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年穷人通胀富人通缩将走低还是走高?2,经济通缩可能性不大吗

董先安:通胀短暂走低 二季度经济面临考验_宏观大势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董先安:通胀短暂走低 二季度经济面临考验
  新浪财经讯&5月11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2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3.4%,PPI同比下降0.7%。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分析称,通胀短暂走低,经济陷入深度通缩概率较低;外需疲弱的影响较为确定,预计出口个位数增长常态化;前四月政策前瞻性不足,二季度面临考验。
  通胀短暂走低 经济陷入深度通缩概率较低
  董先安表示,统计局口径通胀率如期回落。从商务部每周食品价格来看,4月肉、蛋类价格继续回落,食品价格环比以降为主。但蔬菜价格先跌后涨,粮食、食用油微幅回升。5月头一周农业部口径每周食品价格上涨,与商务部口径延续下跌背离。
  因预期调整和生产周期,过去数年猪肉价格从高峰到谷底反弹往往仅1年多,自去年9月以来,猪肉价格已连降8月,下半年随时出现反弹。部分蔬菜价格正以更高频率大幅波动。
  从统计局口径来看,非食品价格同比去年底回落至1.9%,而去年头11个月均位于2-3%区间,4月则为1.7%,考虑到总需求、货币供应和价格改革等因素,其继续上升的概率不低。
  他指出,“综合来看,预计二季度CPI同比涨3.1%,比一季度回落0.7%;尽管三季度CPI同比高概率探底,但环比回升可能随时发生。”
  从PPI角度来看通胀,环比低点年初已过,通缩警报已暂时解除。考虑成品油价近日微降,PPI同比略负的情况将延续数月,预计二季度处在(-1%,-0.3%)区间,平均-0.6%,比一季度降低0.5%。上次出现类似同比转负的情况是2009年底之后。
  不过,更领先的环比数据去年年中已转负,近期再度转正。PMI购进价格指数之前连续回升也印证了经济陷入深度通缩的可能性较小。
  企业继续去库存,小微企业仍脆弱。汇丰和中采PMI显示制造业需求疲弱,企业去库存过程延续,新订单与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均回落;钢铁和发电量数据也印证生产活动仍在底部徘徊。从规模维度看,小型企业明显回落,订单显著不足。
  外需疲弱的影响较为确定 预计出口个位数增长常态化
  进出口方面,海关昨日公布,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80.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增长0.3%。董先安认为,欧美经济上半年底部徘徊,美国就业问题依然严重,欧洲正值政府更替、极端左翼抬头扩大了财政契约和救助方案的风险,同时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更不确定。
  同时,广州春交会出口成交再现08-09年的下滑征兆,来自欧美的大单长单明显萎缩,预示今年出口将整体疲弱,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增长相对稳定。
  他表示,4月进出口数据略弱于预期。剔除3月份因天气等偶发因素造成的虚高,一季度出口疲软,4月延续,预计二、三季度同比增速略回升至8%和12%左右。
  若中国内需软着陆,有利于G2正反馈,并传导到全球外需,形成正反馈。否则全球二季度下行风险将共振。因此,内需稳定防止负面情绪传染,对欧洲及全球就是贡献。
  前四月政策前瞻性不足 二季度面临考验
  董先安分析指出,年初头两个月,货币信贷和基建投资数据基本消除了过度放松重现的风险。但3月信贷和财政执行情况远逊于预期。
  他表示,软着陆四大前提,包括维持楼市调控政策稳定,货币环境相对一季度略松,财政相对去年少收、相对年初略多支出,以及循序渐进释放财政、金融、国企改革信号,提升长期预期。现在看来,上述每一点都打了折扣。
  他提醒严守财政信用的重要性,警惕财政过度膨胀的情况抬头;同时,需要约束令住宅市场预期紊乱的官媒社论,最佳方式是明确、稳定的政策预期,防止造成预期紊乱和交易量上下超调。
  董先安同时指出,一季度数据公布前后,从银行体系流动性角度,是合理下调准备金率时点,且有利于减少与欧美恐慌情绪的负反馈。
  “既然央行将逆回购作为流动性首选工具,那就专注于金融行业的对内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紧盯财政体系的效率改进,防止内外需向下共振的再现。”(王茜 发自广州)
& 相关专题:中国究竟将面临通胀还是通缩?
