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粟磨菇哪里收购 ? 收购价格猴头菇多少钱一斤斤?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 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 二 0 一 0 年六月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 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 写 单 位: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六分队编写人:杨渊华 郑文生 王灿 江里跃技 术 负
责:吴其昌单 位 负 责:吴其昌总 工 程 师:林仟同大队长:张传贵提 交 单 位: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提 交 时 间:2010 年 6 月 正文目录第一章 概况 ............................................................................................................................ 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 4 交通位置及矿区范围 ......................................................................................... 4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 5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 5 区域地质 ............................................................................................................. 8 矿区地质 ........................................................................................................... 11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 12 矿石质量 ......................................................................................................... 13 矿体围岩及夹石 ............................................................................................... 17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18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 ................................................................................................ 8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12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19 第一节 概述 ..................................................................................................................... 19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 19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 25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 27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置原则 ....................................................... 28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 28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 31 工业指标的确定 ............................................................................................... 31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 32 矿体的圈定原则 ........................................................................................... 32 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 ..................................................................... 3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 34 采空区边界的确定 ........................................................................................... 36 资源/储量核实估算结果 ............................................................................... 36第五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 28第六章 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 ........................................................................................ 31 第九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 38 探采对比 ........................................................................................................... 39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 39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 40 矿产资源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 ....................................................................... 40第七章 探采对比及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 ........................................................ 39第八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 40第九章 结论 .......................................................................................................................... 43附 顺序号 图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图 名图目录 比例尺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统一图例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外围地形地质图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地形地质图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井上井下对照图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水文地质图 星溪矿区金矿 17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15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13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11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5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7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3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1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0 线地质剖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425m 水平断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380m 水平断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 350m 水平断面图 1:00 1:00 1:00 1:00 1: 1000 1: 1000 1: 00 1:0 1:02 18 19 20 2117 18 19 20星溪矿区金矿 325m 水平断面图 星溪矿区金矿金矿体AU1、AU7、AU8、 AU2-1 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星溪矿区金矿硫矿体(S1-S5)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星溪矿区 金矿 0 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00 1:1000 1: 1000附表 1 表 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 10 表 11 控制点测量成果表 新增采样工程化学分析结果表 金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 硫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表目 录金矿体块段投影面积、真面积计算表 硫矿体块段投影面积、真面积计算表 金矿体块段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硫矿体块段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金矿体块段体积、矿石量及金属量计算表 硫矿体块段体积、矿石量及金属量计算表 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附1、原采矿许可证复印件件目 录3 第一章第一节概况工作目的和任务为查明政和县星溪矿区保有金矿资源/储量,为续办该矿山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福政和县大源矿业公司委托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六分队对该矿山资源/储量进行核实, 编制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其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1、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对矿体特征及矿石质量特征作进一步的地质工作; 2、系统收集以往开采资料; 3、对原开采办证范围内的矿体采样,并对采空区进行圈定,估算其保有资源储量, 为延续采矿证及下步合理开采提供依据。 4、了解矿区开采后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特征变化情况。 