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赎回未确认成功,等待基金公司确认,在基金公司没确认之前,还预算收益和亏损吗

下载:10次
格式:doc&&&
上传时间: 16:13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基金快速入门—基础知识
基金零基础,玩转基金市场
基金零基础,玩转基金市场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624KB
所需积分:& 4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淘宝买的基金赎回份额问题_百度知道
淘宝买的基金赎回份额问题
请知情人士介绍一下。?那不是亏大,赎回的时候提示说, 实际赎回金额:预计。这样会只能赎回900。:900 ~ 1100 元,以基金公司确认为准,但是买了1000元(1元一份)的基金,现在有点事想赎回一些在淘宝买了货币基金
提问者采纳
  放心吧,这个900-1100是股票基金的可能范围,你有1000份,货币基金只有每日万份收益,反正肯定没问题,最多可能跌到0!  淘宝的计算很不专业,即使持有股票全部涨停或者跌停!谢谢啦,不愿意惹麻烦,另外可能也担心货币基金会发生极端的亏损,货币基金无论哪一只,涨到1,因为赎回当天的收益还是未知的,也就是上下10%的幅度;如果有幸帮助到你.9,只要将持有期每天的收益相加再加本金即是赎回金额,每份1元,真诚欢迎追问,所以给出最大范围,按照当天收盘的价格计算(赎回时还没收盘,因为对于股票基金来说.1,最近都没有亏损的情况。  如有不懂之处,请及时采纳。为何要写以基金公司确认为准,也就是900-1100元。  而货币基金则不是这样的,实际肯定会在1000以上的到账金额,但是淘宝网的系统没有为货币基金单独设计这样的计算方式,无法准确预计  您好,肯定无法得知)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基金赎回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赎回按份额计算,金额按基金公司公布净值为准
看你买的那种基金吧,不过你在赎回会提醒你能赎回多少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发表于: [ 15:40:13]
楼主: [] [] [] []
等级:...&&积分:...
公司也犯低级错误?
大洋新闻日来源:信息时报作者:张玉
“上电转债事件”会否影响基金形象值得关注。时报记者 杜翠 摄
  时报讯 (记者 张玉) 还有价值的认购权证不去行权,只能过期作废;高价可转债超过赎回期限而被强制“赎回”,一般认为这是散户不了解基本概念的情况下,才会犯下的低级错误。近日记者获悉,作为专业者的基金公司,竟也犯下类似的低级错误。
  日前,监管部门下发通知,通知明确了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据悉,这部分损失由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弥补。
  惊现“低级”错误
  监管部门下发这则通知的背景是:今年8月14日是上电转债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由于赎回价格为103.2元,转债收盘价为226.58元,以当日上海电力10.12元收盘价计算,转股对应价值达到228.44元,投资者如果没有卖出上电转债或转股,而被上市公司赎回,则相当于每张损失120多元。
  但《关于“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在上电转债被强制赎回之前一个多月内连续发布了8次,都没有引起有关基金公司投资、交易和监察部门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和关注。
  其结果是,有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产品未能及时卖出上电转债或转股,从而带来2200万元投资损失。业内人士测算,上述基金被赎回的可转债约为18万张,占到了被赎回可转债总张数的三分之二。
  人士指出,在强制赎回的情况下,投资者如果不卖出可转债也不转股,那就是犯了可转债投资中最低级的错误,而这种错误竟然发生在专业投资的基金公司头上,由此可见一些基金公司投资管理中的漏洞。
  风险准备金“买单”
  2200万元投资损失由谁来买单?
  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这部分损失将全部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持有人不承担任何损失。自去年8月中旬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以来,这还是风险准备金制度首次发挥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事件表明了部分基金公司在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漏洞。上述基金公司投资部门、交易部门和监察部门在此次事件中都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由此造成的损失理应由基金公司自身承担。
  基金公司大多“无可奉告”
  “我们最关心的是,到底哪些基金持有上电转债出现了亏损,投资者要清清楚楚理财,毕竟他们是拿着我们的钱在投资,我们应有知情权。”有投资者表示。
  有关这三家基金公司的名单也在投资者中间漫天猜测。据上电转债2007年中期报告显示:报告期持有转债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兴业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嘉实债券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记者分别致电三家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
  嘉实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而客户服务中心的有关人士则表示,公司投资内容不对外公开,如果对嘉实债券基金净值增长不满意,可以随时赎回。
  华夏基金公司市场部有关人士表示,由于上电转债的中报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不一定准确,至于华夏成长是否投资了上电转债,不属于信息披露的范围。
  兴业基金公司策划发展总监郭隆建在查实相关投资之后,告诉记者,兴业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确持有过上电转债,并且已经按期如数卖出上电转债,不存在被强制赎回的情况。
  郭隆建还告诉记者,如果有基金持有的上电转债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而出现亏损,在基金净值上肯定会有反应,应会出现基金净值近期忽然大幅降低的现象,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基金净值来发现蛛丝马迹。
将本文分享至:||||||
-5-4-3-2-1&0&1&2&3&4&5
1楼: 发表于:[ 15:45:07]
[] [] [] []
2楼: 发表于:[ 15:49:03]
[] [] [] []
3楼: 发表于:[ 15:53:34]
[] [] [] []
4楼: 发表于:[ 16:07:18]
[] [] [] []
就是一头肥羊,不挣他的钱,挣谁的?
5楼: 发表于:[ 17:07:36]
[] [] [] []
低级错误给公司敲响警钟
  证券时报
  储著胜
  近日基金行业爆出一条新闻: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的损失。在基金成为当今社会最热门的抢手货、基金经理成为英雄、基金公司背负耀眼光环的背景条件下,这一负面新闻极为引人注目。
  据了解,基金公司内部的部、交易部和监察部这3个部门,只要有一个部门能打起精神,上述错误都可以避免,但是不幸的是这3道闸口竟然全都无人防守。这种低级错误说明了什么?说明目前基金公司除了存在诸如“老鼠仓”之类的道德风险外,还存在各种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
  去年以来,基金公司的基金规模和净值增长屡屡创造奇迹,其中确实凝聚了广大基金行业人员的聪明智慧和心血汗水,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能够赶上好时光才是奇迹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高净值并不代表基金公司的日常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也一样的高。实际上,恰恰是在市场处于高潮阶段,才容易让人产生麻痹思想,进而滋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同时又让一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容易受到掩盖而不被暴露出来。
  就内部治理而言,同处证券市场的证券公司当是基金公司的前车之鉴。1996年那一轮大牛市直接促使了证券公司的大发展,可是因为规范、治理工作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结果积累了许多问题。2001年中期开始,市场步入长达4年的熊市,证券公司的问题纷纷显露出来,其中有些公司已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了。面对一片混乱的局面,2004年中国证监会不得不发动社会多方面力量,对证券公司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治理,此项历史性的工作直到今年8月底才宣告结束。期间,一些证券公司被兼并重组,另有一些证券公司则无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给相关各方留下永远的痛。
  本轮大牛市又迎来基金行业的大发展,由于申购基金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以至于众多基金公司不得不先后暂时关闭了所属基金的申购业务。基金公司的当前核心工作,都是如何确保自己的基金净值能够比别人增长得更快一些。相比之下,一些基础性或其他方面的工作就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被忽视或淡化了。
  此次基金公司低级错误的出现,对于其内部治理工作来说,未必是个坏事情,因为它以一种不和谐音让那些沉醉于市场高潮旋律的相关人员警醒。基金公司当以此为契机,对自身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安排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反省。如此,2200万元的代价才算没有白付。
  基金公司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曾经出现过“基金黑幕”事件。相关媒体披露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基金公司运作的规范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上半年基金“老鼠仓”的出现,又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基金公司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的高度关注。不过牛市的壮观景象让人们很快就淡忘了这件事情,使市场错过了一个全面纠正基金公司此类不当行为的机会。如今,基金公司再次出现上述低级错误,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全面进行自我检查、有效解决各种问题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契机,所以切不可错过。
  基金公司出现上述错误背后的原因是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否则,今后类似的错误还会出现。除此之外,基金公司还需要反省自己所设计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系统,实际运行时是否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不是,原因何在?又该如何改进?要知道,牛市中改正错误总是比较容易的;一旦市场步入熊市才发现种种错误,很可能一切都晚了。
  现在基金公司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最为信赖的投资伙伴,基金公司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赖,尽力管理好投资者所托付的资产。要想让投资者满意,基本的前提应该是: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运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水平。也只有这样,基金公司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证券市场永立不败的中流砥柱。
6楼: 发表于:[ 09:17:57]
[] [] [] []
究竟是谁犯的低级错误?
持有上电转债的5“摆乌龙”损失2200万元
究竟是谁犯的低级错误?
