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通现在还心脏病能否办理残疾证

当前位置:
曹岩,国家一级作家,财政文学会特邀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祖籍安徽亳州。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文学委员会委员。获有军内外文学奖20余次。&
耀州这个地名我是听说过的,那是跟一种闻-```````名天下的古陶瓷联在一起的,名曰耀州青瓷。&
相传五代时,国王责令耀州瓷窑烧造御用瓷器,工匠请示瓷的款式,周世宗柴荣批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于是,便有了雨后青天般颜色的天青瓷,也叫青瓷。到宋代时,耀州青瓷已登峰造极,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无二品质,与定、汝、宫、哥、钧五大名窑齐名并著,被后世学者誉为世间“最美的青瓷”。在不久前的一次国际拍卖会上,一件稀世天青釉的仿品竟拍出600万美金的天价,青瓷之珍贵可见一斑。&
青瓷因耀州而得名,耀州因青瓷而声名远播。朝代更替,岁月荏苒,千年时光,转付流水,人们对耀州的记忆却还是青瓷。&
但是,在这个风雨无常,变幻莫测的秋天,我与耀州遭遇,却和美轮美奂的耀州青瓷无关。&
这是一个和国家财政有关的故事。&
一、未来风雨飘摇&
&国家财政系统有一级行政机构叫财政所。&
财政所设在乡镇上,是国家财政的最基层。也就是说,财政所的工作人员是直接跟农民打交道的人。不仅如此,甚至于他们本身就是边缘化的农民,家住在农村,父母家人妻儿老小都是农民。他们自己虽为“公家人”,但是闲暇之时,还是要回到自家的地里做些农活。&
大概在2002年以前,财政所的主要职能就是收税,收农业税、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等。纳税人就是农民。&
现任耀州财政局副局长刘光辉,当年就是这样一名财政所的征收员。&
刘光辉毕业于延安财经学校,一工作就被分到当年的耀县石柱乡财政所,那时候他一年到头的主要工作就是收税。那是1995年。&
石柱乡是个瓜果飘香的地方,是当地苹果和西瓜的主产区。而西瓜和苹果都在特产税的范围之内。一年的税收工作就是从普查苹果面积开始的。&
春节刚过,乡人们还没有从年下的喜兴中回过神来,苹果树还没开花呢,刘光辉和同事们就开始下乡了。他们拿着尺子挨家挨户地到农民的果园里去量面积,去一棵一棵地点棵数,因为这两个数据是征收苹果税的主要依据。&
偌大一个乡镇跑下来,差不多需要2个多月的时间。&
到了5月,就要开始准备收农业税了&
先是测算麦子的产量,然后下达公粮指标,等到6月农民把收获的麦子拉到粮站,他们就把收税的桌子也摆到粮站里,粮站收粮,他们扣税。最后农民拿到手的是一张税票和已被扣过税的卖粮钱。&
交公粮的队伍大概要在粮站的门前排到7月份,然后是结算、上缴国库,一直忙到8月。接下来要征收西瓜税和苹果税。&
在刘光辉看来,最难收的税就是西瓜税和苹果税。&
西瓜和苹果是农民自行销售的,不知道收益多少,如何计税?&
像春天那样挨家挨户地去量面积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可瓜果的收益不仅和面积有关,产量有关,还跟品种有关,跟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关,甚至跟年景和气候也有关……计税就成了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刘光辉他们还苦思冥想地发明出一套计算苹果税的方法。这种方法把关系到苹果产量的诸多因素全部兼容在内,然后按百分比测算,看起来比较科学也比较公正,农民们也比较认可,后来还被当作经验介绍到周围的县区和外省份,成了财政所的一个工作业绩。&
计税难,收税更难。&
西瓜税和苹果税都是要上门入户收的。全镇16000多农民,财政所只有四五个人,如何忙得过来?特别是苹果税最集中的时候,镇上干部、村上的干部全都搁下手里的活,下去帮财政所收税。这样一直忙到过年。有一年直到腊月二十七,他和同事还奔波在收税的乡路上。&
“其实农民收入也低,卖两个钱也不容易。有的人家卖完西瓜也就折上十几块钱的税,那也得往回收,这是政策。”刘光辉说。&
这样一来,在农民眼里,财政所的人就有点像高玉宝小说中的“周扒皮”了。&
“我们一进村,农民就锁上门跑了,躲着不见你。”&
“那你们怎么办?”我问他。&
“那咱也躲他,咱也躲到谁的家里等着他。他一回来,村干部就来报信,我们哗地就过去了。还有等到半夜的,一直等到他回来。见着人了他也不一定交,为了收税各种办法都采取了。农民就很敌对,吵架的事经常发生,那也是没办法。先是要求村干部、党员带头交,否则就处分你。然后靠这种带头作用带动大家交。再有个别钉子户,那就拔钉子。所以干群矛盾很尖锐。即使这样,也收不到多少税,一个西瓜税,一个乡镇收下来也就收到两三万元。”&
刘光辉他们并非是铁石心肠,如此收税,一是职责使然,二是迫不得已。&
当时国家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制,一级财政养一级政府。财政有了收入,才能发工资,而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就税收,也就是说,税收基本上等于工资。你收不回来税,今年的工资可能就发不出来。不光他们的工资,还有全镇干部和教师的工资。所以,他们收税是为了养活一级政府,也是为了养活自己。&
据说有的财政干部见一些困难户实在交不上税,就自己掏腰包为他们垫付。即使这样,税也是要收的。&
“农民可怜哩!”刘光辉这样说。&
我听好多在乡镇财政所干过的人都这样说。&
其实税收员又何尝不可怜呢?&
好在国家及时地发现了农民的可怜,从新世纪开始不久,就开始实行税费改革。先是取消了特产税,接着又取消了农业税,连公粮也不用交了,最后只保留了两个小税种:耕地占用税和房屋交易契税。&
刘光辉说:“国家这个决策英明得很,特产税已经到了非取消不可的程度了。也收不了多少钱,对农民的伤害很大,对咱党的形象也影响很大。”&
农民们终于可以站直身子长长地舒一口气了。&
可这样一来,财政所的人没事干了。用官话说,这叫职能弱化。&
过去一年忙到头的人,忽然没了事干,财政所的人茫然了。人心开始涣散,各种传言沸沸扬扬。据说有的南方省份甚至撤销了无所事事的财政所。&
陕西省的财政所倒是没有被撤销,可是财政所的未来却无人知晓……&
&&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2007年元月,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镇长杨磊被区委一纸调令调到区财政局当局长。在当时的耀州,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是那年春节耀州人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
之所以“爆炸”,原因有二:&
原因一,杨磊是非业务干部,一个没有任何专业资历的乡镇干部到当财政局当局长,从无先例。&
原因二,一个乡镇镇长,直接到政府重要部门当局长,跨度太大。来看看杨磊的简历:&
1968年1月出生。&
1990年从煤炭工业学校地下采煤专业毕业,到县办照金煤矿采煤队当技术员。&
一年以后,被调到镇上当了唯一的一名司法员。&
1995年7月,被提升到镇经委当主任。&
2002年元月,升任主管企业的副镇长。&
2005年6月,镇改办事处,任办事处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一个月后,调任董家河镇镇长。&
从杨磊的简历中,果然找不到一点与财政有关的线索。&
已经是21世纪的第七个年头了,一个外行如何领导得了内行呢?所有人都心存疑虑。&
2007年元月的耀州。&
从城北的佛教胜地大香山吹来的寒风,在掠城而过的时候,似乎还带着尚未散尽的袅袅烛香,但依然让人感到寒彻骨髓。&
在这样的季节走进区财政局那座四平八稳的办公大楼,杨磊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城市的清冷。&
从杨磊的履历中可以看出,之前他有过两次大的转行经历。&
一次是从煤炭技术员,转行当司法员。一次是从司法员升任经委主任。可以说,每一次工作变动,对他来说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脱胎换骨是会痛的。&
当初,为了尽快完成从煤炭技术员到司法员的转变,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全国法律专业自学考试,以一年考2次,一次考4门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考完了全部13门课程,并且门门成绩都在七八十分以上,顺利取得了法律大专的文凭。&
那时候,他一心一意地要当好这个镇上唯一的司法员。他把法律专业的书背得滚瓜烂熟,雄心勃勃地正准备要去参加刚刚开始实行的律师资格考试,领导却再一次变动了他的工作方向,调他到经委当主任。&
毫无疑问,又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痛。&
至今他都不明白,领导为何会做那样的工作安排。&
但是,杨磊是一个不甘示弱的人,这种痛在他那里时间不会很长,是真正的阵痛。而且,每一次他都能很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之后,他总是会为自己赢得一片如鱼得水的新天地。&
从镇长到财政局当局长,可能会是一次比较大的痛。&
这会是一种怎样的痛呢?&
&杨磊到财政局上任伊始,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上任以后才发现的,早在乡镇工作时,他就已有感觉。&
财政局的人都很自大。因为不管哪个部门或单位,但凡要做点事,没有财政的支持都是做不成的,所以大家都要求着财政局。因为自大,财政局的人都很安于现状,觉得自己这方小天地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于就是整个世界。所以财政局的人没有一个是愿意调离的,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财政局更好的地方。因为安于现状,财政局的人便无所用心,很是知足常乐,他们并不觉得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需要他们去努力,去争取的。&
在杨磊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他不能容忍的。&
