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钢吉炭集团资产不足百亿,快速膨胀至1800亿,又迅速将至千亿一下,你有什么看

即时讯息:
中钢集团6.9亿贷款逾期引发债务风波 银行放贷清单
来源: 一财金网综合
时间&:& 10:12:27
将本文分享至:&& && && && && && &&
尽管中钢集团的贷款并未“全面逾期”,且其目前仍在正常经营,但本次风波仍令这家央企巨头在行业不景气背景下的蹒跚步伐暴露无遗。
中钢6.9亿贷款逾期引发债务风波 国务院没出面干预
中钢6.9亿贷款逾期始末
&中钢数百亿贷款全面逾期&的传闻,加上&二度逼近破产并不超预期&的券商研判,近日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
昨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与市场上盛传的&数百亿本息逾期&传闻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下称&中钢集团&)的贷款逾期金额为6.9亿元。
至于坊间传言的&国务院涉入调解,并注资200亿&的说法,一位接近中钢集团的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完全莫须有,国务院没有涉入,银行也没有减免债务,由中钢自己解决目前的问题。&
尽管中钢集团的贷款并未&全面逾期&,且其目前仍在正常经营,但本次风波仍令这家央企巨头在行业不景气背景下的蹒跚步伐暴露无遗。
债务逾期风波
回顾整个事件,贷款逾期&祸端&肇始于6月份。中钢集团当时在某国有银行的一笔贷款到期,该银行并非目前传闻中的工行或交行。
因受到山西海鑫钢铁债务危机发酵拖累,以及在2011年前激进扩张留下的后遗症影响,中钢集团在年中遭遇流动性困境,没能按时全数还上这笔国有银行贷款。
不过,中钢集团6月份的情况并没有外界猜测的那么糟。本报记者从两名消息人士处交叉求证获悉,上述国有银行到期贷款中,中钢集团还了大部分,但的确有几个亿逾期了。
据一名银行人士援引银监会内部数据称,截至7月底,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钢股份&)发生了6.9亿的不良贷款,当时中钢股份的贷款余额为187亿,8家银行给予其的授信额度是254亿元。
上述银行人士提供的信息显示,中钢集团为中钢股份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而此次中钢股份6.9亿贷款逾期就自然成了中钢集团的逾期债务,由此引发了中钢集团的债务风波。
&其实就是这6.9亿的逾期,而不是传闻中的数百亿本息逾期。&前述知情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
9月23日,中钢集团面对市场传言回应时,承认&资金面紧张&。
但戏剧性的是,原本数量并不算大的逾期贷款,却因为银行紧绷的神经,发展成了债务风波。
据记者了解,当中钢集团遭遇流动性挑战后,它选择了与其余有授信的银行沟通,要求银行支持,其中可能包括给予合理的展期。可由于中钢集团&坦白&了几个亿贷款逾期的事实,银行中反而有不少家按照行业一般的风控规定,将中钢集团的贷款列入了&关注类&。
&既然贷款都进了&关注类&,有的银行就开始适当收缩授信额度,有些银行拒绝了中钢的展期要求据记者。
据该知情人士分析,其实银行从个体来看也没做错,作为自负盈亏的上市公司,管理好风险是保护利润和对股东负责。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对于已经资金面紧张的中钢集团,银行此后的反应反而使小难关演变成一场资金链危机,而这会使更多银行贷款出现问题。
此后,中钢集团向相关部门请求协调,情况才得以扭转。&后来管理部门就开始了对中钢债务问题的协调,银行现在也都基本采取合作态度据记者,市场不用过度惊慌,&中钢还在正常经营,并没有走到破产边缘。&
产能扩张遗毒
贷款逾期传言发酵之下,昨日有消息称,国务院已经出面进行干预,并对中钢集团紧急注资200亿。
但据开篇所述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国务院并没有出面,也没有传闻中的200亿注资,目前是要求中钢自己解决债务问题,而且银行也并没有如传闻所言免除中钢的债务。&
&已经有几种融资方案,但具体还没确定,确认的是中钢尚未考虑出让资产,更不用说破产。&开篇所述知情人士称。
有钢铁行业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2008年以来,中钢集团快速扩张已经形成了较高的负债,加上钢贸业务及其自身经营不谨慎带来的风险,尽管目前仍在运营,但这次造成的风波给其正在进行的改革计划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可低估。
他同时称,钢企整体比较困难,或许此次债务风波是再次倒逼中钢集团转型改革的一次契机。
目前,银行及中钢集团内部人士都对其盈利前景持谨慎态度:不少业务的亏损情况短期内很难解决,而且因为前期的快速扩张,导致中钢集团的负债率远高于平均水平。
&尽管换帅之后,中钢已经开始瘦身,但并非短日即可见效,而且现在整个钢铁行业都不景气,大家也有目共睹。&上述接近中钢集团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资产总额为1101亿元,负债总额为1033亿元,负债率为93.87%;所有者权益仅为67.5亿元,未分配利润为-109.93亿元,经营性利润亏损15.95亿元。
尽管2013年的业绩较2012年有所改善,但经营性利润持续亏损以及流动性承压使得中钢集团的瘦身过程极为痛苦。