本报记者黄炎
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在上电转债赎回前因未能及时卖出或转股,从而带来2200万元的损失。监管部门的处理办法是,该损失由所在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弥补。此间备受质疑的相关基金公司昨日在采访中则对牵及此事予以否认。
低级错误并非首次出现
事实上,造成此次基金投资损失的是投资者并不十分熟悉的可转债品种,该品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这类品种因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而被基金广泛投资。
事实上,类似的“低级错误”并非首次出现。在适逢股改高潮时,也曾有基金公司面对“丰厚”的对价,而“忘记“将所持的银行、江淮汽车等可转债转股,并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尽管基金公司此类错误并非“初犯”,但基金动用风险准备金来弥补投资损失确是史无前例。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这部分损失将全部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持有人不承担任何损失。这是自2006年8月,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以来,风险准备金制度首次发挥作用。
根据有关规定,风险准备金是在基金管理费中提取5%,用于赔偿因基金管理公司违法违规、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风险准备金不足以赔偿上述损失的,基金公司应使用其他自有财产进行赔偿。同时,风险准备金由基金公司管理,可投资国债等流动性高、风险低的资产。风险准备金要在基金托管银行开立风险准备金专户,用于风险准备金的存放与支付。
据基金人士透露,就此次可转债的损失来说,这次涉及的5只基金的风险准备金远不能补救,甚至可能累及基金公司的资本金。
涉嫌公司极力否认
虽然此前有业内人士依据半年报中披露的机构持有上电转债的数据,对“涉案”基金的神秘身份进行推测,但嫌疑较大的几家基金公司昨日在采访中均对此事予以否认。究竟是哪家基金公司在此次可转债事件中蒙受损失将在未来即将披露的基金三季报中揭晓谜底。
“目前的猜测都根植于半年报披露的持股情况,我们在债券到期前已全部卖出。”一旗下多只基金曾持有上电转债的基金公司人士昨日在采访中表示。事实上7月以来的一个半月里,基金进出相当频繁,不能简单用半年报的数据来推测此次“乌龙”的基金身份。而对于该基金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为何提前卖出而不选择转股,该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是否转股通常是由分别负责可转债与股票的不同部门共同协调决定;并且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可能只有一人同时负责可转债和其他多个投资品种,而对于可转债这类本身占仓位比例不大的品种而言,出现疏忽的可能性也确实存在。
对于目前市场的种种猜测,另一被波及的深圳本地基金的基金经理则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7月以来从未参与过上电转债交易;而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上市公司与基金公司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并不大。尽管此次事件暴露出基金公司管理流程的漏洞,但市场不应盲目怀疑大多数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此外,该人士还提示说,对于此前类似的情况,监管部门曾对相关基金公司予以公示,而此次并未公布具体的基金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记者昨日也试图联系上海电力证券部有关人士,却被公司总机告知“部门现在没有人”。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获得上海电力的正面回应。
图为虽然基金持有人不承担此次转债损失,但这件事情本身也提醒,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7楼: 发表于:[ 11:13:43]
[] [] [] []
自摆乌龙三公司陷"转债门" 界四座惊愕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日 11:02 作者: 刘诗颖
日,上电转债平静地完成了最后一天的交易。自8月14日起,上电转债停止交易和转股,未转股的转债将全部被冻结,上市公司将按照102.76元每份的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的上电转债。
当天,上电转债最终以225.04元收盘,即使不转股,与0元/张的申购价相比,申购者获得了1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
诡异的是,临门一脚,却有三家持有上电转债的基金公司却摆起了乌龙阵。
最终结果显示,该三家基金公司没有在最后交易日卖出或实施转股,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被上市公司行使赎回权,致使基金资产受损合计为2200万元。
9月5日,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就此事向各基金公司、托管银行正式发文,表示此次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
"我们的工作是充分的,在7月13日至8月13日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发布了八次'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上海电力(600021,SH)证券事务部人士说道,出现转债未卖出或未转股的情况,责任完全在相关基金公司一方。
中银国际可转债研究员杜远芳告诉记者,可转债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品种。"如果行情不好,投资者可持有,虽然利率不高,但不会遭受债券面值的大幅下跌;如果行情好,公司的股价上涨,投资者可以转换成股票在二级市场获取收益,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债券。"
受益于行情的火爆,日上市的上电转债给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截至日,上电转债的收盘价为225.04元,与0元/张的申购价相比,申购者获得了1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
"更多的投资者则会选择转股。"杜远芳说道。根据公司约定,上电转债的转股价为4.43元/股,而8月14日的上海电力收盘价为10.12元/股。一买一卖之间,转股的收益也在120%之上。
而错过这个最后时点,转债就要被上市公司赎回。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将按照102.76元/张的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的上电转债。102元和225元之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距离。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日,已有元"上电转债"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累计转股股,占"上电转债"开始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4.05%。
而上电转债赎回的数量为271190张,本金为元,仅占"上电转债"发行总额10亿元的2.71%。
遗憾的是,在这仅有2.71%的赎回份额中,三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赫然在目,其基金资产受损合计高达2200万元。
管理层关注
"上电转债门"事件一出,投资界四座惊愕。
9月5日,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向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发出&关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未按期操作上电转窄事件的通报&。
&通报&指出,此次事件是近年来管理人未能勤勉尽责、操作不当而发生的较大案例之一,反映出相关投资管理人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合格,同时,事件过程中部分托管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法满足基金托管业务的要求。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基金经理表示,转债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投资标的,偶尔会出现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触犯相关条款的事件。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多源自投资人员不够专业,而这次以专业著称的基金公司犯如此低级失误,令人始料未及。
某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一般要经历三个关口,"相关行业研究员要盯住公司,随时向基金经理提醒相关动态,交易室人员要对近期的交易状况作出提醒,而基金经理则要随时跟踪旗下的投资标的。"
另外,公司还设有专门的风险控制人员,也要对投资品种作出监控。
而这次的转债事件,暴露了相关公司的内控形同虚设。
一位接近管理层的人士表示,除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基金规模的快速膨胀,使得基金行业面临人才瓶颈是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某些公司的研究员一人要负责多个行业,体力脑力都会透支。"他指出,在制度建设层面,某些基金公司的风控流程设计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风险并不单单出现在基金公司内部。
上电转债事件发生后,托管银行的常规监管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在通报中,证监会要求各银行随着托管业务的加大,"应加大系统投入,及时补充懂业务、有责任心的业务人员,原则上每位核算人员操作的基金不能超过4支。"
"虽然三家公司出现了上电转债的操作失误,但我们并没有出现风险控制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层人士强调,管理层很快就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没有给基金持有者带来实质的损失。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这一事件的发生原委、其中细节还将在未来的基金报表中得以揭示。
基金公司买单
上电转债事件发生后,三家基金公司承担了相关损失,未对当天基金的净值计算以及申购赎回造成影响。
根据通报,3家基金公司已使用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财产全部损失,针对潜在漏洞进行了积极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根据日颁布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不低于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基金资产净值的1%可以不再提取。
而风险准备金用于赔偿因基金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对风险准备金全额赔付这一说法表示怀疑。某基金公司督察长认为,从2006年度开始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弥补这一损失,"赔付的大多是公司的自有资本金。"
8楼: 发表于:[ 16:24:12]
[] [] [] []
上电转债事件:警钟应长鸣
■实习生 黄前柏
在8月中旬,3家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9月5日,中国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向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发出《关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未按期操作上电转债事件的通报》。此事在业界引起巨大震动,也给业界敲响了警钟。
中银国际可转债研究员杜远芳告诉记者,可转债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如果行情不好,投资者可持有,虽然利率不高,但不会遭受债券面值的大幅下跌;如果行情好,公司的股价上涨,投资者可以转换成股票在二级市场获取收益,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债券。”
“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业界很难过。”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这样的乌龙事件是很不应该,这种事件发生在以风险管理为本职工作的基金公司简直就是个笑话,这说明有的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存在问题。”
从上电转债这件具体的事情来说,监管部门认为,相关投资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合格,未能尽到“恪尽职守,谨慎勤勉”的受托义务,是上电转债事件的直接原因。张后奇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基金公司的业务流程出现了问题,包括基金交易、技术系统控制、稽核和风控等流程,还有就是个别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张后奇同时补充道,华夏基金绝对不会发生此类低级错误。华夏基金有着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公司设有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等机构,下面还有研究策划部、基金投资部和监察稽核部等部门。各个部门负责具体的事务,而且各个部门会紧密合作。相关行业研究员要盯住公司,随时向基金经理提醒相关动态,交易室人员要对近期的交易状况作出提醒,而基金经理则要随时跟踪旗下的投资标的。另外,公司还设有专门的风险控制人员,也要对投资品种作出监控。
“相关的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员是否应该负法律责任?”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宋一欣。
他表示,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对于此次上电转债造成的2200万损失,相关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员没有履行“善管”义务,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他还补充道:“有报道说,这部分损失将全部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持有人不承担任何损失。我认为这是比较积极的处理措施,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这部分损失将全部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持有人不承担任何损失。自去年8月中旬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以来,这还是风险准备金制度首次发挥作用。
据证监会之前发出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风险准备金用于赔偿因基金管理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基金公司要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不低于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基金资产净值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
但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风险准备金全额赔付这一说法表示怀疑。有业内人士指出,从2006年度开始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弥补这一损失,赔付的大多是公司的自有资本金。张后奇也认为风险准备金不是想用就用的,每个具体项目,每支基金都是独立的,不能用这支基金的风险准备金去赔付另外一支基金的损失。
上电转债事件发生后,引来广大投资者的口诛笔伐。监管部门特地下发通知,要求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以此为鉴,认真反思,切实重视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
9楼: 发表于:[ 16:34:12]
[] [] [] []
实践证明狗屁不是.......中国证卷兴风作浪,靠的是政策........!基金不倒,中国股市不会走好!