新春伊始,杨磊以新任局长的身份召开了一次财政局全体干部大会。&
在这个会上,他语出惊人。&
杨磊说:“财政业务我不是很懂,我是外行,但是在地方上工作多年,对于识人用人我还是有一点常识和经验的。我会人尽其才。”&
据说,当时很多人对他这句话不以为然。&
他接着说:“我知道你们绝大部分人,从参加工作就在这,退休就在这,你干得最好的也就是一个好会计,有啥出息!”&
他继续说:“在财政方面,你可能比别人知道的多一点,但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在某一方面有点特长的人,你仅仅能干好你现有的工作。你还算不上一个优秀人才,甚至根本谈不上人才这两个字!所以大家没有必要骄傲自满。”&
他说:“我是从外面来的,我来这就要把外面的思想带进来!我想告诉你们,你坐在这个房子里,觉得这个房子特别大,特别漂亮,岂不知你隔壁那个房子比这个更大,更漂亮!我来就要给大家在天上开天窗!我不想让大家一辈子只当一个好会计,不想让大家只做一个某方面有特长的人。我想让大家成为人才,让大家做一个丰富全面的人!我告诉你们,你只要把窗帘拉开,打开窗子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当我记录下杨磊这番讲话的时候,我既佩服,又惊讶。佩服他的勇气,也惊讶于他的勇气。据说杨磊的就职演说,在财政局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反感者有,排斥者有,像我这样佩服兼惊讶的也有。&
那么,杨磊究竟为耀州财政局打开了怎样的天窗呢?&
事实上,他真正大刀阔斧地开始实施他的工作理念,却不是在机关,而是在财政局的基层单位乡镇财政所。&
&三、一个关键性的症结&
五十出头的丁升印从1995年开始当乡镇财政所所长,一当就是12年。说起财政所的历史如数家珍。&
他告诉我,他1982年刚参加工作时,他那个财政所就2个人,一个办公室。那时候还没成立所,叫财政组。财政组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自己也买不起自行车,下乡要步行。到1987年,财政局才给每个乡镇所配了一辆自行车。可是他当时所在的庙弯镇那地方是个山区,只有一两个村可以骑自行车,大多数时候还是靠跑路。当时也没有个办公的地方,是在农民家里租房子用,那房顶是用纸糊的,晚上睡觉上面老鼠跑得腾腾响。&
后来镇政府的楼盖起来了,也成立财政所了,就给他们盖了六间平房,条件就相对好一点。从那以后,快20年了,财政所的办公条件都没有啥改进。&
20年没改进,那是个什么景象?&
还有比这条件更差的。&
小丘镇财政所所长杨焦涛说:“小丘财政所是80年代初建的一溜平房,当时房子里面是用泥抹的墙,然后涂了一层大白粉,一共7间。我是2006年到小丘来的,我来的时候,那房子后面的一面墙已经跟这三面墙有裂纹了,裂开有两三公分。那时候是办公住宿在一起,一般是2个人一间,每个人是一床一桌一椅,一个柜子。平时是你管的东西放到你柜子,我管的东西放我柜子,工作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
他的话,说明了大多数财政所的状况,可他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杨磊在乡镇工作多年,对那片田野有很深的感情。刚上任不久,他就把全区14个财政所都跑了一遍。这一跑,让他心里难过了好几天。&
在他看来,财政所的问题大概有四个方面:&
一是我们大部分财政所办公条件都很差,有几个所的房子都成了危房。&
二是办公条件不行,乡镇所是睡觉和办公都在一个房子里,宿办合一。办公的设备,桌子、椅子破破烂烂,有的有柜子,有的没柜子,账本、资料、档案凭证,纸箱子一装都在墙角和床底下塞着,严重违反财务和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求。&
三是大部分干部精神面貌差,许多干部年龄偏大。财政所的人员构成有三部分,一是公务员,二是事业人员,三是临时助征员。这些人员年龄大小不一,学历、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一个人兼着几项业务,而且职能交叉,业务交叉,起不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作用。&
四是管理比较混乱。账务不健全,业务也比较差,许多事情安排下去以后,根本得不到落实。&
长此下去,乡镇财政所岂不荒废了?&
但这依然不是问题的全部。&
有一个关键性的症结,似乎在局机关的管理层面上。&
&农业税和特产税取消以后,国家开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它的基本做法就是,由财政部门成立一个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接管各单位、各部门的会计、出纳工作,各单位和部门不再设会计和出纳,只有一个报账员,所有的经费开销由报账员统一拿到核算中心来报账。所有权不变,但是核算权变了。目的就是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
核算中心从上到下统一建制,最基层的一级建制就设在财政所。所以财政所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个叫财政所,一个叫会计集中核算中心。&
那么,这样一个单位是如何归属的呢?&
财政局有一个二级局叫农税局,是财政所的主管领导。另有一个二级局叫会计局,负责管理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指导会计核算业务。财政所还有一些其他业务又分别归属于局机关的各个科室。实际上,是两个二级局,加上局机关,三个婆婆来管理一个财政所。而它所谓的“一套人马”,多则六七人,少则只有三四人。&
这样一来,财政所是谁的话都得听,既要听农税局的,也要听会计局,还得听局机关的。&
杨磊说:“我当镇长的时候,乡镇财政所经常是这个来检查,那个来检查,我就说你都来检查,财政所也不知道该跟谁汇报了。所以,当时我的想法是,一个事不能有几个人管,这样上面不好决策,下面也不好执行,它不知道该听谁的。谁都管,结果可能是谁都管不好,管理上比较混乱。”&
杨磊经过慎重考虑,专程向市财政局张耀民局长作了请示,经 市局党组研究决定,同意他们把“农税局”改为“农村财务管理局”,简称“农财局”。并且,重新调整农税局的职能和组织结构。&
农财局有一个专管两税征收办公室,负责管理财政所的税收业务。过去由会计局分管的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由农财局成立一个乡村财务管理科接管。另外成立一个综合办公室,负责管理财政所的其他业务。也就是说,把过去由三个婆婆分别管理的财政所业务,统一归口到农财局,由农财局直接向下管理财政所。&
简而言之,就是把对乡镇财政所的所有管理权,统统划归农财局了。&
“这样,对基层财政所的管理,在县局这个层面上就彻底理顺了!过去是几只手抓,但是都没有抓住、抓牢,现在我们是一只手来抓,管理更加有力了。过去局机关的几个科室,谁都可以给财政所下任务,现在不行了,你就有天大的事必须通过农财局。就是我这个局长说的话,也必须通过农财局才能下达!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它的职能完善了!”&
“乡镇财政所也感觉到有爹有妈了,过去都是爹都是妈,其实又谁都不是,不知道该听谁的,现在就听一个人的。我们要求农财局每一个月要开一次乡镇财政所所长例会,而且给他们定了许多的规章制度,定期考量你、监督你。所以把人心拢也起来了,他们也觉得不能像过去那样干好干坏没人管,没人问了,工作起来也有方向,有目标了。这样一来,财政所的工作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杨磊这样说时,情绪有点激动。&
他是有理由激动的。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更,其实他是完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机构改革!&
“理顺我们的管理体制,这是我抓基层乡镇的第一把火。”杨磊说。&
四、信息化的诱惑&
杨磊当镇长的时候,在董家河做了一件开先河的事情,那就是他办了一个“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这个中心由三部分组成,他说是“三合一”。&
一个农民书屋。镇上本来有文化站,文化站有个图书室,但是图书室设在镇政府的楼上,群众去不方便,而且图书量也太少,大都是当年上面配发的一些陈年老书,几乎没有多少人看。怎么才能让大家来看你的书呢?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他让人去跟区上和图书馆签了一个合作协议,由图书馆提供图书,在董家河建立一个服务点,每个月来更换一次新书。镇上的干部也好,农民也好,只需办一个借书证,就可以随意借阅,只收取一点点服务费。来看书的农民群众一下子骤增。&
一个电教中心。电教中心有各种农民需要的知识性光碟,有播放器,你可以任意选择,然后交由工作人员进行播放,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一个网络服务中心。里面有电脑,有打印机、复印机,农民群众可以自己在电脑上查询资料,如果需要,服务中心可以为你打印、复印,让你带走,而且一切免费。&
当时镇政府一楼有一排门面房,就腾出三间装修了一下,把书屋也从楼上搬下来,一间书屋,一间电教中心,一间电脑服务中心。门楣上就挂了一个醒目的牌子:“董家河镇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办起来以后十分红火,几乎成了农民到镇上来的一个必去的场所。特别是那个网络服务中心,当时在全省也是一个新鲜事,省农业厅厅长听说后,还专门带领相关人员到他们镇上去调研了一次。这让杨磊很受鼓舞。&
杨磊说:“电脑网络就是我们通向外面的一扇窗户,也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乡镇本来就闭塞,接触外面就少,你怎么来了解外面的政策,怎么了解外面的变化?这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从那以后,杨磊对所有跟网络跟信息有关的事情,一直情有独钟。&
&杨磊到财政局上任不久,陕西省在全省大力推行财政部倡导的“乡财乡用区监管”的管理模式,旨在加强对乡镇财务的监督管理。这个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是要实现县乡联网,电脑记账。对于当时的耀州来说,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首先,他们没有网络。其次,他们有电脑,但是远远不够。除了杨磊当过镇长的董家河镇,一个乡镇只有一两台电脑,而且配置也比较低,如何联网?再则,就是有了电脑,有了网络,也没有人会用。&
