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和上个月的进货价不同,仓库建设9度设防成本也有好几个,如何算产品的销售成本

 现在做可能一般的公司都是采取的先进先出模式或者是随机出库模式,但不管是何种出库模式,都必然和货物本身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如随机出库模式,可能企业本身的货品在成本波动上的变化较小、无保质期或受市场因素及财务成本核算上的要求不高因素影响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原本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都是财务做账的概念,因此也决定了仓库出库的先后顺序,而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在成本核算上为了规避这两种模式在成本核算上的弊端采取的都是平均加权法。那么我们出库模式和ERP系统的引进对这两种方法的出库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先进先出
这是很多企业现在在实行的,包括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它的出库优势我不想多谈。我知道很多电商公司ERP的引进采取的是批次管理,如果说采取先进先出模式出库,我很不赞成采用批次来进行管理。两个字:麻烦。如果直接按照货物入库的时间在系统中进行关联出库则会省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当然这种方法需要我们的ERP的支持,而电商的ERP则大多数弱化了仓库的很多细节上的功能。
另外,先进先出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纺织行业、食品行业、五金家电等行业原材料受国内外的市场影响较大,价格波动也会很大(最典型的是苹果手机),如果采取这种模式会导致我们在一定的订单上亏本。如纺织服装行业某一纱线三个月前的采购价格是60元/KG,三个月后的价格是50元/kg,几份合同上的订单都需要这种原料,但是由于签署的时间跨度很长,合同的单价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如果对待每个合同所需的这种原料都采取先进先出模式那么必然会出现“亏本”,企业做账时当月的盈利就会减少。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要说的另一种出库模式:后进先出。
二、后进先出
在我的第一篇帖子中,有朋友回帖说,采取何种出库模式关键还是要看货品是否“放的起”,我觉得也不无道理,终究是和货品本身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也是不太赞成这种出库方式的,毕竟在财务上这种做账方式老早就被取代了,但特殊问题总要特殊处理,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那么它的弊端我就不多说,说一下优势,因为多是在特事特办上才用到的出库方法。
1.强制使用库存和预防产品跌价。我曾与一位朋友聊天时,他说由于用料与采购监管不当及订单预测问题导致库存偏高,老板提出将货品实行后进先出原则同时加大对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货品采购与库存使用考核是否可行。我未太在意,直接说老板说的应该没错,结果半年后在次聊起此事时,朋友说因为暂时采取了后进先出原则,采购货品明显降低,库存的货品在这半年中用料达70%(以前平均库存用料不到20%),且由于是库存料对工艺要求较高,工艺流程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改进。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电商(有采购的)。
2.对销售成本的直接影响。还是回到成本上面来。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之前货品采取的是小量采购,价格较高,后来考虑到销量较大又是低价营销,只能自己做单生产,成本得到很大控制。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两种库存后,请问如何出库才能最大化盈利呢?肯定是出库自己生产的了,也就是后进先出,而之前的产品等到活动结束,价格上调出库,则实行了双赢。打一个比较细的比方:同一产品一次进价是100元,一次进价是50元,而此时淘宝活动卖110元一件,这个时候如把进价是100元一件的衣服卖出去,肯定是亏本的,因为还有人工费、包装费等等一些隐含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恰好是做活动还包邮,那成本又会是怎样呢?大量的赔本交易会直接导致本月账面亏损,而此时采取后进先出法则可以完成避免这种情况,等价格上调至包含隐性成本在内不亏本的时候随机出库则任何订单都不会亏本了。当然,还是需特别说明后进先出也只是特事特办。
我谈的这些都不是很全面和具体,篇幅有限、能力也有限,在后进先出中我想采取这种模式最多的就应该是卖水龙头和手机数据产品、家电企业了,大家可以在发展思维去想一下。就不多说了。