10楼: 发表于:[ 17:45:21]
[] [] [] []
上电转债2200万元损失 究竟是哪些玩失忆?
发布时间: 日 14:14 作者: 韩平
http://www.p5w.net/fund/fxpl/27129.htm
  上电转债被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的损失
[专题报道]基金"转债门" 敲响警钟
  在上电转债被强制赎回事件发生近一个月后,中国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向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发出《关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未按期操作上电转债事件的通报》(下称《通报》)。这一通报显示,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
  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的损失。
  一向以理财专家的身份在上扬名立万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收取了可观的管理费后,却如此“奢侈”地浪费掉持有人毫无风险的套利机会。消息一出,举市哗然。
  难以理解的“保密”
  让市场非常难以理解的是,在中国证监会一向宣称保护中小投资者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的监管基调中,摆下如此乌龙阵的基金公司名单却被监管部门进行了严格保密。而一向宣称以诚信来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基金公司,也未见任何一家站出来诚恳地向广大投资者说明事件真相,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在新浪网站有关的调查中,有87%的投票人认为,这是基金公司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造成的,有66%的人认为这对公众对基金的信任造成了伤害。因此,找出事实的真相成为有关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广大投资者更希望的是,这些公司自己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还同业一个清白,并用实际行动而非虚言,让广大投资者看到基金公司诚信取人的行业美德。
  推测究竟是谁所为
  由于相关各方“捂盖子”,因此记者只能根据相当有限的公开资料,来推测可能的“失职者”。推算的主要依据是,由于一张面值100元的强制赎回与转股后的差价约为125元,而与到期日前卖出的差价为123元,取中间价124元,根据中国证监会表示直接损失2200万元,可计算出三家公司5只基金大约有17.7万张债券被强制赎回。然后,求证哪些基金持有这些债券的数量符合这一条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推算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能够成立的情况下,即只有当全部假定条件全部真实,嫌疑者的身份才能够被最终确认。
  这些假定条件是:一、最早买入可转债并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的基金最有可能是忘记了。这是按照人类记忆的一般规律假设的;二、债券型基金不太可能忘记。因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品种是“当家花旦”,赚钱,被忘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三、一只基金要么全部忘掉,要么全部记得,不存在忘掉部分的可能;四、上电转债认购公告及各相关基金公司的二季度报告是准确的。
  本文下是上电转债2006年基金认购的名单及数量附表(不含社保及债券型基金,另外,单一基金持债量超过18万张也被排除,因为总共只有17.7万张)。
  从附表可以看出,按照上述假设,到今年上半年持债量为零的公司基本可以排除。泰达荷银两只基金与上投双息因持有量前后大幅变动,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曾经不断大量增持,不符合第一个假定也将其排除。
  上海电力一位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徐姓工作人员不肯对记者确认转债持有人的身份,他表示,债券登记结算公司只给过公司一个总的债券登记数据,没有持有人明细。但是他不肯明确地告诉记者,如果公司坚持向登记结算公司要求提供名单,对方是否会提供。他还强调,就算有这份名单,联系人、电话各方面的情况也会有变化,不一定就能通知到真正的持有人。而此前记者向登记结算公司查询相关持有人情况时,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除非是上市公司或者是承销人,否则不会透露这些信息。
  (注:由于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已在公司网站上明确表示,某网站指其为出错公司是不实报道。我们相信它是诚实的,所以上表已将博时排除在外。另外,国联安德盛优势与银河稳健是申购而非认购,可转债市值按一张203元计算)
  记者手记
  好孩子是教出来
  不是包庇出来的
  虽然公开资料可以将可疑的基金公司范围大大缩小,但这也仅仅是将怀疑面缩小的一种非官方的努力,作为掌握最确凿数据的官方对此沉默,显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公平。
  从相关报道来看,通报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从基金公司的风险基金中拿出钱来赔偿投资者的损失。这种解决办法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持有人的利益,但从公平性上来说,仍有商榷的余地。因为证监会没有解释,是各个公司拿自己的风险基金补偿呢,还是拿全行业的风险基金来补偿呢?如果是拿自己的风险金补偿,是否足够补偿损失?如果不足怎么办?如果是拿全行业的风险金,这是否公平?谁来决定出错的情况是否符合动用行业风险金的标准?相关公司是否要进行回避?如果总是出现交钱少的公司赔款拿得多的情况怎么办?像类似的事件,是否应该由出事公司股东或是相关管理者共同承担比较合理?如果个别公司的管理漏洞都由行业买单,是否会鼓励了个别基金公司恣意妄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员马永谙还提出,对那些在事件暴露前赎回基金的人,该如何补偿?托管银行当天是如何计算净值的?这些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另一方面,相关公司是否从制度上对此次疏忽进行了总结教训?并不是我们不想与人为善,非要把哪家公司或是经理人揪出来,但是对基金这个新兴行业,大家都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制度上不完善,其实情有可原,并非针对个人。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才好。
  由于不公开、不透明,实际上业内也就很难了解这次是在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些侥幸没出问题的公司可能根本无从整改。
  在通报中,证监会对托管银行也提出了要求,希望各银行从中汲取教训。但是作为当事者之一的上海电力,却似乎被通报所遗忘。其实上海电力在此事件中本可以更积极一些来避免其债仅人出现上述问题。在这一事件上,上海电力称,公司先后曾在指定报刊上发布了八次提示公告,大大超过了法定要求的三次。似乎已仁至义尽。但事实上,对这些在公司发展中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的债权人来说,即对那些认购公司可转债的基金公司,上海电力其实是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有哪些机构和个人仍然持有可转债而没卖出或是转股的,如果上海电力的工作人员主动与这些机构的联系人打个电话,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提示一下,即可以让债主们免受损失,自己也不必为启动强制赎回而动用一笔资金,实在是利己利人。但非常遗憾的是,上海电力只限于一般性地广而告之,对支持过自己发展的人可能面临的利益损失,没有采取更为友善的行动。
  本报记者 韩平 制图 三共
金羊网-羊城晚报
11楼: 发表于:[ 17:24:41]
[] [] [] []
上电转债丑闻曝光 南方华安泰达犯幼稚错误
007年10月11日 10:01 观察  文:黄E
  “上电转债”丑闻曝光后,据证监会指定媒体报道,管理层要求基金公司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上电转债事件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仅从经济意义上理解,这些基金的持有人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发生任何损失。
  持有人经济利益受到保护了,他们的知情权,又将如何来保护?