大家都感到很为难。&
省市领导也了解下属的难处,所以给出了一个很宽容的要求:一个区县可以先搞一两个试点,待试点成功,再全面铺开。&
可杨磊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从我到财政局的第一天,我就有一个理念,要用信息化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来为我们的财政管理、财政改革服务。”而眼下正是一个天赐良机。  &
他想,在区县中,耀州不算太大,只有14个乡镇财政所,要做就一起做,一次做成。&
他把各层领导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局务会,然后大家分头下去调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根据我们的资源情况、人员情况,如果我们采取一些措施的话,还是有能力一次到位的。&
思想就这样统一了。&
思想是统一了,可是难题却得一个个解决。&
“网络、电脑、人,三个难题中,最难解决的是什么?” 我问他。&
“拉网络不是问题,电脑也不是问题,钱我不愁,上面有扶持资金,另外我还可以跟区上申请一部分资金。再说,也花不了多少钱,租一条线,一个乡镇一年1000多块钱,14个乡镇一年也就1万多。电脑过去所里有一两台,按要求每个所再配2台,一台电脑当时就是四五千,一个所1万块就能配起来。最难的问题是人,你不会,应用不起来。就好比路修通了,车也买了,可你不会开,这是我们当时最大的难题。”&
在局领导这一层,很多人听杨磊说过这样的话:“我们领导就像父母一样,自己的孩子不能说你不满意,你就不要了,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满意不满意,你只能接受。”&
那么就要量体裁衣,人尽其才。&
他们根据各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特长,重新进行了分工。一些年轻的对业务比较精通的人,通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放到前台把业务做起来。一些年龄较大操作不了电脑,但是熟悉农村工作情况的人,就派出去做两税征收和配合镇上的中心工作。然后,又从社会上聘用了一批财经专业的大学生,分别充实到相应的岗位上。&
就这样,网络通了,电脑配齐了,人员也上岗了,尽管多少显得有些勉强,局面就这样撑起来了。&
“娃生下来了,谁来管?”&
这个问题猝不及防地就撞到了杨磊的面前。&
之前局机关只有几位领导和几个业务科室有电脑,大部分科室都没有,已有的也是配置低,速度慢,跟网络难以配套。于是,在武装乡镇财政所的同时,杨磊捎带着把局机关也武装了一下。问题就这样出来了。&
局里会电脑的人本来不多,即使会,也只会操作,不会维护。稍微出点问题就傻眼了,就得去找外面的电脑供应商,可是人家今天给这家装电脑,明天给那家装电脑,技术人员也有限,不能保证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到场。&
机关业务科里倒是有两个干部还称得上是局里的电脑高手,大家有了问题,外面的技术人员一时又来不了,就都去找他们俩。但说到底也是业余水平,没法跟人家专业的比,有的问题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电脑就经常闹罢工。&
业务上电脑,一要方便,二要高效,三要安全。万一把数据丢失了,没法恢复怎么办。&
况且,那么多电脑要联网,没有指挥中枢怎么行?&
“那我们就成立一个信息指挥中心!”&
于是,杨磊就跑到区政府去找区长李志强,极力建议区上给财政局增加编制,给他们补充一两个电脑专业的大学生。&
在说这一段经历的时候,杨磊连用了两次“极力”这个词,想必那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不管怎样,“信息指挥中心”成立了。&
杨磊的局长办公室在财政局三楼北侧,三楼南侧的半边楼都给了“信息指挥中心”。一共5个人,8间房,建制上由局里直管。&
说到这里,我想有一件事是不容忽略的,这个信息指挥中心的成立,还是一种标志,它标志着古老的有些落伍的耀州,在被青峰翠色,宁静深远的天青瓷幽幽地庇护了千年之后,就这样不经意地、步履蹒跚地一步跨进了流光溢彩的信息化时代。&
而杨磊和他的同事们,正是推动耀州隆隆向前的人。&
&五、第一个吃梨子的人&
&在耀州采访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时常条件反射出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
因为没有路,因为有风险,因为不知前方在何处。这样想来,那些在没有路的地方冒险过河的人,就是毛泽东当年所倡导的“第一个吃梨子”的人了。&
杨磊他们正在做着这样的事。&
因为推行“乡财乡用区监管”的管理模式,走在了全省的前面,省里就决定在耀州召开一个现场会,让全省的其他市县来学习、借鉴耀州的做法。&
这时候,杨磊总觉得有点不妥。&
“我们的网络建设可以了,业务也做起来了,但办公条件还很差。如果让别人来看,看到我们还是在宿舍里办公,怎么也不雅观,这不行!所以我当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宿办要分离。住宿就是住宿,办公就是办公。再说,电脑必须要在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里工作,当时乡镇都没有暖气,许多房子里还打着火炉子,一到冬天到处都是煤灰,不干净,也难看。”&
可怎么分呢?他就想,人家国税、地税系统都搞服务大厅呢,咱也搞个厅,把记账会计、资金会计都放在一起,集中办公,再挂个门牌,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财政所办公的地方,省得农民群众来办事这个房子找,那个房子找的。&
杨磊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我比较了一下,觉得孙源镇财政所的条件相对好一点,就让他们把宿舍改一下,住宿集中,然后腾出两间房子,搞了一个厅,把办公都放在厅里。”&
“房子改造以后,我一口气给他配了4台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都给配齐。因为房子里不能再打炉子,就给他装个了空调。另外,又建了个档案室,把原来胡乱放着档案整理出来,统一存放。”&
那个用两间房子改造出来的厅还散发着新鲜的涂料味呢,省市领导来了,其他市县的同行也来了,熙熙攘攘地站了一屋子。&
区乡可以视频,各个乡镇也可以网通,彼此只需要轻点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对方,就可以说话交流。而且报账程序规范了,业务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整个观摩时间,大家眼神里透着新鲜,透着好奇,也透着赞赏和肯定。&
这是杨磊当财政局长以来,迎来的第一次省级现场会。&
后来省里、市里来耀州开了好几次会,什么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每一次会都少不了要看他们的信息化演示,把分管信息中心的王景文副局长忙得是不亦乐乎。&
不过,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会却不是在耀州开的。&
那是省里开的一个会。那个会的主会场设在宝鸡市,耀州是分会场,任务是当杨磊在主会场的大会上做经验介绍时,信息中心要把耀州全区联网工作的视频画面,通过远程连接,发送到主会场的大屏幕上。&
这无疑是一次考试,受考的不只是信息中心、王景文、或者杨磊,也是耀州区、铜川市,以及省里那些一直对他们寄予厚望的各级领导。换句话说,如果演示失败了,丢得可不只是耀州的脸。&
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压力啊!&
可是这些王景文都没有说。他只是告诉我,那天会开完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接到杨磊打来的电话,电话一通,他就听到杨磊兴奋的声音说:“哎呀,反响相当好!咱是这样,等我回来以后,咱把所有参与的人员全部做个奖励!”&
&孙塬所改造的成功,使杨磊受到了鼓舞,也得到了启发。&
“现场会之后,我就想,孙塬所的条件还不是太好,因为它受房子条件的限制。我们能不能把所有的财政所都改造一下,每一个所都实行宿办分离。”&
这只是一个设想,而且这个设想有点大。&
或许是上天有意要给杨磊一点动力,正在这时,铜川市财政局局长张耀民在一次会上明确提出,乡镇财政所不但不能取消和削弱,反而还要加强。因为中央已经明确表示,公共财政要反哺三农。反哺三农的任务最终肯定还要由乡镇财政所来落实。&
对于张耀民局长的话杨磊印象很深:“他在会上安抚我们,说,乡镇财政所这块大家不要担心,以后只能加强,不会削弱,这个队伍不会散,机构不会烂……他的话是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杨磊开始放开手脚去实践他的设想。&
“我的原始想法是,要有一个综合服务大厅,一个档案室,一个综合办公室兼所长办公室,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两室一厅。”&
他要在全区乡镇财政所实现“两室一厅”。&
既然要在全区推广,就得有个名目。&
“咱把它叫个啥呢?”&
有人说,咱不是要统一标准嘛,那咱就叫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吧。&
杨磊想了想说:“标准化太大,人家上面才能制定标准呢,咱就说自己是个标准化,不合适。咱也就是规范一下,不敢说标准,咱还是叫规范化财政所建设吧。”&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思路出来了,怎么做?&
杨磊说:“我们一算账,可是一大块钱。按照这个思路,一个大厅最起码要有两间房子以上的面积,而且空间要高才能行。其他房子好说,但是不能东一间,西一间,楼上一间,楼下一间,要相对集中。”&
杨磊就定了个原则。一,出发点是为了方便群众,不能乱花钱,要勤俭办事。二,财政所不能离开乡镇,因为财政所本来就是乡镇的一部分,依靠乡镇也有利于资产管理的安全,有利于监督,人员也便于管理。&
他们把区里14个财政所一个一个地排了排队,哪个所属于危房,要拆了重建;哪个所通过改造可以达到要求。重建的哪个是财政局独立重建,哪个要和乡镇整合在一起建。差不多是一个所一个办法。&