5、对矿床可行性评价作出概略研究。第二节一、交通位置交通位置及矿区范围矿区位于政和县城关 250 方向,直距 4km2,隶属石门村、松源村管辖。矿区北侧有 简易公路与政和―建瓯主干公路相接,矿区至政和县城关公路行程 6km,至建瓯城关 90km,交通方便(图 1) 。 二、矿区范围 矿区原采矿证号为9,地理坐标:东经 118°47′50″- 118°48′05″, 北纬 27°20′39″-27°21′04″。其拐点坐标由 A、B、C、D 共四个拐点圈定,矿区面 积为 0.304km2,各拐点坐标见表 1 表1拐点 坐标 X Y 开采深度 开采面积 有效期限星溪矿区各拐点坐标一览表A 81000 B 81400 C 81400 D 81000由+624m 至+280m 标高 0.304km22003 年 11 月至 2010 年 11 月4 第三节一、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工作区属低山丘陵区,最高海拔标高 700.3m(地雷岗顶) ,最低标高 240m(高于当 地侵蚀基准面), 相对高差 460.3m; 详查区内最高标高 690m, 最低标高 440m, 相差 250m。 地形陡,切割深,水系较发育,自然排泄条件好。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 18.5℃,3-6 月为雨季,年降雨量为 1727mm,每年 12 月至翌年 2 月为霜冻期。 二、经济概况 区内以农业为主,粮食自给有余,经济作物以毛竹、茶叶和毛粟为主,工业不发达, 仅县办企业水泥厂、磷肥厂、水轮机厂等。电力资源以水电为主,能满足工矿企业和生 活用电。全县人口 21.5 万,以农业人口为主,劳力充足。第四节一、以往地质工作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1、1972 年,福建省区调队完成浦城幅 1:20 万区调工作,提交《1:20 万浦城幅区 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圈定铁山―夏山一带面积达 135km2 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编号 Ⅰ-4) 。 2、 年,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开展 1:5 万政和、后山、川石幅区调工作, 提交《1:5 万政和、后山、川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将官湖―王母山―前际一带 29km2 范围(本矿区含于其中)划分为硫、铅锌、铜、金一级成矿预测区。 3、1976 年,福建省地质三队开展矿区东侧的前际金多金属矿点普查工作;1987 年 闽北地质大队又进行了补充地质普查工作。前后共投入钻探 534.34m,探槽 1500m3,基 本分析样 79 件,圈定金矿体 5 个。 4、 年,福建省地质三队开展王母山硫铁矿勘探,投入钻探 16878.24m, 井探 492.35m,槽探 8366m3,基本分析样 2509 件。圈定硫铁矿体 57 个、铜矿体 26 个、 金矿体 16 个和褐铁矿体 5 个,求得硫铁矿石量 435.3 万吨、铜金属量 2974 吨、金金属 量 232kg,伴生金金属量 2212kg、伴生铜金属量 6105 吨、伴生银金属量 86 吨。5 6 5、1987 年 10 月-1988 年 12 月,闽北地质大队继续对王母山矿区西侧金矿开展地 质普查工作,投入钻探 727.26m,槽探 720m3,基本分析样 324 件,重新圈定了 15 个金 矿体,求得 D 级矿石量 44.35 万吨,金金属量 1988kg。 6、1992 年,闽北地质大队提交了《浦城管查及政和王母山、夏山Ⅴ级成矿区 1:5 万铜(铅锌银金)矿成矿预测报告》 ,预测在王母山―星溪一带 10km2 范围内是寻找铜、 金有利地段。 7、2003 年 7 月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详查地质 报告》 ,经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通过(闽国土资储审[ 号) ,矿区共提 交(332+333+3341)类型金矿石量 54.47 万吨,金金属量 3798.5kg,其中 332+333 类型 金矿石量 44.55 万吨,金金属量 2962.4kg,该报告是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依据之一。 二、矿山开发简史 本矿区由福建省闽北地质矿产技术开发公司于 2003 年 11 月依法申办采矿证, 并与 地方合资组福建省政和县大源矿业有限公司。 2004 年 1 月矿山正式投产建设, 至目前历 时约 6 年时间,主要开采对象为金矿,同时对其伴生的硫铁矿也进行开采,进行综合回 收利用。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平硐、平硐―盲斜井开拓,农用机车运输,采矿方法为留 矿法和全面法。已经施工的工程主要有 463m、425m、380m、350m、325m 中段,其中 380m 为主平硐,各个中段之间硐内以天井、溜矿井相通,地表以简易公路相连,形成完整的 开拓、运输、通风系统和安全出口。目前 425m 中段以上的矿体已基本采完,现主要在 380m、350m 中段进行残采以及 325m 中段开拓、采矿。 经调查, 矿山自上次办证至本次资源/储量核实(2003 年 11 月-2010 年 1 月)以来得 出矿区采空矿石量(即开采消耗资源储量)为 15.28 万吨, 贫化率 10%,损失率 0.3%, 开采回采率 85%。 三、本次工作情况 (一)工作情况 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六分队接到任务后,于 2010 年 1 月初开始工作。先行熟悉收 集星溪矿区采选资料和 2003 年 11 月提交的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详查地质报告》 资料,在认真核对了矿山采矿工程与原报告资料基础上,开展野外各采空区实地勘查工 作,重点对矿体进行采场查验、编录,并在需补取样的采矿工程进行采样工作;同时对7 矿山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进行调查工作。4 月份进入报告编写阶段。 (二)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1、 探(采)硐编录 1891m 3、 基本分析样 148 件 5、 基本分析外检样 30 件 7、硐口(内)测流量点 1 个 9、环境地质点 2 个 (三)取得主要地质成果 在充分收集前人工作资料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的地层、构造、侵入岩 已基本了解,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矿体的分布和形态,对矿石的品位进行了测试,对矿区 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作了实地勘查,核实矿区原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 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金矿石量 9.1037 万吨,硫矿石量为 18.8473 万吨为今后的 开采提供地质依据。 2、 探(采)硐工程测量 1891m 4、 基本分析内检样 10 件 6、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1891 m 8、工程地质点 3 个 1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绘 0.304 km2第二章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区域地质第一节工作区位于北东向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与北西向浦城―宁德断裂带交汇部位,北东 东向泰宁―政和金银成矿带东段,东坑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侧,属政和铁山―建瓯东游 金多金属远景区。区内基底变质岩广泛出露,中生代构造、岩浆岩活动强烈,多期次的 构造、岩浆活动为金银铜铅锌等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一、地层 根据 1:50000 政和、后山、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在矿段周围约 80 平方公里 范围内,出露有中―晚元古代马面山(岩)群大岭(岩)组上段、东岩(岩)组、龙北 溪(岩)组及震旦纪稻香组下段等变质岩,侏罗纪梨山组下段沉积岩、赤水组下段火山 岩,白垩纪石帽山群黄坑组火山沉积岩及第四系等(图 2),现分述如下: (一)大岭(岩)组上段(Pt2-3dl) 分布于碓子前、潘坑头―石屯一带。以斜长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往 上逐渐过渡为石英云母片岩, 底部为片状云母石英岩、 条带状黑云母石英岩、 石英岩等。8 厚度大于 617 米。 (二)东岩(岩)组(Pt2-3d) 出露于石屯―洋后―碓子前、潘坑头一带,呈半环带状分布。岩性为暗绿―灰绿色 绿片岩类,主要有角闪片岩、斜长角闪(阳起)片岩,次有阳起片岩、绿帘(绿泥)阳 起片岩, 夹薄层状云母片岩或石英云母片岩, 顶部出现大理岩透镜体。 与下伏的大岭 (岩) 组呈整全接触。厚度 16.49-123.24 米。 (三)龙北溪(岩)组(Pt2-3l) 分布于松溪―石门一带,为松溪复式向斜核部地层,与下伏的东岩(岩)组呈整合 接触,厚度大于 3158 米。根据岩性组合分为下段、中段下亚段、中段上亚段、上段。下 段以暗灰色石英二云片岩、斜长云母石英片岩为主,中下部夹片状云母斜长石英岩;中 段下亚段以灰黄色斜长云母石英片岩、灰白色云母石英片岩为主,中上部偶见云母斜长 变粒岩夹层,下部见片状云母斜长石英岩;中段上亚段以灰白色片状云母斜长石英岩、 片状云母石英岩为主,夹有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含黄铁矿层、炭质 层;上段以浅灰-深灰色斜长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为主,偶见灰白色块状云母 钾长石英岩透镜体。 (四)稻香组下段(Zdx) 分布于政和城关南西星溪里附近。下部以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沉 凝灰岩为主,夹凝灰质粉砂岩、硅质岩、泥岩(或绢云母千枚岩) ,上部为泥岩、硅质 岩和泥质硅质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明。厚度大于 744 米。 (五)梨山组下段(Jla) 出露于官湖―前际一带,呈长条状展布,夹于两条北东向断裂之间。上部为浅灰色 厚―巨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下部为中粗粒砂岩夹 薄层状砾岩、砂砾岩。厚度大于 237 米。 (六)赤水组下段(Jch ) 分布于矿段及其南部的前际、东际一带。由中酸性火山碎屑熔岩类及火山碎屑岩类 组成。不整合复盖于上述地层之上。厚度大于 200 米。 (七)石帽山群黄坑组(Kh) 分布于测区南西部东际一带,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火山喷发建造,不整合于赤水 组下段之上,厚度 2077 米。岩性下段为凝灰质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夹英安质凝灰岩; 上段为英安岩、流纹英安质熔结凝灰岩等。91 (八)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物及分布于七星溪两侧的冲、洪积物。厚度数十厘米~20 米。 二、构造 本区位于北东向政和―大埔断裂带与北西向浦城―宁德断裂带及南北向浦城富岭 ―永泰嵩口断裂带的交汇地段。华夏系构造发育,是本区主要构造格架基础,其主要表 现形式为褶皱,其次为断裂。 (一)褶皱 主要为华夏系松源复式向斜,向斜轴纵贯本区中部,轴向总体近南北向,轴面向东 陡倾或近直立。核部地层主要为龙北溪(岩)组上段(Pt2-3lc),两翼为龙北溪(岩)组 中、下段(Pt2-3lb、Pt2-3la) 。 在向斜北西翼石屯一带,次级低序次的紧密线状倒转背斜褶皱发育,南起潘坑头北 经石屯延伸至图外。轴线形态呈“乡”字形,轴面倾向自南往北由倾向南东转为东,倾 角 50 度左右。两翼不对称。核部为大岭(岩)组上段(Pt2-3dlb)地层,两翼为东岩(岩) 组(Pt2-3d)及龙北溪(岩)组下段(Pt2-3l)地层。 (二)断裂 由于受到区域上政和-大埔断裂的影响,区内断裂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 1、北东向断裂 为区内主干构造,是区域上政和-大埔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有几条大致平行的断层 组成。断层走向北东 20-35°,倾向南东,倾角 60-85°,断层性质为压-压扭性;其控 制了区内侏罗纪梨山组及赤水组地层的分布,同时为后期岩浆活动及含矿热液运移提供 了通道。 