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每天收益的一万块钱能投资什么拿到手里吗

大家在挑选货币基金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个叫“七日年化收益率”的东西。收益率还不简单吗,难道不是挑最高那个就好了吗?货币基金还真不是这样,千万不要被“七日年化收益率”这个很容易波动的数字骗了呀。货币基金为什么会有“七日年化收益率”这个东西呢?本意是为了方便对比。假设某种理财产品,一个存半年可以拿到3%收益,另一个存1年可以拿到5%收益,5%比3%大,是不是该选大的呢?当然不是,人家那个3%是半年挣来的钱,如果按这个挣钱速度存一年应该是6%才对,这个才是能够和5%对比的数据。货币基金也是一样道理,由于每天真能拿到手的“万份收益”波动大难比较,所以大家假设货币基金按照过去七天挣钱的速度挣一年,得出的收益率就是“七日年化收益率”。大家能够猜出来猫腻在哪里了吧?既然是假装按过去七天的挣钱速度计算一年的收益率,那么只要过去有一天收益特别高,“七日年化收益率”就会被认为很高。若你按照“七日年化收益率”的高低选择货币基金,很可能到手的收益并不高。例如上面这张图,是10月12日微信理财通的货币基金数据,大家注意看“万份收益”和“七日年化收益率”。“万份收益”是你能挣到的钱,最高的是第一个华夏基金财富宝,昨天一万元能到手1.1625元收益。再看看“七日年化收益率”,奇怪了,最高的是第二个汇添富基金全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因为“七日”里包括过去7天的“万份收益”,可能是过去7天收益都高,也可能是只有其中某一天特别高。那么,怎样才能看到这些货币基金的真实收益率呢?商家广告能让你看到的数据其实只有这些了,其它的数据需要到更专业的地方查询,会非常麻烦。因此你会发现自己对比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数字,其实并不一定能选出多挣钱的货币基金。其实,货币基金“好用与否”比“收益有多高”更重要。货币基金收益是跟随资金市场整体趋势波动的,不会偏离太多,真正想投资理财不能靠这种随大流的理财产品。如果长期不用的钱,还是该考虑银行理财、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甚至风险更高的P2P。货币基金主要图个方便,让身边的活钱能产生点不拿白不拿的小收益就足够啦。请牢记,货币基金只是理财工具之一,远远不是理财的全部。哪些货币基金挣钱多?上面这张表格上全是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数据截止日期为10月10日左右,排列顺序是假设买了这些产品后过去6个月能到手多少钱。先来看看“万份收益”和“七日年化收益率”。在这张按照过去半年真实到手多少钱的排名里,这两个数据此起彼伏,参考度真的非常有限。过去6个月谁最挣钱?百赚利滚利、京东小金库和理财通名列前三,但是差距非常小。接着看第四名到第六名,苏宁零钱宝、网易理财和民生如意宝为什么数据完全一样?因为他们虽然名字不同,可是背后的货币基金都是汇添富现金宝。这也提醒大家,选择产品不要光看名字,背后的货币基金才是真正产生收益的原因。就像前三名的百赚利滚利、京东小金库和理财通也同时在卖好多种货币基金。最后要看看用户最多、规模最大的余额宝,它排在第九,收益率也属于前列。余额宝好处和坏处都是同一点:想花钱的时候很方便。这是好处,因为货币基金本来就是放“活钱”的地方,自然用起来越方便越好;这也是坏处,因为它花起来实在太方便了,会让攒钱更加困难。来源:南都周刊链接:/news/business/33.aspx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分享 () 相关推荐当前位置:
震惊!看看在北京用来买房的钱能买什么?
震惊!看看在北京用来买房的钱能买什么?
发布时间:[ 09:57:05]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1。你去爱尔兰能买2个岛了,买个岛其实只要不到140万人民币。
  1。你去爱尔兰能买2个岛了,买个岛其实只要不到140万人民币。
  北爱尔兰西北部一个叫做Inishdooney的岛只售价14万英镑。它是四个群岛中的一个,还拥有94英亩的无人居住地。Inishdooney岛距离爱尔兰多尼戈尔郡3英里,岛上有淡水池塘、天然溶洞和鹅卵石海滩。隐居者可以在这里过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探险者也可以在这里好好拥抱一下大自然。
2。也足够去西班牙买8个村子了。
  一个叫做尼尔&克里斯蒂的英国人,在西班牙农村西北部的一个田园地区买下了一处名为阿鲁纳达的村庄,只花费了4.5万欧元.