但总的思路不能变,必须保证两室一厅;必须实现宿办分离。&
杨磊悄悄地告诉我,其实他当时另有私心。&
杨磊说:“财政所不能搞得太漂亮,不然,大家会说财政局有钱,所以建得房子当然漂亮。你有钱你就管你亲娃,其他娃你不管,你光管你的所,其他所也破破烂烂你不管?这事不能这么办。咱财政是个大财政,是为政府理财的。乡镇建设,归根结底也是咱财政的事。”&
“当时正在搞新农村建设,所以我就跟区上领导极力建议,财政要建,咱们新农村建设的指挥部――乡镇机关,也应该改善面貌。周围农民的房子建得漂漂亮亮的,咱们乡镇机关还在烂房、危房里办公,干部也不安心基层工作,看着也不协调。我们区上的马秉寅书记和李志强区长很支持我,就把我的意见采纳了。说,那机关建设就由财政来牵头,一方面干好你们自己的事,另外协助乡镇搞好机关建设。”&
杨磊的“私心”实在是一种很可爱的私心,而且是一种完全不必背人的私心。其实我知道,杨磊上任局长以后,还是做了一些比较“私心”的事。&
因为杨磊在乡镇工作多年,他就很知道那些乡镇长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
他们手里钱很少,那些可以由他们做主支配的钱,有时少到连自己机关的日常办公都维持不了,有时少到交不起机关的水电费。他们一个乡镇只配有一两台车,而且都是地道的“老爷车”,经常出故障,维修成本又很高。有的乡镇车不够用,没办法就去租私人的车,或是凑点钱买一辆别人的二手车。个别乡镇跟上级部门关系好一点,可以捡个退下来的旧车用。& 杨磊当镇长的董家河镇条件不错了,买了一辆新的桑塔纳,可是下乡公干的时候,人多就只能超载,最多的时候他一车拉过8个人,好在桑塔纳车比较皮实,没有出什么状况。&
于是,杨磊上任以后,就利用“职务之便”,极力地――这个词他用过多次――去跟区上领导建议,为乡镇争取待遇。比如说,改善交通工具了,提高公用经费的补助标准了,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额度,增加办公设备等等。他甚至还在每年预算的时候,为乡镇争取了一笔取暖费。&
而他做这一切的出发点,除了情感因素以外,有一个很硬的理由:要让乡镇有更多的精力干事业,带领农民增产增收,强镇富农,就不能让乡镇用更多的精力来要钱。现在没钱,啥事都干不成。&
“因为我当过镇长,我知道!”杨磊这样说。&
&&关庄镇财政所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面积有一百多平方米,头两年就发现已成了危房,没法再改造,就决定拆了重建。而镇机关办公的地方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一溜瓦房,如今也是破烂不堪,区里正在考虑给他重建。&
这样,杨磊就亲自带人去跟镇上协商,把镇机关、财政所、计生办、土地所、司法所等“七站八所”一并整合起来,统一建办公楼。&
这件事很快就促成了。&
新建的楼是个四层楼,在乡镇来说,标准已经很高了。财政所有大厅,宿办分离,而且是一人一间宿舍。办公楼里有暖气,有机关灶,连干职人员的洗浴都有地方了。&
这座楼建成后被市、区领导当成乡镇建设的一个亮点,向外介绍,弄得十分有名。&
特别是它的机关灶。因为财务上一向有规定,单位不能超额报销招待费,有了这个机关灶,不管谁下来公干,就一律在都在机关灶吃饭。就连省委书记赵乐际、代省长赵正永下来公干,也被安排到这个机关灶上去吃饭。&
后来,这个灶就被大家叫做廉政灶。&
再后来,区上就在全区推广关庄镇的建设模式,要求每个乡镇都要想办法解决干职人员的吃饭、洗浴和取暖问题。&
前面说到那个后墙裂开两三公分的小丘镇财政所,也属于没法改造的危房,拆了以后盖了一座独立的小楼。小楼一共两层,500多平方米。楼下是一个67平方米的办公大厅和一个会议室,楼上有一个可以搞培训的教学厅和9间宿舍,除了财政所7个工作人员一人一间,还余下两间做客房。&
小丘财政所2009年被区上授予了“青年文明号”称号,如今正在争创市级称号。2010年国家财政部预算司在全国确定了94个“联系点”,铜川市只有一个,就是小丘所。所以来此调研的、考察的、政策宣讲的各方人士越来越多,有这两间客房,来了就随时可住,工作也就方便许多。&
至于那个会议室和教学厅,用市财政局张耀民局长的话说,叫“资源共享”,镇上有个什么会可以放到这儿开,有个什么培训也可以放在这儿办,产权是财政所的,资源却大家分享,实在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
宿办分离改造完成之后,他们跟进了一系列规范化措施。&
那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比如,根据财政所的职能,统一设置了所长、资金会计、记账会计、惠农资金专管员、两税征管员等业务岗位。&
比如,硬件配置实行“六统一”:统一中心门匾,统一办公设施,统一人员服装,统一服务车辆,统一视频监控,统一监督服务电话。就连账务参数、财务核算流程也都统一起来。&
如今办公大厅足够大了,可是看上去空荡荡的,怎么办?就把多年没有变化、早已过时的各种规章制度,重新加以补充和修订,一共整理出十几种,也都镶在统一的镜框里,悬挂在大厅的墙上。&
14个所的档案室,也全是统一的配置,一样的档案柜,一样的档案盒。为了规范档案管理,他们还专门把各所的人集中起来,请了档案局的专家,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编制,如何装订管理,最后干脆把各种财政票据也统一格式,统一印制。&
如此种种。样样件件都体现着一种品质的提升,和服务的用心。&
&六、 耀州式的骄傲&
寒来暑往,草长莺飞。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财政领导,由最初的“两室一厅”萌发出的最朴素的事业理想,转眼间,就这样一处处地在中国西部贫脊的乡镇小院里,如庄稼般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将国家财政的末梢神经,顽强地覆盖到国家的远山僻水,乡里民间。&
你能想象这样的景象吗?&
秋天的时候,当你乘车离开城市,离开喧嚣与繁华的街市,在高速路上以120迈的时速疾行一小时,两小时,甚至三小时,再沿着一条乡村的硬化路上上下下、左拐右弯地向前行驶,最后在某一个路口或开阔处驶进一处整洁的院落。然后,你走下车,环顾四周,你看到的是普通的乡村小镇的建筑和风景,看到的是房前屋后悬着挂着、摊着摞着的只有乡间才会有的秋天的收获。这时候,你走进院中那座悬挂着某某镇财政所、某某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某某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这块牌子是杨磊提议挂上的,因为他说税改之后的财政所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为农民提供各种乡村财务服务――你走进那座挂有这三块牌子的房子,走进服务大厅,你知道你会看到什么?&
你会看到柜台的后边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穿着统一的职业装,彬彬有礼、笑意盈盈地接待着被田野的风雕刻得形容朴素的父老乡亲;&
你会看到大厅里陈设简洁,窗明几净,在高度适中的便民台上摆放着印着国家各种惠民政策的宣传彩页,可自行取阅;&
你会看到柜台内摆放着崭新的打印、复印一体机,可为来办理业务的农民,免费复印需要存档的各种证件;&
你会看到一台现代化的惠家补贴自动查询机,静默在柜台一侧,等待着为你提供贴心的查询服务;&
你还会看到,在柜台的对面有一排深色的可供休憩沙发椅,和可以自己取用的饮水机……&
眼前的一切周到而又温馨,你会想到这是在中国西北的一个乡镇吗?&
“过去因为乡镇条件比较差,大家都不愿意在乡镇呆。现在条件好了,每人一间宿舍,有机关灶吃饭,还能洗澡,在哪工作都一样,大家安心多了,工作也比以前给劲多了!” 如今无论你走到哪个财政所,你都能听到这样的话。&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税费改革进程的深入,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纷纷出台。国家的农村政策,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向农民收钱,转为向农民发钱。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纷纷出台。&
举例为证:&
原来农民种粮,不但要交公粮,还要交农业税。以一亩地计算,在耀州这样的西北小城,一亩地可产粮450斤,需要交公粮27斤,农业税约18.9元。税费改革以后,农民不但不用交公粮,还能得到每亩8元的粮食直补,和每亩49元的农资补贴。如果你种的是玉米的话,还可以得到每亩10元的地膜玉米补贴。要是种小麦,而且是良种小麦的话,可以得到每公斤种子1元的小麦良种补贴。除此之外,你购买大型农机具还可以得到30%的农机补贴。&
或许这些补贴仍不算太多,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社会这个最庞大却一直处于最弱势的群体,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国家关怀。&
不仅如此。&
2007年,国家为了保证把各种补贴及时地发放到农民手中,在全国推行惠农补贴“一折通”。&
所谓“一折通”,实际上是一张存折,每个农户一个。之前的各种惠农补贴,是由农业、水利等各个口通过“七站八所”以现金的形式一级一级发放的,中间环节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实行“一折通”以后,大多数惠农资金,不再以现金的形式发放,而是统一纳入“一折通,直接打到农民的账户上,为的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利益。&
这应该是国家对农民的另一种关怀吧。&
而所有这些国家关怀,正是由遍布中国乡村各个角落的乡镇财政所来实施的。&
来看几个事例吧。&
&这年盛夏时节。陕西省全省普及惠农补贴“一折通”。&
耀州区小丘镇是个半塬半山的地方,意思是一半平原,一半山区。镇上有个白瓜村就是在山区,那个地方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村民们住的也分散,常常是这面坡住几家,那面坡住几户。为了尽快把“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财政所的人就一面坡一面坡地、挨家挨户地跑去给村民送。村民们见了他们就感动,就奔走相告,说:“哎呀,财政所的干部都给咱把存折送到家来了,咱这地方,多少年都没人来过啦!”&