2、北西向断裂 出露于坤口-石门及碓子前一带,走向北东 300-30°,倾向北东,倾角 60°左右, 断层性质为压扭性;其破坏区内龙北溪(岩)组地层的分布,使其走向不连续或出现错 位,同时形成了北西向的层间破碎带。 三、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有晚元古代王母山单元(Pt3W)方辉橄榄岩、辉石岩, 志留纪夏茂超单元中堡单元(SZ)细晶角闪闪长岩, 晚侏罗世虹垂超单元将军山单元 3J) (J 石英闪长岩, 晚侏罗世古竹超单元陈屋楼单元(J3Cw)细晶花岗岩;此外尚有一些零星出露 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及石英斑岩等10 小岩脉。第二节一、地层矿区地质矿段出露地层有中-晚元古代马面山(岩)群龙北溪(岩)组(Pt2-3l) 、侏罗纪赤水 1 组下段(Jch )和第四系(Q),分述如下: 1、中-上元古界马面山(岩)群龙北溪(岩)组上段(Pt2-3l3) ,厚度>100m 呈北北东―近南北向展布于矿区中南部。其岩性组合:下部以石英二云片岩为主, 局部相变为二云石英片岩,含有数层薄层状黄铁矿层,构成复式向斜轴部(轴向近南北 向) 。上部为黑云石英片岩、云母石英岩、斜长黑云石英片岩,构成复式向斜翼部。 2、侏罗纪南园群赤水组下段(Jch1)厚度>300m 呈不规则状分布于矿区北部,喷发不整合复盖于变质岩之上。岩性:中-上部为流 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岩;下部为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熔岩、火山 角砾岩,底部见铜、金矿化。 二、构造 1、褶皱 矿区位于地雷岗顶复式向斜(区域上称松源复式向斜)轴部及西翼,轴面走向 NNE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 53°-83°以陡倾为主。 2、断层 矿区内断层以 NNE-近南北向 F6、F7 为主,次为 NW 及近东西向。 近于平行的 F6、F7 位于矿区中部,西侧 F6 为上界,东侧 F7 为下界,构成 F6-F7 断层 带,宽 50-80m,其内断层发育,切穿基底变质岩及盖层火山岩。断层带具有往北收敛、 往南撒开,地表撒开、深部收敛的趋势。其成因属早期(褶皱)层间滑脱、后期继承性 断层,是区内矿化(构造)蚀变带、金矿(化)体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 F6:实际控制长 1200m,延伸至区外。结构面呈舒缓波状,属逆冲断层,断裂破碎 带内见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产状:0°-5°/SE∠76° -81°。 F7:实际控制长 1200m,延至区外。结构面呈舒缓波状,属逆冲断层,断裂破碎带 内见硅化、褐铁矿化、黄绿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不均匀的铜兰、方解石化,见 有石英脉贯入。产状:345°-20°/W∠80°-85°,是 Au7 矿体控矿赋矿构造。 三、侵入岩11 矿区内岩浆侵入活动不强烈,仅见零星呈 NE、NW 向展布的闪长玢岩(δ μ ) 、花岗 斑岩(γ π )和石英脉。第三章第一节一、矿体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经核实,矿区内共圈定金矿体 9 个,其中工业品位以上金矿体(表内矿)5 个: Au7、 , Au1、Au8、Au4-2; Au2-1 低品位金矿体(表外矿)4 个:HAU2-2、HAU5-1、HAU5-2、HAU4-1(见表 2) ,而 、 新发现硫矿体有 5 个:S1、S2、S3、S4、S5(见表 3) 。主要矿体为 Au7。矿体分布在矿区 (2~19 线)中,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断裂带中,受构造破碎带控制,产状与控旷 构造一致,属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Au7:分布于 2-17 线,赋存于 F7 断层破裂带内,呈脉状、哑铃状产出于火山岩及变 质岩中。矿体分布标高为 365-624m,产状与 F7 断层产状基本一致,走向 10°-15°,倾 向北西或南东, 倾角 44°-75°。 矿体长 480m, 延深最大 213m。 矿体真厚度 0.85-6.30m, 平均厚度为 2.28m。 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 86%, 其沿走向具明显的变化规律, 即中间薄、 两头厚,呈哑铃状,沿倾向变化规律较大,即 463m 标高矿体倾向逐渐从北西变化到南 东, 并有变缓的倾伏趋势。 矿体工程平均品位为 3.38-17.02×10-6, 矿体平均品位为 6.17 ×10-6,品位变化系数为 80%; 表2矿体 编号 Au7 Au1 Au8 Au4-2 Au2-1 HAU5-1 HAU5-2 HAU4-1 HAU2-2 规 走 向 长 480 40 40 120 100 40 40 40 40 2.46 厚 一般 0.85-6.30 模 (m) 度 平均 斜深金 矿 体 特 征 一 览 表空间分布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勘探线号) (标高 m) 2-17 1 7 13-17 2-1 0 3 0-1 15 形态 产 走向 状 (°) 倾向 倾角 开采情况2.28 213 1.68 1.86 1.20. 0.99 38 19 72.8 50365-624 哑铃状 10-15 490-528 透镜状 0-30 385-404 透镜状 10-15 509-603 脉状 5-10 463-532 透镜状 340 434-489 薄脉状 430-486 薄脉状 385-487.5 脉状 551-571 透镜状 20 8 350 221.17北西或 73 或 南东 45 北西 73 南东 45 北西 67-78 北西 75 北西 北西 北西 北西 73 76 78 74已开采 已开采 未开采 已开采 未开采 未开采 未开采 未开采 未开采0.99 58 1.09 57 2.01 107 1.37 2012 表3矿体 编号 S1 S2 S3 S4 S5 规 走 向 长 96 163 67 161 153 厚 度 一般新增硫 矿 体 特 征 一 览 表模 (m) 斜深 70 147 35 88 83 空间分布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勘探线号) (标高 m) 4-1 4-5 3-2 4-5 0-7 385-455 295-442 365-400 297-385 296-379 脉状 脉状 脉状 脉状 脉状 形态 产 走向 状 (°) 倾向 倾角 开采情 况平均2.74-3.12 2.93 1.57-5.03 3.30 1.42-2.10 1.76 1.26-3.00 2.13 1.21-1.66 1.4412-20 南东 10-15 南东 10-15 南东 15-20 南东 10-15 南东45 未开采 45 已开采 45 未开采 45 未开采 45 未开采第二节一、矿石的结构、构造 (一)金矿石的结构、构造 1、金矿石的结构矿石质量根据原地质报告及本次资料,矿石结构有粒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等。 ①粒状结构 半自形、自形晶和他形晶的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金等矿物往往紧密镶嵌 形成镶嵌聚粒结构。 ②碎裂结构 在动力作用下,矿石中部分矿物如黄铁矿、石英产生碎裂,同时又被后期形成的方 铅矿、闪锌矿、自然金、方解石等充填形成;此结构为区内金矿石的主要结构。 ③交代结构 早期形成的矿物颗粒被晚期形成的矿物交代溶蚀后,呈不规则形状残留于晚期矿物 中的一种结构。其为区内矿石的主要结构之一,见有黄铁矿部分被黄铜矿、闪锌矿交代 形成交代残留结构,闪锌矿被黄铜矿沿其边缘交代形成交代镶边结构。 2、金矿石的构造 ①条带状构造 黄铁矿等金属矿物集合体与石英、绿泥石、长石等非金属矿物集合体平行相间排列 组成条带状构造,此类矿石构造在本矿段未见,根据原报告叙述其在 0-6 线间较常见。 ②胶状、皮壳状、钟乳状及多孔―蜂窝状、网格状构造 为地表氧化矿石的典型构造,见于 0-4 线,本矿段未发现。由黄铁矿沿着解理分解13 失硫形成多孔(网格)状构造或矿石在氧化过程中,氢氧化铁溶液迁移至裂隙、空洞中 沉淀而形成胶状、皮壳状及钟乳状构造。 ③浸染状构造 矿段原生矿石的构造大部分属此类型;金属矿物呈浸染状分布于非金属矿物基质之 中,一般分布不均匀,按浸染状矿物的多少,可分为稀疏浸染、中等浸染和稠密浸染状 构造等。 ④斑杂状构造 在同一矿石内,具有几种不同构造类型,如在浸染状构造的矿石中,包括有细脉状 构造、团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等。 ⑤块状构造 一种或几种矿石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粒径较大且大致相等,彼此均匀地紧密 地连生,形成致密的块体;矿石矿物的含量常在 80%以上。此类构造主要出现在含硫较 高的矿石中。 (二)硫矿石的结构、构造 1、硫矿石的结构 主要有它形粒状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局部见有聚粒镶嵌结构、 乳浊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等,分述如下: (1)它形粒状结构: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呈它形粒状出 现。 (2)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3)包含结构:黄铜矿中包裹着黄铁矿或粒状石英颗粒。 (4)聚粒镶嵌结构:黄铁矿呈聚粒镶嵌状集合体分布。 (5)乳浊状结构:磁黄铁矿、黄铜矿在闪锌矿中呈乳滴状分布。 (6)交代假象结构:黄铜矿、方铅矿交代阳起石呈纤维状假象。 2、矿石的构造 主要为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条带浸染状构造、浸染状构造,部分为角砾状、细 脉状蜂窝状、胶状等构造,分述如下: (1)块状构造:矿石矿物彼此均匀地紧密连生而形成致密块状构造。 (2)斑杂状构造:大小悬殊、外形不规则的矿石矿物聚合体杂乱地分布在脉石矿 物中,它们犹如“斑晶”不规则地分布在“基质”中一样。14 (3)条带浸染状构造:浸杂状分布的矿石矿物集合体组成条带状与脉石矿物集合 体交替出现。 (4)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或它们的集合体在矿石内呈星散状分布,其粒径一般 小于 0.2mm。根据矿石矿物的含量多少,可划分为稠密浸染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稀疏 浸染状构造。 (5)角砾状构造:矿石呈角砾状被晚期成矿物质或其它矿物胶结。 (6)细脉状构造:矿石矿物或集合体呈细脉状充填于岩石或早期的矿石裂隙中。 (7)胶状构造:矿石矿物呈同心圆状、半圆状而呈平行的同心带状分布。 二、矿石的矿物成分 (一)金属矿物 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自然金、铜蓝等,氧化矿石中见有针铁矿、褐铁 矿。 1、自然金:金黄色,呈片状、毛发丝状、粒状,粒径 0.004-0.1mm。其载体矿物有 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及石英,其中以黄铁矿为主。金的赋存状态为单体裂隙金和包 裹金。裂隙金主要分布于中粒黄铁矿裂隙及石英裂隙中,少量金包裹在晚期细粒黄铁矿 及石英晶体中。 2、 黄铁矿: 呈半自形粒状或他形粒状, 粒径以 0.2-2mm 的粒级为主, 部分 0.1-0.2mm, 粗的可达 3.2mm,细的在 0.005mm。粗粒黄铁矿形成时间早,裂纹发育,沿裂隙或黄铁 矿的粒间空隙见有闪锌矿充填。中粗黄铁矿形成于热液期第二阶段,为区内主要载金矿 物。细粒黄铁矿形成于热液期第三阶段,金含量较低。 3、黄铜矿:他形粒状,部分呈乳浊状分布在闪锌矿中,粒径 0.06-0.2mm;其次见 少量细脉状充填于黄铁矿裂隙中。 4、闪锌矿:他形粒状,粒径 0.1-3mm,集合体呈细脉状、斑点状分布于黄铁矿裂隙 中和黄铁矿颗粒间。 5、方铅矿:他形粒状,粒径在 0.1-0.3mm,主要充填 在黄铁矿粒间空隙,或呈脉 状穿插于闪锌矿中。 6、黄铜矿:他形粒状,部分呈乳浊状分布在闪锌矿中,粒径 0.06-0.2mm。 7、 褐铁矿: 黄褐、 棕褐色, 分布在地表氧化带。 他形、 半自形状, 粒径 0.05-0.5mm, 呈胶状,多孔状、皮壳状等。 (二)非金属矿物15 1、绿泥石:墨绿色,细小鳞片状、叶片状。有两种成因:一是区域变质而成,另一 种系热液蚀变而成。集合体呈不规则状、团块状,常分布于金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中, 与矿体关系密切。 2、绢云母:呈极细微鳞片状集合状出现,主要交代围岩中的长石而成,少部分交 代云母或沿裂纹充填形成。 3、石英:乳白、灰白色,他形粒状,粒径 0.02-0.3mm,少数大于 1mm。有二种成 因类型:一种是原生矿物;另一种为后期热液蚀变生成,具团块状、脉状及不规则状, 与金矿关系密切。 其次,还有少量的方解石矿物,其为晚期热液蚀变作用产物。 