是不错的。道理很简单,钱很多,流通性很强,美国的经济也在复苏,各方面的指标都在回升,我相信美国还是不错的。& &去年到现在有三单IPO,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他们确实给美国的投资人带来了很好的回报,这三家公司也很争气,这个公司很好的反映可以看出来投资人对中国公司的需求,对中国公司和中国股票的需求,他们的热情还在。经过这样的一些整顿,包括造假、做空等等这样的一些整顿以后,投资的信心也在增加。还有就是大家也看到今年5月份中美两个监管层面对审计这一块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这对美国投资人对中国公司信心的重建也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我想这些都是好的迹象,乘着这个东风,我相信如果有好质量的公司不断出来的话,今年应该会比去年好,明年应该会比今年更会好。& &李牧晴:我从一个股东的角度谈一下,跟在座的投资者一样,我们又是公司又是股东,只不过我们投的时候公司是亏钱的,你们投的时候可能已经盈利了。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过去美国市场应该是对中概股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仍然青睐高增长的公司,这是好事。我们跟自己的投资创业者交流,大家都觉得最近行业的竞争不会特别的无序,大家有要求盈利,这样行业的竞争是比较有序的,也不会瞎挖人,大家的目标非常的一致,股东也会很放心,觉得这个公司要赚钱了,总体来讲都是好事。& &所以从我们自己的体会,我们投资了奇虎360,两年前在美国上市,也参与了IPO的认购,虽然中间经过一些波折,至少今天来看在帐面上回报还是不错的。现在熟悉公司情况的VC,认购IPO,给公司备书,这也是过去几年相当于老股东,从传达信息的角度给二级市场投资者更多的信心。但是总体上来自于公司遵循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增长、实现盈利,实现持续的增长,给股东创造价值。像这样的公司,无论是从VC的角度,还是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都会慧眼识珠投资这样的公司,用时间来等待回报。& &陈廉义:从市场的角度来看,2010年有14个IPO在美国,2011年有7个,去年只有2个,今年还是1家(i美股注:应该是德银参与的IPO数,中概IPO总数多于这些)。很清楚的看到,这个市场一直有开,可能不一样的是门槛越来越高,2011年那些公司如果今天想上可能就上不了了。因为有过去的历史,投资者就不会对国内投资层要求,想要看的指标比较高,我们刚才提到可能公司一定要盈利,投资要比较清楚,未来的发展都要能够让投资者看清楚。这种门槛肯定是变得越来越高,可是并不是没有开,市场是一直有开的。所以现在如果公司今年考虑上市,可能要引进过去这几年IPO的经验,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是怎样的,好好去面对这种投资者的问题,来准备IPO。& &&吴桑茂:您的意思是现在投资人更谨慎了?所以目前中概股的IPO还没有热起来?& &陈廉义:比如说2011年IPO上市,最后的表现没有那么好,有一些公司没有达到当时的预期。有一些投资者就是因为过去投资的经验,当然会影响到今天做投资人的决定。& &吴桑茂:相对于2011年底,还有2012年初呢?现在已经有3家公司上市了,您觉得投资人的情绪有好转吗?& &陈廉义:我觉得是有的,我们一直在帮公司做一些业务,我觉得投资者比如说2011年底之后担心的问题,现在已经看的很清楚,比如VIE的情况,或者会计讨论的情况,都有比较多的了解,而且他们对这种问题比较不担心了。所以我觉得投资者看国内股的想法有慢慢在改变,所以他们现在比较愿意看到国内的公司。& &孙捷:我觉得跟唯品会的杨总谈到,叫“流血上市”,我们就想为什么要流血上市?因为美国的投资人是流了血的,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反过来想问题,你反过来想,那些真的是很好的概念,热情的投入了之后,就被那些吸血鬼吸干了。所以你可以看美国的投资人是流了血的,血债要用血来偿,没办法。是不是这个血债已经付完了呢?刚才几位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觉得差不多,但是不排除你上市还要打折。刚才说了中概股在海外是孤儿,但是我想说这是被孤儿的,不是说你愿意去美国上市,谁愿意跑那么远上市呢?一般而言在中国可能上不了,没达到盈利指标,没有给证监会足够的关系。然后你要有一个很好的创业梦想,中国实现不了、香港实现不了,就要去美国,这个时候该付一点折扣就付吧,时机是永远在的。& &吴桑茂:李总的看法可能不一样。我们首先站在一个公司的角度来说的话,上市之前一般都进行几轮融资,融资的时候会签订一个上市时间的意向协议,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李总您觉得现在会推动您的企业去上市吗?