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原油行情变动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深度解析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本帖最后由 sky三克油 于
15:01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油市场研究——三个视角 五个维度
& && & 影响原油走势的因素很多,而且错综复杂,汇率、、宏观经济、供需、国际政治形势和相关市场的联动等等,都可以在短期或中长期影响原油市场走势。尤其是短期,影响原油价格走势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包括投机活动、国际游资和心里因素等等。
& && & 我们寄希望于从纷繁复杂的诸多因素当中,从宏观经济、供需关系、国际政治因素、相关市场联动和机构持仓等方面,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视角,五个维度分析原油市场。
影响原油价格的中长期因素:宏观经济、供需关系。
本帖最后由 sky三克油 于
15:37 编辑
(一)宏观经济(中长期影响因素)
& &&&宏观经济影响着所有的金融市场,尤其是作为一种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能源。由于历史上美国凭借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原油的定价权一直在美国掌握之中且以美元定价,虽然后来阿拉伯等原油生产国组成OPEC石油组织对美国的掌控发起了挑战,但是作为世界上无可媲美的军事和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形势一直对原油市场的走势形成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08年以来,欧元区诸多国家深受债务问题的困扰,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去杠杆和结构化调整,欧元区经济已经走出衰退,迎向复苏,作为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经济体,欧元区的经济形势同样影响着原油市场格局。中国作为21世纪崛起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原油的重要需求国,且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对原油市场走势有比较大的影响。
& &&&我们从原油历史趋势来看,是个长达一个世纪的大牛市,而这一个世纪以来,尽管世界形势千变万化,但是世界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传统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兴市场国家,尽管曾经深受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侵害,但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确定的,原油价格的历史大牛市就是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
& &&&经济增长是一方面,局部形势的动荡,尤其是中东等富产原油的国家更是因为宗教信仰、历史领土等问题,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是世界争议的焦点,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基于本国的各种利益出发,以斡旋者的身份掺合其中,使得该地区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日益复杂。历史上原油的几次大涨都与中东脱不了干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世纪60年代末,原油价格比较稳定基本上稳定在2.5-3美元/桶之间,从1958年至1970年,油价基本稳定在3美元/桶。这个时间段,是美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华尔街在战后享受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牛市。美国利用世界两次大战,大发军事横财,远远的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甩在身后。尽管这个时间段,美国经济一片向好,但是原油价格却比较稳定,因为当时只有美国经济一家独大在发展,其他国家都是百废待兴,诸多国家需要亟待解决的是战后重建和清理战后历史遗留问题。
& &&&1960年OPEC成立,初始成员国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以及委内瑞拉。到1971年末卡特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尼亚加入。1971年3月,德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首次取消配额限制,油价开始被OPEC主导,二战后对原油需求的增长,1972年原油价格大约为3美元/桶,日,叙利亚与埃及携手对以色列发动突击,这就是所谓的“赎罪日战争”。而已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站在了以色列一边,为了报复,阿拉伯国家联手对这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施行禁运,原油价格翻了两倍,超过12美元/桶。
& &&&从1974年-1978年世界原油价格相对变动得比较平缓,价格从12.21美元上涨到13.55美元/桶。价格经过通胀调整后保持稳定。
& &&&伊朗伊拉克危机导致了新一轮价格上涨。1978年11月-1979年6月伊朗革命导致了每天200万-250万桶原油产量的减少。1980年两伊战争事件想联系,原油价格从1978年的14美元/桶上涨到1981年的35美元/桶。
& &&&从1975年到1979年,失业率总体上稳定下降,但不久后开始陡然升高。
& &&&时任美国总统雷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为**面经济学,被人称为雷根经济学,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排除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使美国经济在历经年的急遽衰退后,于1982年开始了非常茁壮的经济成长。他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问题上的能力抱持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撤销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世界货币体系发生重构,牙买加体系取代了布雷斯顿深林体系,美元的货币定价权有所削弱,而随着OPEC组织的不断扩充,对原油市场控制力逐步增强,美国与OPEC在原油市场互相角力,而两伊战争的爆发更是刺激了原油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为了应对原油价格大涨对本国经济的伤害,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石油分配法》(EPAA),确定了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