三、矿物的生成顺序和共生组合 (一)生成顺序 据原报告数据, ,矿物的生成顺序如下:①绢云母、绿泥石、细粒黄铁矿――②中 ―粗粒黄铁矿、石英――③自然金――④闪锌矿、细粒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⑤ 褐铁矿、针铁矿。 (二)矿物共生组合 1、氧化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有:石英―褐铁矿―自然金、石英―针铁矿―自然金 2、原生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有:石英―(中粗)黄铁矿―自然金、石英―(中粒) 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石英―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 四、矿石的化学成分 (一) 、矿石中有益组分 矿体中主要有益组份为金、硫。 (二) 、矿石中伴生组分 据原报告数据,矿石中伴生组分主要为 Ag、Pb、Zn、Cu、S、As,其中 As 为伴生有 害组分,其中均为伴生为有益组分。各组分含量如下: Ag 含量为 30.3-33.4×10-6,铅含量为 0.02-0.34%,锌含量为 0.39-0.7%,铜 0.14-0.41%, As 0.04%。根据《岩金地质勘查规范》 ,有益组分均达到要求,可考虑 综合回收,而有害组分含量较低,对选矿影响不大。 五、矿石类型 (一) 、矿石类型16 本矿床的矿石自然类型,按矿石氧化带程度划分为氧化矿石与硫化矿石。但氧化带 规模较小,总体以硫化矿石为主。因此未单独圈定氧化带。按构造划分有条带状矿石、 团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及斑杂状矿石等。矿区矿石工业类型较简单,属构造破碎带蚀 变岩型金矿床。 (二) 、矿石品级 根据矿石中有益组分的含量高低,本次工作划分有工业品位以上金矿石、低品位金 矿石,工业品位以上硫矿石。 六、矿类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 (一) 、矿类成因类型 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床,其依据有: 1、矿体呈脉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内,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2、容矿围岩主要为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 母、绿泥石等热液蚀变。 3、矿石具明显的硫化物―金建造,同时具团块状、角砾状、斑杂状构造,其显示 热液矿床的特征。 (二) 、找矿标志 1、矿体出露地表后经氧化形成红褐色铁帽,为找矿直接标志。 2、断裂破碎带中硅化、中粒黄铁矿化叠加并存时,可作为寻找矿体的直接标志。第三节一、矿体围岩矿体围岩及夹石矿体呈似层状、 透镜状, 走向和倾向平行主断裂带展布, 矿体围岩主要碎裂岩为主, 其次为碎裂岩化岩,矿体产状与控矿断裂带一致,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二、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黄铜矿化、绿泥石化、 方解石化、褐铁矿化,其中与金矿关系密切的为硅化、黄铁矿化。 三、夹石 区内金矿体中未见夹石。17 第四节1、矿石性质简述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少见乳浊状结 构,包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构造主要有斑点-斑杂状构造、块状构造,不规则脉状、 团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少数为角砾状构造及表生作用形成 的蜂窝状、多孔状、皮壳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少量磁铁矿、黄 铜矿,偶见鲕状、胶状针铁矿。高倍镜下可见银金矿、自然金,局部矿石标本中偶见自 然金。脉石矿物主要有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绿泥石,局部见白云石。 2、矿石加工 矿山选矿方法为一般浮选法, 最终产品为金硫混合精矿, 现将矿山的矿石加工利用 情况叙述如下: 首先对矿石进行破碎,采用 2 次回路颚式破碎;矿石经破碎后进入振动栅分离,粒 度≤2.5×3.0 厘米的矿石进入球磨机磨细, 其余返回重新破碎; 球磨后矿石经分离机溢 流,其中粒度-200 目占 78%左右的矿石流入浮选池进行浮选,其余返回再磨。由于矿石 中伴生有硫有用组分,浮选采用金硫混选工艺,经过粗选和精选、扫选三道工序;浮选 中加入的药剂有丁基黄药、乙基黄药、丁铵黑药、2#油、中性油、碳酸钠、石灰等。 3、选矿主要指标 矿石浮选结果统计显示:金矿石入选品位一般为 3 g/t,浮选后精矿品位为 12g/t, 其选矿回收率为 85%,尾矿金平均品位 0.17×10-6;硫矿石入选品位一般为 14%,浮选 后精矿品位为 45%,其选矿回收率为 88%,尾矿硫平均品位 1.46×10-2(福建省政和县 大源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提供) 。 4、结论 综上所述,矿石属难选矿石,其精矿中含硫较高,金、硫难以富集。但福建省政和 县大源矿业有限公司黄金综合冶炼厂具备对此类难选矿石进行综合冶炼回收的工艺,其 首先对精矿进行培烧脱硫,然后通过氰化获得金,因此该矿石可作为政和县大源矿业有 限公司的后备资源进行开发利用。18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 概述一、工作概况 2003 年 7 月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对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做过详查地质工作, 对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也做了本阶段相应的工作,本次储量核实,水文、工程、环境 地质工作按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要求开展调查 和编写报告。其工作方法: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测绘,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矿坑涌水点观察。完成的工作量见表 4。 表4工 作 内 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绘 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硐口(内)测流量点 工程地质点 环境地质点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单 km m 个 个 个 位2工 作 量 0.304
2二、矿山现状 矿区内共圈定金硫矿体 14 个。其中工业品位以上金矿体 5 个,低品位金矿体 4 个, 而新发现硫矿体有 5 个。矿体均赋存于 F6、F7 断裂中,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产状与控 旷构造一致。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平硐、平硐―盲斜井开拓,农用机车运输,采矿方法为留 矿法和全面法。已经施工的工程主要有 463m、425m、380m、350m、325m 中段,其中 380m 为主平硐,各个中段之间硐内以天井、溜矿井相通,地表以简易公路相连,形成完整的 开拓、运输、通风系统和安全出口。目前 425m 中段以上的矿体已基本采完,现主要在 380m、350m 中段进行残采以及 325m 中段开拓、采矿,采用机械排水至 350m 标高平硐后 自流出地表,其流量为 0.926L/S。其他平硐风化裂隙水自平硐口流出。矿井内无积水。第二节一、地形、水系、气象 (一)地形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星溪金矿区属低山―丘陵区,山脉走向大致南北向,最高点海拔 700.3m(位于矿19 段中南部) ,最低处海拔 240m,相对高差 460.3m,切割较深,地形相对较陡峻,一般坡 度 20-30°,天然排泄条件较好。 (二)水系 地表水系不发育,仅见小冲沟,且水量不大。 (三)气象 根据政和县气象台资料,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 水量 1590.5 毫米, 年最大降水量 2062.8 毫米 (1970) 月最大降水量 546.1 毫米 年, (1982 年 6 月) ,日最大降水量 130.6 毫米(1982 年 6 月 15 日) ,按月降水量的级配不同(见 表 5) ,全年可分为:3~6 月为丰水期,2、7、8、9 月为平水期,10 月至翌年 1 月为枯 水期, 降雪一般出现在 1 月上旬至 2 月中下旬, 最大平均积雪厚 100 毫米 (1983、 1984) 。 最高气温 40.1℃(1964 年 8 月 7 日) ,最低气温为-7.6℃(1963 年 1 月 8、9、27 日) 。 本区主要风向南西。 表5月 份 1 56.7 3.56 7 121.3 7.63 2 100.4 6.31 8 122.0 7.67多年月降水量级配表3 190.4 11.97 9 91.2 5.73 4 222.9 14.01 10 56.7 3.56 5 239.5 15.06 11 45.5 2.86 6 304.6 19.15 12 39.5 2.48降水量(毫米) 占年降水量(%) 月 份降水量(毫米) 占年降水量(%)二、地层岩石的富水性 矿段内大面积分布中一上元古界马面(岩)群龙北溪(岩)组变质岩(Pt2―3l3) 、侏 罗系南园群组赤水组上段火山岩(Jch1) ,第四系地层为残坡积层(Qel-dl) 。其富水性特 征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 矿段内分布于丘陵坡麓地带,地下水分布于变粒岩、片岩、火山岩等风化残积坡积 砂质粘性土、 砾质粘性土夹碎石之孔隙裂隙中, 含水层厚度 2.00-4.00 米, 呈网状分布, 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地下水顺坡向沟谷低洼处迳流,以泉的形式排泄地表,泉流量 0.010-0.10L/S,该层不含水,为透水层,对矿床充水基本无影响,水化学类型为 HCO3 ―Cl―K―Na.Ca 质水,PH 值为 5.8。 (二)侏罗系南园群赤水组上段火山岩(Jch1)地层20 呈北东向不规则磨菇状出露于王母山东侧―地雷岗顶一带,主要岩性为流纹质晶屑 凝灰岩、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岩、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该层岩 性较坚硬,但裂隙发育,岩心破碎。沿裂隙易溶解的矿物被溶蚀,铁染现象普遍,赋含 裂隙水。由于地形较陡,切割较强,在地形低洼处有泉出露,涌水量 0.15―2.0L/S,水 温 18℃,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和 HCO3―Ca.k+Na 质水,PH 值为 7.1―7.55,矿化度 135mg/L。 (三)中一上元古界马面山(岩)群龙北溪(岩)组地层 中一上元古界马面山(岩)群龙北溪(岩)组(Pt2-3l3)在矿段内广泛分布,主要 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黑云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等,厚度大于 202.6 米。因风化 作用,强-弱风化岩石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局部密集,弱风化岩石 RQD 指标 14.1-39.8%, 微风化岩石 RQD 指标 35.0-74.0%, 弱风化岩和微风化岩上部裂隙彼此连通, 形成风化裂 隙潜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在平面上受地形控制,在分水岭区,风化裂隙发育较深,但地 形高,为透水不含水(或含水)层;沿山坡至沟谷较平缓地段,一般地形相对较高处含 水层埋藏较深,地形较低处含水层埋藏较浅。单泉流量 0.016-0.189L/S,地下水迳流模 数 5.38-7.62L/s.km2,最大为 12.83L/S.km2,富水性弱至中等。水化学类型属 HCO3― Mg.Ca.K+Na 质水,PH 值为 4.55―6.15,矿化度为 67.29―173.76mg/L。 新鲜岩石较完整坚硬,裂隙一般不发育,为相对隔水层。 三、断裂的富水性 矿段内断层较发育,主要有 F5、F6、F7、F11 等 4 条,其水文地质特征见表 6。除 F6、F7 断层控制的碎裂矿脉含水外,其余断层本身不含水。受断层影响矿段内岩石硅化 破碎、蚀变较强烈。岩石碎裂,分布不均,根据钻孔揭露,每个钻孔内一般都有 2-3 层 构造裂隙(脉状)承压含水层。在平面和剖面上呈条带状或透镜状分布,厚度为 1.79-16.00 米。