  专业地产代理商还在销售当地一些被废弃的村庄,价格从50万人民币到400万人民币不等。有人在13年前翻修了当地一个村庄,之后那里变成了一个度假区,售价约为1400万人民币。
3。要不就用这些钱直接移民西班牙吧。
  西班牙有个买房移民的政策,在西班牙的指定区域购买当地售价在170万人民币以上的房产就可以办理多次往返签证了,然后你待够10年,就可以入西班牙国籍了。
4。欧洲消费太贵,那就在巴厘岛买4栋别墅好啦。
  据说,位于印尼巴厘岛罗威那小镇的别墅只要10.7万美元,也就是不到70万人民币。北京买房那点儿钱够你来4栋别墅了。
5。买两架私人飞机,一架自己开,一架雇人开。
  美国塞斯纳C172R型,最大航程可达1270公里,飞机上具备GPS导航定位系统、自动驾驶、盲降设备等,价格大概在17万美元左右,也就是104万人民币。飞机发烧友们速速动起来吧,一架自己开,一架雇人开。
6。可以跟风买三四十只神兽遛遛~
  神兽草泥马在国内不同地区价格不一,某宠物店一只羊驼售价8.8万人民币。买个三四十只不是问题,只要你想。
7。拿着这些钱,带着全家去环游世界,够够的。
  还记得微博上大热的那对香港80后小夫妻吗?他们花了20万港币走遍37国。所以,即使你有一串儿葫芦娃,300万全家整个世界都能兜遍啦~~
  如果看了一圈过后,你还是想要置点家业,那么可以。。。。。。
8。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
  美元价格:14.9万美元&91万人民币
  说明:房子经过装修,位于艾尔森特罗,距科隆剧院仅两个街区。
9。智利-比亚里-第九区
  美元价格:11万美元&67万人民币
  说明:三卧室、三浴室,位于比亚里镇,周围有着世界一流的田野。
10。新西兰-福克星
  美元价格:约12.5万美元 &76万人民币
  说明:一所时髦的四卧室+两卫浴的房子。
  写到这,我已经写不下去了,同样是300万,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好吧,前提是,你要先有三百万&&
近期热门产品
产品名称众禄点评收益操作
1000元起购,预期年化收益6~9%,是银行定期收益的2.5~3.5倍,期限1个月~12月不等,是定存绝佳替代,最佳拍档。期期提前售罄,定制预约计划,可享购买质押宝优选权。
预期年化收益率6~9%
固定收益产品收益明确,是低风险投资佳选。预期年化收益率5%~10%,期限28天~24个月不等,起购门槛低至千元。对于限时发售的产品,充值了众禄现金宝的投资者可通过现金宝转固定收益功能提前预约转换。
预期年化收益率5%~10%
责任编辑:
基金买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基金买卖网合作媒体,基金买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选择账本:
您的建议,我们的动力发表于: [ 11:38:52]
楼主: [] [] [] []
等级:...&&积分:...
一位老北京工业学院57届毕业的退休高工,到94年退休那天,竟能向人事处干部出示他37年的工资单收入总数账为62785.43元,比佘祥林获赔数的1/10还少!
将本文分享至:||||||
-5-4-3-2-1&0&1&2&3&4&5
1楼: 发表于:[ 11:41:03]
[] [] [] []
2楼: 发表于:[ 11:55:08]
[] [] [] []
是积累的最大敌人----,1960
3楼: 发表于:[ 12:39:31]
[] [] [] []
钱人太多,不过集中在少数人那里。中产阶级人太少。。。
4楼: 发表于:[ 13:41:56]
[] [] [] []
真的吗?"上海陈良玉之类的落马高官----坐牢都有200元一天的伙食费-"---收到的电邮如此说.
5楼: 发表于:[ 13:44:40]
[] [] [] []
顶楼主,这就是所谓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也不怪有的人移民国外。
6楼: 发表于:[ 15:22:49]
[] [] [] []
这是吞噬老一辈血汗钱的写照。
为了建设中国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一辈,当年的艰苦程度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的,他们兢兢业业,一个月就几十块钱工资,节衣缩食,养活家里老老少少,那怕如此艰苦,还省吃俭用抠下一点点钱以备不测,80年代末一般老百姓积蓄几千块钱算是很不容易了,然而88年,93年两次恶性通货膨胀,把他们的毕生积蓄化为废纸,再到现在,恐怕废纸都不剩了。
看老一辈的经历,谁敢说现在手里拽着几个钱能安心呢?
7楼: 发表于:[ 18:00:00]
[] [] [] []
林肯的爸爸老林肯1800年代每天赚6美分都能培养出一个美国总统
突然发现林肯总统是00后耶
8楼: 发表于:[ 19:10:38]
[] [] [] []
我,1963年大学毕业,当年工资53元(上海,八类地区比北京6类地区高5元)次年转正,拿58元每月。年收入700元,1976年加到64元,1982年我从西德学成回来加到87元,1993年大概是500元,1995年加到1000元一月。2000年后平均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2000元(企业退休)。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1994年到2002年退休时总共拿到约30万元。可见在1994年之前我只拿到3万多元,比上面老高工还要少。退休后通过搞翻译和技术服务,买股票国债等才终于翻了身。
9楼: 发表于:[ 19:14:17]
[] [] [] []
引用hk56788的大作:
这是吞噬老一辈血汗钱的写照。
为了建设中国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一辈,当年的艰苦程度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的,他们兢兢业业,一个月就几十块钱工资,节衣缩食,养活家里老老少少,那怕如此艰苦,还省吃俭用抠下一点点钱以备不测,80年代末一般老百姓积蓄几千块钱算是很不容易了,然而88年,93年两次恶性通货膨胀,把他们的毕生积蓄化为废纸,再到现在,恐怕废纸都不剩了。
看老一辈的经历,谁敢说现在手里拽着几个钱能安心呢?
早就有人算过了,改革开放到现在,通胀大概是250倍。
那时候6万还是不少的。
10楼: 发表于:[ 19:31:31]
[] [] [] []
引用搜股网道听途说的大作:
是积累的最大敌人----,1960
通胀的受益者是谁?到底谁是财富的掠夺者?
