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到14年2014年中国财政支出出对15年2014年中国财政支出出的作用?

2014年财政数据评论:未来财政支出结构怎么变?
随着经济下行调整、名义变量的收缩幅度更大,新公布的14年财政收支数据非常乏力。尤其全年财政支出增长8.2%,4季度的平均增速为-1%,全年低于目标1.3个百分点。前期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力度,并非单纯的增加赤字,因空间有限;力度可能体现在支出结构变化、供给侧税收政策、盘活存量方面。
14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乏善可陈——远低于平均水平(8.2)的有:教育支出4.1%、科技支出3.4%、文体传媒支出5.5%、农林水支出4.9%;而高于平均水平的为交通运输10.9%、城乡社区支出15.4%。上述情况反映三方面旧结构:创新升级型与农业的支持偏弱、政府事务管理支出偏高、基建投资支出增速略高。
从近日的数次会议看,上述三方面旧结构的变化是显然的: 一是27日李总理中南海座谈会表示,对于科教文卫体,政府责无旁贷的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对现代农业更加重视,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营。而当前业界也有预期,1号文将包含产业融合、现代农业物流、电子商务等重要议题。
二是 29日交通部出席的铁总工作会议透露,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8088亿,2015年铁路投资额将与2014年相当(注:也即零增长)。从稳增长角度看,14年1季度压力即出现,而15年下调增长目标,对应时点至少不应快于14年。
三是政府债务的长期平衡要求十分明确,去年末部分地区债务规模激增,但并不能想当然的扩大未来举债空间,因其和自身经济规模向匹配;同时未来地方基建投资更依赖PPP 模式,中央项目依赖社会基金增多;因此从财政支持角度看,对创新升级与现代农业的力度将显著加大;而政府简政放权、约束债务等或将促使工作杂费(城乡事务支出)下降、对基建投资的支持或更加利用其他渠道解决,即便维持现有力度也将无明显增长。
其他方面,财政收入 8.6%,虽完成8%的收入目标,但录得历史最差纪录。前期报告预期15年财政收支目标可能双下调;而近期以来,关于15年GDP、工业、外贸目标的下调已经陆续确认。12月单月看,收入增长出现反弹,尤其营业税反弹较多,猜测或与年末加大征收力度相关;支出增速1.2%,保持疲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腾讯理财超市
5个月收益&74.91%
今年收益&196.77%
近6个月回报&120.41%%
7日年化收益&4.8%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文/海通姜超、顾潇啸(识局智库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此文版权属于海通姜超和顾潇啸。
上周14年12月制造业PMI公布收官,而习近平主席、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央行行长周小川、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等分别对中央深改组,财政、货币和外贸政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其主体词是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增长动力不足,通缩风险未消。12月PMI跌至50.1,连续6个月下滑并创18个月新低,指向制造业景气继续走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预示15年经济开局压力较大。12月PMI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下滑,并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预示12月PPI环比负增。我们预测15年CPI为1.5%,PPI为-3.2%,通缩仍是15年主要风险。
货币新常态:稳健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周小川称15年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自11月降息以来,经济通胀依旧低迷,唯独股市大幅上涨,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背离意味着金融风险短期升温。未来货币放松或延后至直接融资全面放开之后,助力金融反哺经济,为直接融资保驾护航。
财政新常态:收入中低速增长,支出刚性增长。14年财政收入增速或首度降为个位数增长,远低于以往动辄20%以上增速。而财政支出或仍维持两位数增长。未来收入低增、支出刚性增长或成财政新常态。而15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但工作重点是转方式调结构而非总量刺激,因而财政赤字率或低于市场预期的2.5%。
贸易新常态:外贸低增,注重内贸。14年外贸增速或在3%左右,远低于7.5%的年初目标。15年外贸增速目标已经下调至6%,或与15年GDP增速目标的下调相一致,反映中国出口在全球份额过大、进一步扩张受阻,因而未来贸易或以促进口以及内贸为主。
改革新常态:改革关键之年,质量重于速度。习近平称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而15年则是改革关键之年。要重点提出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对已出台的具有重大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要抓紧出台细化实施方案,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在速度之上。而年初的首周则迎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72家央企负责人降薪,与职工工资的差距缩小。
一、对12月制造业PMI的分析:
增长动力不足,开局压力较大:
①12月PMI跌至50.1,连续6个月下滑并创18个月新低,指向制造业景气继续走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②12月新订单较11月下滑0.5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较11月回升0.7个百分点,显示内需仍差外需尚可。
③12月生产指数较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与12月以来发电耗煤增速依然在-10%左右相匹配。
④12月原材料库存继续回落而产成品库存回升,显示库存状况转差。预示短期经济低迷延续、15年经济开局压力较大,宽松货币政策仍需加码。
二、对短期通胀数据的分析:
通缩仍是主要风险:
①上周菜价涨幅回落,猪价继续下跌,食品价格涨幅收窄。
②截止目前商务部、统计局12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1.9%、0.7%,预测12月CPI食品价格环涨1.1%,12月CPI小幅上升至1.5%,14年CPI为2%。
③12月PMI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下滑,并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预示12月PPI环比负增。截止目前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降0.7%,预测12月PPI环降0.4%,12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1%,14年PPI为-1.9%。
④预测15年CPI降至1.5%,PPI降幅扩大至3.2%,通缩仍是主要风险。
三、对短期流动性的分析:
流动性依旧偏紧:
①上周央行公开市场连续第五周零操作,但考虑到万亿财政放款,估算12月超储率升至2.5%。
②得益于巨额财政放款,上周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下降50bp至4.8%,但在12月31日冲高至5.07%,流动性依旧偏紧。
③1月份公开市场和MLF到期资金高达3000亿,若央行持续无为,1月份超储率或再度小幅下降。
④1月同时面临信贷需求高峰以及春节前资金需求旺季,除非央行重启逆回购或降准,否则流动性或持续偏紧。
四、对货币政策的分析:
稳健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
①上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召开,与第三季度相比,会议公告强调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同时也提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大。
②周小川行长在新年致辞中提到,15年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③自11月降息以来,经济继续下滑、通缩风险未消,唯独股市大幅上涨,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背离意味着金融风险短期升温,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下宽松或暂时延后。
④未来需放开对包括股票和债券在内的各项直接融资的限制,加大金融反哺经济力度,之后或可加大货币政策放松力度,为直接融资保驾护航。
五、对政府政策的分析:
改革关键之年,财政外贸“新常态”:
①上周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八次会议,强调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要重点提出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对已出台的具有重大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要抓紧出台细化实施方案,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在速度之上。
②上周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15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但工作重点是转方式调结构而非总量刺激,因而财政赤字率或低于市场预期的2.5%。对“财政新常态”进行了阐述,包括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支出刚性增长、以及财政管理更规范等三方面。
③全国商务会议透露,15年外贸增长目标已由14年的7.5%降至6%,而14年外贸增速或仅为3.4%,远低于年初目标,其中进口低预期是主因,而扩大进口以及鼓励内贸或成为15年工作重点。
④《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72家央企负责人降薪,与职工工资的差距缩小。
六、对海外经济的分析:
美制造业指数下滑,希腊政治风险重现:
①美国12月ISM制造业指数为 55.5,创半年新低,但ISM调查主席在数据发布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石油产业的下滑可以解释ISM制造业数据为何欠佳。一些被推迟的订单是因为等待更低的价格,数据下滑“不足为虑”,制造业订单和产出仍然在2014年强劲收官。
②12月30日,希腊宣布将举行提前选举,市场担心希腊左翼激进联盟党Syriza可能会赢得选举,从而让该国的国际援助横生枝节,并令欧债危机重燃。希腊政治局面复杂化还可能影响欧洲央行的QE计划。1月22日欧央行会议宣布购债细节甚至启动QE的希望愈加渺茫,违约的可能性不仅令QE更具不确定性,也给QE的实施带来了更多的制约。
③俄罗斯29日数据显示,11月俄GDP同比下降0.5%,这是俄经济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萎缩。油价深跌、西方制裁和卢布危机三重冲击之下,俄罗斯经济正滑向衰退边缘。
④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终值50.6,不及预期。其中,法国、意大利继续呈下行趋势,德国维持适度扩张,意味着欧元区四季度GDP或仅能增长0.1%。推出QE的预期增强,欧元区多国国债收益率创纪录新低。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关注: 1 人专家:冤假错案由义务机关国家赔偿 国家财政支出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疆日报网讯  近日,浙江张高平与侄子张辉蒙冤10年终获清白一事有了新的进展,张高平叔侄已正式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和冤案补偿。其中,索赔最高的一项是“张高平为运输个体户,当时每月净收入3万元(有据可查),要求补偿280万元”。此外还包括“国家赔偿及精神赔偿180万元”,“一次性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15年,两人共28万元(10年冤狱劳动技能难以恢复要求解决养老问题)”,老母10年赡养医疗费、未成年女儿抚养费等。索赔共计12项,总金额达702万元!