上述钢铁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称,中钢集团目前的窘境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原本企业前期快速扩张引发的困境已经够中钢消受的了,这种情况下又遭遇了钢贸风波以及钢铁市场萎靡&。
与许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一样,中钢集团在为应对金融危机祭出的&4万亿&后走上了疯狂的产能扩张之路。有中钢集团子公司的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当时在中钢集团各下属公司之间,业务重叠屡见不鲜,成员公司各自谋生,&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
但在做大规模后,中钢集团开始受困于产能过剩等行业困境。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如今中钢集团旗下亏损最严重的是中钢炉料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正是存货高企,并且存货价格大跌。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国内铁矿石和螺纹钢市场疲软已久,年初以来,尤其是自7月中旬以来,铁矿石和螺纹钢价格均进入新一轮下行期。钢厂压缩产量、资金链紧张且进口大增,导致港口铁矿石库存高位徘徊。
与此同时,一名在业务上接触过中钢集团的银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中钢(成员公司)给中小钢厂、钢材贸易企业做了大量&托盘&业务,回不来的资金可能不少,&目前全国钢铁业都在爆发不良,中小钢厂逐个歇业,整个产业链形不成增长点,作为钢铁业服务商的中钢也会受困于此&,另一方面&中钢在海外还有一些项目亏损,有的一直没开工&。
上述援引银监会内部数据的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中钢集团对外提供的担保数额众多,截至7月底,对外担保(主要是对旗下子公司)的担保数额接近60亿,其中80%是提供给中钢股份的担保,而中钢股份恰恰是6.9亿逾期的实体单位。
中钢大举扩张债台高筑:离职高管称坏账至少20亿
大举扩张债台高筑中钢再现资金危局
9月22日晚,一则&中钢集团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开始大面积热传。23日上午,记者向中钢集团方面求证获悉,中钢目前确实面临资金紧张困难局面,部分资金未按时到账,但中钢集团称&传言中贷款数百亿本息逾期的消息不属实&。
一位已离职的高管向供的邮件显示,&中钢集团已连续4年亏损,今年1月至4月经营亏损6亿元,仅中钢被海鑫、鑫达等民营企业套牢的资金就近20亿元,预计下半年的经营形势更加严峻。&该高管还透露,&中秋节前一天下午,中钢集团总裁贾宝军也&因病去职&。&但中钢方面未就换帅一事进行回应,截至记者发稿前,中钢集团官网公开的管理团队中,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一职仍为贾宝军。
中钢集团:贷款数百亿逾期传闻不实
9月23日上午,中钢集团向回应称,&今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钢铁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信贷政策控制影响,中钢集团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困难局面,(的确)存在个别资金回笼(慢)、未按期到账的情况。对此,中钢集团正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经营获现能力,努力保证现金流的平衡。&
钢铁市场持续低迷,钢铁企业经营困难其实已经算不上新闻。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公司分析师王某认为,&中钢集团曾经是全球500强,但是近两年均未上榜。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增长、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恶果。此次积重难返,不是一件超出预期的事情。&
另据腾讯财经报道,&一位银行高层和一位投资机构高层称,中钢集团目前已出台解决方案,逾期贷款债务或将免除,并由中央向中钢集团注资200亿元。&对此,中钢集团董秘李可杰表示,这些信息来源不明,也并非官方公布,目前无法置评。&但如果真的注资200亿,对中钢应该算是个利好消息。&
离职高管:集团坏账至少20亿
中钢集团官网信息显示,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所属二级单位65家,其中,境内49家,境外16家。2013年中钢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据中诚信评级2014年6月所做的一份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跟踪评级报告,&作为担保人的中钢集团,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93.87%,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4.74亿元,利润总额1.35亿元。&一位已离职的中钢集团前高管提供的邮件显示,中钢集团已经连续多年负债率超过90%,情况不容乐观。
