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行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这个观点强去找过你对不对对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仅靠市场协调能否走出困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巧合的是,7月8日,国务院发文《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试图进一步削弱政府的边界,激发市场的力量。《意见》强调,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商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进入。新一届政府着力拢起“看得见的手”,以稳步促进市场发展,把市场的还与市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要想走出困境,靠市场自救,还是靠政府拉动,引发公众热议。
林毅夫与张维迎的论战使学界纠缠了两百多年的&政府边界&与&市场力量&的关系,再一次摆在新一轮改革实践的面前。 巧合的是,7月8日,国务院发文《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试图进一步削弱政府的边界,激发市场的力量。《意见》强调,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商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进入。新一届政府着力拢起&看得见的手&,以稳步促进市场发展,把市场的还与市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要想走出困境,靠市场自救,还是靠政府拉动,引发公众热议。 为此,继林、张二人的辩论后,《每日经济新闻》今天邀请了中国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黎友焕,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特别就&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这一论题展开讨论。 1:&有形&与&无形&,哪一只手作用更大? 何志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最大作用是管控,包括危机管控和结构管控。市场经济有两只&看不见的手&,政府这只手在中国其实随处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手,似乎看得见,但其实很难看清楚,因为很多政府就在市场中。另一只手是政府干预,但其实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也不是说它看不见。 对于西方绝大多数经济体来说,第一只手的作用很大,面面俱到,无所不在,但也不能说没有政府干预,没有政府投资,只是占比小一些而已。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来说,政府这只手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很多时候比市场这只手要强大许多。 今年,政府这只手的主要作用就是管控危机,一方面狠抓队伍建设,通过反腐败让政府官员不敢轻易地伸手,还包括系统。同时要为长远制度建设打下基础,要认真地抓法制建设,抓混合经济制度建设。同时,对经济下行风险保持足够警惕,做充分准备,必要时,中央级项目要出台,货币政策必须松绑,适度贬值是必要的。 中国经济要搞好,不能没有各级政府。问题是减少直接参与,减少管理中的漏洞。中央政府不仅要管大型项目审批,关住资金龙头,关键是管住人,关键要看反腐败的成效,看能不能把政府官员的那只手管住。 黎友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洪涛:十八大文件已经确定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现在来看,多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也超过了60%,另外,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是市场在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政府退出市场,经济可否持续发展? 何志成:目前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都在争论:中国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能不能走向成功,或曰,(各级)政府不退出市场,经济能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许多人对中国模式持批判观点,因此走向极端,主张完全取消政府干预,让市场自主运行。例如张维迎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政府的产业政策从来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政府干预经济永远是错误的,政府只能做服务,做监管。这种观点看似符合经济学教科书,其实有些偏颇,很极端,不太符合实际。 中国的情况与全世界都不同,不仅在于它是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更由于此前的实践证明,各级政府参与经济,有利于经济高速发展,上了一个个大台阶。而对全球经济未来布局来说,能够占据制高点,占据一个较大份额,可能非常重要。 当然,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深深地介入日常经济生活,甚至扮演着市场主要参与者&&企业的角色,例如直接控制土地买卖,从省市两级政府到县级政府,都有各种各样城投公司,直接办理银行贷款,抓项目建设。更不要说,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基本建设,包括公共设施建设和大型工业企业建设,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进行。如果用百分比算,中国每一年的起码有一半多与政府投资和参与相关。 如果让政府完全退出经济生活,不参与市场活动,不仅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当前阶段中国经济等的平稳运行。 黎友焕: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和上层制度,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能自发形成资源最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然而,这并不能保证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市场自发形成的资源配置往往导致不公平,这就导致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一旦不公平的现象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所有经济建设成果也将毁于一旦。 具体来说,法律就属于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法治市场经济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市场经济。一个完备合理的法治体系会促进良性市场秩序的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秩序需要法治体系的支持。