  另据媒体报道,河南村民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被羁押近12年后,近日被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无罪释放。他表示,希望获得10万元的国家赔偿。
  两起案件受害人的赔偿要求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张高平叔侄能获得那么高的国家赔偿吗?精神损害抚慰金如何界定?张高平作为运输个体户的间接损失应不应该得到赔偿?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冤案受害人可获赔偿
  无论谁作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金都是由国家财政支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说:“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规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或者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因此,张高平叔侄和李怀亮都可以获得国家赔偿。”
  那么,该由谁来赔偿他们呢?胡锦光指出,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因此,张高平叔侄案中,浙江省高院应该是赔偿义务机关。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因此,李怀亮案中,当年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应该是赔偿义务机关。
  胡锦光强调,无论谁作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金都是由国家财政支付。之所以确定赔偿义务机关,是为了方便受害人提出赔偿请求,避免有责任的机关相互推诿扯皮。因为,冤假错案一旦发生,拘留、逮捕、审判等环节相关部门都有过错。
  国家赔偿有严格标准
  专家建议通过司法判例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标准
  国家赔偿的标准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说:“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对赔偿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而不是以受害人受害前的实际收入作为计算依据。就此看来,如果两起案件是今年改判无罪的,每日赔偿就要以上一年即2012年我国职工日平均工资为160元左右计算。如果造成了身体伤害,还应当获得医疗费、护理费,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也是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2012年,国家赔偿法修改时,增加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规定,这被看作是一大进步。姜明安说:“精神损害抚慰金怎么赔,目前尚缺乏标准,但是可以参考民事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情况。”姜明安建议通过司法判例,确定此项标准,以避免媒体关注多的案件就赔偿多,媒体关注少的案件就赔偿少的不公平做法。
  针对张高平叔侄提出的“一次性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15年”、“老母10年赡养医疗费、未成年女儿抚养费”等,姜明安认为,这些请求在国家赔偿法上没有明确的依据,如赡养费、抚养费,只针对受害人死亡或者残疾的情况。
  只赔直接损失不合理
  专家表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我国国家赔偿法1994年制定,经过了两次修改,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两位专家表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胡锦光说:“就这两起案件而言,国家赔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只赔偿直接损失,对于‘可得利益’所受到的侵害,国家并不承担赔偿责任。”胡锦光说,张高平叔侄提出的“张高平为运输个体户,当时每月净收入3万元(有据可查),要求补偿280万元”就属于“可得利益”。
  姜明安也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因行政机关违法做出的“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决定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只赔偿如水电费等经常性费用开支,而对企业因关门停产造成的利润损失,不予赔偿,“这是不合理的”。姜明安说,企业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如何赔偿,确实存在难题,但是,完全可以参考该企业近三年的平均利润确定赔偿金额。
  此外,姜明安认为,国家赔偿法对行政机关不作为造成的损害如何赔偿没有做出规定。他举例说,在三鹿奶粉事件和山西黑煤窑事件中,存在监管机关监管不力的问题,但是法律没有规定这些机关承担赔偿责任。事实上,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当地政府部门为了事件的解决,也花了不少钱。而这类事件中,首先应该偿付的是直接致害的企业,政府只承担补充责任,当企业赔偿不足时,再由政府来兜底。
&分享到: &
  新疆日报网讯 近日,浙江张高平与侄子张辉蒙冤10年终获清白一事有了新的进展,张高平叔侄已正式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和冤案补偿。其中,索赔最高的一项是“张高平为运输个体户,当时每月净收入3万元(有据可查),要求补偿280万元”。此外还包括“国家赔偿及精神赔偿180万元”,“一次性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15年,两人共28万元(10年冤狱劳动技能难
  新疆日报网讯 近日,浙江张高平与侄子张辉蒙冤10年终获清白一事有了新的进展,张高平叔侄已正式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和冤案补偿。其中,索赔最高的一项是“张高平为运输个体户,当时每月净收入3万元(有据可查),要求补偿280万元”。此外还包括“国家赔偿及精神赔偿180万元”,“一次性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15年,两人共28万元(10年冤狱劳动技能难
&&相关阅读
新疆日报社主办,新闻热线:、5593146,E-mail: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新ICP备号 乌鲁木齐市网络安全备案: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AVSP3110470号licence您当前所在位置:
14年焦作经验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示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14年焦作经验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示&,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1 焦作财政改革概述
焦作是一个以传统重工业为经济支柱的中型城市。1997年,国家下令关停重污染的&五小&企业,对地方企业税收依赖很强的焦作财政也开始捉襟见肘。1998年,随着全国性的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高潮,围绕地方财政的种种矛盾在焦作变得十分尖锐。政府的财力分散在各个部门,部门小金库越变越多,腐败频发,农民上访不断,社会安定受损。正是这些矛盾的尖锐化,促使焦作走上了长达12年的财政改革。
焦作的财政改革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1998年-2001年为改革高潮期,期间以建账监管、会计委派、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统一管理、强化财税监督等财政综合改革为主要内容,从源头上治理当时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与改革发展的大局。第二,2002年-2006年为改革巩固期,主要针对先前推出的改革,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扬长避短补充完善。同时,针对新的问题,又陆续推出村财乡监、乡财县管、项目评审、债务预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推进加深当地公共财政改革的发展。第三,2007年至今,为改革的新时期,重点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科学、民主、绩效&管理的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在执政理念、民众参与、绩效管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推出了&政府公务仓&,社会性别预算、社区公共卫生等创新性举措。由此,焦作公共财政改革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2 焦作财政改革中的创新
2.1 内外统一的综合预算
(1)会计委派制。
1998年,为消除会计人员归单位所有的弊端,解决当时账外账问题,焦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直部门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委派的&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率先实施,取消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和银行账户,设立14个会计工作站,管理263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会计业务。选派的78名会计担任了原来600多名会计的工作,工作效率不降反升。如今焦作行程了市、县、乡、村&四个层次&和村账乡监、乡财统管、集中委派、分户委派、财务总监制&五种形式&的会计网络管理体系。会计委派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综合预案。
综合预算是焦作前期财政综合改革的结果。2001年3月,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入手,取消全部收入过渡户,所有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非税专户&进行管理,将非税收入管理融入部门预算。同年6月,以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保障,成立财政支出管理中心,对国库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和财政内部资金实行统一核算,统一拨付。2003年,发挥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对预算编制促进作用,建立政府采购机构,把财政支出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并逐步推进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布置、同步上报、同步审核、同时汇总、同步批复、同步执行的&六同步&管理模式。 2.2 功能化的分权管理
(1)&四权分离&内部制衡。
&四权分离&是指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分离操作。现在,焦作市财政已设立了预算编制局、预算执行局和预算监督局,绩效评价的工作也在积极筹备展开之中。在预算编制中,复试预算、社会听证等工作由编制局及各业务科室负责;在预算执行中,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政府采购、内部监督紧密联系,分别由预算执行机构、国库科和会计委派中心等承担。与此同时,预算监督局和审计部门对预算编制、执行机构实施监督。最后,焦作的绩效管理主要是针对项目资金。财政项目资金评审中心对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建设项目和政府性融资建设项目进行评审,之后还会由复审中介和相关专家对评审进行复审。
(2)扁平化大办制。
&四权分离&的机制制约了财政局自身的权利,为了让该机制能够顺畅运行,焦作提出了外圆内方的&大办制&,来优化人员配置,方便上下级的工作对接。&外圆&指客观上适应上级业务的对口需要和与其他部门的协作要求,对外办公时原领导分工和科长职务职能基本不变。&内方&指对内按照新的组织结构、职能整合和人员配备,以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能和政府绩效管理水平。这样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一班人员两种结构,同时满足外部职能要求和内部改革需要。科学决策2010年第5期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 的空问计量分析――辽宁省为例张 峁,徐蓓蓓,江 栋(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本文基于2005~2007年辽宁省十四个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问计量经济模型,并结合人均GDP水 平、财政支出水平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