这是一封由中钢内部员工5月底前后群发给国资委及中钢员工的内部邮件。邮件直指中钢集团连续多年亏损:&2013年通过出卖土地8亿元和申请财政补贴11亿元,才勉强将财务报表做盈,掩盖了当期经营亏损。今年1~4月当期经营亏损6亿元,预计上半年经营亏损8亿~10亿元,下半年的经营形势更加严峻。&
&中钢集团底子薄,2009年财务报表上的净资产80亿,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该邮件还透露,&目前中钢还有大量的长期应收账款挂在账上,不按照会计制度计提减值,仅仅钢铁这一个板块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有30亿。被海鑫、鑫达等民营企业套牢的资金接近20亿。&
该爆料高管将矛头直指中钢集团总裁贾宝军,并透露贾宝军已于中秋节前一天&因病去职&。中钢集团官网显示,贾宝军最近在集团出席公开活动的信息停留在8月25日。
业内人士:业务扩张太快管理存在漏洞
&其实问题产生的本质就是中钢业务扩张太快,这种扩张依赖高负债实现,而高负债的依托是国企背景信用。&一位钢铁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称:&这种高负债经营的业务,许多是出于失控状态的。例如资金托盘,中钢资金托盘,前面的资金无法收回,后面的资金还在跟进,资金黑洞从几亿拓展到上百亿,这个管控可想而知。&
钢铁行业下行的背景之下,不少钢企已采取加大承兑汇票、商业汇票、钢材(2616, -33.00, -1.25%)托盘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中钢集团则是全国最大的钢材托盘商,业内人士指出,托盘的风险很大,在经济不景气时很容易造成资金黑洞。
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注册资本62亿元。经过迅速扩张,这家2003年总资产仅100亿元的钢铁贸易央企,2010年的总资产已膨胀至超过1800亿元。其后三年中钢集团的资产虽略有缩减,但仍维持在千亿元的水平。2011年至2013年,中钢集团总资产由1258亿元连年下降至1101亿元。
然而大举扩张的背后,中钢集团也开始债台高筑。2011年至2013年,中钢集团的总负债分别为1210.55亿元、1070.73亿元、1033.52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6.22%、98.10%、93.87%。总负债维持在千亿元的水平,营业总收入持续减少,由1797亿元减至1404亿元,三年减少营收近400亿元。
在高速扩展的同时,中钢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成为发展中的短板。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钢集团拥有众多子公司。中钢所属二级单位65家,其中境内49家,境外16家。上述离职的高管也直指,复杂的架构和混乱的管理为中钢的经营添堵。&中钢集团与地方下属公司的关系尚未厘清,总部对地方下属公司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监管存在漏洞,基本处于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
而民营合作企业占用资金也给中钢带来了更多坏账风险。2007年以来,通过收取预付货款及代垫工程款等方式,山西中宇钢铁及邯郸纵横钢铁不断占用公司资金,且占用金额规模较大,使公司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截至2013年底,邯郸纵横占款已经降至15.86亿元。虽然这一问题已有所缓解,但仍然令其面临流动性风险。
上述证券公司王姓分析师指出,目前中国部分传统钢贸企存在倒闭风险。&对比全球500强中年的中、日钢贸企业(各有5家)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中国(大陆)的钢贸企业销售收入与日本相当;平均资产负债率是84%,高于日本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净资产周转率是11.58-13次,是日本的5.4-6.2倍;利润率是是日本的1%-13%。&他认为,以目前中钢的情况,国资委大手笔注资200亿元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是重组,否则直接注资200亿元给中钢,却不给其他央企,肯定会引发新的问题。
中钢否认数百亿贷款违约 称个别资金未按期到账
中钢集团近年收入与负债表中钢集团近年收入与负债表
中钢否认&数百亿贷款违约&
称&个别资金逾期,公司经营正常&
日前有关中钢集团数百亿贷款逾期违约的消息在市场风传。消息指出,牵涉工行和交行。昨日,中钢集团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但称&公司有个别资金难以按期到账。&
中钢称&个别资金未按期到账&
9月22日晚间,一条&某排名60位的大型央企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在网络上风传。据称该公司是中国中钢集团。
昨日,消息不断放大,中钢违约被传涉及工行与交行两大国有银行,国务院已经出面协调。随后曝出的最新消息是,针对集团危局,银行逾期贷款的债务或予以免除,并由中央向中钢集团注资200亿元。
