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盈余管理的手段

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是作者对其四年多来有关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亦是目前国内较系统和全面研究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专著。该书以长期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会计信息失真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与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并以资本订市场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对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与结论进行了统计分析与验证。该项研究的成果对消除理论与实务界在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方面的思想误区,修正盈余管理治理的战略与战术,正确定位会计准则功能,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书 名: 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沈烈,男,1961年8月出生,湖北英山人,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所所长、武汉市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会计学会理事、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理事、湖北省会计准则咨询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中国注册税务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现金流管理和企业盈余管理。近年拓展的研究领域为企业内部控制。主持或参与的课题(包括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重大横向课题)共15项,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专著(或译著)4部,主(参)编教材及工具书16部;科研(含教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3项。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及主要数据来源
1.4 研究框架及主要创新
第2章 会计准则基本理论与困境
2.1 会计准则的产生与演进
2.2 会计准则的功能定位
2.3 会计准则及其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2.4 会计准则变迁的博弈论分析
2.5 会计准则的模式困境
2.6 会计准则的趋势与特性
第3章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与现状
3.1 盈余管理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3.2 盈余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3.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特殊动因与条件
3.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第4章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4.1 会计准则非“因”,盈余管理非“果”
4.2 会计准则天生是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
4.3 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起反作用
4.4 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持久动态博弈关系
4.5 相关误区辨析
第5章 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5.1 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的基本判断
5.2 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具体影响分析
第6章 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统计分析
6.1 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影响:基于2007年中报的统计分析
6.2 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影响:基于2006年、2007年及2008年年报的统计分析
第7章 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总体影响的实证分析
7.2 现行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7.3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7.4 中小企业板IP0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第8章 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案例分析
8.1 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基于中兴通讯的案例分析
8.2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中国人寿的案例分析
8.3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中国平安的案例分析
8.4 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基于天津磁卡等的案例分析
8.5 “旧”会计准则在实施前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案例分析
第9章 研究启示与建议
9.1 研究启示
9.2 对会计准则建设及盈余管理治理的若干建议
第10章 结语
10.1 本研究的结论
10.2 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附录一 Enterprise Earnings Management:Mislruderstanding and Governance
附录二 Relationships betweelllh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Standards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盈余管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关​于​公​司​盈​余​操​控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23.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78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安桉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8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安桉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摘要: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在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会计信息已经不是;一、盈余管理概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契约和财务报告两个方面来;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R.Scott(200;二、盈余管理的动机;管理当局热衷于盈余管理是有很多原因的,以下将对此;(一)取得上市及配股增发的资格;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 摘要: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界定,说明其存在的动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在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会计信息已经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社会财富转移或经济利益分配的基础,代表着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给企业管理层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加之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增强,会计盈余信息已成为影响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便应运而生。一、盈余管理概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契约和财务报告两个方面来研究盈余管理。从契约的角度来看,在合同是刚性或不完全时,盈余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用以保护公司免受未预期到的损失,管理人员可能投机性的运用盈余管理以牺牲其他方利益为代价增加他们自己的利益;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给投资者传递内部信息从而影响股价。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Scott(2003)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层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尽管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另一位美国会计学者Kathehne Schippe把盈余管理定义为一种“披露管理”行为,是管理当局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从而获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即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总经理、部门负责人)的利益。二、盈余管理的动机管理当局热衷于盈余管理是有很多原因的,以下将对此做简要的介绍。(一) 取得上市及配股增发的资格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公司法》对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做了严格的规定,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且上市前一年末的净资产比率不低于30%。