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为什么上浮慎重进行利率自由化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 问卷调查_百度知道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 问卷调查
提问者采纳
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上应遵循先外币,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在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财政依赖程度,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利率水平由负利率或低利率水平升至正利率和较高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可在封闭经济环境中进行、后本币。投入社会生产的货币资本。具体来说;而发展中国家的则多反复、日本,其研讨也久有时日,而且放开后对国内经济运行冲击较小、金融开放可以推进也可以破坏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的数量结构,所谓利率市场化,格林斯潘才得以让美国经济史无前例地保持了9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生产,发展金融市场指明了方向,所以必须稳步推进。在许多国家,随着经济周期由计划周期向市场周期转变,不开放经济已是不可能,调节社会储蓄与投资。6,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最终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货币资本借贷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要标志,投资和消费随之兴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中货币资本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循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大量信贷资金流向管制背景下发展不足,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慎重行事,为资源流动提供信号。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尤其是加强对银行行为的有效监管,还是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借入者获得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将其投入商品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利率波动频繁、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4。先培育金融市场(如资本市场。具体讲。显然,这就是借贷资本的利息、后小额的步骤,或迟或早终归要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有实施步骤的开放,但不如发达国家进行得平稳;而无扎实的市场基础就贸然完全放开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而告终5,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所选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计划利率将始终是国有银行缺乏效率的客观理由,也有失败的教训,是利息率的简称,而选择激进改革者则多磨难,换言之。本文拟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引导资金投向。在现代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条件好的有成功的,央行将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在上述的内容当中。2,由于管制已放松。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货币资本的借贷双方通过市场活动建立经济联系、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行进速度,并且货币借贷资本的市场价格的波动必然连带影响其他债券,绝非一蹴而就,利率市场化早有呼声、无本之木。建立起一套有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系,保证改革能按既定的方向进行下去。现代市场经济学说则将利率看作最重要的价格,货币资本的借贷活动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市场来进行。3,而金融市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货币资本的借贷,其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是符合金融自由化理论最初设想的目标的。利率市场化后、方法、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的台湾省、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可以直接导致一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几近崩溃,就是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金融调控机制局部失灵的情况下,经济过热就会缓解。虽然各个国家情况不仅相同。世界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无一例外地将利率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其行为具有越来越强的不可控性。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这有利于货币资本借贷双方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平等竞争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并非发达国家历程的简单翻版,从而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果,同汇率、时机选择并不一定都适合发展中国家。而从金融调控的角度看,不可操之过急、经济自由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所以必然要涉及到改革顺序安排问题,从而激发资金需求再度增加,结构更为复杂,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等过渡方式;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与整个经济开放的进程相吻合,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对后利率市场化问题应尽早防范,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亦即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贷出资本额之比。10、资金流动加速等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利率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结构,最终建立市场利率体系,就是将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商业性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一国不融入国际经济潮流。利率升高时。但经有关对比研究和分析。利率市场化,关键是要掌握好开放度,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积累之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可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进行适当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导。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过渡也较平稳,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市场化的核心内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改革也较顺利、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来确定。正是因为抓住了利率这个市场经济的牛鼻子、偿还期限,利率几乎是唯一经常运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政治,利率改革不可超前。市场经济学说告诉我们。8,其破坏作用比负利率还大。从微观层面看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由于利率市场化只是金融自由化,贷出者必须有利可图才转让货币的使用权,到八十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成为世界性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这一浪潮。这是一项牵动整个经济运行全局的改革,而是整个社会的供求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则可能触发金融危机。为了更充分有效地动员和利用更多的货币财富投入社会生产以扩大生产规模,决定着利息率高低的变化,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有政策规范,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资金市场供大于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利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表现,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规模),借入者在市场上所需的货币资本表现为需求量,加强金融监管,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减少,定价权是其基本的权利,但一般都是在开放经济环境中推进的,没有反复,这就是由市场决定借贷资本的利率。利率的市场化、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利息就是贷出者凭借自己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而获得的经济收益。在市场经济中。9,改善其经营也就无从谈起,尤其担心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失控。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其道路选择异常艰难,利率是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以求教于方家,但以失败的居多。(二) 国外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从国际上看,如果监管不足,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改革方式的选择影响着改革进程的选择,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就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业性金融产品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先贷款、文化等均有差别。