& &&&从1982年至1985年,OPEC曾试图建立配额来支撑油价,但由于各成员国总是超过配额生产,常识屡次失败。1986年初,opec每日原油产量从200万桶上升至500万桶,原油价格在1986年年中跌至10美元以下。1986年12月,OPEC再次达成协议,目标价格18美元/桶,但这一协议1987年1月九呗打破了。油价继续保持疲弱。随着1990年伊拉克队科威特的入侵,油价曾出现上涨,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油价进入了下降期,直到1994年以通胀调整的油价到达了1973年以来的最低点。
上世纪90年代至上世纪末,原油价格是个震荡下跌的过程,这个时期,日本经济泡沫崩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和98年亚洲金融危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华尔街日报、路透社
& &&&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和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从世界对原油的消费增长了620万桶/天,亚洲增长了30万桶/天,从而推动了原油价格的恢复。 原油价格的上涨因为OPEC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的低估和忽视而突然停止。
& &&&1997年12月开始,OPEC逐渐把它们的限额从提高250万桶/天到日的275万桶/天。亚洲经济出现停滞,1998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自1982年以来首度出现下降。低消费量和OPEC的高产量促使价格呈螺旋型回落。作为回应,4月,OPEC削减了125万桶/天的限额,7月继续削减了133.5万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价格继续回落。OPEC于1999年4月继续削减171.9万桶/天的限额,才使得价格出现回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sky三克油 于
15:42 编辑
(二)供需关系(中长期影响因素)
& && & 其实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供需关系,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经济向好对原油的需求自然增加,相反则需求减少。
& && & 在原油的供求关系中,原油的供.应在短期内会受到众多条件的制约,如油田的勘探与发现以及从钻井到开采出石油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原油的供.应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是难以变化的,不会大起大落。但是对原油的需求却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当世界经济增长强劲时,对原油的需求增长就会大幅增加,这样供求关系就会紧张,由于供.应不能马上增加,原来的脆弱的供求平衡被打破,导致原油价格上涨。这时一旦有地缘政治、飓风等其他原因出现,对供.应中断的忧虑就会加深,导致油价上涨。而当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后,需求一下子大幅减少,马上就显示出供.应过剩(直接表现就是库存增加),而供.应由于种种原因一下子有难以降下来,就会使供过于求,导致油价暴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WIND
& && & 通过剩余产能(OPEC原油库存)和原油价格走势(NYMEX原油期货)比较分析,OPEC原油剩余产能和原油价格并没有明显反向关系,OPEC原油剩余产能增加,原油价格反而上涨,我们认为除了因为近年来OPEC原油供.应占比持续下滑之外,OPEC对原油市场的控制力也在逐步减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的替代能源尤其是随着全球变暖,各国对清洁环保能源需求增加,减弱了对传统原油的需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sky三克油 于
15:59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路透社(年NYMEX原油期货价格和OPEC产能关系)
& &&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随着OPEC对原油市场控制力的减弱,OPEC产能和原油价格之间并没有非常明显相关度;那么除了OPEC的产能外,其他来自供.应层面或者库存方面的什么数据才是影响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呢?
& && & 美国EIA原油库存和API原油库存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两个反映原油供.应情况的库存指标,尤其是来自官方的EIA原油库存,该指标每周三公布一次上周的原油库存变化。但是无论是EIA还是API原油库存反映的都是商业库存变化(所以带有一定的投机因素),还有一个被很多投资者忽视的是美国战略原油库存和交割地库欣的库存。
& && & 由于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体现了不同内容,战略原油库存体现的是美国政府对原油价格的态度,而商业库存更多体现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 && & 如果战略原油库存大幅增加,表明美国政府认可当时的油价,增加战略库存抢夺原油资源,从而激化供需矛盾导致油价上涨;如果美国政府认为油价已高,就不会大规模增加战略库存,甚至可能会释放战略库存来平抑油价,导致油价下跌。在战略原油不变的情况下,商业原油库存更多体现原油的供求关系。商业原油库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温度增加,说明原油供.应大于需求;库存连续减少,则说明供不应求;时而增加时而减少,说明供求基本处于平衡之中,此时一旦有其他突发消息,就会导致原油价格大幅变化。今年以来,原油库存一直处在高位且持续增加,表明供.应旺盛。
& && & 美国原油库存的供.应来源于美国国内生产和原油进口,需求则来源于精炼厂将原油炼成成品油。如果美国国内生产原油的数量不变,则每周进口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供.应的多寡。进口量增多可能说明世界供.应充分,但也可能反映出石油商认为目前价位比较合适而增加进口。
& && & 由于原油的形成和采伐是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的,一定期限内,原油供.应一般是比较确定的。而原油的消费则存在诸多变数,同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的冬季和夏季是用油高峰,库存倾向于减少;春秋季度为每年用油相对较少的季节。
& && & 我们在分析库存和原油关系时,首先要分析战略原油库存和原油价格的关系,但是这种分析比较有局限性,美国战略原油储备的数据并是很容易得到,而且公布的往往是几年前的数据,我们很难拿到当下的数据,只能从其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当中,窥探一下其相关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我们根据已经公布的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数据和对应的原油价格做一个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结果。