离开政府协调的市场不会是真正的市场,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政府并不意味着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政府是作为强有力的第三方出现,做市场的守夜人和裁判员。而中国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也从正面说明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意义。 洪涛:在哪个国家都不是没有政府干预的,完全的市场经济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完全靠市场,可以达到均衡,但是需要很长时间和较高的竞争成本,另外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发展,震荡会比较大,如价格大幅度上涨,大家都去生产;价格大幅度下跌,大家都不去生产。在这个震荡涨跌的过程中,会带来一些较严重的问题,比如钢老板、煤老板跳楼跑路,一些种蔬菜的农民因菜贱自杀等。 现在不能完全靠市场,因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导向机制,比如证券市场,应该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但是实际并没有反映实体经济的变化;另一个是期货市场,应该是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如果我们按照期货市场的导向去生产的话,现在来看也不合适。另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价格指数&,可实际上这些&价格指数&也不能很好地引导农民去进行生产,说明这些市场的机制不成熟,如果完全按照不成熟的市场机制去发挥作用的话,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此外,过去所讲的十年、二十年的一个完善期,不是完全靠市场,市场和政府还要有机结合起来。有些领域,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政府还是要发挥它的作用,竞争性的领域,政府要通过法律、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来规范市场的发展。完全靠市场可能要出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市场也能解决,但是市场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时间,需要通过竞争,这样就导致一些企业优胜劣汰。在&开门&和&关门&的过程中,会有所失误,虽然也可以通过市场来矫正,但也会带来资源的浪费,成本是比较大的。 3:&有为&与&有效&,政府如何引导市场? 何志成: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应该相辅相成。还是十八大决议表述的好: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让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政府不能完全退出,应该是更有效,更有为。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最大作用是服务与管控,所谓服务,主要是制度制定以及为创新提供环境,创造条件;所谓管控,包括危机管控和结构管控,要时时防范市场出轨,资源错配,例如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管控的抓手是宏观调控,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宏观调控即是政策调控,同时也是政府参与,例如直接投资,引导投资。 对于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第一点就是市场参与程度要平衡。政府如何有为?当前首先要解决乱来、胡来,为官员谋私的问题,也就是反腐败。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政府干预过多,而是一些政府干预的背后都有官员看不见的手,为自己谋私利的手。政府参与是人的参与,项目审批,贷款跟进,包括事后监管,处处离不开人。政府这只手不是管得多了,管得到不到位的问题,而是代表谁的利益在管的问题。很多经济学家为什么痛恨政府这只手,是因为政府这只手不干净,贪官存在的缘故。如果贪官少了,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埋怨声音也会少。 黎友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和政府的职能是不同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要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洪涛:这两个概念是比较好的,&有效的市场&是拥有比较完善机制的市场,这个市场不是自由发展的市场,而是由政府来干预的市场,那么政府应该怎么干预呢?就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政府行为都要有依据的,而非个人意志,这样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所谓&有为的政府&。 廉洁的政府是有效市场的保证,政府应该是廉洁并且廉价的。所谓廉价政府就是说它成本比较低,因为现在有很多是制度性成本,比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有些成本不是经济成本,而是制度成本,制度的不合理包括乱收费乱罚款、较高的税负等,那就要等政府的改革来进行降低。经济的成本可以通过企业提高管理和效率来降低。另外,就是提高科技水平来降低政府和市场的双方成本,对科技的投入既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比如说现在是&三次浪潮&:计算机浪潮、互联网浪潮、物联网浪潮,还有现在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就是通过政府的引导来推动其发展,而这在各个国家都是如此,这样来看,政府的投资是有效的,政府引导的投资也起到了应有的社会效应,&有为的政府&应该起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仅仅靠市场,经济能否走出困境? 何志成: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很着急,有些人甚至预言中国经济要崩溃。这是不了解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纯粹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主要的不同点就是政府力量很大,执行力很强,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能够统一行动。目前各级政府都有很多项目储备,想靠基本建设拉动经济,轻而易举,起码能保证7.5%的增速。问题是能不能还这么搞&&光靠投资拉动,房地产拉动。 目前,各地储备的项目很多,尤其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动不动就是几万亿,还有京津冀联动,各地国家级的试验区建设,又是几万亿。但有三个问题,一是中央政府能不能放松货币政策,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靠谁搞基本建设,会不会又肥了少数人;三是票子多了,基层老百姓会不会更加埋怨政府。为什么要坚决地反腐败?就是因为靠目前的官僚系统,经济增长率越高,不平衡越严重,政府这只手越被动。