11楼: 发表于:[ 20:16:19]
[] [] [] []
引用hk56788的大作:
这是吞噬老一辈血汗钱的写照。
为了建设中国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一辈,当年的艰苦程度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的,他们兢兢业业,一个月就几十块钱工资,节衣缩食,养活家里老老少少,那怕如此艰苦,还省吃俭用抠下一点点钱以备不测,80年代末一般老百姓积蓄几千块钱算是很不容易了,然而88年,93年两次恶性通货膨胀,把他们的毕生积蓄化为废纸,再到现在,恐怕废纸都不剩了。
看老一辈的经历,谁敢说现在手里拽着几个钱能安心呢?
12楼: 发表于:[ 20:43:12]
[] [] [] []
94年北京多少?6W4?
TMD全是扯蛋,也不看年代。
53年大学毕业的高工,在北京没分到房子,简直扯蛋!
13楼: 发表于:[ 21:26:41]
[] [] [] []
一代人的悲剧。其实相对来说,他们还是幸运的,后面一代上山下乡的才真叫苦
14楼: 发表于:[ 21:30:53]
[] [] [] []
忽悠越来越困难了
15楼: 发表于:[ 08:56:56]
[] [] [] []
因为那个时代不用买房,不知现在他是不是住在大街上。
16楼: 发表于:[ 09:07:38]
[] [] [] []
北京高工住大街是不可能的,只是有1套还是几套房子的区别。以前的低工资是没有把买房钱和药费,学费等放在工资里体现,而是通过福利方式体现。和现在没有可比性,不能完全用来解释
17楼: 发表于:[ 10:26:28]
[] [] [] []
实拍中国一个高级工程师的家(组图)
01.当我确信走进的是一个高级工程师家里的时候,眼泪止不住扑簌簌落下来。外面铺天盖地重视人才的标语和眼前穷困潦倒的景象,让人感到这世界是不是出问题了?/来自中华网社区 /
02.这是一个“乞丐工程师”的家。我们走进陈昭家里时,73岁的老人正在阳台上做饭。水泥做的炉灶里,劈柴冒着焰火。阳台上到处是烟熏火燎的痕迹。
03.两室一厅的屋子,被老人拾来的破烂及生活用品占得满当当的,只留下一个只能容一人通行的过道。
04.一台陈旧的电视机满屏幕都是雪花,单人沙发上四五个窟窿,窗帘上补丁摞补丁,家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和家电。只有室内外随处可见的试验器材、展览模型以及客厅和卧室里的两堆信封,能和“高级工程师”联系在一起。
05.老人叫陈昭,住在解放区王褚乡西于村市厂家属院3号楼一单元305房间。老人1934年4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机电专业。任职于焦作市造纸厂。从事科研工作40年来,先后拥有3项专利和20项发明创造。
06.他发明的“新型疏水阀”、“造纸黑液治理与应用”、“节约盐的新方法”不仅获国家专利,并先后在国内发明技术博览会上获得大奖,收录《当代中国发明》等书籍,在美国等国外专业刊物上发表。
07.陈老的个人传略被辑入《国家级成果研制功臣名录》、《国魂》等书籍。他的锅炉治垢技术,被焦作11个厂家应用推广,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发明的汽水分离器为造纸企业创造半个亿的经济效益。
08.先后100多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用信件方式向陈老请教、磋商治黄、治污技术。
09.陈老1996年退休。退休金330元。老人每天省吃俭用,生下来的钱几乎全部用于科研事业,累计投入达10万元之多。如今,老人已经沦落为地地道道的乞丐了,他开始进入拾破烂的队伍,和他们一起争抢厂家刚刚倒入垃圾队里的废品。他身上穿的衬衣,便是工地的民工扔掉的
10.说到家庭,老人禁不住抽泣起来。陈老一家四口,三口有病。他有严重心肌梗塞,老伴动脉硬化,儿子有精神病,三年来仅药费家花去5万多元。女儿下岗后在街上摆摊卖菜。
11.在采访时,住在陈家一楼的住户说,10年前,她在家休息,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她赶紧上楼查看,发现陈昭被爆炸物崩得满脸是血,邻居赶紧把他送进医院。邻居说,陈老为了搞试验,连命都不要了。
12.心肌梗塞使老人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生命对陈老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他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一遍遍地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述说他发行创造,许许多多同情他的人开始有些厌烦地从他身边走过……
18楼: 发表于:[ 10:50:26]
[] [] [] []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我,1963年大学毕业,当年工资53元(上海,八类地区比北京6类地区高5元)次年转正,拿58元每月。年收入700元,1976年加到64元,1982年我从西德学成回来加到87元,1993年大概是500元,1995年加到1000元一月。2000年后平均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2000元(企业退休)。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1994年到2002年退休时总共拿到约30万元。可见在1994年之前我只拿到3万多元,比上面老高工还要少。退休后通过搞翻译和技术服务,买股票国债等才终于翻了身。
我,比你晚几年毕业.到55岁内退时手里有5万积蓄,主要靠前几年搞第二职业挣来.五点半下班,匆匆吃饭,7点再去私企上班,11点半下班.儿子结婚买房化个精光.只好到上海打工八年,再加上理财才有点积蓄.
关于房子:我,31结婚以前住4人集体宿舍.结婚后住过民房,老鼠会钻进被窝来,住过2家一间的母子宿舍,那家来住时我就出去打游击.住过养猪场拱券式小房,本来是给猪住的.住过水电管理员的办公房,是强抢的.到孩子上小学才分到房.