还有一个孟虎村也在山区。2009年夏天下大雨,造成山体滑坡,要移民搬迁。正常情况下移民搬迁是要提前立项申报的,可是,区委马书记去了一看,那个滑坡地带已经很宽了,下面住着十几户人家,实在太危险了,立马就下令先把人都搬到帐篷里,同时组织人员另外建房。财政所的人二话不说,用最快的速度办齐了移民搬迁补贴所有的手续,报到上面。等补贴款一拨下来,又是二话不说,骑着摩托就进了山,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把补贴发到村民手里。村民们就又感动,说:“雨下得这样,路又不好走,你们财政上真是及时哩!”&
2009年8月,耀州区开始实行国家提出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这时候,董家河镇石凹村正在为“人畜饮用水工程”的资金犯愁。消息传来,村干部们欢欣鼓舞,按照政策要求,立即召开村民大会,就这件事让村民来进行民主商议。&
所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国家为了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行的一项新政策。原则是,在村民自主决策的前提下,由村民筹劳筹资先行建设,事后由政府以资金进行财政奖励补贴。奖补的比例是1:3。(注意比号居中排版)&
然而,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政策心存疑惑,不予认可,第一次村民大会没有通过。&
村干部们很泄气,跑到财政所找所长赵革平,告诉他这件事泡汤了,石凹村还得靠喝雨水过日子。&
石凹村是个严重缺水的村子。&
听说过“母亲水窖”这个词吗?那个由著名演员出任形象代言人的公益广告,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频繁地出现在央视的各个频道。&
石凹村的人就是靠水窖过日子的。每当下雨的时候,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把雨水留下来,存放在水窑里,在不下雨的日子里,就以窖水为生。村子里房前屋后,甚至房顶上到处都是为收集雨水而建的小水渠。每年村上的人因为喝窖水拉肚子看病都要花掉好几百元钱。&
这是奖补政策在耀州区实行的第一年,在董家河镇是第一件,万事开头难。为了开好这个头,赵革平带上财政所的三个同事和镇上的两名包村干部一起进驻到石凹村。他们走家串户地去跟村民们讲自来水的好处,去帮他们算花钱治病和花钱治水的经济账,告诉他们有一天当他们不再需要用那些沟沟叉叉的水渠蓄水的时候,他们的村子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那天夜里,当他们走完了所有的村户,在凌晨三点钟驱车返回的时候,疲劳已极的他们居然把车子开进了路边的一个水沟里,好在无人受伤。&
几天以后,当村里召开第二次村民大会的时候,这件事获得了全村人的一致通过。&
石凹村的“人畜饮用水”工程,村民共筹集资金57280元。工程验收合格后,由财政所兑付政府奖励资金46960元。也就是说,石凹村人在自己筹劳的基础上,总共集资一万多元,就解决了老几辈人都解决不了的吃水难问题。&
财政所的人告诉我,过去农民看到财政所的人一来,把门一关就到外面逛去了,都不见你人。用农民的话来讲:“你给俄个纸,就要俄的钱哩!”――那个纸就是税收发票。现在政策好了,农民一看到我们就说:“哎,你又下来发啥钱哩?”&
2009年,仅小丘镇一个财政所就下发各种财政惠农补贴资金891万多元。&
我想起就在我到耀州的第一天,杨磊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财政所的工作职能,他说:“我们的财政所,就是把党的温暖直接送到农民手上的人。”这个比喻实在是恰如其分。&
有人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农民的第一次解放,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民的第二次解放。那么,在我看来,今天的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则让中国农民第三次获得了翻身解放。&
而财政所――这个国家农村政策最前沿的执行者,也因此迎来了它历史上最蓬勃的发展时期。&
2010年7月,国家财政部开始向全国财政系统提出了“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要求,简称“两基建设”,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乡镇财政所建设。而且,一经提出,就在全国从上到下地启动了行政推动机制,力度可想而知。&
袁辉是经过改革后的耀州财政局农村财务管理局新任局长。说起这件事,难抑兴奋之情。他说:“国家是今年提出来要加强‘两基建设’的,实际上我们2007年就开始做这个工作了。我们原先不叫这个,我们杨局长把这个叫作‘规范化财政所建设’,其实就是国家提出的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耀州财政局,我不只一次听人说过这样的话:“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做的事让省里知道了,然后省里又说给了部里(指财政部),部里觉得这个做法很好,就提出让全国都要这么做。”然后又补充一句:“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这都是国家的事,我们也说不清楚……”&
听了这样的话,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一群身处偏隅,远离国家中央权力机构,却在努力行使政府职能的基层财政人,因为自己做的事与国家所想的事不谋而合,这让他们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自豪。可他们又是那样的谨慎,那样的谦逊,生怕自己那份抑制不住的荣誉感和一点小小的虚荣心,会被人看作是贪天之功为己有。但他们又不能不感到骄傲。&
这就是耀州人的骄傲!或者说就把它叫作“耀州式的骄傲”吧!&
&七、 软实力好比空气&
&&听说过只要肯学习,就给你发奖金的事吗?&
在耀州财政局就是这样的。这是杨磊的专利,也是耀州财政局的专利。&
财政所改造建设完成以后,市里在全市推广他们的经验,转眼之间,几十个基层财政所都照着耀州的模式哗哗地建了起来,杨磊就有了新想法。&
杨磊在局领导会上说:“我们不能停止不前,我们要不断地创新,要不断地当领头羊!”&
怎么才能当领头羊呢?&
硬件建设谁都可以做到,你盖两层楼,人家可以盖三层,比你还高一层。可是这个不能再比了。&
杨磊说,即使人家现在比我们条件好,也不要跟他比,我们够用就行,群众来办事方便就行,在这个方面我们再不要花钱了。我们现在花钱的方向就是要在人身上花钱!&
他这样说自有他的道理。&
原来别人没有,你有。现在别人也有了,那你还比什么?那我就和你比我们有,你们不一定有的东西。那就是软实力。在杨磊看来,这个软实力就像空气一样,你能感觉得到,但是你摸不到。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它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除了那些可触可感的东西之外,它几乎包罗万象。&
而软实力的核心就是人。&
杨磊常在大会上说一句话:“事是要人干的,没有人任何事都干不成!”而人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事的成败与否。他要从提高人的素质着手,打造出一个别人无法超越的,可以永远领先的以人为核心的软实力高地。&
那么,怎么提高人的素质呢?学习!&
他太想让大家学习了。&
如今财政所的房子改造完成了,电脑网络也都建起来了,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全局的人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打造了那么好的一个平台,可是人呢?&
他说:“税改以前,财政所的业务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收税,所以对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不高,税改初期,又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加上人员来自方方面面,很多并非是专业人员。多少年就这么过来了。”&
尽管经过了人员调整,但在他看来,那些娃娃现在的水平勉强能够维持正常工作,仅此而已。前面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他们去做,未来的财政局还有那么好的前景等着他们去实现,可他们呢?还实在是差得远!&
眼下唯一能够改变现状的办法只有一个:学习!&
怎么学呢?这是另外一个难题。&
过去大家的工资是和职称挂钩的,有一个会计师职称一年可以多拿一两千块钱。实行了公务员体制以后,职称的高低跟工资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大家的工资都是一个标准了,只是在职务和工龄上有一点区别,其他的基本上没区别,所以大家对学习考职称也就没有积极性了。&
怎么才能把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
为了这个问题,班子成员多次开会商讨,然后把科长们、财政所的所长们也找来一起讨论。最后,统一了思路。&
“一方面大力提倡学习,鼓励学习。另一方面又要让大家不得不学,你不学都不行。 怎么才能让大家不得不学呢?我们决定设定一个岗位任职资格。”&
杨磊说,平时大家都想到重要的岗位上去,都想到红火的地方、有钱的地方去,那行,那就拿出你的实力来大家比一比,你有实力才能给你这个位置。这就相当于设置了一个门槛,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要求,而且这个要求很具体。&
开始杨磊的想法主要是针对乡镇财政所,后来他想应该把这个要求扩展到全局,局机关不能拿着手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己。于是,根据全局的人员情况,一共设置了四个基本任职条件。&
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4.具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