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光靠市场自身(尽管调整很快)走出困局,这是不现实的,很可能还会出现某一个领域的极端调整。例如房地产,现在让政府撒手不管,撤出市场,任由房地产硬着陆,可能对经济的损失更大。对于中国来说,各级政府必须保证经济的正增长,当经济增长动力强劲时,可以减少政府直接投资或者参与程度,但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则必须加大参与力度,直接投资。 政府怎么能够退出市场呢?即使是在经济能够取得平衡的状态下,政府作用也很重要。比如市场配置资源是否公平,是否合理,是否合法,中国的问题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很弱小,尤其是真正市场化运行的经济体很弱小,因此才显得政府干预过多。要减少政府干预,首先要减少政府参与,未来主要精力应放在培育市场主体上,要真正实行混合经济体制,让所谓国有企业先退出市场。 黎友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之中。经过3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这样的结果就是,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收入分配不断恶化,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是一个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制度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基础设施和上层制度安排也必须随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上层制度是公共品,单靠市场之力是无法提供的,必须要由政府来主导提供,或协调市场的力量来提供。 现阶段我国存在一些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的市场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小市场,导致经济发展面临降速的危险。而要打破部门和地方利益藩篱,必须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从而形成统一的全国大市场,促使全国经济一盘棋。若能做到这几点,中国经济还将持续20年的两位数增长率的高速发展。 何志成:
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政府干预过多,而是一些政府干预的背后都有官员看不见的手。政府这只手不是管得多了,管得到不到位的问题,而是代表谁的利益在管的问题。 黎友焕:
离开政府协调的市场不会是真正的市场,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政府并不意味着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政府是作为强有力的第三方出现,做市场的守夜人和裁判员。 洪涛:
哪个国家都不是没有政府干预的,完全的市场经济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完全靠市场,可以达到均衡,但是需要很长时间和较高的竞争成本,另外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发展,震荡会比较大。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14070
播放数:256474
播放数:133654
播放数:305545
48小时点击排行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行 或趋向6%_网易财经
十天内免登录
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行 或趋向6%
预计未来3-5年内,速度将下行到7%以内甚至更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向下降有其客观性,如果未来2年速度依然保持较高增长而不下降,年可能出现严重的过剩乃至经济速度负增长。
一、今后数年时间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行,可能趋向6%
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0.45%,而年年均增长只有9.27%,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没有超过8.5%,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下降到7.8%以下,目前下降到7.5%。预计未来3-5年内,速度将下行到7%以内甚至更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向下降有其客观性,如果未来2年速度依然保持较高增长而不下降,年可能出现严重的过剩乃至经济速度负增长。
我国经济已经有了30多年的高增长,目前进入了真正的产能过剩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基本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难以再现过去的高增长。因此,对经济增长速度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能对速度下行焦虑、着急。
(一)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是经济运行规律的反映
一是我国宏观经济周期处于转折阶段。过去30多年,我国存在经济增长周期。基本上是逢3的年份开始加速增长,逢8年的年份下跌。如1983年,1993年,2003年后经济加速增长,而1978年,1988年,1998年以后经济下行,其中有内外因素和政府换届因素的作用。2008年这个周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有所下降,但应对危机后,经济速度没有下跌,而是继续增长,本来5年转折的周期延长到10年,带来了很多后遗症问题。2013年我国经济速度开始下行,这是大周期的转折和调整,未来的速度难以超过7.5%,尤其是经济转型升级、新兴城镇化和对生态的重视,对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的改变,使我国经济周期进入了转折阶段,增长更多关注质量、效益和环境。
此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同样一个百分点增长的绝对规模差别很大,我们难以再现过去的高速增长。我国资源、环境、技术创新和品牌和劳动力成本等,都不支持未来10年的年均速度在7.5%以上,十二五规划的年均速度为7%,相对客观,今后年度和五年计划都不应该超过7%。
二是房地产繁荣周期基本结束,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繁荣,房地产是牛鼻子。2007年初我国就提出让房价回归理性,2008年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正要压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但2008年9月的美国金融危机打乱了我国的部署,政策逆转,房价也由下跌突然大幅度上涨,并带来相关产业的繁荣和产能扩张。但房地产繁荣具有周期性、阶段性,国外周期一般是5-7年,如美国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后,小布什政府以住房和住房信贷等资产证券化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2008年就出现了次债危机。日本年汇率升值,土地价格暴涨,年出现了股市、房地产价格暴跌。欧洲瑞典、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也没超过7年。我国房地产繁荣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算起,按照7年周期来计算,已经有了两个周期。按照10年(包括12)周期计算,年也是重要转折年。经济周期实际是集体行为规律的时间传递过程反映,从诸多现象看,目前已经进入周期尾期。