19楼: 发表于:[ 11:55:16]
[] [] [] []
引用huyuan0379的大作: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我,1963年大学毕业,当年工资53元(上海,八类地区比北京6类地区高5元)次年转正,拿58元每月。年收入700元,1976年加到64元,1982年我从西德学成回来加到87元,1993年大概是500元,1995年加到1000元一月。2000年后平均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2000元(企业退休)。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1994年到2002年退休时总共拿到约30万元。可见在1994年之前我只拿到3万多元,比上面老高工还要少。退休后通过搞翻译和技术服务,买股票国债等才终于翻了身。
我,比你晚几年毕业.到55岁内退时手里有5万积蓄,主要靠前几年搞第二职业挣来.五点半下班,匆匆吃饭,7点再去私企上班,11点半下班.儿子结婚买房化个精光.只好到上海打工八年,再加上理财才有点积蓄.
关于房子:我,31结婚以前住4人集体宿舍.结婚后住过民房,老鼠会钻进被窝来,住过2家一间的母子宿舍,那家来住时我就出去打游击.住过养猪场拱券式小房,本来是给猪住的.住过水电管理员的办公房,是强抢的.到孩子上小学才分到房.
我们算是一个时代的人了!想想过去,惨不忍睹!说起来年轻人是不会相信的。
您所说的“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大概是错了。
20楼: 发表于:[ 16:45:31]
[] [] [] []
楼上诸位议论的通胀之痛不假,
但楼主与我曾就退休职工待遇问题进行过共同探讨,我理解:楼主的本意并非讨论通胀。
他的意思是:某些部门在对退休职工,尤其是退休技术干部的待遇问题上不作为,放任通胀侵蚀了老人的财产,导致退休职工老境颓唐,仅够糊口,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这样的老人如子女再下岗,就更惨了。
对这个问题,本人父母有亲身体会。
两钱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能得到国家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实在难得。
在那个年代,连到上卖鸡蛋都称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基层的知识分子能获得什么待遇?
从那时开始,直到现在,情况恐怕并未有什么明显改观。
当然,现在开放了,可以去外企,可以去私企,甚至可以移民。可像如你我父母一辈的人呢?
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并不相称。如今老了,更是糊口而已。
藕老妈一直要写自传性质的《我这一辈子》作为纪念。
21楼: 发表于:[ 17:52:09]
[] [] [] []
不了解过去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将来。
恶性通胀是很现实的事情,过去,现在,将来。
老一辈没有什么理财途径,储蓄是他们唯一的办法,但对一般老百姓那点钱来说是行不通的。现在钱没了,如果他们的子女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孝敬他们的话,大多数都会生活得很艰难。
国际歌里面说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指望谁埋怨谁都没有用,只能靠自己了。
22楼: 发表于:[ 19:48:26]
[] [] [] []
引用老笑的大作:
引用huyuan0379的大作: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我,1963年大学毕业,当年工资53元(上海,八类地区比北京6类地区高5元)次年转正,拿58元每月。年收入700元,1976年加到64元,1982年我从西德学成回来加到87元,1993年大概是500元,1995年加到1000元一月。2000年后平均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2000元(企业退休)。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1994年到2002年退休时总共拿到约30万元。可见在1994年之前我只拿到3万多元,比上面老高工还要少。退休后通过搞翻译和技术服务,买股票国债等才终于翻了身。
我,比你晚几年毕业.到55岁内退时手里有5万积蓄,主要靠前几年搞第二职业挣来.五点半下班,匆匆吃饭,7点再去私企上班,11点半下班.儿子结婚买房化个精光.只好到上海打工八年,再加上理财才有点积蓄.
关于房子:我,31结婚以前住4人集体宿舍.结婚后住过民房,老鼠会钻进被窝来,住过2家一间的母子宿舍,那家来住时我就出去打游击.住过养猪场拱券式小房,本来是给猪住的.住过水电管理员的办公房,是强抢的.到孩子上小学才分到房.
我们算是一个时代的人了!想想过去,惨不忍睹!说起来年轻人是不会相信的。
您所说的“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大概是错了。
这是大概估算的:1963年到1983年这20年每年工资为700到1200元(其中年工资为每月53到64元,相当于年工资720元)这20年拿到1万多元。1984年月工资为123元,1993年为500元,因此这10年拿了1万多元,这样前30年大概拿到3万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1993年之前30年不可能积累到任何。所以那个1994年退休的高工过得艰难。
我退休前10年赚了30到40万元,用这笔钱加上银行20万元贷款在上海内环内买了一套136平米的小高层(2000年前后大批房子买不掉,全国到处是烂尾楼,上海市里规定买房可以退个人调节税,而我每月要交几百元的税),为了还贷款,退休后,顾不上休息,什么活都干:翻译,维修,编程,写稿,设计,绘图,搞项目。这样才没有陷入老高工那种悲惨境地。顺便说一句,我在西德时,那些外派滞留不归的国人,在难民营可以每月拿到700马克的生活费,德语过关后,可以到外面找工作收入更高,当时1马克=人民币0.7元,德国一瓶茅台酒是29.5马克,而我的国内工资是每月64元,回国后加到87元。我们这批老知识分子都是爱国的,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可是国家爱我们吗?