& &&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发现相比商业原油库存,战略库存与油价的联动性更紧密,但是这个数据有一定缺陷,因为我们知道美国在2014年之前是禁止原油出口的,更别提大规模释放战略原油储备了;2014年美国放开了达40年原油出口禁令,这显示美国政府对原油政策态度相比以往出现了显著变化,至于美国战略原油库存和油价的相关关系,我们有必要做进一步跟踪研究,但是分析历史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与油价的正相关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EIA
& && &交割地库欣库存,市场关注的并不多,其与原油价格的关联性也并不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路透社
& && &分析库存一定要全面,美国战略库存的增加与停止具有长期战略意图,而其他库存的变化包括汽油等成品油的库存变化与季节性周期因素也要考虑,但是只会在短期内影响油价,不会具有改变油价趋势的作用。最后还要结合消息面综合分析对油价的影响,才不会失之偏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三)国际政治(短中期影响因素)
& && & 原油价格的波动除了受宏观经济和供需因素的影响之外,我们回顾100年来原油价格走势的同时,发现国际政治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如果我们按照这个主线来梳理近百年来原油价格走势,我们会发现,原油价格的历史也可以看着是一部国际政治史。我们按照重要的国际政治事件重新划分历史阶段。
& && & 第一阶段(年):20世纪70年代,原油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但是有两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原油市场的环境,并引发了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首先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阿拉伯等原油生产国减产及对美国实行的“石油禁运”使得原油均价在几个月的时间从3美元/桶左右升至13美元/桶,与此同时,为应对危机,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石油分配法》(EPAA),确定了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70年代初的低油价从此成为历史,随后几年原油价格保持在13—15美元/桶。直到1979年1月,沙特阿拉伯大幅降低原油产量,促使原油价格冲破15美元/桶,年底,当时的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伊朗爆发的伊斯兰革命进一步将原油价格推升至25美元/桶。随后的伊朗人质事件进一步推升原油至30美元/桶。
& && & 第二阶段(年):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伊朗人质事件及1980年9月爆发的两伊战争不断将油价推高,并在1981年初达到了37美元/桶的高点。如果按以2009年为基期的美元不变价值来计算,这一高点相当于78美元/桶。1981年初对原油市场影响较大的一件事是美国政府解除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由此对WTI原油带来的影响是原本在政府管制下被分成不同类别的WTI原油从此成为单一的商品,原油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和透明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最终促进了WTI原油的商品化,从而为Nymex在1983年3月成功推出WTI原油期货合约创造了条件。
& && & 第三阶段(年):经历了1986年的油价下跌后,年油价整体表现相对平稳,期间受地缘政治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油价曾出现较大波动。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市场对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从而引发油价上涨,但随后OPEC快速做出反应,提高了原油产量以弥补战争带来的供应量减少,因此此次油价的上涨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由于额外的增产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含硫较高重质原油,这一时期包括WTI原油在内的轻质低硫原油溢价有所扩大。
& && & 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与此同时,布什总统宣布大量释放石油战略储备,油价承压下跌近10美元/桶。随后WTI原油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维持在20美元/桶的水平上下波动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7年初,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带来全球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尽管OPEC采取减产措施,但WTI原油价格还是从年初的25美元/桶下降至1999年的接近10美元/桶。后伴随着危机影响的消退,石油产品需求恢复,2000年原油价格迎来了持续上涨,价格重心逐月上移,到年底WTI原油价格已升至35美元/桶。
& && & 2000年末,OPEC石油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宣布了OPEC原油增产计划并表示在该组织次年开会前不会再增加原油产量,从而结束了之前的“区间定价机制”。在区间定价机制下,当OPEC一揽子原油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保持在28美元/桶的水平之上时,OPEC生产配额将自动增加50万桶/日。日,美国世贸大厦遭恐怖组织袭击,油价上涨并在当时创出历史新高。
& && & 尽管受到“911”事件的影响,但2002年WTI原油价格还是从35美元/桶左右跌到了20美元/桶。2002年底,委内瑞拉爆发全国性大罢工,数家炼油厂关闭,石油生产和出口全面瘫痪,受此影响2003年初油价重回升势。03年3月19日美国再次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油价加速上涨。
& && & 第四阶段(2004—至今):2004年6月,沙特阿拉伯连续发生恐怖袭击,油价继续得以提振,OPEC试图通过不断调高配额以抑制高油价,但结果并不理想。受中国需求强劲影响,这一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大幅提升;而供给方面,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石油供应紧张。石油市场供需形势的转变成为后期油价连续多年上涨的转折点。 这一阶段,OPEC特别是沙特试图通过控制产能来抵制原油供应减少的能力在减弱,并常常引发政治动乱。例如,尼日利亚就曾因减产而发生骚乱。因此,市场对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原油供应问题的担忧引发了大量的投机及对冲交易。2005年夏季,美国墨西哥湾遭到了飓风的频繁袭击,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炼油能力大幅下降。卡特里娜飓风成为美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强的一次,而随后的丽塔飓风进一步对墨西哥湾的原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飓风对原油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06年。