水平图定量地研究了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现阶段,辽宁省基本建设支出与政府行政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且政府行政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基本建设支出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而民生性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则为负;同时也得出我省人口数已经达到规模不经济状态的结论。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经济学;Moran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0)05―0050―08一、引言及文献综述经济增长是经济分析中最古老、最重要的问题,而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紧密,历来是学者们 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转型问题已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其原 因不外乎两点:一、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确定,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的作用逐渐下 降。这就需要我们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既有助于政府转型的实施,同时也 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大量的文献对财政支出、财政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 证分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Grief和Tullock(1987)、Aschauer(1989)等人的实 证研究表明,政府消费支出与GDP实际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而政府投资支出能够促进GDP的增长。此 后,Devarajan等人(1993)的研究则表明,某些生产性支出(如公共设施资本以及公共保健和教育等支出) 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或者相关性很不显著,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的财政支出,反倒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消费支出。在国内,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较多,比较典型的有(孙文祥,张志超,2004;曾娟红,赵 福军,2005;朱柏铭,祝燕君,2008;杨友才,2009)¨’2’3刮,他们分别基于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对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孙文祥,张志超…指出:不同 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差异,并认为只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能推动经济增长;曾娟红,赵收稿日期:2010―03―28修回日期:2010―05―06作者简介:张峁(1984一),男,辽宁新民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万方数据 区域发展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福军心1采用Barro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财政支出 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行政管理 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社会文教支 出和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 结论与孙文祥得出的结论有很多出入。朱柏铭, 祝燕君【3’;杨友才H1分别从财政支出功能性质和 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方面来进行研究,得出的结 论也各不相同。遗憾的是,国内对我国财政支出 和经济增长的研究都忽略了空间相关性的作用, 从而使估计的模型不够准确。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余可,2008)M1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 国省域财政支出结构与区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 析,他得出:生产性事业费、企业挖潜改造和政府 机构支出对经济有正的影响,农业支出对经济增 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其他几项支出对地区经济 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其得出的结论也与前述文 献不尽相同。相对来说,现有的关于我国财政支 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大部分都忽略了 地区间的空间相互联系,也有少数文献(余可, 2008)考虑空间因素对我国财政支出及经济增长 进行分析的。但考虑空间因素,以某一地区为研 究对象,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的 文献还不多见。本文将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 在传统的分析财政支出的模型中加入空间权重矩 阵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分析辽宁省财政支出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二、理论模型与计量模型G:。其中:G。为生产性支出,G:为非生产性支出, 则产出y和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Y=以K,L,G)=4F胪研《 (1)其中:Ct>0,卢>0,7>0,盯>0,a+JB+y+矿= 1。a∞、儿盯分别为私人资本存量K、人力资本L、 生产性支出G。和非生产性支出G:的产出弹性,表 明相应的投入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产出改变 量,且假定规模报酬不变。 (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有多种,本文使用的空 间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是加入了空间效应(空间相 关和空间误差)的空间常系数回归模型,即空间滞 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 1.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是对属 性值在整个区域的空间特征的描述,表示全局空 间自相关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主要连接统计指标 包括:Moran’sl,Geary’sC和Getis’G,其中,最常用 的是Moran’sI,其取值范围为[一1、1],表示各地 区同一变量的空间相关程度,若取值为正表示存 在空间正相关,为负表示存在空间负相关。在计 算出Moran’sl之后,还需要对其结果进行统计检 验,一般采用Z检验”】。全局空间自相关假定空 间是同质的,即只存在一种充满整个区域的趋势, 但事实上,区域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并不少见。因 此,需要发展局域统计方法来衡量每个空间要素 属性在“局部(一般为相邻)”的相关性质,其结果 一般可以采用地图可视化表达。通过定义不同类 “局部”范围(不同的空间连接矩阵),局域空间自 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空间要素异 质性特性∞J。 2.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滞后模型【61也称空间 自回归模型,表示某一地区经济增长的所有解释 变量,都会通过空间传导机制作用于其它地区,模(一)理论模型 本文的模型基于Barro(1990),Lucas(1988),Rebelo(1991),Bond,Wang和Yip(1996)以及Chen和Lee(2005)的研究。并且借鉴Devarajan, Swaroop和Zou(1996)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柯布 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财政支 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并将其作为 投入要素,来研究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 的关系。假定生产函数由四部分组成:私人资本 存量K,人力资本L,两种类型的政府支出G.和型中包括解释变量x和空间滞后项时。形式上,空间滞后模型(又称“混合的回归一空间自回归模 型”),可以表示为:Y=pWY+雎+占(2)51万方数据 科学决策2010年第5期式中:P是空间自回归系数,占是误差项(干扰另一种是距离权重矩阵,即设定某一距离为门限 值,大于该距离就设定为0,小于该距离就设定为 l。由于我省各地级城市面积相对较小,且各城市 相对密集,因此在本文中,不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矩 阵,而采用一阶地理相邻权重矩阵,即:相邻地区 取1,不相邻则取0。 E表示被解释变量。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项)向量。时可以估计模型中变量的空间相关程度,同时调整其它解释变量的影响。3.空间误差模型空间误差模型【71则反映了区域外溢是随机冲击作用的结果,其考虑了残差 项对其它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其形式可以 表示为:y=邸+占占=AW台+p(3) (4)DomesticProduct,GDP),代表某国或某地区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毋和地表示残差项。这个模型结合了标准回归模型和误差项占的 空间自回归模型,同时假设误差项肛满足条件E (p)=O,Cov(/卫).1-o.2,,即方差固定且误差项是不 相关的。 三、指标选择、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一)实证模型及指标说明 文章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并 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入政府财政支出的三 个方面作为解释变量,本文最后所建立的实证模型如下: LNYi=岛+卢iLNXf+占f置表示解释变量。由于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 因素很多,为了控制其它影响因素,确保财政支出 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 影响,我们选取了其它的控制变量,下面就所有变 量进行详细介绍。 1.资本存量(Capiml,K) 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投 入要素,因此,当资本存量增加时经济水平将提 高,随着资本存量的不断提高,边际产量将降低,(5)但是其经济增长水平仍处于上升趋势。预计此项 在模型中的系数为正。2.从业人员数(Labor,L)其中:代表辽宁省所包括的14个地级市,占; 代表随机干扰项,以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函数,由于 传统的模型在经典的高斯马尔可夫假设条件下才 适用,若模型存在空间相关性,由于随机扰动项不 再是均质的,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 可能会导致模型设定的偏误和估计结果的不准 确。根据以上所述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 型,本文在(5)式中加入了空间因素来构造空间计 量模型,即所采用的空间滞后模型为: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知道,从业人员增加,国内生 产总值将趋于增长,但是目前我国从业人员相对 固定资产投资来说相对较大,从业人员数的增加, 将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预计此项系数 为负。 3.政府基本建设支出(CapitalCE)Expenditures,基本建设支出由财政主要支出项目表中的LNYi=岛+风W啦+卢jLNXi+8f空间误差模型为: LNYi=/30+/30LNXf+(j―A彤)p‘(6)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科技 三项费用等三大项¨’加总所得,由于基本建设支(7)出的提高回增加经济增长的所有要素、改善经济 增长的环境和基础。因此,预计此项系数为正。4.政府民生支出(Livelihood Expenditures,LE)其中:形为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权重矩阵的选 择对任何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而言,都是一个重 要的决定因素。对于空间权重矩阵的计算和设 定,常用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阶地理相邻 权重矩阵,即相邻空间单位的权重为l,其它为0;52民生支出由财政主要支出项目表中的文教科卫 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和支农支出 四部分加总而成,政府民生支出支出对于减少收万方数据 从表1中M。ran值可以看出,辽宁省14个城 为剔除物价波动影响,所有的数据都以1978 年为基期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进行平减,并在,F v--..- 此基础上取对数,以便在计量回归中消除异方差, 从而提高估计精度。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辽宁 统计年鉴》2006―2008。(二)模型估计方法和选取原则市之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投资、从业人员 以及地方财政支出等变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空间 相关性,即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下面通过散 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具体考察各变量的相关性, 图1为人均GDP的散点图。