钻孔岩芯含水段大多裂隙发育,回次水位在含水段变化不大,平硐内含 水段岩石潮湿, 有少量滴水及渗水现象, 0 线和 15 线平硐内目估总流量小于 0.50L/S, 在 富水性弱。 F6、F7 断裂含水,富水性弱;断裂与小冲沟水力联系弱。21 表6编 号 F5 F6 F7 产 性质 逆断层 逆断层 逆断层 位置 矿段 西部 矿段 中部 矿段 中部 矿段 中部 走向 北东 近南北断层水文地质特征一览表状 倾角 (°) 85 76-81 走向 延伸 (米) >250 水文地质特征倾向 北西 南东北西转 南西或 80-85 北东 北西 北西 北东 75F11 压扭性破碎带宽 1-2m,呈透镜状分布、 潮湿,透水不含水。 控制矿脉走向;岩石较破碎,破 >3000 碎带宽 0.6-3.0m, 呈透镜状分布, 潮湿,透水不含水。 控制矿脉走向,破碎带宽 >-3.0m,矿脉呈透镜状分布, 碎裂状,含断裂脉状裂隙水。 控制矿脉走向,破碎带宽 1-2m, >100 含断裂脉状裂隙水。四、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的变化 矿区内地下水类型有风化裂隙水、断裂脉状承压水。二种类型地下水补给、迳流、 排泄条件有差异。 风化裂隙潜水: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储水空间是风化裂隙带, 呈网格状分布, 风化裂隙发育在近地表,区内均有分布,矿山开采前风化裂隙水在浅部自高处向低处迳 流,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或汇集于断裂带。矿山开采(开拓)后,采掘工程穿过风化 层, 其影响半径范围内的风化裂隙水流入矿井, 在弱风化带内见有风化裂隙水流入矿井, 风化裂隙水多以串珠状水滴到坑道内,463m、425m、380m、350m 四个中段均有滴水段, 其 350m 中段水流量 0.926L/S。矿体开采中局部有揭穿风化带,其下渗的风化裂隙潜水 多补给下中段的矿体及矿体两侧的破碎带,即补给了断裂脉状承压水带。 断裂脉状承压水:由冲沟地表水、风化裂隙潜水补给。F6、F7 断裂交汇地表的小冲 沟,冲沟地表水渗入断裂带,为主要补给源;风化裂隙水向断裂带汇集是次要补给源。 水沟与断裂带之间水力联系弱,冲沟地表水实给量有限,补给条件差。开采前断裂脉状 承压水多以泉的形式或低洼处排出,矿山开采(开拓)后,工程揭穿断裂脉状承压水带, 破坏了原有的地下水的平衡,呈片状从破碎带中排入矿坑中,矿体在 325m 标高水的流 量经水泵抽到 350m 标高汇合后的水量为 0.926L/S。 五、地下水化学类型 区内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根据矿区附 近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1、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为 HCO3―CL―K―Na.Ca 型。 2、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Mg 和 K+Na.Ca.Mg 型。22 3、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Mg 和 K+Na.Ca.Mg 型、矿化度 67.29― 173.76mg/L。 六、矿井充水因素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 矿井的直接充水因素:主要是断裂脉状承压水,其次是风化裂隙水。间接充水因素 是沟水和降水。 星溪金矿主矿体大多分布在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落石出 240m 以上,但主要矿体的 顶底板有巨厚地相对隔水层,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矿段内虽然沟谷纵横交错,水系发 育,但大多数冲沟流量较小、因此地表水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矿段内对矿床充水有影 响的主要为风化裂隙潜水、 构造裂隙承压水, 风化裂隙潜水一般在地表垂深 19.60-50.66 米以内发育,多分布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易于自然排水,且富水性弱,对矿床充水 影响小; 构造裂隙承压水在矿段内零星分布, 在平面和剖面上多呈条带状或透镜状分布, 对矿床有一定影响(特别是 ZK001、ZK002 孔,承压含水层多达 2-3 层,厚度 1.79-16.0 米) ,含水层大多分布在矿层标高以下或矿层下部,所以地下水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小。 矿体在 425m 标高以上基本采空,由于采空区切入风化带,部份风化裂隙水进入采空区, 与采空区相连,因此上部采空区的风化裂隙水进入深部矿井。 七、矿坑涌水量 (一)矿坑涌水现状 Au7 矿体采用平硐结合盲斜井开采,现在主要生产坑道是 YM6(325m 标高) ,各标高 巷道之间已经互相连通。巷道主要在破碎带中,硐顶潮湿或有滴水,在枯水季以潮湿或 弱滴水为主,而在丰水期巷道顶或采空区顶部弱-中等滴水。由于各巷道已连通,水由 325m 中段抽出至 350m 中段后沿 SPD10 平硐排泄。 (二)矿坑涌水量预测 1、计算方法 矿坑水有二种来源: 表层的风化裂隙水, 325m 标高 SPD10 硐口测流量为 0.926/ 1、 在 S(80.00m3/d) ,水来自上部采空区,不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大,视为常量加入矿井总涌 水量。 2、 断裂脉状承压水涌水量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Au7、 矿体矿井已开拓至 325m S4 标高, 预测矿体延深 296m 标高,325m 标高实测矿井涌水量为 0.926L/ S(80.00m3/ d), 矿井抽水资料统计,枯水期为 20-30m3/ d,丰水期为 50-80m3/ d。按同一矿井,承压水 不同降深值计算涌水量的公式计算。23 断裂脉状水涌水量加风化裂隙水涌水量即为矿坑总涌水量。 3、计算公式 采用比拟法,同一矿井,脉状承压水涌水量计算公式:Q断 ? Q断 1 H H14、参数确定 Q 断:开采至 296m 标高,断裂脉状水涌水量(m3/d) , Q 断 1 开采至 325m 标高断裂脉状水实测涌水量(80.00m3/d) , H: 开采至 296m 标高水位降低值(566m-296m)270.00m。 H1: 开采至 325m 标高水位降低值(566-325m)241m。 5、计算结果 平水季节:Q 断=44.81m3/d 枯水季节:Q 断= 22.41-33.61m3/d 丰水季节:Q 断= 56.02-89.63m3/d 6、矿体开采至 296m 标高的矿坑总水量 枯水季节:Q 总=30.64-41.84m3/d 平水季节:Q 总=53.04m3/d 丰水季节:Q 总=64.25-97.86m3/d 八、矿山供水方向 该矿山自己已办有选矿厂,但选矿厂未建在矿区内,因此只有生活用水和机械冷却 用水的需求,需水量不大。矿区南东侧距民居相对较近,可作为供水水源。 九、矿山开采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 矿体均处在当地侵蚀基准面 240m 之上,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是大气降水,且断裂富 水性弱,在目前已开采部分,水文地质变化不大,随着向下开采时,下部矿坑涌水有可 能会随之加大,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涌水情况,注意预防意外透水,杜绝安全事故 的发生。 综上,本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24 第三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一、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一)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侏罗纪南园群赤水组下段(Jch1) ,呈北东向不规则磨菇状出露 于王母山东侧―地雷岗顶一带, 主要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岩、 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中一上元古界马面山(岩)群龙北溪(岩) 组(Pt2-3l3)在矿段内广泛分布,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黑云片岩、云母石 英片岩等。岩石坚硬,裂隙不发育,岩石整体性和稳固性好。 半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区内均有分布,其风化裂隙发育,裂面具铁锰质浸染,锤击 可碎,厚度 5-13m。主要分布在靠地表地段,受风化裂隙切割,整体性较差。 松散工程地质岩组:残坡积层、强风化的侏罗纪南园群赤水组下段(Jch1)流纹质 晶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岩、流纹质晶屑(角砾)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中 一上元古界马面山(岩)群龙北溪(岩)组(Pt2-3l3)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黑云片岩、 云母石英片岩等。 区内均有分布, 山脊和山顶较厚, 沟谷地段相对较薄, 厚度 0.5-3.32m。 松散软弱,呈土状或碎块状,稳固性差,必需清除或支护。 软弱工程地质岩组:区内发育 F6、F7 断裂,是近南北向断裂,以 F6 断裂为上盘, F7 断裂为下盘,断层带宽度 30-80m,走向延伸 1200m,破碎带由矿体、硅化、构造角砾 岩组成。为该区的软弱带,局部岩石较破碎,稳固性差。 (二)风化作用对现状岩层稳固性的影响 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残坡积层、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四带。 残坡积层:主要分布在沟谷及山坡两侧,岩性为亚粘土,含碎石亚粘土,厚度为 0.50-3.32m,多数松散软弱,遇水软化,易坍塌,稳固性差。硐口须清除。 强风化带:发育深度 5-10m 之间,最深可达 13.00m,岩石呈碎块,锤击即碎,力学 强度低,稳固性差。今后掘新硐,硐口强风化岩石已清除,并支护。 弱风化带:该带底界埋深一般为 15-20m 之间,岩石裂隙发育,裂隙密度 3-4 条/ m, 裂隙延伸短,较稳固,但在裂隙交汇部位易发生掉块。开拓巷道时,应注意清除松动岩25 岩,并做好支护。 微风化带:发育垂深 5m 之下,钻孔岩芯完整性较好,岩石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 抗压抗剪强度较高,岩体的稳固性较好,不易发生坍塌。 (三)断裂对岩层稳固性的影响 矿区内主要发育两条断层 F6、F7。 近于平行的 F6、F7 位于矿区中部,西侧 F6 为上界,东侧 F7 为下界,构成 F6-F7 断层 带,宽 50-80m,其内断层发育,切穿基底变质岩及盖层火山岩。断层带具有往北收敛、 往南撒开,地表撒开、深部收敛的趋势。其成因属早期(褶皱)层间滑脱、后期继承性 断层,是区内矿化(构造)蚀变带、金矿(化)体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 断裂结构面呈舒缓波状,属逆冲断层,具硅化、褐铁矿化、黄绿矿化、绿泥石化、 绢云母化和不均匀的铜兰、方解石化,见有石英脉贯入。两侧岩体较完整,胶结较好, 裂隙很少且小。具硅化、绢云母化。对采矿无大的影响。但在断裂拐弯、扭转部位,岩 石挤压破碎厉害,致使岩石稳固性差。 断裂上、下盘围岩,裂隙不发育,整体稳定性较好。在盲斜井口附近,见岩石有二 组节理,裂隙密度 1-2 条/m。对采矿无影响,稳固性较好。 (四)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 矿石主要有斑点-斑杂状构造、块状构造,不规则脉状、团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 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少数为角砾状构造及表生作用形成的蜂窝状、多孔状、皮壳 状构造。硅质含量较高,稳固性较好。 矿体直接顶底板为硅化、角砾岩化构造带,其厚度在 2-8m 左右,稳固性较好,对 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小,在矿床开采过程掉块、坍塌、冒顶等不良地质现象较少,属坚 硬工程地质岩组。 (五)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情况 从巷道观察,采空区地段较稳固,矿山今后开采出现掉块、坍塌、冒顶等不良地质 现象,需另掘进主运输巷道,并要留好矿柱及搞好支护工作。 二、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经巷道观察,巷道完好,岩石稳固,仅在矿体拐弯部位附近岩石强烈破碎,破碎带 内岩石松散,易掉块。