昨日,中钢集团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确实有个别资金出现了难以回笼未按期到账的现象,&外界报道称中钢陷入百亿贷款违约的说法不属实,目前公司经营状况正常。&
资料显示,中国中钢集团主营业务是冶金矿产开采、生产和制造,冶金原料产品贸易和物流以及设备制造。
中钢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开发矿产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成功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目前,该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的大型综合央企,旗下二级公司共计65家,境内49家,境外16家。
&近年来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宏观经济放缓、下游钢铁市场不景气,导致公司资金状况出现紧张。&中钢集团方面表示。针对外界透露的消息,公司债务将被免除并获得中央注资200亿元的说法,该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层面了解到的消息就这么多,别的不回应。&
昨日,工商银行在回应记者询问时表示,中钢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在工行的融资余额占其全部金融机构融资余额的比重不足1.3%,目前工行相关融资均未违约。交行对此未回应。
负债率达90%以上
昨日,有该公司离职的高管对外透露,因为与山西的海鑫、鑫达等民营钢厂有合作业务,目前这些钢厂陷入破产危机,中钢集团被牵涉套牢的资金已近20亿。同时,集团总裁贾宝军也&因病&去职,或面临换帅风险。
针对以上传闻,前述中钢集团新闻处人士表示,&除去我们了解的信息外,别的不予置评。&
此前2010年后,中钢收购山西中宇钢铁,不久该钢厂因为行业下滑破产,导致产生高达40亿的债务欠账;此后,中钢又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同样造成巨额亏损,这引发了2011年前董事长黄天文离职。
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之后,中钢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在90%之上。业内分析认为,一方面中钢主营矿石产业利润空间锐减,另一方面频繁扩张投资失败让公司业绩持续下滑,债务逐步高企。
&倒卖模式&失效致业绩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钢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31亿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1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354位。但此后两年间,因为业绩下滑,公司再未上榜。2013年,中钢主营收入下滑至1400亿元。
&应该说,2008年以前,铁矿石行业正值高速发展期,中钢集团的业绩一直喜人,是当时国内红极一时的矿业巨头。&兰格钢铁中心矿石资深研究员张琳表示。
她介绍,当时像中钢、宝钢等国内大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从国外进口矿石再以高出两到三倍的价格转卖到国内下游钢厂,利润空间极大。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钢集团的经营形势急转直下。2009年末,国内铁矿石的长协价格模式被取消,下游钢厂可以直接同港口和国外矿山采购,渠道被放开,导致赚取中间差价的中钢在矿石业务板块上的业绩大幅下挫。
中钢股份短贷超500亿 国内40家银行放贷清单
中钢股份短贷超500亿国内40家银行放贷清单
作为中钢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平台,中钢股份无疑是集团困局中的暴风眼。
记者从两位独立的消息人士处获悉,截至今年7月底,中钢集团逾期的贷款仅为6.9亿元,并非传说中的数百亿。目前已有多家银行与中钢接洽过,正在研究几种可行的融资方案,但并未最终确定。
业内传言,中钢集团逾期贷款涉及工行、交行,工行在回应记者询问时表示,&中钢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在工行的融资余额占中钢全部金融机构融资余额的比重不足1.3%,目前工行相关融资均未违约。&交行方面则未能给予正面回应。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钢股份及其子公司已向近40家银行申请贷款,截至2013末,贷款余额前几名的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80.44亿元,国开行63.16亿元,农行49.24亿元,交行46.53亿元。
但针对中钢集团的贷款逾期传言,多家银行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未发表置评。
短期负债高达86.5%