& && & 尽管2007年美国经济开始表现疲软,但依然没有阻碍油价上涨的脚步,并创出了原油价格的历史高点,2008年中旬,WTI原油月度均价已经达到了130美元/桶,日度最高价接近150美元/桶。但随着很快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油价遭遇重创,原油炼厂开工率及炼油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降。2009年中旬,许多炼油厂甚至出现了停产。原油库存大幅上升,WTI原油价格与包括Brent原油在内的其它原油基准价之间的价差出现了较大波动。截至2009年1月份,WTI原油价格最低跌至35美元/桶左右的水平。随着各国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全球经济缓慢复苏,WTI原油价格在2009年出现了触底反弹,最高触及80美元/桶左右。2010年5月金融危机第二波——欧洲债务危机爆发,油价快速回落近10美元/吨。欧盟出台救助方案,原油价格逐渐企稳,年底受天气因素提振,油价重心提高。进入2011年,受中东地区局势影响,油价进一步走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WTI原油价格与Brent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的背离,二者的价差创出历史高点。
& && & 而进入2014年来,乌克兰危机和利比亚原油供应问题,始终扰动市场神经;俄美或将在一定期限内围绕乌克兰继续角力,乌克兰爆发的内战可能性并不大,俄罗斯也不大可能会武力介入乌克兰,除非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武装出现失控,乌克兰军方难以遏制。
(四)机构行为(中短期影响因素)
& && &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些大的金融机构或者财团的投机行为,尽管不能决定原油的中长期走势,但是往往能够在短期内,在市场上兴风作浪,造成行情的大涨大跌。无论是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贵金属还是原油市场。公认的全球最大市场是外汇市场,流动性是最好的,但是诸如1998年的金融危机,索罗斯量子基金的投机和对一些国家货币的阻击行为还是对资本市场甚至一些国家带来了重创,所以投机资金的资金动向和行为,我们还是需要时刻留心和研究的。
& && &在资本市场上,股价与期价的上涨与下跌都少不了资金的推动,尤其是大的资金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他们的研究实力与资金实力都很强,在研究好经济基本面之后,他们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他们看好的市场中,从而推高价格。近年来,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资金是推动油价涨跌的直接动力。
& && &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持仓报告中,可以看出基金(即非商业持仓)持仓的多少对原有价格的涨跌起到直接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CFTC(说明:本文图表中基金持仓的单位为手,价格为美元/桶)
& && &上述表格是原油1999年至2013年以来每年基金净持仓的周平均值与原油年涨幅的关系。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端倪,原油价格的涨跌和基金净持仓以及持仓的多少是有一定相关关系的。因为羊群效应,机构的投机行为,往往会使得大量的跟风盘加剧行情的波动;基金在油价上涨或下跌中的作用常常被人们夸大,实际上,机构也是在对供求关系的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才建立头寸的,例如2001年,周平均基金持有净空单28972手,全年油价下跌6.39美元/桶,而2001年因为受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只有1.3%,远低于其他年份,可见来自基本面的因素才是本质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CFT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五)关联市场(中短期影响因素)
& && & 由于原油以美元定价,所以短期美元走势对原油市场的走势影响较大,通过观察原油与美元走势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呈现较为紧密的负相关关系,统计发现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相关性达到-0.8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MFGlobe
& && &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9月下旬到2008年2月下旬,原油价格一直在80-100美元之间徘徊,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79-75之间震荡。日,美元指数向下突破75,而同一天,原油价格向上有效突破100美元/桶,油价从此迈上了不断创新高的路程,直到创出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价为止。而在2008年上半年油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的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露出来,同时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世界性通货膨胀蔓延,但是由于全球的股市已经从高位回落,美元贬值使美元指数不断走低,原油成了人们对冲美元贬值与通货膨胀的工具,导致油价不断上涨。但是一旦美元不再贬值,原油也就失去了继续上涨的动力。实际上,从日开始,美元指数从71.31开始大幅反弹,原油价格也是从7月15日开始大幅跳水。这从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 && & 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油价格自2008年7月开始下跌持续近一年时间后,随着美国经济逐步走向复苏,原油市场开始触底反弹,此后因为危机反反复复,尤其是欧洲持续深陷债务危机,而美国经济的复苏也并不稳定,原油市场和美元指数陷入较大区间震荡。但是同时我们发现原油走势相比美元;波动幅度更大,因为美指主要体现美国经济基本面,而原油价格除了因为来自基本面的影响外,影响因素较大,同时来自心里层面以及投机因素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幅度。这说明美元指数虽然不是原油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一定时间内可以左右原油走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头像被屏蔽
连个沙发都没给我们留
仙子啊市场原油怎么看,看不准了
现在市场原油怎么看啊,看不准了
希望opec能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
站长推荐 /1
全周期太极线,适用于全品种,外汇、石油、贵金属行情,24小时实时提示,一眼看涨跌,已阻止2963名投资者亏损,解密投资盈利秘诀!立即试用!