  “我觉得这件事很恶心,作为者连起码的知情权都没有,也没有一家基金公司敢于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一位投资者气愤地致电记者如是说。
  8月14日,上电转债平静地结束了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赎回价格103.2元,当日转债收盘价226.58元。据中国证监会基金部通报,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损失。
  截至截稿时,没有任何公司公开承认此次失误,证监会也没有公开3家公司基金公司的名单。但记者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了解到,3家嫌疑公司分别是泰达荷银、南方基金和华安基金。
  基金公司集体“缄默”
  从宝钢权证开始,就不断发生个人投资者到期忘记行权,或错误行权的事件。在许多人看来,这种错误已低级得愚不可及。可是,不要以为只有散户才会犯这样的错误,专业机构同样会出错,上电转债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如果说,一向以“专业”自居的基金公司闹出这样的低级错误,已经非常令人诧异。那么,事发后,基金公司全体对此“保持缄默”,更让人失望。
  “为什么证监会不公布这3家基金公司的名单,基金公司应对普通投资者信息完全透明。”上述投资者强烈要求知情权的同时指出。
  事实上,记者在开始的调查中发现,3家基金公司被隐藏得非常好。同行之间,对此事也讳莫如深。
  “相对很多股票利好公布前消息泄漏引发股价暴涨,或许这是管理层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次。”一位北京基金业人士向记者打趣道。
  上电转债事件曝光后,各种媒体、投资者对此有各种猜测,一些公司也相继公开澄清与此事无关,但该事件的“主角”却始终隐身幕后。
  “上面发通知时没说,我们就知道管理层不希望这事捅出去。”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这样回答。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业内对此事“关注不多”。
  “兔死狐悲。所以你很难从基金业内问到具体哪3家基金。”另一位老总对记者开起了玩笑。玩笑的背后是否是整个基金行业的“狐悲”?记者无法断言。
  3家基金公司反应各异
  虽然基金业内对上电转债事件“保持缄默”,但记者随即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得到3家嫌疑公司的具体名名单,它们分别是华安基金、南方基金和泰达荷银基金。
  记者随即翻看3家公司旗下基金持有上电转债的情况。根据2007年半年报,这三家公司旗下正好有5只基金分别持有上电转债。
  记者分别致电3家公司。有趣的是,3家公司的反应各不相同。
  记者于9月21日下午致电华安基金就上电转债事件做正式采访,华安方面随后约谈记者。根据华安方面的回复,华安基金确实被迫赎回上电转债,债,但公司很快就发现这一疏忽,并在第一时间主动上报证监会有关部门。最终处理意见为,以风险准备金(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的用于弥补损失的准备金)弥补有关损失,不会给投资人造成任在经济损失。具体投资损失的细节,他们将在年报中详细披露。
  然而,接下来的采访则让记者开始惊讶。
  记者于9月25日致电南方基金部,得到的回复是,请记者留下电话号码,随后联系。然而,记者“随后”并没有收到南方基金的来电,但得知,南方基金在不到半小时内,联系到《基金观察》编辑部,了解稿件情况,并提出希望不要点名。至截稿时,记者仍没有接到南方基金就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所作的任何回应。
  9月25日下午,记者致电泰达荷银基金。该公司营销策划部总经理徐克磊对记者的问题避而不答,只是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说的就是没有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
  “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损失,也算是‘没有损害投资者利益’。”记者觉得其回答过于含糊不清,又继续追问:“你们还有没有进一步解释?”
  此时,徐反问记者:“你们是怎样对其它公司求证的?”
  “我们希望了解,贵公司对于被指发生上电转债失误有何回应?”记者直接询问泰达荷银是否在上电转债投资上出现失误。
  “我们能说的就是,没有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在记者再三的直接追问下,荷银基金营销策划部总经理徐克磊只是重复道。
  客服否认
  记者在正式采访上述3家基金公司同时,以基金公司客户身份,以在网上看到公司涉嫌上电转债事件为由,致电基金公司客户服务电话,询问公司中是否发生上电转债事件。
  不出所料,记者从荷银基金、南方基金和华安基金的客户服务人员处得到了“标准”答案。
  华安基金客户服务部人员对此没有正面回答,只表示,公司旗下基金不会让投资人利益受到损害。因为公司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由于公司操作上失误引起损失,会由风险准备金弥补,不会损害投资人的收益。
  泰达荷银客服人员的回答更为干脆直接,该公司客户服务部人员表示,之前有投资者来电询问过上电转债的事情,向上级领导了解情况后,已确认旗下基金并没有牵涉到上电转债事件。
  南方基金客户服务部人员表示,公司旗下基金没有发生“上电转债”一事。当记者一再追问时是否确定时,该客服人员表示,公司肯定跟此事没有关系。
  “我现在满脑被蒙骗的感觉,叫我如何相信基金公司的诚信原则。”上述投资者获悉记者的采访经过后气愤地表示。如果年报最后出来真的是这3家公司,他们现在的否认,不就是欺骗吗?
  内控疑云
  上电转债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主要是因为其给市场两个谜团。其一,3家乌龙公司神秘“隐身”;其二,专业基金公司何以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对此“低级错误”产生的原因,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公司出错,可能是因为基金经理放假,其他人员疏忽了基金管理所致。
  另一位基金业人士则表示,有的公司基金规模非常大,对于几十亿或上百亿的规模来说,转债的规模通常很小,多则百分之几,少则百分之几都不到。有的基金甚至只是申购到,或是配售来的,规模就更小。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可能忙于应付其它事情,错过卖出或者转股时间。
  有受访人士更直接点出,投资人员频繁协助营销活动,工作受到干扰,是业内的普遍情况。
  “新发基金持续营销时,基金经理不事投资,长时间出去给投资者上课拉客户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一位基金行业分析员这样告诉记者。他认为,某些基金公司的风控流程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而基金行业面临人才瓶颈是事件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某些公司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一人往往身兼数职,不可能事事兼顾。
  据华安方面解释,此次疏忽主要是由于规模扩张太快,人手和系统都没跟上所致,公司同时否认此次疏忽与内控不完善有关。
  上电转债被迫赎回事件,造成2200万损失,从绝对数说并不多。再者,基金公司都以风险准备金作为补偿。然而,其中反映出的问题,才真正让投资人揪心。一位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基金公司都会对投资风险控制设多道关口:首先行业研究员要盯住公司,随时向基金经理汇报最新的动态;交易人员要关注交易状况;而基金经理则随时跟踪旗下投资标的。另外,基金公司通常还有专职人员随时监控投资行为。而这次转债事件暴露了相关公司的风险内控形同虚设。
  正如证监会就此事所发的通告指出,此次事件是近年来基金管理人未能勤勉尽责、操作不当而发生的较大案例之一,反映相关投资管理人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合格。
12楼: 发表于:[ 16:29:02]
[] [] [] []
回应“上电转债”事件 2公司认错
  本报讯(记者/贾肖明)8月14日,上电转债束了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赎回价格103.2元,当日转债收盘价226.58元。据中国证监会基金部通报,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损失。到底是哪3家公司,尽管各有传闻,但一直没有得到确认。但昨日南方基金、泰达荷银基金先后书面确认“知错要改”,华安基金也口头承认。
  南方基金公司和泰达荷银基金公司书面表示公司旗下相关基金的确发生了未能及时将所持有的上海电气可转债进行操作的事件。两公司表示,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已于去年开始从公司经营收入中定期提取风险保证金,以防范风险。在上述事件发生的当日各自进行了相关处理,以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了由于操作不当给持有人造成的全部损失,补偿方案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收盘价全额弥补。该补偿方案对于持有相关基金的持有人的利益没有造成损失。
13楼: 发表于:[ 17:04:27]
[] [] [] []
两公司正面回应“上电转债”事件
7年10月12日05:3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易非 余
针对媒体近期关于基金公司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一事的报道,南方基金和泰达荷银基金公司新闻发言人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两家基金公司均坦承,公司旗下相关基金所持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系一个工作失误。事故发生后,公司高度重视,立即采取了主动、及时的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两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为确保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公司已于上电转债赎回日当日(8月15日)以风险准备金弥补了全部损失。补偿方案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8月14日)收盘价全额弥补。上述方案对基金净值没有造成实际影响,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南方基金表示,“上电转债”事件之后,公司制定了《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预警提示系统,形成自动控制与人员控制双;公司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给予了当事人行政和经济处罚。泰达荷银基金公司也表示,对于上述事件,公司会按照相关规定和既定的计划,在将于不久公布的季报中予以披露。泰达荷银同时表示,事件发生后,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根据董事会的决议,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进行了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前后台的双向复核功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不断改进工作,以便最大限度保护持有人的利益。
南方基金新闻发言人称,作为金融服务机构,公司始终坚持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社会大众及舆论的督导对基金公司来说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将有利于基金公司不断完善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
14楼: 发表于:[ 17:37:54]
[] [] [] []
南方回应“上电转债”事件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安仲文
  针对媒体近期关于公司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一事的报道,南方基金新闻发言人昨日正面回应表示,南方基金在事件当日已通过风险准备金弥补了损失。另据其他渠道获悉,该事件涉及到的三家基金公司将在年报中就该事给予公开批露。
  南方基金坦承,公司旗下相关基金所持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系一个工作失误。事故发生后,公司对此高度重视,立即采取了主动、及时的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据公司新闻发言人介绍,为确保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公司已于上电转债赎回日当日(8月15日)以风险准备金弥补了全部损失。补偿方案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8月14日)收盘价全额弥补。上述方案对基金净值没有造成实际影响,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公司表示,继“上电转债”事件之后,公司制定了《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预警提示系统,形成自动控制与人员控制双;公司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给予了当事人行政和经济处罚。公司新闻发言人称,作为金融服务机构,公司始终坚持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社会大众及舆论的督导对基金公司来说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将有利于基金公司不断完善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
  南方基金公司部人士昨日也向记者强调,南方基金的投资者并未因该事件而有所损失,因为南方基金在事件发生当日已经给投资者弥补了损失,维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15楼: 发表于:[ 17:39:49]
[] [] [] []
南方泰达荷银回应转债门:持有人利益没受损
侯捷宁 张胜男
  昨日,3家涉及基金公司“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一事的基金公司中,南方基金和泰达荷银两家公司勇敢地站了出来,并做出了正面回应。两家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均承认了上述失误,并表示由于采取的措施主动及时,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泰达荷银基金公司坦承,公司旗下相关基金的确发生了未能及时将所持有的上海电气可转债进行操作的事件。南方基金则表示,公司旗下相关基金所持“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系一个工作失误。
  两公司一致表示,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采取了及时、主动的措施,进行了相关处理,保证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两公司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都已于去年开始从公司经营收入中定期提取风险保证金,以防范风险。并在上电转债赎回日当日(8月15日)即进行了相关处理,以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了由于操作不当给持有人造成的全部损失,补偿方案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8月14日)收盘价全额弥补。该补偿方案有效地保护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南方基金表示,继“上电转债”事件之后,公司制定了《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预警提示系统,形成自动控制与人员控制双;公司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给予了当事人行政和经济处罚。
  泰达荷银基金公司则表示,对于上述事件,公司会按照相关规定和既定的计划,在将于不久公布的季报中予以披露。事件发生后,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根据董事会的决议,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进行了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前后台的双向复核功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不断地改进工作,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持有人的利益。
  对于此事,银河证券胡立峰认为,“在金融口工作的同志都理解有些操作失误是难以克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一些弥补,应该来说持有人利益的确没有受到损失,但让中国基金业付出了沉重的信誉成本。基金管理公司也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其实如果象现在这样及时披露,及时澄清,弥补到位,我看广大基金投资人也是可以谅解的。”
16楼: 发表于:[ 17:40:31]
[] [] [] []
上电转债丑闻曝光 南方、华安泰达犯幼稚错误
  “上电转债”丑闻曝光后,据证监会指定媒体报道,管理层要求基金公司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上电转债事件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仅从经济意义上理解,这些基金的持有人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发生任何损失。
  持有人经济利益受到保护了,他们的知情权,又将如何来保护?