& &李牧晴:所有公司都很清楚,创始人都很清楚,公司获得上市地位和没有获得上市地位,在竞争格局和融资上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所以从股东角度大家应该是比较一致的,公司如果能获得上市的机会,一定要抓住这个点,过去一个一个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获得上市地位之后,你的灵活性和在行业里面竞争的地位,对人才的吸引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肯定是会推动的。& &&吴桑茂:能不能透露一下,目前您投资了有多少企业上市成功了?& &&李牧晴:应该有不少家。& &吴桑茂:刚才我本来想问一下李总这边上市成功的企业有多少家,但他不愿意透露;郑华女士您这边是否可以说个中概排队上市的整体情况呢?& &郑华(一力):我们是最严格的,作为监管者最最严格的,所以我只能这么讲,准备好的公司可能要等一下。中国的银行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些影响,对我们正在进行路演的公司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希望影响不要太过于激烈了,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这都是一些小的过程当中,如果公司准备好了,公司的质量好,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时期。& &吴桑茂:陈总,投行应该是说在上市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顾问角色,刚才郑总说现在是很好的时机,您跟企业建议的话,您觉得时机是怎样的呢?& &陈廉义:每个公司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跟公司谈,投行是站在顾问的角色,我们也不能说现在的时机很好,你一定要开始IPO,我们会根据每个公司的情况做决定。公司首先要准备好上市,因为其实我们目前面对的情况,很多公司有这个想法,要做一个IPO,然后可能有这个计划,可是比如说一些内部的准备都还没有做,有很多目前的合伙人可能要等到最后的时间点才进来,有很多公司是要先确定一个IPO的销路,我觉得可以反过来,最后做IPO。公司内部的准备做好,同时业务已经很稳定了,未来的增长很清楚,我们就会看市场的情况一起做决定。& &吴桑茂:如果是已经准备好了,您觉得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初是一个好的上市形势吗?& &陈廉义:我觉得这里有几个因素,我们刚才讲了一些因素,还有一些比如去年上市的公司,或者2011年上市的公司,我们还是要看他们的表现。如果2011年那7家公司上市,或者去年那2家公司上市,甚至今年那1家公司上市,如果说整体来讲有一些表现的好,让投资者很清楚这些公司上市之后的表现都很稳定,那当然投资者会比较愿意。& &&吴桑茂:目前表现的还不错。& &&陈廉义:对,表现的很好,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讲,下半年应该比上半年好。& &吴桑茂:您建议上市公司这样做的同时,可能也会面临一个问题,目前的环境可以获得的估值,他如果承受不了的话可能就不能上市,在估值与是否上市之间的选择您有什么建议?& &陈廉义:一个公司要上市是一个长期的决定,估值也是一个长期的,你现在要上市,现在的估值跟5年后的估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司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想法,上市那一点一定要摆在之后,新的公司在上市,一定要有一个折扣,这个折扣就是看市场多大多小。最近的折扣是比较大的,甚至要50%左右估值的折扣,市场好的时候,比如2011年,甚至可能折扣够很小。公司如果有决定要上市,已经做完了流程,等到已经在启动IPO,到那时候决定要不要上就太晚了,因为程序都走了。所以公司要启动IPO一定要有这个想法,不管市场好还是不好,我们市场要有一个审核,做完IPO一定要有这个折扣,我们投行是有时能够稍微控制一下,可是绝大部分的折扣是市场决定的。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公司如果决定要上的话,流程已经做完了,然后要面对折扣,还是要接受的,因为这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想法,就是你先上完才是一个开始,以后的工作才刚开始。所以我们还是建议折扣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吴桑茂:能上还是尽量赶紧上市。& &陈廉义:也不是说赶紧,上市点跟折扣当然是有关系的,可是不一定要把这个折扣作为一个是否上市的决定,而是做一个参考。