Powered by国际原油价格的主控因素分析(转)
摘要:现代国际油价有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欧洲布伦特(BRENT)油价及OPEC一揽子价格三大价格体系。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主控因素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结构性转变、基本面趋势和波动3个部分。油价结构性转变与全球主要资源区和市场区的结构性调整有关,其直接诱因是世界原油供需体系的结构性紊乱,根源在于生产或市场的无序及对定价权的争夺,而结果均导致定价体系的嬗变。原油名义价格由供需矛盾、石油货币价格、边际成本和替代能源共同决定,这四者构成决定国际原油价格基本面趋势的主要因素。石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美元贬值必然导致油价上涨;而大型油公司高成本区的边际成本决定了未来国际油价基本面将围绕80美元/bbl波动;基础能源的垄断属性将可能最终使替代能源与目标能源的竞争关系转变为价格继承关系。波动情况主要受石油巨头或金融投机者操纵,他们通过原油供应链中段的多种实体原油仓储以及虚拟经济所衍生的多种投机活动达到操纵油价波动的目标,而WTI油价最容易受到地区市场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各种投机炒作和油价操纵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旦油价定价体系存在某种操纵,就可以通过分析操纵者的战略动机实现对油价趋势的合理判断。
  关键词:国际油价,结构性转变,基本面趋势,波动,主控因素,WTI油价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非OPEC原油产量的增加,世界原油贸易开始逐步集中到欧洲、北美、亚太3个地区性市场。现代国际油价有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欧洲布伦特(BRENT)油价及OPEC一揽子价格三大价格体系。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主控因素差异,可将其划分为结构性转变、基本面趋势和波动3个部分。油价结构性转变与全球主要资源区和市场区的结构性调整有关,并最终带来定价体系的嬗变;基本面趋势主要受全球石油供需总趋势及国际原油市场边际成本制约;波动情况主要受石油巨头或金融投机者操纵。
  2 国际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日益复杂
  国际原油价格结构性转变的直接诱因是世界原油供需体系的结构性紊乱,根源在于生产或市场的无序及对定价权的争夺,而结果均导致定价体系的嬗变。因此有理由认为,国际原油价格的结构性转变本身就是世界石油经济的特殊进化机制。
  与2000年以后国际政治社会的多极化趋势相应,国际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也显示出三分天下的特征,从而使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关系更加复杂。美国的实质定价权面临挑战,俄罗斯与OPEC的结合势必将形成一个与美国对立的超级能源霸权。这种威胁不仅将破坏美欧的油气进口多元化构想,更主要的是俄罗斯和伊朗试图放弃石油的美元计价的设想,后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因此美国必然要阻止新的石油联盟或组织的形成。
  2007年1月,伊朗向俄罗斯建议成立天然气输出国组织(GASOPEC),但该提议因遭到美国的极力反对而流产。2008年2月1日,俄罗斯投资3亿卢布(1美元约合24.5卢布)的俄罗斯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开始成品油交易,并陆续推出原油、天然气等产品的交易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该交易所油品交易使用卢布结算。俄罗斯此举意在挑战国际市场现行的石油定价体系,提升卢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放弃石油美元”是OPEC在新世纪的重要斗争武器,但似乎难见成效。事实上,用欧元计价是在向美国的核心利益挑战,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依然受控于美国的情况下,综合国力尚不强大的OPEC国家试图“放弃石油美元”犹如以卵击石。正如美国的一位宏观经济学家2001年所言,“当萨达姆在2000年底转向欧元时,他的命运就决定了”。
  3 影响国际油价基本面趋势的主要因素
  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原油的名义价格由供需矛盾、石油货币价格、边际成本和替代能源共同决定,这四者构成决定国际原油价格基本面趋势的主要因素。
  3.1 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决定了高油价的历史必然
  据理论计算显示,在全球石油可采储量2.65x1012bbl的前提下,全球石油产量临界点可能出现在年,临界点的全球石油产量约314x108-441X108bbl/a,储量采出程度约67.7%。从行业实际表现看,截至2007年12月,全球有2/3的石油生产国的产量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递减趋势,23个最大石油生产国中的15个进人全面递减期;提供世界石油产量20%的前14个最大油田中的6个已迈过了产量高峰的界点。
  与渐显老态的世界石油生产相比,世界石油消费则进入新增长期。据IEA(2007年1月)统计,200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8438x104bbl/d,比2005年增长0.95%。其中,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将强劲增长,2007年石油消费量将达到2450x104bbl/d,2011年将增加到2890x104bbl/d,年均增加700x104bbl/d,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北美地区的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7年石油消费量将达到2560X104bbl/d,2011年将增至2740X104bbl/d;欧洲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将略有增加,2007年石油消费量将达到2000x104bbl/d,2011年将增加到2060x104bbl/d。总体上,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将保持上升趋势,2007年将达到8620x104bbl/d,2011年将增至9380x104bbl/d。未来石油消费量增速将略快于产量增幅。因此,未来世界石油供需平衡将十分脆弱,任何产量变化因素都可能刺激油价上涨。