由于空间相关具有双向或者多方向的性质,如果用传统的OLs方法去估计带有滞后因变量或 序列相关的模型,参数的OLS估计结果将是有偏 的。因此,需要考虑其它的估计方法,Ord(1975)首先提出了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的极大唑竺二计(ML估计)法,本文在进行模型估计时也采用极II--I大"I似x然估"-计。在模型估计出来以后,我们不暨 磊赫出是空间滞后模型较优,还是空间误差模型较优,这就涉及到模型选择的问题,常用的模考煮择标准有两种。一、根据Anselin(2004)提出的判别准则,可通过对统计量M。啪’sI、LMLAG统计孳和LMEnor统计量的检验来判别,哪种模型的统计量绝对值越大,显著水平越高,就采用哪种篓翌:二、在LMLAG统计量和LMError统计量都无法辨图1GDP散点困别模型优劣的条件下,一般对两个模型的极夺攀然估计量(hgL)、赤迟信息量(AIc)和施瓦茨信息 sc值越小,说 量(sC)进行比较,kgL越大、MC 明模型越优。 o王)实证结果及分析 1.空问相关性检验在进行空间计量分析以从以上GDP散点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聚 集在第二象限和三象限,即具有较低GDP水平的地区和具有同样较低GDP水平的地区向邻近,乎样的地区有锦州、阜新、朝阳、铁岭,还有位于第 二象限的,即具有较低GDP水平的地区和具有较 高GDP水平的地区邻近,这样的地区主要有本万方数据 科学决策2010年第5期溪、营口、丹东和辽阳。图2为根据L1SA显著性 水平得到的人均GDP的显著性水平图,图中我们 可以看出灰色的地区为本溪市,表现为低一高的 人均GDP水平,说明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其产 生较强的带动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东北老 工业地区的大力扶持,以及沈阳一抚顺、沈阳一 本溪同城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再加上其自身矿产 资源丰富,在这些因素的带动下,本溪已成为辽 宁省经济增长较快地区。有着先天优势的海滨 城市大连和省会城市沈阳一直对辽宁省的经济 发展起着带头的作用,其人均GDP区位分布为高 一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心。图3和图4分 别给出政府财政支出的空间相关性散点图和财 政支出显著性水平图:行分析研究时,不能忽视空间因素的影响,在用经 济模型进行分析时,应该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即 在模型中加入空间地理因素变量,如果还只是简 单的应用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会导致模型设定 的偏误和估计结果的偏差,这样必然降低模型对 现实经济的模拟效果。Mo砌’sl=-0.2280\主:t一●―、●●、、’、一3―2―10 CZl23图3财政总支出散点图图2GDP显者住水平图从财政支出散点图可以看出,辽宁省财政支 出水平也很不均匀,低一低聚集地区比较多,而且 多数地区集中在辽宁西北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 区的阜新和朝阳两地,财政支出水平显著偏低,铁 岭和本溪表现为被高值包围的低值区,由于城市 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大 连、沈阳均表现为被低财政支出地区包围的高值区,这说明辽宁省财政支出偏低的地区较多。由 2?模型估计结果图4财政总支出显著性水平图在对变量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以后,需要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财政支 出结构和经济增长进行量化分析,由于财政支出 效果的滞后性,文章分别以2004~2006年的数据 作为自变量,分别以200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于文章主要考察财政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因此其 它变量的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没有给出。龄21-_结论证明,对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进S4万方数据 区域发展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表2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OLS、SLM和SEM估计结果0LS C C KL SLMSEM回归系数一4.0639‘P值O.0427 0.0273回归系数0.037I” 0.3025“ ―0.5785’‘ O.1386‘―0.2232’P值O.0077 0.0022 0.0000O.0169回归系数―4.12lO” 0.3951” ―0.3495” 0.0858 ―0.1507 0.8773“O.1602P值O.00080.O003 O.00830.40Il‘ 一0.3694 0.0994 ―O.16750.8832‘O.0657 0.30750.2910CELEO.2135O.17890.0170 O.0000 O.0077AEp/XO.01601.1213.. 0.03730.0000 O.6294R20.9775 13.7917 一15.5835一11.7491O.9908 16.6925一19.385l0.9863 13.8085 ―15.617 一11.7826IDgLAICSt:―14.9117统计值Moran’8 1LMLAGP值O.2813O.0283统计值 I.M(SARMA)LMERR R―LMERR 21 lP值O.0902O.94080.0149l lR―LMLAG0.02840.9742注:“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GDP)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经过多次试验,最后 得出以2004年的数据为自变量,而以2007年的 GDP为因变量时,模型效果最优,为了比较空间计 量模型和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优劣,文章分别 给出了OLS估计、SLM和SEM模型的估计结果, 实证分析所用软件为GeoDa9.5,具体估计结果如表2:说明增加地区的固定资本量,对经济有正的影响, 同时也说明辽宁省的固定资产相对不足。从P值 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变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 显著,且系数符号也与我们预期一致。下面重点 分析财政支出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建 设支出与政府行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起到了 促进作用,且政府行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根据以上模型选择标准,我们可以得出,SLM 模型最优,由于模型是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的空 间计量模型,所以比较不具有任何意义,从LogL比 较我们看出,SLM模型的似然值比较大,说明模型 较优,由于SEM模型的AIC和SC值相对较小,这 进一步说明了SLM模型为最优。因此,各地区的 财政支出的空间效应更多的体现在空间滞后上。 接下来我们具体考察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及其 估计情况,固定资本和就业人员数的系数一正一 负,分别为0.3025和一0.5785,从L的系数我们得 出,就业人员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将减少 0.5785个百分点,这说明辽宁省各地区人口规模 已经超过最优水平,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从业 人员数的减少还能刺激经济增长,这也从另外一 个方面说明了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的必然性。从固 定资产变量系数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每提高1个单 位,辽宁省经济水平将相应增加0.3025个百分点,促进作用一直远高于基本建设支出所产生的促进 作用,从影响程度可以看到,基本建设支出每提高 1百分点,辽宁省经济会提高0.1386个百分点;而 政府行政支出每提高1%,辽宁省经济增长会提高 1.1213个百分点。而民生性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 长的影响效应则为负,即民生性支出阻碍了辽宁 省的经济增长,从影响程度上看,民生性支出每提 高1%,辽宁省经济增长将下降0.2232个百分点。 政府基本建设支出的提高加大了辽宁省经济增长 要素的投入、提高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此相反, 政府民生性指出的提高之所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 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基于有限的政府财政收入而 言,政府民生性支出的提高减少了用于基本建设 支出的比重;而行政支出的提高会提高经济增长, 是因为目前辽宁省行政管理并不规范、管理效率 低下,行政支出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辽宁省行政管 理的规模和效率,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市S5万方数据 科学决策2010年第5期场环境的改善,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1|。四、结论及启示城市友谊、实现经济共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 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开展城市经济合作发展既是 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各城市之间要打破行政区 划界限,以协作体为整体,共同建立完善的城市经 济合作发展保障机制,采取政府促进、以会搭桥的 形式,基本形成资源互用、政策互惠、产业互补和 市场互通的合作局面。进一步加强区域交通合 作,推进区域基础设施、道路、水路运输行业合作 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文化科技合作。调整和优 化辽宁省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凹J,提高 政府间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区域政府学习 交往,政府间应建立城市政务信息互通平台,城市 间政务信息、法律法规相互公开,促进城市的相互了解。参考文献: [1]孙文祥,张志超.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的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 [2]曾娟红,赵福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结 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3]朱柏铭,祝燕君.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4]杨友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山东大学 学报,2009,(2). [5]余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计 量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54(9). [6]陈斐.区域空间经济关联模式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王青,张峁.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间 计量分析一辽宁为例[J].山东经济,2010,(2). [8]李树培魏下海.我国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影响的动态 分析(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6). [9]张峁,王青,乔东艳.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 分配的长期影响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2). [10]王青,张峁.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 间计量分析一辽宁省为例[J].山东经济,2010,(3). [11]张峁,王青.财政支农、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民增收 的动态分析一以辽宁省为例[J].统计教育,2010,(2). [12]张峁,乔东艳,带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的本文介绍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常系 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方法,在柯布一道 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这种方法着重对辽 宁省政府各项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和 影响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并通过与普通最小二 乘法(OLS)的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 种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是目前研究考虑空间 效应经济现象的较好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并得出 了以下结论:第一,各市经济增长的积聚与差异不 仅与固定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还与相邻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空间依赖 性,而且各市的GDP增长地理空间上表现了较强 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果表明:再制定各市发展 战略和政策制定时,各市之间的地理溢出效应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忽视空间依赖性 的计量分析结果可能存在模型上是定不准确问 题。