& &吴桑茂:我想再问下李总,在目前这个时点下,鼎晖投资肯定也有公司在上市过程当中,您预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估值吗?& &李牧晴:这样的,刚才提的题目挺好的,叫做“重回华尔街”,我觉得挺好的,好的时候我们可以上市融资,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买公司的股票,可以做私有化。就怕什么都没有,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发现我们和同行差不多,大家都是非常灵活的,投资好公司给投资者赚钱为导向。所以过去一两年,如果估值好呢,我们就不参与了,估值要不好呢,我们就来挺一挺公司,如果大股东有钱,大股东跟我们一起IPO增持,如果大股东没有钱,我们之前投资的VC,我们知道近两年还不错的IPO,背后都是之前投资的VC在路演前就给了公司非常大的支持。讲了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不管你谈到什么价格,都给你这个数字。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是市场里面很渺小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决定价格,但是我们只能用我们的行动决定是买还是卖。但是只要市场有波动、有起伏,对所有人讲都是一样的,都有好的机会。& &吴桑茂:我听出来了,几位嘉宾的意思是对中概股的上市,觉得应该会起来,但是也没有很强的预期,至少不觉得会马上火爆。& &李牧晴:大家都可以用钱投票,觉得价格不好可以买嘛,都有赚钱的机会,所有的生意模式都好不过纳斯达克模式,怎么着人家都有钱赚的,不得了的这个。& &吴桑茂: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中概目前的状况,大家不太乐观。刚才郑华(一力)女士也提到了,美股整个市场有80多家成立IPO,中概目前只有1家,目前还不是特别乐观。这里边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想请各位嘉宾谈一下,您认为中概股目前相对于美股而言,它的这种相对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孙捷:第一个讲的还是循环性,什么事情呢?美国投资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是人都是贪婪的,赚钱了他就会回来。1933年美国证券法为什么会出来?市场上有很多的期价,变得你头顶上有一片蓝天都可以卖掉,美国证监会就成立了,找了第一个最能骗人的,就是肯尼迪的爸爸,让他做第一轮证监会的主席,抓做假的人,果然马上美国就很火了。2002年的时候,安然的事件出来以后,美国投资人也是觉得股票不能再买了,之后投资人又回来了,关键是投资人觉得他被骗了,骗他的人受到了惩罚,安然的CEO都坐牢了,或者是审判过程当中去世了,中概股是那些骗钱的人没有受到惩罚。前面吴总说他觉得作为中国人在那里都很丢人,这个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中国人有的时候都会觉得美国人对中国待遇怎么这么低?因为他们被中国人骗了,骗的都是华人。反过来讲,像杨总他们这样流血上市以后,美国人觉得赚到钱了,早晚会回来的,这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司在上面,以前有一个IPO的机制在上面,通过这个机制有很多质量不太高的公司,或者是质量还可以,但是上市过程当中被小的投行骗到钱了,他觉得我要反骗美国人,所以有一个做假的冲动,现在都没有了。现在真的如果要上市,如果想圈钱尽量不要去美股,不太好圈,想骗人不要出去骗了,不要丢中国人的人,待在这里就可以了。但是反过来讲,真正想上市的就去美国。另外以前大家都想来一个最大的证券公司去美国上市,说实话短期来讲不会的。你能满足利润一定会去香港,估值会高,但是反过来讲那些有创造性的TMT的成长性公司,美国的市场还是开的,一开始给个小折扣没事,我们做很多上市,不是上完市就拜拜了,美股做增发很容易,我做的最快的24小时增发就做完了,IPO融的钱还不如增发花的一半,24小时就融到钱了。你跟美国投资人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第一次亏了没什么,早晚能赚回来。& &&吴桑茂:造假这个事情对中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陈廉义:你刚才提到了80几个项目在美国上市,为什么只有1家在中概股上市,肯定有一些原因的。我认为能够去美国上市的公司还是有限的,2010年这么多家公司,2011年也有一些公司在美国上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公司也没有那么多。你说这几年IPO有慢慢停下来,也是一个好事情,说明这些公司慢慢的在累积一些经验,未来这几年的数量我相信会慢慢增加的。