  3.2 美元贬值导致名义油价上涨
  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度量衡。当货币内在价值不断改变时(通货膨胀),相同的商品将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对于石油,这种来自美元贬值的油价变化就是美元溢价。在石油的跨国贸易中,由于采用国际浮动汇率管理体系,因此对于任何石油进口国而言,美元的贬值都将包含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美元对进口国主要货币(如欧元)的汇率贬值;二是美元通货膨胀。
  国际石油贸易以美元计价,石油市场与外汇市场的投机行为密切联系。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深度联动,两者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根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美元对其他石油消费国货币每贬值10%,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就会上涨7.5%。图1显示了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的变化特征,二者总体呈负相关,当美元指数下跌时,国际油价上升。
  1990年以来,由于“孪生赤字”所导致的美国对外净债务的迅速增加也在迫使美元贬值。美国财政部2009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财政年度的前9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据奥巴马政府预计,联邦财政赤字到2009年年底将达1.8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19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美元仍可能进一步贬值。
  美国为稳定金融市场和防止经济衰退,自2007年9月以来,美联储多次降息,特别是2009年2-3月份大幅度降息,导致美元与其他货币利差扩大,很多投资者产生了减持和抛售美元的念头。另外,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也产生了怀疑。国际投资者尤其是投机者抛售美元、减持美元资产,转而追捧欧元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为美元进一步贬值推波助澜。
  3.3 巨型油公司高成本区的边际成本决定了未来国际油价基本面为80美元/bbl
  石油是特殊商品,其垄断性和定价各方的趋利机制决定了成本参数通常采用的是全球范围内资源开采的高端成本。世界范围的高成本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海、冷海、极地、非常规石油、非常规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等前缘领域,其中深海和冷海、极地、非常规石油资源量约各占世界剩余资源的1/4,即高成本石油资源占世界剩余石油资源的近75%。
  能否动用这些高成本石油资源,关键在于未来的国际油价,只有提高油价才能认为这些油气资源具有商业开采价值,或者说才能够构成公司或国家的战略资源。如果只考虑常规油气资源,北美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占全球待发现资源总量的17.6%,居世界七大区第三位;剩余常规石油储量占全球剩余储量总量的5%,居世界七大区的第五位。但是如果加上非常规石油可采储量,北美的剩余石油储量将达到2234x108bbl,居世界八大区的第三位。实际亡,如果考虑到委内瑞拉(2350x108bbl非常规石油储量)与美国地理上的亲缘性,美洲区石油资源将成为中东之外的主要力量。
  国际油价的价格底线是由欧美大型油公司高成本区的基本获利为标准的,而且美国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必然要维护其国家和油公司的利益和竞争地位,因此将倾向于捍卫这种价格底线。那么高端定价的底线或其边际成本究竟如何确定呢?实际上边际成本就是西方大型油公司在当前及未来计划投资的世界高成本产油区实现商业开采需要的最低价格,这个价格由综合开采成本、合同模式及财税模型、通货膨胀率以及油公司(风险后)最低获利标准共同诀定。以安哥拉超深海为例,假定综合开采成本为35美元/bbl,安哥拉PSC合同的油公司所得为20%,则如要保证油公司静态投资收益率为20%,油价至少应达到80美元/bbl。
  3.4 替代能源将承袭而不是竞降石油垄断价格
  替代产品将决定目标商品的市场边际成本。但是该规律对于世界石油经济是不成立的,因为垄断削弱了竞争。
  3.4.1 世界天然气价格对高油价具有支撑作用
  天然气作为石油最现实的替代能源在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因而人们曾一度预测国际油价将因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而有所下跌。但结果恰恰相反,在全球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发展速度最快的最近几年,国际油价也从2002年的36美元/bbl飙升到100美元/bbl以上。传统上廉价的天然气非但没有使国际油价下浮,反而快速攀升直逼油价。
  世界天然气价格上涨是这个历史阶段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北美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区和生产区,低成本常规天然气产量的高峰出现在1973年,以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从储量潜力看,北美剩余常规天然气储量249.09x1012ft3(1ft3=0.028317m3,同),以2006年的天然气产量(27X1012ft3)计算,可采年限仅为9.2年。实际上,北美从1985年以来的产量增长主要来自高成本的非常规天然气的贡献。到2004年,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已经占到国家总产量的4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增加。美国未来天然气供应将更加依赖于高成本的非常规天然气、进口LNG和极地资源。如果美国不得不依靠大量的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以维系地区消费,那么其天然气价格下调的余地已经不大。由于一般意义上人们赞同原油具有比天然气更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当天然气价格难以下调时,油价就自然会保持高位。