中钢集团是国资委旗下的大型央企,该公司持股99%的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股份&)是其主要经营主体。截至2013年,中钢股份总资产为1002.03亿元,占中钢集团总资产的91%,中钢集团大部分的负债也是来自于中钢股份及其子公司。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总资产1101.12亿元,总负债1033.5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3.87%,较2012年末的98.1%有所下降。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404.74亿元,利润总额仅为1.35亿元。
中钢股份于日发行了20亿元的企业债(下称&10中钢债&)。作为发债主体,其银行贷款是否已经逾期,以及该公司偿债能力是否发生变化,中钢股份暂未进行公开披露。
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除定期披露信息之外,在企业债券存续期内,发行人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等重大事项,均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中钢股份此前公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其总负债为950.67亿元,总债务619.78亿元。资产负债率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在90%以上,2011年是98.47%,%,2013年末为94.87%。
来自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在2014年6月发布的&10中钢债&跟踪评级中,维持中钢股份主体评级为AA-,评级由负面调整为稳定,&10中钢债&评级为AA-。
中诚信称,展望上调的原因,海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且供应稳定、贸易业务经营较为稳定、2013年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有所恢复,部分偿债指标有所好转。截至2014年3月底,中钢股份共获得银行授信877.17亿元,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为204.21亿元。
中诚信表示,中钢股份近年来债务压力重、资产负债率很高、公司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款金融一直较大,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而行业景气度下滑,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压力。数据显示,中钢股份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7.4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公司经营仍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经营性业务亏损7.22亿元。
来自中诚信2014年对中钢集团的跟踪评级报告中显示,在中钢股份的债务中,大多数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中又以短期借款为主。截至2013年末,中钢股份短期债务金额为549.45亿元,占总债务的比重为88.65%。
此外,在中钢股份的短期负债中,还有高达141.42亿元的应付票据,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为139.47亿元,但该公司未披露来自哪些银行。
40家银行贷款明细
记者根据中钢股份发布的年报不完全统计,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中钢股份及其子公司已向近40家银行进行贷款。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人士表示,即使在近两年钢铁行业不景气,且中钢连续几年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也有银行愿意给其贷款,&主要原因是在银行的风险意识里,央企不会违约,出了问题总有人来兜底。&
而在国有大行中,工行和建行给予中钢股份及其子公司的贷款较少。截至2013年末,工行贷款余额为5.38亿元。其中工行邢台冶金支行质押贷款6000万、抵押贷款1.12亿元。工行洛阳华山支行抵押贷款7800万元。此外,工行还有约2.88亿元的担保贷款,而建行仅在该行西安劳动路支行有1亿元的保证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钢股份的短期贷款中,大量利用子公司股权进行质押或者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相互担保融资。以质押贷款为例,中行40.8亿元贷款以及交行34.5亿元贷款均是以中钢股份子公司股权进行质押。
中钢股份年报中还露了其他部分银行的借款信息。截至2013年末,在该公司短期借款中,股份制银行几乎都有涉及,其中浦发银行贷款余额为5.64亿元,招商银行为6.45亿元,兴业银行为5.25亿元,中信银行2.3亿元,华夏银行2.03亿元,民生银行1.62亿元,光大银行2724万元,广发银行1220万元。