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需要参加全国统考,是每一个业务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资格。除此之外,科长、所长们还必须要具有财经专业大专文凭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一般业务人员则需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就是说,你起码得是个“会计员”。&
局机关也好,乡镇财政所也好,都是一样的标准。&
门槛一划,大家自己对照。&
同时,又专门从局里的正常经费中挤出一些资金,设立了一个财政干部专业职称奖励办法。明文规定,凡是在全国统一考试中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干部,每年给予元不等的奖励;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给予500――2000元不等的奖励。&
这些政策是以耀州区财政局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布的。&
消息传开,全局震动。许多人就问,如果不符合条件怎么办?杨磊说,“你现在不符合条件没关系,我给你时间,给你机会,我们还组织针对性的突击培训,帮助你参加考试,但如果你考不上,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杨磊说:“当时,我们统计了一下,全局260多人,只有几个人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其他人都没有。会计从业资格,机关多,基层少,而且后来新进的人差不多都没有。有职称的人就更少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当时心里很担忧,这么大一个局,后继无人啊!我们过去的一些业务骨干,这一两年基本上都让局里提拔了,后来的人青黄不接。而且是阴盛阳衰,女同志多,男同志少。能干的业务精通的男同志特别得少。”&
杨磊是个言既出,行必果的人。他没有想到,有人居然公开向局总支的决定发出挑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年一次。到了报名的时候,杨磊正在外地出差,他不放心,专门给分管的局领导打电话,嘱咐一定要通知到局里每一个应该参加考试的人。&
等他出差回来,报名的情况也反馈回来了,他一看,有几个应该参考的干部没有报名,其中有两个财政所的所长。&
既然你连名都不报,你肯定就取得不了资格,你根本都不参赛,怎么会有比赛成绩呢?既然你不想取得资格,就说明你不愿意当这个所长。杨磊二话没说,立刻通过行政程序,免除两人的所长职务。&
局领导里有人心软了,就出面来说情,说这个所长平时工作还是挺优秀的,就因为这个事你把人家撸了? &
杨磊说,怎么能说明他工作优秀呢?首先他在政治上就不成熟,我们大会讲,小会讲,我还到他们所里又去讲,局里还专门发了文件,他连总支的决议都不执行,连下级服从上级这个基本的原则都不遵守,怎么能说他优秀!如果说他这样也算优秀,那衡量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尺度是对大家的,要求是统一的,要是大家都向他学,那局里的工作就还怎么搞!要我说,他就不是优秀!他根本就不称职!&
两个所长一时慌了神,急忙写了检查送到局里,跟着又跑到局里来找杨磊当面检讨。可是在这件事上,杨磊很固执。&
杨磊说,你们什么都不要说了,全当这是一次教训,下去你就好好地学,按照局里的规定执行就行了!&
另外几个干部,就是他们所里的人,因为看所长都没报,以为不报也可以过关,没想到结果是接受了处罚。&
其实杨磊并非真的是一意孤行,他实在是用心良苦。&
在后来的一次干部会,杨磊说,我不管你平时能力怎样,但是在这个事上,我就必须这么要求。可能我做得过分了一点,可能我有点不讲情理,不管是对是错,这件事,我都要这么坚持。我坚持了,以后受益的是你们,这一点你们以后会明白的。&
因为免了两个所长,处罚了几个干部,大家犹如被人猛击了一掌:原来还真是不得不学,不学不行啊!&
后来,耀州财政局就把他们这套鼓励大家学习的做法,概括为“推、拉式学习促进法”。&
这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铜川市一共报名340人,耀州财政局的人就占了近一半,其中也有杨磊本人。因为他本人也在必考范围之列。&
考试那天,监考的老师们都很诧异:怎么考场里都是耀州财政局的人?&
在此期间,耀州财政局干部从上到下,被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参加集中培训。&
他们把干部分为两类。基层干部主要是针对财政所的业务内容,进行基础性的工作培训。机关干部旨在开阔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两类培训一概被拉出去,集中一处做全日制封闭式脱产学习,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过集体生活。&
机关干部的培训,由陕西交大东方国际管理学院牵头,特别邀请了陕西一些知名的财经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开讲座。据说,开始许多干部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水平还可以,以为培训是走过场,结果学了一期回来,居然感觉还没听够,还想蹭着再听一期,被同事们传为笑谈。&
农财局办公室主任杨军伟是从部队复员回来分到财政所工作的,原先并没有任何专业学历,全凭自学干到所长的位置,后来又调进局机关。&
就是因为财政局有了这样声势浩大的“学习浪潮”,原本底子很薄的他,就一级一级地考专业职称,如今已经拥有了中级会计师职称,每年能领到2000元的奖励。还正在准备参加高级职称的考试。&
因为局里要求大家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要提高基本公文和新闻写作能力,他还在自学写作,不时在局办的《财政月刊》上发表一些新闻稿件。&
他说,学习报名考试费、培训费都是单位统一给出的,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考了职称和证书单位还给奖励,为啥不学哩!&
如今财政所的年轻人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平时除了业务工作,大家都开始抓学习。一方面这是今后进步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形势使然。&
他们说,比方说四个人在一个办公室坐着,人家三个都在看书学习,你还能去干其他事?别人参加考试都考过了,你没过,脸上也不光彩,那还不是你追我赶地学哩。&
在耀州这样的深秋季节,所到之处,皆是红的黄的,满目金硕,果实累累。心中愈发觉得那些年轻的娃娃们真是幸运得很,他们生而逢时,赶上了耀州财政局这个发展的黄金时期,赶上了这么好的一个大家长――尽管杨磊一再说他是班长,不是家长。&
“我坚持了,以后受益的是你们,这一点你们以后会明白的。”&
我相信娃娃们终会体悟他的这番苦心的。&
&八、只要你在这片蓝天下呼吸&
&三年前,杨磊接受任命到耀州财政局当局长,是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的。&
尽管之前他曾有过两次转行的经历,但是这次却有所不同。&
当时杨磊当镇长的董家河镇是铜川市的明星乡镇,是全市乡镇的排头兵。杨磊在董家河镇呆了一年零八个月,这期间,镇里的各项工作都在全市名列前茅,弄得市里连着在他那开了几次现场会。&
而且,杨磊从1991年开始到乡镇工作,已有15年,他对乡镇工作实在是太熟悉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躺在床上我都知道什么事该怎么干。”&
特别是当了镇长之后,他之前多年以来关于乡镇工作的许多想法和思路,都已接近成熟。镇上的企业,下一步如何转产,人员怎么安排。董家河镇是全市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镇,新的镇区建设怎么规划,绿化怎么搞,机关办公楼怎么改造……他有很多宏伟的蓝图正在描绘中,等待着他去一一实现。在这,凡是他想干的事,他就能去干,只要他干,他就能干好。&
换句话说,当镇长,他已进入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非一日之功可以抵达。&
再说,因为董家河镇在市里的特殊地位,前几任镇长、书记都顺利提升,到县里当了领导。有这么好的发展平台,他有什么必要再折腾一次呢?&
况且,他知道财政局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位子,可自己是个外行,要是干不好,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也把领导辜负了,对上对下对自己,都不好交待。&
但杨磊终归是一个懂得组织原则的人,思量再三,他还是服从了组织决定。&
那么,他会怎样来完成这一次事业的“华丽转身”呢?&
杨磊是个外行,对这一点他从不避讳。也是他第一要解决的问题。&
他会坦诚地跟大家说:“我就是一个新兵蛋子,行政上我是领导,业务上我是学生。”然后,他就坦然地做一个真正的学生。&
“我向许多老同志学,向班子里的其他领导学,向部下学。我们的一些科长已经干了十来年了,能到科长这个岗位上,不是专家也是行家里手。我不会就问。而且,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我要做的事情必须要弄清楚。我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要清楚,但是一件事情,你让我做决定,那你先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我说清楚。你说清楚了,我才能做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方面面的事都接触。这样在经常性的工作中一点点地学,有时市局开会,也留心向市局领导学,我再自己看书学一些。而且我发现在工作中学得更快,而且记忆可能更深刻。”&
他告诉我,过去他认为乡镇工作干的是面上的事,财政工作就是一个点上的事。但是干了几年财政以后,他发现财政也是面上的事,而且是一个更大的面,全区的事有多大,财政的事就有多大,它几乎涉及全区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你要干好财政的事,必须熟悉方方面面的事,要熟悉别人的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干好自己财政的事。&