今后开采至深部,仍然会遇到,开拓时需要支护。 325m 标高以上巷道未发生塌陷,采区内也未见片帮、塌陷,故预测向深部延伸,开 采深部矿体,采掘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26 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矿区内风化带发育不深,硅化较好,岩石坚硬致密,断裂上、下盘 10m 范围内岩石 裂隙不发育,现有采掘工程除强风化带内有支护,其余巷道均未支护,没有坍塌。矿体赋 存在断裂带,构造角砾岩被石英胶结,矿体及顶底板稳固性好。 综上,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第四节一、抗震设防烈度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和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政和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 0.05g。 二、矿区环境地质现状 1、矿区范围内无居民点和永久性建筑物,矿山开采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 危害。 2、矿区内在局部地段见风化带小坍塌,今后开采过程中,特别是雨季,应注意其 稳定性。矿山采用地下开采,利用矿渣将沟谷填平成堆矿坪,矿区内未见多余的矿渣。 区内竹木生长良好,道路通行顺畅。 3、区内不存在重大污染源,地表及地下水质良好,矿坑排出的水经沉淀后不含泥 砂,亦无其他有害杂质,对周围水体无甚影响,矿石和废弃物化学成分稳定,对周围环 境无影响。 4、矿层及围岩未发现其它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元素和气体。 5、目前矿山已建成尾矿库等,并对尾矿库进行改造。在星溪矿区金矿已形成的大 小采空区可以堆积部分的废石,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6、矿区周边自然斜坡上植被较发育(60-80%) ,在自然状态下,相对较稳定,发生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建议开展小型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制定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三、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矿体已开采至深部,采用盲斜竖井、平巷开拓,浅眼爆破溜矿采矿,不会产生大量 弃渣。弃渣堆存于沟谷。沟谷上方无聚水的盆地地形,因此暴雨时沟水流量不大,不会 引发泥石流。但堆渣场前方要砌挡石墙,以免矿渣向下方推移,损坏林木。27 矿体已开采至近地表,采空区今后会出现局部塌陷,塌陷坑出现,矿山业主要负 责填堵,以免人畜掉入坑内。矿区范围内无居民点和农田,采空区塌陷危害不大。 今后应坚决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 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综上,本矿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属良好类型。第五章第一节一、概述核实地质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置原则本次工作首先是搜集原地质报告有关资料和 2003 年以来在生产期间开展的采矿工 程、探巷及矿山测量等资料。然后对矿山采空区进行实地勘查,重点通过探(采)平硐 的编录及样品采集测试等方法了解矿体特征,估算矿区的保有资源/储量。 二、勘查类型的确定 本矿区金矿体 Au7 走向长 480m,倾向斜深最大 213m,一般 40-213;同时矿体形态 为脉状,厚度变化系数为 86%,品位变化系数为 80%。综上所述,区内金体规模达到 中型,矿体形态中等,厚度稳定,品位变化较均匀,根据《岩金地质勘查规范》有关规 定,确定其为第Ⅲ勘查类型是比较合理的。 三、勘查网度的确定 本次勘查网度仍延续原报告的勘探工程间距,即 122b 类型资源量:40×40m 工程网度 333 类型资源量:80×80m 工程网度 四、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置原则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是在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的实际而开展的。 主要是对矿山开采办证范围内生产探(采)矿平巷地质编录,同时在探(采)矿平巷中 采取基本分析样进行测试工作。基本分析样品原则上布置在勘探线上,勘探线上无工程 时,则结合实际情况而布设,以满足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需要。第二节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本次储量核实工作分野外调查阶段和室内整理阶段。野外工作重点是对探(采)平28 硐各中断进行编录素描、同时对见矿工程进行补充系统取样。根据矿体变化情况,实地 圈定矿体界线。室内整理阶段是以《原核实报告》资料为基础,结合本次野外收集的地 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整理,按《岩金地质勘查规范》 (DZ/T )要求 编写《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一、地质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1、基线和剖面线 利用原报告测量成果,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比例尺 1:1000,基线测站点的距离 用光电测距仪单程-测回测定,垂直丝按中丝法往返各观测一测回,基线点以单觇测定, 且均设标石。剖面方位 300-120°,施测剖面 10 条,基本符合工作要求。各项精度指标 均符合规范要求 2、坑道测量 矿区井上下对照图由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一分队测量组测绘,区内平硐导线采用光 电测距支导线测量,支点测量一次,水平角、垂直角各观测-测回,边长用光电测距仪 测量,在坑道顶底板设立标志。坑道与地面测量坐标,高程采用同一系统。测量精度符 合《规范》要求。 二、探(采)硐地质编录及质量评述 矿山内坑道工程主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布设。矿山采用平硐+盲斜井方式开拓,目前 矿区内主要采矿矿井 463m 、425m、380m、350m、325m、平硐规格为 2.00×2.00m,其 质量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矿山生产的需求。 探(采)硐地质编录素描图引用原坑道中测量埋石或埋桩坐标,采用皮尺量距,同 时测量皮尺的方位角和坡度角,编录过程中按实际形态素描一顶两壁,记录矿体、样槽 及分层位置,硐探编录比例尺 1/100,采用压顶法作一顶二壁素描图,质量符合要求,其 精度可以满足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质量要求。 三、基本分析样品的采集、加工、测试及质量评述 (一)样品的采集 基本分析样的采集方法为刻槽法,样槽布置在探(采)硐硐顶或两壁上,沿勘探线 方向或垂直矿体走向方向,按矿化强弱,矿石类型连续布采。样长一般为 1.0-2.0m,样 槽规格 10×5cm。 个别样槽面平直程度较差,故对样品质量有些影响, 一般采样质量尚好 (二) 样品加工与测试 样品加工和测试由福建省地矿局闽北实验室承担,其具有测试乙级资质,具备承担29 样品测试工作的能力。 1、样品加工:基本分析样品加工按照 DZ《岩矿分析样制备规程》的要 求进行,分为破碎―过筛―拌匀―缩分四个连续的工序。缩分系数 K 值铜、锌矿取 0.2, 金矿取 0.8。经检查样品加工损失率为 3-4%,缩分误差为&3%,均满足规范要求。 2、样品测试:本次样品测试项目有金、硫。金采用王水溶矿,泡沫吸附,硫脲解 脱、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按 DZG93-09 规程标准,称加工好金矿样品 10-20g,经 600-700℃灼烧,王水溶解后,用泡沫吸附金,硫脲解脱、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仪 器为 GGX-Ⅱ型原子吸收仪。每批基本分析样中 Au 含量大于 0.5×10-6 的样品进行 100% 检查,对 Au 含量小于 0.5×10-6 的样品抽取 30-50%检查。基本分析与检查分析由不同人 员分别进行,以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进行质量监控,对超差的结果认真查明原因,复检合 格后,以基本分析、检查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为基本分析报告值。 3、测试项目 基本分析样品测试项目主要为 Au、S。 (三)基本分析样的内、外检 1、内检样:内检样品由送样单位从基本分析的样品(本次样品 148 件)的副样中抽 取,另行编号,随同其它基本分析样品的正样一起送原分析单位(闽北地质实验室)分 析。 矿区共提内检样品 10 件, 占基本分析样总数的 14.8%, 达到相应规范规定的 5-10% 的要求。 10 件样品分析结果看, 从 外检合格率为 100%, 大于 DZ 规定的 80% 的标准。以上说明本矿区样品加工质量较好,内检分析结果与基本分析结果之间无明显的偏 差。 2、外检样:外检样品由送样单位提出报原分析单位,由原分析单位(闽北地质实 验室)从分析正样提取编密码同时附原分析方法送福建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分析,矿区 共送外检样 30 件,占基本分析样总数的 20%,达到规范中规定的 3-5%的要求。从 30 件样品分析结果看,外检合格率为 96.67%,大于规范规定的 90%的要求。 。 从上述内、外检样品分析结果看,基本分析成果质量可靠,可供圈定矿体,计算资 源量使用。 四、水、工、环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开采技术条件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规定》的要求, 在矿段内开展了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测绘; 坑道水文、 工程地质编录等工作。 矿段主要矿体已开采多年,采用平硐分中段的地下开采方式。目前星溪矿段矿山已开拓30 463m、425m、380m、350m、325m 等多个中段采矿坑道,根据矿山开采和现有的坑道水文 地质编录情况来看,矿体的顶、底板岩石比较致密、坚硬,稳固性比较好,各开采坑道 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坑道内未见涌水现象,局部见有裂隙潜水。第六章第一节一、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核实范围为采矿证所划定的允许开采范围 二、资源/储量估算对象 为采矿证内圈定的工业品位以上的金矿体和工业品位以上的硫矿体;而对规模小、 厚度薄、品位低或低于工业品位、高于边界品位的矿体(表外矿)未进行资源/储量估 算。第二节一、工业指标的确定工业指标的确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3 年 3 月 1 日实施的《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及《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并为了使矿体的圈定、 连接对比及资源储量估算与原报告一致,仍按照原报告圈矿的工业业指标。原报告确定 的金、硫工业指标为: 1、金矿 (1)边界品位:1g/t; (2)最低工业品位:3.0g/t; (3)最小可采厚度:0.8m; (4)夹石剔除厚度:2.0m 2、硫矿 (1)边界品位:8% (2)最低工业品位:14% (3)最小可采厚度:1.5m (4)夹石剔除厚度:2m31 第三节一、估算方法的选择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区内主矿体AU7受构造控制多为脉状,透镜状,产状较陡,矿体厚度较稳定。探采工 程没有按一定网度布置,多数工程偏离勘探线,故采用“地质块段法” 在垂直纵投影 图上估算资源/储量。第四节矿体的圈定原则由于本次星溪矿段的资源/储量工作主要是在开采办证范围内,矿体的圈定主要在 开采办证范围内进行,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体形态、产状和各见矿工程矿 体品位,按上述金、硫铁矿的工业指标在采矿证范围内进行矿体圈定,具体圈定原则如 下: 一、单工程中矿体圈定 (一)单工程中矿体边界严格按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边界圈定从边界品位样 品开始,但必须首先确保工业品位以上矿体的圈定。