今年上半年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我觉得也不是那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可能去年上市的公司就已经这么多了,我相信未来的数还是会增加的。& &李牧晴:我觉得是这样的,讲一个具体的例子,我是觉得确实是过去一段时间,中概股让一些美国的投资者亏钱了,但实际上有很多美国的投资者赚钱了,但是他们不说。第一,最早做空中国公司的大家都很清楚,这就不说了,另外做多中国公司也有一批是美国投资者,他们自己到中国来,我觉得这一点确实是咱们身在国内,我觉得确实有的时候和人家比起来还非常汗颜,很多美国投资者年龄很大了,不辞辛苦,跑到中国的县城里面,跑到他们的供应商里面,跑到他们的客户那里去反复验证这些企业,在做空的时候买了股票,最后一把卖给我们和我们的投行,最后做私有化的,不等于这个公司在别的市场上市了,赚很多钱,他老不说话,老是那些亏钱的人在说。& &另外咱们在中国的投资者应该有更大的优势,我们生活在这里,我们了解这里的情况。要用钱来投票,确实觉得这个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了,你就把你的钱投进去,如果这个公司真的好的话,他一定会想各种办法向投资者证实他的真实性,在过去两三年也是有很多的投资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在低谷的时候购买了中国公司,然后赚到了非常好的回报。大家都不愿意干这个事的时候,咱们把这个事做了,这里面还是有机会的。& &吴桑茂:谢谢李总的呼吁!郑总我也想请您谈一下,刚才谈到了低迷的原因,刚才又谈到了有很多公司其实已经在准备上市了,您觉得下半年需要有哪些突破,这些准备上市的公司才能成功的上市呢?& &郑华(一力):刚才说的低谷的原因,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确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的话可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公司没有准备好,如果要是今年这些公司都准备好了,一家接一家上的话,绝对会形成一股很好的势头,但是现在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关键还在于中国公司自己的情况。不是市场的问题,我觉得也不是投资人信心的问题,美国投资人的信心在回暖,对中国概念股是在回暖的,大势也不错。所以关键是中国公司自己准备好了没有,中国公司的质量和数量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很好的场面,希望能够快点看到。& &那会不会有一个非常巨大的突破?非常理想的突破就是特别大质量、非常好的公司,能有地位和形象的,代表中国概念股的公司,能够去美国上市,那就会创造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这是一个关键。但是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呢?我们还拭目以待。& &吴桑茂:谢谢,我们刚才也谈到了一些关于VIE,还有中美监管合作,这些对于已经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了,对于上市的这些公司影响也还是存在很深的。& &孙捷:这是两方面的,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反过来讲,这个影响肯定会不断的淡化,前面已经有人流过血了,债已经还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很多美国的投行,包括交易所,他们还是希望中国最大的公司去美国上市,我个人认为这个事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为什么呢?现在A股不是很高,其次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他去哪里上市对他自己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过来讲他去哪里上市对一些中介机构的影响很大,大家都去求他。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他想去哪就去哪。我觉得美股,尤其像纳斯达克这样成长型的科技版,优势就在于能够创造梦想。百度上市的时候已经做的很大了,但是没有现在这么好,如果当年他被Google买了,那百度肯定不是今年的百度。有一个笑话就是雅虎要花100万美元收购Google,Google说你花101万我就卖给你,最后雅虎没买。如果当年雅虎出了100万买了Google,那Google可能就是一些没有人看的文件而已,这是美股不同的地方。很多人说A股上市之后变脸,我说也是,去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大部分要变脸,因为上之前都亏钱,上完之后要赚钱的。