整体来讲,出库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一种方式的出库是一直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各种因素进行调整。可能大家会说我谈的都是和成本相关的,但是哪个公司不是为了盈利呢,并且这些出库方式本来就是为了用于财务做账的。仓促之作,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不顶不行,这种扎扎实实的内部管理的优化,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长期以往决定一个企业胜败的根本就是这些扎实的工作。
 感觉楼主好像还没有完全发挥,有所保留。请楼主不吝赐教,继续说一下仓库与成本之间的盈利关系,好让其他人不在小看做仓储物流的。谢谢
 看楼主的所有帖子,你应该是商品、计划、仓库物流都做过吧,不然不会这么熟悉。
 楼上 难道是修培洋
 二、2、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则实行了双赢。
===================================
对于同一个SKU(放得起),无论批次进货价如何,都没有必要在出货顺序上区别对待,不存在FIFO&FILO的问题。
成本已经在现有库存中平摊,不分彼此。就你举例而言,假设先出贵货再出贱货,或反之,他们的总量是相同的。算单件的帐可以看出盈亏,但是此亏彼盈,此盈彼亏,虽然前后不均衡,但最终结果是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反映到月报的盈亏,但是拉长到该SKU销售生命周期来看,是无所谓先后的。
 做电商若能真正重视物流这块,抓好内部流程建设,就成本而言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不顶不行,这种扎扎实实的内部管理的优化,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长期以往决定一个企业胜败的根本就是这些扎实的工作。
 说多了也未必就能全部反映出来,抱砖引玉,采取头脑风暴法大家一起讨论才能出真知。多谢抬爱。
感觉楼主好像还没有完全发挥,有所保留。请楼主不吝赐教,继续说一下仓库与成本之间的盈利关系,好让其他人不在小看做仓储物流的。谢谢
 lz的文章一看就是经验之谈,深耕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了,不知道lz的erp是自己做还是用的别人家的解决方案呢
二、2、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则实行了双赢。 =================================......
二、2、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则实行了双赢。
===================================
对于同一个SKU(放得起),无论批次进货价如何,都没有必要在出货顺序上区别对待,不存在FIFO&FILO的问题。
成本已经在现有库存中平摊,不分彼此。就你举例而言,假设先出贵货再出贱货,或反之,他们的总量是相同的。算单件的帐可以看出盈亏,但是此亏彼盈,此盈彼亏,虽然前后不均衡,但最终结果是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反映到月报的盈亏,但是拉长到该SKU销售生命周期来看,是无所谓先后的。
 学习了呀
 学习了~
 1.关于财务月报表账面问题没有必要多谈,每个公司有各自的不同操作方法。但不管线上线下,我想任何企业都希望每笔订单是盈利的,账面是好看的,不想被老板骂的。
2.从简单的账面上看金额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你要考虑到你最终的成交金额减去成本得到的结果这只是你的毛利,是赢利而不是盈利。淘宝促销中大多打的是低价营销战,特别是刚开张没多久的企业,如果遇到我帖子中,也就是你提出质疑的地方,你是没有盈利的。再打个比较细的比方:同一产品一次进价是100元,一次进价是50元,而你淘宝卖110元一件,这个时候你把进价是100元一件的衣服卖出去,请问你是真的盈利了10元吗?错,你是亏本的,因为还有人工费、包装费等等一些隐含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恰好是做活动还包邮,成本又会是怎样,大额的赔本交易会直接导致你本月账面亏损,你想每月只看结果不管过程老板会怎么想?而采取后进先出法则可以完成避免这种情况。另外,我说了后进先出也只是特事特办,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通用。
二、2、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则实行了双赢。 =================================......
二、2、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则实行了双赢。
===================================
对于同一个SKU(放得起),无论批次进货价如何,都没有必要在出货顺序上区别对待,不存在FIFO&FILO的问题。
成本已经在现有库存中平摊,不分彼此。就你举例而言,假设先出贵货再出贱货,或反之,他们的总量是相同的。算单件的帐可以看出盈亏,但是此亏彼盈,此盈彼亏,虽然前后不均衡,但最终结果是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反映到月报的盈亏,但是拉长到该SKU销售生命周期来看,是无所谓先后的。
 请仔细联系财务方面的情况来综合考虑,钱的总额是不变的,你可以试着想一下为什么很多企业会把去年盈利的钱不做到当年的账面而留到下年?