对杨磊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更大的阵痛,想必过程艰难。&
闫军,耀州财政局副局长:“杨局长2007年元月到财政局上任,到年底搞财政决算时,我感觉无论是他在安排工作时说的一些财政用语,还是所提的一些工作要求,都已经很专业了。业务工作上一些大的事情,他已经理出了自己的思路。”&
他那套被逼出来的思维模式,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项工作下来了,他不会说一切按他的想法来,他是按政策来,政策要求怎么做,咱们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咱们应该怎么做,你的意见是什么,然后再综合起来定出一个工作思路。”&
而且,他雷厉风行。有了一个想法,不管是谁的,他觉得好,马上就把班子成员叫来,大家一起讨论,然后就到基层去看行不行。&
行,大家方方面面都接受,说这个方法好,那就开始干。如果大家说不行,哪个地方还要完善,那就完善了以后再干。&
但他工作起来决不迁就,他不会“哪里黑了哪里歇”,干到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那他不允许。干事之前他必须先设立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不必十分明确,但也不能太笼统,太抽象。他说,咱就是落实的,就是干实事的人,你就跟我说,这个事,你怎么干,把你的思路说出来,然后告诉我什么时候能完成。&
这种行事作风,除了让大家觉着痛快,还透着一个人内心的磊落和坦诚。而具有这两样品质的人,是可以建立真挚情感,可以做朋友的。&
寇爱平,原财政局纪检组组长、党总支副书记,班子里唯一的一个女性,几个月前刚刚被提升到耀州区文化局当局长。在财政局她主要分管机关,对杨磊的为人处事有很深的感触。&
在她眼里,杨磊是那样一种人:你有多少才能你发挥出来,只要你是正确的,是为工作的,他都支持你!然后你做出成绩,他就肯定你。他不会把权力看得那么重,他给予副职的权力和责任是等同的。就是说,他放手让你干,你干这项工作有责任,也有权力。所以,大家工作起来,心里没有那么多顾虑,你有能力你就放开干就行了!&
所以这个班子很和谐。领导层很团结,一般干部也很团结。他有时出差半个月、一个月不在家,但是他在或不在,大家都会各尽其职。&
“你看,他把队伍能带成这样!大家在一起就跟一家人一样,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父母领这么一群孩子,也不一定做到这样。从他来了以后,区委组织部年底考核,连着几年我们都是甲等班子。”&
最让大家赞赏的是杨磊为人豁达,他能从每一个身上发现亮点。&
比如说,这人的业务强、文字功底好,或者说这人有文艺才能,或者是这人的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全局200多名干部,每一个人的长处他都能看到,然后他就把这个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发挥他的长处。&
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个人,对杨磊有意见,跑到上面把杨磊告了。杨磊也知道那人把他告了,他就跟寇爱平说,这人好像在那个方面还行,不然就调他去那吧。他说的那个岗位刚好是能发挥那人特长的地方。那人去了新岗位一发挥他的特长,就觉得工作也得心应手了,自我价值也实现了,结果心情顺畅了,和同事的关系也和谐了。&
这是不是很精彩?这个故事说的不只是一个人有胸怀,更是说明他有智慧,一种澄澈透明的智慧,一种有品质的智慧。&
还有一件事。平时局里谁家里有了红白喜事,单位的工作忙完了,他就说,大家都到人家里,能帮忙的都去帮忙!大家呼呼啦啦地就去了那人家,一下子人家里就都是财政局的人了,亲戚朋友们看着就羡慕,就觉得这人在单位里人缘好,有面子。这人呢,心里就暖融融的,就感动,再回来工作就更加的努力。&
日子久了,财政局的人不知不觉地就有了一种荣誉感,去到外面就会说:我是财政局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做一名财政局的人是一种荣耀。&
尽管杨磊一再跟班子成员说,我们不是家长,我们是班长。但是,局机关还是越来越有家的味道了。&
他上任不久,就在办公楼里建起了机关灶。有了机关灶,单位补助一点,个人再交一点基本伙食费,工作日在单位一日三餐有饭吃,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大家都吃得十分满意。&
财政局四五层的办公楼,大家除了工作、开会能聚到一块,平时真正能在一块交流的时间并不多。他就想,大家应该有一个活动场所。&
办公楼顶层的一侧原来是个空旷的、闲置的大露台,空着也是空着,2009年就在露台上加了个顶,再顺势而为稍加改造,就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当不错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里面设了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和健身厅。正好赶上“全省财政文化建设年”活动,就由每个二级单位组建一个队,搞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每个队还允许有一到二名女同志参加,打混合赛。&
一到财政局,杨磊就觉得大家没有精神,看上去没精打采的。怎么办?那就把机关干部拉到几十公里外的玉华宫拓展训练营,进行拓展训练,给大家提精神。&
闫军告诉我,其中有一个叫“与你同行”拓展项目让大家感触颇深。&
那个项目把所有的人分成两队,一队人用红布巾蒙上眼睛,扮做盲人,另一队人扮做聋哑人,双方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然后由聋哑人牵引着盲人,踏上艰难的旅途。旅途中或是匍匐着钻行,或是吃力地攀越,或是翻山,或是涉水,整个过程中双方不能说话,只能用肢体语言引导伙伴如何通过一个又一个复杂多变的难关,最终抵达目的地。&
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那个拓展项目的现场视频,感觉它的启示,就如同我们在岁月中走过漫漫人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你需要有人来帮助你,需要有人来扶持你,需要有人来充当你的向导和引路人,来帮你照亮你自己无法战胜的黑暗和难以预知的前程。当你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你所要做的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之中就有那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给你帮助的人。&
闫军说,他觉得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人和人之间也彼此更了解了,更亲近了,工作时也更容易勾通了,局机关的工作面貌都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的确,一个机关的品行和风貌犹如一个人的品行和风貌,是可以培养,可以转变的。&
以往冷冰冰的机关大楼开始变得温暖起来。&
原先5点半下班,大家4点多就收拾停当坐在那等着回家了。可如今都6点多了,办公楼上好多灯都亮着,好像人都不想回家了。&
在寇爱平看来,机关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工作的热情高了:“因为有了机关灶,大家吃完饭,没事的人到活动中心去活动活动,大多数人是,我手里的事没干完,我就不回家,吃完饭我再接着干。不像过去,到点我就回家,事干没干完我不管。”&
最让寇爱平感到骄傲的是,“如今上级领导不管是市里的、省里的,或者国家的,到局里来调研或考察,人家都是用肯定和赞许的眼光在看我们!有一个中央科学发展观检查指导小组,按道理跟我们距离很远很远,可是他们到陕西来,陕西就指定到铜川,铜川就指定到耀州区,耀州区就指定到我们财政局。那是中央一级的!”&
杨磊也在变化。&
他又找到了在乡镇当镇长时的感觉:他知道每一件事该怎么做,他知道这件事做完,下一件事该做什么,他知道每一件事的重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突破……&
而最大的变化,是他对财政工作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他跟我说:“到财政之前,我以为财政只是一个业务部门,跟大多数人没什么关系。现在我的感受完全不同。财政是什么?可以这样说,只要你在这片蓝天下呼吸,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不管你是工人、农民,还是商人、学生,或者军人,都和财政有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意义和重要性。”&
事实上耀州财政局的变化远不止于此。&
财政局的人好像忽然间焕发出了惊人的才华和能量,一个个都成了多面手。&
如今在耀州,区上有个大的节庆什么的,都是由财政局牵头出节目办晚会。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屡屡在各种省市级大赛中得奖。&
2009年,省里举办财政文化建设年活动的时候,一个地市出一台晚会,100多个县,11个地市,轮番上演,然后进行评比。&
他们请了北京的作家,把财政业务和这么多年来党的各种惠民政策,编成音乐快板和小品,又从省里请了有名的导演,由自己的干部做演员,排练出来就拿出去演。结果总共26个奖项,被他们一下子拿回来5个。有的节目后来成了市里的保留节目,只要有演出活动就让他们上。&
寇爱平告诉我,那个由28人集体出演的群口快板《为国为民管好钱》,人家导演就帮他们排了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就出来了。“你想想看,我们一个区财政局呀,又不是专业的文艺团体!”作为局里文艺活动的组织者,寇爱平的言语之中充满了自豪。&
我看过他们演出的光碟,她说的那个快板节目,舞台队形丰富多变,台词朗朗上口,给人感觉欢快热烈,风趣感人,让人过目难忘。&
如今,就连政府接待一些大型的会议,举办一些大的文艺活动,也是由财政局的干部职工唱主角的。&
财政局怎么了?耀州的人这样想。&