23楼: 发表于:[ 06:02:18]
[] [] [] []
[QUOTE]引用bslyclyc的大作:
引用老笑的大作:
引用huyuan0379的大作: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我,1963年大学毕业,当年工资53元(上海,八类地区比北京6类地区高5元)次年转正,拿58元每月。年收入700元,1976年加到64元,1982年我从西德学成回来加到87元,1993年大概是500元,1995年加到1000元一月。2000年后平均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2000元(企业退休)。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1994年到2002年退休时总共拿到约30万元。可见在1994年之前我只拿到3万多元,比上面老高工还要少。退休后通过搞翻译和技术服务,买股票国债等才终于翻了身。
我,比你晚几年毕业.到55岁内退时手里有5万积蓄,主要靠前几年搞第二职业挣来.五点半下班,匆匆吃饭,7点再去私企上班,11点半下班.儿子结婚买房化个精光.只好到上海打工八年,再加上理财才有点积蓄.
关于房子:我,31结婚以前住4人集体宿舍.结婚后住过民房,老鼠会钻进被窝来,住过2家一间的母子宿舍,那家来住时我就出去打游击.住过养猪场拱券式小房,本来是给猪住的.住过水电管理员的办公房,是强抢的.到孩子上小学才分到房.
我们算是一个时代的人了!想想过去,惨不忍睹!说起来年轻人是不会相信的。
您所说的“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大概是错了。
这是大概估算的:1963年到1983年这20年每年工资为700到1200元(其中年工资为每月53到64元,相当于年工资720元)这20年拿到1万多元。1984年月工资为123元,1993年为500元,因此这10年拿了1万多元,这样前30年大概拿到3万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1993年之前30年不可能积累到任何。所以那个1994年退休的高工过得艰难。
我退休前10年赚了30到40万元,用这笔钱加上银行20万元贷款在上海内环内买了一套136平米的小高层(2000年前后大批房子买不掉,全国到处是烂尾楼,上海市里规定买房可以退个人调节税,而我每月要交几百元的税),为了还贷款,退休后,顾不上休息,什么活都干:翻译,维修,编程,写稿,设计,绘图,搞项目。这样才没有陷入老高工那种悲惨境地。顺便说一句,我在西德时,那些外派滞留不归的国人,在难民营可以每月拿到700马克的生活费,德语过关后,可以到外面找工作收入更高,当时1马克=人民币0.7元,德国一瓶茅台酒是29.5马克,而我的国内工资是每月64元,回国后加到87元。我们这批老知识分子都是爱国的,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可是国家爱我们吗? [/QUOTE]
你们这些人真是让我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60年前是你们自己选的人家,结果现在又这个那个的不满意,怪人家对你不好,可当初你们干嘛去了?被人一忽悠就选了人家,现在被人家玩死了吧
24楼: 发表于:[ 06:11:07]
[] [] [] []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60年前自己看不透,现在又一肚子委屈不是大丈夫所为。既然自己选错了,所有损失就应该自己扛着自己忍着 ,别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毕竟当初没人逼着你选人家,何况那时也有另外的选择可你没选,还把他们给赶跑了。
25楼: 发表于:[ 06:13:03]
[] [] [] []
[QUOTE]引用bslyclyc的大作:
引用老笑的大作:
引用huyuan0379的大作: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我,1963年大学毕业,当年工资53元(上海,八类地区比北京6类地区高5元)次年转正,拿58元每月。年收入700元,1976年加到64元,1982年我从西德学成回来加到87元,1993年大概是500元,1995年加到1000元一月。2000年后平均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2000元(企业退休)。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1994年到2002年退休时总共拿到约30万元。可见在1994年之前我只拿到3万多元,比上面老高工还要少。退休后通过搞翻译和技术服务,买股票国债等才终于翻了身。
我,比你晚几年毕业.到55岁内退时手里有5万积蓄,主要靠前几年搞第二职业挣来.五点半下班,匆匆吃饭,7点再去私企上班,11点半下班.儿子结婚买房化个精光.只好到上海打工八年,再加上理财才有点积蓄.
关于房子:我,31结婚以前住4人集体宿舍.结婚后住过民房,老鼠会钻进被窝来,住过2家一间的母子宿舍,那家来住时我就出去打游击.住过养猪场拱券式小房,本来是给猪住的.住过水电管理员的办公房,是强抢的.到孩子上小学才分到房.
我们算是一个时代的人了!想想过去,惨不忍睹!说起来年轻人是不会相信的。
您所说的“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大概是错了。
这是大概估算的:1963年到1983年这20年每年工资为700到1200元(其中年工资为每月53到64元,相当于年工资720元)这20年拿到1万多元。1984年月工资为123元,1993年为500元,因此这10年拿了1万多元,这样前30年大概拿到3万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1993年之前30年不可能积累到任何。所以那个1994年退休的高工过得艰难。
我退休前10年赚了30到40万元,用这笔钱加上银行20万元贷款在上海内环内买了一套136平米的小高层(2000年前后大批房子买不掉,全国到处是烂尾楼,上海市里规定买房可以退个人调节税,而我每月要交几百元的税),为了还贷款,退休后,顾不上休息,什么活都干:翻译,维修,编程,写稿,设计,绘图,搞项目。这样才没有陷入老高工那种悲惨境地。顺便说一句,我在西德时,那些外派滞留不归的国人,在难民营可以每月拿到700马克的生活费,德语过关后,可以到外面找工作收入更高,当时1马克=人民币0.7元,德国一瓶茅台酒是29.5马克,而我的国内工资是每月64元,回国后加到87元。我们这批老知识分子都是爱国的,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可是国家爱我们吗? [/QUOTE]
你对国家的理解就有错误,爱国不等于爱他们。爱这个国家指的是爱文化的中国,历史的中国和民族的中国。
26楼: 发表于:[ 08:33:32]
[] [] [] []
他不理财,财不理他 70年代宁波第一批商品房70元一平, 而且在宁波第一街中山路上.现在如新建怕2万多一平了.智商不等于财商,香港不是有个好例在,老子学徒起家成首富,儿子什么英国名校毕业不会争钱尽会财家.