回复@二眉:顶
 之前所在的公司是自己开发,现在用的是别人的解决方案。电商的ERP系统普遍的弱化了物流仓储功能,我现在又自己用EXCEL写了一个小程序做架位管理互补,我想,不管是哪一个公司做大后最终都是要让erp来满足自己的,而不是削足适履。
lz的文章一看就是经验之谈,深耕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了,不知道lz的erp是自己做还是用的别人家的解决方案呢
 求仓储物流经理,请联系QQ 564960
 对于不懂仓储和物流的人来说 你的文章有点难懂,希望更通俗点,比喻一下,不然理解起来有点费时间。
 恩,有道理。
回复@看世界:说多了也未必就能全部反映出来,抱砖引玉,采取头脑风暴法大家一起讨论才能出真知。多谢抬爱。
 一开始感觉有点零和一的博弈
因为不懂物流仓储 继续学习中
 很多老板是不允许操作后进先出的,必须用加权平均。这样,老板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月出了什么问题。用后进先出的原则在本月实现了盈利,下个月出也许会出现高亏损。
回复@然小彬:之前所在的公司是自己开发,现在用的是别人的解决方案。电商的ERP系统普遍的弱化了物流仓储功能,我现在又自己用EXCEL写了一个......
回复@然小彬:之前所在的公司是自己开发,现在用的是别人的解决方案。电商的ERP系统普遍的弱化了物流仓储功能,我现在又自己用EXCEL写了一个小程序做架位管理互补,我想,不管是哪一个公司做大后最终都是要让erp来满足自己的,而不是削足适履。
 你说的有道理。后进先出只是特事特办,避免单笔订单的亏本。请再看一下帖子中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多谢关注。
回复@壹夢未覺:很多老板是不允许操作后进先出的,必须用加权平均。这样,老板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月出了什么问题。用后进先出的原则在本月实现了盈利,下个月出也许会出现高亏损。
 先进先出有时候是成本核算问题,有时候是物流作业问题,而后进先出绝对是成本核算问题
 确实如此,特别是电商行业,高层普遍关注的是虚浮的表面,这些内在的东西很容易被忽略的。
回复@大牛哥:做电商若能真正重视物流这块,抓好内部流程建设,就成本而言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就同一个SKU不同采购成本的事实而言,若作为打工仔的角度,为了维护自己的在老板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或替老板共同对外维护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单单盈利的不败战绩,势必要采取一些借旧弥新&借新弥旧的小小手段,这样做结果是:1、每回合都盈利,账面好看;2、为此徒增操作复杂度,将有限的智力&精力投入在无限的面子工程中。
这样能粉饰包装盈利“佳”绩,只能表面掩盖------却并不能实际解决-----高进价带来的硬伤。
倘若作为个体老板,只对自己负责,不介意外界人们的指指点点,则无需使用这些手段了。
低进价的多盈利与高进价的负盈利,分别造成了盈与亏的直接结果,如同赌博游戏一样,只有离开赌桌(SKU整体销售周期结束)以后,才能将每回合的盈盈亏亏合并计算结果,才知道具体输赢。
朝三暮四 恒等于 朝四暮三,而上层的老板和投资方们,怎么就突破不了猴子的思维高度呢?
以上观点,能否与您以及其他网友达成共识呢?
回复@二眉:1.关于财务月报表账面问题没有必要多谈,每个公司有各自的不同操作方法。但不管线上线下,我想任何企业都希望每笔订单是盈利的,账面是......
