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办一张银行卡,证件苗阜王声 这不是我的的,不过绑定我的手机号,要是对想换个手机号绑

银行卡未离身被盗刷4万 绑定的手机号也被改|网银|银行_凤凰资讯
银行卡未离身被盗刷4万 绑定的手机号也被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此,福州智君律师事务所李晓东律师认为,市民在办理银行卡时,就等于与银行建立了储蓄存款合同关系,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卡内资金安全。出现银行卡的卡内存款被盗刷的情况,银行应当履行相应的赔付义务,向被盗刷的存款人支付存款损失。
原标题:银行卡未离身被盗刷4万 绑定的手机号也被改东南网6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邱也栩) 卡未离身,也没有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账户内的4万多元钱却不翼而飞。近日,福州的王先生遇到了这样的倒霉事。更令他郁闷的是,民警说这种涉及网络的异地犯罪,追查起来相当困难。银行认为是王先生自己泄露了密码。客户:绑定手机号被改动2011年,王先生办了一张银行储蓄卡。本月16日,他登录网银时却发现,账上少了4万多元。交易信息显示,当天他的卡上分别产生了四笔交易,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天津荣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总共刷走了43740元。“平时账户的资金变动,都会通过短信通知,但这次被盗刷一点儿消息没有。”王先生觉得奇怪,再查竟然发现,网银绑定的手机号被改成一个归属地为海南海口的号码。王先生说,自己人在福州,卡也都在身上,平时卡几乎只用于网银消费,想不通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律师:银行应保护资金安全“不论线下刷卡还是网络消费,都需要密码。客户的密码很可能已经泄露了。”昨日,该银行有关人士说,如果是网络消费,银联会给手机发送动态验证信息,银行则通过验证手机号是否为客户签约预留的来确认身份。要悄无声息地篡改绑定手机号,技术上很难实现。上述人士介绍,“如果客户手机和安全工具没有丢失,那么犯罪分子只能通过电话银行,输入银行卡的查询密码进行手机号码的重新绑定。”但所有渠道变更账户信息,银行都会发送取消业务的短信到原来绑定的手机号上,所以王先生收不到通知的可能性很小。对此,福州智君律师事务所李晓东律师认为,市民在办理银行卡时,就等于与银行建立了储蓄存款合同关系,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卡内资金安全。出现银行卡的卡内存款被盗刷的情况,银行应当履行相应的赔付义务,向被盗刷的存款人支付存款损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3/04 10:01
03/04 10:01
03/04 10:00
03/04 10:00
03/04 10:00
03/04 16:53
03/04 09:41
03/04 09:42
03/04 09:41
03/04 09:42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3/04 08:28
03/04 08:28
03/04 08:28
03/04 08:28
03/04 08:28
03/04 09:47
03/04 09:47
03/04 09:47
03/04 09:47
03/04 09:47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106
播放数:2600782
48小时点击排行男子银行卡内6300元被盗 预留手机号被篡改|银行卡|预留手机号_新浪新闻
  手机没有收到提醒短信,太原市民李先生卡里的钱却分几次被转走了。他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办卡时在银行所留的手机号码,被莫名其妙地改了。1月14日、15日,记者详细调查了此事,并就李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目前,李先生已报案,警方已介入此事,正在调查中。
  【蹊跷】
  身份证、银行卡都在身上,卡里的钱却不见了