27楼: 发表于:[ 08:34:13]
[] [] [] []
引用淄博的大作:
他不理财,财不理他 70年代宁波第一批商品房70元一平, 而且在宁波第一街中山路上.现在如新建怕2万多一平了.智商不等于财商,香港不是有个好例在,老子学徒起家成首富,儿子什么英国名校毕业不会争钱尽会财家.
28楼: 发表于:[ 08:34:33]
[] [] [] []
引用淄博的大作:
引用淄博基金的大作:
他不理财,财不理他 70年代宁波第一批商品房70元一平, 而且在宁波第一街中山路上.现在如新建怕2万多一平了.智商不等于财商,香港不是有个好例在,老子学徒起家成首富,儿子什么英国名校毕业不会争钱尽会财家. 败家
29楼: 发表于:[ 08:59:41]
[] [] [] []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这是大概估算的:1963年到1983年这20年每年工资为700到1200元(其中年工资为每月53到64元,相当于年工资720元)这20年拿到1万多元。1984年月工资为123元,1993年为500元,因此这10年拿了1万多元,这样前30年大概拿到3万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1993年之前30年不可能积累到任何。所以那个1994年退休的高工过得艰难。
我退休前10年赚了30到40万元,用这笔钱加上银行20万元贷款在上海内环内买了一套136平米的小高层(2000年前后大批房子买不掉,全国到处是烂尾楼,上海市里规定买房可以退个人调节税,而我每月要交几百元的税),为了还贷款,退休后,顾不上休息,什么活都干:翻译,维修,编程,写稿,设计,绘图,搞项目。这样才没有陷入老高工那种悲惨境地。顺便说一句,我在西德时,那些外派滞留不归的国人,在难民营可以每月拿到700马克的生活费,德语过关后,可以到外面找工作收入更高,当时1马克=人民币0.7元,德国一瓶茅台酒是29.5马克,而我的国内工资是每月64元,回国后加到87元。我们这批老知识分子都是爱国的,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可是国家爱我们吗?
过去是人人穷,没得选择,现在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要看个人努力和运气,当然这个所谓的努力很多有点瑕疵,反正无论如何,搞假文凭也好,做毒奶粉也好,开发楼倒到也好。。。总而言之,机会确实是多了。
最触目惊心的是通胀,看看当时所谓的万元户过的什么日子?现在的万元户们过的又是什么日子?
所以说,不管是买房也好,炒股也好,能否赚钱看自己的能力和运气。但存银行必定是死路一条
30楼: 发表于:[ 09:03:13]
[] [] [] []
记得小时候收集过一阵子硬币,1港币只值2,3毛钱,现在要8,9毛。更可怕的是港币购买力还大幅下降了,那人民币购买力。。。。。。
所有纸币长期来看都是要大幅贬值的,只是速度快慢的区别,说的没错。
31楼: 发表于:[ 09:17:01]
[] [] [] []
引用翩翩云游的大作:
94年北京多少?6W4?
TMD全是扯蛋,也不看年代。
53年大学毕业的高工,在北京没分到房子,简直扯蛋!
楼主的信息就是我提供的,的确是一位老北工的毕业生,在一家军工厂工作了一辈子。
楼主的比拟,当然是指买现在的房价。
至于我们那个年代,别说没有买房,恐怕连分房都没听说也。
是什么年代呢?介绍一句马雅可夫斯基的有名诗句吧:
“共产主义,一切都是共有,除了牙刷!”
那时别说住房,连谈恋爱都要组织同意,你知道吗?
按你喜欢的说法,别说扯蛋,恐怕连毛都扯光也!
32楼: 发表于:[ 09:28:04]
[] [] [] []
引用肥鸡下蛋的大作:
楼上诸位议论的通胀之痛不假,
但楼主与我曾就退休职工待遇问题进行过共同探讨,我理解:楼主的本意并非讨论通胀。
他的意思是:某些部门在对退休职工,尤其是退休技术干部的待遇问题上不作为,放任通胀侵蚀了老人的财产,导致退休职工老境颓唐,仅够糊口,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这样的老人如子女再下岗,就更惨了。
对这个问题,本人父母有亲身体会。
两钱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能得到国家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实在难得。
在那个年代,连到上卖鸡蛋都称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基层的知识分子能获得什么待遇?
从那时开始,直到现在,情况恐怕并未有什么明显改观。
当然,现在开放了,可以去外企,可以去私企,甚至可以移民。可像如你我父母一辈的人呢?
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并不相称。如今老了,更是糊口而已。
藕老妈一直要写自传性质的《我这一辈子》作为纪念。
请你老妈可以和《退休高工之家》联系,百度一下“退休高工之家”即可!
