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黄达学

上海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教学网
copyright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邮编:200433· 最新图书
· 更多热门推荐图书
· 最新热门电视剧情
版权所有 :分享在线图书,免费图书,打折图书,电子图书,图书大全,网上书店,行业图书,少儿图书,在线图书馆! 图书介绍来自当当网及卓越网,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广告合作 QQ: 联系邮箱: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很抱歉,本书暂时缺货。本站下列图书有现货,很可能正是您需要的:(下列图书书号与本书完全相同)
《》(有货)
《》(有货)
货币银行学(黄达)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1 ; 978-7-300-02980-1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帧:
定&&&&价:
一&星&价:
30.0 元(79折)&&
二星价:30.0 元(79折)&&
三星价:30.0 元(79折)
免运费政策:
货币银行学(黄达)
特色及评论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1996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组织对这批核心课教材进行修订,并立项为教委“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对于在教学中已使用多年的这本货币银行学,我们也认为有作全面修订的必要。全书的修订,由沈伟基全面负责。参加修订的有李焰(负责提供第三章~第五章的修改稿)和宋小虹(负责提供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的修改稿)。对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的修订,周升业给予了指导。黄达负责通读定稿,作了修改和增删。目前《货币银行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在1992年第一次成书时,我们说:“直到成书定稿,我们自己感到颇有不尽人意之处。定然还会有我们自己所未发现的错误和缺点,恳请批评指正。”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也还是这两句话。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货币银行学(黄达)
第一章 引言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
学习货币银行学,掌握剖析经济问题的入门钥匙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要在把握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
也要学习西方的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
古代货币起源说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进一步的探索超出货币银行学的任务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用纸做的货币
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第四节 如何给货币下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第五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币材的确定
货币单位的确定
金属货币的铸造
本位币和辅币
流通中其他货币的管理
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货币制度的发展
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欧元及其对传统货币制度观念的挑战
附 录 货币消亡和社会主义仍然需要货币的理论
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恩格斯的货币消亡论
列宁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货币消亡观点在中国
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观点的确立
社会主义杜会货币必要性理论的现实意义第三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信用也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金融范畴的形成
第二节 高利贷
高利贷的特点
历史上对高利贷的态度
资产阶级反高利贷的斗争
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
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资金流量分析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商业信用在中国
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国家信用人肖费信用
第五节 信用与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与信用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股份公司在中国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对利息的认识
利息的实质
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收益的资本化
资本的价格
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利息率及其系统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年率、月率、日率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概念和计算公式
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
现值与终值
现值的运用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第五节 利率的作用
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第五章 全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什么是金融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历史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金融市场运作流程及其功能的简单概括
金融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特征
金融工具种类
有价证券的价格
股票价格指数
实际营运资本与股票市值
第三节 证券市场
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新证券的发行
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的组织与交易程序
场外交易市场
保证金交易
投机与风险转移
我国的证券市场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与原生工具
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
按合约类型的标准分类
按相关资产的标准分类
按衍生次序的标准分类
按交易场所的标准分类
第五节 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
资产组合第六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金融机构的一般界说
体系的构成
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性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其他商业银行
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第二节 前苏联创建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模式
列宁关于银行国有化的理论
高度集中的前苏联银行体系模式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改革
建国前夕旧中国的金融体系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大一统" 模式的金融体系
1979年以来金融体系的改革
第四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存款货币银行
进出口银行
信用合作社
养老或退休基金会
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
当前西方银行购并浪潮第七章 存款货市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
现代银行的产生
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
商业银行的作用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银行新作用的理论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向全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中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和组织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 原则
第五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信用证业务
代客买卖业务
代理融通业务
银行卡业务
银行服务电子化的广泛内容与发展前景
第六节 金融创新
避免风险的创新
技术的创新