  新年刚过,李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工资卡里的钱有些不对劲儿。于是,到工商银行一个营业网点查询明细。结果发现,从日开始,到12月28日,先后有4笔钱从卡上划出。23日是通过网上银行转走10元,26日是通过“银联”先后消费500元、5500元,28日还是通过“银联”,消费300元。“身份证、卡都在自己身上,家人、朋友也没有外借过,卡里的钱怎么就不见了?”正当李先生一头雾水之际,突然想起了之前收到的两条短信。他赶紧拿出手机进行查询,两条信息全都来自95588,一条是12月22日收到的,提示“您已成功注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有一条的接收日期是12月23日,提示有10元钱通过网上银行转出,这条信息也正好能和消费明细对应上。但此后,李先生再没有收到关于这张卡的任何消费提示短信。“前两天单位刚让提交了个人身份证、工资卡账号的相关信息,说是短信服务到期了,要重新办,所以就没当回事。”李先生对自己的疏忽大意后悔不已,一下丢了6300多元钱,真有些心疼。
  【调查】
  钱已被转到一个来自广东的支付宝账户里
  那么,李先生的钱都被转到哪里去了呢?银行卡的交易明细显示,李先生的钱是通过“银联”消费的。李先生拨打了银联的客服电话95516,客服人员查询后告知:“三笔钱全都买了汇添富基金。”于是,李先生又联系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基金买入没多长时间,就被分批次卖掉了。卖掉的钱,被转到一张同名的工行上。而通过核对信息,李先生发现,这张信用卡正是单位几年前开通的年金卡,自己一直没有使用过。
  于是,李先生再次来到工商银行,查询信用卡交易明细。消费记录显示,钱已被转到一个支付宝账户里。几天后,李先生接到工商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告知支付宝账户来自广东。
  自己的银行卡与手机号码绑定,为什么银行卡被消费6000余元,自己只收到10元钱的短信提示?一番折腾之后,李先生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李先生通过银行的自助查询机查询发现,自己这张工资卡上预留的手机号码已经赫然变成一个陌生号码,根本不是自己当初办卡时所留的号码。客服人员告诉李先生,如果开通网银,客户随时可以登录网银更改相关信息,包括预留的手机号在内。
  银行工作人员推测:个人信息遭窃取
  李先生的网银怎么会被无端注销?预留的手机号不经过身份核对,怎么就会被随意篡改?
  14日,记者跟随李先生来到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的工商银行大营盘支行。“回想一下,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蹊跷的事情发生?”待李先生说明来意后,网点负责人李杰提醒李先生,网银被注销,可能是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账户信息被盗所致。
  李先生自己回想,这张卡虽然开了网银,但几乎没有用过。也就是在日左右,自己曾将网银和微信绑定,莫非是这里出了问题?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李杰表示,事情没有水落石出前,任何猜测都有可能,“转钱的人有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窃取了你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非法手段复制了银行卡,又通过POS机刷卡买了基金,最后又通过信用卡将钱转到支付宝。”李杰分析认为。
  对于预留手机号码被更改的事实,银行一客服人员在电脑上给李先生做了演示。只要提供网银的登录密码,可以直接在网上对预留手机号码进行更改。
  【检验】
  第三方支付不需要交易密码便可进行
  这样看来,除了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李先生的预留号码被恶意篡改。如果不是预留号码被篡改,李先生会及时发现账户异常。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预留手机号被更改”后发现,与李先生一样遭遇的人很多。很多网友预留手机号被篡改后,银行卡上的钱被消费,有的网友损失甚至高达数十万元。并且,与李先生一样,这些网友的银行卡并没有丢失。
  银行预留的关联手机号真的这么容易变更吗?1月15日,记者电话联系多家银行的客服,询问是否可以在网上,或是电话里更改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工作人员回答说,更改关联手机号,需要本人带身份证件到柜台办理。但是,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银行的预留号码是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更改的。这一点,连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
  银行的预留手机号如何被人动了手脚还是不解之谜,另一个环节也让李先生感到不安:“如果我的预留手机号被人改了,第三方支付难道不需要交易密码就能轻易转走我账户里的钱?”