  “我觉得这件事很恶心,作为者连起码的知情权都没有,也没有一家基金公司敢于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一位投资者气愤地致电记者如是说。
  8月14日,上电转债平静地结束了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赎回价格103.2元,当日转债收盘价226.58元。据中国证监会基金部通报,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损失。
  截至截稿时,没有任何公司公开承认此次失误,证监会也没有公开3家公司基金公司的名单。但记者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了解到,3家嫌疑公司分别是泰达荷银、南方基金和华安基金。
  基金公司集体“缄默”
  从宝钢权证开始,就不断发生个人投资者到期忘记行权,或错误行权的事件。在许多人看来,这种错误已低级得愚不可及。可是,不要以为只有散户才会犯这样的错误,专业机构同样会出错,上电转债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如果说,一向以“专业”自居的基金公司闹出这样的低级错误,已经非常令人诧异。那么,事发后,基金公司全体对此“保持缄默”,更让人失望。
  “为什么证监会不公布这3家基金公司的名单,基金公司应对普通投资者信息完全透明。”上述投资者强烈要求知情权的同时指出。
  事实上,记者在开始的调查中发现,3家基金公司被隐藏得非常好。同行之间,对此事也讳莫如深。
  “相对很多股票利好公布前消息泄漏引发股价暴涨,或许这是管理层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次。”一位北京基金业人士向记者打趣道。
  上电转债事件曝光后,各种媒体、投资者对此有各种猜测,一些公司也相继公开澄清与此事无关,但该事件的“主角”却始终隐身幕后。
  “上面发通知时没说,我们就知道管理层不希望这事捅出去。”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这样回答。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业内对此事“关注不多”。
  “兔死狐悲。所以你很难从基金业内问到具体哪3家基金。”另一位老总对记者开起了玩笑。玩笑的背后是否是整个基金行业的“狐悲”?记者无法断言。
  3家基金公司反应各异
  虽然基金业内对上电转债事件“保持缄默”,但记者随即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得到3家嫌疑公司的具体名名单,它们分别是华安基金、南方基金和泰达荷银基金。
  记者随即翻看3家公司旗下基金持有上电转债的情况。根据2007年半年报,这三家公司旗下正好有5只基金分别持有上电转债。
  记者分别致电3家公司。有趣的是,3家公司的反应各不相同。
  记者于9月21日下午致电华安基金就上电转债事件做正式采访,华安方面随后约谈记者。根据华安方面的回复,华安基金确实被迫赎回上电转债,债,但公司很快就发现这一疏忽,并在第一时间主动上报证监会有关部门。最终处理意见为,以风险准备金(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的用于弥补损失的准备金)弥补有关损失,不会给投资人造成任在经济损失。具体投资损失的细节,他们将在年报中详细披露。
  然而,接下来的采访则让记者开始惊讶。
  记者于9月25日致电南方基金部,得到的回复是,请记者留下电话号码,随后联系。然而,记者“随后”并没有收到南方基金的来电,但得知,南方基金在不到半小时内,联系到《基金观察》编辑部,了解稿件情况,并提出希望不要点名。至截稿时,记者仍没有接到南方基金就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所作的任何回应。
  9月25日下午,记者致电泰达荷银基金。该公司营销策划部总经理徐克磊对记者的问题避而不答,只是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说的就是没有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
  “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损失,也算是‘没有损害投资者利益’。”记者觉得其回答过于含糊不清,又继续追问:“你们还有没有进一步解释?”
  此时,徐反问记者:“你们是怎样对其它公司求证的?”
  “我们希望了解,贵公司对于被指发生上电转债失误有何回应?”记者直接询问泰达荷银是否在上电转债投资上出现失误。
  “我们能说的就是,没有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在记者再三的直接追问下,荷银基金营销策划部总经理徐克磊只是重复道。
  客服否认
  记者在正式采访上述3家基金公司同时,以基金公司客户身份,以在网上看到公司涉嫌上电转债事件为由,致电基金公司客户服务电话,询问公司中是否发生上电转债事件。
  不出所料,记者从荷银基金、南方基金和华安基金的客户服务人员处得到了“标准”答案。
  华安基金客户服务部人员对此没有正面回答,只表示,公司旗下基金不会让投资人利益受到损害。因为公司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由于公司操作上失误引起损失,会由风险准备金弥补,不会损害投资人的收益。
  泰达荷银客服人员的回答更为干脆直接,该公司客户服务部人员表示,之前有投资者来电询问过上电转债的事情,向上级领导了解情况后,已确认旗下基金并没有牵涉到上电转债事件。
  南方基金客户服务部人员表示,公司旗下基金没有发生“上电转债”一事。当记者一再追问时是否确定时,该客服人员表示,公司肯定跟此事没有关系。
  “我现在满脑被蒙骗的感觉,叫我如何相信基金公司的诚信原则。”上述投资者获悉记者的采访经过后气愤地表示。如果年报最后出来真的是这3家公司,他们现在的否认,不就是欺骗吗?