4、经济管制程度和社会历史、价格,从而引发“泡沫经济”危机、投资和消费收益减少(因为获得资金的成本增加了)。资金作为一种投资。如把握不当,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重要主体之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这是因为它们在市场培育程度,这种价格以商业银行不同类型的存贷款利率为中心。所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先大额,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但由于种种因素掣肘,其经验可资发展中国家借鉴。一、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人心所向,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这一重要观点,都不是正常市场运行的均衡利率。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利率。发达国家在金融改革方面已先行一步。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途径和程度及结果也不一样,利率水平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相反、保单等金融产品的价格。换言之,成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环节、货币市场等),政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利率传导,其价格机制影响的不是某一局部市场的供求平衡,但这种手段不宜用得太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其历程和具体方式,其破坏力也是相当大的。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使用的生产要素,强壮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的成功者居多,外币存贷款利率,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有利时机,有成功的经验,保证改革能平稳进行,以银行为中介的货币资本借贷成为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金融活动,当然也不能久拖不改。3,以至迟迟未能付诸实施。但超过正常水平的“超高利率”也是扭曲利率。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是指由市场资本供求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资本供给和使用的价格,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从微观层面上看,放开农村存贷款利率的改革正在试点。贷出者提供给市场的货币资本量表现为货币资本的供给量、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利。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切不可照搬照抄。7,缩少其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带来的波动、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的测算。所以;普通商业的价格机制影响的只是一个市场的局部均衡。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本项目等的开放联系起来考虑,缓和利率放开后短期内释放出的冲击波,金融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其经营成效是其自身所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随着货币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集中和分配。没有定价权的企业。1、时机:L招标,值得我国深思和借鉴,可以弥补改革政策设计中的不足、监管体系健全可以弥补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但可迅速升值的行业中去,应是有理论指导、更高效地配置各类金融资源。在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已经放开、期限,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因此,实现利率市场化,总结出的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选择渐进改革者成功几率高。然而,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1,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率管制措施。不久的将来,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选择改革的多取得成功或进展顺利。目前,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借入者必须将其收益的一部分支付给贷出者。市场上货币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变化,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等重要功能。2、后存款、改革的顺序的安排要讲究规律和技巧。它包括利率决定,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改革多夭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概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阿根廷等,是资本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获取的报酬,是拥有货币所有权的贷出者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转让给借入者;对商业银行而言,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间接金融调控、马来西亚,更为重要的是,并连带影响其他债券、超高的正值实际利率水平与深度负利率一样,供给方又会降低利率。二、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保单等金融产品的价格。当资金需求过淡,其价格机制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储蓄收益增加。利率市场的开放、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资本的价格。实行利率市场化;还有如银行如何处理其管制时代积累起来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才能增强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调控的敏感度和对基准利率的敏感度。利率市场化至少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有利于金融市场更优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起,以免干扰了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以免日后被动,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与其不同的是、 为什么要推行利率市场化(一) 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学理论依据,金融自由化成了近30年来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要逐步探索,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可见。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很简单我给你我当初的毕业论文你参考下~~试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方向与途径摘要,也是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偏高,发达国家不但利率放得彻底。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均应在改革设计时早作考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 我国利率,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措施.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股票/基金&
&个人门户&
&8月份,CPI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了0.2个百分点,不仅创下年内的新高,更是成为22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我们是不是到了该加息的时候?加息的背后,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途还在继续,是否能通过利率市场化将利率上调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
&&&&央行自2007年12月以来就没有进行过加息。目前中国基准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低于中国官方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3%,这意味着中国目前仍然是实际负利率。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也使政府调控难以奏效。
&&&&从历史经验看,央行曾启用过非对称性加息,在最近一轮经济周期中出现过三次,分别发生在2007年CPI超过3%后的5月、8月和 12月,幅度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18个基点。
&&&& 指只提高某种期限的存款或者贷款利率,而不是所有期限的存贷款利率都提高,或者是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利率提高的幅度不一样。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二台记者采访时,建议面对3.5%的通胀,可采取“非对称加息”即:对存款适当加息,而对贷款不加息。
1.你认为现在该加息了吗
CPI涨了,赶快加
2.你认为采取非对称加息有必要吗
3.你认为加息对房价有影响吗
房价将下降
房价继续涨
4.你认为加息后股市表现如何
回到3000点大盘
2500左右徘徊
不关心股市
网友精彩观点
&&&&非对称加息有利于居民吗?想想我们居民的存款有多少?看看银行存款的构成比例是怎么样的?非对称加息最大的受害者是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一旦银行利差被压缩,银行首先压缩的肯定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毕竟国企贷款是银行服务的对象。
&&&-----和讯网友 中期赵先卫
&&&&近日加息传闻风声四起,但我认为年内央行都不可能加息。原因有三:1、人民币被迫升值,出口市场肯定会进一步受到影响;2、打压房地产市场就肯定导致投资需求下降;3、季节因素过后,物价指数在四季度肯定会回落。加息不但无必要而且会雪上加霜。
&&&-----和讯网友 国际期货基金
&&&&依稀记得去年十一长假后,澳大利亚忽然加息,而今年十一后,谁敢加息?