4个赞同,来自4个未登录网友
通胀是中国国内居民长期担忧的话题,尤其当M2余额超过100万亿,同比增速在4月份仍达到16%之后,通胀担忧再度加剧。但货币超增是否一定会导致通胀呢?其实应该对M2的来源与去向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定M2与通胀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尽管从长期趋势看通胀是难以避免的。分类价格指数更能解释M2对物价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价格指数主要是PPI和CPI,大家一般都把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看成是通胀率,但CPI是由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所构成的,这八大类的权重构成能否真实反映社会的实际通胀水平,一直争议很大。但不管怎样,该指数的变化趋势应该与真实通胀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即便大家怀疑CPI大大低于实际通胀水平,但至少应该承认,今年以来,实际通胀水平并没有随M2的再度高增长而显著上升。或许你可以认为通胀会滞后于M2增速的上涨,但从2000年至今,M2几乎一直处于超高速增长,累计涨幅超过400%,但官方公布的CPI的累计涨幅大约只有30%左右,即便实际通胀累计超过60%,也远不如M2规模膨胀得那么迅猛。原因何在?我们不妨尝试着从分类价格指数角度去寻求解释。比如,PPI是工业品出厂价指数,在过去一年多以来,一直为负数,这实际上反映了产能过剩的状况,而产能过剩的原因,又与2009年起大规模投资、不断扩大产能相关。由于M2构成中的最大份额是信贷,信贷主要是用于投资类项目,消费类信贷占比很少,而投资的目的大多为了扩大供给,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会出现回落。中国在过去30多年中很少出现CPI超过PPI的情况,说明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内在动力还是需求。但在2009年出现了PPI负增长并低于CPI的现象,原因是次贷危机导致外需急剧下降。如今再次出现CPI大于PPI的情形,可以再次确认中国已经步入重化工业化的后期,通过扩大供给方式刺激经济已经难以拉动经济保持高增长。再从最终需求端的角度来分析M2与CPI之间的关系。因为M2的一面是信贷,另一面是储蓄,因为储蓄率在短期内变化不大,这也意味着,储蓄规模的扩大,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从2009年看,由于提出两年四万亿的投资口号,导致投资增速和M2增速大幅攀升,导致低端劳动力(农民工)出现短缺,其薪酬水平也大幅上升,这可以从官方统计中找到确切数据,2009年各省市最低工资平均上浮了20%左右,年继续上调。由于CPI中食品权重较高,而中国中低收入人口占比又很高,这就引发了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胀,这或许可以解释上一轮通胀的原因。为此,2010年各级政府对通胀采取的措施也是纷纷在食品流通环节上下功夫。我们还可以看一个案例:火车票票价自1995年确定后,在过去18年中没有涨价,但头等舱、公务舱机票则从2010年起大幅提升,其中头等舱从过去规定的全价票为经济舱全价票的150%,上升至200%-230%不等。为何火车票不允许涨价,但头等舱机票却可以市场化定价呢?道理很简单: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幅扩大,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对价格非常敏感,对涨价的承受能力偏弱;而占人口比例少数的高收入群体则对价格波动不敏感。因此,我们实际上可以根据不同阶层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总支出比重)来编制分类的CPI。假如分别编制高收入者CPI、中等收入者CPI和低收入者CPI,那么,就不难判断高收入者的CPI中权重大的,可能是服务类消费(如雇佣保姆)和奢侈品消费,其涨幅远大于食品(即低收入者CPI权重最大的)。因此,M2只是代表货币余量大小,好比一群大小不等的水池子中的总水量,由于水在各个池子中的分布不均,各个池子的水位高低不同,官方公布的CPI或许是那个注水量较少的池子中的水位。故我们不能因为M2余额大幅增加,就一定认为官方公布的CPI就得大幅上升,尤其当M2中的相当一部分流向被高收入群体时,CPI就不会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M2增速再度走高并不意味着经济走强从历史上看,M2增速上行总能带来GDP增速的后续走高,因为M2与投资活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从2013年前四个月看,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是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还是铁路货运量的增速,都呈现回落态势。这种“货币空转”的现象实属罕见。导致M2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低利率政策,与国内利率水平存在较大的利差,导致热钱流入,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二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中两大重头: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由于产能过剩及盈利项目大幅减少,投资回报率明显降低,对现金流的贡献也大幅减少,故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和满足新的投资项目。