圈定后的矿体真厚度≥可采厚度, 平均品位≥最低工业品位。 (二)由于硫化矿石在技术加工性能上无本质上的差异,再加上氧化矿石所占比例 小,故将硫化矿石分别单独圈定。 二、矿体的连接 (一)矿体的连接视矿体产状、分布的地质规律和顶、底板特征用直线圈定。 (二) 相邻二工程分别为工业品位以上矿体或低于工业品位而高于边界品位的矿体 时,分别将其顶、底界线直接连成矿体。 (三) 相邻二工程, 一为表内矿体, 另一个品位较高而厚度小于可采厚度 (用 m? g/t ≥2.4 值圈矿) ,其厚度品位参与计算,该工程外推 20m,但外推部分不计算资源储量。 达不到 m?g/t 值时,作尖灭点处理。 三、矿体外推 本次工作外推原则采用闽国土评字【 号文《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若干 问题处理》的要求。 (一)122b 资源储量控制的块段外推:在走向、倾向上无限外推采用 333 资源量类 型工程间距的 1/2 尖推 333 资源量;有限外推为 333 资源量类型工程间距的 1/2,最大32 距离不超过 333 网度的 1/2。 (二)333 资源量控制的块段外推: 在走向、 倾向上无限外推采用 333 资源量类型工程 间距的 1/2 尖推 333 资源量;有限外推为 333 资源量类型工程间距的 1/2,最大距离不 超过 333 网度的 1/2。而对单剖面、单工程揭露的矿体走向、倾向上无限外推按第Ⅲ勘 查类型探求 333 资源量的最小工程间距的 1/2.第五节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一、资源/储量估算类型的确定 参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3 年 3 月颁发实施《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划分矿体勘查类型的条件,确定本矿床为第Ⅲ勘查类型。以 40×40m 网度探求 122b 类型资源/储量,以 80×80m 网度估算 333 类型资源量。 二、资源/储量估算类型确定的条件 (一)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1)控制了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范围,有40m×40m网度的探矿工程控制,经沿 探(采)矿坑道验证,达到了探明程度的块段。 (2)基本查明了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3)基本确定了矿石的工业类型和矿石加工技术条件。 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型: (1)大致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范围,经 80×80m 网度的工程揭露或是 (122b)类型的合理外推部分。 (2)经单剖面、单工程揭露的矿体合理外推部分所圈定的块段。 (3)大致了解了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4)大致了解了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矿地质构造。 (5)大致确定了矿石的工业类型和矿石加工技术条件。 三、块段划分 根据矿体工程控制程度, 将同一矿体以地质剖面线为基础结合资源/储量类型划分, 相邻两剖面间同一资源量储类型的矿块即划分为一个块段。其编号自南西往北东,从上 往下进行编号,据块段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依次为 122b -1、122b -2??,333-1、 333-2??。33 第六节一、厚度的确定 1、单样矿体真厚度(H)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中坑道中一般采用水平并垂直矿体取样,矿体的真厚度为样 长乘以矿体平均倾角的正弦值,即 H=L×sinα 。 式中:H――单样矿体真厚度(m) L――实际测量样长(m) α ――矿体平均倾角(°) 2、单工程矿体真厚度(Hi) 将单工程内符合矿体工业指标的单样真厚度相加,便得出单工程矿体厚度,即 Hi= ∑H。 式中:Hi――单工程矿体厚度(m) ∑H――单样矿体真厚度之和(m) 3、块段矿体平均厚度(M2) n Σ Mi i=1 M2= nMi―块段内控制点的矿体厚度(包括尖灭点) n―块段内控制点数(包括尖灭点) 二、平均品位的计算 1、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C2) 由于矿化不均匀,样长与坡度、坡向有一定关系,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采用单样厚 度加权法,计算公式如下: Σ M0?C1 C2 = Σ M0 M0―单样矿体厚度 C1―单样品位 2、有特高品时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控制 Au7 矿体的 SPD1-CM1 坑道工程中的 H25 号样品分析结果, 含金 259.00×10-6, 经 内部检查分析(即第二次分析) ,其结果与第一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品位34 亦大大高出矿体平均品位 (9.38×10-6―特高品位未处理时平均品位) 8 倍, SPD1-CM1 的 故 ―H25 样品被确定为特高品位。计算工程平均品位时,必须对其进行处理。 特高品位处理办法是用特高品位在内的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结果来代替该样品品 位。具体处理是采用二次平均计算法:第一次是用特高品位在内来计算其所影响的工程 平均品位,为 63.53×10-6,第二次计算用第一次计算的平均品位 63.53×10-6 代替特高 品位样品品位,再计算工程平均品位为 17.02×10-6。最终采用第二次的工程平均品位 17.02×10-6 参加资源量估算。 3、块段矿体平均品位(C3) 依据块段内见矿工程品位与厚度加权法求得。 Σ M1?C2 C3= Σ M1 M1―单工程矿体厚度 4、矿体的平均品位(C4) 采用矿体各块段矿物量总和除以各块段总矿石量求得,计算公式如下: Σp C4= ΣQ 原报告工程中矿体品位仍采用原报告中的数据。本次工作中矿体品位为本次核实 取样求得。 三、垂直纵投影面积的计算 1、块段矿体投影面积的计算(S0) 在垂直纵投影图上,采用 mapgis 求面积法求得投影面积。 2、块段矿体倾斜面积的计算(S) 投影面积除以块段矿体倾角的正弦值求得。 S0 S= Sinα S:块段矿体面积、S0:块段矿体投影面积、α :块段矿体的总体倾角 四、块段体积的计算 块段矿体的体积(V) :用块段矿体的平均厚度乘以块段矿体的倾斜面积求得。 V=S×M 式中:S―块段矿体的倾斜面积35C2―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 M―块段矿体的平均厚度 四、体重的确定 采用2003年7月《详查地质报告》中实测的矿石平均体重2.87t/m3作为本次资源储/ 量核实的矿石平均体重。 五、资源/储量估算公式 1.矿石资源储量(Q)估算公式: Q=V×D。 式中:Q――块段矿石量(t) V――块段矿体体积(m3) D――矿石体重(t/m3) 2.金属量(M)估算公式: M= Q×C 式中:M――金属量(t) Q――矿石资源储量(t) ω ――平均品位(×10-6)或(×10-6)第七节采空区边界的确定采空区的圈定主要是在探采工程地质编录的基础上进行, 采用罗盘加皮尺的半仪器 测量方法,巷道及重要地质界线点则采用经纬仪测量。宽度和高度用皮尺丈量,对个别 高度量不到地方,采用结合上中段位置标高或结合地质资料目估办法。该矿采空区都未 见塌陷,在平面上数据均为实测数据,个别矿体搜集矿山原始台账记录。本次其边上采 空区合并作为已损失矿石处理,经过复核检验,所测数据符合质量要求。矿体在各中段 平面上的界线,依据野外实地编录勾绘界线,圈定矿体实际形态;在剖面上也是如此。 当搜集不到数据时,采用直线实地勾绘编录。根据中段编录和实际矿体情况将各矿体不 同中段的采空区投影到矿体水平投影图上,最后连接不同中段采空区边界,即为各矿体 采空区范围。第八节一、矿区原查明储量资源/储量核实估算结果2003年7月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详查地质报36 告》 ,经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通过(闽国土资储审[号) ,矿区共提交 (332+333+334)类型金矿石量54.47万吨,金金属量3798.5kg,其中332+333类型金矿 石量44.55万吨,金金属量2962.4kg, 二、历年开采量、损失量 据矿山提供资料,该矿从 2006 年 1 月至 2010 年 3 月,得出矿区采空矿石量(即 开采消耗资源储量)为 15.28 万吨,回采率为 85%,贫化率<10%。 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经重算,全区累计探明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金矿石量24.38万吨。金 金属量1560.1千克(平均品位6.40g/t) ,新增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硫矿石 量18.7078万吨。硫金属量3.5108千克(平均品位18.77%) 。 四、重算后增减资源/储量 矿区原探明矿区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金矿石量 44.55万吨。重算后矿区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累计探明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金 矿石量24.38万吨(含采空区15.28万吨)与原探明资源储量相比大幅度减少,总矿石资源 /储量减少了45%。 五、矿山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一) 、金矿体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矿区原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金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金矿石量计为 9.1037 万吨(其中 122b 类型 2.5698 万吨,333 类型 6.5339 万吨) ,金金属量 559.05 千克(平均品位 6.14 g/t) 。详见 7 表7矿体 编号 矿石 类型金矿体实际保有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资源储 量类型 122b 333 122b+333 333 333 122b+333 333 122b 333 122b+333 采矿证内保有资源储量 矿石量(t)
Au 金属量(Kg) 143.46 矿体平均品 -6 位(10 ) 5.58 6.59 6.20 6.28 4.38 5.58 6.36 6.14Au7 Au1 Au8 Au4-2 Au2-1 合 计硫 化 矿 石384.6528.06 0 18.03 0 12.96 143.46 415.59 559.0537 (二) 、硫矿体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矿区原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矿石资源 /储量(122b+333)类型硫矿石量计为 18.8473 万吨(其中 122b 类型 7.0961 万吨,333 类型 11.7512 万吨) ,硫金属量 3.4323 万吨(平均品位 18.21%) 。详见表 8 表8矿体 编号 S1 S2 硫 S3 S4 化 矿 S5 石 合 计 矿石 类型硫矿体实际保有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资源储 量类型 333 122b 333 122b+333 333 122b 333 122b+333 122b 333 122b+333 122b 333 122b+333 采矿证内保有资源储量 矿石量(t)