第二,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与经 典最小二乘法的比较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纳入空 间相关性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其拟合优度和整 体显著性水平确实优于经典回归模型。第三,在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性质和程度上,固定 资产投资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说明增加辽宁省固定资本的投资会显著的提高经 济发展;而从业人员数的提高会显著地抑制辽宁 省经济增长,即人口数已经达到规模不经济状态。 在政府财政支出方面来看:基本建设支出与政府 行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且 政府行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直 远高于基本建设支出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而民生 性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则为负,即民生性支出阻碍了辽宁省的经济增长。结合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和辽宁省目前发展实 际,得出如下几点启示:相邻城市之间以及具有空 间经济联系的城市之间要加强地区协作。从辽宁 省来看,加强城市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增进56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决策,2010,(3).(本文责编:刘鲁梅)万方数据 区域发展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onEconomic GrowthEffects--WithCases from Liaoning ProvinceZHANG Mao,XU Bei―bei,JIANG Dong (College of&o肋砸岱,Liaoning‰妇巧毋,Shenyang,Liaoning110036China)Abstract:BasedonLiaoning Province 14City’Spaneldata between2005 and 2007,using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combinedscatterwith the level of per capita GDP,the level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significant Moran ying the effects of fiscal trativeleveldiagram,Quantitatively expenditurestud?expenditureaabout economic growth.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the capitalonand adminis―expenditurehas playedcatalytic rolethe province’seconomic growth.and the impact of the govenunent’s administra―onfive expenditure is higherthanthe impact of the capital ofexpendituresthe province’s economic growth.Then the inimpact of the live?lihoedofourof the people ofExpenditure oneconomicgrowth眦negativeOur province.but also comeonto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izeprovince’8 populationhas reached thenon―stateeconomy,finally,basedthe analysis above,put forwardpolicyrecom―mendations.Keywords:financial expenditure;economicgrowth;spatial econometric;moran(上接第49页)[3]王承强.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 [J].山东经济,2005,(2). [4]董嘉明,庞亚君,王琳.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的内涵 与特征[J].浙江经济,2008,(7). [5]顾益康等.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 会科学,2004,(6).[6]徐明华,白小虎.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评估结 果及其政策含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5,(2)[0]. [7]罗雅丽,张常新.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以大西安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7,(7).(本文责编:刘鲁梅)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UrbanizationMeasurement ofZhejiangasExampleYU Yun――feng (PartySchoolofZhejiangCommitteeoftheCCP,DepartmentofEconomics,Hangzhou,Zhejiang 311121,China)Abstract:Theurbanization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yal'eaand countryside,urbanization and balance urban andthrough measurementrur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This rural CA)一ordina-cau目g―and―effect.Anof urbanization isreflectedbasedonurbanand ruralbalancepaper triesto construc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which synthesises index of urbanization andtourban andtion,and make Keymeasurement and testing accordingthe section data from 1 1 cities ofzhejiangprovince in 2008.words:urban andrural development;urbanization;evaluation indicator;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万方数据 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辽宁省为 例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峁, 徐蓓蓓, 江栋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科学决策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2010,&&(5) 0次参考文献(12条) 1.孙文祥,张志超.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 2.曾娟红,赵福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3.朱柏铭,祝燕君.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4.杨友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山东大学学报,2009,(2). 5.余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6.陈斐.区域空间经济关联模式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王青,张峁.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辽宁为例[J].山东经济,2010,(2). 8.李树培魏下海.我国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影响的动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6). 9.张峁,王青,乔东艳.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2). 10.王青,张峁.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辽宁省为例[J].山东经济,2010,(3). 11.张峁,王青.财政支农、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民增收的动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统计教育,2010,(2). 12.张峁,乔东艳,带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决策,2010,(3).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孙长清 基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中国财政支出优化研究 2005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一个主要宏观调控目标。80年代中后期,以罗默(Romer,1986)、卢卡斯(Lucas,1988)的研究为开端,长期经济 增长问题再一次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掀起了内生增长理论研究的热潮。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财政支出政策 上,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会影响稳态的经济增长率,只要政府能够纠正外部性、提供足够的保护私人产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经济就会产 生持续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每年接近以9%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财政政策 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财政支出管理中也出现许多突出的问题,如绝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上升与相对财政支出规模 的下降;财政支出结构的越位与缺位并存,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地方财政特别是基层财政困难重重等等。同时,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说明中国政府仍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宏观调控 目标,并且注重人均福利水平的变化,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并重。在此情况下,如何优化财政支出,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正确解决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从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支出优化的研究文献来看,从长期经济增长视角来研究财政支出优化问题的国外文献较为丰富,但对财政支出优化问题 缺少系统性的研究,而且没有考虑到地方财政支出优化问题。在实证分析中,绝大多数是利用跨国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没有从一个国家的国情出发做具 体的分析。国内学者对于财政支出优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考虑到宏观调控目标,从长期经济增长视角研究财政支 出优化问题的文献较少,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为此,从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需要出发,笔者选择了从长期经济增长的视角研究中国财 政支出优化问题。在研究中,本文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一方面运用数理模型进行证明,另一方面运用计量方法、聚类 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测算。在计量分析中运用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协整分析等新近发展起来的计量方法。交叉运用了经济增长理论、财政学、统计学、计 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学科知识来分析中国财政支出优化问题。如在分析中,通过数理经济学知识建立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计量 分析,统计学知识进行聚类分析等,在论文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使得本文得出许多创新性的结论。本文的基本结构如下: 本文序言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等。 