这些常年跟数字打交道、一向有些刻板的财政人,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地方上最时尚,最前卫,最能引领城市潮流的人!&
还记得杨磊说过的“打开一扇天窗”的话吗?&
还记得那句话吗?&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九、有一种精神取向叫做从善如流&
耀州财政局的人都快忙坏了。&
好像所有人都忙得不行。&
农财局局长袁辉从六月以来,直到我去采访的十月下旬,才刚刚休了一个双休日。&
国庆节7天假,杨磊说:一号是国庆呢,我不耽误你们过节。就给大家放了一天假。之后从二号开始天天上班。&
上礼拜刚刚在市上开完一个全省市、县局长座谈会,耀州区又是经验发言,又到乡镇财政所现场观摩。总算忙完了,想想一时没什么事了,他跟袁辉说:“好了,不打扰下面了,你跟大家说,都休息两天,我感觉你们都累了!”&
袁辉连连说:“好好好!”&
这下大家总该能够喘口气了。&
谁知道,转天一上班,杨磊一个电话把袁辉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他问袁辉:“咱们现在通过“一折通”发放的惠农补贴有哪几项?”&
袁辉说:“各个乡镇不一样,有的是9项,有的是10项。”&
“除了这几项之外,给农民还发放哪些补贴项目?”&
袁辉想了想说:“从目前来说,除了社保上一大块,一个是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是现金发放的;二是农村低保,是民政部门发放的,也是现金发放的,还有老党员生活补助……涉及其他科室的,我还不太了解。”&
“尽快下去把凡是给农民发放的项目,给我拿个清单!”&
袁辉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他也没说。&
第二天开局务会的时候,袁辉按照统计清单,一五一十地做了汇报:目前“一折通”发放的有多少项,涉及全区多少户,有多少钱。没有进“一折通”的有多少项,都涉及局里哪个科室的什么钱……&
完了袁辉说:“涉及其他科室的具体数字我不清楚。”&
会议结束的时候杨磊说:哪个科室、哪个科室你们都留下。&
待其他人散去,他第一句话就说:“为什么把你们留下,由农财局统计的这个数据,我有个想法,既然咱能把其他发给农民的补贴纳进一折通,我想,这几个方面也应该能纳进去。”&
当时就有科室提出来,那些不是我们部门管的,是什么什么单位管的,可能难以纳进来。就说了好多为难的理由。&
他就说:“你别说难不难,我只要你说能不能纳进来?”&
那人就犹豫了一下说:那今后……应该也能纳。&
杨磊说:“我的想法就是,扩大一折通的发放范围。为什么这么做呢?一是咱们的平台已经建设好了,农民的所有基础数据也都有了,咱们资金的流程也规范了,资金本来就是由财政部门来管的,关于发放条件的认定,是由部门来管的。今后部门只能提供册子和发放的标准,咱们管资金,这样没有中间环节,就能确保一分钱不少地发到农民手中。”&
最后杨磊说:“你们几个科室赶紧拿个方案出来。”&
如今这个方案正在制订中。&
又一天,是财政所所长例会的日子。&
财政所所长例会,一个月一次,也是他定的规矩。例会由农财局牵头,所长们要汇报本月的工作,农财局要安排下月的工作,并且要以所为单位按照上岗情况、业务工作、税收任务等几大项指标进行考分,排出名次,连续3个月排名后三名的,本年度不能评为先进所。 &
有重要事情的时候,杨磊他会全程在场,通常是由农财局自行把握。&
这天例会快结束的时候,袁辉去请示他有没有什么事要强调的,他就过来了,坐下就说:“咱前一段时间,在咸阳财校、交通大学封闭学习了几期,通过这几个月实践,业务都有所提高了,为了检验每一个工作人员是否真的达到了咱们的要求,农财局立马制订个方案,咱月底进行业务知识大竞赛!”&
第二天,袁辉拿了个初步的方案去找他,他也不说行与否,就把所有的班子成员叫到一块,让袁辉把方案宣读了一遍,然后说:“谁还有什么问题?对这个方案?”&
袁辉告诉我,这两天他们正在制定详细方案呢。大致确定要笔试,还要像电视上那样进行现场抽题问答,现场有评委,最后要进行评比。杨局长要求,每个人除了必须参加本岗位的竞赛,同时还可以自愿参加其他岗位的竞赛。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参加2个岗位的竞赛。&
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跟我说,他工作上点子太多了,今天说你把这个工作怎么做一下,明天又说那个工作应该怎么做一下。而且他还经常征求你的意见,这个事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你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好,他就会采纳……&
袁辉说:“我跟杨局长没交流过,从我的感觉,我想是这样的,从一个乡镇的镇长,提拔为财政局局长,他有乡镇的工作的经验和阅历。当镇长的时候,他就在镇上发现了财政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上来以后,就把在基层工作的那个思路拿上来,又站在财政管理的角度加以完善,就有了后来改造财政所的设想。从我的角度是这样感觉的。”&
还说,他平时讲话很少拿稿子,一般只有那么大一张纸,写几个要点,有时记两个字能讲好长好长时间。他第一次见杨局长拿稿子,好像是他刚上任的那年春天,开年度工作会,财政局全体人员参加,他那个讲话好像是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
用自己的想象去体会杨磊,去体会他那些仿佛泉水一样不停喷涌的工作思路,体会他面对难题时简洁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心路历程,据我所知,袁辉并非是财政局的第一人,或者唯一。&
这起码说明一个问题,在耀州财政局,杨磊已经成为榜样。而且,这个榜样并非是某个行政命令人为树立的,那是一种自然的人心所向,是那种可以被叫做从善如流的精神趋向,在耀州财政局人们的心中自然流淌的结果。&
十、思想究竟有多远&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杨磊跟我说了好多他们正在做和准备要做的事情。&
他说,要把所有对农民的补贴都放进惠农“一折通”,其实并非是他的创意,是上面领导到耀州考察时无意间的一句问话,启发了他,使他产生这样一个大胆的构想。&
他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本来上面要求今年在县级先试点,明年才全面铺开的,但他们局要求今年一级单位全部搞完。&
他说国家财政部谢旭人部长今年提出的“两基建设”,他们乡镇已经搞完了,机关正在搞。这几天机关的档案规范化正在验收,要求是档案管理做不好,科长一律下课。现在所里做的比局里好,这不行。&
他说耀州是水泥和煤炭的重要产区,这两项都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可是计量监测却一直都是个难题,现在他们正在进行的两个大的项目,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做成了,又可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
很显然,杨磊又开始设计他的宏伟蓝图了。&
尽管直到现在他还是会说,在财政,他是个外行。&
从外貌上看,生着娃娃脸的杨磊时常会有一些孩子气的表情,特别是他笑起来的时候,那种纯粹透彻的感觉,很像是一个心底透明的孩子。看着他,我不禁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有时候,让一个外行领导一下内行,似乎并非全是坏事。&
杨磊是个外行,可能正因为这一点,他才能没有定式,不受束缚地把那些鲜活的思想和动力带进来,让暮气沉沉的财政局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让外面的风吹进来,这或许是给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的最好办法。&
当然,有一点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外行,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品质。他需要对事业忠诚,要潜心使命,足够敬业。他要足够大度,懂得包容,行事磊落,以及由此而来的绝对阳光的领导艺术。他对自己的职责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彻悟,当事业需要时,他会全力以赴,调动自己所有的经验和所长,甚至会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和投入。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他必须善于做学生。&
这样想想就颇受启发,一个单位其实也犹如一个国家,既使再小,要领导起来也是需要领导智慧,管理机制,需要内部规范,岗位责任,也需要亲情温暖,情感关怀。当然更需要领导者有好的品质和秉性,好的天赋和素养。&
耀州原本是一个县,位于铜川市西南部,2002年因为城市扩建,市政府迁到了耀州,按规定市级政府是不能设在县上的,于是就撤县设区,改称耀州区。但至今,耀州人仍然习惯称自己为耀县。&
其实耀州不只有青瓷,耀州历史上有五位名人也像耀州青瓷一样闻名遐迩。他们是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大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保捅彼沃剿曳犊恚笕顺谱鳌耙皇ニ慕堋薄&
但是,青瓷也好,先贤也好,都已是过去的荣耀。&
今天的耀州像大多西部小城一样并不发达。它的外观看上去,依然存有浓重的县城的影子。它的很多乡村依然贫困。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仍然要千辛万苦地把孩子送往并不太远的省城西安去就读,为的是未来的希望。&
杨磊跟我说,他特别喜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广告中的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那么,在杨磊,在古老的耀州,一个人的思想或者一个城市的思想,究竟能够走多远?&
我满心期待。也满心祝福。&
         & 2010年11月于北京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保存折怎么办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