为达到其目的,获得更多资金,企业便运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财务包装”,合法地获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股票上市后,按有关规定,配股的条件是净资产收益率(ROE)不低于6%;增发的条件是上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不低于10%。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除了尽力经营好企业外,往往还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如转让股权、进行关联方交易等力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要求。(二) 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管制和监控,如价格管制、政府监管、更高的税负和更激烈的商业竞争,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很多公司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会受到明显的政治关注,比如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战略性生产行业和一些垄断企业,为避免企业盈利能力较强而受到政府的过多关注,企业管理层往往会采取将报告盈利由本期递延至未来期间等异常保守的会计政策,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潜在政治成本。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同反垄断机构的指控。(三) 税收动机所得税是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采取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因素。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一般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然后再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为了节约税负,往往尽量降低报告净收益。尽管税务部门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小了企业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操纵空间,但仍有一些会计政策可供企业自行选择。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这些优惠政策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的资格。(四) 特别处理以及退市的威胁在中国,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ST)的标准是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1元;退市的标准是连续三年亏损。在中国,上市资格曾经是紧缺的“壳资源”。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都围绕着财务数据,有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或是退市,保住“壳资源”而进行盈余管理。(五)管理层报酬分红与实现盈利预测目标动机由于公司盈余将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影响管理者薪金水平的高低,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另外,隐性报酬如声望、政治前途等,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也具有驱动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必须对下一个年度的盈利能力做出预测,其中包括会计年度利润总额、每股收益、市盈率等与公司会计盈余有关的财务指标。上述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预测年度结束后,对出现重大预测偏差的做出解释。如果实际的盈利水平与预测水平发生很大的差异(一般偏离10%以上视为重大差异)上市公司将受到惩罚。在这一系列的契约以及政策的基础上,利益相关的管理者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粉饰利润。三、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一)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涉及大量的应计项目。这些事项往往需要人为估计,而估计必然有误差,这就为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提供可能。如改变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销比例,是目前中国亏损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由于准备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因而上市公司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常常无视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而是根据需要尽可能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掩盖风险、虚增利润或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加大亏损。(二)利用交易事项的发生时点收入应在其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予以确认和记录,根据盈余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者会在过程完成和交易发生之前确认和记录收入,以达到增加本期收入的目的或推迟收入的确认,以达到减少本期收入或平滑收益等目的。同样,提前或推迟费用的确认,也可以达到减少或增加基本收人的目的。(三)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的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四、结语盈余管理的存在是由于公认会计原则并未对企业会计政策和程序的选择做出全面的限制。尽管盈余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若在一定程度上去控制它,禁止过度的盈余管理,在一些情况下盈余管理是十分有用的。盈余管理是“好”还是“坏”取决于如何使用它。我们应加强关于盈余管理动机、方法及对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加强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力度,完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和报酬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1] 马 芳.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探析,财务与会计,2007年:38--42[2] 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Ⅲ.会计研究,2007:2[3] 何健生.盈余管理文献综述,中国商界,2010年4月总第196期:254―255[4] 吴文鹏.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新会计,2010年12月:47―49[5] 任倩颖,张吉翔.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7期:71--72[6] 胡玉明.财务报表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68--80[7] 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13--238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78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安桉等内容。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对策分析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对策分析 一、什么是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  浅析盈余管理的性质及其影响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这些也都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四)、巨额收益与低廉处罚...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6页 免费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安... 暂无评价 3页 ...二、创业板企业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经济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会计...  盈余管理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会计丑闻频频出现, 以致投资者、公司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与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有...  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中国...0- 摘 要 近年来,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是中外会计学者关注较多的会计行为。...  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 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对所有者 和经营者的权...  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析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如何控制...  基于金融工具准则变迁的企业盈余管理分析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cn 基于金融工具准则变迁的企业盈余管理分析 作者:宁小博 来源:《财会通讯》...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析盈余管理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浅析盈余管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7:39: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析盈余管理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公司盈余管理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多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论文网 /2/view-413135.htm     一、盈余管理动因      (一)经理人趋利动因。