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管理能力的原则

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_业务交流_中国安全生产网
您目前所在位置:&>&&>&
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
  09:55:42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基层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建立起责任明确、关系协调、运转有效的基层政府应急处置管理系统,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关键词]
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建议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公共危机更多地表现为区域性、局部性的爆发形式。应对这种危机,做出关键决策的主体是基层政府,基层政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角。基层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害,既是对基层政府应急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政府法治建设的检验。
一、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现状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践过程中,我国政府逐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为层面的管理模式,即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分部门、按类别进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模式。但是与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的需要,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第一,事前预防和化解力量不足。群体性事件真正突发的并不多,有的事前已有苗头,有的有明显的群体活动,有的出现集体上访,有的发出群体聚集的信息等。许多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表明,群众矛盾严重激化也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有些地方基层政府对这些苗头性的事件重视不够,预防不力,使得一些本来可以容易解决的问题演变为群体性突发事件。
第二,动向把握不准,情报信息不灵。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有组织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素质低下、无理取闹、故意刁难、乘机寻衅滋事的群众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反映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易引起社会同情,使情报信息收集的难度不断加大。但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缺乏认识,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缺乏敏感性,甚至不愿意提供情况。一些干部对各类复杂的社会现象见惯不怪,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掌握当地的不安定因素。在一些容易引发事端的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尚未建立,导致情报信息和阵地控制工作十分薄弱。发生群体性事件后,我们的力量往往沉不进去,难以及时获取深层次、内幕性、高质量的情报信息,造成处置工作的被动。
第三,事中处置不当、处置不公。群体性事件基本上是由直接、相关的物质利益矛盾引发,少量的是由涉及公平、民主权益保障以及文化因素引发。当前显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等;隐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干群矛盾、执法不公、分配不公等基本权利不公等。因而,干部与群众的矛盾冲突正在成为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干部个人的政治业务素质、亲民爱民思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都是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必定留下隐患。
第四,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近年来,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呈明显的弱化趋势,威信相对减弱。尤其是在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行政管理和控制弱化,基层组织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大减弱。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不够,致使一些本该在本地区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群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就会有组织的进行集体上访,因此,对抗性群体力量就会产生。
第五,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简单,使部分群众因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政策产生不满,以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企业的职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甚至滋事事件。因征地拆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不配套,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第六,处置尺度把握不准。处置现场情况的不确定性与处置方法的原则性之间的矛盾,需要政策性、灵活性、原则性灵活拿捏。群体性事件情况错综复杂,现场瞬息万变,而上级确定的处置方法一般比较笼统、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把握。比如,何时动用警力,在群体性事件的各个阶段如何使用警力,强制手段使用的时机如何判断等等,都是比较敏感和难于把握的问题。
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的根源,主要是: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区、部门和领导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应急管理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往往重视&花大钱治病&,而忽视&花小钱防病&。二是机构作用不明显。各地基层政府只是按照上级要求和模式,设立了应急办公室等相应机构,但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无法得到保障,职能职责得不到有效履行,日常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三是职责划分不明确。条块应急职责划分不清晰明确,在应急实践中时常出现条块行动衔接配合不够、管理脱节、协调困难等问题;地方属地化管理的责任和授权不足。四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信息报告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连和信息资源共享;缺乏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和分析。五是宣传教育不深入。对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宣传、普及还不到位,干部群众的应急管理知识缺乏,维护公共安全、保障自身安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
二、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表现及其根源,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来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加强统一领导和总体协调机构建设。加强县级政府对突发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统一领导、总体协调职能,并在组织机构上予以落实,是当务之急。虽然各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方案不尽相同,但目前应当重点在决策、协调和日常管理等环节上加强应急组织机构建设,机构的名称、级别、形式可以灵活,但职责、经费、机构和人员一定要明确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一,县级政府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县级政府要成立以行政首长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委员会可作为非常设领导机构,并通过会议形式发挥决策和协调作用,主要负责全地区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方针政策、决策指挥和总体协调。
第二,建立专门的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该部门应作为政府所属部门,与其他部门享受同等待遇,核定领导职数、级别,明确人员编制,日常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这一部门不替代其他职能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而是负责日常性应急管理事务和应急响应行动的具体协调工作。在正常状态下,负责组织总体应急计划和预案的编制,指导应急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测,具体协调各部门关系等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在应急反应状态下,负责落实县级政府和应急管理委员会的有关决策,具体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行动,收集和分析各方面的重大信息并提出对策建议等。