其他城商行、农商行等都有几亿元到几千万不等的贷款。截至2013年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盛京银行贷款余额为7.4亿元,北京农商行为3.9亿元,北京银行为2.82亿元,渤海银行3.3亿元。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均为每家2亿元。河北银行1.3亿元,宁波银行1.23亿元,吉林银行1.3亿元,晋商银行1亿元,珠海华润银行1.07亿元,沈阳农村商业银行1亿元。
此外,截至2013年末,中钢股份及其子工资的贷款银行还有南昌银行广州分行1881万元,烟台银行奇山支行1000万元,阜新银行5000万元,哈尔滨银行1300万元,河北银行5000万元。徽商银行5000万,合肥农村商业科技银行3000万元,洛阳银行9000万元,平顶山银行6000万元,齐鲁银行3000万元,天津农商银行5600万元,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4000万元。
截至2013年末,中钢股份及其子公司的长期借款为50.23亿元,其中质押借款16.47亿元。抵押贷款4.17亿元,保证借款21.99亿元。信用借款7.58亿元。在长期借款中,除了大量来自中行和国开行外,还有进出口银行7.69亿元质押贷款,天津银行8000万元抵押贷款。
中钢百亿贷款逾期展期 企业造血能力渐失临危换帅
百亿贷款逾期展期中钢集团临危换帅
在钢铁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央企巨头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集团)因资金困境,在亏损泥潭中越陷越深。
近日据《人民网》报道,有消息称,&中钢集团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中钢集团百亿贷款本息逾期是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次性爆发。目前总金额尚未核实,但此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中钢集团内部人士记者表示,目前中钢集团债务总量为六七百亿元,逾期、展期的贷款规模在100亿元左右,外部传言并不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中钢集团的贷款多数实现展期,但在该内部人士看来,企业造血功能丧失更为致命,预计到9月末,中钢集团亏损至少会在2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中钢集团的改革一直比较滞后,接下来能够挽救中钢的恐怕只有加快改革步伐。记者获悉,国资委已对中钢集团领导班子作出调整。多位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在钢铁业持续低迷的当前,中钢的债务危机短期难解,关键还要看改革如何进行。
中钢集团深陷债务危机
针对中钢贷款逾期的消息,记者联系中钢集团董秘兼新闻发言人李可杰,但其电话处于关机状态。中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称,&有一部分属实,有一部分已经展期&。
该内部人士解释,&国开行挂着一笔6.9亿元逾期,其他银行陆续都是进行展期,没办法,要是再挂出逾期,双方都接受不了,银行也得逾期减值&。&工商银行和中钢没有(贷款到期),主要是交行、光大、中行,还有国开行。&上述内部人士表示,除国开行外,其他银行贷款多进行了展期处理。
财新网报道显示,2013年中钢集团短期债务达到了593.67亿元,占总债务比重的82.86%。这一比重在2011年、2012年分别为72.79%和76.7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中钢目前总债务有六七百亿,目前逾期及展期的贷款规模,预估在100亿元左右。此前,评级机构中诚信曾在2014年6月出具了一份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股份)的跟踪评级报告,中钢集团作为担保人,也在报告中被提及:&2013年中钢集团资产负债率93.87%,全年营业总收入1404.74亿元,利润总额1.35亿元。目前看来,中钢集团资产负债率很高,经营面临很大流动性的风险。&
根据报告,作为中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14年3月底,中钢股份共获得银行授信额度877.17亿元,其中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为204.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网2007年12月的相关报道提及,&中钢集团的95%的资产将进入中钢股份实现整体上市。&而如以此计算,中钢集团所欠银行贷款已超过600亿元。
上述中钢内部人士表示,&现在说白了,就是集团到期的很多贷款还不了,只能展期。展期加逾期的规模,大数已在100亿元。&
&造血&能力渐失
债务危机面前,中钢集团自身造血功能的丧失,影响可能更深远。上述中钢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老的(贷款)还不上,新的贷款银行也不给开展,中钢集团的业务,已处于半停滞状态。&