据统计,到2012年末,中国的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债务余额累计达到96万亿,与GDP之比超过170%,估计2012年这些债务的利息成本在五万亿左右,这就可以解释即便是存量债务,同样会产生巨额的新增融资,而非仅仅是新增投资才会产生新增融资。尤其当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水平会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在草根调研中发现,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但在区县一级的融资项目中,抵押物明显不足的现象比较多见,这就导致其需要更高的利息支出才能得到融资,超过10%的付息率是十分普遍的融资成本,这就给地方政府未来高成本负债留下了隐患。从2012年开始,基建投资的增速开始回升,中国的基建投资过去的重头是用在改善工商业投资环境方面,如大量投资于高速公路、高铁、港口、码头、机场、市政建设等,这些项目大多可以获得收入。但如今很多的基建项目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和农村水利建设方面,这类项目投资周期长,且多属于公益性项目,很难产生现金流。今后,基建投资会更多集中在民生领域,就更难获得现金流了。同样,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落,也是源于高毛利率项目的减少,重化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投资增速没有明显回落,但投资对GDP的贡献下降。同样,这也是当今为何经济减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的原因。短期通胀低于预期 中期存在通缩压力从2013年第一季度各行业的债券融资增速数据看,零售商贸、医药、餐饮娱乐、纺织服装这几个行业的债券融资增速较高,除纺织服装外,都属于服务业。而2012年服务业投资增速也高于基建、地产和制造业,这是增加有效供给创造需求的结果,其中文体娱乐、信息服务等多个子行业投资增速超过30%。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转型之路。但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由于第二产业的GDP规模要超过第三产业GDP,其增速的下降还难以通过第三产业GDP增速的上升来填补,这就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同时,由于第二产业面临总体的产能过剩,导致其每年吸纳的就业人口减少,估计到十三五期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将净减少。第三产业将吸纳更多的就业,但就目前和今后的增长速度,还不足以吸纳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更无法吸纳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人口。因此,随经济增速下滑,中国未来的失业率会上升,从而使得近年来低收入者薪酬快速增长的势头难再延续。经济与居民收入的同步放缓,会降低对通胀的预期,近期各家研究机构纷纷下调了全年CPI预测,大多都调至3%以下。从中期看,M2的高增长难以持续,一方面,随着明后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国内减息可能性增加,热钱流出中国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随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入,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继。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目前中国地方债规模已经占GDP的50%,这个估算是否确切,恐怕没有答案,但地方债规模的迅速膨胀,将压缩今后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故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到15%以下、M2增速回落到10%以下是大概率事件。尽管从眼下看,中西部地区依然处于投资高增长阶段,到处都在大兴土木。但必须得考虑:这些工程项目未来究竟有多少可以产生现金流,有多少债务无法偿还?假如今后因地方政府的资金出现问题,那么全国又将出现多少烂尾楼和半拉子工程呢?尽管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迹象,但根据目前各地的财税收入、投资规模、债务规模等数据来推算,出现这类问题的概率还是很大。因此,从中期看,中国确实存在通缩压力。
浏览次数:3644
最新动态: 11:53:56
共有 1 个人关注该问题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CPI“破3”,三问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离通缩近了吗?