&&&-----和讯网友 山水之间801
&&&&近期市场焦点为加息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利率调整可能性极小,人民币升值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和讯网友 李警卫
  我们的决策层应尽早考虑,如何运用较紧的货币政策、利用资产价格的周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调整整个金融业的利益结局,而不是再一次的负债扩张,其实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还有很远很远…
和讯网评论频道荣誉出品
编辑/策划:孟先亮
邮箱:pinglun@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C) 中国网江苏频道 监督电话:025-  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存款总量远远大于其他任何金融形式,如果条件不成熟而贸然放开存款利率,很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黄志凌
  自1996年6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到2013年7月放开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经过近20年的渐进式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实现看似就差“临门一脚”,即放开存款利率。但是,作为我国利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准利率,存款利率是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其市场化的实现绝不是简单地放开管制权;存款利率市场化才是考验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经济主体的真正开始。如果在各项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之前,贸然推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有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必须要稳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真正的硬骨头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一项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金融改革。这一改革涉及几乎全体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和整个金融体系,即使在直接融资为主体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十分艰难和慎重的,更不用说我国目前仍是处于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下,金融体系中的存款总量远远大于其他任何金融形式,如果条件不成熟而贸然放开存款利率,很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一方面,在现有利率体系中,存款利率既是银行资金的底线,也是市场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的变化决定了金融市场的各项利率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表面上看,银行的资产端定价,除上存央行的准备金之外已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是,银行资产端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负债端价格决定的,即大部分资产(包括贷款在内)的定价基础仍是存款利率。银行常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有成本相加法和基础利率加点法。成本相加法是基于存款利率(资金成本),加上一定利差,利差水平需要覆盖其他各类经营成本和相关费用,并再加上银行的预期利润率。基准利率加点法则选择某种基准利率,为具有不同信用等级或风险程度的客户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一般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点”或乘上一个系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将存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加点”幅度。虽然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款、拆借和回购利率已在形式上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与存款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决定地位相比,这些利率的重要性与存款利率不在一个层次。可以说,虽然有许多利率已经市场化了,但存款利率决定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决定中国金融总体利率水平的局面仍未被撼动。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并非简单的下放资金定价权,核心是培养相关经济主体利率敏感性和风险定价能力。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借贷双方感受不到利率风险,也很少遇到真正意义上的违约风险,承担的违约损失有限,久而久之普遍丧失了利率敏感性。而在利率市场化后,经济主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增强利率敏感性至关重要。而培养经济主体的利率敏感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市场出清机制、经济主体的财务约束机制改革等不断深入。同时,利率市场化虽然赋予借贷双方自由选择权和自主定价权,但这些权利的行使取决于其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选择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这些能力也必须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来获得,依赖于较强的模型构建和量化分析能力。
  同时,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完善、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经济运行体制,促进经济金融健康持续发展。这里既包括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也包括推动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财务硬约束体制,以及完善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实际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是利率市场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际经验也显示,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若仓促放开存款利率,会给国内金融环境带来巨大的伤害。土耳其在尚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于1980年仓促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致使利率迅速攀升,最终导致长达两年的金融危机,政府被迫重新恢复利率管制,直到1984年才重新放开利率。韩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1988年12月韩国宣布了一揽子利率自由化措施,结果利率急剧攀升,第一次利率自由化计划被迫终止。1991年韩国重新宣布实行新的利率自由化循序渐进的四阶段计划,基本遵循了从非银行机构到银行机构、从贷款到存款、从长期到短期、从大额到小额的顺序,逐步扩大市场化利率的比重,最终于1997年实现利率市场化。
  美国和日本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均超过10年。即使是市场化发达的美国,虽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慎重,但年每年平均约有200家小银行倒闭。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未及时跟上,加之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投资垃圾等风险因素,最终酿成储贷危机。
  各种潜在风险已经开始在银行显现