473 S 金属量(t) 2.58 52.3 1.63 0.17 9.06 59.89 23.31 矿体平均品 -2 位(10 ) 18.39 18.44 18.32 18.39 18.88 18.12 17.26 17.52 18.57 18.48 18.51 18.40 18.09 18.21第九节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1、在采矿证内,对分布在 F6、F7 断层(压碎角砾岩带)及其之间的工业品位以上 的矿体和新增硫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并其他品位小于 3.0×10-6 的矿体(过去称 为表内矿),多由单个或二个探矿工程控制,其控制程度低、厚度小且未开采,2003 年 及本次均未估算其资源/储量。 2、原报告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估算其资源/储量,而本次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其资 源/储量,故存在一定的误差。 3、原报告中 AU7 矿体中 7 线(ZK702、SPD1)及 11 线(ZK1101 、ZK1103)厚度、 品位均达到工业品位,并圈为矿体,但从探(采)平硐、工程地质编录及经过重新化验 情况来看,厚度、品位均达不到工业品位,故无法圈入矿体。 4、原报告中 AU7 矿体中 0 线(ZK001)厚度、品位均圈入工业以上的矿体,但从矿 区坑道钻验证,没有发现其矿体的存在。 5、本次核实中 AU4-2 矿体已采空,故本次资源/储量估算未算其资源量,均采用原报38 告中资源量作为矿区采空矿石量。第七章探采对比及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第一节 探采对比一、控矿因素探采对比 原报告认为矿体赋存于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似层状断裂破碎带中。通过本次工作则 进一步认识到, 矿体赋存于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断裂破碎带中,但从 463m 标高以下断裂 倾向发生巨大变化, 倾向逐渐从北西变化到南东,并有变缓的倾伏趋势。 逐渐这一认 识上的突破,对闽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指导意义。 二、矿体特征探采对比 1、矿体数量 原报告采矿区内只圈算 3 个工业品位以上金矿体,通过本次工作,发现工业品位以 上金矿体 5 个,新增了 5 个工业品位以上硫矿体。 2、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原详查报告中控制 Au7 主矿体的为产状 10-15°/NW∠67-80°。本次工作通过对 463m 、425m、380m、350m 和 325m 中段探(采)平硐地质调查,自 463m 探(采)平硐 以上矿体产状为 10-15°/SE∠65-80°。 而从 425m 探 (采) 平硐以下矿体产状为 10-15° /SE∠45°。 3、矿石质量 本次工作对矿石的矿物组成、 结构构造、 矿石类型、 化学成分均与原报告基本一致。 4、开采技术条件探采对比 本次工作对开采技术条件的划分与原报告基本一致,但划分依据更充分,结论更可 靠。均认为本矿床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良好床。 5、勘查工作探采对比 通过本次工作验证,原报告划分的勘查类型(Ⅲ类型)和确定的基本工程间距(走 向 40m×倾向 40m)基本合理,所控制的资源量满足 122b 类型要求。第二节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核实后,矿区原采矿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9.1037 万吨,上次报告39 至本次核实间动用的矿石量 15.27662 万吨,合计为 24.38022 万吨。与 2003 年 7 月福建 省闽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矿区金矿详查地质报告》中求得保有矿石资 源量(332+333 类型矿石量 44.55 万吨,减少了 20.17 万吨,造成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矿山探 (采) 矿过程中, 原报告中 AU7 矿体中 7 线 (ZK702、 SPD1) 11 线 及 (ZK1101 、 ZK1103)厚度、品位均达到工业品位,并圈为矿体,但从探(采)平硐、工程地质编录 及经过重新化验情况来看,厚度、品位均达不到工业品位,故无法圈入矿体。原报告中 AU7 矿体中 0 线(ZK001)厚度、品位均圈入工业以上的矿体,但从矿区探采硐、坑道钻 验证,没有发现其矿体的存在。第八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第一节黄金作为硬通货是国际贸易中结算手段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货币基础。随着近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技术的发展,黄金及其合金在电子、电气、化学宇航和国 防尖端工业中具有特殊用途;再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金用于珠宝首饰、 镶牙材料等方面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黄金是现阶段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鼓励勘查 和开发的矿种,其市场前景较好。 本矿山矿石中还伴生有硫, 硫主要用以制造硫酸和硫磺。 硫酸主要用来制造化肥 (如 硫酸铵、过磷酸钙等) ,也是化工、农药、医药、炸药、冶金、造纸、石油等工业部门 的重要原料。化学工业上,硫酸用于制造化肥、合成洗涤济、合成树脂、水处理等;冶 金工业上,硫酸用来溶解矿石,酸洗铁、铜表面锈斑和污泥。 硫磺用于橡胶、人造丝、医药、染料、玻璃等工业部门,也用作面粉、淀粉、制糖 的漂白剂。第二节一、矿床地质评价矿产资源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本矿床属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中―上元古界马界山(岩) 群龙北溪(岩)组上段变质岩及侏罗系南园群赤水组下段火山岩;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见有北东向 F5、F6、F7 三条主要断层,其中 F6、F7 是区内主要控矿断层;矿区侵入 岩不发育。40 根据经本次核实,矿区原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金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 型金矿石量计为 9.1037 万吨(其中 122b 类型 2.5698 万吨,333 类型 6.5339 万吨) ,金 金属量 559.05 千克(平均品位 6.14 g/t) 。保有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硫矿 石量计为 18.8472 万吨(其中 122b 类型 7.0961 万吨,333 类型 11.7512 万吨) ,硫金属 量 3.4323 万吨(平均品位 18.21%) 。 二、矿床开发外部建设条件分析 1、交通、运输 矿区位于政和县城关南西 255°方向, 直距 5km, 其南部石门村有简易公路 (约 5km) 与政和一建瓯主干公路相接,其外部交通条件较好。矿区内主要为山间小路相连,与拟 建选矿厂距离较近,只需将小路进行开拓,加宽即可满足要求。其次,当地现有大量的 农用运输车可满足矿石运输的需要。 2、供水、供电 矿区周围供电条件较好,已有高压线从此通过,电力可满足需要;其次矿区水源充 足,可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3、区域经济、社会环境 政和县是一农业县,以农、林果生产为主,工矿企业较少,且均为小企业。城乡剩 余劳动力较多,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工工资低廉。 其次,当地政府极力支持矿业开发,提供多种优惠政策,为矿业开发营造了良好的 投资环境。 三、矿床开采 1、矿床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本矿床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类型;区地质构造简单,矿体顶 底板围岩稳定性好, 软弱带不甚发育, 因此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区内地表水、 地下水水质较好,地质灾害不明显,属环境地质良好类型矿床。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均为简单类型,环境地质 属良好类型。 2、采矿方案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平硐、平硐―盲斜井(325m 中段)开拓,农用机车运输, 采矿方法为留矿法和全面法。 四、 经济利用价值估算41 根据探求的资源量,估算矿段可采资源量,进行矿床期望总利润值估算。 1、可采资源量及矿山服务年限的确定 (1)可采资源量估算 根据矿段估算的工业品位以上金矿体及工业品位以上硫矿体的资源量,按扩大指标 选取可采资源量系数,可采资源量按下式估算: QK=K(122b)Q(122b)+K(333)Q(333) Q(122b):332 金、硫矿石资源量(9.67 吨) Q(333):333 金、硫矿石资源量(18.28 吨) K(122b)、K(333):122b、333 矿石资源量可采系数,根据经验系数,分别取 0.85、 0.6。 经计算,本矿段内可采矿石量: QK=9.67×0.85+18.28×0.6=19.19 万吨。 (2)服务年限的确定 按下列公式计算: T 式中:T―服务年限 QK―可采资源量(19.19 万吨) η ―采矿回收率(取 85%) G―矿山生产规模(6 万吨/年) ρ ―矿石贫化率(按 10%计) 矿山服务年限为 T=3.00 年 2、矿床期望总利润值估算 (1)估算公式 按下列公式计算: V z ?( QK ? ? ) ? ( ? ? P ? C ) 1? ? ? (1 ? t 增 ) ? V I? QK ?? G (1 ? ? )式中:VZ―矿床期望总利润; QK―可采矿石资源量(19.19 吨) ; η ―采矿回采率(取 85%) ; γ ―精矿产率(取 10%); P―精矿价格(以 3000 元/t 计);42 C―单位矿石生产综合成本(以 220 元/t 计); ρ ―采矿贫化率以 10%计; t 增―增值税率(以 17%计); VI―地质勘查费(104.928 万元) 。 (2)估算结果: VZ=4.93=1087.21 万元。 五、综合分析评价 本矿床为一小型金矿,同时共生有硫,且矿石可被综合利用;同时矿区外部建设条 件良好,矿区内已建有选矿厂一座,经概略研究其具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建议近期可 考虑开采利用。第九章一、工程进度结论在有分析地利用原勘查工程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条件进行了概略调查,利用现有的基建探矿巷道工程控制效果,进行地质调查,对见矿 工程进行补充系统取样,并对矿石质量进行简要的评价,工作程度基本满足本阶段资源 储量核实的工作要求和业主的要求。 二、取得主要成果 1、通过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形态及矿床地质特征,已基 本查明了矿区内矿体的形态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组份及矿石质量进行了大致评 价。 2、基本查明矿区的开采技术条件。 3、根据经本次核实,矿区原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金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 类型金矿石量计为 9.1037 万吨(其中 122b 类型 2.5698 万吨,333 类型 6.5339 万吨) , 金金属量 559.05 千克(平均品位 6.14 g/t) 。保有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类型硫 矿石量计为 18.8472 万吨(其中 122b 类型 7.0961 万吨,333 类型 11.7512 万吨) ,硫金 属量 3.4323 万吨(平均品位 18.21%) 。 4、本次核实工作所探求的实际保有矿石资源量可作为矿山开发利用及采矿许可证 延续的依据。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43 1、由于本次工作时间短,加上部分采硐堋塌并进行治理等因素影响,对采硐编录 存在一定困难,建议矿山今后开采过程中,加强矿山地质工作,进行地质跟踪调查,扩 大地质找矿效果,以指导开采和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 2、建议对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要注意水质的污染,不定期地进行水质化验。 3、在施工中应密切注视地质的变化,特别是单工程控制矿体,及时收集、整理、 研究有关资料,若发现拟采地段地质情况有异,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工程布置,切勿 盲目施工44 45
2010年星溪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菇多少钱一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