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金融创新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七节 信用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银行的银行券发行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其他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
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第八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我国银行的经营原则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第八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
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中央银行的类型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特点及其职能划分
发行的银行
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银行的银行
国家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附录: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关国家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
票据交换所
票据交换所的工作程序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的职责
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源与流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与基础货币量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监管及其范围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中央银行与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
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第九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 析
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
"1:8" 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个有争议但却广为流传的公式
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第三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经济体制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仲国城乡居民的资
产选择行为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都是考察货币需求这一客观范畴
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
第四节 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
资金与货币
再次认识货币需求的含义
不同情况的答案第十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口径
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
以部分代整体会造成错误的判断
货币供给包括的多重口径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模型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对货币供给的直接调控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与财政收支
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一个最简单的理论模型
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中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第四节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争的含义
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及反对意见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第十一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
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
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差异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货币供给与杜会总需求的内在联系
社会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市场供求与货币供求
第三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 观
社会总供需均衡:"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
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及近年来的一些观点
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
通货膨胀的分类
集中计划体制下的隐蔽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说
成本推动说
供求混合推动说
结构性通货膨胀
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若干观点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关于产出效应的争论
强制储蓄效应
收入分配效应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物价上涨:经济改革中令人困扰的问题
第四节 通货膨胀对策
宏观紧缩――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
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指数化和围绕指数化问题的讨论
中国经济学家
的通货膨胀对策
第五节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反通货膨胀是否是一个永恒的施政目标
无通货膨胀经济
通货紧缩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何谓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货币供应量
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复归" 与"启而不动"
"软着陆"第十四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
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
金融压抑: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中央集中计划体制国家中金融处于被抑制的状态
金融压抑论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
金融深化论的借鉴价值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涉及的主要内容
若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也扩及发达国家
金融自由化与国际性金融危机
中国的金融改革第十五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现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国际交往中的人民币
第二节 银行与国际支付
银行在国际支付中的重要地位
服务于国际支付的国外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
第三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
外汇及其构成
改革开放前的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附录1:外汇人民币
附录2:外汇兑换券
第四节 汇率
人民币汇率牌价表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汇率是怎样决定的
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
换汇成本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第十六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会议体制的终结
国际货币本位问题
汇率制度问题
附录: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开发协会
国际金融公司
亚洲开发银行
非洲开发银行
第三节 国际信用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信用形式的种类
商业性借款
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第四节 金融业的国际化
金融业国际化的发展
银行机构国际化
欧洲货币市场
金融市场国际化
金融业国际化的监督问题第十七章 国际收支与经济均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什么是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项目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