浙江在线07月10日讯
6月份CPI同比上涨2.2%。从去年年中达到新高,到如今&跳水&至29个月来的新低,CPI的下行通道逐渐打开。CPI&破3&,这个数字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经济走势密码?&1时代&真的很快要来了吗?从管控好通胀预期,到面临着保增长的压力,专家对此又有什么样的解读?
  一问CPI&1&时代临近了吗
  去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物价时候,曾说过:通胀像老虎,出了笼子难再关进去。
  一年多过去了,这个情况渐渐发生变化。
  CPI涨幅创下2010年2月以来的新低,这个趋势能继续吗?破&3&后,CPI是否会冲击&1&时代?
  &CPI下行通道已经打开了,继续往下走,跌回1字头也是有可能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多年研究,慢慢摸到了CPI的脾气,&CPI反弹,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田渭东也表示,PPI大幅回落显示工业领域的不景气。按照目前趋势,如果没有采取财政刺激措施,下个月公布的7月CPI将进入&1&时代。
  国金证券宏观研究员李治平稍显保守些。他认为,到明年1月份的时候将降低到1%以下。即使食品类价格有可能继续上升、国际原油价格可能降中有升,但这是在大幅下降后的回升,其实际价格水平已经比过去下降了不少。因此,从总体来看,低通胀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也有不一样的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在国家稳定投资、货币政策不断宽松后,随着经济增速的回升,CPI难以长期保持在&2&时代,有观点认为年底CPI还会反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CPI目前大致处在底部阶段,可能在第四季度会稍有回升。而且新的涨价因素在形成,年内各地陆续推出居民阶梯电价、水和天然气等资源品价格改革措施可能会使物价下行速度放缓,近期政府为应对经济增速放缓而推出的一些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措施也可能对年内物价产生一定上拉作用。第四季度CPI将有所回升,全年CPI同比涨幅在3%左右。
  二问中国经济看到通缩苗头了吗
  作为CPI的先行指标,P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第11个月回落,并且已经连续4个月进入负值空间。
  CPI以及PPI的持续走低,从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PPI会否在年内传导至CPI形成通缩?
  悲观派:通缩苗头很快显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6月份CPI&破3&,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环境在中国经济上的一个反映;也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表现。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投资者、消费者预期不明朗的一个表现。
  &通胀压力大幅减缓,接下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缩苗头很可能会显现。&史晋川分析,一般而言,CPI涨幅保持在3%~5%之内都是温和可控的,CPI&破3&后,一定程度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
  &是有钱但东西贵点,还是没钱没工作但东西便宜,你会选哪样?&史晋川问记者。前者代表的是通胀,后者代表通缩。从经济和民生的角度,肯定首选前者。因为&通缩&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至少应该保留适度的物价上涨,否则,抵押品贬值会引发连锁反应,经济将加速下滑。
  存在通缩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国内经济增长疲软导致需求放缓;二是欧美经济下滑使得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三是食品价格仍将下滑。随着CPI同比增速继续放缓,PPI同比增速也延续去年7月以来的下降趋势,6月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均在回落,反映出生产性需求的恢复较为缓慢。
  从此前的PMI数据中已经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如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水平。据了解,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创去年11月以来新低;6月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上述均表明市场需求相对疲弱,今年二季度后,国内经济增长仍然处于明显回落当中。&史晋川表示。
  谨慎派:讨论通缩还为时过早
  也有学者对于通缩的来临持谨慎态度。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博士发表微博评论,他认为CPI快速回落,说明物价上涨的压力进一步消除,不过,由于CPI依然还是正数,因此也不能由此判断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缩。但经济回落的速度也在加快,这也就是温总理提出的要加大预调微调的背景所在。