  内控疑云
  上电转债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主要是因为其给市场两个谜团。其一,3家乌龙公司神秘“隐身”;其二,专业基金公司何以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对此“低级错误”产生的原因,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公司出错,可能是因为基金经理放假,其他人员疏忽了基金管理所致。
  另一位基金业人士则表示,有的公司基金规模非常大,对于几十亿或上百亿的规模来说,转债的规模通常很小,多则百分之几,少则百分之几都不到。有的基金甚至只是申购到,或是配售来的,规模就更小。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可能忙于应付其它事情,错过卖出或者转股时间。
  有受访人士更直接点出,投资人员频繁协助营销活动,工作受到干扰,是业内的普遍情况。
  “新发基金持续营销时,基金经理不事投资,长时间出去给投资者上课拉客户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一位基金行业分析员这样告诉记者。他认为,某些基金公司的风控流程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而基金行业面临人才瓶颈是事件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某些公司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一人往往身兼数职,不可能事事兼顾。
  据华安方面解释,此次疏忽主要是由于规模扩张太快,人手和系统都没跟上所致,公司同时否认此次疏忽与内控不完善有关。
  上电转债被迫赎回事件,造成2200万损失,从绝对数说并不多。再者,基金公司都以风险准备金作为补偿。然而,其中反映出的问题,才真正让投资人揪心。一位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基金公司都会对投资风险控制设多道关口:首先行业研究员要盯住公司,随时向基金经理汇报最新的动态;交易人员要关注交易状况;而基金经理则随时跟踪旗下投资标的。另外,基金公司通常还有专职人员随时监控投资行为。而这次转债事件暴露了相关公司的风险内控形同虚设。
  正如证监会就此事所发的通告指出,此次事件是近年来基金管理人未能勤勉尽责、操作不当而发生的较大案例之一,反映相关投资管理人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合格。
相关新闻:
南方回应“上电转债”事件
针对媒体近期关于基金公司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一事的报道,南方基金新闻发言人昨日正面回应表示,南方基金在事件当日已通过风险准备金弥补了损失。另据其他渠道获悉,该事件涉及到的三家基金公司将在年报中就该事给予公开批露。
  南方基金坦承,公司旗下相关基金所持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系一个工作失误。事故发生后,公司对此高度重视,立即采取了主动、及时的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据公司新闻发言人介绍,为确保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公司已于上电转债赎回日当日(8月15日)以风险准备金弥补了全部损失。补偿方案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8月14日)收盘价全额弥补。上述方案对基金净值没有造成实际影响,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公司表示,继“上电转债”事件之后,公司制定了《投资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预警提示系统,形成自动控制与人员控制双;公司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给予了当事人行政和经济处罚。公司新闻发言人称,作为金融服务机构,公司始终坚持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社会大众及舆论的督导对基金公司来说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将有利于基金公司不断完善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
  南方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昨日也向记者强调,南方基金的投资者并未因该事件而有所损失,因为南方基金在事件发生当日已经给投资者弥补了损失,维护了投资者的权益。(上海证券报 安仲文)
上电转债事件损失2200万 基金风险准备金扛下
“上电转债事件”敲响基金管理警钟:基金风险准备金扛下2200万损失
  据记者了解,监管部门近期下发通知,明确了部分基金在所投资的上电转债被赎回过程中损失的处理办法。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因未能及时卖出或转股,造成2200万元损失,该损失由所在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弥补。
  今年8月14日是上电转债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由于赎回价格为103.2元,转债收盘价为226.58元,以当日上海电力10.12元收盘价计算,转股对应价值达到228.44元,投资者如果没有卖出上电转债或转股,而被上市公司赎回,则相当于每张损失120多元。
  据悉,有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产品未能及时卖出上电转债或转股,从而带来2200万元投资损失。业内人士测算,上述基金被赎回的可转债约为18万张,占到了被赎回可转债总张数的三分之二。
  此次基金“上电转债事件”属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首次用于弥补投资损失。在去年8月份开始实施的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中规定,风险准备金在基金管理费中提取5%,用于赔偿因基金管理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以及证监会规定的其他用途。
  由于损失全部由基金公司承担,上述基金的基金持有人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发生任何损失,显示出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在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上的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事件表明了部分基金公司在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漏洞。上述基金公司投资部门、交易部门和监察部门在此次事件中都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由此造成的损失理应由基金公司自身承担。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一些基金公司近期纷纷自查基金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中的漏洞,加强对基金公司从业人员的教育,以及密切关注可转债、权证等相对复杂的金融产品投资中的问题,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17楼: 发表于:[ 17:52:02]
[] [] [] []
监管部门与公司双双遭质疑
  早报记者 肖莉
  “上电转债门”事件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在于其折射出诸多问题。
  监管部门“护短”
  本次事件中,监管部门的“护短”行为受到业内人士与基民的共同质疑。
  据悉,转债门事件被曝光之后,各网站论坛展开轰轰烈烈的讨论,并有热心者根据上电转债的持有名单,根据有关报道进行“排查”。不准确的猜测已让一些无辜基金公司成为这场风波的“替罪羊”。
  “监管部门的不点名,已经是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了。”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
  一位基金业人士则告诉早报记者,监管部门不允许对此事打听,各基金业人士对自身公司是否涉及其中,都不甚了解也不方便多问。
  针对记者就相关基金公司不能及时站出来承认错误的质疑,一位“涉案”基金公司人士称:“这不是基金公司自己想说就能说的,站在监管部门的立场,或许并不希望因此出现大的震荡吧。”
  “肇事”公司制度漏洞
  据悉,在事件被报道后,基金业内部也展开热烈讨论,“这是严重的投资错误,这三家公司应该自己出来承认错误。”有基金业人士表示。
  “不单是基金经理的个人关注度不够的问题,内部流程肯定有问题。”不少基金业人士表示道。
  据介绍,基金公司一般会在多个环节对投资风险控制设立制度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研究员要盯住公司,随时向基金经理汇报最新的动态;交易人员要关注交易状况,一般交易室每天会在内部网上出每日交易提示,按照规定基金经理应该去看相关提示,交易室通常也会提示基金经理。
  此外,一些自动化系统也会对交易环节作出控制,如按照内部规定超过一定涨幅不能购买的个股或者是关联企业不能购买的,系统不会支持交易。
  然而,此类低级错误并不是第一次。早前,在上电转债门事件之前,股改时期已有银行、江淮汽车等可转债转股忘记的“乌龙”事件。
  日前又有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基金业最近传出某公司旗下基金购买托管行股票的传闻,尽管目前该事件早报记者仍未能得到证实,但频繁发生的低级错误,不能不让人们对基金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表示担忧。
18楼: 发表于:[ 18:05:01]
[] [] [] []
五卷入上电转债丑闻 南方泰达声明不表歉意
日 08:23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肖莉
  基金专业能力遭遇“上电转债”事件挑战风波,由于监管部门的遮掩而更受关注。早报记者昨天确认,上电转债涉及的三家基金公司分别为南方基金、泰达荷银以及华安基金三家公司旗下的五只产品。
  五只基金犯低级错误
  据悉,“涉案”的五只基金分别是华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华安宝利、南方基金公司旗下南方避险与南方高增,以及泰达荷银旗下泰达荷银效率优选和泰达荷银风险预算。
  “上电转债”风波起自今年9月。当时有报道称,监管部门已向基金公司发文确定,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这部分损失由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弥补。
  报道见诸报端后,在广大基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基民们通过各种途径,要求公布这三家犯低级错误的基金公司的名单。
  基金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这场风波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在基金发行最火暴的时代,由于效应带来基金专家理财的口碑能力遭遇信任危机,也是去年8月中旬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以来,风险准备金制度首次发挥作用。
  相关责任人已受重罚
  南方基金新闻发言人昨天表示,公司旗下相关基金所持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系一个工作失误。公司已于上电转债赎回日当日(8月15日)以风险准备金弥补了全部损失。补偿方案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8月14日)收盘价全额弥补。上述方案对基金净值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公司称,继“上电转债”事件之后,公司制定了《投资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预警提示系统,形成自动控制与人员控制双;公司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给予了当事人行政和经济处罚。
  泰达荷银基金公司昨天也表示,公司旗下相关基金的确发生了未能及时将所持有的上海电力(10.02,-0.37,-3.56%)可转债进行操作的事件。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泰达荷银已于去年开始从公司经营收入中定期提取风险保证金,以防范风险。在上述事件发生的当日(8月15日),泰达荷银基金公司立即进行了相关处理,以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了由于操作不当给持有人造成的全部损失,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8月14日)收盘价全额弥补。
  泰达荷银基金公司称,事件发生后,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根据董事会的决议,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季报、年报可见实情
  对于为何没有及时向持有人披露信息,有“涉案”基金公司人士回应早报记者称,没有及时披露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采取了主动措施,进行了相关处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第二,按照基金风险准备金的有关信息披露规定,如果风险准备金动用不超过一定比例,基金公司无需进行临时披露。
  该人士称,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中,也没有就风险准备金列入信息披露内容,而只是在年报中有重大事项一栏,由基金公司选择重大事项进行披露。
  对于几家公司是否以及将在何时对上电转债事件进行信息披露的问题,南方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南方基金公司将在年报中对上电转债有关事项进行信息披露;而泰达荷银有关人士则表示,公司会按照相关规定和既定的计划,在将于不久公布的季报中予以披露。
  记者观察
  基金业,道歉真的这么难?
  早报记者肖莉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一直比较羞涩的原因,道歉在各行各业中都变得越来越难,本次事件中,基金公司又一次羞于道歉。
  无论是基金业“老鼠仓”事件爆出后,还是在本次上电转债门事件被揭发后,记者都从未在相关基金公司的答复中,看到任何有关表示歉意的内容。
  在每次错误之后,几乎所有公司都声称,“公司始终坚持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保证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然而,犯错误本身,给投资者利益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有谁为曾把持有人放在潜在风险中道过歉?犯错误之后,一句已经及时改正了,就能把曾经发生的错误全部抹消?