三是产能、供给出现了周期性相对过剩。这是影响当前和今后经济速度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以前政府和政策每次判断产能过剩,后来不仅不过剩而且产能大幅度扩张。煤炭产量在1998年13亿吨的时候就说过剩,&2007年产量25.26亿吨,亿吨。钢铁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说过剩,10年以后依然判断过剩,2008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60460亿吨,2013年达到106762亿吨。家电、纺织以及光伏、风电等都出现过类似情况。
应该说年,过去10多年的产能过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世界市场以后得到了有效消化,产能不仅不过剩甚至短缺;在中国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村城镇化以后,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和开拓,也消化了过剩的产能,并带来产能扩张。但是,本轮产能过剩与以前产能过剩最大的不同,全球化后的产能过剩,难以通过贸易再次消化。同时,过去的高速增长,中国无论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都进入了相对成熟阶段,市场相对饱和,农村和城市的市场深化和开拓潜力逐渐消失。
有人提出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但不容易实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能国,其产能过剩带动全球过剩。危机以后,欧美发展实体经济,以及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政策优惠,吸引了很多中国企业投资,加剧产能过剩。全球经济从虚拟经济竞争走向了实体经济竞争,走向了制造业的中低高端产品竞争。欧美的贸易投资谈判和多国协议,也使其贸易增长扩大,挤压我国的市场。
(二)经济速度下行是经济增长动力要素作用的结果
一是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弱化。金融危机之前,我国贸易年均增加绝对额基本不超过2000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不超过亿美元。因此2012年以来,我国出口从过去的年度增长20%以上下降到8%以内,今后实现年度增长7.5%都很困难。危机以来,我国出口总额不断创历史新高,但大部分传统产品到2013年出口数量基本没有创历史新高(参阅表2),这也表明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向饱和。今年前9个月,钢材出口6534万吨,同比增长39.3%,数量与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消化了近八成的钢铁产量增加量。但出口钢材均价为783美元,价格同比下降近10%,彩电增长37%,价格从去年189.2美元下降到180美元,企业仅仅依靠退税生存。国际市场的增长虽然依然有些潜力,但由于恶性竞争,双反等因素,潜力有限,价格下跌会导致亏损,不可持续。
二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趋向下降。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投资占比重提高,投资效率下降,投资的动力也在衰减。2000年我国当年投资占GDP比重33.18%(参见表1),投资0.33元人民币可以创造一元GDP,到2008年需要投资0.55元,2013年需要0.78元,2014年需要0.83元,投资效率下降,投资动力消失。年,我国投资年均增长20.29%,年增长24.03%,2013年下降到20%以下,今年将下降到16%左右,预计明年更低。投资下降一方面在于产能过剩,企业难以找到投资回报合适的项目,另一方面在于投资效率持续下降。当然,投资动力下降的原因也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动力枯寂,利率高。外汇占款持续、大规模增加是年投资冲动的资金基础。2012年以来外汇占款增加速度趋向放缓,甚至出现下降的现象,导致银行贷款增长趋向下降,当然,利率持续高企,投资成本高,也影响着企业投资积极性。
三是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直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其动力也在衰减。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9%,年达到17.58%,年消费年均增长比年高出1.69个百分点,不如同期投资高出3.74个百分点和信贷高出2.23点,但2012年以来消费就先于投资急剧下降,从2011年的增长17.1%下降到14.3%,今年8月以来同比增长下降到12%以下。
四是制造业的增长衰减更快。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但年没有像投资、消费、信贷那样加速增长,而是增长下降,年均只有12.7%,此后增长持续下降,目前月度同比增长下跌到8%以下。观察制造业中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产能过剩已经进入量变到质变的阶段。2013年就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产量依然高速增长,如钢材增长11.7%,10种有色产量增长9.69%,水泥增长9.33%,冰箱10.6%,洗衣机8.2%,但今年以来,这些产品都出现了增长大幅度下降。有些产品2013年增长下降,今年出现大幅反弹,但与2012年比较增长不算高高。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高增长的动力基本结束,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今后速度下降幅度可能更大。
二、未来3-5年工业品物价依然是下行态势
总体来说,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转轨,各国持续追求贸易和经济高增长,以及海外直接投资增加,国际产能过剩将持续存在甚至继续加深,主要能源、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3-5年内处于低价竞争状态。应该说,这对我国来说是有利的,我们不必要为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而苦恼。14-15亿人口的中国,在资源能源价格持续高涨背景下,难以可持续发展,而在价格低廉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更多更好。
(一)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主要是国际因素导致
1-10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平均下跌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幅度在经过5-8月有所缓和之后,9月以来下跌幅度有所扩大,9和10月分别下跌1.8%和2.2%