  关于这个环节,记者也做了一个试验。记者用从来未绑定过银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尝试绑定他人的银行卡。绑定过程要求输入银行卡的用户名和卡号。随后,对方会发送一条验证码到银行预留手机号码上。输入验证码后,就完成了绑定。然后,就可以自行设置一个支付密码。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只需要用到这个新设置的支付密码。整个绑定和支付过程不涉及银行卡本身的查询密码或交易密码。这意味着,如果您的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
  【提醒】
  及时更改网银初始密码身份证银行卡分开放
  不管是注销网银,还是更改预留的手机号码,甚至到后来的“银联”消费,毫无疑问,对方如果没有李先生的确切信息,根本无从下手,银行工作人员的猜测也不无道理。
  然而,李先生在随后重新注册网银时发现,通过柜台设置的网银密码很简单,只是由6位数字组成,很容易被破解。“而初次登录网银后,系统会提示客户,强制更改更安全的密码,可以由数字、字母组合而成,从安全指数上来说,应该更安全。”李先生表示,之前开通网银后,自己就一直没有在电脑上登录,不法分子也有可能是破解了初始密码而后进入网银,进行了随后的一系列操作。
  对此,李先生想提醒市民,在开通网银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登录,并更改更高级别的密码。至于“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这一点,民警提醒,最好的方式,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这三个关键物品,一定不要放在一起。民警还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保管个人信息,对存有大量现金的卡,不要带在身边。对于需要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关联的银行卡,最好不要存入太多现金。
  目前,李先生银行卡被盗刷一案并没有定论。目前,李先生已经报案,警方也已介入,正在调查中。
  本报记者 薛琳 郭卫艳
  ○社会档案
  相似案件可不少大家都要当心了
  ●2014年9月,山东海阳杨女士银行卡里的5207元莫名其妙被以基金代收的名义划走。“银行卡、身份证都在手里,钱怎么会被划走呢?”从来没接触过基金的杨女士找到银行,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沟通,将被划走的5000多块钱追了回来。事发后,杨女士先报了警,然后找到了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杨女士的网银密码和绑定的手机号均被更改,5000多块钱是划到了一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账户里。经过银行的沟通,基金公司答应退款。
  ●日,李先生去银行还款时发现,自己的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被盗刷了600多次,总共损失了近58万元。随后,李先生在登录网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先前预留的手机号被修改,而且多出了5个陌生的手机号,而这也是李先生没有收到短信提示的原因。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手机号都是来自河南地区的非实名制手机卡,网上消费记录显示这些钱都被人在网上用来购买网络游戏点卡、虚拟游戏币等。目前,警方已经立案,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卡未离身,也没有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账户内的4万多元钱却不翼而飞。日,福州的王先生登录网银时却发现,账上少了4万多元。交易信息显示,当天他的卡上分别产生了四笔交易,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天津荣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总共刷走了43740元。平时账户的资金变动,都会通过短信通知,但这次被盗刷一点儿消息没有。王先生觉得奇怪,再查竟然发现,网银绑定的手机号被改成一个归属地为海南海口的号码。
  ○特别提醒
  上网时不要轻易输入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普及,支付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但一些环节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快捷支付,不再需要银行交易密码这个验证环节,短信验证码成为最后的屏障。本报提醒,在一些不能确认可信任的网站上,不要轻易输入个人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
  ①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把他人的手机号码设为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码”;
  ②保护好自己银行账户的信息,不要随意外泄,银行卡的存取回执单据要收藏好或者销毁,千万不要乱扔乱丢;
  ③设为银行卡“预留手机号码”的手机一定要妥善保管,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要及时删除,更换手机号码请到银行柜台变更“预留手机号码”,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通过客服电话临时冻结银行卡账户;
  ④升级银行卡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安全等级,经常查看账户的动态,注意异常情况;
  ⑤发现遭受不法侵害,立即冻结账户并及时报案,同时向网上支付平台报告,请求对不法分子的账号进行封号;
  ⑥根据消费需求,将钱少量多次地存放在与网上支付平台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上。 本报综合
编辑:SN064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这本薄薄的只有148页的书,之所以最近深为岛叔看重,是因为里面确实“首次公布”了许多习近平关于反腐的“大白话”、“狠话”——换句话说,以前岛叔见到过的一些内部谈话,口语化的、脱稿的,现在都公开放出来了。
昨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则外媒消息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并没有停止反腐的步伐,有穷追猛打之势,正将目标范围扩至与干部走得较近的文艺圈人员。”谨防文艺腐败是一个老话题,如果文艺反腐真的来了,这次目标会是谁?