正文主要包括六章。第一章主要对经济增长理论与财政支出理论进行考察,以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提出财政支出优化的具体标准。 第二章主要对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运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分别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总量、结构、地方财政支 出规模与结构运行的特点,以为以后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从经济增长的视角论述了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问题。在这两章中,首先分别提出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优 化的理论模型,然后以中国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年期间中国最优相对预算 支出规模约为22%左右,最优相对综合财政支出规模约为24%。在对年期间财政支出规模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时,得出2015年中国财政支出规模 接近于中等政府支出水平。在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性支出、科教文资本支出(含科技三项费用及挖潜支出)、国防 支出、工交商流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年期间,科研支出占GDP的最 优比重约为0.95%,年期间教育支出占GDP的最优比重约为2.37%。 第五章主要是对地方财政支出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提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的方法对地方财政支出总量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方向进 行分析。本章所得出的实证性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不尽合理,年期间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最优 比重为55.62%,年期间地方综合财政支出占总综合财政支出的最优比重为68.04%。就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来讲,地方购买性财政支出 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转移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购买性财政支出内部,资本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消费性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消费性 财政支出内部,行政管理费、农业事业费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工交商等部门事业费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第六章对制约中国财政支出优化的因素做具体分析,考察中国财政支出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并针对中国财政支出的现状,运用我们得出的结论,提 出解决中国财政支出优化的具体途径。2.会议论文 钱争鸣.于艳萍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动态影响的数量分析――比较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 长冲击 2005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政策工具,是政府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对经济运行调控最直接的方式.由于财政政策属于总 需求的范畴,而经济增长属于总供给的范畴,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传导才能有效释放其效应.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一 般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两方面的内容.基于中国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而选择的是以前者为主的政策,因而本文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政府支出方面.至此,也 可得出一个较为简单的结论:在经济表现不景气或萧条时,旨在刺激市场总需求,主要以扩张购买性支出为手段,大量增发国债用于投资的扩张性财政政 策在短期内是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的。我国自1998年以来有针对性地实施出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其所起到的积极效应更是很好的说明。年我国共计发行6600亿元的国债用于投资,主要投放在基础性建设,带动了银行、地方和企业等各种投资总计达到3万亿元,国债的资金带动效应是 1:4.4.有学者测算,增发国债分别拉动年经济增长1.38,1.44,1.81和1.66个百分点(马拴有,2002)。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石,经济的持续、稳 定发展才是政府实施各种政策、调控的根本目的,则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特别是在财政支出结构上,便应摒弃币购买性支出、轻转移性支出的错误 观点。虽然转移性支出在影响经济上不如购买性支出那么直观,易于见效;但实证的结果告诉我们,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在购买性支出之下 ,不同的是它更主要表现在长期影响。3.学位论文 韩占府 西部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研究 2008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高速增 长的同时,我国东、西部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需要不断调整 。公共财政支出对国家经济增长,尤其是地域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 在“十一五”规划和第六次政府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论文以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以及比较的方法,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沿着公共财政演进的路径,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 发展的实践,将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融合,以现有的公共财政支出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深入 探讨了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建构了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利用我国东、西部的相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公共财政支出对我国西部经济增长的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财政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实践上为合理的调整我国西部公共财政支出 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公共财政演进的过程,论述和评价了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研究的基础。 二是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在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理论和新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以及“资源约束”和“需求约束”双重 约束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三是构建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理模型。在研究政府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以巴罗的公共产品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公共财政 支出规模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理模型。 四是构建了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加以实证。在本文构建的数理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 量模型,并运用我国东、西部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 经过上述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理论分析了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公共财政支出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增长,但作用于短期经济增长的效用更为明显 。 二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已经凸现,东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已开始缩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路线,重点支持东部地区 的经济发展,造成东、西部间经济差距不断拉大。出于减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目的,我国政府于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研究认为,改革开放 以来,东西部人均名义GDP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从2004年开始,东西部名义人均GDP之间的差距开始变小,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开始凸显。三是论 文利用东西部数据,计量分析了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认为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性,但西部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对经 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西部公共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仅仅带动经济增长0.0467个百分点,而东部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能够带动经济增长0.2933个百分点。 四是论文利用东西部数据,计量分析了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认为基本建设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性,科教文卫和行政管理支 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性。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科教文卫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因此,应加强西部地区教育、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公 共财政支出。 论文难以详细研究全部相关因素,但通过西部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论文在以下方面取得创新: 一是角度创新:对于我国西部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论证,我国不同学者均是从定性的角度去分析,尚未有从实证的角度,利用我国 东、西部比较来分析我国西部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因此,这是本文在选题上的一大创新; 二是理论创新: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的创新,本文从“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两个角度下,以新凯恩斯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 了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图示直接说明了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三是理论模型创新:在建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理模型时,本文在巴罗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直接把财政支出结构项加入生产函数 ,从而达到对此生产函数的创新。4.