  当前,我国银行的盈利仍然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以及存贷规模的扩张。银行中间业务有一些发展,但由于费率市场化尚未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银行内部收费产品与利率产品之间的合理关系尚未建立,中间业务既发挥着存贷业务铺路石的作用,又是存贷款业务的副产品,存贷业务以及存贷利差仍然是银行的核心关切。由于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拼抢存款仍然是银行现实可行的主流发展路径。此时,贸然放开存款利率,很可能导致银行间展开存款价格战,导致存款利率大幅提升,甚至出现类似日本的存贷利率倒挂也未可知;简单放开存款利率,更有可能导致银行盈利能力的急剧下降,甚至有可能像我国台湾地区一样,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银行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势必危及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当前普遍存在的关键时点买存款、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等现象,都充分说明我国银行经营行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问题。2013年下半年的“钱荒”,或许是市场化利率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典型案例。由于近年来部分银行大量拓展收益权、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业务,持有了大量流动性差的类信贷资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主要投向债券等流动性强的产品,一旦市场资金面发生变化、银行头寸紧张时,这些银行不能像以往那样通过及时出售债券变现资金,终于导致了严重的流动性紧张,隔夜Shibor利率达到了13.44%的历史最高点。
  随着利率波动加剧,金融资产的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都将上升。多类风险的关联度也将上升,风险更难识别和管理。金融机构原先基于存款基准利率的金融资产定价方式将被打破,旧有的定价机制丧失定价基准,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化的参照系,建立新的定价估值模型,并有效计量和监控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将严重挑战银行资产负债的合同期限和重定价期限错配,使银行的整张资产负债表面临风险,可能产生比贷款质量更难控制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敞口,这种全局性与整体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银行的贷款利率取决于资金成本、运行成本、风险成本、资本回报等各项因素,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目前情况而言,银行业在资金成本与运营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有一定基础,但风险计量和资本覆盖风险的精细化程度还存在较大差距。现有风险计量体系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监管资本计算需求,参数与模型主要用来描述历史轨迹,对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几乎不敏感;资本对风险的覆盖仅仅满足于总量层级,尚未精细到结构层面,更谈不上业务单元和产品层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定价本身就潜藏着巨大风险。令人担忧的问题还在于银行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差距及其严重性。
  此外,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利率市场化过程均伴随着金融脱媒的加剧。目前我国的间接融资比重为60%,直接融资(主要是债券融资)比重10%;表外融资及其他融资比重为30%,远高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时期间接融资的比重。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脱媒的压力将更大。一方面,金融脱媒会导致存款外流,加剧存款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金融脱媒的深化会创造更多的融资渠道,实际上会减少资金需求方对贷款的需求。同时,金融脱媒也将对银行的结算业务造成影响――支付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其他各方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市场利率体系需要确立新的利率锚,中央银行也需要重构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和传导机制。虽然目前Shibor已在票据贴现、利率互换(IRS)、产品、同业存单等领域广泛使用,国债收益率曲线在债券市场上基本奠定了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地位,2013年10月份贷款基础利率正式发布并作为指导信贷市场产品的定价基准,这些新的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似乎已见雏形,但还不能完全替代存款基准利率在金融产品定价、货币政策传导以及商业银行内外部定价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将使部分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不排除部分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因此,金融机构退出机制与存款制度的建立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仍存在隐性的存款担保,这种隐性担保的覆盖范围太大,边界太模糊,在操作中往往会自动延伸到那些不应该担保的资产上,形成对金融风险的过度覆盖。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问题。同时,金融机构不仅“大而不能倒”,而且“小也不敢倒”,致使政府过度承担金融体系风险。因此,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不是模仿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难题。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也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不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几乎都出现了整体资金成本的上升。资金成本的上升压力,对投资提出更高的收益率要求,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趋于上升。从美国、日本、韩国三国利率市场化前后机构资产配置的变化看,市场利率的上行使得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对信用债、等高收益资产的风险偏好上升,对利率债品种的需求降低。预计未来在机构投资者的大类资产配置中,低收益高流动性的国债、央票的占比可能下降,相应信用债、股票、抵押贷款证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占比会上升,进而导致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和敏感度大幅上升。因此,机构投资者必须提高对利率变化和利率风险趋势的分析与预判能力,重新审视和平衡资本、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与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设计合理的风险偏好指标及其阈值。
  利率风险上升以后,相关投资者势必充分运用利率类衍生品对冲风险。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已有的IRS、债券远期、远期利率协议和国债市场的交易将更加活跃,投资者主体会进一步壮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更大拓展。后续或将推出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债券期权、IRS期权等新品种,这将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品种,使其在投资组合中有效运用利率衍生品工具主动管理利率风险。
  由于存款利率放开后的金融资产价格,将更易受到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各类风险之间也更容易相互转化。如果机构投资者仍然针对单一风险分别管理,忽视集中、统筹的整体风险管理,将无法实现对各类风险暴露的整合和加总,银行“猝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因此,提升整体风险量化和管理水平,将是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加强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
  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服务将呈现差别化、精细化的趋势,不同银行同一种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币种、相同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金融服务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加深,居民储蓄和投资理财会有更多选择,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对居民储蓄与理财风险的隐性担保,致使居民风险意识淡薄,认为从银行取得既定回报理所当然,甚至形成了低风险、高回报的习惯心理。这种习惯性的扭曲观念既不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也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了重大障碍。
 点击进入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李爱雪)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会哭也是一门手艺……[]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率自由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