中国人反感日本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可日本人有什么理由反感中国和中国人呢?可这是一个事实,前段时间《中国日报》报道,中日两国联合实施的一项舆论调查显示,日本人中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比例达到93%,创下过去10年该调查的最糟糕的记录。
据调查,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人中有22%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而在年收入10万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1%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看起来最想成为富人的人有两种,一是穷人,穷则思变,越穷的人越期盼能一夜致富,改变自己生活的命运。二是较富裕的人,进了小康就想奔大康。您好,分享的企鹅
办信用卡绑定他人手机号 女老板被骗走16万
商报记者 陈保发重庆商报讯 唐女士在万州经营多家实业公司,今年初,她想扩张公司的业务,却苦于资金短缺。4月22日,她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称可代办高额透支的信用卡。正需要钱的唐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对方电话。按对方的指点,唐女士办了一张信用卡,并存入了20万元现金。但让她没想到的是:银行卡在自己手里,密码也没泄露,不但不能高额透支,卡里还莫名少了16万余元。办大额信用卡先存20万4月22日,唐女士收到的那条手机短信声称,他们可代办透支额度为5万元到50万元的信用卡。唐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对方的电话。一男子在电话中介绍称,他是一家投资公司的业务员,这项业务由银行与他们联合推出,公司每个业务员都有办卡任务。想到自己正需要钱,唐女士便咨询办卡程序。对方称,只要唐女士去一家没有办理过信用卡的银行开个户头,存入一笔存款,然后将身份证号码、姓名、账号告诉他,7天内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就可达存款的2.5倍。但对方有一个要求,就是开户时联系电话一定要留他们业务员的手机,因为银行要打电话核实,是不是他们投资公司的办卡业务,得到证实后业务才能办理成功。当天下午,唐女士来到万州一家银行,以自己的名义开了户。由于想拥有一张可透支50万元的信用卡,她预存了20万元,设置了密码,随后将身份证号码、姓名、账号告诉了男子。16万被转到境外账户上4月28日,唐女士来到银行查询,看信用卡的透支额度是否达到50万元了。但结果让她大吃一惊:信用卡的额度不但没有50万元,且她卡里的20万元竟只剩3万多元了。唐女士赶紧打办卡男子的电话,却被告知该电话已停机。卡里的钱哪去了?唐女士到银行窗口查询。客服告诉唐女士,她账户里的16万余元是通过支付宝转走的,支付宝是以唐女士的账户信息申请的。“我没申请过支付宝呀!”唐女士惊呆了。“那你可能遇到骗子了。”经银行工作人员指点,唐女士来到万州区公安局报案。警方侦查发现,唐女士的16万余元已转移到了一个境外账户上,调查难度很大。不过,留给唐女士的那个电话号码却属于湖南省双峰县。民警随即赶到湖南双峰县调查,在当地警方的支持下,5月10日,民警锁定了25岁的犯罪嫌疑人胡杰。民警调查发现,胡杰正租住在主城区。5月13日晚,民警在石桥铺一小区的租赁房里将胡杰抓获。目前,因涉嫌诈骗罪,胡杰已被刑拘。3份个人信息是行骗关键唐女士卡上的16万余元,是如何通过支付宝转走的呢?“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功能,只要填写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和办卡时预留的电话号码上接收到的验证码,就可开通并转账。”昨天,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胡杰获取唐女士的这三份资料后,直接将钱从唐女士的账户上转走。胡杰交代,他跟几个老家的朋友学会这套骗术后,于4月20日到重庆来作案。然后,他通过朋友提供的一套手机信号发射基站,向重庆市范围内的手机号码段群发办卡短信,撒大网“钓鱼”,而唐女士是第一个上钩的。为了躲避警方侦查,胡杰分3次将16万元转移到境外的账户上,第四次转账时,他把接收账号输错了,钱被退了回来,这时唐女士正好发现账户里的钱不见了。昨天,办案民警称,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方式,骗子的目的就是套取别人的银行卡号和手机验证码,只要绑定就能转账。民警称,支付宝快捷支付系统成为目前新骗术的“工具”,最常出现在“代办银行卡”中。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aoye]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有人挂失他人手机号盗刷银行卡7000多元--余姚新闻网