期刊论文 哈尼帕瓦利斯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现代商业2008,&&(26)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财政支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财政支出中,财政投资具有 生产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说明如果今后增加教育、科研、卫生等支出,优化投资结构,增加基础设施等制约经济增长瓶径等方面的投资就能够促进经 济增长;财政消费与经济负增长相关,这说明我国的财政消费规模已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如行政机构人员过多等问题,政府应该结合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合 理界定公共支出范围,削减财政消费规模.本文通过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一些建议.5.学位论文 钟原 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 2008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古典增长理论兴起以来,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就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古典增长模 型用技术进步阐释了区域间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其认为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呈现递减趋势,如果区域间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区 域间的人均产出或收入水平将趋于均衡,即拥有较低人均产出水平的经济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拥有较高人均产出水平的经济则有较低的增长率,他们 最终都向相同的稳定人均产出水平收敛。经济增长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收敛性假说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提出了富有吸引力的 预期,对于区域间存在的经济差距,给予了强有力的解释。所以,围绕着收敛存在与否、收敛速度的快慢以及引致收敛的原因等问题,各国学者纷纷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国外早期的收敛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检验国家间是否存在收敛和测定收敛速度上。20世纪90年代之后,学者们发现一国内部各区域间 的各种差异比国家间的差异小,经济增长比国家间更容易达到收敛。因此,研究的注意力由国家间收敛转向研究一国内部区域间的收敛。与此同时,新 经济增长理论对收敛性假说的实证分析方法产生质疑,认为新古典思想的收敛现象在世界经济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学者用实证分析证明在一些 地区存在经济增长发散。这些对收敛假说无效性的证明都促进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即支持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和资本存在溢出效应,会形成 经济生产规模收益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人均产出的差异可能无界发散的结论。 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其分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多种指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地区 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另一类是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绩效和收敛特征提供理论解释。 我国从确立区域发展战略直到如今,已经整整15年。而这15年所坚持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的经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资源配 置日趋优化,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持续的增长,经济总量水平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全国省际间的经济差距呈现缓慢减小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区域 经济差异依然巨大,进一步减小区域差异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经济差异过大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到国家经济 运行的整体效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各种要素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起到促进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由此政府就 必须通过创设有利于收敛发生的条件,强化引致收敛的政策机制,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达到调控区域经济差距的目的。而政府实现其职能,创造 促进经济收敛的政策机制,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财政支出,那么财政支出是否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收敛?是财政支出总量还是某一部分财政支出促进地 区经济的收敛?上述问题就是本文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由此就有必要对经济增长收敛性与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围绕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在结构与内容上做了如下安排:首先,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经济收敛的文献从理论和 方法两方面进行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内容框架。第1章主要是对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以及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主要 阐述经济增长收敛的基本涵义以及基本理论。介绍了收敛性的基本概念,包括绝对收敛假说、条件收敛假说、俱乐部收敛假说;概述了经济增长收敛理 论的基础,包括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同时介绍财政支出规模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相关概念,并对本文采用的 财政支出结构变量进行了相关说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中的财政政策含义以及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中的财政政策对我国财政改革的一些 基本启示。第2章主要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地区财政支出的现状。本章主要分析了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以及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差异,并提出相应需解 决的问题,为下一章实证分析做铺垫。第3章为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首先对财政支出总量对省际经济收敛的影响建立实 证模型,并对三大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对各区域内部的经济收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然后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财政支出项目对 经济收敛的影响建立实证模型,对全国及各个区域的经济收敛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以上分析探寻财政支出对区域间经济差异的是否存在影响。第 4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第2章和第3章的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根据模型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观点: 第一、财政支出规模是影响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其表明了为了促进区域经济收敛,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 政支持,提高地方财政支出的效率。 第二、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收敛条件为各省地方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支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支 出。为此,各地区就必须强化地方财政调控功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更要注意加快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调整地方财政 供给范围论文的主要贡献: 第一、本文在选题方面以财政支出与经济收敛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新意。这是因为目前涉及到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的文献更强调市场的作用 ,而针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的较少。 第二,本文分析出了一些较有新意的结论: (1)本文在具体分析时以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前后作为一个时间分界点,对这个时间点前后的经济收敛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在年期间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中国省际间的收敛速度很慢,仅为0.38%。同时可以看出,在这12年之内,中部的经 济差异在减小,即呈现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而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呈现出经济发散的特征。这也就是说,中 国从总体来看经济呈现收敛状态,而地区之间除中部地区外并不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从2003年开始到2006年期间经 济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地区的差异在这4年中以2.04%的速度快速收敛。 (2)财政支出规模是影响经济增长收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财政支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省际间的经济增长的收敛。 (3)本文在分析财政支出的具体支出项目的条件β收敛时,得出财政支出的具体支出项目(经济建设支出、支农支出、科教文卫、行政管理支出)对经 济增长与收敛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全国乃至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收敛条件。实证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建设支出、支农支出和科教 文卫支出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协调各地区的经济发展。6.期刊论文 庞瑞芝 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南开经济研究2002,&&(3)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财政支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内生增长模型中,更是如此。本文在构建一个一般性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探 讨了财政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种作用机制:影响有效劳动的生产率和供给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资本生产率和有效供给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财政支出影 响经济增长的这两种作用机制分析,本文最后得出政府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的原则和内容。7.学位论文 雷俊 财政制度变革对财政支出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 2009本文主要研究财政制度性质对于财政支出的影响及其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阐述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对于我国深 化制度变革、财政支出稳定性改善的意义、公共财政制度下财政支出作为内生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效果的评价。 