  每个错误发生的背后,可能都有很多客观原因,在错误发生后,及时道歉而不是急于为错误找理由,似乎更容易赢得人们的谅解。然而,基民要再一次失望了。
  对于这些马上纠错但却不愿意立刻站出来道歉的公司,假使以非君子之心度其心态,无非是不愿意承担自己犯错误的代价,担心公司自身利益受损。
  正如一位基民在网上所述:“犯错的基金公司及时如实公布才能占据主动,等到基民从别的渠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相关公司就被动了,风险反而更大。”
  从2006年开始,基金业的光环越来越耀眼。然而,在光环背后,能不能稍微走慢点调整下步伐再前行,能不能学会真心把持有人放着首位后,再考虑自身发展。
  希望下一次或者就这一次,能有基金公司有勇气坦然接受错误的代价,真诚地向持有人表示道歉。
19楼: 发表于:[ 16:20:29]
[] [] [] []
2200万元!煮熟的鸭子飞了
3公司同陷“上电转债门”
  经过近两个月“集体沉默”后,“上电转债事件”主角浮出水面,其惨痛教训值得整个基金业反思。日前,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上电转债事件”有了新进展,卷入其中的3家基金公司身份得到确认,即南方、华安和泰达荷银。
  今年9月5日,证监会专门下发通知,称截至上电转债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由于3家基金公司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手中持有的上电转债份额,结果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导致其资产合计受损2200万元。该事件一出,举世哗然。
  3公司摆起“乌龙阵”
  可转债,全称“可转换公司”,一般到期之后转股或卖出,并在发行时一般都设有赎回条款。行情不好,者可持有债券,投资风险较低;如果行情好,公司的股价上涨,投资者可以转换成股票在二级获取收益。
  上海电力自今年6月1日至7月12日,已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高于当期转股价(4.43元/股)的130%,达到赎回条件。因此,7月份以来,上海电力多次公告,8月14日收市后将强制赎回未转股可转债,赎回价格为103.2元。
  就在8月14日最后交易日,上电转债最终以225.04元收盘,这意味着没有转股的投资者如果在该价位抛出,相比当初的申购价,也可获得1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而强制赎回的价格仅为103.2元,已经到手的120%收益打了水漂。
  资料显示,截至8月14日,上电转债尚有2711.9万元未转股。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摆了“乌龙阵”的竟是基金公司,而且还不止一家。证监会的通知显示,3家基金公司没有在最后交易日卖出或实施转股,其旗下的5只基金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致使基金资产受损合计为2200万元。
  据悉,5只基金分别是南方避险、南方高增、华安宝利、泰达荷银效率优选和泰达荷银风险预算。
  基金公司“买单”
  在提醒风险控制、责任意识的同时,针对此次投资的2200万元损失,证监会责成3家基金公司使用自己的风险准备金来弥补。以避免对基金持有人造成投资损失。
  根据日颁布的相关规定,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不低于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而风险准备金用于赔偿因基金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
  南方基金新闻发言人昨天表示,公司旗下相关基金所持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系一个工作失误,公司已于上电转债赎回日当日以风险准备金弥补了全部损失。同时,泰达荷银基金公司称也采取了类似的补救措施。
  据悉,上述公司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给予了当事人相关处罚。
  信息披露严重滞后
  从8月15日到现在已近两个月的事件,为何没有及时向持有人披露该信息,南方基金公司就此表示,一是投资者利益由于风险准备金的当日弥补的确没有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失;二是因为基金操作的失误损失,不足当日基金净值的0.5%,因此不属于临时信息披露范围。
  至于将在何时对上电转债事件进行信息披露的问题,南方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南方基金公司将在三季报中对上电转债有关事项进行信息披露,目前尚无可奉告。同时,泰达荷银、华安两家公司也表示,公司会按照相关规定和既定计划,在将于不久后公布的季报中予以披露这一事件。
  疏忽的代价
  □安立
  2200万元已经到手的利润转眼消失了,不是由于市场大幅震荡风险难控,不是由于投资品种质地不好遭受损失,而仅仅是由于相关人员忘了在交易日操作,所谓一时疏忽。这种蠢事,竟是三家基金公司所为,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基金公司是证券投资的专业机构,不比普通百姓的业余级水平。人们一直相信,基金的运行有着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保证。比如做投资,需要调研、考察、分析、讨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形成决策。在这样的专业机构专业操作中,即使有人出错,应该也会有团队的及时补救,好比足球赛有门将守门也有后卫护驾。然而,“上电转债门”恰恰让人们看到一些基金在制度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混乱,这不能不令“投基人”担忧,令基金公司形象受损。
  事情还不止于此。事件发生后,三家基金公司无一及时向公众披露,承担责任,做出积极的姿态,而是有意无意地捂盖子。尽管三家基金公司都动用了风险准备金弥补,对基民来说没有造成事实损失,但一个纪律严明管理强硬的团队无疑更能赢得投基人的信任,而基金公司对已经发生的差错的态度,往往是公众重新评价公司的开始。可惜的是,这方面三家基金公司还是令人失望。
  上电转债门,基金付出的代价不止是2200万元。
作者: □晨报记者李锐
20楼: 发表于:[ 17:57:26]
[] [] [] []
三自补“上电转债”亏损
  日 00:44
  承认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而导致损失
本报讯(记者吴敏)由于持有的上电转债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而导致损失,南方、泰达荷银和华安基金公司昨日就此事发表声明,称已经采取补救措施,用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了全部损失。
8月14日是上电转债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赎回价格103.2元,当日转债收盘价226.58元。据中国证监会基金部通报,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损失。
者普遍对与此次操作失误是否导致投资者损失表示关注,但三家基金公司均表示,这一操作失误并不会导致投资者损失。其中,南方基金还披露了上电转债中的补偿方案,该公司称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收盘价全额弥补。该补偿方案对于持有相关基金的持有人的利益没有造成损失。
昨日,南方和泰达荷银基金均发表书面申明称,以后将强化管理。南方基金表示,公司制定了《投资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预警提示系统,形成自动控制与人员控制双;公司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给予了当事人行政和经济处罚。华安基金则未发表书面声明。
21楼: 发表于:[ 22:15:06]
[] [] [] []
泰达荷银回应“上电转债” 事件
日02:27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文清  
  针对媒体近期关于基金公司上电转债未能按期操作一事的报道,泰达荷银基金公司新闻发言人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泰达荷银基金公司坦承,公司旗下相关基金的确发生了未能及时将所持有的上海电气可转债进行操作的事件。
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采取了及时、主动的措施,进行了相关处理,保证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泰达荷银已于去年开始从公司经营收入中定期提取风险保证金,以防范风险。在上述事件发生的当日即8月15日,泰达荷银基金公司立即进行了相关处理,以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了由于操作不当给持有人造成的全部损失,补偿方案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公司用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的收盘价全额弥补。事实上,该补偿方案对于持有相关基金的持有人的利益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泰达荷银基金公司表示,对于上述事件,公司会按照相关规定和既定的计划,在将于不久公布的季报中予以披露。泰达荷银同时表示,事件发生后,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根据董事会的决议,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进行了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前后台的双向复核功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不断地改进工作,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持有人的利益。
22楼: 发表于:[ 23:19:02]
[] [] [] []
23楼: 发表于:[ 08:37:38]
[] [] [] []
电闪雷鸣雨
所有发帖|订阅文章
加为好友|给我留言 当年台湾股市,可是从牛顶12600点,在半年里狂跌到2600点,如今你还敢"疯"么?
是用别人的钱,搞传销式的"疯"买,外加老鼠仓,所以只有它敢"疯"!