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去那个舞台里去,像《中国合伙人》里一句话,希望更多中国的企业家敲这个钟,走到世界舞台上,不仅仅是上市为止,你有一天也可以并购美国公司,做全球行业里的领头者。我觉得我们这些中介机构应该有更多的耐心,陪那些小的企业一块去世界舞台,长大,做大。& &吴桑茂:谢谢,接下来的问题我想问一下陈总,之前当中概指数从1200点跌到500点的时候,有一些投资者反映投资基金和美股的分析师对中概的关注度下降了很多,我不知道从您这边看的话,现在美国基金的投资人、分析师对中概股的关注度有上升吗?& &陈廉义:我觉得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很多投资者看,目前来讲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有能够超过10个亿的市场的公司并不是那么多,因为过去整个市场盘子比较小,这才是比较大的问题。不一定是说投资者对中国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我觉得价位和盘子的大小,这才是对投资者比较有限制的情况。所以今年如果说整个国内表现比较好,市场盈利变得比较大,流通量比较多,我相信投资者的关注度是会提升的。& &吴桑茂:公司还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标杆性的公司出现的话,到美国上市IPO的窗口就会更好的打开。& &&陈廉义:对。& &吴桑茂:我们前面也有嘉宾谈到了,关于香港市场上市跟在美股市场上市的对比的问题,就是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各位对美股市场对于中国一方面是企业,还有就是对于中国的投资人这两方面的局势,还有地位是怎样的呢?& &陈廉义:前面已经有人讲过了,在美国上市还是在香港上市对投资者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了,一些大的分析人两边都可以看,都可以投。所以我认为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会选择在香港上市,在香港上市对他们来讲比较容易,因为不用跑到美国见投资者,或者跟投资者沟通没有时差的情况。所以我觉得为了方便,国内公司可能上市之前指价比较高,盈利能够达到香港上市的标准。如果有这个情况的话,我觉得未来可能越来越多公司会选在香港上市比较多。基本上是为了方便,未来跟投资者沟通比较简单,说实在的可能有一些费用比较低。当然,我认为从TMT的角度,我看的行业,我觉得最好的方式还是会到美国上市,因为让他们有一个品牌,而且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可能就是跟国外的交流比较多,比如一个高科技的公司如果能够跟国外的公司交流比较多,创新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我认为可能最好的公司可能还是会选择美国上市作为目标。& &&吴桑茂:郑华(一力)女士同意这种看法吗?& &郑华(一力):我是这么看香港和美国,大家不能忽视国内的A股,我相信将来A股的势头也会非常强。我也不断的重复很多次,中国公司如果有机会能够在A股或者香港上市,这是他们的首选。纳斯达克作为一家美国资本市场的主板市场,我们的定位就是A股港股的一个补充,不可能跟香港成为竞争者,没有办法竞争。只要有这么一点点的份额,2%或者5%,这么一点点的份额,如果能到美国,对美国就是很大的量,同时美国会对国内有很大的补充。我觉得这个定位是这样的,但是也有很多公司在国内上不了,在香港也上不了,尤其是TMT的行业里面,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大的定位和方向。可是我觉得香港投资人和美国投资人还是有蛮大的结构上的不同,美国投资人层次非常的成熟,非常的精明,刚才有嘉宾也讲到了,说还是见到了比其他市场上投资人水平跟高一点的投资人。& &那我举个例子来看,在美国投资人的层次很清楚,很成熟的话,也就是说他对投资这个公司也非常清楚,大的公司有大的投资人,中小公司有中小投资人,香港就很不清楚,基本上就是美国大基金、欧美大基金占60%、70%的份额,然后是家庭型企业,还有一些小小的企业。在美国哪怕是大的公司,我们看了一下,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你看看他们的那个报表,机构投资人才占6%,Top10里面才占6%。你要看百度等其他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人都占60%以上,这还是不一样的。香港资本市场尤其对其他行业,新型的行业,TMT等等这样的一些高增长型的企业,我觉得还有一段的时间培育投资,投资有基础了以后,市场才有可能起来,光有公司可能还不行。也就是说你的公司到IPO的时候,我估计IPO以后的流通性在哪里?怎么退出都是问题。这方面美国市场来说,相对有比较大的优势,也就是因为投资人的基础在那里。