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不激活能存钱吗存钱单变保单应找那里给个说法

银行存款没利息还倒扣钱 市民需小心存单变保单
来源:海峡都市报
  今后到银行存钱,如果有人问你存多久,之后又建议你做成理财,可要小心了你可能一不小心就“存单变成了保单”。  近期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了很多投诉热线,十有八九都是反映“存款变保单”现象。记者深入采访得知,保险公司驻点银行的业务员最常说的是“1年后就能随时支取”、“2年后就能随时支取”、“3年后就能随时支取”。这让市民误以为业务员说的理财产品,与银行定期存款是一样的。实际上,如果真如业务员所说的1年后能随时支取,极有可能本金也拿不回来,更别说是像定期存款那样的利息。就是这种混淆概念,让很多市民中了招。  22万元想存银行被忽悠买10年期保险  福州的老郑前几天到银行取钱才发现,两年前的22万元拆迁补偿款办的是一份10年期保险,保险需2020年才能到期。  老郑说,他和姐姐两年前到仓山区洋洽一家银行存钱,银行储蓄所主任说直接存钱还不如买一份保险,中间不仅享受银行的存款利息,还可以享受分红收益,比单纯的银行存款收益高多了。由于老郑打算两年后使用这笔钱,储蓄所主任还说两年后就能拿到本金和利息,收益比存款高。  如今两年过去了,老郑到银行看看自己究竟赚了多少钱,谁想最后到手的余款只有216000多元,连本金都没保住。老郑顿时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对此老郑无法接受,当时储蓄所主任明明说两年之后就能拿到本金和利息,如今不仅没有利息,还要被扣除3000多元手续费。  中途急用钱要亏不少钱  记者随后得知,老郑办理的是一份期限长达10年的保险,现在取出来相当于提前退保,因此要损失不少钱。  按照该保险的条款,投保后两年多,确实可以“保本”,但选择中途退保,收益少得可怜。  经过多次协商,保险公司和银行妥协了,老郑的22万元他们如数退还,另外还按照两年前的定期存款利率2.79%,支付老郑两年利息1.2万元。  老郑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家住福州鼓山附近的陈女士就有类似经历,她到银行办理2年期存款,结果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劝说之下买了保险,春节过后陈女士临时急需钱,到银行却被告知陈女士办理的保险需要2年后退保才不会损失保险费,现在办理中途退保要损失20%的保险费。  中途退保损失大市民为何频中招  银保违规用语害了不少人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一些保险公司业务员或银行工作人员有意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混淆,让不少市民中了招。  陈女士到银行网点帮母亲存款2.3万元,结果办成了金鼎富贵两全保险,保险业务员还为陈女士写了一份收益演示表。  记者在陈女士提供的演示表上看到,演示表明确写着“1万元放两年可拿到1050元利息”、“放满3年可以拿到1740元利息”。  陈女士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一直认为这份合同与存款没有差别,不过最近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才得知,现在中途拿出来根本拿不到那么多钱。  “这是目前银行保险误导的一个缩影。”福州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向记者透露,现在到银行主动买保险的人不多,不少人是“被保险”到银行只是想办存款,但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却主动上前搭讪,多数情况一开始就问“是不是办理存钱”、“存多久”等,然后就说现在一款理财的收益比普通存款高得多,以此吸引市民。  此外不管是保险公司平时的业务宣导,还是拓展业务的“话术”,“存”、“取”和“保本”等字样随处可见,市民很容易误以为保险与存款是一样的。而在监管部门看来,这些词在保险业务领域都是禁用语。保险会和银监会多次发文强调,商业银行在开展代理保险业务时,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  中途退保被说成存款到期  如果市民希望存款2年,业务员就强调他们的保险2年就能随时支取。  比如陈女士办理的保险期限长达5年,演示表上写着“放满3年可以拿到1740元利息”,到3月18日,陈女士的保单就满3年了,按照里面的说法,陈女士每1万元可以拿到1740元收益,总共2.3万元就可以拿到4002元。演示表最后一行还写着“客户可以选择放3年、4年或5年,3年后若不用可再转存1年或2年,领取时携带本人身份证和合同”。按照这样的说法,陈女士马上可以随时支取。  陈女士最近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得知,现在中途退保根本拿不到4002元。  支招  四招防范存款变保单  1。到银行存款时,遇到有人介绍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存款”,一定要问清楚是储蓄还是保险,防止被误买保险。  2。在银行签署任何单据时,都要认真看清楚,所签单子是保险单还是存款单。  3。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会对在银行购买保险的消费者在犹豫期内实施电话回访,存款一般没有电话回访。  4。如果发现存款变成了保险,投保成功后10天犹豫期内可以免费退保,超过10天退保要损失不少保险费。  作者:欧阳进权
(来源: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姜炯)
12-03-12·
12-03-09·
12-03-09·
12-03-06·
12-02-21·
12-02-14·
12-02-07·
12-02-03·
12-02-02·
11-12-20·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内蒙古晨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BM03版:综合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首读
第03版 城际线
去银行存款 小心“存单变保单”
◎记者 李恩泽