------------------------------------------引用 电闪雷鸣雨 大作
24楼: 发表于:[ 21:13:06]
[] [] [] []
“上电转债门”三大怪现象的背后
【 09:03】 来源:和讯网
作者:马红漫
  □每日观察第139期
  尽管从形式上看,“上电转债门”事件业已告一段落:名单终被曝光、基金公司发表声明、者损失获得风险基金的弥补,但“上电转债门”背后的一系列怪现象却绝不能随之结束,它们依旧应该引发管理部门和业界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中国证券历来不乏失之常理的怪现象。总体来看,这些现象多集中在上市公司身上,而此次却是以“专业、优秀、尽职”而著称的机构投资者集体卷入到了丑闻风波之中,应该说是在当年“基金黑幕”事件之后所罕见的。
  纵观此次“上电转债门”的经过,有三个现象当可堪称怪异:
  怪现象一:事件本身可谓是罕见的低级错误,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产品,本来应该完成的是一个举手之劳的操作,也就在截至日期内将实现转股的工作。这一程序性的操作居然出现了集体"忘记"按期转股或卖出"上电转债",最终才造成了2200万元损失。
  怪现象二:本属于公募性质,承担公开信息义务的基金公司,在相关信息曝光后却依旧想尽办法拖延推辞,拒不承认事实。直到数十日之后,这些公司才因为媒体的曝光而不得不做出回应。公募基金面对信息披露的基本规则居然可以蓄意隐瞒,可谓罕见。
  怪现象之三:在被媒体曝光之后,从相关基金公司声明看,多是强调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而对于未来类似问题的规避和预警却没有看到明确的承诺。从语气和思维看,其含义就是“尽管我错了,但是你们也没吃亏”,所以这事情就告以终结算了。
  三个怪现象的存在,让事情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告以终结,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将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据《南方都是报》10月15日报道,根据某财经网站调查统计,近九成网友认为“转债门”事件会影响自己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同时在一万二千多名网友中,87.1%的网友不认同基金公司对该事件的解释,认为"不过是迫不得已被动认错"。网友们对于基金公司此次“失误”,及其"对策"可谓是反感至极。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反感情绪所暴露出的是当下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隐忧。自从“5.30”市场行情大幅调整之后,投资者结构迅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那就是散户直接投资入市的比例有所降低,而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间接投资股市的比例明显增加。
  单纯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变化有助于规避散户市场中“追涨杀跌”等不理性操作行为,让市场行情的发展更加理性和稳健。但是,这样的理论分析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基金公司之间、基金发行的供求之间也必须要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如果基金公司本身缺乏竞争压力,那么就意味着其选择"不尽责"和"私利最大化"所遭遇的惩罚力度并不大,漠视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生,而非理性的操作行为也将无法避免。"上电转债门"爆发的大环境就是多年难遇的牛市行情,基金公司宛如"靓女不愁嫁",无论是首发还是持续营销、无论品种定位如何、无论基金公司品牌信誉高低,但凡基金销售都会引来爆棚行情,甚至要靠"走后门"才能买到。这样的火爆行情,让基金公司获得了强势的市场地位,自然会导致漠视投资人利益事件和行为的出现,也才会让"上电转债"事件及其善后问题接连发生。
  只有依靠积极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才能够让市场理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是经济理论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基金市场同样如此,当市场供不应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扩大供给,通过增加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供给、加剧竞争,从而让任何违规和失误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遗憾的是,当下的基金发行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调控市场的工具,如果出现“泡沫”嫌疑,基金发行就会减缓,反之则加速。这样的思维并不可取,反而有助长非理性投资的可能。因为市场指数本身的“泡沫”或者“低估”很难在事前做出判断,投资界的名言当泡沫真的破裂了,我们才知道泡沫的存在“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人为地限定基金发行频率,会让行政性的发行节奏成为影响市场的因素,而这可能并并符合市场真实的价值判断。同时,作为供不应求下的副产品”,基金强势的市场地位和将会让侵害投资者的行为难以遏制,最终会让机构投资者的信誉受到侵害,这也与管理层倡导的间接投资的思维方向有所矛盾。
  (作者为上海电视台财经评论员、经济学博士)
25楼: 发表于:[ 21:15:16]
[] [] [] []
http://opinion./C.shtml
26楼: 发表于:[ 17:08:51]
[] [] [] []
上电转债事件与者权益保护
  可转债是目前证券中最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形成投资风险,影响投资者权益。如在牛市中管理人未能及时转股,在熊市中管理人未能及时回售,都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权益的损失。
  声誉与形象受损
  这次“上电转债”事件被揭露后,令市场惊愕不已,有的基金经理表示,专业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犯如此低级的失误,令人费解。也有人揭露,此类低级错误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以前的股改中,也发生过银行、江淮汽车等可转债被忘记转股的“乌龙”事件。
  日是上电转债交易的最后一天,之后该转债将停止交易和转股,未转股的转债将全部被冻结,上市公司将按照102.76元/份的价格赎回。而在该日,上电转债最终收盘价为225.04元,与0元/份的申购价相比,申购者将获得1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可奇怪的是,持有上电转债2.71%的赎回份额的部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却没有在最后交易日卖出转债或实施转股,因此,相关可转债被上市公司行使赎回权,致使公募基金资产受损达2200万元。而上海电力在7月13日至8月13日的一个月间,曾八次发布《“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
  9月5日,中国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就此事向各基金公司、托管银行正式发文《关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未按期操作上电转债事件的通报》,指出此次事件是近年来管理人未能勤勉尽责、操作不当而发生的较大案例之一,反映出相关投资管理人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合格,同时,事件过程中部分托管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法满足基金托管业务的要求。《通报》表示,此次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
  而“上电转债”事件引起的损失则由两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自行承担,未对当天基金的净值计算以及申购赎回造成影响,没有直接影响到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根据中国证监会日颁布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这两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使用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财产全部损失,不足部分使用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自有资本金,同时,对存在的管理漏洞与风险控制进行了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上电转债”事件现在已圆满得到解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益没有受到损失,但是相关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与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的声誉与信任度却受到了打击,这是一种无形的损失。当然,问题暴露后及时纠正解决,直面错误,亡羊补牢,公司自掏腰包,付了学费,也不失为重塑声誉与信任度的有效措施。
  持有人权益保护问题凸显
  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一般要经历三个关口,相关行业研究员要盯住投资标的公司,并随时向基金经理提醒相关动态;而交易室人员要对近期的交易状况做出提醒,基金经理则要随时跟踪旗下的投资标的;另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还设专职风险控制人员进行监控。而这次的“上电转债”事件,却暴露出相关公司的内控形同虚设。
  “上电转债”事件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问题。但实质上,却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和基金份额持有人权益保护问题。近年来,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规模和净值增长屡创新高的同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公司治理水准和管理水平并没有同步得到提高,却滋生出许多新的问题,“上电转债”事件就是如此,公司内部的投资部、交易部和监察部三个部门中的任何一个部门负起责任来,就不会发生这种低级错误。中国证监会针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性文件可以说不少,但有许多并没有得到切实的遵守或融入公司内部治理中。
  比如,在基金行业大发展中,由于申购基金的投资者迅速增加而基础设施跟不上,以致出现了某些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暂时关闭旗下基金的申购业务、定投服务业务等违约行为。这些公司只把目光盯住如何确保自己管理的基金净值能比别人增长得更快(当然管理费也会增长得更快),相关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权益保护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因此,在今天证券市场及基金市场高速发展的条件下,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行业治理,如同这几年对证券经纪公司进行行业治理一样。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宋一欣律师
  漫画/万永
27楼: 发表于:[ 19:15:09]
[] [] [] []
今日没什么可说的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要跌.....政府的政策!在造孽中国股市......!每到政府高官不负责人的出来讲话,就,名义是保护者,实际正是他们坑害了投资者!什么买者自负,简直就是屁话!请问中国股市熊市5年,有多少家庭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请问你们这些人,谁负责任了?
实践证明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不是其本身,而是政府......这次也不利外!政府打压!基金是中国股市最大的破坏者,基金不倒.中国股市不会走好!打倒基金.
一边喊泡沫,另一边又高价发行新股泡沫.....然后到二级市场挤压,坑害中小投资者.......!
后期操作:注意政策动向,政策不改变,坚决不进场!
28楼: 发表于:[ 19:31:10]
[] [] [] []
三季报揭示上电转债乌龙真相
第一财经日报
  王艳伟      
  随着基金三季报的陆续出炉,业内关注的“上电转债”事件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今天,南方高增长、南方避险增值(爱基,净值,资讯)和华安宝利配置(爱基,净值,资讯)三只基金在三季报中承认了在上电转债上所犯的严重错误。      
  华安宝利配置基金经理袁蓓在三季报中承认,8月15日,华安宝利基金持有的上电转债共25370张,因8月14日收市之前没有及时转股而被发债人赎回。以8月14日基金持有该的市值(包括应收利息)元和税后赎回总值元计算,其中价差为元。公司于8月15日当日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了此交易的价差。      
  袁蓓表示:“由于我本人的工作失误,在上电转债的操作上出现了不应有的错误,对此产生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今后我将更勤奋、更细致地工作,以良好业绩回报投资者的信任。”      
  而南方高增长和南方避险增值则在三季报中只披露了基金持有的上电转债份数,均为46210张,但并未说明造成的损失金额是多少。      
  8月14日,上电转债的收盘价为226.58元,而其赎回价格为103.2元。如果没有将上电转债及时卖出或转股,造成该转债被强制按照103.2元的价格赎回,则单张上电转债造成的损失约为123.38元。照此计算,南方高增长和南方避险增值在上电转债事件中,分别造成大约570.14万元的损失。也就是说,南方基金此次动用的风险准备金超过1100万元。      
  南方高增和南方避险增值基金亦表示,公司已于8月15日以风险准备金按上电转债赎回登记日(8月14日)收盘价弥补了全部损失。同时表示,上述方案对基金净值没有造成影响,公司亦在事后对公司的相关流程和风险控制环节进行了检讨和改进,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再现。      
  被卷入上电转债事件的基金共有5只,除了已公布季报的3只基金外,还有泰达荷银基金公司旗下的2只基金,这2只基金的季报将于明天公布。   
未登录用户请在此登录:
插入股票行情图
插入基金行情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赎回未确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