33楼: 发表于:[ 09:36:15]
[] [] [] []
[QUOTE]引用mccain1的大作:
[QUOTE]引用bslyclyc的大作:
引用老笑的大作:
引用huyuan0379的大作: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我,1963年大学毕业,当年工资53元(上海,八类地区比北京6类地区高5元)次年转正,拿58元每月。年收入700元,1976年加到64元,1982年我从西德学成回来加到87元,1993年大概是500元,1995年加到1000元一月。2000年后平均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2000元(企业退休)。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1994年到2002年退休时总共拿到约30万元。可见在1994年之前我只拿到3万多元,比上面老高工还要少。退休后通过搞翻译和技术服务,买股票国债等才终于翻了身。
我,比你晚几年毕业.到55岁内退时手里有5万积蓄,主要靠前几年搞第二职业挣来.五点半下班,匆匆吃饭,7点再去私企上班,11点半下班.儿子结婚买房化个精光.只好到上海打工八年,再加上理财才有点积蓄.
关于房子:我,31结婚以前住4人集体宿舍.结婚后住过民房,老鼠会钻进被窝来,住过2家一间的母子宿舍,那家来住时我就出去打游击.住过养猪场拱券式小房,本来是给猪住的.住过水电管理员的办公房,是强抢的.到孩子上小学才分到房.
我们算是一个时代的人了!想想过去,惨不忍睹!说起来年轻人是不会相信的。
您所说的“1963年到1993年前30年总共累计拿到3万元”大概是错了。
这是大概估算的:1963年到1983年这20年每年工资为700到1200元(其中年工资为每月53到64元,相当于年工资720元)这20年拿到1万多元。1984年月工资为123元,1993年为500元,因此这10年拿了1万多元,这样前30年大概拿到3万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1993年之前30年不可能积累到任何。所以那个1994年退休的高工过得艰难。
我退休前10年赚了30到40万元,用这笔钱加上银行20万元贷款在上海内环内买了一套136平米的小高层(2000年前后大批房子买不掉,全国到处是烂尾楼,上海市里规定买房可以退个人调节税,而我每月要交几百元的税),为了还贷款,退休后,顾不上休息,什么活都干:翻译,维修,编程,写稿,设计,绘图,搞项目。这样才没有陷入老高工那种悲惨境地。顺便说一句,我在西德时,那些外派滞留不归的国人,在难民营可以每月拿到700马克的生活费,德语过关后,可以到外面找工作收入更高,当时1马克=人民币0.7元,德国一瓶茅台酒是29.5马克,而我的国内工资是每月64元,回国后加到87元。我们这批老知识分子都是爱国的,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可是国家爱我们吗? [/QUOTE]
你对国家的理解就有错误,爱国不等于爱他们。爱这个国家指的是爱文化的中国,历史的中国和民族的中国。[/QUOTE]
关于国家、朝廷、东林党、锦衣卫之类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更加是混淆得比捣糨糊还厉害!就不去科普吧。
34楼: 发表于:[ 09:58:15]
[] [] [] []
1.发本帖的本意不是谈和通涨,而是:"外面铺天盖地重视人才的标语和眼前穷困潦倒的景象"的对比.一个国家如此亏待有功之士,再去提倡"尊老"岂不自相矛盾?
2.告戒公务员垄断企以外的在职者:靠基本将来恐怕不能安心养老.
35楼: 发表于:[ 10:35:22]
[] [] [] []
引用淄博的大作:
引用淄博基金的大作:
引用淄博基金的大作:
他不理财,财不理他 70年代宁波第一批商品房70元一平, 而且在宁波第一街中山路上.现在如新建怕2万多一平了.智商不等于财商,香港不是有个好例在,老子学徒起家成首富,儿子什么英国名校毕业不会争钱尽会财家. 败家
淄博基金竟然用的是传说中的五笔输入法!~~
36楼: 发表于:[ 10:52:28]
[] [] [] []
没办法,这都是命运,80年代前家家户户都是穷个底朝天,我们这儿以前夏天都把竹床搬马路上睡,自家的大门都是敝开的,没谁担心小偷什么的
37楼: 发表于:[ 13:14:52]
[] [] [] []
又一个例子:
当初我国只有两个导弹营。一个守北京、一个打游击.蒋介石在美国援助下经常派飞机来大陆上空骚扰,苏联也在侵占我国修宝岛。毛主席要准备打仗,才把我们藏在山沟里生产导弹。而现在我们生产的导弹已遍布全国各地,我国领空已是铜墙铁壁,我们为国家的强盛尽了力,而我们的待遇却很差,就拿我这个44年工龄的企退高级工程师来说,现在国家给我的还不到2000元,苏州退休教师本来近三千,今年又加了两千。环保局是事业单位,他们二十几年工龄的门卫,搞卫生的,理发的都比我这44年工令的高级工程师的养老金高很多!我们从上海支援难苦地区工作,不但没给补贴,反而我44年工龄中多年不是在贵州工作。为什么44年全享受贵州低的待遇?另外,我夫妻俩都是糖尿病,每月光打胰岛素的钱七百多元,还要让我们为数不多的养老金承担。为什么贵州退休住苏州门诊就不给报销?难道我们退休了还要把我们藏在人烟稀少的山沟里吗?难道我们这些当初的国家宝贝现在真的被遗弃了吗?
政府这样不公平的政策不是逼我们去跳楼吗?