第三,抓紧开发建设中枢应急信息系统。与加强县级政府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职能相配套,建议抓紧开发建设辅助应急决策和指挥的中枢信息系统。作为县级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的通讯平台、联络枢纽和参谋助手,其主要功能是收集各部门、各种组织、新闻媒体和上级部门提供的风险信息数据;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在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第四,组织专家委员会。应急专家委员会应包括专业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危机管理专家。现有的部分县级政府建立的专家委员会较偏重技术因素,应适当增加管理专家、法律专家等。
2.建立以应对能力为主要依据的分级响应机制。政府部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从应急反应、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信息的发布和应急避难五个方面体现出来,应当根据事发地政府是否有足够的应付能力,来确定应急响应行动的级别和程序。
一是发生一般性突发事件时,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除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外,应立即进行事故的核实和分析,判断和确定事故的等级。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应急处置。要重点组织保护好可能受危害的居住区、重要目标、重点工程等敏感保护目标。
二是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事件时,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除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外,事发地县级政府应及时组织公安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和跟踪监视监测,快速判断突发性事件的种类、范围及其危害,并分析事态发展趋势。
三是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县级政府除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外,应立即启动相关专项预案,及时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指挥当地公安部门对可能造成的大规模突发性事件提出应急处置预案,对已造成的大规模突发性事件要提出应急处置方案。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指导,快速判断突发性事件的类型、范围及其产生的危害,分析事态发展趋势等。
四是如果县级政府有能力应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就应当由其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上级部门可予以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援助,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五是县级政府感到无力对付或危机规模跨地区时,再升级到由上级政府负责组织应对;对于已经发生或经监测预测认为可能发生的跨地区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直接由上级政府负责组织应对,形成以应对危机能力为主要依据的分级响应机制。
3.建立健全县级政府应急保障体系。调整充实各级应急委员会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环境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专项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做到组织指挥体系健全,反应快速敏捷,应对处置有力。
第一,信息保障方面。统一并公开应急指挥、救援队伍、后勤保障等应急单位的应急电话号码;系统整理、总结、剖析国内外突发性事件历史案例,编制应急案例库,为以后处理应急事务提供直接、形象的参考。
第二,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应当实施分类管理,组织对政府应急部门和大型高危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应急专业培训,以提高应急工作能力和效率;吸收专家为政府应急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消防、公安、急救、医疗等专业队伍和单位,要以提高现场工作效率为中心,熟练掌握救灾抢险技术和装备,力争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在应对大规模突发性事件时,对非专业人员的动员,应当侧重于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单位,机动人力资源可以考虑民兵和社会志愿者组织等,必要时申请部队支援;对重点人群要认真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
第三,物资保障方面。依赖现有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手段,武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通信器材和救人所必须的专业设备,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会同辖区内相关企业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所需的物资供应,并加强对物质储备的监督管理。建立应急物资目录和标准,对政府应急物资储备进行规划,科学布点,避免多头重复储备造成浪费。
第四,财政保障方面。财政部门应设立一定额度的应急准备金,列专户用于应急支出,当年未使用完的结转下年使用,每年预算应将准备金补足。同时,做好日常应急管理费用的保障,主要用于通讯系统整合、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应急计划、预案和标准规范编制审定等。
第五,在县级政府层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各部门应急机构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将防范和应急管理风险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体系,宣传普及相关知识;采取措施提高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等为单位的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4.切实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构建起此类事件的应急机制,将其处置好,防止其诱发群体性事件。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基层组织责任。把预防、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维护稳定的重中之重,真正形成党委、政府总揽,部门主管,社会各方参与,依靠基层,依靠群众维护稳定的工作格局。对已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要及时解决,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明确第一责任单位。县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处置预案,亲临第一线指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消除对立情绪,尽快平息事态。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事前失察、事中失措,工作不力、失职渎职,至使矛盾激化、事态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逐级追究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二是建立统一指挥、诸警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公安机关要以指挥部署快、调动警力快、现场处置快为目标,积极构建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巡警、防暴警、交警、治安警、派出所民警为骨干,以一线警力为依托,以公路治安卡点为辅助,以相邻公安机关警力为策应的统一指挥、诸警联动、高效敏捷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做到信息灵敏、指挥有序、出警及时、处警果断,以快制胜,争取将群体性事件处置在预谋或始发阶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三是认真制定和抓紧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要构建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风险评估体系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预案流于形式化或格式化,确保预案的质量。要审慎分析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以往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趋势,发现潜在隐患,科学预测可能产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要落实领导指挥系统,落实处置组织和队伍,落实物资保障,切实做到一有情况,能够召之即来,处乱不惊,果断稳妥,迅速平息。
四是建立强有力的警务保障机制。目前群体性事件中出现了大量如大型械斗、围攻冲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卧轨拦截火车、绑架扣押人质、打砸汽车、阻止施工、哄抢财物、殴打民警等行为,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公安机关大力加强防暴队伍建设,在大中城市建立平战结合的防暴队,集中培训,强化专业技能和体能训练,提高实战能力。加大对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投入,配备标准的民警防护装备;广大公安干警要树立忍辱负重、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事态的扩大,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作者简介]
李岗,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包头市青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9)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1-0043-04
[参考文献]
[1]高鹏飞.现代政府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实施手册[M].北京:新京出版社,2003.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对突发性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2(5).