首先,为了凸现本文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与创新,我们在第一章导论中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财政制度和市场经济制 度相互关系引出公共财政制度对于产权保护、财政支出平稳性的重要意义,并且是否在公共财政制度下公共产品因素是作为内生增长主导因素使得经济 增长在最优路径。在导论中,我们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思路基本上为由整体到个体的探究思路,而研究方法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互补性的特征。在探究 思路上,首先需要确定财政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系以及公共财政制度的“定义”,并且从个体上比较了中英两国公财政制度形成的路径差异,然后在整 体上研究中西方制度变迁、制度环境、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制度均衡的特点,验证了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后使得财政支出整体实现平稳性的特点。在验证了 财政支出整体性平稳基础上,接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个体国家做了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前后财政支出平稳性变化检验。然后运用Barro内生增长模型、面 板数据,对于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前后、不同公共财政制度具体形式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进行了整体计量经济学研究。最后,再以Barro内生增长模型分别 对于个体国家研究其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前后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以及财政支出对于社会总产出的影响变化情况。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有效地把历史与逻 辑、定量与定性、整体与重点、规范与实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沿着上述的思路与方法在第二章到第七章逐渐展开,具体如下: 在第二章,我们从制度安排、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论述财政制度的性质。财政制度是一个制度性契约,它是公共产品买卖无契约的产物。财政制 度作为制度性契约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不完全契约的条件而只是减低了公共产品买卖的契约不完全性。财政制度是一个公共产品,决定其剩余控制权的只 能是由上一级基础契约来决定。上一层基础契约最核心、最稳定的两个方面为政治性制度环境和经济性制度环境,它们直接决定着财政制度的“产权 ”即决定着其根本性质。公共财政制度是由产权所有人民主的规则――政治性制度环境和现代产权规则――经济性制度环境共同决定。在比较了中、英 两国制度环境形成和变迁的原因差异,我们知道了我国没有走上公共财政制度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原因。 在第三章,我们从财政制度、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去论述了西方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变迁、实现制度均衡的机理,并且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 立、变迁的特殊性。西方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制度均衡得益于替代性的政治市场发挥作用,而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需要建立在互补性的政治市场。我们通 过对于公共财政制度国家的财政支出整体平稳性检验,确实公共财政制度能够压低统治租金,并且能够使得财政支出趋于稳定。 我们在第三章已经得到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能够从整体上使得财政支出趋于平稳,因此我们在第四章继续应用Busetti、Taylor(2004)的LBI检验方法 对于个体国家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前后财政支出的平稳性变化做了检验。由于受到数据的条件限制,我们只能选取了韩国等15国进行检验,从我们检验 的结果得到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使得财政支出的稳定性的变化并没有呼应我们在第三章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的结果――在整体上公共财政制度具有使得 “财政支出平稳”的效果,而从我们检验个体国家情况来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并没有那么具有使得财政支出稳定性增加的效果。 在第五章,我们首先对Barro模型的均衡条件进行了求解,并且找到模型最优条件的参数限制。运用面板数据对于不同的制度环境类型变化以及公共 财政制度建立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到,仅仅政治性制度环境变化比政治性、经济性制度环境同时变化能够使得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显著增大,但是公共 财政制度的建立并没有立竿见影使得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产生明显变化;我们也运用面板数据对于不同选举规则、政体形式研究得到Majioritarian选举规 则比Proportional选举规则下更大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而总统制比议会制下更大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存在着一定不同,反映 出不同公共财政制度具体形式可能存在与最优财政支出规模偏离的问题,也就是说存在一定的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没有最大化,所以公共财政制度并不 是一定能够实现公共产品供给最优化的制度,而且具体制度形式都会对于财政支出的规模产生影响。 在第六章,我们运用Barro模型对于我国改革前后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即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回归求解,并且做了我国改革前后的脉冲效应分析。我 国改革前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较小而且实际财政支出规模远远大于最优规模,这样导致我国的财政支出的边际产量不高,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活动”的 低效;改革开放后我国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明显增大而且实际财政支出规模偏小,这表明我国改革后政府活动相关广义公共产品作为内生因素促进经济增 长是明显的。 在第七章,我们继续运用Barro模型对于11个样本国家计算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前后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即最优财政支出规模,并且做了公共财政制度建 立前后的脉冲效应分析。这些样本国家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前后都呈现财政支出规模小于最优财政支出规模,并且在这11个国家中只有50%左右的国家 偏离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的比例在缩小,但是仍然距离最优财政支规模有相当大的空间,也就是说Barro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公共产品作为内生增长因素在 公共财政制度中有可能缺乏说服力。从脉冲响应分析看,除了少数国家在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后出现了脉冲响应变得更加糟糕的结果,其他国家都出现 了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后脉冲响应更加优化的结果。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公共财政制度并不是使得公共产品作为内生增长因素的制度,也即意味着在公共财政制度下主要还是发挥公共财政制度压 低统治租金、保护产权作用以使得企业自身的创造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将会对于在公共产品内生因素耗尽下我国从Barro式内生 增长方式转变为非公共产品内生增长方式起到重要作用。8.期刊论文 杨杰.叶小榕.宋马林.YANG Jie.YE Xiao-rong.SONG Ma-lin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市场2009,&&(28)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 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中国省级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 果显示:地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9.学位论文 梁文凤 陕西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9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但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政支出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一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地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十一五”是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代表性省份 ,陕西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高效合理地运用财政支出政策来完善政府公共服 务以促进经济增长,探究我省在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型中存在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不合理因素,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财政支出策略是陕西省当前 的紧迫任务。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总结并分析了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然后,运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 陕西省财政支出从总量和结构状况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了其演变规律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实际情况,通过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 小二乘(OLS)法和对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分别对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出总量、财政支出构成项目和经济增长的29个观 测值进行了系统分析,从量化的角度分析了陕西省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财政支出总量和构成项目对陕西省经济增长影响的 方向和贡献度。 1978年以来,陕西省财政支出总量不断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产出弹性小于消费、投资。财政支出的各个组成项目中,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 卫支出对GDP增长率短期具有正面影响且长期贡献也远大于其它两类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对GDP增长率短期具有负面影响且长期贡献最小:社会保障支出 对GDP增长率短期具有负面影响但长期贡献大于行政管理支出。针对上述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从总量政策、结构调整、制度保障提出了优化陕西省 财政支出以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陕西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 决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终促进和谐陕西的构建。10.期刊论文 叶小榕.刘燕.杨杰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分析 -西部财会2009,&&(2)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 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通过构建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年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中国财政支出 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kxjc.aspx 授权使用:咸宁学院(xnxy),授权号:ed2c-4e42-83b0-9dc20150e73e 下载时间:日
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辽宁省为例―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中国财政支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