现代公司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并不直接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经理人员。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股东与经理都是经济理性人,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即股东追求企业财富最大化,而经理则追求一定努力水平下的高报酬和低惩罚,这样,股东与经理人员的目标函数就存在差异。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股东通常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价值。绩效考核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则是由经理提供的财务报告,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财务报告及时传递给股东,因而经理比股东掌握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这样,股东与经理之间就存在信息差别,股东掌握的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上述的利益冲突,经理人员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一有机会就背弃当初做出的关于努力的承诺,甚至利用其信息优势,不惜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私利,甚至指使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夸大业绩,掩盖过失,即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会计信息在股东与经理之间呈不对称分布,它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必然结果,无法避免的。经理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仅有动机而且有可能通过控制自己掌握报告方法的财务报告中的盈余数字,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二)避税动因。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尽管税务部门在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时,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再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这已经大大缩减了企业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空间。但仍有一些会计政策可供企业自行选择,如存货发出成本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的选择。而企业所得税除了33%的比例税率外,27%和18%的两档照顾税率以及一些减免优惠政策也会给企业提供盈余管理的空间,尽可能地节约税负,减少现金支出。   (三)债务契约动因。按照目前国际通行的“公司有限责任制度”,债权人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企业用所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投资成功后,股东可获得巨额回报,而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如果投资失败,股东在公司破产时只承担有限责任,可不必偿付全部债务,而债权人要承担全部后果。因此,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对公司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等方面进行约束。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以免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不仅其贷款面临被收回的危险,而且其经营活动的自由还会受到限制。因此,企业管理者会倾向于选择可增加资产或收入以及减少负债或费用的会计政策,以避免产生违约行为。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各期收益均衡化,避免偿债能力比率大起大落,从而减少违约的可能性。这样,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现行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固有的缺陷性   一是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权责发生制将经济实体发生的交易与其他事项和情况,按照其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期间加以记录,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在确认的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性。它为了反映经济实体在某一期间的业绩,权责发生制采用了预提、待摊、递延以及分配等方法,将各期间收入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大量的估算和预计很难使企业的会计收益得出一个唯一的结果,过多需要主观确认“量”无疑会给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机会。   二是现行会计信息重要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固有的缺陷。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的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无论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都未能做出具体规定。这样就给企业把重要项目按非重要项目处理提供了机会,从而有可能影响企业盈余状况的公允表达。稳健性原则的运用,使得企业收益平均化和提取准备金的操作更容易。企业有可能为了使财务报告显示出持续稳定的盈利趋势或为了其他经济利益而采取收益均衡化会计行为,还可能利用稳健性原则多计提八项准备金来人为地低估企业资产或高估负债。   (二)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给予了管理者会计人员较多的选择空间。举例如下:管理者对于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大量未来经济事项必须做出判断,如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递延税款以及坏账损失等。而对于同一类经济业务,管理者必须在公认的会计方法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如折旧方法中的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法和发出存货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与加权平均法等。此外,管理者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判断,如存货水平、存货发出和采购的时间安排以及收账政策,它们都会影响到成本和收入。管理者在众多的判断中,都有可能和有条件进行盈余管理。此外,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其中部分交易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并未在相关准则中做出相应的规定,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性对会计事项做出对自身有利的估计或判断。      三、防范公司盈余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我国的市场环境特点,并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谨慎地赋予企业会计选择权,并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还会不断涌现,如一些重要的表外信息等,需要会计准则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另外,实践证明,不当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不准、故意曲解以及执行不力所造成的。因此,应当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治理结构比较薄弱的公司更容易实施盈余管理,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以及设立外部董事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要比其他公司轻得多。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仍然不尽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很大意义上形同虚设,经理控制了会计信息系统。因此,要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滥,就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当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职责,使其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其次,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经理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消除激励经理的利益障碍。最后,还要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报告强有力的监督。   (三)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改善企业外部投资与融资环境。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规定了一些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指标,比如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达到10%以上,才能有配股资格等等。但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使得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目标。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指标加以补充和完善,辅以其他指标,建立一个多参数控制体系,以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务,以减少企业管理者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外在诱因。同时,为了减少企业债务安排方面的不当盈余管理行为,应当完善现行的信贷评估指标体系,在重视会计数据量化指标的基础上,适当考虑非量化指标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盈余管理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