面对工业品价格的下行,有些看法认为这是经济不景气的表现,期待工业品出厂价格有所上涨。应该说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是影响物价下行的重要因素,但期待工业品出厂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难以实现。观察我国工业品的价格结构(表4)可以看出,价格下跌主要是由于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所导致(1-10月分别下降5.4%和2.5%),对应的煤炭开采价格下跌10.8%,黑色金属采矿下跌7.8%,有色金属采矿下跌3.6%,黑色和有色加工制造也价格分别下跌6.2%和4.6%,其中10月下跌幅度扩大。
工业品价格下跌不是中国自身现象,而是全球现象,而且全球价格下跌幅度超过中国(参阅表5)。1-10月我国石油进口到岸价格(以下同,指到岸价格)下跌1.0%左右,而10月当月同比下跌12%,相对9月环比下跌4.8%。1-10月铁矿石进口价格下跌了18.7%,铜矿砂进口下跌了5.2%,铜材等合金价格下跌4.9%,除煤炭外,其价格下跌幅度都超过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跌幅度。
由于国际价格下跌幅度超过国内,国内企业原材料、燃料成本下降,利润情况相对较好,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7.9%。
今年1-10月,我国进口煤炭价格继续下跌了8.6%,而国内煤炭开采业的价格下跌10.8%,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幅度超过进口煤炭价格下跌幅度,一方面在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目前产能在40亿吨以上,而实际需求36亿吨,但由于国内煤的质量不如进口煤炭,而且价格相对较高,2013年进口煤3亿多吨,另一方面,为了加快销售,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幅度大,也是与进口煤进行价格竞争的结果。总体来说,2014&年1-10月进口煤炭价格与2011年进口煤炭平均价格114美元比较,煤炭价格合计下跌32.4%,同期国内煤炭价格指数下跌27%左右。
(二)未来3-5年资源、能源价格降在低位运行
总体来说,由于产能过剩,煤炭和黑色金属采矿、加工制造的价格将处于价格下跌状态,目前的低价态势将维持比较长的时间,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幅度在缩减,但趋势难以扭转。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17年,国际铜矿生产商将再增410万吨产能,麦格理集团估计,尽管铜价目前已比2011年创下的纪录高位下挫29%,但仍然比成本最高矿场达到盈亏平衡的水平高出约50%,国际机构大多预测铜矿和铜材价格将继续下跌。铁矿石价格也是如此。我国10月进口的铁矿石到岸价格已经接近80美元一吨,据有关资料,力拓和必和必拓煤炭价格的盈亏平衡点价格分别为每吨45美元和50美元,目前国际铁矿石产能在增加,供给在增加,价格可能继续下行。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下跌。有人把石油价格下跌到低于85-90美元/桶是国际阴谋,虽然有些道理,但失之偏颇。石油、天然气价格下跌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美国能源开采和结构调整的影响。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调整法律允许对近海石油开采,尤其是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发展,导致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全部天然气的产量达到30%以上。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产油国,目前日均生产880万桶石油,低于沙特960万桶,但预计2015年美国日均产量可以达到1100万桶,未来1-2年美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其进口石油大大减少,而且页岩气等开始出口,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加大了页岩气开采。二是国际尤其是欧洲、日本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光伏产能增长迅速,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2GW,占全球产量的36%,2014年将达到28GW,增长14倍(占全球65%左右),同期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从5.6GW&增加到43GW,增长7倍以上。目前,家庭屋顶光伏板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60%,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意大利太阳能电池已经从4美元/瓦特降低到目前0.8美元,2050年将降低到0.3美元/瓦特。太阳能发电在欧洲、日本的比重越来越高,使得国际社会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逐渐降低。金融危机以来,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都曾经再创历史新高,但是石油价格在2008年7月创造了每桶147美元的价格新高之后,再也没有创历史新高,这也表明,石油价格下跌与能源结构调整和美国石油开采关系密切。三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对石油进口需求下降。年,我国石油进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表6),带动了全球石油产能扩张和价格上涨,但2012年以来我国石油进口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长持平,甚至远低于经济增长,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在下降。今年1-10月进口25260吨,增长9.2%,虽然高于经济增长,这很大部分是因为9月份以来石油价格大幅度降低,石油储备增加所导致,预计全年石油进口增长7.5%,甚至更低。此外,供求过剩、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的美元汇率升值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也使油价未来在低位运行。
表1:年三架马车占GDP比重情况比较&&单位:亿元&&%
表2:我国出口产品数量情况&单位:万吨、万架、万平方米、万只、把、台
钢材2008年栏目是2007年数据,自动数据设备包括零部件。
表3:年主要产品增长比较&&单位&&%
表4:年我国物价变动情况
工业出厂价
黑色金属矿
有色金属矿
注:2014年价格为估计数据
表5:年我国进口商品物价情况&&&美元/吨
71.8&&&&74
743.7&&707.8
88.5&&&82.7
表6:年中国石油进口&&&&&&&&单位:美元/吨
石油进口数量
注释:2014年石油价格是1-10月进口平均价,其中10月707.8美元/吨,9月743.7美元,而1-8月平均781美元。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形势分析小组 执笔人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不对会不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