& &&吴桑茂:谢谢,李总跟孙总要发表一下看法吗?& &孙捷:我觉得郑总讲的很好,前面有一位嘉宾谈到中概股是海外孤儿的概念,我讲到被孤儿,其实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不理想的市场,这个才决定了我们中国企业早晚都要走出去,尤其是那些觉得在中国完全被低估的,你又不是垄断行业,国内的投资人没有眼光来买你,所以你要出去。这是为什么中概股,大家说2000年很多公司出来,中国互联网这么多年的发展,包括纳斯达克、香港,对互联网的发展都是鞠躬至伟的。从这个意义上,即使是有一些中概股的老总觉得在美国被人欺负了,你被人家歧视是正常的,你是中国人跑到美国去,人家这样对你就不错了。中国企业能到美国得到这个待遇其实已经相当不易了,反过来讲,你如果留在国内,我也跟一些私有化的老总聊过,讲了半天他最后承认,当年如果不去美国,到今天也不会抱怨美国,没有机会抱怨,做不到今天这个程度。接下来美股还是对这些渴望成长的中国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你在A股上不的,在国内融不了资,而你的中介机构能帮你搭建海外平台,去美国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如果有的话不要犹豫,就要去。& &&吴桑茂:我们今天讨论环节就到这,下面看一下大家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嘉宾提问: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演讲,刚才几位嘉宾都有提到对于中国企业现在在美国上市比较乐观和积极的估计,我们知道美国投资人对中国企业的判断一个是本身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判断,第二个是对中国监管体系的信任,第三个也是对整个中国概念或者说对整个中国经济上升的前景的判断。目前,我们国内企业界很多议论的,就是下半年我们的经济可能面临一次危机,这是国内的情况。国外的情况,我跟一些研究机构有一些交流,大家普遍判断中国可能会面临一次危机,而且他们认为这个危机不仅仅是在金融领域。如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概念股再去美国,我们会遭遇另一轮的做空,还是会有另外的因素?想听听各位嘉宾的意见,谢谢。& &孙捷:我先随便抛砖引玉一下,虽然这个最不适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抛的也是金砖汉瓦。刚才提的问题很也趣,可能不仅仅是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危机,那是什么领域呢?体育领域?我个人觉得没有那么危险,3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那么多的财富,有更严重的危机,买也可以买得过去,不是前苏联,石油价格很低,他没钱,危机来了应付不了。现在我个人认为撑五年肯定是可以的,这个势头还没有结束,很简单,他有很多的钱。反过来讲,郑总已经讲了,2014年很不错,2015年很不错,他没说2016年很不错,我并不是说2016年会不好,但是2014年肯定会好的,不用那么悲观。我个人觉得中国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是尼克松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什么样子?一直有人说中国会崩溃,今天我还待在这,也没有移民什么的,我觉得是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的。尼克松来中国看到了一点,他说中国人民很能吃苦,所以中国未必是真的最勤劳、最勇敢、最善良的民族,但是中国一定是最能够吃苦的,崩溃很难,这个国家5千多年都没崩溃,埃及在哪呢?没了,印度在哪呢?人种都换了,我们还在呢,能那么快崩溃吗?很难,我有的时候还希望他崩溃,但是很遗憾5年之内不会崩溃。反过来讲,一定会有聪明人要赚这个钱的,我个人觉得中概股起来,而且每一年大家都会说今年很差,明年应该会好一点,确实2012年很差,所以很难再差了,我不知道郑总认为会不会更差。& &&吴桑茂:谢谢。& &郑华(一力):我要是知道中国真有这么大问题的话,会赚很多很多的钱的。我想我们只能做到我们能做的,有一些大势是无能为力的。我相信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经济有问题,但是不至于到了完全崩溃的地步。也许在有问题的过程当中,美国投资人看到中国公司的质量,他可能反而会看到机会,因为公司摆在那,发现窗口是非常强的,大环境给他提供的条件不好的时候呢,成长性的条件就非常强,所以是很好的投资机会,要这么看也许就会有很多的不同的东西出来。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新车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