  3.4.2 新能源难以使未来高油价局面根本改观
  新能源成本随国际油价变化水涨船高。很多能源经济学家几年前就曾预言,油价高企将提升替代能源在经济性上的吸引力,从而推动生物柴油或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左,原因主要在于替代能源的成本正在因为国际油价上涨而同步增加。过去几年铀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6倍,而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的价格也在翻倍增长,氢动力车的制氢成本约是汽油的4-6倍。美元通货膨胀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连带使生物燃料成本上升。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表示,棕榈油价格过去3年的涨幅超过90%,当前环境下原油价格要上涨到130美元/bbl,用棕榈油制造的生物柴油才能具备竞争力。
  基础能源的垄断属性将可能最终使替代能源与目标能源的竞争关系转变为价格继承关系。因为目前各大石油公司纷纷转型成为综合能源公司,作为能源的主要生产商,这些大型油公司将更加倾向于将石油的垄断价格转移到替代能源领域。
  4 影响国际油价(WTI)波动的主要因素
  油价的基本面变化趋势主要用于油气资产的价值评估,而现实能源需求主要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际原油价格急剧波动的任何阶段,OPEC官员都会声称世界石油供需是平衡的。但凡理解石油供应链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真实的谎言。所谓的“平衡”,仅仅是指供应链两端的以进为出,而在供应链的中段存在的多种实体原油仓储,以及虚拟经济所衍生的多种投机活动都可以导致市场原油供需关系紊乱。石油巨头或金融投机者主要利用对供需因子的控制达到操纵WTI油价波动的目的(见图2)。以下对美国4种主要实体原油仓储和虚拟经济的影响进行浅析。
  4.1 库欣的原油库存及对WTI油价的影响
  库欣(Cushing)是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小镇。上世纪20年代勘探家们在该地发现了石油,目前该区地下油气资源已经枯竭。1986年,库欣被纽约商品交易所指定为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交割点,从而成为北美最重要的原油供给枢纽。该地同时也是俄克拉荷马州、得克萨斯州和堪萨斯州多个炼化厂的储油基地。目前,库欣拥有美国5%-10%的原油库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库欣的供需状况变化对于WTI原油价格具有明显影响。
  4.1.1 库欣原油存储空间是一个重要的操纵参数
  虽然由于存储空间变得稀少时,储存费用会更为昂贵,但是由于高库存意味着市场需求饱和,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库欣的库存高时WTI油价会走低,反之油价走高。但是如果存储空间不能确切估计,那么投机活动就会因此衍生。
  2008年11月,库欣原油库存高达接近历史纪录的2332x104bbl,当时存储空间稀缺成为市场的常用语。但是在2009年2月6日,美国能源资料协会报告库欣的原油库存为3490x104bbl。同一个地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突然增加了超过1158x104bbl的原油,增幅近50%!因此,当初所谓库欣地区库容不足导致原油期货价差反常扩大的理由值得推敲。
  4.1.2 储油交易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
  由于油价处于低位时市场对原油价格的预期不断抬升,正向结构成为一种常态,囤积原油利润诱人,储油也因此成了一桩大生意,储油交易开始被市场所熟知。原油交易商或投机商买入原油现货存在储油罐中,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原油期货合同。当交付日期临近时,他们平掉已有合同,同时就同一批原油卖出新的期货合同,而原油纹丝未动。
  目前华尔街的金融巨头相继通过购买储油罐或租用储油罐,渗透进了储油交易市场。摩根士丹利特别收购了石油产品运输和分销公司Trans Montaigne
Inc,并在欧洲收购了一家油罐管理公司。根据Enbridge美国公司石油终端租赁业务部门2007年年末的估计,金融企业已租用该公司超过25%-35%的储油空间。Enbridge是库欣地区四大储油罐运营商之一,目前拥有库欣超过1/3的储油罐,而摩根士丹利是其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4.1.3 偶发事件凸显WTI左右国际市场的地区色彩
  2007年2月中旬,Valero的McKee炼油厂起火导致产能受到影响,该炼厂当时消耗着WTI原油1/3的现货供应。结果是从当年3月1日到20日,WTI原油即期合约与布伦特原油即期合约的逆价差从1美元左右扩大到了3.93美元,WTI原油即期合约与两个月后到期的合约价差也从1.25美元扩大到了3.11美元。随后伴随着McKee炼厂生产的恢复,价差恢复正常。
  4.2 墨西哥湾原油浮仓的规模
  由于库欣库容越来越紧张,投资者已开始租用大型远洋油轮作为浮动油库。摩根士丹利于2009年1月中旬租用超级油轮Argenta,用于在墨西哥湾储备原油。该油轮运力超过200x104bbl,租金每天68000美元,相当于每月为每桶原油支付1.02美元的费用。此前,花旗和荷兰皇家壳牌等企业也采取了类似举措。据称,花旗的商品交易部门已在欧洲海域囤积了至少100x104bbl原油,壳牌则租用了两艘超级油轮准备储油。全球著名的油轮租借公司Frontlines称,该公司两个月对外出租了20-25艘超大型油轮用于漂浮石油储存,这些超大型油轮具有5000x104bbl原油的储存能力。总体上,目前墨西哥湾地区的油轮所运载的原油有近1&108bbl,接近全球1天的消费量,相当于1个中小油田。