回复@二眉:1.关于财务月报表账面问题没有必要多谈,每个公司有各自的不同操作方法。但不管线上线下,我想任何企业都希望每笔订单是盈利的,账面是好看的,不想被老板骂的。
2.从简单的账面上看金额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你要考虑到你最终的成交金额减去成本得到的结果这只是你的毛利,是赢利而不是盈利。淘宝促销中大多打的是低价营销战,特别是刚开张没多久的企业,如果遇到我帖子中,也就是你提出质疑的地方,你是没有盈利的。再打个比较细的比方:同一产品一次进价是100元,一次进价是50元,而你淘宝卖110元一件,这个时候你把进价是100元一件的衣服卖出去,请问你是真的盈利了10元吗?错,你是亏本的,因为还有人工费、包装费等等一些隐含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恰好是做活动还包邮,成本又会是怎样,大额的赔本交易会直接导致你本月账面亏损,你想每月只看结果不管过程老板会怎么想?而采取后进先出法则可以完成避免这种情况。另外,我说了后进先出也只是特事特办,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通用。
 感觉还是要看商品来分。
例如:价值固定或保质期长的可以是先进先出
价值有起伏或保质期短可以用后进先出。
仅仅是讨论下,可能也不是很准确
 这个回复是正确的,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想法要不得,从这种角度考虑问题去做后进先出,完全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回复@二眉:1.关于财务月报表账面问题没有必要多谈,每个公司有各自的不同操作方法。但不管线上线下,我想任何企业都希望每笔订单是盈利的,账面是......
回复@二眉:1.关于财务月报表账面问题没有必要多谈,每个公司有各自的不同操作方法。但不管线上线下,我想任何企业都希望每笔订单是盈利的,账面是好看的,不想被老板骂的。
2.从简单的账面上看金额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你要考虑到你最终的成交金额减去成本得到的结果这只是你的毛利,是赢利而不是盈利。淘宝促销中大多打的是低价营销战,特别是刚开张没多久的企业,如果遇到我帖子中,也就是你提出质疑的地方,你是没有盈利的。再打个比较细的比方:同一产品一次进价是100元,一次进价是50元,而你淘宝卖110元一件,这个时候你把进价是100元一件的衣服卖出去,请问你是真的盈利了10元吗?错,你是亏本的,因为还有人工费、包装费等等一些隐含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恰好是做活动还包邮,成本又会是怎样,大额的赔本交易会直接导致你本月账面亏损,你想每月只看结果不管过程老板会怎么想?而采取后进先出法则可以完成避免这种情况。另外,我说了后进先出也只是特事特办,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通用。
 后进先出的唯一理由是货品摆放和取货方便性问题,比如手枪子弹射击就是典型的后进先出模式。
后进先出模式适用于一些自动化的仓库系统,而且对货品特质有要求,最好是同储位商品之间完全没有保质期差异,或者是彻底没有保质期的。
后进先出模式在机械化操作中存在极大的优势,普通电商操作还是不要讨论了吧。那种以做账为目的的后进先出,属于旁门左道,没有讨论意义,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都不会带来实质利益,只是看起来似乎某些报表更好看一些。但实质上,那些先期采购成本都是沉没成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绝大多数公司都采用平均成本处理报表,不会去按批次看报表的。
 其实你还没明白楼主的意思,我开始也以为只是账面的问题。电商在网上卖的货品的价格是随时都可以调整的,我们是先有货品后有价格,为了保证高进价的货不亏本可以等到淘宝价格调整上去了再卖。这样单笔订单就不会亏本了啊,不是赚的更多吗?并且又不是每单都是这样,别人都说了是特事特办。
后进先出的唯一理由是货品摆放和取货方便性问题,比如手枪子弹射击就是典型的后进先出模式。 后进先出模式适用于一些自动化的仓库系统,而且对货品特......
后进先出的唯一理由是货品摆放和取货方便性问题,比如手枪子弹射击就是典型的后进先出模式。
后进先出模式适用于一些自动化的仓库系统,而且对货品特质有要求,最好是同储位商品之间完全没有保质期差异,或者是彻底没有保质期的。
后进先出模式在机械化操作中存在极大的优势,普通电商操作还是不要讨论了吧。那种以做账为目的的后进先出,属于旁门左道,没有讨论意义,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都不会带来实质利益,只是看起来似乎某些报表更好看一些。但实质上,那些先期采购成本都是沉没成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绝大多数公司都采用平均成本处理报表,不会去按批次看报表的。
 中间的隐性成本:是否包邮、人工费、包装成本。每笔订单都赚钱不是很好吗?
后进先出的唯一理由是货品摆放和取货方便性问题,比如手枪子弹射击就是典型的后进先出模式。 后进先出模式适用于一些自动化的仓库系统,而且对货品特......