几种收支差额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必须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我国曾经执行过的方针及当前应有的考虑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第三节 对外收支与国内经济循环的联系
国内外经济交流的渠道
贸易收支与人民币资金
资本收支与人民币资金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流通
第四节 对外收支与经济的综合平衡
外汇收支与社会总供求
汇率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外汇收支的调节作用
国内经济是基础
第五节 正确处理对外收支与经济均衡的结合部
出口规模与构成
外汇储备水平
配套的财政金融政策
货币银行学(黄达)
《货币银行学》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稿的编写者:第一章~第二章,黄达;第三章~第五章,李焰;第六章~第八章,沈伟基;第九章~第十二章和第十四章,王松奇;第十三章,王军;第十五章~第十七章,周升业。黄达负责全书的修改定稿。1992年春由黄达、周升业、沈伟基通读成书。
货币银行学(黄达)
黄达,男,汉族,日生于天津,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财经委员会委员;第二、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第一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和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价格学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等团体的副会长。   主编教材:  《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流通与信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  《货币信用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  《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北京市首届 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财政学会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  《货币银行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国家教委审定全国高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教材”获: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货币银行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教育部国家级重点教材”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9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同时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五本教材之一。   专著: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和货币流通》中国财经出版社1964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5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工农产品比价剪刀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金融―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其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9月   主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黄金》
货币银行学(黄达)&&&&&&&&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货币银行学(一)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Part One Coursera | MOOC学院 果壳网旗下慕课学习社区
知识量:9.9
教师参与:9.2
趣味性:8.9
课程设计:9.5
难度:一般
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7.0周/每周5.0-7.0小时
非常棒的一门课,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银行会计学的综合体,推荐经济类的学生上这门,一个能够非常顺利的把自己所知所想清晰的表达出来的老师,绝对是不可多得的。
学习当代经济活动中的“货币视角”,接触英国央行和美国机构主义的传统学术理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金融支付系统和货币市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外汇兑换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课程介绍最近的三四十年中现代金融机构的成长日新月异。年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正在使用的金融模型和理论同样需要随着金融机构一起成长更新。这门课程有一些有着新经济观点的机构赞助出品,作为开始发展新的经济观点的一种尝试,我们温习和更新那些已经被遗忘的近来变得很重要的传统金融理论。新的框架有三个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原本分开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已经变得互相交织并且由此产生出新的动力和新的漏洞。金融危机向所有人揭示了这一点。结果就是央行权威们通过两年近乎绝望的革新,他们试试这个又试试那个,来阻止金融系统崩溃。第二点,金融危机的全球化特点揭示了金融系统的全球化特点,这在战后的历史里是新的发现,但长远来看也并不是全新的。央行的合作市阻止金融系统崩溃的关键,然而合作的细节提示了应该我们如何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框架。第三点,在危机中起了绝对核心作用的就是关键金融衍生品的操作,最重要的就是信用违约掉期和外汇掉期。现代货币理论是不能离开现代金融理论单独理解的,因此现代货币理论也不能离开现代金融理论单独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这门课程联系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作为整个课程设置的核心,就像追逐利润的流动性供给方对于这个新的市场基础的信用的系统的联系一样。课程大纲介绍:1. 货币的四个价值2. 货币的自然性质层次3. 货币和邦洲:国内的4. 货币观点,宏观和微观银行作为清算系统:5. 央行的清算机构6. 联邦基金,最后结算7. 回购,推迟结算8. 欧元,平行结算银行作为市场庄家9. Bagehot眼中的世界10. 交易者和流动证券市场11. 银行和流动资金市场12. 借款方和贷款方的最后手段建议知识背景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建议主修经济的学生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和中级微观经济的基础,不过也有非经济主修的学生(比如工程和历史)在没有这些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也学得很好。最重要的是需要对于经济理论和概念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最起码熟悉主要的概念(比如通过工作和实习学到的一些知识)。推荐书目这门课程自成一体,没有推荐教材。每周的不同的作者的论述会用来给同学们展示货币学的各个领域。不过你们可能会想买我的书《新伦巴底街:美联储如何成为了最后交易商》(普林斯顿 2011),同样也是自成一体。课程形式课程会包括一个视频,在课程现场拍摄并于线下编辑成容易理解的各个部分,整合了小测验动态画面和小视频。当然还会有周测验和期末考试。问答在这门课程中我能学到的最酷的是什么?你将能够阅读、理解甚至能够评价专业的关于货币市场的操作的论述,就像《financial Times》的那种程度。翻译:
已完成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哥大的这门货银,虽然是录像但是内容很丰富。对于没学过货银的同学可能会有点难,如果是金融学专业的同学推荐一定要看
在上课说好的中文字幕呢?。。。。。。。。。。。。。。。。。。。。。。。。。。。。
已完成第一感觉是很难,因为没有翻译,完全是硬着头皮看字幕看得个半懂的。所以最后居然还拿到合格证书让我觉得很意外。。还是支持一下。。以后会继续学习。
没能完成为什么我在后面就没有字幕了。。。。。。。。。。。。。。。。。。。。。。。。。。。。。。。。。。。。。。。。。。。。。
已完成整个课程中老师都用资产负债表的形式解释金融现象,值得推敲。
已完成无基本经济学基础,周作业及考试貌似比第一次开课时放款了要求,均为选择题,无duration,attempt最高可以有100次,尽量回去找视频,讲义,然后在回来做题。阅读作业丰富得根本看不完(上班儿党,没办法)。
课程内容直接联系实际,每节课都会从当天FT上挑一篇文章展开谈论(视频录制于12年,不过每周会录制当周视频,就热点问题及论坛“精华”贴进行探讨)。
让大家久等啦~
第一周的lec 1粗来啦~(1-4组长偷懒了明天再公布。。)
字幕下载链接:
百度盘:http:/...
1-3 What is a Bank,a Shadow Bank,a Central Bank
话说1-3里面涉及蛮多...
four prices of money
1.price par票面价格→today
2.interest rate...
佩里梅林(Perry Merhling)
伦敦经济学院计量和数理经济学硕士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巴...
主要是中级宏微观的知识。
中级宏观经济学:
IS-LM曲线的移动。
中级微观经济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