中钢集团主营业务包括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等三大板块,其中多与资源有关。此前中钢集团曾引以为豪的铁矿石进口业务也在减少。根据海关资料,中钢集团2011年进口铁矿石2500万吨,排名全国第四;2012年进口量仅在2000万吨左右,排名滑落至第六位;2013年进口量为1194万吨,较2012年减少742万吨。
近期,中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钢集团向来只是一家贸易公司,没有实际生产货物,买卖合同也会向外采购。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贸易商靠差价及中间服务的模式,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矿价下探的当下,依然难以持续。
据TheSteelIndex公布的价格,本周一(9月22日)交付中国的铁矿石现货价格下跌2.3%,降至每吨79.8美元,2014年迄今铁矿石跌幅超过40%。
在金银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看来,伴随着供需的扭转,铁矿石价格自今年以来一直走低,而钢铁企业加大矿石直供比例,将进一步削弱中钢集团的市场份额。
更为致命的是,中钢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受银行信贷政策控制的影响,&公司面临资金紧张,确有个别资金回笼未按期到账&。
该内部人士同时称,中钢集团在对待当下的业务上,原则上已展开压缩规模、收缩业务、回收资金等措施,偿还银行债务。
不过,一位与中钢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联络的分析人士透露,上半年,银行就已经对中钢收紧贷款,有的银行减少了对中钢的贷款,有些贷款到期后已经停止,不再继续进行授信。此外,弭澎琦表示,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中钢集团目前还在维持的贸易业务,多是与矿山及钢企签订的长协合同。
国资委调整中钢领导班子
一位接近中钢集团的权威人士认为,&对中钢这样的贸易企业而言,需要大量的短期融资,没有融资就会出现经营困难。&
不过,在前述中钢内部人士看来,中钢集团面临的困境,与此前盲目扩张造成的历史问题有关,很难一下子补上。
在资源领域,中钢集团曾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面旗帜,仅在非洲就拥有近10家公司,所投资的资源种类主要为铁矿石和铬矿。然而,海外项目难有收益、进口红土镍矿等多业务组合失误等,曾被认为是中钢集团连续亏损的重要因素。中钢集团炉料公司一位业务人士曾证实,中钢集团是国内主要红土镍矿进口商。据悉,2009年该项贸易曾是中钢矿产资源贸易业绩的一大缺口,亏损额达数亿元。
此外,中钢集团2008年以13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企业的首次海外敌意收购。但由于之后铁矿石价格出现下跌,此项投资的价值后来严重缩水。
此外,由于中钢集团发生巨额亏损,导致中钢集团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合资的一家企业被关闭,造成巨额损失。
而在国内,《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32期曾曝光,中钢集团在与山西中宇等民营钢企合作时财务管理失控,导致内部出现超过40亿元的资金黑洞。
前述接近中钢集团的人士表示,中钢集团之所以陷入资金链危机,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长以及混乱的管理埋下的恶果,也曾导致前董事长黄天文非正常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9月22日晚间传闻称,目前已经出台解决方案,逾期贷款债务可能予以免除,并由中央向中钢集团注资200亿元。&不太可能,即使有钱,中央、国资委也不可能拿出来,让中钢这样一个亏损企业偿债。&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他透露,摆在中钢面前的不只银行贷款偿还难题,企业亏损还在继续,预计到9月底,今年累计亏损的保守数字是20亿元。
对此,多位权威人士认为,企业短期内要活过来非常难,钢铁行业现在又处于低谷,就看下一步怎么进行改革。记者独家获悉,9月19日,国资委对中钢集团领导班子作出调整,集团原党委书记兼副总裁徐思伟接任总裁,原集团党委常委刘安栋接任集团党委书记和中钢股份总经理。
此前临危受命的贾宝军,因未能带领中钢走出困境,近日已被国资委免去中钢集团总裁、中钢股份董事长职位。在上述内部人士看来,国资委还是希望中钢集团能够自救,不然也不可能调整领导班子,&新的领导已经任命,估计改革将会展开,但短时间内中钢很难走出困境。&
(综合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
【责任编辑:zhengxianzheng】
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 /ziben/chanjing/hangye//44721.html
关注楚天金报
备案/许可证号 鄂ICP备号-1欢迎进入搜狐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ZAKER、鲜果订阅楚天金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钢天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