后进先出的唯一理由是货品摆放和取货方便性问题,比如手枪子弹射击就是典型的后进先出模式。
后进先出模式适用于一些自动化的仓库系统,而且对货品特质有要求,最好是同储位商品之间完全没有保质期差异,或者是彻底没有保质期的。
后进先出模式在机械化操作中存在极大的优势,普通电商操作还是不要讨论了吧。那种以做账为目的的后进先出,属于旁门左道,没有讨论意义,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都不会带来实质利益,只是看起来似乎某些报表更好看一些。但实质上,那些先期采购成本都是沉没成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绝大多数公司都采用平均成本处理报表,不会去按批次看报表的。
 大家不用为我的这篇帖子争论了,很感谢大家的参与。我还是那几个观点:
1.从出库的角度,我个人也不是很赞成后进先出;后进先出只是个别订单因为受特别原因影响的个例;
2.关于财务报表的制作,这个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处理方法。我相信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是用后进先出在做账,后进先出只是生产部门(并非财务部门)为提高业绩,避免单笔订单或合同亏本而采取的办法;
3.关于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我不是很赞同,如果做过线下生产的人都是知道特殊原料用于特别订单的。具体不详多说。
4、对于隐形成本是你必须考虑的,且隐形成本的包含因为受时间、市场、材料、人工、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很多的。
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
 那就是按需出货,而不是所谓的后进先出,比如现在有7元、3元、6元三批进货,淘宝做活动,现在需要5元卖,那就不属于先进先出,也不属于后进先出。顺便提一句,按平均进价方式考虑,或许根本就不应该出货,因为低于平均进货价了。所以我才说,这种讨论没有意义。因为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共性,如果允许这种思路去考虑后进先出或者先进先出,就是一种旁门左道了。
回复@Scott:其实你还没明白楼主的意思,我开始也以为只是账面的问题。电商在网上卖的货品的价格是随时都可以调整的,我们是先有货品后有价格,......
回复@Scott:其实你还没明白楼主的意思,我开始也以为只是账面的问题。电商在网上卖的货品的价格是随时都可以调整的,我们是先有货品后有价格,为了保证高进价的货不亏本可以等到淘宝价格调整上去了再卖。这样单笔订单就不会亏本了啊,不是赚的更多吗?并且又不是每单都是这样,别人都说了是特事特办。
 1.财务算法在一完整周年内必须保持一致,这是审计基本要求。2.经销/代销采购成本是有调价的。3.是有串货的,但要跟供应商说我们绝不会串货。4.先进先出要作为技术数据,无论退换货、二次销售、借出返还、调拨,成本要真实流转,自己要有本清楚的账,财务账用加权平均那是给别人看的。5.人力成本、快递费、促销费用等都是要作为独立科目的,不要掺杂进第一手毛利账中,不然你会晕掉。
 问个问题,那为什么不采用成本平均,随机出货的方式呢,产品还算放的起,批次质量一样,成本略差
 很专业。我们以部门的形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做淘宝特别是刚起步的公司,做活动的产品基本都是低价超低的利润,如果卖出的价格接近你的成本或者低于你的成本,又有大额的交易,试想一下,本月你会亏成什么样子?
1.财务算法在一完整周年内必须保持一致,这是审计基本要求。2.经销/代销采购成本是有调价的。3.是有串货的,但要跟供应商说我们绝不会串货。4......
1.财务算法在一完整周年内必须保持一致,这是审计基本要求。2.经销/代销采购成本是有调价的。3.是有串货的,但要跟供应商说我们绝不会串货。4.先进先出要作为技术数据,无论退换货、二次销售、借出返还、调拨,成本要真实流转,自己要有本清楚的账,财务账用加权平均那是给别人看的。5.人力成本、快递费、促销费用等都是要作为独立科目的,不要掺杂进第一手毛利账中,不然你会晕掉。
 按单笔订单的成交利润来考虑,只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才这样操作,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这样
问个问题,那为什么不采用成本平均,随机出货的方式呢,产品还算放的起,批次质量一样,成本略差
 对的,其实我也是想这样说,关键在于“特事特办”上,如果是运作较平稳、质量无差异的情况下,给自己做事情完全没有必要管“账面”好看与否的。
二、2、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则实行了双赢。 =================================......