[ 新闻总站:
关注余姚新闻网官方微博:
您当前位置:&&&
如果你用手机绑定银行卡请一定记得网购时设置支付密码
有人挂失他人手机号盗刷银行卡7000多元
  手机在身上,银行卡也没丢过,卡内信息从未泄漏,原本以为万无一失,但张女士的银行卡里却莫名其妙地被盗刷7000多元。
  随着犯罪嫌疑人杜某的落网,张女士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2月25日,杜某因盗窃罪被温州瓯海警方刑拘。
  手机卡突然失效了
  张女士是湖北人,在温州市瓯海区潘桥街道一鞋厂务工。1月31日,她发现自己的手机无法接通。后来拿别人的手机一打,才知道是手机SIM卡失效了。
  张女士没怎么在意,几天后才去移动营业厅补领手机卡。这时,营业厅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她大吃一惊,她的手机卡1月31日当天已经被人补走了。
  据营业厅工作人员解释,张女士的手机卡是套卡,不是用身份证办理的。申请补领手机卡时补卡人只需报出常联系的6个电话号码就可以了,因为号码没有出入,当时便为那人补办了手机卡。
  为什么有人冒名补办自己的手机卡呢?张女士突然想到,她的这个手机号码和她的一张银行卡是绑定的。
  她立即到银行查询,果然发现银行卡有8次网上购物记录,被消费了7000多元。
  用补办的手机卡接收验证码
  网购套现
  张女士向瓯海区公安分局潘桥派出所报了案。
  据调查,犯罪嫌疑人为张女士同寝室的好友杜某,她在补办手机卡时留下了身份证复印件。
  2月25日,杜某迫于压力投案自首。据交代,杜某以前看到过张女士利用手机卡和银行卡绑定的功能到淘宝网购物,购物时只要用手机回复网站发过来的验证码就可以了。她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冒名补办了手机卡。
  之后她并没有真的买东西,而是利用网购套现。每次她用张女士的银行卡号支付后,就跟店主说东西不想要了,要求退款,并让店主把钱打到自己的银行卡里。这样张女士卡里的钱就顺利到了她的银行卡里。
  不是熟人也有作案的可能
  据张女士介绍,她办理的这种手机绑定银行卡功能,有两种网购支付途径:
  一是购物时只需输入银行卡号,网站会将验证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里,然后用绑定的手机回复验证码就交易成功了。这种方式不需要输入银行卡密码。张女士图方便选择了这种支付方式。
  二是设置支付密码,网购时要输入支付密码才能交易。
  瓯海警方表示,通过发送验证码支付的方式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即使不是熟人也有作案的可能,比如小偷偷了你的手机和银行卡,或者专业的网上诈骗、盗窃团伙盗取了你的手机和身份信息都可能办到。
  去年6月,南京市民刘先生银行卡内的50万元存款不翼而飞。当天他的手机卡也突然失效了。据警方调查,原来是专业的盗窃团伙利用他的身份信息伪造了身份证,然后用这张假身份证补办手机卡,从而达到用绑定的银行卡购物套现的目的。
  网上购物一定要设置支付密码
  昨天,瓯海警方提醒,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手机卡最好用身份证办理,用手机网购时一定要设置支付密码。
  一旦遇到手机无端停机或手机卡失效的情况,要立即到营业厅查询原因。手机卡已绑定银行卡的,相应的银行卡应立即挂失,以保证资金安全。
本文来源:余姚新闻网(.cn)
本文地址:
稿源: 编辑:蒋豪杰
新闻热线:26789 |
余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包括余姚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余姚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包括余姚日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关于本站 | 本站动态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余姚日报社 版权所有 中国宁波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宁波网 )网络支持 余姚电视台提供新闻支持
余姚新闻网 URL:.cn 浙新办[2005]32号 浙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不是我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