通讯员 张少青 本来是到银行存款,带回的却是一张保单。近一段时间以来,12315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到银行存款却遭遇“被保险”的现象。消协有关人士认为,银行卖保险应该实话实说,不应该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或玩文字游戏,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到银行存钱时要留意。 一、银行应明示,不能侵犯知情权 2009年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自当年3月15日起,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理销售投资连结保险的,严格限制在银行理财中心和理财柜台销售,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销售投资连结保险。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人身保险投保提示工作要求》和《人身保险投保提示书基准内容》,对保险销售和投保提醒进行了细则上的规范,并明确要求营销员必须对分红型、万能险和投资连接型保险提示一定风险。 银行在销售保险时应实话实说,说明保险产品的真实情况,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建议银行在销售保险时,应当专门设立一个柜台或区域,挂上牌子进行明示,这样能使消费者明白银行的哪些柜台或区域是销售保险,以免产生误解,也会有效杜绝银行工作人员过度推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遭遇保险误导的情况才会越来越少。 二、购买保险有10天犹豫期
12315提醒消费者,银行保险与银行储蓄性质完全不同,与储蓄相比,银保产品流动性较差,消费者在约定期限内,不能自由支取本金,否则会带来较大损失。而随着保险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近年来主推的分红型和万能型两种保险均不能保证未来收益,存在一定风险,消费者不可盲目轻信。 根据《保险法》规定,购买保险产品的客户自合同生效日起,有10天犹豫期,即10天内可办理退保手续,10天之后客户则要承担相关退保费用。 保险公司应在犹豫期内对保险消费者进行回访,并详细介绍保险收益、保险风险等相关情况。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我父亲今年70岁了,没有文化,也不认识字。7年前到镇上(安徽省无为县石涧镇)农业银行办理存款,今年3月13日先行取款了一笔,却被告是保险。他非常的不解,为何自己辛辛苦苦存的钱变成了保险,且年利率都不到2.5%;于是父亲3月16日将其他存单也拿来银行确认,均被告知为保险单。父亲不甘心就找农业银行理论,所谓的经理说这事他管不着。于是打电话给芜湖市长热线,热线接话员就给了个县长热线电话,而且根本没人接,父亲想通过记者热线维权,记者也给推辞了。而本人又远在广东,希望各位网友帮忙扩散,帮忙维权一下,或许石涧镇上的其他老人家也有可能被骗,为何一个朴实老农民的诉求,却得不到政府和媒体的帮助呢。  父亲身体也不太好,这几天为了此事非常伤心,希望好心人、记者、政府人员看到好帮忙一下!  在此跪谢!!!  (另外补充一下:同时也打了12315维权电话,12315却告知其事不属于管辖范围,好伤心啊,315刚过1天而已)  希望能够借助网络的力量,还农民一个公道!!!  希望有能力的人士,帮助扩散一下,谢谢!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比较坑爹 !
  过年回家我爸去取七年前存的10W也是保险的。。。 折腾了快一个月邮政才把钱退回来了,感觉好坑爹
  求助各位帮忙扩散!!!
  向银监局投诉,向农行总行投诉。
  向市总行投诉,总行经理让我自己举证,有本事你就告去!!!
  只需要带一把刀。。。。。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存单变保单 老太要求补差价遭拒|银行|存钱_凤凰资讯
存单变保单 老太要求补差价遭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个月,李阿姨的五年合同期满了,她拿去保险公司“取钱”,却被告知账户上的收益只有三千多元。“我们大概算了一下,按照2009年当时的利率,那两万多元的定期利息应该有四千多元。”蒋女士说,看到这个结果,他们便要求保险公司补齐差价,但遭到了拒绝。昨日上午,一位朱姓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蒋女士母亲的保险合同由于是其本人签了名,现在没办法给她补差价。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华逸
原标题:存单变保单 老太要求补差价遭拒“明明当初跟我说,利息比银行的定期利息高的,结果现在算下来还差几百元。”今年67岁的李阿姨昨日向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反映,说她五年前在达州火车站一家银行存钱,结果被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买了五年期的保险。如今五年期满了,李阿姨的账户上却没有当初工作人员所承诺的那么多。银行存钱心动高利买保险“2009年9月,我拿了两万多元去银行存钱,当时有人告诉我,存那种利息高些,比银行五年的定期利息还高。”据李阿姨回忆,当她听说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就心动了。李阿姨说,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与保险公司公司签订了一份保险合同,还以为是存折。李阿姨的儿媳蒋女士说,“妈妈感觉合同看着不正规,就去保险公司要求退钱,但当时工作人员一再保证,利息绝对比银行高。”要求保险公司补差价遭拒上个月,李阿姨的五年合同期满了,她拿去保险公司“取钱”,却被告知账户上的收益只有三千多元。“我们大概算了一下,按照2009年当时的利率,那两万多元的定期利息应该有四千多元。”蒋女士说,看到这个结果,他们便要求保险公司补齐差价,但遭到了拒绝。昨日上午,一位朱姓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蒋女士母亲的保险合同由于是其本人签了名,现在没办法给她补差价。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华逸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460277
播放数:2273957
播放数:401622
播放数:67960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存钱送苹果6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