二、2、笔者所在的公司由于一款衣服销量远超预期,。。。。,则实行了双赢。
===================================
对于同一个SKU(放得起),无论批次进货价如何,都没有必要在出货顺序上区别对待,不存在FIFO&FILO的问题。
成本已经在现有库存中平摊,不分彼此。就你举例而言,假设先出贵货再出贱货,或反之,他们的总量是相同的。算单件的帐可以看出盈亏,但是此亏彼盈,此盈彼亏,虽然前后不均衡,但最终结果是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反映到月报的盈亏,但是拉长到该SKU销售生命周期来看,是无所谓先后的。
 楼主在细节上还是很精心的
 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楼主没有写,可能是考虑到这是无良的做法,或者我小人之心了一把——如果做活动,比如聚划算,那么从惯例上来看,很多人上的产品质量和平时比,是略逊的。换句话说,哪位好奇心强的去买一款正价的手机,和打狠折之后上架的同款手机,拆来看,零件很有可能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就不仅仅是账面上不好看了。换句话说,“后进先出”的“后进”就是为活动进的,这就是所谓的“特事特办”。当然这些,其实,原本是见不得光的。
先进先出的模式在遇到同款式条形码相同等的情况下,原材料出现了不一致或色差等的问题时,我认为是必须按这个执行的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电商加油站o为梦想加油
[30期]广州
日-7月19日
日-9月20日
[21期]北京
日-10月25日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派代随身——电商人的成长社区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速达3000产品已录入价格,计算销售毛利润是却显示成本为零_百度知道
速达3000产品已录入价格,计算销售毛利润是却显示成本为零
首先,你的货品可以用库存初始化录入进去的时候录入成本、或者货品价格信息录入的价格你录入的价格应该是在货品资料。这地方的价格是参考用价格,或者是通过进货单进货时候录入成本,不参与货品实际销售实际成本计算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产品成本= ( 库存商品总金额+采购货品的总金额)/ 仓库总数你是不没有做库存初始化,或者没有做采购就 零库存出库。
1、不知你有没有销售业务,并填制相应的销售单据。2、报表-销售报表-销售毛利汇总/明细表-选择日期-查询-系统提示需计算库存成本-选择是3、还有可能是成本核算方法设置有问题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
速达3000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么计算销售成本
怎么计算销售成本
说简单清楚一点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400+300+200+400+200)         =.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 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 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以上六种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点,企业应结合业务情况选择采用。但一经选定,在一个年度内不能随意更换,以保持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口径一致。
商品的进货价钱+店面租金+水电费+人工费+其他杂费。或者再简单的就是你在进货价钱上加成多少,每个月的销售基本上是有个数的,这样也是可以的。
可加税金啊,比如说我200块进货,一共进了50
那成本就10000吗?
这个是商品的进货成本,你还是加上运作的成本,就是店面租金+水电费+人工费+其他杂费等,税金含在了其他杂费中,
还有一个简单的就是你可以把店面租金+水电费+人工费+其他杂费等折算成每天需要多少钱的开销。这样你的进货成本+每天开销=总的成本。
其他回答 (1)
借:主营业务成本&&&&&&&&&&& 借:本年利润
&&& 贷: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 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建税
&&&&&&&&&&&&&&&&&&&&&&&&&&&&&&&&&&&&&&&&&&&&&&&&&&&&&&&&&&&&&&&&&&&&&&&&&&& -教育费附加
&&&&&&&&&&&&&&&&&&&&&&&&&&&&&&&&&&&&&&&&&&&&&&&&&&&&&&&&&&&&&&&&&&&&&&&&&&& -地方教育费附加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
&&&&&&&&&&&&&&&&&&&
借:主营业务收入
&& 贷:本年利润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实现时缴纳增值税借: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增值税
&&&&&&&&&&&&&&&&&&&&&&&&&&&&&&&&&&&&&&&&&&&&&&&&&&&&&&&&&&&&&&&&&&&&&&&&&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在销售实现时计提增值税(销项税)借: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如果按销售收入计交营业税在结转时计提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企业管理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仓库建设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