  浙江大学教授、会计与财务管理系执行主任姚铮也认为,如果单从数值看,CPI接下来会一直在低位徘徊,一下子跌入负值的可能性不大。不过,现在可以适当考虑如何防止&通缩&的问题,如何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三问继续降息的空间有多大
  持续走低的CPI为货币政策的微调提供了空间,可以保证央行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不引起严重的通胀。从货币政策的具体工具选择来看,央行已经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两次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所放松是大趋势。那么,继续降息的空间还有多大?专家观点对此存在分歧。
  正方:年内仍有一两次降息机会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称,短期内CPI不会降至负值,预计年内还有1~2次的降息机会。她同时建议,应该只降贷款利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
  在央行连续两次降息后,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比6月份的CPI高出0.8个百分点。对此,左小蕾认为,保持正利率能够刺激消费,年内还有1~2次的降息空间,但应该只降低贷款利率而保持存款利率不变,因为目前的银行息差还有较大空间。
  国泰君安宏观债券首席研究员姜超也持同样观点,认为年内仍有一次降息机会。他预计,二季度的GDP在7.5%左右,未来CPI涨幅将继续下行。&近期食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仍在持续下降,预计7月CPI为1.7%,回落至2%以下为大概率事件,PPI为-2.7%,通胀的持续回落也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继续宽松。&
  反方:继续降息的空间不大
  &现在国内经济的问题不是钱太少,而是企业没订单,或说市场没信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在目前这种宏观环境下,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意义已经不大,所以货币政策不会一下子松得很开。
  &除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节奏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之外,财政政策也可以释放一些更为积极的信号。&浙江大学姚铮教授建议,比如在财税空间方面,进行结构性的减税,降低企业税费支出,给企业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在投资空间方面,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事关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鉴于外需乏力,要积极引导内需,继有关部门下放支持节能家电消费的财政补贴后,在其他消费领域也可以出台一些提振消费的措施。
  微博热议
  通缩比通胀更难治理
  忧虑:通缩风险悄悄逼近
  新浪博主姚树洁(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CPI下降太快,PPI也下降太快,透视出生产速度下降,消费欲望下降也太快。看来控制通胀,已经不是当务之急,保增长才是目前宏观政策的努力方向。
  现在的情况是,投资增速下降,出口增长没有大的起色。如果老百姓对经济的前景也不乐观,而不敢花钱,或者没有钱花,那么,靠内需拉动也是靠不住的。
  所以,今年下半年,甚至是未来的两年是关键时期。政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害怕短期的低增长,而采取3年前那样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要知道,今天面对的诸多困难,正是3年前过度刺激所致。同样的问题,不能重复出现,更不能病急乱投医。
  我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结构调整,改善自然环境,多搞民生工程,包括廉租房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
  @菜易家:事实上的通缩暂时没有发生,但通缩的风险已经悄悄逼近。
  @老志勇V(《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资深财经作家张志勇):6月CPI增幅为2.2%,创29个月新低。我们同时看到中国经济回落速度也在加快,很显然中国经济将进入通货紧缩。客观地说,通缩比通胀更难治理,全世界至今几乎对紧缩是无药可救,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解惑:CPI涨幅小不等于物价降
  @股市有毒123:6月CPI涨幅创新低,为什么老百姓的生活感受不到物价创新低呢?
  @Jacky-SH:CPI低,不代表物价低,只代表直接涨得少了,但毕竟还是涨的&&
  @garyhrb:6月CPI创新低,中午我感受到了。大热天逛商场,买了双凉鞋,刚刚发现价格比网上还要便宜不少!信息不对称呢。
  猜测:下半年还要降息
  @酒生微晕沁瑶肌:通胀预期的回落,也给央行降息提供了更大空间。下半年,有可能还要降息一到两次。至于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也存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国通胀通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