贵州061导弹生产基地
企退高工 赵** (现住苏州)
38楼: 发表于:[ 14:13:40]
[] [] [] []
张家界市工商局长裸死情妇家中
近日一张家界知名网络人士爆料,湖南省张家界市工商局长黎圣喜裸死情妇家中。
网贴称,黎圣喜局长今年52岁,包的情妇也就20来岁,是年老不行了,还是其他原因故去,尚待官方发布。但有消息称其情妇已被公安机关带走,局长夫人在警局哭诉,他那天接电话说三缺一,然后就出去了,“早知道我就也一起出去了啊!”
另有消息人士称,黎8月2日从美国公费回来,在带回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回了全英文版的“伟哥”,因不懂英文说明,黎服用了两粒“伟哥”后裸死。
据说,此案是黎的情妇――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报的案。
8月12日上午,张家界工商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证实了黎圣喜的死讯,并称“工商局都知道黎局长因突发心脏病在家中去世,今年53岁。”
该工作人员否认了黎圣喜裸死情妇家中。
39楼: 发表于:[ 14:37:22]
[] [] [] []
海淀区公示限价房:全是国家产权局公务员
http://yfwq./.html
40楼: 发表于:[ 15:13:29]
[] [] [] []
引用晨星77的大作:
引用搜股网道听途说的大作:
是积累的最大敌人----,1960
通胀的受益者是谁?到底谁是财富的掠夺者?
这问题还用问?
答案是:唯一掌握货币发行权的人~~~
忘记了当年国民党怎么发货币的么?
41楼: 发表于:[ 15:58:33]
[] [] [] []
94年6万多相当不错了,那时的富人都叫万元户
42楼: 发表于:[ 19:52:54]
[] [] [] []
6万是截止94年37年收入总和,你以为到94年还有6万?这37年让人家一家喝西北风?
43楼: 发表于:[ 20:07:01]
[] [] [] []
引用ferry的大作:
94年6万多相当不错了,那时的富人都叫万元户
这6万多早就用完了:工作40年,吃喝穿用养家糊口那儿不用钱?
老工程师的出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余热。或者投靠有出息的儿女。
44楼: 发表于:[ 21:18:50]
[] [] [] []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引用ferry的大作:
94年6万多相当不错了,那时的富人都叫万元户
这6万多早就用完了:工作40年,吃喝穿用养家糊口那儿不用钱?
老工程师的出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余热。或者投靠有出息的儿女。
80年代前买东西都以分计算,一斤米9分钱,学徒工工资13元,基本上能养活自己,房子都是公家的。能和现在比吗?
45楼: 发表于:[ 21:29:13]
[] [] [] []
100多元的就是高薪阶层了。30多年6万元过的就是现在中产以上的生活了,不过物质匮乏,买不到现在这么多东西。
46楼: 发表于:[ 05:49:55]
[] [] [] []
[QUOTE]引用搜股网道听途说的大作:
引用淄博的大作:
引用淄博基金的大作:
引用淄博基金的大作:
他不理财,财不理他 70年代宁波第一批商品房70元一平, 而且在宁波第一街中山路上.现在如新建怕2万多一平了.智商不等于财商,香港不是有个好例在,老子学徒起家成首富,儿子什么英国名校毕业不会争钱尽会财家. 败家
淄博基金竟然用的是传说中的五笔输入法!~~ [/QUOTE]我上小学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学的拼音早还给老师了. 不象你们年青年,学得快.
47楼: 发表于:[ 06:24:43]
[] [] [] []
引用xxuuhaha的大作:
没办法,这都是命运,80年代前家家户户都是穷个底朝天,我们这儿以前夏天都把竹床搬马路上睡,自家的大门都是敝开的,没谁担心小偷什么的 我家里现在基本上还是这样,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门从来没装过锁,
48楼: 发表于:[ 15:59:47]
[] [] [] []
1978年到2009年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平均每年是5.7%,如果存银行每年的利息也是5.7%,那么100元到现在可以拿到600元不到;1978年拿58元工资可以养活3口人,现在那58X6=348元能养活几个人?可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失真到了何种地步!如果有点钱存银行补贴而不理财,那只有死路一条。我1990年前不敢买股票,只买国债,1991年国债100元卖78元,加上保值率年收益(单利)竟达38%!因此理财对摆脱贫困,抵御通胀何等重要。
49楼: 发表于:[ 18:03:10]
[] [] [] []
引用bslyclyc的大作:
1978年到2009年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平均每年是5.7%,如果存银行每年的利息也是5.7%,那么100元到现在可以拿到600元不到;1978年拿58元工资可以养活3口人,现在那58X6=348元能养活几个人?可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失真到了何种地步!如果有点钱存银行补贴而不理财,那只有死路一条。我1990年前不敢买股票,只买国债,1991年国债100元卖78元,加上保值率年收益(单利)竟达38%!因此理财对摆脱贫困,抵御通胀何等重要。
统计局的数字都是可信的,今年上涨1.5%
50楼: 发表于:[ 03:17:29]
[] [] [] []
最惨的不是这批人.这批人在工作时还是过得很不错的.
最惨的是上山下乡那一批.初中毕业去农村,没书读,排队回城,计划生育,最早下岗失业,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交钱才能老时拿社保和看病,这些城市贫民比农民工还不如.
未登录用户请在此登录:
插入股票行情图
插入基金行情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万块钱能做什么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