  4.3 炼油厂仓储规模
  如果炼厂在短期内集中建立库存,那么在短期内将有助于改善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从而对近月合约形成一定支撑,并逐步改变原油期货市场上近远月合约价差过大的局面。
  在炼化产品价格不断走低、炼厂利润下滑的情况下,炼厂仅仅通过持有12个月原油就可获利超过30%,这样的诱惑是巨大的。美国能源资料协会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在3个月内美国原油库存增加约3000x104bbl,增幅达到10%。这些增加的库存一方面反映了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炼厂储存原油套利的“积极性”。
  4.4 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及对WTI油价的影响
  从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签署《能源政策和保护法》至今,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量已接近7.27x108bbl的储存上限。据2005年颁布的新《能源政策法》,美国能源部最终将把战略石油储备增加到10x108bbl,按照2007年进口原油规模,相当于82天的消费量。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原则上只是在国家石油供应发生严重中断时保证国内市场的基本正常供应,同时防范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对经济实体的伤害,保障自由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5 金融投机的影响
  对冲基金对油价具有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冲基金创立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目前约有7000家,管理着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据预测,今后5年内美国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将达到10000亿美元。该基金的主要特点是进行贷款投机交易,即买空卖空;以数额不多的资本作底数,然后到银行或证券交易所筹措巨额资金,再在金融市场上大肆进行各种投机交易。
  在油气市场中,对冲基金通过利用一些特殊信息制造股民心理预期,从而低价买入、高价卖出,通过价差赢利。如2004年10月,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在2x108bbl左右,而全球每天实际的原油需求量只有8200x104bbl,即有一半多的交易量都是在投机炒作。据海外媒体报道,至少有50家对冲基金染指原油期货交易。对冲基金已经成为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针对WTI原油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经对WTI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2月6日,美国石油基金进行了一笔数额惊人的移仓交易,共卖出了8万手(8000x104bbl)3月WTI合约,买入了相同金额的4月合约。除了美国石油基金之外,还有众多类似的ETF。人们尚不清楚这些交易到底对市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实际结果是当天WTI原油3月合约下跌,其他合约都出现上涨。2008年12月,WTI原油的隔月价差超过了8美元。
  综上所述,投资者可以通过4种实体仓储和虚拟手段改变美国市场原油供需。尽管历史上人们一直依靠关注库欣库存预测WTI的中短期变化,但是目前那些漂浮在墨西哥湾海面上的原油浮仓规模已经达到库欣库容的3倍左右,EIF的虚拟交易量达到库欣库容的近4倍。如果我们不能确切知道这些实体或虚拟仓储的归属,以及所有者的动机,那么就很难确切判断这个市场究竟谁是真正的操盘手。1999年埃克森与美孚那起全球最大的并购案恰恰出现在WTI油价的最低点,只有庄家才能抄底。
  5 结论
  在战略研究方法学上,对国际油气价格未来趋势的判断更大程度上限于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就是定价权研究。谁掌握了(实质)定价权,谁就能够左右全球油气资源的利润分配;谁掌握了定价权的变化规律,谁就能够在全球油气资源竞争中赢得主动。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的结构性转变、基本面趋势和波动3个部分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可以认为:
  ①无论操纵与否,国际油价的结构性转变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定价体系的嬗变;或者说当国际油价出现结构性转变时,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定价体系是否产生了某种永久形变,以及这种形变对未来原油价格走势的影响。
  ②根据对基本面趋势的分析,国际油价长线看涨,未来基本面可能围绕80美元/bbl波动。
  ③WTI油价不仅是国际油价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在三大基础油价格体系中也最容易受到地区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为各种投机炒作和油价的垄断操纵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如果我们期望准确预测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就需要首先知道谁是主导这一轮油价变化的操盘手,以及该庄家操纵油价变化的核心意图,并随时关注其投资动向,提前做好交易准备。
  尽管国际油价难以准确预测,但若能不断加深对国际油价定价体系及主控因素的观察和分析,并采取较合理的视角、思路,结合较全面、实时的行业知识与信息,判断国际油价的总趋势和主要波动并非天方夜潭。虽然混沌无序的油价变化难以预测,但一旦油价定价体系存在某种操纵,就可通过分析操纵者的战略动机实现对油价趋势的合理判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油行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