[3]马建珍.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郭济.中央和大城市政府应急机制建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王绍玉.地方政府应急机制建设理论与实务[M].哈尔宾:哈尔滨出版社,2005.
[6]姜继.论政府危机服务职能的强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7]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李岗)
论坛新帖 博客热评有效的应急管理应做到哪些_百度知道
有效的应急管理应做到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应急管理原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3]加强预防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3]快速反应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群众力量,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3]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应急管理原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3]加强预防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3]快速反应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群众力量,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3]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试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试题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11:46: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试题
官方公共微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下)&试卷&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下)&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1、《周易》中有: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2、《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3、西汉荀悦《申鉴·杂言》: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
4、《汉书·伍被传》: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5、《战国策》:愚者谙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6、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必须由国务院制定。
7、《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8、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9、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10、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1、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上下左右内外”结合,其中对上:有报告。
12、《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13、突发事件发生要以属地为主、条块结合为原则,岗位权力小于级别权力。
14、重特大突发事件:2个月改革原理。
15、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1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17、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18、行政机关不可以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19、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
20、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上下左右内外”结合,其中对内:有沟通。
21、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2小时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
24、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5、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民事责任。
26、政府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27、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3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28、使用遇险求救声音信号,应按照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规则。
29、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10级以上。
30、寒冷橙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
31、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以上。
&35℃
&37℃
&39℃
&41℃
32、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造成。
&建筑物倒塌
&地震的余波
&地震引起的火灾
&地震引起的传染病
33、家庭装配的应急箱中,食品和饮用水至少够每个人用()。
34、高楼失火,当通道被火封住,无法出逃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手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淋透房门,迅速跑到临街的窗户或()发出求救信号。
35、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并在故障车来车方向()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
36、发现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应立即向()部门报告。
37、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内。
38、()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9、给儿童做人工呼吸时,每分钟()。
40、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规定。
4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42、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县人民政府的()。
43、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县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
44、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处置与预防并重
45、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红、橙、黄、蓝
&红、黄、橙、绿
&红、黄、绿、蓝
&黄、红、橙、蓝
46、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
&停止其业务活动
&以上三项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47、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在何时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
&应急准备阶段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恢复重建工作结束
&应急处置期间
4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
&7章、70条
&8章、70条
&6章、60条
&5章、60条
49、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错误的是()。
&它属于公法范围
&它具有强制性
&它是一部行政法规
&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50、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正确的是()。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单位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起开始施行。
52、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3、国务院、()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5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表示。
55、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应急队伍的建设
&事故损失评估
&应急预案的演练
56、各地区和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57、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58、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和()应急能力。
59、()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公众动员机制
6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6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6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部门
63、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县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决定。
&责令其停产停业
&暂扣其许可证
&吊销其营业执照
&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64、某县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该市人民政府
&该县监察部门
&该市安监局
&该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65、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66、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
&金融机构倒闭
67、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
&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
&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
&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
&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68、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
&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
&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
&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
&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69、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工作中的比例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
&行政机关有多种应急措施可以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护公民权益的措施
&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所能带来的社会利益应当大于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的损失
&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符合理性
7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
&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配备必要的器材
&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
71、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等。
&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
&举行新闻发布会
72、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
&维护社会秩序
73、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74、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
&志愿者机构
75、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的基层应急工作机制。
&政府统筹协调
&群众广泛参与
&防范严密到位
&处置快捷高效
76、以下属于危机沟通中的五个决定的是()。
&思路决定出路
&时效决定成效
&态度决定高度
&格局决定结局
77、四个“明白”是指:()。
78、()为泥石流的征兆。
&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
&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
79、我国建立()、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80、因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